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部位股骨头属于哪个部位上肢桡侧?

上肢解剖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上​肢​解​剖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 &&
&& 上肢总结
运动的包括运动的肌肉和游离上肢关节的肌肉,前者包括和,凡是跨越这两个关节的肌肉具有运动作用,如、、、肩部周围的肌肉以及和等。胸锁关节可沿、和三个运动轴进行运动。是上肢与躯干连接的唯一关节,肩锁关节属,可作上、下、前、后和旋转运动,这两个关节的活动度均较小。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尤其是撑肩部向后外方向,大大地扩大了游离上肢的活动范围。下面仅归纳运动游离上肢关节的肌肉。
一、运动游离上肢各主要关节的肌肉
1.运动的肌肉
肩关节属于,能作多轴性灵活运动,同比较,肩关节的运动幅度较大,但稳固性差。
(一)屈: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屈肩关节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前部、锁骨部和短头。前屈的运动范围约70°。
(二)伸:从肩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的肌肉具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三角肌后部纤维和长头。后伸时,由于受到及与相接触的限制,故运动范围小于屈的范围,约为60°。
(三)内收:从贯肱骨头的矢状轴下方跨过的肌肉能使肩关节内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和。内收时,由于肱骨头滑向的上方而受到躯干的阻碍,其运动范围很小,约为20°。
(四)外展:从矢状轴上方跨过的肌肉,可使,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当肩关节时,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所以运动范围较大,约90°。
(五):沿贯穿于肱骨头中心与中心之间的垂直轴,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凡由内(起点)向外(止点)从垂直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旋内作用。旋内的肌肉有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纤维。旋内时,肱骨头在内向后滑动,大结节和向前方转动。
(六)旋外:从垂直轴后方跨过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和。旋外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前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后方转动。当上肢垂直时,旋转运动的范围最大,可达120°。
2.运动的肌肉
肘关节为蜗状关节,主要进行屈运动,与下肢的相当。
(一)屈:主要的有、肱二头肌和,其中肱二头肌的作用最强。
(二)伸:使肘关节伸的肌肉主要是肱三头肌,伸肘的力量很弱。
当时,受上臂的限制,而后伸时,受关节前面的关节囊和肌肉的限制,屈伸运动范围约140°。
3.运动前臂的肌肉
近侧和远侧关节是,属于的类型,可使前臂作旋转运动,的肌肉有和,的肌肉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当上臂固定时,旋转运动的范围为180°,连同肩关节的旋转,上肢旋转范围可达300°以上。
4.运动的肌肉
手关节与下肢的相当,小型关节较多,下面仅综述和的运动。手部的运动是由于这两个关节沿两个运动轴(冠状轴和矢状轴)共同进行运动的结果。
(一)屈:凡是跨越冠状轴前方的肌肉有伸腕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指浅、深屈肌、,和。
(二)伸:从冠状轴后方经过的肌肉有伸腕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指总,桡侧腕长,和。
(三)内收:跨过矢状轴内方的肌肉有内收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
(四)外展:从矢状轴外方跨越的肌肉具有外展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桡侧腕长,短伸肌和桡侧腕屈肌。
上述两个关节沿冠状轴(桡腕关节为横贯舟、之间;腕骨间关节通过与之间)上作屈伸运动,屈的范围为60-70°,由于掌侧的比背侧的强,伸的范围小,约45°,在矢状轴(纵贯头状骨)上作内收与外展运动,内收的运动范围约40°,外展的范围仅为20°。桡腕关节屈腕运动范围大,而腕骨间关节则伸腕的幅度较大。
