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点滴很普遍,在国外打点滴是warframe 严格nat限制限制的吗

在国外,只有快死的病人才输液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在国外,只有快死的病人才输液吗?
国外输液吗?为什么要输液治疗?
本文作者:窗敲雨
输液是将药物溶于适当的液体(如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滴注的治疗手段,和其他任何给药方式一样,它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缺点。
药物在口服时通常需要经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需要的部位发挥药效,而输液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进血液,免去了吸收的步骤,因此可以更快地发挥作用。而且,输液不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即使患者意识不清、无法顺利咽下药物,也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口服难以吸收的药物通过输液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当然,此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注射方式)。从这些方面来看,输液确实具有一些难以被其他给药方式替代的优点。
只有病入膏肓的人才需要输液吗?
由于输液起效较快、不需要患者配合的特点,这种方式确实经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不过,并不是只有这种情况才需要使用输液。
比如说,在很多并不紧急的手术和操作中,医生也会给患者挂上一瓶/一袋输液,这时候输注的可能只是普通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看上去没什么治疗效果,但它对保障患者的安全却很重要。上文已经提到,输液可以比较快速地起效,而事先挂上输液就相当于建立了一条输送药物的“绿色通道”,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把药物加入输液中就可以使药物快速起效,以免耽误时间。
在药物难以通过口服吸收的时候,也往往需要输液。虽然也有肌肉注射等方式可选,但这些方式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肌肉注射可能会损伤婴幼儿的臀部肌肉),而且有时需要注射的液体量较大,这时输液就是适宜的选择。无论是药物本身口服时难以吸收利用,还是患者存在吸收障碍的时候,输液都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国外很少输液吗?
由于难以获得大范围且具有可比性的输液率数据,很难判断国内与国外医疗机构的输液使用情况究竟有多大差别。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外输液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无论在哪个国家,输液都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抗生素治疗为例,在英国,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有40%通过输液方式给药。
虽然医生会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尽量换用口服药,但输液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治疗之初的首选。
虽然国外不常见到国内医院里患者挤满输液大厅的景象,但在门诊输液服务也普遍存在。很多医院都设有门诊输液中心,这样的输液中心可以在减少患者的不便和花费的同时,方便医务人员对输液过程进行监护。
美国一家诊所的输液室。输液室里的病人密度也是人均医疗资源的一个体现。
输液是否过度,不单看数据。
在新闻报道中,输液率经常会作为衡量输液是否过度的标准。不过,这样的数字未必能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说明问题。
当然,在全部患者中,如果接受输液的患者比例高得离奇,这确实能够说明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但在这个问题上,“合理”与“不合理”却没法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界限分隔开来。
很多时候,输液率是以医院为单位进行统计的,而每个医院的专业所长以及收治的人群都有不同的特点,在这些患者中,需要输液的比例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比如说,如果某个肿瘤医院接收较多在门诊进行化疗的患者,那么那里的门诊输液率可能会变得很高,但这不能说明这里的不合理用药比其他医院更多,因为在化疗时使用输液往往是合理而且必需的。除此之外,大范围的、准确的输液率数据也并不容易获得,不同地区的数据之间也不一定具有可比性。
把输液率作为衡量输液是否合理的一个参考标准是可以的,但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
输液风险有几何?
虽然长期输液并保持健康并非不可能(如参考文献中此例因小肠切除而长期依靠静脉营养的病人算是一个成功案例
,但输液确实会带来比口服药物更大的健康风险。
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更难有挽回的余地,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如果输液所用的药品存在质量问题,会比口服药物更容易给患者带来伤害。即使假设药品完全不存在质量问题,输液依然比口服更容易出错。与口服药相比,输液的准备过程更加复杂,不仅要从药房发出正确的药品,通常还要进行药液的配制,输液时护士也会有更多的操作步骤。尽管医务人员会谨慎地核对每一个步骤,但随着步骤的增加,出现医疗差错的风险也会随之累积。《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对于英国医院中输液失误率的荟萃分析显示,从发药、配制药品到护士操作的整个过程,出现至少一个差错的概率在54%到90%之间(置信度为95%)
。当然,这些差错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而且可以在审核中被纠正。
即使不出任何差错,输液本身也可能带来一些特有的并发症,例如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优化输液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仍不能完全避免。
除了健康风险,输液还有其他一些缺点。它需要在医疗机构或医生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同时也占用了更多的医疗资源。拥挤的输液环境也可能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结论: 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不便,我们应该只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使用输液。
关于安全输液的建议
1.听从医生的建议。
2.与医生讨论输液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有无可替代的口服药物。
3.不主动要求输液,也不要一味拒绝。
4.只在正规医疗机构或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输液,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挂着输液奋战在工作岗位上”这种事听上去很感人,但并不安全。
6.不要自己调整输液的速度。
参考资料:
来关注果壳网微信吧,随时随地了解科学信息,粉碎谣言:
你可能感兴趣
呵呵,作者还是袒护了一下国内的同行呀。在中国,输液有没有被滥用。大家都心知肚明啦。
的话:呵呵,作者还是袒护了一下国内的同行呀。在中国,输液有没有被滥用。大家都心知肚明啦。只听说有抗生素滥用,头一次听说输液滥用,呵呵
的话:没见过“求输液”的人吧~就和给感冒的人开药一样,你不开试试?我同意你的观点~去医院看看就知道是求着输液的人多还是不愿输液的人多了。。。。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201)
显然不是,没看过电影吗
窗酱加谣言粉碎机的文章哈哈哈哈
冬天还挂个点滴,好冷
呵呵,作者还是袒护了一下国内的同行呀。在中国,输液有没有被滥用。大家都心知肚明啦。
的话:冬天还挂个点滴,好冷看到你的头像我就想起2000年玩的使命召唤了 是那个狙击手么?看不太清楚
的话:没见过“求输液”的人吧~就和给感冒的人开药一样,你不开试试?我同意你的观点~去医院看看就知道是求着输液的人多还是不愿输液的人多了。。。。
输液好贵滴……
如果输液不是动不动就几百上千的话谁TM在乎矛盾就在于,不输液,不给你办住院,医院TMD怎么赚钱
的话:LINK把第二个链接补充到继续阅读中了!谢谢~
真的不能在家输液的么……?我从来都是躺在自己床上输液啊,一边玩电脑(台式)一边输液之类的啊………………
的话:如果输液不是动不动就几百上千的话谁TM在乎矛盾就在于,不输液,不给你办住院,医院TMD怎么赚钱不输液不给办住院 我是没见过这样的医院
正常医院的逻辑是
住院是为了确诊并确定治疗方案
我这的医院确定治疗方案之后一般都会催你出院 后面还有N多等床位的
的话:真的不能在家输液的么……?我从来都是躺在自己床上输液啊,一边玩电脑(台式)一边输液之类的啊………………看什么药了,我有一次输液反应,如果不是在医院绝对就挂了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我属于不愿的.
