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型颈椎病颈段的白质与腰段有什么不同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人和脊椎动物中枢系统的一部分,在里面,上端连接,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的内部有一个H形(蝴蝶型)灰质区,主要由构成;在灰质区周围为白质区,主要由有髓神经纤维组成。是许多简单的。目录12?&?&?&?&?&345?&?&?&?&6?&?&?&?&读音:jǐ suǐ .&是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内,呈长圆柱状,人的脊髓全长41-45厘米。上端与颅内的相连,下端呈圆锥形随个体发育而有所不同,成人终于第一下缘或第二腰椎上部(初生儿则平第三腰椎)。临床上作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是中枢的一部分。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称为)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脊髓是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外伤时,常全并。严重者可引起、等。位于内,呈圆柱形,前后稍偏,外包被膜,它与的弯曲一致。的上端在平齐处与相连,下端平齐第一下缘,长约40~45cm。的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柱。自圆柱向下延为细长的终丝,它已是无的细丛,在第二骶椎水平为包裹,向下止于的背面。的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称颈膨大;自腰髓第二至骶髓第三节称。脊髓的有前后两条正中纵沟分为对称的两半。前面的前正中裂较深,后面的后正中沟较浅。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前根自前外侧沟走出,由运动组成;后根经后外侧沟进入,由脊神节的中枢突所组成。每条后根在与前根会合前,有膨大的脊。腰、骶、尾部的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之前,围绕终丝在内向下行走一段较长距离,它们共同形成。在成人(男性)一般第一以下已无,只有。的横切面,显有位于中央部的和位于周围部的;脊髓的,灰质和白质都很发达。,呈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前后的横条灰质称灰连合,将左右两半灰质联在一起。的每一半由前角和后角组成。前角内含有大型运动,其贯穿,经前外侧沟走出,组成前根。颈部的前角特别发达,这里的前角细胞发出纤维支配上肢肌肉。后角内的感觉细胞,有和温度觉的第二级细胞,并在后角底部有本体感觉径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背核)。部和其联合细胞以其附近含有纤维的构成所谓的的固有基束,贯穿于脊髓的各节段,并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完成各种复杂的性活动。的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纤维组成(纵行排列),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前索位于前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下行,如皮质()前束、顶盖脊髓束(视听反射)、(联络眼肌诸和项肌神经核以达成肌肉共济活动)和脊髓束(参与身体平衡反射)。两侧前索以相互结合。侧索位于的侧方前外侧沟和后侧沟之间,有上行和下行。上行传导束有(痛觉、温度觉和粗的触觉纤维所组成)和(本体感受和无意识性)。下行传导束有皮质侧束亦称()和脊髓束(姿势调节)。后索位于后外侧沟的内侧,主要为上行传导束(本体感觉和一部分精细触觉)。颈部的后索分为内侧的和外侧的。反射功能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受脑的控制。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感觉冲动,通过的上行,包括传导浅感觉,即传导面部以外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的脊髓丘脑束、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和等,以及脊髓束的小脑本体感觉径路。这些传导径路将各种感觉冲动传达到脑,进行高级综合分析;脑的活动通过的下行,包括执行传导随意运动的以及调整的活动并调整、协调肌肉活动、维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使动作协调、准确、免除震动和不必要附带动作的,通过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调整元的活动。本身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但也受脑活动的影响。发生急性横断损伤时,病灶节段水平以下呈现弛缓性、感觉消失和肌张力消失,不能维持,大便滞留,不能排空以及下降等,总称为。损伤一至数,反射始见恢复,如肌力增强和亢进,对皮肤的损害可出现有保护性屈反射。