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金蝉止痒颗粒的副作用丸有副作用不

乌蛇止痒丸副作用
乌蛇止痒丸副作用
基本信息:女&&56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每年到了冬天的时候,我奶奶的身上就会痒,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抓过之后就会出现一个个红色的疤,有时候痒起来觉都睡不好,吃了很多药的都不见效果,我看到一消息说乌蛇止痒丸有效果。但是不知道用起来会不会有副作用啊?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清远市惠民医院&&&全科
这位朋友。对于你所描述的症状,服用乌蛇止痒丸是有效果的。乌蛇止痒丸的主治功效:血祛风,燥湿止痒。本品用于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的瘾疹p成人痒疹、风瘙痒,症见皮肤风团色红p时隐时现p瘙痒难忍,或皮肤瘙痒不止。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海口市三和医院&&&全科
服用乌蛇止痒丸时该注意如下几点:1.不宜同时服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疗效。2.因糖尿病、肾病、肝病、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不属该药品适应范围。3.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4.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5.患处不宜用热水洗烫。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_内分泌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营养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用金蝉止痒颗粒会有副作用吗 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服用药品的时候出现副作用是大家都不想的结果,但是由于药物的特殊性,很多药品都是会有副作用的。大家知道用金蝉止痒颗粒会有副作用吗?服用金蝉止痒颗粒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因为金蝉止痒颗粒是纯中药制剂,安全性高,目前并无确切的副作用,患者可放心选用。目前临床观察研究发现,少数患者在服用金蝉止痒颗粒后会出现口干、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但停药后可消失。
  而且,服用中成药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因人而异,也可能由于别的原因造成,患者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金蝉止痒颗粒,确保服药安全。金蝉止痒颗粒长期应用是针对皮肤疾病的人,若是没有症状的人群最好不要服用。
  更要让大家注意的是,在使用金蝉止痒颗粒的时候要留意以下的几点: 1、一切用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应按照最少有效剂量、最短有效疗程使用,避免盲目大剂量、长时间使用,避免联合用药;3、用药前应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尽量不用慎用和禁忌的药。荨麻疹丸有毒副作用吗?
导读:荨麻疹丸可有效根除脏毒,从源头杜绝血毒问题,保证洁净的血液进入血管内,有效地防止皮炎湿疹、荨麻疹的反复发生,患者治愈后,不用担心疾病的反复发生,一次治愈,永远放心。
副作用Side Effects;Adverse Reactions也称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药物正作用是主要的.一种药物常有多方面的作用,既有治疗目的的作用也并存有非治疗目的的作用。如抗胆碱药阿托品,其作用涉及许多器官和系统,当应用于解除消化道痉挛时,除了可缓解胃肠疼痛外,常可抑制腺体分泌,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悸、尿潴留等反应。后面这些作用是属于治疗目的以外的,且可引起一定的不适或痛苦,因此称为副作用。
那么,有毒副作用吗?
荨麻疹丸可有效根除脏毒,从源头杜绝血毒问题,保证洁净的血液进入血管内,有效地防止皮炎湿疹、荨麻疹的反复发生,患者治愈后,不用担心疾病的反复发生,一次治愈,永远放心。
本品属于纯天然的高科技中药产品,主要由当归、红花、何首乌等中药研制而成,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应用至今,尚未发现有任何的副作用,患者可放心服用本品进行治疗,没有后顾之忧。
看了以上的介绍,相信您对荨麻疹丸有毒副作用吗?有了一定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
健客药师温馨提醒:本品的适用荨麻疹患者,对本品请慎服,如需服用请依照医生吩咐正确服用。如果您在服用本品期间有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及时致电健客药师,400-,这有多位专科药师为您提供免费的全程用药指导与日常护理指南!
(实习编辑:蔡钰峻)
上一篇:&&&&&&&下一篇:
可能对你有用的产品
相关药品购买
相关治疗医生
相关治疗医院
相关健康经验
健客网-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合法网上药店,致力于打造优质、低价、便捷的网上药店和最值得信赖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长期吃止痒药怎么?
长期吃止痒药怎么?
健康咨询描述:
医师好。我今年30岁,未婚。三年前皮肤时不时一直痒,无法忍受,背部,肚子上方,手和脚。会越抓越痒,会蔓延到其它地方痒。。三天必须吃一粒小小粒的西药,吃了三年了,看了皮肤科也没好转。。。请问有什么办法医治,长期吃西药会有副作用吗?即将结婚生子,孕妇可吃止痒药吗?感恩感恩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李医生医师
擅长: 消化道出血胃部肿瘤肝胆疾病食管癌心肌梗塞、心律失常
帮助网友:136784称赞:18
&&&&&&病情分析:&&&&&&请对提中医认为,多为气滞血淤所为,当以凉血化淤,祛风止痒论治.当缺乏维生素B2时,人体腔道内的黏膜层就会出现问题,引起黏膜病变,造成黏膜细胞代谢失调,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指导意见:&&&&&&治疗方法首先是食疗,多食些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即可,如奶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蛋黄,鳝鱼,胡萝卜,香菇,紫菜,芹菜,橘子,柑,橙等问者病情认真做出合理化分析,抄袭问题内容、敷衍的,不计入奖励统计!
参考价格:15
参考价格:18
参考价格:16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适用于皮肤过敏症: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
参考价格:¥11.7
养血祛风,燥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荨麻疹。...
参考价格:¥17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西药毒副作用不完全汇总——驳方舟子反中医论
23.世界卫生组织把口服避孕药列入了致癌物黑名单美联社最新消息,根据数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现在把口服避孕药列入致癌物质的“黑名单”中。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一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通过数年的跟踪研究现在称:大约10%的育龄女性服用的避孕药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且诱发癌症的种类也远远超过我们之前预想的。因此,一些医生提示女性一定要谨慎服用高剂量避孕药。这份最新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避孕药也增加女性患子宫癌和乳腺癌的概率。然而,调查还显示避孕药能够防止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口服避孕药能够防止一些癌症的同时也可能引发其他一些癌症。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调查小组的负责人说:“每名女性都应该与自己的医生商量权衡服用避孕药或接受激素补充治疗法的利与弊。”另外,研究还显示,服用避孕药引发癌症的风险不是太大,且是暂时的。但是一些专家也表示,他们不是太相信避孕药致癌。“多数研究表明避孕药的用量是现在女性所开处方用量的2.5倍到4倍。”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医疗中心妇产科的一名持异议的教授认为。而美国癌症学会流行病的专家也表示,现在把避孕药和宫颈癌联系在一起比较草率,因为现在的研究数据显示,服用避孕药诱发乳腺癌的概率很低,并且是暂时性的,另外一旦停止服用避孕药这种风险也就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亿女性服用口服避孕药,在发达国家大约有2千万女性接受激素补充治疗法。事实上,许多药物都能致癌,比如抗癌化学治疗法、免疫抑制药物、放射治疗。24.易引起药源性肝炎的药物许多药物都通过肝脏代谢,药物引起肝能障碍者比较多见,因此有些产品在说明书上都说明患有肝脏疾病者慎用或禁用。近年又相继报道, 一些过去认为对肝脏无明显影响的药物,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发生严重的甚至致死性肝损伤。药源性肝功能障碍不少是在偶然化验时发现的,其轻重程度有较大区别,有的不存在任何自觉症状,仅化验有轻度肝功能异常;有的可出现发热、黄疸等临床症状;也有的突然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一般把源于药物并具有类似病毒性肝炎症状的肝炎称为药源性肝炎,药源性肝炎并无明确诊断方法,当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肝功能异常,一旦停药迅速恢复,同时不存在可引起肝功能障碍的药物外原因时,即可诊断。近年所发现的药源性肝炎有的属于过去认为对肝脏无明显影响的药,有的属于新推出的药物,对此都必须引起重视。 扑热息痛:在解热镇痛药物中,目前认为首选药物应是扑热息痛,因为它的副作用小,疗效好。但人们也发现,通过中毒机制损伤肝脏,它又具有代表性。服用扑热息痛后90%的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结合后排出体外,其余10%经药酶细胞色素P450催化后生成代谢产物乙酰对苯醌,此物质对肝组织具有较强毒性,但生成后经谷胱甘肽转移酶作用, 迅速和谷胱甘肽结合而失去毒性,因此每日用量不超过2克是安全的。但是如服用过多,可使体内谷胱甘肽耗竭,有毒产物不能被解毒,便与肝细胞蛋白结合而引起肝细胞坏死,正常人一次服用10克即可引起范围肝组织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但在特殊情况下,即使服用6克左右也可引起同样后果。这种特殊情况包括饮酒(一次性大量饮酒或经常饮酒)、严重营养不良者,因为这些人体内谷胱甘肽严重不足,不能有效地发挥解毒作用,即可导致肝组织坏死。因此严重营养不良的人或正常人饮酒前后都不要服用扑热息痛。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此类药物可引起胃粘膜损伤是人所共知的,但也可能成为引起肝功能障碍的原因。如常用的双氯灭痛在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可与肝细胞蛋白质结合,从而获得抗原性,然后通过变态反应机制而导致肝组织损伤。氟甲酰胺:为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抗雄腺激素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由于本药可抑制线粒体呼吸和影响三磷酸苷生成而导致肝细胞损伤。由氟甲酰胺引起严重药源性肝炎,许多国家均有报道。1996年美国《泌尿科杂志》报道,经五年观察,应用此药导致肝组织坏死而有20人死亡。一般在用药后平均约3个月出现症状,有广泛肝细胞坏死。 口服降糖药:90年代后期推出的提高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药曲格列酮,有报道可引起肝功能障碍,一般给药1-6个月之间,特别是用药3个月以上比较多见。a-甘糖酶阻滞剂阿卡波糖最近也有引起肝功能障碍的报道,因此应用本药要密切注视肝功能变化。 另外,吸入麻醉药氟烷,亦有引起严重药源性肝炎的报道。
