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程延长中静滴缩宫素的适应症,如何使用,观察内容是什么?

缩宫素的六大用法,你知道几个?
缩宫素的六大用法,你知道几个?
仅仅是“哪里有分娩,哪里就有缩宫素”吗?NO!今天,小编陪您扒一扒缩宫素的用法~作者:刘睿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说起缩宫素,比较有临床经验的妇产科医生都会想到防治产后出血,再有就是催产和引产。这只是缩宫素在妇产科的常规用法,其实缩宫素还具有终止妊娠、催乳等非常规用法。还有,缩宫素不是妇产科的专利,还可以用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导致的消化道大出血和经尿道前列腺术后的出血,还与男性阴茎勃起与否相关……一、缩宫素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缩宫素主要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的细胞中合成,储存在垂体后叶,并释放入血,少量在肾上腺髓质、心脏、羊膜、黄体等外周器官中合成。缩宫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 是目前临床上引产催产、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1、防治产后出血这个大家都知道的,缩宫素是防治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尤其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哪里有分娩,哪里就有缩宫素”,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几乎所有的国内外指南均将其列为产后出血的一线用药。 缩宫素用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时,可以肌肉或静脉给药。在胎盘娩出前预防性使用缩宫素可使产后出血减少60%。针对经阴道分娩其剂量及给药方式目前多采用标准 10U缩宫素子宫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对于行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妇,WHO(2013)推荐缩宫素20U/h持续静脉滴注,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2012)推荐5U缓慢静脉推注。在剖宫产术中,更小剂量的缩宫素(<5U/h)能够维持足够的子宫收缩力,并显著减少血流动力学改变,故提出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缩宫素使用方案遵循“三三法则(rules of threes)”(3U缩宫素缓慢静脉推注, 间隔3min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重复上述过程, 可累计重复3次,最后以3U/h静脉滴注维持,并准备3个备选药物以便当缩宫素治疗效果欠佳时替换)。对于高风险行剖宫产的产妇, 卡贝缩宫素(一种长效缩宫素)较缩宫素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2、引产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会(SOGC,2013)推荐妊娠41~42周引产可以减少围生期的死亡率、胎粪吸入综合征而不增加剖宫产率。引产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宫颈成熟度评分(Bishop 评分)。对于宫颈不成熟(Bishop 评分小于4~6分)而需要引产者,在引产前最好先促宫颈成熟。目前普遍认为缩宫素最好应用于宫颈成熟的引产。使用方法是将缩宫素2.5U 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6~8h, 每日1次,一般连续3d。可见,缩宫素在促宫颈成熟方面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而对于宫颈成熟者,若无禁忌,人工破膜后立即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可显著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引产中缩宫素的使用方法有低剂量和高剂量两种不同静脉滴注方案。低剂量方案是指初始剂量为1~2mU/min,每次调整 1~2mU/min,间隔30min。此方案减少了子宫快速收缩及其相关的胎心率异常的发生。高剂量方案是指初始剂量为4~6mU/min, 每次调整4~6mU/min,间隔 15~30min, 此方案产程较短,较少出现绒毛膜羊膜炎和因难产而需进行的剖宫产,但是增加了子宫快速收缩及其相关的胎心率异常的发生。3、催产在第一产程缩宫素用于催产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和正确评估宫缩乏力,以便及时获得缩宫素加强产力的时机和足够的时限;进入第二产程,缩宫素催产仍然要有明确的指征,避免用于梗阻性难产和先兆子宫破裂者。