我会告诉你们我怕打针么..
的话:看到你的头像我就想起2000年玩的使命召唤了 是那个狙击手么?看不太清楚我的头像是盟军敢死队3里的狙击手宣传画
的话:呵呵,作者还是袒护了一下国内的同行呀。在中国,输液有没有被滥用。大家都心知肚明啦。显然了。。。现在随便来个什么寒潮直接病倒一片
图片里输液的都是老人家啊.来自
我输液一般都会把速度调很快.. 不过有的时候不行,忘记了什么时候了,有一次输液,稍微快一点就感觉疼的不行,只能把速度放很慢,结果输液过程中,让我爸举着吊瓶去了两趟厕所.....
的话:呵呵,作者还是袒护了一下国内的同行呀。在中国,输液有没有被滥用。大家都心知肚明啦。只听说有抗生素滥用,头一次听说输液滥用,呵呵
国内输液被滥用了 这是肯定的
很多人就一些小病都去打点滴实际上输液的风险非常大 稍有感染就会造成重大医疗事故 因为输液的直接进入人体内环境的因为输液来的经济效益最快 最赚钱 能顶你吃一百瓶药 所以国内的专家就提倡输液
的话:我输液一般都会把速度调很快.. 不过有的时候不行,忘记了什么时候了,有一次输液,稍微快一点就感觉疼的不行,只能把速度放很慢,结果输液过程中,让我爸举着吊瓶去了两趟厕所.....切记不要自己随意调输液速度,比如常用的抗生素可乐必妥(黄色的,玻璃瓶)调快了会引起静脉刺激症状,一般30滴/min静脉刺激症状还是轻的,比如一些血管活性药物调快了直接上抢救有不适,或者赶时间应告诉护士,让她斟酌要不要调整滴速
的话:国内输液被滥用了 这是肯定的 很多人就一些小病都去打点滴实际上输液的风险非常大 稍有感染就会造成重大医疗事故 因为输液的直接进入人体内环境的因为输液来的经济效益最快 最赚钱 能顶你吃一百瓶药 所以国内的专家就提倡输液说实话,你去问问医院里的医生,他们都会告诉你有些病人就是普通感冒也是强烈要求要输液的...
话说,这文章窗酱你是拖延了多久了。好像是很久以前的题目了啊。
的话:切记不要自己随意调输液速度,比如常用的抗生素可乐必妥(黄色的,玻璃瓶)调快了会引起静脉刺激症状,一般30滴/min静脉刺激症状还是轻的,比如一些血管活性药物调快了直接上抢救有不适,或者赶时间应告诉护士,让她斟酌要不要调整滴速多了个谢!又降低了我在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中的死亡几率! 以后再不自己调了
智能科学专业
(如参考文献中此例右括号不匹配,请检查。。。对括号这种东西真是太敏感了。。。。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中国人为什么死都要打点滴?
核心提示:一到秋、冬感冒流行的季节,中国许多医院的门诊、病房乃至过道走廊里就躺满了患者,身旁挂着输液瓶,瓶里的葡萄糖盐水、抗生素或中药注射剂一滴一滴地输入到静脉中,因此形象地俗称“打点滴”,也叫做“吊水”、“挂水”,似乎输入的水分才是最重要的。
  一到秋、冬流行的季节,中国许多的门诊、病房乃至过道走廊里就躺满了患者,身旁挂着输液瓶,瓶里的、抗生素或中药注射剂一滴一滴地输入到静脉中,因此形象地俗称“打点滴”,也叫做“吊水”、“挂水”,似乎输入的水分才是最重要的。
  这绝对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景。感冒打点滴,算得上中国在医学上的一大创造,在其他国家是见不到的。比如在美国,如果你感冒了去看,医生通常只是建议你多喝水、注意休息,实在太难受了就去超市、药店自己买泰诺之类的镇痛解热药吃,不可能留你下来打点滴。
  为治感冒输入静脉的那些药物没有一样是必需的。葡萄糖、盐从饮食中就可摄取,只要能进食就没有必要直接往静脉里灌。感冒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是用来杀灭细菌的,对病毒感染没有疗效,也起不到预防继发细菌感染的作用。如果并发了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可以口服,没有必要静脉注射。至于中药注射剂,则没有一种被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确实具有疗效,更没有使用的必要。
  在某些情况下,打点滴当然是必要的,比如患者严重脱水、无法进食,或所用的药物不能口服或打针(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但是国内医院打点滴许多时候并不属于这类情况。有些自限性疾病本来不需要用药物治疗,比如,国内医院却通行打点滴“退黄”,用的当然是中药注射剂。有些疾病确实需要用药物治疗,本来用口服或打针就可以了,但在国内的医院,却也通行打点滴。口服的药物患者可以领回家自己服用,打针在门诊打完了就可以回家,而打点滴却必须留在医院里占一个床位,需要有护士进行处理、照料,既增加了医疗成本,也让医院人满为患。因此,滥用打点滴,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会有生命危险。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此外,打点滴时所用的溶液太稀或太浓,都有可能破坏体内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者输入的量过多,能引起、心脏衰竭和;如果输入了大量的气泡或血凝块,能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因此,从节省医疗成本和安全的考虑,应该是药物能口服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打点滴。这一点国外医院做得比较好。《生命时报》住联合国记者曾经随机走访了纽约市中心的几家医院,竟没有找到一位正在输液的患者。为什么国内医院却反其道而行之呢?
