生地,元参,熟地,荆芥,黄芩,白芷,骨碎补别名,牛藤,车前草,丹

失眠:柴胡、枳壳、香附、酸枣仁、佛手、郁金10、灸甘草5、川穹、白芍、山药15、党参、合欢皮、夜交藤20、远至10、伯仁10、珍珠母30

肝郁:桃仁12、红花 当归 生地10 川穹 赤芍 牛腾9 桔梗15  柴胡 枳壳6 甘草3

风湿:青风藤 海风藤30 威显灵20 路路通 露蜂房 乌梢蛇20 土茯苓30 红花 赤芍15 桑枝 牛腾20 甘草10 附子枸杞20伸筋草30 地龙9 僵蚕10 黄芩30 秦九10

通风:海風藤30 海桐皮10 苍术15 黄柏15 薏苡仁30 粉芳己15 活 独活15 姜赤芍15 川牛藤10 补骨脂 元胡20 桃仁红花10 益母草30

慢性荨麻疹:麻黄6 桂枝荆芥 防风 黄芩 白术 白芍 ?活 独活 僵蚕 附子 枸杞10

白癜风:白芷10 刺梨莉10 防风10 补骨脂20 钩藤15 丹皮10 赤芍10 鸡血藤 夜交藤30

银屑病:白茅根 生地 火青叶 板蓝根 生疑依人 白花蛇草 鸡血藤30 紫艹根生槐花15 丹参 当归 川穹 陈皮6水煎服

鱼鳞病:当归 白及 生槐米 生甘草10 威灵仙30 党参10 黄芪30 黄精20 山药20 生地熟地20 首乌20 黑芝麻30 女贞子15 生麻黄10 蛇皮 蝉皮10 雞血藤30 红花10 威灵仙10 苍术20 甘草10

体癣:川椒 雄黄32 先将花椒烘干与硫共研细末入并备用 生姜段石占药渣3—5分钟

花斑癣:五蓓子30 硫磺20 白附子10 枯矾15 鉯上四味为末醋调糊状 抹患处。

遗精:淫羊藿30 菟丝子12 枸杞9 五味子9 当归 怀牛膝15 覆盆子9 制首乌15 续断12 车前子9 黄芪20 陈皮9 蜈蚣2 炮山甲20

前额疼:麻黄9 细辛3 附子6白芷6 黄苓6沉香6 防丰6元胡15 元参12 当归12 珠沙1g

后脑疼:上方+檩本10

左侧疼:上方+生石膏20 柴胡10 生大黄6 麻仁10

右侧疼:上方+柴胡10 龙胆草15 大黄7 麻仁10

跳疼:上方+生龙骨30 生牡蛎30

窜疼:上方+生石决明30 白芍 30 赤芍10 丹参30

斑秃:何首乌30 当归30

脱发:生地 熟地 天冬 冬麦20 茯苓吴叶子10 桔梗10 沙参30 玄参 丹参 旱莲草15 首烏60 女贞子15 炒远志10 炒枣仁10 炒柏仁20

高血压:丹参30 丹皮30 葛根30 山楂30 泽泻30 首乌30 黄芪30 地龙无味 赤芍 川穹 夏枯草15

脑出血:龟甲30 龙骨15 牡蛎15 鳖甲 白芍 生地15 阿胶麥冬10 无味20

脑血栓:龟甲 川穹18 生地10 赤芍18 红花24 桃仁9 柴胡 桔梗 牛腾10 枳壳9 甘草10 发病一周内

脑鸣:太子参 女贞子 枸杞 首乌15龟板生地20 川穹 红花 桃仁 鹿角霜10 熟地20

脑颈当归20 生黄芪30 生地15 赤芍15 白芍30 天竺黄10 后下 白蒺藜 地龙 胆南星 天麻 钩藤15 白附子10 桂枝10

脑缺血(头昏)钩藤 牛七 天麻20 石决明16 杜仲12 桑寄苼 栀子 丹皮12 菊花12 玄参 天冬15 黄苓10

眼:综合膜炎:牛腾15 生地20 泽泻18 山药30 山萸肉12 白芍18 枸杞菊花 丹皮 云岭18 麻仁10 大黄8

视N萎缩:生地 熟地30 枣皮生石决明 枸杞 山药 磁石 天麻 刺蒺藜 青箱子 首乌 杭菊 党参 黄芪60 甘草30 珠沙15 以上药汁+羊肝240 兔脑2具 水煎去渣+蜂蜜适量日三次 每20

:雀斑:柴胡 党参 半夏 黄芪 桂枝 生意米30 大枣 5 姜片4 生大黄7 麻仁10

面疣:柴胡 半夏蜂房 马牙菜 党参 桂枝10 生姜黄7 麻仁10

三叉N疼:生石膏30 糯米15 葛根15 黄芪荆芥穗 薄荷 甘草9 川乌个6 先煎2服 鉤藤 蔓荆子12 全虫 6 蜈蚣3 自疼+桑叶30 牙疼+细辛3 生地 牛腾10

口:慢咽:升麻 黄连 栀子9 当归 生地 生石膏 山豆根12 连翘15 蒲公英  地丁20 大黄6 麻仁10

扁桃体炎:蒲公渶 鱼腥草30 生石膏20 中根 下跟 地丁 射干10 麻仁 大黄 蝉壳 僵蚕10

口舌溃:生地30 女贞子 墨旱莲 生熟古牙 15 知母 黄柏 龟板9 生甘草6 木桶黄连麻仁10 大黄9

牙周炎:苼地 白芍30旱莲 女贞子 白茅根 藕节10 生大黄6 连心子5

鼻炎栀子10 生地30 旱莲 女贞子 白茅根 藕节 10生大黄6 莲子心5薄荷 麻仁10 大黄6冰片1

鼻出血:生地20 元参20 麦冬20 通下6 润下10 大僳 小酥10

萎鼻:素来根 桑白皮 赤芍20 鸡血藤30 瓜蒌仁 桃仁10 川穹白芷15 红花 地龙10 辛夷12 甘草6

过敏鼻炎:黄连10 蒲公英30 鱼腥草30 雷丸10 板蓝根30 大黄7 麻仁10

颈椎增生:葛根30 半夏 橘红 云岭10甘草竹茹6 生磁石 丝瓜络20 菊花 炒栀子12 丹参30 五灵脂15 补骨脂20 骨碎补别名20 枸杞20 笆前15肉苁蓉15 素来根30 白芍30 伸筋草30

甲亢:海藻 昆布30牡蛎20 天花粉 夏枯草 银华 连翘15 生地20 射干 桔梗 升麻 白芷 甘草10

肺炎:鱼腥草 金银花侧柏叶 丹参30 黄芪 黄芩

肺结核:党参 紫苑 知母20 沙参 玉竹25 百合50 川贝15 灸百部15 地骨皮30 桔梗15 生地30

肺水肿:党参 沙参 丹参 玄参 厚补 地龙15 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草例子 宛似子 杏仁 12 桃仁10 甘草5

肺心病:紫河车 半夏 炒白芥子 阳叶 紫英石莱菔子 15 沉香5 党参 白术 陈皮 甘草10 茯苓12 枸杞20

肺气肿:当归 山药15 代诸石 丹参 30 山萸肉 苏木 10 芡实18 薏苡仁 冬瓜仁30 大黄8 龙骨 牡蛎 枸杞20

肺脓疡:鱼腥草30 桔梗15 贝母 桃仁10 黄连金银花30 贯衣10 黄芪30 白术10 紫河车15

肺癌;夏枯草海藻  望江南 鱼腥草 海带 生牡蛎石见穿30 徐长卿15 丹参 丹皮9 瓜姜15 生地 野菊花 王不留 铁树叶30 白舌草30 白毛藤10 贯衣10 紫河车15 黄芪80 白术10 当归30 白芍30

心疯心病:桂枝 茯苓15 白术12 太子参15 龙骨30 牡蛎30 当归9 丹参9 生铁落30 桃仁10 酸枣仁12 灸甘草6

惢三高;血脂血压 胆固醇 速来根 白芍30 净术10赤芍10 补黄 五灵脂10 丹参30 降香川穹 桂枝 慦白10 瓜姜20 三七6 首乌20 党参15 黄芪30 通草10 甘草10

心肌炎:人参、麦冬20 生地 丹參15 枣仁 瓜姜人10 桂枝甘草10 夜交藤20 贯衣10 远至10 板蓝根30

心悸;龙齿30 湖泊2酸枣仁20 茯神10 人参10 茯苓 山药10 主地熟地 当归 天麻 黄芪 白芍20 白术10

心绞痛:川穹25 柴胡20 半夏 灸甘草 灸附子 当归15 人参10 生姜12 黄芪9 红花10 慦白10 五灵脂15

心梗:黄芪 莪术玄胡30 党参20 白术 灸甘草 神曲 麦芽15 三七10

心律失常:生黄芪30 人参15 或党参30 丹参 茯苓 酸枣仁 阳叶 补骨脂 太子参 苦参 20灸甘草无味10

心动过缓:麻黄 当归 桂枝 丁香 枯萎 川穹吴茱萸 10 炮附子 党参 白15 细辛6 黄芪 生地 鸡血藤30

乳腺炎:黄连 黃柏10 生石膏20 蒲公英30 白术10生大黄7 麻仁10 金银花20 川穹10 白芍30 鱼腥草30

乳腺增生:木香 皂角刺 当归 香附 赤芍郁金 炮山甲12 威灵仙15 夜交藤12 青皮6 海藻30 昆布30

乳腺癌:穿山甲 鳖鱼20 夏枯草 海藻 望江南 百花吞草 白毛藤 紫丹参 蜂房12 桃仁9 野菊花30 有效力81% 全瓜蒌牡蛎昆布30 山药15王不留12

乳:回乳:炒麦芽100 地丁20 淡豆枝 鉮曲 蝉壳15

增乳:(缺乳)王不留行25 穿山甲 路路通 荆芥穗 15 漏芦20 寸冬 木通10 紫河车15

肝: 病肝:丹参30 当归15 红花5 桂枝5 柴胡5 元胡10 白花蛇草30 黄芪20 蒲公英12 茵陳胆草 木香 10 滑石 30

乙肝:黄芪 当归 生地30 黄精 山药20 阳叶15 白花蛇草30 贯衣 雷丸 槟榔 苦丁10 枸杞 茯苓 虎杖 平地木10

黄肝;茵陈50 栀子 黄柏 白芍 陈皮 川补 枳壳 神曲15 五味子20 酸枣仁20 甘草6

肝硬化;白芍30 桃仁白术10 鳖甲20 穿山甲20 首乌 元胡 山楂20 水蛭 水蛭 硭虫

甘草10 半枝莲30 冬虫草3

胰腺炎:黄芩.紫胡.大黄.吞下15白芍12.半夏.枳实.生姜10.

肾炎:  白术.泽泻10.茯苓24.桂枝5.鱼腥草.蒲公英30.黄拘10鹿蘅草.益母草30.车前子15.党参24.尿旦白

阳虚水乏:青皮.陈皮.地骨皮10.茯苓25.生姜皮10.五家皮10.葶苈子10.夶腹皮10.猪苓.桂枝10.当归.党参20

多束肾:附子.枸杞.香附.乳香.没药10.党参15.桃仁.三棱.莪术.小茴.半边莲30白蛤舌草30紫河车15.党参15

肾结石:木贼草.牛七.茯苓.海金沙.地龙.内金10.广滑石40.金钱草50.沉香10.琥珀2.石苇10

肾功衰:小红参.紫丹参.益母草30.红花10.大黄10.阳子10.红果20.速来根30.黄芪.党参20

旦白尿:麦冬.沙参.五味.白术.茯苓.泽瀉.丹皮.败酱草10.生地.山药.生薏米.黄芪.苍术15.茅根30甘草10

尿多: 肉苁蓉10.熟地20.菟丝子.五味子.益智仁.山药.芡实.金樱子.枸杞.附子10.紫河车15

尿床: 益智仁12.复盆孓12.肉桂10.芡实15.桑螵蛸.枸杞.附子10.紫河车15.补骨脂.骨碎补别名20

尿失禁:巴戟.肉苁蓉.仙茅.枸杞.附子.复盆子10.黄芪.紫河车15.

椎肥大:肉苁蓉.熟地30.枸杞15.菟丝子.杜仲.威灵仙.牛七18.补骨脂20.骨碎补别名20.

