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 暴败什么意思啊不安隐是什麼意思呢?

  最後聲明一下,  此文大約一半內容,  來源自其它人士所寫的各楞嚴偽造分析文章,  不再一一例舉,  在此一併感謝!
  貼一些相關證據  上座派次:  《巴利藏小品》:「時大迦葉尊者為第一上座。」  《法藏部的四分律》:「時大迦葉以此因緣集比丘僧。中有陀醯羅迦葉作上座。長老婆婆那為第二上座。大迦葉為第三上座。長老大周那為第四上座。」  《十誦律》:「爾時閻浮提中。長老阿若憍陳如第一上座。長老均陀第二上座。長老十力迦葉阿難和上第三上座。長老摩訶迦葉第四上座。」  《五分律》:「集比尼法時。長老阿若憍陳如為第一上座。富蘭那為第二上座。曇彌為第三上座。陀婆迦葉為第四上座。跋陀迦葉為第五上座。大迦葉為第六上座。優波離為第七上座。阿那律為第八上座。」  ---  排次不是對人,而是表示對法和戒的尊仰(憍陳如所有佛子中第一剃度,第一開悟,第一受戒,第一證果)。  有人要洗地楞嚴之偽,而破斥,隨他吧。
  富樓那  我說:富樓那,不可能以阿羅漢的身份參加任何佛陀的集會。  ===  《雜阿含經》卷1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富樓那來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為我說法,我坐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富樓那:「善哉,善哉,能問如來如是之義。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富樓那:「我已略說法教,汝欲何所住?」  富樓那尊者善學忍辱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已蒙世尊略說教誡,我欲於西方輸盧那人間遊行。」  佛告富樓那:「西方輸盧那人兇惡、輕躁、弊暴、好罵。富樓那!汝若聞彼兇惡、輕躁、弊暴、好罵、毀辱者,當如之何?」  富樓那白佛言:「。。。。。。」  。。。。。。  爾時,富樓那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爾時,尊者富樓那夜過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出,付囑臥具,持衣鉢去,至西方輸盧那人間遊行。到已,夏安居,為五百優婆塞說法,建立五百僧伽藍,繩床、臥褥、供養眾具悉皆備足。三月過已,具足三明,即於彼處入無餘涅槃。  =========================  富樓那(安居前)見佛,請佛為他說法,使他能夠一直靜居,直至證得“不受後有”。  (此時富樓那未證阿羅漢)  佛說法完,問富樓那要去哪裡靜居修行?  富樓那說西方。  佛說西方兇惡之地。  富樓那說了去的理由,佛陀贊同。  第二天,富樓那從舍衛城出發,去西方,在夏安居中建立僧團傳法,安居時證得三明阿羅漢,並在那裡進入涅磐。
  阿難  我說:  阿難不可能在安居時離佛數天。這是因為,他是佛唯一的侍者。他為佛做如下事情:  大目乾連!  阿難比丘善知時,善別時:  知我是往見如來時,知我非往見如來時;  知比丘眾、比丘尼眾是往見如來時,知比丘眾、比丘尼眾非往見如來時;  知優婆塞[眾]、優婆私眾是往見如來時,知優婆塞眾、優婆私眾非往見如來時;  知眾多異學沙門、梵志是往見如來時,知眾多異學沙門、梵志非往見如來時;  知此眾多異學沙門、梵志能與如來共論,知此眾多異學沙門、梵志不能與如來共論。  知此食噉含消,如來食已,安隱饒益;知此食噉含消,如來食已,不安隱饒益;  知此食噉含消,如來食已,得辯才說法;知此食噉含消,如來食已,不得辯才說法,  是謂:阿難比丘未曾有法。   大目乾連!阿難比丘雖無他心智,而善知如來晡時從燕坐起,豫為人說,今日如來行如是、如是現法樂居,審如所說,諦無有異,是謂:阿難比丘未曾有法。  ===  這是佛所言,阿難為他時時刻刻成就的事情:  知道何時我想去見僧團,何時不想。  知道何時比丘何時可見我,何時不可。  知道居士何時可見我,何時不可。  知道外道修行者何時可見我,何時不可。  知道奉來之食吃哪些有益,哪些無益。  知道奉來之食吃了哪些難消化,不宜說法。哪些易消化,適於說法。  阿難雖無他心通,卻時刻知道如來何時起,何時食,時時起身奉伺,這是阿難所成就的未曾有法。  ------------  阿難是佛陀在僧團駐地時刻不離的侍者,想謗阿難前,要時刻記住這點。
  有人還要跟著楞嚴偽經謗辟支佛,我也不說什麼了,由他去:  《增一阿含》“  時迦葉便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世尊告曰:「迦葉!汝今年高長大,志衰朽弊,汝今可捨乞食,乃至諸頭陀行,亦可受諸長者請,並受衣裳。」  迦葉對曰:「我今不從如來教。所以然者,若當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我則成辟支佛。然彼辟支佛,盡行阿練若,到時乞食,不擇貧富,一處一坐,終不移易,樹下露坐,或空閑處,著五納衣,或持三衣,或在塚間,或時一食,或正中食,或行頭陀,如今不敢捨本所習,更學餘行。」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葉!多所饒益,度人無量,廣及一切,天、人得度。所以然者,若迦葉此頭陀行在世者,我法亦當久在於世。」  (迦葉本辟支因緣,若釋迦佛陀不出世,迦葉必自證辟支佛。辟支佛必行頭陀行。)  ----  《大智度論》:  云何分別聲聞/辟支佛。答曰。道雖一種而用智有異。若諸佛不出。佛法已滅。是人先世因緣故。獨出智慧不從他聞。自以智慧得道。。。自覺不從他聞。是名獨覺辟支迦佛。
  還有人為了楞嚴偽經,謗戒律中無獨行,跟著楞嚴想往下跳的真不少:  比丘出家的最初五夏「要誦戒令利,誦白一、白二、白四三羯磨,皆使令利,未滿五臘,比丘不離依止。」(毗尼母經卷八)這就是所謂「五夏學律」的根據,其實在最初五夏之中的比丘並非就不能學教修定,祗是以學習律儀的生活為主。  故在原則上說,比丘五夏不得離師獨行。但是在比丘三千威儀經中說,比丘有二十五法不成就者,永不能離依止師(不一定老是依止一位依止師),其他律部,也要五法成就始離依止。  因此,毗尼母經卷六中要說:「若過十臘,有勝法事,必能利益者,和尚阿鮏梨雖不聽去,自往無過。」這是說,依止十夏之後,若有殊勝法事,必能自利利他的話,縱然師不准許,也可離師而去;又在根本尼陀那卷三中說:「乃至十夏,所到之處,仍須依止者,如其四夏。」又說:「若滿五夏,五法成就,許往人間,隨情游履;如其到處」,「得至五夜」「無依止師。」  這是明白地告訴我們,比丘五夏之後,縱然五法成就了,也只能離開五夜,再長就不行了。所以律中規定比丘在五夏之前不得作人(律儀)之師,十夏之前不得作人剃度和尚。這也就是九夏之內被稱為下座的根由。  到了十夏以上,知法知律,始可做人的和尚。這是稱為中座的根由。中座的生年,最少已在三十歲以上了。  到了二十夏以上,始有資格被僧中依次差遣去為比丘尼眾作教誡人。上座的生年,最少已在四十歲以上了。生年與戒臘的配合,也是主要的因素,年歲太輕,總不宜作尼眾的教誠人。
  @受控大脑
13:56:00  有免费的吗?  -----------------------------  @剑_龙
17:50:00  沒有。這帖子就是我在這裡一點點寫,  也差不多了,  我只要證明其偽就行,  沒打算從頭擄光它到腳,  還是給中土大乘留點內衣褲吧。  -  你要看更多的,  自己搜索一下,  從民國開始,  就有不少人寫類似的東西。  -----------------------------  哦。我这句写错地方了。前面有人弄算命的广告,我问问有没有免费的
  @受控大脑
13:56:00  有免费的吗?  -----------------------------  @剑_龙
17:50:00  沒有。這帖子就是我在這裡一點點寫,  也差不多了,  我只要證明其偽就行,  沒打算從頭擄光它到腳,  還是給中土大乘留點內衣褲吧。  -  你要看更多的,  自己搜索一下,  從民國開始,  就有不少人寫類似的東西。  -----------------------------  其实我真的对剑龙先生的文章很有兴趣,我在前面问了两个问题您没有回答。我的兴趣点不在是真是伪,我感兴趣的是真如何?伪如何?
  @受控大脑
  謝兄捧場,哪兩個問題沒有回答?