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前述的缩宫素大剂量与小剂量静脉滴注催产方案并无优劣之别,但临床上不乏因第二产程过大剂量注射缩宫素发生子宫破裂案例。因此,当获得良好的宫缩和产程进展后,在进入活跃期后应减量或停用缩宫素,追求自然生产过程。引产时缩宫素不宜肌注、穴位注射或黏膜下给药,因为这些给药方法因人而异对缩宫素的敏感剂量不好控制,如出现强烈宫缩可致胎儿宫内死亡或子宫破裂。4、终止妊娠说起终止妊娠的常用药物(俗称“药流”),大家可能最多想到的是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与孕周有关,在妊娠20~30周,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至34周达到最高,而后维持此水平至妊娠足月。因此,缩宫素不常用于妊娠期终止妊娠。家庭计划生育(SFP,2011)指南针对孕中期的引产,指出在前列腺素类药物缺乏或存在禁忌时高剂量的缩宫素可供选择。缩宫素终止妊娠较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来说,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对于不适合米索和米非司酮的孕妇可以使用缩宫素终止妊娠。5、产前胎监这个主要是应用到我们产前监测的缩宫素激惹试验,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用的。凡是怀疑胎盘功能低下者,在排除了妊娠晚期出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过少、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和瘢痕子宫后,可进行缩宫素激惹试验(Oxytocin challenge test,OCT)。具体方法为: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初始滴速为5滴/min,每15min调整一次滴速,至达有效宫缩强度,即每10min 出现3次宫缩,每次持续40~60s,监测40min记录胎心和宫缩曲线。NST+OCT联合试验有助于降低围生儿窒息率及病死率,而不增加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6、催乳缩宫素为多肽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加强宫缩,也可促使乳腺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收缩,有利于乳汁排出。缩宫素鼻喷雾剂能够促进产后早泌乳及泌乳量增多,具体用法为产后立即对产妇双侧鼻孔各一喷,之后每次哺乳前2~3min使用,每侧鼻孔各一喷,连续使用7d。7、人工流产术(清宫术)这个用法在临床上也比较常见。对于逆行人流术/清宫术的患者,在其进入手术室之前,我们都会让护士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对于葡萄胎患者,拟行清宫术时,由于患者子宫大而软,清宫时往往出血较多甚至可能发生休克。为减少出血,可于充分扩张宫口和开始吸宫后在输液中加用缩宫素,每500ml溶液中加缩宫素5~10U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也可防止葡萄胎组织挤入子宫血窦。缩宫素在妇产科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大致就这些了,目前尚有对于缩宫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尚在研究阶段,这里就不多提了,下面我们再看看缩宫素在非妇产科领域的应用。二、缩宫素治疗咯血反复出血和大咯血可引起休克和窒息而使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目前肺结核咯血的内科治疗首选治疗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前者主要成分为缩宫素和加压素,加压素能使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收缩,尤以内脏血管明显,从而起到止血作用,后者主要通过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和其他组织内的环鸟苷酸增多,调节平滑肌收缩状态,引起外周静脉血管床扩张,使血液潴留在外周,回心血量减少,此外,扩张动脉使外周阻力降低,继而使增高的中心静脉压、肺血管阻力与体循环血管阻力降低,达到止血目的。但是,由于垂体后叶素含有加压素,后者可增加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具有抗利尿作用,所以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时易出现低钠血症。