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拿刀吓小孩会给小孩留下童年阴影的恐怖片阴影吗

中国的孩子普遍被父母打过,为什么成年后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创伤?
【一成的回答(1628票)】:
我记得以前看郑渊洁的《智齿》的时候,有一个桥段。里面男主角的儿子是个小学生,在学校被冤枉偷东西,他的第一反应是“我要告诉我爸”。听到这话老师愣了一下,因为老师的想法本来是“你要不从实招来,我就告诉你爸”
你觉得在中国有几对父子能够如此依赖信任?
连“请家长”都成为学校的一种处罚手段,你还说没有心理创伤?
--------------------------------------------------------------------------------------------------
经评论提醒,原著中是女儿,特此更正
【Cherylmong的回答(1091票)】:
第一次过百赞,喜不自胜…谢谢大家的支持…
忙完回来发现题主改了问题,那我补充一下好了。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只要是被诊断为“焦虑症”或者“抑郁症”,不管多么轻度,都已经影响了功能(即无法正常社交无法正常工作无法正常饮食睡眠生活等)。
那么,被父母打会引起什么心理问题呢?
实话说,我今年刚毕业,从业时间不长。但是我接手过8例青少年的案例中,每一例,对,每一例,都有父母打。他们8个有得厌食症,有失眠焦虑成绩下降,有拒绝和父母交流,有在学校表现出暴力倾向,有多动症…表现出的症状各种各样,但细问下来,家庭生活,却多少有些相似:夫妻之间交流颇少,父亲在外工作甚少管教孩子,母亲既工作又要主持家务,还要教育孩子,孩子一不听话就打,他们也并非宣泄式殴打,有时只是没有耐心没有时间并且习以为常这种方式而已。
当我告诉他们,请他们不要一上来就打骂孩子,应学会交流沟通,他们第一句话就是“哪那么娇气,我们小时候哪个不是被打大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棒下出孝子。
可是中国人的孝顺,是出于爱吗?并不是,是出于伦理,出于道德,出于社会规范。因为不孝,罪大恶极,人人唾弃。
如果说,棒打有什么影响,那么,最大的影响就是把亲子之间的爱,给打没了。
而,亲子之间的关系,是人所有人际关系的立足点。所以,很多人总是会以粗暴的方式表达爱。所以,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爱。所以,很多人根本学不会尊重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没有体验过长辈给自己的尊重。
再补充一句:很多中国父母通常并不在意孩子的心理成长,只有当他们出现异于常人的地方的时候,他们就察觉到了不对劲。然后再想办法。很多中国父母在中国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往往不认为孩子是独立个体,而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这个观念,现在仍是代代相传。
暂时想到这些,再想到再补充吧
==================================
因为大家都有创伤,就变成整个社会就有创伤。大家的童年不健康,成长成的成人自然也不健康。但是,当整个社会的每个人都病了,你还会觉得自己是病了吗?你只会觉得,这是常态,这是正常的。
【语迟的回答(1704票)】:
药家鑫死后,药庆卫开过一个微博,写:“药家鑫的事情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祸。”
药家鑫幼年时,父亲随军在外,读幼儿园时开始按母亲要求学琴,母亲一个月工资五十块钱,三十块交上课费,学不会被尺子打手,一边打药家鑫一边哭,但不反抗,“他也知道多学一次得多少钱”。
母亲说:“从小我教育他的,凡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儿,只要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他回来肯定是挨骂的。”她哭着问我:“不是说严格管教才能成材吗?难道严格管教也错了?”
小学一年级,药家鑫的同学逼着他背自己,不背要给一块钱,他就背了。老师找他父亲去,把对方孩子也叫来了,让他父亲处理。他说:“我想着孩子玩儿嘛,小事没必要太汁较,背就背一下嘛,我没有帮助他。”
中学里有同学打药家鑫,按着他头往墙上撞,他害怕父母说他,不敢说,又不敢去学校,害怕那个学生再欺负他。
母亲说儿子的个性太“奴”,陕西话,懦弱的意思,“怕男的,尤其是他爸”。
药庆卫说:“因为我,当兵的可能都有点……自己说了命令性的东西,你该干啥干啥,我也没给他去说什么理由。”
我问:“批评也有很多种方式,您……”
“我可能说话有点尖酸,我对别人不会这样,因为我想让我儿子好,一针见血地扎到要害,他可能是很刺痛的。”说完补了一句:“但是过后去想想我的东西,都是比较正确的。”
“他一般是什么态度?”