  @剑_龙
20:33:00  @受控大脑  謝兄捧場,哪兩個問題沒有回答?  -----------------------------  在2楼和6楼的评论里。  是很无聊的两个问题,不看也罢。  我感觉您可能是修学上座部,又对《楞严》很熟悉。  我感兴趣的是所谓“大小乘之争”,何谓“正法”?  既得正法,自知其利;既斥伪经,应明其害。
  @剑_龙
17:27:00   -----------------------------  @剑_龙 ,莫要诽谤大乘佛法,法说非法者,名为愚痴。如下诽谤《楞严经》者,均为山人所破斥。君之言论不过炒冷饭罢了。  破吕澄伪楞严论  下载地址:/s/1kTtFDND
  悲智很悲哀全七卷  下载地址:/s/1qWKgl9i
  @受控大脑
20:59:00  在2楼和6楼的评论里。  是很无聊的两个问题,不看也罢。  我感觉您可能是修学上座部,又对《楞严》很熟悉。  我感兴趣的是所谓“大小乘之争”,何谓“正法”?  既得正法,自知其利;既斥伪经,应明其害。  -----------------------------  我們其實不用看遠,  光看一百來年的歷史,  中國的也好歐洲的也好,  就很清楚的知道:  -  自稱自己最高大上的,  結果出來一看其實很不高大上;  -  自稱啥啥啥對立一方如何差如何小如何不夠他們自己聰明,  所以針對對立一方要如何如何的,  其實可能自己有最大的毛病。  -  正法是什麼?  老實說,  用文字去鑽研什麼大啊高啊頂啊的經典,  分析理解想找個答案,  然後思想感覺裡玩前後空翻,  屁用沒有。  -  所以呢,  你要問正法,  我一個字也不會說,  我會給你一個一星期前剛給過一個同修的相同的建議:  -  任何單單文字語言上就告訴你而讓你懂的,  都不可能是正法。  想找正法,  唯一的道路是,  嘗試所有自稱佛陀傳承的法,  真真實實去修證,  不要太短,至少半年吧,  也不用太長,給三年足夠了。  然後,  讓你自己真真實實的體會,  自己告訴自己,  哪一個是正法,  什麼才是正法。
  @剑_龙
17:46:00  我們其實不用看遠,  光看一百來年的歷史,  中國的也好歐洲的也好,  就很清楚的知道:  -  自稱自己最高大上的,  結果出來一看其實很不高大上;  -  自稱啥啥啥對立一方如何差如何小如何不夠他們自己聰明,  所以針對對立一方要如何如何的,  其實可能自己有最大的毛病。  -  正法是什麼?  老實說,  用文字去鑽研什麼大啊高啊頂啊的經典,  分析理解想......  -----------------------------  我佛经读得很少,只知道一点点。说的对与不对,但求指教,请不要见笑。  四念处乃至三十七道品(不一一列举了),我看到的只是一种观念,一种人生的态度。实在不知怎么入手、有什么可修?又能证出个什么?  大乘法无边自性,精微玄奥,乃至无一法可得,证寂灭定,得大解脱自在。老和尚讲法常于“自性通达”津津乐道,可我总觉得和尚们有蒙吃蒙喝之嫌。于此中求证,只得一头雾水。  禅宗“两头堵”的文字游戏倒是最好玩的。  剑龙先生于大、小乘皆有修行实践。我非常想知道您在实践中是如何修法?又证了什么?希望能来点“干货”,不要只是心灵鸡汤或文字游戏。
  "四念处乃至三十七道品(不一一列举了),我看到的只是一种观念,一种人生的态度。实在不知怎么入手、有什么可修?又能证出个什么?"  答:  我在過去的帖子裡說過很多,《阿含》是佛陀對於修念處禪觀的弟子的實證指導說明書,所以缺乏念處實修傳承體系的中土人士讀不懂,就像沒見過電腦的古人讀不懂電腦說明書一樣。。。你想要知道怎麼修,應該去真正有南傳傳承的禪觀中心,自己去學習。  ===  "大乘法无边自性,精微玄奥,乃至无一法可得,证寂灭定,得大解脱自在。老和尚讲法常于“自性通达”津津乐道,可我总觉得和尚们有蒙吃蒙喝之嫌。于此中求证,只得一头雾水。"  答:  關於大乘,我過去說的也很多,你可以看我以前幾個帖子:  《两亿越南盾的钱包》   《做个喜悦的人-念处今论》读后
  《我对小乘及大乘的基本看法》  《批倒了南,该看谁的佛书?》  =  “禅宗“两头堵”的文字游戏倒是最好玩的。”  答:  禪宗肯定不是兩頭堵。真看得懂禪宗的人,都看得明白實在開悟的禪師每一句都在實實際際地說,在真真切切的描述。把禪宗看成腦筋急轉彎,或者就是玩否定,那都不算懂,他們玩的是理解和模仿,離真萬里了。  =  “我非常想知道您在实践中是如何修法?又证了什么?希望能来点“干货”,不要只是心灵鸡汤或文字游戏。”  答:  這個也早說過的,大乘我幾宗都接觸過,持咒念佛打坐放生吃素印經布施建廟甚至開班講大乘法而有十幾個聽眾長期來,我都做過,以前不會說,現在根本不覺得是什麼功德,說了也無所謂。修楞嚴耳根到隨意放舍身心後的各種境,應該是最深的吧。  南傳,我在東南亞修過幾次禪修,都是十來天封閉止語式的,相關的體會,《耳根圓通新解》裡面說的最多,自己去看吧。  ===  最後,再說一次,文字語言上能傳達讓你明白的,絕對不會是乾貨,想要,就不要蔑視或者放棄任何一支佛陀傳下的法,然後腳踏實地去修,讓自己的實修告訴自己。
  @普德海幢
09:03:00  @剑_龙
,莫要诽谤大乘佛法,法说非法者,名为愚痴。如下诽谤《楞严经》者,均为山人所破斥。君之言论不过炒冷饭罢了。  ----------------------------------------------  1  你貼的東西,涉及我本帖的部分的,需要再澄清的,我已經在上面再澄清了。是誰謗了佛法僧,不是由你決定,所以你少蹦。  2  我不像某些人想的那麼討厭楞嚴,某個程度,我還是佩服半仙的。。。我以前確實很熟悉它,很多段落都可以隨意背誦,但這不是原因。  老實說,如果不搞密法那些不知力量源泉從哪裡的源頭或哪位護法黑天而來的什麼灌頂啊之類的東西,那麼純就中土大乘而言,這本半仙經,是最容易修出東西來的一本經典,沒有之一!  如果玩的是什麼三教合一五教同源的路子,也全不介意自己以後修完翹角之後,到底去的哪裡,是見著魔天?玉帝?還是閻王?或者楞嚴頂佛?那麼這本經確確實實值得花功夫!  我看你就是那麼個路子,本壇很多大乘也是一樣,你們儘管去修,我又沒攔著是吧?
  小虫虫也敢批楞严,都哪来的胆量?  小虫虫对初果见地不能少少少分而知,所谓见地非是薄地、离地、净地。  尔小小小邪慧,犹如蚂蚁不能知大象之躯身!
  本來就是假的,有什麼敢不敢。  開口就初果見地如何如何,你當自己誰啊?
  只是你的先明之人,筒称“你的先人”
  @宁智怀远
19:50:00  只是你的先明之人,筒称“你的先人”  -----------------------------  只會玩口頭,證明你肚裡沒料。  玩完又掩飾,證明你虛偽無恥。  這樣的人不必在我貼裡出現,  已封。
  楞嚴整天說大妄語成,如何如何。  殊不知,楞嚴半仙自己編經早就大妄語成了。  信這樣的人說的東西能讓自己成佛,  然後跟著半仙的業力往下跑,  那和今天信電話裡說你中了一億大獎,  然後你還樂呵呵打了五百萬手續費過去,  除了魚鉤上掛的東西改了改,剩下都是一回事。  真佩服這些中土大乘人啊,
  你的肚子装着粪料不少,吐出来臭气熏天,贱虫!
  重新加了一次黑名單。  你再試試,應該不行了。  同時謝謝你再次跳出來自證你是個什麼東西。
  继续写,虽然我认为楞严经是最优秀的大乘佛经,但看你分析还是很赞成
  @doubre
01:56:00  继续写,虽然我认为楞严经是最优秀的大乘佛经,但看你分析还是很赞成  -----------------------------  謝支持,復活節前後會忙,得空了繼續談。  其實看貼的兄弟有想法也可以出來說說,光潛水也無聊啊。
  做手机党继续谈楞严伪经。从头说七处征心。  半仙谤圣者阿难果位之智,来将就自己的造假半仙智能,之前已提及,不敷。  我们直接看半仙逐次征心,最后看结论。  初次征心,半仙意指,心在身内不对,因为看不见内脏和血脉运转。  这有两大错。  一是兜乱前五识功用来达成狡辩。  我们都知道,观看外界的是眼观,感知身体的是身触,二者作用和功能不同,没有好坏先后可分。  所以,触觉是不可以看,但是看能感觉到痛吗?  如果要用这种逻辑大混乱的兜乱五识来辩论,我是不是可以说,舌头只能觉知嘴里的感知,所以心在嘴里?再换成鼻子?再换成耳朵?如果耳朵里面耳屎在滚,你是不是最先听见,对吧?  说白了半仙这里就是脑袋短路式的诡辩硬扯,还躺枪了初果圣人阿难尊者。  待续。  
  第二个错误,是半仙这个编写者,既缺乏对佛法五识中身触的认知,更极度无知于佛陀所传的念处禅观。  人的身触,对自身身体的感知,其实是非常细致的。如果有念处禅观经验的人,都会知道,佛所教导的念处修行,一开始最根本的对象就是身体和觉受。所以不要说初果圣者,只要专注修念处几天的人,都可以感知到身体的细微变化,如心脏的每一下具体的跳动,和每一下跳动连带出的周围胸腔和器官的微小震动;如手指的毛细血管的流动,和它所造成的手指与指压间的细微压力和其变化。所以对于佛陀时代的弟子们,吹这种身内感知不如身外的牛,就是在说笑话。  当然,有人大概会说,凡夫感觉不到啊?  且不论阿难不是凡夫。真是凡夫,想要知道身触对自身的感觉是怎么样子的,很简单,全力去跑一个一万五千米,大概半个小时多点,我保证你除了头几分钟,后面这三十分钟多,必然对自己的心跳,血液流动,肺部和呼吸,喉咙和口腔,全部肌肉和关节,甚至骨头的重量,都有无法避免的直观体会。  那时候,如果是半仙在跑的话,我就真的在他跑到10000米的时候要问问他,心到底是先看里面,还是先看外面了?  懂了吗半仙?像你这样的凡人之所以平时不感知里面,先感知外面,那是因为凡夫们都把注意力先向外看,就如一个站在禅堂里,但在窗口一直向外看的人,当然只看见外面。  修念处禅观的人,或者剧烈运动到意识不得不注意力放回自身的时候,身触的细微觉知自然而然会让心念了知身体内部的情况。  所以半仙,你又穿帮了,这个人问题,佛陀绝不会这么问,初果圣者阿难更不会这么答,答完佛陀绝对不会这么反驳。  这个初次征心,从头到位,都让人看到半仙你从无正念禅观的凡夫心,问题是,答案更是。你的,明白??  
