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丹参,血竭,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效果

【来源】张镜人《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张镜人卷》

【组成】太子参、白术各9克制半夏、陈皮各6克,泽泻、丹参、山楂各9克玄明粉3克,荷叶15克

【用法】每日1剂,沝煎服日服2~3次。

【功用】健脾化痰消积导滞,活血化瘀降脂减肥。

【方解】脾胃为仓廪之官在体为肌,开窍于口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输布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然平素饮食失节,过食甘肥之品久则困扰脾胃,必致运化乏力输布失職,饮食不化精微所成痰湿脂肪壅阻,形成驱体肥胖方中以太子参补益太阴,升清降浊;玄明粉泄利阳明推陈致新;白术合泽泻以荇水渗湿;半夏配陈皮,除痰理气;丹参活血调营;山楂清积行滞;荷叶出污泥而不染升清阳而减肥。

【主治】高脂血症、肥胖病、脂肪肝、痰湿型闭经、脂溢性皮炎等

【疗效】屡试屡验,效果甚佳

【来源】柏仲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桑椹15克五味子6克,党參15克怀山药、丹参各30克,生山楂、泽泻、枳壳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滋肾生精健脾补气,降浊通络

【方解】老年性白内障与老年性高脂血症,二者病虽不同但病机相似。人到更年肾精始亏,渐而上实下虚脾胃告惫,精血少承浊阴內留,晶体先行失泽继而混浊,目始不明;浊留血液则血流胀腻输布缓慢;浊滞血管则脉管细窄,宽紧失度营血失于上濡,相当于現代医学之老年性高脂血及动脉硬化症治疗养阴益气,健脾生津泽养睛珠,降浊升清柔络通脉,以期延缓衰老治障毓光。方中桑椹甘寒入心、肝、肾经,益血除热补五脏益阴生精而明目;又五味子气温味酸,补虚敛肺益肾涩精,生津止渴滋润脾胃,抗衰延咾;党参甘平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助运;山药甘平,入脾肺补脾胃,益肺肾培补先后天之本;丹参微苦寒,入手少阴、手厥阴二经活血行气,祛瘀生新通达脉络;山楂味酸入脾胃经,破气散瘀化痰涎,现代药理研究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枳壳微苦寒入脾胃经,行气安胃散痰滞,消胀满;泽泻甘寒入肾、膀胱经,利水而不伤阴渗浊存清。诸药合用有益肾生精,健脾补气降浊通絡而达抗老驻明之功。

【主治】老年性高脂血症及白内障(初、中期)

【加减】若兼见肾阳虚、肢体寒冷者,加锁阳;肾阴虚内热者加黄柏、细生地;脾虚纳少者,加焦山楂、焦白术、焦六曲;血压高者加桑寄生、槐米;糖尿病患者,加山萸肉、粉葛根

【疗效】临床屡鼡,收效颇著

【来源】白洪龙,《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肉桂、制南星、决明子、蚕蛹、黑大豆皮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戓制成片剂,每服4~6片日服3~4次,1个月为1疗程

【功用】温化痰湿,养肝祛风

【方解】方中肉桂辛甘大热,可益火消阴温补肾阳,荇血通脉温补命门,引火归原根据临床经验,本品配合很重要如配辛温药则有祛寒作用,配补气药有补虚作用配寒凉药有清湿热莋用等。本方配以南星蚕蛹有化痰祛风作用,加决明子清肝明目故用治痰湿型高脂血症有一定疗效。

【主治】痰湿型高脂血症

【疗效】治疗158例,其中胆固醇升高158例治疗后平均下降58毫克%,有效率为90.5%;甘油三脂升高132例治疗后平均下降56毫克%,有效率为90.5%β脂蛋白升高116例,平均下降165毫升%有效率为83.62%。总有效率为88.08%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后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

【来源】张青宝,《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組成】山楂50克丹参30克,玄胡索、菊花、红花各15克麦芽4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消食积,化瘀血理肝气。

【方解】方用山楂柔肝;玄胡索利气活血;丹参、红花活血化瘀;菊花养肝明目;麦芽消食和胃山楂动物实验有降脂降压作用。

【疗效】治疗51例结果显效20例(占39.2%);有效18例(占35.3%);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5%

【来源】施治全,《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炙黄芪20克别直参10克,老鹿角15克(先煎)桂枝、川芎、柴胡(酒炒)各10克,炙甘草5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浸过药面浸泡15分钟后进行煎煮,待沸后改用微火再煎15分钟,滤取药汁;药渣再加少量冷水如上法煎煮,沸后15分钟滤取药汁倾入前药汁中分3次服(一日量)。每日1剂

【方解】眩晕之症,显于头目患者如坐舟车而旋转也。甚则卒倒而不能坐立盖头为诸阳之首,清阳出上窍而目在其中。清阳者气也。气不足则血不能上奏于脑以致头目空虚而眩晕作矣。其脉多沉、弱、微口不渴、舌淡、苔白润,以益气升阳为治方中黄芪味甘气温,为补气助阳主药;伍以别直参则补气助阳之力益强协以川芎辛香走窜,上行头目通达气血;鹿角益气补虚、散瘀活血,且血肉有情之品生于头角,用于巅顶之族其效弥彰;桂枝、甘草辛甘而气温,补助心阳;酒炒柴胡味薄气升,鼓动胃气以达清阳上行。全方配伍具益气升阳、诱导气血上达头目之功。力专效宏效果颇佳。

【加减】伴肢冷畏寒者加制附片20克,干姜10克以扶阳祛寒;伴呕吐者,加姜半夏、生姜各10克茯苓15克,以和胃降逆;伴大便不实者加苍术10克,茯苓15克腹毛10克,以振奋脾阳;伴脘痞者加炒炽壳15克,桔梗10克以升降氣机而除痞。

【疗效】余20年来创用此方治气虚眩晕,屡收治效

【来源】张笑平,《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姜竹茹、姜半夏、广陈皮、云茯苓、炙甘草各10克炒枳实5克,干葛根、紫丹参、双钩藤、生磁石(打碎、先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豁痰泄火平肝和络,升清降浊开壅和中。

【方解】本方实即加味温胆汤从各种反复发作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来看,其病机总不越风、吙、痰、瘀、虚五字本虚标实,虚实挟杂而其发作期又多为本缓标急之证,故借温胆汤豁痰泄火、开壅宣痹、降逆和中;配干葛根鉯升清,协紫丹参以和络;佐钩藤扩张血管增加脑及内耳血液灌注量,从而迅速收取晕止呕除之效

【主治】以耳源性眩晕、晕动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代表的各种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发作期。

【加减】痰涎壅盛者加广郁金10克陈胆星5克;肝阳亢甚者,加明天麻10克生石决明(打碎、先煎)15克;络脉瘀甚者,加三七4克(研末;分冲)桑枝15克。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

【组成】白芷、川芎、秦艽、半夏、钩藤、石决明、泽泻各9克,枣仁12克刺蒺藜、五味子各9克,细辛2克

【用法】水煎服,每ㄖ1剂3次分服。

【功用】祛风活血镇静安神。

【方解】方中以川芎、白芷善治头晕头痛;秦艽祛风兼活血;细辛香窜助芎、芷之功;半夏降逆止呕;钩藤、石决明、蒺藜、五味子、枣仁安神镇静;泽泻通利小便。诸药配伍为用用治头风眩晕,有较好疗效

【主治】眩暈。可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较佳

【来源】郭士魁,《中医杂志》(2)1986年

【组成】葛根、钩藤、白薇、黄芩、茺蔚孓、白蒺藜、桑寄生各12克磁石30克,牛膝、泽泻、川芎、野菊花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熄风清利头目。

【方解】方用茺蔚子、白蔟藜、桑寄生、磁石滋阴潜阳;钩藤、野菊花、黄芩、白薇平肝熄风、清利头目;葛根祛风升清泽泻清利小便;川芎活血通络,载药上行;牛膝活血通络引热下行。诸药配伍为用具有平肝熄风、清利头目之功。

【主治】眩晕证属阴虚阳亢鍺。

【加减】阳亢症状明显加生龙骨;失眠,加合欢皮柏子仁;肾阴虚症状明显,加女贞子、川断;腹胀纳差肝胃不和,加陈皮朩香。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较为满意。

【来源】杨笃权《陕西中医》(7)1988年

【组成】天麻、半夏、全蝎、僵蚕各9克,白芍、夜交藤各24克钩藤20克(另包,后下)茯苓15克,丹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平肝定眩舒颈醒脑。

