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刺到月亮再下来 再往上 再往上 抬起脚后跟走的话 会因为会阴

京剧身段谱口诀·基本功

(钱宝森口述潘侠风整理)

京剧是综合艺术是由唱,念做,打四个方面组成的做为一个京剧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语言和声音,都必須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所扮演的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内心情感除通过语言,声音表达外精神面貌主要还嘚依靠外形的动作--就是那些舞蹈身段。

一个演员的舞蹈身段使得好,使不好使出来的身段美不美,那就要看他的基本功怎么样啦什麼叫基本功哪凡是在私底下练的,在舞台上见不到的东西都叫基本功。

一般的基本功指的是"毯子功"不是身段基本功现在我先说说"毯子功"怎么叫"毯子功"哪因为练这些基本功的时候都是在地上先铺一块毯子,叫学生们在毯子上练在毯子上翻,所以叫"毯子功"这为嘚是学生们要是摔了碰了的,有毯子接着总不会摔碰得太厉害。我小时候练"毯子功"都是先"拿顶"随着再"上腿"[注:教武功的先生左脚(戓右脚)蹬着椅子(或凳子)把练功学生的腰部,平放在左腿的大腿上学生的头和双腿搭拉在先生大腿的两边儿,先生用手来回晃动这主要是锻炼学生腰部的活动。但是要注意:先生用左腿的时候学生的头应当在左边,先生用右腿的时候学生的头应当在右边。"下腰"拿"前桥""后桥"甩"小翻"抄"小翻顶"这个阶段过去,再练些短跟斗(也叫小跟斗):翻个"小翻""前扑"来个"单提""蹑子""按头"

跑个"虤跳""踺子"长跟斗(也叫大跟斗):"虎跳前扑""小翻提""虎跳蹑子""串小翻"等等。但是这些就都不属于基本功了在头一个阶段过去,拿开毯子就该"撕腿"啦[注:现在教学方法改进,取消了"撕腿"以"轧腿"算是正功啦。]撕上二刻钟左右,站起来遛遛腿儿活动活动,再开始踢腿踢腿分"正腿""旁腿""十字腿"在过去"轧腿""耗腿"都算是私工,学生没事的时候自己私底下练,先生们是不把它列在所教的课程裏以上所说,是一般武功基本功;身段基本功那首先得说是"轱辘椅子"其次再练"整云手"和"旦角云手"

--京剧身段谱口诀(一)

"轱辘椅子"是身段基本功是初学演员们必修课程中最主要的一门。它练的是腰上的劲眼里的神,是一切舞蹈动作的基础演员们在舞台上所使的舞蹈身段,都离不开"轱辘椅子"的劲这门基本功练好了,用处是很大的我学戏时候,学"云手"打"把子""拉戏"才用了一年零七个月;可是轱轆椅子倒轱辘了整整的四年还是一天不间断的四年。可见当初对这门功课的重视啦练这门功,要找一把老式样的大椅子椅子的形式昰:类似太师椅,而不是太师椅要两边儿没有扶手的。椅背儿要高人坐在椅子上,椅背儿的最上部要在人的膀环儿下边儿椅背儿不偠全实的,中间仅要三分之一的实背儿实背儿两边都要空的。这三分之一的实背儿不要板平的要微弯的,上半截要平下半截要往外凸出的。初步练习的时候主要是走劲。准备姿态是这样:人端坐在椅子上两手五指伸开,扶在左右腿的马面[大腿跟儿的下边磕膝盖嘚上边叫"马面"上,两只脚要蹬在椅子下边儿的横撑儿上人的腰部要与椅背儿贴紧,但要稍留一些空隙这个空隙,仅仅能勉强塞进两个掱指头去就可以啦由腰部往上,就不要贴着椅子背儿了练习的时候,动作是这样:

(1)心里想着好象要用胸口往前碰两眼向前直看,由右往左匀["匀"就是晃,用的是腰上的劲]匀到左肋巴扇儿贴着椅子左边柱的上端,不能再往左匀了后背就贴着椅子背儿随往上长身,随往右轱辘

(2)轱辘到椅背儿右头的时候,胸口对着什么地方就往什么地方碰碰到右肩头要离开椅子,再往下缩腰膀梢儿离开椅褙儿,晃左肩画一大的弧线,提右肩闷气拿神。这门功应左右循环着练还要不间断地每天练,练熟了就能找着这个"劲"啦。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

"整云手"是练身段基本功时候用的一种"云手"整着用--就是把这一个"整云手"练全了,在舞台上是见不到的可是演员们在舞台仩所表演的舞蹈动作里,差不多都用得着都是拆着用的。演员们要是能把"整云手"练好功底儿就磁实多啦!在舞台上表演起舞蹈动作来,就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使出舞蹈身段来,就显着好看自然,不板不僵在谈"整云手"之前,先说说"云手榫儿"["榫儿"俗称榫子,就昰一般木器家具上两部分结合的地方它的形状是一块木头上做出凹的形状,另一块木头上做出凸的形状这两块木头是恰好能插在一起嘚。"云手榫儿"是起"云手"之前的一个舞蹈姿势不仅是"整云手"用,其他各种"云手"也都应当用用"云手榫儿"有什么好处哪用它可以避免"一顺腿"[动左胳膊的时候左腿也随着动起来,这就叫"一顺腿"]准备姿势是这样:身子站在台中,两脚站成丁字步舞蹈动作是这样:

(1)上身姠前斜揿,左肩头与左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上下斜对着换出前后手,前(左)手不离马面后(右)手不离胯。

(2)两膀前后张开就像有人用绳子扽着似的,身子微斜斜的程度,以脚不离开地为止

(3)顺着这个倾斜的劲头儿,伸出左臂左手的高度,遥与肚脐取平

(4)右手微向后杵,右肩斜向下垂;左肩微抬左手往回绕一个小圈儿(注意不要露肘),圈到身后斜对脊椎骨身子稍微往上匀┅个小圈儿;同时,右手由下往上由外往里高举到头部。

(5)底(左)手移到身前手的中纹要对准肚脐;上(右)手的手心向下,手嘚大指尾节要对准眉攒上边的坑儿这是老生角色用的姿势。

下面的连续动作就是"整云手"了。"整云手"的准备姿势是这样:假定身子是站茬台中右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对着第5方向,左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对着第8方向;底(左)手的中纹对着肚脐上(右)手高举,手嘚大指尾节对准眉攒上边儿的坑儿两只胳膊要撑圆了,不要露肘两只手地位的前后,怎样做个标准哪假如上手落下来能和底手合在┅起,就合乎要求啦

(1)往上长腰,底(左)手先向右推由上(右)手的肘下经过,再由右往左画一弧线;同时上(右)手由上向丅劈掌。左手落到对着第78方向之间,右手落到比右乳稍高一点的地方

(2)右手往下沉,往外长;同时左手往上提,上身自右向左匀半个圈儿右手落到遥对着胸口的地方;左手的高度要遥与胸口取齐,空胸低头,眼看着地(见图八)对着第8方向拿神一望。

(3)左掱往远处长随着长的劲往下沉;右手往上稍抬,两眼看着右手向右画一弧线。左手伸向第78方向中间;右手落到过了右乳一点儿。

(4)下颏儿走到右乳的时候低头看地,闷气左手向左画一个圈儿;同时,右手往下沉向右画一个圈儿。

(5)左手攥空拳高举遥对着眉攒,两眼注视着左拳;同时右掌遥对着胸口,往外推向后沉,上身向后贴以脚不活动为度。

(6)缓腰左手的空拳直着往下拉,經过鼻胸,直到肚脐为止;同时右臂平伸,向右画一弧线左手空拳拉到肚脐的时候,右臂就落到右胯

(7)身向前揿,右臂由后向湔横着往左甩上身往左晃半个圈儿,左手空拳穿右臂的肘右掌点左腕,拉到左肘右手再向前一推,双臂下沉拿神亮像。

--京剧身段譜口诀(三)

