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形短梭的细胞 有肠化腺体轻度异型增生

作者:方三高,雷天新,曾英,林俐,毛成毅,肖华亮内容来源:《肿瘤防治研究》2014年第41卷第6期3.讨论3.1概述血管内皮瘤 (haemangioendothelioma, HE)最早由Stout于1943年描述。到了1982年Weiss等观察到一种上皮样的HE,首次命名为EHE。骨外EHE发病部位以肝、肺及软组织为多。骨的EHE由Tsuneyoshi等于1986年首次报道,最常见于下肢长管状骨,其次是骨盆、肋骨及脊柱。可单发也可多发,累及单骨的EHE中50%~64%出现多灶性聚集现象,如Boutin等报道的1例全身骨破坏多达45处。故多骨发病及单骨多发灶成为EHE的临床病理特点之一。3.2临床表现骨的EHE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但患者以10~30岁多见,男性略多。临床上很少出现明显的骨性包块,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及肿胀,进而由影像学检查发现。3.3影像学特征X线通常表现为溶骨性病变,可局限于松质骨或髓腔,也可累及骨皮质。破坏区可见单个或多个斑片状、泡沫状透亮区,密度不均,边界不 清,可伴有硬化边,但缺乏骨膜反应。由于膨胀性改变不明显,有时X线平片显示不清,可能导致漏诊,故进一步的CT、PET或MRI检查很有必要。有时病灶内有粗大的骨嵴,形成分隔,呈“肥皂泡样”观,骨皮质轻度膨胀,甚至破坏而侵及周围软组织,严重者可伴有病理性骨折,但很少形成软组织肿块,也无成骨及钙化。大约55%病例表现为多中心性,这种单一解剖部位聚集多灶性病变可能是肿瘤多中心源发生的结果。3.4形态学特征富于血管或血管拟态的肿瘤很常见,而排列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者多见。形态学需要仔细观察并证实EHE实性区域的梭形细胞为血管源性而非肌源性或腺性。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而嗜酸, 核大、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有时可见明显的核沟。肿瘤间质亦嗜酸,HE染色呈深红色,显得很特别。作为血管源性肿瘤,EHE既可像树枝样以血管为中心向周围软组织发展,也可看不到血管,而呈弥漫实性或片层状排列,但或多或少能发现不规则血管样裂隙,这种单层假腺管状结构缺乏基底膜,内衬钉突状内皮细胞,有的凸向腔内,形成微乳头。部分肿瘤细胞的胞质管腔化或形成空泡,内含红细胞及其碎片,表明它是一种特化的、处于细胞水平的、向内皮方向分化的微血管,成为EHE的诊断依据之一。3.5诊断除了影像学所见,以下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EHE的诊断:(1)发于骨组织;(2)具有血管源性肿瘤的大体表现:由于富含血管及裂隙,新鲜标本切开后血液外溢,张力下降,体积往往缩小;(3)镜下特点:肿瘤组织细胞呈巢状、索状或不规则分支状排列,部分细胞呈上皮样,胞质粉染,内含偶见红细胞的空泡,其本质为单个细胞原始而幼稚的微血管。基质常呈玻璃样变,HE染色呈深红色。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相偶见,坏死无或少见。如果出现显著核分裂及肿瘤性凝固性坏死,宁可诊断为上皮样血管肉瘤而非EHE;(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HE双重表达血管内皮细胞[CD31、CD34和(或)FⅧRag]及上皮标志物 (CK或EMA)。由于CD34在许多梭形细胞肿瘤中呈阳性,故抗体选择CD31更好,必要时多个 抗体联合标记;(5)微观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瘤细胞可见Weibel–Palade小体;(6)遗传学:具有特征性的t (1; 3) (p36; q25)基因,即导致WWTR1的3 q25与CAMTA1的1p36发生融合,形成WWTR1– CAMTA1融合基因。本文3例均发生于下肢,存在多骨发病或单骨多发病灶,与文献报道一致, 诊断明确。3.6鉴别诊断EHE应注意与下列肿瘤相互区别:3.6.1&&& 骨上皮样血管瘤 (EH)&& &也具有多角形上皮样内皮细胞、泡状核及嗜酸性胞质,但成簇的小血管形正腔圆,间质中可见多少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而EHE的血管更原始,管腔化不明显,基质呈致密软骨样或玻璃样。3.6.2&&& 骨血管肉瘤 (EA)&&&&肿瘤体积更大,出血、坏死更明显。