25.以下药物可导致不育国外报道,内科门诊患者中,约25%的人患有与药物有关的勃起功能障碍,简称ED,近年来,药物引起的ED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不容忽视。作用于中枢神经的抗高血压药:甲基多巴对性功能的抑制作用与药量成正比。如每日用药剂量小于1克,有10%~15%的男患者出现ED,每日剂量1~1.5克,则有20%~25%的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每日剂量大于或等于2克,则有50%的患者可出现显著的性功能障碍。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肼苯哒嗪每日口服剂量大于200毫克,有5%~10%的患者出现ED。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甲硫哒嗪、氟奋乃静及氟派啶醇均可引起ED。抗躁狂和抗抑郁药:碳酸锂、米帕明、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可导致ED。抗组胺药:西米替丁和雷尼替丁长期使用可引起ED,其中西米替丁使用者发生率较高。抗胆碱药:阿托品、山莨菪碱、普鲁本辛、苯海索(安坦)在大剂量使用时均可引起ED。强心苷类药:洋地黄和地高辛,长期服用可引起ED。激素类药物:甲基睾丸酮、丙酸睾丸酮均具有化学性去雄作用,男性睾丸萎缩,精子生成量减少。男性长期服用雌二醇、炔雌酮及氯地孕酮等雌激素,可致ED;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地降低血清睾酮水平,导致ED。解热镇痛药:吲哚美辛(消炎痛)长期服用时,偶可引起ED;非乃西丁和保泰松,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出现睾丸萎缩,精子形成抑制,男性不育症。抗肿瘤药:目前绝大部分的抗肿瘤药可以引起进行性ED,现已肯定抗肿瘤药物可直接损害睾丸的结构和功能26.皮肤病滥用激素治疗后果严重皮质激素(俗称激素)具有抗过敏、止痒、抑制炎症等作用。 但是,近年来滥用这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和不良后果也成为医学专家们关注的焦点。应引起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高度重视。目前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皮肤病临床治疗上有外用,内服和注射三种。外用的皮炎平,氟轻松(肤轻松),乐肤液等软膏或霜剂合成的激素制剂,对多种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痒疹、神经性皮炎及脂溢性皮炎等是有效的,特别是对这些皮肤病所引起的瘙痒,有一定的止痒作用。但是,每种药物对患者有治病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副作用)。有些人把激素当成治疗皮肤病的万能药,不经皮肤病医生的诊断,稍有一些不适(尤其是面部),就自选以上含有激素的药物外涂。结果却诱发了另人烦恼的并发症,有些感染性皮肤病,外用了这类药物不但无效,还会使局部抵抗力降低,令病情加重,甚至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如果长期外用激素制剂,还会成瘾,其副作用大约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持续外用一段时间,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生脓疱,原发病变加重,称之为反跳性皮炎。当重新涂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涂用激素。几个月或几年之后,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涂用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皮炎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 尤其是下面一些皮肤病更不适宜使用以上所述激素类制剂:足癣(又称香港脚)、股癣、头癣、体癣等皮肤病,都是由表皮真菌感染引起的,激素类药物没有直接杀灭或抑制这些癣菌的作用。因此,足癣、股癣用氟轻松、乐肤液和皮炎平时,只能起暂时控制炎症和止痒作用,但不可能杀死癣菌,如长期或反复使用,会使癣病加重和扩散。 脓疱疮、疖以及化脓性皮肤病,也不适宜用激素类药物。因为这些皮肤病也是由细菌引起的,擦这类药物不但治不了这些病,还会使病情加剧,增加痛苦。 长在口唇旁的单纯疱疹和长在身上的带状疱疹,更不宜用此类药物。因为这些皮肤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病毒引起的,而此类药物没有杀灭及抑制病毒的作用,如果疱疹外用激素,也会使患处感染加剧。 青年人的痤疮,是青春发育期皮脂腺活动旺盛而引起的常见的皮肤病。这种皮肤病容易合并感染发生脓疱或炎症性小结节,这时如果涂搽激素药物,更是有害无益。尤其不要长期用于面部,否则会引起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斑,皮肤发皱老化。特别是婴幼儿,皮肤娇嫩,更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因为它是较强的激素制剂,皮肤吸收后,会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对于较长时间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地塞米松,康宁克通,强的松等皮质类激素药物,或应用不明真相含有激素的所谓秘方制剂治疗,不但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还可对肾脏本身造成一些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肾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与多囊性肾病等。较长时间给予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会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严重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因而可引起一系列更严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可以直接威胁到病人生命。如果银屑病患者滥用以上药物,一旦停药后,不但可使原发病情 反跳加重,出现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后果,还可诱发更加严重的红皮症型和脓疱型银屑病。所以,使用皮质激素要慎重从事,不要较长时间或短时间大剂量使用,以免造成以上不良后果。如果病情急需,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应用。如果有的患者因滥用已产生了对激素的依赖性,停药后会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逐渐减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选用对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中西药。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
27.抗甲状腺药治疗甲亢致肝损害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抗甲状腺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的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国外学者认为,抗甲状腺药致肝功能损害与机体的异常反应有关,免疫介导的肝功能损害或变态反应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认为,硫氧嘧啶在体内形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肝细胞毒性,引起肝小叶坏死;而甲巯咪唑所致的肝损害以肝内淤胆为主,即肝细胞和(或)胆小管淤胆。国内报道,某院统计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间门诊或住院病人的甲亢患者,有896例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出现肝功能损害15例,其中应用丙硫的氧嘧啶4例(用量为300毫克/天~450毫克/天),甲巯咪唑11例(用量为20毫克/天~30毫克/天),均发生在用药后3~12周。6例是临床型,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中伴有黄疸者4例;其他9例是亚临型,无任何临床症状,是在复查肝功能能时发现的。抗甲状腺药治疗甲亢致肝功能损害早期或轻者可以无症状,仅在复查肝功能时发现;重者可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右上腹不适或了解情况能。在甲亢治疗过程中,随着甲亢的控制,由甲亢所引起的各种症状逐渐好转,但反而出现乏力加重时,则应警惕肝功能损害。甲亢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要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肝功能损害应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一般保肝、降低转氨酶药物,必要时改用同位素治疗。28.滥用哪些西药易致癌?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病因学的深入研究,药物致癌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研究过程,人们还发现,肿瘤患者患第二种甚至第三种癌症的可能性也相当大(即所谓重复癌)。 国际癌症研究所鉴定出了可能对人类致癌的药物有:氯霉素、非那西汀、环磷酰胺、萘氮芥、乙烯雌酚、苯丙氨酸氮芥、苯妥英钠等。美国技术评价局提出了三类可致癌的药物共18种。第一类:氯霉素、右旋糖酐铁、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苯丙胺、利血平、黄体酮、保泰松、焦油软膏、安妥明;第二类;氨甲喋呤;第三类;氨苯砜、灰黄霉素、吩噻嗪、氯喹等。 抗癌药物致癌是近年来发现的,据报道证实,马利兰、马法兰、硫唑嘌呤、甲基苄肼、瘤可宁等有致癌作用。如长期使用环磷酰胺的肿瘤患者易患膀胱癌已是事实。29.可引发血液病的药物药物与血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它要靠血液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可是,有许多药物在发挥正常药理作用的同时,还会在血液中“使坏”,引发种种药源性的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养活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氧化性溶血性贫血、线粒体损伤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是由药物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是药物诱发血液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其病死率可达50%。据统计,可致再障的药物不下60种,其中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有机砷、环磷酰胺、白消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消炎痛、硫唑嘌呤、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等是引发再障的常见药物。这些药物引发再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剂量用药,这种剂量相关性再障是可逆的,死亡率低;另一种则是与剂量无关的人体特异性反应,虽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如氯霉素引起的再障最为严重。有报道称氯霉素滴眼剂也可引起再障,值得人们注意。2.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这是药物引发血液病中发生频率是最高的一类。此类血液病是药物直接作用于骨髓,导致粒细胞的核破裂、溶解,从而造成造血干细胞损伤或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引起以外周血液中性粒细胞数选择性减少或缺乏为特性的血液学超敏反应。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氨基比林、安乃近、吲哚美辛、异烟肼、丙基硫氧嘧啶、甲基硫氧嘧啶、甲巯咪唑、氯氮平、氮芥类药物、巯嘌呤、阿糖胞苷、左旋咪唑、半合成青霉素等均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其中氯霉素引发的粒细胞减少较多见。另据报道,老年人使用氨苄青霉素后,可导致粒细胞缺乏而继发感染造成死亡。3.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病较易引起本症的药物如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白消安、甲氨蝶呤、巯嘌呤、长春新碱、氯噻嗪类药物。其它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消炎痛、速尿、氯霉素、利福平、阿司匹林、甲基多巴、乙胺嘧啶 、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保泰松、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乃近、氯磺丙脲、奎尼丁、氯喹、奎宁等。主要通过抑制骨髓和巨核细胞功能、破坏血小板和诱导机体变态反应而致病。