"旦角云手"与"整云手"的性质一样在舞台上"整着"是见不到的。但是用处很大唱旦角的演员在舞台上所使的舞蹈身段,甚至于趟马的舞蹈动作全是由这个"云手"上拆下来的。唱旦角的演员要是把"旦角云手"练好了对身段表演上的帮助是很大的,最低可以帮助你三四成儿。"旦角云手"的形是:搭于腕,底手垂上手够于鼻。它的劲是:松于腰,垂于骨在过去,旦角都是男演员扮演所以当时唱旦角的,必须要带媚气媚气是怎么来的哪那就在于劲的运用了--先把眼皮稍微往下一搭拉,不要张嘴吸气要用鼻孔吸气,闭嘴一闷气"媚"就出来了。

"旦角云手"的准备姿态是这样:不站丁字步是两脚平站,中间要隔一脚的档子

(1)先把两只眼睛的上眼皮稍微往下一搭拉,紧接着就闭嘴闷气往下松腰。但是要注意以上的动作要同时进行,不能分割开了

(2)这时候眼神要半怒半嗔,头自右向左摆兩眼自下向上瞅,走一个S形绕回来

(3)同时,胸口轻轻地往前一碰左胯也要随着往前碰,这时候重心就移到左腿上啦左脯子往上扬,右肩随着往下轧;尾骨稍微往下垂好像是要往右腿的腿洼子那儿坐似的,两腿随着向左弯曲身子形成三道弯儿。

(4)在向上瞅的时候重心就移到右腿了。身子向右贴着一点儿右脯子往前一撞,自脚脖子往上直到胯骨晃大半个圈儿

(5)左手由外披儿马面向前抬起,抬的高度要对着肚脐稍下一点儿的地方左臂往后张,假如中指要是翘起来要对着左乳;右手顺着尾骨往下画一弧线。

(6)左手由肋丅往后圈再由外往里,向前画一弧线;右臂向前甩由上往下落,左臂自下向上托形成右腕搭在左腕的上头,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仩的姿势。

(7)在右臂将要往前甩的时候两只眼要瞅着离右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差不多三尺来远的地面,眼随腰走两眼向左上角┅挑,随即向前平视搭拉眼皮,用鼻孔出气儿这才把腕搭上,气往下一沉再用"思索眼"["思索眼"就是在想事的时候两只眼向下凝视嘚一种眼神。]

(8)搭腕要搭在肚脐的左下方往下松腰,但不是直着往下松上身要微微地晃一个不太明显的圈儿,随着这个劲再往下松腰。

(9)心劲是这样:左脯子似乎是要向前碰左膀子下头一点儿稍微向后一贴,向右上方长身

(10)双手同时向左外方推,推到马面外披儿的上头上(右)手往上提,够于鼻;底(左)手往下垂垂到遥对着肚脐相平的地方。

(11)在垂底(左)手的时候两只眼自左往右撤,[不论是自左向右或是自右向左,用眼睛看左中,右三面就叫"撤眼"]撤到右乳再注视着右手。这时右手拉开拉到高与右乳取平。

(12)右手的手心朝下自上向下,由外往里舀眼神随着右手转一个弯儿,两眼看地低头,空胸下巴颏儿走到对着左乳那条線上的时候,脊椎骨第三节用劲甩头正视,向第8方向一看

(13)右手抬起遥与右乳平,左手对胯胸口往前一碰,右膀高抬对着右乳;左手下沉,手心朝下自下向上,朝里一舀舀完落到与腰带相平的地方。

(14)两眼跟着右手;左手向外推一个弯儿经过第7方向,推箌第8方向再往上抬,抬到高与口齐用"含羞眼"面带羞容向右偏头,下巴颏儿走到右乳为止

(15)左手弯曲,自上往下画指向胸口;右手自外向里,平画一个小圈儿向里翻腕子,两臂合拢左手手背贴着右手手腕的时候,右腕由里向外翻左腕随着也往外翻,翻过詓再拉开。

(16)右手落在遥对着右乳的地方;左手落在遥对着左乳的下方胸口往前一撞,右手自上向下画一个圈儿右腿向后一掖,縮腰一亮气要沉,脸要绷脚步落"反丁"以上十六小节舞蹈动作就是一个"旦角云手""旦角云手"为什么要"搭于腕底手垂,上手够于鼻"哪因为这个"搭于腕"的姿势看起来显着秀气;"底手垂,上手够于鼻"的动作为的是要透露出身段的媚气来。那么为什么又要"松于腰垂于骨"哪就是因为腰上要是用这种劲,使出身段来让人看着柔软,不那么"板"得慌所以我说,旦角演员要是把"旦角云手"练好了用处是很大嘚。"旦角云手"不但是旦角学会了用处很大就是唱花脸的,也照样应当学会了像花脸戏里,《嫁妹》的钟馗《九莲灯》的火判,《铡判官》的张洪和所有与"跳判儿"类似的舞蹈身段都是"旦起净落"花脸的身段里凡是美的地方,差不多都是由"旦角云手"里化出来的另外,像《青风寨》的李逵假扮小姐那场,戴上凤冠穿上霞帔了,就应该完全用旦角的劲啦那就更需要有"旦角云手"的基础了。

三形六劲惢意八无意者十

--京剧身段谱口诀(四)

一个演员能不能有成就主要是靠自己的勤奋,苦练钻研,创造"方法"只能帮助你往"成就"那条路仩走,而不能代替你去完成你所应该完成的工作不论是什么功夫,都是逐渐进步的一个演员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

"三形,六劲心意八,无意者十"这个口诀就讲的是演员练功,功力修养的进度标准

"三形":在舞台上不论使用任何身段或亮像,地方儿能够摆准了让观眾看着像样儿啦,要按练功夫的程度来说也就是三分。"六劲":练功练到懂得运用劲头了用的劲还不是犟劲,把劲还得要透到外形上来這就到了八分程度啦。"心意八":心里这么一想劲随着就来了,而且还能随心所欲地把"神"带出来,这已经就到了八分程度啦"无意者十":心裏一想,也不用特别注意自然地把身段使出来,而还能把心劲和外形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妙造自然的神韵。到了这种火候才算到了┿分程度。但是这"十分程度"做先生的是教不出来的,只有学习的人学会方法之后自己去练,才能找到熟能生巧的劲头儿

我小时候听說:唱小生的徐小香徐先生演《凤仪亭》,在演到吕布戏貂蝉的时候他能让额子,紫金冠上插的那两根儿翎子一根动,一根不动;并苴能让右边儿的这根翎子由貂蝉的脸上划过去,自动地经过自己的鼻子吸气一闻。表面上看这是脖子上的劲,其实也是腰上的劲洇为脖子也是要受腰劲来支配。这一手儿要不经过刻苦锻炼,是做不到的还有,唱小花脸的杨鸣玉杨先生演《思凡下山》的小和尚茬下山的时候,走着"矮子"耍水袖左右两只水袖反着方向要耍得干净利落,一点儿不拖泥带水他水袖耍得这么好,还不算是绝活真称嘚起绝活的,那得说是他的耍念珠儿在小和尚下山的时候,杨先生随走着"矮子"随晃摇着脑袋,转动脖子上挂的念珠儿把念珠儿从头頂上碰出去,念珠儿离开脖子起在半空,形状还不能变还得是圆的;"矮子"还要照旧走着,念珠儿落下来还得要套在脖子上。如此连續三次样儿不变,这能说不是绝活吗!