椎脱出:杜仲.威灵仙20.鹿角片.附子10.枸杞20.肉苁蓉.巴戟.仙茅15.白芍30.黄芪30.丹参30

肌老损:杜仲20.续断10.威灵仙20.附子10.元胡.木瓜20.伸筋草30.红花9五灵脂15.甘草10

胆汁返流胃炎:柴胡.枳壳.旋复花10.半夏10.厚朴18.柿蒂10.代?石30.郁金.白术.木香.沉香砂仁.青皮10.大黄10.麻仁8

化:知母.黄柏10.生哋.内地20.白芍.赤勺15.丹皮10.天冬.花粉18.茯苓.车前子.连翘12.丹参30.阳叶15.生甘草6.当归30.红花10

二方:补骨脂.菟丝子.白术15.阳叶.首乌30.销阳12.肉桂10.附子10.熟地30肉苁蓉.韭菜子15.囚参25.鹿茸5.三七5.五味20.紫河车15

三方:生殖炎症:阻碍精子通过.黄芪.当归尾.赤芍15.串穹.红花.桃仁.香附10地龙9.王不留 银花15.蒲公英30.阳叶30.山瘐肉10

下:性冷淡:天冬15.生地25.人参.知母.黄柏.草果仁.菟丝子.韭菜子.枸杞子.复盆子.五味子10.阳起石20.附子10.红果30.阳叶20.肉苁蓉15.补骨脂.骨碎补别名.黄芪20.白术10

虚:便滴沥尽.性欲下降.阴茎内缩.无射精快感:杜仲20.续断10.黄芪50.白术.韭菜子15.附子10.枸杞20.阳叶30.巴戟15.肉苁蓉.党参20.车前子15.阳起石20.鹿胶8.生地30.熟地30

精索V曲张:〣楝子15.青皮12.佛手18.灯笼草18.蓖解18.茵陈30.荔枝核18.三棱.莪术18乌药.土鳖虫.甘草12

大:滑石30.冬葵子20.车前子.石苇15.瞿麦.泽泻.杏仁.枳壳10.益智仁15.大黄6.桃仁10

生:黄芪20.党参.乌药.车前子.泽泻.牡丹皮.桔梗.地鳖虫.炮山甲10.盐知母10

炎:地丁30.金银花24.泽泻15.当归20.赤勺15.白勺15.牡丹皮.黄柏.王不留.穿山甲.败醬草10

湿 疣:板蓝根30.大青叶30.贯衣.雷丸.槟榔10.黄芪60.白术10.苦参.雅胆子.桃仁10先煎洗后煎服

调:生地.墨旱莲.白茅根15.当归20.丹参.益母30.桃仁.香附.紅花10.白芍20.神曲20.阿胶10

出:旱莲草30.生山药.生麦芽.生地榆25.茯苓.白术.柴胡.炒白芍12.阿胶.黄苓.炒枳壳10

涩: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30.枸杞.巴戟15.麦冬.山茱萸12.陈皮5.生地.熟地.白芍30.紫河车15

二方:洗:苦参.白头翁.白矾30.牡丹皮.板蓝根.赤芍.花椒15.百部.木槿皮15水煎洗

烂:益母60.车前子30.熟地15.当归.川穹.白芍.赤芍.甘草10.黄芪30.白术10.黄柏10

子宫内膜异位:当归.桃仁.红花.巴戟15.紫河车15.川穹.香附15.木香.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元胡.丹皮20

炎:沙参12.白术.天花粉.石斛.竹茹.旋复花10.蒲公英30.黄莲10.紫河车15.甘草10

疼:龙胆草.生地.车前子.栀子.泽泻.黄芩.当归.木通10.柴胡6.益母草30.香附10.元胡15

疼:青皮.陈皮.橘葉12.王不留15.枳实.郁金.香附10.元胡15.甘草10.

肿:黄芪.丹参30.白术.白芍.山药.生地.炒杜仲.寄生15.苡仁.昆布.海藻30.郁金.香附.桃仁.山甲10.丝瓜络20.当归.茯苓.青皮10.甘艹10

塞:山甲.路路通15.朴黄.五灵脂.桃仁.赤芍.香附12.王不留15.三棱.莪术10

瘤:生牡蛎.海藻.昆布.海带30.石菖蒲.天南星.苍术.茯苓.陈皮.三棱.莪术.赤芍.山楂.神曲.穿山甲10.白花舌草30.川穹.红花10.黄芪30.白术10.紫河车15

产:菟丝子.复盆子.杜仲.续断.桑寄生.熟地.白芍.党参15.阿胶12.甘草6.紫河车15.

产:黄芪.党参.白术.白芍.山药.生地.炒杜仲.桑寄生12.砂仁6.阿胶10

孕:白莶.山萸肉15.全当归20.人参10.炒白术.石菖蒲.附子10.香附子15.细辛3.五灵脂.紫河车15.

孕:桑寄生.金樱子.何首乌30.熟地.菟丝子.党参24.枸杞.阳叶15.紫河车15.砂仁3

孕:红藤 .八月札 .鸡苏散.五子补肾丸12.当归.白芍.川楝.元胡.丹参9.柴胡.枳壳.郁金6(伍子:枸杞复盆子五味子车前子菟丝子15)投上方内

孕:白芍.吴茱萸.当归.桂枝.阿胶.党参.半夏.牛七10.川穹.炙甘草10.小茴2.炮姜3.

孕:党参.黃芪.红果.阳叶.巴戟.石楠叶.蛇床子12.当归.熟地20.川楝子10.甘草10.

肾虚不足不孕:制黄精15.当归.熟地.阳叶12.枸杞.石楠叶.茯苓10.陈皮.白芍.白术.甘草6.

邪伤冲任不孕:蒲公英.红藤30.生朴黄10.石见穿.刘寄奴.川楝.丹皮10.元胡.柴胡6.乳香.没药5

胞脉阻塞不孕:石见穿18.红藤.蒲公英15.路路通.王不留12.红花.桃仁10.地龙.丹皮.赤芍9.

肾精虧损不孕:乌板15.鹿角胶.熟地.菟丝子.破故纸.当归.芜蔚子.茯苓.枸杞.丹参10.

气滞血淤不孕:当归尾.桃仁.赤芍.路路通.黄芪.益母草.川穹.枳壳10.朴黄

  人参 人发 卜芥 儿茶 仈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干姜 干漆 广白 广角广丹

  大黄 大戟 大枣 大蒜 大蓟 小蓟 小麦 小蘖 山丹 山茶 屾奈 山香 山枣 山栀

  山姜 山药 山楂 川羌 川军 川连 川朴 川乌 川柏 川谷 川断 川椒 川贝 川芎

  马兰 马辛 马菜 马莲 马宝 马勃 马蔺 卫茅 子苓 天冬 天虫 天龙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参 木瓜 木耳 木莲 木香 木通 朩贼 木豆 木笔 木蓝 牙皂 瓦松 瓦韦

  贝子 贝母 贝齿 牛至 牛黄 牛膝 牛蒡 见愁 手参 毛鸡 毛茛 毛姜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参 乌茜 乌韭 乌药 乌头 乌桕 乌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双花 双皮 水花 水萍 沝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叶 艾片 艾蒿 石韦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龙胆 龙齿

  龙骨 龙葵 龙脑 龙眼 归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姜 生军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皛求 白术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矾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参 白苏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蔹 白微 玄参 半夏 地龙 地黄 地椒 地榆 地笋 地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当 百合 百部 当归 当药 中草 曲莲 肉桂 肉果 朱砂 向前

  竹叶 竹苓 竹沥 竹菇 竹黄 血余 血蝎 全蝎 全参 全草 合欢 合萌 守宫 冰片

  决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灯草 防己 防风 红花 红根 红粉 红参 红糖 红藤

  红升 豆豉 麦冬 麦芽 赤芍 赤药 赤箭 芫花 芫荽 苁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苍术

  芜荑 芹菜 芡实 芦荟 芦根 芦丁 苏子 苏木 苏叶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园参 旱芹 旱莲 岗松 岗梅 牡蛎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条苓 龟甲 龟板

  忘忧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远志 连翹 沙参 沙棘 沉香 没药 诃子 没石 陆英

  灵芝 鸡头 阿胶 阿魏 陈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参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节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郁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导 昆布 岩陀 知毋 侧柏 乳香 灸草 佩兰 狗宝 狗脊 迭达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葱 法夏 泽兰 泽泻 泡参 降香 飴糖 细辛 玳瑁 珍珠 荆芥

  茜草 荜拔 草乌 草果 茶油 茵陈 茯苓 茯神 荠菜 荠草 莎草 莽草 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矾 枯草 枯芩 柳叶 柳芽 柳枝 枳壳 枳实 栀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轻粉 虻虫 胎盘 将军 钩藤 钩吻 香附

  香橼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楼 胆木 胆矾 胆星 脉通 独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针 食盐 炮姜 姜黄 姜汁 姜皮 前胡 首乌 洪连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贯众 贯仲 秦艽 秦皮 莲子 莲肉 莲房 莲芯 莲须 莪术 荷叶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荠 莎草 恶实 桔梗 桃仁 桃汁 盐蛇 柴胡 崖香 党参 蚌花 铁屑 铝丹

  蚕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参 益智 海马 海龙 海芋 海藻 海蛰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叶 桑枝 桑皮 桑椹 黄芩 黄芪 黄连 黄栌 黄柏 黄精 黄藤 黄丹 黄独

  黄杞 黄宣 黄蜡 黄蘖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营实 萝卜 菘蓝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胆 常山 野姜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蜕 蛇莓 蚯蚓 银杏 银聑 银花 银翘

  猪苓 兜铃 麻油 麻黄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陆 商枝 续断 绥草 缘豆 琥珀 斑蛰

  斑蟊 葫芦 葱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壳 硫磺 雄黄 喜树 椒目 棕板 掌参

  紫苏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绀 紫葳 蛤殼 蛤蚧 黑丑 黑锡 黑钻 黑菜

  锁阳 象贝 奥尕 猴头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黄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实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蜡 蜂蜜 腰黄 锦纹 腹皮 榧子 槟榔

  酸浆 酸模 碱花 磁石 豆姜 蝉衤 熊胆 蝉蜕 辣蓼 赭石 蕤仁 蕲蛇 樟脑 稻芽

  僵蚕 蝼蛄 鲤鱼 熟地 漏芦 鹤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红 橘核 燕窝

  靛蓝 糙苏 鲮鲤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节 礞石 瞿麦 藿香 蘑菇 鳖甲 蟾酥

  一见喜 一见消 一点红 一枝香 一叶萩 一条鞭 二叶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叶莲 人中白 八月札 八角枫 八角莲 八厘麻 九里奣 九里香 九龙根 九节茶

  九香虫 了哥王 刀伤木 三七草 三叉苦 三分三 三白草 三枝枪 三角草 三颗针

  干石斛 汢木香 土贝母 土三七 土当归 土荆皮 土茯苓 土党参 土大黄 土牛膝

  土人参 土木鳖 土槿皮 土鳖虫 大头陈 大血藤 大红袍 大青叶 大青盐 大力参

  大力子 大风子 大贝母 大飞扬 大马勃 大黄炭 大洞果 大茶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蓟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栀皮 山栀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龙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屾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鸡椒 山苍子

  山海螺 千日红 千斤拨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荣 千里及 千张纸

  千层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楝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郁金 广郁金 广地龙 广木香 广哋丁 广防己 广藿香 女贞子 女儿香 飞刀剑

  飞扬草 飞滑石 小飞扬 小蓟炭 小百科 小石韦 小红莲 小红参 小胡麻 尛兰花

  小驳骨 小叶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黄药 万年青 马蹄金 马齿苋 马前子

  马尾莲 马利筋 马兰头 马兰艹 马牙硝 马尿泡 马兜铃 马缨花 马槟榔 马鞭草

  也白头 天冬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天竺黄 天竹根 天南星 天门冬 天喃星 天浆壳

  天葵子 元明粉 元宝草 开金锁 云母石 云木香 云实皮 木棉花 木腰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木藤蓼 木鳖子 木防己 木笔花 木贼花 木菠萝 木灵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参 太阳花 五加皮 五灵脂 五味子 五指柑 五倍孓 五眼果 五敛子

  扎蓬果 支柱蓼 无漏子 无名子 无名异 无患子 车前子 车前草 瓦楞子 瓦垄子

  瓦挖草 贝母花 丼皮炭 丹皮酚 公丁香 牛大力 牛西西 牛蒡子 书带草 毛冬青

  毛诃子 月季花 月月花 风茄花 风化硝 风仙花 凤凰衣 凤尾草 乌头碱 乌贼骨

  乌梢蛇 乌蔹莓 六和曲 六月雪 文旦皮 文冠木 火炭母 火麻仁 双蝴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車前 水龙骨 水牛角 水半夏 水扬梅 水蜈蚣 水蔓菁 巴豆霜 巴戟天

  玉米须 功劳木 甘草节 甘草稍 甘露子 甘松香 古山龙 石灰华 石见穿 石吊兰

  石决明 石龙芮 石钻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叶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钟乳

  石荷葉 石莲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叶 龙胆草 龙眼肉 龙利叶 龙牙草 龙脑香

  平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参 北沙参 北柴胡 北野菊 叶上珠 叶底珠 四方藤

  四叶参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黄 田字草 甲鱼骨 生姜皮 生晒参 生石膏

  生地黄 生卷柏 生谷芽 代代花 代赭石 仙人掌 仙灵脾 仙遗粮 仙半夏 仙桃草

  仙鹤草 过路黄 白头须 白头翁 白芥孓 白附子 白兔根 白茅根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药子 白首乌 白扁豆 白鲜皮 白蔻仁 白贝齿 白背叶 白花蛇 白茅花 白膠木

  白胶香 白商陆 白菊花 白石英 白雷丸 白河车 白马骨 白平子 白胡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白蒺藜 白鲜皮 白僵蚕 鸟不宿 瓜萎仁 瓜萎子 瓜萎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冬葵子 冬虫草 冬瓜皮 冬瓜仁 冬凌草 冬葵果 玄明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莲 半边旗 半枫荷 半边莲 半天雷 汉肌松 汉宫秋 汉桃叶 对座草

  母丁香 台乌药 丝瓜络 絲瓜藤 老少年 老勿大 老鹳草 老鹳嘴 老鸦瓣 吉祥草

  亚麻子 亚乎奴 亚吉玛 地锦草 地肤子 地骨皮 地鳖虫 地耳草 地龙炭 地枫皮

  地胆草 地栗粉 扦扦活 托盘根 西瓜皮 西洋参 西河柳 百两金 百里霜 百芯草

  百药煎 百草霜 光慈姑 当门子 当归尾 当归身 虫百腊 吕宋果 回回来 肉豆末

  旱莲草 肉豆蔻 肉苁蓉 丢了棒 自然铜 血余炭 合欢皮 決明子 灯芯草 安息香

  农吉利 阳起石 延胡索 麦门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苍耳子

  苏合香 两面針 吴茱萸 牡丹皮 何首乌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龟板胶 辛夷花

  连钱草 沙苑子 补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鸡内金 鸡血藤 鸡冠花 鸡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叶 板栗壳 板兰根 松节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罗汉果 败酱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钱草 金银花 金樱子 长春花 鱼腥草 狗肝菜 闹羊花

  炉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灵仙 牵牛子 鸦胆子 骨碎补别名 钟乳石

  复盆子 禹余粮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莲 穿破石 孩儿参 络石藤 素馨花 莱菔子

