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莪术汤加桂枝茯苓丸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名方广用 作者·门纯德
桂枝茯苓丸汤(转载)
【组成】桂枝10g 茯苓12g 丹皮10g 芍药12g 桃仁10g【用法】水煎服或和蜜为丸。【主治】1.淤血留结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等。【方义体会】方用桂枝温经通脉,促进血循;茯苓上益心脾,下利湿浊;芍药滋阴柔肝,合丹皮凉血清淤热;桃仁活血化淤以破症痼。诸药相伍,则血脉通,淤血化,症块消而诸症除。【临床应用】1、炎治疗例:唐××,女,45岁。子宫体部有一8×6Cm大小的肌瘤。每至月事行则下血不止,少则七八日,多则十几日,且色黑量多。患者面色苍白,唇白无华,神疲乏力,心慌气短,腰困腹痛,少腹拒按,小便频数,脉沉滑,舌淡苔白。予以桂枝茯苓丸汤,桂枝10克、生自芍12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桃仁l0克、加土鳖虫6克、山甲珠12克,水煎饭前服三剂。一剂后,少腹痛甚,嘱其继服。三剂毕,从阴道流出黑色淤血数块后疼痛大减。后又与桂枝获苓丸合自拟夏枯消瘤丸,桂枝、生自芍、茯苓、丹皮、桃仁、三棱、莪术、甲珠、川贝母、元参、煅牡蛎、煅花蕊石、夏枯草等,共为丸剂。先后服用近两月,而下血止,腹痛除。经查:瘤体萎缩。2、治疗高血压病例:朱×,女,34岁。患高血压病近五年,血压常在l70/100mmHg左右。患者素体,颜面较红,口唇微紫,头痛如刺,心烦失眠,,量少色暗,脉象弦滑,舌质暗,苔薄黄。予以桂枝茯苓丸汤加味,桂枝9克、茯苓12克,生白芍12克、桃仁9克,丹皮10克、石决明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丹参12克。水煎服,二剂后诸症大减,又令服三剂则诸症渐除。查血压150/90mmHg。后血压偶有反复,但诸症不显,嘱其服用一些降压药结合体育锻炼,血压一直较为平稳。3、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例:康××,女,48岁。近毕年来,头痛头昏,性情暴躁,两肋憋胀,失眠健忘。目赤面青,有时耳鸣日眩,焦虑不安,月经一、二月,二、三月一行不定,量时多时少,色黑有块,少腹胀痛,每至行经前诸症更甚。脉象弦滑,舌紫暗。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疏予“桂枝茯苓丸汤”:桂枝9克、生白芍12克,茯苓12克、桃仁9克、丹皮12克加柴胡10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五剂,水煎饭前服,每日一剂。药毕,诸症见轻。后行月事,流出血水伴淤血数块,后诸症逐渐消失,月经就此而终止。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3:11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热点问题推荐
推拿科好评科室推荐桂枝茯苓丸配经验方三则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桂枝茯苓丸配经验方三则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湖南中医药大学 彭坚 教授子宫肌瘤多发生于已婚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西医认为子宫肌瘤的产生与体内雌激素过高或长期使用雌激素有关。肌瘤的存在,有的影响到月经,使月经提前或推后,或痛经,或出现崩漏,月经中往往有血块,有的患者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在妇科检查的时候偶然发现,有的还会影响到生育。当子宫肌瘤较小,大概25px左右时,西医不主张用药和手术,因为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大,手术后也容易复发;快到绝经期时,西医也不主张手术,认为随着体内雌激素的减少,肌瘤会逐渐萎缩。但根据我的临床所见,一些较大的子宫肌瘤,即使是绝经多年以后,也难以自动萎缩。卵巢囊肿的机理比较复杂,如卵泡不排卵,卵泡内有液体潴留;黄体持续存在,导致黄体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使双侧卵巢增大,皮层增厚;子宫内膜异位出现在卵巢中等。较小的卵巢囊肿多数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增大以后,下腹部可出现包块,时发疼痛;巨大的囊肿则可能导致蒂扭转,当感染、破裂、出现急腹症时,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多数经常出现带下增多,色黄质浓稠,尿频尿急,月经量多或量少,婚后多年不孕。此两者虽然从西医的理论上分析有很大的区别,但在中医学中都属于“癥瘕”的范畴,从病机来看,也颇多类似之处,都属于痰瘀交阻,子宫肌瘤偏重于瘀,卵巢囊肿则偏重于痰,按我临床所见,肌瘤与囊肿伴生者不在少数,均可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张仲景的方子中,大黄蟅虫丸和桂枝茯苓丸都可以消除囊肿和子宫肌瘤,相对而言大黄蟅虫丸效果更快。