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上下楼梯大腿牵拉疼的速度对传入冲动有何影响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生物医学机能学实验问题与回答
下载积分:730
内容提示:【精品】生物医学机能学实验问题与回答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2:31:3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精品】生物医学机能学实验问题与回答
官方公共微信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三
一、单选题
1、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能够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是 C
A.感觉器官&&&&
B.效应器&&&&
C.感受器&&&
D.辅助装置
2、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称为C
A.突起&&&&&
B.间隙&&&&&&
C.突触&&&&&&
D.神经接头
3、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的生活物质称为:B
细胞质&&&&&&
原生质&&&&&
细胞核&&&&&&
D 核糖核酸
4、组成细胞的最主要成分,即细胞的结构基础是:A
A 蛋白质&&& B
C 脂类&&& D 核酸
5、自然界中存在最为丰富、分布最为广泛的有机物是:B
A 蛋白质&&& B
C 脂类&&& D 核酸
6、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叫做:D
A 主动转运&& B
单纯扩散&&& C
胞饮作用&&& D
7、细胞质不包括以下哪个结构:D
A 高尔基复合体 B 中心体 C 线粒体 D 染色体
8、神经系统之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D
A 突触& B动作纤维& C
反射弧& D神经细胞
9、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至细胞体的结构是:A
A 树突 B 朗飞氏节 C轴突 D 胞体
10、机体不断生长发育、赖以生存和延续种族的基础是C
A 反射弧& B 神经系统 C 细胞增值 D 动作电位
11、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
C.Ca++平衡电位&&& D.
Cl-平衡电位
12、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
A.Na+平衡电位&&&&&&
B.K+平衡电位&&&&&
C.Ca++平衡电位&&& D.
Cl-平衡电位
13、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B
A.K+通道开放&&&&&&
B.Na+通道开放&&&&&&
C.Ca++通道开放&&& D.
Cl-通道开放
14、突触传递的机制是 A&&
Ca++流入膜内&&&&
K+流入膜内&&&&&&&
C.Na+流入膜内&&&&&
D.Cl-流入膜内
15、锥体外系统中皮质脑桥小脑系的功能是C
A.维持觉醒状态&&&&&&&&&&
B.精细运动
C.肌协调运动、维持姿势&& D.内脏运动
16、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C
A.保持人体内环境的恒定&&&&&&&
B.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保持人的觉醒状态&&&&&&&&&&&
D.促进甲状旁腺素的分泌
17、脑干网状结构损伤将导致B
A.感觉过敏&&&&&
B.深度睡眠&&&
C.保持清醒&&&&&&&
D.内脏活动增强
18、右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A
A.左半身&&&&&&&
B.右半身&&&&&&&&
C.左侧头面部&&&&&&&&&
D.右侧头面部
19、右半身躯体感觉障碍主要是由于 B
A.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受损&&
&&&&&B.左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
右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受损&&&&&&&
D.右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受损
20、联系大脑两半球的横行纤维称为A&&
A.胼胝体&&&&&
B.大脑脚&&&
C.边缘叶&&&&&
21、有保持人的觉醒状态功能的是A
A.脑干网状结构&&&&&
B.胼胝体&&&&&&&
C.小脑&&&&&&&&
D.中央前回
22、成人在清醒、安静闭目时,脑电图上出现A
A.α波&&&&&
B.δ波&&&&&&&
&&&&&&&D.β波
23、异相睡眠时脑电图呈现的波形是&&&
A.α波&&&&&&&&&
B.β波&&&&&&&&&&&
C.δ波&&&&&&&&&
24、成人脑电图上的α波出现在D
大脑皮层兴奋时&&&&&&&&&
B.睡眠或深度麻醉时
C.困卷成受到情绪刺激时&&&
D.清醒、安静闭目时
25、成人脑电图上的β波出现在A
大脑皮层兴奋时&&&&&&&&&
B.睡眠或深度麻醉时
C.困卷成受到情绪刺激时&
&&D.清醒、安静闭目时
26、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地刺激角膜时引起的眨眼反射&&&
B.婴儿吸吮反射
&&&&&&&&&&&&
C.寒冷引起的寒战&&&&&&&&&&&&&&&
D. 谈虎色变
27、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D
&&&&&&&&&&
A.谈虎色变&&&&&&&&&&&&&&&
B.狗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
&&&&&&&&&&
C.海豚会按指令表演动作&&&
D. 刺激角膜时引起的眨眼反射
28、以语言、文字引起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及其活动称为 D
&&A.第一信号系统&&&&&&
B.非条件反射&&&&
C.非条件刺激&&&&&&
D.第二信号系统
29、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B
A.具有第一信号系统&&&&&&&&&&&&&
B.具有第二信号系统&&&&&&&
具有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
D.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能力
30、内囊位于 A
A.豆状核、丘脑与尾状核之间&&&&&&&&&&
B.屏状核、丘脑与尾状核之间
C.丘脑、杏仁核、与尾状核之间&&&&&&&
D.屏状核、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31、脊神经共有B
A.32对&&&&&&&&
B.31对&&&&&&&
C.12对&&&&&&&&
32、脑神经共有B
A.32对&&&&&&&&
B.12对&&&&&&&
C.31对&&&&&&&&
33、脑干由D
A.端脑、中脑和丘脑组成&&&&&&&&&&&&&&&&&&&&&&&
B.间脑、中脑和脑桥组成
C.小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D.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
34、丘脑属于&&&&&&
间脑&&&&&&&
脑干&&&&&&&
35、锥体系统出发自于A
A.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
B.中央后回第一感觉区
C.中央后回第一运动区&&&&&&&&&&
D.中央前回第一感觉区
36、当条件刺激重复出现而不伴随非条件刺激的强化,使条件反射逐渐消退,这种抑制称为A
A.内抑制&&&&&&&&
B.外抑制&&&&&&&
超限抑制&&&&&&
D.强化抑制
37、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时&& B
A.消化器官活动活跃&&&&&&
B.心血管系活动水平高
C.心血管系活动水平低&&&&
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38、下列哪项不是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D
A.心跳加快加强&&&
B.血压升高&&&
C.瞳孔扩大&& D.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39、下列属于非条件性抑制的是A
A.超限抑制&&&&&&&&&&
B.消退抑制
C.分化抑制&&&&&&&&&
D.延缓抑制
40、下列哪一项生理活动不受下丘脑调节? A
&A.记忆活动&&
B.体温恒定& C.水平衡&&
D.垂体内分泌
41.听觉的感受器是D&&&&&&
前庭&&&&&&&
&&&&&&&&&&&&&&&&&
球囊斑&&&&&
42.无感光作用、称为盲点的部位是B&
&&&&&&&&&&&
A.黄斑&&&&&&&&&
B.视神经乳头&&&&&&&
C.虹膜&&&&&&&&&
43. 分辨力强,对物体的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分辨力的感光细胞是A
&&&&&&&&&&&&&&
A.视锥细胞&&&&&&&&&&&&&&&&&&&&
B.纤毛细胞
&&&&&&&&&&&&&&
C.嗜硌细胞&&&&&&&&&&&&&&&&&&&&
D.视杆细胞
44.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能够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是C
A.感觉器官&&&&&&&&
B.效应器&&&&&&
C.感受器&&&&&&
D.辅助装置
45.嗅觉感受器是D
A.毛细胞&&&&&&
B.味蕾细胞&&&&&
C.锥体细胞&&&&&
46. 与视觉传导有关的是A &&A.外侧膝状体
&B.内侧膝状体
&C.松果体&&
47. 飞机上升或下降时,乘客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其生理意义在于调节B
A.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B.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C.圆窗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D. 鼓膜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
48.耳蜗的主要功能是B
A.集音作用&&&&&
B.感音换能作用&&&
C.声压增益作用&&&&
D.传导动作电位作用
49. 内侧膝状体
B&&&&&&&&&
A.与视觉传导有关&&&&&&
B.与听觉传导有关
&&&&&&&&&&&&&&&&&&&&&&&&
C.与嗅觉传导有关&&&&&&
D.与痛觉传导有关
50.视觉的感受器是
视网膜&&&&&&&&&
&&&&&&&&&&&&&&&&&&&&
大脑枕叶&&&&&&&
二、多选题
1、人体结构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不同的系统,每个系统由若干器官组成,而每种器官又由几种组织组成。人体的4种基本组织是:ABCD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肌肉组织 D 神经组织 E分泌组织
2、有机物在人体中广泛存在,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有机物包含了以下哪些?ABCDE
A 糖类&& B
脂类&& C 蛋白质& D
核酸&& E 维生素
3、细胞膜是包围在整个细胞最外层的薄膜,它主要的组成部分是:ABC
A 糖类&& B
脂类&& C 蛋白质& D
核酸&& E 维生素
4、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作用包括:ABCD
A 被动转运& B 主动转运& C 胞饮作用
D胞吐作用& E 吞噬作用
5、神经元有胞体和突起组成,其中突起又分为:BD
A 突触 B 树突 C 髓鞘 D 轴突
