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附一医院预约挂号主要的科室有哪些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生殖医学中心 生殖医学中心
生殖医学中心 生殖医学中心
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简介
  湘雅医院殖医学中心1985年在国内率先开始辅助生育技术研究及其临床应用。1988年6月,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二例试管婴儿(1978年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1988年3月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北京三院诞生)。1999年底,湘雅医院与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重构湘雅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6年通过了国家卫生部评审,获得开展人类辅助生育技术资质,成为湖南省综合医院中最早获得开展人类辅助生育技术资格的生殖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湘雅医院生殖中心目前已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国知名中心,在辅助生殖技术、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薄型子宫内膜、男性不育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心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医师队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博士6人,并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教授领导的实力雄厚的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以李艳萍教授为核心的辅助生殖技术专家团队。中心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妊娠率不断提高,稳居国内先进水平,并承担生殖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所培养毕业的生殖医学研究生现已成为全国多家生殖中心的核心工作人员。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及省级科研项目共10余项。在本学科知名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
  中心自成立以来,年门诊量万余人次,年实施辅助生育技术四千余周期,圆了数以万计家庭的儿女梦。
  医疗服务项目:
  1、男、女不孕不育症诊疗  2、夫精人工授精(AIH)  3、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  4、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ICSI)  5、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GD)  6、胚胎冷冻保存及冻融胚胎移植(FET)   7、经皮附睾、睾丸穿刺取精术(PESA/TESA)   8、生殖内分泌疾病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早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卵巢早衰。   9、经阴道盆腔囊肿穿刺术   10、多胎妊娠减胎术 湘雅医院生殖中心开通咨询热线9(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如病友需要,敬请联系。
备案号:湘ICP备号
Designed by湘雅医院眼科创建于1940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和湖南省政府...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简介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及“985”重点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创建于1906年,湘雅医院眼科创建于1940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和湖南省政府联合创建,是国内最早的西医眼科发源地之一,是卫生部和教育部直属三级甲等医院。此后又分别于1958年和1992年选派骨干力量协助湘雅二医院和湘雅三医院建立了眼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辛勤耕耘,走过了从成长到成才和硕果累累的历程。张俊杰、高梅贞、刘久春、王成业、黄佩刚、刘双珍教授先后主持眼科的工作,为科室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任主任夏晓波教授,副主任向前教授、许惠卓教授。
  眼科最初成立后的5年,仅有创始人张俊杰教授1人独自支撑局面。张俊杰教授一方面尽可能拓展自身业务,同时想方设法招募人才。从1945年起,毕业于本校的优秀人才劳远琇、吴振中、高梅贞、聂爱光、刘久春、蒋幼芹、王成业、黄佩刚等相继加盟湘雅医院,全面开展了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张俊杰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鼻腔泪囊吻合手术以及在湖南省开展了第一例角膜移植(《中华眼科杂志》,1956年),并通过严格临床实验否认了风靡一时的平流电治疗近视眼,在全国范围引起很大反响;劳远琇教授主攻眼及颅内病变的视野改变,并于后来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一本视野专著;吴振中教授、蒋幼芹教授和黄佩刚教授主攻青光眼早期诊断与治疗;聂爱光教授主攻视网膜脱离;刘久春教授、肖常云教授、刘双珍教授主攻斜视、弱视,刘久春教授曾担任中华眼科学会小儿眼科和斜视弱视学组副组长,王成业教授、许雪亮教授主攻眼眶病,曾担任中华眼科学会眼外伤学组副组长、眼眶病与整形学组委员。靠着他们不懈的耕耘,为眼科的全面振兴,为湘雅医院享誉国内外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分别担任过湘雅医院和湘雅二院眼科主任多年,成为当代全国眼科的知名专家、各个学组委员、副组长和组长。王成业教授、刘双珍教授、许雪亮教授、夏晓波教授先后荣获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奖”,2012年夏晓波教授荣获中南大学首届“湘雅名医”。眼科现有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1名(夏晓波教授)、专家会员1名(夏晓波教授)、中青年副主任委员1名(夏晓波教授,年)、白内障学组委员1名(夏晓波教授)、眼眶病与整形学组委员1名(许雪亮教授)、小儿眼科与斜弱视学组委员1名(刘双珍教授)、眼免疫学与葡萄膜炎学组委员1名(许惠卓教授),中国眼科医师协会委员1名(夏晓波教授),中华医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眼科学组常委1名(向前教授),中华医学会湖南省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名(许雪亮教授、夏晓波教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名(夏晓波教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眼视光学会副主任委员1名(谭浅教授),湖南省儿童眼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吴小影教授),《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国际眼科纵览》编委1名(夏晓波教授)。