缩宫素系垂体后叶素的成分之一,能通过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及减少肺血流量,以达到止血目的。与垂体后叶素相比,缩宫素不含加压素,因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缩宫素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所以在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使用应更为安全。三、缩宫素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对于此类病人,内科治疗一般都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成功率在60%左右,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收缩内脏血管以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压,促使出血停止,副作用大,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并发症,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受缩宫素治疗咯血成功案例的启发,相关学者对缩宫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缩宫素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成功率可达90%,经统计学处理与垂体后叶素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副作用则明显小于后者。四、缩宫素防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的出血TURP失血主要集中在术中和术后24h,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为老年,常合并内科基础病,出血量大易诱发或加重基础疾病;TURP术后卧床和使用常规止血药物,增加了患血栓性疾病的风险。缩宫素的作用靶点在前列腺平滑肌,不干扰血液系统本身的功能,不致引起TURP术后患者的高凝状态;药物半衰期短,采用静脉均匀泵入,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保证了药物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又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缩宫素在TURP术后止血的原理可能是:前列腺血管由前列腺包膜进入前列腺组织,缩宫素促使前列腺包膜收缩,压迫穿过组织的血管,起到止血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缩宫素受体结合,收缩前列腺组织中的血管而起到止血作用。五、缩宫素对神经精神系统发育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分娩过程中过量缩宫素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与胎儿大脑缩宫素受体结合,使缩宫素受体脱敏、失活,下调受体生物合成,引起儿童行为异常,如孤独症。正常儿童血浆缩宫素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青春期前缩宫素水平与其他激素水平的升高趋势一致,但孤独症儿童并无此变化。而且,正常儿童缩宫素水平与社会活动技能正相关,而孤独症患儿缩宫素水平与社会活动技能呈负相关。同时有研究表明,早期接触缩宫素相关母性行为与儿童神经精神系统发育相关,并可影响其成年后的生殖行为和社会行为。六、缩宫素可调节男性性功能男性生殖道可分泌缩宫素,睾丸Leydig细胞产生缩宫素,参与生精小管的收缩,调节睾酮的生成及精子的发育。性刺激时,血液中的缩宫素浓度增高,在射精时达到高峰,另外D1/D2多巴胺受体激动药阿朴吗啡( APO) 通过激活下丘脑室旁核(PVN)的缩宫素神经元而诱发阴茎勃起,所以认为缩宫素也参与人类阴茎勃起过程。缩宫素的经典作用是收缩平滑肌,因此外周循环中缩宫素不可能诱发阴茎勃起。已发现血液缩宫素在男性性活动时增加,于性高潮及阴茎开始疲软时达到高峰,因此缩宫素可能与性高潮时生殖道及盆底的肌肉收缩有关。血液中缩宫素在射精及阴茎开始疲软时增加5倍之多,约30min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缩宫素可能介导射精后阴茎疲软及此后长久的不应期。总之,中枢性缩宫素是强有力的致阴茎勃起因子,而外周缩宫素则可能参与阴茎的疲软,特别是性高潮及射精后的不应期。缩宫素对于射精功能及精液的排泄仍存在争议,需继续研究。怎么样,今天长见识了吧,如果觉得不错就分享给其他同道们看看吧!