  一个明显的原因是为了经济利益。药物注射液的利润要比口服药物高得多。例如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甲硝唑,如果是口服的,一个疗程七天的花费只有大约3元钱,但是改用打点滴,一天就要花费大约20元钱。甲硝唑口服能被迅速而完全地吸收,根本没有静脉注射的必要,国内医院之所以乐于用甲硝唑打点滴,显然是利润的考虑。
  但是,在医疗改革之前,国内医院打点滴已很流行了,当时医院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并无经济压力。所以打点滴在国内的泛滥,应该还有别的因素,比如文化的因素。患者去医院看病,就想着要尽可能接受先进、彻底的治疗,而打点滴看上去要比吃药先进、彻底得多。许多人觉得打点滴要比吃药病好得快,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就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对许多患者来说,上医院看病就要打点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而医生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也乐于满足患者的要求。如果有中国医生向美国医生学习,对感冒患者不开药或开点镇痛解热药就打发走,自己拿不了药物回扣且不说,还会被患者认为是不负责任,万一患者因为感冒并发了更严重的疾病,医生的麻烦就大了。
  病人在医院里扎堆打点滴,其实是国内不正常的医患关系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郑柏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阿里、京东和1号店均已取得网上药品销售第三方平台资质…… []
科学用药指南
中外医药新闻
医药政策解读
安全用药知识
知名药企动态
连锁药店资讯
咖啡,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巨头饮料,其香醇的口…… []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来自重庆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显…… []
恋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人骚客中也自古有着恋足…… []
老年人只要掌握好的睡眠方法,定能健康又长寿…… []
只需要用手一量,就能知道每天吃多少可以减肥了。…… []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重视肝脏保养的人越来越多,要保养肝脏,以下基础知识你一定要知道。中国又有了一个世界第一,透视“第一输液大国”的恐怖现状 ZT
查看: 9040|回复: 19
医院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 (资料图片)
2286_middle.jpg (66.88 KB, 下载次数: 45)
21:41 上传
& & 导读: 发改委最近透露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医药一家的体制导致民众的医疗观念长期受错误引导,以致大部分人患上“输液病”。
  ★知道见效快,不知道风险
  1991年7月《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故事,一位在美国中国人因流感发烧就诊,医生只开了一个处方让他自己买了一瓶布洛芬;该病人找医生辩论要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处理,医生说“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输液退热,但一些人过于迷恋消炎药抗生素,这是国内医疗体制的长期误导所致。
141e35f.jpg (16.68 KB, 下载次数: 33)
21:43 上传
输液成为中国独有的医疗文化,09年中国人均输液8瓶。
18bd93e.jpg (16.8 KB, 下载次数: 22)
21:43 上传
儿童臀肌发育不成熟,打肌肉针次数越多就越可能导致肌纤维坏死,所以输液看上去相对安全。
  输液将药物直接送进血液,满足患者急功近利心理&&
  输液成为中国独有的医疗文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由于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最安全;打针则是将药水打针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产生药效;而用输液方式,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口服药物起效缓慢。此外,由于肌肉针又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对青少年来说其臀肌发育不成熟,如果打针次数越多就越导致肌纤维坏死,挛缩严重,严重者将会影响骨骼发育,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会选择输液这种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对安全的疗法。输液之所以快,就是在于药物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但也就是这种优势成了病人并不知道的风险。
  中国抗生素使用率超英美3倍,成输液兴盛推手
  而且跟注射的药物多为抗生素有关,可以说,输液在中国的普及是跟抗生素的滥用分不开的。在中国购买和使用抗生素的门槛非常低,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把抗生素当做家庭的常备药,以至于稍有头疼脑热人们就要使用抗生素。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医院内使用率是30%。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院内使用率是22%-25%,近5年在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在67%到82%之间。抗生素加输液带来了一时的快速和少痛苦,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吃药、肌肉注射等治疗手段,甚至在医院就医时会直接指定医生开抗生素输液用药,这往往让医生陷入容易被误解的处境。
  ★输液存在诸多安全风险
  输液方式会导致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要是有伤害,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中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而长期输液更会导致一些健康隐患,严重者还会导致癌症。
5099a5a.jpg (23.09 KB, 下载次数: 30)
21:45 上传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甚至有些输液药中发现絮状物。
561ff68.jpg (8.64 KB, 下载次数: 24)
21:45 上传
上图为在一个患者的输液用药中发现蚊子,作为直接进入血液的输液药其危害将会非常直接。
  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蓄,常输液体内会长“肉芽肿”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 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易将病毒细菌带入体内&&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强烈,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口服药物可以先通过肠胃进行吸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而肌肉注射等注射方式,因所给药物的剂量较小,也不太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美国没有“退烧针”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但这在国内应该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而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
052004a.jpg (18.79 KB, 下载次数: 20)
21:46 上传
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非常重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
  美国严守“可口服不注射,可注射不输液”
  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非常重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等疾病,美国医生也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而且不用抗生素;在美国医院,病人不到重病或紧急抢救,都不主张患者打针或打点滴。
  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严重缺水时才考虑输液&&
  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美国甚至没有“退烧针”,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很多美国人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之后表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病了的时候,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而一般当病人的体温在38.5℃以下,才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冰袋冰袋物理退热;当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者病患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
  ★结语
  显然,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绝大多数没必要通过输液来解决。中国人治病对速度和效果急功近利的追逐,其实是建立在一种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的背景下。如今误导已经造成,而且“医”和“药”之间的利益同盟使让种输液迷信依然在延续。在这种情况下,一份国家用药分级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顶一下,帮Ta上首页!