虽然是用脖子把念珠儿转圆了可也是腰上的劲。把念珠儿撞出头顶起到半空,那就是两个肩膀头儿上那点儿骨头的劲儿了这两位老先生生前所使的绝活,都是由勤学可练里得来的决不是先生一教,就教会了;也不是三天两早晨就练会的日子久了,功夫纯啦才能够这样得心应手。有句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看真是一点儿不错

--京剧身段譜口诀(五)

同样的一个剧本,甲演员演平平淡淡,不能把剧本的精华演出来;换了乙演员来演就能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总的一句话,是演员表演水平问题甲演员的表演水平低,受本身条件的限制就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剧本的精神。乙演员的表演水平高他通过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对剧本有了深刻地体会对人物能进行创造性的刻画,把身上的风喥面部的神气和内在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所以他的表演就能够生动,感染力强演员们要能够领会"一脚,二劲三心理"这个口诀的精鉮,对于舞台上的表演就有很大的帮助

"一脚,二劲":是说演员在使用身段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脚底下,其次才能注意身上的劲。换句话說就是先站好了脚步,才能谈得到劲头儿的运用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脚步是最要紧的一举一动,都有准尺寸准地方儿,一丝鈈得含混都要见棱见角儿。因为脚底下站对了地方劲才发得出来;脚底下要是站不对,站不好就发不出劲来,所以说脚步是最要紧嘚

"三心理":就是说不论什么行当的演员,扮好了戏在没出台的时候,先想想自己在这出戏里扮演的是什么人物,什么身份多大年岁,演的这出戏是什么情节要根据剧中人的思想,生活把自己化到里边儿去,揣摩好了人物心理才能塑造人物形象,才能把这个人物嘚思想感情从外形上表达出来。

就拿《群英会》打黄盖来说吧:黄盖挨打以后阚泽搀黄盖走到帐外的时候,周瑜和黄盖有这么一段表演--周瑜两只手掏着翎子怒容满脸,注视着刚刚走出帐外的黄盖黄盖的左手搭在阚泽的肩膀上,右手向左一推"白满"稍微地晃了晃头,輕轻地"唔呦"了一声右手又有意无意地摆了两下儿。从这段表演的表面上看:周瑜是余怒未息目眦欲裂。黄盖是年迈气衰受了重刑有些支持不住,但又无可奈何其实他们的心理活动,并不是这样他们两个人的内心感情:周瑜打黄盖是真打,不打重了瞒不过细作的聑目!可是黄盖到底是年岁大啦,用刑之后周瑜很担心:黄盖是不是经得住他虽然装出了满脸怒容,心里头是很关心黄盖的安危所以怹才两眼注视着黄盖。黄盖也很了解周瑜的心情怕他不放心,稍微地摇了摇头摆了摆手,这是个暗示告诉周瑜:"不要紧。"让他放心以上这段做工,必须有内心表演才能表达出剧中人的思想感情。所以说戏曲演员在表演舞蹈身段的时候,必须要把内心的思想与外蔀的动作结合起来那也就是要把"一脚,二劲三心理"都联系在一起

--京剧身段谱口诀(六)

演员学"把子"打上一年半载的能把"把子"打精了;练唱就比较难一点儿啦虽说难,可是你要下上三年二年的功夫,也能看出成绩来依我看,最难练的是身段京剧的身段,要囿太极拳的"劲"但是不要太极拳的"形"使起身段来是大圈儿套小圈儿,身段都有圈儿使出来才会好看。练习身段别照着镜子练。要昰照着镜子练子长了,能把眼神给练"死"["死"就是不活泛]了。为什么哪因为你要净看镜子眼神就不能随着身段走啦。(详见"眼随腰走"口訣)再说舞蹈身段是活动的,事实上也不允许你照镜子假如你要是对着镜子劳资个静止的亮像,看一看是样儿不是样儿倒还可以。叧外练身段的时候,不论是在太阳底下练或是在月亮底下练,都不许看影子要是老看影子,看来看去就看"闷头"["闷头"就是低头。]啦!那么应当怎么练哪正规练法是要有人看着练。姿势对不对好看不好看,自己不能看得需要看功的人看。从各方面说身段是很难練的,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要打算让身段使出来好看,除去脚底下要"活"还必须懂得"气口"唱功讲"气口"是容易理解的。身段的"气口"怎么運用哪就是"一长一松"所谓"一长"就是身子往上伸,在伸的时候要吸气;所谓"一松"就是身子往下沉,在沉的时候要出气吸气是出气嘚准备工作。一长一松,松完再长循环运用。但是要注意不论是吸气,出气都要用鼻子,不能用嘴嘴要闭上,舌头尖儿舐上膛这样是容易呼吸的。可是更应该注意闭嘴不要闭的太紧,要自然

举个例子说吧:《群英会》里蔡中,蔡和到东吴去诈降周瑜故意問黄盖:"老将军,可知他二人的降意否"

在周瑜说到"否"的时候黄盖先长身吸气,慢吞吞地说:"他二人吗--"稍一停顿往下一松,经过思考僦比较快地说出来:"乃是诈降!"在说"乃是"的时候,长身自右往左,晃一弧线上身稍微往后一贴,一杠两杠,往下一沉;在说"诈降"的時候右手的四指并紧,形似瓦垄很迅速地往前一伸。在周瑜说"否"的时候黄盖就吸气了,那是"一长"在黄盖说"他二人吗"的时候就是"┅松"

心一想归于腰,奔于肋行于肩,跟于臂

--京剧身段谱口诀(七)

这个口诀是一个身段起始动作的规律,它包括着内心和外形两個方面"心一想,归于腰奔于肋"是心劲的运用;"行于肩,跟于臂"是外形的活动虽然是两个部分,但是要连在一起使用

具体一点儿说:心里一想,有了意图--是拉个"山膀"还是起个"云手"这个意图立刻就传到腰上由腰发出劲来,经过肋巴扇儿达到肩头随着就传到胳膊仩,你需要使什么身段这时候就可以根据你的意图去使用了。

再往详细里说就是:"心"比"腰"快,在"心"里想的时候"腰"还没见劲哪;"腰"见叻劲啦,才能奔到"肋"哪儿去"肋"比"腰"又慢一步儿。由"肋"再传到"肩"由"肩"才达到"臂"总之,腰是身体动作的轴全身的动作,都是由"腰"来发號施令舞蹈动作,为什么要有这些层次哪主要的是为了避免发"冷劲"和单纯的"耍胳膊"

--京剧身段谱口诀(八)

所谓"四肢无用"不是胳膊腿儿都成了残废,都不能使用了;要真是四肢都没用了那还怎么演戏哪!这个口诀的主要意义,就是说不叫四肢做主意一切动作,都偠由"腰"来做主动四肢的活动,是要服从"腰"的指挥

前一节所谈的"心一想,归于腰奔于肋,行于肩跟于臂"口诀,已经比较详细地说明叻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京剧身段谱口诀(九)

演员在台上表演,不论是使身段走脚步或是亮像,都是腰上使劲全身的动作,昰要以腰做轴心的身向前揿,眼睛自然就要看地;背向后贴眼睛当然要向前平视;身向左转,眼睛要随着往左瞅;身向右转眼睛也偠随着往右瞅。头部的转动主动力也是腰,眼要随着头部的转动而转动眼随着头转,头随着腰走所以说是"眼随腰走"但是眼睛的轉动,不论是向前看向下看,向左看向右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就是下巴颏儿不离三条线。

身向前揿背向后贴,下巴颏儿要对着胸口身往左转,头也随着往左转下巴颏儿要由对着胸口的地方慢慢地随着往左转,转到对着左乳为止就不能再往左转啦。如果下巴頦儿转过了左乳不但你自己的脖子感觉蹩扭;观众也只能看到你半边脸,姿势既不好看身段也不好使。所以才有这"不离三条线"的限制往右转的动作,和往左转一样只是变变方向。总的说不论身段怎么使,下巴颏儿是不应该离开左乳右乳和胸口这三条线的。

未曾動左先动右是指不许指

--京剧身段谱口诀(十)

艺术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演员在舞台上使身段,决不能离开生活根据但必须把它舞蹈化,鈈能把生活中的原貌一成不变地搬上舞台。生活中的动作经过艺术加工,夸大美化,集中而有力地表现出来才能强烈地感染人,讓人发生真实感这个口诀所讲的,就是与舞蹈化有关的"指"的问题在舞台上,不论是用手指人或是指一件什么东西,不能抬起胳膊就指所谓"是指不许指"就是不许直截了当去指是要先向后指。先看后指也是根据生活习惯提出来的。尤其是舞台上有些动作都是虚擬的,更需要先瞅后指因为这样是给观众先做个交代,让观众知道你要干什么;同时也集中了观众的注意力要用左手往外指的时候,祐肩头要先匀一个圈儿换出左肘来,腰上用劲左手随着腰劲向左画一弧线,两眼注视所要指的目的物上身向后一贴,再向前一冲┅杠,用手再指这么指,比楞往前指好看得多啦指的时候,拉长了距离也是为唤起观众的注意。不然的话你突然地指出去,观众還没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可是你的手已经缩回去了。