此方原用于治疗干血劳,《金匮要略》中讲到:“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方中除了大黄、土鳖,还有水蛭、干漆、蛴螬等药,很多药毒性很大,但是此方是缓服,并且加了养血的药物,所以可以缓中补虚而不伤人。但是现在中药用的最多的是桂枝茯苓丸,而且主要是西医在使用,因为西医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只好在中医中找了这么个方子,而真正的中医很少仅用桂枝茯苓丸来消除子宫肌瘤,大部分医生都会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强化痰散结去湿的作用。我觉得桂枝茯苓丸对于子宫肌瘤是杯水车薪,为什么呢?因为张仲景当年设计这个方子的时候,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大家看《金匮要略》的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因此这首方的制定是专为怀孕的妇人,为了既能消除癥瘕,同时又不影响到胎儿,所以设计者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大家再看桂枝茯苓丸的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这个方根本没有很峻猛的软坚散结的作用,再加上药丸做成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所以用量也是很轻,小心翼翼。所以我觉得这个方子作为一个成药,其消肌瘤的作用是非常小的,对于25px左右的子宫小肌瘤,尚可用本方治疗,并且要坚持服用较长时间才能取效,对于较大的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则必须在本方的基础上适当加减,才有疗效。加减法:子宫肌瘤加血竭末3g(冲服),干漆5g,没药10g,五灵脂10g,穿山甲5g,桃仁10g,制大黄10g;卵巢囊肿加三棱10g,莪术15g,海藻10g,甘草10g,炮甲5g,皂角刺10g,牵牛子10g;有明显的热象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马鞭草30g,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30g等;局部包块较大则加黄药子10g,山慈菇10g,土贝母10g,蚤休10g,刘寄奴12g,天葵子10g,石见穿15g等;附件有包块,按之有囊性感,常伴有少腹胀痛或冷痛,可用桂枝茯苓丸合己椒苈黄丸,即加防己10g,椒目10g,大黄5~10g,葶苈子10g。子宫肌瘤的加减法,是出自妇科名家何子淮先生的血竭化癥汤,此方原为汤剂,我把它融到桂枝茯苓丸中做成丸剂。原方注解说:“取干漆破血散瘀,治日久凝结之瘀血,消经年坚结之积滞;制大黄破积行瘀,攻下瘀血,治女子经闭,瘀血癥瘕;桃仁质重性降,祛局部瘀血;另加没药散血消肿;五灵脂行血中气滞;穿山甲散血通络。而以血竭为君者,其功虽‘补血不及当归、地黄,破血不及桃仁、红花,止血不及蒲黄、三七’,然一药而功兼补血、破血、止血之用,能攻补兼施、散瘀生新、活血定痛,与较多的攻积散瘀之品同用则较稳妥,且无后顾之忧。”作者给该方定位为“主治败瘀聚结的包块型癥瘕和郁滞气蓄的囊泡型癥瘕,属实证者”,也就是说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都有效,两者皆为癥瘕,区别不是特别明显,只是用药有所偏重不同,而我一般以这个方子合桂枝茯苓丸治子宫肌瘤为主。卵巢囊肿的加减法,出自本人的经验方,主要是四个药对,七味药,即京三棱配莪术,海藻配甘草,穿山甲配皂角刺,皂角刺配牵牛子。首先说第一个,三棱配莪术是很常用的药对,三棱走血分,莪术走气分,擅长理气活血,有很好的开破作用,但是有很多人畏惧用三棱,经过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有关三棱、莪术的专论,这个误解得以澄清。我在临床上使用京三棱常用量是10g,莪术用量较大,治疗慢性胃炎和闭经时都用到30g,没有发现什么副作用。莪术配急性子也有很好的通经作用,急性子就是凤仙花的子,也用到15~30g。莪术配三棱这个药对也经常用于萎缩性胃炎,再配黄芪之类的补益药,有很好的扭转作用。第二个药对是我刚才讲过的海藻配甘草,虽然自古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但其中很多都被证明是不对的,甚至有时候相反的药物相配,使药物之间互相激荡产生强烈的冲击作用,才能对很多疑难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我们受到一些陈旧性观念的影响,经常不敢大胆使用。《神农本草经》记载海藻“主瘿瘤气”、“癥瘕坚气”,现代研究证实海藻能使卵巢增厚的包膜软解,有促使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的作用。但是海藻的药效较低,配之以相反的甘草,则相互激荡而药效大增。沈仲理先生说:“近年大量医学文献证明,海藻、甘草同用对一些病理性肿块,确能增强其消散软坚作用,其机制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第三个药对是穿山甲配皂角刺,这是外科名方仙方活命饮中的一对主要药物,能够消肿溃坚、排脓解毒。