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氨藜芦啶制癫痫怎么用

  【摘要】目的探讨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单一服用丙戊酸钠;观察组服用丙"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年17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目的探讨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单一服用丙戊酸钠;观察组服用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佐治。结果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均有明显效果, 单纯部分性发作(SPS)、复杂部分性发作(CPS)、全面性发作(GTCS)、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secondary GTCS), 总有效率分别为81.8%、84.6%、77.8%、82.4%;而且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一服用丙戊酸钠的方法。结论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值得广泛推广。 中国论文网 /6/view-6164693.htm  【关键词】拉莫三嗪;癫痫;疗效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此次研究主要针对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病例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1月来本院神经内科就诊, 经检查后确就诊的癫痫患者100例, 其中男60例(60%), 女40例(40%), 平均年龄(25.2±13.1)岁, 平均病程(7.1±5.9)年。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SPS)21例、复杂部分性发作(CPS)26例、全面性发作(GTCS)1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secondary GTCS)34例。难治性癫痫38例。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一服用丙戊酸钠(湖南迪诺制药, 国药准字H), 起始剂量为20 mg/(kg?d), 1周后, 若无继续发作, 则维持剂量;若仍发作, 则增加剂量, 每周加5 mg/kg, 直至理想疗效, 但不超过30 mg/(kg?d)。观察组服用丙戊酸钠剂量同对照组, 联合拉莫三嗪(葛兰素史克公司产, 注册证号: H)佐治, 口服, 第2周为0.15 mg/d, 第4周增加为0.3 mg/d;之后每2周增加拉莫三嗪剂量为0.5 mg/(kg?d)。   1. 3疗效判断标准以治疗前的发作频率与稳定期的发作频率作比较:癫痫不发作, 为完全控制;癫痫发作次数减少75%~99%, 为显效;癫痫发作次数减少50%~74%, 为有效;癫痫发作次数减少<50%, 为无效。总有效率=(完全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观察组各型癫痫患者发作频率的变化经治疗后, 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患者发作频率发生变化如下, 单纯部分性发作(SPS)总有效率81.8%、复杂部分性发作(CPS)总有效率84.6%、全面性发作(GTCS)总有效率77.8%、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secondary GTCS)总有效率82.4%。详见表1。   2. 2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经治疗, 观察组采用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总有效率为82.0%, 对照组单一服用丙戊酸钠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发病原因复杂, 病情易反复。除了少数预后良好及发作次数少的患者可以不采用治疗外, 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采取临床治疗。临床治疗癫痫主要手段仍是药物治疗[1]。拉莫三嗪是一种苯基三嗪类化合物, 可减少藜芦碱在脑部诱导产生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释放, 藜芦碱产生抗癫痫作用是因为可以开放突触前的钠通道, 释放神经介质, 进而选择性作用于Ⅱa型钠通道, 抑制反复放电[2]。在癫痫情况下, 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时间延长, 使复极化推迟, 细胞兴奋性进而有所升高[3];拉莫三嗪可通过进一步延长钠通道失活的时间而阻止神经元后放电的产生。拉莫三嗪作用机理是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抑制反复放电[4, 5], 主要作用于Ⅱa 型钠通道, 只对病理性钠通道起作用, 故对正常的神经电生理活动影响较小。因此, 它具有安全、高效、广谱的特点。