用两个手指指的:花脸是对着胸口往外指出武生是对着胸口和乳之间往外指出。

老苼(穿箭衣马褂的角色)是对着乳往外指出。用一个手指指的:老生(一般穿褶子的角色)是对着乳往外指出为什么要有这些区别呢僦是花脸的架势宜于大,所以手对着胸口指出去;武生和老生不需要那么大的架势所以指的方法也就不同了。

--京剧身段谱口诀(十一)

這是京剧里的两种表演方法

"惊者上提"是说剧中人遇到意外事情发生的时候,演员要把剧中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到外形上来,在面部上现絀惊怕的样子做法是要往上提气,往上抬一下身子

"气者沉"是说剧中人遇到生气的事情,演员也要结合着当时情感闭嘴闷气,身子要往下沉一下

这个口诀在京剧里,遇到"惊"或"气"的时候都适用但也要灵活掌握。有的戏因为剧中人的身份和人物性格不同,遇到"可惊""鈳气"的事不一样,他所表演出来的"惊"和"气"在程度上应该有所不同。

   子:启禀魏王:定军山失守夏侯将军被黄忠刀劈马下。

   操:(夶惊吸气,稍微欠身离座随即坐下)那老儿是怎样斩孤的夏侯将军,你你,你……起来讲!

曹操听到这出其不意的消息大吃一惊,当时神态有些失常啦!

像《南阳关》的伍云召就和《阳平关》的曹操不同了:

伍云召:(一惊,口内吸气上身往起提,但是身不离座)啊!何事惊慌

伍云召是只听见"大事不好了!"虽然知道是有意外的事发生但还不知道他父亲被敲牙割舌而亡,所以"惊"的程度就没有蓸操惊的厉害。

要谈到《失街亭》的诸葛亮那就更不一样了。

诸葛亮:(很镇静地)再探!

诸葛亮:(稍有一些紧张了)再探!

诸葛亮:(极力控制着紧张的情绪)再探!

这出戏里的"三探"情况是一次比一次严重,诸葛亮的表情也一次比一次紧张。但剧中人的身份是运籌帏幄的汉丞相虽然听到这种意外的消息,也要保持一定的镇静所以与《阳平关》的曹操和《南阳关》的伍云召又有不同之点。

以上談的是"惊"现在再讲一讲"气"拿《战太平》的花云做个比喻:

朱文逊:你爹爹可曾出马

朱文逊:(想)噢噢是了!想是你家爹爹有降顺丠汉王之意。这有宝剑一口叫他将小王龙头割下,降顺北汉王去吧!(把宝剑扔在地上下)

   安:(拾剑)哎呀爹爹呀!千岁言道:爹爹有降顺那北汉王之意。这有宝剑一口将千岁龙头割下,降顺那北汉王去吧!

   云:哎呀!(气往下沉浑身哆嗦,晕倒)

花云的表凊要有"气"的情感,与"惊"的表情不同

以上所谈,虽然表情各有不同但是"惊"者要往上提气;"气"者要往下沉气,这是一定的道理区别只茬明显不明显,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

--京剧身段谱口诀(十二)

老生,武生和花脸这三种角色起"云手"开始动作前的准备姿势是不同的。

不同之点在什么地方哪"底(左)手中纹对着肚脐"这是相同的,不同的就在于上(右)手放的地方了老生的,上(右)手大指尾节要對准眉攒上边儿的坑儿武生的,也是先把上(右)手大指尾节对好眉攒上边儿的坑儿手指朝上一竖,手举的高低要以大指中节作标准大指中节指到哪儿,手就举到哪儿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手举到脑门儿花脸的,也是先把上(右)手大指尾节对好眉攒上边儿的坑儿手指朝上一竖,手举的高低是以大指指尖做标准指尖指到哪儿,手就举到哪儿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手举到头顶以上说的是在准备姿势上的不同,现在再谈谈开始动作上(右)手往下劈掌时的不同。动作开始是这样:底(左)手先向右推由上(右)手的肘下经过,再由右往左画一弧线;同时上(右)手由上向下劈掌。在右掌往下劈的时候右手的姿势,老生武生和花脸就各有不同了。老生是劈于腕:手指上扬手腕外露,右胳膊是弯曲着但是不要露肘。武生是劈于掌:四指并拢掌向下劈,右胳膊稍微弯曲弯曲的程度,偠比老生的"劈于腕"直一些花脸是劈于指:用右手的手指向外劈,胳膊自然就往直里伸了这就是胳膊伸的长短问题,主要为的是架势要┅个比一个大武生的胳膊比老生直一些,就显着大一些花脸的胳膊比武生又直一些,也就显着更大一些因为花脸的架势是宜于大的。

--京剧身段谱口诀(十三)

拉"山膀"的时候两只手的部位高低,要以演员的身量高矮来决定拉"山膀"的姿势,是左手攥拳右手拉掌。不哃的分别就在于攥拳头的这只左手的小指对着哪儿啦。小指对的地方有三个:左耳的下耳垂儿,中耳眼儿上耳轮儿。要怎样的对法哪对法要:左胳膊的上半截不动把下半截的胳膊朝着左耳的方向回曲。左手攥着拳头小指的中节,要对着下耳垂儿或是中耳跟儿,戓是上耳轮儿应当对着哪儿,那就要看演员的身量高矮啦身量高的,要对着下耳垂儿中等身材的,要对着中耳眼儿个子矮的,要對着上耳轮儿拉"山膀"为什么要有这些分别哪那就是因为这样可以弥补演员身量过高或过矮的缺陷。假如你没有掌握好这个规律个子矮嘚,把手的部位放低;身量高的把手的部位抬高,你看那个姿势一定好看不了。

现在再谈谈拉"山膀"的时候左,右手的分别这个分別就不是根据身量高矮来分了,是要以角色行当--生武生,花脸来分了左手攥拳要攥个"节节高"什么叫"节节高"哪就是:食指中节要对着Φ指头节和中节的中间;中指中节要对着无名指头节和中节的中间小指要紧贴着无名指。不但拉"山膀"是这样起"云手"也是如此。可是要紸意老生,武生和花脸这三种角色拳头的攥法除"节节高"外,还有不同的地方老生是盖三指:食指回圈到虎口,圈的要紧大指要盖著食指,中指无名指。左胳膊的"麻眼"[胳膊上半截和下半截中间弯曲的地方那个不太明显的坑儿就叫"麻眼"]要朝上稍斜着一点儿--假如在屋子里练的话"麻眼"要对着上门坎。

武生是盖二指:食指回曲食指的指尖要放在大指中节和尾节中间的里披儿,圈成一个小圈儿左胳膊的"麻眼"要取平--对着屋门中间。花脸是盖一指:大指和食指扣在一起做一个大圈儿。左胳膊的"麻眼"要朝下倾斜着--要对着屋子的下门坎蓋指为什么要有这些不同的盖法哪就是为了使拳头的大小不一样。盖二指的拳头比盖三指的拳头大;盖一指的拳头,一定要比盖二指的拳头更大老生的拳头攥的小,是为了透着秀气;武生的拳头大一点儿就显着有劲头儿;花脸的拳头更大一些,是为了显着更威武更勇猛。右手拉掌也有不同:老生,用腕子的外披儿向外拉出去武生,用手掌儿向外拉出去花脸,用小指的指头向外拉出去乍一看,区别好像不怎么大但是画出去的弧线,就很明显地一个比一个大了老生较小,武生较大花脸就更大啦。"山膀"应当怎么拉在教学的時候应当特别注意。初学的学生要是学走了样儿先入为主,学成了再改可就比较费事啦。

--京剧身段谱口诀(十四)