6、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可将神经元分为:ACD
A 感觉神经元& B 多级神经元& C 运动神经元 D
中间神经元 E 双极神经元
7、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心,为球形,它的组成部分有:ADE
A 核膜& B 线粒体& C
微管& D 核仁& E 染色质
8、细胞增殖周期(或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可分为两个时期:AD
A 间期& B S期& C
DNA合成期& D分裂期
9、根据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将肌组织分为:ABD
A 骨骼肌&& B
平慢缩红肌& D 滑肌&& E
10、结缔组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份,种类多,形态多样,主要分为:ABD
A 疏松结缔组织& B 脂肪组织& C
肌肉组织& D 致密结缔组织& E 神经组织
11、生理学中把或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的冲动的反应成为兴奋,以下哪些是引起兴奋的条件:ABD
A 刺激强度 &B刺激作用时间&
C 刺激的部位& D强度变化率 E 部位感受性
1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以下哪些结构:ABCE
A 脑桥 B 间脑& C 脊髓 D 自主神经 E 小脑
13、脑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BCD
A 丘脑 B延髓 C 脑桥 D 中脑
14、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BCD
A 躯体神经系统 B 自主神经系统 C 脊神经& D脑神经&
E 中枢神经系统
15、对于自主神经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A 自主神经系统又叫做植物性神经系统
B 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
C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与情绪反应密切的关系
E 主要负责感受并传动神经冲动到中枢中去
16、以下哪种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ABE
A 吃食物流口水 B 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 C谈虎色变 D 望梅止渴 E针扎缩手
17、以下哪种现象属于条件反射?ACD
A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 吃食物流口水& C望梅止渴
D 谈虎色变 E针扎缩手
1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象是一种:BCE
A是无条件反射 B 是条件反射&
C 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D 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E跟望梅止渴的类型一致
19、下列关于静息电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CDE
A 是指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的电位差&
B 膜内电位为正,膜外电位为负
C 它的形成是由于K离子外流造成的&
D 也叫做K离子平衡电位&
E 当细胞外K离子浓度降低时,静息电位增大
20、以下关于动作电位说法正确的是:ABC
A 在细胞兴奋状态下产生的电位变化
B 又叫做神经冲动
C 表现为膜上的离子通道被激活
D 表现为Na离子的外流
E 发生超极化的过程
21、动作电位发生时产生以下哪些电位变化:ACDE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后超极化
22、动作电位一般由下列哪些电位组成:BDE
A 阈电位&& B
峰电位& C 局部电位 D 负后电位& E 正后电位
23、神经纤维传导的基本特征是:ACDE
A 生理完整性 B 单向传导& C 双向传导& D 非递减性
24、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具有以下哪些性质:ACDE
A 全或无的性质& B 递减性 C 会发生传导阻滞& D
绝缘性& E 相对不疲劳性
25、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它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ABE
A 突触前膜&& B
突触后膜& C 突触小泡&& D
递质& E 突触间隙
26、突触传递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ABCE
A 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B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
C 递质的失活
D 递质的释放
E 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状态的改变
27、以下关于神经递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BDE
A 有神经末梢释放& B 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C
相对分子量较大&
D 能快速而准确的调节& E 基本都以氨基酸为前体
28、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基础,有以下部分组成:ABCDE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 E效应器
29、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递过程的特征是BCE
A 双向传递& B 中枢延搁& C
兴奋总和& D 辐散& E 后放
30、小脑的作用是ABCDE
A 协调大脑皮质发动随意运动
B 调节脑干运动神经核的活动
C 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D 协调全身各肌群的收缩活动和肌紧张
E 与人的记忆有关
31、基底神经节包括以下哪些部分ACE
A 纹状体& B 内囊 C 屏状核& D 乳头体核 E
32、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不同位置AE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锥体系投射系统& C
自主神经投射系统
D 锥体外系投射系统&& E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3、第一皮质感觉区的投射有以下哪些特点:ABE
A 成倒立人体投影,在头面部区时正立的
B 头面部的投射是双侧的
C 和中央后回的投射特点略有不同
D 投射面积和躯体面积成正比
E 投射面积和躯体的精细程度成正比
34、以下关于内脏感觉的描述正确的是BCDE
A 适宜刺激与皮肤表面感觉的适宜刺激相同
B 一般不产生明显的意识感觉
C 在皮质也有相应的代表区
D 主观感觉因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E 引起痛觉的适宜刺激各不相同
3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控制主要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BD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锥体系& C 自主神经系统
D 锥体外系&& E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36、当交感神经系统占优势时,会有以下哪种生理反应:ABCE
A 瞳孔扩大& B 皮肤血管收缩& C
汗腺发汗& D 肠胃活动增加 E 心率增加
37、下丘脑对内脏调节主要由以下哪几种:ABCDE
A 体温调节 B 摄食行为调节 C 水平衡调节 D 内分泌腺调节 E 生物节律调节
38、为条件性抑制是各部位共有的抑制过程,包括BD
A 消退抑制& B 超限抑制& C
分化抑制& D 外抑制& E 延缓抑制
39、θ波是正常脑电图的一种波形,通常在()情况下能够观察得到ACD
A 抑制状态& B 觉醒和兴奋& C
困倦状态& D 婴幼儿常有& E 清醒安静
40、大脑皮质由以下部分组成:ABD
A 感觉皮质 B 运动皮质& C 语言皮质&
D联合皮质& E边缘系统
41.眼的折光系统包括:ABCE
C.晶状体&&
D.视网膜&&
42.与声波传导和感受有直接关系的结构是:ABCD
B.基底膜&&
C.听骨链&&
D.毛细胞&& E.咽鼓管
43.黄斑的中央凹处视敏度最高,其原因是:BD
A.视杆细胞多而集中&&
B.视锥细胞多而集中&&
C.视杆细胞联合联系&&
D.视锥细胞联合联系&&
E.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都多,单线联系
44.视杆细胞的特点有:ACDE
A.对光的敏感度高&&
B.能分辨物体细微结构&&
C.无色觉&&
D.能区别明暗&& E.含有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
45.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DE
A.视蛋白合成不足&&
B.视蛋白结构变异&&
C.视黄醛消耗过多&&
D.视黄醛合成不足&& E.长期摄入维生素A不足
46.视锥细胞的功能是:ACE
A.感受强光&&
B.感受弱光&&
C.能分辨颜色&&
D.不能分辨颜色&& E.对物体的细微结构分辨力高
47.近视产生的原因可能是:BD
A.眼球前后径过短&&
B.眼球前后径过长&&
C.折光力过弱&&
D.折光力过强&& E.晶状体弹性减弱
48.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ABD
A.晶状体变凸&&
B.瞳孔缩小&&
C.瞳孔扩大&&
D.双眼会聚&& E.晶状体折光能力降低
49.老视眼的特点是:ABC
A.晶状体弹性降低&&
B.看近物时需要戴适当的凸透镜&&
C.看远物时不需戴眼睛&&
D.玻璃体混浊&& E.角膜混浊
50.鼓膜和听小骨的功能有:AB
A.使声波的振幅变小&&
B.使声波压强增大&&
C.使声波的振幅和压强都变小&&
D.使声波的振幅和压强都变大&& E.使声波的振幅变大
三、判断题(根据你的判断,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错的划“&”。)
1、由核酸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核蛋白是原生质最重要的成分。(√&&
2、核糖核酸的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合成DNA、遗传变异等。(& & )
3、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进入胞内叫做胞饮作用。(&& )
4、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
5、大多数神经元一般有多个细胞核,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
6、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粗细均匀的轴突。(& √ )
7、树突分支多,表面有刺状物,是其他神经元终末支与树突的接触点。(√& )
8、整个DNA分子链上包含若干特定的节段,一个节段是一个基因。(√& )
9、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每次分裂后所产生的新细胞可以立刻再分裂。(&& )
10、轴突能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送到末梢,引起末梢释放化学物质,进而影响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的生理活动。(√&
11、根据神经元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两种。(&& )