“不反抗的,光笑笑说,那我就是咋也不对。”
他又补了一句,“男孩不能宠,我怕他以后给我惹事。”
药家鑫在庭审时说:“从小,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他对同学说过:“我心理可能有些扭曲了。”
同学说。他沉迷一事时往往近于狂热,喜欢日本歌星滨崎步,MP3里全是她的歌,他不懂日文,就全标成中文,在KTV只唱这个人的歌,在网吧里下载一个关于滨崎步的游戏时,有人喊地震,大家都跑出去,只有他一个人坐在里面,说“如果跑出去又得重下。”
他开始上网,打游戏,逃学,父亲认为这是网瘾,有段时间专门不工作,只在家盯着他。一个月,药家鑫被关在居民楼的地下室里,除了上课,吃住都在里面,没有窗,从外面锁上。
药家鑫是什么感受,药庆卫并不知道,“他没有跟我交流,我们也体会不了他心理的斗争过程。”他加了一句:“但是以后很正常了,他好了。”
药家鑫对父亲的意志有过一次反抗,中学上了法制课后,他拿着书回来说爸爸压迫他、管着他。药庆卫陪着儿子翻了一遍书,告诉他:“我是你的监护人,当然要管你,不然你犯了错就要我来承担责任。”
去做节目之前,老范发过一个报道给我看,说药家鑫做过双眼皮手术,还说梦想有了五百万就去整容。底下评论里都在骂“变态”,我当时看了,嘴角“咝”了一下,也略有些反感。
在他家里,我们想拍摄他过去的资料。发现初中后他没有照片,全家福里也没有他,他母亲说他初一发育变胖后不愿意再拍照,当时体重是一百六十八斤,不到一米六五,胖到了胸前的骨头压迫肌肉产生剧痛,医生说再不减肥有生命危险。药庆卫说:“他在特别胖的时候,眼睛就不容易看见,尤其一笑的时候,眼睛就没了,别人就笑他,他就跟我说要整容”
“你怎么说?”
“他说这个我就打击他,”药庆卫说,“我说好不好都是父母给你的,如果破坏了以后就是对我的不尊重——也不是不交流,不过我说的话有可能有点……像他妈说的,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他又接了一句:“但是我说的应该是正确的。”
药家鑫之后绕过父亲,有什么事跟母亲说,他妈说:“他太在意了,总是说,总是说,说这个遗传怎么这样啊,我爸的双眼皮为什么我没有?我可怜这孩子,尽童满足他,所以我就同意让他去割了双眼皮。”
他用了四个月时间减肥,瘦了六十多斤,以至得了胃溃疡。
日后他考上大学,外公奖励了他一万块钱,他花了一半去做了双眼皮的整形手术。
药庆卫说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鼓励过儿子,这是他的教育方法:“他非常热衷干的事我都会打击他,我就是不让你过热,我就想浇点凉水,不要那么过激。”
他不愿意让儿子考音乐学院,极力想让他学理科:“其实也是从经济考虑的,但是我不能跟孩子说这个话。”他背地里去找了教钢琴课的老师,让老师多打击儿子。
药家鑫一直不知内情,他对父亲说过:“我上一次课,被打击一次,越上我越没有信心。”他还是学下来了,专业考了第一。
他从大一开始兼职挣钱,在酒店大堂弹琴,后来当家教,打多份工,在城郊之间往返,他妈希望给他买车,“一个学生晚上十一点才回来,不安全”,他爸不同意,因为这样太张扬,会把退役的费用全花光,后来是他妈硬作了主,他爸点头的前提是药家鑫每个月给家里一千块钱。
药家鑫买过一把电动按摩椅给药庆卫,他没有喜意,只说:“我要的不是这个,只有一个要求,将来你挣不着钱,别问我要。”
狂热与极寒交激,谇出一颗赤红滚热的心。药庆卫带着疑惑说:“他挣钱好像上了瘾一样,这个月挣四下,下个月就要挣五千。”
他说“上了瘾”的口气像是在形容一个病人。但他也没问儿子为何如此,觉得“上进就好”。
出事当天,夜里十一点左右,药家鑫开着车返回家。
【朵拉陈的回答(613票)】:
赞同@ 的回答。
但是,作为一名专门做创伤的心理咨询师,我必须得要说明的是,体罚和肢体虐待是两回事情,问题中的“打”没有讲到底是哪种情况,但以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来看(80后70后),虐待的情况远远多于体罚。
体罚(Discipline):这是父母对于特定的不良行为的一种反应,是事先与孩子商量好的规则,当孩子做了某不良行为,他/她是能够预料到体罚的到来的。
肢体虐待(physical abuse):虐待是孩子不能预料的,往往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他/她被父母打了。之前父母没有与孩子达成过规则,孩子不知道他/她做了什么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体罚和肢体虐待往往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愤怒。
然而,体罚,一般来讲,父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和教育孩子,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达成父母的希望。体罚有度有量,不会因为父母的情绪而改变。而肢体虐待,父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泄愤怒情绪,并且用“打”来告诉孩子:我的力量比你大,你必须要无条件服从我。父母越是愤怒,肢体虐待越严重。
一般受到体罚的孩子,不会害怕父母,而是会尊敬父母与父母制定的规则。
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一下,小时候被打的情况到底是体罚还是肢体虐待。
说完了这两者的区别,再来说说看被打大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创伤,可以对照中国社会的现象来看看是不是这些创伤的折射。
P.S. 这里被“打大”指的是肢体虐待。虐待会直接导致的心理疾病童年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我在另一个回答中已有解答,在此不再重复了。
1. 情感上的影响