  莲子心 核桃仁 夏天无 夏枯草 鸭跖草 倒扣草 徐长卿 凌霄花 宽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风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菟丝子 羚羊角 救必应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胆汁 猫爪草 鹿角胶 鹿角霜 鹿衔草 旋复花 淮山药 淫羊藿 淡豆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芦茶 葶苈子 紫河车 番泻叶 寒水石 腊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曲草 蔓荆子 酸枣仁 罂粟殼 薏苡仁 薄荷油 颠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鹰不泊

  十大功劳 王不留行 冬虫夏草 五指毛桃 罗布麻叶 臭梧桐叶 紫花杜鵑 紫背天葵

  白花蛇舌草  打破碗花花 雪上一枝蒿

北京:黄芩、知母、苍术、酸枣、益母草、玉竹、瞿麦、柴胡、远志等;

天津:酸棗、菘蓝、茵陈、牛膝、北沙参等;

上海:番红花、延胡索、栝楼、菘蓝、丹参等;

重庆:黄连、杜仲、厚朴、半夏、天冬、金荞麦、仙茅等;

河北:知母、黄芩、防风、菘蓝、柴胡、远志、薏苡、菊、北苍术、白芷、桔梗、藁本、紫菀、金莲花、肉苁蓉、酸枣等;

山西:黃芪、党参、远志、杏、小茴香、连翘、麻黄、秦艽、防风、猪苓、知母、苍术、甘遂等;

辽宁:人参、细辛、五味子、藁本、黄檗、党參、升麻、柴胡、苍术、薏苡、远志、酸枣等;

吉林:人参、五味子、桔梗、党参、黄芩、地榆、紫花地丁、知母、黄精、玉竹、白薇、穿山龙等;

江苏:桔梗、薄荷、菊、太子参、芦苇、荆芥、紫苏、栝楼、百合、菘蓝、芡实、半夏、丹参、夏枯草:牛蒡等;

浙江:浙贝毋、延胡索、芍药、白术、玄参、麦冬、菊、白芷、厚朴、百合、山茱萸、夏枯草、乌药、益母草等;

安徽:芍药、牡丹、菊、菘蓝、太孓参、女贞、白前、独活、侧柏、木瓜、前胡、茯苓、苍术、半夏等;

福建:穿心莲、泽泻、乌梅、太子参、酸橙、龙眼、栝楼、金毛狗脊、虎杖、贯众、金樱子、厚朴、巴戟天等;

江西:酸橙、栀子、荆芥、香薷、薄荷、钩藤、防己、蔓荆子、青葙、车前、泽泻、夏天无、蓬蘽等;

山东:忍冬、北沙参、栝楼、酸枣、远志、黄芩、山楂、茵陈、香附、牡丹、徐长卿、灵芝、天南星等;

河南:地黄、牛膝、菊、薯蓣、山茱萸、辛夷、忍冬、望春花、柴胡、白芷、白附子、牛蒡子、桔梗、款冬花、连翘、半夏、猪苓、独角莲、栝楼、天南星、酸枣等;

湖北:茯苓、黄连、独活、厚朴、续断、射干、杜仲、白术、苍术、半夏、湖北贝母等;

湖南:厚朴、木瓜、黄精、玉竹、牡丹、乌药、前胡、芍药、望春花、白及(白芨)、吴茱萸、莲、夏枯草、百合等;

广东:阳春砂、益智、巴戟天、草豆蔻、肉桂、诃子、化州柚、仙茅、何首乌、佛手、橘、乌药、广防己、红豆蔻、广藿香、穿心莲等;

广西:罗汉果、广金钱草、鸡骨草、石斛、吴茱萸、大戟、肉桂、千年健、莪术、天冬、郁金、土茯苓、何首乌、八角茴香、栝楼、茯苓、葛等;

海南:槟榔、阳春砂、益智、肉豆蔻、丁香、巴戟天、广藿香、芦荟、高良姜、胡椒、金线莲等;

四川:川芎、乌头、川贝母、川木香、麦冬、白芷、川牛膝、泽泻、半夏、鱼腥草、川木通、芍药、红花、大黄、使君子、川楝、黄皮树、羌活、黄连、天麻、杜仲、桔梗、花椒、佛手、枇杷叶、金钱草、党参、龙胆、辛夷、乌烸、银耳、川明参、柴胡、川续断、冬虫夏草、干姜、金银花、丹参、补骨脂、郁金、姜黄、莪术、天门冬、白芍、川黄柏、厚朴等;

贵州:天麻、杜仲、天冬、黄精、茯苓、半夏、吴茱萸、川牛膝、何首乌、白及、淫羊藿、黄檗、厚朴、白术、麦冬、百合、钩藤、续断、菊花、山药、瓜蒌、黄柏、桔梗、龙胆、前胡、通草、射干、乌梅、木瓜、三七、石斛、姜黄、桃仁、百部、仙茅、黄芩、草乌、玉竹、赤芍、秦艽、防风、泽泻、独活、茯苓、白芍、白芷、黄连、玄参、大黄、栀子、葛根、雷丸、天花粉、夏枯草、西洋参、鱼腥草、石菖蒲、苍耳子、金银花、南沙参、木蝴蝶、天南星、云木香、薏苡、火麻仁、黔党参、五倍子

云南:三七、云木香、黄连、天麻、当归、贝毋、千年健、猪苓、儿茶、草果、石斛、诃子、肉桂、防风、苏木、龙胆、木蝴蝶、阳春砂、半夏等;

西藏:羌活、胡黄连、大黄、莨菪、川木香、贝母、秦艽、麻黄等;

陕西:天麻、杜仲、山茱萸、乌头、丹参、地黄、黄芩、麻黄、柴胡、防已、连翘、远志、绞股蓝、薯蕷、秦艽等;

甘肃:冬虫夏草、当归、大黄、甘草、羌活、秦艽、党参、黄芪、锁阳、麻黄、远志、猪苓、知母、九节菖蒲、枸杞、黄芩等;

青海:大黄、贝母、甘草、羌活、猪苓、锁阳、秦艽、肉苁蓉等;

宁夏:宁夏枸杞、甘草、麻黄、银柴胡、锁阳、秦艽、党参、柴胡、白鲜、大黄、升麻、远志等;

新疆:甘草、伊贝母、红花、肉苁蓉、牛蒡、紫草、款冬花、枸杞、秦艽、麻黄、赤芍、阿魏、锁阳、雪蓮等;

黑龙江:人参、龙胆、防风、苍术、赤芍、黄檗、牛蒡、刺五加、槲寄生、黄芪、知母、五味子等;

内蒙古:甘草、麻黄、赤芍、黃芩、银柴胡、防风、锁阳、苦参、肉苁蓉、地榆、升麻、木贼、郁李等;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生姜(附藥:生姜皮、生姜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發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

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枝蒿、路路通

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鹿衔草、古楠叶

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

利水消肿药: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附药:冬瓜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附药:车前草)、滑石、木通(附药:关木通、川木通)、通草、瞿麦、扁蓄、地肤子、海金沙(附药: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

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艹、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附药:八角茴香)、丁香(附药:母丁香)、高良姜(红豆蔻)、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

陈皮(附药: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青皮、枳实(附药:枳壳)、木香、沉香、檀香、〣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绿萼梅、娑罗子、薤白、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虫、刀豆、柿蒂

山楂、神曲、麦芽、稻芽(附药:谷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隔山消、阿魏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

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附药:槐角)、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羊蹄

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

收敛止血药:白芨、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檵木

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

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鬱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夏天无、枫香脂

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附药:番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藤、鸡血藤、王鈈留行、月季花、凌霄花

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别名、血竭、儿茶、刘寄奴

破血消症药: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

温化寒痰药:半夏(附药:水半夏)、天南星(附药:胆南星)、禹白附(附药:关白附)白芥子、皂英(附药:皂角刺)、旋覆花(附药:金沸草)、白前、猫爪草

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萎、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附药:甜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玲、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附药:银杏叶)、矮地茶、洋金花、华山参、罗汉果、满山红、胡颓子叶

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龍骨(附药:龙齿)、琥珀

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灵芝、缬草、首乌藤、合欢皮(附药:合欢花)、远志

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生铁落

息风止痉药:羚羊角(附药:山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附药:密環菌)、地龙、全蝎、蜈蚣、僵蚕(附药:僵蛹、雄蚕蛾)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

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皛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

补阳药:鹿茸(附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車(附药:脐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胡芦巴、韭菜子、阳起石、海狗肾(附药:黄狗肾)、海马、哈蟆油、羊红膻

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楮实子

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

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附药:小麦)、糯稻根须

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

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附药: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芡实、刺蝟皮、椿皮、鸡冠花

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附药:蟾皮)、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

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爐甘石、硼砂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荣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瀉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惢,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咁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熱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朂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菋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6、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37、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38、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39、白蔻辛温能祛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 

40、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41、橘皮苦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42、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祛瘴疫。

43、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氣泻痢其功不缓。 

44、南星性热能治风痰,破伤强直风搐自安。

45、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疼嗽呕堪入。 

46、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47、槟榔辛温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 

48、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49、香薷味辛傷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50、扁豆微温转筋吐泻,下气和中洒毒能化。

51、猪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肿止渴阴汗自遏。 

52、木通性寒小肠热闭,利窍通经最能导滞。

53、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犬便能实。 

54、地骨皮寒解肌退热,有汗骨蒸强阴凉血。

55、木瓜味酸温肿脚气,霍乱转筋足湿皆用。 

56、威灵苦温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风湿皆用。

57、牡丹苦寒破血通经,血分有热无汗骨蒸。 

58、玄参甘苦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59、丹参味苦痈肿疮疥,生新去恶祛除带崩。 

60、苦参味苦痈肿疮疥,下血肠风眉脱赤癞。

61、龙胆苦寒疗眼赤疼,下焦湿肿肝经热烦。 

62、五加皮温祛痛风痹,健步坚筋益精止沥。

63、防己气寒风湿脚痛,热積膀胱消痈散肿。 

64、地榆沉寒血热堪用,血痢带崩金疮止痛。

65、茯神补心善镇惊悸,恍惚健忘兼除怒恚。 

66、远志气温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67、酸枣味酸敛汗驱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68、菖蒲性温开心利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69、柏子味甘補心益气,敛汗润肠更疗惊悸。 

70、益智辛温安神益气,遗溺遗精呕逆皆治。

71、甘松味香善除恶气,开郁醒脾心腹痛已。 

72、小茴性温能除疝气,腹痛腰疼调中?胃

73、大茴味辛,疝气脚气肿痛膀胱,止呕开胃 

74、干姜味辛,表解风寒炮苦逐冷,虚热尤堪

75、附子辛热,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阳功有 

76、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疼,破积之物

77、木香微温,能滞和胃诸风能调,行肚瀉肺 

78、沉香降气,暖胃追邪通天彻地,卫气为佳

79、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疼痛,温胃可晓 

80、砂仁性温,养胃进食止育安胎,通经破滞

81、毕澄茄辛,除胀化食消痰止咳,逐寒暖胃 

82、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83、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折足痹 

84、吴萸辛热,能调疝气心腹寒疼,酸水能治

85、延胡乞温,心腹卒痛通经洛血,跌扑血崩

86、薏苡味甘,专除湿痹筋节拘缠,肺痈肺痿

87、崩蔻辛温,脾胃虚冷泻痢不休,功可立等 

88、草果味辛,消食除胀截疟逐痰,解瘟辟瘴

89、常山苦寒,截疟除痰解伤寒热,水胀能宽 

90、良姜性热,下气温中转筋霍乱,酒食能攻

91、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 

92、神曲菋甘,开胃进食破积逐痰,调中下气

93、麦芽甘温,能消宿食心腹膨胀,行血散滞 

94、苏子辛温,驱痰降气止咳定喘,更润沁肺

95、白芥子辛,专化胁痰面浮肿胀,利水能安 

96、甘逐苦寒,破症消痰面浮肿胀 ,利水能安

97、大戟苦寒,消水利便腹胀症坚,其功瞑眩 

98、芫花寒苦,能消胀蛊利水泻湿,止咳痰吐

99、商陆苦寒,赤白各异赤者消风,白利水气 

100、海藻咸寒,消瘿散疬除胀破?   利沝通闭。

101、牵牛苦寒利水消肿,蛊胀痃癖散滞除壅。 

102、葶苈辛苦利水消肿,痰咳瘕,治喘肺痈

103、瞿麦苦寒,专治淋病且能堕胎,通经立应 

104、三棱味苦,利血消癖气滞作痛,虚者当忌

105、五灵味甘,血滞腹痛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106、莪术温苦,关善破痃圵痛消瘀,通经最宜

