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感觉到医生看病很敷衍人啊,一直要等到出大问题了,才能发觉,提前他们很轻松筹如何提前提现的告诉你,什么问题都

o小玄o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o小玄o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userId:,blogListLength:29};“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引舆论抱怨医生敷衍 网友发文怒斥标题党
47回复/6亮 2180浏览
  心酸!养老院空巢老人看病有多难:排5个小时队 看五分钟病...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记者:韩志涛、李培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亿,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养老、看病成了老人必须面对的话题。由此,出现了养老服务的一种新模式“医养结合”。“医”包括康复、保健、医疗、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养”则包括生活照护、精神心理以及文化活动服务等等。不过,我们的记者在调查时却发现,在医养结合巨大的市场背后,还有很多瓶颈难题亟待解决。  养老院老人拿药难:医院取药5小时 路上2小时排队3小时看病仅需5分钟  张文图,今年67岁,2014年老伴儿患癌症去世后,在加拿大工作的儿子因为无法照料他,就将老人送到了北京市双井附近的一家养老院。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每天都要吃药。三天两头老人就得自己去三级甲等医院开药。  早上八点半,刚刚吃完饭不久,老人就从养老院出来了,但老人刚走出大门准备打车时,就遇到了麻烦。  早上八点半,张文图老人就从养老院出来了,准备打车时就遇到了麻烦。  连续三辆空车从老人面前驶过都没有停下来,直到半个小时后,他终于截到一辆车。出租车开了40分钟,终于到达目的地。老人付了38元的车费,就急匆匆地走向医院。  第一站是挂号,老人熟练地乘电梯到6楼。仅有的四五个窗口已经排满了人。  北京市民张文图:我头一次等的得有将近两三个小时,那回挂的还是专家号,完了且轮不上呢,把我给急的。  -为了节省时间,老人早早地准备好了医保卡,他甚至已经算好了找零的钱,高高地举在手里。  为了节省时间,快到窗口的时候,张文图甚至已经算好了找零的钱。  这时门诊刚排到50多号,而他的是125号。等待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了他。  北京市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周迎生:有冠心病高血压吗?  张文图:有,血压高吃了药就不高。  因为是医院的常客,所以从就诊到医生开药,张大爷总共花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大夫开完药,老人又一次加入了排队的大军――去缴药费,收费处开放的五个窗口全围满了人。交完费后,老人乘坐电梯到达最后一站:取药。这里又是人山人海,到这时,已经过去了将近四个小时。  大夫开完药,老人又一次加入了排队的大军――去缴药费,收费处开放的五个窗口全围满了人。  20分钟后,老人终于拿到了药,完成了今天来医院的全部任务。从上午八点半,到接近中午一点钟,近五个小时的时间,67岁的张大爷看病花了5分钟,往返医院近2个小时,交通费88元,近3个小时的时间,全部用在了排队上。  在张文图老人所在的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护士肖春艳告诉记者,老年人慢性病多,用药量大,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近五个小时的时间,67岁的张大爷看病花了5分钟,往返医院近2个小时,还有近3个小时的时间,全部用在了排队上。  记者看到,在这个储药中心,有的老人甚至有四个储药柜。一位有帕金森病史的老人,每天要吃近二十种药。  北京市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护士肖春艳:14点30,16点45晚饭后睡前九次。  记者看到,一位有帕金森病史的老人,每天要吃近二十种药。  在这家养老机构,年龄最小的老人57岁,最大的101岁,绝大多数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虽然与养老机构一墙之隔就是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同样是因为药品不齐全,这些高龄老人只能去三甲医院开药。  