被打大的孩子一般都会觉得自己的情绪好像捉摸不透,常常困惑于他们自己的行为和反应(比如说突然暴怒,或者社交恐惧等),这是因为他们从小的成长环境不鼓励,甚至严厉地惩罚孩子的情绪表达,孩子没学过怎样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并且由于中国社会“家丑不外扬”以及“棒下出孝子”等在我看来是victim blaming的文化传统,孩子们对被父母打骂的负面情绪无处宣泄,只能转化为向自己的攻击,例如认为“都是我不好好做作业所以才会被我爸爸揍”,通过攻击自己为父母的虐待行为作出解释。
有家认为,儿童在虐待中生存的策略是相信自己是那个有罪的人生活在上帝主导的世界,而不是接受自己其实生活在由魔鬼主导的世界里。他们心力内投的“客体”(父母),其实不是真正的父母,而是自己的想象。这往往也影响了他们日后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因为他们要保护想象中父母的“好”,不愿意接受真相发现自己的“好”。
这是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做心理咨询的原因呢?据CNN报道显示2009年,我国患精神疾病的人口已超过1.7亿,而住院治疗的不超过15万(CNN原文:“Around 173 million Chinese suffer from a mental disorder, according to a 2009 study published in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The Lancet. ”).
成年后,这些内化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精神疾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等。还有些人会用酒精、毒品、赌博、滥交等自我毁灭行为来麻痹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些其实都是源于他们对于童年阴影的“自我调节机制”。
许多成年人的“无名之火”,其实都是冤有头债有主。你开车的时候对着路人大吼的时候,你其实是想对谁大吼?你回家了以后向着老婆臭脸的时候,你其实是想给谁脸色看?你对着孩子屁股狠狠踹了几下,你其实是想告诉谁你比他/她强大?
你这些情绪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那么的强烈?我觉得很多中国人从小到大都没有细细想过这些问题。然而,只有把情绪归根究源了,才能化解。不然的话,极端的例子就是会出现拿刀捅人、路怒症、摔孩子等等骇人听闻又莫名其妙的社会事件。
2. 自我认识和他人关系的影响
被打大的孩子一般往往觉得很难信任别人,因为在儿童时期,本该保护和养育儿童的成年人却对他们虐打和辱骂,这是对儿童深深的背叛。这在我国社会也很常见,人与人缺乏基本的信任。
难以信任别人的结果,就是难以形成和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澳大利亚的一个调查显示,被打大的孩子们,成年之后会比他人更加容易婚姻失败,而且比他人有更少的社交圈 (Draper, Pirkis et al. 2008)。我想中国这愈演愈烈的离婚率和小三率,也说不定是这暴力家庭背景的衍生。
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不对?当被父母一直骂“你这个笨蛋”,“你这个没用的人”,孩子会不知不觉地相信这些评价,并且认为这就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这就导致了当孩子长大了以后强烈的自卑感和自轻感。
比如说,当一件事情没做成的时候,一个受过打骂的孩子很容易就会脱口而出“我真他妈的没用,真他妈的是个笨蛋”,并且感到十分的泄气并且轻易地放弃。
在婚恋方面,被打大的孩子会想到“我这么蠢/笨/懒,不值得被人好好爱”,所以自暴自弃,甘当二奶,或者遇人不淑再遭家暴这种事情,在家庭不幸的孩子身上也很多见。
重新建立对自己的信心以及他人关系的信任,是治疗童年创伤最重要的一步。
3. 身体健康的影响
从小被打大的孩子,是一直处于“惊吓”中的,因为打骂的不确定性。这让他们的情绪一直处于警惕和高涨的状态中。
一般都有睡眠问题,免疫系统很差,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身体上的问题:比如说妇科问题,肠道易激综合征,偏头痛,心脏问题等。
更别提这些年来孩子被父母虐打致死致残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了。
Draper, B., Pfaff, J. J., Pirkis, J., Snowdon, J., Lautenschlager, N. T., Wilson, I., & Almeida, O. P. (2008). Long‐Term Effects of Childhood Abus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of Older People: Results from the Depression and Early Prevention of Suicide in General Practice Projec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6(2), 262-271.
Bostrom, M. (2003). Discipline and development: A metaanalysis of public perceptions of parents, parenting, child development and child abuse. Severna Park, MD: Public Knowledge, LLC.