细胞异型性及多形性显著,核分裂相多,血管分化更原始,常形成相互吻合的窦隙样,瘤细胞沿管腔多层排列,部分呈弥漫实性或列兵样。而EHE的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相罕见,出血、坏死较少或无。3.6.3&&& 血管周细胞瘤 (HPC)&&&&由于细胞围绕血窦样血管排列,常伴内皮细胞增生、肥大,易与EHE混淆,但HPC的血管形态较独特,呈树枝状或鹿角状。特殊染色显示HPC的细胞由丰富的网状纤维包绕,自血管壁向外呈放射状排列,而EHE的肿瘤细胞分布于巢状分隔的血管网状纤维膜内,细胞之间无网状纤维。免疫表型差别更大,HPC 可表达CD34,但不表达CD31及FⅧ。3.6.4 骨转移性癌& &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而EHE以年轻人居多。对怀疑骨转移的年轻患者要注意排查EHE。转移性癌常有原发病灶,癌性腺体较圆润,可见筛孔样结构,细胞有极向,往往存在刷状缘及基膜。但转移性癌既无原始血管腔结构,也不表达血管源性标志物。3.6.5&& &上皮样肉瘤 (ES)&& &由于细胞呈上皮样,约10%~20%的ES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性钙化及骨化, 易与 EHE 混淆。但ES主要见于年轻人四肢远端的软组织而不是骨骼,多边形上皮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形成类似肉芽肿结构,中央可见地图状坏死,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可表达CK,但不表达血管标志物。3.6.6 软骨肉瘤(CS)黏液样变及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MC)&当EHE含有黏液样或软骨样基质时, 容易与之混淆。但软骨肉瘤细胞较圆较大,可形成陷窝,软骨基质嗜碱性,黏液变背景中可见钙化,血管稀疏。EMC正如名称表述的那样,位于软组织而非骨骼。其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排列成 条索状,由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呈分叶状,富于黏液性基质,细胞较小,富含糖原但不会形成代表原始血管腔的胞质内空泡。3.6.7&&& 滑膜肉瘤 (SS)&&&&富于血管,上皮样或梭形细胞可围绕血管排列,极易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混淆,但SS常位于大关节附近的软组织,骨骼罕见,形态学上具有双相分化特点。免疫标记虽可表达CK,但不表达CD31及CD34。遗传学检查显示染色体异位产生特征性的SS18–SSX融合蛋白, 可予鉴别。3.6.8&& &淋巴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瘤 (Dabska瘤) &呈蜂窝状或多腔,互相交通,缺乏EHE那样的弥漫实性区域,其肌性管壁及外膜正常,仅内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且分化良好。3.7治疗及预后正如WHO定义所表述的那样,骨的EHE为恶性,故不再推荐使用传统单纯病灶刮除术,而是充分考虑安全切缘的扩大清除术或瘤段切除术, 加病灶植骨或骨水泥填充,对多灶性或复发病变 可适当加放疗或化疗。即使这样,部分患者仍有可能复发,甚至转移,因此建议患者定期复查。本文病例1行病灶切除术,术后18月出现原发部位复发,但未见转移。其余2例经随访均无转移及复发。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aimishenghuo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微信号和暗号可长摁复制)
猜你感兴趣*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什么是小型异形细胞,就是癌细胞
什么是小型异形细胞,就是癌细胞
什么是小型异形细胞,就是癌细胞吗
共3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57831
指导意见:针对你这种情况考虑是属于,异形的石斑鱼正常的细胞区别的情况所以我们考虑是否你这种热情点的,一般要考虑看其发展的什么部位?而且要考虑看是否属于,这种,合并就能组织的改变。
左颈有一个淋巴穿刺说有小型异形细胞请问是癌转移吗?现在该怎么办
回复:你目前需要考虑进一步查一下全身的petct
如果全身查了没有还需要切除淋巴吗
回复:这种情况要局部淋巴还是要考虑切除