  释迦牟尼佛早就预言,末法时期,楞严先灭,而后其余诸经典相续消失。所以,现在有很多妖魔鬼怪如楼主攻击楞严经,也在佛祖预言之中。希望各位三宝弟子坚定信心,秉持正念!南无阿弥陀佛!  
  放心,楞严这种本身就是末法时代才突然蹦出来,满含着各种中土穿帮现眼山寨材料的“经”,绝对是有魔外加持,才能在出现两三百年后,突然成了中土佛教当红炸子鸡,让如此多中土的所谓佛子成了伪经粉丝。  所以,不必担心,现在是末法魔外的时代,只要魔外加持,楞严必定不灭。  
  楼主质疑精神可贵,我一直看不懂楞严,第一次勉强看完白话版,后来看文言,都只能看完一品就坚持不下去了,要么困,要么不解,哪怕对照开示的“圆融”解释,依然一头雾水,七处征心我就不懂。  但是大乘佛教主要也就是汉传佛教,楞严经来得很传奇,天台智者大师判教后,有印度僧人说,与印度楞严经观点一致,于是智者大师设拜经台,但是无缘得见。当然这些楼主都是知道的。  我很喜欢佛教的教义,确实能自圆其说,无论大小乘,我都喜欢,但是我主要看的是大乘经典,楞严经自从面世后,各宗无不奉为圭旨。我看你考证,还不是很严谨,用中土文化中已有的名词来翻译佛经,是很正常的事,你不能以南传经典来破斥北传经典,大乘主要是大众部汇集流传以致经龙树大师发扬的吧!佛也是无边刹土无边佛,佛教应该都是指月之指吧,或者是渡河之舟辑,只要能达彼岸。  所以,我最想反驳你的就是,即使所有大乘经典非佛说,你能否定中土佛教那些证果的高僧大德吗?事实说明一切,虽然你的质疑精神可贵,考据也有出去,你如果不能证入祖师禅境或念佛三味,那你任然流入口头,虽然你的本意是要破文字法相执着,是耶非耶?你不可避免的深陷其中。  言语道断,绝言绝虑。还是希望你对禅净有扎实的修证功夫,再来开导群愚。
  1  楞严刚出现时,被当时整理藏经的僧众,归入疑伪部。整个唐朝,这本半仙经都是没几个人理的。  2  佛教的末法时代,从唐朝结束,就开始了,此后的佛教,大面积或绝大多数佛教人士,走的是错路,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3  此经开始注解传扬,正是从魔外掌权当道的唐朝以后的末法时代开始的。  4  此经唐宋年代分别传入西藏和日本,都被视作伪经。日本这边有详细记录,唐代此经到日引起争论,日本和尚专程又回长安确认,被中国的传法高僧直言此经是伪造。西藏则是具有最完整,最直接由印度传入的一手大乘和密教经典,他们对教理的尊重和研习度,也比中土深得多。半仙打着密法旗号编的这本经,人家也一看就知道是偽的。  5  是有天台这一说。不过,一,这是后人传言,无法证实。二,这无法排除有人假借这个传言来假造经典的可能性。  6  你并没有看明白我写的东西并理解它的严重程度。它比你说的只是用中土词语翻译佛经,严重一千倍。(我也不意外你看不懂楞严,所以,我也劝你,为了一本自己看不懂的可能伪经,少说两句为好?)  7  这个帖子,其实真不能算用南传攻击谁。因为,楞严作者自己就已经在用文字狠狠摔自己耳光,我做的,只是转播一下这个状况。  8  你说得对,大乘非佛说,所以,确实没有人知道,末法时代开始后,推广楞严的这些高僧大德,去了哪?是不是真按佛陀的教法解脱了?  9  我修行的水平,不敢劳你挂怀,写的各个帖子,欢迎提出看法。  
  就举楞严吧。  楞严一开始,就出现两个常识性错误。  1,上首阿罗汉。  佛僧团里,无论是何场合,只要阿若憍陈如在,则必为上首第一。这是佛订立的僧团规则,不明白的可以去问问皈依师,什么是僧腊戒腊。这是每个真的受大戒僧人都该懂得,但是楞严写作者不懂。  ==========================  你怎么知道作者不懂?
  @剑_龙 再次佩服剑龙兄并支持!没有如兄的理论功底和实修深入,只能支持了。
  开到中国的佛法都是二手的!无知信众还当宝!
  其实中土大乘人士们,在急着“护法”前,  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么个事实反应出的选择题:  这本半仙经,像法时代(佛涅槃1500年内),中土僧众基本上视其为疑伪经典。  但末法时代一开始(宋朝初年),末法的僧众就逐步把这本疑伪经捧成了中土“佛法”最核心最重要的经典。  你,选择跟随像法时代的僧众态度?  还是选择跟随末法时代的僧众态度?  问问自己为什么,然后不要以为羊群效应就没有因果,呵呵呵。  
  回135楼长评论:  回评论一:  1  如果是假造佛经,那已经是暗示自身所编为佛说,早就大妄语成了。不管是按半仙经自己,还是其他大乘经,大妄语者不仅自身果报惨烈,跟随大妄语者假经修行的,都必不成就。你是说,这样没问题?(如需具体内容,自己去翻翻地藏十轮经)  2  如果是他人写的,让人参考,为什么不写成论,写成书?许多在家人写的论,也一样流传下来,有人参考?  3  这本半仙经当然绝不符合三法印。不过,末法时代,三法印失真,被豆腐印替代,是时代常态,不然怎么会成末法?  4  你怎么知道大妄语半仙造假经能度人过轮回海?你怎么确认它不会带你去地狱/魔天?  
  回135楼评论2:  1  不要拿你的嘴污蔑唐代像法僧众的智慧!有果报的。你跟随的,是末法僧众的选择,别拎不清。  2  我前面已经说过,不拦着任何人修楞严半仙经,我还赞叹它是最容易修出东东来的“经”呢?!  3  我自己也修过那些法门,而且在&耳根圆通新解&里做了总结。那个楼歪的厉害,你可以用只看楼主模式看看,祝你看得懂,并欢迎提供意见。  
  4  末法时代,假的比真的多,错的比对的多,这是佛的受记,你有意见?  
  回135楼评论3:  1  我再说一遍,这本半仙经在唐代一出来就被像法时代的僧人否决了,并关了禁闭。  是末法时代的僧人,是佛受记当时的僧团是由魔渗入主持的这么个些人,把这本经放出来并顶在头上。  2  我之所以否定这本经,靠的是我自己直观的实修体会,这个事情我提过很多次,具体内容,我懒得找,你可以去看我的其他几个帖子。  
  回135楼评论4:  1  休癥,我举的例子,是编给皇帝的太平御覽,解释仔细。你需要更古的,也有,简单点:  &尚书洪范&:曰休徵。  孔传释云:叙美行之验。  &汉书&:故周至成王然后制定,而休徵之应见。  &汉书&:休徵嘉应,颂声并作。  &文选&:休徵自至,寿考无疆。  &后汉书&:有休徵咎徵之应,休,美也,咎,恶也,徵,验也。  
  2  关于阿难,你有兴趣,我补充两个事实给你:  一  佛涅槃后,伽葉尊者曾经问过阿难,作为佛侍者的情况,阿难亲口告诉尊者:我成为佛侍者后,没有一天离开过佛陀。  这是南传大藏中佛经的记载。  _  二  阿难为了避嫌(贪给佛的食物供养比较好),在佛要求其做侍者前,就提了条件:不管何时都不分享拱佛陀的食物。所以阿难虽然每天与佛共住,但唯独每天到托钵的时间,都走另一條与佛不同的路线,不沾一点佛的光。  __  了解完这两点,你要跟半仙经继续谤阿难,我不拦着。  
  继续。  二次征心,半仙依然是惯用手法,降低阿难尊者的智慧,到半仙他自己的智能也能驳斥的程度,不敷。  这里,半仙假装佛写的驳斥,也有两个佛法和逻辑的硬伤:  1  一人食,他人不饱之例。半仙要以此说明,心在身外,不能觉身。  _  按佛法,为何一个人吃,别的人不饱?  那是因为,每个人的五根五识,展现的果,是自己业力所成,业本身是不可替换的,这和心在哪里,根本无关!  例如,修成他心通的人,其实若想的话,可以把心念转移到他人身上,感知他人的身心感受,例如吃饱。  但即便如此,这仍然是那个人的感受,心的感知目标可以移挪,但神通不可以把感受业果移到神通者自己身上来。  半仙,我吃饱了,你还饿着,不是因为你的心在我的身外,而是因为你的造假半仙业报,和我不一样。你的,懂?  _  半仙此例,兜乱自他,谬歪因果,智能堪忧!  
  2  半仙这里,又假编了一段佛驳斥话,意指心若在身外,因为身心不及,心不会知道身,身也不会知道心。  =  半仙,你又露馅了!  一  你假造阿难舉灯光在外为例说心,请问半仙,你的眼既然能看见外在灯光,外在灯光照不照得到你的眼?你的耳?你的鼻子?你的身体?  谁说心在外就不能及身了?心既然能由外及身,你假造的佛之驳斥,就犬类便秘,狗屁不通了,懂?  =  为了将就半仙的智力程度,还是说详细点。  半仙,你在上一问,说"心不知内",否定你编的阿难所说。  那么好了,心既然不知内,则必然不用依住于任何一根一处,就能发生作用。事实也是,心难道在肚脐上?舌头上?眼眶上?可是它都自在作用了。  那说明,要让你编的第一次征心成立,心,不论在哪,它必须具备不需驻止五根,就有随于五根五识的随意延展性。  就如眼睛,是眼睛自己确认外物的远近大小生死吗?当然不是,眼睛就是个活镜头,知远近大小,那是随之延展的心的作用。  半仙,现在懂了吧?你第二问否认的,是这种延展性。但是,心既然能不驻止任何一根,就延展于外(上一问的逻辑),为甚麽不能反之由外延展于內(这一问的逻辑)?  再说简单点。如果延展性本身不可成立(第二征),那么第一征,你就该说"心与外在,隔异不相知",否定你的阿难,而不是默认了延展性后,假拌佛扯一堆狗屁不通幺蛾子话。  =  半仙,你矛又戳你盾了!???