【喵篆哦的回答(235票)】:
说说我爷爷吧。
他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然后爸爸娶了后妈,后妈生了好几个孩子。他就在那样的家庭长大。
有次我和爷爷奶奶在家吃饭,爷爷看着桌上的饭菜,不知为什么,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当时他一直吃不饱,结果有次突然回家,发现后妈趁他不在家,给弟弟妹妹做了很多好吃的。他说着就放下筷子,泣不成声。你们能想象吗?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那是实实在在的心理创伤。
【赵亨通的回答(98票)】:
我从过年离家到现在一个电话都没打给父母过。因为感觉没什么可说的。小时候我和父母之间很难有称得上是交流的时候,之间的对话多是信息的传达,或者是他们对我的指导和训斥。后来上大学离家后,就很少主动和家人联系。每次拿起电话的时候就会想,这点事没必要说吧,说了他们会不开心的吧?越往后就不想打电话回去了。但是我回家的时候,表现的也很正常甚至要比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更亲近家人。我经常会想这是为什么?后来我发现在我和我父母的关系中我一直处于一种讨好者的角色,后来慢慢的发现自己总是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时,我就开始躲着他们。但当在不得不面对他们的时候,我就又自动扮演起了讨好者的角色。
现在的我没什么责任感,喜欢逃避,夸夸其谈,难与人长久相处。可能都与这种家庭关系有关吧!还有最大的问题是我可能不会想要结婚生子。
像我这种情况,我不说谁会知道。
【很快的快板的回答(641票)】:
绝对有影响。
你可以上父母皆祸害小组看看,那些至今痛苦不能原谅的孩子们,数量并不少。也可以调查下各类罪犯的童年生活。
绝对绝对会有影响。
当然精神暴力和肉体暴力一样恐怖,挨打未必是最可怕的体验。
中国人不是不会心理创伤,而是缺乏意识,即使严重影响到生活,也不会往这方面想。
酗酒不算事儿,戒酒无名会是啥玩意?
打老婆打孩子不算事儿,家务事警察都不会管啦。
抑郁症不算事儿,就是闲着想太多。
心理创伤算什么大事?没缺胳膊没少腿,不是活得好好的嘛。
一方面,家暴再凶残,父母也不会被剥夺养育权。没人在乎没人管制。
一方面,孩子若对父母有怨怼,必有大批圣母来袭,balabala父母有理,你得体谅,不孝子天理难容
;我也被打过,我怎么没心理阴影?你怎么这么矫情;虽然我心理阴影面积不小,可我现在特孝顺,你要向我学习,多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嘛,父母有难处你懂不懂呀?
总之孩子问题再严重,很少有人会认为是父母养育不当造成的。都是这孩子自己不懂事不学好咯。
~~~~~~~~~~~~~~~~~~~~~~~
这个问题居然火了,也算是侧面印证了这件事。只吐槽对不住大家的赞,特来更新。
其实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有很多相关研究。可谓触目惊心,然,并卵。
随手找了一篇论文——
中西方的同:
打不是亲,骂不是爱。地球人都这么想,别骗傻子了。
中西方的异:
中国儿童因惩罚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反而更严重!
先立规矩,赏罚分明,五十年不动摇,这是真为孩子好,孩子也能体会得到。
从来没教过孩子对与错,不反省自身,反而怪罪孩子居然没能自行开悟的(举个例子,没受到过丁点性教育的幼儿无意间做性游戏,父母大惊这孩子是不是有病啊);
立下规矩随心变更,赏罚不分看心情的,不客气的说,都是祸害型的父母。
美:体罚也好,关禁闭也罢。有理可依,意在惩罚其过错,而不是只求孩子乖乖听话。老子今天受了气就是要拿孩子当沙包玩,民间和政府都不是作壁上观吃素的。
中:孩子做错某件事,或者根本没做错什么,单纯是父母情绪阴晴不定难以捉摸,意在发泄——打打打打打,打是为你好,打了也白打,没人问没人管。没准儿别人还会附和几句:哈哈打得好,不听话就是该打。叮咚,二次伤害成就达成。
【傻大哈鲁的回答(638票)】:
我堂弟出去一年了,从来没有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原答案)
------------------------------------------------------------------分割线----------------------------------------------------------------
鉴于大家可能不了解情况,我说明一下我堂弟的情况
我们小时候住在一个类似于老式厢房里面,我们家住在右边,他家住在左边,中间是一个大堂屋。我比他大九个月。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他家有哭声,说句很不道德的话,那时候我们不熟,我甚至还笑过。平时是什么情况呢?他妈(我婶婶)属于动手又动口的人,经常是她动手。我叔叔是一个话不多的人,很少动手,但是动起手来,很可怕(找不到别的形容词)。