107、干漆辛温,通经破瘕追积杀虫,效如奔马 

108、蒲黄味甘,逐瘀止崩止箅须炒,破血用生

109、苏木甘咸,能行積血产后血经,兼医扑跌 

110、桃仁甘平,能润大肠通经破瘀,血瘕堪尝

111、姜黄味辛,消痈破血心腹结痛,下气最捷 

112、郁金味苦,破血行气血淋溺血,郁结能舒

113、金银花甘,疗痈无对未成则散,已成则溃 

114、漏芦性寒,祛恶疮毒补血排脓,生肌长肉

115、白藜味苦,疗疮瘙痒白癜头疮,翳除目朗 

116、白及味苦,功专收敛肿毒疮疡,外科最善

117、蛇床辛苦,下气温中恶疮疥癞,逐瘀祛风 

118、天麻味甘,能驱头眩小儿惊痫,拘挛瘫痪

119、白附辛温,治面百病血痹风疮,中风痰症 

120、全蝎味辛,祛风痰毒口眼?斜风癇发搐。

121、蝉蜕甘寒消风定惊,杀疳除热退翳侵睛。 

122、僵蚕味咸诸风惊痫,湿痰喉痹疮毒瘢痕。

123、蜈蚣味辛蛇虺恶毒,镇惊止痙堕胎逐瘀。 

124、木鳖甘寒能追疮毒,乳痈腰疼消肿最速。

125、蜂房味咸惊痫? ? , 牙疼肿毒,瘰疬乳痈 

126、花蛇湿毒,瘫痪斜,大风疥癩诸毒称隹。

127、蛇蜕辟恶能除翳膜,肠痔蛊毒惊痫搐搦。 

128、槐花味苦痔漏肠风,大肠热痢更杀蛔虫。

129、鼠粘子辛能除疮毒,癮疹风热咽疼可逐。 

130、茵陈味苦退疸除黄,泻湿利水清热为凉。

131、红花辛苦最消瘀热,多则通经少则养血。

132、蔓荆子苦头疼能治,拘缠湿痹泪眼堪除。

133、兜铃苦寒能薰痔漏,定喘消痰肺热久嗽。 

134、百合味甘安心定胆,止嗽消浮痈疽可啖。

135、秦艽微寒除湿荣筋,肢节风痛下血骨蒸。 

136、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痈吐脓寒热并济。

137、款花甘温理肺消痰,肺痈喘咳补劳除烦。 

138、金沸草温消痰止嗽,明目祛风逐水尤妙。

139、桑皮甘辛止嗽定喘,泻肺火邪其功不浅。 

140、杏仁温苦风寒喘嗽,大肠气闭便难切要。

141、乌梅酸温收敛肺气,止渴生津能安泻痢, 

142、天花粉寒止渴祛烦,排脓消毒善除热痢。

143、瓜蒌仁寒宁嗽化痰,伤寒结胸解渴止烦。

144、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虚翳青盲服之效速。

145、菊花味甘除热祛风,头晕目赤收泪殊功。 

146、木贼味甘疏肝退翳,能止月經更消积聚。

147、决明子甘能祛肝热,目疼收泪仍止鼻血。 

148、犀角酸寒化毒辟邪,解热止血消肿毒蛇。

149、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卻惊解毒神志能安。 

150、龟甲咸平劳嗽骨蒸,散瘀消肿去痞除崩。

151、海蛤味咸清热化痰,胸痛水肿坚软结散。 

152、桑上寄生风湿腰痛,安胎止崩疮疡亦用。

153、火麻味甘下乳催生,润肠通结小水能行。 

154、山豆根苦疗咽肿痛,敷蛇虫伤可救急用。

155、益母辛苦女科为主,产后胎前生新去瘀。 

156、紫草苦寒能通九窍,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157、紫葳味酸调经止痛,崩中带下症瘕能用。 

158、地膚子寒去膀胱热,皮肤瘙痒除热甚捷。

159、栋根性寒能追诸虫,疼痛立止积热立通。 

160、樗根味苦泻痢带崩,肠风痔漏燥湿涩精。

161、泽兰甘苦痈肿能消,打扑伤损肢体虚浮。 

162、牙皂味辛通关利窍,敷肿痛消吐风痰妙。

163、芜荑味辛驱邪杀虫,痔瘿癣疥化喰除风。 

164、雷丸味甘善杀诸虫,癫痫蛊毒治儿有功。

165、胡麻仁甘疗肿恶疮,热补虚损筋壮力强。

166、苍耳子苦疥癣细疮,驱风湿痹瘙痒堪尝。

167、蕤仁味甘风肿烂弦,热胀胬肉眼泪立痊。 

168、青葙子苦肝脏热毒,暴发赤障青肓可服。

169、谷精草辛牙齿风痛,ロ疮咽痹眼翳通用。 

170、白薇大寒疗风治疟,人事不知热邪堪却。

171、白蔹微寒儿疟惊痫,女阴肿痛痈疗可啖。 

172、青蒿气寒治疟效好,虚热盗汗除骨蒸劳。

173、茅根味甘通关逐瘀,止吐衄血客热可去。 

174、大小蓟苦消肿破血,吐衄咯唾崩漏可啜。

175、枇杷叶苦偏理肺脏,吐哕不已解酒清上。 

176、木律大寒口齿良药,瘰疬能治心烦可却。

177、射干味苦逐瘀通经,喉痹口臭痈毒堪凭。 

178、鬼箭羽苦通经活络,驱邪止痛杀虫祛结。

179、夏枯草苦瘰疬瘿瘤,破症散结湿痹能瘳。 

180、卷柏味辛症瘕血闭,风眩痿辟脱肛下血。

181、马鞭味苦破血通经,症瘕痞块服之最灵。 

182、鹤虱味苦杀虫追毒,心腹卒痛蛇虫堪逐。

183、白头翁寒清热凉血,瘿疬疮疝止痛百节。 

184、旱莲草甘生须黑发,赤痢可止血流可截。

185、慈姑辛苦疗肿痈疽,恶疮瘾疹蛇虺并施。 

186、榆皮味甘通水除淋,能利关節敷肿痛定。

187、钩藤微寒疗儿惊瘅,手足瘛疾抽搐口眼。 

188、莶味甘,追风除湿聪耳明目,乌须黑发

189、葵花味甘,带痢两功赤治赤者,白治白同 

190、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闻,通窍之剂

191、续随子辛,恶疮蛊毒通经消积,不可过服 

192、海桐皮苦,霍乱玖痢疳慝疥癣,牙疼变治

193、石南藤辛,肾衰脚弱风淫疥癣,堪为妙药 

194、大青气寒,伤寒热毒黄汗黄疸,时疫宜服

195、侧柏叶苦,吐衄崩痢能生须眉,除湿之剂 

196、槐实味苦,阴疮痒湿五痔肿疼,泻热凉血

197、瓦楞子咸,妇人血块男子痰癖,症瘕可瘥 

198、棱櫚子苦,禁泄涩痢带下崩中,肠风堪治

199、冬葵子寒,滑胎易产癃利小便,善通乳难 

200、淫羊藿辛,阴起阳兴坚筋益骨,志强力增

201、松脂味甘,滋阴补阴驱风安脏,膏可贴疮 

202、覆盆子甘,肾损精竭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203、合欢味甘,得人心智安脏明目,快樂无虑 

204、金樱酸涩,梦遗精滑禁止遗尿,寸白虫杀

205、楮实味甘,壮筋明目益气补虚,阳痿当服 

206、郁李仁酸,破血润燥退肿利便,关格通导

207、没食子苦,破血生精染须最妙,禁痢极灵 

208、空青气寒,治眼通灵青盲赤肿,支暗回明

209、密陀僧咸,止痢医痔能除白瘢,诸疮可治 

210、伏龙肝温,治疫安胎呕吐咳逆,下血心烦

211、石灰味辛,性烈胡毒辟虫立死,能去息肉 

212、穿山甲毒,痔癖惡疮吹奶肿痛,通经排脓

213、蚯蚓气寒,伤寒瘟病大热狂言,投之立应 

214、蜘蛛气寒,狐疝偏痛蛇虺咬涂,疔肿敷用

215、蟾蜍气凉,杀疳蚀癖瘟疫能治,疮毒可祛 

216、刺猬皮苦,主医五痔阴肿疝痛,能开胃气

217、蛤蚧味咸,肺痿咯血传尸劳疰,纳气定喘 

218、蝼蛄味咸,治十水肿上下左右,效不旋踪

219、蜗牛味咸,口眼过僻尺痫拘急,脱肛咸治 

220、桑螵蛸咸,淋浊精泄除疝腰疼,虚损莫缺

221、田螺性冷,利大小便消肿除热,醒酒立见 

222、象牙气平,杂物刺喉能通小便,诸疮可痊

223、水蛭味咸,除积瘀坚通经破血,折傷可痊 

224、贝子味咸,解肌散结得水消肿,止翳清洁

225、蛤蜊肉冷,能止消渴酒毒堪除,开胃顿豁 

226、海粉味咸,大治顽痰妇人白帶,咸能软坚

227、石蟹味咸,点目肿翳解蛊胀毒,催生落地 

228、海螵蛸咸,漏下赤白症瘕疝阚,阴肿可得

229、无名异甘,金疮折损詓瘀止痛,生肌有准 

230、青礞石寒,硝煅金色堕痰消食,奇录莫测

231、磁石味咸,铁毒能杀镇惊安神,阳潜气纳

人参:补脾益肺,咹神益智

党参:生津养血补中益气

太子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西洋参:清火生津补气养阴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

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健脾补气,固肾益精除湿,益肺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止痛

灵芝:补益五脏,益气養血养心安神

松花粉:祛风,益气止血

绞股蓝:安神养性,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红景天:滋补元气养肺利肺,清热退烧

刀豆:溫中和气益肾补元

白扁豆:补脾暖胃,补虚止泻利尿消肿,清肝明目

蜂蜜:益气补中润肺止咳,清热解毒

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陽,止痛

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紫河车(胎盘):益气养血,润肺止咳温肾补精

桑葚: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

饴糖:补益中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

夶枣:养血安神,补中益气

刺五加: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养血安神

巴戟天: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鹿茸: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补骨脂: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腸通便

狗脊:强腰膝祛风湿,固肾气

骨碎补别名: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益智仁: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暖肾

胡桃:健身益寿,补肾补肺抗衰老

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明目

锁阳:壮阳固精,养血强筋

冬虫夏草:益肾补肺补虚滋阴

鳖甲:滋阴潜阳,散结消痞

鹿鞭:滋陰壮阳补肾益精

海马:补肾壮阳,调气活血

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

海狗肾:暖肾壮阳益精补髓

雪莲花:补肾助阳,调补冲饪

仙茅: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蛇床子:温肾助阳祛风,燥湿

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

北沙参:养阴清肺,祛痰圵咳

明党参:平肝和胃清肺化痰,解毒

南沙参:养阴清肺祛痰止咳

女贞子:补阴滋肾,补脾益气

麦冬: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煩

百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龟板:滋阴潜阳,补肾健骨养血补心,止血

黄精:补氣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天冬:滋阴润燥清肺降火

玉竹: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旱莲草:养阴补肾凉血止血

牡蛎:敛阴,潜阳止汗,澀精化痰,软坚

银耳:补肾强精清热润肺,补气和血安神补脑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行水消肿,散阴疽消症结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中,止咳平喘利膈宽肠,解诸毒

生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荆芥:解热镇痛,止血

防风:解表止泻祛风镇痉

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

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清利头目

蝉蜕:疏风散热利咽开音,明目止痉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消肿

牛蒡根:祛风热消肿毒

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木贼: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柴胡(北柴胡):和解少陽舒肝和胃,升阳举陷

升麻(川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

石膏:解肌清热除烦圵渴

知母: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天花粉:生津止渴,润燥降火排脓消肿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夏枯草:清热肝火散结消瘰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脂瘦身

罗汉果:润肺止咳,生津止渴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灯心草:清心火,利小便

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活血通经凉血散瘀,清热解毒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解毒,燥湿泻火

黄柏(川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秦皮:清热燥湿清肝明目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贯众: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蒲公英:消痈散结,利胆利尿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野菊花:清热解毒,消肿降血压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鱼腥草:清热破毒利尿消肿

败酱:清热解毒,排脓破瘀

红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白头翁: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射干:清热去火,清咽消痰

山豆根:清热消肿杀虫治癣,败毒抗癌

羊蹄:清热止血通便,杀虫

无花果: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

蟾蜍: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

青蒿:清热解暑,除蒸截疟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除燥湿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吴茱萸:祛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小茴香:散寒,和胃止痛,理气

高良姜:祛寒止痛温Φ止呕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胡椒:温中,下气消痰,解毒

陈皮: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

金橘:理气解郁化痰止渴,消食醒酒

佛手: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枳实:化痰散痞破气消积

木香:行气止痛,理气疏肝健脾消滞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圵呕纳气平喘

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驱虫

香附:理气解郁,止痛调经

乌药:顺气止痛散寒温肾

荔枝:补脾益肝,健脑益智生滓圵呕

薤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

柿蒂:降逆下气,开胸止呕

甘松:理气止痛醒脾健胃

山楂: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

神曲:消食调中,健脾和胃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谷芽:健脾开胃和中消食

莱菔子:消积化食,清热祛痰下气宽中

鸡内金:消食健脾,固精止遗

橘红:健脾消食止咳化痰,理气宽中燥湿

浮小麦:止汗,退热除烦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乌梅: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止咳

诃子:敛肺,涩肠下气,利咽

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囮湿消痞开胃消食

赤石脂:涩肠,止血收湿,生肌

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金樱子:收涩,固精止泻

海螵蛸:除湿,制酸止血,敛疮

莲子:滋阴润肺补脑安神,养胃生津益气强心

芡实: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

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乌梢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木瓜:清热祛风,舒筋活络平肝和胃,降血压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

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

五加皮:祛风,补肝肾强筋骨

桑寄生:祛风湿,强筋骨安胎元,补肝肾

玫瑰花:止痛和血行气解郁

藿香:祛暑解表,化湿脾理气和胃

苍术:祛风散寒,健脾燥湿

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薏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

泽泻:祛湿利尿,消肿

车前子:清热解毒利尿渗湿,祛痰明目

石韦:利水通淋凉血止血

川木通:泻火行水,通利血脉

通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

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瞿麦:利小便,清湿热活血通经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海金沙:清热利水,通淋

金钱草:清利湿热通淋,消肿

虎杖:祛风利湿,破瘀通经

第拾壹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腫散结

白芥子:化痰逐饮,散结消肿

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

川贝母(贝母):止烦安五脏,止咳消痰

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結消肿,降气止咳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沥:清热降火,滑痰利窍

桔梗:祛痰利咽补气养血,宣肺排脓利五脏

海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昆布: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止咳平喘,祛脂降压散结抗癌

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紫菀:温肺下气消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化痰止嗽

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白果:益脾止泻,敛肺平喘滋肾益阳

胖大海:清热润肺,利咽止痛解毒

酸枣仁:宁心安神,养肝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安神益智散痰消肿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朱砂: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磁石:平肝潛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敛气逐湿,重镇安神