本研究发现, 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均有明显效果, 单纯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81.8%、复杂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84.6%、全面性发作总有效率77.8%、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总有效率82.4%;而且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一服用丙戊酸钠的方法。综上所述, 拉莫三嗪佐治各型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是临床安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   参考文献   [1] 陈泽敏.拉莫三嗪治疗62例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观察.临床医学工程, ):100.   [2] 罗榕, 刘凌, 司洋, 等.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   [3] 赵凌霞, 黄华, 张本金.拉莫三嗪单药治疗新诊断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924-925.   [4] 卢华涛, 李妮, 赵翠萍.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北方药学, .   [5] 高学军, 薛涛, 马利, 等.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95-3098.   [收稿日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白藜芦醇对颞叶癫痫大鼠癫痫不同发作时期海马和皮层氨基酸类递质释放的影响
目的:  
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海马CA3中心区通过微量注射海人草酸(kainicacid,KA),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从行为学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两个方面观察颞叶癫痫大鼠癫痫不同发作时期痫样发作频率及海马和皮层氨基酸类递质释放水平的变化,分析颞叶癫痫发生、发展过程及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KA诱导的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和皮层氨基酸类递质释放的影响,进而评价其抗癫痫效果及作用机制。  
方法:  
1.模型建立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20-260克,清洁级。水合氯醛(350mg/kg,I.p.)麻醉动物后,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海马CA3中心区(AP:-4.0mm,ML:-4.4mm,DV:3.8mm)缓慢注射KA2.5μl(0.4μg/μl),约10min注射完毕,留针3-5min,缝合头皮。按Racine分级法对癫痫发作程度进行分级,急性发作程度达Ⅳ级以上的大鼠用于下一步药理学实验。对照组大鼠在同样的脑区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2.动物分组按癫痫不同发作时期对实验动物进行分组,急性期(3d)、平静期(14d)、慢性Ⅰ期(60d)及慢性Ⅱ期(60d)。将实验动物均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癫痫模型组(KA组)、KA+Res治疗组(Res组,15mg/kg/d)。急性期癫痫大鼠在首次急性大发作后即通过灌胃给药,每天1次,持续3d;静止期和慢性Ⅰ期癫痫大鼠在首次急性大发作后即通过灌胃给药,每天1次,持续10d;慢性Ⅱ期癫痫大鼠模型建立后饲养60d后再通过灌胃给药,每天1次,持续10d。  
3.行为学观察将手术后的大鼠饲养于装有视频监控的动物房内,自由进食饮水,自然采光,室温维持在23°C±1°C。每天监控8 h,每周监控5d,对各组大鼠进行连续视频监控,从行为表现上统计癫痫不同发作时期各组大鼠痫样发作个体数。  
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大鼠迅速断头,冰上取出海马和皮层,电动匀浆后,加3倍体积乙腈沉淀蛋白,冷冻离心,取上清,经稀释后柱前衍生进样,色谱分析;根据出峰面积及氨基酸标准曲线,计算海马和皮层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甘氨酸(glycine,Gly)、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差异使用LSD法进行比较,实验数据以x±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行为学观察颞叶癫痫大鼠模型的成功率达到97.0%(62/64)。NS 组未见任何形式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急性期:KA 组大鼠痫样发作率为87.5%(7/8),Res 组大鼠痫样发作率为75.0%(6/8);静止期:KA 组大鼠痫样发作率为0(0/8),Res组大鼠痫样发作率为0(0/8);慢性Ⅰ期:KA 组大鼠自发发作率为87.5%(7/8),Res 组大鼠自发发作率为12.5%(1/8);慢性Ⅱ期:KA组大鼠自发发作率约为85.7%(6/7),Res 组大鼠自发发作率约为71.4%(5/7)。  