很小的时候我们关系不好,后来一起做”坏事“做多了,关系就变好了(这个家里他最亲近的应该就是奶奶,然后就是我)。很小我就看他妈妈打他,用拖鞋、地上捡的棍子、竹条、脚上的拖鞋、拳头,没有一点夸大,亲眼所见。他爸很少动手,我没见过几次,但是见过的几次是我们全家都在劝的时候,我至今不懂一个看起来那么软弱的人怎么打起孩子来会这么狠。
细节我就不描述了,你们懂的。
后来他上学,一直是寄宿,他每周五下午放假回家,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饭菜也没有,只能自己下面条吃,或者我偷偷给他东西吃(为什么是偷偷呢?小时候我接他来我家吃饭,他被他妈打过,我永远记得,细节忽略),星期天下午去学校的时候自己再下面条吃,可能是这样,他很瘦,不过还好,人很高。
高中的时候,爸妈不让他读书了(高中了还动手),原因是有了一个小儿子(我婶婶叔叔要孩子的时候都40+了,很明显,是让他帮着抚养弟弟),他没法,只能辍学,出去学艺一年(这一年,他爸妈从没打过电话给他)。回来的时候,整个人精气神换了,很好了,有了自己的钱,对弟弟很好。今年和我睡过几夜,说过很多心事,让我帮忙管着他弟弟,也就是我的小堂弟,现在暑假我在家,帮他照看。
曾经说过,我多希望三伯伯,三伯妈是我的爸妈(他爸排行老四,我爸老三),没给别人说过。
他会给家里寄钱,只是不打电话,上次我说我回家了,问他回不回来,他犹豫了半天,你来找我吧,我说好,上次看他很苦,但是很快乐,我从心里为他快乐。
PS:我经常给我家人打电话。
评论太多,不能一一回复,见谅。
------------------------以上
【斑马笔记的回答(804票)】:
你以为没有心理创伤吗?
我花了四年时间去证明自身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不需要靠父母的认可过日子。
【白芨的回答(66票)】:
中国人活的不糙,至少我不是。
我记忆力很差,10岁以前记得的事屈指可数,可这部分记忆就是由老师和父母构成的。
一年级的时候,上课当众被班主任嘲笑,这件事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数学作业没做完,大冬天的数学老师让我们脱掉鞋袜站着面壁听课。
还有那些半夜不能睡觉还在被窝里抄书的时候,忘不了。
那时候经常被父母打,基本上每天都被打,理由我一点也记不住了。还记得父母外出工作,两年以后妈妈回来了,那天我一点没有要见到妈妈的喜悦感,而是在害怕她会不会因为我晚回家而打我。
心理创伤是怎么界定的我不知道,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心理有没有创伤。我只能说父母常年打我以及在我最需要教导的年纪不在身边给我造成的影响。
我妈常说我没心没肺,我不否认。因为我一点都不爱我父母。看到室友和父母相处融洽,还会专门去学习织围巾给父母,我觉得不可思议。孝顺这种东西我觉得我不会有,除非我学会爱人的能力。是啊,连爱都要学习。
前几天我跟我妈说你就只晓得钱(情境记不得了),我妈说,本来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用钱来计算的!我当时听了有点发冷,果然无情是可以遗传的。随后她又补了一句,感情还不是也可以用钱来计算。我没说话,不想去深究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累得慌,写不下去了。
【ERSka的回答(374票)】:
题目不成立
因为创伤已经巨大到了让人失去自我察觉创伤的能力了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内心缺少观察与自省
人人都自认为一副我很正常的样子
这样看起来当然会认为没什么巨大的心理创伤了!
外国人有偷窃癖都会有互助会挖掘内心创伤
你当国内没有偷窃癖吗?但是谁会把这个当心理问题去审视?
出现问题常常被劝服或者自我劝服:都是闲的了、你真钻牛角尖、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除了省事儿地责他与自责,很少有人真的愿意观察自己的内心。
所有能体现心理问题的行为都被责难为“你这人怎么这样”。
所有需要治疗的心理问题都简单归结为”你怎么这么没用都改不了这些毛病“
心理出了问题都感觉不出来 能骗自己说是能力问题
这本身在我看来就是个大创伤
毕竟 ”你怎么这么没用“这种话不就是大多数国人儿时在父母面前寻求帮助时经常被父母责备的话吗!
【恶魔的奶爸Sam的回答(2144票)】:
你以为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格偏差只是你以为,拿知乎来举个例子
一个很小的例子
葛巾貌似是11年开始答题,展示了自己对吃穿用度很多方面的个人见解
我看了她的全部文章,没有觉得是在炫富,更没觉得是在打击嘲讽,而是在普及宣传,苦口婆心的在教育
但是从12年开始,她就不断被人攻击和骚扰,甚至12年底,她被人人肉,不得不修改和匿名自己的大部分回答
到了13年,她几乎处于隐退状态很少有活跃,但仍然被人攻击
她的观点,很多人有不赞同的地方,不赞同那么就添加答案反驳便是,但是很多人没有能力添加答案,就是对人不对事,一定要搞的大新闻,把她批判一番,把她搞倒搞臭
常年以来对她的攻击一直都是大规模的,成批次成组织的,所以你看。。。
这算不算群体性的人格偏差?