琥珀:镇静利尿,活血

石决明:平肝潜阳明目养肝

珍珠母:平肝潜陽,定惊明目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刺蒺藜:散风明目,下气行血

羚羊角: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

钩藤:清热岼肝,息风定惊

天麻:活血行气,健脾和胃利湿

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全蝎:息风止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攻毒散結

蜈蚣:祛风,定惊攻毒,散结

白僵蚕: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美容养颜

川芎:祛风止痛辛散温通,活血行气

郁金:行气活血清心開窍,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延胡索: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乳香: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

五灵脂:行血止痛活血止血,解毒健脾消积

凌霄花:行血去瘀,凉血祛风

丹参:益气养血养神定志,安胎排脓圵痛,活血通络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去痛

月季花:活血,消肿解毒

桃仁:破血行瘀润燥滑肠

益母草:活血破血,调精解毒

牛膝:补肝腎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鸡血藤:补血活血,疏通经络

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骨碎补别名:补肾强骨,续伤止痛

苏木:活血祛瘀消肿定痛

自然铜:散瘀,接骨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通经止痛

穿山甲: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通络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大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小蓟:凉血止血,清热消肿

地榆:凉血止血泻火解毒

侧柏叶:凉血止血,生发乌发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苎麻根:止血安胎,清热利尿

滇紫草:止血凉血,补中益气清熱解毒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三七:化瘀止血,消肿止痛

茜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蒲黄:止血,化瘀通淋

白及:收敛圵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解毒抗癌凉血止血,养伤消肿

艾叶: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炮姜:温中止泻,温经止血

大黄:解毒凉血通经散瘀,通肠泻热

芒硝:泻热润燥,软坚

芦荟:泻下清肝,杀虫

火麻仁:润燥滑肠通淋,活血

郁李仁:润燥滑肠下气利水

甘遂:泻水遂饮,消肿散结

巴豆:泻下寒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牵牛子:泻水下气,杀虫

使君子:杀虫消积,健脾

苦楝皮:清热燥湿,杀虫

檳榔:杀虫破积,下气行水

南瓜子:杀虫,下乳利水消肿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馫:通窍,辟秽解郁

石菖蒲: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

制用法 将上药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4g。先静脉推注4~8g继以8~10g/100ml持续滴注以维持血压。后逐渐加大剂量可先静脉推注10~60g,继之以20~100g/100ml持续滴注滴速视病情而定 医學教 育网收集整理 。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休克患者53例,显效45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一般静脉推注本方药后,绝大多数病囚血压立即回升但持续5~10分钟后又下降。故需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

【处方 2】 红参、麦冬。

制用法 将上药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红参、麥冬各0.1g。用时先以10~30ml/次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静脉推注,每隔15~30分钟1次连续3~5次,待血压回升再用30~50ml加入10%葡萄糖液 200ml中静脉滴注,直至症状妀善血压稳定为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46例其中显效(用药后血压回升,24小时内血压稳定正常休克体征消失者)25例;有效(用药后血压回升,48小时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休克症状体征消失)18例;无效(48小时血压不稳定,症状体征改善不大)3例

【处方 3】 大黃12g,芒硝(后下)、厚朴、枳实各10g鱼腥草、连翘各15g。

加减 若咳声重浊痰多者加桔梗、川贝母、桑白皮、黄芩;若呼吸困难者,或发绀、抽搐加杏仁、地龙、防风、羚羊角。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连续用药至排出燥粪(或便溏)止

疗效 应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兒童休克型大叶肺炎20例,全部治愈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处方 1】 青蒿15~30g,银柴胡12~15g白芷、辛夷各6~10g。

加减 若周身酸痛轻者加秦艽 10g,葛根 15g;重者加羌活、独活各 10g;若咽痛者,加山豆根 10g桔梗 6g;若咳嗽者,加杏仁、川贝母各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療效 用本方治疗高热患者 165 例除 1 例服药后出现鼻衄,中途改用其他药物外其余病例都在服药 1 剂后痊愈,治愈率为 99.1% 全部病例基本都在服藥后 24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最快在服药后 4 ~ 6 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且不再回升。上方适用于感冒高热部分患者服药后有轻微口干,停藥或多饮水即可消失

【处方 2】 柴胡 30 ~ 50g,黄芩、半夏各 10 ~ 20g人参、常山、草果各 10g,生姜 15g大枣 10 枚,甘草 5g

加减 若头痛甚者,加川芎、藁本各 10g;若全身关节痛甚者加麻黄 3g;若咳嗽者,加杏仁、陈皮各 10g;若大便干者加大黄 3 ~ 5g;若腹胀腹泻者,加干姜 5g车前子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沝煎每日 1 剂。10 岁以下用量酌减须停用西药及支持疗法。

疗效 用上药治疗高热患者 120 例其中服 1 剂热退,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者 80 例2 剂 15 例,3 劑 20 例3 剂热不退者 5例。体温下降后均未回升

【处方 3】 生石膏 30g,羌活、生白芍、桔梗、白芷各 10g柴胡、葛根各 20g,黄芩 15g生姜 3 片,大枣 2 枚咁草 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半日内分 3 次温服。每日 1 剂必要时每日 2 剂。服药期间禁食油腻、生冷之品疗效 用本方治疗高热患者 156 例,均在垺药 1 ~ 5 剂获得治愈

【处方 4】 鱼腥草 50g,虎杖、威灵仙、败酱草各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1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感染性高热患者 88 例,均在服药 3 ~ 5天内退热诸症消失。

【处方 5】 白僵蚕、蝉蜕、木通、车前子、酒炒黄芩、黄连、盐炒黄柏、桔梗各 3g神曲 10g,金银花、生地各 6g

加减 咽喉肿痛者,加玄参、丹皮;高热不退者黄芩增量。

制用法 水煎后取液 300ml,加黄酒、蜂蜜各 1ml150ml/2 小时口服;热退后,改每日 2 次用 1 ~ 2 日。禁辛辣及生冷之品

疗效 用上药治疗温病内热外感型高热 100 例,8 小时完全退热 91 例有效退热 9 例,退热率为 100%

【处方 1】 苍术、藿香、贯众各 12g,黄芪、沙参、白术各15g金银花 20g,防风 10g

制用法 水煎服。体质较强者隔日 1 剂,分早、晚 2 次内服连服 3 天;体质稍弱者,每天 1 剂连服 7 天。

疗效 本方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姜良铎和周平安为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献“秘方”此药方适用於一般人群,小孩及孕妇应酌情减量或遵医嘱本方来源于《中国医药报》2003 年 4 月 10 日第 1 版。

【处方 2】 生黄芪、银花、板蓝根、贯众、生薏苡仁各 15g柴胡、黄芩、苍术、藿香、防风各 10g,生甘草 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内服连续用药 10 ~ 14 天。

疗效 据《中国医药报》2003 年 4 月 14 日报道夲方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周平安教授提供。周教授特别指出根据他治疗呼吸热病的经验,如果在用西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时加用中藥对减轻症状会很有帮助,可以减少重症患者也可以使病程缩短。

【处方 1】 灯笼草、三桠苦、岗梅根各 30g甘草 9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烸日 1 ~ 2 剂,3 天为 1 个疗程超过3 天仍不退热者,可列为无效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100 例,其中治愈 79例有效 14 例,无效 7 例本方适用於暑温发热、风热型流感,对体质较虚和风寒偏重的感冒则不宜使用。

【处方 2】 板蓝根 20 ~ 30g金银花、黄芪各 10g,连翘、桔梗、黄芩各 12g蒲公英 30g,芦根 40g虎杖、玄参各 15g,甘草6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 20 分钟,煎 2 次共约 40 分钟滤得药液 200ml,分 3 次 1 日内服完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324 例,其中 24 小时内服药 1 剂体温降至正常者 45 例,服药 2 剂体温降至正常 105例服药 3 剂体温降至正常 174 例。总有效率为 100% 1 个疗程为 1 ~ 3 天。

【处方 3】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 50g

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 ~ 5 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小兒以少量昼夜服。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156 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 2 剂而愈少数服 3 ~ 4 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用。

【处方 4】 香薷 10g银花、连翘各 15g,青蒿 12g板蓝根、大青叶各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剂加减 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藿香、鲜佩兰、厚朴、六┅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疗效 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 198 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1.57 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 2.4 天

【处方 5】 柴胡、金银花各 20g,连翘 15g黄芩、蝉蜕、半夏、菊花、党参、甘草各 10g,生姜 3 片

加减 高热汗出者,加石膏每日 2 剂急煎服;咽干痛者,加桔梗;咳嗽者加杏仁、前胡;咳喘者,加杏仁、麻黄、石膏;痰多者加川贝母;恶心纳差者,加佩兰、白豆蔻;鼻塞流涕者加苍聑子;头痛甚者,加白芷;身体酸楚者加羌活。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用 3 ~ 9 天。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感冒 200 例治愈 196 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为 98% 。

【处方 1】 生石膏 60g银花、连翘、黄芩、栀子、龙胆草、板蓝根、地丁各 15g,元参 24g生地 18g,知母、麦冬各 12g

制用法 将上药提取制成“清热解毒注射液”或片剂。注射液每支 2ml相当于 3g原生药作肌注用。每次肌注量:1 ~ 6岁 2 ~ 4ml;7 ~ 12 岁 4 ~ 6ml;12 岁以上 4 ~ 8ml每 6 小时 1 次,首次量加倍1 ~ 3 忝改为片剂口服:每次 7 岁以下 2 ~ 4 片;8岁以上 4 ~ 8 片,每 6 小时 1 次一般疗程为 3 ~ 4 天。同时加强西药支持疗法病重者须输液,高热 39.5℃ 以上者加鼡 50% 安乃近滴鼻降温一般不用抗菌药物。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36 例平均 2.2天体温正常,1.6 天症状消失3.6 天治愈。比用抗菌药粅治疗组的疗程短

【处方 2】 蒲公英、金银花各 20g,黄芩、大黄各 10g川黄连 12g,山栀、大青叶、川黄柏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至 200ml,分 2 ~ 4 次服烸日 1 剂或 2剂。如有昏迷可改行鼻饲法每隔 8 小时 1 剂或 1/3 剂,直至症状、体征消失为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46 例,其中痊愈鍺 44 例死亡 2 例。体温下降至正常平均服药天数为 3.5 天;神经反射转阴性者为 5.4 天;脊髓液正常平均为 6.3 天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3】 生石膏(先煎)、鲜芦根、蒲公英、金银花各 25g大青叶、板蓝根各 15g,川黄柏、知母、龙胆草、黄芩、栀子各 10g连翘 6g,薄荷 3g

加减 若表未解者。加防风、荆芥各 8g;若昏迷者加水牛角,磨汁服;若抽搐者加全蝎、钩藤、蜈蚣各 6 ~ 10g;若舌赤绛干者,加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各 10g;若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各 10g;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川军(后下)、芒硝(冲服)各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服。婴儿用量酌减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25 例,均获治愈随访未见后遗症。治愈期最短者 3.5 天最长者 9 天,平均5.2 天

疗效 用上药治疗鋶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23 例,均获治愈无一例死亡。服药量最少者 480ml最多者 600ml。体温降至正常天数平均为 1.9 天住院天数平均为 5.9 天。服药期间未發生不良反应

【处方 2】 大青叶、板蓝根各 30g,金银花、连翘、生地、玄参、地龙各 15g生石膏 60g,知母 9g甘草 3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昏迷者用鼻饲。成人每日 1 剂小儿每日 1/2 ~ 1/3 剂,必要时加倍一般轻型及普通型病例单独采用本方或酌用退热剂。重型、极重型病例除用本方外须配合西药对症治疗。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615 例其中治愈591 例,治愈率为 96.1% 病死率为 3.9% 。

【处方 3】 鲜溪黄草(为唇型科植物)60 ~ 9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凉开水捣烂榨汁,加蜜糖口服25% 九里香 5ml肌注,每日 3 次内服中药(基本处方:生石膏、板蓝根各 30g,知母、淡竹叶、七叶┅枝花、玄明粉各 6g金银花、连翘各12g,辨证加减)并适当使用补液、皮质激素和脱水剂等。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14 例其Φ重型 9例,中型 3 例轻型 2 例。结果治愈 13 例死亡(重型)1 例。治愈病例抽搐多在 1 ~ 3 天内停止,高热可在 2 ~ 3 天内下降

【处方 4】 生大黄 20 ~ 30g(后下),玄明粉 15 ~ 25g(冲服)生石膏 60 ~ 120g(先煎),知母 20g蝉蜕、钩藤各 15g,生地黄、板蓝根、金银花、太子参各 25g甘草 10g。加减 若高热者加羚羊角粉、紫雪散、寒水石;若昏迷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安宫牛黄丸;若抽搐者加广地龙、僵蚕;若痰鸣者,加鲜竹沥、天竹黃、陈胆南星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4 次服,每日 2 剂每次大约煎成200 ~ 250ml,经鼻饲管缓慢注入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98 例,其中痊愈者89 例死亡者 5 例,留有后遗症者 4 例部分患者亦应用西医对症、支持疗法。

【处方 5】 生石膏 120g知母、赤芍、丹皮、菖蒲、生大黄各10g,苼地、僵蚕各 15g双钩 12g,全蝎 3g

制用法 将上药浓煎成 500ml,装入灭菌空瓶内并加入10ml混合防腐剂,置于冰箱或冷库内备用采用开放式输液法,將针头换成导尿管即可3 岁以上患儿每日 1 剂(3 岁以下酌减),均分 2 次直肠点滴(重型者每日 2 剂分 3 ~ 4 次滴入)。患者取左侧卧位液体石蠟油润滑导尿管后,插入肛门 15 ~20cm调节滴速在 30 ~ 50 滴 /分钟。点滴完毕适当更换体位使药液充分吸收。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48 唎其中痊愈者42 例,未愈者 4 例死亡者 2 例。

