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在现代病死重生贵女嫡妻txt下载到古代,是一名商人的嫡妻,会中医的小说

  一名物理教师深度怀疑释迦牟尼是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   作者:老学究1980
发表日期: 14:59:00  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第1节    14:59:00  教中学物理近10年,早就成了一名唯物主义的老顽固了,对所有的宗教嗤之以鼻。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了些佛学的东西,没想到愈看愈心惊,最后我对释迦牟尼的身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必定是一名现代人,而且是美国人。我将从他的学识、身份、经历、思想展开阐述,且听我慢慢道来,各位就当听故事吧。  任何一个宗教都有它的宇宙观,别的宗教基本上都把我们所处之地看做宇宙的中心,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给原始人造成了一个错觉,好像日月星辰都绕着我们转一样,而且当时没有天文望远镜,因此在西方直至16世纪哥白尼才偷偷摸摸的指出了这个错误(他的观点也不完全对,他把太阳看做宇宙的中心)。但相对哥白尼而言,释迦摩尼却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宇宙阐述的更为接近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宇宙,他却把宇宙称为“大千世界”。他指出我们所居住的地方加上太阳月亮构成一“小千世界”(太阳系),但这个小千世界放到宇宙中只不过是一粒“尘埃” 罢了(如果他是一名古人,他是怎么意识到的?完全超越了那个时代)。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银河系),注意一千是虚指,很多的意思,因为印度人从古到今都是马马虎虎,不讲究精确的,佛祖也只能入乡随俗了。一千个中千世界(星系)又构成一个大千世界(宇宙)。总之,就是告诉他的弟子,你们别把我们的地球太当回事,宇宙中象这样的海了去了,你要象我这样成佛了可以穿越了,地球不行了你可以移民到别的星球去。  微观上,他还指出哪怕是一粒尘埃、一滴水中也包含无数多个生命——“佛观一杯水,四万八千虫”。当时又没有显微镜他是如何意识到的?怪不得当时很多人当他是疯子呢!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时,爱因斯坦刚刚提出相对论时,都曾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那么宇宙是如何产生的呢?他用四个字概括“无中生有”,和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完全契合。宇宙大爆炸(Big Bang)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佛祖没说象别的宗教那样说宇宙是他造的,也没说神造的,反正就是那么突然出现了,牛8吧。其实佛学的本质就是无神论,这个我将在后面阐述。  那么我们看到的万事万物是怎么回事?佛说八个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是你yy的那个色,佛家的色指的是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空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没有”,佛家的空应为“变化无常”的意思,一切你看到的存在的都将消失了又出现,出现了又消失。老释指出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这又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认知范围了,当时的人们能够看到波涛汹涌变化无常,云卷云舒变化无常,花开花落变化无常,甚至人的生老病死变化无常~~~~~~~~~~~但绝对想不到地球也将消失,太阳也将消失吧,甚至宇宙也将消失吧?(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无力继续膨胀的话将开始收缩,最终归于一点,然后再次爆炸出一个新宇宙。)冷汗ING~~~~到底是佛祖把现代人的理论带到了古代,还是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之流剽窃了佛祖的观点?  佛祖还说世间一切相皆是虚妄,等你“看相非相”的时候,你就成佛了。注意,佛不是“神”,佛家没有神,佛家也反对偶像崇拜。别的宗教都有一个神让你崇拜,信天主得永生,信春哥得满分,信凤姐得自信~~~~~~~但佛家没有神。至于现在寺庙里那些拜佛求财求老婆的,估计佛祖看了也要气歪鼻子了。佛陀是梵语“觉悟者”的意思,就是明白了道理的人。就是中国古代“子”的意思,老子,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如果生在中国,他更愿意让人们叫他“释子”。注意释子说的“虚妄”也不是说没有,而是说你肉眼看到的都是假象,你看到世间花花绿绿都只是你眼睛大脑的反应罢了,事物的本质你未必看到。比如说我们现在知道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只不过我们眼睛大脑对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反应,我们看到绿色的树叶只不过是树叶反射绿色的光再射到我们的大脑中,引起我们大脑的波动罢了。如果说颜色是虚妄,难道车子房子票子也是虚妄?