知乎整个社区的氛围都和quora完全不同,对人不对事的情况比比皆是,你去任何一个活跃答题的id评论区看看,都会觉得不堪入目
卑鄙小人的盛宴,无耻之徒的狂欢
一个社区尚且如此,你真觉得中国人没有大规模的人格偏差?
【谢骅的回答(20票)】:
怎么没有心理创伤的……
我有个老师,不穿皮带库,原因是小时候被父母殴打……他还劝我们不要打孩子……(当然,根据他的描述,我怀疑这个是严重虐待而不仅仅是打骂教育)
家暴,尤其是有(教育)目的家暴,很多情况下留下的是阴影,例如暴力倾向。
想要留下心理创伤还是要更加劲爆的东西,那就是真正的虐待。。。
【爱美丽的回答(624票)】:
LZ,我来给你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孩,出生于一线城市的工薪家庭,身高168,体重48-50KG, 考入帝都某985高校,本科毕业后和学生时代的恋人结婚,生娃,孩子漂亮可爱,老公温柔帅气,包揽家务,帝都有房有车,她本人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不到30岁,年收入30W,对物质要求也不高。
在外人看来,她够幸福吗?属于你说的“衣食无忧”的状态吗?
在同时和朋友眼中,她是一个“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幸运儿。这样的人,在故事中都是幸福的。
———————————————————————————————————————————
但实际上,15岁时,她不堪父母辱骂,自杀未遂。即使将近而立之年,每次和爱人大吵后都有自杀冲动,无数次地觉得生活无望,对自己没有任何自信。
这个人就是我,感谢知乎的匿名功能,让我有勇气写下这一切。
80年代,我的父母都是那座城市中最为普通的工人。我的父亲是一位大学落榜者,选择读技校,去一所国有企业做一线工人。他24岁有了我,但是年轻的他根本没做好成为一名父亲的准备。他和朋友出游、电影球赛、麻将扑克,虽无违法行为,但是根本没有履行起一位父亲的责任。
我的母亲也是一位普通的工人,按照她理解的方式去照顾孩子。她理解的方式就是:孩子要吃得饱、穿得好,其他不重要。
他们在物质上满足我,像养一只小猫小狗一样,心情好了逗着玩玩,给点好吃的,甚至带着去旅游。但是在他们承受社会压力的时候,出现矛盾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就成为情绪的发泄口。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父亲喜怒无常,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我做错事的时候,会打我——耳光、脚踢,掐大腿……
什么是做错事呢?比如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比如不小心摔坏了他的收藏,比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去他的朋友家,我狼吞虎咽地吃了别人给的香蕉,以及,所有和“面子”相关的事情。
当时,我大概6-7岁吧。
在学业上,他们认为我读书好是应该的,从来不做真正的“教育”。好在,凭着小聪明,我的考试成绩还不错,所以挨打不多。但是在青春期进入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他们继续辱骂、责怪,因为让他们“丢面子”了,直至我在一个午后,吞下了奶奶的50片安眠药,后被救活。
往事如烟,不敢回忆。
现在的我除了外表上展示给别人看的一面,还有什么呢?
我是一个小团体内的leader,但是几乎不敢批评任何人;
我永远在讨好权威,包括爱人;
我极其在意别人的评价,特别是负面反馈,会让我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正视自己;
我不敢像你们一样想着事情睡觉,想到任何负面的事情都会哭,所以多年以来,一直听着相声入睡;
我对情感极度漠视,不敢爱,索取得多,付出得少,和爱人联系,对方忙工作没回复,我都会惶恐不安,觉得自己做事了事情,他不要我了;
我在需要发言的场合永远不自信,驼背、不敢打扮自己,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配;
我知道自己应该很幸福,但是永远觉得孤独;
我想去找靠谱的心理咨询师聊聊自己,寻求解脱,但是心疼钱,怕被嘲笑,不敢去;
我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不知道是不是在某一天,冲动之下,别人看起来光鲜的状态下,选择死亡,留下无比依赖我的幼小的孩子,和关心照顾我的爱人。
所以,LZ,你说为啥中国人那么糙,不敢说出自己的阴影,不敢去寻求帮助。
我们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感谢
提醒 出自《银魂》)
所以楼主啊,心态的扭曲不一定表现在杀人纵火、谋杀室友
很多看起来幸福、看起来和善的人,内心都是不完整的。
我觉得伤害存在与否,与物质上的富庶或贫穷无关,只不过当人贫穷时,我们只看到物质上的匮乏。
在社会环境宽容、物质富庶的情况下,受到伤害的人,才懂得应该表达出这种伤害的存在,而对穷人来说,一切都是命。
我猜想,LZ应该很年轻,这让我觉得欣慰,年轻人不知道苦难,说明,一代比一代幸福。
楼主去豆瓣”父母皆祸害“群组看看吧~那里有无数个震撼心灵的故事。
最后用我读过的一句诗来结尾
假如爱不是遗忘的话,苦难也不是记忆
———————————————————
有人问我 是不是长大后伤害会减轻 我不懂理论 从自身的感觉来说 不仅没有反而越来越重
因为这些父母中的绝大多数,根本不知道他们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我的母亲,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和农村那些孩子比,和XX比,你看你小时候多少照片,吃了多少好东西,多么幸福!