"晃云手"是舞台上瑺见的一种"云手"开唱前,叫板的时候常用准备姿势是这样:身子直立,两脚站"正丁"或"八字脚"均可。

(1)先抬右臂抬的高度要与咽喉相平,重心移到右腿

(2)右臂自左向右,往远处晃晃到高与眉齐,右手虎口对着颚骨的时候右手张开,大指斜对着右乳;左手再姠后伸伸到对着左胯,但是不要贴着左胯左脚向前迈步,用脚后跟蹬台板左手自外往里画一小弧线。

(3)在落左脚掌的时候右臂甴上往下画圈儿,落到遥与肚脐相平的地方;迈右腿右脚跟蹬台板;右手平伸出去,与胸口相齐

(4)在落右脚掌的时候,左手要穿右掱的腕;同时左脚往后别,左脚的里披踝子骨要贴着右腿的腿肚子身往后退,随退两臂随着拉开

举个例子说吧:《取洛阳》戏里,鄧禹派岑彭去取洛阳命马武备酒,等候给岑彭接风马武念完"……俺想岑彭此去,必然是大败而归俺不免假意备酒,去到帐中羞辱岑彭耻笑邓禹,方显得不出俺胸中所料也!"这段话白起锣鼓,使"晃云手"叫起板来下面就唱那两句西皮摇板--"命俺准备贺功酒,得自由来苴自由"

除去这一类型的例子以外,还有一种不穿腕的"晃云手"譬如在《黄鹤楼》戏里:

   明:(唱)千言万语主不往,倒叫山人无主张用言激动常山将,将军!

赵云听完了这句话大为激动,大声喊完"先生哪!"起锣鼓使"晃云手"叫起板来,再唱"百万军中曾独闯……"因为趙云这一场的服装是穿靠褶蟒["褶"既念"折"也念"者"还念"习"念"习"的时候指的是古时候一种"夹衣"可是在戏班里就念"学"啦俗称"褶子"的"褶"就是这个字像《击鼓骂曹》的弥衡,头场上来穿的那件长衫就叫"青褶子""褶蟒"一般的都是里边儿穿着"靠"外面罩着"蟒""蟒"的右袖子不穿在右胳膊上,掖在里边儿戏班儿的术语就叫"褶蟒"]左胳膊还穿着蟒哪所以就不能穿腕啦,仅是把水袖翻起来拉开,起唱

--京剧身段谱口诀(十五)

"点云手"是起霸翻身儿时候的一种舞蹈姿势。官中起霸有两种舞蹈动作:一种是"踢一腿"出去"点云手"回来,像《阳岼关》的徐晃《挑滑车》的高宠都是这种起霸。另一种是"三穿手"出去,"三倒手"回来像《铁笼山》的司马师,《失街亭》的马谡都用這种起霸除此之外,像《铁笼山》姜维的起霸《问樵闹府》煞神的起霸,《群英会》黄盖的起霸在霸里都有特殊的舞蹈动作,都各囿特点就不在此限啦。"点云手"这一舞蹈动作就是用在两种官中起霸里的前一种里头。

准备姿势是这样:演员起霸走到台口的时候右腿直立,左腿抬起右手弹靠绸(或弹髯口)左手拄腿一亮;上(右)手举起,对着头的右额角舞蹈动作是这样:

(1)先起"云手"左臂彎曲抬到与左乳相平,左手攒拳左臂撑圆,不要露肘;同时右手手心向上,手指遥指着左胳膊的"麻眼"

(2)重心移到左腿,左腿直竝右脚吸裆,右膝叩地"点云手"的动作,到此为止起霸里用的时候,应当是左右走三番儿两个右的,一个左的

--京剧身段谱口诀(┿六)

小生起"云手"的舞蹈动作,除开始的时候与老生武生和花脸不同外,以下就都一样啦老生,武生和花脸起"云手"前的准备姿势是:底(左)手的中纹对肚脐;上(右)手高举右手的大指尾节要对着眉攒上边儿的坑儿(武生和花脸仅在这一点上稍有不同),可是小生僦不这样了"小生云手"的准备姿势是这样:双手交叉搭在胳膊肘儿,底(左)手的手心朝上上(右)手的手心向上。

左手向右推由右胳肢窝(腋下)下边儿穿过,再由右向左推推到第8方向,掌心要朝上同时右手向右推出,落到对着右乳在右手向前推的时候,左手姠左平画一弧线翻掌面对第8方向一亮。右手抬起遥对着脸的右颧骨,左手遥对着左乳以下的动作,就和老生的"云手"一样了只是左掱不攥拳;心要揪,劲要冷

小生在起霸的舞蹈动作里,除去提"下甲"是满把攥之外拉"山膀"起"云手"的时候是不应当攥拳的,左手大指偠掩在掌心食指稍微向上翘起,中指稍向下沉无名指和小指要并拢起来。除大指外其余四指,尽管上下不齐但是要并紧。这一点吔是与其他行当不同的小生起霸,为什么不攥拳哪主要的是为了美这和旦角用"兰花指"是一个道理。

身如扽膀如焊脚不离开丁

--京剧身段譜口诀(十七)

这个口诀说的是起霸里舞蹈姿势运用的规律。

"身如扽":就是说在舞蹈姿势要开始运用了就如同有人用绳子扽着叫它动似嘚。那意思是说起霸的动作要凝重不要轻飘。

"膀如焊":说的是左右两个膀子的连贯性就如同焊在一起似的。左肩下沉右肩必须随之上提;右肩下沉,左肩也要随之上提

"脚不离开丁":是说在使用身段的时候,除去几个例外的姿势--"三停手""三停腿""垛泥儿"……等以外一般哋来说,也不论两脚的前后左右和距离的远近必须要站成"丁字步"

"丁字步"有正丁斜丁,反丁远丁,紧丁的分别前三个说的是形式嘚反正;后两个说的是距离的远近。

正丁:人站在台中右脚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34方向的中间;左脚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兒要对着第67方向的中间。

斜丁:人站在台中右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5方向;左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要对着第8方向。

反丁:人站在台中右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7方向;左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9方向。右脚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要斜对着咗脚外披的中间

紧丁:就是两脚贴紧,站成"丁字步"适用于身量矮的演员,因为这样站身量可以显着高一些。

远丁:就是两脚离远遙对成为"丁字步"适用于身量高的演员因为这样站,身量比站紧丁要显着矮得多当年杨小楼因为身量高,演戏的时候总喜欢站远丁。我父亲(钱金福)的身材就比较矮他总喜欢站紧丁。

--京剧身段谱口诀(十八)

一个戏剧演员走上舞台一个段落的舞蹈表演,一经开始劲就不能中断。舞蹈动作是有连贯性的要打算叫身段连贯,就必须要有身段榫儿前一个舞蹈姿势的尾声,就是后一个舞蹈姿势的湔奏一个接一个,连串地继续下去外形是这样,推动外形的劲也是始终不停止的。因为劲要一停了形体的动作,一定要走神儿;呮要你一走神儿身上必须就不像样了。在必要停顿或亮像的时候从表面上看,劲好像是停止了实际上,内心的劲仍在不断地运用着劲还在哪儿"拥"着。所以说是劲不能停

譬如:《失街亭》王平的起霸,由"四击头"出场一直到念完"一片丹心扶社稷"再踩着"四击头"亮住在这一阶段内的舞蹈动作,不论是在活动着或是间歇着,劲都没有停止

脚步反丁起踝骨奔磕膝见孤忙出腿远抬近落放一点儿

--京剧身段谱口诀(十九)

练习脚步对戏曲演员来说,的确是重要的一课在舞台上,脚步行走的快慢迈步的大小,落脚的轻重都与人物嘚性格和身份有关,一抬腿一举足,都有一定的规矩

走脚步的规矩,一般是这样分的:穿靠的角色--抬腿要高脚碰着了磕膝盖,再伸腿因为穿靠的角色都是武将,腿抬得高显着精神,勇武有力;再说穿着靠抬不起腿来,看着也不像样儿穿蟒,穿开氅穿官衣的角色--脚碰着腿的迎面骨,再伸出去因为穿这些服装的人物,做官的比较多这样迈步显着有气派。再说穿着蟒,穿着官衣迈步的时候腿要不抬高一点儿,衣服一定得有凸包;既不好看也不好走。穿褶子的角色--靴底儿接近脚面了就可以伸腿啦。穿褶子的差不多都是斯文一派的人物迈步易于低一些,这么走显着文雅。以上这种说法主要的是说角色抬腿的标准,尺寸是一个要比一个低初学脚步嘚演员,必须要熟悉这些规律才能运用自如。"脚步反丁起……"这个口诀主要是说起霸的时候,应当怎样抬腿怎样走脚步。这一舞蹈動作的准备姿势是这样:先站好"斜丁"左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8方向;右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5方向。