我们知道一切物质实体本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而这些微观粒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只能是一系列的波动组成的,其实电子已经具备了非常明显的波动性。因此可以说所有的物质实体都是波动的机缘凑巧罢了。而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原子弹才有如此大的威力。  20世纪初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宇宙大爆炸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如果佛祖是现代人穿越到古代,那么他起码1920年代还在世,但从佛祖的言行和倡导的理念来说,他应该在穿越之前已经具有丰富的学识,并已经看破世间繁华。我们知道释迦牟尼本是尼泊尔的一名王子,试问哪一个年轻人能够放着王子不当非要去过清苦的修行生活?试问哪一个年轻人能舍掉美女娇妻去睡硬板床?因此推测老释穿越前是一位学识渊博、富有的老人,甚至富可敌国,因此看神马都是浮云。  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第2节    15:51:51  或许我孤陋寡闻,我感觉佛祖对于现代的科技的了解好像于1931年戛然而止。对于飞机、坦克,潜艇其实佛经都有阐述的,但对于现代科技的新秀——计算机,佛经却没有任何阐述,希望对佛经有深刻认识的高僧大德指教。虽然1946年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才真正诞生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但早在1931年范内瓦·布什就在麻省理工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因此,可以断定佛祖的穿越应该是1931年或之前那两年。   16:42:08  再说佛祖的生活习惯。大家看西游记菩萨手中总是捧着一个玉净瓶。知道玉净瓶是干什么的吗?那是拿来漱口的,瓶中插了一个杨柳枝,杨柳枝是用来干吗的?那是拿来刷牙的!!其实最早刷牙的就是佛祖,所以佛的弟子都刷牙。天哪天哪!2000多年前的人竟然要刷牙,这分明是近代西方才有的生活习惯嘛!中国古代人也有刷牙的,但那都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事了。佛经记载“有诸比丘不嚼杨枝,口臭食不消。有诸比丘与上座共语,恶其口臭。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应嚼杨枝。””就是说有个和尚口臭,和别人说话别人讨厌他,佛祖就说,应该刷牙啊,牙好胃口就好,而且口气清新啊!一个古印度人怎么突然就想到刷牙了呢?除了穿越该如何解释?   18:41:11  从佛祖的出道年龄看佛祖的身份  我们知道佛祖29岁之前一直过着衣食无忧前呼后拥的生活。29岁突然离家出走在大森林里躲了六年,然后在菩提树下坐了7天7夜然后就悟道了。那么请问佛祖有什么社会阅历?很多人以为佛的弟子都比佛年龄小,其实不是这样。佛出道时只有35岁,而他的许多弟子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而且这些老人不是普通的老人都是当时备受尊崇的大学者,门下弟子数百比如说他的大弟子须菩提。但经过一番辩论后这些大学者被彻底折服了,正如飞翔兄所言,“佛经里很多都是基于逻辑分析的辩论,以及一些超越时代理论。辩论高手在佛面前都只有跪拜的份。”  近来网上激辩最厉害的事件当属韩寒16岁能否写出《杯中窥人》这样的文章。的确是你的年龄到不了那个时候,你的才华再好,你的认识也深入不到那个地步,因此难免让人生疑。那么一个一向锦衣玉食的王子是如何折服折服这些大学者的呢?除非他的人生阅历比这些老人更丰富,认识更深刻!不是穿越是什么?    19:03:21  从佛学的研究方法看佛祖的身份  曾经以为佛学是唯心的,但简单的看了几部佛经后发现佛学是纯粹唯物的,比现代的很多学科还唯物,我把佛学叫做心理学中的科学。  因为长期做班主任工作,现在学生有心理障碍的越来越多,为了解开学生的心结,我对心理学也投入了些精力。后来发现许多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完全是借用了佛学的思想。比如对神经症有确切疗效的森田疗法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人为什么会焦虑会抑郁会失眠,都是因为没有做到“顺其自然”心念停在了某一点上出不来了。而《金刚经》开篇就提到如何解脱——既”善互念”,护什么念,“无所住”的念。也就是顺其自然,物来则应,物去不留,活在当下。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旦你的年头停在过去,老是在那后悔“要是我当初怎么怎么,现在就不会正阳了”,这样容易得抑郁症;一旦你的年头停在将来了,老是在那担心“要是哪天我失业了怎怎么办,要是我孩子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这样就容易得焦虑症。佛祖告诉我们心无所住,你就解脱了,这已经被万千人实证过了。  佛祖说他说的每一句都可以“实证”,连“心”都要实证,你说唯物不唯物。而现代科学强调实验,没有实验证实再好的理论也是理论,你永远拿不了诺贝尔奖。因此佛祖穿越前应该是一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19:08:19  讲究实证,是佛教相对于其他宗教的最大区别。民间流传的佛教离释迦牟尼的佛教已经十万八千里了。现代科学重视实验的研究方法应该是从伽利略开始才真正建立起来的,佛祖不穿越才真的让人不了思议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好感动
  现在科学学术界和历史学术界证实现代穿越到古代的人,只有达芬奇一个啊。  楼主在宣传伪科学吧。
  其实我在想如果万一是我穿越到了古代,我能干啥?