职称:护士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22
指导意见:异型细胞不是癌细胞,是细胞的异性变,并不是是癌细胞。当然病情是需要全面分析。
可是穿刺的结果却说怀疑是癌转移
回复:异形细胞:(1)广义的是指某种组织内与周围细胞形状、大小、结构和内含物不同的细胞。单独地或成群地存在,有时形成异常组织。丹宁细胞、结晶细胞等均为异形细胞。狭义的异形细胞是指厚壁细胞的一种,是形状、大小、增厚程度、纹孔形状等为特征的,许多情况是死细胞。
报告说有小型异形细胞,怀疑是癌转移,那么是真的有癌吗
回复:不一定,要根据异性细胞核的异型程度决定,也可能是癌前病变,最终要看病理检查结果。
请问我们现在是该直接切除做活检呢还是做cT找原发灶呢
回复:不知是什么位置,建议你做病理检查,因为病理结果是金标准。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66606
问题分析:你好,异型细胞,也就是说,这并不是正常的细胞,有可能会出现癌变,但并不是说,意见建议:现在就已经是恶性肿瘤了,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手术切除比较好,如果不能手术切除或者说创伤太大,应该进一步观察随访,
问胃镜检查切片化验没有癌细胞,但有异形细胞?
职称:医师
专长:前列腺炎、肛肠疾病。泌尿外科
&&已帮助用户:179474
病情分析: 异型细胞是非正常增生的细胞,有癌变倾向但不能诊断为癌变意见建议:建议积极治疗胃部病变,养胃,这个是可以逆转的,不要紧张
问未见癌细胞,见少量化生细胞,偶见轻度核异形和中等量炎细胞。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82573
指导意见:建议中医中药治疗.患者应当 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平时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适当做一些康复运动.
问肺上检查有异形细胞,就一定是癌症吗?如果是的,是属...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心脏病,妇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90431
指导意见:肺炎主要是指肺实质的炎症。日常所指的肺炎主要为肺炎双球菌肺炎。以青壮年、室外工作者多发。西医治疗;抗菌素治疗
可以用消炎药和止咳化痰平喘药物治疗试试zq ,最好是输液治疗,一定要坚持按时用药,多喝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最好,注意保暖和复查。
问胃镜检查切片化验没有癌细胞,但有异形细胞?胃镜检查...
职称:医师
专长:五官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46114
病情分析: 异型细胞是非正常增生的细胞,有癌变倾向但不能诊断为癌变意见建议:建议积极治疗胃部病变,养胃,这个是可以逆转的,不要紧张
问鼻咽部淋巴有少量细胞异形一定是癌细胞转移吗
职称:医师
专长:肾结石,早泄,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184475
指导意见: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放疗配合中医服用中草药综合治疗全面调养有效的控制病情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病情得到好转和控制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问我一年前做过利普刀,未见癌细胞偶见轻度核异形细胞和...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妇科炎症,宫颈糜烂等疾病
&&已帮助用户:6675
病情分析: 你好,你这种情况属于还是有妇科炎症引起的,未见癌细胞的话不会很严重。意见建议:建议,服用消炎药物,同时用妇科洗液清洗阴道和外阴,结合外用栓剂治疗。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已经是脑癌晚期了,化疗多次还是久治不愈怎么办?
请问医生:我得了肝胃癌,胃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怎么
上腹部疼痛、上腹部饱胀感、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消化道出血
肝区剧痛、消化道大出血、出血倾向
得肝癌多年,一直未找到好的治疗方法,求助!