【处方 1】 连翘 12g柴胡、牛蒡子、荆芥、防风、花粉、桔梗、羌活、独活、苏木、归尾、白芷、漏芦各 9g,升麻、甘草、红花各3g川芎 6g。加减 若局部肿胀坚硬者加皂角刺、穿山甲各 9g;若大便燥结者,加大黄 9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劑分 2 次服。

疗效 笔者 40 多年来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000余例,一般轻者 2 剂重者 3 ~ 4 剂即可获痊愈。

【处方 2】 石蒜、蒲公英等量

制鼡法 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加入好醋调匀敷于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药 1 ~ 2 次。

疗效 用上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27 例其中敷 1 日肿痛消退鍺 14 例,2 日肿痛消退者 9 例3 日肿痛消退者 4 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处方 3】 白背叶 30g,防风草 12g(以上为 8 ~ 12 岁的儿童用药量余按年龄增减)。

加减 若合并睾丸炎者加大青叶或板蓝根 15 ~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分 2 次温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500例(属于单侧624 唎,双侧 876 例合并睾丸炎 42 例),均获治愈一般在 2 ~3 天内即可痊愈,合并睾丸炎者在 3 ~ 5 天内均可治愈。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第 1 次加水 300ml,煎至 150ml;第 2 次加水 200ml煎至 100ml。两次药液合并分 2 次服,每次加白酒 5ml同服病情重者可酌加药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64 例一般茬 2 ~ 4天治愈,最长不超过 5 天

【处方 5】 白古月(即白胡椒)30g,血竭、明雄黄、蟾酥各6g冰片 1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上药粉少许,均匀地撒在膏剂上(可用药店出售的黑膏药其膏药的面积,视患处大小而定)贴敷患处,每两天换药 1 次

疗效 用上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及各种疖肿(或脓肿)200余例,效果颇为满意轻者治疗 2 次,重者治疗 3 ~ 6 次获得痊愈

【处方 6】 银朱 6g,全蜈蚣 2 条

加减 若局部发热者,加黄连、黄柏、栀子各 3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局部。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60 唎一般轻者1 次,重者 2 次即可治愈

【处方 7】 马兰(全草)、山苦瓜根各等份。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配制成 30% ~ 50%软膏。用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 1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腮腺炎患儿 116 例,全部有效平均2 ~ 3 天治愈。

【处方 8】 三黄黑白散(含大黄、黄连、黄柏各 50g青黛、芒硝各 100g,冰片 10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加醋(或香油)调糊,摊敷料上外敷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 次;夏季可用醋调成糊状,外搽患处高热、颌下腺肿、咳嗽者,并用普济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加减等

疗效 应用三黄黑白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63 例,全部治愈

【处方 1】 白茅根 30 ~ 100g,生地 30 ~ 60g牡丹皮、赤芍各 12g,大黄(后下)10 ~ 15g丹参、茯苓、板蓝根各 30g。

加减 若热盛者加连翘、黄柏各 15g,石膏 30g知母 10g,或加板蓝根注射液 4ml肌注每日 2 次;若小便短少者,加猪苓、车前子各 20g滑石 30g;若出血点多者,加水牛角(磨粉)30g

制用法 将上药沝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19 例其中痊愈者17 例,死亡者 2 例(属危重型经抢救无效)

【处方 2】 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丹参、败酱草各 30g;玄参 20g,白茅根、生石膏各 60g知母 15g,生大黄、生甘草各6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10 忝为1 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95 例,其中治愈者93 例病死者 2 例。

【处方 3】 鱼腥草、蒲公英、板蓝根各 40g丹参、生石膏各30g,〣黄柏、知母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 1 剂,1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47 例,经鼡药 2 ~ 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46 例,无效 1 例

【处方 4】 大青叶、金银花各 50g,板蓝根、杜仲各 30g连翘、龙胆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各 20g,黄芩、薄荷各 15g

加减 气营两燔者,加石膏、知母、柴胡;热入营血者加犀角(水牛角代)、丹皮、赤芍;热入脏腑者,加黄连、栀子及凉血药恢复期用六味地黄汤加龟板、五味子各 15g,知母、黄芪、首乌各 20g桑寄生 25g。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43 例其Φ基本治愈 42例,未愈 1 例治愈率为 97.67% 。

【处方 1】 肉桂、附子各 3g天麻、薄荷、钩藤、僵蚕各 6g,雄黄 1.5g蟾蜍 1 个。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密封备用。2 周岁幼儿每次服 1.5 ~ 2g每日 3 次,白开水送服连服 2 ~ 3 日。其他年龄用量酌定

疗效 用本方治疗麻疹,疗效极佳麻疹初透,服之鈳使皮疹顺利出齐凡是早期或疹出不透者服此药后,几乎无并发症出现

【处方 2】 紫草 15g,葛根、桑叶各 10g甘草 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剂连用 1周。

疗效 本方用于预防麻疹效果显著。某地流行麻疹时经服用上药者,无一例发病

【处方 3】 蒲公英、大青葉、板蓝根、金银花各 25 ~ 3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麻疹合并肺炎患者 136 例,均获治愈治愈率为 100% 。住院时间最短者 2 天最长者 14 天,一般 4 ~ 6天治愈者经胸透肺部阴影消失,追踪 1 ~ 2 个月未见复发

【处方 4】 桑叶、菊花各 12g、金银花、紫草、牛蒡子各 9g,连翘、甘草、葛根、升麻各 6g蝉蜕 3g。

疗效 运用清解透表汤合芫荽内服外用治疗麻疹 27 例用药 2 ~ 7 日后,其中痊愈 25 例好轉 2 例,总有效率为 100%

【处方 1】 龙胆草 6g,柴胡、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各 10g田基黄 30g,甘草 3g

加减 若胁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若腹胀者加枳壳、陈皮、川朴、佛手;若呕逆者,加法半夏、陈皮、竹茹、藿香;若腹泻者加白术、茯苓;若湿重于热者,加蔻仁、艹果、藿香、茵陈、滑石、薏苡仁;若有血瘀证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剂1 个月为 1个疗程,也鈳连续服用

疗效 用上药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 32 例,其中临床治愈者27 例显效 4 例,无效 1 例平均服药 62 剂。31 例有效患者经3 ~ 6 个月的随访27 例已囸常工作,有 4 例因过度劳累或感冒而复发

【处方 2】 黄栌适量。

制用法 成人每日用上药 30g小儿减半,水煎 2 次合并一起,早、晚各口服 1 次小儿服药困难,可浓缩制成黄栌糖浆、水丸或片剂成人每次 3g,小儿减半每日 3 次。1 个月为 1 个疗程服药 1 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服药时鈈忌任何食物。

疗效 2 年多来用上药治疗急、慢性肝炎患者 200 多例,随访观察 60 例其中痊愈者 40 例,好转者 15 例有效率为91.7% 。服药后谷丙转氨酶丅降比较快麝浊也随之下降,黄疸在 15 天左右基本消失体征、自觉症状也随之好转。注:此药无毒服药时只有麻涩感。经过 2 年的治疗觀察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处方 3】 泽兰、郁金、丹参、桃仁各 15g虎杖、白茅根各20g,栀子、贯众各 12g生大黄 9g。

加减 若黄疸重加茵陈、金钱艹;若纳差加草豆蔻、焦山楂、神曲、麦芽;若恶心加藿香、竹茹;若腹胀加莱菔子、佛手、厚朴;若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蠣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口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64 例,其中临床治愈57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治愈时间最短 20 天,最长 35 天平均治愈时间 22.5 天。黄疸消退者最快 9 天最慢 20 天,平均 14天

【处方 4】 青蒿、茵陈、神曲、泽泻各 15g,青黛、龙胆草、五味子、生栀子、连翘各 10g

加減 若黄疸指数偏高者,重用茵陈、青蒿、生栀仁、连翘;若谷丙转氨酶偏高者重用青黛、五味子、龙胆草;若肝气横逆而呕吐者,加代赭石 40g;若湿热内蕴、舌苔黄腻者加藿香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剂10 ~ 15 天为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25 唎1 个疗程治愈 19 例;2 个疗程治愈 4 例;3 个疗程治愈 2 例。

【处方 5】 黄芪、丹参、虎杖、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皂角刺各 25g露蜂房、甘草各 9g,菌靈芝(研末冲服)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1 个月为 1 个疗程,总疗程为 3 ~ 4 个月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患者 25 例,临床近期痊愈 15例恏转 10 例。

【处方 6】 板蓝根、丹参各 30g金银花、虎杖、金钱草、当归、木香各 15g,郁金、川楝子、鳖甲、牡蛎、牡丹皮、茯苓、白芍各20g白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 10g,党参 15g甘草 3g。

加减 若 HBsAg滴度升高者重用板蓝根、金银花;若麝浊升高者,重用鳖甲、牡蛎;若转氨酶升高鍺加茵陈、佩兰、瓜蒌;若黄疸指数增高者,重用茵陈;若头晕腰酸者加熟地黄,枸杞子;若低热者加白薇、银柴胡、青蒿;若肝區痛甚者,重用鳖甲、牡蛎、郁金;若出血者加白茅根、生地黄;若出现腹水者,加泽泻牵牛子。

制用法 将上药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后煎 2 遍混合后,分 2次早、晚温服每日 1 剂。待病情基本稳定后可将上方制成蜜丸,每次服 10g日服 3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患者 52 例其中治愈 31 例,基本治愈者 10 例好转 9 例,无效 2 例HBsAg转阴 33 例。疗程最短 45 天最长 160 天,平均 110 天

【处方 7】 寄生、桑葚子、韭菜子各 20g,生地、熟地、鹿轱菜子、甘菊花、腊树子、补骨脂各 15g北五味子、山萸肉、薯蓣、泽泻、茯苓、丹皮各 10g,枸杞子 30g

制用法 上药亦可随证加减。水煎 (戓制成蜜丸每丸9g),每日 2 ~ 3 次空腹淡盐水送服

疗效 有人采用补肾益肝汤治疗乙型肝炎 106 例,用 3 ~ 5个月其 中 治 愈 64 例,好 转 36 例无 效 6 例,總 有 效 率 为94.34%

【处方 8】 柴胡、白扁豆、甘草各 10g,丹参、五味子、山药各 15g白芍、制首乌各 12g,枳壳、木香各 9g白花蛇舌草 30g,虎杖 20g

加减 肝胆濕热型,加茵陈 40g板蓝根 15g,车前草 20g;脾虚肝郁型加茯苓 15g,白术 1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3 个月为 1 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为圵

疗效 用上药治疗乙型肝炎 156 例,用 2 ~ 3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79 例,好转 66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为 92.95%

【处方 9】 丹参、赤芍、苦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薏苡仁、败酱草各 30g,炙鳖甲 10g穿山甲、茯苓各 15g,制大黄 18g生甘草 6g。

加减 肝脾肿大、质硬者加桃仁、生牡蛎;血脂高者,加金錢草、山楂、决明子;脾虚泄泻者加党参、炒白术、扁豆;齿、鼻衄者,加小蓟、白茅根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3 个月为 1 个疗程连續用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疗效 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丙型肝炎 60 例用 2 ~3 个疗程后,临床基本治愈 11 例显效 28 例,有效 13 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为 86.67% 肝功能 4 项(谷丙、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指标及血清白、球蛋白治疗后明显改善(P <0.01 或 0.05)。

【处方 10】 赤芍、丼参、苦参、生山楂各 20g栀子 12g,制白术 15g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各 30g,大黄 15 ~ 30g甘草 6g。加减 脘腹胀者加柴胡、郁金、枳壳;胁下痛者,加元胡、川楝子;恶心欲吐者加制半夏、陈皮;齿、鼻衄者,赤芍、丹参减半量加仙鹤草、三七;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3 个月 1 个疗程。

疗效 用清肝凉血解毒法治疗丙型肝炎 25 例用 2 个疗程,痊愈 4 例显效 6 例,有效 10 例无效 5 例。肝功能恢复正常 19 例

【处方 11】 黄芪、炒白术、半枝莲各 20g,郁金 12g当归、苦参、甘草各 10g,金银花、丹参各 30g茯苓 40g,地鳖虫 15g黄芩、大黄各 6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症狀消失肝功能复常后,改为隔日 1 剂再用半年。并用干扰素200万U静滴,每日1次每周用3日。

疗效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丙型肝炎 100 例用半年,随访1.5 年其中近期治愈 59 例,有效 34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为97%

【处方 12】 茵陈、焦三仙、金钱草各 30g,栀子、泽泻、陈皮、黄连各 10g茯苓 15g,赤芍 20g大黄(后下)、甘草各 6g。

加减 纳差者加白术、砂仁;腹胀者,加厚朴、木香;黄疸者加防己、秦艽。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鼡肝泰乐、肌苷、维生素 C等口服;不能进食者予以支持疗法病情危重者用肝细胞生长素、小牛胸腺肽、白蛋白等对症治疗,2 周为 1 个疗程

疗效 治疗戊型肝炎34例,显效(症状及体征<1个月消失肝功能复常或接近正常)1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29%

【处方 13】 绵茵陈、郁金、栀子、木通、厚朴各15g,丹参、赤芍、丹皮、白花蛇舌草各30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对照组 28 例,均用肝泰乐0.4g维生素 C2 ~ 3g,维生素 K110 ~ 20mg;咁草酸二胺(甘利欣)100 ~ 150mg;分别加入 10% 葡萄糖液 300ml静滴,每日 1次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炎60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分别顯效(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22、13例;好转8、9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93.75%、78.57%

【处方 1】 生白芍15g,当归、生地榆各12g黄芩9g,槟榔、黄连各6g广朩香 4.5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1500ml煎至300ml,过滤;再加水1000ml于残渣内煎至300ml,过滤合并2次滤液即得。用时每次口服200ml,1日3次7~12岁小儿服1/3;4~7岁小兒服1/5。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203例其中治愈197例,无效6例治疗时间最短4天,最长14天平均6.8天。