他们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对的,哪有父母不打孩子的,大家都这样,他们觉得自己劳苦功高,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们从来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孩子,只是他们婚姻的附属,甚至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和感情无关,仅仅是用以维系婚姻的工具而已。
他们认为:孩子,小时候用来逗着玩,老了用来养老的。
孩子想什么 不重要
我赚钱养你,给你吃我都舍不得吃的好东西,老了以后希望孩子在身边,养老,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所以我总是走不出来,我无数地在内心呐喊,你们错了!你们错了!你们错了!
有什么意义呢?
我曾经和爱人吵架时说过,我死过一次,所以我什么都不怕,不畏惧死亡,不害怕离别。
在和爱人吵架的时候,我根本没有地方可以去,也根本没有“娘家”可以回(独生子女,更谈不上兄弟姐妹,性格内向敏感,不会和人交心,几乎没有可以说真心话的朋友)我曾经抱着2岁的女儿,在商场里走啊走,走啊走,除了和爱人的家,我根本没有任何依恋的地方,
我只能自己去住宾馆,在房间内恸哭,哭过了,生活还得继续。
就像我写下这些文字时的不断啜泣一样。
就像若干年前,那个无处可去的女孩一样。
那些曾经的“无心言语”,那些冷嘲热讽,那些谩骂侮辱,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只是对不起我的爱人,需要极大地耐心和爱心去包容我,接受我。
我能做到的,就是“洗白”,让我的孩子幸福。日子再艰难,我也绝不会让我的父母来带孩子,让他们插手到我的孩子的教育中。也希望新一代父母能明白,对于孩子来说,家是唯一的依靠,父母的态度有多么重要。孩子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但是在他(她)小的时候,父母是他(她)的一切。
感谢大家的留言,有些激动,希望每个人都幸福。我们都无法选择自己前半生,起码,后半生幸福。
【willlian的回答(278票)】:
你知道我为了理解父母的行为读了多少书么?
你知道我理解了父母行为之后无可奈何的那种心境吗?
没有大规模创伤?
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那是创伤吧,也没去思考到底童年的经历给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他们以为自己没病,而已。
心理建设任重道远。
【墨夏的回答(466票)】:
当时只是随手一答,没想到炸出这么多和我一样悲惨的朋友们,也感谢那些评论区分享故事的你们,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很孤单的一个人,其实我爸妈平时对我很好,这可能是他们教育上唯一的不足,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足可能会影响我一生
说一句不怕大家笑的话,可能从小到大,对我评价最低的就是我妈妈,我从小学到大学遇到的每个老师,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出我的优点,甚至我朋友的妈妈,也会觉得我有他们孩子比不上的地方,可是到我妈这里,这些优点通通都没有,有时候在她唠叨的时候我会忽然问她:你能说说我的优点嘛?
得到的回答总是尴尬的沉默,然后跳转话题,不是我妈不想回答,实在是,她从来没有注意过我有什么优点,以至于忽然面对这个问题是,会不知所措,无言以对。
而且我妈妈其实很会强词夺理,偷换概念,可能我能打辩论赛,也是有遗传她的天赋。
说这么多,不是想搞一个吐槽家长大会,毕竟接受教育程度不同,可能如果身份对调,我未必做的会比他们更好,起码他们有努力供我读书,希望我考上一所好学校,自己努力,出人头地。
我唯一想说的是:这样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小孩,真的非常孤独,永远在过于自负和自卑里徘徊,一些别人看来无关紧要的玩笑,会让我尴尬的瞬间脸红,不知道怎么接下去,面对陌生人不知道怎么交流,这种性格肯定是不讨人喜欢的
我不太爱评价别人,因为我觉得有些人变成现在的样子都是有原因的,这些原因有的我们能看到,有的我们是看不到的,之前知乎有个问题是说:男生什么样的性格会让你不喜欢。下面一个高票回答是:不喜欢自卑,没有自信的男孩子,只要你看得起自己,没人会看不起你。
这样的回答其实很好,可是我总觉得不舒服,因为我就是那个答主口中没有自信的人,可是是我自己选择变成这样的嘛,有时候我们的性格上的缺点,或者偏执,都是能从小时候找到原因的,我也很喜欢那些走路带风,说话永远底气十足的人,可是不管我再怎么努力,离他们总有差距,最让我难过的是,你有一个一心当主演的心,无奈天生跑龙套的命。