补充维生素E、补充微量元素硒、少食肉类奶制品
手术治疗是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一般也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我得了肝癌,肝脏一直都在疼,差不多疼了半个月了,怎么治?
按医嘱服药,并且在饮食上多注意,定期做身体检查...
我得结肠癌晚期了,每到发作,苦不堪言,求助!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金巧凤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全网发布: 09:11
卵巢组织成分非常复杂,是全身各脏器原发肿瘤类型最多的器官。不同类型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学行为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也是至关重要的。【组织学分类】世界卫生组织(WH0,1973)制定的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卵巢肿瘤分类法。主要类型有: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其他类型及转移性肿瘤。&&& 1.上皮性肿瘤,占原发性卵巢肿瘤50%~70%,其恶性类型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肿瘤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具有分化为各种苗勒上皮的潜能。向输卵管上皮分化,形成浆液性肿瘤;向宫颈粘膜分化,形成粘液性肿瘤;向子宫内膜分化,则形成子宫内膜样肿瘤。&&& 2.生殖细胞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0%~40%。生殖细胞来源于生殖腺以外的内胚叶组织,有发生多种组织的功能。未分化者为无性细胞瘤,胚胎多能者为胚胎癌,向胚胎结构分化为畸胎瘤,向胚外结构分化为内胚窭瘤、绒毛膜癌。&&& 3.性索间质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5%。性索间质来源于原始体腔的间叶组织,可向男女两性分化。向上皮分化形成颗粒细胞瘤或支持细胞瘤;向间质分化形成卵泡膜细胞瘤或间质细胞瘤。此类肿瘤常有内分泌功能,又称功能性卵巢肿瘤。4.转移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5%~l0%,其原发部位多为胃肠道、乳腺及生殖器官。【病理】 1. 卵巢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卵巢上皮性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交界性肿瘤是指上皮活跃及核异型,核分裂相增加,表现为上皮细胞层次增加,但无间质浸润,是一种低度潜在恶性肿瘤。而卵巢上皮性癌发展迅速,不易早期诊断,治疗困难,死亡率高。&(1)浆液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5%。肿瘤多为单侧,表面光滑,囊性,壁薄,充满淡黄色清亮液体。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为单层柱状上皮,乳头分支较粗。&&& &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等大小,多为双侧。乳头状生长在囊内较少,多向囊外生长。镜下见乳头分支纤细,细胞核轻度异型,核分裂相<1/HP,无间质浸润,预后好。&&& &浆液性囊腺癌: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40%~50%。多为双侧,较大,半实质性,多房,腔内充满乳头,质脆,囊液混浊。镜下见囊壁上皮明显增生,细胞异型明显,并向间质浸润。&(2)粘液性肿瘤:&&& 粘液性囊腺瘤: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多为单侧,体积较大。表面光滑,切面多房,充满胶冻样粘液。囊内少有乳头生长,偶可自行穿破。恶变率为5%~l0%。镜下见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柱状上皮。&&& &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一般较大,少数为双侧,表面光滑,常为多房。切面见囊壁增厚,有实质区和乳头状形成,乳头细小。镜下见细胞轻度异型,增生上皮向腔内突出形成短粗的乳头,无间质浸润。&&& &粘液性囊腺癌:占恶性肿瘤的l0%。单侧多见,较大,囊壁可见乳头或实质区,切面为囊、实性,囊液混浊或血性。镜下见腺体密集,细胞明显异型,并有间质浸润。预后较浆液性囊腺癌好。(3)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良性卵巢内膜样肿瘤比较少见,为单房,表面光滑,囊壁衬以单层柱状上皮,似正常子宫内膜。