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晚上睡觉全身发热出汗捂不出汗怎么办,跪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健康是人类几千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每个人无不在其一生中遭遇到过疾病的折磨。发烧是大多数成年人都有过的体验之一,人们对它再熟悉不过。
  然而通常的情况是人们越熟悉一个症状,民间流传的处理方法也就越多,有的凝集了老百姓的智慧,但也不乏某些有害无利的习俗。
  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发烧。
  人体为什么会发烧?
  发烧,医学界常称为「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 0.5 ℃。每个人的体温略有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段的体温也不尽相同,所以判定是否发热应与自己平时相同条件下的体温做比较。
  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把腋窝温度大于 37.2 ℃ 视为发热。
  有些人认为发热就是由感冒引起的。其实不然,发热常常由感染和/或一些其它可以引起发热的非感染性因素引起。
  感染作为发热的最常见原因,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外,还包括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全身其他部位感染。
  另外,还有很多可能导致发热的因素,如免疫性疾病、过敏、创伤、肿瘤、代谢性疾病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热。
  发烧时我们的身体在发生什么?
  我们身体所感受到的不适,很多是我们的机体在与疾病抗争过程中引发机体内环境的暂时性改变而造成的。
  就拿感染引起的发热来说,大部分时候身体内的病原体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免疫系统消灭了;一旦遇到身体免疫功能下降或病原体太过于强大的时候,身体得通过内环境的调动,激发起更强大的力量来对抗病原体,而要召唤这股强大的力量,则需要更高的体温。
  发热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 寒战期
  首先我们的体温调定点被调高了。调定点相当于身体这个「房间」里空调的设定温度。刚开始的时候,房间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我们称其为「寒战期」。
  为了迅速达到设定温度,表皮的血管收缩、汗腺抑制以减少散热,肌肉颤栗以增加产热,同时发个信号给体温调节中枢,咆哮道:「太冷了,快想办法把体温升起来!」
  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会觉得冷,并出现寒战等表现。
  2. 高热期
  体温升高至设定温度后就进入了「高热期」。此时我们切实感受到了阵阵干热。为了保持高体温,提升免疫系统战斗力,「房间」里的空调马力全开,毫不放松。
  这个阶段只觉体内一团火热无处宣泄,大概是整个发热过程中最难受的时候。
  3. 退热期
  经过数小时到数天甚至更久的战斗之后,免疫系统取得了初步胜利,进入「退热期」。维持高体温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疲倦的身体开始迅速降温。
  体温调定点回归正常,在此期间身体产热减少,散热大幅增加,表现为面色潮红,全身出汗,此时我们会感受到全身难以言说的舒适。
  这么说来,发热并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在战斗特别艰难的情况下,杀红眼的免疫系统会要求体温升高、再升高。体温超过 41.5 ℃ 时可能会对脆弱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在此之前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干预了。
  捂汗有没有用?
  「捂汗」是我们国家两千年来对抗发热的一项传统,至今在很多人眼里仍是对抗发热最廉价、有效的方式。许多孩子因为家长对传统的恪守,被捂出了「捂热综合征」,令儿科医生扼腕叹息。
  那么成年人是不是也不能捂汗呢?
  严格来说,捂汗是不可取的。许多人声辩自己捂了一身汗出来后烧就退了,其实不然,出汗是退热的结果,并不是退热的原因。
  在体温未升高至调定点之前,再怎么捂都捂不出汗的。那一身汗是退烧阶段身体自发散热的结果,并不是捂出来的。
  如果非要为捂汗这个传统找回一些颜面的话,那就是在寒战期我们手脚冰冷、战栗不止的时候,捂在被子里可以帮助升高体温,减少寒冷带来的不适。
  一旦进入高热期,身体不再觉得冷的时候,就绝对不可再捂热了。虽然我们应该为免疫系统创造更好的战斗环境,但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自己捂得难受不说,还一不小心烧坏了脑袋。
  发烧时怎么做才是对的?