12、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主要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将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13、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与外界特定的化学物质进行非特异性结合,引起蛋白质构型的变化。(&
14、神经元树突的末端有大量神经递质,能够引起与之相连的细胞的反应。(&& )
15、神经胶质细胞可以产生和传递神经冲动。(& & )
16、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营养细胞和绝缘的功能。(√& )
17、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突起和外面包着的神经胶质细胞所组成。(√& )
18、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主要功能是参与合成DNA。(& √ )
19、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 )
20、脑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脑干,间脑,大脑。(& & )
21、周围神经系统由包括脊髓发出了32对脊神经和脑发出的12对脑神经组成。(&& )
22、感觉神经系统是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外周效应器的神经纤维。(&& )
23、自主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主要负责将外周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 &
24、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电现象叫做生物电。(& √ )
25、凡是能引起机体活的细胞、组织活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任何环境因子均称为刺激。(√& )
26、阈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出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
27、在一定的刺激条件下,如刺激的时间过短则不能引起组织的反应。(√& )
28、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叫做去极化。(& & )
29、静息电位是由于K离子的内流引起的平衡状态。(&&&
30、静息电位是指膜内外电位差为零时的状态。(&& )
31、静息电位时存在的电荷分布是外正内负。(√& )
32、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称为动作电位。(&&
33、膜极化状态变大的变化趋势称为超极化。(√& )
34、细胞兴奋时将产生超极化过程。(& & )
35、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在数值上稍大于K离子的平衡电位。(& & )
36、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37、神经冲动在刺激小于阈电位时,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发生方式。(&& )
38、和肌肉组织相比,神经具有相对不易疲劳的特性(√& )
39、神经纤维越粗,其传导速度越慢(&& )
40、神经纤维越细,其兴奋阈越低,动作电位的幅度越大(& & )
41、突触是使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导至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相互接触的部位(√& )
42、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是一种特化的神经细胞膜,比一般细胞膜要薄(&&
43、在突触前膜存在一些特殊的蛋白质结构,叫做受体(&&&
44、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方向发展的(& √ )
4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引起了K离子的通透性提高而发生的局部电位(& & )
46、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提高了突触后膜对Na离子和CI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的(& & )
4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复极化方向发展(&& )
48、神经递质中,只有乙酰胆碱是以氨基酸为前体的(&&&
49、受体是指能与特定生活性物质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 )
50、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 & )
51、传入神经由传入神经元的轴突构成,传出神经由中枢传出神经元的突起构成(& & )
52、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称为神经中枢(√& )
53、反馈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 )
54、灰质的前角内有感觉传导神经元,后角内有运动神经元(&& )
55、下丘脑被称为人的“生命中枢”,对情绪调节有重要作用(&& )
56、网状结构和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都有广泛的联系(√& )
57、埋藏在髓质内的白质核统称为基底核(也叫基底神经节)(& & )
58、在两半球底部,联系大脑左右半球的横行联合纤维叫做胼胝体(√& )
59、特异性投射系统有维持和改变皮质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的作用(& & )
60、刺激中脑的网状结构,能使处于睡眠状态的动物觉醒(& √ )
61、各种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都可以在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引起电位变化,称为诱发电位(√&
62、感觉皮质中枢的特点之一是投射大小和躯体面积大小成正比(& & )
63、内脏感觉纤维的数目比体表感觉的纤维多(& & )
64、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引起肌肉放松的现象称为牵张反射(& & )
65、去大脑僵直是由于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等部位与网状系统的联系切断(√& )
66、小脑半球与随意运动的协调密切相关(& √ )
67、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锥体系实现的(√& )
68、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姿态平衡,协调各肌群的随意运动(&& )
69、椎体外系是大脑皮质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途径(& & )
70、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中枢之间存在交互抑制关系(√ )
71、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躯体心血管活动增强,消化系统活跃(& & )
72、下丘脑是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
73、在海马中,存在着控制情绪反应的“攻击区”和“防御区”(&&&
74、边缘系统的活动引起一系列功能变化的同时,还有复杂的情绪反应(& √ )
75、δ波在顶区和颞区比较明显,常见于婴幼儿,人困倦时也有,是处于抑制状态时的表现(& &
76、左侧半球在非语言的认知能力上具有优势(& & )
77、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皮质产生的感觉和知觉(&&
78、睡眠由两个交替出现的不同时相组成,即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 )
79、睡眠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的一种被动的抑制过程(&& )
80、大脑两侧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是与其解剖的不对称性相互联系的(& √ )
81.近视是由于平行光线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矫正近视可用凹透镜。
82.行波学说认为:声波频率越高,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底。(& √ )
83.鼓膜—听骨链系统的作用是声音传导(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 )
84.外侧膝状体为视觉传导束至皮质的中继站。&&&&
85.皮肤的表皮由深向浅依次为生发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
86.远视眼的近点移远(√& )
87.视近物时瞳孔缩小,此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 )
88.晶状体的改变是一种神经反射(& √ )
89.暗适应实际上时对光敏感性逐渐提高的过程,主要与视锥细胞中感光色素的合成增加有关。(&&
90.缺乏维生素A将引起色盲。(&&& )
91.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是视紫红质。(& √ )
92.散光眼是指平行光线不能同时聚焦于视网膜的非正视眼。(√& )
93.在同一光照条件下,正常人的视野一般鼻侧较大,颞侧较小。(& & )
94.对声源方向的判定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 )
95.舌头的不同部位对于各种味觉刺激物的敏感性不同。(& √ )
96.视神经盘是视网膜感光最敏感的部位。(&& )
97.玻璃体混浊时临床上称为“白内障”。(&& )
98.视杆细胞具有辨别颜色的能力。(&& )
99.中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
100.灵长类动物的双眼都在头的前方,视物时两眼视野大部分重叠,称为双眼视觉。(&&
四、简答题
1、大脑皮层中具有广泛的联合皮质,它们具有很重要的功能。请简述大脑联合皮质的结构和功能。联合皮质包括顶叶联合皮质、颞叶联合皮质和前额叶联合皮质。联合皮质接受来自感觉皮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然后将信息传至运动皮质,即联合皮质在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之间起着“联合”作用。来自各处的神经冲动只有经过联合皮质的整合,才能成为有意义的神经活动过程
2、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中枢和效应器中,请简述神经纤维传导的特性。(1)生理完整性&&&
正常的神经传导不仅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保持完整,而且也要保持功能上的完整性(2)绝缘性&&&
一条神经干包含有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之间是绝缘的,所传导的神经冲动基本上互不干扰。绝缘性的生理意义是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3)双向性&&&
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可沿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
