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2015年研究生就业报告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考研就业情况怎么样??_百度知道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备考常用链接:
近期热门内容推荐:
广州中医药大学相关链接:
||||||||||
Powered by Discuz!周岱翰:中医肿瘤学教育的先行者
刘展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
名中医周岱翰是当代中医肿瘤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导师,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岱翰从医50年,学验俱丰,是我国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及开设中医肿瘤学课程的学者之一,从言传身教的“师徒模式”到创立大学本科选修课及研究生的教学,从主编《中医肿瘤学》《中医肿瘤食疗学》等多本教材到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中医肿瘤专业分化课程及临床实习,已为本学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为中医肿瘤学的教育事业开启了一盏明灯。
而今,已桃李满天下的周岱翰依然活跃在临床和教学的第一线,他长期致力于完善中医肿瘤学术体系,推动中医肿瘤学科发展及其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在中医肿瘤学教学、科研与临床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他不仅是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奠基人,更是中医肿瘤学教育的先行者,为中医肿瘤学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创建肿瘤专科,开创中医肿瘤事业
从上世纪60年代末的肿瘤门诊,到而今建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弹指一挥间。周岱翰1960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8年基层的医疗实践锻炼了扎实的临床技能。并从此开始接触到肿瘤病人,他潜心研究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四诊合参,从中医辨证、中药治疗入手,对一些肿瘤病人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特别是利用养阴解毒法治疗经过放射治疗后皮肤溃烂、渗液腥臭的肿瘤病人。在这种情况下,他意识到中药抗癌会有独特的优势,由于对乡间治癌乏术的悯怀和求知的驱使,遂立志从事中医治癌研究。他翻遍学校图书馆、科研处的资料,刻苦钻研中医原著,涉猎中外专业进展,写出了一些中医治疗肿瘤的学术文章,参与广州地区肿瘤科研协作。
1976年因广东省继承名老中医经验需要,周岱翰调入广州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一面跟师,一边授课,岭南名医周子容、关济民老先生医学造诣精深,临床技巧娴熟,对他的学术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1979年编写了第一本《常用抗癌中草药》,书中包括了人参、黄芪、莪术、肿节风、鸦胆子、山慈菇、断肠草等近50味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药,详细介绍了药物的药用部位、化学成分、性味功效、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用法用量等。1978年,他白手起家,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筹建肿瘤研究室,并在附属医院开设肿瘤专科门诊;经过多年肿瘤专科门诊经验积累,1987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肿瘤科病房;2002年创建二肿瘤科,现已成为集中医肿瘤实验室、肿瘤教研室多个肿瘤专科门诊以及4个肿瘤病区的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是华南地区集医、教、研一体的中医药肿瘤研究基地和全国中医肿瘤临床治疗中心。这为今后肿瘤专科分化的本科和研究生、博士生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临床教学基础。
探讨和践行中医肿瘤专科教育的路子
较早开展中医肿瘤专科教育的探索: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的病因研究和流行病学已有相当的了解,影像学技术、内镜、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使肿瘤早期诊断进入亚临床癌阶段,人类基因组学研究促进医学精准治疗。即使如此,西医肿瘤学教育仍然是西医院校教学的薄弱学科,未能在全部院校开设肿瘤学课程。而中医肿瘤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在中医学学科分化中更显单薄。早期并没有肿瘤专科教育,上世纪80年代开始,周岱翰先后编写广东省中医肿瘤专科班教材和大学选修课教材《中医肿瘤学讲义》,该书指出肿瘤辨证施治规范的形成始于《伤寒杂病论》,其六经、八法是现代中医治疗的绳墨;1982年举办了广东省消化系统癌瘤专科班,介绍中医治疗癌瘤优势与临床应用,为广东省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了一百余名中医治癌骨干;1985年起在大学主讲《中医肿瘤学》选修课程,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12期全国中医内科肿瘤高研班;
8期肿瘤综合治疗新方法新技术学习班,一批中青年肿瘤专科学术骨干脱颖而出,不少学员先后担任县、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1997年,周岱翰将自己从事肿瘤临床20余年的经验汇集成册,出版了《肿瘤治验集要》,该书已明确提出了“带瘤生存”的观点,强调癌瘤的病机是:“毒发五脏,毒根深茂藏”,意指躯体肿瘤是内脏病变在局部的表现,病灶由里及表,隐蔽而广泛。根据临床实践,认为“辨证治疗常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称为带瘤生存”,促进肿瘤治疗模式和策略的转变,改变以往偏重攻伐,易造成过度治疗的局面,从而对肿瘤防治产生重大的影响。1999年以来引入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科研人员,培育了一大批硕士、博士,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学生。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研究生、进修生、中青年教师等各级专业人员。
