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院患者住院病人入院须知有哪些文化休克的表现?

您的位置: &
在预防和减轻住院病人文化休克中护士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优质期刊推荐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S2期
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文化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文化休克的表现及相关因素,以使临床护士更好地理解病人的言行,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这一人群的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进行问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中文化休克现象约占73%,发生文化休克相关因素中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民族、职业、来院前居住地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休克现象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病人中普遍存在,病情越重个体产生文化休克的表现就越明显。结论:文化休克现象与病人对医院环境的陌生与信息的缺乏、适应性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日常生活习惯、态度和信仰的改变、个体的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健康服务体系中,护士是帮助病人减轻或缓解文化休克的最主要成员,也是帮助病人尽快适应医院文化坏境的专业人员。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病人的文化需求、健康、疾病的观念、信仰和行为方式,向病人提供多层次多体系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服务,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73【正文快照】: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又译为文化震撼或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如到了不同的民族、社会群体中或地区甚至国家时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1]。重症医学科病人初入院时,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活习惯、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晓艳;[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3年12期
李红霞;潘丽荣;金美花;;[J];哈尔滨医药;2007年03期
王亚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年20期
孟爱荣;闫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21期
祝辉,郭丽华;[J];吉林医学;2005年11期
张少茹;[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4期
任华;;[J];慢性病学杂志;2010年09期
李凤娟;闫小婷;南琴;王新宏;;[J];中国防痨杂志;2010年01期
范小清;伍晓莹;林薇;;[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艳;沙美蓉;;[J];当代医学;2011年12期
马晓华;[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年05期
张少茹,李小妹;[J];现代护理;2002年12期
宋宇,徐菲,黄澜;[J];现代护理;2004年06期
王亚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年20期
孟爱荣;闫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21期
张倩,王艳军;[J];护理学杂志;2002年09期
苏洁,郑霄,杨秀玲,张赤铭,贾宏;[J];护理学杂志;2004年06期
肖韶玲;于红丽;肖灵芝;;[J];家庭护士;2008年02期
朱宽敏;;[J];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雯;[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建华,崔翠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08期
,郭秋霞;[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10期
庞小兰;[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11期
李红霞;潘丽荣;金美花;;[J];哈尔滨医药;2007年03期
杨艳;赵爱平;;[J];护理管理杂志;2007年11期
张少茹,李小妹;[J];现代护理;2002年12期
祝辉,郭丽华;[J];吉林医学;2005年11期
冼雪红;谭淑芳;刁冬梅;;[J];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02期
高娟;;[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5年30期
苏洁,郑霄,杨秀玲,张赤铭,贾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少华,王晓华;[J];护理管理杂志;2002年05期
张少茹;[J];实用护理杂志;1999年04期
殷婷,黄真敏,陈明颖;[J];护理学杂志;2003年12期
苏洁,郑霄,杨秀玲,张赤铭,贾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09期
李红霞;潘丽荣;金美花;;[J];哈尔滨医药;2007年03期
兰静,沈于翠;[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05期
;[J];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2005年03期
杜双红;;[J];家庭护士;2008年15期
李凤娟;闫小婷;南琴;王新宏;;[J];中国防痨杂志;2010年01期
骆京京;[J];中国疗养医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云龙;陈淑苹;郑翠琴;杨小东;陆以佳;;[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管晓萍;张利岩;宋慧娜;高东霞;;[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吴霞;;[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金艳;沙美蓉;;[A];全国第12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吴红娟;;[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朱永健;刘鲁沂;梁亚凤;于鲁欣;梁作鹏;夏永宏;;[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王志辉;;[A];中华护理学会《护士条列》解析培训会、中华护理学会2008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论坛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王志辉;;[A];中华护理学会2007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杨雪琴;廖春英;;[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欧小云;冯继贞;;[A];全国第十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尚娥;[N];农村医药报(汉);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苗;[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郭熙泱;[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户丽艳;[D];吉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外科住院患者文化休克及正性心理调节--《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2年
外科住院患者文化休克及正性心理调节
【摘要】:正 目的:为改善外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住院患者心理应激能力,防止心身并发症。方法:对外科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文化休克采取一系列正性心理调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73.6【正文快照】:
目的:为改善外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住院患者心理应激能力,防止心身并发症。方法:对外科住院患者文化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文化休克采取一系列正性心理调节措施。结果:外科住院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患者与护士更加明确外科住院患者产生文化休克原因并互相配合采取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艳萍;李小珍;张代惠;廖映玲;;[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6期
卢国春;方夏;;[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6期
汪淑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2期
张临宏;;[J];当代医学;2011年23期
赵刚;严江;褚金华;钱学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年03期
李葆华;黄润州;侯淑肖;;[J];护理管理杂志;2011年01期
张春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1期
牛陵俊;张菊敏;李淑英;;[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付琴;徐艳梅;黄和平;;[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年05期