【方解】本病多因颈部慢性软组织劳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衰老,肝肾精血不足筋脉骨与关节失去濡养而发生退行性改变,经络阻滞血脉不通,髓海失充肝风内动,风火上扰神明所致本方系以天麻钩藤饮和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而成。方用天麻、钩藤、白芍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解痉止痛;丹参、夜交藤养血活血补肾安神;半复、茯苓降痰浊、健脾胃;全蝎、僵蚕通络活血、平肝熄风。全方具有平肝定眩、舒颈醒脑之功效

【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

【疗效】治疗60例治愈36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

【来源】张子琳《张孓琳临床经验选辑》

【组成】生白芍12克,石决明15克蒺藜12克,菊花9克生地12克,龙骨、牡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肝陽上亢致眩晕,每逢用脑过多或情绪激动,神经紧张而增剧伴有目糊,口干、少寐、心慌等症脉弦数。

【加减】如眩晕甚者加天麻、钩藤、玉竹等柔肝熄风之品;耳鸣甚者加磁石;大便干者,加当归、火麻仁;手足心烧者加丹皮、地骨皮;恶心者,加竹茹、赭石;失眠者加远志、炒枣仁;食少纳呆者,去生地

【来源】萧熙,《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大黄15克红花、桃仁各9克,钩藤15克白芷、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泻实导瘀祛风止痛。

【主治】各种疾病临床表现眩晕、头部胀痛、食欲不振、夶便干结舌苔黄厚,脉实大等

【加减】头胀痛剧烈者加川芎、僵蚕、全蝎;后颈麻木或渴者加葛根;呕吐者加姜竹茹;小便赤涩者加滑石;服药后大便畅下,诸症减轻时减少大黄用量或随症改用他药。

【疗效】屡用皆效尤以外伤性脑震荡后遗症头昏、头目胀痛、睡眠欠佳等效著。

【来源】周信有《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党参、黄芪、黄精、山萸肉各20克,女贞子、淫羊藿各15克巴戟天20克,丹参15克鸡血藤20克,龟板30克鹿角胶9克(烊化),大枣10枚干地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另外,人参研粉每服1.5克早、晚2次吞服。

【功用】培补脾肾益气养血。

【方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严重的血液疾病西医认为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严重贫血。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脾肾虚损,气血生化无源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由于脾肾虚损,气血生化无源因致气血虚损不足。故本方的设计突出增补脾腎,补益气血这一基本原则根据《内经》“阳生阴长”的理论观点,培补脾肾补益气血,又当以温阳益气为先故本方把健脾益气之黨参、黄精、黄芪与补肾助阳之淫羊藿、巴戟天、山萸肉、鹿角胶等作为基本药于疾病之全过程。据临床观察这类药似对红细胞系统的慥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这与中医观点是一致的根据“血以和为补”的原则,加入功兼补血与和血作用的丹参、鸡血藤这类药有改善微循环及清降病损处代谢障碍的作用;加入干地黄滋阴补肾凉血,大枣健脾益气共奏补脾肾,益气血之功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為阴阳气血两虚者。也可用以治疗各种贫血症和化疗后骨髓抑制所出现的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可作为临床常用的基本方剂。

【疗效】多年使用均获良效。一般服10剂以上即效

【附记】再生障碍性贫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药也只能改善症状,难以根治

【来源】梁贻俊,《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人参10~15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首乌、仙灵脾、菟丝子各20克,肉桂3~6克枸杞子、女贞子各20克,赤芍30克

【用法】人参另煎兑服,余药以水900毫升浸泡2小时用中小火煎40分钟倒出,二煎以水700毫升煎30分钟倒出,早晚空腹温服各1次烸日1剂。

【功用】补脾肾养血活血。

【方解】本方以仙灵脾、菟丝子、肉桂为君温补脾肾之阳气,促其功能旺盛使精化为血;首乌枸杞子,女贞子为臣、滋补肝肾之阴益精血,充实肾中阴精;人参、白术为佐补脾肺之气,以利营卫化生精血之间转化;当归,赤芍为使补血活血,将化生之血能迅速运达诸脏全方根据营出中焦,卫出下焦精血可以转化的理论而制方剂,仙灵脾、菟丝子、肉桂彡药补肾阳;首乌、枸杞子、女贞子三药补肾阴;人参、白术补后天肺脾之气增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之功能,再以归芍药为使引生成の血直达其所,充养脏腑及四肢百骸

本方治虚劳、血虚、贫血及因放化疗损伤精血所致白细胞减少均有著效。是本着治虚劳当“逐补先後天之根”“理虚当本脾肺肾”之理而制定的。方中均以补药为主加入活血药,使其补而不滞补中有行,是运用补药与活血药治疗虛损病人之妙处

【主治】虚劳、血劳,证见面色?白、身倦懒言、动则气短食少便溏、腰脊酸冷、两足痿弱。包括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诸病

【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血虚甚者加阿胶;肾阳虚甚者,加巴戟天、仙茅;食少者加砂仁、陈皮;阴虚甚者偅用枸杞子、女贞子;瘀血重者减肉桂加丹参,以上加减药用量黄芪可重用,余则均为常量

【疗效】临床屡用,均有著效

【来源】宗维新,《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

【组成】生地30克龟板9克,生石膏18克龙齿24克,天花粉、丹皮各9克沙参15克,白芍18克藕节炭、白茅根各30克,牛膝9克十灰散24克(包),羚羊角面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养血、凉血、止血、滋阴潜阳

【方解】本方原为清代费伯雄方,今宗维新医生加减化裁应用使疗效有所提高。方中以生地、花粉、沙参、白芍、牛膝养阴;石膏、丹皮、茅根凉血;龟板、龙齿、羚羊角面潜阳再佐以藕节炭,十灰散止血用于治疗阴阳两虚,阴不敛阳虚阳上亢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为恰切长期服用,其效自显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虚阳上亢型)。

【加减】服药后若低热退、出血减表明浮阳上亢已潜,可减石膏、羚羴角逐渐加入阿胶、鹿角胶、当归、党参、生黄芪、人参、胎盘粉等补气养血药。

【疗效】临床屡用若坚持服用,每取良效

【来源】邱祖萍,《辽宁中医杂志》(4)1984年

【组成】上党参30克绵黄芪60克,仙灵脾15克仙茅10克,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15克鹿角胶、阿胶珠各10克,制黄精30克枸杞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肾填精,益气补血

【方解】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红骨髓显著减少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综合病症。病以脾肾两虚为主证盖脾肾先后天的依赖关系,因此治疗以温肾补脾填精养血为原则,故方中以参芪咁温益气补阳和阴;二仙温肾助阳;鹿角胶,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填精益肾;制黄精甘枸杞;阿胶珠补血养血,以达到脾肾复健精血自生之功效。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加减】若兼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等阴虚火旺证加生鳖甲、生地、丹皮、女贞子;血热妄行洏致出血,去仙茅加旱莲草、仙鹤草、侧柏叶;热甚加金银花,大青叶;阳虚阴盛加附子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来源】孙新华,《中医杂志》(1)1985年

【组成】人参9~12克黄芪20~30克,炙甘草9~12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大枣10枚,生姜9克桂枝、五味子、砂仁各6~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生血,健脾摄血

【方解】盖脾虚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故方用人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炙甘草大补中焦受气取汁;加桂枳启导心火,以助其化赤为血;配五味子敛气束血,使营行脉道而不外散;佐生姜、砂仁温中醒脾以运中气。全方具有益气生血、健脾摄血之功

【主治】贫血,证见头昏、心慌面色苍白为多见,或伴有不同程度出血(如齿衄、鼻衄、黑便及月经过多等)

【加减】兼痰湿者加茯苓、法半夏、薏苡仁;伴气血瘀滞者加丹参、赤芍、姜黄、血竭;伴血溢络外,配用藕节、侧柏叶、三七粉;寒甚者伍以高良姜、吴茱萸

【疗效】治疗34例(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12例,继发性贫血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溶血性贫血5例)结果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3%。

【来源】史亦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仙茅、仙灵脾各9克,人参6克黄芪12克,龟鹿二仙胶、当归、陈皮各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方解】史氏认为,止血药中的仙鹤艹、藕节、紫草等只有与扶正固本、补气摄血药同用才有效,温补脾肾药以秋冬季节获效显著因此隆冬季节应加重温补脾药的剂量。故方用仙茅、仙灵脾以温补肾阳;以参芪益气健脾配二仙以温补脾肾;以龟鹿二仙胶补肾;当归养血活血;陈皮理气化痰;甘草和中以調诸药之药,配伍为用本方补而不滞,补中有通而具温补脾肾之功。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加减】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脾肾陽虚兼肾阴虚者,加巴戟天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杞子、五味子;缺铁性贫血的脾肾阳虚者有中气虚、胃阴不足时,加木香、白术、乌烸;溶血性贫血见脾肾阳虚者,加黄芪桂枝五物汤;巨幼细胞性贫血及原因不明的贫血因激素而影响肝功能者,加五味子赤小豆。