30.抗病毒新药—— 不良反应莫忽视去羟肌苷??去羟肌苷是人工合成的核苷类药物,它被细胞激酶磷酸化后形成有活性的代谢物5-三磷酸脱氧腺苷,它能抑制HIV逆转录酶,其作用机制包括与自然底物三磷酸脱氧腺苷竞争,以及渗入至病毒DNA,终止病毒DNA链的延长。??本药被批准使用后,临床发现的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下:全身反应有脱发、过敏反应、无力、疼痛、寒战和发热。消化系统反应表现为厌食、消化不良和腹泻。对外分泌腺影响则表现为可导致胰腺炎、唾液腺炎、腮腺肿大、口干、眼干。造血系统不良反应是引起贫血、白细胞缺乏症、血小板缺乏症。此外,还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和肝脏脂肪变性,肝炎和肝功能损害。对内分泌代谢的不良反应为可导致糖尿病、高血糖或低血糖。在肌肉骨骼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则表现为肌肉疼痛(伴有或不伴有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引起横纹肌溶解、关节痛和肌肉痛。儿童患者中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严重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的类型和发生率均与成人的相同。??司坦夫定??司坦夫定是人工合成的胸苷类似物,对体外人类细胞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本药被批准使用后,临床发现的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大多数与去羟肌苷类似,如全身反应也表现为过敏反应、寒战和发热, 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为腹痛、厌食。对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为导致贫血、白细胞缺乏症、血小板缺乏症。司坦夫定也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和肝脏脂肪变性、肝炎和肝功能损害,并可导致肌肉疼痛。与去羟肌苷不同的是司坦夫定对神经系统也有影响,主要表现为患者用药后出现严重的失眠。??依非韦伦??依非韦伦是一种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Ⅰ)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该药在临床试验中已用于2000名以上患者,一般耐受性良好。 临床试验表明,413名患者每天服用该药600mg,出现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13.1%)、恶心(10.4%)、眩晕(9.2%)、腹泻(6.8%)、头疼(6.3%)、失眠(6.1%)、乏力(5.6%)和注意力降低(5.3%)。此外,有28%患者发生皮疹(其中18%被认为与治疗有关)。皮疹通常是轻至中度的斑丘疹性皮疹,发生于用药治疗的头两周,如果继续用药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皮疹会在一个月内消退。因此,对于因皮疹而中断治疗的患者可重新开始服用该药。重服该药时,建议使用适当的抗组胺药和/或皮质激素类药物。31.易引起腹痛的药物临床上药源性腹痛并非罕见,约占用药副作用的20%。一般情况下,药源性腹痛不一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对某些疾病的患者往往可使病情恶化或出现新的合并症,如胰腺炎、伪膜性肠炎、药物性胃炎、溃疡及出血等。导致药源性腹痛的药物种类较多,且与用药途径有一定的关系,尤以口服药对消化道的直接刺激或/和毒性作用较易引起腹痛,因此,不能不引起广泛的重视。广而言之,凡是能刺激胃肠道,到胃肠功能紊乱的药物,或引起腹膜炎和腹腔脏器损害的药物,一旦用药不当,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和其它合并症。具体情况如下: 促使肠蠕动加快的药物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毒扁豆碱、酶抑宁等,抗高血压药物中的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剂如酚妥拉明、妥拉唑啉等,脑垂体后叶素及吗啡类药物等,都具有不同程度使胃肠道蠕动加快,甚至引起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可由此引起腹痛、便急及胆绞痛等急性腹痛症状。引起肠蠕动减弱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中的神经节阻滞剂如美加明、六羟季胺,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氯丙嗪、三环抗抑郁剂、苯海拉明等,如果长期或过量用药,都能引起肠道平滑肌松弛,蠕动变慢,导致腹胀、腹痛、便秘甚至麻痹性肠梗阻。中毒性肝炎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并不少见,抗生素中的四环素、土霉素、氯林可霉素,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及解热镇痛药等,由于长期应用,其毒性作用可使肝区不适或出现肝区痛,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以防严重的后果出现。胰腺炎长期过量应用利尿剂如速尿、双氢克尿塞、氯噻嗪和抗高血压药中的甲基多巴以及皮质激素等,可于用药数周后引起急性胰腺炎发生,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上腹部压痛,但肌紧张不明显,重者可出现休克,因而用上述药物期间,遇有急性腹痛应想到药源性胰腺炎。胃肠道损伤、出血长期或过量服用解热镇痛药如消炎痛、阿司匹林、保泰松及氯化钾等,有可能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粘膜出血、糜烂、出血等而致腹痛、呕血或便血,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剂量宜小,时间不宜过长,并注意于饮后服药,必要时配合抗酸药同服,以减少胃肠道严重不良反应。血管痉挛某些药物如麦角胺、二甲麦角新碱等,大剂量应用可收缩血管,累及肠系膜等动脉而使血管痉挛,致肠管缺血而发生腹痛、腹胀、重者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对这些药物应慎重应用,注意剂量宜小,间隔时间宜长。腹膜炎有资料报告,16例患者应用心得宁两年以上,每日200-400毫克,出现了腹痛、呕吐、消化不良、肠梗阻等症状,检查证实为腹膜炎,原因不清楚。但提示若长期应用心得安,要有间隔且剂量应小于每日200毫克。
32.药物对眼睛的影响许多药物都会对眼睛产生影响,可使眼睛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损伤,以下是一些易引起眼损害的药物:一、解热镇痛药: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等药的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眼压增高、白内障、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出血和中毒性弱视、弥漫性视网膜变性、角膜基质混浊及失明。二、抗结核药:长期用链霉素、异烟肼、乙胺丁醇治疗肺结核,病人可可损害视神经,发生进行性视神经萎缩和突发性球后视神经炎。过敏病人可出现眼眶周围水肿及结膜炎。使用乙胺丁醇可出现视网膜出血,视野缩小,红绿色分辨力减退,绿色色盲。严重者可丧失视力,尤其在大剂量应用时及肾功能差者更易发生上述损害。三、利尿药:应用乙酰唑胺、氯噻嗪等利尿药可出现眼压降低,晶状体前移,视网膜水肿及近视。四、抗疟疾药:氯喹分子易与视网膜上皮内的黑色素形成不可逆的结合物,最终导致视网膜病变,使视力下降。奎宁、伯氨喹等药物也有类似的影响。五、维生素类:妇女怀孕期间补充B族维生素、维生素D过量,能发生睫毛脱落、眼肌麻痹、眼球震颤、角膜钙化等病变。六、抗生素类和抗菌药:青霉素:可有幻视、一过性视力障碍等。氯霉素:可引起视神经炎、幻视,连续使用1个月可引起中毒性视神经炎、弱视、视神经萎缩等。停用后部分病人可获改善,但亦有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表皮松懈症、使眼睑粘连及产生假膜层角膜瘢痕。过敏者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可导致过敏性结膜炎。四环素:可引起暂时性近视、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乳头水肿等。磺胺类:主要是结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呋喃妥因:可有幻视、眼肌麻痹、球后视神经炎。七、抗精神病药类:氯丙嗪: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中毒性视网膜病变,出现类似色素性视网膜炎、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等。 苯海索:可使青光眼患者完全失明。八、激素类:长期应用强的松(2~4周),可引起眼压升高而导致青光眼,一般停药后数年才能恢复。每日用量超过10毫克,持续1年,可使晶状体后出现碎片状或空泡状混浊,亦有晶状体混浊引起白内障的报道。用激素类滴眼药还可引起眼色素层发炎及角膜变厚,使角膜伤口愈合减慢。患者如服用上述药物出现眼部不良反应时,应请医生调整药物或在医生指导下暂停用药或适当减量,症状可能缓解,但如果眼部症状明显且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眼科诊治。33.药物可引起营养不良对营养不良症,人们往往容易从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等饮食因素中寻找原因,却常常忽视药物性营养不良的因素。其实,用药不慎也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长期大量使用某种药物的病人,若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应该积极从药物上追根溯源。有些药物作用于肠道,阻碍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脂肪性腹泻、蛋白丢失、维生素缺乏、水盐代谢紊乱等。如新霉素、氨期水杨酸钠等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不良,从而导致巨细胞性贫血。新霉素还可使肠道内的脂肪和钾、钠、钙、磷等元素的排除增加。四环素、阿司匹林等可使维生素C从尿中排泄加速。长期服用碘胺药及某些广谱抗生素会抑制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导致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缺乏。石蜡油可影响胡萝卜素及维生素A、D、K的吸收。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杆菌肽等可导致肠道吸收不良而发生腹泻。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可刺激胃肠壁上皮细胞,导致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汤及出血,出现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C、叶酸吸收障碍。