  坐等真相
  @蛇从革
8:45:00  现在科学学术界和历史学术界证实现代穿越到古代的人,只有达芬奇一个啊。  楼主在宣传伪科学吧。  -----------------------------  不是我宣传,我也是看了这文章,转过来让大家一起研究下,也好让你有个思想准备说不定那天把你给穿越到大唐时期了哦....嚯嚯.........
  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第3节    21:57:00  我的穿越观  我知道“穿越"这个词现在很不受待见,觉得是脑残才喜欢的玩意儿。其实我更想用一个词"灵魂附体"。但一想,那样不是宣传封建迷信了吗。哎,真是不可说啊!  象步步惊心那样的穿越剧拍的实在太烂,没有任何深度。相信大家都看过《2012》《骇客帝国》《异次元骇客》《源代码》之类的电影,你是否把它当做科幻片看了?其实这些片子深深的渗透着佛学的思想。即使编剧本人从未接触过佛教,但一定接触过“灵修”。灵修本是基督教的术语,西方人信基督教,相信都接触过灵修。灵修的流派很多,但目的是一致的——找到自己的“意识”,它是一种神圣的力量,比其他任何东西微妙、强大;它是普遍的 ;它超越时空;它完美无暇 。它不被一般人认识,大概只有某些圣人出神时可以洞见。套用术语,我们可以称之为“上帝”。它没有属性,也没有特征。从这一巨大的意识出发,全部的宇宙“就像火花一样”喷发。它是终极者、绝对者。圣人觉悟到它的存在并出于指称的必要。必须对其性质进行指称,所以称之为存在、智慧和喜乐。这意识由此引发出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存在物。大概相当于佛家的“明心见性”。佛陀和耶稣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即“灵魂不灭”。佛祖说“相由心生”,人死了心却没有死,心是不生不灭的,是宇宙唯一的永恒。现代灵修大师埃克哈特?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阐述道,我们在思考,我们在回忆,我们在愤怒,但谁感觉到了我们的思维?那就是意识,意识是不灭的。佛家说“明心见性,活在当下”即开悟;埃克哈特?托利说把你的意识放到当下,就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我们注意到好莱坞大片的穿越并不是肉身的穿越,而是灵魂的穿越,或者说意识的残留,即佛家所谓的“心”。我说的的穿越正是此意。   11:42:44  从佛祖的理论看佛祖的穿越  前文已经说过,佛家讲究实证。佛祖从不说谎,他所说的一定是他实证过的。如果佛祖未曾穿越,那么佛祖的“心不灭”“数世为人”“六道轮回”该何解?注意我所说的穿越仅仅是意识的穿越,我所说的意识即佛祖说的“心”。意识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人的肉体只是意识暂时依附的躯壳,佛家所谓臭皮囊。  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不记得前生的事?那是因为人的记忆是念头所化,不属于意识本身所有,记忆随着肉身一起消失了。但人修炼到一定程度可以携带一部分记忆,所以有些人记得前生的事。如果人修炼不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实现携带记忆穿越。靠什么?强大的电磁场!   12:02:06  这个美国人到底是谁?  行文至此,我的大脑中逐渐出现了一个人的轮廓,而且愈来愈清晰.在1930年代,谁有这个能力,制造出一台时空穿越机?而且他富可敌国,他学识渊博,他阅历丰富,而且他富有爱心,舍己为人?   12:16:16  关于佛家的“因果”  牛顿第三定律大家是否还记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性质相同,大小相等”,这是物质世界的“因果”。你对对方施加多大的反作用力,对方就会对你施加相同的反作用力。你施加一个摩擦力的同时必然受到一个摩擦力,你施加一个弹力的同时必将受到一个弹力。这个在时间上没有先后之分,是同时的。那么为什么做善事善报会延迟,甚至好像没有善报;做恶事恶报会延迟,甚至好像没有恶报呢?这儿有必要谈谈佛教的时间观。  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第4节    12:42:43  佛家的时间观  要想体会到佛陀的智慧,对两个字要有一定的理解,一个是“心”一个是“空”。佛祖的大弟子“须菩提"号称解空第一人,因此西游记中把悟空的师傅附会为“菩提祖师”。  佛祖认为我们感受到的皆是“空”,时间的流逝我们感受到,自然也是“空”。空即无常,或者说并不是我们感受到的那个样子,只不过是我们自己起心动念罢了。比如说“望梅止渴”,听到这个梅字,你的心念动了,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  佛家云“万年一瞬,一瞬万年',有些人理解为时间变得快,其实不是这样的。它的本意是“万年就是一瞬,一瞬就是万年”,万年和一瞬是一回事儿。从相对论的角度理解,如果一个人坐着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兜了一圈又回到地球,他觉得也就一会儿的事,但他回家以后发现,他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已经白发苍苍了。那么这两个时间,哪个是真实的?  因此佛祖认为,时间压根儿就不是我们想象那回事儿,一个字“空”。  