  目前,我院眼科已发展成集普通门诊和VIP门诊、病房、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湖南省眼视光学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湘雅白内障超声乳化培训中心、湖南省低视力康复中心六位一体的国内一流眼科医疗教学科研中心之一,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09年中南大学眼科研究所成立并挂靠我院眼科,同年被评为“湖南省青年文明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2010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西部眼科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共六个基地)。目前眼科下设10个亚专业:斜弱视、眼眶病眼整形泪道病、青光眼、白内障、视光学、眼底病、葡萄膜炎、神经眼科、眼表角膜病和低视力。现有病床80张,年门急诊病人量约1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量4000余人次,年手术量7000余台次。
  目前拥有国际一流的大中型检查及治疗设备百余台,其中包括VISX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微切口超乳仪、超乳玻切一体机、高速玻切机、眼科内窥镜及动力系统、超声切骨刀、眼底激光治疗机、青光眼SLT激光治疗机、Nd:YAG眼前节激光治疗机、Nd:YAG泪道激光治疗机、GDxVCC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仪、OCT、UBM、眼底荧光造影机、脉络膜ICG造影机、眼电生理仪、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仪、角膜内皮镜、全自动电脑视野仪、眼科A/B超、IOL MASTER、视觉质量分析仪、眼底免散瞳照相机、眼前节照相机、RetCam Ⅱ/Ⅲ(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接触和非接触眼压计、同视机、儿童视力筛分仪、手术显微镜、显微手术工作站、综合诊断台、综合检影台、全自动磨片机等,价值4千余万元。
  学科学术团队结构合理,现有在编医护人员6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副主任技师)6人,各级医师26人;具有博士学位20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31人,专科培训医师5人。目前是国家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4位博士导师分别是刘双珍教授、许雪亮教授、夏晓波教授和谭浅教授。
  长期以来,湘雅医院眼科不但开展了国内各大医院所开展的常规诊疗项目,同时也开展了一些颇具特色的临床诊疗新技术,如超薄瓣LASIK、epi-LASIK、SBK、波前像差引导的各类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眼;垂直性、麻痹性、固定性斜视及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规范化、个体化的弱视治疗;眼内窥镜下眼眶减压术治疗Graves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手术修复,颅眶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颅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治疗,眼部大型缺损自体组织转移术,Graves眼病上睑退缩的手术治疗,颜面大型缺损膺复体的制作与配戴,副鼻窦插管及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非穿透性(或微穿透)小梁切除联合SK胶和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丝裂霉素和羊膜以及青光眼调节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青光眼、单纯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DDLS、VEP、多焦ERG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分析诊断早期青光眼;冷超乳、冰超乳、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非球面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散光人工晶体、虹膜隔人工晶体等特殊类型人工晶体植入;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及双晶体人工晶体植入术;角膜移植术、眼前节重建术、泪小点栓塞治疗干眼症;各类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及黄斑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规范化系统治疗、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眼病、视神经炎和色素膜炎的系统治疗、视路相关血管性眼病的规范化诊治;渐进多焦点镜片、RGP、OK镜及国内新型隐形眼镜的配制;以及低视力的康复训练等。
  近年来完成各类科研课题80余项(国家级13项),经费超过800万元,承担国际及国内临床药物多中心研究7项,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SCI 收录37篇),出版著作10部,获医疗成果奖励20项,专利2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50余名,毕业121名。
  近3年来,积极参加国家“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共完成3000余例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手术效果良好,获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好评。
  百年历史铸就了湘雅人“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湘雅眼科将一如既往的秉承这一优良传统,以开放的思维努力发展眼科新技术,积极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为人类的光明和健康而不懈的奋斗。
备案号:湘ICP备号
Designed by肾病内科 sbnk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始源于1906年, 1983年成为独立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病内科简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始源于1906年, 1983年成为独立的肾脏病学科,是湖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要组建单位,1978年和1985年分别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肾病)重点学科,2005年通过卫生部临床药物试验基地评审,2006年被中国医师协会首批认定为肾病专科医生培训基地,2008年成立中南大学肾脏病与血液净化研究所,2012年获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过30年的发展,湘雅医院肾内科目前已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湖南省肾脏病诊治中心,在急性肾损伤的诊治、小儿腹膜透析、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高危出血患者血液净化抗凝新技术、序贯性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湘雅医院肾内科目前为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单位、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单位、湖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单位,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中国著名的肾脏病专家刘志红院士和黎磊石院士被聘为该学科的首席科学家,日本鹿儿岛池田医院池田澈被聘为该科的客座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大学医学中心张文正副教授被聘为该科客座教授。该科现任主任周巧玲教授,是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防治、高血压肾损害、急性肾损伤、血液净化技术、肾脏病理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