如消炎痛、保泰松等解热镇痛药可引起胃肠粘膜糜烂、浅表溃疡而致出血。长期大量使用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引起胃肠道出血或使原患溃疡症加重或出血。利血平、氯化钾、胍乙啶等均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易发生胃溃疡及出血。一些药物可损害肝细胞,阻碍肝脏代谢、合成、转化等功能,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和利用,出现代谢性营养不良。如长期使用洋地黄容易导致肝脏积蓄药物残毒而慢性中毒。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可破坏维生素D的代谢,干扰钙的吸收利用,而引起佝偻病或骨软化症。四环素、肾上腺素及某些抗肿瘤药物可抑制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而引起脂肪肝。雷米封、利福平、丙咪嗪、异唑肼、呋喃坦啶等容易直接损害肝细胞,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干扰机体内其它物质的合成,或使体内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营养不良症。如双氢克尿噻能促进钾、镁、锌的排泄而致缺乏症。抗酸的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可与食物中的磷酸生成不能吸收的磷酸盐,使一些长期服用这类抗酸药的病人出现一种磷缺乏症,骨骼疼痛甚至发生骨软化症。据报道,过量服用这类抗酸药,可引起病人低血磷及继发性的低血镁及继发性的低血镁,产生惊厥。 防范药物性营养不良的根本措施在于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有病一定要遵照医嘱,在使用某些药的同时,适当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物质。还应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必要时可减少、调换或停服药物,切忌擅自加大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以避免民生药物性营养不良
34.警惕药物性胃炎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症之一。由于胃炎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对病人的健康危害很大。据专家研究证实,许多药物都可对胃粘膜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见的药物性胃炎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灼热感、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泛酸水,严重者亦出现呕血、便血、失血性休克,甚至发生胃肠穿孔,并发腹膜炎,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病人的生命。物引起胃炎的机理,视不同的药物而异。如保泰松、消炎痛能抑制胃粘膜的分泌,降低其保护胃粘膜的作用,造成胃粘膜损伤、发炎。长期不剂量服用激素如强的松等药物,可降低胃粘膜腺体的分泌,削弱胃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妨碍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从而引起胃炎、溃疡,甚至出血、穿孔。常用的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破坏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促使胃粘膜被胃蛋白酶消化,造成糜烂和出血。药物性胃炎的发生与所用药物的剂量和服药的方法有关,发病时间也因入而异,有的在服药数小时后出现症状,有的则多次服药后才出现。为了防止药物性胃炎的发生,患者须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等;抗风湿药保泰松、布洛芬、消炎痛等;抗菌消炎的磺胺类药物、红霉素、四环素、痢特灵以及心血管类的利血平、洋地黄类等。患者在服药时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切莫任意增加剂量或延长服药时间。患过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患者,更应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以防旧病复发和加重病情。如确因病情所需,也应选用刺激小的药物,且于饭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如需要长期服用以上药物,应同时服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等药物,以保护胃粘膜。一旦发生药物胃炎,应及早请医师诊治,以免失去有效的治疗时机35.能导致失眠的药物失眠的原因很多,有些人的失眠是由药物引起的,当调整这些药物的剂量后,失眠状况也就随之改善。能引起失眠的药物,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止喘药 比如麻黄素可以兴奋大脑皮层,氨茶碱也有轻度兴奋中枢神经作用。使用时,若配合小量镇静剂,就可以防止失眠。抗抑郁或催眠镇静药 如氯丙嗪、安定、安眠酮等药,若服药时间、剂量不当,白天昏睡不醒晚上却烦躁失眠。因此,这些药物白天用量宜少,晚上则可加大剂量。利尿药 利尿药应用后会使排尿次数增加,若在睡前服用,常因小便次数增加而导致失眠,故宜在白天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 如补血的铁剂、抗生素红霉素、抑菌剂复方新诺明等,若在晚饭前或是晚上空腹时服用,可因产生恶心、上腹部不适而影响睡眠。因此,这些药物都应在白天饭后饱腹时服用,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强心药 如洋地黄类药物,由于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安全范围狭小,如果用量稍大,就容易产生不良反应,而致失眠。因此凡用此类药物,不宜随意加大剂量。降血压药 随意加大用量会使血压降得过低,从而产生失眠。因此,在使用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加大剂量。抗胆碱药 如阿托品、颠茄等药物使用后,往往有口渴感,用量过大会出现心动过速而影响睡眠。因此使用这些药不要随意加大用量,并在服药后多饮水。
36.药物诱发的癫痫样发作药物引起的癫痫样发作不断增多,今就近几年文献报道的综合如下。1 抗菌药1.1 依米配能/西司他丁 有报道[1]用其治疗重症感染时连续出现4例癫痫发作,癫痫发生率占同期使用此药的9.7%。患者均为男性病人,年龄分别为78、71、62、70岁,均为严重呼吸道感染,用量都是1.0g,用药间隔分别为q6 h、q8 h、q12 h、q8 h,癫痫发作分别为用药后3d,当日,3d,48h,作者提出为减少病人癫痫发生率,要严防过量使用本药。1.2 环丙沙星 有报道[2]1例男性患者,因患前列腺炎给予环丙沙星200mg静脉滴注,第5天在静注此药时,突然意识丧失,两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立即停药,给地西泮10mg静脉推注,症状缓解,第7天静注此药,又出现类似发作,停药后末再发生。1.3 头孢唑啉 有报道[3]1例女性患者,50岁,因患慢性肾炎住院,无癫痫病史,用头孢唑啉治疗,分别在第二次用药后21min和第三次用药后15min出现两次癫痫大发作,用地西泮10mg和苯巴比妥纳100mg静注后,均在23min内症状缓解,停用头孢唑啉未再发生任何癫痫症状。2 脑活素有报道[4]1例男性患者68岁,因患脑梗塞给予脑活素30ml加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qd,当治疗至13次时,患者突然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伴尿失禁。经过症处理,15min后症状缓解。患者往无癫痫病史,复查CT示多发基底节梗塞,较前无明显改变。3 康泰克有报道[5]康泰克引起的不良反应50例分析,其中2例小儿出现癫痫样发作。患儿因“上感”服用康泰克1粒,3h后患儿突然喊叫一声,随即跌倒在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呼之不应,症状持续30min,经用安定、吸氧等处理后,症状消失,以前无癫痫病史。4 吲哚美辛有报道[6]1例女性患者20岁,因关节炎口服吲哚美辛50mg,约30min后感上腹部不适、头痛头晕,1h后,突然神志不清,牙关紫闭,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四肢阵挛性抽搐,持续5~6min缓解。以后又连续发作几次。既往无癫痫病史。给予促安定、甘露醇等药物治疗,4h后症状消失。停用吲哚美辛,未服用抗癫痫药,随访1年无发作。5 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报道[7]用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47例,引起癫痫8例。其中1例女性病人,58岁,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每次100U·kg-1,每周3次,至21d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眼球上翻、四肢抽搐,持续约15min缓解,以后2d内先后发作3次,时间较前缩短.停用红细胞生成素,1周后症状完全缓解。翟德佩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450例尿毒症病人,有25例发生癫痫,占6%[8]。6 精神药物文献[9]对服用精神药物引起癫痫发作的21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用的精神药物都可引起癫痫发作,以强镇静、高效价和三环炎抗抑郁剂为多。癫痫的发生,与开始剂量、速度、途径及用药前躯体状况有关。发作形式以强直阵挛性发作为多。可采取用药前预防和加用抗癫痫药物的措施对待。精神药物阿米替林、氯丙嗪、氯氮平、舒比利等引起的癫痫样发作均有分别的病例报告[10-12]。其他引起癞痫样发作的药物还有异烟肼、庆大霉素、青霉素、毗喹酮、双氢埃托啡、甲氰咪胍、安络血、多潘立酮、狂犬疫苗、美西律等。37.SARS患者治疗后易发股骨头坏死在上半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因对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认识不深、准备不足,在对SARS患者诊断和治疗中出现了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北京一些医学专家指出,激素是上半年治疗SARS患者的一大法宝,但使用激素却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使用激素用好了是治病,用不好是致病。激素该用的时候也要用,但必须掌握一个严格的指针和剂量。激素剂量如果用大了,副作用就会出现。肥胖者、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人不能用激素,否则会诱发这些病的加重,甚至会有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的病症出现。 到底有多少SARS患者使用激素后诱发了股骨头坏死呢?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统计,除医务人员外,社会上一些感染过SARS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情况,没有去复查。医护人员这种意识比较强,有症状、感觉不舒服就会到医院检查。结果仅北京朝阳医院26名感染SARS的医护人员中,就有六个人是股骨头坏死。 北京某权威医院在为感染SARS的医护人员做核磁检查时发现,感染SARS的医护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坏死症状。 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房护士李琦、罗颖曾经在护理病人过程中感染SARS。她们告诉记者说,出院后已经复查好几次了,在最后一次CT检查中发现自己得了骨质疏松。 长春第二医院副院长牛俊奇也是一名SARS感染者。他说,他现在非常注重补钙,在一年内还要反复检查,坚持补钙。否则,一时疏忽就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ANFH),临床上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其中,激素滥用是导致非创伤性ANFH的主要因素。 激素性ANFH发病机制有以下一些学说:1.脂肪栓塞学说认为大量激素使脂肪在髓腔内堆积,骨内压升高髓内血管受压,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微循环障碍。2.凝血机制异常学说认为长期服用激素可使全身静脉血和局部骨髓血液流变学状态发生异常,使血液呈高凝状态;骨内微循环血管内凝血(毛细血管和静脉窦)进展为广泛性静脉血栓及少见的逆行动脉阻塞是非创伤性骨坏死的病因。3.骨质疏松学说认为激素可影响成骨细胞、破坏骨细胞功能和活性从而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并可通过相关代谢途径诱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低胃肠钙的吸收并增加肾脏钙排泄;这些因素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疏松的骨质在受压后易形成微型骨折,塌陷的骨质压迫毛细血管导致缺血。
