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根足底筋膜炎症状图片炎

更多公众号:kangfuzhuanjia力浩比(成都)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致力于推广国际先进的康复科技和管理服务,开展康复咨询、远程课程教育和康复产品开发,为广大康复从业人员提供提升专业能力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公共平台。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足底筋膜炎的解析与康复练习 ”,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  人们对于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了解甚少,医疗专业人员对于发生的原因也仅有一点共识,而且目前也无任何治疗方式被证实是可靠的。足底筋膜是一条结缔组织,沿着足部的底下,从脚跟连到脚指。此筋膜有助维持足弓的完整性并具有吸震的功能,此外,也扮演绞盘机制关键的角色。
  ■ 足底筋膜炎不是发炎
  足底筋膜炎以前被认为是「插在脚跟骨附近的筋膜在发炎」。英文字尾巴的「itis」意指是发炎的意思。但是,研究揭晓,原因在于组织因受创而改变引起退化(Degenerative),而非跟发炎有关。
  基于目前的了解,更精准的来说「足底筋膜插入端点的附近长期退化的状况」,而非过度发炎所引起。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消炎药及注射治疗一直不成功,但也可能不仅足底筋膜炎,还有足跟疼痛的原因。
  ■ 不只是筋膜
  足底筋膜炎有关的痛是位在足跟底下,靠近内侧的区域。但我们常常忽视是否是因为与足底筋膜共享插入的端点处的肌肉受伤了!看一下足底的肌肉,你可以看到屈指短肌(flexor digitorum brevis muscle)直接沿着足底筋膜上在运行。在脚后跟内侧的部份有外展足拇肌(abductor hallucis muscle),一个十分重要的稳定肌。
  目前还不能确定,足底筋膜炎发生的起源处。许多人被诊断出有足底筋膜炎的情况(骨刺、筋膜增厚),但他们却没有足跟痛的现象。比较客观公正的说法是,位在筋膜深处的肌肉,由于张力出现问题导致疼痛,而非筋膜本身引起。肌肉在这个情况下所扮演的角色是接下来文章要讨论的。
  ■ 过度使用的受伤
  足底筋膜炎的发生,最常见的理论就是不断重覆拉扯足底筋膜,造成小撕裂不断的发生,最后导致疼痛。而另一个常被引用的说法就是过度内旋(Excessive pronation)(足弓塌陷),因为它会增加足底筋膜运行机制的负荷。
  尽管大家经常把错推给过度内旋,但并没有太多的证据显示,足弓运作机制是发生筋膜炎的原因之一。部份的原因在于研究员很难能精确的测量内旋的状况。这也可能意味着,足弓动作对于筋膜本身产生的拉伸,是不足以导致足底筋膜炎的。
  ■ 压缩的作用
  动物的研究中表示,单靠反覆的机械性负荷可能不足以导致结缔组织退化变性。组织变性(Tissue degeneration)更可能发生在血液供应不良的区域,或是结缔组织中血液供应被切断的区域。
  足底筋膜插入端点附近的纤维软骨(fibrocartilage)是另一个有趣的发现,纤维软骨插入的端点是比较常发生弯曲及压缩力的结构。弯曲及压缩力可能是比拉伸力更大的问题所在。
  足跟骨刺(Heel Spurs)一度被认为是筋膜炎的一特征,但强而有力的新证据表示,足跟骨刺不太可能是足底筋膜炎所造成,他们是因为压缩,而非筋膜的拉力。
  ■ 风险因子
  目前没有单一的因素被认为足以造成足底筋膜炎, 目前研究中,有二个最常见的风险因子:
  ●脚踝背屈幅度减小
  ●无运动习惯的人口,BMI值的增加。
  二者都造成:
  ●增加足弓的拉力
  ●增加足跟的压缩力。
  当脚踝背屈的活动范围(脚踝柔软度)不足时,身体会通过增加足弓的动作来产生「代偿(补偿)」。因此,脚踝背屈角度减少,影响内旋及足底部面对拉力的方式。同样,高的BMI也会增加足底的拉力,使得足弓的支撑发生超载的状况。
  如前所述,过度内旋也被认为是其中一个因素,但至今的研究结果仍未明显证明。