数月后,比较复杂的肌反射逐渐恢复,反射活动,如上升、、排便和也能部分恢复。膀胱功能障碍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横断后,由于瘫痪而使膀胱括约肌痉挛,出现;2~3周以后,由于逼尿肌日益肥厚,膀胱内压胜过外括约肌的阻力,出现溢出性尿失禁;到第三阶段可能因腹壁肌挛缩,增加膀胱外压而出现自动排。半侧切断综合症表现为病灶水平以下,同侧以麻痹,关节肌肉的振动觉缺失,对侧痛觉和温度觉消失; 在病灶侧与病灶节段相当,有节段性麻痹和感觉障碍。由于切断后索,病灶节段以下,同侧的本体感觉和两点辨别觉消失。由于切断锥体束,病灶节段水平以下,同侧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由于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而后根传入冲动的作用明显,因而肌张力增强,深反射亢进,趾反射变为?趾背屈。由于切断丘脑束,在对侧,相当于病灶节段以下一或二水平以下,痛觉和温度觉消失。由于切断节段的后根受累,同侧出现节段消失;而由于对上位节段产生刺激,于感觉消失区的上方,有节段性感觉过敏。由于侧角受累,可以出现症状,如在颈8节段受损害,同侧颜面、头颈部皮肤可有征象和(缩小、眼裂狭小和)。反射实验是指蛙在没有脑而只有的情况下,可以出现,而在没有脑、脊髓又受损的情况下,不能出现搔扒反射。这表明具有反射功能。同时,脊髓里的也是受大脑控制的,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便和排尿就是一个例证。婴幼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道的抑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现象。传导功能除具有反射功能外,还有什么功能?仍以成人排尿反射为例来说明。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就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到的排尿中枢;同时,神经冲动经过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由大脑发出冲动经过传到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如果外界环境不适宜(比如在课堂上),大脑就暂时抑制中的排尿中枢而不排尿。可见,还具有传导功能。脊髓位于内,其前端在处于相连,后端止于荐骨中部。呈背腹略扁圆柱状。椎动物背部正中从前向后走行的白色素状物。与脑相连,并和脑一起构成。它和脑都是由分化产生的。其中心有纵行的连接的中央管(analis centralis),围着中央管的构成的内层,外层由构成。有6条纵沟,前面正中的沟较深称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后面正中的沟较浅称为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前后正中两条纵沟把分为对称的两半。在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的两侧,分别有成对的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在前后外侧沟内有成排的脊神经根丝出入,是由位于前灰柱的前柱细胞发出运动形成,出前外侧沟的根丝形成31对前根(腹根)anterior root,入后外侧沟的根丝形成31对由形成的后根(背根)posterior root。在后根上有膨大的spinal ganglia。前后根在处汇合成1条,由椎间孔出。与每对前后要相连的一段称为一个脊髓节段segments of spinal cord,因此脊髓分为31个节段:8个颈段(C),12个胸段(T),5个腰段(L),5个骶段(S)和1个尾段(Co)。按的节段出入脊髓,构成脊神经的。在外侧柱有属于的。整个外面为与脑膜相连的脊髓膜包围,进而被保藏在纵贯整个的内。脊髓的横切面,头索类的呈三角形,圆口类的呈扁,高等脊椎动物的为椭圆形。板鳃类,由于其髓鞘发达,故其与可明显地区分开来。两栖类以上的脊椎动物,在其发出前、后肢的已变为粗大,分别形成起自颈髓第4节段到胸髓第1节段的部分组成的颈膨大(intumesentia cervicalis)和自腰髓第2节段到骶髓第3节段组成的(intu-mensentia lumbalis)。在3个月以前,和的长度大概相等,所有脊神经根几乎都呈直角伸向相应的,从胚胎第4个月起,脊髓的生长速度比缓慢,脊髓长度短于椎管,而其上端连接脑处位置固定,结果使脊髓节段的位置由上向下逐渐高出相应的椎骨,神经要向下斜行一段才达相应的椎间孔。腰、骶、尾段的要在未出相应的之前,在内垂直下行,围绕终丝形成cauda equina。因此的长度与的长度并不一致,成人的脊髓终止于第1,只有浸泡在中的和终丝,故临床上常在第3、4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骶神经和尾神经在的不同高度的位置上伸出,呈束状走向末梢。肢体的皮肤受到伤害时,该侧肢体出现屈曲运动,关节的屈肌收缩而弛缓,称为屈肌反射。屈肌反射具有保护性意义,使肢体屈缩而避开伤害。屈肌反射的强度与刺激强度有关,例如足部较弱的刺激只引起的屈曲;刺激强度加大时,则和髓关节也可发生屈曲。如刺激强度更大,则可在同侧肢体发生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肢体伸展的反射,称为对侧伸肌反射。