39.具有肾毒性的西药肾功能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由于各种中、西药物的滥用,引起急、慢性肾损害的病例日益增多。在原有肾脏病的患者及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更高。因此,临床医生及患者都应提高对药物性肾损害的认识。这里先谈谈哪些西药有明显的肾毒性,用药最好检测肾功能。⒈抗生素类:四环素族(含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呋喃类(含呋喃旦丁、呋喃西林等)、磺胺类、头孢噻啶(先锋II)、萘啶酸、吡哌酸、诺氟沙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吩(先锋I)、头孢唑啉(先锋V)、羧苄青霉素、多粘菌素类、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先锋IV)、头孢拉啶(先锋VI)、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立克菌星、两性霉素B等。⒉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⒊肿瘤化疗药:顺铂、甲胺蝶吟、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⒋抗癫痫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⒌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⒍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⒎各种血管造影剂。⒏其它:环孢素A、西咪替丁、别嘌呤醇、甘露醇、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以上介绍了常用西药的肾损害。由于药物各类繁多,加之商品名不断更新,因此在用药前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第一看其主要成分;第二看其排泄途经,如果主要由肾排泄者,其肾毒性就大;第三看其禁忌证,如标有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或慎用者,必须用药前检查肾功能。40.成瘾药物知多少药物的依赖性分为心理(依赖)和生理(身体)依赖两种,精神依赖是指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别渴求,服用后在心理上有特殊的满足;躯体依赖是指重复多次的给同一种药物,使其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或生化方面的变化,致使对某种药物成瘾,也就是说需要某种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否则药瘾大发产生戒断症状。实际上心理的依赖较之于躯体的依赖更常见,而且可发生于任何剂量。这类药虽属于处方给药,但它的危害较大,还是有介绍的必要。 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等,这类药易产生精神依赖,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发生身体依赖;速可眠、安眠酮、水合氯醛成瘾也非常多见。 抗焦虑药:这类药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致其成瘾者也逐渐增多。如安定、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眠尔通、利眠宁等,其中以眠尔通成瘾性最大。 镇痛药:此类药应用比较广泛,疗效好,见效也快,但其成瘾性也同样快,使用两周即可成瘾,且具有异常强烈的精神、躯体依赖性。如吗啡、鸦片、杜冷丁、可待因、美沙酮、镇痛新等。 精神兴奋药:中枢神经兴奋药苯丙胺,有减少睡眠、消除疲劳的作用,但有较强的成瘾性,一般小剂量即可成瘾。 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对精神病的幻觉、妄想和兴奋躁动疗效好,但长期使用易成瘾。 解热镇痛药:去痛片、APC也有成瘾性,多呈现为病态嗜好。 其他易成瘾的药物:凡是含有咖啡因的药丸或饮料,久服也成瘾;有些止咳糖浆含有可待因、阿片酊,久服也成瘾;女性激素替代疗法,久服也成瘾,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依赖。
41.美国FDA2005年药品安全警告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二钠5月18日,FDA告诫,静脉注射二膦酸盐——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meta)和帕米膦酸二钠(pamidronate disodium,Aredia)的癌症病人可发生颌骨坏死(ONJ)。该药品说明书建议,癌症病人在开始用上述药物前应做牙科检查,并在二膦酸盐治疗期间避免做有创牙科操作。在二膦酸盐治疗期间发生ONJ的病人,如做牙科手术有可能使ONJ加重。
重组干扰素β-1b4月15日,干扰素β-1b(Betaseron)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以减少临床恶化频率。FDA在该药上市后安全监测中发现,干扰素β-1b有严重肝毒性,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和严重肝损伤,后者可导致肝衰竭并需做肝移植。FDA建议,病人在用该药治疗期间应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奥卡西平4月18日,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Trileptal)用于治疗成年和儿童癫痫患者(4~16岁)的部分发作(单用或与其他药合用)。奥卡西平可产生严重皮肤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多器官超敏反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4月11日,FDA提醒公众,不按标签规定使用某些抗精神病药是不安全的,例如将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抗精神病药治疗没有获得批准的其他疾病。FDA查明,用非典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治疗老年痴呆病人的行为障碍可增加病死率;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的病死率比安慰剂组高。选择性和非选择性NSAID4月7日,由于危险大于益处,FDA要求辉瑞公司主动召回伐地考昔,其依据是:●缺乏长期应用伐地考昔对心血管(CV)安全性的足够资料,而短期冠脉搭桥术(CABG)研究显示,伐地考昔可增加CV事件发生率,FDA认为后者可能反映长期应用伐地考昔的情况。●严重皮肤反应在用伐地考昔的病人已有报道,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用该药的个体病人发生这些反应的危险无法预测,长期或短期应用、有或无磺胺过敏史的病人都可能发生。●没有资料证明伐地考昔比其他NSAID更好。目前正在使用伐地考昔的病人应征求医师的意见改用其他药,FDA要求所有处方NSAID生产厂家(包括塞来昔布)修改其产品使用说明书和编写病人用药手册,强调该药可增加CV事件和严重的、致命的胃肠道(GI)出血的危险。FDA还要求非处方NSAID生产厂家修改药品说明书,包括具体的CV和GI危险信息,以及帮助消费者安全用药的其他信息。这一通告不适用于阿司匹林,因为它显然可降低某些病人的严重CV事件发病危险。
氢溴酸加兰他敏3月31日,加兰他敏(galantamine hydrobromide,Reminyl)只被批准用于治疗轻度~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两项为期2年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加兰他敏组(1026例)死亡13例,安慰剂组(1022例)死亡1例;观察对象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病人死于各种原因,这些原因都是老年人可能发生的。在加兰他敏组死亡病人中,大约1/2死于心脑血管病(心肌梗死、卒中和猝死)。
Drotrecogin alfa3月18日,Drotrecogin alfa(Xigris)是一种生物制剂,用于治疗严重脓毒症死亡高危成年病人。研究者对2个临床研究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后显示,在有一个器官功能不全和最近手术的病人中,Xigris组病人的全因病死率比安慰剂组高。但FDA认为,这类病人的死亡危险不一定增高,因此,不一定适用X医师应认真分析利弊以确定这类病人是否应用该药。
干扰素β-1a3月17日,严重肝损伤(包括肝衰)在用干扰素β-1a(Avonex)的病人中已有报告;无症状肝转氨酶升高亦有报告,用Avonex做激发试验,有些病人的转氨酶再度升高。有些病人同时还用了有肝毒性的其他药。FDA告诫在用Avonex前或已用Avonex的病人添加新药时,应考虑Avonex与有肝毒性的其他药或其他产品(如乙醇)合用的潜在危险。
吡美莫司,他克莫司3月11日,FDA告诫医师和病人,吡美莫司(pimecrolimus,Elidel)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Protopic)有潜在致癌危险,这两种药都是皮肤外用药。FDA称,这种担心来自动物实验、少量的病例报告以及这两种药的作用机制。可能需要做为期≥10年的临床研究,以确定吡美莫司和他克莫司是否有致癌作用;在此之前这两种药是否真有致癌作用尚不能完全肯定。FDA建议,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这两种药,只有其他治疗无效时,才适于用吡美莫司和他克莫司。那他珠单抗2月28日,由于使用那他珠单抗(natalizumab,Tysabri)的病人出现两种严重副作用,因此FDA决定推迟其上市。FDA收到1例证实的死亡病例报告,另1例可能是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ML)病例报告,2例病人都因多发性硬化使用了Tysabri。虽然Tysabri 与PML的关系目前不完全清楚,但由于PML罕见、严重、常常导致病人死亡,所以FDA宣布下述规定立即生效:●厂家自动推迟Tysabri的上市时间;●厂家暂时停止Tysabri的临床研究,并通知病人和研究者,Tysabri 与PML可能相关。正在用Tysabri的病人应征求医师的意见改用其他药;对一直在用Tysabri的病人,除了停药外,目前尚无特异的诊断方法或治疗措施。对所有用过Tysabri并提示有PML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应做进一步检查。
噻加宾2月23日,FDA告诫医务人员,噻加宾(tiagabine,Gabitril)有导致癫痫发作的危险,尽管病人原来没有癫痫。FDA已收到30多例噻加宾导致癫痫发作的病例报告,这些病人使用噻加宾的目的都不是为控制癫痫,多数是精神病患者。这种不按标签处方用药的情况在医师中很常见,需要进行教育和劝阻。
盐酸异丙嗪2月17日,FDA告诫医务人员,&2岁的患儿禁忌用盐酸异丙嗪(非那根),因为非那根可抑制患儿呼吸,甚至导致患儿死亡,这在非那根上市后屡有报道。≥2岁的患儿使用非那根亦应谨慎。
苯丙胺缓释片2月10日,FDA发布公共卫生通告:加拿大决定暂时停止苯丙胺缓释片(amphetamine,Adderall XR)的销售,Adderall XR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加拿大是根据美国的上市后报告做出上述决定的——用Adderall XR的患儿出现猝死。FDA将继续对这些发生在儿童、青少年人和成人的,与用Adderall XR及其相关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评估。FDA批准Adderall XR治疗成人和儿童(6~12岁)的ADHD,批准即释片Adderall治疗儿童的ADHD。