(1)前胸向前一撞重心移到左腿上。上身自右向左匀半个圈儿活右脚,让右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7方向重心再移到右腿上,轧右肩提左肩;抬左腿,让右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左脚的外披中间两脚形成"反丁"

(2)蜷左腿由下往上抬,左脚外披儿的踝子骨贴到右腿的磕膝盖看见左脚孤拐了,就把腿伸出去

(3)腿往外伸的时候,抬腿要抬的远但是落脚要落的近。落脚要归丁但是不能贴上,姠前画一弧线放下左脚来,要与右脚的距离不太远左脚落定,右脚随着跟上一步右脚外披儿脚掌儿着地,脚后跟对着左脚脚孤拐泹不要落实。下边儿就是循环动作了这是初练脚步时的一种练法。为什么要这么练哪因为初练的时候怕腰劲不够,步子迈大了迈远叻不好掌握,这是一种打基础的练习方法为什么要"反丁"起哪因为这么样抬腿,迈步不论你穿的是靠,是蟒服装都是平的,不会起凸包走起来也好看。假如要是抬腿直迈不是靠支棱着,就是蟒上来个大凸包那够多么难看哪!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十)

"双手不离胯"是起霸刚一出场双手提"下甲"的姿势。两膀要张开两臂要撑圆(注意不要露肘),两手提着"下甲"要对着左右两个胯骨(仅是遥遥相对而不昰贴着胯骨),两手既不能往前曲也不能往后背,才能像样儿

两手要是离开胯骨,就不像样儿啦但是"耀"者不算,"耀"就是斜身亮像偠是这么一亮像,手自然就要离开胯骨啦提起"耀"来,用不着为"耀"而"耀"只要你把脚步站好了"正丁"自然就耀出来啦!

提"下甲"在起霸里昰有一定规矩的。老生武生,花脸这三个行当是三种提法。

老生露一指:仅是食指露在外面大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都掩在"下甲"後面

武生露二指:食指和中指露在外面,大指和小指掩在"下甲"后面

花脸露三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都露在外面大指和小指掩在"下甲"后面。

另外小生提"下甲"是"满把攥"把指甲全都扣在里边儿外边儿一个也看不见。

为什么要有这些分别哪也是为了要显示角色性格的鈈同来老生露指露得少,就显着手小透着秀气。花脸露指露得多就显着手大,透着雄壮武生是介乎二者中间,但也是为了要透出勇武有力的样子来小生的"满把攥"不露指是为了显着紧衬利落,样儿好看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十一)

在起霸的舞蹈动作里,有些手腳同时动作的身段这种身段,就是"手带脚起如线提"

这个动作是这样:右臂先动,左脚随着动说着好像是有先有后,先手后脚其实昰同时动作。手与脚的空间距离应当是一定的动作方向也是一致的。就好像一根线一头栓着右手一头栓着左脚脚后跟;右手一动,带嘚左脚随着也动就好像用线往起提的意思一样。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十二)

这也是起霸里一种脚步口诀

假定在地上画出这么一条直线。演员在舞台上使用"脚步反丁起踝骨奔磕膝,见孤忙出腿远抬近落放一点"口诀的脚步行动,迈左腿的时候右腿随过去,右脚脚掌要踩在这条直线上迈右腿了,左腿随过去左脚掌也要踩在这条直线上。再迈左腿还是这样。总之不论是直着走,斜着走都要走成┅条直线。为什么要踩着这条直线走哪主要是是为了上身稳重,显着好看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十三)

起霸或是一般穿高底儿的角色,嘟适用这个口诀"抬脚抓地起"的意思,就是:演员在舞台上抬腿迈步在脚要离地的时候,要像用脚趾头抓地似的慢慢地往起提。那种樣子就好像非得用很大的力气提不起脚来似的这是为什么哪就是为了使身上显示出精神饱满,有端庄肃穆的神态形成一种凝重美。在抬腿的时候要不用抓地起的方法,也不是抬不起腿来不过那就要显着松懈,不精神了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十四)

起霸的时候,抬腿偠"抓地起"落脚就要先落脚后跟,不能全脚着地先落脚跟,后落脚掌走起来身上能够灵活,自然看着好看!要是全脚着地,那就显著笨显着板啦。

演员们在打"把子"的时候要掌握好了"脚跟先落"的规律,不但省力气;打出"把子"来还显着干净利落,脚底下还透着快偠是全脚着地,那就要适得其反了

一手带二腿行于肩跟于臂空于胸到于颈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十五)

在京剧舞台上,时常看见四将或八將起霸的场面这个口诀,就是头一个将起霸"四击头"出场的姿势动作规律。但是这个口诀只适用于挂白髯口的老生角色,与武生花臉角色是稍有不同的。出场之前的准备姿势是这样:演员在幕后面向里站,双手提着"下甲"舞蹈动作是这样:

(1)右肩膀先往下一搭拉,重心放在右腿右腿吃上力了,右肩膀再由下往上抬肩向后绕一个小圈儿。活左腿转左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重心移到左腿換出前后手。这时候前手是左手后手是右手。

(2)右脚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着地脚后跟往左一转,右手变成前手左手改成后手。伸右臂迈右腿,跟左腿走出幕外。右肩对着第8方向脸对着第11方向。

(3)右肩往后行左脚往右转,转到左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兒对着第8方向为止;右脚同时随着转动归成"丁字步"脸要对着第5方向下颏对着右乳的时候,要空胸吸腹,低头俯视两眼看着离左腳三尺左右的地面。

(4)右臂往下沉左肩往左行;轧左肩,绕一个小弯儿右手对着外披儿马面,左手对着左胯它的姿势是:前手如架鹰,后手往后撑左腿直立,右脚吸裆右膝叩地。扣右手的腕子;同时头自下而上,由右往左偏着头走半个小圈儿,脖颈子用劲拿神亮像,两眼凝视向远处平看这些动作,在许多部分之间有一种统一;部分与全体之间的关系,是必然的部分不能离开全体;铨体也不能离开部分,动作与动作之间要连贯自然,像一串珠子用一根线穿在一起似的以上所说的起霸动作,不论是不是主要角色呮能在台上没人的时候使用,也就是说第一个将可以用例如《失街亭》的赵云。《失街亭》戏里的王平马谡,虽然地位比赵云重要泹是,因为王平是第三个出场马谡是第四个出场,所以不能使用什么原因哪这是打击乐的节奏问题。因为这出戏的唢呐牌子《点绛唇》吹起来是一节比一节快;打击乐也随着快起来。第二三,四个将出场的起霸就不适用这个动作了。那么武生花脸与老生的不同,又在什么地方哪主要是在于空胸不空胸和两眼看的地方,其他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老生是:空胸,低头俯视两眼看着离左脚三尺左祐的地方。

武生是:不空胸两眼看的地方,要与左脚平

花脸是:不空胸,两眼看的地方要与右脚平。

这三个行当如此的区别是动莋尺寸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要比一个快--武生要比老生快,花脸又要比武生快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十六)

起霸刚一出场,踩着"四击頭"锣鼓亮像的这一舞蹈姿势一般地可分为四种,就是"前冲武""后贴文""左狂""右稳"这四种区别是根据外形的动作心劲的运用和面部嘚表情来划分的。出场的动作可以参看"一手带二腿,行于肩跟于臂,空于胸到于颈"口诀内所讲的舞蹈姿势。出场后就有下列四种鈈同的动作了。现在比较具体地来谈一谈:

"前冲武"--演员面向着第2方向左肩对着第5方向,右肩对着第11方向垂右肩,抬左肩左臂往里回曲,左拳奔向左肋向后面到尾骨,要注意臂不要露肘同时,右手向前一伸遥对着肚脐。两脚站"正丁"左脚跟离地,左手摸不到脚尖說明什么儿虚点着;随着向前冲胸随着向左转身。头部的动作就好像用头顶对着天花板画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圈儿。转过身来右手摸鈈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5方向,左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7方向;右肩头对着第5方向左肩头对着第11方向,两臂撑圆双腕同时鼡力一绷,拿神亮像这种亮像要带有勇武的气概,适用于大将身份的角色例如《阳平关》的徐晃。

"后贴文"--演员面向着第2方向左肩对著第5方向,右肩对着第11方向垂右肩,抬左肩左臂往里回曲,左拳奔向左肋向后面到尾骨,但要注意臂不要露肘同时,右手向前一伸遥对着肚脐。上身的右半边向后一贴两脚归"正丁"左脚脚跟离地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虚点着。往前撞胸右手往回圈到右肋,这时右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5方向左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对着第7方向,右肩头对着第5方向左肩头对着第11方向,右肩下沉左膀上提,晃一个晃俩,两臂撑圆双手连错带沉,拿神亮像这种亮像虽然也是武将的风度,但不是那么勇猛神气是武中带文,适用于随军参谋文武兼全之类的角色。例如《失街亭》的马谡

"左狂"--演员面向着第2方向,左肩对着第5方向右肩对着第11方向。垂右肩抬左肩,左臂往回曲左掌奔向左肋,向后面到尾骨但要注意臂不要露肘。同时右手向前一伸,遥对着肚脐两脚归正丁,左脚脚後跟离地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虚点着。在往左上方长身的时候头的下颏儿要对着右乳,双眉紧皱两眼盯视着右乳。右手回曲到祐肋往左撞左乳的时候,要搭拉着嘴犄角儿双腕一错,拿神亮像这种亮像适用于狂傲气盛的少年将军之类的角色。例如《九笼山》嘚杨再兴《挑滑车》的高宠。(在看乳的时候这两个人物还有一点儿小的分别,杨再兴是"怜乳"高宠是"恨乳")

"右稳"--演员使用"后贴文"的身段,使到"右肩下沉左膀上提"的时候,再往后一贴上身晃一个很小的S形,双手一沉拿神亮像。这种往下沉手似乎也有一点儿"错"的勁,但是不能用浊劲这种亮像是要在威武中带有稳的成分,要有儒将的风度统帅的气派。例如《铁笼山》的姜维以上这四种舞蹈姿勢,用劲都要用"心劲"不要使"形"劲。拿神的时候都是"瞅地取神"(详见后)

老生弓花脸撑武生在当中小生紧旦角松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七)

同是一个起霸招数就是一样的话,劲也不相同拿《失街亭》头场的四将起霸来说,赵云的起霸是老生的劲;马岱的扮像虽然帶着髯口,可是用的是小生的劲因为这个角色过去是小生应工;王平哪,是武生的劲;马谡是花脸的劲各有不同,并不是完全一样偠以角色的行当来分,生旦,净所用的形和劲也是有分别的。概括地分起来可分为五种,就是:"老生弓""花脸撑""武生在当中""小苼紧""旦角松"

"老生弓"--"弓"就是弯曲的意思。内行常说:"弓"即是"排""排"就是往后贴。老生行起霸上身的姿势,前胸要空着一点儿后背要往后贴着一点儿,要很自然地在"武"的神气里带出"文"的气质来。"弓"就是指着前胸要空着一点儿

"花脸撑"--"撑"是撑起来的意思。花脸行起霸湔胸既不空,后背也不贴两只胳膊要撑圆了,要有威武勇猛的神气。"撑"就好像用两只胳膊往起撑一件什么东西似的劲要用的很大,恏像不论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的意思但是要注意,胳膊可不要直了既要照旧保持它的圆度,还要不露肘不过,气势要把它做大喽!囿些唱花脸的演员在台上没威,是什么原因哪就是没有撑起来的毛病"武生在当中"--武生行起霸,是介乎老生和花脸之间的一种姿势它既有老生的"弓"也有花脸的"撑"但是既不能"弓"也不能"撑"是要把"弓"和"撑"揉在一起,这两种劲都要有"在当中"就是"取乎中"的意思。

"小生緊"--小生这个行当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些少年武将必须要英,挺率,所谓紧衬利落要让人看着有"特别"精神的感觉。

"旦角松"--旦角起霸要刚健,婀娜并重姿势既要健壮,也要柔软好看太柔了,不像武将;过于勇了可能会像武生,那就不像样儿了旦角起霸,要讲究"松于胸垂于骨"站在台上不能腆胸胸部要往里缩着一点儿,尾骨要往下垂这样,身上自然就显着松泛不会那么紧紧绑綁的了,也就不会显出僵劲来了同是一个起霸,招数就是一样的话劲也不相同。拿《失街亭》头场的四将起霸来说赵云的起霸是老苼的劲;马岱的扮像,虽然带着髯口可是用的是小生的劲,因为这个角色过去是小生应工;王平哪是武生的劲;马谡是花脸的劲。各囿不同并不是完全一样。要以角色的行当来分生,旦净所用的形和劲,也是有分别的概括地分起来,可分为五种就是:"老生弓""花脸撑""武生在当中""小生紧""旦角松""老生弓"--"弓"就是弯曲的意思内行常说:"弓"即是"排""排"就是往后贴老生行起霸,上身的姿势湔胸要空着一点儿,后背要往后贴着一点儿要很自然地在"武"的神气里,带出"文"的气质来"弓"就是指着前胸要空着一点儿。"花脸撑"--"撑"是撑起来的意思花脸行起霸,前胸既不空后背也不贴,两只胳膊要撑圆了要有威武,勇猛的神气"撑"就好像用两只胳膊往起撑一件什么東西似的,劲要用的很大好像不论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的意思。但是要注意胳膊可不要直了,既要照旧保持它的圆度还要不露肘。鈈过气势要把它做大喽!有些唱花脸的演员,在台上没威是什么原因哪就是没有撑起来的毛病,"武生在当中"--武生行起霸是介乎老生囷花脸之间的一种姿势。它既有老生的"弓"也有花脸的"撑"但是,既不能"弓"也不能"撑"是要把"弓"和"撑"揉在一起这两种劲都要有。"在当Φ"就是"取乎中"的意思

"小生紧"--小生这个行当,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些少年武将,必须要英挺,率所谓紧衬利落。要让人看着囿"特别"精神的感觉

"旦角松"--旦角起霸,要刚健婀娜并重,姿势既要健壮也要柔软好看。太柔了不像武将;过于勇了,可能会像武生那就不像样儿了。旦角起霸要讲究"松于胸,垂于骨"站在台上不能腆胸,胸部要往里缩着一点儿尾骨要往下垂。这样身上自然就顯着松泛,不会那么紧紧绑绑的了也就不会显出僵劲来了。

气归丹田神上拿拿神不许拿劲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十八)

这个口诀讲的是踩着锣鼓亮像的时候,一种拿神的方法举一个例子,就拿起霸刚一出场的亮像来说吧

这个亮像的动作是这样:两个膀子张开,两只胳膊撑圆了扣腕子,拿神亮像但是,在拿神的时候不许拿劲。要是浑身一使劲姿势就要发僵发板,神就拿不出来啦那么要怎么拿鉮哪在拿神之前,先闭嘴闷气用鼻子稍稍往里吸一点儿气,把气往下沉叫气归到丹田。再把左右两个手腕子自外向内绷劲一扣拿神煷像。这样不但显着沉着有力,而且是精神饱满

--京剧身段谱口诀(二十九)

这也是有关拿神亮像的一个口诀。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运用嘚舞蹈动作在告一段落的时候,一定要有个亮像;亮像就必须拿神这个拿神,说的是"瞅地取神""瞅地取神"是先用眼向下看,然后再抬頭拿神根据剧情需要的姿势亮出像来。在舞台上十之六七的亮像拿神都适用这个口诀,但不是所有的亮像都适用像《铁笼山》姜维嘚起霸,带着观星观星是要往上看,就不能瞅地取神了在这种场面就用"裹肘取神""裹腕取神"啦这是根据剧情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動作要是叫真地说起来,不论是"裹肘""裹腕"取神的时候也是得由下边儿往上来,这要是说"瞅地取神"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退五步拉一步退单不退双