手肌的体形小,数目多,可分为三群;中间群和内、。中间群为和,骨间肌分为和,蚓状肌的作用是屈和伸。骨间掌侧肌的作用是使内收,而骨间背侧肌的作用使手指外展(手指的收展以中指为中线)。的肌肉主要是运动的,而外侧群的肌肉则主要是运动的。拇指运动的肌肉较多,除了外侧群肌肉外,还有前臂至拇指的屈拇指和伸拇指的肌肉。为,有两个运动轴:冠状轴和矢状轴,在横贯第一掌骨底的冠状轴上作屈伸运动,沿纵贯的矢状轴作收展运动,此外,还可作环转运动。拇指的发生在第一,对掌运动是一个复杂而连续运动,先是第一掌骨外展,继而旋内和屈曲,使拇指与其它四指的掌面接触。
二、不同部位移位的解剖基础
运动各个关节的各组肌肉,既相互配合,又在配合中相互对抗,对抗的目的在于稳定关节和,而配合的目的在于使某一肌群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某一肌群或骨折时, 这个关节的各组运动肌群间的协同和对抗作用将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或骨折断端移位。
1.:骨折线常见于肱骨大、小结节与胸大肌及背阔肌止点间,骨折的上端呈外展外旋位,这是由冈上肌(外展)、冈下肌和小圆肌(外旋)作用的结果;下断端由于胸大肌、背阔肌及的作用内收,再由于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作用而向上移位(图5-29)。
2.三角肌止点以上:上断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圆肌的作用而内收;下断端因三角肌的作用而向上移位。
3.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上断端因三角肌,喙肱肌和冈上肌的作用而外展:远侧断端则因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的作用而向内上移位(图5-30)。
4.干旋前圆肌止点以上骨折:上断端因肱二头肌及旋后肌的作用使其向后呈外旋位;远侧断端因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的作用而呈旋前位。
5.桡骨干旋前圆肌止点以下骨折:近断端因旋前圆肌和旋后肌的作用而位于中位,远断端则因旋前肌的作用呈旋前位(图5-31)。
6.:又称为Colles氏骨折,骨折线靠近(3厘米内),近侧断端因旋前方肌的作用向前移位,远断端因外力及肱桡肌的作用向后及向桡侧移位,同时,手偏向桡侧,侧观呈“银叉”式畸形。
图5-29 肱骨外科颈骨折
图5-30 肱骨三角肌止点上、下骨折
  三、上肢的
  四、上肢的
图5-31 桡骨干骨折
五、上肢的回流
→ 、肩胛部淋巴→(左)或(右)
六、上肢的
七、上肢重要后的主要
1.:表现为前臂的旋前运动丧失,屈腕及外展力弱,屈腕时手向尺侧倾斜、拇指、和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塌陷,称为“”。表现为桡侧和桡侧7/10的感觉丧失。
2.:桡神经在不同的部位损伤有不同症状,在腋部伤及桡神经时,出现上肢伸肌和肌瘫痪,表现为不能伸肘、伸腕和伸指,前臂旋后运动障碍,肱三头肌消失,腕部和手指屈曲。手部呈“”状态。感觉障碍表现为臂部后面及下外侧、前臂背面,桡侧半和桡侧2个半指指背皮肤感觉丧失。如伤及桡神经,患者伸肘正常,臂部无感觉障碍,仅出现腕及手的上述症状。
3.:尺神经在肘以上受损伤后表现为:屈腕力强,手不能向尺侧屈曲、拇指不能内收,肌、第3、4蚓状肌及全部骨间肌瘫痪,并发生显著萎缩,小指和的指,不能伸直,而这两指掌指关节不能屈,呈过度伸直状态,各手指不能内收和外展,呈“抓状手”。感觉障碍表现为手掌面尺侧3/10, 手背面和尺侧1/2的感觉障碍(图5-21、5-33、5-34)。
1 .垂腕(桡神经);2 .“”(尺神经);3.时的手形;
4.“猿手”(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合并损伤)
图5-32 桡、尺、正中神经损伤后的手形
图5-33 手皮肤的神经分布
图5-34 上肢皮神经分布区及皮肤的节段性神经分布
出自A+医学百科 “人体解剖学/上肢总结”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人体解剖学/上肢总结”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按摩上肢部美体法
上肢部是人体活动最繁忙的部位,涉及的肌肉及关节较多。上肢部包括上臂部、肘部、前臂部、腕部及手部。在实际操作时,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连贯操作。
上臂部上接肩部,下接肘部。以肱骨干为支撑。肱二头肌在上臂前侧形成一膨大的肌腹。强壮的肱二头肌是上臂美的主要象征。此外喙肱肌与肱肌亦在前面。上臂后面肌肉仅为肱三头肌。健美的肱三头肌可为上臂增色添美。在上臂进行按摩美形时应着重于肱二、三头肌处操作。
此外上述诸肌均由肩部发出或行走于肩部,故肩部的某些疾患可直接影响上臂的肌肉,而破坏上肢的形体美观。支配肩、上臂部的神经由颈丛发出,颈部的某些疾病亦影响上臂。上臂部的某些疾病也可影响到肩,甚至颈部,故在做上臂部美形按摩时,对肩部亦应做相应的手法。桡神经由肱三头肌间隙穿出,沿肱骨桡神经沟转向前外。肱骨干的桡神经沟位于三角肌粗隆后下方。在做上臂美形按摩时应注意避让该部,以免刺激、挤压桡神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基本操作法.