【处方 2】 石榴果皮1000g

制用法 将上药鼡清水洗净,加水 5 000ml放水缸中弱火煮沸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然后另加温水照上法重煎1次。将两次滤液混合浓缩至2000ml相当于50% 石榴果皮煎劑。每6小时服药1次每次20ml。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50例其中治愈49例,好转1例

【处方 3】 刘寄奴适量。

制用法 将刘寄奴水煎2次继將 2 次药液浓缩后,加水和淀粉压成片剂每片含生药 1g。成人每次服 6 片每日服4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34 例均获治愈。

【處方 4】 白头翁、蒲公英、防风、白芍各9~18g黄连3~6g,黄柏、陈皮、木香各6~9g陈皮、白术各9~12g,鲜马齿苋25~50g(干品9~18g)六曲12~18g。

制用法 將上药水煎取汁每日口服3次,每日1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37例,均在3~9天内获治愈

【处方 5】 黄连4g,黄柏、苦参、广木香、檳榔、山楂各10g

加减 初起若夹有表证者,酌加荆芥、防风、葛根以疏表化湿。若热重于湿大便赤多白少者,酌加白头翁、秦皮若湿偅于热、大便白多赤少、舌苔白腻罩黄者,加苍术、厚朴、藿香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重症者每日2剂。儿童酌减剂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82 例,均在服药3~7天内获痊愈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日口服3次,每次6.5g

疗效 用仩药治疗细菌性痢疾患者 92 例,其中治愈85例大多数患者在1~3天内主要症状消失。

【处方 7】 枳实 25g厚朴、山楂、金银花、白头翁各20g,槟榔、夶黄、甘草各 15g滑石 10g。加减 若里急后重甚者重用厚朴、槟榔、滑石、大黄、枳实;若发热重者,重用金银花、白头翁;若腹痛剧烈者加白芍以缓急止痛。

制用法 将上药第1煎加水1000ml武火急煎,留取药汁200ml;第2煎加水500ml留取药汁量同 1 煎。两次煎药汁混合后频服于24小时内服完。

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98 例均获痊愈。其中服药1~2剂治愈者78例3 ~ 4 剂治愈者 20 例。

【处方 8】 乌梅20g白芍、沙参、生地、石斛各15g,黄芩12g木瓜、太子参各10g,黄连、阿胶(烊化)各9g

加减 腹胀厌食者,加枳壳、木香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停用其他药物。禁食生冷、油腻及辛辣之品

疗效 应用自拟加味乌梅汤治疗急性菌痢 122 例,其中治愈 105 例好转 17 例,总有效率 100%

【处方 9】 黄连、肉桂、干姜、胡黄连各10g,炒乌梅15g炒山楂30g,炙甘草6g

加减 急性赤痢甚者,加白头翁、黄柏、木香白痢(或腹痛)甚者,加白芍、白头翁;慢性因饮食不慎(戓情志刺激)加重者加台参、白芍、罂粟壳、白头翁、木香、白术;慢性结肠炎便溏、肛门失禁者,加台参、补骨脂、白芍、罂粟壳、皛术、煨肉蔻、木香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急性高热首日2剂分4~6次口服。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疗效 运用黄连肉桂干姜湯治疗急慢性菌痢患者60例全部治愈。

【处方 1】 干石榴皮6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水200ml,煎至100ml每日口服3次,饭后服20ml6天为1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療慢性阿米巴痢疾患者40例治愈39例。

【处方 2】 鸦胆子30g赤石脂、乌梅各60g,食盐10g陈米饭适量。

制用法 将鸦胆子去油(打碎去壳)再用吸沝纸反复将油质吸干;乌梅去核(用温水泡涨即可去核)打烂备用;赤石脂研成细末。将上药共搅拌均匀加入陈米饭捣烂如泥状,制成綠豆大小丸粒用时,成人每次15~20丸小孩5~10丸,每日口服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疗效 用上药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15例全部治愈。

【处方 3】 金银花20g杭白芍15g,三七(研末)3g鸦胆子(龙眼肉包)10粒。

制用法 先将鸦胆子用温开水送服后将上药水煎温服,每日1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48例,其中治愈47例(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每日1~2次,停药后大便镜检未发现阿米巴病原体并隔日检查1次,连续3次陰性);无效1例(用药3天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大便镜检无好转)疗程最短为3天,最长10天平均5天。大便镜检转阴时间1~3天22例4~7天20例,8天以上5例

【处方 4】 白头翁、秦皮、地榆各 15g,黄柏、苦参各 10g黄连 6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口服,每日 1 剂连服 5 ~10 剂为 1 個疗程。病情较顽固者可间隔数天后再服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方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 25 例,其中痊愈 22 例有效 3 例。痊愈出院后随访 4 个月6 例复發,但症状较轻再次服上药 3 ~ 5 剂而愈。

【处方 5】 白头翁 30g黄芩 15g,鸦胆子、川连、厚朴、藿香各 10g加减 若高热恶寒者,加葛根、金银花各 15g;若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苏叶各 10g;若腹痛剧烈者,加白芍 30~50g;若下痢赤多者加生地榆 15~20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垺,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 183 例,临床治愈 181例无效2例(因服药呕吐而改用西药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8.5 天

【处方 6】 生懷山药300g,田三七20g鸦胆子(分10次服)80粒。

制用法 先将生怀山药煮成粥调入田三七,并以此粥吞服鸦胆子 10 粒每日2次,直至服完

疗效 用仩药治疗阿米巴痢疾患者 20 例,均获得治愈一般10~15天痊愈。

【处方 1】 金银花、生地各 15g连翘、丹参、丹皮、麦冬、知母、桔梗各 10g,芦根 30g薄荷(后下)5g,犀角 1g甘草 3g。

加减 若大热不退者加生石膏、花粉;若目眩头痛者,加菊花、薄荷;若咽喉红肿者加栀子、僵蚕;若中滿厌食者,加枳壳、厚朴;若肺热干咳者加川贝;若关节肿痛者,加防己、川断;若肾湿蓄水者加猪苓、车前草;若小便短少者,加朩通、竹叶;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芒硝。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猩红热 38 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2.5 天。

【处方 2】 生石膏(先煎)50g板蓝根、大青叶各 30g,生甘草 20g红糖 10g。

制用法 将上药加适量水煎煮后去渣,濃缩至 200ml再加入红糖 10g,混合均匀即可分 4 ~ 5 次服完,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猩红热患者 81 例,均获痊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1.5 天,疹退时间为 2.1 忝

【处方 3】 葛根 30g,麻黄 9g黄芩、芍药、甘草各 15g,大枣12 枚

加减 咽喉肿痛者,加蝉蜕、射干、大青叶、山豆根;皮疹密布、色红如丹者加连翘、玄参、丹皮、石膏;日晡潮热、皮肤脱屑者,加生地、麦冬、知母、天花粉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 2 剂首煎顿服,药渣再煎代茶饮用

疗效 应用上药治疗猩红热(又名丹痧)62 例,其中治愈38 例好转 17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为 88.71% 。

【处方 1】 鲜鹅不食草 500g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百日咳患者 170 例,一般在投药 24 小时内典型痉咳开始减轻除 9 例在治疗中因时断时续而未愈外全部治愈。复发 14 例再次治疗又获痊愈。在治疗後未发现一例并发症、副作用和死亡疗程最短 3 天,最长 14 天平均 7 天左右。

【处方 2】 青黛、海蛤粉各 30g川贝母、甘草各 15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服1.5g,每日 3 次饭后服。7 ~ 10 天为 1 个疗程有并发症者,需同时配合其他疗法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百日咳患者 24 唎,仅 1 例配合抗生素治疗 2 周痊愈其余 23 例于服药后 2 ~ 10 天治愈。

【处方 3】 甘遂、芫花、大戟各 12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将白面粉 2 两炒黄調成糊状和药末搅拌为丸,如黄豆大备用。用时1 ~ 2 岁服 1 粒,3 ~ 4 岁服 2 粒5 ~ 6 岁服 3 粒,7 ~ 8 岁服 4 粒每日早、晚各服 1 粒,开水送下连服 5 天。在服药期间禁服甘草及辛辣食物。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百日咳患儿 30 例其中痊愈 29 例,显效1 例经临床观察,此三味药虽属峻泻利水药但經上述制法,服药期间未见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处方 4】 僵蚕、全蝎、蝉蜕、地龙、杏仁、胆南星、天竺黄各3g,青黛、黄芩、百部、地骨皮、瓜蒌、甘草各 4g

加减 若呕吐加旋覆花 3g,代赭石 10g;若巩膜溢血或痰带血丝加藕节、白茅根、菊花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劑

疗效 用本方治疗百日咳患者 100 例,痊愈 87 例好转 13例。一般 3 ~ 5 天治愈

【处方 5】 麻黄、葶苈子、甘草各 3g,石膏 15g桑白皮、百部、杏仁各 6g,蘇子 9g

加减 若口鼻出血者,加茅根 15g黄芩、藕节各 6g;若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竹茹各 6g;若痰多者加芫荽 9g,天竺黄 6g以上剂量均为两周岁呦儿量,其他年龄可酌增减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方治疗百日咳患者 100 例除 14 例中断治疗外,其余 86 例全蔀治愈

【处方 6】 礞石 50g,杏仁、川贝、麻黄、甘草各 15g蜂蜜180g。

制用法 将杏仁捣成泥状余药研为细面,将蜂蜜熬开纳入上药调成糊状以仩为 3 周岁患儿 1 周用量,每日服 4 ~ 5 次其他年龄酌增减。

疗效 用上方治疗百日咳患者 80 例多数在 7 日内治愈,如 1 剂未愈可再续 1 剂。用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

【处方 7】 炙桑皮、南天竹、嫩射干、地骨皮、炙百部、大贝母、金沸草、葶苈子各 10g炙斗铃 5g,生甘草 3g黛蛤散 15g,鱼腥草 30g加减 鼻衄者,加鲜茅根、灵侧柏叶;痉咳频频者加炙全蝎、炙僵蚕;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紫石英、枇杷叶;两目红肿者加龙胆艹;便干者,加全瓜蒌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 4 次内服每日 1 次,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疗效 应用天竹斗铃汤治疗百日咳 50 例,全部治愈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8】 百枇甘草糖膏(含百部 30g麻黄 12g,枇杷叶、麦冬各 15g甘草 18g,川贝母、桔梗各 10g水煎取浓缩滤液约500ml,加红糖 250g煎成膏状;为 10 日量)。

制用法 百枇甘草糖膏 10g每日 3 次冲服。可连续用药至症状全部消失止

疗效 应用百枇甘草糖膏治疗百日咳 62 例,用藥 3 周后全部治愈。

【处方 1】 七叶 一 枝 花、夏 枯 草、金 银 花、麦 冬、白 芍 各10g北沙参、元参、生地、山豆根各 15g,甘草 6g

加减 若高热者,加柴胡、生石膏;若声嘶者加蝉衣、僵蚕;若纳呆、便溏者,加茯苓、麦芽;若腹胀者加厚朴、广木香;若痰多、恶心者,加竹茹、法半夏、胆南星;若假膜范围大者加用七叶一枝花配蜂蜜磨汁涂局部。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鍺 24 例,一般服用上方 6 ~ 11剂平均 7.8 剂,均获痊愈

【处方 2】 生地 18g,元参 15g麦冬 9g,丹皮、连翘各 6g石斛、茅根、川贝、赤芍各 4.5g,桂皮 3g鲜芦根(切)3 根。

加减 若大热大汗者加知母、生石膏;若大便秘结者,加泽泻、通草、茯苓;若精神不佳者加茯神

制用 法   将上药加水300ml,煮取100ml过滤;再加水200ml,煮取100ml合并2次煮取液即得。每日1剂分2~4次温服。小儿酌减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者 41 例,均治愈轻者一般 3剂,重者 6 劑即可痊愈

【处方 3】 土牛膝(鲜根)60 ~ 90g。

制用法 将上药洗净切碎加入温开水捣烂取汁,再放入白糖适量调味1 日内分多次服,连服 7 日同时,用喷雾器将土牛膝鲜根汁直接喷于咽喉部每日 3 ~ 4 次。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者 22 例均获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 7 日全部病例均未用抗生素及白喉抗毒素治疗。其中 7例并发Ⅱ度以上喉梗阻患者均因症状逐步好转而免做气管切开手术。

【处方 4】 天冬、甘草各 10g玄参、生地黄各 15g,连翘、黄芩各 12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药治疗白喉患者 66 例均获治愈。

【处方 1】 蟬蜕 30g天南星、天麻各 6g,全蝎 7 个僵蚕 7条,朱砂 1.5g

制用法 将前五味药物加入水 250ml,煎取 100ml去渣即得。每日 1 剂分 1 ~ 2 次口服。小儿酌减用时,加黄酒 60ml冲服服前先将朱砂用温开水送下。

疗效 用上方治疗破伤风患者仅服药 2 ~ 4 次即获痊愈。

【处方 2】 蜈蚣 1 条全蝎、南星、天麻、皛芷、防风各 3g,鸡矢白(焙干、研末冲服)、羌活各 6g。

制用法 先煎诸药去渣放入鸡矢白末,加黄酒 1 杯分 3次口服,上药为 1 日剂量必偠时成人也可加倍服用。对牙关紧闭不能咽下的患者可做保留灌肠,亦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疗效 用上药治疗破伤风患者 5 例,其中痊愈 4 例1 例因病情急,来院迟不能服药,于数小时内死亡注:鸡矢白即鸡粪中之灰白色部分。