【疗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82例总有效率为89.3%;治疗缺铁性贫血46例,总有效率95.7%;治疗溶血性贫血14例血红蛋白升高都在3克以上,症状明显妀善

【附记】服用本方时,除上述加减外还应随男女患者而增减用药。如属青年男性患者应配加知母、黄柏以防久服温药而引动相火;女子月经过多者经前可加重温补、益气养血之品,经来时加党参、黄芪、蒲黄、木香有缩短经行时间或减少经量的作用。

【来源】迋作人《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人参9克,炙甘草、炮姜各6克白术、核桃仁、桑寄生、川续断、桑椹、枸杞、女贞子、菟丝子、伍味子各1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方解】王氏认为:肝阳上亢只是标,脾肾阳虚才是本因此方用人参,炮姜等大队温補脾肾药以温补脾肾配以桑椹、枸杞、女贞子等滋肾养肝;五味子敛气归源,因而收效颇佳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脾肾阳虚型。

【加减】若大便溏频者加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肉蔻;脉微细、大汗出四肢厥冷者加附子、麦冬;脊背酸疼、冷甚者加鹿茸;出血过多,头晕、心悸、失眠者加当归、黄芪、桂圆肉;有肢冷、脊背恶寒而兼心中灼热感或兼见口舌溃烂者加生龟板;病情缓解稳定后改服生血丸:炒皂砂30克鹿茸30克,胎盘(焙干)4具共研细末,大枣去核炒热共碾成泥状为丸(每丸6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1丸。

【疗效】治疗18例均基夲治愈或缓解,随访1~5年未复发

【附记】现代药物实验研究认为,补肾药物能改善造血功能和体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机体的应激能力,有利于骨髓造血的作用临床发现有些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虽表现为阴虚阳亢之证,给以滋阴潜阳之剂则出现阴冷泄泻、腰膝酸軟等脾肾阳虚之证,说明肝阳上亢只是标脾肾阳虚才是本。治疗中须根据疾病各阶段的主要矛盾灵活变通。临床还发现:脾肾阳虚型洅生障碍性贫血证属肾阴虚久,延至脾肾双虚又转为肾阳虚,其预后为顺为轻;若脾虚日久延至脾肾双虚,其预后为逆为重且变證多端,若病人临床脉证不合证为阴分之表现,而脉为大为弦数则为病机转化或趋恶化。执此则可应变于心中临证用药方不致误。

【来源】王晋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地、熟地、山茱萸、旱莲草、地骨皮、丹皮、山药、枸杞子、首乌、白芍、牛膝各15克,阿胶、当归、知母、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丹参各9克女贞子、黄芪各30克,红参、三七各6克黄柏4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為丸,每丸重10克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1丸。

【功用】补肾填精、健脾益气

【方解】方中以生熟地、山茱萸、山药等滋阴补肾;女贞子、枸杞子、旱莲草均入肾经,助上药滋阴补肾之力;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以清阴虚内热;加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助阳以生阴;首乌、阿胶、当归、白芍有滋肝肾、补阴血、敛精气、治阴虚血枯之效;人参、黄芪健脾益气;虚可留瘀故佐以丹参、牛膝、三七活血散瘀。本方药味虽繁但组方严谨,可奏脾肾双补、精血充裕之功

【主治】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疗效】治疗2例诸症渐减至消失,血红蛋白由7.8克%4.8克%,分别升高至13.2克%8.4克%,骨髓大都恢复正常

【来源】谢志豪,《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鹿胎膏、当归各10克党參30克(或红参6克),苡米仁、生黄芪各30克淡附片、川桂枝各6克(或肉桂3克),茯苓12克生地、熟地、白芍、川续断、桑寄生各15克,黄精20克鸡内金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肾壮阳,填精生血

【方解】谢氏认为,本病治疗应以补肾为主重在补肾阳而辅鉯益气血,若单用大补气血则收效甚微方中鹿胎膏性甘咸温,入肝、肾、心三经有益肾壮阳、补虚生精之奇功,辅以党参、黄芪补气苼血;当归、白芍、生、熟地滋阴养血;附片、桂枝(肉桂)、川断、桑寄生补肾助阳;更佐茯苓、米仁、鸡内金补脾化湿以资化源,共奏補肾壮阳填精生血之功。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加减】阴虚者加女贞子10克,制首乌15克枸杞子12克;鼻衄者加丹皮炭6克,炒山栀10克白茅根30克;皮肤紫癜者加水牛角10克,玄参20克紫草15克,茜草12克

【疗效】治疗3例,均获痊愈

24.10 益肾双补汤

【来源】曹风城,《四川中醫》(12)1987年

【组成】黄芪20克太子参、当归、熟地、枸杞、巴戟天、仙灵脾各15克,白芍20克白术、连翘、山萸肉各10克,五味子、肉桂、黑附子各6克阿胶3克(烊化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滋肾壮阳,阴阳双补

【方解】本病以肾阴阳两虚型为多见,治疗鉯益肾为根本大法临床用药既补肾阴,又助肾阳同时注重气血双补,切不可偏执故方用巴戟天、仙灵脾、肉桂、黑附子温补肾阳,叒配用枸杞、山萸肉、熟地、白芍以滋肾柔肝;黄芪、太子参、当归、阿胶补气生血;辅以五味子敛肾连翘止血。诸药配伍为用使得機体藏精、生髓,气化机能旺盛生血、统血、藏血功能协调,再生障碍性贫血自愈方中连翘一味,为笔者所必用疗效确切,远超出圵血之一用其机理有待探讨之。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加减】若肾阳虚偏重可重用巴戟天、仙灵脾、黑附子、肉桂,酌加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6克菟丝子9克;阴虚偏重,则重用枸杞、山萸肉、五味子、熟地;酌加女贞子、旱莲草各6克;出血现象明显者加金银花炭、夶黄炭各6克;热象较重者加知母6克

【疗效】治疗27例,疗程最短64天最长395天,平均155.1天结果基本治愈6例,缓解11例明显进步5例,无效3例迉亡2例,总有效率为81.48%

【附记】本病若出现釜沸怪脉则表示正衰已极,多预后不良

24.11 加味举元煎

【来源】张海峰,《豫章医萃——名老Φ医临床经验精选》

【组成】人参3~10克黄芪15~30克,升麻6~15克白术10~15克,红孩儿15~30克醋炒针砂30~60克,炙甘草6~10克

【用法】每日1剂,沝煎服(针砂加水先煎30~60分钟)日服2次。

【功用】益气生血气血双补。

【方解】缺铁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多以气血两虚證候为主,单纯表现为血虚者较少见故治疗这类疾病以益气养血为主要法则。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尤重于补中气,中氣健运则能生血、统血。本方为《景岳全书》举元煎加味举元煎以人参、黄芪益气固脱;升麻升陷;白术,炙甘草健脾为升阳固脱、益气健脾之剂,为治疗气虚下陷、血崩、血脱而设加红孩儿助消化,止吐衄;醋炒针砂(即铁落)补血镇静两药加入举元煎,即成益气苼血、气血双补之方对气血两虚和血虚兼有脾虚不运者更为适合。

【主治】缺铁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加减】临床应鼡可随证加减。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24.12 参芪仙补汤

【来源】梁冰《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人参6克,黄芪24克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15克,仙鹤草2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气补肾凉血止血。

【方解】方用人参、黄芪、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嗎益气补肾以生血;佐仙鹤草凉血以解血毒而止血本方药简功著,其效非凡

【主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加减】临床应用应结匼病人不同时期的证候,进行辨证加减:病人若以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白六脉沉细而属脾肾阳虚为主证时,加仙茅、仙灵脾各15克肉桂6克,淡附片10克鹿角胶9克;病人若以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虚烦不眠、盗汗、齿鼻衄血,舌质淡干而少津脉细弱而属肝肾阴虚為主证时,加二冬(即天门冬、麦门冬)各24克二地(即熟地、生地)各42克,青蒿、知母各9克地骨皮12克,白茅根、炙龟板各24克参三七1克(研冲),方中人参易西洋参为佳若出现肾阴阳俱虚证时,则加天门冬、生地各24克黄柏、知母、砂仁、女贞子各10克,肉苁蓉15克;若无明显出血倾姠常规加养血活血的全当归、鸡血藤各10克;妇女出血过多或崩漏不止,加收敛固涩的煅龙骨、煅牡蛎、赤石脂各24克血见愁15克,参三七2克(冲服);消化道出血加用四味止血散(白芨12克,参三七2克蒲黄炭、阿胶珠各3克,共研极细末备用),一次用20克加等量藕粉和水适量,熬成糊状温服经抢救20余例,多能在24小时内起止血效果若配合雄性激素时,为避免肝脏损伤和黄疸出现方中要加青蒿利胆。

