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与哌替啶的化学名是异同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我院吗啡和哌替啶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阿片类镇痛药吗啡和哌替啶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我院吗啡、哌替啶用药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共18个科室应用镇痛药较多,住院患者总体用量高于门诊患者,肿瘤科是用量最多的科室;门诊与住院用量排名前12位的科室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住院以内科应用居多,且哌替啶的用量较大,住院患者以术后和癌痛镇痛为主.结论 吗啡和哌替啶的应用仍相对集中于肿瘤科室,哌替啶应用较多.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116021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16年医师考试精品无忧班能抑制延脑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消失,对各种咳嗽均;(4)其他作用;催吐:能兴奋CTZ,引起恶心、呕吐;缩瞳: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引起瞳孔极度缩小;促进抗利尿激素、催乳素和促生长激素的释放;抑制黄;临床用途:1、镇痛;?2、心源性哮喘;?3、急、慢性消耗性腹泻;?试述吗啡和哌替啶在作用、应用上有何异同?;答:吗啡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
能抑制延脑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消失,对各种咳嗽均有效。
(4)其他作用
催吐:能兴奋CTZ,引起恶心、呕吐。
缩瞳: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引起瞳孔极度缩小呈尖针状。
促进抗利尿激素、催乳素和促生长激素的释放;抑制黄体生成素释放
临床用途:1、镇痛
? 2、心源性哮喘
? 3、急、慢性消耗性腹泻
试述吗啡和哌替啶在作用、应用上有何异同?
答:吗啡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等部位的阿片受体,主要是μ受体,模拟内源性阿片肽对痛觉的调制功能而产生镇痛作用的。
哌替啶(度冷丁):
作用与原理与吗啡相似,镇痛(约为1/10)、镇静、欣快作用、呼吸抑制、心血管系统及平滑肌作用与吗啡相当,作用时间短 。
? 成瘾性较低、戒断症状轻,无镇咳、缩瞳作用;无止泻、致便秘作用;不延缓产程。 镇痛,各种剧痛、分娩止痛(临产前2-4h不宜使用);内脏绞痛,合用解痉药(阿托品)
不用于慢性疼痛特别是癌痛!
吗啡或哌替啶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理?为什么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书286页 答:吗啡机制:
①吗啡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有利于肺泡换气。 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肺水肿的消除。
③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
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1、解热镇痛药的基本作用机制、药理作用
答:共同的作用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酶(COX),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COX-1:机体本身固有的酶
(―)COX-1 为不良反应的原因
COX-2:诱导酶
主要在炎症细胞中表达,可促使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COX-2 为治疗作用基础
三大作用:解热、镇痛、抗炎
[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
不可逆性COX抑制药
2、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和吗啡类镇痛药有何异同?
答:解热镇痛药与吗啡都可用于体感上的疼痛,但吗啡还可用于情感方面的疼痛,对各种疼痛均有效,且不影响意识和其他感觉。
3、解热镇痛药对体温的影响与氯丙嗪有何不同?
答:解热镇痛药对体温的调节可使发热者体温恢复正常,但是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而氯丙嗪可使发热者体温恢复正常并可降至正常体温以下。
4、阿司匹林通过什么机制防止血栓形成?有何临床意义?
答:(3)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
机理:小剂量抑制血小板中COX-1,使血栓素A2(TXA2)形成减少,从而使血小板聚集减少。
大剂量时,能抑制血管壁中环氧酶,减少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促进血栓形成。
采用小剂量(75-150mg/日)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梗、缺血性心脏病;用于心绞
痛、血管形成术、有脑血栓倾向的一过性脑缺血等
5、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哪些?