  导致人在站立时,足跟的压力增加。将重量维持在脚跟上也同时带来足跟的压力。但这意味着,足弓中的肌肉及韧带并没有被用来作为平衡身体重量。我怀疑,缺乏使用比过度使用更加危险。
  除了以上的潜在的风险因子之外,有一个使这些因子相形见绌的因素「鞋子影响了足部的正常功能。」
  ■ 主要风险因子:鞋子
  有许多鞋子的设计,直接带给足底筋膜异常的张力,并使得足部的肌肉不被使用。
  鞋头翘度/鞋尖高度(Toe Spring)
  大多数七鞋子,前面的区域会有一个上翘的曲线,这个向上的曲线被称为「Toe Spring」。相比于足部结构与功能的复杂,鞋子这样的设计显得粗制滥造。该曲线会产生一个摇摆的动作(Rocking Motion),让穿的人可以让重量从脚跟移转到前足。这摇摆动作的设计是取代人们赤足走路时脚掌的动作,但事实上,人体足部的动作是无法被替代的。
  有了这样的设计,当你穿着鞋子在站立或走路时,大部份的时间你的脚指都是上提、离开地面。使得脚指处在处于延展的位置(Extneded Position),或说是呈现「背曲(Dorsiflextion)」的状态。因为如此,脚指只有在脚跟抬起时才会接触地面。
  而「Toe Spring」设计做了几件主要的事情:
  ●让脚底下的足底筋膜及其它结构维持在一个不自然的拉长位置。
  ●阻碍脚指抓住地面。
  ●阻碍脚掌内部用来支撑足弓的肌肉进行收缩。
  ●阻碍肌肉及足底筋膜协助吸震。
  ●可能切断足底的血液循环。
  相较于穿鞋子走路,赤足走可以让脚指接触地面,并以更流畅的方式来进行行走,也能够协助抓地面,提供足弓的稳定。
  没有内侧肌肉的支撑,足底筋膜会处在异常张力的情况。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因为「Toe Spring」使得足底筋膜处于伸展的位置。(绞盘机制)而当足底筋膜已经在伸展状况,当足部接触地面时,吸震的能力就会有限了。而足底筋膜上张力的增加,不仅涉及到脚指的动作受限,也影响到内内的肌肉。
  应力遮蔽效应
  应力遮蔽效应是一个理论,描述着结缔组织是如何发生受伤:「肌健曝露在一个低张力量的状况下会逐渐产生问题。」这跟传统认为过多张力会造成脚跟疼痛有着鲜明的对比。
  这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我们穿上鞋子时,鞋子的结构让足部没有足够的拉伸力并限制脚指的动作,导致足底筋膜或是内部肌肉的肌健产生退化。组织需要动作来保持健康!
  鞋子不仅限制了脚指触地的能力,而且也限制充分延长的能力。长时间让足部固定在一个位置,当然可能导致组织退化的状况。
  ■ 不需要足弓垫
  足弓不仅支撑全身重量,它也提供足下空间,让神经及血液通过。足弓的结构是由二个端点来支撑,而非中间。鞋子中的足弓垫可以带给足部支撑,这没有道理,并可能影响到流经脚跟组织的血液循环。
  缺乏柔软度的鞋底
  跟「Toe Spring」一样的道理,鞋底太钢硬也影响足部的自然运动。以下有所谓支撑性的跑鞋与赤款风格的鞋子相比:
  支撑型的鞋款限制了很多动作,使得足部必须以特定的方式来进行运动。而它也几乎没有扭转的能力,没辨法与你的足部做完全的匹配。
  足跟较高
  大部份传统的鞋子,脚跟比起前足会高出至少10mm。这也许不会直接影响到足底筋膜,但这是一个不合需要的设计:
  第一,使得脚踝处在跖屈(plantar flexed)的位置,导致小腿肌肉适应性的缩短。小腿柔软度不足被怀疑是发展出足底筋膜的主要风险因素。
  第二,影响人体足部分配重量的方式。
  解决足底筋膜炎的三步骤
  足底筋膜炎并不是长跑者的专利,美式足球明星四分卫Eli Manning遭受足底筋膜炎之苦,原因并不是他跑的太多,而是他过于使用脚掌在传球,使得足底下的软组织发炎。基本上,筋膜炎与肌腱炎(Tendonitis)一样,就是过多的压力落在特定的软组织区域上,长期下来造成发炎。
  足底筋膜炎发作的原因很简单:移动方式错误
  他们以代偿来产生动作,最终脚底的软组织负荷了过多的压力而愤怒。
  脚掌长时间过多的Pronation(脚踝向内侧倾斜)或过多的Supination(脚踝向外倾斜)会造成软组织的发炎,你可以买双针对脚掌问题的鞋子或是额外放鞋垫来让问题消失,但事实上这是治标不治本。过多的Pronation及Supination是「脚踝及髋关节不稳定」的信号。简言之,足底筋膜炎就是丢出一个「动作中有某些地方出现功能障碍」的警报,若您只是把它警报关掉,可能只会愈来愈严重。这障碍的形成可能是久坐使得髋屈肌太紧、穿高跟鞋造成小腿肌肉太紧等。