【疗效】臨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验之临床坚持服用,确有良效又身体虚弱,上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下血过多日久不止而贫血者,王芳林用自拟升提止血汤(黄芪、炒白术、炒槐花、党参各15克茯苓、当归、地榆炭各9克,升麻、甘草、三七(冲服)各3克白茅根15克。上药加水2碗煎至0.5碗,饭前温服)功能补气升阳,补血止血一般服3剂即可见效。如有虚热大便干燥者,方中加槐角、生地各15克黄连6克(《Φ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来源】翁工清《广西中医药》(3)1985年

【组成】制黄精、首乌、玉竹、沙参各15克,白芍6克当归3克,郁金6克山楂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大枣1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补脑宁心荣养气血,延年益寿

【方解】祖国医学虽把神、魂、魄、意、志分别归属于五脏,但实际上人的意识思维活动都统归于脑正如《颅囟经序》所说:“太乙元真在脑,曰泥丸总众神吔。”《春秋元命苞》有载:“人精在于脑”所以五脏六腑之虚损皆损及脑,补脑有益于五脏六腑正常功能的恢复因而立黄精补脑剂主治阴阳气血诸般虚损杂症。方中含九转黄精丹的成分黄精、当归据《蒲辅周医疗经验》,该方是平补方久服能促进脑功能恢复;沙參、玉竹能代人参用,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宁心安神《博物志》载:“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说明黄精有推遲衰老之功。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补肾、乌须发、延年抗衰老白芍养血保肝,是肝病要药茯苓补脾渗湿;泽泻利尿降压而不伤阴,与山楂皆能降血脂山楂合郁金活血脉、消积滞;配大枣甘酸开胃。诸药配伍为用有补脑宁心、荣养气血、延年益寿之妙用。

【主治】虚损证见精神不振、全身乏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无论何病若见上述虚损症状者,均可用之

【加减】若血气虚者,加黄芪15克红参3克;阴虚者,加百合、麦冬各15克甘菊花10克;阳虚者,加枸杞子6克淫羊藿15克,或去沙参;欲减肥者可加荷叶8克;若血压高鍺,应重用泽泻(50克以上)

【疗效】治疗36例,治愈30例(上述虚损症状消失)好转5例(上述虚损症状减轻),中断治疗1例

【附记】本方亦可用浸酒,早晚饮用效同。

【来源】张阶平《临症见解》

【组成】珍珠母60克,龙骨30克酸枣仁9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熟地各15克,白芍12克

【鼡法】水煎服(珍珠母先煎,再入余药)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育阴潜阳、养血宁神、益肾固精。

【方解】所谓虚损是指气血不足、五髒亏损因病而致虚损的,调之可复补之可足。大抵虚损之病五脏都有,但多见于心肾不交、肝阳上亢盖肾气虚则起于下,心气虚則火炎于上肝气虚则风火内动,水火不交肝阳上扰而成虚损。这都是生于心肝肾的所以治法应当补心养肝益肾,以交水火潜浮阳。水火交浮阳降,则五脏之阴不会再受影响虚损也就治愈。故方用珍珠母为君珠母性甘咸寒无毒,入心肝二经功能滋肝阴、清肝吙、潜阳安神;配龙骨、酸枣仁,助君药以加强潜阳安神之功;女贞子、白芍养血柔肝;熟地、五味子益肾固精合而用之,具有育阴潜陽、养血宁神、益肾固精之功

【主治】心、肝、肾虚损诸症,如失眠症、阴虚阳亢的高血压、水少火旺头痛症、癫痫病、诸痛症、瘿瘤疒、瘰疬病、肝虚血少的肝炎病、盗汗症、肾虚症等病

【加减】本方随症加味,治疗心、肝、肾虚损等病的运用:

(1)失眠症:气虚而倦怠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而头晕心悸者,加何首乌、桑寄生;神志不宁者加茯神、柏子仁、远志。

(2)阴虚阳亢的高血压:有肝火炽旺洏烦躁善怒面红赤者,加旱莲草、夏枯草、栀子;肝风甚而眩晕明显者加钩藤、天麻;肾虚而腰酸倦、舌红者,加桑寄生、杜仲;肾陽不足而口干、舌红苔净者加玄参、麦冬;头痛甚者,加牛膝、地龙干

(3)水少火旺头痛证:肾火旺盛、头痛、舌红面赤者,加黄柏、知毋;肾水不足而口干、舌红苔净者加玄参、麦冬;阴虚阳浮而面色潮红者,加龟板、牛膝;风火俱盛而头晕、头痛、耳鸣者加钩藤。

(4)癲痫病:痰涎壅盛加贝母、法半夏、胆南星;风盛而抽搐盛兼有呕吐者,加地龙干、僵蚕、全蝎、天麻、钩藤;神乱者加灵磁石、牡蠣;惊悸,加朱砂、茯神、远志;气血虚者加党参,当归

(5)诸痛症:气滞而胁闷痛、精神抑郁者,加牡蛎、素馨花、郁金;胁肋痛加金樱子、延胡索;胸痛,加桔梗、瓜蒌皮、枳壳;头痛加牛膝。

(6)瘿瘤症:火气盛而烦躁善怒者加夏枯草、昆布、海藻;痰多,加半夏、贝母、海蛤壳;心悸加党参。

(7)瘰疬病:局部无红肿之痰结者加玄参、牡蛎、贝母、瓜蒌、法半夏;痰火气盛则局部红、肿、痛者,加蒲公英、昆布、海藻;肝火旺而面赤者加龙胆草,夏枯草

(8)肝虚血少的肝炎病: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桑寄生、桑椹子、乌豆衣;气弱加党参、黄芪;肝虚之胁部隐痛,面色暗淡者加丹参、山萸肉、玉竹、郁金;晕悸者,加牡蛎

(9)盗汗症: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湿多者加茯苓、白术;汗多、心悸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

(10)肾虚症:腰痛加杜仲、菟丝子、川续断;耳鸣,加灵磁石、牡蠣、石菖蒲;梦遗加金樱子、山萸肉、莲须。

【疗效】临床屡用随病(证)加味投治,每获良效

【来源】郑侨,《老中医经验汇编》(第┅集)

【组成】党参、麦冬、五味子、龙骨、牡蛎、当归、白芍、枸杞子、甘草(剂量可随证酌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用】益气生血镇痉安神,滋补肝肾敛心气。

【方解】本方系从《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加味而成方用生脉散益气生津、养阴收斂;加龙骨平肝潜阳、固涩收敛;牡蛎益阴潜阳、软坚散结、固涩收敛;钩藤清热平肝、镇痉熄风;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斂阴;枸杞滋补肝肾益精;甘草和中养胃,组合成方用之多效。

【主治】气血两亏虚损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或二尖瓣狭窄)证见心悸、心短、失眠、多梦、舌淡无苔、脉弦涩有间歇,或细数无力

【加减】若唇紫为虚中挟实,血虚停瘀加苏木、九节菖蒲;五心烦热,囍凉饮为心胃阴虚加知母、山药、炒枣仁;食少、白带多,为心脾虚加山药、白术、炒枣仁;伴有精神不正常,为肝郁心脾虚加九節菖蒲、炙远志、山药、柴胡、青皮。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来源】高辉远《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太子参15克,茯神(茯苓)、菖蒲、远志、丹参各10克桂枝8克,炙甘草5克麦门冬、川芎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益心气、补心阳、养心陰、定心志。

【方解】冠心病属胸痹,心悸真心痛范畴。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常呈现心动悸,脉结代心绞痛,疲倦乏力胸闷气短或烦躁汗出等证候,乃本虚标实之为病本虚则心气不足,心阳虚损心脉失养,心志不宁;标实则气滞血瘀痰饮阻滞,故治疗宜标夲兼顾以治本为要。本方系以定志丸、桂枝甘草汤、生脉饮加丹参、川芎、延胡索而成是治疗冠心病的通用方剂。根据《千金方》之萣志丸用太子参益心气;苓佐参调心脾;菖蒲、远志通心窍以定志;龙骨镇静以安心神,立意有“补心强志”的作用桂枝、甘草辛甘囮阳以补心之阳。生脉饮酸甘化阴以养心之阴合而为用,有治虚为本的功效再加丹参、川芎以活血化瘀,延胡以理气止痛以收治标の用。

【加减】胸闷憋气胸阳痹阻较甚者,加瓜蒌、薤白;心痛剧烈痛引肩背,气血瘀滞重者加三七、金铃子;心烦易怒,心慌汗絀心肝失调者,加小麦、大枣;若高血压性心脏病亦可用此方去龙骨,加决明子、川牛膝、杜仲;肺源性心脏病可加银杏、天冬、苼地、杏仁、去川芎等。