(4)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纤维能较持久地保持传导兴奋的能力,不容易发生疲劳。
3、甲状腺激素属于含氮类激素吗?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含氮类激素(甲状腺激素除外)的作用机理是第二信使学说。
第二信使学说是Sutherland学派1965年提出的。认为激素是第一信使,当激素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手提集合后,激活了与之偶联的G蛋白,通过G蛋白再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的ATP转化为环一磷酸腺苷(cAMP)。cAMP作为第二信使,进一步促进蛋白激酶的活化,影响细胞内许多重要酶和功能蛋白质的活性,引起细胞各种生物效应。
4、神经递质是一种作用于受体上的特殊物质,请列举出神经递质的分类。神经递质一般是指由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发挥快速而精确调节的物质,有三类:
(1)胆碱类:乙酰胆碱;
(2)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
(3)氨基酸类: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门冬氨酸。
5、和人体的自发电位相比,诱发电位有很多不同之处。请举例说明什么是诱发电位?人为地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使其产生冲动,传到大脑皮质,能激发大脑皮质某一特定区域产生较局限的电位变化。例如,刺激皮肤某一部位,在大脑皮质体表感觉区某一部位可记录到电位变化,称为诱发电位
6、某人的视交叉处长了一肿瘤,请分析其视野损失情况,说明分析思路此人双眼颞侧视野丧失。分析思路:来自鼻侧视网膜的视神经交叉到对侧,来自颞侧视网膜的视神经不交叉,而鼻侧视网膜接受颞侧来的光线,所以此人双眼颞侧视野丧失。
7、甲状腺激素虽然属于含氮类激素,但其作用机制却与类固醇类激素类似,简述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机制这类激素是分子量较小的脂溶性物质,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复合物通过变构就能透过核膜,再与核内受体相互结合,转变为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促进或抑制特异的RNA合成,再诱导或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
8、20世纪60年代Von
Bekesy提出了行波学说,试述其基本内容。、行波学说认为,声波到达卵圆窗后,基底膜的震动先从蜗底开始,再以行波方式逐渐向蜗顶推进。频率越高的声波,基底膜最大震动的部位越靠近蜗底;反之,则靠近蜗顶。基底膜震动幅度最大部位的毛细胞受刺激最强,其冲动沿听神经传导达听皮层相应区域,产生相应音调感觉。
9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的?由于膜内外存在着K+浓度梯度,而且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又有较大的通透性(K+通道开放),所以一部分K+便会顺着浓度梯度向膜外扩散,即K+外流。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A-,由于电荷异性相吸的作用,也应随K+外流,但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而被阻止在膜的内表面,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之间便形成了电位差,它在膜外排斥K+外流,在膜内又牵制K+的外流,于是K+外流逐渐减少。当促使K+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K+外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抵抗力量相等时,K+的净外流停止,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因此,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10、试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并解释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现象的产生原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包括:加速全身各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及利用,使血糖浓度降低。加速脂肪的合成,抑制脂肪的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其分解。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现象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原因为:(略)
11、为什么人在一定范围内远、近物体都能看清?说明眼经过了怎样的调节过程?因为眼可以做调节 主要包括:a.晶状体调节
b.瞳孔调节& c.眼球汇聚
12、简要说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通常将支配内脏器官功能的传出神经称为植物性神经。它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
个部分。一般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在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的,它们对内脏活动的作用,其表现却是协调一致的,即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就相对减弱,反之亦然。
(1)交感神经系统是一个应急系统,在环境急骤变化或机体遇到严重威胁时,如缺氧、剧痛、极冷或紧张等情况时,交感活动增强,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可以动员机体的潜在力量以适应环境的急变。
(2)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积蓄能量,如可引起心率减慢、促进消化和吸收、瞳孔缩小以避免强光损害等。
13、试述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差别。
唾液、汗液、消化液
随着血液循环输送
通过导管输送
14、神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间脑、脑干、小脑)和脊髓;(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
(31对);周围神经系统还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包括躯体传入神经和躯体传出神经;内脏传入神经和内脏传出神经。
15、视觉的感受器是什么?我们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请简述视觉的传导通路。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产生的电位变化经双极细胞传至神经节细胞,再经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视神经)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其传导途径是:视神经在视交叉处进行半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到对侧,而颞侧的纤维不交叉仍在同侧前进),每侧眼球的交叉与不交叉的纤维组成一侧视束,视束到达丘脑后部的外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后,其纤维上行经内囊后到达大脑的枕叶视觉中枢。
五、论述题
1、机体的各类感受器在机能上都具有某些共同特点,即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1)各类感受器都具有各自的适宜刺激。所谓适宜刺激是指只需要极小强度的某种刺激即能引起感受器发生兴奋,这种刺激形式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引起感受器发生兴奋的最小适宜刺激强度称之为该感受器的感觉阈值。(2)各类感受器都具有换能作用,即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变为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位。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众多传入神经纤维获得来自各感受器的传入信号。(3)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不仅仅是发生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涵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新的电信号系统中,这就是所谓编码作用。(4)各类感受器都具有适应现象。所谓适应现象即指在刺激感受器的刺激仍存在时,而感觉逐渐消失。这种现象也常体现于生活中,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反应嗅觉对刺激的适应现象。实验也证明,当刺激仍继续作用于感受器时,而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有所下降,这些都证明感受器具有适应现象。
2、2、动作电位可以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这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请论述突触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递。兴奋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向突触后神经元方向传导,而不能逆传。这是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才能释放神经递质。(2)中枢延搁。兴奋经突触传递要耗费一定时间。这是因为兴奋通过突触时需要经历递质释放、递质弥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后电位等一系列过程所致。(3)总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均可发生总和。总和可分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两种,即前一次冲动引起的突触后电位与紧接着传来的冲动所引起的突触后电位可以相加,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同时或几乎同时接受不同轴突末梢传来的冲动所产生的突触后电位也可以相加。(4)兴奋节律的改变。
在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发出的冲动频率往往与传入神经上的冲动频率不同。这是因为传出神经元的兴奋节律不仅受传入冲动频率影响,还与其自身功能状态、中间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和联系方式有关。
3、什么是条件反射?什么是非条件反射?论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1)非条件反射是先天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行为,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经过学习、训练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行为;(2)在数量上,非条件反射是有限的,而形成条件反射的数目可以是无限的;(3)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生来就已接通的固定联系,而条件反射的反射弧则有极大的易变性,条件反射可以建立、消退、分化和改造;(4)从生物学意义上看,非条件反射活动使机体对环境只有比较有限的适应性,而条件反射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机体具有预见性。人类利用语言、文字建立条件反射,使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力和范围更加广阔,并能改造环境。