痈疽脓毒与囊肿的炎性包块之类,从机理上看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外科的这两味药,用到妇科里面也经常是非常有效的。第四个药对是皂角刺配牵牛子,邵亨元先生说:“附件囊肿虽非痈肿,却酷似痈肿;虽非水潴,而其内容物酷似水潴。故方中用皂角刺、黑丑二味药相辅,既化瘀托毒以消痈,又逐水消潴以除肿,疗效显着。”这个看法对于我们理解卵巢囊肿的中医病机和治法,很有帮助,所以我就将这个治法融会到治疗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方子里面。附件包块的加减法,出自刘云鹏先生的治疗经验,他认为:“桂枝茯苓丸为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剂,主治寒湿凝阻、瘀血与水阻滞经脉而形成的癥块;己椒苈黄丸为攻坚决壅、分消水饮之剂,主治水走肠间的腹满。桂枝茯苓丸长于活血化瘀,己椒苈黄丸长于攻坚逐水,两方合用,共奏活血祛瘀、逐水化癥之效,适用于血与水结成的附件炎性包块。”下面是一个病案,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都有,又是一个很复杂的病。在我这本书(编者按:指《我是铁杆中医》。)中将近有一百个病案,全部都是真实的病案,这些病案都不是很简单的几付药就治好的,很多都是经过七诊、八诊。例如有一个中央性肺癌的病人,继发性癌块187.5px,原发癌块75px,继发性癌块离心脏只有25px,没有办法手术,而一做化疗白血球就降到几百,一用升白药骨髓里的癌细胞就高度浮动,最后西医束手,判断活不过两个月。那么我接手后,一共治疗了14个月,继发性肿块曾一度消失。后患者因家庭矛盾,十天十晚没有睡觉,引起了大面积的转移,治疗无效而去世。这治疗的14个月当中,每个星期的病案我都完整记录,包括中间很多环节的失误,都是真实的病案记录。病案吴某,女,38岁,长沙人,日初诊。患者3月份因宫外孕手术,5月8日来月经,疼痛,有小血块,至今已经12天,仍然淋漓未净,小腹两侧隐痛,既往检查有子宫肌瘤大小约1.8×40px,卵巢囊肿大小约4.9×110.01px,平素月经量多,时间长,常迁延十余天,白带多,色偏黄,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数。处方以小蓟饮子合八正散:小蓟15g,侧柏叶15g,荆芥炭10g,蒲黄15g,地榆25g,萹蓄10g,瞿麦10g,椿根皮15g,白花蛇舌草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皂角刺10g,穿山甲5g。7剂。5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月经干净,白带多,颜色偏黄,有腥味,小腹两侧隐痛,舌红,苔黄腻。拟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白术15g,茯苓10g,地榆15g,泽泻10g,皂角刺10g,穿山甲5g,刘寄奴15g,败酱草15g,土贝母10g。7剂。6月3日三诊,腹痛消失,白带减少,月经5天后将至,处方既用凉血药,又用加减当归补血汤,以防下次月经出现崩漏的情况,处方:生地榆15g,蒲黄10g,丹皮10g,萹蓄10g,瞿麦10g,黄柏15g,虎杖15g,茜草30g,黄芪30g,当归10g,三七10g,桑叶15g。7剂,嘱行经期亦可服。6月8日四诊,月经刚过,以前每次月经均须十多天,头几天难下,夹有血块,后几天淋漓不尽,此次仅4天即干净,亦无其他不适。现以桂枝茯苓丸加减,缓消子宫肌瘤及盆腔积液,处方:桂枝15g,茯苓30g,丹皮30g,桃仁30g,赤芍30g,三七30g,琥珀20g,血竭30g,三棱30g,莪术30g,穿山甲30g,皂角刺20g,土贝母30g,山慈菇20g,土鳖30g,大黄炭30g,蒲黄炭30g,乌梅炭30g。再用海藻、甘草、败酱草、夏枯草各250g,煎半小时,取浓汁,加陈醋500g,拌炒到以上药物中,收干,研末,为蜜丸,每日二次,每次10g,饭后开水送服。上方服用一个半月后,经B超检查,子宫肌瘤、盆腔积液均已消失,服药期行经一次,也较正常,疾病告愈。本案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三者均有。一诊所见为月经淋漓不尽,中医称之为漏证,内分泌失调与炎症均可导致,从患者的既往史及月经周期始终正常来看,当与炎症有关。伴随有炎症的子宫出血,如果强力止血,往往止不住,即使止后,也可能再出血,须配合消炎,故方以小蓟饮子合八正散加减,凉血止血之中,兼以清热解毒。二诊见腹中隐痛,白带多,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突出,故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和血止痛,解毒散结。三诊正逢月经之前,以凉血活血、解毒通淋为法,并合用当归补血汤,预防再次出现崩漏。四诊在调经止血有效的基础上,着眼于消除子宫肌瘤与盆腔积液,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海藻与甘草这一药对,尽管用在一起力量很大,但是如果将其掺杂在其他药中间,就会分散力量,故将大量的甘草、海藻、夏枯草、财酱草,先煎取浓计,再拌加陈醋,然后拌炒到其他药物之间,收干做成蜜丸,浓煎以后药物被浓缩,其有效成分比较集中。为什么要加陈醋呢?对于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要注意患者的月经,如果每次月经量多,则不能直接用软坚散结和破坚的药,一定要加陈醋,按照吴鞠通的做法,是要把药物碾成粉以后,三次用陈醋拌炒,我的步骤省略了一些,但效果类似,其目的就是保证在消除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过程中不出现崩漏,这是很重要的环节。但如果没有崩漏的征象,月经不来,或者月经量不是很多的,似乎没有必要用陈醋,但为保险起见,加醋是个最好的选择。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三棱莪术临床运用点滴--《四川中医》1990年02期