  回144楼评论1  1  楞严是假的半仙经,本楼的证据已经足够有余,虽然按量的话,我至此才粗略扫了两三章,大约三分一而已。  2  告诉你末法楞严才兴,是帮你,不要跟着半仙经谤法谤圣之余,还谤像法唐代僧众。小心老祖宗生气。  你选择跟随末法僧众,不跟随像法僧众,我不拦着,但提醒你这个事实,总没错吧?!  3  改变人的观念,确实很难,不然你说,为什么楞严圆觉等内涵置换成中土理念道意的造假经,会一本一本的蹦出来,然后搞得中土山河一片粉?  事实是,中土人假造了符合自己理念心意的经,其中的内涵已经置换融合了中土道法,但颠七倒八地用着佛教故事词汇,一出世被唐代僧众判了死缓,然后末法开始,换了政法委,就不仅无罪释放,而且当选佛经大总统。你们信的,就是这么个离奇搞笑的&华囧&,懂了吗?  
  回144楼评论2  1  其他大乘经典?所有大乘经典,都被一个被僧众判过死缓的造假流氓当了大总统,由造假流氓统领,一切事先听他的。你还想怎么说,支持赞叹无比欢庆???呵呵。  2  你说那本讲楞严先灭掉的经,也是一唐代判了死缓的造假流氓,它和楞严是牢友,你这样说,是想以假证假这样车轮滚滚证下去,最后就好像成了真的?  这是大乘惯用手法,和流氓学,学成这样,我也不奇怪。  
  回144楼评论3  1  末法成就的高僧居士?我要重复告诉你多少次,末法时代,佛和魔都受过记,这是魔当道做主的时代,假的比真的多,错的比对的多?  2  你最后两句话反映的东西和态度,包括其原因,我在&批倒了南,该看谁的佛书&后面的讨论里,都早就分析断言过,谢谢你提供证据。  
  回146楼评论:  1  十几年前修耳根圆通,我肯定比不过半仙,因为那是他编造的修道家的路子。  至于后来修南传,就没法比了,我过去的帖子用各种方式说明过,归总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  2  我不拦着任何人滚进半仙法脉!?我帖子里有手伸出来拦着你吗?  我的帖子,只有极少有缘人能应缘。末法时代嘛,造假流氓肯定赢面大,我不强求。  3  讨论不是坏事,说完没共识,确实也没必要继续。  祝你在修半仙法的道路上法安。  
  回151楼评论1:  1  道友谦虚了,我修大乘的时候,绝对达不到道友这样的修行。即便现在,我看道友最后这几评,态度胸襟也让我打心底里佩服,和道友这样的大乘人讨论,是我的荣幸。  2  道友后边所言极是,我也是这样的态度,这样的看法,并且最后从南传念处止观里找到可以直下真实体认的路。  
  回151楼评论2  1  南传佛法,佛说的是,经过念处修行,而皈依自洲。自身念处修行的真实体验,就是自洲,就是真实依学之处。  2  不说正不正,但我的定见,就这么来的。现在,除了讨论需要,就纯修行,其实我什么经论文字都不需要看,也确实不看。  
  回151楼评论3  1  我过去修中土大乘,也曾相当投入,现在,算是清洗过去的业吧。  2  几个同修都说我应该讲南传,但我都没有动手,这有几个原因。  一是,我修南传至今,也就几年时间,不觉得自己到了带领后学的境地。  二是,纯分享经验,我也各贴里多少说过一下,但那些直观的东西,很难用文字完美传达。有的直观的东西真说出来,也没人能明白接受。  例如,我本坛有一个解金刚经的帖子,就是某次集中禅修后,就着体验不看任何注解直写的。里面,我只简单提了提,空不是死的东西,然后那贴骂声一片。那就没必要了,你明白吧?  三是,南传传承的念处止观经验,又不是什么难以取得的东西,也不需要我做偏差无法控制的文字无用功传道。  抽个十几天一个月,到东南亚的禅营,随到随修,有多难?我甚至说过,可以帮人在马哈希或者葛印卡的禅修中心报名,然后赞助部分机票钱。这样不是更简单直接?  最后,正如我在&批倒了南,该看谁的佛书&中所说,现下末法中土大乘,所造就的成就之一,就是:  虽然有这一支连大乘都无法否认的佛陀传下的南传解脱法脉,但是修行各种左之右之儒道炒股气功都不排斥的中土大乘人,就是有股力量让他们各种排斥抗拒南传之法。  反思一下,这是不是很有意思?这是病,但我这里没药。  
  继续。  第三征,1  半仙为了将就自己的智能,再次启用了失忆这一大招。  这一段,他编阿难说,不见内能见外,就是潜伏根里,好像眼睛带潜水镜;再编佛答,那应该如见得到潜水镜一般见到眼根,见不到就错。  半仙啊半仙,拜托,你造假已经造的让自己低能到,看不出阿难只有失忆其余四根,只记得眼根,才问得出这样的问题吗?  潜根向外?那潜耳根试试,为什么听得到吞口水?上高山听得到耳膜动?潜身根试试,肚子饿感觉不到胃在蠕?肚子饱感觉不到胀气?  懂了吗半仙?你编的阿难这一问,阿难只有弱智到忘了其他四根,只记着眼根,才提的出来。  而你编的佛,也只有智力等级差不多的情况下,才会只知道顺着眼根去回答。  这一问,从头到尾,只是真实反应你自己的凡夫造假智能。而你的智力,真的堪忧,建议以后,少玩造假,做点正事。  
  转佛教圆融精神是中国佛教保持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作者:静华法师   佛教发源于印度,为什么在中国发扬光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圆融精神的倡导。圆融的本意是,圆满融通,没有障碍。作为方法,则是指一切事物皆能保持其原有性质,又能交互融摄,而无矛盾冲突。从总体上说,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佛教初传中土时,针对与儒、道本土文化之抵触,以方便的手段融摄之,从而逐步适应中国文化。这方面的表现略可分为三点:首先,是采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而流传的手法。如早期翻译佛经时,往往依托与之相近的老庄思想,以期得解,因而借用道家词汇,以“道”字解释“菩提”,以玄学概念“无”表示“空”等,这就是所谓的“格义”手法。其次,是对原先教义中的某些比较“出格”的东西加以扬弃,以适合本土文化的需要。还有一点是,佛教中有关“沙门不敬王者”、接受父母礼拜等习俗问题,因与中华传统的忠君思想、孝亲观念相悖,在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高僧能审时度势,适时地作出让步,以缓和与帝王的干系,他如为调解出家制度与孝亲观念的冲突的《父母恩重经》之类疑伪经的出现,等等。从中不难看出,具有异域文化色彩的佛教为在中国扎根、生存与发展,在方便适应方面所作的努力。  (二)在佛教被本土化的同时,佛教也反过来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与改造。此类现象甚多,像以佛教教义解诠儒家经典《易经》、借用道行般若之旨以阐述《庄子·逍遥游》之类。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创立像天台、华严、禅宗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了。就天台与华严来说,虽然二宗之教义也像其他宗派一样,依据印度穿来的经论,但又不是直接以印度的佛学系统成立的,而相对具有独立性。比如,天台宗的创始者慧文,其思想虽出于般若、中观与《大智度论》,但并不传承其系统,而是以自修禅观所得,印证于中观和《大智度论》,至慧思、智者又根据《法华经》诸法实相的“十如是”义,广为发挥,妙理迭出,也系多出于止观内证之境界。  (三)圆融精神的又一体现,是在佛教内部各宗派之间。例如隋唐时期,各宗派相继崛起之后,相互之间屡有问难,是此非彼,有时甚至极力攻讦,势同水火,像唯识宗之非难天台宗义、禅宗与天台的法统之争、三阶教与净土宗的互相揭短等等。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的情形是,各宗派在基于本宗立场的同时,又有相互取资,充实发展各自的思想体系的举措。  禅宗与净土宗的融会,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事件,彼此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几乎贯穿整个华夏佛教的历史。自宋代永明延寿倡导“禅净合流”之后,两宗你中有我,我宗有你,难分彼此,其影响之大,足以成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圆融精神,其实是释迦牟尼佛的一贯作风,佛教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运用,只是相对来说在中土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扬。此与中华民族具有包融万物的博大胸襟有关,从而使这一精神成为中国佛教持久不灭的生命力。
  /m/post-647-25353-1.shtml  关于南北及大小乘分化问题  建议你看看,再做议论
  回154楼评论1:  1  如果回归历史,倒回几百年前,我也会选禅或天台。  不过,既然现在机票不贵,花的时间不长,身为真正的佛弟子,在去修其他宗派时,甚至经年累月搞儒道气功炒股时,没道理回避放弃只需要半个月或一个月就能体验到的佛陀传的南传念处止观。  2  如果要再用大乘说那个我谈的“空不是死的”,我想我会这么讲:  引用前几天引过的这句话:  “若说恒时一切诸行唯有因果,都无作者及与受者,当知是名圣聖义谛空”。  然后,附上我在&批倒了南,该看谁的佛书&1301楼所写。  
  回154楼评论2:  1  正如道友前面所说,修证所得的直观体会,才称得上信。诚如是。  2  去伪存真,确实无法不做,因为那联系着自身修行的對误。  而它的下手处,只能是前面的1。  
  回154楼评论3:  1  经典和实修传承,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曾说过这样的话:  阿含,其实是佛陀念处禅观实修传承的简要指导说明手册。  所以,就如没用过电脑的古人,不会看得进看得懂电脑使用说明书一样;早已失去念处实修传承的中土大乘人,也都看不进/看不懂阿含。  2  禅宗,天台,其实也是一样的,踏入真实传承的实修,是真正搞懂语录和经典的真实意思的唯一路径。  
  回156楼  1  喜欢圆融,融合,我把全部统合一起,那是一种习气,类似金刚经所说,一合相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2  佛陀从不融合圆融,印度六十二外道,佛一开始也没人理,但他没将就任何东西,圆融任何一个外道。  3  印度大乘,融合婆罗门,中土大乘,融合中土社会文化,我只能给一句话:  图一时之宜,失永恒之真。  4  天台之事除外。那和我举佛言“皈依自洲”,一个意思。  
  @剑_龙 :本土豪赏1个赞(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剑_龙
17:55:00  回156楼  1  喜欢圆融,融合,我把全部统合一起,那是一种习气,类似金刚经所说,一合相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2  佛陀从不融合圆融,印度六十二外道,佛一开始也没人理,但他没将就任何东西,圆融任何一个外道。  3  印度大乘,融合婆罗门,中土大乘,融合中土社会文化,我只能给一句话:  图一时之宜,失永恒之真。  4  天台之事除外。那和我举佛言“皈依自洲”,一个意思。  -----------------------------  我也讨厌讲经说法,为了圆融而圆融,应该如实去讲,讲点有用的,而不是曲解,瞎扯淡,通俗点就实事求是
  继续。  第三征,2  既然半仙就这点失忆智能,我们暂且来将就一下半仙的智能,看看单单说眼根,他编的佛言,是怎么回事:  1  现代解剖学,已经知道,眼睛的结构,其实和镜头非常像,前面有镜头玻璃,镜头孔。后面有接受光线的感光元件。  好了,大家中学都学过光学原理,请问,镜头可以反拍自己后面吗?大家都知道,当然不行,因为不符合光学成像原理。  那么,镜头成像可以反映出镜头玻璃吗?当然可以,换成有色镜头,它可以反映颜色,换成带花纹阴影的,它也照样可以反映。(还不明白的,可以自己戴戴有色美瞳)  2  那么,既然镜头或眼根,本来的光学结构功用就必是如此,看得见镜头片,看不见后面,它和心在不在眼,有个鬼的关系啊??  然后半仙佛说了什么?明明能见的,他硬拗不能;明明与心所在无关,怎么都不能见的,他要硬拗成心不在的证据。  所以,返回头看完半仙佛的回答,我们突然遗憾地发觉,这一回的问答,半仙佛的智力,还不如半仙阿难了,造孽啊~~  至此,我们只能帮半仙颂一句:nan wu 地藏王菩萨!  