佛祖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感觉很多不懂物理的学佛人对此有误解。没有你想回忆的过去,没有你想象的未来,甚至没有你感受到的现在,明白了吗?  用现代的话说,时间是什么?是空间上的一个序列。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盘电影胶片,你把它按次序播放起来,就有了时间。但他它放在那里,各个时间发生的事是同时共存的一个个静态存在。因此佛祖说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当下就发生了,根本就没有时间上的延迟,你感到延迟了,只是你的感受罢了。   12:54:08  那么佛祖是如何发现时间的秘密的?  前文所述,佛祖是1930年代穿越的,那时爱因斯坦已经提出了相对论,虽然一般人尚不太了解,但在学术界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我感觉佛祖的时间观好像比爱因斯坦更为超前,这又是什么道理?  只能理解为佛祖在穿越过程中有了特殊的体验,这个体验是爱因斯坦未曾有过的,因此他的理论实际上超越了我们这个时代。但我为什么不说佛祖是未来人穿越到了古代,主要考虑到一点,未来时代必然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但佛祖从未提及过。   13:25:46  从佛教的教义看佛祖必是美国人  佛法倡导“慈悲”为怀,什么是慈悲?不是说看见别人受苦你掉几滴眼泪花就叫慈悲。慈悲的本意太过丰富我不敢妄加解释。这里仅谈谈自己的看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慈悲;宽恕别人是慈悲;宽恕自己是慈悲;众生平等是慈悲~~~~~~~~佛家区别于别的宗教的一大特色就是“众生平等”,佛祖是已成之佛,众生是未成之佛,连蚂蚁跳蚤都是未成之佛,因此我们所有人和佛祖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别的宗教,哪个有这样的教义?是不是很象现代以来美国人倡导的“普世价值”?  提到美国就不能不提到清教徒。我们知道现代美国肇始于北美殖民地。那么最早到北美殖民的是什么人呢?是在英国备受迫害的清教徒。  清教徒并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清教徒是最为虔敬、生活最为圣洁的新教徒,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众生平等”的理念在美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普世价值在二战后才逐渐会世界其他国家逐渐接受。  我们知道印度至今还有着种姓制度的残留,那么在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等级观念几乎是无法逾越的一道高墙,所有人一生下来就被灌输等级观念,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要说处于社会金字塔尖的释迦牟尼王子很难打破这一陋习,即使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直到今天不是还有很多愤愤认为在有些国家只能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吗?  据此推断,1930年代穿越的佛祖只能是美国人。
  @雕刻自己的女人
9:40:00  其实我在想如果万一是我穿越到了古代,我能干啥?  -----------------------------  你还是能雕刻自己的女人撒
  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第5节   13:58:58  叉开点话题,也说迷信  什么是迷信?不知根由盲目相信即为迷信。  世间多数信宗教者都是迷信,不光宗教有迷信,科学也有迷信。有些人说,我不信教,所以我不迷信,难道文革不是一帮迷信的人搞起来的?把责任一股脑推到毛爷爷头上就完了?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的政权,众业所感罢了。盲目信亚里士多德是迷信,盲目信哥白尼是迷信,盲目信牛顿是迷信,盲目信爱因斯坦也是迷信~~~~   14:19:02  为什么说佛祖此次穿越是一次偶然事故?  据记载,佛祖是出门看到路边的老人、病人和死尸而心有所感而要出家的。这就有些奇怪了,一个年轻人看到人的生老病死就要出家吗?我认为是由于释迦牟尼被灵魂附体了。被谁附体?那个穿越的美国人。  其实那个美国人,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穿越了,他只是象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着与电有关的实验,只不过这次加大了设备的能量看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可意外发生了,他突然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人都穿着奇怪的衣服,说着陌生但自己却能听懂的话。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是原来的身体。他一开口,发现自己说的并不是英语而一样是那种陌生的语言。于是他感到痛苦、不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佛经记载佛祖出家后在大森林里躲了6年。