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与NS 组大鼠相比较,癫痫发作急性期,KA 组和Res 组海马Glu/GABA 比值均明显升高(n=8,P<0.05),海马Glu/Gly 及皮层Glu/GABA,Glu/Gly 比值均无明显变化(n=8);静止期,KA 组和Res 组海马和皮层Glu/GABA,Glu/Gly 比值均无明显变化(n=8);慢性Ⅰ期,KA 组海马和皮层Glu/GABA和Glu/Gly 比值均明显升高(n=8,P<0.05),Res 组海马Glu/GABA和Glu/Gly 比值明显降低(n=8,P<0.05),而Res 组皮层Glu/GABA和Glu/Gly 比值仍表现明显升高(n=8,P<0.05);慢性Ⅱ期,KA 组和Res 组皮层Glu/GABA和Glu/Gly 比值均明显升高(n=7,P<0.05);海马Glu/GABA和Glu/Gly 比值无明显变化(n=7)。  
结论:  
1.Res 能明显地抑制KA 诱导的慢性颞叶癫痫大鼠的痫样自发发作。  
2.Res 对KA 诱导的颞叶癫痫大鼠癫痫不同发作时期海马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递质比例的失衡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去乙酰化酶SIRT1与白藜芦醇及AMC-p53小肽三元复合物的晶体结构。a. SIRT1“全酶”结构域示意图。b. SIRT1/白藜芦醇/AMC-p53小肽复合物的晶体结构示意图。c. 白藜芦醇与底物小肽和SIRT1 N端调节区域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6月15日,美国Genes&&&Development&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瑞明研究组关于白藜芦醇促进去乙酰化酶SIRT1酶活性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标题为Structural&basis&for&allosteric,&substrate-dependent&stimulation&of&SIRT1&activity&by&resveratrol。
  
人源SIRT1是Sir2(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2)超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它是NAD+依赖型的去乙酰化酶,能够催化组蛋白底物和非组蛋白底物(如p53,&FOXO3a等)的乙酰赖氨酸进行去乙酰化反应,在染色质重塑、基因调控、代谢、癌症等相关疾病及延缓衰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Sir2及其同源物被发现能够延长酵母、线虫及果蝇等模式生物的生命周期,因此SIRT1作为人体中与Sir2最为相似的同源蛋白在延缓衰老这一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白藜芦醇是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多元酚,它被发现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以有效促进SIRT1的去乙酰化酶活性,然而由于在体外活性实验中运用到了一种荧光修饰的小肽,白藜芦醇作为SIRT1激动剂这一观点引起了争论。
  
生物物理所许瑞明研究组解析了SIRT1“全酶”(包括N端调节区域、催化核心结构域及C端调节区域)与三个白藜芦醇小分子以及AMC荧光标记的p53小肽三元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且通过突变体实验、结合实验和活性实验确定了三个白藜芦醇小分子的重要性及作用机制。对整个激活过程最为重要的两个白藜芦醇小分子一方面与底物p53小肽的AMC荧光环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与SIRT1的N端调节区域相互作用,从而使蛋白与底物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然而对于没有AMC荧光修饰的天然小肽,白藜芦醇则不能促进SIRT1的去乙酰化酶活性。
  
这项工作阐述了白藜芦醇依赖于荧光修饰的底物和SIRT1的N端结构域来促进SIRT1酶活性的分子机理,为该研究领域一直以来的争论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对进一步研究SIRT1酶活性调节以及开发新的SIRT1激动剂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等的资助。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红酒到底对我们有没有好处?科学家认为喝太多红酒对身体可能有害,而且这与酒精无关。红酒中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的确能让你活得更长,但只有在剂量很小时才有这样的效果,如果摄入过多,起到的作用则完全相反。
  白藜芦醇可以保护紫葡萄、可可豆和日本紫菀不受感染和干旱的伤害。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红酒素来享有&长生不老药&之称,而针对红酒中某种成分的讨论也始终不曾偃旗息鼓。
  红酒中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的确能让你活得更长,但只有在剂量很小时才有这样的效果,如果摄入过多,它非但不会减慢衰老的速度,反而会使衰老加速。