  输液乱象:治病变“催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近日披露了一个惊人数据,去年一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详细]
  尽管中国人“爱”输液、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早已不是秘密,但是比国际水平多出5、6瓶还是着实让人大吃一惊。当然,要是这些液输了真能治病又没什么副作用那也就罢了。关键是,据统计,70%的输液都是不必要的;目前我国每年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死亡的高达20万人,其中大部分和输液有关。好多中国人都得了“输液病”,迷信输液的疗效,又不知其危害。
  人多:10个门诊病人,3个就“挂水”
  去年一年,整个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液8瓶。而在03年,是30亿瓶,07年,是70亿瓶,可见增长幅度惊人。资料还显示,“爱输液”是个普遍问题,不管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喜欢输液,地域差异不大,并且输液率一直都在持续增长中。
  有报道称,在国外输液治疗是有严格控制的,门诊输液率一般在10%以下,在我国输液率却高达60%—70%。而一篇2006年的报道显示,门诊病人的输液率为30%。住院病人则更高,在国外为45%,而在我国的一些医院达到可怕的90%。…[详细]
  盲目:大炮打蚊子,70%的输液不仅无用还可能有害
  输液又被称之为打点滴或者挂水,指的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向体内注入大剂量的液体(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倘若吃药是步枪、打肌肉针是机关枪的话,输液就是不折不扣的大炮了。可问题在于,谁都知道,拿大炮打蚊子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数据显示,中国70%的输液都是无用的。比如,有记者在医院门诊部看到,输液的人中有80%都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而输抗生素,但实际上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输抗生素没半点用,我们的身体也是有着自愈的能力的,感冒就是可以自愈的疾病,吃药反而是治不了,只能缓解症状。(但由细菌导致的并发症不一定会自动痊愈)…[详细]
  还有一类输液就更没有道理了,美其名曰“保健性输液”。许多患心脑血管病的老病号都要定期到医院输液,打点儿活血化淤药物“冲血管”,以防疾病复发,但是实际上毫无用处,而且液输得越多,针越扎不进血管,偏偏这样的人还很多。还有人喜欢输点营养品来保持体力。最无厘头的还是“美白针”,用输液的方式将所谓抗氧化物质输到血管里,1天1针,10针一个疗程,一般要打6个疗程。可是专家都很担心,这不仅不美白,还可能引发曾经的“奥美定”那样的悲剧。
  危害大:2009年59%的药品不良反应都跟注射剂有关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占59%,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剂型分布也以注射剂为主,占79.16%。而主要的注射方式就是静脉滴注(输液)。另外,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另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据此保守估计,每年起码有10万人输液之后丧命。…[详细]
  输液带来的重重危险
  如遇问题药品或者药物过敏,输液要比其他两种方式危险得多
  方式 如果遇到不良反应
  口服药
  经过胃粘膜吸收和肝脏循环过后,药效已经降低,还可以洗胃。
  肌肉注射
  从肌肉再到血液,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能给急救制造一定的条件。
  静脉注射
  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一旦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来得更快、更严重。
  三种主要给药方式的风险比较
  假药、问题药物、药物过敏……这些情况患者都可能碰到,如果是输液的话,剂量大,又直接输入血液中,没有了屏障,这意味着风险相当高。…[详细]
  即使正规药品风险也高
  1.常输液会降低身体免疫力。用输液方式,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胃肠,省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环节,如果人们不管大病小病首选输液,长此以往,必然降低人体自身免疫力。而且,输液输得最多的就是抗生素,抗生素滥用会使患者体内耐药菌增多,疾病更难治愈,反而非输液不可,形成恶性循环。
  2.液体中的微粒带来慢性危害。即使在最严格的操作环境下,输液中也难免带入微粒,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很多病症,例如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当然,输液所导致的静脉炎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了。
  3.人工输液无法将药均衡输入,能引起高血压等疾病。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者输入的量过多,能引起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等疾病;如果输入了大量的气泡或血凝块,能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问题在于,目前人工输液的方式和胶管输液的器具实际无法均衡将药输入体内。而在国外,输液泵的使用非常普遍,能够将液体均衡地输入体内,只是这种在西方已经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工具我们却很少能在我们的医院见到。…[详细]
  操作过程处处有隐患
  1.医务人员不当操作容易引起病症。打点滴时所用的溶液太稀或太浓,都有可能破坏体内电解质平衡。输液操作不当还可引起空气栓塞、静脉炎、感染、严重心律失常、创伤性麻痹和过敏性休克等疾病。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进行静脉滴注的话,护士需要考资格证,但是我国却还没有这样的专业护士。另外许多医院输液的病患很多,护士却很少,压根照顾不过来。而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存在着广大的没有资格输液的诊所,误操作和感染病菌的几率更高。
  2.假如器具、液体受到污染,输液传染乙肝等疾病的几率比肌肉注射高很多。脓肿、败血症、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严重疾病通过静脉注射方式传播的几率要比肌肉注射高很多,每年我国都会因为不安全注射死很多人。一则新闻甚至提及90%的输液管都是人工制作,污染几率当然很大。
  为何中国人如此“爱输液”?
  历史渊源:医疗机构转型的“产物”
  80后肯定也都还记得小时候打“屁股针”比输液多多了,可是现在输液却大行其道。有专家认为,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财政体制处于转型阶段,滥用不必要的药物注射作为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愈演愈烈,静脉滴注成为一般疾患的普遍治疗方式,“吊水”或“打点滴”也成为十分流行的话语,甚至还有不少医生会告诉患者这样可以“清除毒素”。久而久之,许多人心中也有了根深蒂固的输液好的观念。(据祖述宪 :《注射的滥用、危险与安全措施》)
  患者:迷信输液见效快,却又不知道不安全
  患者去医院看病,就想着要尽可能接受先进、彻底的治疗,而打点滴看上去要比吃药先进、彻底得多。许多人觉得打点滴要比吃药病好得快,这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对的,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就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对许多患者来说,上医院看病就要打点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另外现代人都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假如一个感冒要花很多天的时间慢慢好,似乎变成了耗不起的事情。另外,打针比输液疼也是一个原因。而在所有医保报销种类中,医保病人输液治疗或预防性输液报销比例偏高也是患者喜欢输液治疗的原因。所以很多行业报告还分析,在新农合展开之后要进一步抢占农村市场。…[详细]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说不出输液的隐患来。有专家调查显示,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医院:有利益成分,也怕担责任