为什么要到大森林里躲六年呢?我认为佛祖逐渐意识到发生了什么,而且意识到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于是他想到要尽快制造一台相同的机器回到他所处的时代。但制造这样的机器必须避开人的耳目吧,于是他找借口躲到了大森林里。这六年里他废寝忘食的想要做出一台相同的机器来,但可惜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在菩提树下坐了七天七夜,终于开悟了,不再想着返回他那个时代,由此得到解脱,“一念放下即成佛”。你悟了吗?   14:30:31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离家之后,在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独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餐,后来七天进一餐,穿树皮,睡牛粪。 6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无所得,无法找到解脱之道。于是便放弃苦行,入尼连禅河洗净了身体,沐浴后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糜,恢复了健康。   16:51:41  佛强调出世还是入世?  很多人认为人一旦出家这个人就废了,对社会就没有啥贡献了,是这样吗?前段时间有个清华的学生出家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为之惋惜。这的确是对佛学的一个误读。我揣测佛是强调出世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家的宗旨。何谓善?助人也!其实古代很多高僧开悟后都忙于社会慈善事业,有些人干脆从事世俗的工作,比如船山大师开悟后,干脆去做了个艄公,为人摆渡。修行的境界有人概括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佛家修行是让你看清事物的本质,然后更有效更有意义的工作。只要工作有意义,何分高低贵贱?我虽然是一个小教师,但我觉得我的工作比“许三多”市长更有意义,你觉得呢?   17:12:54  佛家是消极还是积极?  佛祖之所以为世俗误解,主要还是出于世俗对”空”字的误读,甚至很多学佛的人对“空”字也未必完全认识到位。空到了最后是“空空”,连“空"也要“空”,何解?  许多物理学家到了老年都变得很消极,为什么?他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本质,发现自己曾经迷恋的东西都是幻象,既有的世界坍塌了。其实这只是“空”的初级阶段。佛祖说要“空空”,不能着空的相。佛祖不仅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名超级心理学家,经历过穿越的人感受就是不一样啊!为什么要“空空”?  比如说,你看电视,你明知道那是假的,是编剧瞎编的,你为什么还看得那么热闹?因为虽然是假的,但它或者能够让你有所感悟,或者能让你明白道理,或者能给你带来快乐。同样,万象虽空但却有助于你明心见性。佛祖说要“悟空”却不能“住空”啊。佛祖说“空空"就是教育人要生活的积极点啊!  怪不得爱因斯坦称佛教为未来的宗教!可以想见未来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很容易看到空,却也容易着了空的相。其实现在已经有了这个趋势,抑郁自杀的人数逐年增多啊,将来靠什么解脱?   18:24:26  终结篇:佛祖到底是谁?  总结起来,佛祖穿越前应该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电磁科学家,他学识渊博富可敌国,去世于1931年前后。那么是谁呢?我想到了一个人——爱迪生。  爱迪生小时候家境贫寒,但后来创办了通用电气,在业内具有垄断地位,真的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他于1931年去世。联想到佛祖说,过去佛是“燃灯古佛”,何谓“燃灯”?带来光明之意。更加印证了佛祖是爱迪生穿越这一推测。
  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第6节   16:52:01  至今对佛祖的有些观仍然让难以接受,比如说六道轮回。但我被佛祖的一句话折服—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这是何等的气度啊!每当我看到百家讲坛里那些所谓的专家在那里斩钉截铁的妄下断  语,我就想起来佛祖这句话。  文字语言的描述岂可把事实真相完全描述出来,就如同你如何用文字描述让一个从没  见过鲸鱼的人知道鲸鱼到底长什么样子?很多时候语言文字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一不小  心就是误导。  佛祖就怕俗人把佛法教条化,那样后果不堪设想。佛法如船,助你渡河,过河之后就  要丢下船了,难道你还要背着船走?佛祖体现的正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教学有法,教  无定法”。   21:48:31  如果说“生命的乐趣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将发生什么”,那么上帝一定是这个  世界上最痛苦的人。   