交界性瘤很少见。恶性者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约占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l0%~24%。肿瘤单侧多,囊性或实性,有乳头生长,囊液为血性。镜下特点与子宫内膜癌十分相似,常并发子宫内膜癌。&(4)透明细胞肿瘤:来源于苗勒管上皮,良性罕见。交界性者常合并透明细胞癌存在。透明细胞癌占卵巢癌5%~ll%。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呈囊实性,单侧多,较大。镜下瘤细胞核异型性明显,深染,有特殊的靴钉细胞附于囊内。&&2.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上皮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1)畸胎瘤:由多胚层组织结构组成的肿瘤,偶见含一个胚层成分。肿瘤组织多数成熟,少数未成熟。&&& &成熟畸胎瘤:属良性,占生殖细胞肿瘤85%~97%。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多为单侧,中等大小,呈圆形或卵圆形,壁光滑、质韧。多为单房,腔内充满油脂和毛发,有时可见牙齿或骨质。囊壁上常见小丘样隆起向腔内突出称"头节".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率为2%~4%,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头节"的上皮易恶变,形成鳞状细胞癌,预后差。&&& &未成熟畸胎瘤:是恶性肿瘤,占卵巢畸胎瘤1%~3%。肿瘤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组织构成,主要为原始神经组织。肿瘤为实性。肿瘤的恶性程度根据未成熟组织所占比例、分化程度及神经上皮含量而定。&&(2)无性细胞瘤:为中度恶性的实性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妇女。单侧居多,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等大,实性,表面光滑。镜下见圆形或多角形大细胞,细胞核大,胞浆丰富,间质中常有淋巴细胞浸润。对放疗特别敏感。&&(3)卵黄囊瘤:又名内胚窦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为单侧,肿瘤较大,圆形或卵圆形。切面部分囊性,多有出血坏死区。镜下见疏松网状和内皮窦样结构。瘤细胞产生甲胎蛋白,故患者血清AFP浓度较高,其浓度与肿瘤消长相关,是诊断及治疗监测时的重要标志物。肿瘤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预后差。&&(4)绒癌:原发性绒癌又称为卵巢非妊娠性绒癌,是由卵巢生殖细胞中的多潜能细胞向胚外结构发展而来的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卵巢肿瘤。常合并其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妊娠性绒癌一般不合并其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典型的肿瘤体积大,单侧,实性,质软,出血坏死明显。镜下形态如同子宫绒癌,由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组成。非妊娠性绒癌预后较妊娠性绒癌差,治疗效果不好,短期内即死亡。&3.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占卵巢肿瘤的4.3%~6%。肿瘤可由单一细胞构成,也可由不同细胞成分组合形成。许多类型的性索间质肿瘤能分泌类固醇激素,出现内分泌失调症状。(1)颗粒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高峰年龄为45~55岁。能分泌雌激素,故有女性化作用。青春期前可出现假性性早熟,生育年龄患者出现,绝经后患者则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发生子宫内膜腺癌。肿瘤多为单侧,呈分叶状,表面光滑,实性或部分囊性,切面组织脆而软,伴出血坏死灶。镜下见颗粒细胞环绕成小圆形囊腔,中心含嗜伊红物质及核碎片(Call-Exner小体)。&(2)卵泡膜细胞瘤:是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实性肿瘤,能分泌雌激素,有女性化作用。常与颗粒细胞瘤合并存在。纯卵泡膜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单侧,表面被覆有光泽的纤维包膜。切面实性,灰白色。镜下见瘤细胞短梭形,细胞交错排列成旋涡状。常合并子宫内膜增生。恶性卵泡膜细胞瘤少见。&(3)纤维瘤:是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5%。