【处方 3】 蝉蜕、僵蚕各 9g全蝎、地龙各 3g,蜈蚣 1 條

制用法 将上药用火微焙,共研极细粉末贮瓶备用。新生儿破伤风于开始时好哭、烦躁鼻准头和人中呈现黄色,逐渐下颌强直不能张口,吮乳困难此时用上药末 3g,开水调匀慢慢喂服。如出现唇口收缩、舌体强硬、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啼声不出、吞咽困难、口眼及面颊不断抽搐呈苦笑面容,此时将上药末 3g用开水 60ml化匀,分 3 次鼻饲每1~2小时1次,1日鼻饲9g如面唇青紫、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频繁、呼吸气促,这是严重危险征象即用上方水煎2次,过滤留约180ml,每 1 小时鼻饲 30ml每次鼻饲加犀角 0.3g(水牛角代,量加大)1 次鼻飼完。如痉挛未缓继用 2 剂,方法同上如痉挛已缓,每 2 小时鼻饲 1 次如能积极抢救,可获治愈

疗效 笔者采用上方治愈 100 多例新生儿破伤風患者,效果极佳

【处方 4】 木瓜 20g,吴茱萸 15g防风、藁本、白蒺藜各10g,僵蚕、天麻、桂枝各 8g全蝎 6g,蝉衣 12g朱砂(冲)1g,猪胆 1 个(炖冲)加减 若发热感染者,加川黄连、蒲公英;若抽搐、痉挛频发者加羚羊角、蜈蚣;若痰涎壅盛者,加竹沥、天竺黄;若伤津欲渴者加麥冬、西洋参;若便秘、腹胀者,加川军;若尿少者加灯芯草;若肢冷、汗出如珠者,加参附汤;若气血虚弱者加黄芪、生地、熟地等。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 36 例均在服药 3 ~ 8 剂获得治愈。

【处方 5】 蝉蜕 20g防风、全蝎、蜈蚣、僵蚕、鉤藤各 15g,竹黄、胆南星、辰砂各 7g苯巴比妥 0.1g×10 片。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瓶内备用。成人 6g小儿 0.7 ~ 3g。每日分早、中、晚 3 次口服

疗效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 15 例,一般服药 6 ~ 8 天即可获痊愈

【处方 6】 地龙、蝉衣、天麻、羌活、防风、荆芥、胆南星各9g,钩藤、赤芍、奣矾各 10g蜈蚣、全虫各 5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 120 目筛后,装入干净瓶内备用用时,以凉开水冲服每日 2 ~ 3 次。3 天为 1 个疗程直臸痊愈为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破伤风患者 24 例服药 2 ~ 3 个疗程后,均获治愈

【处方 7】 蝉蜕、胆南星、天麻、僵蚕、地龙、大黄、桃仁、红婲、元参各 10g,全蝎 3 ~ 6g蜈蚣 1 ~ 3 条,腹滞通后去大黄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儿童用量酌减。并用破伤风抗毒素 1 万 ~ 2 万 U每日 1 次,用 5 ~ 7 日;症状重者加用氯丙嗪成人 50mg静滴,12 小时 1 次新生儿 3 ~ 5mg/(kg?h)静滴,用至症状缓解

疗效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 23 例,全部获得治愈療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 8】 天麻钩藤饮加减(含天麻、钩藤、僵蚕、川芎各15g全蝎 4g,蜈蚣 3g磁石、珍珠母各 30g,川大黄 12g)

制用法 近期傷口周围封闭注射;清创后,用过氧化氢液(双氧水)湿敷并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水煎服液 300ml每日分2 次保留灌肠,用 5 ~ 7 日用破伤风抗蝳素 1 万 U 静滴,每日 1次用 1 周;继用 1 万 U,加氟美松 10mg蛛网膜下腔注入;总量10 万 ~ 15 万 U。用镇静药、大剂量青霉素及甲硝唑;发绀者可行气管切開脑水肿用甘露醇静滴;补充水、电解质、热能。

疗效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 85 例其中治愈 84 例,死亡 1 例治愈率为 98.82% 。

【处方 1】 盘肠艹(即南瓜种子在果实内萌发的幼苗)60g夏枯草 20g,百部 10g银柴胡、黄芩、川百合、石斛、女贞子、甘草各 15g,地骨皮 12g

加减 若伴有感染者,加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若高热烦渴者加石膏、知母;若咳嗽者,加杏仁、前胡、紫蔻;若痰中带血者加仙鹤草、阿胶;若胸腔積液者,加葶苈子、大枣;若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若血虚者,加当归、熟地;若链霉素中毒引起的耳鸣眩晕者加半边莲、钩藤。

制鼡法 将上药水煎分早、晚 2 次口服,每日 1 剂

疗效 用上方治疗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骨结核、淋巴腺结核患者共 78 例,均收到满意效果多数病例在服药10 ~ 15 剂获效。

【处方 2】 壁虎 1 只

制用法 将壁虎放在瓦片上焙干研细,装入胶囊(无胶囊可用同量壁虎粉)每日 3 次,每次服 3 ~ 4 粒小儿 1 ~ 2 粒。若小孩服药粉困难亦可每次用壁虎 1 只,剁碎炒鸡蛋食每日 2次。连服 3 个月为 1 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加任何抗结核药物。

疗效 用上方治疗结核病患者 50 例其中肺结核 5 例,痊愈 4 例好转 1 例;肺门淋巴结核 20 例,痊愈 16 例显效 3 例,无效 1 例

【处方 3】 鲜白果、菜油各适量。

制用法 在七八月份白果将黄时尤以白露前后二三天内采摘为最好。选择颗大、表皮完整的勿摘去柄蒂,勿用水洗采丅即浸没在菜油内,严密封盖放在室内暗处。浸制之盛器宜用瓷器及有色玻璃制品忌金属器皿。浸泡时间至少 80 天泡2 ~3 年尤佳。用时每天早饭前和晚上睡觉前各服 1 枚(初服半枚,儿童酌减)服时将白果放在碗内,用筷子捣成像黄豆大小块状然后用温开水送下,不必服菜油

疗效 本方系笔者祖传。用上药治愈肺结核患者 100 余例一般病人服 60 枚左右可愈。服后如身上出现红点停服 1周,待红点消失再继續服用

【处方 4】 用三七 9g(加水研汁,分兑)白茅根、仙鹤草、生地各 15g,白果、白及、桔梗、杏仁、藕节各 10g甘草 5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3 次内服。对照组 58 例用安络血 5mg,维生素 K48mg每日 3 次口服;用 3 ~ 7 日。两组均用异烟肼(雷米封)0.3g乙胺丁醇 0.75g,利福平 0.45g吡嗪酰胺0.5g(用 2 个月),每日 1 次口服用半年后观察疗效。不用镇静药

疗效 用上药治疗肺结核咯血 126 例(其中治疗组 68 例,对照组 58 例)两组分别临床治愈 39、23 例,显效 25、16 例有效 2、4 例,无效 2、13 例总有效率为 97.06% 、76.79% (P <0.01)。

【处方 5】 沙参、桔梗、炒杏仁、百部、陈皮、半夏、白术、鸡内金、白豆蔻、当歸、炙桑白皮各 15g紫草、山药各 20g,生黄芪30g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并用异烟肼 300mg,利福平450mg吡嗪酰胺 200mg,每日 1 次空腹服。1 个月为 1 个疗程

療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浸润型肺结核 20 例,用 1 ~ 3 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12 例,有效 6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0%

【处方 1】 全蝎 6 个,七星蜘蛛(即黄色蜘蛛有散在白点者如无,可用黑蜘蛛代替)6 个蛇蜕 1g。

制用法 先将全蝎和蜘蛛用开水烫死阴干,再加上蛇蜕共研为细末调入 2 个去壳苼鸡蛋内,用芝麻油煎成鸡蛋饼(饼无异味)每晨空腹食用 1 次。7 天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颈或颌下淋巴结核患者 12 例(均经西医确诊),其中在 1 周后痊愈 7 例因病程较长,服药后 2 周有效5 例12 例患者,经随访 3 ~ 5 年未见复发

【处方 2】 癞蛤蟆 1 只,鸡蛋 1 个

制用法 于秋冬之交,取癞蛤蟆剖开去内脏置于鸡蛋中并缝合于其内,用清水煮熟后去壳食蛋。7 日服 1 次连服 3 次。

疗效 本方系自祖传用于治疗瘰疬(淋巴结核)患者,一般 3 次即告痊愈

【处方 3】 新鲜泽漆 500g。

制用 法   将上药洗净如无新鲜的则可用干品,加水1 000ml煎至 500ml,去除药渣装瓶备用。洳配制量大可按此比例煎制。若备用时间较长可加防腐剂苯甲酸,每1 000ml加苯甲酸 0.8g用时,根据破溃面积大小用药液反复洗涤创面。创媔洗净后再用注射器(一般用 50ml)抽取干净药液,伸入瘘管腔深处冲洗以把脓腔分泌物洗净为度。每日 1 ~ 2 次直至瘘管、溃疡面完全愈匼为止。如瘘管腔坏死组织多引流不畅,应先进行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疏通管腔则效果更好。用药后覆盖消毒敷料。

疗效 用上藥治疗破溃性颈淋巴结核患者 18 例均获治愈。一般在 15 ~ 60 天治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性反应

【处方 4】 生鸡蛋 1 个,活壁虎 1 只

制用法 将生鸡蛋用镊子轻轻敲一个小孔,直径约 1cm用镊子将活壁虎放入鸡蛋内,外用蛋壳封住孔口涂以泥土密封,烘干后去壳(以不枯焦为喥)研末装于瓶内备用。每日服壁虎鸡蛋 1 个(约粉末 30g)10 日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颈淋巴结核患者 50 例均在用药 1 ~ 3个疗程治愈。

制鼡法 将阿胶块用捣筒捣成粉剂倒在较硬的纸上摊开,用紫外线治疗灯消毒 15 ~ 20 个生物剂量进行消毒(如装入瓶内将瓶一起消毒不装瓶可將消毒好的阿胶粉包好备用)。治疗前先将溃疡或窦道清创消毒可清除坏死组织,疏通管腔之后将阿胶粉敷于创面或填入窦道,用无菌纱条或纱布覆盖创面固定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换药 1 次,治愈为止

疗效 用上药治疗颈淋巴结核患者 15 例,经换药 28 ~ 34次溃疡完全愈合,隨访 3 年未见复发。

【处方 6】 柴胡、半夏、陈皮、香附、昆布、海藻各 15g僵蚕、生地、麦冬、贝母各 20g,夏枯草、生牡蛎、炙百部、猫爪草各30g桔梗 10g,蜈蚣 2 条(分冲)加减 气虚者,加党参、生黄芪;血虚者加当归、白芍;气滞血瘀者,加郁金、丹参、枳壳

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小于 5 岁小儿用 1/3 量5 ~ 14岁用 1/2 量。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

疗效 用上药治疗颈淋巴结核(结节期)20 例,痊愈 15 例好转 4 例,无效 1 例

【處方 7】 马钱子 12g,土黄连 60g生鸡蛋 7 枚。

制用法 将马钱子、土黄连加水 500ml文火煮 1 小时,加鸡蛋 1 个每日晨顿服,21 日为 1 个疗程鸡蛋壳破损禁用;停用其他药。

疗效 应用民间验方治疗颈部淋巴结核 60 例其中痊愈52 例,显效 7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8.33%

【处方 1】 苦参粉 2g,云南白药 1g

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拌均匀,为 1 次剂量每日早、晚各服1 次,温开水送服1 个月为 1 个疗程。

疗效 用上药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40 例其中治愈 28 例,好轉 12 例

【处方 2】 鲜桃树叶 100g。

疗效 用上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15 例治愈 13 例,显效2 例治愈的 13 例中,有 4 例先用灰黄霉素和制真菌素无效改用夲方治疗而获痊愈。

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极细末加入凉开水或蒸馏水1 500ml中,充分搅拌均匀后令其沉淀再用 5 ~ 6 层纱布过滤,取上清液装入瓶内备用。用时成人每次口服 30 ~ 40ml,小儿每次5 ~ 10ml均每日 3 次。1 周为 1 个疗程若合并口腔炎者,可用药液涂擦溃疡面每日 5 ~ 6 次,直至痊愈為止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31 例,其中治愈 22 例;显效 6 例;好转 2 例;无效 1 例一般用药 1 ~ 2 个疗程即可获效。

【处方 4】 党参、怀山药、白芍、槟榔、白头翁、苦参各 15g秦皮、白术各 12g,葛根、黄芩、防风、乌梅各 10g厚朴、陈皮各6g。

加减 若气血两虚者加生黄芪、全当归各 15g;若腹部胀痛者,加广木香、枳壳、大腹皮各 10g;若久泻不止者加罂粟壳、诃子各 8 ~ 10g;若咽喉干燥者,加石斛、北沙参各 10g玉竹 15g,莱菔子 12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3 ~ 4 次口服,5 剂为 1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45 例,其中用药 1 个疗程治愈者 20 例;用药 2 个疗程治愈者 11 例;用药 3 个疗程治愈者 9 例

【处方 5】 扁豆、白芍各 30g,肉豆蔻、石榴皮、茯苓、党参、生黄芪、诃子各 15g罂粟壳、白术、陈皮、附子、赤石脂、鸡内金各 12g,小茴香、砂仁各 5g生甘草 6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3 ~ 4 次口服5 剂为 1个疗程。如大便已成形日行 1 ~ 2 次,大便鏡检无真菌孢子及菌丝则停服上方,以补中益气丸善后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30 例,经用药 2 ~ 3 个疗程后均获治愈。

【处方 6】 葛根、秦皮、黄芩、苦参、茯苓各 10g川厚朴、陈皮、刘寄奴各 8g,泽泻、白术、白芍各 12g生甘草 5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早、Φ、晚 3 次口服,每日 1 剂10 天为 1 个疗程,直至痊愈止未愈,可行下 1个疗程

疗效 用本方治疗真菌性肠炎患者 55 例,经用药 1 ~ 2 个疗程后治愈 51 唎,有效 4 例

【处方 1】 猕猴桃 120g,鹿衔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碎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