4、试述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机能特点。(1)特异性投射系统:经典感觉传导道(除嗅觉外),一般的感觉传导道上行到丘脑后,在丘脑换神经元(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这一投射系统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都具有专一性,与皮层间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纤维主要终止在皮层的第四层。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除嗅觉外的一般感觉传导道上行经过脑干时,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多次换元,到达丘脑换元后,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这一投射系统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行途径,失去了专一性,不能产生特定感觉,它的功能是维持或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机体保持觉醒状态。这一系统损伤后可导致昏睡不醒。
5、论述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如何实现的?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实现的。
&(1)锥体系&
包括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位于皮质内的运动神经元称为上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或脑神经核内的运动神经元称为下神经元。其主要功能是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保持运动的协调性,是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
&(2)锥体外系&
是锥体系之外调节躯体运动的下行传导纤维,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是双侧性的。锥体外系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一定的姿势和完成肌群之间的协调活动。只有在保持适宜的姿势和肌紧张的情况下,锥体系才有可能完成精细的随意运动。因此,人正常随意运动必须有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协同配合,才能正常地进行。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二
一、单选题
1、关于视野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视野范围
B、正常人眼的视野是颞侧大于鼻侧
C、白色视野最大,黄色次之
D、红色视野最小
2、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
B&&&&&&&&&&&&&&&&&&&&&&&&&&&&&&&
   A、下丘脑 B、中脑 C、延髓 D、脑桥
3、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层由三层组成,由外向内为
B&&&&&&&&&&&&&
A、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视细胞层
B、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节细胞层
C、节细胞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
D、双极细胞层—节细胞层—视细胞层
4、位于视网膜的感觉神经元一般为
B&&&&&&&&&&&&&&
&&&&&&&&&&&&&&&
&A、 单极神经元& B、
双极神经元& C、
多极神经元&& D、 运动神经元
5、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C
A.刺痛&&&&&&&&
B.慢痛&&&&&&&&
C.定位不精确&&&
6、耳蜗被分隔成三个腔,上方的是&&
,中间为&&&
,下方为&&&
A、前庭阶、蜗管、鼓阶&&&&
B、蜗管、前庭阶、鼓阶
C、前庭阶、鼓阶、蜗管&&&&
D、鼓阶、前庭阶、蜗管
7、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是:B
A.听觉器官&&
B.视觉器官&&
C.前庭器官&& D.嗅觉器官
8、感觉性耳聋的病变部位是:C
B.听骨链&&
9、眼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A
A.瞳孔的大小&&
B.角膜的折光系数&&
C.房水的折光系数&& D.晶状体的弹性
10、使近处物体发出的辐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的调节功能称为:D
A.瞳孔近反射&&
B.瞳孔对光反射&&
C.角膜反射&& D.折光调节反射
11、视物精确性最高的部位在:B
A.视神经乳头&&
B.黄斑中央凹&&
C.生理盲点&& D.视网膜周边
12、视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A.其感色素为视紫红质&&
B.主要分布于视网膜的中央部分&&
C.对光的敏感度较差&& D.能分辨颜色
13、散光眼产生的原因为:C
A.水晶体曲率半径过小&&
B.眼球前后径过长&&
C.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D.眼球前后径过短
14、内耳感音换能作用发生在:D
B.前庭窗膜&&
C.前庭膜&& D.基底膜
15、巨大爆炸声响后,迅速张口有助于保护:B
A.前庭膜&&
C.耳蜗&& D.基底膜
16、导致呆小症的原因是
A.甲状旁腺素不足&&&&&&
B.甲状腺素不足
&&&&&&&&&&&&&&&&&&&&&&&&&&
C.生长素不足&&&&&&&&&
D.胰岛素不足
17、以下哪项因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D&&&&&&&&&&&&&&&
A.胰岛素分泌增加&&&&&&&&&&&&&&&&&&
B.交感神经兴奋
C.血糖浓度降低&&&&&&&&&&&&&&&&&&&&
D.副交感神经兴奋
18、以下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中,错误的是&
D&&&&&&&&&&&&&&
A.增加心输出量&&&&&&&&&&&&&&&
B.升高血糖
C.增加产热量&&&&&&&&&&&&&&&&&
D.增加外周阻力
19、以下哪项因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D&&&&&&&&&&&&&&&&&&&
A.胰高血糖素&&&&&&&&&&&&&&&&&
B.糖皮质激素
C.生长素&&&&&&&&&&&&&&&&&&&&&
D.交感神经兴奋
20、各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对不同器官选择性地发挥作用,这种人体机能的调 C
节方式称为&&&&&&&&&&
A.神经调节&&&
B.反馈调节
&&&&&&&&&&&&&&&&&&&&&&&&
C.体液调节&&&
D.反射调节
21、“神经激素”就是:C
34、作用于神经细胞的激素& B.具有激素功能的神经递质&
C.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 D.具有神经功能的激素
22、cAMP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作用是激活:B
A.腺苷酸环化酶& B.蛋白激酶&
C.磷酸二酯酶& D.DNA酶
23、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发原因是:A
A.食物中缺乏I& B.食物中缺乏络氨酸&
C.促甲状腺激素过少& D.三碘甲腺原氨酸过多
24、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D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生长素& D.甲状腺素
25、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B
A.松果体& B.舌下腺&
C.脑垂体& D.卵巢
26、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抵抗力的主要激素是:C
A.胰岛素& B.甲状旁腺激素&
C.糖皮质激素& D.甲状腺激素
27、切除肾上腺素引起动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缺乏:D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醛固酮和糖皮质激素
28、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A
A.血糖水平& B.血脂水平&
C.血中氨基酸水平& D.血Ca2+浓度
29、降低血糖的激素是:A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糖皮质激素& D.甲状旁腺素
3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激素的是:B
A.肾素& B.肝素&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促胰液素
31、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是激活:A
A.腺苷酸环化酶& B.cAMP&
C.磷酸环化酶& D.蛋白激酶
32、调节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最主要因素是:C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
C.交感神经& D.肾素-血管紧张素
33、在应急反应中,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会增多:D
A.糖皮质激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催乳素和抗利尿激素& D.甲状旁腺激素
34、下列几种因素,哪种对调节胰岛素分泌最重要:B
A.胰高血糖素& B.血糖浓度&
C.生长素& D.迷走神经兴奋
35、内分泌腺分泌素的水平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主要通过:D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36、兼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的器官是B
11、子宫&&&&&&&
B.睾丸&&&&&&&
C.精囊腺&& D.前列腺
37、人对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B
A.&&&&&&&&&&&&&&&&
大肠&&&&&&&
B.小肠&&&&&&&
C.胃&&&&&&
38、在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年龄上D
A.女孩晚两年&&&&
B.男孩晚两年&&&&
C.男孩和女孩同样&&&
D.男孩晚三年
39、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C&&&&&&&&&&&&&&&&&&&&&&&&&&&&&&&&&&
A、红细胞上特异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40、成人骨共有(&
)块,约占体重的(& )%D
A.206,30&&
B.106,25&&
C.106,30&& D.