参考文献:1. Leduc D, Biringer A,Lee L,et al. Induction of labour[J]. J Obstet Gynaecol Can, 2013, 35(9):840.2. Montufar-Rueda C,Rodriguez L,Jarquin JD,et al. Severe postpartum hemorrhage from uterine atony:a multicentric study[J]. J Pregnancy,.3. Aramide TM, Olusegun AK, Akinfolarin AC, et al. Oral misoprostol in the prevention of uterine bleeding after surgical evacuation of first trimester abor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uterotonic agents[J]. Niger J Clin Pract,):10.4. Elami-Suzin M,Freeman MD,Porat N,et al. Mifepristone followed by misoprostol or oxytocin for second-trimester abor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Obstet Gynecol,(4):815.5. 滕若冰,张新华。 缩宫素与男性性功能[J]. 中华男科学杂志,-561.6. 陆廷凤,于红。 缩宫素对神经精神系统发育的影响[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11+15.7. 何长海,李步堂,. 缩宫素预防与治疗TURP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0-8141.大家都在看★★★★★看完记得分享哦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产科如何正确使用缩宫素 - 妇产科专业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18160|回复: 10
产科如何正确使用缩宫素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彩虹 于
05:59 编辑
  缩宫素,是一种常用的产科药。缩宫素适用于引产、催产、产后及流产后因宫缩无力或缩复不良引起的子宫出血,或者是了解胎盘屏障储备功能。乃产科必备的药物!可是关于缩宫素的使用及药效,可能很多产妇、孕妇还不太了解,以下,将对产科药缩宫素做一些说明。
  一、缩宫素用药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慎用:心脏病、临界性头盆不称、曾有宫腔内感染史、宫颈曾经手术治疗、宫颈癌、早产、胎头未衔接、孕妇年龄已超过35岁者,用药时应注意胎儿异常及子宫破裂的可能。
  (2)骶管阻滞时用缩宫素,可发生严重的高血压,甚至脑血管破裂。
  (3)用药前及用药时需检查及监护:①子宫收缩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强度;②孕妇脉搏及血压;③胎儿心率;④静止期间子宫肌张力;⑤胎儿成熟度;⑥骨盆大小及胎先露下降情况;⑦出入液量的平衡(尤其是长时间使用者)。
  二、缩宫素使用禁忌证
  骨盆过窄、产道受阻、明显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者及脐带先露或脱垂、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宫缩过强、子宫收缩乏力长期用药无效、产前出血(包括胎盘早剥)、多胎妊娠、子宫过大(包括羊水过多),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患者。
  三、使用缩宫素的不良反应
  (1)偶见恶心、呕吐、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
  (2)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或水滞留。
  四、缩宫素用法和用量
  (1)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用于肌内注射时,本品可直接使用;用于静脉滴注时,临用前,将本品2.5~5U用氯化钠注射液适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有0.01U的溶液后缓慢滴注。
  (2)静脉滴注:引产或催产,一次2.5~5U。滴注开始时每分钟不超过0.001~0.002U,每15~30分钟增加0.001~0.002U,至达到宫缩与正常分娩期相似,最快每分钟不超过0.02U,通常为每分钟0.002~0.005U。控制产后出血,每分钟0.02~0.04U。胎盘屏障排出后肌内注射5~10U。
  另外,临床在使用缩宫素时,应注意各种厂家生产的缩宫素的制剂与规格,确保安全用药。
产科如何正确使用缩宫素
缩宫素在引产与催产中的应用
王伽略,杨 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北京100191
通讯作者:杨孜,电子信箱: zi_yang2005@ tom. com
摘要:缩宫素用于引产和催产在指征、剂量、时机和母儿监护等方面尚存不一致。正确认识缩宫素
作用特点,注意不断调整用量,以期达到诱发有效宫缩、使产程正常进展而所用剂量最小,是保证其