  湘雅医院肾内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医师队伍,目前有教授7人、副教授7人,中级技术人员10余人,90%的医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周巧玲教授、陶立坚教授、肖平教授、宁建平教授),硕士生导师7人(周巧玲教授、陶立坚教授、肖平教授、宁建平教授、陈立平教授、许辉副教授、张卫茹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1、慢性肾衰防治;2、慢性肾小球疾病、肾间质纤维化;3、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4、高血压肾损伤机制与治疗;5、血液净化;6、急性肾损伤的防治。
  学科现有专科病房、血液净化中心和肾病实验室各1个。专科病房病床数53张,年出院病人2000余人次,年开展肾穿刺活检200例,年新导入腹膜透析病人100余例,年门诊就诊人数约50000人次。血液净化中心拥有血液透析机54台,CRRT机4台,年血液透析约30000台次,年动静脉内瘘手术400余台次,长期导管置入手术100例。肾病实验室目前可开展尿沉渣分析、24小时尿肾病全套、尿液渗透压等临床检查项目。该科每周开设有高血压肾病、急性肾损伤、腹膜透析、血管通路、肾性骨病、肾移植术后等专科门诊。目前特色治疗技术有:急性肾损伤的诊治、序贯性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骨病的诊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诊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小儿腹膜透析、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小儿血液净化、各种复杂血管条件下动静脉内瘘手术、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置入术、高危出血患者血液净化抗凝新技术等,吸引了省内外许多患者慕名就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该科临床与科研并重,立足湖南,面向世界,紧跟国际肾脏病的前进步伐,和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及池田病院建立了长期的国际学术联系与交流,先后派遣出国医师10余人次赴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学习、交流及短期国外培训,现均学成归国并已成为本学科骨干。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科技部863课题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2项、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后基金1项、省级科研课题25项,总经费达1000万余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0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6.9;申请专利10项,目前已获批专利6项;获国家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湖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2项、中南大学医疗新技术成果奖6项;主编《中英双语诊断学》、《肾脏病学住院医师手册》、《肾脏疾病的基本诊断与治疗》、《肾脏疾病诊治心得》,参编专著20余部。
备案号:湘ICP备号
Designed by病理科 blk
湘雅病理科(湘雅医学院病理学系)随“百年湘雅”的诞生而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简介
  湘雅病理科(湘雅医学院病理学系)随“百年湘雅”的诞生而成立,1954年更名为病理解剖学教研组,1993年和2002年相继更名为病理学教研室、病理学系。承担湘雅医学院的病理学教学、科研和湘雅医院临床诊断三大任务。在易涵碧、彭隆祥、许建晃、林丛、梁英锐、钱仲棐、文继舫、程瑞雪等老一辈病理学家以及刘保安、周建华、郑长黎、冯德云、吴晓英、李景和、殷刚、肖德胜、金鸥、尹红玲、胡忠良、胡永斌、何琼琼、王宽松、彭劲武、罗庚求等为代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病理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三个方面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于1977年、1981年先后获硕、博授予权,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历年来,学科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病理学课程先后于、1992年被列为院、校、省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经过十几年课程建设精心建设、申报、检查、评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学环境,改善教学条件, 构建国内一流的病理学网、多功能开放性学习中心、虚拟教学体系与课外教学等教学平台,病理学课程先后被评为院、校、省各级优秀重点课程和优秀教研室,近年来,主参编教材、教学参考书和专著近50本,发表教学论文50余篇,承担教改项目8项,获国家、部、省、校、院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2003年病理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各级领导和专家对病理学科课程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病理学课程建设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和一流的教学质量,处于全国同类课程的领先地位。2003年,文继舫教授被评为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国家级教学名师”,病理学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6年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湖南省优秀教研室。