  发热是一种身体对抗各种致病因素的反应,在抗御疾病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我们不应该也不能盲目地去扼杀它。
  只是我们人体对于发热的耐受程度是有底线的,一旦逾越了这个底线就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这条底线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条底线就是你的耐受度。
  如果发热在机体尚能忍受的极限内,譬如发热时体温不是过高,体温在 39&C 以下,而发热时间持续又不是过长,那么可能经过一般的处理就有可能退烧了;如果发热严重干扰了你的生活和工作,或持续时间过长,那就必须要采取积极措施了。
  多喝水:别人在你发烧的时候让你多喝水真的不是敷衍你,发热时代谢速度增快,体内水分消耗快,需要及时补充。
  退烧药:上面两条都是辅助措施,这一个才是对症处理。目前成人退烧首选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市面上许多感冒药都含有此成分。无需每天定时吃,也不能超量吃,只在不舒服的时候短期服用就行了。
  及时就医:由于可以引起发热的病因繁杂众多。上面介绍的是针对常见的发热患者的常规处理原则。而对于那些经过常规处理热度依然经久不退、或者高热患者(体温达 39.5 ~ 41&C)、伴有惊厥、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应予及时送医,查明病因,及时给予对症和对因治疗。
  想了解更多,请退出文章,回到丁香医生的微信主页面,在最下方对话框里回复:孩子发烧、退烧、感冒
  本文已通过丁香医生审稿专家委员会的同行评议。
  责任编辑:季灵艳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转载或投稿请联系
  丁香医生
  身体上的问题 来问丁香医生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国内最大的医学网站丁香园旗下的科普资讯平台.提供可信赖的医...当前位置: >
发高烧是靠被子是永远“捂”不好的
自打我们小时候起,但凡碰到发烧,父母便会端来一碗滚烫的姜汤,让我们盖着厚厚的被子出一宿汗就好了,于是长大后每逢生病发烧,我们也总会给自己盖起厚厚的被褥发汗。尽管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但老一辈传下来的退烧土方子我们也一直在使用。专家指出,发烧考被子&捂&是好不了的。 1、发烧是人体的&扫除&行为 人体的体温是由位于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控的,它将正常人的体温维持在恒定37℃左右,为各个器官组织细胞发挥正常功能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然而,当人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或其他物质入侵的时候,外来物质对人体产生刺激,促使人体产生一种叫做内生致热源的物质,作用于人体的下丘脑,从而升高人体体温调定点,使体温升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烧。 人体体温发生了一定改变,各项机能也随之改变。此时人体代谢会加快,免疫系统产出更多的白细胞、巨噬细胞、炎症因子,将身体内的入侵物质从人体中扫除出去。就这一点而言,偶尔发烧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增强人体抵抗力是有一定好处。 然而,当人体持续高烧40℃以上,机体一直保持在高代谢状态,使得营养物质消耗殆尽,此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弱,患者处于虚弱状态,高烧一方面加重了器官的负荷,甚至可能诱发相应脏器的功能不全,另一方面造成组织损伤,使肾、肝、心肌等器官组织肿胀变性。所以,高烧时降温尤为重要。 2、38.5℃以上需服药 如果人体的体温低于38.5℃,患者精神状况很良好,一般不需服用退热药,这是因为适当升高的体温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帮助人体抵御入侵的病原体。这时人们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体温控制,如湿敷降温,在患者额头上敷一条湿凉毛巾,经常更换;或采用酒精擦浴方式,用25%~50%浓度的酒精擦拭身体,通过其蒸发带走人体热量。 同时,发烧时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多喝水不仅能够满足体内代谢的需要,还能够在体表发汗和排泄的过程中带走人体大量的热量,对降温有所帮助。患者还要做好三餐搭配,保证食物营养丰富,增加人体营养补充,协助人战胜病魔。 但是,当人体发烧在38.5℃以上,或低于38.5℃、但患者精神状况不好,全身难受或昏睡时,需要及时服用退烧药,并加用物理降温手段。服用退烧药要遵从医嘱,且疗程一般不会超过3天,如果3天后发热仍旧不退,最好到医院查明原因。 3、病好了才会流汗退烧 一般来说,发烧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与病魔的一场搏斗,当免疫大军将入侵物质消灭后,人体的各项机能就恢复常态。这时候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命令,让升高的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此时&发汗&现象就出现了,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人体热量,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也就是说,当人体战胜了病魔之后,通过发汗这种方式将体温恢复正常,而非百姓们心中所想的那样&&发汗能够治疗疾病。 当然,发烧、出汗、退烧三种现象总是联系在一起,现代医学认为是病好了才会流汗退烧,而不是因为流汗退烧病才好的。 4、不要过度依赖发汗降温 明白了发烧和退烧的机理之后,发烧时机体发冷盖被子无可厚非,但是不要过度依赖通过此种方式发汗以达到降温的效果。发烧还应该从源头上治疗,注意增强免疫力,补充水分和营养,打败了病魔,烧自然就退下了。此外,在此提醒大家,发烧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可能有多种原因。如果长期发热不退,可能原因比较复杂,此时不宜盲目降温,以免掩盖了病情本身,而是应该求助医生,查出发热的原因从而对症治疗。 一发烧就用被子紧紧地捂,不仅发烧可能好不了,有的时候还会诱发其他的疾病。眼看着夏天来了,天气还是忽冷忽热,感冒发烧在所难免。如果在遇到的发烧的情况,不妨换一床薄点的被褥吧! 频道热文排行:
相关文章: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健康加油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体一阵阵发热出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