安全有效应用的关键。
关键词:缩宫素;引产;催产
  缩宫素(oxytocin)迄今虽仍是产科用于引产与催产最
为普及或不可缺少的药物,但2008年安全用药实践研究所
(Institute forSafeMedication Practices, ISMP)还是将缩宫素
列为高度警惕药物之一[1]。如何巧到好处的正确使用缩
宫素是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
1 缩宫素的药物特点
1. 1 生理作用 缩宫素对子宫的作用是通过与缩宫素受
体结合而实现的。与子宫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缩宫
素可诱发子宫平滑肌收缩,在临床方面用于引产、催产及预
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与子宫蜕膜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刺
激蜕膜释放前列腺素,改变宫颈细胞外基质成分,如激活胶
原酶,使胶原纤维溶解和基质增加,可以使宫颈软化。缩宫
素生理作用不仅可以直接诱发子宫收缩,还可以间接软化
宫颈。后者是临床用其促宫颈成熟的依据。
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的大小直接与受体的
浓度有关。在妊娠晚期,子宫的缩宫素受体浓度达高峰,故
在妊娠晚期低浓度缩宫素即可显示出宫缩效应和促宫颈成
熟的双重作用。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与孕周有关,在
妊娠20~30周,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至34周后达到
最高,而后维持此水平至妊娠足月。
1. 2 药代动力及药效学 在静脉滴入缩宫素3~5min后
就可出现宫缩, 40min后达到血浆稳定浓度。停止滴注
20min后,其效应渐减退。国内市场使用的药品说明中标
注半衰期一般为1~6min,国外有标注为5~12min。缩宫
素引发的子宫收缩作用有明显的剂效性,一般在11~13
mU/min内都可诱发子宫有效的收缩。但是缩宫素效应也
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人可能很小的剂量就可引
起过强子宫收缩,而在有些病例则需要更多的剂量才会引
发较好的宫缩。过量应用缩宫素而产生的副反应包括心血
管作用及水中毒。研究发现,健康产妇静脉快速注射10U
缩宫素可以导致心率上升平均28次/min,平均动脉压下降
33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患者
自觉胸痛等。缩宫素的抗利尿作用可以导致水中毒,如果
应用大剂量缩宫素同时给予大量无电解质的葡萄糖溶液,
更易引起水中毒。
2 缩宫素的促宫颈成熟应用与探索
小剂量、低浓度缩宫素静脉滴注在某些国家及我国尤
其是基层医院,被普遍用于促宫颈成熟。使用方法是将缩
宫素2·5U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6~
8h,每日1次,一般连续3日[2]。滴注时必须密切观察孕妇
的血压、心率、宫缩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胎儿状况。
但是对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尚有不同观点。国内有许
多临床研究证实了缩宫素促宫颈成熟作用安全有效,国外
也有研究资料表明静脉滴注缩宫素与宫颈内给PGE2促宫
颈成熟的效果相同[3-4]。2008年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在妊娠晚期宫颈未成熟(平均Bishop评分在2~3
分)需引产的初产妇中,单独应用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和引
产的效果良好;而在引产前采用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者,
产程进入活跃期及分娩所需要的时间则更长[5]。不过,
2009年的一项Cochrane系统分析研究共纳入了61个随机
对照研究12 819名孕妇,结果认为单独应用缩宫素者24h
内分娩率明显高于未用药者,即缩宫素对促宫颈成熟有一
定效果,但是明显低于应用前列腺素制剂者[6]。ACOG(美
国妇产科医师学会2009)[7]、SOGC(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学
会, 2001 )[8]及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会产科学组
(2008)[9]颁布的指南中均未将缩宫素列为促宫颈成熟药
物,但在临床实践中却应用较普遍。虽前列腺素制剂的促
宫颈成熟作用较为肯定,但费用较高,而缩宫素也有宫颈软
化作用。各种促宫颈成熟的方法都可能在促熟过程常诱发
临产。静脉滴注的剂量可调控性是缩宫素临床应用之特
点。尤其对于存在胎头俯屈不良或枕方位不太适合入盆的
宫颈不成熟病例,采用小剂量、低浓度缩宫素静脉滴注方法
有利于给与胎头旋转和调整方向的时机,可以避免较强或