动物的一侧肢体屈曲,对侧肢体伸直,以利于支持体重,维持姿势。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的中枢均在。当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块肌肉发生收缩,称为牵张反射。由于牵拉的形式不同,的反射效应也不相同,因此牵张反射又可分为腱反射和两种类型。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时发生的。例如,叩击膝关节以下的肌腱,使该肌受到牵拉,则股四头肌发生一次快速收缩,称为;叩击跟腱使腓肠肌受到牵拉,则该肌发生一次快速收缩,称为跟腱反射。腱反射的特点是,叩击肌腱时,肌肉内的(一种本体感受器)几乎同时受到牵拉,其传入冲动进入中枢后又几乎同时使该肌的发生兴奋,于是该肌的几乎同时发生一次收缩。临床上常检查腱反射来了解的功能,如果某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则提示相应节段的脊髓功能受损;如果腱反射亢进,则提示相应节段的脊髓失去了高位中枢的制约。常用的腱反射见下表。肌紧张的骨骼肌仍然保持一定的,称为肌紧张,它也是一种。肌紧张是由于肌肉受到缓慢而持续的牵拉而发生的,整个肌肉处于持续的、微弱的收缩状态,以阻止肌肉被拉长。肌紧张的意义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而不表现明显的动作。在肌紧张发生中,同一肌肉内的不同肌纤维轮换地进行收缩,因而能持久维持着肌紧张而不易疲劳。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的骨骼肌在无明显的运动表现时,也处于持续的、微弱的收缩状态,伸肌和屈肌都有一定的紧张性。但在直立姿势时,伸肌紧张处于主要地位;因为直立时,由于重力的影响,支持体重的关节趋向于被体重所弯曲,被弯曲的关节势必使伸肌受到牵拉,从而引起使伸肌的肌紧张加强,以对抗关节的屈曲来维持直立姿势。由于重力持续作用于关节,肌紧张也就持续地发生。由于交感和部分发源于侧角和相当于侧角的部位,因此脊髓是部分反射活动的初级中枢。在颈部第五节段以下离断的动物,手术后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髓休克。休克的主要表现为:在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减低甚至消失,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不出现,和膀胱中粪和尿积聚,说明动物躯体与反射活动均减退以至消失。以后,反射活动可以逐渐恢复,恢复的迅速与否,与动物种类有密切关系;低等动物如蛙在脊髓离断后数分钟内反射即恢复,在犬则需几天,而在人类则需数周以至数月(人类由于外伤等也可出现脊髓休克)。反射恢复过程中,首先是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原始的反射先恢复,如屈肌反射、腱反射等;然后才是比较复杂的反射逐渐恢复,如对侧伸肌反射等。反射恢复后的动物,血压也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动物可具有一定的排粪与排尿反射,发汗反射甚至亢进。这些均说明可以完成部分反射活动,例如血管反射(维持血管紧张性以保持一定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发汗反射等。但是,这种反射调节功能是初级的,不能很好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例如,基本的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能受大脑控制,而且排尿也不完全。所以,活动更完善的调节必须有较高级中枢的参与。同时也具有传导功能。急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也称为,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亦称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同病变常为脊髓横贯性损害,故又称横贯性脊髓炎。本病属常见的,一年四季各地均有散在病例发生,但以夏秋季较多,冬季少见,多数病例来自农村。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疾病,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和脊髓皆可造成脊髓损伤。占全身损伤的0.2%—0.5%,据估计其发病率每年约为人/100万人口。在房屋,矿山、公路、坑道倒塌事故中相当多见,在地震灾害中发病率高达10%,多伴发于外伤与骨折,在脊拄骨折脱位中伴发的约占20%。和平时期的多见于砸伤,摔伤、跌落伤、交通事故和运动性损伤等,绝大多数为闭合性损伤。战时多为枪炮弹片伤、爆炸性损伤和刀刺伤,常为。虽然损伤局限,因与外界变通,感染的危险较大。对的处治原则是尽可能恢复脊髓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闭合复位,保持肯柱的稳定性,进行椎板切除和脊髓前路减压术,重建脊髓性瘫痪的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病人的劳动力和有效地降低残疾率。(intraspinaltumor)包括起源于椎管内不同组织如、神经根脊膜或椎骨的各种瘤样病变。