三棱莪术临床运用点滴
【摘要】:正 历代医家认为,三棱莪术均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能治症瘕、积聚、食积、痰积、闭经等证。笔者除用以治疗各种腹内肿块、心腹痛,以及通经堕胎外,还用于以下病证:一、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是中风后遗证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认为这是气虚血滞或肝阳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4历代医家一认为,三棱获术均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作用,能治庄底、积聚、食积、痰积、闭经等证。笔者除用以治疗各种腹内肿块.心腹病,以及通经峭胎外,还用于以下病证: 一、半身不遂半身不遂是中风后遗证的主要症状之一,一般认为这是镶皇血滞或肝阳上亢、风痰阻络、肝肾精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淑杰,杨跃,张淑运,李先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年09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卫东,王永红,秦路平,朱丹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党春兰,辛小南;[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袁久荣;姜店春;;[J];山东中医杂志;1989年06期
毛小平,旷春梅,肖庆慈,毛晓健,杨秀英;[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年01期
张卫东,肖凯,杨根全,陈海生;[J];中草药;1995年03期
张卫东,秦路平,王永红;[J];中草药;1996年11期
王银叶,郝美荣,杨露,李长龄;[J];中草药;1997年09期
张卫东,杨胜;[J];中国中药杂志;1995年06期
张淑运;[J];中国中药杂志;1995年08期
陆兔林,毛春芹,邱鲁婴;[J];中药材;1997年03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国栋;[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赵亮;[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马普伟;[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雨茂;;[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肖佐桃;;[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张侨保;;[J];江西中医药;1980年04期
王瑞根;;[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80年06期
刘汉章;;[J];河北医药;1980年01期
孙祚民;;[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张开森;母志奎;;[J];现代临床医学;1980年06期
林文彦,刁杏芳;[J];新中医;1981年08期
代一权;[J];广西中医药;1981年01期
陈茂森;[J];广西中医药;198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仕华;虞快;;[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吴瑞芬;;[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初月轩;;[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武巍松;;[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於祖兰;;[A];湖北省激光学会论文集[C];2000年
云正华;许立星;;[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谭波;王成柱;赵亚萍;张娟;胡凤华;;[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许道文;许善子;;[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寇琼;王进军;李英;;[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李金学;向昌菊;刘秀芹;程爱华;王尚全;;[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梁仁;[N];中国医药报;2000年