北京市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院长谭疆宜:因为很多慢性疾病的话,比如说最常见的胰岛素,在我们医疗中心的话都是无法拿到的,只要能去到就近的大医院去拿。  3名医生5名护士看护200多名老人养老机构只能养不能医障碍在哪里?  2015年年初,李光远的妻子突发脑梗塞,打破了他们平静安逸的晚年生活。对于90岁的李光远来说,给妻子看病拿药,是让他最头疼的事。  北京市民李光远:取药我岁数大去不了,就得派护工去,去一个小时要花50块钱,因为来回一次取药有三四个钟头,光在路上的费用就得200多块钱。  对于90岁的李光远来说,给妻子看病拿药,是让他最头疼的事。  老人告诉记者,花钱请人拿药是小事,但有时生病的老伴,会遇到临时急需的药品,或者加开的药品,不可能一次从医院全都开出来,所以就要不停地跑医院。  李光远:一个月至少一趟,甚至不止,要两趟。  李光远和老伴儿都已90高龄。他们从中学时代就相识,相濡以沫地生活了近70年。老伴犯病急救后曾两度报病危。所以现在李光远特别不踏实,非常害怕妻子出现意外,会因为养老院缺乏治疗条件,让老伴得不到及时治疗。  李光远:我要陪着她,我陪她也不好,我要陪她的话还得有人陪我,还得有人照顾我,等于要照顾两个人,所以我就不能陪,不陪我又不放心,我在这等着电话,对我来说真是。  只要一说起在养老院看病难、取药麻烦的事,李光远就显得特别地无奈,无助。  能看得出来,只要一说起在养老院看病难、取药麻烦的事,老人家就特别地无奈,无助。这天,李光远老人到养老院临近的社区医院去找大夫咨询。  北京市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孟申:现在已经吃药吃十七八种药了,我也觉得这是个问题,我要给她减了,要减。  孟申是社区医院的大夫,也是兼职养老院工作的唯一的一位主任医师。李光远老伴儿生病,几次救急的都是孟大夫。但眼下这个社区医院正在申报医保定点单位资质,这让老人的担心也随之而来。  李光远:现在呢,社区医院目前主要针对对象,就是恭和苑,所以孟大夫有时间管。将来社区医院的目标是要针对全社区的,那个时候社区的人来了以后,挂号的人多了,这样的条件我怕就快没有了-。  养老院的老年人大多数患有多发病、慢性病,他们生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几倍,而医疗这一块又恰恰是养老院的短板。  北京市双井恭和苑老年持续照料生活社区院长谭疆宜:(养老院)提供这种专业医疗服务的医生是三位,她是需要轮班的。然后护士的话所有的是五位。  记者:那么针对200多位老人,这个数字是不是觉得很单薄?  谭疆宜:对,非常单薄,其实对医护人员(来说),服务压力是非常大的。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每次轮到孟大夫的专家门诊,来看病的人就增加了很多。长时间的问诊,孟大夫的神情略显疲惫。而最让她无奈的是,社区医院属于一线医院,一些老年人要用到的药,在他们这样的社区医院里是开不出来的。  孟申:咱们那个医保目录也好,基本药目录也好都有限定。就是限二级以上医院应用这一条,就是卡得面挺大的,所以也是他们一个很纠结的事情。  其实早在2013年,北京市双井恭和苑养老院就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医养结合”的试点养老机构。主要医疗保障就来自于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那么仅用药方面,社区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呢?  北京市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詹永:像以我们这为例,我们也有280多种西药,有330多味中药。实际上来讲,这跟过去比的话,已经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了。  作为养老机构的负责人,谭疆宜的感触也特别多。她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作为北京市“医养结合”的试点,她们这次较为幸运的是,社区医院已经被批复纳入医保覆盖范围。这是北京市五年来未审批后的首次开闸。她希望借助这次医保的批复能为养老院的老人们办点实事。  谭疆宜:我们是已经是取得了医保的号,然后目前在走审批流程,这个因为它需要一个过程,可能大概预计是在年底之前,能够正式地投入使用-。  医养院开启养老机构新模式专家提议:医院与养老机构应建立绿色通道 无缝对接  10月12日晚上八点多,天津市天同医养院的护士站正在进行抢救。85岁的老人张秀珍出现了心衰、早搏,一度昏迷不醒。经过主任医师和护士四个多小时的救治和特殊护理。老人慢慢睁开了眼睛。  老人的大女儿肖慧知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在老人住进医养院的三年间,大大小小的抢救有100多次。