多见于中年妇女,单侧居多,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色,实性,坚硬。镜下见梭形瘤细胞,排列呈编织状。偶见患者伴有或腹水,称梅格斯综合征。&4.卵巢转移性肿瘤,任何部位的原发性癌均可能转移到卵巢。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器官有乳腺、胃、肠、生殖道、泌尿道等,占卵巢肿瘤的5%~l0%。库肯勃瘤为转移性腺癌,原发部位为胃肠道。肿瘤为双侧性,中等大小,保持卵巢原状或呈肾形。无粘连,切面呈实性,胶质样,多伴腹水;镜下见典型的印戒细胞,含粘液,预后差。WHO组织学分级标准:①分化1级:高度分化;②分化2级:中度分化;③分化3级:低度分化。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3:33
金巧凤大夫的信息
金巧凤大夫电话咨询
金巧凤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金巧凤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金巧凤大夫提问
金巧凤的咨询范围: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子宫纵膈 不孕不育 宫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阴道炎 功血
金巧凤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热点问题推荐
妇科好评科室推荐
妇科相关标签推荐病理诊断病例镜下
脂肪瘤: 送检肿物由分化好的脂肪细胞构成,其间有纤细的纤维结缔组织将其分隔,表面见纤维性包膜。
送检胆囊粘膜上皮呈乳头状增生,局部粘膜上皮脱落,腺体伸入肌层形成R-A窦,壁间血管扩张充血伴慢性炎细胞浸润。、慢性胆囊炎。
平滑肌瘤: 送检子宫肿物见瘤细胞呈编织状、条束样排列,瘤细胞长梭形,胞浆丰富,嗜伊红,细胞核长梭形或点状,两端钝圆,染色质细颗粒状,未见核分裂象。
肿物由平滑肌细胞构成,局部伴玻变,细胞大小较一致,呈编织状、条束状排列,胞浆丰富,核大深染,无异型。另见宫内膜呈增殖状改变,间质伴出血。增殖期子宫内膜。
组织未见明显被覆上皮,间质纤维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部分腺体呈囊性扩张,部分腺体鳞化。
(宫颈)粘膜慢性炎伴糜烂及腺体鳞化。
慢性宫颈炎。: 送检宫颈组织被覆单层柱状上皮或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无异型,上皮下组织疏松水肿,间质纤维增生伴大量炎细胞浸润。
(宫颈)粘膜慢性炎伴糜烂。宫颈组织被覆复层鳞状上皮,局部上皮缺失,细胞排列规则,无异型,间质纤维增生伴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部分腺体鳞化。另见息肉样物被覆柱状上皮,间质纤维血管增生。
组织中见破碎宫内膜腺体增生,形态轻度不规则,间质较致密伴出血。另见组织呈息肉样增生。符合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双侧)慢性扁桃体炎:
送检扁桃体组织被覆鳞状上皮,部分上皮坏死脱落,固有层淋巴滤泡增多,生发中心扩大,局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玻璃样变。
管状腺瘤:送检组织由排列规则的管状腺体组成,部分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腺体被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核呈杆状、浓染,向肠腔上移,但总体不超过1/3,间质疏松水肿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恶性间质瘤。食管肿物组织呈纵横交错的编织状排列,瘤细胞梭形、多边形,胞浆较丰富,红染,核卵圆形,短梭形,大小不等,有一定异型,分裂象易见,部分区域瘤组织有坏死;食管两端切缘未见瘤组织浸润。
免疫组化:Actin弱(+),CD117(+),CD34(+),S-100(-)。
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 送检鼻窦粘膜组织可见弥漫的瘤细胞浸润,瘤细胞挤压变形明显,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少,核较圆,深染,有散在的点状坏死。
免疫组化:CD20(+),CD45RO散在细胞(+),CD56(-),Syn(-),Vimentin(+),S-100(-),CgA(-),Actin(-)。
(回肠末端)美克尔憩室伴胃粘膜及胰腺异位: 送检组织被覆胃粘膜,粘膜内腺体排列规则,腺上皮高柱状,可见嗜酸性的壁细胞,细胞大小较一致,无异型,局部可见胰腺组织,间质增生,炎细胞浸润。