小儿椎管内肿瘤的发病率较颅内肿瘤明显降低,其中成人较为常见的和瘤在儿童尤为罕见而胚胎残余组织的肿瘤(和皮样囊肿)则好发于。椎管内肿瘤可发生在的任何节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肿瘤所在平面的及该水平以下的长束受累的症状和体征。椎管内肿瘤是指生长在椎管内的各种组织如、脊膜、、血管和脂肪组织的原发性或。1887年Gower与Horsley首先切除肿瘤成功。Elsberg(1925年)曾汇集诊治肿瘤的临床经验于tumor of the spinal cord专著中。自1921年Sicard与Forestier开创造影后,对脊髓肿瘤的研究有了飞跃性的进展。近年来随着选择性和的不断开展,对脊髓肿瘤的诊治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纪元。的发生率据国外统计为2.5人/10万人口,国内约占系统疾病住院病人的2.5%。与颅内肿瘤相比为1:6- 10.7)。如按和脑体积的比值1:8计算,两者发生肿瘤的机会是相当的。因此椎管内肿瘤并非少见,而且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如能及早诊治,疗效是满意的。空洞症,顾名思义就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大部分学者认为本病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空洞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机械因素,在压力影响下脑脊液从沿着血管周围间隙进入内所造成,由于脊髓形成病理性空洞并有胶质生成,所以其正常的功能如感觉传导、运动传导、躯体营养反射活动等就会发生明显的障碍。此外本病也可以发生在,出现。脊髓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系统解剖学考题和答案-神经系统总论,脊髓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总论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神经系统由&&&&&
和&&&&&&&&
两部分所组成,神经组织主要由&&&&&
2、依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将神经元分为&&&&&&&&
和&&&&&&&&
3、典型的化学性突触包括&&&&&&&
&&&&&&&和&&&&&&&&
4、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包括&&&&&&
、&&&&&&&&
五个部分。
5、周围神经系统按神经与中枢相连的部分分为&&&&&&
神经和&&&&&&
神经,按其分布的部位不同分为&&&&&&
神经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
B、神经组织&&&&&&&&
C、神经胶质
D、神经纤维&&&&
& 2、神经元的基本形态结构是
A、胞体和树突&&&&&&
B、周围突和中枢突&&&&&&&
C、胞体和突起
D、胞体和轴突&&&&&&
E、树突和轴突
A、在脑的深面&&&&&&
B、在周围神经内&&&&&&&&&
C、在中枢神经系统内
D、属于网状结构&&&&
E、由神经元的突起聚集而成
& 4、自主神经
A、分布于骨骼肌&&&&
B、分布于皮肤&&&&&&&&&&&
C、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D、分布于关节&&&&&&
E、分布于骨
(三)多项选择题
A、属于白质&&&&&&&&
B、位于周围神经中&&&&&&&
C、属于网状结构
D、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E、由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聚集而成
2、神经纤维的组成
A、神经元&&&&&&&&&&
B、神经元和突起&&&&&&&&&
C、神经元较长的突起
D、包被的结构&&&&&&
E、包括髓鞘
(四)名词解释
4、网状结构
(五)问答题
1、神经系统可区分为哪些部分?
2、神经元的基本形态结构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胶质
2、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3、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4、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脑、脊、躯体、内脏
(二)单项选择题
3、C&&& 4、C
(三)多项选择题
1、DE& 2、CDE
(四)名词解释
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
2、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皮质外,形态和功能上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3、是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及神经元与感受器之间的特化接触区域,是神经冲动的传递装置。