万幸的是,每次都救了过来,但是在当地的医院,像这样的老人很难进行医治。  肖慧知:她这个既是慢性病老年病,但是它又容易急性发作。在这种性质之下,它(医院)是只能救你急,然后你平稳了,两周你就可以就得出院了,我们之前也有这个过程,所以我们也感觉挺无奈的。  肖慧知告诉记者,在当地的医院,像她母亲这样的老人很难进行医治。  那么老人现在住的医养院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机构呢?记者发现天同医养院和天同医院在一个院子里。虽然是两个单位,却是一套人马,这里的医生、护士、护工、营养师都统一管理。优先服务于医养院的老年人,同时对社区开放。  季学琴老人今年70岁,77岁的老伴从去年胯关节骨折。她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她们所住的养老院感觉起来更像一个医院。电梯是能直接放下病床的医用电梯,房间走廊都是无障碍扶手。最有特点的是她们床头的门铃。  季学琴:床头有个铃,这不有一个铃,就是那个红按纽按一下,按一下,你看我一按她就说话了,一会她就说话了。  护士:喂。  季学琴告诉记者,她们所住的养老院感觉起来更像一个医院,最有特点的是她们床头的门铃。  季学琴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前需要从三甲医院才能买到的胰岛素,现在从楼下的社区医院也就能开到。而最让她省心的是,针对于老伴儿腿患用药,社区医院没有的,医养院的大夫帮他们买到了。  季学琴:因为这是偏方,就是中医院出的,对外也不卖,她就亲自下了班,业余时间给我们去买去。  帮助季学琴买药的就是这位主任医师刘玉茹大夫。她门诊的时候都要对医养院里的重症老人进行跟踪观察,特别是针对他们的用药情况,会根据病情做出新的调整。  康巨珍的老伴儿吴玉茹见大夫降了药量开始有点生气、质疑。但伴随着老人的康复,她逐渐认同了医生的做法。  记者:那您觉得她们的用药对老人家的病情有帮助吗?  吴玉茹:原来他不能动,现在他可以自己,比如说夏天他这只手扒着那边,可以把这半个身子晾出来,可以这样,可以动。  吴玉茹老两口拿药的药房就设置在一楼的大厅。记者在这里的医药系统里查阅到,中草药有400多味,中成药500多种,西药有300多种。药房主管张冬云告诉我们,在这些对外的1000多种药品当中,有30%的药品是三甲医院才能开到的。  记者:我们是怎么买到这种药的?  天津市天同医院药房主管张冬云:都是经过我们的药批厂家,正式给我们发送的  记者:你们也是正规的手续吗?  张冬云:对,都是门诊刷卡挂号大夫给开,然后才能发出去这个药。  药房主管张冬云告诉我们,在这些对外的1000多种药品当中,有30%的药品是三甲医院才能开到的。  医养院的负责人张SS告诉记者,每年她们都会与当地四到八家大的医药公司,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确定合作,补充社区医院用药不足的现象。在医养院建立的六年间,社区医院药房的储药量也逐年提升。但是在她最初推进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人并不认同。  天津市天同医养院总经理张SS:大家就是说做养老你就做养老,你为什么做医养院,弄得大家含糊不清,你到底是医院还是养老院?当时我就肯定地跟他们说,我说我这个院是医疗和养老在一起的院。  在张SS最初推进建设的过程中,很多人并不认同。  张SS对老人用药也有不同的看法,她并不认为老人吃药越多越好,而是让医护人员针对每个老人的病情,制定动态的用药模式。  张SS:我们当时每住一个老人的时候,我们就对老人的用医用药的情况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一个评估,就是常用药或者是他身体当中的一个健康状况,他身体当中潜在的几种病症,我们围绕每一个老人的这种身体状况,我们去构建我们这个药房。  党俊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深入做过老龄社会“以医养老”的调研。在调研中,他发现,以北京为例,养老机构400多家,配备医疗功能的比例不到5%。而全国的占比就更低。所以他呼吁不仅要降低养老机构创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门槛,关键要建立二级、三级医院医联体的绿色通道,以帮助机构养老的人群。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在医疗机构里面能解决的尽量在医疗机构里面解决,解决不了,那我们要和三甲和二甲医院建立一个绿色通道,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让我们那些重危的、急性发作的慢性病,有很快的时间,就能把他的问题解决了。  党俊武呼吁不仅要降低养老机构创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审批门槛,关键要建立二级、三级医院医联体的绿色通道,以帮助机构养老的人群。  