盐酸阿那格雷2月9日,盐酸阿那格雷(anagrelide HCl,Agrylin)用于治疗继发于骨髓增生障碍的血小板增多症,以降低病人的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形成危险,改善相关症状(包括血栓出血事件)。药物动力学研究显示,中度肝功能减退病人的阿那格雷总暴露量(AUC)增加8倍。阿那格雷在严重肝功能减退病人的应用问题还没有进行过研究。对说明书的修改包括严重肝功能减退病人禁忌使用阿那格雷,中度肝功能减退病人需减量,还需仔细监测阿那格雷对这些病人心血管的影响。
沙奎那韦2月9日,FDA警告,沙奎那韦(saquinavir mesylate,Invirase,Fortovase)可与一些药物发生重要的相互作用。研究者观察到用利福平600 mg每天1次和利托那韦100 mg/沙奎那韦1000 mg每天2次的健康志愿者,发生药物性肝炎(转氨酶显著升高)。FDA和罗氏公司劝告,用利托那韦/沙奎那韦的病人不宜再用利福平。利托那韦/沙奎那韦用于治疗HIV感染病人。
奈韦拉平1月19日,FDA发布公共卫生通报,奈韦拉平(nevirapine,Viramune)说明书安全部分已被修改。新说明书建议,除非益处显然超过风险,不推荐给CD4+细胞数&250个/mm3的妇女用奈韦拉平;因为治疗开始前CD4+细胞数较高的病人,严重肝毒性发生危险也较高。
贝伐单抗1月7日,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加静脉5氟尿密啶为主的联合化疗用于结直肠癌转移的一线治疗。贝伐单抗加化疗组病人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包括脑梗塞、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发生率比单纯化疗组病人高,这些事件导致某些病人死亡。
42.滥用抗炭疽药造成更多死亡英国科学家说,去年蔓延美国的“炭疽恐慌”中,因滥用抗炭疽药物“西普罗”(CIPRO)而死的人可能比死于炭疽的人更多。据统计,去年“9·11”之后发生炭疽袭击事件的几周里,美国总共开出了3万剂“西普罗”,而居民出于恐慌情绪通过网络和海外药店购买的剂量可能更多。英国莱瑟斯特大学教授克里斯·威尔莫特说,大规模使用这种广谱抗生素,可能产生的一个意外恶果是使用者产生生理抗药反应,而更危险的是其他病菌的抗药变种能够轻易传播,使用者因此有生命危险。据统计,在美国医院里每小时有2名患者因为“西普罗”引发的抗药病菌感染而死,折合每年1.7万人。而5000剂“西普罗”不过能防止9例炭疽感染。“西普罗”是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肺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科学家说,这些病菌很快就产生了抗药的变种,而且特别容易传染。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已不推荐“西普罗”作为抗炭疽的首选药物。 43.降压药等某些药物可能引起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医学调查发现,患抑郁症的女性比男性多,尤其在老年期,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引发抑郁症的原因有多种,往往是各种遗传、心理和环境因素夹杂相互作用的结果,除这些原因,某些药物也是引发抑郁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由药物引起的抑郁症就称为药源性抑郁症。临床实践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在持久使用复方降压片后出现情绪抑郁。复方利血平片中的主要成分利血平,是从一种叫萝芙木的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报告利血平能引起抑郁,后来发现与利血平同类的萝芙木碱制剂降压灵、降压平等也可引起抑郁。有报道使用0.25mg小剂量的利血平或萝芙木碱亦可致抑郁,说明此类药物易致抑郁,更严重的是患者可因服用利血平致抑郁自杀。除复方利血平片外,含有利血平的复方制剂还有安达血平片、新降片、降压静片、脉舒静片、复方降压平片等。其他降压药如胍乙啶、肼苯哒嗪、心得宁、心得安、美加明、甲基多巴等亦可引起抑郁。除了降压药,还有许多其他药物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抑郁,如抗厌氧菌药甲硝唑(灭滴灵),抗结核药异烟肼(雷米封),抗心律失常药双异丙吡胺(达舒平)、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等,强心药洋地黄,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抗帕金森症药左旋多巴、金刚烷胺,解热镇痛药布洛芬、消炎痛,胃肠功能调节药西咪替丁(甲氰咪胍)、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催眠药安定以及口服避孕药等。近年有研究发现,长期化疗的癌症病人发生的抑郁症与化疗药物有关,研究认为肿瘤化疗药物用后是否会发生抑郁症,与病人的个体素质、有无精神病家族史有关,也与所用药物及用药时间的长短有关。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每100名服用抗抑郁药品的青少年中,有大约2~3人可能会面临自杀倾向增强的风险,说明抗抑郁药本身也可引起抑郁。药物引起药源性抑郁症一般有以下特点:(1)既往有情感性疾病史者容易患病。(2)出现抑郁症前病人大多有静坐不安、心神不宁等锥体外系反应。(3)病人常有一种“讲不清楚的难过”,常表现为情绪不稳、波动性焦虑、烦躁,对事物缺乏兴趣爱好和自信心,精力下降,睡眠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自杀。(4)抑郁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在用药后不久,多数在用药数日至两年之内发生,且用药量越大越易发生抑郁,减量使用或停药后,抑郁症状可逐渐缓解,再次使用该药又可诱发抑郁。总之,药源性抑郁症带有一定的隐匿性,患者用药后若出现相关抑郁症状,应加以注意,及时停药观察,必要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以缓解抑郁症状,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44.过敏患者应慎用苯海拉明WebMD医学新闻:美国专家的近期研究结果显示,服用Benadryl (苯海拉明,又名diphenhydramine)者发生意外损伤要比服用Claritin者增大一倍,尤其是在服药后的第一周内,尽管它们都是通常用于治疗季节性和非季节性过敏反应的抗组胺剂。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属于非处方镇静药类而后者却不是。有关研究报告日前发表在《过敏、哮喘及免疫学年鉴》杂志上。洛杉矶的William D. Finkle博士等对七年来有关患者的六种严重损伤发生率做了分析比较,其中有12,000多人服用Benadryl,大约25,000人服用Claritin。结果发现前者在服药后的一个月内发生诸如骨折、脱位、压碎性损伤、开放性浅层伤口、以及头部、内脏损伤和烧伤等意外的几乎是后者的两倍。专家们指出,尽管这种非处方药的标签上已经注明了相应的警告,但患者对此掉以轻心的态度显然会给自己、保险机构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潜在的严重危害。45.警惕抑肽酶注射剂的过敏反应抑肽酶系自牛胰或牛肺中提取、纯化制得的肽酶抑制剂,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抑肽酶为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体外循环时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减少术中、术后渗血。1988年至2004年7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抑肽酶注射剂的病例报告57例。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样反应19例,过敏性休克20例(占35%),其中3例死亡,1例并发肾功能衰竭。典型病例如下:患者,女性,15岁,因胰腺疾病,给予抑肽酶1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滴注20ml后,患者出现全身瘙痒,继之出现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口唇紫绀,心跳加快,大小便失禁。查体:血压47/27mmHg,呼吸32次/分,脉搏180次/分,急性痛苦面容,神志清醒。立即停药,抗休克治疗。30分钟后症状缓解。鉴于抑肽酶注射剂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临床医师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此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使用应注意控制滴注速度。有资料显示,重复使用尤其短期内重复使用,明显增高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故应避免在6个月内重复使用。建议生产厂家加强对此产品的上市后监测,并进一步开展完善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休克28例、急性喉头水肿11例、过敏性哮喘1例,过敏性间质性肾炎1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有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46.国家药监局下文禁用乙双吗啉最近,由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马军和15名两院院士及全国知名医学专家联名发出的“停止使用乙双吗啉等毒性较大药物”的呼吁,得到国家药监局批准。??据介绍,因乙双吗啉可导致1‰的患者发生急性白血病,1984年,国际上已禁止使用该药。但由于我国没有正式文件,而且这种药物对牛皮癣的治疗在短时间内效果显著,价格也便宜,个别药厂和医生仍利用该药配制治癣药物。据统计,我国牛皮癣患者数千万,每年都有部分患者因使用乙双吗啉导致白血病。15年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研所收治这类病人170多人,其中百余人已死亡。??去年,马军联合15名两院院士和医学专家,向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提出呼吁。近日,国家药监局正式下达了禁药文件,并要求半年内收缴和销毁乙双吗啉。
47.氨基糖甙类可致长期性听力缺失荷兰研究人员日前警告说,结核病人接受长期的氨基糖甙治疗会出现显著的听力缺失。Groningen大学以及Haren结核中心的P.de Jager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对氨基糖甙长期使用所引起的耳毒性和肾脏毒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氨基糖甙使用者产生听力缺失的危险性要高于肾脏损害的危险性。研究人员对长期服用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或链霉素的病人进行了有关耳毒性和中毒性肾损害征象的测试。在研究病例中有7.5%的患者血清肌酐上升到27mmol/L以上(标志肾功能损害),仅有1.9%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上升到44mmol/L以上。研究病例中有18%的患者至少出现一次20分贝听力缺失,或者出现两次以上的15分贝的听力缺失。单独运用卡那霉素治疗的患者听力缺失率为15.6%。虽然治疗持续时间和服药剂量可能会导致中毒性肾损害危险度的提高,但是这些因素和听力缺失并没有关系。de Jager和他的同事认为:“长期运用氨基糖甙治疗结核病所产生的耳毒性问题要远远大于中毒性肾损害。”该项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长期运用氨基糖甙治疗结核病有产生听力缺失的危险。2.经过长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或链霉素治疗后,约有20%的患者出现一次以上的听力缺失。3.与之相比,长期使用氨基糖甙的患者中出现肾功能障碍的还不足10%48.两种止痛药可能增加人们患高血压的危险美国哈佛大学一项针对女性的调查显示,服用非处方类止痛药布洛芬和醋氨酚会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 调查人员对8万多名31至50岁的女性进行了为期二年的调查,统计她们服用止痛药的情况。调查开始时她们都没有高血压病,但在两年内,其中有1650人患上了高血压。调查显示,一个月有22天或者更多时候都服用醋氨酚的人患高血压的比那些不服用此药的人高两倍;服用非类固醇类消炎药(主要是布洛芬)的比不服用的高86%。但服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没有发现有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负责这次调查的研究人员说,调查结果不能明确说明到底这两种药物是如何对人体产生作用的。但由于这两种药物都是非处方类药物,很容易获得,成年人口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服用这样的止痛药,所以进一步研究这些药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非常有实际意义。