  处理足底筋膜炎的步骤有「软组织放松」、「活动度开展」及「稳定度训练」。
  软组织放松
  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用高尔夫球来足底下前后来回及左右来回的按摩放松。
  活动度开展
  在进行完软组织放松之后,接着就是恢复适当的活动度及脚踝及髋关节的稳定度,首先,您可以做一个测试,看是否踝关节背屈(Dorsiflexion of Ankle),在下图右中的动作,理由上向后弯曲的角度是30度。
  稳定度训练
  接着来发展脚踝及髋关节的稳定度,这有助于站立、走路或是跑步时保持身体适当的排列。以下有几个稳定度的测试:
  单脚站脚跟抬起(Single Leg Heel Lift)
  如图,如果您进行这个动作有困难时,可以天天做,直到您掌握这个动作。如果脚跟抬起时,您没有失去平衡,这表示对于这个动作您拥有良好的稳定水平。
  单脚站旋转(Single-Leg Rotation)
  这动作测试当您出现旋转时(跑步动作中有旋转的元素),脚踝及髋关节的稳定程度。单脚站立,上肢进行左右的转体,若手臂旋转角度达到45度或过多时,身体没有失去平衡,表示对于这个动作您拥有良好的稳定水平。
  单脚硬举(Single-Leg Deadlift)
  测试您动髋关节时,全身(包含髋关节及脚踝)的稳定度能力。
  以上测试后,若发现稳定度若不足,就要进行稳定度的训练。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跑步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为你带来健康,也带来更多朋友、更多...通知公告:
足底筋膜炎的自我康复方法
发布日期:
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跑步、长时间的逛商场、没有热身的登山健身、长期徒步旅行,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尤其是在长时间的走路过程中,还穿了双鞋跟很硬的鞋。
足底筋膜炎多是单脚发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10%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最痛苦的是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当脚刚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一瞬间,疼痛非常剧烈。
  足底筋膜&炎&不是发炎
科学家对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筋膜组织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发现,足底筋膜炎并不是一种炎症。--&没有发现任何炎症&,根据Philbin博士,没有任何细胞组织有发炎的迹象。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运动医学专家KarimKhan博士也说,&足底筋膜炎不涉及任何发炎的细胞&。
反而,足底筋膜炎更像是一种退化组织的弱化。
在正常情况下,锻炼的过程实质上是使微小的组织撕裂,而身体会自动修复撕裂的组织并对它进行加强,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强。
但是由于某种原因,组织的撕裂程度大于身体修复的能力,这时微小的组织撕裂不能得到复原,当这种情况积累到一定程度,组织开始慢慢停止生长,甚至收缩,从而产生疼痛。
另外国外也有文章论述筋膜炎的初期(一至二周)是发炎现象,更长时间则由发炎转化为退化的过程。这个说法也有道理,因为对筋膜炎的切片研究是基于慢性筋膜炎患者,前期有炎症也是很有可能的。但一般跑友等到开始对筋膜炎重视的时候,一般都过了前面的这个阶段,而开始了组织退化和弱化的过程。
  为什么会得筋膜炎?