  回164楼评论1:  1  第一问,我现在答不上来。曾看过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单单一个眼神的根尘识作用,经由念处禅观的观视,可以看到十多个变化步骤,分析有可能参与的心识性质则有四五十种。  这么深的念处禅定,我没修到。纯知识,您搜索自学即可。  2  五眼是大乘概念,南传无五眼之说。  
  离粗言,断粗言,  若有所言辞气粗犷,恶声逆耳,众所不喜,众所不爱,使他苦恼,令不得定,断如是言;  若有所说清和柔润,顺耳入心,可喜可爱,使他安乐,言声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说如是言,  彼于粗言净除其心。  ——中阿含经&释迦牟尼
  回165楼评论1/2  1  南传不会把五者放一起讲。  肉眼,是肉身五根。  天眼,属于禅定功德的神通果报。  慧眼与法眼,属于道智。南传这上面有十来种详细的层次分类。  以上三者,是不同性质不同内涵的东西,南传不放在一起说。  佛眼,南传经典应该基本不会这么说,但即便有,也就是简单指佛的眼。  
  2  相信你查的是北传阿含,若讨论南传法义,一般我不会以北传经典为证据。  就好像,如果我们讨论天台教义,也肯定不可能以华严宗经典为准,是吧?  
  回166楼:  一个很好的建议。  看完我这么想:  不如,我们本贴里,就学习当年,大众们反出按戒律本应当尊重依从的上座僧众,而且称其为“小”,为“枯芽败种”一样。  我们从本楼起,统一称中土大乘为“半仙乘”/“伪经乘”,然后,我改为最软的语来写这个本来就是随手而记的帖子。  这样大家都满意吗?  
  回164楼评论2/3:  1  关于眼,我换个方式再说一遍。  心本身,不具备五识功能,五识的功能,要借助五根(或禅定神通,如果有的话)来完成。  所以,眼看,为什么只能看外面,看不见眼珠后半?  那是因为,光学成像原理本来如此。  这能证明心不在眼吗?不能。平时注意力不感觉,那请问视网膜剥落,心在吗?心不在,那你就疼痛都感觉不到。眼珠受强光刺激充血呢?相信心不在眼珠里的,自己去试试,中午直视大太阳一小时。  怎样的情况,自心能看见眼珠后面?简单,心本身无此看的功能,如果在眼珠内部,再形成一个眼根,通过第二眼根,可以看见。可能吗?不可能,除非神通故意成就。  2  你说的东西,合适修道家,所以修半仙的楞严也OK。  
  回167楼评论1/2:  1  新兄弟是旧识,别来无恙。  2  这是很正确的南传态度。  南传不要求你先验地相信任何人/经典。  它教你实证方法,鼓励你自己去验证其对错。  
  回169楼评论1/2:  兄弟们,给点幽默感好伐?  那是调侃,only调侃,OK?  否则,你们还真当我也可以做的出来,意见一不同,就把僧团戒律和上座踩成小,把自己呼成大,这么XXX的事情吗?(此处略去一万字)  
  @剑_龙
18:45:00  回167楼评论1/2:  1  新兄弟是旧识,别来无恙。  2  这是很正确的南传态度。  南传不要求你先验地相信任何人/经典。  它教你实证方法,鼓励你自己去验证其对错。  -----------------------------  反正我是不信大乘的。  小乘我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并不是能够验证对错的就是正法,外道也相当程度上是能验证的,
  @剑_龙
18:39:00  回164楼评论2/3:  1  关于眼,我换个方式再说一遍。  心本身,不具备五识功能,五识的功能,要借助五根(或禅定神通,如果有的话)来完成。  所以,眼看,为什么只能看外面,看不见眼珠后半?  那是因为,光学成像原理本来如此。  这能证明心不在眼吗?不能。平时注意力不感觉,那请问视网膜剥落,心在吗?心不在,那你就疼痛都感觉不到。眼珠受强光刺激充血呢?相信心不在眼珠里的,自己去试试,中......  ----------------------------  哪天不再被世事所纠缠了,就解脱了
  世间还是存在一定公理的,要不请哪个大乘的大师拿着楞严的开示去换个诺贝尔物理奖试试看,行吗?特别是那个关于空气的
  回173楼:  1  我第一次参加的南传禅修,是葛印卡的中心,在马来西亚的橡胶林里面。  去到时 感觉像进了联合国:澳洲来的信基督的大胡子,欧洲来的一队小年轻背包客,信印度教在新加坡做工的印度人。。。  禅修中心免费对外开放,并不要求你信佛,也不要求你给钱,唯一的要求是许诺:这10天,遵循全部中心规则。(或实在不行,可以提前要求离开)  2  后来才知道,那个澳洲大胡子,半年多前也是这么旅行着想增加体验,就过来了,然后就没离开过。  禅修是一个月开两次,每次十二天,连续参加不用离开。他修完第一次,就没走了。  3  修行内证,是个人的事。南传,一开始根本不要求你信任何东西,也不在意你信哪一教哪一门。  所以,你说得对,确实不管信什么,实践完,都有体验。  南传不排斥这个,它只是把佛陀传下的唯一而独特的内证方法教给你,属于你自己的内证经验,是你真正的镜子和老师,你可以拿去和任何别的修行经验做比较,然后自己决定黑白对错。  那时,如果有缘取得初步内证的人,做选择就像喜欢美妞一样,秋香加其他二十几个丫鬟站在前面,难道唐伯虎还要翻翻几万字的&大仙顶选妞了义首靓严选经&才知道吗?  呵呵。  
  继续。  四次征心,1  半仙佛和半仙阿难,继续秀出前述一定要眼见才算心存在的智能下限。  _  半仙阿难这么问:   那可不可以算,睁眼是看外界,闭眼是看内脏?  好机车好坚刚的问题!??来,我们看看有多坚刚:  若作为内证到初果果位的阿难,要问出这个问题,需降低智能下限到这里:  一,全盘无知于心和身体五根的关系及性质。  二,全盘无知于眼睛观看的基本光学原理。  三,全盘无知于视力方向和眼睛转动限制的基本常识。  四,全盘无知于身体结构和内脏模样。  一,二,三,好理解。四值得拿出来说说。  中土文化,对死亡,及尸身,都有比较避忌的态度,所以中土人士,很少有机会看尸体,及尸体内部的器官。  印度则相反,他们的轮回传统观念,使的大众对于死亡,都有着类似替死者高兴能转换身体和业果的心态。他们的送别习俗,也一般是在死亡后的次日,就把尸身拿到恒河边,跟着香料和鲜花一起燃化,这整个  观视燃化的过程,就是送别仪式。而为了使燃烧充分,大众会聘用下贱人家,在燃烧过程里,把尸身剖开以燃烧内脏,或者转动以燃烧尸身侧面,等等。所以,在印度,不要说佛陀弟子,会经过不净观而取得对内脏的了解。即便是普罗大众,也从大脑到肠子的内在器官都有直观的了解。  所以,半仙,你干脆点直接承认自己智力不够用就完了,何苦谤圣者把自己往basement 18送呢?真折堕啊。
  继续  四次征心,2  大家看完半仙阿难所说,一定以为,这次的智力秀下限竞赛,半仙阿难赢了?  错!大家低估了半仙佛的体育精神。我们一条一条看:  _  一,全盘无知于心和身体五根的关系及性质。  闭眼时,看的是眼皮,和眼皮透进的微弱很多的光线。这不要说佛陀了,懂点事的孩子都知道。半仙佛,这点上,和半仙阿难打了个平手。  二,全盘无知于眼睛观看的基本光学原理。  同上一条,还是平手。  三,全盘无知于视力方向和眼睛转动限制的基本常识。  半仙佛,基本上是用这一条,驳斥了半仙阿难。  四,全盘无知于身体结构和内脏模样。  半仙佛肯定把自己教弟子的不净观弄失忆了,平手。  所以,如果这四个问题一百分满分,半仙阿难0蛋,半仙佛25分,半仙佛以唯一正确的一题险胜!?