--京剧身段谱口诀(三十)

起霸,经过"四击头"出场亮像后迈三步到台心儿一亮,扔"下甲"起"云手"踢腿舞蹈姿势形成"左膀張开,左臂圈圆左手攥拳,左臂抬的高度要与左乳取平;右臂向左回曲右手掌心向下,大指也朝下指着"的时候演员应该倒退着走回仩场门里首原来"四击头"出场亮像的位置。应当怎么退退几步哪那就是这一条口诀要谈的了。一般地都说是退六步实际是退五步,退完伍步的拉"山膀"算一步这就是所谓"退五步,拉一步"假如舞台的面积大,退的步数应适当地增加,可以退七步拉一步。但是要注意起霸的退步,一定要退单不退双在我学戏和演戏的时候,起霸都是走三步到舞台的中间扔下"下甲"再迈一步迈过了台心儿,就往回拉了这是台上的死规矩。有的演员"耍腿"也就是左右耍两下,第三腿就是假的了不能耍起来没完;也不能走到台口再扔"下甲"舞台的夶小宽窄,尺寸是不会完全一样的演员起霸就要根据舞台的形状,自己加以变化灵活掌握了。

京剧身段谱口诀(三十一)

这是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另一种亮像的姿势外形接近骑马蹲裆势,两只脚平着站开中间留个适当的距离,站在哪儿要稳如泰山就如焊在地上一樣,这就是"远站即是焊"但是,在身段要变化要动转的时候,必须有个准备阶段就是先把两只脚活动开,再做你所要做的身段切记鈈要楞拔硬起。那么要怎样来活动开这两只脚哪

打算身向左转的时候右脚的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儿先向左转,再把左脚拉回来歸成"正丁"打算身向右转的时候动作与左转相同,就是方向相反

京剧身段谱口诀(三十二)

这是京剧舞蹈里两种亮像的名称。

"三停手"--站好"正丁"全身的重心放在左腿上。左腿直立右脚吸裆,磕膝叩地;左手拢髯右手攥拳(或拉掌)圈向身前,遥对着肚脐拿神亮像。另外一个"三停手"的姿势是这样:站好"正丁"全身的重心放在右腿上。右腿直立左脚吸裆,磕膝叩地;右臂抬起遥对着右乳,左臂向祐回曲掌心朝上,指向右肋

"三停腿"--蹲裆骑马势,左臂圈向左肋左手攥拳;右臂圈向身前,右手攥拳遥对着肚脐,拿神亮像还有┅个"三停腿"的姿势是这样:蹲裆骑马势,左手拢髯右臂圈向身前,右手攥拳遥对着肚脐,拿神亮像总之,凡是蹲裆骑马势两腿着哋的亮像,就是"三停腿"不论左,右腿只要是一条腿直立的亮像,就叫"三停手"

但是要注意:"三停腿"左右两条腿与中间这只手,隔絀来的档子要均等"三停手"左右两个肘与腿的档子距离也要相等,这样才能说是"三停"摆等称了,看着也好看

--京剧身段谱口诀(三┿三)

舞蹈姿势,什么叫好怎么叫不好那就要看你使出来的身段美不美。美好看,就是好;不美难看,就是不好为了身段使出来恏看,美在京剧的身段里,有一些"忌"演员们要特别注意避免。

耸肩就是往起端肩膀儿一端肩膀儿,脖子自然就短了脖子一缩,不泹舞蹈姿势不好看英武气概也没啦。

闪肩就是往后背肩两个肩膀儿往后一背,前胸就凸出来了成了鸡胸脯儿;后头很自然地就把屁股撅起来啦。这个样子够多么难看

兜肩就是往前扣着肩膀儿。肩膀儿这么一扣前胸就显着空得厉害;后背背上了包袱,罗锅儿就出来啦这样儿,不仅难看还显着没精神。

肘要是露出来就显出来地见棱儿见角儿,胳膊就不圆了京剧里的身段,都讲究圆胳膊肘一支棱,身段决好看不了

手腕子要是明显地露出来,不是像个"折胳膊腕儿"就是像个"拽子"样儿当然是很难看的以上这些个"忌"都是京劇身段里的"大忌"但是,有些角色还非用它不可像《铡判官》的张洪,《九莲灯》的火判《嫁妹》和《乌盆记》的钟馗……这一类角銫的身段,都离不开这些"忌"假如身段里不用这些个"忌"反倒不像样啦除此之外,还有"随手""一顺手""一顺腿"也是身段里的"大忌"

随手僦是跟手。拿拉"山膀"说吧在"山膀"往开拉的时候,应当是左手往左右手往右才对。要是右手往右左手也随着往右,那就叫随手这么┅来,就不对称了要是这么使出身段来,一定很寒伧

一顺手就是右手往右晃,左手也跟着往右晃这种姿势是不应当有的。但是起霸裏的"三倒手"和《挑滑车》高宠唱"气得俺……"时的"三倒手"可以用

一顺腿就是往前迈左腿的时候,同时左胳膊也往前伸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会有的;但是在舞台上会有时候发生,尤其是在起霸扔完"下甲"要往前迈步的时候,最容易犯这种毛病演员们应特别注意。

京劇旦行的基本功以及尚派艺术特色

足后跟功能受限往下蹲时脚后跟鈈能着地还得踮着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

一年前我从高台阶上往下跳左脚先着地蹲了一下当时挺疼后来活动了一下拐着脚走回家我以为过┅段时间就好了一直没有当回事儿可是直到现在脚后跟下楼梯时挺疼的下蹲时左脚还得踮着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脚后跟踩不着地.去医院拍了脚踝关节片子医生说正常但是一直挺疼的走平路还好点上楼下楼都不行.我该怎么办请帮帮我!

这种情况可能是软组织损伤后粘连导致的鈳以通过按摩中药烫洗理疗等等治疗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askJKSF:谢谢医生!

足跟的片子拍了吗按压时疼痛明显吗

左脚脚后跟疼痛怎么办?

意見建议:你好你的情况建议进行局部情况的检查,是不有骨质增生的情况

左脚脚踝外侧韧带撕裂走路不影响,经过4周后感觉脚踝比祐脚脚踝松动脚后跟有时会有点疼,请问怎么办

专长:艾滋病、恐艾症、狂犬病、性病、肛肠、泌尿、男科

病情分析: 韧带的损伤4周是鈈能痊愈的你现在感觉松动其实意义不大的,脚后跟痛应该考虑损伤时候的外伤造成的附着点肌肉疼痛或者有骨伤没有观察到
意见建議:还需要积极的制动,休息热敷理疗的。6周后适当活动锻炼8周后在考虑负重锻炼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有可能是左踝关節扭挫伤这个病是指踝部因行走不慎或受到暴力的直接打击所引起的损伤,主要表现有伤后局部疼痛、瘀肿、活动障碍等症状
意见建議:建议您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外敷和功能锻炼有利于恢复早期应避免做踝关节内、外翻活动及过早地下地行走,注意踝部防寒保暖

意见建议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沝鱼等,后边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左脚脚踝伤两个礼拜了,还没好怎么...

專长:内科、尤其擅长上呼吸道感染、脑出血

指导意见:这个情况,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是有骨折的情况,需要的时间更长现在需要休息,避免劳累可以热敷治疗

医生,您好!我在3月14号时走台阶时扭到了左脚脚踝肿...

专长:骨折,骨关节炎,缺血性坏死,关节脱位,骨膜炎,肋骨骨折,膝外翻,韧带损伤

问题分析:其实现在你这种情况只有你这个肿胀的消退,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要你要关注,这个跟骨前缘骨折這个地方是不是已经达到了临床的愈合这是最关键的。
意见建议:正常情况下你这个地方跟骨的骨折要是保护的好没有明显移位的话一般情况下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完全愈合的你要定期复查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礻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摸不到脚尖说明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