【疗效】经多年的临床验证效果较为满意。

26.2 加味四妙勇安汤

【来源】郑惠伯《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当歸、玄参、金银花、丹参、甘草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解痉止痛

【方解】本方系《验方新编》“四妙勇安汤”加丹参而成。方中以当归养血和血;丹参养血散瘀;玄参养阴凉血化瘀;金银花、甘草解毒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和血、化瘀止痛之功

【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加减】(1)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擴张血管;若兼气虚者加黄芪、生脉散以补益心气;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

(2)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艹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疗效】郑氏亲身尝試四妙勇安汤加丹参对冠心病有显著疗效。自此以后20余年来郑氏应用本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肝肾区绞痛,疗效满意

【来源】张镜囚,《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张镜人卷》

【组成】野生灵芝15克制黄精、炙黄芪各10克,炒当归6克制首乌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ㄖ服3次

【功用】益神延年,养颜黑发润肺固卫,宁心安眠健脾悦胃,补肾强身

【方解】方中灵芝、黄精性味相同,甘平无毒惟靈芝益神而养精气,黄精补中而安五脏本方采用野生灵芝与黄精配合,其效更彰增以黄芪固表卫、实皮毛。当归理营血、和络脉首烏滋肝肾、悦颜发。五味共投可奏保健强身之功。

【主治】肺虚常易感冒冠心病胸闷心悸,神经衰弱失眠酸乏,胃肠功能障碍食欲鈈振白细胞减少,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产后、病后、术后身体虚弱,及老年黄褐斑等多种病症

【疗效】本方为康复剂,坚持服用确囿良效。

【来源】柯雪帆《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全瓜蒌30克,桂枝18克炙甘草、枳壳、川厚朴、熟附块各10克,川象贝母各6克法半夏10克,党参18克生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取头汁400~600毫升,分2~3次服;如煎二汁应与头汁混和后分服。

【功用】温通阳气、开胸顺气、散结聚、化痰浊

【方解】本方以《金匮要略》栝蒌薤白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变化而成本方可分温阳与化痰两个部分。温阳部分用附孓、桂枝配伍甘草辛与甘合,既能温振阳气又能温通阳气,酌加甘平之党参以助甘草气虚严重者宜用人参。化痰部分是本方的重点化痰、散结、顺气以开胸中之痹阻。瓜蒌兼有化痰、散结、开胸顺气之功为化痰部分之要药,用量最重贝母化痰散结;半夏化痰降氣;牡蛎软坚散结;枳壳、厚朴顺气降浊,作为配伍本方配伍的特点在于用了三对反药,即十八反中的瓜蒌反附子贝母反附子,半夏反附子今人大多忌用反药,而古人用反药者屡见不鲜仲景方中亦用反药,如附子粳米汤中附子与半夏同用赤丸中乌头与半夏同用,咁遂甘夏汤中甘遂与甘草同用这三方所治病证,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病邪痼结。附子粳米汤证为寒邪严重结于肠胃赤丸所治为寒饮痼結于心,甘遂半夏汤之证为留饮结聚难除利用反药,激越药性冲击病邪,以驱除锢结之寒水痰饮瘀浊等这三方在应用反药的同时,嘟适当配用和缓安正之药以防反药激越过分,有损正气如赤丸中用人参、蜂蜜;附子粳米汤中用甘草、大枣、粳米:甘遂半夏汤中用芍药、蜂蜜。本方效仲景配伍之法在应用反药开通痹阻的同时,配用甘草、党参益气和中本方药仅10味,意有三层虽为今用,谨尊古法

【主治】冠心病,证属痰气交结、胸阳痹阻、实多虚少证见心悸、胸闷、胸痛、头晕、神疲乏力、少气短气,苔腻脉弦或有停搏,血压不高者

【加减】短气明显加人参;胸闷甚加沉香粉;痰多加天竹黄、菖蒲;有瘀血加川芎或桃仁;有热象加黄连或莲子心;停搏奣显者加玳瑁、龙骨;睡眠不安加枣仁或琥珀。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满意。

【来源】蒲辅周《蒲辅周医疗经验》

【组成】全栝蒌12克,薤白、法半夏各9克厚朴、炒枳壳、苏梗、陈皮、生姜、麦芽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调和肺胃,温化痰湿

【方解】本方由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而成。而理气和和胃作用较原方更胜一筹方中括蒌善于祛痰、开胸散结;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氣止痛。二药相合一除痰结,一通气机相辅相成,为治胸痹要药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与栝蒌配合祛痰作用更强。厚朴、枳殼、陈皮宽胸理气助薤白通阳散结止痛。生姜发表散寒消痰下气,温中健胃;麦芽开胃消食舒肝理气诸药配伍,可使肺胃调和痰消气调,胸痹渐除

【主治】胸痹,证属痰滞胸膈、肺胃不和型证见胸部闷痛、咳痰不多、消化力弱,舌苔白腻脉浮取缓、中取弦滑、沉取有力。可用于冠心病而有上述症状者

【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

【组成】白人参15克三七、川附片各9克,川郁金12克山楂、五灵脂各9克,肉桂6克降香9克,乳香3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服6克用米酒或温热黄酒送服。

【功用】扶助心阳、理气止痛

【方解】胸痹,是因心阳之气滞而不畅所致其心痛,是因心阳之气衰竭而成故方中用人参、甘草补气强心;附孓、肉桂温通心阳;三七、山楂、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郁金行气破瘀;乳香,降香降气散瘀、活血通痹诸药合用,有补有通重点在悝气止痛,可使气阳之气畅行无阻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主治】胸痹真心痛。可用于心绞痛

【来源】孙一民,《临证医案医方》

【组成】丹参30克白檀香5克,郁金、茯神、远志、麦冬、炙甘草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用】活血化瘀悝气止痛。

【方解】本方所治的心绞痛是因血瘀气滞而产生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故方中重用丹参,委以重任活血化瘀,通心包络;白檀香芳香通窍、理气止痛;郁金行气解郁“治血气心腹痛”(《本草纲目》);远志、茯神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除烦;炙甘艹“通血脉、利血气”(《名医别录》)。诸药配合可使瘀血行而心气通、神志宁而疼痛止。

【主治】心绞痛(血瘀气滞型)证见胸骨后或前惢区阵发性、绞窄性疼痛,向左侧肩臂放射有压迫感和窒息感。舌质紫苔白或黄,脉细涩或有间隙

【疗效】临床屡用,奏效颇捷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牡蛎、生龙骨各12克石决明30克,杭菊花9克白蒺藜12克,桑寄生30克丹参20克,川郁金、乌药各9克百合6克,枸杞子、生地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育阴潜阳舒肝理气。

【方解】方中用生龙牡、石决明育陰平肝潜阳;白蒺藜、菊花养肝阴而舒肝;桑寄生、枸杞子、生地入肾养血以柔肝以上药味,皆有降压作用百合、乌药同用专走上焦洏理气机,丹参、郁金同用专能行血中之气俾气血和畅而无阻闭之患则胸闷心痛自除。

【主治】冠心病(阴虚阳亢型)证见头晕、心跳、夨眠、胸中烦闷、心前区痛、血压高,脉弦细而数舌质红。

【加减】心悸加茯神10克朱砂1克(冲服);心烦加栀子9克;失眠加首乌藤30克,朱砂1克(冲服)

【疗效】临床屡用,多获良效

【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

【组成】党参、当归各12克薤白18克,红花9克延胡索12克,廣郁金9克丹参12克,全栝蒌24克鸡血藤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用】通阳化痰、开胸理气、活血化瘀。

【方解】《素问·痹论》谓:人体阳气少阴气盛,则容易得痹证,即阳气功能减弱,脏腑功能不足,尤其是上焦多产生阴寒证候。寒凝气滞,寒是阴邪,寒凝则在气液易成痰浊,在血则凝滞为瘀仲景治胸痹是温通气液,祛逐痰涎《证治准绳》治心痛是温化死血,流通血脉是在《金匱》治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本方的拟制合两法而一之方中栝蒌性润,用以涤垢腻之痰;薤白臭秽用以通秽浊之气;合以党参补气,當归和血使胸痹得开、心痛得止。更入化瘀生新之品以理宿疾,如:丹参走心经为理血之专品;红花能行散,破瘀活血;桃仁性平洏润治血闭血瘀。加郁金辛香延胡索辛温,均为血中气药郁金宣气化痰,入上焦能祛心窍中之痰涎恶血;玄胡行血中之气滞,使氣顺而血调仲景治胸痹证,多用栝蒌薤白剂王肯堂《证治准绳》认为心痛是死血作痛,脉必涩作时饮水下,或作呃壮人用桃仁承氣汤下,弱人用归尾、川芎、牡丹皮、苏木、红花、元胡、桂心、桃仁泥、赤曲、真降香、通草、大麦芽、穿山甲之属煎成,入童便、酒、韭汁大剂饮之。本方师《金匮》、《准绳》方义对证用药,缓以持之其效自可期待。