答:“阿司匹林哮喘” :抑制COX,使PGs合成受阻,导致脂氧合酶途径生成的白三烯增加,引起支气管痉挛
注:肾上腺素治疗效果差
第23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
呼吸系统药理
1、平喘药物分类
答:支气管平滑肌松驰药
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非选择性βR激动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
选择性β2R激动药:沙丁胺醇、克仑特罗
②茶碱类:氨茶碱
③M胆碱受体阻断药:异丙托溴胺
抗过敏平喘药
④过敏介质阻释剂(肥大细胞膜稳定药):色甘酸钠
⑤H1受体阻断药:酮替芬
抗炎平喘药
⑥糖皮质激素类:倍氯米松
⑦抗白三烯药物:
竞争性白三烯受体阻断药:扎鲁司特
5-脂氧酶抑制药:齐留通
消化系统药理
1、 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
答:①抗酸药:Al(OH)3、Mg(OH)2、NaHCO3、
CaCO3、三硅酸镁、氧化镁
②胃酸分泌抑制药:
H2受体阻断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胃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M1R阻断药:哌仑西平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
③胃黏膜保护药:米索前列素、恩前列素等前列腺素的衍生物;硫糖铝、胶体枸橼酸铋钾
④抗幽门螺杆菌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 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答:1、C4-5的双键,C3的酮基,C17上的二碳侧链(C20的羰基和C21上的羟基)是保持生理功能所必需
2、盐皮质激素的C17上无-OH,C11上无=O或有O与C18相联
3、糖皮质激素的C17上有-OH,C11上有=O或-OH
4、C1-2有双键以及C6引入-CH3则抗炎作用增强,水盐代谢降低
5、C9引入-F或-CL,C16引入-CH3或-OH则抗炎作用更强,水盐代谢更弱
6、酯化C21羟基,可使作用时间明显延长。
? 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答:1. 抗炎作用
2. 免疫抑制作用
① 抑制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
②对细胞(小剂量)和体液(大剂量)免疫均抑制。
3. 抗休克作用
4.其他作用(1)退热作用(抗内毒素作用):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热作用。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热源释放,降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源敏感性。
(2)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
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RC和Hb、BPC(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增多;而淋巴组织萎缩,导致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减少。
3)对骨骼和骨骼肌的影响 ―― 骨质疏松(长期大量应用),类固醇肌病(过量应用 骨质疏松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必须停药的重要指征之一。
(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大剂量兴奋、失眠,偶致精神失常和诱发癫痫。
(5)对胃肠道的作用―――促进消化,大剂量时可诱发或加重溃疡。(增加胃酸的分泌、胃蛋白酶释放,胃黏液分泌减少。)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炎作用的利弊?
答:炎症早期、后期应用的利弊
早期: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但也可降低机体防御功能,致感染扩散。
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但也延缓创口愈合过程。
? 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
答:(1)对炎症抑制蛋白及某些靶酶的影响:
诱导脂皮素合成及释放而抑制磷酯酶A2活性,从而抑制炎性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成而抑制急性炎症。
抑制NOS和COX-2等的表达。
诱导ACE,降解缓激肽。
(2)对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影响:抑制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转录,从而强烈地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
(3)诱导炎细胞凋亡。
? 糖皮质激素抗休克的机制?