几乎一致性地所有的文章都把筋膜炎归结于大体重/不正常的脚内外旋/过度运动而引起的足弓塌陷。
而现在与越来越多的文章把足弓塌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归结为现在的运动鞋。
  鞋 前 翘
现在一般的运动鞋前面脚趾处都是微微前翘的,这使得鞋内的脚趾一直处于上翘状态,从而不自觉的使筋膜被拉紧。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筋膜,在跑步落地时受到额外的抻拉,结果可想而知,很容易造成损伤。
  得了筋膜炎怎么办?
  传统的筋膜炎治疗方法被证明不一定有用。
既然筋膜炎不是发炎,基于发炎的治疗方法肯定都不适用,比如消炎药,冰敷,类固醇注射等。
平时穿运动鞋也是起到相反的作用。鞋前翘使得筋膜一直在拉紧,延缓了恢复。另外额外的支撑保护限制了脚上其他肌肉的锻炼。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夜间夹板的有效性,实际上由于限制了脚部的活动,反而不利于组织的再生。
冲击波治疗是传统方法中被证明有疗效的。冲击波是破环组织迫使其再生,从而抵消筋膜退化的过程。既然冲击波是有效的,那静养不动肯定是不对的。对筋膜炎的恢复要着重再生,而不是不动。
  有效的自我恢复方法
对于筋膜,应该给予它适当的压力,才能促使它的再生过程。静止不动并不是好的恢复方法。既然筋膜需要加强和再生,所有朝着这个方向的方法都是有效的,包括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增加足部的灵活性和力量,适当转移过多筋膜压力。
具体来说,以下步骤对筋膜炎恢复是正确的,
1. 日常走路时重心从脚跟前移:增加足跟血液循环,减轻足跟压力;
2. 增加赤足活动(不是赤足跑):在各种地面上赤足以锻炼足部的肌肉和灵活性;
3. 增加脚腕灵活性:推墙动作锻炼脚腕(传统动作);
4. 换鞋:平时千万不能穿运动鞋,支撑越少越好,鞋底越低越好,脚趾部位越平越好;
5. 加强筋膜组织和腿部肌肉:增加赤足活动部分起到这个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下面的练习(传统动作):
a. 收缩脚(蜷脚趾脚弓):5秒钟,十次一组,做2至三组;
b. 脚趾抓毛巾:50次一组,做2至三组
c. 掂脚尖,再慢慢下落
d. 脚趾走路:一次10至15步,做2至三组;
e. 下蹲练习
6. 拉伸(传统动作)
a. 拉伸腿筋,脚腕
b. 拉伸筋膜:向上掰脚趾
7. 按摩:踩球或足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8. 泡热水脚:增加血液循环
当筋膜炎刚开始时,最好先静养两个星期。当它持续几个月时,最好积极地进行以上锻炼来达到最好的恢复效果。
既然筋膜需要适当压力以再生,所以有的人说他的&筋膜炎是跑好的&是有可能的,但是筋膜炎痊愈之前可不可以跑步呢?根据我的搜索,国外也有文章提到慢跑治好筋膜炎的,但没有一篇有质量的文章真正推荐筋膜炎痊愈之前去跑步的。关键是每个个体恢复能力不同,对一般人来说筋膜炎期间跑步可能给筋膜的压力过大,反而起到延缓恢复的效果。
来源:搜狐足跟筋膜炎治疗_百度知道足底筋膜炎的中医针灸治疗
脚底疼痛可能是脚底筋膜发炎了
脚底疼痛非常常见,多数是由脚底筋膜发炎造成,学名叫跖筋膜炎。跖筋膜是附着足跟及前足底的一束厚的组织,起维持足弓的作用。脚底筋膜发炎常由对足部有额外应力的活动引起,如:
l 体育活动,如需要跑和跳的运动,跑步、排球、网球等
l 体育运动锻炼强度和时间突然增加
脚底筋膜炎的诊断
脚底筋膜炎的症状,可以突然或缓慢发生,包括:
l 足底烧灼样疼痛
l 早晨起床后最初几步感到足跟痛
l 触压足底或足跟时疼痛
l 脚尖站立时疼痛
医生问病史和检查足部后会要求拍X线片或骨扫描以排除应力性骨折或骨刺
怎么治疗脚底筋膜炎呢?