206,20&&&&
41、生长最快的时期是()A
A胎儿期&&&&&
B初生儿到成人时期&&&&&&&&
C成人期&&&&&&&&&&&
42、出生后脑颅迅速生长,()时脑颅体积已达到成年体积的90%B
43、四肢发育中,()先生长A
A手、足骨&&&
C小腿&& D大腿
44、新生儿刚出生的大脑皮质内神经元数目已经(A)成年人
C小于&& D等于
45、肾上腺在(B)后急剧发育
A胎儿期& B青春期&
C成人期&& D老年期
46、支配心脏的神经系统在(B)前后发育完成。
15岁&&& D 18岁
47、(C )是影响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
A营养因素&&
B生态因素& C遗传因素&
D精神因素& E疾病
48、肺在60岁左右重量会(D)
A增加&& B减少& C
不变&& D先增加以后稍下降
49、青春期对热量的需要比成人多(A)
A& 25%-50%&& B
50%-75%&& D 75%-100%
50、淋巴结在(A)达到成人水平。
A儿童时期&&
&&B青春期&&&&&&&&
C成人期&&&&&&&&&&&
二、多选题
1、前庭器官包括:ABC
B.椭圆囊&&
C.半规管&&
D.前庭神经&& E.基底膜
2、前庭器官可感受:ABDE
A.旋转运动&&
B.直线加速运动&&
C.直线等速运动&&
D.直线减速运动&& E.头部位置的变化
3、视近物时瞳孔缩小的意义是:AB
A.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B.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C.物象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D.使人眼的光线提前聚焦&& E.增加眼的总折光能力
4、瞳孔对光反射,正确的叙述是:ABCDE
A.受强光照射的眼将出现瞳孔缩小&&
B.对光反射具有互感性& C.可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
D.反射的感受器是视网膜&& E.反射的效应是瞳孔括约肌
5、下列关于远视说法错误的是:BCD
A.眼球前后径过短&&
B.眼球前后径过长&&
C.入眼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
D.需佩戴凹透镜纠正&& E.需佩戴凸透镜纠正
6、关于角膜的正确描述是:ACD
A.无血管&&
B.无神经末梢&&
C.是眼球壁外膜的前6/1&&
D.表面无结膜覆盖&& E.具有屈光作用
7、具有屈光作用的结构是:CE
B.脉络膜&&
D.虹膜&& E.玻璃体
8、视网膜上无感光作用的是:CDE
B.中央凹&&
C.虹膜部&&
D.视神经盘&& E.睫状体部
9、关于晶状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BC
A.为富有弹性的双凸透镜状透明体&
B.周边借睫状小带连于睫状体& C.无血管及神经分布&
D.看近物时变薄& E.看远物时变厚
10、下列不属于眼球外膜的结构是:ABDE
A.虹膜& B.脉络膜&
C.巩膜& D.视网膜& E.血管膜
11、双眼视觉的特点是:AC
A.扩大视野& B.扩大生理盲点&
C.形成立体视觉& D.增强明适应&
E.不利于判断物体的距离
12、临床上多见的色盲是:AC
A.红色盲& B.黄色盲&
C.绿色盲& D.蓝色盲& E.全色盲
13、传导性耳聋是:AD
A.多由外耳道或中耳病变引起& B.多由耳蜗病变引起&
C.空气传导大于骨传导& D.骨传导大于空气传导&
E.空气传导与骨传导均受损
14、视觉三原色是指哪几种颜色:ABE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D.白色& E.蓝色
15、属于明适应过程是:ABCE
A.从暗处进入强光下& B.视网膜的光敏感度逐渐降低&
C.视锥细胞活动增强& D.视杆细胞功能活动逐渐增强&
E.视紫红质在亮光下迅速分解
16、内分泌腺的特征ACDE
A.腺体小& B.不受神经系统影响&
C.无输出导管& D.血液供应极丰富&
E.腺细胞属于腺上皮细胞
17、下列激素中不属于胺类激素的是:BCDE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促性腺激素& D.维生素D3&
E.糖皮质激素
18、下列属于下丘脑调节肽的是:ACDE
4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生长抑素&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19、生长素的作用是:ABCD
A.促进蛋白质合成& B.升高血糖&
C.促进脂肪分解& D.促进软骨生长发育&
E.促进脑细胞生长发育
20、下列是腺垂体分泌的是:ABDE
A.促甲状腺激素& B.黄体生成素&
C.缩宫素& D.催乳素&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1、关于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BCD
A.抑制糖原合成& B.促进外周细胞对糖的利用&
C.适量时促进蛋白质合成& D.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E.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
22、下列属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是:ABCE
A.皮质醇& B.醛固酮&
C.性激素& D.肾上腺素& E.盐皮质激素
23、对于肾上腺髓质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CDE
A.心输出量增加& B.血压升高&
C.冠脉血流量减少& D.呼吸道平滑肌舒张& E.代谢增强
24、关于第二信使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E
A.是大多数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机制&
B.cAMP是唯一的第二信使& C.激素是第一信使&
D.腺苷酸环化酶可催化ATP转变为cAMP&
E.细胞膜中的G蛋白参与受体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调节
25、关于内分泌调节的生理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DE
A.调节机体的代谢过程&
B.构成某些反射弧传出环节的一部分&
C.引发某些新的代谢活动,并提供能量&
D.调节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E.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26、内分泌系统包括:ADE
A.内分泌腺& B.汗腺细胞&
C.神经胶质细胞& D.某些神经细胞&
E.散在的内分泌细胞
27、在下列器官或组织中,能产生激素的有:ABCDE
A.性腺& B.胃肠道&
C.下丘脑& D.肾脏& E.腺垂体
28、激素传递的方式是:ABC
A.经血液运送& B.经神经轴浆运送到特定部位释放&
C.经组织液扩散& D.经腺体导管分泌& E.入胃肠道
29、激素的一般特性有:ABCDE
A.特异性& B.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C.信息传递作用& D.允许作用& E.协同作用
30、下丘脑与腺垂体的联系密切,表现为:ABE
A.下丘脑调节肽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分泌,对腺垂体活动有调控作用&
B.二者的联系是通过垂体门脉系统&
C.二者的联系是通过下丘脑-垂体束&
D.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调节腺垂体&
E.腺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血液反向流动,对下丘脑有调控作用
3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ABCE
A.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
B.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控& C.甲状腺激素反馈控制腺垂体&
D.大量碘可促进其合成与释放& E.小量碘可促进其合成与释放
32、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对机体的影响有:BD
A.基础代谢升高,产热能增加& B.皮下粘液性水肿&
C.血糖升高、出现糖尿& D.基础代谢降低& E.智力低下
33、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是:BD
A.抑制糖原分解& B.促进肝糖原分解&
C.降低血糖& D.促进脂肪分解& E.促进脂肪合成
34、甲状腺激素主要影响下列哪些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CE
A.心脏& B.肝脏&
C.脑& D.肾脏& E.长骨
35、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是:ACD
A.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B.大剂量引起血压下降,小剂量引起全部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
C.使皮肤与肾脏的小动脉收缩,骨骼肌的小动脉与冠状动脉舒张&
D.可加速肝糖原分解& E.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36、血液的基本功能有:ABCE
A.分泌& B.运输&
C.调节& D.防御& E.排泄
37、消化道的功能有:ABCDE
A.消化作用& B.分泌作用&
C.吸收作用& D.排泄作用& E.防御作用
38、影响体温发生生理性变动的因素有:ABCE
A.环境温度& B.测量时间&
C.性别& D.体表面积& E.年龄
39、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的反应有:ABE
A.皮肤血流量减少& B.皮肤温度降低&
C.代谢降低& D.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E.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40、关于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下述正确的有:ABD
A.只有将能量转移至ATP,才能为组织活动所利用&
B.人体在不作外功的情况下,所消耗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C.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和在体外燃烧时所产生地热量相等&&
D.人体所需总能量的70%以上来自糖的分解&&
E.人体所需总能量的60%以上来自脂肪的分解
41、人体的生长主要包括()ABC
A身高的增长 B体重的增长 C整体中各部分比例的变化 D年龄的增长E心理的成熟
42、青春期的生长与体内一些激素相关,它们主要是()ABCDE
&&& A性激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甲状腺素 D胰岛素 E肝脏分泌的生长素介质
43、循环系统与()几乎同时发育成长。DE
内分泌系统&&&
B泌尿系统& C消化系统&
D体重& E身高
44、神经型器官包括()CD
眼球& B脊髓&
D垂体&&& E脑
45、儿童、少年时,肌肉()BCD
&& A 肌肉水分少&
B水分含量高 C肌纤维较细 D收缩能力差& E有机物和无机物增多
46、一般型器官包括()ABCDE
A骨和骨骼肌&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泌尿系统& E 循环系统
47、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ABCDE
A营养因素&& B生态因素&
C遗传因素& D精神因素& E疾病
48、衰老在病理学上的表现为()ABC
&& A 应激和劳损 B损伤和感染 C免疫反应衰退 D
营养丰富 E代谢加速
49、肝脏在()方面有重要作用。ABC
A代谢& B解毒&
C排泄& D消化
50、衰老大致包括()BDE
A新陈代谢加快&&&
B死亡概率增加 C免疫力增强&& D功能衰退E易损性增加
三、判断题
1、感受器的唯一作用就是换能作用。(&& )
2、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视网膜等。(&& )
3、视锥细胞没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
4、.眼的折光系统在功能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与视轴的交点相当于主焦点。(√& )
5、眼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在夜晚所能视物的最近点来表示。(&& )
6、轴性近视又叫假性近视,而屈光又叫真性近视。(& & )
7、视杆细胞中的蛋白质绝大多数是视紫红质。(√& )