  许多人看到中国人输液多的消息都会想到“以医养药”上去。也的确如此,普通的感冒,吃药的话只需要20元上下,输液却要花上两三百。不算药钱,注射一次肌肉针的注射费是5毛到1元,可是输液的注射费却有5、6元。而在美国的医院里,输液的人很少;在英国,去医院的话,医生通常也只给开出三四天的口服药量,而这最多只会花费3到5英镑,相当于30元到50元人民币。…[详细]
  当然,如果单单把这个归结为医院“利益熏心”显然有失公允,很多时候的确是患者主动提出要输液的,有数据称50%以上的门诊患者都会主动提出输液。医生会想,假如没有输液病情加重或者出现别的问题,那怎么办呢。所以为了规避医患纠纷,也都同意了患者的请求。问题在于,患者没有专业知识,医生当然有职责向患者解释病情,详细说明输液可能引起的危害。有一位医生20年只给一个休克孩子进行了肌肉注射,凭的就是耐心、信心和责任心。…[详细]
  往大里说,用药分级规范显得刻不容缓,毕竟,制度最可靠。
  如果遇到要输液的情况,请看看以下的知识
  不是下面这三种情况,最好别选择输液
  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才适合输液:1.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2.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3.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另外,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当然,在注射一些头孢类药物时,也不能忘了做皮试。…[详细]
  输液时要警惕以下五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战、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
  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静脉炎:由于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而使静脉局部感染,或由于长时间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品,而使输液处静脉内壁出现炎症。症状为手臂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
  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详细]
  最好别输中药制剂
  《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占中药的84.11%。刺五加、双黄连、茵栀黄……中药注射液的不良报告很多。一方面是因为中药注射液的致敏性高,另一方面也因为中药注射液目前的制作工艺参差不齐,许多还不成熟。所以,一定要对之慎之又慎。…[详细]
  结语:
  说到底,还是要念叨一句非常重要的医学常识——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过度用药危及国人健康 去年人均“被输液”8瓶
  日07:15新华网
  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去年8月至今,全国有50%以上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初步统计基本药物价格大约下降了30%。他还透露,去年一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过度用药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记者了解到,南京人的用药情况也不容乐观。
  挂水怪象:感冒挂水是普遍现象
  吴女士前两天烧到38.5℃,来到南京一家医院看病,医生验血后开单让挂水。而在诊室的对面,她的儿子也因为感冒在挂水。“我挂了一次就好了,孩子已经三天了还在挂,三百多元一眨眼就没了,看了一下药单,头孢抗生素是最贵的药了,一个就要近百元。不挂还不行,医生说孩子抵抗力弱,万一发展成肺炎就麻烦了。”
  吴女士看了一下输液室,满满当当都是人,她挺疑惑,怎么挂水输液的人越来越多。“不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反正觉得现在挂水有点多了,感冒后只要发烧了,没有个几百,是出不了医院的。”
  不可否认的是,输液患者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临床上的过度治疗。一位社区医生说:“我们习惯把感冒输液称为大炮打蚊子。对普通感冒来说,西药有白加黑、百服宁等,中药也有银翘片之类,一盒最贵也不过十几块。如果静脉输液,费用就立即翻了上去了,几百块肯定要的。”
  记者在一家社区医院调查发现,近两天,每天就有一百多号人来输液。“你跟他说回家吃药,他偏要挂水,说疗效快,许多人都这样。”值班医生有点无奈。
  打针几乎退出历史舞台
  与挂水相比,打针已经逐渐少见,有的大医院,注射室一下午都见不到一个患者。有市民表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打肌肉针是件很平常的事。一位女士清楚地记得,以前上大医院看感冒,大夫总要问发不发烧。要是不发烧就吃药,发烧温度在38℃以下的就打针,要是高烧不退才“打吊瓶”。
  “其实就副作用来说,打针还是较输液小。”专家告诉记者,口服药物进入胃部后,有一个人体吸收接纳的过程,最安全;打针则是将药水打针到肌肉里,逐步流到血液,产生药效;而用输液方式,进入体内的药没有接收过程,省略了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环节,药液直接经由血液进入心脏,要是有伤害,会当即暴发并且十分凶险。
  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专家周国平也告诉记者,治疗感冒必需坚持的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是现在对于儿童而言,打针一般不怎么打,是因为幼童臀肌发育较差,臀肌打针次数越多,臀肌纤维坏死越多,挛缩也越重。一旦浮现臀肌挛缩,会影响幼童骨骼发育,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会比较谨慎。
  感冒用抗生素并无必要
  感冒挂水现象还引出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就是抗生素的滥用。
  “临床上,实际上并不是每个感冒发烧患者都需要抗生素,用了也无效。”南京一位医学专家告诉记者,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来说,价格较昂贵,所以在一般性感染疾病治疗时不作为首选药。不同的头孢菌素抗菌作用范围不同,现在有四代产品,各有长短处,但无论如何,对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无治疗作用。因此,选用抗生素,主要依据抗菌谱选择敏感药物,并非越贵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更不是一病就要用。“拿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这个常见病来说,病毒感染的因素,有时能达到上呼吸道感染的七八成以上,而这部分患儿,是无需用抗生素治疗的。”【基层过度用药 抗生素激素等尤为严重】
  现象剖析:医患心理影响治疗方式
  在国内的许多报道中,都将抗生素滥用归咎于回扣。“确实有这部分因素在里面,但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感冒了如果用输液确实好得快,对小孩子来说,也不爱吃药,打点滴来得方便。”一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告诉记者,有的时候是真不想开输液,但是家长心里着急,希望尽快将烧退掉,不愿意回家用物理降温方法,慢慢观察等待。如果不开输液,家长有的时候还会埋怨。
  “现在医疗环境也有变化。”这位专家告诉记者,还是拿孩子来举例,一个两岁的孩子发烧咳嗽两天,来到医院,从各项检查来看,白细胞不是太高,血检也不是稍有异常,根据医生的经验,这种情况并不需要输液治疗,只需要家长注意观察,吃一点药物就可以了。但往往这个时候,医生又很犯愁,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病程进展极快,有的体质差的小孩子,短短两天,就有可能由普通小感冒转到肺炎,一旦成为肺炎,那挂水需要一周,花费的代价更大。更麻烦的是,要被家长扣上“漏诊”“误诊”的帽子,实在吃不消。有时出现这样的状况,让医生进退两难,也许一百个孩子里面只有两三个孩子有可能转为肺炎,但是为了规避风险,这一百个孩子都需要挂水。
  “说实在的,挂水是好得快而且彻底,但对整个用药环境是不利的,对理论上不需要输液的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位专家说。
  应对建议:实行分级分类用药管理
  对于防范抗生素等药物滥用问题,南京医药界资深人士认为,应该根据药效和价格等综合因素,对抗生素等药物严格实施分级或者分类管理。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生素,属于价格相对便宜、一般用药的药物,只要有处方权的医生都有资格开处方;第三代抗生素,是相对价格较贵、高级的药物,需要具有主任医师或以上资质的医生才能开处方;而第四代的抗生素,相对而言,价格更昂贵,只有科主任、总值班的签字才可以用。