党俊武认为,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最为核心的是,要打破医疗体系的边界,完善基本医疗药品目录。  党俊武:还要完善我们的基本医疗的药品目录,在这里面解决不了的药品问题,我们通过在医院和这个养老院之间,建立一种物流配送的关系,我觉得这个,是可以通过物流的观念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半小时观察:  从现实状态到理想状态,我们总有些沟沟坎坎需要去跨越。医养结合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在发展中必然会面临它成长的“烦恼”。目前的现实是,经营者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监管却涉及民政、医保、卫生等多个领域。以评估标准为例,民政与卫生部门各有一套护理等级分级制度,卫生部门的标准以身体健康水平为基准判断进护理院,民政的标准以生活照护水平为基准判断进养老院,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同一名老人,按不同的体系评估,进入不同的机构享受的待遇是不同的。医养结合是系统工程,探索这条路是要解决就医难、养老难问题,目前医养结合存在的难题,更需要国家出台统一明确、操作性强的标准或评价体系。在所有的医疗网点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将医疗和养老信息打通,来保障医养结合的有序运行。&----------------------------------------------------------------------------------------------------------------------------------------------------------------------------------------------&近日,一个“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的话题被刷上微博话题榜,十几万网友围观。光看这个标题以及简单几句新闻报道,很多人下意识认为现在看病难,医生敷衍患者。据观察者网查询,这篇新闻报道最早出自&18日晚的《经济半小时》,原新闻报道中,记者特别强调了老人排队的辛苦,从出门拦不到车到挂号提前备好零钱。这些辛苦与看病只花5分钟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少网友立马生出恻隐之心。很快,话题热度不断升温,舆论几乎一边倒的埋怨医生。今天下午,微博加V用户、认证为前浙江援疆外科副主任医师的@白衣山猫,发表长文章斥这则报道是标题党。“标题党记者同志,你成功地吸到了眼球。标题党赢了,可是医患信任的鸿沟,又加深了。你我他,都会有成为病人的那一天。”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又是怎么回事?本着兼听则明的原则,咱也听听这位网友对此事的看法。以下是@白衣山猫 的微博长文章:昨天中午开始,一则&《空巢老人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的新闻在各大官方微博疯狂传播。微博的内容是这样的:【养老院老人拿药难: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张文图,今年67岁,住在北京的养老院,他有高血压、糖尿病,三天两头就得去三甲医院开药。从上午八点半,到接近中午一点钟,近五个小时的时间,张大爷往返医院2个小时,其余近3个小时全部在排队,而看病仅花了5分钟。如何解决?这个微博在传播的同时,网上评论中又开始了新一轮骂医生的狂潮:空巢老人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医生真不负责,医生真缺德!大多数的网友,不会去看微博链接后面的长文章,反正先骂了再说。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首先来看看,张大爷患有什么病?张大爷的病,是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个病是慢性病,在把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以后,确定下药物的种类和用量后,可以制定治疗计划,根本不需要老是改动药物,只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血压高低和血糖高低,定期配药或者买药就好了。也就是说张大爷根本不需要来回2小时坐车,去远处的三甲医院配药,他只需要在家门口附近的社区医院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了。