  《大佛顶首楞严经》博大精深,事理圆融,是学习佛法和修行的根本经典,是一切佛弟子应尊重、尊敬之处!诸多大德对此经典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和分析。  如果对佛法一知半解,用自己的妄见来分析解读《楞严经》,正如同外道邪师看佛经,认为所有佛经都是“一派胡言”而已。  佛陀所证悟的佛法确实甚深难解,人们难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正因为难以理解,又无法轻易推翻,我们才应该重视佛法、珍视佛法,看看佛法到底是不是众生世界的真理!  如果自己没有深入了解、没有按照佛法所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去验证佛法的真实性,就冒然得出什么什么结论,无疑是在用自己的凡夫智慧“挑战”佛陀正等正觉。  普通凡夫不信佛法、诽谤佛法,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佛法,只从现象、感觉、社会共识等成见出发来看待佛法,当他们真正了解佛法、认识到佛法的价值时,就会采信佛语,而走上解脱之道。  但是,对于一个已学习、正学习、已信、正在相信佛法的人而言,如此大胆地动用自己的无明妄见,对佛经佛语妄加推测、以自己的见解误解误读佛经、并以此误导众生,实乃非佛子所为也!  此文提出的诸多问题并非不能解答,《楞严经》并非如此文所说的违背基本常识,当我们真正理解《楞严经》时,就会为佛陀伟大的智慧而惊叹。而不是像此文作者那样,在佛陀的智慧面前,炫弄自己的无明和无知。  对佛法有怀疑、有疑情并不是什么坏事,重要的是,我们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疑情,努力寻找合理的解答,以解心头之惑。而不是把自己的疑惑放大,变成对佛经佛语的否定,变成对佛法的诽谤,以及对他人的误导。
  《大佛顶首楞严经》博大精深,事理圆融,是学习佛法和修行的根本经典,是一切佛弟子应尊重、尊敬之处!诸多大德对此经典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和分析。  如果对佛法一知半解,用自己的妄见来分析解读《楞严经》,正如同外道邪师看佛经,认为所有佛经都是“一派胡言”而已。  佛陀所证悟的佛法确实甚深难解,人们难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正因为难以理解,又无法轻易推翻,我们才应该重视佛法、珍视佛法,看看佛法到底是不是众生世界的真理!  如果自己没有深入了解、没有按照佛法所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去验证佛法的真实性,就冒然得出什么什么结论,无疑是在用自己的凡夫智慧“挑战”佛陀正等正觉。  普通凡夫不信佛法、诽谤佛法,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佛法,只从现象、感觉、社会共识等成见出发来看待佛法,当他们真正了解佛法、认识到佛法的价值时,就会采信佛语,而走上解脱之道。  但是,对于一个已学习、正学习、已信、正在相信佛法的人而言,如此大胆地动用自己的无明妄见,对佛经佛语妄加推测、以自己的见解误解误读佛经、并以此误导众生,实乃非佛子所为也!  此文提出的诸多问题并非不能解答,《楞严经》并非如此文所说的违背基本常识,当我们真正理解《楞严经》时,就会为佛陀伟大的智慧而惊叹。而不是像此文作者那样,在佛陀的智慧面前,炫弄自己的无明和无知。  对佛法有怀疑、有疑情并不是什么坏事,重要的是,我们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疑情,努力寻找合理的解答,以解心头之惑。而不是把自己的疑惑放大,变成对佛经佛语的否定,变成对佛法的诽谤,以及对他人的误导。
  @剑_龙
08:52:00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博大精深,事理圆融,是学习佛法和修行的根本经典,是一切佛弟子应尊重、尊敬之处!诸多大德对此经典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和分析。  如果对佛法一知半解,用自己的妄见来分析解读《楞严经》,正如同外道邪师看佛经,认为所有佛经都是“一派胡言”而已。  佛陀所证悟的佛法确实甚深难解,人们难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正因为难以理解,又无法轻易推翻,我们才应该重视佛法、珍视佛法,看看佛法到底是不是众生世界的真理!  如果自己没有深入了解、没有按照佛法所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去验证佛法的真实性,就冒然得出什么什么结论,无疑是在用自己的凡夫智慧“挑战”佛陀正等正觉。  普通凡夫不信佛法、诽谤佛法,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佛法,只从现象、感觉、社会共识等成见出发来看待佛法,当他们真正了解佛法、认识到佛法的价值时,就会采信佛语,而走上解脱之道。  但是,对于一个已学习、正学习、已信、正在相信佛法的人而言,如此大胆地动用自己的无明妄见,对佛经佛语妄加推测、以自己的见解误解误读佛经、并以此误导众生,实乃非佛子所为也!  此文提出的诸多问题并非不能解答,《楞严经》并非如此文所说的违背基本常识,当我们真正理解《楞严经》时,就会为佛陀伟大的智慧而惊叹。而不是像此文作者那样,在佛陀的智慧面前,炫弄自己的无明和无知。  对佛法有怀疑、有疑情并不是什么坏事,重要的是,我们要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疑情,努力寻找合理的解答,以解心头之惑。而不是把自己的疑惑放大,变成对佛经佛语的否定,变成对佛法的诽谤,以及对他人的误导。
  好帖易沉
  呵呵,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能把人的烦恼痛苦的虚妄病治好了就是真药,连真都不讲了!还真把自己当成圣人了,佛也是个名词代号。你死了也找不到一个有形有相的佛。
  剑龙,把你龙口里含着的龙珠拿出来让大家看一看吗?大家就相信你是剑龙了?如果没有龙珠,你就不是个剑龙,应该叫做无明。
  佛教这盘法宴大餐吃了再好,牛??也听不懂,身要食养,心要理养,蜂蜜在甜,对只看不吃的人永远都不会知道是什么滋味!真是个可怜虫啊!
  谢谢您阿,我非常高兴  
  国庆有点空回来几天。
  @剑_龙
08:52:00  --------------------------  @如幻闻熏
03:15:00  《大佛顶首楞严经》博大精深,事理圆融,是学习佛法和修行的根本经典,是一切佛弟子应尊重、尊敬之处!诸多大德对此经典做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和分析。  如果对佛法一知半解,用自己的妄见来分析解读《楞严经》,正如同外道邪师看佛经,认为所有佛经都是“一派胡言”而已。  佛陀所证悟的佛法确实甚深难解,人们难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正因为难以理解,又无法轻易推翻,我们才应该重视佛法、珍视佛法,看看佛法到底是......  -----------------------------  这在我别的贴里也解释过的,我经过先修大乘十年,后又实践南传的体验后,决定不先验地认可任何经典而是以实际修习体会和考察来判断,而后就有这一些帖子的看法。  这种态度,是符合佛的教导的,具体自己去找。  别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就不说了。
  评论 孤_星_寒:  lz,我对圆融这个词认识不太深。我想知道汉传佛教中的圆融和学外道法有什么区别。。。  回复:  我的看法,大乘人,从自编经典的那拨儿开始,都自以为能用他的“佛法”把各种外道法园融进来,类似清末的“中学西用”口号。  但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是因为把佛陀的法的主心骨丢了,所以才能把自己园融进去各种外道法里。
  孤_星_寒:   评论 按照大乘经书说,谤佛谤法下无间地狱,楼主你说的在大乘佛教里是绝对的诽谤楞严经,楞严在汉传中的地位非比寻常,楞严灭佛法灭,你把观点说到这步了,婆娑帝居然说你下辈子不要抱怨社会,看来是嘴下开恩了。最近在想研究一下南传的经典,楼主能不能做个推荐,我怕打开又掺杂汉传的东西。  回复:  个人看法,中文译本纯翻译而言,文字直白比较容易理解的,是香港志莲净苑文化部翻译的《巴利文佛典选译》。  有网络版本  http://www.chilin.edu.hk/edu/report_section.asp?section_id=5  有实体书,现共出到17册,我已全部购入一套。
  也许现在你像悲智一样说大乘非佛说了,看你的费话看了好久,得知结论:原来谤法的人是这样子谤法的。我会认真理性的读楞严经卷一 七处征心、八还辫见,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不用你多说!
  逐一批驳 随手找点双修的证据 将经文乱解为 双. 修 的错误-地藏论坛-...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1918
  《楞严经》云: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这让学人悟入空性见多么直接。除了佛外有谁能说岀如此高深精辟的认识和见解,如果不懂,看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十番显见也可以直接契入空性正见,你在上面断章取义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乱解佛法,护法神怎么就不灭了你?
  唉……以后不想说你什么了,你好自为之吧!!!