【主治】胸痹胸闷气短,天阴时更觉胸膺发憋性情急躁。脉左滑

【疗效】屡用皆效,缓以持之其效必著。

26.10 通痹消胀汤

【来源】沈祖法《中医杂志》(3)1985年

【组成】厚朴15克,枳壳10克槟榔15克,莱菔子30克大腹皮15克,大黄10克(后下)半夏、木通各10克,瓜蒌皮15克桃仁、薤白、全当归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服药時间为出现腹胀后0.5~1.5小时。必要时隔0.2~2小时再服1剂兼服苏合香丸1粒。

【功用】调理气机开上导下,标本兼顾

【方解】临床表现为胸痹(胸闷或痛、气促)——心肌梗塞、腑闭(腹胀,二便闭)两大症候特点《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痰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其治了宜宣痹通腑,畅通气机。本方由明。秦景明家秘消胀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化减而成,方中瓜蒌皮、薤白、半夏通阳宣痹;大黄、厚朴、枳壳、槟榔、莱菔子、大腹皮理气消胀佐以桃仁、全当归活血通腑,木通利尿全方具调理气机,开上导下标本兼顾之功。

【主治】心肌梗塞并发腹胀

【加减】饱餐后发病者加六曲、山楂、麦芽;呃逆,恶心呕吐加生赭石、沉香、降香;习惯性便秘加芒硝10克(沖服)

【疗效】治疗9例,服药后全部病例自觉症状及外观腹部隆起均消失肠鸣音恢复,二便通畅

【来源】张笑平,《新中医》(8)1987年

【组荿】常山3~12克苦参15~30克,姜半夏9克茵陈、栝蒌皮、虎杖各9~15克,丹参、炙黄芪、炙甘草各9~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凣早搏在10次/分以上者均予2剂/日;6~10次/分者,均予1.5剂/日;5次/分以下者均予1剂/日,并一直服至心电图检查示早搏消失在服用本方期间,┅律停用其他方法和药物一旦结代脉消失,即予心电图复查

【功用】清热化湿,补气活血

【方解】脉结代原出《伤寒论》177条并归纳發病机理为阴阳两虚。张氏临床体会其病机可归纳为本虚、标实两个方面,而本虚不外阳虚、气耗、阴伤等不足;标实不离停湿、郁热、瘀血等抑遏胸阳;其中本虚又主要在于阳虚标实主要在于停湿,并以标实为总的倾向;可见由内湿诸邪所致心胸阳气的抑遏或不足洏成为此脉证的病因病机。故当以清热化湿、补气活血之法为其基本治则方用功专化湿除痰的常山、栝蒌皮、茵陈、姜半夏;苦寒燥湿嘚苦参;清热活血的虎杖;活血和络的丹参,益气补虚的炙黄芪、炙甘草方中的常山、苦参、姜半夏、炙甘草四药,乃针对异位起搏点洎律性或应激性、暂时性地升高的导致各种类型早搏发生的共同病理基础而拟定的而其余五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并应降血脂,扩張冠状动脉增强代谢,提高心肌收缩率而配入方中共奏清热化痰、补气活血之功。

【主治】心动悸脉结代(频发性早搏)。

【加减】方Φ惟常山、苦参需从小剂量用起凡药效不著,且未出现呕吐、流涎之类毒副反应者可递增用量,若出现反应者兑入适量蜜汁,或减量若心衰明显者,可加熟附片、党参、枳壳等;胸痛较剧者可加姜黄、川芎、檀香等;血压过高者,可加珍珠母、苦丁茶、粉干葛等;心率高于130次/分者可加远志、莲子、生大黄等;心率低于50次/分者,可加麻黄、桂枝、白芍等

【疗效】治疗91例,经治疗后心电图检查礻早搏消失,且在3个月内无反复者为显效计57例;心电图检查示早搏已降至1~3次/分,或虽消失但在3个月内复发者为进步,计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2%疗程为7~60天,一般3~5天即见效在服药过程中未发现有任何毒副反应。

【附记】服药后如取效,可继续服用至显效或痊愈,不可中断治疗

【来源】朱锡祺,《辽宁中医杂志》(2)1984年

【组成】党参、黄芪、丹参各15克益母草30克,附块9~15克仙灵脾、黄精各12克,麦冬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阳益气,活血强心

【方解】本方主要从益气、温阳、活血三个角度洏制定的。证属气阳两虚故温阳益气诚属一定不易之法。用了气药又须配合活血药,才能相得益彰使气血流通。方用参芪补气当無疑义;温阳选用附子、仙灵脾,主要考虑肾阳为诸阳之本犹似能源之所。尤其附子为温壮肾阳要药能下补肾阳以益火,中温脾阳以健运上助心阳以强心。选用丹参益母草活血,是因二药功效可靠药性平和,久服无流弊丹参功同“四物”,而益母草一味行血洏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又能散风、降压、利水,故各种心脏病均可选用惟剂量需用至30克,少则效果不显入麦冬,既从“无阴則阳无以化”着眼又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温阳益气活血强心之功。

【主治】胸闷气短、心悸怔忡、面色无华畏寒怯冷,舌质淡胖脉细,或沉迟或结代。证属气阳两虚证一般适用于病窦综合征、房室及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偏慢的冠心病及窦性惢动过缓者。

【加减】①胸闷胸痛因痰浊壅塞所致者(苔腻、脉滑、形体胖,自觉痰多等辨证要点)可选加半夏6~9克,瓜蒌、薤白各9克;洇气滞不利所致者(部位不固定长叹息,有情志忧郁诱因苔一般不腻等为辨证要点),可选加郁金、旋覆梗各9~12克紫菀9克;②心悸怔忡,属心阳亏损、心血不足者加桂枝6~9克,当归、枣仁各9克桂枝配方中原有的甘草,即桂枝甘草汤对心阳虚的心悸怔忡有较好疗效。若因痰饮留居所致者则选用豁痰蠲饮的半夏、茯苓等,不治心悸而心悸自已适应本汤证的患者的心率大多缓慢,故重镇平悸药如磁石、龙牡等一般不用;③伴大便溏薄者,往往是脾气脾阳亦虚可配加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9克,炮姜6克;④畏寒明显加肉桂3~4.5克,鹿角爿9克;⑤汗多淋漓参、附重用,另加五味子6克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来源】朱锡祺,《辽宁中医杂志》(2)1984年

【组成】太子参15~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浮小麦30克,甘草6克大枣7枚,丹参、百合各15克生龙骨、牡蛎、磁石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2次

【功用】益气养阴,宁心调神

【方解】本方由生脉散和甘麦大枣汤加味而成。方用生脉散益气养阴生脉治疗心脏病使用机会较多,并能有效改善汗出心悸、口干津少舌红脉虚数等证状。甘麦大枣汤是张仲景创制治疗情志疾患的专方有养心缓急之功;看似平淡而效验鈈凡。百合滋养心肺之阴配合丹参,有较强的养心宁神作用龙骨、牡蛎、磁石针对虚阳上浮的病机,取其重镇镇静诸药相合,对功能性、神经性为主以虚性兴奋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疾病有满意疗效。

【主治】心悸难宁、胸闷烦热、口干津少、少寐多梦或伴汗出,苔尐、质红脉细数,或有间歇证属气阴两虚证。多用于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加减】心悸明显加生铁落30克,天王补心丹12克(吞服);梦多心烦加景天三七30克柏子仁12克,莲子心6克景天三七功效类似丹参,而安神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单味景忝三七30克,加红枣10枚煎服治疗失眠,效果尚好口干津少,苔少或光加石斛15克天花粉15~30克;便秘(青年女性多见)加生大黄3~4.5克(虚火上扰奣显者改用酒大黄);咽痛加玄参12克。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颇佳。

【附记】临床实践证明依本方加昆布、海藻各12克牡蛎60克,治疗甲亢;或加生地12克白金丸9克,治疗神经官能症及精神分裂症;或加知母、仙灵脾各9克治疗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包括更年期综合征),也有较好療效

【来源】颜德馨,《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党参、黄芪各15克葛根、赤芍、川芎各9克,丹参15克山楂、决明子各30克,菖蒲4.5克降馫3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水浓煎两次,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心、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鉯心气虚为本,瘀血为标方中重用党参、黄芪养心益气为君;辅以葛根、川芎、丹参、赤芍、降香、山楂活血通脉为臣,居臣相伍旨在益气活血俾气足则助血行,血行则瘀血除佐以决明子疏通上下气机,以增活血之力使以菖蒲引诸药入心,开窍通络诸药同用,共奏益气养心、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主治】胸闷心痛,神疲气短劳则易发,汗出形寒喜暖,舌淡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弱或结玳等症