49.盐酸芬氟拉明的心血管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六期(2004年4月) 盐酸芬氟拉明是拟交感胺类衍生物,为苯丙胺类食欲抑制剂,用于肥胖症治疗。国外有芬氟拉明引起瓣膜性心脏病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报道。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芬氟拉明的不良反应报告共16,893例。涉及心血管系统异常的不良反应表现16,851例次(占31%),包括心脏瓣膜异常4,269例次(占7.9%)、心律不齐2,268例次(占4.2%)、肺动脉高压2,060例次(占3.8%)等;涉及精神系统、呼吸系统异常的不良反应表现分别为8,664例次(占16.3%)、6,282例次(占11.6%)。 1988年至2004年3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盐酸芬氟拉明的不良反应报告2例,1例为瓣膜性心脏病、1例为心律不齐。其中瓣膜性心脏病的病例情况如下: 患者,女性,41岁,因心慌气短乏力2年余,近日加重,入院治疗。患者自述曾因减肥间断服用盐酸芬氟拉明6.5年,每日40mg,了解到该药有关不良反应后停用。体检:血压110/70mmHg,心率91次/min;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彩超示: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经抗心律失常治疗,仍有心悸的症状。 鉴于盐酸芬氟拉明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严重不良反应,建议此类药物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青光眼患者和对芬氟拉明或其它拟交感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在14天内避免使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情绪低落的患者慎用,如果使用应注意监护。另外,无论是减肥治疗还是希望通过减少体重达到塑形的人群,应长期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适当控制进食量、坚持体力劳动、运动锻炼等,才能保持体重,减少反弹。 50.干扰素致甲状腺机能减退目前,干扰素(IFN)被认为是治疗丙型肝炎最有效的药物,显效率达30%~40%,但其副作用已成为临床不容忽视的问题。干扰素的常见副作用虽然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但对其特殊或严重副作用却认识不足。尽管这些特殊副作用发生率较低,但危害较大,有必要引起重视。下面将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8月门诊所见使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引起4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4例中男1例,女3例,年龄24~51岁。患丙型肝炎3~5年。4例患者中有2例使用IFN-α-2a,2例使用IFN-α-1b;用法为IFN 300万u,qd,im,1个月后改隔日1次,用法用量同前,3个月为1疗程。治疗过程中未用其他药物,疗程中定期复查血常规、血小板、尿常规、肝功能、抗HCV和HCV-RNA。治疗期间1例于用药4个月,1例于用药5个月,2例于用药6个月时分别出现畏寒、倦怠、少汗、记忆力减退、毛发脱落、动作迟缓、心慌等症状。其中3例心率为51~60次·min-1,另1例心率61~70次·min-1。室验室甲状腺功能检查,全部病例的T3<0.5ng·L-1(正常值0.9~22ng·L-1),T4≤25ng·L-1(正常值49.0~135.0ng·L-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20~100mU·L-1,(正常值0.3~5.0 mU·L -1)。本组病例均给予甲状腺片口服替代治疗,开始15~30mg·d-1,渐增量达60~100 mg·d-1,获疗效后减至维持替代剂量30 mg·d-1,同时停用干扰素,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恢复正常。讨论 IFN是细胞内阻止病毒复制的一组细胞因子。20世纪50年代末问世,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近年已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它的副作用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流感样综合征,表现为畏寒、发热、肌痛、关节痛、腹泻等,症状多在1周左右自行消失或减轻至患者能够耐受的程度。然而,干扰素的副作用常导致治疗中断,其中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需引起高度重视。Berris等报导54例用药患者中有3例(6%)发生甲状腺机能异常。Lisker-Melman报告干扰素治疗237例丙型肝炎的患者中,有6例(25%)发生甲状腺机能异常,并随疗程的延长,发生率有增高趋势。本文4例均在用药4个月以后渐出现症状。近年来各种研究结果提示在慢性HCV感染者中,甲状腺机能异常者大部分可检测到高滴度的甲状腺抗体(ATPO)。这类患者有36.4%在α-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甲状腺机能低下(≤18 mU·L -1)。通过本组4个病例,我们认为,临床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前,应对抗甲状腺抗体和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当患者存在高滴度的ATPO时,应经常性进行甲状腺机能(T3、T4、TSH等)检测,以便及时发现α-干扰素引起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51.乱补维生素不仅得不到效果还会引起危险不少人认为维生素是营养药,用得越多越好,殊不知超量服用维生素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维生素A:超量摄入可导致中毒。急性中毒表现为头晕、嗜睡、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慢性中毒则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皮肤瘙痒、疲劳、无力、妇女月经过多等。适量服用维生素E有抗癌作用,但如果摄入过量的维生素E反而有诱发癌症的可能性。维生素B族:如果超量服用维生素B6在200毫克以上,将会产生药物依赖,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步态不稳、手足麻木等。维生素C:治疗需服用维生素C药品,应向医生咨询。普通维生素C片剂每片含量为100毫克,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量为1000毫克。每日服用100毫克已经是药理剂量,超过1000毫克即为过量,超过5000毫克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维生素C:大多数人认为用途广、毒性小,是目前应用面最广的一种维生素,但如果每次服用超过1克时,就可能为病毒提供养料,可谓得不偿失。还可导致腹痛、腹泻、尿频,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食”,如不爱吃水果、青菜等,有的则是摄入食物的种类不够广泛,长期摄食几种固定的食物,造成维生素的摄入不均衡。维生素D:长期超量服用维生素D达到1800毫克后,就会出现生长停滞,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维生素E:如果长期服用每日达400-800毫克,就会引起视力模糊、乳腺肿大、头痛、头晕、恶心、胃痉挛。若长期服用且每日服用量超过800毫克,就会改变内分泌代谢,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选择维生素片剂时,要选择那些不只含有维生素,还含有矿物质的片剂,因为我们身体缺少许多微量元素。服用维生素片剂时要定期更换品牌,因为每一种药物都含有各种成分和不同的数量。52.吡格列酮的不良反应吡格列酮为新型胰岛素增敏剂,该药通过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使肝脏中葡萄糖的输出降低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临床应用表明,吡格列酮安全性较高,但也有一些不良反应,应予以重视:1.低血糖。吡格列酮与磺酰脲类药或胰岛素联用可出现轻至中度低血糖,和磺酰脲类药联用时低血糖发生时有报道,所以联合用药时要注意监控,及时调整剂量。2.水肿。吡格列酮可导致水肿发生,原因为吡格列酮可引起血浆容量增加,故患有心衰或有心衰病史者须慎用吡格列酮。3.贫血。吡格列酮可导致贫血发生,原因为吡格列酮能引起血浆容量增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轻度降低。4.转氨酶升高。吡格列酮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其数值可达正常上限的3倍,但没有明显的肝毒性。因此长期服药者要定期检查肝功能。对有活动性肝炎或转氨酶超过正常值2.5倍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为宜。
53.美国FDA发布新的米非司酮健康警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日前对流产药物RU-486(米非司酮)发出新的公众性健康建议。FDA在一份新闻稿上公布了4例新增的使用RU-486后死亡的案例。最新的报告指出,使用RU-486进行药物流产后有患脓血症和血液感染的风险。4例死亡病例中有2例与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相关,这是一种在分娩或药物流产后极为罕见的可产生致命毒素的细菌。54.美研究:雌激素药物可诱发绝经期妇女静脉血栓美国最新研究表明,雌激素药物可使绝经期妇女患静脉血栓的风险性增加32%。该研究发表于10日出版的美国《内科学文献》杂志。这项新研究是美国政府关于妇女健康大型多课题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在7年的时间里共跟踪调查了10739名50岁到79岁的妇女,这些妇女均做了子宫切除手术,而雌激素药物仅限于这类妇女服用。结果,研究人员发现,服用雌激素药物的老年妇女中有111名得了静脉血栓,而在只服用安慰剂组的对应组中只有86人患静脉血栓。研究还表明,这些妇女在服用激素药物的初始两年内患血栓的风险最高。此外,以前还有研究显示,服用同时含雌激素和黄体酮成分的药物可诱发心肌梗死、乳腺癌和静脉血栓。研究人员建议,若必须使用雌激素药物只应短期服用。同时,由于研究显示有过静脉血栓的妇女更易出现新血栓,研究人员建议这类服药妇女应同时服用血液稀释药物。