8、视蛋白和视黄醛在光照时迅速合成视紫红质。(&&&
9、三原色学说可以解释色盲和色弱现象。(√&& )
10、视觉的中枢在颞叶。(& & )
11、外耳分为耳廓、外耳道和鼓膜。(√& )
12、听觉的感受器是鼓膜。(&& )
13、内耳由于其形状复杂,也被称为迷路。(√&& )
14、声音定位的机制是根据两耳间的强度差。(& & )
15、前庭器官位于中耳,分为前庭和半规管。(& & )
16、半规管是旋转加速运动感受器。(√&& )
17、嗅觉感受器是鼻腔上的毛细胞。(& & )
18、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的有气味的物质。(√& )
19、舌根部对咸味最敏感。(&& )
20、舌尖最敏感的酸。(&& &)
21、味觉感受器是味蕾。(& √ )
22、舌头两侧中间部分对酸最敏感。(√& )
23、温度感受器一般认为是位于真皮和表皮层的游离神经末梢。(√& )
24、平衡感觉就是指静态平衡感觉。(&& )
25、对于晕车、晕船等现象,是不可以通过训练克服的。(&& )
26、球囊和椭圆囊是感受线性加速度和头空间位置变化的感受器。(& √ )
27、两耳间的强度差、时间差和相位差是声音定位的主要依据。(& √ )
28、声音传导中的骨传导在通常情况下发挥巨大作用。(&& )
29、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叫柯蒂氏器,是感受声波刺激的听感受器。(& √ )
30、从暗处突然来到光亮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稍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
31、雌激素和孕激素都可促进子宫内膜的增生和腺体的增长,但雌激素可降低子宫和输卵管平滑肌的运动,而孕激素可促进它们的运动。(&
32、甲状旁腺素的生理作用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 )
33、女子的卵巢也能分泌睾酮。(& √ &)
34、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又被称为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又被称为第二信使学说。(&&
35、体内除内分泌器官外,一些分散的细胞及组织也有内分泌功能。(& & )
36、松果体激素可促进性腺的活动并与睡眠和觉醒有关。(&& )
37、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没有神经通过联系。(√
38、甲状腺激素既可促进骨的生长,又可促进脑的发育。(√
39、血液中激素的基础水平是稳定的,如无外界刺激,不呈现波动。(& &)
40、血钙浓度降低,甲状旁腺分泌增多,降钙素分泌减少。(√
41、.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可抑制垂体产生ACTH。(&&
42、胰高血糖素可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也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43、随着食物中含碘量的增加,甲状腺激素合成也增多,最终可引起甲亢。(&& )
44、生长激素的促生长作用只是通过胰岛素实现的。(&& )
45、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酸中毒,这是因为大量脂肪酸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大量酮体所致。(√
46、应急反应中,大量糖皮质激素分泌,有时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表现。(& & )
47、.内分泌系统式调节机体功能活动的系统之一。(√
48、食物中缺碘时,甲状腺将发生萎缩。(&& )
49、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胃肠激素。(& & )
50、在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过氧化酶起着重要作用。(&&
51、下丘脑合成并释放调节性多肽,经下丘脑-垂体束输送到神经垂体,调节其内分泌功能。(& &
52、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不足均可引起身材矮小。(√
53、切除肾上腺后,动物死亡的原因是缺乏糖皮质激素。(& &)
54、.胸腺既是内分泌器官,又是淋巴器官。(√
55、肾上腺是成对的内分泌腺器官。(& √ &)
56、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都能负反馈作用于腺垂体和下丘脑,两者的调节方式完全相同。(&&
57、.大多数激素的半衰期在一个小时左右。(&& )
58、胰岛素缺乏使组织对糖的利用减少,血糖升高。(√
59、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易患呆小症。(& & )
60、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抗利尿的功能。(& √
61、负反馈调节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激素在血液中水平的相对恒定。(√
62、成年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 )
63、催乳素具有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 )
64、甲状旁腺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的血钙浓度。(√
65、胰岛A细胞占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岛素。(& & )
66、生长抑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 )
67、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指多尿、多饮多食而体重减少。(&&
68、肾上腺髓质细胞又叫嗜铬细胞,有两种颗粒,分别含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69、糖皮质激素能增强肌体的应激功能。(√ &&)
70、肾上腺皮质最内层为网状带,此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 )
71、肾上腺皮质激素与交感神经紧密联系,共同完成应急反应。(& & )
72、松果体能分泌褪黑素,其主要生理作用为抑制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的功能活动。(√
73、人的身高发育曲线出现两次生长高峰,第一次高峰在出生前后,第二次高峰是在青春期。(& √
74、某人失血后输入200ml的A型血,没有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一定是A型。(√
75、体循环的动脉血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静脉血管中流动的是动脉血。(&& )
76、头面部痛温觉、触觉传导路的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 √
77、红细胞只运输O2,不运输CO2.(&&
78、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一成不变。(&&
79、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保证新陈代谢不断进行。(√
80、对骨的营养、造骨、和骨的再生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骨膜。(& √
81、发育不包括心理、智力和行为的改变。(&& )
82、人的一生中,主要有两次生长高峰,第一次高峰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内。(& √
83、男性的身体较高,呈具有较强支持力的上宽下窄体型,该体型适于负重。(√
84、从发展的顺序看,躯干的生长早于肢体(&& )
85、出生后脑颅迅速生长,直至性成熟后,脑颅才停止生长。(√
86、出生前期指从受精卵分裂到出生前的时期。(√
87、淋巴器官在青春期开始发育(&& )
88、男性10岁前性器官发育很慢,进入青春期后才开始加速。(& √
89、衰老器官的结构改变,主要是细胞萎缩而使各器官重量减轻。(√
90、骨骼肌的生长与身高的生长基本一致A(√
91、儿童、少年时肌肉所含的有机物较多。(&& )
92、儿童、少年时,各肌肉的发育很平均。(& & )
93、10岁前卵巢几乎不发育,10-12岁发育较快。(& & )
94、衰老在生物学上表现为结构和功能衰退,适应性和抵抗力降低。(& √
95、刚出生的婴儿呼吸较缓慢,对氧气的需求量较低。(&&&
96、老年人的神经细胞完整,但是传导速度减慢。(√
97、年龄越小睡眠时间应越长。(√
98、精神因素对生长发育无重要影响。(&& )
99、自然寿限说认为,衰老过程代表人体内部结构的衰变,其发生是必然的。(√
100、小儿的消化力在1岁显著增长,6岁可以食用成年人的食物。(&&
四、简答题
1、甲状腺是对人体非常重要的腺体,试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表现1)母体缺I,使胎儿甲状腺发育不全,易患呆小症或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2)缺I,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不足,成人期粘液水肿,皮肤增厚,过多粘液蛋白积存于皮下组织。(4)甲状腺分泌功能过盛,甲亢。
2、简要说明边缘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结构:在大脑半球内侧面,环绕胼胝体周围的一些结构,如扣带回、海马结构、海马旁回等,合称为边缘叶,再加上与其功能联系密切的皮质下结构,如杏仁核、隔区、隔核、下丘脑和丘脑前核等,共同组成大脑边缘系统。功能:调节内脏活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信息;影响或产生情绪;引起睡眠活动;参与学习和记忆活动
3、什么是突触?简述突触间信息的传递过程突触传递过程是指突触前神经元的信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过程。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使突触前膜去极化,膜对Ca++的通透性增加,膜外Ca++
进入突触小体。在Ca++的作用下,一部分突触小泡移近突触前膜,通过出胞作用,将所含
的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递质迅速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开放,改变了膜对离子的通透性。由于离子的流动,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去极化或超极化)。突触后膜的这一局部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局部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改变(兴奋或抑制)。
突触传递开始于神经冲动到达末梢,结束于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全过程包括
Ca++内流、突触小泡的移动、递质的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改变、后电位的产生等一系列的活动。
4、“谈虎色变”形象的描绘出条件反射时人们的状态,那么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是什么?不仅能对具体信号产生条件反射,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也能产生条件反射。如果把具体信号称为第一信号,则相应的语言、文字便是第一信号的信号,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人和动物均有。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和支配第一信号系统。
5、视网膜中有两种细胞,请简要说明视锥和视杆细胞在分布和功能上的不同。视锥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的中央部,在黄斑区只有视锥细胞。主要感受强光并能区分颜色。视杆细胞:分布于视网膜的周边,由黄斑移至外周,视杆细胞逐渐增多。主要感受弱光,不能区分颜色。
6、简述皮层运动区控制躯体运动的特点。(1)机能定位精确。躯体运动在皮层运动区的投影与支配部位呈倒影,但头面部是正立的。(2)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是双侧性的。(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肌肉,在皮层的代表区愈大,如手指。