4、在脑干和脊髓上段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间散布大小不等的神经元胞体,该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五)问答题
1、神经系统一般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根据周围神经支配的对象不同,周围神经系统又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每个神经元都包括胞体和突起二部分。胞体为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类。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
。前者又分为&&&
六大部分。
2、脊髓与上肢神经相连的区段形成&&&&&
,与下肢神经相连的区段形成&&&&&&&
,后者向下逐渐变细,称为&&&&&&&
。成人脊髓下端约平齐&&&&&
,末端再向下延为一根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
3、脊髓表面有数条平行的纵沟,前面正中的沟较深称&&&&&&&
,后面正中的沟较浅称&&&&&&&
,前外侧和后外侧还有2对左右对称的&&&&&&&
4、脊髓的颈段有& 节,胸段有&
节,腰段有& 节,骶段有&
节,尾段有& 节。
5、在横切面上脊髓灰质后部突出称&&&
,前部突出并扩大称&&&
。两者之间的部分为&&&&&
,在胸和上腰段脊髓,此部向外侧突出成为&&&
6、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经&
沟走出脊髓,支配&&&&&
7、脊髓侧角细胞就是&&&&&&&
的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经&
根走出脊髓;在骶髓2—4节相当于侧角的位置有&&&&&&&
8、在脊髓白质中,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为&&&
,前、后外侧沟之间为&&&
,后外侧沟与后正中之间为&&&
;灰质连合前方横过中线的纤维称为&&&&&&&&&
,紧贴灰质周缘,起自脊髓止于脊髓的较短距离的纤维称为&&&&&
9、薄束位于脊髓的&&&
节段&&&&&&&
细胞的中枢突构成,上行到延髓止于&&&&&
;楔束位于脊髓的&&&
节段&&&&&&&
细胞的中枢突构成,上行到延髓止于&&&&&
,传导同侧肢体的&&&&&&&
10、脊髓白质的纤维束中,传导温度觉和痛觉冲动的是&&&&&&&
束,传导粗略触觉冲动的是&&&&&&&
束,传导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是&
束,传导本体冲动到小脑的是&&&
束和&&&&&&&
束,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的是&&&
束,参与视觉和听觉防御反射的是&&&&&&&&&
,参与调节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是&&&&&&&
11、位于脊髓中央管周围、连接两侧脊髓灰质的部分称为&&&&&&&
;在灰质前连合前方,有纤维越边,称为&&&&&&&&&
;在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灰、白质交织称为&&&&&&
12、脊髓灰质由大量神经元组成,从横切面上看,各种类型的神经元常聚集成簇,有的界限较清楚称为&&&&&
;在纵切面上,这些细胞群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致,纵贯成& 。
13、依据&&&
对脊髓灰质细胞构筑的研究,将脊髓灰质自背侧向腹侧划分为十个板层。其中胶状质位于&&&
、胸核位于&&&
、前角运动核位于&&&
14、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两种,其中大型的为&&&&&&&&&&&
,纤维支配&&&&&&&&&&&&&
;小型细胞为&&&&&&&&&&&&
,支配&&&&&&&&&&&&&&
15、脊髓后索中的长距离纤维束有&
束和& 束。脊髓后索损伤后病人出现伤面水平以下
(功能)丧失。
16、前角运动神经元内侧群支配&&&&&&&&&
。这些细胞接受&
&&&&&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
17、脊髓牵张反射属于两个神经元构成的&&&&&&&&&
,感受器是&&&&&&&&&
;屈曲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至少要有& 个神经元参加。
18、在临床上常凭借受伤椎骨位置推算成年人脊髓受损的节段,其中脊髓C1至C4与&&&
&&&&________相对应、下胸髓与&&&
相对应、腰髓约与&&&
&&相对应、骶髓和尾髓约平对&&&&&&&
19、成人脊髓圆锥末端平对&&&&&&&
,临床上常选择&&&&&
&&&&&&&&(部位)进行蛛网膜下隙穿刺引流脑脊液或注射麻醉药物。
20、脊髓灰质Ⅶ层面积最大,占据&&&&&
,其中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其&&&&&&
;与内脏感觉有关的核团称为&&&&&&&&&&
,位于其&&&&&&&&&&
(二)单项选择题
A、粗细较均匀&&&
B、中央管向下为盲端&&&
C、无明显的分节
D、直接被脑脊液包围、与椎管等长