  科学家对这种化学物质与&卫星细胞&互动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卫星细胞&在修补受损肌肉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团队发现,这种在红酒、巧克力和保健品中都存在的化学物质根据其使用浓度的不同,起到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实验发现,小剂量的白藜芦醇可以加快细胞的修复进程,但大剂量则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
  该研究由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汉斯&迪根斯(Dr Hans Degens)博士带领。他们的研究结果势必在与心脏病、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斗争中掀起巨大巨大反响。
  迪根斯博士表示:&强壮的的肌肉和强大肌肉修复能力对于健康的生活来说至关重要,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如此,因为老年人一旦发生肌肉衰退,将极大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所以我们分析了白藜芦醇在促进肌肉修复和减少氧化紧迫中起到的作用。发生氧化紧迫时,自由基将加速人体的老化进程。&
  &肌肉干细胞在修复受损肌肉、并最终融入受损肌肉纤维时,会经历一个循环过程,&
  &使用小剂量的白藜芦醇会促进这个再生过程。然而,如果剂量增大,白藜芦醇便无法减缓氧化紧迫和衰老速度,甚至对肌体的修复循环造成阻碍。&
  &结果显示,实验结果取决于白藜芦醇的剂量大小,但究竟要多少剂量,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我们说不清喝红酒和吃巧克力到底对修复肌肉有没有什么帮助。&
  相关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使用肌肉干细胞进行了实验,并将结果发表在了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他们还对肌肉的再生过程进行了测试。肌肉再生由肌肉前体细胞(即卫星细胞)的激活开始。
  低剂量的白藜芦醇(10微克分子)能够促进卫星细胞的激活,而当剂量增加到40至60微克分子时,则会阻止卫星细胞的激活,甚至会对细胞造成损害。
  白藜芦醇可以保护紫葡萄、可可豆和日本紫菀不受感染和干旱的伤害,10年来,专家一直认为,这也许可以帮助人类延长寿命。
  去年12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报告也证实了白藜芦醇起到的积极作用,认为它会仿效一种保护性的酶,而这种酶此前从未被深入研究过。
  科学家们在老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发现当将白藜芦醇和该种名为TyrRS的酶结合使用时&&在自然条件下,生物体内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它们的组合便会仿效一种名为酪氨酸的氨基酸,对细胞修复起到积极作用。(米米)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回顾与Sirtuin有关的药物临床研发历史,有的化合物因为肾毒性太强而被淘汰了,现在还有一个化合物在试验其对治疗II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化合物,它的研究适应证是牛皮癣。今年三月份,葛兰素史克宣布将关掉Sirtris在麻省坎布里奇(哈佛大学所在地)的研究中心,而将一些员工转移至费城的研究中心。这一举动又一次引起业界的猜疑,是否葛兰素史克已经对Sirtris失去了信心。
  人类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从人有自我意识以来,就随着对死亡和衰老的恐惧而产生,从未消退。当今世界科技发达,人类的平均寿命也有了大幅的延长。根据世卫组织2011年的报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约75岁,日本最高,约83岁。
  据说新石器时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20岁对于人类的繁衍来说是够了,因为女性从十几岁就可以生育,有了下一代,20岁的“老年人”还是不要抢夺不多的食物的好。而到了现在,大部分20岁的人连大学都还没毕业。还好我们平均寿命达到了75岁,才能让我们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40年”。但是,无论是75岁还是83岁,我们都还不满足――最好能活到200岁,对吧?就比如谷歌工程总监、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已经65岁,他现在每天服用150片维生素补充剂,他认为,维生素可能是让人长生不老的第一座“桥梁”,而在打造了足够多的“桥梁”之后,人的生命就能被延长。事实上,葡萄酒也是常议论的一种抗衰老物质。
  从科学的角度看,衰老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衰老”和“年轻”都无法量化确定。
  有一种说法认为衰老就是细胞内氧化的结果。细胞内线粒体产生能量,是通过氧化呼吸链。氧化呼吸链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氧自由基。这些小分子游窜在细胞内,氧化其他的蛋白。这一现象积累起来,衰老也就来临了。好在生命体有自身的抗氧化机制。大家可能最耳熟能详的就是SOD(superoxide&dismu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