牢骚发了这么多,还是要继续工作,我是一个比较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虽然对现实诸多不满,可是未来在我眼里总是充满希望,愿你们也和我一样,在黑暗的角落看到光芒。
—————————————————————
别说被打,语言上的冷暴力,都影响很大
我从小到大,总被我妈拿来和各种同龄小朋友比较,重点是,用来比较的小朋友其实并没有我好,但是我妈妈总能在别人身上发现我没有的优点来比较
学习比我好的,我妈说他们认真努力
学习没我好的,我妈说他们会做家务
和我比较了三年的三个高中同学,最后高考一个考300,其他两个考200
我以为这总算都到头了
结果等再回家,我妈就说
你看对面楼的CS(他名字缩写确实是CS),人家都能自己打工赚钱了
后来我一怒之下自己做个工作室,暑假接单顾不上回家
我妈妈给我大电话说:人家CS都把女朋友带回家了,你看你
这种比较在很多人看来轻描淡写,就算是我女朋友也觉得父母是为你好,没必要计较
可是这种影响非常大,我从小都很自卑,不管做什么,都觉得自己很差
即使到现在,我做很多事情,最大的一个动力就是,被别人认可,我觉得这个念头已经深入血液骨髓里,这辈子都没法改,其实我挺不喜欢这样做,很长时间以来,总觉得是为了证明自己活,我希望过得很自由,但是总是在枷锁里
可能这种感觉,只有从小被比到大的人才能体会吧。
————————————————————
看来被这么对待的不止我一个,有时候已经不想反驳,但是又被说的很委屈,一个大老爷们,活生生被气的想哭,多惨
不过我有个同学,比我还惨,他妈妈有一次对他说:你不要每天窝在家里,你看看XXX从小和你玩到大,我昨天买菜路上看到人家和一群人去吃饭,都是有头有脸的富二代,你看看你每天在家混吃等死的,一点出息没有
我朋友很不爽,特地打电话问XXX说,你们昨天吃饭去了?
XXX说,是啊,和几个朋友,怎么啦
我朋友说,和谁啊,我妈说看到你们了
等得到答案后,我朋友特地打电话给我讲,我听完笑成狗,即使隔着电话,我都能想象到他一脸悲愤的表情:操啊,我问他和谁去的,结果你猜有些谁,我们家楼下开凉皮店的二小,还有红梅理发店里红梅的儿子,外加一个技校老师的儿子,这尼玛就是有头有脸的富二代啊。
我当时笑的肚子痛,但还是忍不住纠正他说:技校老师的儿子应该是官二代,你妈妈表述有误。
所以,那些没有被这样离奇比较过得人,是没办法理解我们的心酸,真的
话说,你们为什么没人好奇我做了个什么工作室,连个打广告的机会都没有(; ̄д ̄)
—————————————————————
既然评论里好多人问我是做什么工作,我就稍微讲一下
实习结束后我本来打算回家,结果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这边几个人决定了,让你来做广告策划和微信公众号运营,我也不是谦虚,我说自己毕竟没多少经验,怕难以胜任,我朋友坚持说,我们组织已经决定了,这个工作就由你来做,我当时念了两句诗就加入了
加入工作室以后我一共做了三件事,给这边一个地产集团在地方网站做推广,一个旅游APP的推广策划,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构架和代运营。
就做了这么三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真是不好意思
如果我说在知乎接单,希望你们大家多多姿瓷
【十八的回答(328票)】: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个问题我没有能力深入讨论,大家别赞了,看下其他更好的答案吧,
【yolfilm的回答(1460票)】:
我儿子小时候脾气极坏,但我姐一句话,让我忍住了用「打」来教育孩子的方法。
「怕啥?我们也是被打出来的,又没咋?」
(ps:说的其实是台湾话,见谅,还是但用陕西话写来痛快。)
「你不觉得,咱姐弟两,很会看人脸色吗?」
看人脸色?
信不信?被打大的娃,他就是心理没出纰漏,也会养成一个「看人脸色」的毛病。
从「看人脸色」。
到「阿谀奉承」。
到「曲意逢迎」。
到「趋炎附势」。
到「欺善怕恶」。
到「狼假虎威」。
甚至到「吮痈舐痔 」。
甚至到「助纣为虐」。
君不见,上面这每一个四字成语,都是咱们社会共有的病态?
请再想想,我泱泱中华文明,棍棒之下,都出了啥来著?
诸君,你以为在你面前挥舞棒子的,只有家长?
长大了,就没人威胁要收拾你了?
错,大错特错。
【包子面的回答(267票)】:
1让自己产生丁克想法,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好好抚养对待自己的小孩。
2对朋友亲人的孩子特别好,也重视教育她们以及给她们父母传播不打骂孩子的理念。
解除匿名了@( ̄- ̄)@,想想没必要,竟然有这么多赞,真的是受惊了!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鹿晗留下的阴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