慢性阑尾炎: 送检阑尾组织各层结构清楚,阑尾粘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脂肪化生及散在浆细胞浸润。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送检阑尾各层结构清楚,阑尾壁间血管显著扩张充血伴灶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送检阑尾组织粘膜面部分坏死脱落,阑尾壁各层有疏密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微小脓肿形成,浆膜面可见纤维素渗出。
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 送检阑尾组织粘膜面部分坏死脱落,阑尾壁各层均可见大量的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肌层脂肪组织增多,浆膜面可见纤维蛋白和白细胞组成的薄膜覆盖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送检阑尾粘膜部分坏死脱落,全层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肌层结构消失,有出血,浆膜层血管扩张、充血及出血,周围脂肪组织中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符合()外痔、内痔、混合痔改变: 送检组织表面被覆鳞状上皮,其下主要由扩张、薄壁而充满血液的静脉组成,间质中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送检直肠组织被覆腺上皮,腺体排列规则,内衬柱状上皮,细胞无异型,粘膜下组织明显出血及血管扩张淤血,可见部分管壁增厚的血管。
送检直肠内粘膜组织部分被覆柱状上皮,部分被覆鳞状上皮,上皮排列规则,细胞无异型,粘膜下血管增生,血管扩张充血,管壁增厚,部分管腔内见血栓形成并机化。
绒毛状腺瘤: 送检组织可见多个指状突起,表面为增生的腺上皮排列呈乳头状结构,乳头轴心为疏松结缔组织,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无异型
慢性溃疡伴出血梗死: 送检肠组织粘膜脱落消失,表面有坏死及炎性渗出物,其下为增生小血管、纤维母细胞伴多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肠壁大片出血梗死。
憩室: 送检憩室组织粘膜存在,细胞无异型,肠壁各层结构存在,肌层变薄,少许炎细胞浸润。
腺瘤并局部癌变: 送检组织见瘤细胞成腺管状、乳头状排列,多数区域细胞排列尚整齐,极向一致,部分区域细胞异性明显,核大、深染,并浸润生长至间质,间质内有炎细胞浸润。
(直肠)幼年性息肉: 送检组织表面有溃疡,可见较多新生血管和炎细胞浸润,深层腺体增生,腺体间结缔组织内可见大量血管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腺管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异型性,腺腔内有大量粘液潴留而显著扩张呈囊状。 (回肠)符合粘连性肠梗阻;
(左侧腹壁)符合皮赘: 送检回肠粘膜固有层见多量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并淋巴滤泡形成,局部粘膜腺体增生,腺上皮为柱状,细胞排列整齐,大小一致,无异型,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浆膜层纤维组织明显增生;送检(皮赘)组织被覆鳞状上皮,上皮细胞排列规则整齐,基底膜清晰,上皮下为大量胶原纤维,呈纵横交错疏松排列,可见部分皮肤附件结构。
(乙状结肠)增生性息肉: 送检组织腺体组织稍增生,腺上皮为柱状粘液上皮,其间散在少量杯状细胞,部分腺腔内粘液潴留。腺体间质内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散在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直肠)炎性纤维增生性息肉: 送检组织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异型,上皮下、腺体间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并可见大量血管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腺腔内有大量粘液潴留而显著扩张呈囊状。
管状―绒毛状腺瘤,部分腺体不典型增生:送检肿物组织内见瘤细胞呈管状,绒毛状排列,部分区域腺上皮细胞核上移,呈假复层结构,间质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浸润。
中分化腺癌:送检结肠组织病灶内见瘤细胞呈不规则腺样或筛网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侵及肠壁全层,瘤细胞界限不清,核浆比失调,核大而浓染,极向消失,核膜清晰,染色质浓集,核分裂象可见,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送检及自检双侧切缘未见瘤细胞残留;自检肠壁处淋巴结3枚见一枚癌转移(1/3);肠系膜中部淋巴结4枚(0/3)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3枚(0/3)均未见瘤组织浸润。