答:(1)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的形成
(2)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排出量、扩张痉挛的血管。降低血管对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解除血管痉挛
(3)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但对外毒素无防御作用。
4)抗炎、免疫抑制作用
? 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答:1.长期大量应用的不良反应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痤疮、多毛、皮肤变薄、肌无力和肌萎缩、浮肿、低血钾、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停药自行消退。
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可减轻这些症状。
( 2 ) 诱发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
消化系统并发症 :诱发或加剧溃疡甚至造成胃出血或穿孔。
(4)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
发生骨质疏松症则必须停药。
为防治骨质疏松宜补充维生素D,钙盐和蛋白同化激素等。
(6)白内障和青光眼
(7)神经精神异常:诱发精神病或癫痫
(8)可致畸胎
? 对物质代谢的影响(饮食)、对血液的影响、用于严重感染时需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
素、禁忌症。
答:禁忌证(1)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2) 当感染缺乏有效对因治疗药物时;
(3) 病毒感染;
(4)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5) 新近做过胃肠吻合术、骨折、创伤修复期;
(6) 中度以上糖尿病;
(7) 严重高血压;
(8) 妊娠初期。
(9) 有精神病史者
当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存时,应全面分析,权衡利弊,慎重决定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 试比较丙硫氧嘧啶和大剂量碘剂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
答:(1)丙硫氧嘧啶
C 抑制外周组织内T4转化为T3(有利于重症甲亢,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C 临床应用:a甲亢的内科保守治疗
轻症、不宜手术者和放射性碘治疗的甲亢患者
开始大剂量,抑制甲状腺素合成,1-3月后视病情减量。 基础代谢率恢复
后,继续用药1-2年。
b甲亢手术术前准备
使甲状腺功能控制正常,以便手术;
使甲状腺增生充血,术前2周加服碘剂
c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合用碘剂)
(2)大剂量碘
产生抗甲状腺作用
a、影响过氧化物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b、抑制垂体分泌TSH,使腺体缩小 c、抑制甲状腺蛋白水解酶,抑制T3、T4释放
临床应用:a单纯甲状腺肿(小剂量)
b甲亢术前准备
c甲亢危象: 需同时配合服用硫脲类
d保护人员免受核事故后放射性碘微尘对甲状腺的损伤。
不能单独用于甲亢的内科治疗!
? 甲亢术前准备用硫脲类药物,术前2周加服大剂量碘的药理学基础?
答:连续服用硫脲类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以减少麻醉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术后甲状腺危象的产生。但因硫脲类可使TSH分泌增多,使甲状腺体增生和血管增生,所以术前2周加服大剂量碘剂使甲状腺缩小、变硬,减少充血,便于手术进行。
? 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药物有哪几类?
答:1、硫脲类
2、碘及碘化物
3、放射性碘
4、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28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抗菌药物概论
? 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
b、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多粘菌素类、制霉菌素类及两性霉素B)
抑制蛋白质合成
(氨基甙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
C、抑制核酸代谢
(喹诺酮类、利福平)
D、影响叶酸代谢
(磺胺类和甲氧苄氨嘧啶)
? 简述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答:1、药物不能到达其靶部位:
细胞外膜通透性下降。
细菌内主动外排系统增强。
2、产生灭活酶
3、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4、改变代谢途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机制及细菌耐药机制?
答:机制: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活性,从而阻碍细胞壁合成的肽聚糖链的交叉联结过程,使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增加细胞壁自溶酶活性,产生自溶。
①对G+杀菌作用强大,对G-作用弱。
②繁殖期杀菌剂
④对真菌感染无效。
耐药机制:
1、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水解灭活
2、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PBPs增多或产生新的PBPs均可使抗生素失去抗菌作用
3、孔道蛋白数量减少和孔道变小。(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的改变)
4、主动流出加强
青霉素G的抗菌谱、临床应用?
答:抗菌谱:窄
A、对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B、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
C、对G+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D、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
临床用途(首选)
A、链球菌感染性疾病:扁桃体炎、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等
B、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药理思考题(1)39等内容。 
 药理学复习思考题(2015)(1)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药理学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副作用: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  药理学习题(成教用)(1)_药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药理学习题 药理学习题 班级: 姓名: 学号:第一章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 1.药理学是研究( )P1 A.收集客观...  1、 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药物作用选择性低 2、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3、 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对受体有亲和力...  药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6页 1财富值 药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整理) 6页 2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  《药理学》专科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药物的吸收与下列___C___因素无关 A、给药途径 有效期 2、硫酸镁中毒引起血压下降时最好选用___E___ A、肾上腺...  药理思考题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2年整理复习资料药理思考题 1、 胆碱能神经受体的分类及分布如何? 能与 Ach 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受体,位于副交感神经和部分...  药理学练习题 1_基础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一.单选题 1.药动学研究的是 A.药物吸收 B.药物排泄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D.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E.药物的分布 ...  药理学思考题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思考题第1章 药理学 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物 drug 用以预防、诊断和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哌替啶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