①用滚法及掌揉法分别在上臂前、外、后侧操作各3分钟。重点以三角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为主。对肩部也要适当施以手法。操作时切勿刺激肱骨干桡神经沟处。
②用拿法在肱二、三头肌肌腹各操作3~5次。
③用指揉及掌推法在肱二、三头肌处操作5分钟。
④点按肩?k、肩井、臂??、曲池穴各1分钟。
⑤用搓法在上臂部操作3~5遍。
2.加减操作法
(l)对年老、体弱、久病等引起上臂肌肉欠丰满或松弛少力者,可将基本操作法的操作时间加倍,但手法宜轻柔和缓。再加用健脾益气的手法。
①一指禅推脾俞、胃俞、肾俞穴各半分钟。
②捏脊6次。
(2)对因肩周炎、颈椎病等引起上臂疼痛、酸胀、麻木者,可参考肩部及颈部按摩法治疗。
肘位于上肢中段。其骨关节是由肱骨下端、尺桡骨上端组成。屈、伸及旋转肘关节的主要肌肉有: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肱三头肌、旋前圆肌、旋后肌等。这些肌肉的强健有力是上肢美形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故肘部美形按摩应主要在上述肌肉处操作。此外,在日常生活劳动中,或体育锻炼时。肘部肌肉、肌腱、韧带都较容易受到损伤,而中老年人肘关节的骨性关节病发病也不少见。正确的肘部保健按摩亦可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劳损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当肘关节在运动、劳作、锻炼中遭受较大暴力造成局部血肿时,禁止按摩美形及治疗,以防血肿机化进而骨化影响时关节屈伸功能。肘关节因骨折、脱位等长期固定后导致的关节屈伸不利也禁止暴力手法按摩。患者可自己做肘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但禁止做提重物、拉单杠等重力拉直肘关节的动作,以免出现疼痛而加重伸屈不利。
1.基本操作法
①用振法及指揉法在肘关节周围(上壁下 1/3至前壁上 1/3)的伸、屈肌处操作 10分钟。操作时不可对肱骨外上髁过多刺激。
②用指推法自肱骨外上髁起,沿前臂前伸肌群推至前臂中段;再自肱骨内上髁起,沿前臂屈肌群推至前臂中段,反复3~5遍。
③用一指禅推法在肘关节间隙处操作2~3分钟。
④点按臂??、尺泽、曲泽、少海、合谷穴各半分钟。
⑤用拿法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下段及前臂伸、屈肌群上段操作3~5遍。
⑥用摇法在肘关节操作3~5次。操作时,医者一手托住患者时关节,另一手拿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做肘关节环转摇动动作。
⑦用掌揉法在局部操作1分钟。
2.加减操作法
(1)对因某些慢性劳损引起肘关节疼痛者可加用舒筋理气的手法。
①用轻捷及轻揉法在疼点及其周围操作3分钟。
②用搓法在肘部操作3~5遍。
(2)对肱骨外髁炎的患者可加用通经活络,解痉止痛的手法。
①用一指禅推法于肘部外侧操作3分钟。
②用推拨法在肱骨外髁及其周围操作2分钟。
③用旋转屈伸摇法在肘关节操作6~7次。具体操作为:医者一手托患者患侧肘,拇指压在痛处,一手拿住患者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做摇法6~7次,将肘关节拔直,屈曲患肘,再将肘关节快速拔直,同时拇指在患处按揉。然后再次屈患肘,将肘关节快速伸至90度位,并内旋90度,同时拿肘之手拇指在痛处按揉。