息肉组织由排列规则的管状腺体组成,部分杯状细胞减少或消失,腺体被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核呈杆状、浓染,向肠腔上移,但总体不超过1/3,间质疏松水肿伴慢性炎细胞浸润;送检肝组织内见瘤细胞浸润。
1、(直肠)中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2、双侧切缘未见癌残留;
3、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
(升结肠肿物活检组织)管状绒毛状腺瘤并多灶性癌变:送检切片中见柱状上皮与粘液柱状上皮增生形成锯齿状的指状突起及大小不等较规则的腺腔,瘤细胞大部分核位于基底部,胞浆内见粘液。部分瘤细胞核浆比例明显失调,核增大而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形成筛孔状,并微小浸润固有层间质组织。
1、结肠高分化腺癌,累及全层;
2、上、下切缘未见癌残留;
3、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6):送检结肠组织病灶处见异型的瘤细胞排列呈不规则腺腔样,浸润性生长,累及肠壁全层,瘤细胞大小不一,胞浆丰富,核大而深染,形状各异,染色质浓集,可见核分裂象,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炎反应;两切缘未见瘤组织残留;自检淋巴结6枚,均未见瘤组织转移。
、(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累及全层;
2、双侧切缘未见癌残留;
3、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0/16):送检结肠组织病灶内见瘤细胞呈不规则腺样或筛网状排列,浸润性生长,侵及肠壁全层,瘤细胞界限不清,核浆比失调,核大而浓染,极向消失,核膜清晰,染色质浓集,核分裂象可见,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炎细胞浸润;双侧切缘未见瘤细胞残留;送检淋巴结8枚,均未见瘤组织浸润。
1、直肠低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2、两切缘未见癌残留;
3、淋巴结癌转移(6/7): 送检直肠病灶处见异型瘤细胞呈条索状或散乱排列,浸润性生长,累及肠壁全层,瘤细胞胞浆丰富,核形态多异并浓染,瘤组织坏死明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炎反应;两切缘组织未见瘤细胞浸润;自检淋巴结7枚,其中6枚均见瘤细胞浸润。
1、结肠粘液腺癌,部分为高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2、两切缘未见癌残留;
4、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5): 送检乙状结肠肿块见瘤细胞呈不规则腺管样结构,弥漫浸润肠壁全层,腔内淤积大量粘腺液样分泌物,部分区域形成粘液糊,瘤细胞漂浮在粘液糊中,局部似以腺样结构的瘤组织为主,周围间质纤维性增生并伴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瘤细胞排列拥挤,核形态大小不一并深染,核分裂象多见;送检两切缘组织未见瘤细胞浸润,自检乙状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12枚,回盲段系膜淋巴结22枚;送检的淋巴结1枚,其中一枚为脂肪及结缔组织,所有淋巴结均呈反应性增生
1、结肠粘液腺癌,部分为高分化腺癌,侵及肠壁全层;
2、两切缘未见癌残留;
4、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35): 送检乙状结肠肿块见瘤细胞呈不规则腺管样结构,弥漫浸润肠壁全层,腺腔内淤积大量粘液样分泌物,部分区域形成粘液糊,瘤细胞漂浮在粘液糊中,局部似以腺样结构的瘤组织为主,周围间质纤维性增生并伴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瘤细胞排列拥挤,核形态大小不一并深染,核分裂象多见;送检两切缘组织未见瘤细胞浸润,自检乙状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12枚,回盲段系膜淋巴结22枚;送检的淋巴结1枚,其中一枚为脂肪及结缔组织,所有淋巴结均呈反应性增生
送检组织见瘤细胞呈密集巢团状排列,并可见到管腔样结构,瘤细胞体积较小,大小相对一致,染色质较细腻,分裂象可见,瘤细胞浸润肠管全层,两切缘未见瘤细胞残留,检出淋巴结5枚,均未见瘤组织浸润。
免疫组化:CyA(++),CEM(+++),CgA(++),Vimentin(++)。
间质瘤: 送检肿瘤组织瘤细胞呈编织状、栅栏状排列,瘤细胞梭形,分界不清,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腺体轻度异型增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