  此外,药剂师还要借助电脑软件核实处方是否符合儿科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标准,评价是否有明显的过敏性、药剂的相互作用和超剂量等问题。当认为有必要更改治疗方案时,药剂师便向医生提出建议及时与临床医生协商,以避免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并由药师和质量控制人员不定期抽查病历和处方,定期公布不合理用药,并实施合理的奖罚。
滥用输液危害大
  日04:26农民日报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
  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可以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一原则,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强行将药物和水往血液中灌输,要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有些药物配合不当,进入血管可发生化学反应性沉淀。例如氨苄青霉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联用,可呈现棕色沉淀。有的医生常大量为病人输注维生素C。其实连续大量输注维生素C,可使病人出现中毒反应。
  滥打“吊瓶”的输液反应也很严重。某科研单位统计: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有326例输液反应,其中死亡7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北京某医院在对“吊瓶”检查中发现,在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一毫升药液中含有这么多微粒,那500毫升药液中就会有20万个微粒。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由于输液对血管也是一种刺激,长期输液常会导致静脉发炎,出现红肿疼痛、局部体温升高,甚至硬化等。
  静脉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最终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肠功能正常,是万万不可滥用静脉输液的。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断送性命。那么,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方舟子:中国人爱“打点滴”
  日04:15光明网
  一到秋、冬感冒流行的季节,中国许多医院的门诊、病房乃至过道走廊里就躺满了患者,身旁挂着输液瓶,瓶里的葡萄糖盐水、抗生素或中药注射剂一滴一滴地输入到静脉中,因此形象地俗称“打点滴”,也叫做“吊水”、“挂水”,似乎输入的水分才是最重要的。
  这绝对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景。感冒打点滴,算得上中国在医学上的一大创造,在其他国家是见不到的。比如在美国,如果你感冒了去看医生,医生通常只是建议你多喝水、注意休息,实在太难受了就去超市、药店自己买泰诺之类的镇痛解热药吃,不可能留你下来打点滴。
  为治感冒输入静脉的那些药物没有一样是必需的。葡萄糖、盐从饮食中就可摄取,只要能进食就没有必要直接往静脉里灌。感冒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是用来杀灭细菌的,对病毒感染没有疗效,也起不到预防继发细菌感染的作用。如果并发了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可以口服,没有必要静脉注射。至于中药注射剂,则没有一种被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确实具有疗效,更没有使用的必要。
  在某些情况下,打点滴当然是必要的,比如患者严重脱水、无法进食,或所用的药物不能口服或打针(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但是国内医院打点滴许多时候并不属于这类情况。有些自限性疾病本来不需要用药物治疗,比如新生儿黄疸,国内医院却通行打点滴“退黄”,用的当然是中药注射剂。有些疾病确实需要用药物治疗,本来用口服或打针就可以了,但在国内的医院,却也通行打点滴。口服的药物患者可以领回家自己服用,打针在门诊打完了就可以回家,而打点滴却必须留在医院里占一个床位,需要有护士进行处理、照料,既增加了医疗成本,也让医院人满为患。因此,滥用打点滴,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此外,打点滴时所用的溶液太稀或太浓,都有可能破坏体内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者输入的量过多,能引起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如果输入了大量的气泡或血凝块,能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因此,从节省医疗成本和安全的考虑,应该是药物能口服的就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打点滴。这一点国外医院做得比较好。《生命时报》住联合国记者曾经随机走访了纽约市中心的几家医院,竟没有找到一位正在输液的患者。为什么国内医院却反其道而行之呢?
  一个明显的原因是为了经济利益。药物注射液的利润要比口服药物高得多。例如常用的抗感染药物甲硝唑,如果是口服的,一个疗程七天的花费只有大约3元钱,但是改用打点滴,一天就要花费大约20元钱。甲硝唑口服能被迅速而完全地吸收,根本没有静脉注射的必要,国内医院之所以乐于用甲硝唑打点滴,显然是利润的考虑。
  但是,在医疗改革之前,国内医院打点滴已很流行了,当时医院的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并无经济压力。所以打点滴在国内的泛滥,应该还有别的因素,比如文化的因素。患者去医院看病,就想着要尽可能接受先进、彻底的治疗,而打点滴看上去要比吃药先进、彻底得多。许多人觉得打点滴要比吃药病好得快,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对的,静脉注射药物能被完全吸收,药效也比较快,十几秒钟就能让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有效范围;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就只是一种错觉或心理作用,感冒打点滴就属于此类。对许多患者来说,上医院看病就要打点滴,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而医生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也乐于满足患者的要求。如果有中国医生向美国医生学习,对感冒患者不开药或开点镇痛解热药就打发走,自己拿不了药物回扣且不说,还会被患者认为是不负责任,万一患者因为感冒并发了更严重的疾病,医生的麻烦就大了。
  病人在医院里扎堆打点滴,其实是国内不正常的医患关系的一个缩影。
多数人看病花了冤枉钱 年耗近3000亿
  日14:39人民网
  有关调查显示,9成人每年会患1~5次感冒,53%的人每次感冒要花费100~200元,近7成人表示“治感冒很贵”。粗略统计,若以每人每年患感冒两次计,每次治疗花费100元,“感冒经济”每年产生的消费竟高达近3000亿元。
  看感冒是否花了冤枉钱?
  多数人看病花了冤枉钱
  感冒这种最普通的病,百姓似乎“越来越看不起了”。
  笔者随机调查了10位北京市民。结果显示,如果自己买药,大家通常会购买一种西药感冒药,一种中成药感冒药,外加止咳糖浆、喉片等缓解症状的辅助药物,花费在50~150元不等;如果去医院治疗会更贵,除了验血外,有些咳嗽的患者会被要求拍胸片和输液。王先生上个月刚得过感冒,医生给他开了3天的输液单。检查、口服药、输液加起来,花了将近1100块钱。
  据统计,2008年,我国感冒药的零售市场销售额达92亿元。有关人士分析,75%的人一年之内至少会患一次感冒,如果我国每年有10亿人次患感冒,人均购买15~20元的药品,感冒药的市场容量为150亿~200亿元。因此,我国有1000多家药厂在生产大同小异的感冒药,而外资药企更是强势进攻,占据了中国感冒药市场60%以上的份额。以上还仅是来源于药品零售市场的统计。
  而在英国,说到“感冒不是病”这句话,当地人十有八九都会点头。笔者在英国居住多年观察发现,很少有人会为了感冒跑去医院,即使到了医院,医生们的建议往往也是:“不用吃药、打针,靠你自己的免疫力就能好起来”。或许你会强调自己还在发热,医生会说,找个冰袋敷在头上,脱掉衣服安心睡一大觉就能痊愈。只有被诊断为重感冒,病人才会被获准服药。但无论是在药店还是医院,尽管只是些治愈伤风感冒的药物,英国的医生通常也只给开出三四天的药量,而这最多只会花费3~5英镑,相当于30~50元人民币。周先生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工作多年,他告诉笔者:“几乎没有人专门去医院治感冒,因为预约至少要一个月,排上的时候病早好了。一般都会多喝水,有人会尝试一些古方,比如喝鸡汤、喝草药茶、吃苹果。”
  治感冒就像“导弹打蚊子”
  有人甚至形容,在中国治感冒,就像“导弹打蚊子”。为何这种最常见的小病,却被搞得如此大张旗鼓呢?