22:15:11  甘地说过“如果我们用残暴来对付邪恶,那么残暴带来的只能是邪恶。”此语可谓深  得佛法精髓。   22:39:34  佛家的作恶不仅仅是外在的恶行,还包括心理上的种种恶念。其实想一想很多人从未  对别人做过坏事,甚至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却总是命运坎坷,郁郁不得志,这是什么  道理?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心灵垃圾堆积过多。  许多人的善良并非真的善良,而是胆小怕事,一旦得志未必就能保持原来的行为。如  果一个人位高权重,有作恶的能力却不作恶,那才是真的善良。想一想你痛恨腐败是真的  痛恨腐败,还是痛苦自己没有腐败的机会?你痛恨玩弄美女的富豪,还是痛恨玩弄美女的  不是自己?你痛恨的是社会的不公还是自己在这个不公平的社会中不能处于优势?  佛家云“相由心生”,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了仇恨、不满、抑郁、焦虑  ,立马就能从你的言行举止中渗透出来,但是面对领导、同事你又没有那个胆量发泄,只  能拼命压制,但依然能让你身边的人感觉到。拼命压制这种负面情绪的结果就是,造成你  的“内伤”,即“恶有恶报”。  佛家讲究“以德报怨”,看似为别人,实则为自己。对别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  ,让自己在相对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关键是别然自己的心灵中堆积垃圾,如果你能够学  会感恩的话不但不会堆积垃圾,还能把以前堆积的垃圾一并扫掉,此之谓“种善因”。   22:50:12  有很多人总是自命清高,不屑于与领导交往,这就是一种“恶”心 。对领导的蔑视  和对领导恭维只是一个镜子的两面,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分别心”太重。领导也是人,  领导也有七情六欲,领导也需要发自内心的尊重。要学会把所有人都当做亲人,包括你的  下属,自然也包括你的领导。很多时候我们对领导的不屑一顾只是为了表明我们的与众不  同,实乃是作恶啊!  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第7节    14:41:34  从爱迪生的人生经历看佛祖如何强调因果报应  影响爱迪生一生命运的有两件大事:  爱迪生原本家境贫寒靠卖报维持生计。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救出  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  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  征途。爱迪生一生的数千件发明都发端于这一善念,可谓“善有善报”。  但让爱迪生终生遗憾的也是它的一次“贪念”。在1882年一个叫特斯拉的26岁青年特  斯拉来到巴黎,到爱迪生在欧洲的公司工作。  在很短的时间内,特斯拉就被委以重任,甚至负责重新设计爱迪生公司的直流发动机  。按照特斯拉的说法,爱迪生答应他,如果他改进了公司无效的直流马达和发动机,就可  以拿到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00万美元。可是,在1885年特斯拉要爱迪生实现承诺时,  爱迪生说只是跟他开了个美国式的玩笑,答应把特斯拉的收入从每周18美元提高到每周25  美元。特斯拉当即辞职,在1886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研究交流电系统。在经历了两年困难  时期后,特斯拉说服企业家乔治·威斯汀豪斯投资他的交流电计划。这场交流电与直流电  的斗争就此开幕,最终爱迪生败北。  我想爱迪生的灵魂穿越后一定对他的一生进行了反思。妄念一生“即堕阿鼻地狱”,  佛祖应该是深有感触的,   15:00:54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ic religion. It should transcend   a personal god and avoid dogmas and theology. Covering both natural and   spiritual, it should be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rising from experiences of   all things , natural or spiritual and a meaningful unity. Buddhi??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the Buddhi??.’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摘自普林斯顿大学  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人道这边}一书  直译(译文):  “未来的宗教,是关乎整个宇宙的宗教。其所尊崇的‘神’将超越人格化之上帝,其  教理之圆融,将胜过世间任何之教条,乃至神学。