④用掌推法于肘部外侧往返操作3~5次,继以搓法操作3~5遍。
前臂位于肘与腕之间,整个前臂被前后两群肌肉包绕。尺挠骨干居于内。前群肌肉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方肌、尺侧屈腕肌等,其作用为屈肘、屈腕、屈指并使前臂旋前。后群肌肉有桡侧腕长、短伸肌,尺带腕伸肌,旋后肌,伸短肌,外展拇长肌等,其作用为伸肘、伸腕、伸指,并使前臂旋后。总之通过前臂的肌肉数目较多,且肌腹大多在前臂上部,向下多形成细长的肌腱。除固有肌外,手和腕的肌均起始于或通过前臂。因此前臂肌的强健除可表现出自身美外,对腕、手的功能以至于腕、手部的健美均有重要意义。
1.基本操作法
①用振法在前臂操作5分钟。重点在前臂上、中1/3处操作。
②用指推法沿前臂伸屈肌群走行方向自下而上操作3~5遍。
③用一指禅推法在前臂部操作2~3分钟。
④用指揉法在前臂上1/3伸屈肌肌腹处操作2分钟。
⑤用拿法自肘向腕拿2~3遍。
⑥按揉曲池、尺泽、少海、大陵、合谷穴各50次。
⑦抖动上肢部数次。
2.加减操作法
(l)对因急、慢性损伤而引起的前臂伸肌腱周围炎者(腕关节作伸屈动作时,在前臂桡侧中下1/3处可出现捻发音)将基本操作法的操作时间适当延长,重点于疼痛处操作,再加用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手法及相应的其他治疗方法。
①用拔伸牵引法在前臂操作1分钟。具体操作为:令患者肘关节屈曲,前臂中立位,助手固定患者肘关节,医者一手与患者患侧之手相握,与助手做对抗拔伸牵引,同时医者的另一手拇指顺患者肌腱走行方向推按3~4次,即刻可感到捻发音减弱或消失。
②每日外敷活血化瘀中药1次。
③局部包扎固定。本病多在手法及外敷中药处理后,用夹板分别置于手背、手掌两侧,用绷带包扎,以局部制动,有利康复。
腕部骨构成较为复杂,关节较多,但诸关节在动作上是统一的,可做背伸、掌屈、外展、内收动作,并参加前臂的旋转。保持腕关节稳定的组织主要有肌腱及韧带。腕关节背侧有伸指肌腱及背侧副韧带。掌侧有屈指肌腱及掌侧副韧带。桡侧有伸拇长、伸拇短肌,外展拇长肌及桡侧副韧带。尺侧有尺侧屈腕肌及尺侧副韧带。此外在腕关节尺侧有一缓冲装置DD腕三角软骨。由于腕关节运动方向多,组成复杂,使用频繁,故造成急性扭伤及劳损机会亦大。平时注意对腕关节及周围肌腱、韧带等的按摩保养锻炼,以增加力量及韧性,既可避免大多数的损伤,亦可保持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活力及灵活性,从而起到延缓局部软组织退变,保持手的健美柔润的作用。
1.基本操作法
①用指揉法,一指禅推法在腕关节背、掌、桡、尺侧操作5分钟。
②点按少海、尺泽、阳溪、列缺、合谷穴各半分钟。
③用摇法在腕关节操作。先令受术者手背朝上,在拔伸摇腕6~7次后,充分使腕关节掌屈片刻快速复回,再令其掌心朝上,在拔伸摇腕6~7次后,拉直腕关节,然后快速掌屈使手指指向受术者同侧肩部,继而再次拔直腕关节后快速拿屈使手指偏歪指向鼻尖,最后令受术者虎口朝上,在拔伸摇腕6~7次后,拔伸腕关节桡侧,再快速桡屈。以上各方向的摇法可操作两遍。
④搓揉腕关节10~20次。受术者手背朝上伸出,医者双手掌相对挤住腕关节尺桡侧而搓揉之。
2. 加减操作法