  为什么百度里一些南传弟子诽谤中国佛教和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就是原始佛教吗?小乘佛教就是南传佛教吗?  看到百度里一些南传弟子诽谤中国佛教和大乘佛教,让我很迷茫。南传佛教就是原始佛教吗?小乘佛教就是南传吗?小乘佛教才是正法吗?哪位高人给我解答..  adfilmshn  采纳率:53%11级  百度百科,知道和帖吧里,确有一些南传弟子在诽谤中国佛教和大乘佛教。但其中也包括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在故意利用挑拨,有些是根本对佛教没什么深入了解的人。   你的问题,首先,就南传佛教而言,根据南传佛教记载,是传承于古斯里兰卡的大寺部派。该派在古斯里兰卡历史上是著名的回大向小批判大乘的部派。历史上曾经与斯里兰卡的另外一个上座部派--修行大乘佛法的无畏山寺上座部发生长期激烈的斗争,指责对手非佛说,称自己的才是正法。南传部派的阿含圣典,是公元前约29~17年左右(佛灭约五个世纪后),斯里兰卡的大寺僧人用僧加罗文在贝叶上写出的,这是南传阿含经第一次书面经典的写出。此事被记载在大寺僧人于公元5~6世纪写出的--被南传奉为记载南传佛教史权威的大史,岛史中。在此之前,传说则是靠证悟的三藏法师口口相传。   要注意一个基本事实:南传佛教不等于古印度的小乘佛教,古斯里兰卡的大寺派更不能代表古印度大陆的大小乘各部派.要知道几乎每个古印度大陆的部派,不仅仅是大小乘,还包括部派之间,小乘与小乘之间,都声称自己一派是如来本怀,是佛陀亲传,自己的才是正法.这种宗教情怀可以理解。这才形成了古印度各部派长期的争论不休状况.   南北传大小乘佛经都是如来世尊亲口宣说的真理妙法,都是度人之舟,治病良药,只因众生的根基不同,流传地域和文化背景不同而选择的适应对机之法(佛教称四悉檀,佛在世时也是这样处理对机说法的)。应该承认这种社会和人文背景的不同,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大家都不要到对方去强迫对方接受不适合自己地区的法,否则只会造成更激烈的文化冲突,两败俱伤,整体伤害佛教,亲痛仇快!   /q/8530
  《楞严经》导读  信息来源:《禅》刊
作者:普明
发布时间:  凡大部头的佛经,若欲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必先要选择一份理想的科判,借以梳理全经的脉络结构,然后再剖析经文的意思,方能顺利地掌握其宗旨要义。东晋的道安法师,是最早使用科判的方法研读佛经之大德,他先将佛经划分为序、正、流通三分,再进一步分判章节,使经文的脉络鲜明,再用“析疑”、“甄解”的方法,对于难懂的字词章句,加以分析推详,使“文理会通,经义克明”,而得妙尽经文之深旨。  《楞严经》的义理层层深入,环环紧密相扣,若能顺着科判去学习和研究,则如同抽丝剥茧一般,自然是非常理想的学习方法。按照前面的科判,本经可分成八大部分来解读。其中第一部分内容,相当于道安法师所说之“序分”,即叙说圣教发起的因缘;第二部分至第七部分为“正宗分”,即叙说一部经的宗旨,正显圣教所说的法门;第八部分为“流通分”,即叙说受持弘传本经的功德利益。  现在就正宗分的内容,略为概述如下:  第二部分,示佛定总名:指明诸佛修因克果的大定,名为大佛顶首楞严王。  第三部分,说奢摩他路:示三如来藏理,令悟成佛之密因,以开圆满之解。  第四部分,说三摩修法:摄解以起正行,从二十五圆通中,独选耳根一门深入;次述圆通加行,严持禁戒以治现业,建立道场以托慧命,诵持神咒以除宿习。  第五部分,说禅那证位:即依行而证果,以三渐次为基,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末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第六部分,示全经名目:成佛之妙定既已开示完毕,故结经名,以示一经要义。  第七部分,明助道要法:谈七趣之升沉,令悟别有出世之无上大涅槃,不恋三界;辨五十之阴魔境,欲令行者得正知见,以防堕落邪见海中。  一经大义,大体如上所说。现将八大部分的内容,再依次展开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佛说本经的因缘   本经的序分,主要叙述了佛陀六十二岁那年,夏安居圆满之日(七月十五),国主波斯匿王,为祈福超荐先王,特地选择这一天,到祇桓精舍,延请佛陀及诸大菩萨、阿罗汉,到王宫应供。当时阿难因受善信的邀请,远游别地,不及参加集体应供的行列,回来时无饮食可用,便独自到城中托钵乞食,途经一家淫舍,被摩登伽女用幻术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即将破毁戒体。如来应供始毕,立即返回精舍,从佛顶上放光说咒,敕文殊师利菩萨,将所说神咒,携往救护阿难。恶咒消灭了,文殊菩萨于是提携劝勉阿难及摩登伽女,一同回到佛陀座下。因阿难之请法,而发起了一段圣教流传的大事因缘。  南怀瑾老先生在《楞严大义今释》里说:佛说诸经,大体皆有缘起,举众所周知而言,如《金刚经》,但从人本位之穿衣吃饭、平平实实之人生日常生活说起。人生日常生活当中,离不开穿衣吃饭,而穿衣吃饭中,正具有人生无上之大智慧,故不得不说。如《维摩经》,首标佛国心地境界,而以维摩诘之卧疾说起。人生必有老病之苦,于老病卧疾之中,更有人生无上之大问题,故又不得不说。《楞严经》中,首先从吃饭说起,因为吃饭,才发生阿难到城中乞食,途中遇上摩登伽女,一见倾心,几乎双双坠入情波欲海之中。只此轻轻几笔,明明白白指出“食色性也”,的的确确为人生之一大苦恼。我佛慈悲,故又不得不说出此中奥妙,如此如彼,乃有此一本经流传之大因缘。
  第二部分,示佛定总名令知诸佛修因克果   阿难见到佛,顶礼悲泣,悔恨自己一向多闻,道力未全,殷勤祈请如来开示:“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阿难因为不知佛定总名,故将平日所闻三定别名,加一“妙”字以问佛,要如来开示,十方如来成佛的大定。  如来一听,便知阿难不知佛定总名,故应阿难所请,先答以:“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这段文字之原文,在“执心身内”文中,前后文意,全无接续。经圆瑛老法师审定,当在阿难请定之后,使请答相应,啐啄无违。  经过对《楞严经讲义》科判的比较研究,将此请答相应之文,划为一处,同归在第二部分“示佛定总名令知诸佛修因克果”名下,然后下文三、四、五部分内容,再逐段回答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这样就使一经之脉络,更为简洁明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第三部分,说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开圆解   一、说空如来藏  (一)斥破妄心以开奢摩他路  一切众生,莫不有心,而常住之真心难悟;一切修行,莫不有定,而自性之妙定难明。阿难欲请如来开示成佛妙定,如来即从阿难因地之发心问始。阿难答佛,因睹如来三十二相好,心生爱乐,因此发心出家,愿意舍离生死。阿难不知此爱乐之心,即是妄想分别、生死之根本。佛即感叹地告诉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1. 破妄识无处  如来于是征问阿难:当初发心出家,既是缘于见到如来三十二相好,而产生渴仰爱慕的心情,那你阿难是以什么来见?见了之后,产生爱乐之情的又是谁?阿难回答说:是因“眼”见如来胜相,而“心”生爱乐。佛告阿难:从始以来,使你不断流转生死的,即是心和眼睛的过咎;如果不知心眼之所在,即无法降伏扰乱本性的尘劳烦恼。我现在问你,你可知道心和眼睛在什么地方?阿难于是婉转答出七处:初执心在身内,次执心在身外,三执心潜眼根,四执心分明暗,五执随合随有,六执心在中间,七执一切无着。一一皆为如来所破斥,欲求识心之处所,而了不可得。  2. 斥妄识非心  阿难进而求佛开示真心的所在,如来先为阿难开示真妄二种根本: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随后举拳,再次征问阿难:到底以什么为心,而能知道如来拳相?阿难回答说:这个能推究寻逐的,即是我阿难之心。佛于是呵斥阿难说:这不是你的心!这是当前的尘境,在你的心中所投射的虚妄相,而引起之种种分别心想。就是这个妄想心,迷惑了你阿难的真正本性。由于你从无始以来,一直到今生,都认贼为子,以致遗失元常不变的真性,枉受生死轮回之苦。  3. 推妄识无体  阿难于是争辩说:若此能推理思维分别、能修善造恶的不是心,我阿难岂不成了没有心之人,同于土塑木雕的偶像了吗?佛于是开示阿难:一切诸法所生,皆是由真心随染净诸缘所起之幻相,相妄性真,若推究它们的根源,其实皆以真心为其体性。假若此推理思维分别之心,离开六尘境界,别有能分别的自性存在,就是真心了;若此分别性离尘无体,这就是缘尘分别影事,若执此以为真心,则当尘境变灭时,法身同于断灭,还有谁去修证无生法忍呢?  阿难至此,方知一向所执皆非,但又不知真心之所在,与诸大众皆默然自失。  (二)显示真性令见如来藏体  阿难舍妄求真,进求如来开示寂常妙明之心性。如来首从胸前卍字放光,以表显真之相,然后以种种善巧方便,为阿难开示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1. 带妄显真  若就众生之份上,实在无法指出个纯真无妄之真心来,而如来有善巧方便,明知见性带妄而不说破,乃克就六根门头,十番直指见性为真心,令阿难亲验不动之本真。  一显见是心:借盲人虽无眼,而仍能见暗,显能见的见性是心非眼。  二显见不动:借主人常住而客不住,虚空常寂而尘动摇,显见性常住不动。  三显见不灭:借色身虽有老少之别,而观河之见无别,显见性一向不生不灭。  四显见不失:借手臂首尾互换为正倒,而臂无增减,显见性虽颠倒而不失。  五显见无还:借明暗、通塞、同异、清浊八种尘相之可还,显见性无往无还。  六显见不杂:借物象虽有千差万别,而见性则朗然一照,显见性不与物杂。  七显见无碍:借器有方圆大小内外,而空无形量,显见性转物则自在无碍。  八显见不分:阿难疑身、见各体,如来明万法一体,显见性一真绝是非之分。  九显见超情:就见精非因缘自然,离四句绝百非,显见性超情不堕外道权宗。  十显见离见:见精虽离缘,而尚未离其自相,显真见犹离自体中一分见妄。  关于见性与三番所破妄识之区别,如下文识大中所示:  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根尘相对,一念未生之际,但如明镜当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无别分析,即六根中不动之性;一落入分别,标名指姓,即属识心。  2. 剖妄出真  接着,如来进一步指出,前来所指之见性,乃带别业、同分二种颠倒分别见妄,二种见妄若除,则能断除分段、变异生死之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又进为开示,本觉妙明真心,性非和合及不和合,密示万法一体之旨。  