  病理学科是‘病理—病理生理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为博士、硕士点。病理学科主攻肝脏疾病的分子病理、肺纤维化与肺癌发病机制、消化道肿瘤及卵巢肿瘤发病机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并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基金、省科协和卫生厅科学基金。病理学系现为硕、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目前已形成了以肺脏分子病理、肝脏分子病理、胃肠道肿瘤分子病理及卵巢肿瘤分子病理4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由5位教授、11位副教授组成的优秀学术带头人队伍,建立了近万平方米设备较先进的研究室和专业实验室。近年来,已培养博士和硕士近百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973子项目、卫生部科研基金项目、湖南省科委及卫生厅科研项目数十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发表第一作者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80多篇在国际、国内重要刊物发表,每年在SCI、CA检索及国家知名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并培养出大批在教学、科研、医疗战线做出卓越成绩的博士、硕士精英人才。
  该学科是湖南省病理学会的核心,目前为湖南省病理学会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湖南省病理学会和临床病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病理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病理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基础医学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全国病理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病理科主任联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病理学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前任主任文继舫教授任该科荣誉主任。该科现任主任周建华教授,是湖南省病理学学会常务委员,湖南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委员,湖南省免疫学学会理事,中华病理学学会淋巴瘤专业学组委员,湖南省淋巴瘤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在肿瘤病理诊断,尤其是淋巴造血病理诊断、呼吸系统、乳腺及生殖系统病理诊断方面具有较高造诣。
  病理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人;大部分医师具有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深厚的经验,病理诊断水平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病理学科除承担湘雅医院每年病理活检量4万余人次,细胞学检查3千人次,冰冻检查5千人次、50-60例尸体解剖诊断外,还承担湖南省及周边省兄弟医院疑难病例病理会诊3千人次,省高级检察院、公安厅、卫生厅委托的有“争议的医疗纠纷”病理诊断工作。临床病理诊断已有70余年丰富经验,累计92万余例,尸体解剖累计5900余例,诊断水平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和国内先进。每年接收来自全国的病理进修医生7-10人,对进入科内轮训人员的培养,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细则——病理科》实施,进行病理技术、病理活检、分子病理、细胞病理、尸检等方面的培养,使之全面掌握临床病理诊断相关知识与技能,达到对常见病进行独立病理诊断的专科医师水平,对病理硕、博士生进行系统的临床病理诊断培训,已培养了硕、博士生100余人,进修医生200余人,部分毕业研究生、进修医生已成为其工作单位的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病理科设有病理取材室、病理诊断室、病理技术室、分子病理室、细胞病理室、肾穿刺病理诊断室、尸体解剖室、病理资料室、会诊接待室等。设备配制齐全、先进,配备全自动组织快速脱水机、病理染色机、免疫组化仪、原位杂交仪、多种PCR仪、激光显微切割仪、DNA测序仪、凝胶分析系统、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和电镜等先进设备。能开展细胞培养、免疫组化、肾病免疫荧光、Southern印迹、PCR、RT-PCR、DNA测序、核酸原位杂交和FISH等多种现代病理实验技术。初步构建了国内一流的临床病理诊断与分子病理检测平台,形成以骨关节与软组织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肾脏病理诊断、消化道肿瘤与肝脏病理、呼吸系统病理、神经系统病理、乳腺与生殖系统病理、泌尿系统病理、细胞学病理、头颈部肿瘤、内分泌系统病理、皮肤病理、口腔病理及超微结构病理等十余个病理亚专科,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在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与肿瘤个体化靶向治疗的应用,如运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PCR技术与DNA测序、FISH技术等分子病理检测以及图像分析技术、远程会诊。该科经常组织或参加湘雅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多学科讨论(MDT)、临床病理讨论会(CPC)及多次省内外学术会议。
  2006年被卫生部评定为国家级临床病理诊断医师培训基地,2011年获得国家卫生部首届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在省内外病理学界拥有较高的声望。
  病理科特色
  1、疑难病例会诊:面向全国接收疑难病例会诊,最后由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教授出具病理会诊报告。本学科有骨肿瘤诊断全国委员会委员,有中华病理学学会淋巴瘤专业学组委员、湖南省肿瘤学专业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委员会淋巴瘤专业学组副主任委员,在骨关节与软组织肿瘤和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在国内具有较一定的影响力,每年接收国内各大医院的骨关节与软组织肿瘤疑难会诊切片600余例、淋巴瘤疑难会诊切片500余例,在国内有良好的学术影响。
  2、组织病理诊断:外科病理诊断数量较多,2012年的常规病理诊断病例的数量达到40,000余例。病种覆盖面宽,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乳腺与女性生殖系统病理、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骨和关节、淋巴造血组织疾病、肾脏病理、心血管系统、皮肤、儿科病理、内分泌系统病理以及眼耳鼻喉病理等。形成以骨关节与软组织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肾脏病理诊断、消化道肿瘤与肝脏病理、呼吸系统病理、神经系统病理、乳腺与生殖系统病理、泌尿系统病理、细胞学病理、头颈部肿瘤、内分泌系统病理、皮肤病理、口腔病理及超微结构病理等十余个病理亚专科。
  3、细胞病理诊断:以细针穿刺和体液细胞病理诊断为主,开展TCT、细胞块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细胞病理诊断的质量。
  4、尸体解剖:包括普通尸体解剖,还承担了部分缃雅司法鉴定中心的法医疑难病理诊断工作。经常组织或参加湘雅医院MDT、CPC。
  5、肾脏病理诊断:每年应用肾穿刺冷冻切片作HE制片、免疫荧光染色、特染及电镜技术开展肾炎及相关疾病的诊断400余例。每周三召开一次由病理医师、电镜诊断医师和肾内科医师组成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会。
  6、初步构建了一流的分子病理检测平台:开展肺癌的EGFR突变检测、肠癌K-ras基因检测、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测及应用FISH技术检测乳腺癌、胃癌Her-2基因扩增等。
备案号:湘ICP备号
Design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雅附一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