脚底筋膜炎的治疗措施包括:
l 休息:避免跑步及其它加重疼痛的活动
l 冰敷:用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足跟和足底,每天4次,1次15-20分钟
l 支具:夜间睡觉时使用支具保持足于中立位置
l 矫形器具:使用特殊足垫支持足中弓区域
l 体疗:按医生建议开始牵拉练习以拉长跟腱和跖筋膜
脚底筋膜炎的预防
跖筋膜炎的预防措施有:
在运动和锻炼时穿合脚、恰当的鞋
作牵拉跟腱和跖筋膜的练习
逐渐增加体育锻炼的强度和时间(不要突然增加)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牛膝、木瓜、透骨草、嫩桑枝、威灵仙、海藻、昆布各20克,紫苏叶、制川草、草乌各15克,米醋200毫升。
用法:加水3000毫升,浓煎取液1500毫升,加入米醋,趁热先熏洗患处,日洗2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
疗效:熨洗一疗程,疼痛消失而愈。
2:治足跟痛
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100%。
3:治跟骨骨刺
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2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针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100%
===============================
足底筋膜炎的中医针灸治疗
足踵疼痛可能由很多原因引起,但足底筋膜炎是最普遍的诱因。有些人在站立或走路的时间略长就逐渐出现足跟疼痛的现象,但只要休息一会儿,疼痛就会很快消失。这些人其实是患了足底筋膜炎,是引起足跟疼痛最常见的原因。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动,连续走上几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另外,鞋跟太硬造成对足跟的压迫,也能引起足底筋膜炎。经常穿高跟鞋也会加重足底的损伤。患骨刺的中老年人,由于足底筋膜长时间被骨刺磨损,从而造成慢性损伤性炎症。长期喜爱运动的人,如马拉松运动员、登山运动员等,反复踩地的动作增加了对足底筋膜的刺激。
底筋膜是一种宽带状纤维组织,它从足跟部起,沿着足底一直延伸到脚趾的跟部。足弓可被看成是一个以足底筋膜为底的三角形。当我们站立时,自身的重量,重力和脚部组织结构使得足弓有扁平的趋势。由于足底筋膜被拉伸和挤压,从而抵消了这种趋势。为了保护自身免于受伤,一旦这种拉伸或挤压过度,人就会感到疼痛。
罹患足底筋膜炎的人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活动强度。最常见的前兆是足跟区域疼痛,疼痛有可能延伸到足弓区域。在短时或长时间过度地站立或者运动,这种疼痛最常发生。起初可能只是短暂性的,但也可能发展成慢性的长期的不适,以致最终影响到正常的步行和运动。足底筋膜炎多是单脚发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10%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最痛苦的是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当脚刚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一瞬间,疼痛非常剧烈,简直可以说是痛彻心肺。这是由于足底肌腱一整夜没有机会得到伸展,在下床起身时受到猛然牵扯,所以马上就痛到极点。
许多患者在疾病初期,疼痛不明显时并不太在意,往往到了觉得寸步难行时才向医师求助。触诊时发现明显的足跟压痛一般即可确诊。对中老年的病患,医师还通过X光检查是否有骨刺生成。压迫性骨折,青春期发育性组织炎症,或者后背底部诱导性神经痛都会造成足跟疼痛从而被误诊为足底筋膜炎。足跟疼痛也是遗传性炎性关节炎的表征。一旦确诊为足底筋膜炎,相应的治疗就可以进行。