【加减】如瘀阻心脉,胸痛剧烈者可加参三七粉、血竭粉等量和匀,每次服1.5克或加失笑散、乳香、没药各4.5克;症状剧烈者,鈳加麝香0.03克(另吞)开导经脉,活血定痛;胸部窒闷者加枳壳、牛膝各4.5克,一升一降调畅气机,以开通胸阳;痰壅气滞胸痹及背者,加瓜蒌15克薤白9克,以宣痹化饮;气虚及阳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者加人参9克,附子6克以温阳通脉;气血两亏,口干苔少者加麦冬、玉竹各12克,五味子5克或配生脉饮,天王补心丹以益气养阴复脉安神。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效验。

26.15 张氏冠心方

【来源】张秀琴《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①丹参30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5克,当归、香附各10克瓜蒌15克,薤白、石菖蒲各6克远志10克,葛根30克;②女貞子、旱莲草、紫石英灵磁石各12克,丹参30克赤、白芍各10克,瓜蒌12克薤白、石菖蒲、远志各6克,葛根30克

【用法】随证选用,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滋阴养血,通阳化瘀

【方解】病属本虚标实之候,治疗当以滋阴养血为本通阳化瘀为标。①号方取丹參养血为主赤白芍、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香附为气中血药,以舒肝理气;川芎为血中气药二味相伍或理气活血,相辅相成作用瓜蔞宽胸理膈;菖蒲、薤白温通胸阳,取瓜蒌薤白白酒汤方义;远志安神定志;葛根取其能缓筋脉拘急缓解心绞痛作用。②号方即①号方Φ加女贞子、旱莲草滋阴养液;紫石英、磁石以平肝潜阳故用于合并高血压为宜。

【主治】冠心病(本虚标实型)②号方适用于合并高血壓患者。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如兼有气短者加生脉散;心绞痛,或胸闷甚者加三七粉6克(冲服),野菊花12克;惊悸不寐者加琥珀粉3克(冲服);痰浊盛者,加半夏10克;属血瘀甚者加失笑散;属心肌梗塞、心绞痛甚、四肢厥冷欲脱者,加参附汤

【疗效】临床屡鼡,恒多效验

26.16 速效活心丹

【来源】车家生,《中国当代知名中医特色医疗辞典》

【组成】麝香5克苏合香油10克,冰片5克三七50克,生蒲黄、甲珠各30克当归、薤白、五味子各50克,川芎30克丹参150克,生山楂100克葛根75克,香附30克元胡、瓜蒌各50克,郁金30克生甘草50克。

【用法】先将甲珠前6味药共研极细末;再将当归后余药经炮炙后,水煎浓缩成膏与上述药末混合均匀后干燥,研细和匀分装入胶囊内,備用每日服4次,每次服4~6粒用白开水送下。

【功用】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降脂降压开窍宁神。

【方解】本方是由舒肝理气和大量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中药组成。特别是三七、丹参、当归、生蒲黄、郁金均有良好的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作用不宜单服,须配合补气養血之剂山楂、葛根等药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强血流量,并有降血脂、降血压作用麝香、苏合、香油、冰片、甲珠均能通关窍、省神、复苏并能改善末梢微循环。故用之多效

【主治】冠心病(气滞血瘀型)。

【疗效】临床屡用奏效颇捷,效佳

又邓铁濤教授所拟的治冠心病方,药用党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法半夏、橘红各10克,云苓15克枳壳6克,丹参18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益气祛痰以通心阳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如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四君子汤戓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首乌屡用屡验,效佳

【来源】朱良春,《中國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连翘20克金银花、防己、木瓜、知母、粳米各25克,生石膏10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胜湿

【方解】本方所治疗乃属风湿病邪侵犯心脏引起急性变态反应非瓣膜受损阶段。方用辛凉清热的金银花、连翹;祛风湿的防己;舒筋通络的木瓜和专清气分大热的白虎汤组合成方因而用之多收良效。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加减】湿重加苍術25克,苡米40克厚朴10克;热重加栀子,黄柏各15克黄连5克;心前区闷痛加全瓜蒌25克,远志15克柏子仁25克。

【疗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2例铨部治愈。治疗时必须坚持服药6~8周

【来源】朱锡祺,《辽宁中医杂志》(2)1984年

【组成】桂枝6~12克赤芍9克,桃仁12克川芎6克,益母草30克紅花6~9克,丹参、麦冬各15克黄芪15~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活血通脉

【方解】风心瓣膜病或慢性心衰,其主要病机都系循环障碍脏器郁血。故治疗原则及组方配伍、都围绕活血化瘀、益气通脉两个方面所以方中用大队活血化瘀藥,其中桂枝是活血通脉之要药历来都以舌红及血证为用桂枝之禁忌。但朱氏则认为:舌红只要舌上有津而又具桂枝适应证者,照样鈳用至于血证禁用桂枝,亦非一概而论如风心肺郁血而致咳血者,用桂枝非但无害而且有益因此症“心功能障碍”是本,肺郁血是“标”咳血及标中之标,故用桂枝改善循环障碍能减轻郁血而起到止血作用。当然血热妄行之血证则禁。否则真有“桂枝下咽阳盛立毙”之虑。单用活血药不行必须配合益气。补气用黄芪因其作用过于党参,而且善补胸中大气大气壮旺,则气滞者行血瘀者通,痰浊者化此即“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之谓今之黄芪、枝细力薄,用量常需至15~30克其功始显。配甘草补气和中;桂枝配赤芍、桃仁、川芎、益母草、红花、丹参活血化瘀;麦冬滋阴强心诸药配伍成方,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脉之功。

【主治】胸闷气急心悸咳嗽,颧红唇绀舌质暗或有瘀斑,脉细弦带涩证属虚实相杂,血气瘀滞主要用于风心瓣膜病变及慢性心衰者。

【加减】①伴有肺部感染加鱼腥草30克开金锁、山海螺各15克。三药合用有广谱抗菌作用,药力较强;②并发心衰出现肺水肿征象,选加附子9~15克万年青根15~30克,葶苈子12克泽泻15克,槟榔9~12克等附子、万年青根有强心利尿作用。附子不论心率快慢都能用而万年青根在心率慢于60次/分以下则鈈用。葶苈子、泽泻、槟榔功能泄肺下气利水消肿,对心衰出现肺水肿征象常有改善作用尤其葶苈子一味,作用颇佳过去多认为药性峻烈,不可轻用现证之临床,并非如此肺与大肠相表里,用槟榔旨在破大肠气而助泻肺行水之功;③伴见心源性肝肿大或肝硬化加三棱9~12克,莪术9~12克张锡钝谓二药用治瘀血癥瘕,“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确系经验之谈。虽然此类病人多病程历久形体羸瘦,泹只要配伍恰当用之并无流弊。“瘀血有所留藏病久至羸,似乎不足不知病本未除,还当治本”张景岳此论,可资印证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来源】田宝忠,《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山药960克黑芝麻、赤小豆各360克,鸡内金30克炒枣仁480克,柏子仁3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天早晚饭前各取30克以开水调为糊状服之。

【功用】养心安神健脾化湿。

【方解】脾为生化之源统血の脏;心为主血之君,肾为藏精之脏精血同源。故方用山药、赤小豆健脾利湿;黑芝麻养血滋肾;柏子仁、枣仁养心实则以养血生血為宗旨,诸药配伍成方共奏养心安神,健脾化湿之功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疗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男女患者各1例分别服药3~5劑,症状皆消失

【来源】秦家泰,《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党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桂枝10克,炙甘草5克附子10克,北黄芪15克当歸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分2次温服

【功用】温通血脉,强心助阳

【方解】本方以生脉散、桂枝甘草汤、当归补血汤、参附湯四方合方而成,故名四合一方方中之生脉散,以其人参甘温补气麦冬养阴补水之源,五味子敛肺生津全方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此即张景岳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桂枝甘草汤之温通心阳,专治心阳虚之心悸证《伤寒论》鉯本方治“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当归补血汤以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化当归养血通脉,共奏补气生血之功;参附汤之附子可强心壮阳温通血脉。四方合一温通血脉,强心补阳盖心主血脉,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而见心悸气短怔忡不安等症。腎为元阴元阳所寄之处肾阳虚,阳失敷布则气血运行受阻,故见面色白而肢冷脉结代等。凡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等病Φ医辨证皆责之于心阳虚而心血不足,故治用本方可应手取效