王伶莉;吴小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小林;;[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向佐群;范花香;;[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周盛年;;[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苏峰;蔡东联;胡同杰;赵继军;曹翔;;[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林惠添;林星;;[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老年保健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张兴旺;赵固平;王平;马爱华;张哲梅;魏勤;;[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王爱梅;杨志凤;石永刚;;[A];全国第九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贾英岚;;[A];河南省急诊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李福琴;蔺敏;贾英兰;;[A];第四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华森杯”灾害医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王驰仲;赵永波;;[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道安 通讯员
王鹏;[N];健康报;2010年
时伟 通讯员
张继明;[N];莱芜日报;2009年
严瑾 通讯员
罗又上;[N];毕节日报;2010年
郝红军 王彦岭 苗凤强;[N];衡水日报;2008年
余志平;[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程守勤;[N];健康报;2008年
朱迎春;[N];无锡日报;2006年
宜秀萍;[N];甘肃日报;2007年
韩晓英;[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马顺利 冯振海
孙俊广;[N];邯郸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煦;[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谢红娟;[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梁晓坤;[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吕开阳;[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王苏阳;[D];中南大学;2008年
郑文贵;[D];山东大学;2006年
刘丹红;[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方艺;[D];复旦大学;2007年
陶苏江;[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邹建军;[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明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李亚敏;[D];中南大学;2006年
肖美莲;[D];中南大学;2007年
杨礼芳;[D];中南大学;2007年
吴桂杰;[D];吉林大学;2008年
李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田淳;[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李娟;[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成磊;[D];复旦大学;2011年
邓菲菲;[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浅谈急诊病人“文化休克”的护理
作者:顾妮俐
【关键词】&
随着我国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整体护理观在急救护理学中的不断深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也在急诊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得到了体现。综合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的需要,运用“文化关怀”缓解和消除“文化休克”给急诊病人带来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现已是护理急诊病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病人尽早恢复健康有着深远的意义。
1 文化休克
1.1 概念 文化休克又称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
1.2 原因 造成个体文化休克的因素很多,有日常生活活动差异,如住宿、作息制度、工作环境的改变;有沟通交流的差异,如语言、空间、声音的改变;有风俗习惯差异,如饮食、服饰、个人卫生的改变;还有态度和信仰的差异及对陌生事物的孤独恐惧感等等因素,都是造成文化休克的原因,而且原因越多、越强烈时,文化休克的强度就越明显。
1.3 表现 由于个体文化程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因而文化休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在心理上多表现为焦虑、恐惧、沮丧、绝望等,在生理上表现为出汗、失眠、手擅抖、血压升高、尿频、食欲减退等,在情感上表现为易激动、忧愁、哭泣、心神不安等。
2 急诊病人文化休克的护理
2.1 产生原因 被疾病突然袭击的急诊病人,由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且对疾病的认识了解不够,通常处于焦虑、恐惧之中,加之对医院环境的陌生,使其极易发生文化休克。
2.2 影响因素 应对文化休克能力的高低,与个体的健康状况、年龄、以往应对生活改变的经历等因素有关。一般个体适应能力较强的年轻者文化休克的异常表现较轻,反之则较重。
2.3 运用“文化关怀”进行护理
2.3.1 院前急救病人文化休克的护理 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院前急救已成为急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此类患者往往在家中、事故现场或转运途中等待急救,心里充满了焦虑和恐惧,会出现血压升高、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等文化休克的异常症状;此时,医护人员若能及时而准确的进行“文化关怀”,如给予安慰鼓励性的语言,使之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在操作上要熟练准确,给病人以安全感;在态度上要沉着冷静,给病人以心理支持;途中也可利用握住病人手等非语言的方式鼓励病人坚持,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简单介绍病情及医院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病人克服文化休克所造成的不良情绪和症状,而且为在医院进一步治疗做好了心理准备。曾经有这样一位患者,在离城市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当我们赶到时,这位患者已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他的左上肢被严重的挤压在车厢下面,皮肤撕脱,肌肉外翻,血管破裂,失血严重,但意识清楚,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行了, 我要死了。”我们在立即进行止血包扎、建立静脉通路的同时,不停的告诉病人:“有我们在,你不会死的,我们会帮助你的,你一定要相信我们!你一定要坚强起来!”途中,病情加重,患者意识模糊,护士一直握着患者的另一只手,呼喊患者的姓名,说:“你一定要坚持,马上就到医院了,到医院一切都会好的,现在不要睡,到医院还要帮联系家人呢!你会没事的!”就这样,患者非常顺利的接受了急诊手术,术中也未出现病情恶化,术后他对自己恢复健康也很有信心。
2.3.2 院内急诊病人文化休克的护理 由于病情需要,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及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对疾病的恐惧感且家人不能陪伴身边等诸多因素,会使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文化休克。此时,我们应对病人进行适度的健康教育,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调动病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可以通过观察、沟通,从不同角度了解病人的文化程度及背景,结合自己的知识,采取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帮助病人克服文化休克。如正确而热情的称呼、耐心的倾听、心理的疏导、亲人般的生活护理、对病情危重无法表达的病人还可以抚摸双手或脸颊等文化关怀方式,都能不同程度的消除文化休克的不良影响。例如我们在护理一位服药自尽经抢救后留院观察的病人时,一开始她极不配合治疗,我们就主动与她进行沟通,倾听她的“故事”,慢慢地开导和关心她,在我们的努力下她改变了想法,并感到后悔,而且比过去更加珍惜生命。另外,通过以上这件事,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工作时面带微笑也是表示关心支持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
2.3.3 预防 急诊病人无法做到有心理准备时才来就医,所以,为了预防文化休克的发生和减轻其症状,在刚开始就医的同时,就应尽早的帮助病人充分了解医院、认识疾病,给予生理、心理的支持;平时,应加强门诊及社区的卫生宣教,提前让人们对疾病有所认识,从而减少就医时文化休克的异常反应。
3 重视急诊病人文化休克护理的意义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人们将更多的来到中国;疾病本身、陌生的环境、沟通障碍等因素必定会造成文化休克,而护士是帮助病人减轻文化休克的重要成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全面提高文化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向病人及时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有意义、有效果的文化关怀,这对急诊挽救生命,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710075陕西省西安高新医院急救中心
(收稿日期:)
(编辑秋 实)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住院 医保 出院再入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