2、对脊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脊神经前、后支直接相连&&&
B、前正中裂有脊神经前根附着
C、附着7对颈神经根&&&
&&&&&&D、在第1腰椎以上做腰椎穿刺时可能被损伤
E、脊髓圆锥平第三腰椎体
3、成人脊髓圆锥平
A、第1骶椎体下缘&&
&&&B、第1腰椎体下缘&
&&&&&C、第2腰椎体下缘&&&&&&&&&&&&&&&&&
D、第12胸椎体下缘&&&&&&&
4、对脊髓膨大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颈部的肌发达有关&&&
&&&&&&B、发出颈丛
C、位于第4颈节与第1胸节之间&&&
D、该节段含神经纤维较多
E、仅连于臂丛
5、第10胸脊髓节段约平对
A、第7胸椎水平&&&
&&&&&&&&&&B、第4胸椎水平
C、第6胸椎水平&&&&
&&&&&&&&&D、第10胸椎水平
E、第5胸椎水平
6、对脊髓外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前外侧沟明显,后外侧沟不易分辨&&&&&&&
B、腰骶膨大不明显&&&&
C、脊神经前、后支分别附于前、后外侧沟&&&&
D、前正中裂浅&&
E、前后正中的纵沟将脊髓分为对称的左、右两半
7、对侧柱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腰1至腰5脊髓侧角&&&
B、是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
C、传导内脏感觉
&&D、仅见于胸脊髓节段&&
E、是交感神经节神经胞体所在的部位
8、前角运动细胞
A、纵贯脊髓全长&&&
&&&&&&&&&&B、支配梭内肌纤维
C、与肌张力的调节无关&&
&&&&&D、只含γ运动神经元&
&E、仅支配四肢肌
9、对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出纤维支配梭外肌&&
&&&&&&&B、是前角中的小型神经元
C、与固有束传导有关&&&&
&&&&&&&D、不受皮质脊髓束支配
E、与肌张力的调节有关
10薄束和楔束
A、楔束起自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B、薄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
C、薄束的纤维来自后角&&&&&&&&&&&&&
D、楔束传导同侧胸4以上的本体感觉
E、两束损伤,对侧肢体本体感觉消失
11、对脊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颈段脊髓灰质可含侧柱&&&&&&&&
B、上自枕骨大孔平面&&&&
C、中央管和第三脑室直接相通&&&&
D、脊髓灰质中骶段有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E、背侧面有深的后正中沟
12、脊髓灰质
A、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胸髓和上腰3节内的侧角
B、前角仅见于胸髓&&&&
&&&&&&C、后角只存在于颈髓
D、腰骶膨大段前角发达&&&&&&
E、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胞体位于骶尾段
13、骶副交感核位于脊髓
A、第2~4骶节&&
&&&&&B、胸节和上3腰节&&
&&&&C、第1~4骶节
D、第3~5骶节&&
&&&&&E、第1~3骶节
14、皮质脊髓侧束
A、下行于脊髓前索&&&&&&&&&&&&&&&&&&&
B、起自脑神经运动核&&
C、由对侧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轴突组成&&
D、主要止于对侧前角&&&
E、为未交叉的纤维束
15、脊髓丘脑束
A、传对侧躯干四肢温、痛、轻触觉&&
B、为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
C、发自胸核&&&&&&&&&&&&&&&&&&&&&&
D、终止于大脑皮质第1躯体感觉区
E、形成椎体交叉
16、右侧薄束、楔束受损可导致
A、左侧受损平面以下意识本体觉障碍&
B、左侧受损平面以下皮肤的痛、温觉障碍
C、左侧受损平面以下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障碍
D、右侧受损平面下1~2节段皮肤的温、痛觉障碍
E、右侧受损平面以下意识本体觉障碍
17、在脊髓外侧索内下行的纤维束是
A、红核脊髓束&&&
B、薄束&&&
C、脊髓小脑束&&
D、脊髓丘脑束& E、以上都不是
18、脊髓半横断损伤将导致
A、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
&B、同侧肢体软瘫&&
C、对侧肢体硬瘫
D、对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消失
&&&E、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消失
19、脊髓第5颈节平对
A、第3颈椎&&
B、第4颈椎& C、第6颈椎&&
D、第5颈椎& E、以上都不对
20、皮质脊髓侧束
A 、管理共济运动 B、起自对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C、起自同侧大脑皮质中央前回
D、止于同侧脊髓前角细胞&&&&
E、止于对侧脊髓前角细胞
(三)、多项选择题
1、关于脊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终丝由神经纤维组成&&&