  国人太把感冒当回事。笔者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得了感冒应该“上医院”、“吃感冒药”甚至“吃抗生素”。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孙忠实说:“这三种观点都有误区。吃抗生素是绝对错误的。感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起效;很多人习惯吃多种感冒药,西药、中成药等,这样容易剂量叠加,造成用药过量;普通感冒更没必要上医院。感冒最好的药是休息,去医院挂号、排队不仅耗费体力,也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以药养医”苦了患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刘又宁表示,有些医生和医疗机构很少向患者普及“感冒可以不治自愈”这种科学理念,反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度医疗,由此也加深了患者的错误认识。还有个别医生为了争业绩、拿回扣,只能拿患者“开刀”。在很多医院,感冒病人即便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细菌感染,也被挂上了吊瓶,用上了抗生素,理由都是“预防细菌感染”。
  医患误解深,医生怕担责任。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吉善教授说,在国外,医生让患者多喝水、多休息,患者会为不用吃药感到庆幸。但在国内正好相反,大家普遍觉得,“既然去了医院,就得看出点啥。”不做检查、不给开药,不就等于没看吗?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这种心理,哪怕明知没必要,还是会开各种各样的药。
  能吃能喝就等于输液
  中国人不但常吃感冒药,服用时还有几个误区:一、中西药一起吃。刘又宁提醒,现在很多的中成药感冒药中,添加了扑尔敏、扑热息痛等西药成分,中西药一起吃,容易过度治疗。二、盲目相信输液。王吉善表示:“动不动就输液的做法最不可取。能吃能喝就等于输液!”因为输液毕竟属于有创治疗,其风险也会比口服药物高出很多。三、儿童乱用药。孙忠实提醒,最近,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警告,感冒类非处方药对于两岁以下的宝宝不但起不了作用,有的甚至还有副作用。应该更多地提倡和推广提高孩子自身的抵抗力,以对抗疾病。
  当笔者问及各位专家“自己得了感冒怎么办”时,他们一致表示,最好的药就是“多喝水、多休息”,还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和合适的湿度”,“没必要特意吃感冒药”。刘又宁说,感冒最早期的症状一般在咽喉,这时候他会选择服用一些含片。孙忠实建议,感冒初期可以喝3天的板蓝根或感冒冲剂,这样有益于缩短病程。对于感冒药的使用,孙忠实建议,国内销售的感冒药多是复方制剂,里面会有解热镇痛、防鼻充血等各种成分,所以服用一种就足够了。(胡楚青陈甲妮)
  (《中国中医药报》)
南方日报:不打针的医生受欢迎
  日11:13南方日报
  其实我们都知道,打针的疗效确实会比吃药来得快,但这种快速的疗效可能隐藏着不少隐患。
  近日来,年过八旬的河北医生胡皓夫成了媒体热捧的对象。作为河北省儿童医院名誉院长、教授,原卫生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他因20年只给一个休克孩子进行了肌肉注射,因此被称为“不打针的医生爷爷”。作为医德医风的典范,河北省卫生部门掀起了一股医务人员学习胡皓夫的热潮。
  不打针也能治好病?不少人看了这则新闻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是啊,现在孩子得个感冒发烧到医院看病,医生往往二话不说就给上吊瓶,家长也会觉得静脉注射的疗效来得快,光吃药或者肌肉注射的话往往会把病程拖长,还不如来个“快刀斩乱麻”呢。现在出了个“不打针”的医生(当然中医师除外),自然成了异数了。
  而事实上,老专家胡皓夫每天的病人都不少,不少家长是慕名而来,有时候甚至是一号难求。这就说明,胡大夫的医术还是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的。而胡皓夫老专家坚持多年的“能吃药,坚决不打针;能口服抗生素,坚决静脉不输抗生素”的治疗原则更是深得民心。
  其实我们都知道,打针的疗效确实会比吃药来得快,但这种快速的疗效可能隐藏着不少隐患。因为一般的口服药物,其成分都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血液系统,而打针特别是静脉注射的话,是把药物的成分直接注射到人体的血液系统中去,没有经过任何的保护屏障,其风险比口服药物要大得多,所以医药教科书中认为静脉注射药效最快,常作急救、补充体液和供营养之用。胡皓夫认为,打针还可能会对孩子的肌肉神经造成损伤,反复应用抗生素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滥用抗生素将导致无药可医。
  一种本应该作为急救应用的注射方法却成为了目前大多数医生治病的手段,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利益驱动。胡皓夫可以做到“病毒感染引起高烧40摄氏度的患儿不用抗生素输液治疗”其实并不是说他的医术有多高明,他所坚持的“能吃药的坚决不打针”的原则甚至只是一个基本的医学常识,但正是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却是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被无情地抛弃了,这正是老专家担心的。(欧旭江)
“吊瓶森林”
  日01:40新京报
  在12月24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20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过国际上2.5至3.3瓶的水平,这种过度用药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现实生活中,发烧感冒就去医院打点滴。而在医院的输液室里,“吊瓶林立”的景象更是触目惊心。吃药、肌肉注射、打点滴,被世卫组织推荐的最后一种给药方式——静脉滴注却成了现在医生给药的常态。而大多数人都不清楚静脉滴注可能带来药物不良反应的隐患,医生也很少会主动告知。抗生素滥用带来了超级细菌的可怕后果,“点滴”泛滥其实也是抗生素滥用的一个重要推手。
  ●口服药,如有不良反应可以洗胃;皮下注射,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都能给急救制造一定的条件。
  ●静脉注射的药物通过吊针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一旦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来得更快、更严重。
  ●同样是感冒,通过口服药以及休息治疗,基本上只需20-30元;静脉输液一般都要用抗病毒药、抗感染药、维生素、液体和输液器,加起来大概要200-300元。
  静脉输液,俗称打“点滴”。在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冬季,几乎各个医院都是“吊瓶森林”。
  抗生素使用较多是输液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吕媛表示,目前临床上抗生素使用较多是输液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输液患者中很多都是因为各种感染,包括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输液是抗生素给药的一种主要方式,尤其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如细菌引发的感冒和肺炎等。目前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已经是公认的医疗问题,而一些没必要用抗生素或没必要输液的患者也开始输抗生素,这是输液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输液若有不良反应,发作更快更严重
  我们一方面无休止地输液,另一方面却对输液的风险知之甚少。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健康隐患。
  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表示,静脉注射通常伴随的不良反应较重,发生频率也较高。根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我国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静脉注射的药物通过吊针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更快,更严重。而且输液本身因为操作的问题,在临床上也会有很多输液反应。比如滴注过快、液体温度过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这些都会造成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这在国内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 门诊探访