以前对足底筋膜炎患者采用牵引、局部理疗及局部激素注射等方法来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对治疗无效、疼痛剧烈、功能严重受限者,则需住院手术治疗:如骨刺切除,筋膜松解或去除术,但手术后易使足不稳定性增加。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帮助患有足底筋膜炎的病人在无痛状态下行走,使病人免去手术的痛苦。
中医学认为足底筋膜炎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和,经筋失养,为风寒湿邪侵袭,或因外伤、劳损等,致使经络气血受阻而成。中医针灸治疗宜养血舒筋,活血止痛。选用阿是穴、昆仑、仆参、太溪、水泉、然谷等穴,用毫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重用艾条温和灸,每次30分钟。因足跟皮肤角质层太厚,毫针刺入困难且较易产生疼痛,故常以仆参、然谷等穴刺入跟下1.5~2寸,阿是穴以艾条温和灸。
足底筋膜炎在针灸的同时,结合熏洗法较好。熏洗方:艾叶、细辛、桂枝、甘松、山奈、川乌、草乌、伸筋草、海桐皮、红花、苏木、透骨草、川椒、牛膝、乳香、血竭各10克,将上述诸药多加水,煎滚后取下,先以热气熏患处,待水稍凉后外洗患处,每日2次。
日常可采用一些措施减轻疼痛症状:可使用足跟垫或穿著气垫鞋,可减少足底所承受的压力;特别注意鞋跟不可太硬、太高。改掉翘二郎腿的习惯,这样会使着地的那只脚承受身体全部的压力,从而加重这只脚的损伤。早上起床前或坐着时,可多进行伸展足底筋膜的运动,如伸直单腿、脚板上仰,以增加足底肌腱与足跟肌肉的弹性,有效减轻“下床痛”。选择合适的运动,避免跑步、快走;此外,健身房中使用率最高的跑步机也不适合足底筋膜炎的患者。肥胖者减轻体重,可减少对足底的压迫。症状严重者应避免连续步行或站立半小时以上,如果不得已的话,最好每半个小时坐下休息一会儿。
做足底柔軟操
可增加足底肌膜和阿基氏腱的柔軟度,使其較不易拉傷,是平常較缺乏運動者最佳的預防方法。柔軟操的作法:採立姿,穿拖鞋,將患腳以45度左右靠牆,將身體重量壓迫到患腳達到有疼痛感為止。每次動作維持15秒、休息5秒再重複動作,前後約30次,每天可作3至4回。
===================
中药外敷治疗药源性足跟腱炎一例
今日看王幸福老师的要《杏林薪传》中治疗足跟腱痛一案,使我想起了七月份治疗的一足跟腱痛患者,现录于此,供爱友们共享。
&患者,女,24岁,因右足跟腱疼痛4天,加重一天来诊。即察右足跟红肿,触痛明显,足跟不敢着地。一开始患者以为是被什么东西咬的,所以涂了两天黄道一,没想到越来越严重。我也一时无法确定何原因,只是说可能是扭伤或是黄道一过敏。但在后来的详谈中,患者言近一个月来一直在用消炎药,开始是鼻炎,后来又是妇科病,现在都不敢用消炎药了。我于是追问有没有用过氧氟沙星一类的药物,患者言用一了一周左氧。所以我当时就跟他说,这很可能是药源性跟腱炎,很可能就是左氧氟沙星所致。问题是查出来了,可这个我也没治疗过啊。正一筹莫展的时候,看着那肿得发红的足跟腱,突然想起我前阵子制的拔脓散(论坛的方子),红肿痛,也许用此方效果不错,抱着试试的态度,我倒了些拔脓散用白醋调外敷跟腱处,并嘱其干后自洒些白醋浸湿。
&次日,患者来诊,十分欣喜,言已不痛,走路如常,触之以无疼痛,只是还有些红肿,继续外敷一次,未再来诊。
&约一周后患者又来诊,言左跟腱又开始疼痛,红肿,只是较上次轻,昨晚开始的。有了上次的经验,直接上排脓散,呵呵,次日患者来诊,言无肿痛,未再用药。
&排脓散: 花粉5分 姜黄3分 大黄2份
冰片少许研末。&
此方应该是如意金黄散的变方,适应于红肿热痛之疮疡肿毒,今用之于跟腱炎,实乃对证用方。后又用于一80岁心衰之足背红肿,疼痛,高热一案,白醋调拔脓散外敷,配合抗生素静滴,患者次日减轻,两日红肿明显消退。后因不方便来诊,开以口服抗生素,一周后足背红肿热痛消。
&另外对小儿疖肿,按论坛里原方法用凡士林调膏,效果也相当好,治疗过两位小儿头面疖肿,也是次日见效。在此反馈给爱友们,望爱友们试之,并感谢原创爱友本地跌打。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底筋膜炎症状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