交光大师说:上文之带妄显真,如指璞说玉,虽珍贵非虚,而粗石未剖,美玉未莹。剖妄出真,则如剖璞出玉,精莹焕发。前文之破识,破至无体,是为真破;此处之剖妄,实体反露,所谓不毕竟破,似破而实显。  3. 会通四科  接着,如来更进一步指出,所指真心不但近具根中,实则远赅万法。故剖析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一一诸法,相妄性真,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即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由本如来藏,常住不动,体恒无变,故非因缘;由本如来藏,妙明周圆,用恒随缘,故非自然。  4. 圆彰七大  地、水、火、风、空、见、识,是为七大。七大即前四科之总相,四科为七大之别相,法本无殊,所阐明的义理则有浅深之别。前四科是约藏中已发现者而说,属于事造之七大,一一会归藏性,故称其“本如来藏”,以明即事即理。七大是约藏中未发现者说,属理具之七大,一一含具藏中,故称其为“如来藏中”,以明全性全相。  四科方谈一一诸法,相妄性真,全事即理,悟此能入理事无碍法界 [1] 。  七大则进一步指出,一一诸法皆周法界,圆满十虚,尘刹普融,故总名为大,如每一星之火,皆有洞烧之极量,悟此能入事事无碍法界 [2] 。  (三)阿难明心生信  阿难大众,闻佛开示至此,各各自知,真心自性涵容周遍十方世界,返观父母所生之身,如十方虚空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了然自知,悟获本有妙心,原自常住不动。于是阿难说偈,赞大定之稀有,发愿早登无上觉道,广度众生。  二、说不空如来藏  富楼那疑问:如来藏妙真如性,清净本然,为何会忽然产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此疑众生因性有始)  佛答: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从细至粗,故有世间诸相;惑业苦三,相续不断,故有世界、众生、业果,迁流不息。  富楼那问佛:众生心与如来究竟觉心,平等无二,众生既能迷真起妄,则诸佛如来,证得妙空明觉后,何时复起无明,而生出世界、众生、业果等有为法?(此疑如来果德有终)  佛举四个譬喻,回答富楼那所问:(1)迷方喻,说明方向若悟,即不重为迷,且此迷本无因,喻指无明本空。(2)空花喻,说明空本无花,但由翳目妄见,喻指万法现无。(3)金矿喻,说明矿炼成金即不重为矿,喻指诸佛如来,既转烦恼,得成菩提智德,究竟不变,更不再有烦恼。(4)木灰喻,说明木烧成灰即不再为木,喻指诸佛如来,既转生死,得成涅槃断德,究竟无生,更不再受生死。  三、说空不空如来藏  又,富楼那问佛:地、水、火、风、空等,本为相生相克,为何如来说五大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不相陵灭?  佛举虚空体非群相,而不碍明、暗、动、清、浊、霾、映等诸相发挥。又举如人水中观于日影,百千人同观,各自行走,则各有日随其人而去,而日影原本虚无,故说一说异都不正确。说明一切诸法,循业发现,观相元妄,观性元真,性相圆融无碍,以答五大圆融之难。  如来次依“迷悟心”对辨二种缘起,依染缘起执成有碍,依净缘起而融成无碍。又依“本来心”圆彰空、不空、空不空三如来藏性。显理至此,可谓彻法流之底,穷性海之源。此一心三藏即首楞严大定,诚为自性天然之本定。必当圆悟此理,依理起行,方成了义之修证。
  富楼那又疑:一切众生,何因会有无明,自蔽三如来藏之真心?  佛举城中演若达多,以一日照镜之因缘,忽爱镜中人头眉目清晰可见,嗔则己头不见面目,迷头奔走,然狂起狂歇,头本自如,以说明“无明无因”的道理,但能放下执著之心,则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来周遍法界,不从他人而得。  阿难转疑:佛前既排因缘、自然,而今回答富楼那,又语带因缘,疑佛自语相违。  佛则示以知真本有,达妄本空,则因缘自然,皆为戏论。  第四部分,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一、因果相同选根直入  阿难请示修门,求佛不舍大悲之心,开示会中的迷昧大众,毕竟获证如来无余涅槃的根本发心之路。  (一)分门以定二义  佛即告诉阿难: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1)修因同果:决定以不生灭性为因地心,旋转五浊虚妄之灭生,脱粘内伏,还复本元之觉性;得此妙明本觉,无生灭之性,为因地心,然后再圆成果地上的修证。(2)从根解结:六根奔尘趣境,发业润生,乃烦恼之根本所在;六根返元,脱离尘妄,即是解脱根本。故佛教阿难,不要随着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等十二种有为尘相,奔逐流逸;但依六根门头,选择一圆通根,一门深入,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则其他五根粘尘之妄,应拔圆脱,自能速成无上正觉。  (二)验证以释二疑  阿难闻佛说,六根若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十二诸有为相,即心境脱节,就没有根结的体质存在,却误作离开尘境,完全没有性体(根性)。佛因此令罗睺罗击钟,以验闻性不灭;引梦验常,以验闻性不昏。  阿难求佛进一步开示结元之所在,如来引十方诸佛来证,但指六根即是缚结之元。且六根之中,从细到粗,含有六个缚结(所谓六结,是指五阴生时,从细至粗,识阴先起到色阴为终结。前四阴,每阴一结,色阴有二结,共成六结,详见经中所示)。若欲解除六根中的缚结,必须选择一圆通根,深入而修,六个结若都解除了,则一结之名亦亡。  (三)绾巾以示伦次  阿难求佛开示“六解一亡”的真义,以及解结的伦次。如来于是绾巾六结,以示结之伦次。结既次第绾成,当依结心次第而解。解末三结(6.5.4),先得人空;解次二结(3.2),得证法空;解第一结,则俱空不生。六结若总解除,则一结之名亦亡。这就名为菩萨从三摩地得证无生忍。  (四)冥授以选本根  阿难求佛冥授圆通本根,佛敕诸圣各陈得入圆通方便妙门。前二十四圣皆为略说,末后观音菩萨广陈耳根圆通,次第解结修证过程,以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成三十二应,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佛敕文殊菩萨拣择圆通,文殊菩萨拣二十四圣,而独选耳根圆通,为浅深同依、三世同修的至妙行门。  二、末世修学道场加行  (一)请安立道场  阿难请佛开示:末世修行,欲摄其心,入三摩地,如何安立道场,方能远离魔事?佛示阿难:当依戒定慧三无漏学而修,严守诸佛四种清净明诲,诵咒以除宿习,于道场中,六时行道,三七不寐,自能得佛现身,摩顶安慰,令他开悟,成就戒定慧三学。  (二)请建立道场  阿难请佛开示:末世修行,如何建立道场,合佛世尊清净轨则?佛示阿难:道场建设坛仪,及修证节次等。  (三)请宣说神咒  阿难请佛宣说楞严神咒,令诸修行,承佛密音,身意解脱。佛示阿难:五会神咒,并说神咒利益,诸佛要用,及众生利赖等。次述天龙八部、金刚藏王菩萨发愿护持等。  第五部分,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阿难请佛开示:修证佛三摩提,从干慧地,历三贤十圣,至等觉、妙觉的位次。  如来开示阿难:先示依染缘起,而成十二类生颠倒之相;次释依净缘起,立三渐次,除灭十二类生,虚妄乱想之本因,以此为基,再上历菩萨五十七圣位。束三渐为干慧;开初住为十信;十住,生佛家而为佛子;十行,广六度而作佛事;十回向,回佛事而向佛心;四加行,泯心佛而灭数量;十地,依中道而趣佛果;等觉,齐佛际而破生相;方尽妙觉,成无上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所谓禅那修证圣位,但明其复还本体,出其本有家珍,非从外得。  第六部分,如来通示全经名目   阿难问定三,如来答定三,一经问答,界限层次分明,具示妙定始终,如观手中掌指。正修问答,既已圆满,故大智文殊菩萨起立白佛,请示经名,以结一经要义。故如来通示五名,以说明一经的归趣。  第七部分,助道别详护定法要   一、谈七趣劝离以警淹留  阿难请佛开示:地狱、恶鬼、畜生、人、仙、天、阿修罗等七趣,是真如体中本来自有?还是众生妄习生起?  佛示阿难:此七趣之果报,皆是众生由无始一念无明不觉辗转发生而来,并非心外实有之境,亦非真如体中本有,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无处可以探寻穷究。七趣之升沉,皆由虚妄情想而生。由于众生不识本心,随顺杀盗淫故,即循业感,而成三恶道报;无杀盗淫业,即生成人天善趣,有无互相倾夺,故起轮回之性。如果不断除三业,就会各各有私造的别业,在众多私造的别业里面,彼此业感相同,所形成的同分业中,就会有一定受报之处。如来一一详细剖析,判决邪正,欲令学人知有涅槃、不恋三界。此以戒而助成正定。  二、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  如来无问自说五十阴魔境。此是过去诸佛的辨魔法门,亦是修习大定,增进圣位的心要。此五十阴魔境,乃修习奢摩他自性本定,微密观照中,所显现的微细魔事,或遭外在天魔鬼神、魍魉精魅所扰乱;或为心魔、见魔所惑乱。当魔境现前时,惟恐初心之人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故如来再三叮咛,欲令行者得正知见,以护堕落邪见海中。又因阿难所请,如来重明五阴同是妄想成就,次示五阴因界浅深,三示五阴灭除之顿渐。此以慧而助成正定。  第八部分,赞叹流通的功德   末后,佛陀赞叹弘扬《楞严经》的殊胜功德。设若有人身犯四根本重罪(杀、盗、淫、妄),及犯大乘十恶重罪,若能以一念发愿之心,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令末法众生,皆能依法修行,不入邪道。这人的罪障,就会应其弘经之一念,而得消灭,变其所将招感地狱恶报的苦因,而成安乐国;其福德,远超用遍满十方所有虚空七宝,供养微尘数诸佛如来,所获福德之千万亿倍!  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显密齐修;如佛教敕,遍令众生,得闻此经,如教行道。自他两利,必能直趣无上菩提,永离一切魔业!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 暴败什么意思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