~~~~~~~~~~~~~~~~~~~假如世间还有一  种宗教,能与现代科学研究之需求而相适应,此一宗教,非佛教莫属也。” ----------   爱因斯坦   15:20:16  比较老子与佛祖的思想很有意思;  佛祖说“不可说”,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言者不如知者默”。都是说真理无  法用有限的语言文字准确的表达。  佛家要去执著心,道家要“法道自然”   15:34:32  佛陀与老子都是掌握的真理的人,是超级理论家。  佛陀与孔子都是掌握了教育规律的人,是大教育家。  但是对于“心”的深入体察,佛祖是独步古今第一人。   15:57:19  读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感觉很少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不管是殿堂级的《三国演义  》《水浒传》~~~~~~~,还是民间的杨家将、岳飞传等,更注重于人的行为的描述,却不看  重人的内心的刻画,或许是传统文化使然。《红楼梦》是个例外。   16:17:19  关于“中”  “中 ”这个字对于我们有个特殊的意义。我们的国家何以名为“中国”,是因为我  们居“天下之中”?是因为自先祖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一直在寻找一个叫做“中”的东  西。  刚刚发现的“清华简”其中一篇叫《保训》,在这篇周文王的遗训中,周文王对儿子  武王讲了两件上古的历史传说,用以要求太子遵行一个思想观念——“中”。  第一件史事是关于舜的,讲的是舜怎样求取中道。由于舜出身民间,能够自我省察,  不与百姓的愿求违背,他在朝廷内外施政,总是设身处地,从正反两面考虑,将事情做好  。  第二件史事是关于上甲微的。上甲微是商汤的六世祖,文王讲的是上甲微为其父王亥  复仇的故事:商人王亥曾率牛车到有易贸易,有易之君绵臣设下阴谋,将王亥杀害,夺取  了牛车。后来王亥之子上甲微与河伯联合,战胜有易,诛杀了绵臣。微由此把“中”传贻  子孙,于是汤得天下。  儒家倡导中庸,意思是“执两用中”,“中”不是中间的意思,不是在两个极端中间找到  中间的哪一个,而是找到最适合的哪一个,中庸之意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走极端,  而是要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其中庸即为适合,也  可以解释为完美。  佛家倡导“中道”。《大形容词积经》卷一百一十二:“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  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我无我是  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同经卷五:“若说有边则无有中,若说  有中则无有边,所言中者,非有非无。”《大智度论》卷四十三:“常是一边,断是一边  ,离是两边行中道。”又“诸法有是一边,诸法无是一边,离是两边行中道”。大致是指  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第8节    19:00:42  我之所以说佛教是“出世”的,是因为我发现只要你能多少读一点经书,多少明白一  点佛理,你的思维力、辨别力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你的心态会格外的从容,你的心胸会  变得无限的宽广。你更有爱心了,你生活的更加的积极了,你的睡眠会无比的甜蜜,你心  中所有的阴霾会一扫而空,焦虑、抑郁、愤怒、憋屈等负面情绪会离你而去,你工作的更  加的努力但心情却无比的愉快。  这么好的理论怎么会被那么多的人误解为“消极避世”呢?那些在生活中受了打击心  灰意冷才遁入空门的人注定是成不了佛的。佛一定是强调出世的,佛一生都在从事教育,  如果佛祖想避世的话应该是躲在深山老林里吧。  一个人开悟不开悟,看看他的表情就知道,开悟的人永远是平和微笑的。开悟的人不  在意别人的看法,你表扬他他不在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你骂他他不在意,该怎么做就  怎么做。在开悟的人的观念里,生命不是用来塑造的,而是用来经历和感受的。所有的坎  坷与挫折是生命中美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会尽情享受生命的每一刻,好的不  好的在他们心中都是平等的,甚至没有什么是好的或者不好的抑或都是好的。   19:19:43  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有一天上座说法,学生徒弟们都等他讲,等了半天他没有说  话,忽然抓起面前讲台上一朵花,那么一转,大家也不晓得他什么意思,谁都不懂,只有  他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是典籍的记述。这个「破」字形容得妙极了,大家等  了半天,心情都很严肃,场面非常庄重,迦叶尊者忍不住了,一下子笑了出来。这一下被  佛看到了,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  传,付嘱摩诃迦叶。」因为迦叶懂了,这是禅宗的开始。   19:30:09  我有时想,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痛苦与纷争,不是我们没有理论的指引,而  是理论放在那,我们却根本不懂。文字啊,能够表达的总是有限的~~~~有限的文字又被层  层误读,后果可想而知。