B、脊髓丘脑束位于外侧索&&&&
C、占据椎管全长
D、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
E、直接被蛛网膜包裹
2、脊髓颈膨大
A、是含脊髓灰质侧柱所致&&&&&&&&&
B、与上肢的发达有关
C、上起枕骨大孔,下达第7颈椎&&&
D、位于颈脊髓节段之间
E、相当于颈、臂丛发出的部位
3、第1腰脊髓节段
&A、脊髓灰质有侧角&&&&&&&
B、发出第1对腰神经
&C、参加腰骶膨大的形成&&&
D、平对第10胸椎&&&&
E、后索内有薄束、楔束
&4、脊髓外侧索内的纤维束有
A、 脊髓丘脑束&
B、前庭脊髓束&&
D、红核脊髓束&& E、皮质脊髓束
5、脊髓颈段
A、各节段比同序数椎骨位置高&&&&&
B、共分为8个脊髓节段
C、参与颈膨大的组成&&&
D、有灰质侧柱&&&
E、相当于颈丛、臂丛发出的节段
6、脊髓内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束是
A、脊髓小脑前束&&&&&&&
B、脊髓网状束&&&&&&&&&&&&
C、薄、楔束
D、脊髓小脑后束&&&&&&&&
E、脊髓丘脑束
7、薄束传导
A、温度觉&&&
B、粗略触觉&&&
C、精细触觉&&&
D、痛觉&&&&
8、脊髓某节段前角细胞损伤可导致
A、所支配的骨骼肌腱反射增强&&&&&&
B、伤侧下肢病理反射阳性
C、所支配的骨骼肌瘫痪并逐渐萎缩&&
D、所支配的骨骼肌本体感觉消失
E、所支配的骨骼肌腱反射消失
A、颈膨大发出管理上肢的神经&&&&&&
B、腰骶膨大发出管理下肢的神经
C、全长粗细不一&&&&&&&&
D、有1个腰骶膨大&&&&&&
E、有1个颈膨大
A、位于蛛网膜下隙内&&&&&&
B、主要管理下肢的运动和感觉
C、位于脊髓圆锥之下&&&&&&
D、由包在脊髓表面的被膜形成
E、由腰、骶、尾脊神经构成
11、白质前连合含
A、轻触觉纤维&&&&&&&&&&
B、躯体运动纤维&&&&&&&
C、痛、温觉纤维
D、非意识性本体感觉纤维&&&&&&&&&&&&&&&&
E、意识性本体感觉纤维
12、脊髓第8胸节平面可见到
A、红核脊髓束&&
B、顶盖脊髓束&&
C、皮质脊髓侧束&&
D、楔束&&&&
13、脊髓丘脑束
A、由同侧后角细胞轴突构成&&&&&
&&&&&&B、终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C、由同侧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构成&
&&&&D、由对侧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构成
E、由对侧后角细胞轴突构成
14、与感觉有关的脊髓核团包括
A、后角固有核&&&
B、胶状质&&
C、中间外侧核&&&&
D、中间内侧核&&&
15、脊髓内脏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
A、全部腰髓&&&&&&
B、骶髓2~4节&&&&
C、脊髓全长
D、胸髓和1~3腰节&&&&
E、全部骶髓
(四)名词解释
4、白质前连合
6、γ运动神经元
8、(脊髓)网状结构
9、背外侧束
10、脊髓反射
(五)问答题
1、马尾是怎样构成的,有什么临床意义?
2、脊髓灰质有哪些重要核团?它们分别位居Rexed细胞构筑分层的哪一层?
3、分析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前方损伤,可能出现哪些功能障碍?
4、简述脊髓外伤或髓外肿瘤引起脊髓半边横断性损伤后出现的症状和原因。
5、左侧第四胸髓半边损伤,病人会在哪些部位出现功能障碍?若这个脊髓节全部受到损伤,又会出现哪些功能障碍?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脑、椎管内、脊髓、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2、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L1下缘、终丝
3、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
4、8、12、5、5、1
5、后角、前角、中间带、侧角
6、前、前外侧、骨骼肌
7、交感神经、前根、骶副交感
8、前索、侧索、后索、白质前连合、固有束
9、后索、L5以下、脊神经节、薄束核、后索、T4以上、脊神经节、楔束核、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10、脊髓丘脑、脊髓丘脑、薄、楔、脊髓小脑前、脊髓小脑后、锥体、顶盖脊髓束、网状脊髓
11、灰质连合、白质前连合、网状结构
12、神经核、柱
13、Rexed、Ⅱ层、Ⅶ层、Ⅸ层
14、a—运动神经员、跨关节的梭外骨骼肌纤维、γ—运动神经员、梭内骨骼肌纤维
15、薄、楔、同侧本体感觉、同侧精细触觉
16、躯干的固有肌、双
17、单突触反射弧、骨骼肌内的肌梭和Colgi腱器、三
18、同序数椎骨、同序数上方第三节椎体、第10至第12 胸椎范围、第1腰椎
19、第1腰椎体下缘、第3、4腰椎棘突间
20、灰质中间带、外侧部(中间外侧核)、中间内侧核、最内侧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B& 5、A&
6、E &7、E& 8、B&
9、B& 10、A& 11、B
12、A& 13、A、&
14、C15、A& 16、E&
17、A& 18、E&
19、B& 20、D
(三)、多项选择题
1、BD& 2、BE&
3、ABD& 4、AD&