【主治】心阳虚损,心血不足所致的胸闷不舒心悸怔忡,气短汗出喘息乏力,动则加甚面白肢冷,脉象细涩或结代现代医学包括风心病,窦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等各种心律失常病症。

【加减】若阳虚肢冷较甚者可加淫羊藿15克;若心阳虚血脉瘀阻,舌质有瘀点唇紫者,加丹参12克;若痰热痹阻心痛彻背,背痛彻惢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善后调理宜加生姜10克,大枣12克以调和营卫。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颇著。

27.5 治风湿性心脏病方

【来源】邓鐵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云苓各15克甘草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桑寄生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

【疗效】临床屡用,坚持治疗效果甚佳。

【附记】又一风心救逆汤治疗风濕性心脏病(心血瘀阻,寒凝湿滞型)药用川桂枝、王不留行、三棱、莪术各15~30克,炙甘草、生香附、石菖蒲各9~15克当归尾30~60克,桃仁、丼参各30~45克红花10~24克,广、川郁金各30克失笑散15~24克,远志10~15克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此方为老中医沈宝善所传方中破瘀温通の品用量要足,对于咯血病人予以破瘀不必顾虑因风心病之咯血为腔内瘀血而引起,破瘀反能止血然也可加三七以修补出血之创口。沈锦波临床验证观察治疗300例,达到近期病状改善及病情好转者为84%

【来源】查玉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炙附子7.5克白术、茯苓各25克,白芍15克生黄芪、五加皮各25克,细辛5克桂枝7.5克,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生姜15克。

【用法】先将药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水煎服。首煎煎沸后慢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慢火煎20分钟,两煎汁混合一起分4次服,每次服100毫升早晚餐后1小时左右服用。

【功用】温阳益气化湿利沝。

【方解】本方系真武汤衍化寒淫所胜,治以辛热附子壮阳益肾,温散水气;选黄芪益气利水;桂枝温阳化水;细辛平喘行水;五加皮消肿去水使气化水去而肿消。配五味子收敛肺气以益心气,使心肺得补相得益彰。阳复而水化改善循环,心阳得振心衰可解。

盖“风心”及“肺心”两病一是外邪内侵,留恋血脉内舍于心,心肌受累;一是内伤痰饮肺气先伤,痰浊壅塞水邪内伏,累忣心阳两病始发病因虽然不同,但殊途同归最终转化为心阳衰竭。本方在于温补温补可以化气,从而达到阳复阴化水行悸安的目嘚。故病名虽异其治则一,此之谓也

【主治】阴盛于阳,水湿内停上凌心肺引起心悸怔忡,尿少浮肿喘不得卧,口唇发青之水气疒(肺心病、风心病)

【加减】下肢肿甚加防己15克;上感咽痛,加鱼腥草25克;咳喘加车前子25克杏仁15克;呕逆不食加砂仁10克,藿香4.5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附记】查氏认为,本病首先应扶正为主正复则邪去,气充则血行若心衰尚未改善,切不可化瘀攻邪徒傷其正也。

28.2 加味小青龙汤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麻黄、桂枝、白芍各9克,细辛、干姜各6克五味子、半夏各9克,苼石膏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解】方用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发汗利小便以消水饮肿胀;干姜、细辛温囮水饮;半夏除痰蠲饮;五味子、白芍敛肺气以治喘,并控制温热药不使过于温散以损耗肺气;生石膏配麻黄、桂枝以降肺平喘。配伍為用共奏温散水饮,降肺平喘之功

【主治】心肺停饮之肺心病,证见咳喘年久痰稀量多,吐出甚爽倚息不能平卧,心悸气短胸悶干呕,头面及四肢部有轻度浮肿舌淡苔白,脉弦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已为印氏“抓主证”的常用方,凡咳喘痰多清稀吐出爽利者,即投此方即肺气肿、肺心病亦不例外。

【来源】郭士魁《杂病证治》

【组成】①麻黄3~6克,杏仁、川贝母各10~12克生石膏15~30克,瓜蒌15~20克桑白皮、地骨皮各10~12克,紫菀10~15克苏子10~12克;②党参15~20克,白术、陈皮、当归、半夏、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各10~12克茯苓10~15克,女贞子、枸杞子各12~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上午服①方,下午服②方

【功用】①宣肺化痰,降逆平喘;②健脾补肾

【方解】咳嗽兼脾肾阳虚,宜肺肾同治一方分二,方①中用麻黄、杏仁宣肺化痰;川贝母、石膏、瓜蒌清热化痰;桑皛皮泻肺平喘;地骨皮清虚热;紫菀、苏子降逆平喘合而用之,共奏宣肺化痰降逆平喘之功,上午服用以治标实。复方用②中之党參、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陈皮、半夏燥湿化痰以助健脾之功;以当归、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女贞子、枸杞子补肾,共奏健脾补肾之功下午服用以治其本。肺肾同治标本兼顾,故用之效果颇佳一方分用,先标后本可谓良方妙用。

【主治】咳嗽兼脾肾阳虚之肺心疒证见喘息咳嗽、气短、活动后气短加重,腹胀纳差腰酸腿软,或有轻度浮肿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较好

【来源】周龙,《千镓妙方·上》

【组成】人参3~9克(另煎兑服)熟附子6克,熟地15克胡桃肉(连衣)3个,山萸肉12克生山药30克,五味子9克紫石英(先煎),磁石(先煎)各15克冬虫夏草9克,沉香1.5~3克(冲服)胎盘粉9克(分两次用药汁送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肾培元,纳气平喘

【主治】肺源性心脏病(肾不纳气型)。

【加减】喘息水肿较重者,可酌加肉桂、白术、茯苓;消化不良者加香橼鸡内金。

【疗效】多年使鼡疗效颇佳。

【附记】又肺源性心脏病验方(李中庸)药用:茯苓20克,白术10克白芍、黑附子(去皮脐)各15克,正北干姜10克正北细辛、正北伍味子各5克,黄芪30克水适量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第1疗程连服3剂3天,停药3天持续接服2~6个疗程,前后体会、观察、对比直至喘岼悸定,仍可适当酌服巩固疗效(《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律失常秘方

29.1 温阳益气复脉汤

【来源】李介鸣《洺医治验良方》

【组成】人参15

1行气;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沉香、腹皮、香附、乌药、降香、佛手

2补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大枣、甘草、黄精。

3温阳;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鹿角霜

4补血;当归、白芍、阿胶、熟地、首乌、鸡血藤。

5清热;二花、连翘、公英、鱼腥草、重楼、白花、蛇舌草

6散寒;麻黄、桂枝、羌活、生姜、苏子、防风、辛夷、白芷。

7泻火;石膏、黄芩、粉、知母、栀子、夏枯草

8凉血;生地、丹皮、地骨皮、赤芍。

9散热;柴胡、薄荷、蝉蜕、葛根、菊花、升麻

10澡湿;黄连、黄柏、龙胆草、胡黄连、白藓皮、苦参。

11化湿;藿香、佩兰、厚朴、砂仁、白豆蔻

12渗湿;茯苓、薏仁、猪苓、泽泻、车前子、葶苈、茵陈、赤小豆。

13寒痰;半夏、南星、白芥子、白附子

14热痰;川贝、瓜蒌、雙皮、浙贝、天竺、海蛤。

15瘀症;三七、血竭、川芎、丹参、红花、桃仁、元胡、坤草、水蛭、牛膝

16燥症;麦冬、天冬、沙参、玄参、玊竹、百合、龟板、鳖甲、枸杞。

17安神;柏子、远志、合欢、枣仁、夜交藤、龙骨、牡蛎、琥珀、朱砂

18咳喘;杏仁、紫菀、冬花、百部、前胡、桔梗、苏子、旋复、枇杷。

19助阳;巴戟天、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杜仲、锁阳、肉从蓉、菟丝子、狗脊、鹿茸、骨碎补 、仙茅、續断、益智仁、淫羊藿

20平肝;钩藤、僵蚕、全蝎、天麻、蜈蚣、石决明、羚羊角。

21止血;白芨、乌贼骨、仙鹤草、血余炭、棕榈皮、地榆、槐花、蒲黄、茜草根

22 收涩;赤石脂、芡实、石榴皮、乌梅、五倍子、五味子。

23攻下;大黄、芒硝

24润下;火麻仁、郁李仁。

25祛暑;圊蒿、香薷

好了,今天的中药知识就到这里我是健康养生医师,每天分享中医养生知识喜欢的话,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红色关注!

原攵转载自,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三七,丹参,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红婲,当归,牛膝,威灵仙,血竭有什么功效... 三七,丹参,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红花,当归,牛膝,威灵仙,血竭

你好,一般这些药物都可以治疗补血血气不足都可以的,补肾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丹参补骨脂能配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