  葡萄酒是常议论的一种抗衰老物质。红葡萄酒能抗衰老的说法由来已久,各种版本也不相一致。有说它能抗氧化的,有美容的。最近女生们还很流行红酒面膜,无论原理如何,皆希望敷完之后青春焕发美丽常驻。
  红葡萄酒中抗衰老的成分实际是白藜芦醇(resveratrol)。白藜芦醇最早是在1939年由高岗道夫(Michio&Takaoka)从毛叶藜芦中提取出来的。白藜芦醇也存在于葡萄的皮中,因此存在于红葡萄酒中。而白葡萄酒因为在酿造前已经去皮,所以不含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真正成为研究的热点,源自于KonradHowitz和哈佛大学的David&Sinclair教授于2003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Sinclair的实验室一直在研究“寿命”。他们首先选择了酵母这种低等的真核生物。酵母是实验室中方便好用的模式生物。之前他们已经发现,让酵母们都只吃“七成饱”能够让它们活得更久。原因是“七成饱”能够激活一类叫做“Sirtuin”的蛋白。进而他们想看看,有什么化学物质能够人为地激活Sirtuin蛋白,结果他们找到了白藜芦醇。因此没有太大悬念的,在培养基中加入白藜芦醇能够延长酵母的“活力”――正常情况下酵母在培养基中平均传22.9代死去,而在含有白藜芦醇的培养基中能平均传36.8代才死去。白藜芦醇喂养下的酵母更不容易产生突变(相当于更不容易得癌症),白藜芦醇喂养下的人体细胞在致癌的电离辐射下存活率大幅上升。这一切意味着白藜芦醇也许能保护DNA复制时的稳定性,因此能够抗癌。
  这一研究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2003年Sirtris公司紧锣密鼓地开张了,Sinclair教授成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紧接着他们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现在他们将研究主题从酵母转移到了小鼠上。这回他们给小鼠喂高热量食物(与“七分饱”完全相反),小鼠于是迅速肥胖起来,然后死亡率也随之上升。而如果高热量食物与白藜芦醇一起摄入,小鼠虽然也胖了,但是死亡率却下降到了正常水平。有了白藜芦醇,小鼠的血糖降下来了,脂肪肝也没有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报道说,这些化合物也能提高细胞内“能量工厂”线粒体的数量,因此有望让衰老的细胞重新获得活力。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于2006年的《自然》杂志上。而在2007年的文章中进一步指出,他们筛选出了新的能够激活Sirtuin蛋白的化合物,比白藜芦醇结合力强1000倍,因此这些化合物更有望成为有效的药物。这些化合物在小鼠模型中也能降糖、能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推断能够治疗Ⅱ型糖尿病。
  这两篇《自然》文章,尤其是第二篇,发表之后,Sirtris公司和他们的化合物成了万人追捧的宝贝。2008年,葛兰素史克(GSK)终于出手开出了令人咋舌的7.2亿美元的价钱买下了Sirtris公司,创造了生物技术公司收购的又一历史。
  随着Sirtuin蛋白及其激活物越来越火,不少制药公司都着手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质疑的是安进(Amgen)公司。根据他们2009年发表的结果,白藜芦醇根本无法激活Sirtuin通路。紧接着2010年,辉瑞公司的研究团队也发表文章称,Sirtris公司筛选出来的化合物也都不能激活Sirtuin通路。他们发现,这一切不过都是假象!由于我们一般根本看不见蛋白分子(比如Sirtuin),因此在实验当中通常给这些蛋白后面缀上一个能够发光的“尾巴”。辉瑞的研究者指出,正是这些发光的尾巴造成了假象:这些化合物并不能激活Sirtuin蛋白本身,而其实是能够与连上了发光尾巴的Sirtuin蛋白结合。很显然,人体内的蛋白都不是人造的拥有发光尾巴的蛋白,那这些化合物对人体的Sirtuin就不会产生效果了。他们也同样观察到,白藜芦醇和其他那些化合物都并不能使高卡路里喂养的小鼠降糖或提高线粒体工作能力。
  《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也发表新闻稿报道了这一事件,甚至对葛兰素史克在收购前是否“做足功课”提出了质疑。著名制药业评论者Derek&Lowe在他的博客中爆料称其实有葛兰素史克内部的科学家反对这桩并购案,而且当初诺华和安进都垂青过Sirtris,但是都对于“发光尾巴”有疑虑而没有实现并购。
  尽管面对各式的八卦人群,葛兰素史克仍表示他们对Sirtris公司的化合物有信心。终于在今年,Sinclair教授又一次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表示发光尾巴的问题其实另有解释:是的,白藜芦醇和他们发现的其他化合物确实单独不能激活Sirtuin蛋白,但是如果同时存在疏水基团的底物就可以。而在之前的那些实验中,荧光蛋白(发光的尾巴)恰好充当了疏水基团。换句话说,发光尾巴确实造成了假象,但是却并没有太多偏离实际情况,它们“歪打正着”地充当了Sirtuin的底物中的疏水基团,帮助了白藜芦醇来激活Sirtuin蛋白。而在体内,由于天然存在这些疏水底物,白藜芦醇激活Sirtuin蛋白也应该是不在话下的。
  回顾与Sirtuin有关的药物临床研发历史,有的化合物因为肾毒性太强而被淘汰了,现在还有一个化合物在试验其对治疗II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化合物,它的研究适应证是牛皮癣。今年3月份,葛兰素史克宣布将关掉Sirtris在麻省坎布里奇(哈佛大学所在地)的研究中心,而将一些员工转移至费城的研究中心。
还有一个八卦