(1)对因慢性劳损而引起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者可加用舒展筋肌,疏通气血的手法。
①用一指禅推法或指揉法在桡骨茎突处操作3~5分钟。
②用拔伸推按法在腕部操作2次。医者一手拿住患者患测腕关节上方,用拇指末节按住痛处,一手拿住其拇指,做相对拔伸牵引并尺偏,同时拿腕之手拇指沿肌腱走行方向推之。然后再作相对拔伸牵引并尺偏,拿腕之手拇指横向推按拔痛处。
③用拇指揉法在局部轻揉l分钟。
(2)对伴有尺侧腕屈肌肌腱炎者可加用分筋理节,散瘀镇痛的手法。
①用指揉法在尺骨茎突内上方操作5分钟。
②点按通里、神门穴各半分钟。
③用拔伸摇并推按法在腕部操作两次。令患者尺侧朝上,医者一手握住患者患侧腕关节上方,拇指按在痛处,另手握掌部,在拔伸牵引下做腕关节摇法数次,然后使患肢高举,患腕屈曲,按在痛处的拇指向前臂方向推揉之。
④用轻指揉在患处操作1~2分钟。
(3)对伴有腱鞘囊肿者可加用柔筋散结,疏通气血的手法。
①用一指禅推法或指揉法在囊肿及周围操作 3分钟。
②用掌屈猛按法在患处操作数次。令患者腕关节掌屈,医者双手固定患者腕关节,双拇指重叠压在囊肿上,向下猛然用力按压,同时将囊肿推挤向桡骨近囊肿的骨缘,至听到囊壁破裂声。若病程较久,囊壁较厚者可用质量分数为2%的奴夫卡因2毫升,从囊肿一侧进针,呈星状注射刺破囊壁,用无菌纱布敷盖,再以上述方法将其挤破。○手部
手在腕以下,包括5块掌骨及14块指骨。手部肌肉包括大、小鱼际肌,蚓状肌,骨间肌,伸屈肌等。并有众多肌腱被腱鞘包绕。手部的运动依靠这些肌肉、肌腱完成。在关节部位有韧带维持其稳定。手在做各种活动时,手指呈不同程度的屈曲位,而拇指则呈对掌姿势。手在休息时其姿势呈松弛状态的同时,拇指处于靠近第2指的第2指间关节的外侧,其余4指呈半屈曲位。了解手的解剖及运动特点,就可以有目的地施用手法,保持内部肌肉及韧带活力,延缓手功能的衰老,并可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还可起到对手外形美的支持,某些手法的施用可以改善局部皮肤的代谢,增加血液循环,从而起到美手的作用。
1.基本操作法
①用一指禅推法或指揉法在手背及手掌部各操作2~3分钟。由于手肌很细小,故操作时,除对伸屈指肌腱进行按摩外,对掌骨间隙处也应认真操作。
②用指揉法在第1~5指操作5分钟,重点在手指的尺、桡侧及掌指关节掌侧操作。
③用捻法在第1~5指依次操作5分钟,操作重点应于指间关节处。
④点按支正、天宗、秉风、肩外俞穴各半分钟。
⑤用拔伸法在第1~5指依次操作各2~3次。操作时有人可出现关节响声,不必刻意追求响声。
2.加减操作法
(1)对伴有手指部腱鞘炎者(多发生于掌指关节掌侧面)可加用疏通气血,舒筋软结的手法。
①在患指局部用指揉法操作5分钟。
②用伸屈推拔法在患指操作2次。医者一手拇指按住患者掌指关节痛处,另一手握住患指,双手同时做拔伸牵引,然后在保持牵引状态下,屈患指,同时拇指在患处做纵向及横向推按数次。
(2)对因腕管综合征、神经根型颈椎病、中风后遗症等引起的大、小鱼际肌萎缩者,可加用疏通经脉,强壮筋肌的手法。
①用轻柔的指揉法或一指禅推法在局部操作5~10分钟。
②用指推法顺肌肉走行(自腕向指根)方向操作3~5遍。
③用擦法在局部操作1分钟。(来源:华夏中医网)
在寻医问药你还可以
大家都在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背属于敏感部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