较频繁的宫缩引导胎头“撞南墙”。可见,缩宫素在促宫颈
成熟中如何应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3 缩宫素在引产中的应用
3. 1 引产的指征与时机 目前各学术组织发布缩宫素引
产指征的推荐建议还不尽相同。SOGC(2008)[8]及中华医
学会产科学组(2008)[9]将妊娠41周作为引产指征,而
ACOG(2009)[7]未将妊娠41周作为引产指征,还包括了社
会心理因素等非医学指征(但妊娠需要达到39周或证实胎
肺已成熟)。引产目的应是终止妊娠对孕妇或胎儿的益处
优于继续妊娠。比较明确推荐晚期妊娠引产的主要指征
有:延期妊娠(妊娠已达41周仍未临产)或过期妊娠;母体
疾病,如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胎膜早破,未临产
者;胎儿因素,如可疑胎儿窘迫、胎盘功能不良等;死胎及胎
儿严重畸形。对于宫颈不成熟(Bishop评分小于4~6分)
而需要引产者,在引产前最好先促宫颈成熟。如果未临产,
常采用缩宫素静脉滴注,或加用人工破膜术。但促宫颈成
熟的方法不同,需要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所需要的时间间
隔不同。PGE2放置后要间隔6~12h再应用缩宫素,缓释
地诺前列酮(如普贝生)取出30 ~60min后可应用缩宫
素[7]。PGE1也应间隔4h以上[9]。而人工破膜后最好等
3. 2 缩宫素引产的用药方法 引产的目的是诱发有效宫
缩发动临产,但不引发胎儿危险。不同国家和不同医疗机
构颁布的缩宫素应用方法存在很大差异,例如ACOG
(2009)推荐有低剂量(Low-dose)和高剂量(High-dose)两
种不同滴注方案[7]。但每个方案都建议采用静脉输液泵
输注以保证输注剂量的准确性。低剂量方案是指初始剂量
为0·5~2mU/min,每次调整为1~2 mU/min,间隔15~
40min。此方案减少了子宫快速收缩及其相关的胎心率异常的发生。
高剂量方案是指初始剂量为6mU/min,每次调
整为3~6 mU/min,间隔15~40min,此方案产程较短,较少
出现绒毛膜羊膜炎和因难产而进行的剖宫产,但是增加了
子宫快速收缩及其相关的胎心率异常的发生。而在我国不
同地区的卫生医疗机构大都有明确的剂量限定标准。
ACOG(2009)在比较了有关研究后认为,两种方案都
适用于临床; SOGC(2001)也认可了此两种方案。建议采
用10U缩宫素加入到1000mL晶体溶液中,即浓度为
10U/L。在Parkland医院迄今仍然采用高剂量缩宫素静脉
滴注方案,使分娩时间缩短,降低产钳助产和因难产而行的
剖宫产,降低了产程中绒毛膜羊膜炎和新生儿败血症的发
生[10]。中华医学会产科学组则推荐低剂量缩宫素方案,即
2·5U缩宫素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浓度为5U/L,从小
剂量2·5mU/min开始,每次调整剂量2·5mU/min,调整间
隔为30min。
关于缩宫素引产的最大剂量并没有一致结论。Wen
等[11]的研究认为如果不能诱发有效宫缩,缩宫素剂量可增
加至48 mU/min而不会出现明显的害处。但Hayes等[12]
的Meta分析研究却认为16 mU/min为缩宫素引产的最大
剂量,超过此剂量并没有降低剖宫产率,反而增加了子宫过
度刺激的发生。中华医学会产科学组则明确指出缩宫素引
产的最大浓度10U/L,最大剂量为20mU/min。ACOG并未
给出明确建议; SOGC(2001)指出多数孕妇在缩宫素静滴在
12mU/min内可诱发有效宫缩,如果超过20mU/min仍无有
效宫缩要进行评估。可见,缩宫素效用的高度个体差异性
决定了其使用应当高度个体化,注意依据每个个体对缩宫
素的敏感性调整缩宫素用量,以求应用最小剂量而能达到
最有效宫缩,而不出现副反应。
3. 3 缩宫素引产注意事项 引产前应对母儿状况进行全
面评估,并行胎心监护。引产过程中同时进行宫缩与胎心
监护。在引产过程中不必限定卧床,对于存在胎头俯屈不
良以及存在枕横位或枕后位者要注意孕妇的姿势调整。出
现子宫过度收缩(观察半小时内, 10min宫缩超过5次),而
胎心正常,应降低缩宫素速度再观察宫缩;如果胎心率异
常,应立即停用缩宫素,左侧卧位或变换体位,吸氧;如果孕
妇状况允许,增加静脉补液;测量血压,内诊评估宫颈扩张
状况,除外脐带脱垂等因素。
3. 4 缩宫素引产用药时限 在引产过程中,缩宫素应用的
持续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各国指南中并无明确建议。有研
究显示进入活跃期后继续应用缩宫素者活跃期稍短,但无
统计学差异,而且引产至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均
没有明显差异。Girard等[13]研究显示进入活跃期后继续
应用缩宫素组,活跃期明显短于停用组,但前者新生儿入院
率明显高于后者,而两组间剖宫产率和分娩出血率并无明
显差异。在应用缩宫素诱发临产后,注意调整缩宫素用量,
仍然是以最小浓度获得最佳宫缩。当获得良好的宫缩和产
程进展后,在进入活跃期后应减量或停用缩宫素,追求自然
生产过程。
4 缩宫素在催产中的应用
催产是指在临产后出现由于自发性宫缩不足导致宫颈
扩张和胎头下降停滞,而以人工的方法促进宫缩,缩宫素静
脉滴注为最常应用的方法。宫缩乏力是指宫缩小于220