  除了在科学和临床的进展上扑朔迷离,有一件事情葛兰素史克确确实实查清楚了。那就是Sirtris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之一Christoph&Westphal和资深雇员Michelle&Dipp在加入葛兰素史克后,还背着公司偷偷在网络上卖白藜芦醇。他们二人除了在葛兰素史克供职,还在健康生命研究所(Healthy&LifeSpan&Institute)担任主要职位。在那里,他们将自然提取的白藜芦醇作为保健品在网上出售。所以说,葛兰素史克花巨资购买Sirtris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临床试验的行为,都无形中是在为他们出售的保健品打着免费的广告。而葛兰素史克直到2010年才发现了他们的行为。
  【作者系芝加哥大学博士、赛诺菲(中国)临床试验部医学写作专员】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近期,由隆力奇联合清华大学研究的“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纳米乳液项目”&获得美国专利及商标局授权(专利号为US)。
  据悉,该专利合成白藜芦醇和磷脂的复合体,形成一个特有的分布形态,再将该分布体系通过均质器高压均质或微射流机均质形成颗粒大小小于200&nm的乳剂。该纳米乳剂的优点在于可以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并且拥有很好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隆力奇已将该技术用于雅璨白金系列抗衰老护肤产品。
  白藜芦醇是一种著名的SIRT1蛋白激活剂,于1940年首次在葡萄中被发现,葡萄酒中也发现含有白藜芦醇,经过研究证实其为红葡萄酒保健功效的主要成分。在医药、保健食品领域,白藜芦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及减肥等方面,美国《抗衰老圣典》列其为100种最有效的抗衰老物质之一。
  白藜芦醇运用于化妆品,能通过激活SIRT1蛋白调节能量代谢、氧自由基水平、提高基因组稳定,延长细胞和生物体自身寿命,从而达到抗衰老作用;白藜芦醇还能通过下调MCR1的表达、降低KIT、TYR、SLC45A2、MREG等基因的表达从多种信号途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断黑色素的生成,提亮肤色。隆力奇联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白藜芦醇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突破性地应用了纳米脂质传导技术,解决了白藜芦醇在水和脂类中的溶解性低、不易加入配方以及皮肤传输差的缺点,提高了白藜芦醇溶解性能、透皮吸收性能及生物利用率。
&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藜芦,又名山葱、憨葱、鹿葱、藜卢、山白菜、芦莲、丰芦等。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和其他同属植物的根茎与根。其性寒,味苦、辛,有毒。入肝、肺、胃经。药用最早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载有:&主蛊毒,咳逆,泄,头疡,疥癣,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本草纲目》谓其&哕逆用吐药。反胃亦用吐法去痰积之义。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蒂吐热痰,乌头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 藜芦属于野生小品种,是多年生植物,生于海拔米的山坡林下或草丛。在我国有40多种植株,例如:牯岭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及毛叶藜芦等等,主要分布在山西、四川、辽宁、吉林、河南、山东等地。市场上流通多以东北货为主,少量的湖北货。&&& 藜芦味苦,性寒。藜芦具有催吐祛痰、杀虫疗疮的功效,主治中风痰壅、癫痫、虐疾、疥癣,恶疮等症。藜芦全株有毒,且是急性毒性,因此被用在农业的杀虫、抑菌等方面,同时也可以用在急救中。藜芦的根茎中含有一类生物碱对降压也是很有功效的,对心血管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藜芦的药用部位是根或者根茎,一般是农历的5、6月份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苗叶,晒干或用开水浸烫后晒干。以根粗坚实,断面粉性者为佳。&&& 由于藜芦有催吐、祛痰、杀虫的作用,主治中风痰壅、风痫阗疾、黄疸、疟疾、头痛、喉痹等,外用治疥癣、恶疮、灭蝇蛆等有较好的疗效。由于催吐作用较强,作为急救,可取藜芦、防风、瓜蒂三味,研细末,取少量,温水送服。用藜芦适量研细末,加生油调成软膏,外涂用治疥癣,也有良效,近年来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研究表明,从中药藜芦中提取、分离和精制出的藜芦生物碱和藜芦胺单体,均具有明显的降压和减慢心率作用。藜芦生物碱还对白血病、胃癌、肝癌和鼻咽癌有明显抑制作用。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的专家对从中药藜芦中提取、分离和精制出的藜芦生物碱和藜芦胺单体进行了较系统的降压作用、血流动力学和初步抗肿瘤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藜芦生物碱和藜芦胺单体均具有明显的降压和减慢心率作用,且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性。