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
左慧敏;[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陈琼;[N];福建科技报;2001年
李清华;[N];广东科技报;2001年
胡德荣;[N];健康报;2001年
周灵;[N];民族医药报;2001年
叶冲;[N];民族医药报;2001年
马美菱;[N];文汇报;2001年
刘茹馥;[N];中国医药报;2001年
张平;[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成钢;[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曾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毕春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童春富;[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孙玉静;[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王东启;[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高占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蒙;[D];复旦大学;2006年
敬凯;[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飞;[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周建华;[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欧柏生;[D];湖南中医学院;2001年
赵延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王华楠;[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张思为;[D];暨南大学;2003年
谭金华;[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林春玲;[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萧翠玉;[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陈丽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妇科肌瘤囊肿资料汇编
桂枝茯苓丸配经验方三则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转载)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 彭坚 教授多发生于已婚妇女,特别是中年妇女。西医认为的产生与体内雌激素过高或长期使用雌激素有关。肌瘤的存在,有的影响到月经,使月经提前或推后,或痛经,或出现崩漏,月经中往往有血块,有的患者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在妇科检查的时候偶然发现,有的还会影响到生育。当较小,大概25px左右时,西医不主张用药和手术,因为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大,手术后也容易复发;快到绝经期时,西医也不主张手术,认为随着体内雌激素的减少,肌瘤会逐渐萎缩。但根据我的临床所见,一些较大的,即使是绝经多年以后,也难以自动萎缩。卵巢囊肿的机理比较复杂,如卵泡不排卵,卵泡内有液体潴留;黄体持续存在,导致黄体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使双侧卵巢增大,皮层增厚;子宫内膜异位出现在卵巢中等。较小的卵巢囊肿多数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增大以后,下腹部可出现包块,时发疼痛;巨大的囊肿则可能导致蒂扭转,当感染、破裂、出现急腹症时,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多数经常出现带下增多,色黄质浓稠,尿频尿急,或量少,婚后多年不孕。此两者虽然从西医的理论上分析有很大的区别,但在中医学中都属于“癥瘕”的范畴,从病机来看,也颇多类似之处,都属于痰瘀交阻,偏重于瘀,卵巢囊肿则偏重于痰,按我临床所见,肌瘤与囊肿伴生者不在少数,均可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张仲景的方子中,大黄蟅虫丸和桂枝茯苓丸都可以消除囊肿和,相对而言大黄蟅虫丸效果更快。此方原用于治疗干血劳,《金匮要略》中讲到:“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方中除了大黄、土鳖,还有水蛭、干漆、蛴螬等药,很多药毒性很大,但是此方是缓服,并且加了养血的药物,所以可以缓中补虚而不伤人。