记者同志的文章中,也说了张大爷的病情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是去医院配药而已。这是去大医院添乱啊。张大爷这种行为根本就不值得提倡,本来记者应该写文章反对张大爷这种行为。然而记者同志却不这样做,他用了悲情牌,把张大爷的不应该之处,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去了。其次,张大爷排队3小时,看病5分钟,真的是是医生缺德吗?文章中,记者说张大爷8点多出门,在路上来回2小时,那么张大爷到医院还要挂号,到医生门诊门口,起码已经是9点半了。排队3小时后是什么概念,说明医生已经不休息工作到12点半了,这个时候,大部分的人早已经下班,早已经吃过中饭在午休了,而医生却还在看门诊病人。(观察者网注:据原报道,老人挂号只花费了20分钟,其余排队时间是在门口等候就医。)记者同志本来应该说明的是医生的敬业行为,医生太辛苦了。但是,记者就是记者,他想黑医生很容易。他可以不提这个时候医生应该休息了,笔锋一转:医生才给张大爷看了5分钟!这笔锋一转,就成功地大大地黑了医生一把,又一次把网民的怒火给点起来了。真是记者的春秋笔法啊。我看这些微博小编和记者是故意想挑起医患矛盾。张大爷你一个人看5分钟,医生一个小时才能看12个人,在张大爷前面医生毛估估已经看了三十多个人。这种门诊一天有上百个病人排队在那里等医生看,明明是社会资源的不足,偏偏要写上路上以及排队的时间,显示出好像医生很轻率地看病,非要挑起普通人对医生的仇恨。想想吧,如果张大爷一个人看半个小时,那让其他病人怎么办,张大爷后面那些病人是不是要排队一个星期才看得上?真这样的话,可能医生会被活活打死的。要我是那个医生,我死前怎么也要告诉那些病人:别打我啦,冤有头,债有主,前面左转是记者藏身处!这一篇报道,又激起了全国网民对医生的讨伐,也激起了医生的怒火,标题党记者同志,你成功地汲引到了眼球。标题党赢了,可是医患信任的鸿沟,又加深了,人民又输了。你我他,都会有成为病人的那一天。医患和谐,事关所有人,那些标题党记者,不要再来搬弄是非了好不好?&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来源:观察者网&|&责任编辑:邱荔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1楼 @ 发表的:
快也不行,慢也不行,让医生怎么办。
别人快,自己慢。。。。
如果 看病半小时 那排队不是要更久吗?
所以到底是看病要快 还是慢呢?
这个问题如果要喷 也是喷医疗资源不够多 而不能喷医生本人啊
引用11楼 @ 发表的:
这。。。看病还是要根据病情判断来说吧,有些医生真是完美的诠释了庸医这个字眼,排队半天看一眼病例问你哪不舒服然后就让你去相应的各种检查,又各种排队半天下来找到他开了两幅药回家吃一个疗程不好再来吧,感觉很敷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你的所谓等候时间和看病时间么计算方式我觉得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看了两眼就诊症是敷衍看了两眼断不了症叫你去检查是庸医一个医生令你感觉不好就不是好医生。有病还是去大宝剑吧,那里令你感觉好。发自手机虎扑
快也不行,慢也不行,让医生怎么办。
之前看有篇文章,讲的是非洲的医生,
有个病人快死了,送到医生那里去,医生说我下班了,只能明天看。
一开始觉得很冷血
后来发现这才是负责的做法
首先很多非洲病人自己生病了不去医院,非要等快不行了才去
其次,当时好像非洲是每80000人对一个医生的比例,医生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状态,否则太拼命导致过劳不能工作的话,这80000人就一个医生都没有了,不能为你一个不负责任的病人就耽误80000人的性命
充电五分钟 通话两小时
快也不行,慢也不行,让医生怎么办。
中宣战五渣,现在的记者大都是捣乱为主,很可能是敌特分子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1楼 @ 发表的:
快也不行,慢也不行,让医生怎么办。
别人快,自己慢。。。。
充电五分钟 通话两小时
之前看有篇文章,讲的是非洲的医生,
有个病人快死了,送到医生那里去,医生说我下班了,只能明天看。
一开始觉得很冷血
后来发现这才是负责的做法
首先很多非洲病人自己生病了不去医院,非要等快不行了才去
其次,当时好像非洲是每80000人对一个医生的比例,医生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状态,否则太拼命导致过劳不能工作的话,这80000人就一个医生都没有了,不能为你一个不负责任的病人就耽误80000人的性命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如果 看病半小时 那排队不是要更久吗?
所以到底是看病要快 还是慢呢?