同时,证明藜芦胺单体具有与藜芦总生物碱相同或相似的降压作用,提示藜芦胺是藜芦生物碱降压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藜芦的这种功效是首次被披露。科研人员通过多种实验手段对藜芦生物碱的降压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初步证实了其降压机制,可能是作用于颈动脉窦及心肺感受区,经窦神经及迷走传入纤维反射性地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引起血压下降。&&& 藜芦从价格变化上来看,虽然没有其它品种一样的波涛汹涌,但是其也延续着自己的个性发展,从前些年的几元钱上涨至目前十几元,虽然涨幅不大,但是年需求量是有限的,随着野生资源的不断减少,库存量得到实际需求的消耗,终有一天小品种藜芦的价格会让人刮目相看,也会出乎人们的意料,所以小品种未必拿不出手,后期行情值得关注!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SIRT基因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的,与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2同源性最高的同系物,被称为长寿基因,围绕这一基因已经展开了许多研究,近期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研究与创新深圳研究院,广东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sveratrol&Rescues&SIRT1-Dependent&Adult&Stem&Cell&Decline&and&Alleviates&Progeroid&Features&in&Laminopathy-Based&Progeria”的文章,发现白藜芦醇能通过LAMINA激活SIRT1,从而增加成人干细胞数量,延缓衰老。相关成果公布在Cell&Metabolism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香港大学医学院周中军博士,以及刘宝华博士。周中军博士在胞外基质和金属蛋白酶基因研究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在Nature系列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开创了用转基因动物研究早老症的新方向。阐释寿命调控机制,实现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目的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热点。沉默信息调节蛋白2(Sir2),因其自身独特的生物学性质和功能,成为调控寿命基因研究的热点。而SIRT则是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的同系物,近年来对于这一作用因子通过调控其下游作用元件发挥生理功能的研究受到追捧,但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其中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白藜芦醇是与SIRT1相互作用的主要因子之一,但此前的一项研究指出SIRT1并不是白藜芦醇的靶蛋白,而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白藜芦醇是通过结合衰老中变异的人体蛋白LAMINA,从而活化长寿基因SIRT1,延缓衰老症状的,并且研究人员也通过小鼠实验证明,喂食白藜芦醇的早老症小鼠能延长其寿命。&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葡萄和红酒中的一种备受关注的天然产物,之前的研究发现这种酚类衍生物在糖尿病及肥胖症的预防、改善方面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早老症小鼠研究发现,早老症小鼠是因为体内蛋白LaminA出现变异,导致其身体产生大量早老素,而长寿基因SIRT1的活性也因此下降,导致干细胞数目和活性下降,身体机能随之逐渐衰老。
随后他们又发现白藜芦醇可以对抗这种衰老,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是通过结合LaminA,激活活性有所下降的SIRT1,令其再次复活,增加干细胞数量,从而延缓衰老过程。为了证明这一点,研究人员给20只患上早老症的小鼠喂食白藜芦醇液体,每周喂饮约1-2mg,另外一组同样数量为20只的小鼠对照组则不喂食。结果发现,喂食了白藜芦醇的小鼠能存活5-7个月,比对照组平均长寿长,并且骨密度也增加了7%,体重增加30%。
这将有助于开发抗衰老药物,而且也有助于研发针对人类寿命,和退化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研发。&
此前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山大学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白藜芦醇并不如以往认为的那样,是直接作用于与衰老相关的蛋白,而是通过抑制调节能量代谢的磷酸二酯酶。&