但是现在中药用的最多的是桂枝茯苓丸,而且主要是西医在使用,因为西医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只好在中医中找了这么个方子,而真正的中医很少仅用桂枝茯苓丸来消除,大部分医生都会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强化痰散结去湿的作用。我觉得桂枝茯苓丸对于是杯水车薪,为什么呢?因为张仲景当年设计这个方子的时候,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大家看《金匮要略》的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因此这首方的制定是专为怀孕的妇人,为了既能消除癥瘕,同时又不影响到胎儿,所以设计者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大家再看桂枝茯苓丸的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这个方根本没有很峻猛的软坚散结的作用,再加上药丸做成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所以用量也是很轻,小心翼翼。所以我觉得这个方子作为一个成药,其消肌瘤的作用是非常小的,对于25px左右的子宫小肌瘤,尚可用本方治疗,并且要坚持服用较长时间才能取效,对于较大的和卵巢囊肿,则必须在本方的基础上适当加减,才有疗效。加减法:加血竭末3g(冲服),干漆5g,没药10g,五灵脂10g,穿山甲5g,桃仁10g,制大黄10g;卵巢囊肿加三棱10g,莪术15g,海藻10g,甘草10g,炮甲5g,皂角刺10g,牵牛子10g;有明显的热象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马鞭草30g,败酱草30g,白花蛇舌草30g等;局部包块较大则加黄药子10g,山慈菇10g,土贝母10g,蚤休10g,刘寄奴12g,天葵子10g,石见穿15g等;附件有包块,按之有囊性感,常伴有少腹胀痛或冷痛,可用桂枝茯苓丸合己椒苈黄丸,即加防己10g,椒目10g,大黄5~10g,葶苈子10g。的加减法,是出自妇科名家何子淮先生的血竭化癥汤,此方原为汤剂,我把它融到桂枝茯苓丸中做成丸剂。原方注解说:“取干漆破血散瘀,治日久凝结之瘀血,消经年坚结之积滞;制大黄破积行瘀,攻下瘀血,治女子经闭,瘀血癥瘕;桃仁质重性降,祛局部瘀血;另加没药散血消肿;五灵脂行血中气滞;穿山甲散血通络。而以血竭为君者,其功虽‘补血不及当归、地黄,破血不及桃仁、红花,止血不及蒲黄、三七’,然一药而功兼补血、破血、止血之用,能攻补兼施、散瘀生新、活血定痛,与较多的攻积散瘀之品同用则较稳妥,且无后顾之忧。”作者给该方定位为“主治败瘀聚结的包块型癥瘕和郁滞气蓄的囊泡型癥瘕,属实证者”,也就是说治疗和卵巢囊肿都有效,两者皆为癥瘕,区别不是特别明显,只是用药有所偏重不同,而我一般以这个方子合桂枝茯苓丸治为主。卵巢囊肿的加减法,出自本人的经验方,主要是四个药对,七味药,即京三棱配莪术,海藻配甘草,穿山甲配皂角刺,皂角刺配牵牛子。首先说第一个,三棱配莪术是很常用的药对,三棱走血分,莪术走气分,擅长理气活血,有很好的开破作用,但是有很多人畏惧用三棱,经过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有关三棱、莪术的专论,这个误解得以澄清。我在临床上使用京三棱常用量是10g,莪术用量较大,治疗慢性胃炎和闭经时都用到30g,没有发现什么副作用。莪术配急性子也有很好的通经作用,急性子就是凤仙花的子,也用到15~30g。莪术配三棱这个药对也经常用于萎缩性胃炎,再配黄芪之类的补益药,有很好的扭转作用。第二个药对是我刚才讲过的海藻配甘草,虽然自古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但其中很多都被证明是不对的,甚至有时候相反的药物相配,使药物之间互相激荡产生强烈的冲击作用,才能对很多疑难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我们受到一些陈旧性观念的影响,经常不敢大胆使用。《神农本草经》记载海藻“主瘿瘤气”、“癥瘕坚气”,现代研究证实海藻能使卵巢增厚的包膜软解,有促使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的作用。但是海藻的药效较低,配之以相反的甘草,则相互激荡而药效大增。沈仲理先生说:“近年大量医学文献证明,海藻、甘草同用对一些病理性肿块,确能增强其消散软坚作用,其机制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第三个药对是穿山甲配皂角刺,这是外科名方仙方活命饮中的一对主要药物,能够消肿溃坚、排脓解毒。痈疽脓毒与囊肿的炎性包块之类,从机理上看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外科的这两味药,用到妇科里面也经常是非常有效的。第四个药对是皂角刺配牵牛子,邵亨元先生说:“附件囊肿虽非痈肿,却酷似痈肿;虽非水潴,而其内容物酷似水潴。故方中用皂角刺、黑丑二味药相辅,既化瘀托毒以消痈,又逐水消潴以除肿,疗效显着。”这个看法对于我们理解卵巢囊肿的中医病机和治法,很有帮助,所以我就将这个治法融会到治疗和卵巢囊肿的方子里面。