5、ABCE& 6、AD&
7、CE& 8、BCE& 9、ABCDE
10、ABCE&&
13、BE&& 14、ABDE&
(四)名词解释
1、脊髓圆锥向下延伸出一条尾无神经组织的细丝,称为终丝,在第2骶锥水平有硬脊膜包裹,最终止于尾骨的背面。
2、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部,神经原数量相对其它节段多。其中颈膨大位于C4至T1节段,是发出支配上肢的脊神经的部位。
3、前根和后根在与脊髓节段相应的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并穿出相应的椎间孔而分支分布。因椎管长于脊髓,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距各自的椎间孔自上而下愈来愈远,其前,后根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距离,它们共同形成马尾。临床上选择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针行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术,以避免损伤脊髓。
4、在脊髓灰质前连合的前方有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
5、胸核,也称背核,或称Clarke,位于C8至L3节段、后角基底部的内侧,发出纤维主要在同侧百质外侧索上行止于小脑。
6、γ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两种,大型细胞为α-运动神经元,小型细胞为γ-运动神经元,后者的纤维支配梭内骨骼肌纤维,其作用与肌张力调节有关。
7、脊髓白质主要由长上行纤维、长下行纤维核、固有束组成。固有束紧贴脊髓灰质周围,它们起于脊髓不同节段,在脊髓内上行或下行数节段后,再止于脊髓,完成脊髓节段和节段内的联系。
8、在脊髓灰质后角基部外侧与白质之间,灰、白质混合交织,即神经纤维交通警织成网,网眼中有散后的元,形成网状结构。
9、背外侧束:位于胶状质的背外方。后根外侧部纤维(主要是细的无髓和薄髓纤维)进入脊髓上升或下降1-2节,在胶状质背外侧聚成背外侧束。此束发出的侧支或终支进入后角。背外侧束或称Lissauer
束。此纤维束参与躯干、四肢痛、温觉的传导。
10、是指脊髓固有的反射,其反射弧并不经过脑,但在正常情况下,其反射活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脊髓与脑分离(如脊髓横断性截瘫)后,仍可完成若干简单的反射,这些脊髓反射包括牵张反射、屈曲反射,甚至较为复杂些的排便、排尿反射等。在脊髓内部存在着某些神经元的特定联系,前、后根,灰质和固有束构成完成这些反射的形态基础。
(五)问答题
1、马尾是脊髓的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前先在椎管内围绕着终丝下行一段所形成的。因成人第一腰椎以下的椎管内已无脊髓,仅有马尾,临床常在第三、第四或四、五腰椎棘突间进行腰椎穿刺或麻醉,以免刺伤脊髓。
2、脊髓灰质的重要核团有后角边缘核(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胸核、骶副交感核和前角运动神经元。
后角边缘核位居RexedⅠ层,胶状质位居RexedⅡ层,后角固有核位居RexedⅢ、Ⅳ层,
中间外侧核、中间内侧核、胸核、骶副交感核位居RexedⅦ层,前角运动神经元位居RexedⅨ层。
3、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前方主要结构是脊髓的白质前连合,主要由两侧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组成,脊髓中央管周围灰质前方损伤时即发生两侧对称性的相应节段的痛觉和温度觉障碍,由于未涉及后索的薄束和楔束功能,而保存触觉和深感觉。
4、脊髓半横断性损伤后可出现如下症状:
(1)损伤节段以下出现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肌并不萎缩、并可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症。原因:皮质脊髓侧束阻断,失去皮质脊髓束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的功能。
(2)损伤节段以下出现运动、位置和振动觉以及皮肤两点辨别觉障碍。原因:后索的薄束和楔束被阻断,使传导肌、腱、关节、皮肤冲动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被阻断。
(3)损伤平面1~2节段以下痛、温觉丧失。&
原因:脊髓丘脑束被阻断。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主要起脊髓灰质Ⅰ和Ⅳ~Ⅶ层,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并斜越1~2节至对侧。因此,对侧痛、温觉的传导被阻断。
5、障碍左侧第四胸髓半边受损可出现左下肢痉挛性瘫痪;左侧乳头水平以下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右侧剑突水平以下皮肤痛、温感觉障碍。若损伤波及全部胸髓第四节,出现乳头平面以下的全部感觉障碍及下肢肌肉痉挛性瘫痪,此种现象临床称为截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