55.华法林可导致皮肤坏死华法林所致皮肤坏死虽然罕见(0.01%~0.1%),但确实可以发生。这是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公报2005年最后一期刊载的。已发表的报告提示,妇女发生率高于男性(9:1),通常发生在华法林开始应用后1~10天,即静脉血栓栓塞发生后用负荷剂量使国际正常化比率(INR)迅速升高时。但有报告称最长间隔时间可达15年。皮下脂肪层较厚的部位最易发生皮肤坏死,如臀部、大腿和乳房;但其他部位亦有报告,如足、小腿、躯干和阴茎。澳大利亚不良药物反应咨询委员会(ADRAC)已收到华法林引起皮肤坏死报告9例,其中3例死亡。4例病人发生在开始用华法林7天以内,但3例病人的首发症状出现在开始用华法林3~8周以后。病人先出现皮肤出血性梗死或血栓形成,以后出现皮肤坏死。最初的症状可能是皮肤感觉异常或压迫感或红斑;此后迅速出现疼痛性病变,24小时内可能出现瘀斑和出血性大泡,然后出现全层皮肤坏死。发生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停用华法林,改用肝素。皮肤病变可以很严重,需要对伤口进行处理,清除坏死组织,进行皮肤移植。有人建议,为减少皮肤坏死发生危险,华法林开始用时,剂量要小(1~2 mg/d),逐渐增加10天后才可能达到希望的治疗剂量。同时用肝素可以在早期提供足够的抗凝作用。有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性或获得性C蛋白或S蛋白缺乏) 的病人要特别谨慎。开始用华法林后,如病人出现皮肤组织疼痛或淤斑时,应立即告诉医师。56.扑热息痛的不良反应在解热镇痛药物中,扑热息痛是最常用的、相对安全系数大的药物,中小剂量应用除仍有过敏反应,以及长期应用有胃粘膜损害、肾功能不全外,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因此它适用于包括儿童、老年人在内的各个年龄段的患者,具有良好的退热和止痛作用。 但不可忽视的是,扑热息痛切忌剂量过大,若过量(成人日服量超过 10- 15克) 则会产生中毒症状,初期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厌食和腹痛,服药 12- 48小时内出现黄症。谷丙转氨酶(GPT)升高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肝损害症状,严重者可致肝昏迷及死亡。 过量扑热息痛所致肝损害与其毒性代谢产物有关,使之堆积于肝细胞内,产生不可逆损伤和坏死。一般来说,要达到1O克以上的使用剂量,临床医生无论如何是不会开出这类处方的,过量的原因大多为患者误服或盲目加大剂量。因此要加强医药知识宣传,杜绝过量服用扑热息痛。 一旦发生过量服用扑热息痛,应按一般药物中毒处理原则治疗,立即洗胃和对症处理,给予护肝剂,并使用半胱氨酸或蛋氨酸制剂解毒,用药越早越好,若超过15个小时方才给药,就会失去作用。能够及时发现,早期处理,绝大多数患者的肝功能将得到有效保护,仅可能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月余可恢复正常。
57.“帕罗西汀增加儿童自杀危险”不仅仅是医疗问题英国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汀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近年来医药界的最热门话题之一。在今年6月2日美国纽约州检察长Spitzer起诉GSK公司,使其上升至道德和法律层面之前,该争论一直仅局限于各国医药行业和药品管理部门。Spitzer对GSK公司的主要指控为隐瞒了大多数帕罗西汀临床试验的结果,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以致误导了患者本人及其诊治医师的治疗决策,并责令该公司返还在该欺骗行为中所获得的全部利润作为赔偿。据估计,仅2002年一年,美国开给患儿的帕罗西汀处方就多达210万张。帕罗西汀虽然早已获准用于治疗多种成人精神疾病,但无论在欧洲还是北美,都未被批准用于18岁以下患者,但所谓的“适应证外处方”并不少见。为了获得更多的治疗适应证,GSK前后共出资进行了9项儿童帕罗西汀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虽然所有试验结果都已在2002年底前得出,但迄今仅有一项被正式发表。虽然该试验也只得出了不确定的结果,但在其摘要中却被冠以“帕罗西汀被证实在治疗青少年抑郁症中具有显著疗效和安全性”。而其他未发表的临床试验结果——不是不确定就是阴性——显示,帕罗西汀治疗儿童抑郁症的疗效不但不优于安慰剂,而且还可能增加患儿的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在当今这个将循证医学证据视为诊疗金标准的医学大环境下,对于医师和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大灾难。正因为GSK仅提供了部分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医师们得不到完整而公正的医学文献资料,因此对帕罗西汀的了解存在偏倚和错误,在使用中不能正确评估其风险效应比,也就称不上是对患者负责了。而那些参加试验的患者都无疑成为了无谓的牺牲品。Spitzer在诉讼中将GSK的行为称作“反复和持续的欺骗行为”,事实上该行为早已经远远超出了医疗的范畴。?Lancet 2004? 363∶ 1919?葛兰素史克的反应针对Spitzer的控诉,GSK公司仍然坚持其在从事临床研究和宣传研究结果方面是“负责任”的,所有关于儿童帕罗西汀研究的资料除在医学期刊上发表外,都在科学会议上以摘要的形式公布过,而且也及时向美国FDA和其他管理机构汇报了结果。6月14日,GSK在其全球网站上公布了所有9项儿童帕罗西汀临床试验的结果,具体可参见:http?//www.gsk.com/media/paroxetine.htm。这些结果显示,帕罗西汀使用者中有3.4%产生了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2%)。GSK再次强调:“欧洲和北美都未批准帕罗西汀治疗18岁以下患者。”6月18日,GSK又称,该公司拟建立一个名为“GSK临床试验注册(GSK Clinical Trial Register)”的电子数据库,该数据库将直接面向医师和公众,公开该公司上市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GSK公司发言人说,新数据库正在建设中,预计将耗时数月,并声明这一举措并不是直接针对Spitzer诉讼案的。美国医学会要求建立国家临床试验注册据路透社6月16日报道,由于帕罗西汀诉讼案正值今年美国医学会(AMA)年会之际,因此AMA在年会上提出了要求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HHS)建立一个国家临床试验注册的提议,登记项目应包括试验设计、研究中的问题和研究结果(无论阳性还是阴性),该提议获得了全体AMA代表的一致通过。AMA理事Heyman说:“阳性研究结果比阴性或不确定的结果更容易发表在期刊上,我们担心这种现象会损害医学文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由于医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学文献,因此这种偏倚会对从研究基金到生死攸关的临床决策等很多方面产生影响。ICMJE拟施压敦促药厂公开所有临床试验结果6月15日,纽约时报披露,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目前正在讨论一项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注册的提议,该提议要求临床试验自起始之日起就在公共数据库中登记备案,其目的在于无论其结果如何,临床医师和公众都可知晓。理想化的登记数据库将包括试验启动时间、目的、试验结果的实时更新和试验中止原因等项目,预计该提议的最终决定将于数月内出台。该提议是针对目前许多临床试验结果不透明的现象而提出的,厂商当然是与其利益相关,而一些医学杂志和研究人员也都仅着眼于阳性结果。ICMJE包括N Engl J Med、JAMA、Lancet和Ann Intern Med等12种顶尖医学期刊。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临床试验说服力大、可信度高,药厂往往将其用作宣传工具。一旦ICMJE采纳上述提议,可能将对药厂施加一定的压力,因为不遵守该提议的药厂就只能在其他相对不知名的医学期刊上发表研究结果,那么影响力也就相对小得多。
58.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诺华公司生产的抗癌药伊马替尼(格列卫,Glivec)可能损害骨骼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世界制药巨头诺华公司生产的著名抗癌药伊马替尼(格列卫,Glivec),可能会对患者的骨骼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该项研究成果已被发表于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者Ellin
Berman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格列卫可能会抑制骨骼的形成和再建,即医学上所说的骨路结构模形重建。纽约的一家癌症中心患者服用该药后,出现了血清磷酸盐水平降低的副作用,而血清磷酸盐正是骨骼构成的重要矿物成分。 不过报告称,上述症状还仅在16名服药患者身上出现,结论是否具有广泛意义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诺华公司位于苏黎世的发言人没有对这项发表于周三的研究报告立即作出评论。格列卫于5年前被批准进入市场,目前已成为诺华的第二大畅销药,去年全球销售额达22亿美元。该药对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一种名叫GIST的胃癌具有显著功效,5年使用效果显示,患者一旦服用格列卫,生存几率高达90%。59.炎痛喜康的不良反应炎痛喜康是目前应用普遍、效果较好的长效抗风湿病药物,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等的治疗,有明显的镇痛、抗炎及一定的消肿作用。一般认为,炎痛喜康长期服用,耐受性好,无蓄积作用,但应警惕下列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为炎痛喜康长期用药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文献报道,约有4%的病人由于胃肠道反应而终止用药。其胃肠道反应轻者表现为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重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甚至溃疡穿孔。炎痛喜康对胃肠道的损害主要是通过对前列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一方面使胃黏膜内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另一方面阻碍胃肠血管的舒张作用,致使黏膜局部缺血,从而破坏胃肠黏膜屏障,引起损害而致炎症、出血、溃疡、穿孔等。要减轻药物的胃肠道损害反应,最好每天给药1次,每次20毫克,于饭后服用,有胃肠道病史者及老年患者忌用或慎用。泌尿系统反应 长期应用炎痛喜康,可能致使极少数病人在用药期间引起血尿、蛋白尿和水肿,严重者可引起肾病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研究表明,炎痛喜康的这种肾毒性不良反应也是由于阻止了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与释放,使得肾血流减少所致。肾血流的减少使肾小管、集合管的正常功能受到破坏,尿中出现蛋白、钠及尿量减少,形成水肿,以至于发生血尿、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预防肾功能的损害,应注意用药量宜小不宜大,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两周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应有1周以上的间歇期。此外,凡有肾脏病史及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的老年人应忌用或慎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尿常规和肾功能。血液系统反应 炎痛喜康对造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对铁的利用,因而在长期用药期间偶尔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舌炎、唇炎、毛发干燥无光泽、指甲扁平等症状。虽然贫血发生率偏低,也须在较长时间的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贫血症状及检查血常规,一经证实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应及时停药。皮肤反应 炎痛喜康可引起个别病人出现药疹,表现为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疹型,这是药物过敏反应的结果,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且以后不再服用该药。神经系统反应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昏、耳鸣等症状,个别人可能出现共济失调表现,如头晕、乏力、双手拿物不准、走路左右摇晃、易跌跤等。神经系统反应并不少见,约有4%的长期用药者可能出现,但一般较轻,不影响治疗。如果共济失调、耳鸣、眩晕等症状显著时则须停药治疗。其它极少见反应 炎痛喜康忌与碳酸锂联合应用,因为炎痛喜康可促使血清锂浓度升高,导致神经错乱、不安和震颤等症状。另外,绝对禁止炎痛喜康超量服用,防止多系统功能损害。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百止痒洗剂 副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