积累办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在多年临床经历中,半数以上的肿瘤患者都需要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中医药治疗。加强“既掌握中医,又具备肿瘤专业知识的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在多年举办全国中医肿瘤高研班和本科选修课的基础上,周岱翰抓住大学“本科教学学科专业分化”的机遇,敢为人先,于2005年在全国中医药院校率先开办中医肿瘤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学注重“三基”培训,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到临床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上,临床基本技能是医学生成功完成医疗活动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是形成和发展各专科技能的基础。我们通过将“病例讨论法”用于现在的本科班(中医肿瘤方向班)和研究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基础知识应用于临床,巩固临床技能训练(如肿瘤的中医四诊),强化临床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对病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辨证论治,尤其对一些临床遇到的少见癌症和某些疾病的特殊处理或操作,更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查房或示教,通过病例讨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问诊、体检和病史采集中学会了与病人沟通,从而加强临床“三基”训练。其次,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由于中医肿瘤专业不仅要掌握好扎实的中医内科基础,还要了解肿瘤的现代研究及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通过课后指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查阅有关病种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撰写小论文,把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教育思想深入到课程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和主动查阅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中医肿瘤学教学提供一套可行教学方法。
编写中医肿瘤学教材,规范高等院校中医肿瘤教学课程:中医肿瘤学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同于内科学等临床学科,既往已有较为完善的教材,周岱翰指出:“高等中医院校的本科教育未能设立中医肿瘤学课程,也未有较完整的中医肿瘤学讲义,不利于中医药抗癌研究技术骨干培养,也不能满足日益增加肿瘤病人临床治疗的需求。”他在多年编写中医肿瘤专科班和选修课讲义的基础上,2011年全国遴选中标为教材主编,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遂组织全国专家历经一年多的编写、修改并出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第一本规范教材《中医肿瘤学》,全书包括肿瘤学总论、治疗学各论和抗癌中药制剂,具体介绍了头颈部癌瘤、胸部癌瘤、腹腔癌瘤、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癌瘤、妇科癌瘤、淋巴造血系统癌瘤、传统抗癌中成药、现代抗癌中药制剂等。该教材指导思想和内容强调突出中医特色,以中医治癌临床技能和疗效特色贯穿全书;作为中医肿瘤学教材,注重各类肿瘤的治疗和药物应用,针对目前癌症患者早期发现少,偏重讨论中晚期癌症的论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从中医源流上了解癌瘤的病因、病机、传变与论治,熟悉常见癌瘤的诊疗技能、理法方药,可胜任中医肿瘤专科医师的知识需求,也可作为肿瘤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科研协作的参考书。该书于2014年再次被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推动学科发展,倡导院校教学与传承创新双轨推进
周岱翰从事中医肿瘤医疗、教学、科研50年,学验俱丰,学术上一贯倡导衷中参西,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注重科研,其学术思想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发展,到日渐成熟、不断创新升华的阶段。从多层次教育、多形式、全方位的学术思想研究和学术传承模式体系,建设了一支中医肿瘤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队伍,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
目前,中医用于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和民间验方很多,而中医的特色在肿瘤疾病的临床诊治中又无法充分展现,中医肿瘤学科优势的发展不尽人意,希望真正培养一批能对中医原著有深刻体会并能发扬中医的学子,中医的发展就会有新生力量。由于很多肿瘤专业的硕士甚至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中医基础不扎实,课堂中学到的往往不能应用于临床上,中医经典不能回归临床,为鞭策学校博士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2008年起,周岱翰把自己的门诊诊费捐赠出来,在大学设立周岱翰优秀博士论文奖;2014年开办中医肿瘤卓越班并设立奖学金,希望学生努力学习中医,为中医肿瘤事业添砖加瓦,通过以上各种教育模式,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接受中医肿瘤学专科教育的硕士、博士以至博士后科研人员人才。
弘扬歧黄医术、拓展中医治疗肿瘤特色是周岱翰数十年来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他多次出国讲学,足迹遍及欧、美、亚、澳等20余国,每年有大量的外宾、华侨前来求诊,饮誉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作为中医教授,周岱翰登上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高等学府谈阴阳、讲伤寒、论气血、辨虚实、写著作、收弟子,被澳洲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系聘为博士生导师,学生梁利明博士为西悉尼大学中医系教授。
作为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岱翰毫无保留把自己数十年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授给徒弟。其首批学术继承人林丽珠已于2005年结业出师,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名师高徒”奖,现已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学术继承人王雄文、刘展华、蒋梅、张恩欣等教授也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的学术骨干。