这个问题如果要喷 也是喷医疗资源不够多 而不能喷医生本人啊
最受不了的是好不容易进去了,医生正眼都不看一下,问几个问题然后开一大堆单子让你做检查,啥都没干呢先检查个千八百块钱...要是检查出来没问题,再开几个单子查别的...前面开始胸闷,前后差了两三千块钱查不出什么问题,后来把鼻炎手术做了,立刻就好了...原来是鼻子不通造成的胸闷,对于这些医生,我真是无话可说发自手机虎扑
就不算算看如果每个症都五分钟,医生三小时看了多少个病人。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排队六小时看病十分钟排队半小时看病50秒我觉得医生已经是做出最好的选择了发自手机虎扑
上次看病排队两小时,看病1分钟,当然诊断是正确的,18块买盒药用了就好了发自手机虎扑
上次看病排队两小时,看病1分钟,当然诊断是正确的,18块买盒药用了就好了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8楼 @ 发表的:
就不算算看如果每个症都五分钟,医生三小时看了多少个病人。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排队六小时看病十分钟排队半小时看病50秒我觉得医生已经是做出最好的选择了
这。。。看病还是要根据病情判断来说吧,有些医生真是完美的诠释了庸医这个字眼,排队半天看一眼病例问你哪不舒服然后就让你去相应的各种检查,又各种排队半天下来找到他开了两幅药回家吃一个疗程不好再来吧,感觉很敷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你的所谓等候时间和看病时间么计算方式我觉得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罗曼罗兰说过,这个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他。
引用11楼 @ 发表的:
这。。。看病还是要根据病情判断来说吧,有些医生真是完美的诠释了庸医这个字眼,排队半天看一眼病例问你哪不舒服然后就让你去相应的各种检查,又各种排队半天下来找到他开了两幅药回家吃一个疗程不好再来吧,感觉很敷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你的所谓等候时间和看病时间么计算方式我觉得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看了两眼就诊症是敷衍看了两眼断不了症叫你去检查是庸医一个医生令你感觉不好就不是好医生。有病还是去大宝剑吧,那里令你感觉好。发自手机虎扑
根据我一当医生的妹妹说:如果医生不开很多全面检查,只是针对当前的病症下药,而很多隐藏的病症又没告知和检查,最后起了冲突。到时候患者也会找医生的麻烦
总之这个很难。
其实我以前也很烦医生开很多检查,开很多药。自从我妹妹跟我说了后,我只能说大家多相互理解吧
引用11楼 @ 发表的:
这。。。看病还是要根据病情判断来说吧,有些医生真是完美的诠释了庸医这个字眼,排队半天看一眼病例问你哪不舒服然后就让你去相应的各种检查,又各种排队半天下来找到他开了两幅药回家吃一个疗程不好再来吧,感觉很敷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你的所谓等候时间和看病时间么计算方式我觉得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你以为还是把脉的年代啊,现代医学标准化检查就是越来越通过设备,而非人工
设备检查具有统一性,标准型
每次看到说什么检查骗钱的,我总想说,那么不信任医生你别去医院啊,可以找江湖郎中。
引用11楼 @ 发表的:
这。。。看病还是要根据病情判断来说吧,有些医生真是完美的诠释了庸医这个字眼,排队半天看一眼病例问你哪不舒服然后就让你去相应的各种检查,又各种排队半天下来找到他开了两幅药回家吃一个疗程不好再来吧,感觉很敷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你的所谓等候时间和看病时间么计算方式我觉得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钟南山是治肺病的专家,看的也仔细,一天看不了几个病人,他前些年出门诊的时候,有病人去找他看病,想挂号,没当天的,要预约,于是就问预约到多少天以后,结果人家告诉他,你得等3年,这就是国情啊
两样东西意味着我的青春结束…
姚明退役…
柯南结局…
分级诊疗制度很有必要发自手机虎扑
韦德-----突破的极致。
库里-----投射的极致。
国家拿点钱出来做个好一点的预约系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别人笑我太淫荡,我笑别人不开放。
唉,记者,这个词已经变了味道了
高血压病开个药非得到安贞去,社区慢性病管理不去,人少,报销比例还高医保卡每张处方不超过一周慢性病不超过半个月,意味着最多半个月必须重复一次挂号排队取药,开了一个月医生大处方罚款。
医生不够,跟预约系统没关系,跟你病有关的检查做了就是对的,又不是中医,靠把脉和看的,再说中医你们也不信啊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44人参加识货团购198.00元25人参加识货团购568.00元37人参加识货团购219.00元94人参加识货团购708.00元31人参加识货团购229.00元120人参加识货团购279.00元39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39人参加识货团购348.00元66人参加识货团购580.00元206人参加识货团购560.00元66人参加识货团购309.00元78人参加识货团购34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松筹如何提前提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