附件包块的加减法,出自刘云鹏先生的治疗经验,他认为:“桂枝茯苓丸为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剂,主治寒湿凝阻、瘀血与水阻滞经脉而形成的癥块;己椒苈黄丸为攻坚决壅、分消水饮之剂,主治水走肠间的腹满。桂枝茯苓丸长于活血化瘀,己椒苈黄丸长于攻坚逐水,两方合用,共奏活血祛瘀、逐水化癥之效,适用于血与水结成的附件炎性包块。”下面是一个病案,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都有,又是一个很复杂的病。在我这本书(编者按:指《我是铁杆中医》。)中将近有一百个病案,全部都是真实的病案,这些病案都不是很简单的几付药就治好的,很多都是经过七诊、八诊。例如有一个中央性的病人,继发性癌块187.5px,原发癌块75px,继发性癌块离心脏只有25px,没有办法手术,而一做化疗白血球就降到几百,一用升白药骨髓里的癌细胞就高度浮动,最后西医束手,判断活不过两个月。那么我接手后,一共治疗了14个月,继发性肿块曾一度消失。后患者因家庭矛盾,十天十晚没有睡觉,引起了大面积的转移,治疗无效而去世。这治疗的14个月当中,每个星期的病案我都完整记录,包括中间很多环节的失误,都是真实的病案记录。病案吴某,女,38岁,长沙人,日初诊。患者3月份因宫外孕手术,5月8日来月经,疼痛,有小血块,至今已经12天,仍然淋漓未净,小腹两侧隐痛,既往检查有大小约1.8×40px,卵巢囊肿大小约4.9×110.01px,平素,时间长,常迁延十余天,白带多,色偏黄,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数。处方以小蓟饮子合八正散:小蓟15g,侧柏叶15g,荆芥炭10g,蒲黄15g,地榆25g,萹蓄10g,瞿麦10g,椿根皮15g,白花蛇舌草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皂角刺10g,穿山甲5g。7剂。5月27日二诊,服上方后,月经干净,白带多,颜色偏黄,有腥味,小腹两侧隐痛,舌红,苔黄腻。拟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白术15g,茯苓10g,地榆15g,泽泻10g,皂角刺10g,穿山甲5g,刘寄奴15g,败酱草15g,土贝母10g。7剂。6月3日三诊,腹痛消失,白带减少,月经5天后将至,处方既用凉血药,又用加减当归补血汤,以防下次月经出现崩漏的情况,处方:生地榆15g,蒲黄10g,丹皮10g,萹蓄10g,瞿麦10g,黄柏15g,虎杖15g,茜草30g,黄芪30g,当归10g,三七10g,桑叶15g。7剂,嘱行经期亦可服。6月8日四诊,月经刚过,以前每次月经均须十多天,头几天难下,夹有血块,后几天淋漓不尽,此次仅4天即干净,亦无其他不适。现以桂枝茯苓丸加减,缓消及盆腔积液,处方:桂枝15g,茯苓30g,丹皮30g,桃仁30g,赤芍30g,三七30g,琥珀20g,血竭30g,三棱30g,莪术30g,穿山甲30g,皂角刺20g,土贝母30g,山慈菇20g,土鳖30g,大黄炭30g,蒲黄炭30g,乌梅炭30g。再用海藻、甘草、败酱草、夏枯草各250g,煎半小时,取浓汁,加陈醋500g,拌炒到以上药物中,收干,研末,为蜜丸,每日二次,每次10g,饭后开水送服。上方服用一个半月后,经B超检查,、盆腔积液均已消失,服药期行经一次,也较正常,疾病告愈。本案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三者均有。一诊所见为月经淋漓不尽,中医称之为漏证,内分泌失调与炎症均可导致,从患者的既往史及月经周期始终正常来看,当与炎症有关。伴随有炎症的子宫出血,如果强力止血,往往止不住,即使止后,也可能再出血,须配合消炎,故方以小蓟饮子合八正散加减,凉血止血之中,兼以清热解毒。二诊见腹中隐痛,白带多,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突出,故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和血止痛,解毒散结。三诊正逢月经之前,以凉血活血、解毒通淋为法,并合用当归补血汤,预防再次出现崩漏。四诊在调经止血有效的基础上,着眼于消除与盆腔积液,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海藻与甘草这一药对,尽管用在一起力量很大,但是如果将其掺杂在其他药中间,就会分散力量,故将大量的甘草、海藻、夏枯草、财酱草,先煎取浓计,再拌加陈醋,然后拌炒到其他药物之间,收干做成蜜丸,浓煎以后药物被浓缩,其有效成分比较集中。为什么要加陈醋呢?对于和卵巢囊肿,要注意患者的月经,如果每次,则不能直接用软坚散结和破坚的药,一定要加陈醋,按照吴鞠通的做法,是要把药物碾成粉以后,三次用陈醋拌炒,我的步骤省略了一些,但效果类似,其目的就是保证在消除和卵巢囊肿的过程中不出现崩漏,这是很重要的环节。但如果没有崩漏的征象,月经不来,或者月经量不是很多的,似乎没有必要用陈醋,但为保险起见,加醋是个最好的选择。本文转载自http://user./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8:41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热点问题推荐
推拿科好评科室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棱莪术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