7、化学突触中的信息作用到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转化为后膜的电位变化。请简要说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怎样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它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方向发展。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受体,并与之结合,提高了突触后膜对Na+、K+的通透性,使膜电位降低(如使膜电位由静息时的-70mV去极化至-52mV),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8、简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和听觉的产生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膜振动---前庭阶外淋巴--前庭膜—蜗管内淋巴—基底膜—鼓阶外淋巴—圆窗膜—毛细胞兴奋
听觉的产生过程: 毛细胞兴奋并转变为听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质听中枢,产生听觉。
9、什么叫暗适应?说明它是如何引起的。暗适应指当人从亮处进入暗室时,最初任何东西都看不清楚,经过一定时间,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称为暗适应。暗适应实际上是视杆细胞在暗处合成视紫红质速度增快,使视杆细胞恢复暗视觉功能的过程。
10、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从细胞外液摄取所需物质,同时又要将某些物质排出细胞。进出细胞的物质种类繁多,理化性质各异。因此,它们进出细胞的形式也不同。常见的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哪些呢?(1)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2)易化扩散:不溶于脂质或很难溶于脂质的某些物质在一定情况下,也能顺浓差通过细胞膜,但它们是借助于细胞膜结构中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而进行的。(3)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将物质分子或离子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细胞代谢供给能量。(4)胞饮作用和胞吐作用:一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进出细胞是通过细胞的入胞和出胞形式来实现的。这涉及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11、某人左眼颞侧视野、右眼鼻侧视野发生缺损,请分析其病变的可能位置,说明分析思路病变的可能位置:右视束
思路:根据视觉传导路线,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合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颅腔形成视交叉,向后延续为视束。在视交叉中只有来自两眼鼻侧的纤维交叉,即左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的纤维,右侧视束含有来自两眼视网膜右侧的纤维。右视束发生病变则来自左眼鼻侧、右眼颞侧视网膜的感觉丧失,至于视野,则是左眼颞侧视野、右眼鼻侧视野丧失。
12、我们的各种运动和动作都会投射到相应的脑区中,请简述中央前回的运动中枢有哪些特点?①具有交叉的性质,即一侧皮层主要接受对侧感觉刺激。②代表区的大小与感觉敏锐程度有关。③有明确的定位关系,其定位安排呈倒立的人体投影。
13、试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主要作用一般特征(1)激素作用的特异性;(2)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3)激素的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或者拮抗作用);(5)激素的作用时间,大多数半衰期在10-30分钟。主要作用(1)调节代谢;(2)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性神经的活动;(3)促进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14、小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部分,请简述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1)调节身体的平衡-主要与古小脑(绒球小结叶)有关。这一部分损伤后可表现不能站立或站立不稳,步态蹒跚。(2)调节肌紧张-主要与旧小脑(小脑前叶和一部分后叶)有关。它既可通过加强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而加强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又可通过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人类的小脑前叶对肌紧张的易化作用占主要地位,损伤后表现为肌紧张降低。(3)调节随意运动-主要与新小脑有关。新小脑在肌肉进行运动过程中起协调作用。新小脑损伤后表现出运动的准确性差,并出现震颤。
15、请简要说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怎样产生的?是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引起细胞电位向着超极化方向发展的局部电位。当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时,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是抑制性递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了突触后膜对K+、Cl-,尤其是Cl-(不包括Na+)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发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五、论述题
1、什么叫做神经-体液调节?简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的方式。1、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叫神经-体液调节。这和神经系统直接支配效应器的活动是不同的。有的内分泌腺是由不同的神经来支配的。例如,甲状腺既接受交感神经(颈上交感神经节)的支配,也接受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支配;脑垂体同时接受交感及下丘脑神经核的支配等。由于内分泌腺中脑垂体的特殊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直接支配的分泌腺;另一种是通过下丘脑神经核,先影响脑垂体的活动,然后由脑垂体分泌各种激素,进一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后者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方式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下面分别用线路图表示两种不同的调节方式:(1)感受器→传入纤维→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腺→血液→效应器。(2)感受器→传入纤维→中枢→脑垂体传出纤维→垂体激素经血液作用于某内分泌腺→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经血液作用于效应器。
2、激素有很多种,其作用对人体非常重要,试述激素的分类及其作用原理激素按其化学结构分两类,他们的作用原理不同。(1)含氮类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专一受体结合,这一结合随即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在Mg2+存在的条件下,ATP转变为cAMP。cAMP为第二信使。信息由第一信使传递给第二信使。cAMP使胞内无活性的蛋白激酶转为有活性,从而激活磷酸化酶,引起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反应:如腺细胞分泌、肌肉细胞收缩与舒张、神经细胞出现电位变化、细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分裂与分化以及各种酶反应等等。(2)类固醇类激素,这类激素是分子量较小的脂溶性物质,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复合物通过变构就能透过核膜,再与核内受体相互结合,转变为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促进或抑制特异的RNA合成,再诱导或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
3、当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发生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和作用,那么它们都是怎样完成的呢?请论述反射弧由哪些部分组成,都有哪些作用。反射弧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它可将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它们的外周突起与感受器相连,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传出神经-由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构成。
效应器-是发生应答反应的器官,如肌肉和腺体等组织。
4、兴奋和抑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神经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试述条件性抑制及其分类。条件性抑制是后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抑制,是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所特有的的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和延缓抑制。
(1)消退抑制-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而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则条件反射会逐渐减弱,及至对条件刺激完全不发生反应。
(2)分化抑制-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初期,除条件刺激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近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地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如果以后只在条件刺激出现时给予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予强化,结果只有得到强化的条件刺激仍保持阳性效应,那些得不到强化的近似刺激就不再引起反应。
(3)延缓抑制-如果将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时间间隔延长,条件反射将在条件刺激出现相当长的时间后才出现,由于此时皮质内发生了抑制过程,称为延缓抑制。
5、人在干不同的事情是,脑中的脑电波也是不同的,请论述脑电图波形的基本类型(按频率分类)有哪些,分别在哪些情况时出现?α波的频率为8-13次/秒,在大脑皮层普遍存在,枕叶皮层最明显。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并闭目时可以出现。&
β波的频率为14-30次/秒,在额叶部位最易引出。当人处于兴奋、觉醒时能观察到。
δ波频率为1-3.5次/秒,是大而不规则的慢波。正常成人在清醒状态下,几乎没有δ波,但在睡眠过程中可出现。
θ波是一种频率较低、振幅较大的波,频率为4-7次/秒。见于成人困倦时及幼儿时
期,临床上θ波多见于精神病患者和癫痫病患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神经牵拉试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