西方之所以在近代发展超过东方,不是他们的理论更加高深,而  在于他们的理论更加贴近民智,操作性更强,更有利于传承。教育学上有个“最近发展区  ”理论,你不能一下子把最好最高等级的知识教给学生,那样就把学生教傻了,应该从学  生认知方式和基础出发,教给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知识,一步步往前走。  我想佛教之所以发展不如基督教伊斯兰教迅猛,原因就在于他的理论过于高深,禅宗  更是强调“顿悟”让一般民众摸不着头脑。   19:44:01  佛陀对于他的理论的传播一定是很头疼的。一下子讲到位吧,人们根本接受不了,分  阶段讲吧,又很容易被曲解或是断章取义。费神~~费神~~~~~佛陀自身有他的天分,很容  易通过讲故事,打比方让他的学生听懂,这一点很像毛泽东,这是天才,没办法。所以佛  陀在世的时候弟子中很多开悟的,称为“正法时代”。  但佛陀不幸生在了古印度,印度人向来是乐天派,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不严谨。所以佛  教在印度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后来几乎被印度教取代了。应该说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发扬光  大,或者说中国亘古不变的文字救了佛教,所以今天我们读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  蜜经》,如同与佛祖对话,真是大幸啊。今天佛教还在港澳台广泛流行,金庸也信佛了,  有点文化的人到了老年很容易接受佛学,不是老了,而是悟了。其实挺悲哀的,能做事的  时候悟不了,悟了的时候已经干不动事了,于是这个世界总在痛苦与挣扎中轮回。   19:56:40  这个世界懂周杰伦的多,懂老子的少;  懂林书豪的多,懂爱因斯坦的少;  懂韩寒的多,懂尼采的少;  懂手机的多,懂飞机的少;  你能说后者不如前者吗?只是因为前者更符合你的最近发展区。  有许多学者的话曾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也曾经以为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理论。初中时  我曾以为《读者文摘》是世界上最好的书,高中时我曾以为汪国真才是真正的诗人,大学  时我曾以为足球不兴,航母不造中国振兴无望;刚毕业我曾以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清??无  能加上文革破坏造成的~~~~~~~今天看来那只是当时自己处在那个认知水平上罢了,一叶  障目不见森林  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第9节    12:11:27  觉悟,觉悟~~~  先求觉再求悟,多一点感受与接纳,少一点思考和纠结。觉而且悟是圣人,觉而不悟  是凡人,悟而不觉就要成神经病了   12:15:58  悟到最后还是觉。所谓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不要沉迷于第二重境界,觉得自己异于凡人,那是魔境。世间大奸大恶人,都是从第  二重境界走火入魔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   22:38:11  年过32,突然性情大变,不再爱英雄,不再爱美人,倒是对一些平凡人产生莫名的兴  趣。自己也不再幻想自己变成高富帅,愈发喜欢做一位平凡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似有所悟。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奉劝诸位,女不看韩剧,男不看??   22:39:15  平凡的才是真实的,残缺的才是完美的  一名现代美国人穿越到了古代--第10节    09:30:40  我现在的感受就是——做个普通人,真好!   12:11:27  觉悟,觉悟~~~  先求觉再求悟,多一点感受与接纳,少一点思考和纠结。觉而且悟是圣人,觉而不悟  是凡人,悟而不觉就要成神经病了   12:15:58  悟到最后还是觉。所谓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不要沉迷于第二重境界,觉得自己异于凡人,那是魔境。世间大奸大恶人,都是从第  二重境界走火入魔的。最高的境界就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   22:38:11  年过32,突然性情大变,不再爱英雄,不再爱美人,倒是对一些平凡人产生莫名的兴  趣。自己也不再幻想自己变成高富帅,愈发喜欢做一位平凡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似有所悟。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奉劝诸位,女不看韩剧,男不看??   22:39:15  平凡的才是真实的,残缺的才是完美的   09:30:40  我现在的感受就是——做个普通人,真好!  (以上均转载之作者老学究1980 )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嫡妻再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