  患者对输液风险一无所知
  正在中国地质大学上大三的小可同学最近有些感冒,吃了校医院开的药后没见好转,于是她自费来到北医三院呼吸科就诊。“感冒好几天了,头晕脑胀,好像还有点发烧,真折磨人。但医生也没给我输液,开了点感冒药让我回去继续吃,我真的希望能输液快点好。”
  在发热门诊和儿科诊室里,记者看到了很多正在输液的患者,多是感冒发烧、咳嗽、支气管炎和拉肚子,其中80%是因为呼吸道感染而输液。家住学院路的焦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次要求护士为自己调点滴速度,“每次输液都感觉有点不舒服,可能是滴得太快了。不过护士说不能再调慢了,后面还有两袋液没输呢。”
  当被问及不担心输液的不良反应吗?脸色苍白的焦先生说,只知道过敏会出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正在输液的其他患者大多也不知道输液会有哪些不良反应,很多人都说输液前没皮试,而且也不觉得有皮试的必要。
  ■ 专家看法
  多数疾病都有多种给药方式
  那么哪些情况下才需要输液呢?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童朝晖表示,临床上并不是每个感冒发烧的人都需要输液。“就拿呼吸道感染来说,有一半以上可能都是因为病毒引起的。这时就不应该给患者输一些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感冒有用,对病毒性感冒起不到作用。而且即便是需要用抗生素,给药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口服或肌肉注射。多数疾病都有很多给药方式可以选择,究竟如何选择就要根据病人的情况了。感冒是很复杂的病。从治疗上看,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应用物理疗法退热等。如果不见好转,必须用药来治疗,首选是口服药,其次是肌注,最后患有合并症方需静脉点滴。”
输液风险高过吃药、打针
  对于静脉输液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静脉输液有哪些风险需要我们重视呢?吕媛表示,在几种给药方式里,输液的风险确实比口服和肌肉注射都要高,尤其是过敏。
  防止过敏
  头孢类药物尽量做皮试
  同样的药物如果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快进入人体,这就导致如果患者对药物有不良反应,输液带来的后果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严重。这样的问题除了药物本身被污染外,最典型的就是过敏。而口服药如果有不良反应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都能给急救制造一定的条件。
  吕媛表示,为防止过敏的发生,有些药在输液前应皮试。青霉素、链霉素等强制要求皮试的药物问题不是很大,而像头孢类药物等没有强制要求皮试的药物,就要注意了。“头孢的问题本身存在一些争议,除个别的头孢类药物在说明书上规定要皮试外,其他的均只是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的人要慎用。《中国药典》也对头孢类药物没有明确规定,虽然头孢一类的过敏反应比青霉素几率小,但医院出于负责的角度也应该做皮试,患者为了自身的健康更应该要求做皮试。”
  5种情况较常见
  童朝晖表示,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常见的输液反应:
  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战、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
  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静脉炎:由于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而使静脉局部感染,或由于长时间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品,而使输液处静脉内壁出现炎症。症状为手臂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
  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
  童朝晖表示,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患者在输液时准备些衣物或毛毯,注意保暖;
  2、长期注射的患者应多更换注射部位;
  3、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尤其是老人、儿童和心脏病患者。家属或护士不要长时间离开输液者,以防液体走空。输液时若出现呼吸困难、头疼和呕吐等症状,要立刻降低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医院感染
  时间长,感染机会大
  由于输液需要的时间长,加上医院内部无菌化不严格,可能在输液的某个环节,使患者感染院内流行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如乙肝等。
  ■ “点滴”建议
  治病别求快,输液隐患大
  目前,输液在各种治疗手段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在患者心里形成了发烧就要输液的观念。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表示,静脉注射确实需要谨慎。
  输液本是“迫不得已”的给药方式
  黄建始说,输液在中国更像一种长期形成的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以至于患者都迫不及待地要输液。实际上在西方国家,输液是医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的“最后的给药方式”,只有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才会采用静脉注射这种开放人体静脉通道风险较高的方式。
  输液影响体内的用药环境
  黄建始说,对静脉注射的谨慎态度不只是对医生的要求,患者的医疗理念也要转变。从治疗成本上看,输液费用显然要高一些。同样是感冒,通过口服药以及休息的方法治疗,基本上只需20-30元。而静脉输液,一般都要用抗病毒药、抗感染药、维生素、液体和输液器,加起来大概要200-300元。“这十倍的差距,老百姓为什么看不到呢?因为现在治病靠输液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看病理念。”
  “现在生活节奏太快,连治病也求快,感冒输液确实好得快,小孩子又不会按时吃药,输液更省事。有时就算大夫不想给输液,家长着急希望尽快退烧。实际上尤其是对孩子,输液虽然好得快,但对体内的用药环境会造成影响,对今后的其他治疗不利。”黄建始说。
  ■ 不良反应
  ●日 北京市朝阳区27岁的男青年小郭,因嗓子疼到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输液时突感不适,经抢救无效死亡。此前医生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开了来立信、克林霉素和生理盐水输液治疗。家属称其有药物过敏史,医院则称医生开具的药品不用皮试。
吃药,打针,输液.
最常规的三种方式,都是老师教的
什么世界啊
医生说了&&不输液 就得死~
方舟子,是中国人爱打点滴吗???
原来中国人住院和打点滴的机会很少,自从城镇医保和农村医保搞起来之后,所有中国人打点滴的机会成倍增加。
个别医保定点医院,恨不得所有的感冒病人都住院都打点滴。一走进医院,不用你说,医生就连哄带骗,“你住院嘛,住院有报销,给你输几天液,好得又快,报销后你自己花不了多少钱。”病人一个院住下来,劳命伤财,该花的钱照花不务,本来国家补贴给病人看病的钱却源源不断地流进了医生的腰包。
君不见,医保执行前,一些倒死不活的医院,在医保后起死回生,蓬勃发展吗?
破腹产世界第一
要想身体好,全靠药来保。
但是输液还是少输点好。
{:soso_e127:}
48小时热帖排行
公司电话:,QQ: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0 - 20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格限制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