作为现代中医肿瘤学教育的先行者,周岱翰预见,随着专科分化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医肿瘤学科专门人才梯队的建设将更趋完善,中医肿瘤学科发展亦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刘展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坚持创业还是就业,他们挺纠结
时间:&&日 00:00&&&&&&&审核:党委宣传部&&&&&&点击:[]
走创业路,还是投身应届生找工作的大军,抑或是保研继续学业,这问题也曾让暨南大学大四学生连莹君感到纠结。两个月前,她和团队完成的"利用罗非鱼鱼骨架残留碎肉制作沙茶酱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最佳创意项目"大奖。
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全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不到5%。"大学生创业存在资金、技术、渠道、经验等诸多不足,创业必然是有风险的,社会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宽容,让他们有勇气去做有益的尝试。只有允许失败,才会有更多的成功出现。"广东创意经济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张耀辉表示。
柚子园家校平台或边就业边积累经验继续干
柚子园是暨南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大四学生劳沛基和他的团队创建的一个幼儿园、老师、家长三方交流的平台,其安卓端A PP已经于去年10月份上线。"很多家长希望了解小孩在幼儿园的情况,但目前幼儿园发短信、自建网站等方式都难以满足家长的需求,因而我想到了建立柚子园的想法,家长不会错过孩子在学校的动态。"劳沛基告诉记者。
"如果能找到合作方,我会选择继续做下去。如果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就先去网络公司上班,一边积累经验,柚子园就先交给大三的师弟师妹们来做。"劳沛基同样面临着就业还是继续创业的纠结,"对于创业,我们最缺的是资源,而且需要明确我们的盈利模式,以及如何继续走下去。"
除湿干燥设备团队坚定不移 选择创业
来自西安的付铨盛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营销与物流专业,从大二起他就和团队开始研制风漓节能除湿干燥设备。"产品主要面向中药干燥、库房除湿、药食兼用类保健食品干燥市场,产品具有节能、高效、低成本的优势,且对物料的品相、热敏成分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目前正在研制第五代产品。"付铨盛指出。
今年研一的付铨盛对于未来创业的想法比较坚定,"我还有两年的时间把手上这个产品做得更加完善,以后我会选择进行创业。我们目前也跟一些公司洽谈,一些茶叶公司也来试用我们的设备,觉得干燥效果很好,目前也在根据他们的要求做一些功能的改进。"
悠悠——— 校园微信平台要把业务辐射范围扩张到广州所有高校
"悠悠———校园微信平台"项目,是由来自暨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四学生邵辽然和同学在悠悠券的基础上发展成的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悠悠券,是一种通用电子优惠券,在学校周边消费时可享受优惠。目前合作商家已达到上百家,暨大周边有40多家、华师周边有30多家,大学城有30多家。"邵辽然表示,"我们还打造了悠悠商城,可以让高校师生寻找到更加物美价廉、品种丰富的商品,还享有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等服务。"
"现在悠悠军团正在迅猛壮大,仅在暨南大学、华南师大两所高校本部的微信用户就已经接近10000,已经慢慢开始盈利,下一步我们将把业务辐射范围扩张到广州所有高校。"邵辽然表示,他将把这个创业项目朝着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方向继续做下去。
"鱼骨架"团队创业还是就业?她选择保研
"我国是最大的冷冻罗非鱼片出口国,但在生产过程中,剩下的大量鱼骨架被丢弃或制成廉价鱼骨粉,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于是我们想到设计一个鱼骨架高效分离装置,几分钟内可将鱼骨架分离为鱼肉、鱼骨和鱼脂三部分,再针对这些部分进行下游产品开发,将鱼肉制成鱼肉松和沙茶酱,鱼骨制成高钙膨化食品,鱼脂弄成浓缩鱼汤料,形成一条产业链,提升其附加值。"连莹君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跟一些企业洽谈将这一创新成果产业化,已经谈成了一家,其他几家正在接洽。"
而连莹君和团队也正是凭借这个研究项目刚刚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最佳创意项目"大奖。虽然也曾经纠结过利用这个研究项目进行创业、还是就业、或是读研,但这个来自暨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大四女生最终选择了保研。
希望开公司手续能一个窗口解决
"大学生创业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缺乏经验、技术短板、渠道匮乏、对团队的管理和整合能力不足等等。政府应加大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力度,出台更多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同时要促使政策落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处处长叶清指出。
"注册一个公司需要跑很多部门才能搞定,得付出很多时间成本。"张耀辉进一步指出,"希望将来政府能够实行窗口式办公,让大学生开公司的相关程序问题能在一个窗口全部解决。"
为学生寻找后续支撑 推动成果转化
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全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不到5%。
为了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暨南大学等一些高校,更注重在学生创业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暨南大学启动了‘赢在创新'系列活动,力求通过各种创业相关的培训和比赛,将学生的一些创新思维和想法,一步步带向创业的道路。"暨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宏表示,"学校将为优质创新成果寻找后续支撑,通过优秀企业家、风险投资公司等的参与,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形成多‘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复大肿瘤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