研究人员追踪加入了白藜芦醇的细胞的代谢情况,结果发现白藜芦醇的活性需要一种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参与,这与之前所认为的白藜芦醇主要是与衰老有关的沉默调节蛋白1(sirtuin&1)相互作用的观点不同――几年前,研究人员曾发现白藜芦醇似乎可以通过激活Sirtuin蛋白家族中的蛋白,从而改善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的代谢紊乱。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衰老,也许比末日更可怕。港大医学院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存在于红葡萄表皮的物质“白藜芦醇”,可以结合衰老中变异的人体蛋白质LAMINA,活化长寿基因SIRT1,显著延缓衰老症状;更成功透过实验证实,早老症老鼠的寿命因而延长三成,研究人员最终希望十年内可推出有效的抗衰老药物,以延长人类寿命及预防退化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
  港大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副教授周中军博士领导的研究,成功揭开人类衰老和抗衰老机制。研究人员透过老鼠实验得知,早老症患者因为身体蛋白质LaminA变异,令他们身体出现大量早老素,长寿基因SIRT1活性因而下降,导致干细胞数目和活性下降,身体机能随之逐渐衰老。
  而一般人类衰老过程中,亦因为年龄而增加早老素,其后的衰老过程就与早老症一样。
  在抗衰老方面,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在红葡萄表皮和红酒的物质“白藜芦醇”,有效抗衰老。“白藜芦醇”可以结合人体内的LaminA,令LaminA具备能力刺激活性下降中SIRT1再次复活,增加干细胞数量,从而介入和延缓衰老过程。此项突破性研究刚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代谢》(CellMetabolism)中。
  研究人员分别用两组各20只患上早老症的老鼠进行对照实验,一组老鼠每周喂饮约一至两毫克的“白藜芦醇”液体,另一组则没有。结果显示,有饮用“白藜芦醇”的老鼠存活5至7个月,比没有饮用的老鼠平均长寿2至3成,有使用“白藜芦醇”老鼠的骨质密度亦增加了7%,体重更上升3成。
  周表示,现时已经在健康老鼠上进行同样实验,希望证实正常衰老情况下,“白藜芦醇”都可以延长寿命。他们也与美国早老症协会合作,于全球招募100名早老症病人,进行试药研究,现时已经招募50至60名病人。
  港大医学院助理教授刘宝华表示,他们希望最终可以研发包括“白藜芦醇”或类似人体蛋白质LaminA的小分子药物,可用作活化SIRT1,从而增长人口寿命和减少衰老导致的疾病,但由于“白藜芦醇”已知会抑制一般细胞生长,制成药物仍面对相当难度,周中军仍希望可于10年内研发出新药。
  新华网香港12月20日电(记者曾繁娟)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20日宣布,该院研究人员在2005年发现“早衰症”成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了抗衰老启动机制。这项研究成果有望发展为临床疗法,为早衰症及衰老相关退化病患者带来更有效治疗。
  该研究已在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代谢》上刊载。
  该项目牵头人、港大副教授周中军博士介绍,本次研究着眼于干细胞以及长寿基因SIRT1对早衰症的影响,发现一种名为LaminA的人体蛋白质能有效刺激一种名为SIRT1的长寿基因,令干细胞自我保护、自我更新,显示Lamin A是长寿基因SIRT1的内源启动剂。研究还发现,葡萄皮层的物质“白藜芦醇”可以通过蛋白质LaminA有效刺激SIRT1以延缓衰老。
  他表示,针对核纤层蛋白LaminA和SIRT1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开发新的药物,保护人体的干细胞,以防止和治疗退化性疾病。同时,这种以干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策略还将大大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健康水平。
  至于未来的研究重点,周中军表示,目前正在寻找启动长寿基因SIRT1的新小分子药物,旨在通过改善干细胞自我更新来治疗与衰老有关的退化性疾病,使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某些人的身体免疫机制会对鸡蛋、小麦和牛奶等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情况严重的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日本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红葡萄酒中含量丰富的白藜芦醇能够预防这种食物过敏。 &&& 日本山梨大学教授中尾笃人和奥田彻等人,让一组实验鼠食用掺有0.01%白藜芦醇的食物,另一组则食用正常食物。一个月后,他们通过人工操作,使两组实验鼠的免疫系统都对鸡蛋过敏。结果发现,在摄取了白藜芦醇的实验鼠体内,将鸡蛋作为异物的特定抗体生产受到遏制,也没有出现休克症状。 &&& 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在线科学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卷》上。中尾笃人指出,白藜芦醇已经作为一种膳食补充剂在生产,如果能够预防食物过敏,将有很多优点。(中国科技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5 页,当前第 1 页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氨藜芦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