MVU[蒙氏单位,Montevideo units:是经宫腔内导管或外部
压力感受器测量出宫腔压力,将子宫收缩时宫腔压力与基
线压力的差值(mmHg)乘以10min内宫缩次数计算而得],
同时产程进展不佳,或宫缩间隔大于2~3min,持续时间小
于80~90s,以及有经验的助产士扪诊子宫体收缩时不
硬[14]。ACOG(2003)建议如果宫缩小于10min 3次,或强
度超过基线不足25mmHg,或两者都有,应当考虑缩宫素催
产。在催产前应评估骨盆、宫颈和胎位及母儿状况[15]。
4. 1 第一产程的催产 如果在潜伏期出现宫缩差时,要注
意排除假临产等其他影响因素后才考虑缩宫素静脉滴注,
例如对于休息不好和存在紧张因素者要考虑适当的休息和
镇静,避免过度的临床干预。
关于活跃期缩宫素催产时机学者们意见并不统一。近
年来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早期应用缩宫素催产对产程和分娩
的影响。在Hinshaw及Dencker等进行的两项随机对照研
究中,将宫口开大3cm后2~4h无进展者分为两组,一组给
予人工破膜后立即小剂量缩宫素静脉滴注催产,另一组则
等待活跃期8h后再应用缩宫素,两组比较都发现前者可有
效缩短产程,减少器械分娩,但并不减少剖宫产率[16-17]。
2009年的一项Meta分析数据显示较早应用缩宫素催产与
降低剖宫产率有关,而与围产儿不良结局无关[18]。在
Parkland医院,进入活跃期(宫颈扩张4cm)如果2h宫颈没
有扩张,行人工破膜术。2h后再评估,如果产程仍无进展,
放置子宫内压力导管评价子宫收缩功能。2~3h后再评
估,如果宫缩乏力,宫颈仍无扩张,采用大剂量缩宫素静脉
滴注催产。有研究还显示应用缩宫素催产维持有效宫缩
4~6h,自然分娩率达到92%而没有严重的母儿不良结局,
认为缩宫素催产的时间应当持续静脉滴注最少4h,安全有
效,且与仅持续1~2h相比,可降低剖宫产率。以至于有人
提出了活跃期停滞的处理可延长4h。在第一产程缩宫素
用于催产的关键是及时发现和正确评估宫缩乏力,以便及
时获得缩宫素加强产力的时机和足够的时限。
4. 2 分娩镇痛时的催产 产程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
引起宫缩乏力和产程延长约40~90min,使缩宫素催产率
增加2倍。对于硬膜外麻醉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在活跃
期,应当警惕因宫缩乏力引起的难产,及时观察宫缩及产程
进展,有难产征兆时及时应用缩宫素催产。有分析显示硬
膜外麻醉孕妇应用小剂量缩宫素方案催产者剖宫产率升
高,因此在缩宫素催产时要及时考虑剂量的调整问题。
4. 3 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在第二产程中及时观察或警觉
到产力问题的存在而及时应用缩宫素加强产力,可以缩短
第二产程和降低手术助产率。影响因素包括硬膜外麻醉、
枕后位、第一产程较长、初产妇、产妇身材矮小、胎儿体重、
宫颈口完全扩张时先露位置高等。其它因素诸如宫颈未成熟而行
缩宫素引产者等也可能导致第二产程延长。有人提
出使用硬膜外麻醉的初产妇,在宫颈完全扩张后常规应用
缩宫素可以减少器械助产率。在第一产程中如果已经开始
持续使用缩宫素,在第二产程中继续应用。第二产程已经
1h而产程没有进展者要考虑应用。进入第二产程,缩宫素
催产仍然要有明确的指征,避免用在梗阻性难产和先兆子
宫破裂者。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前述的大剂量方案与小剂
量方案静脉滴注催产方案并无优劣之别,但临床上不乏因
二程过大剂量(合谷穴位)注射缩宫素发生子宫破裂案例。
缩宫素作为产科临床引产和催产应用的一线药物,有
着不可取替的位置。充分认识缩宫素的作用特点,注意应
用的最佳时机、最适时限和最小剂量,注意应用中的个体化
性和用量的适时调整,是保证缩宫素有效和安全应用的关键。
阅读权限200
缩宫素确实应该合理使用,10多年前,一些老大夫常常在第二产程中将缩宫素用来滴鼻或合谷注射来加强宫缩,可能当时也没出什么问题,但现在看来是太危险了!
& & 你好,版主,我想问你的是,对于第二产程宫缩乏力的都会经常用缩宫素来滴鼻,量不多,就只一两滴。这样不会有什么危险性吧?
不好意,&&CHENZXIA网友,前几天我们局领导和我谈话,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县乡镇卫生院接连出现引用缩宫素不当,引起的医疗纠纷。
所以在网上找了下资料,和大家分享下。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希望你们告知我。
至于你提出的对于第二产程宫缩乏力的都会经常用缩宫素来滴鼻,量不多,就只一两滴,我在工作中,还没有见到过!
缩宫素有收缩子宫但是扩张周围血管作用血循环不稳定的情况下尤其考虑到这一咪
阅读权限20
学习了,能否详细些呢?有的医生一开始用缩宫素时把速度调得很快,说是诱发出宫缩后再来调滴速。现在还主张这样用吗?
你好,请问缩宫素使用的适应症是什么?可否详细点。
谢谢,有知道了好多
U和mU如何换算?
我想请问一下,孕妇曾有过胎心监护过程中出现胎心过快,经用药后胎心恢复正常,第二天胎心监护正常的话可否使用缩宫素?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