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厚朴的功效与作用里的厚朴跟原朴是一样吗

中药厚朴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学
当前位置: >
中药厚朴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厚朴的概述
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 的干皮、根皮及枝皮。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姜汁制用。
中药厚朴的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中药厚朴的功效
燥湿,行气,平喘。
苦温燥湿药,用于湿阻中焦,作用很强,但它的司仪功效应是行气,比燥湿更重要,它最佳分类应为行气药,它和苍本有协同关系。行气主要部位是胃肠,也包括肺经。效果主要是消胀的,消除气积阻滞引起的脘腹胀满或腹胀,行气消胀最强,凡是胃肠气滞,胀满,不管寒热虚实,也不管什么原因,几乎都可用。它本身是温性的,如是寒,则加、等温中药;湿热阻滞的,胃肠气滞胀满,可与清热燥湿药等一起;虚,和补脾的;饮食积滞配消食的药;大便秘结不通,胃肠气机也不能调畅,配泻下通便的;所以它是行气消胀的要药。当代手术后,胃胀不通,为了促进肠胃的运动,消除胀满,用它的制剂以达到通畅的作用。平喘。降肺气。也与它行气燥湿有一定关系,用于气喘或喘咳,有痰无痰均可用,只要它有肺气壅滞就可。有点行气消胀的意思,胸中有一种胀满,胀闷,它有利于祛痰,行气则痰化。
1.行气,燥湿,消积,用于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脾胃不和,脘腹胀满。厚朴苦燥辛散温通,长于行气,燥湿,消积。本品为消胀除满之要药,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均可适用,以治实胀为主。若湿阻中焦,可配、,如平胃散。若热结便秘者,配、、,即大承气汤,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
2.降逆平喘,用于痰饮喘咳。本品能燥湿化痰,降逆平喘。对于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等配伍,如加厚朴杏子汤。痰湿内阻,胸闷喘咳者,常与、橘皮等同用,如降气汤。
中药厚朴的作用(药理)
本品主要成分是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和挥发油等。具有中枢抑制、肌肉松弛、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抗癌、抗过敏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抗血小板凝聚、拮抗钙调素作用。
1.厚朴树皮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含β-桉油醇、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另含木兰箭毒碱、厚朴碱及鞣质等。厚朴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及若干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对支气管亦有兴奋作用。厚朴箭毒碱能使运动神经末梢麻痹,引起全身骨骼肌松弛;有降压作用,降压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兴奋,心率增加。厚朴酚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并对组织胺所致十二指肠痉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抑制胃液分泌。
2.厚朴花,为厚朴花蕾。性味辛温,其功似厚朴而力缓,具有化湿、行气之能,用于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疼痛,纳少,苔腻等,常与化湿行气药配伍。煎服,3~6g。
中药厚朴的应用
1.用于湿浊阻中证。本品辛香苦温,既能芳化温燥中焦之湿,又能行脾胃之气。适用于湿阻中焦,气滞不利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恶之证。属寒湿阻中者,常与苦温燥湿药配伍使用,如《和剂局方》平胃散,其与、等药同用。本品与、、等清热燥湿、清热利湿之品配伍,以除湿清热,可用于湿热阻中,湿热俱重之证。
2.用于胃肠气滞证。本品气味芳香,善行中焦之气,使胃肠气机通畅,而消除脘腹胀满,为行气消胀要药,适用于胃肠气滞之证。常与相须为用,以增强行气消胀之力。 若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多与行气消食药配伍,以行气消食。如《兰室秘藏》消痞丸,以之与、等药同用。若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脘腹胀痛,常与泻下清热药配伍,以泻热通便行气。如《伤寒论》大承气汤,以之与、等药同用。若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大便不通,常与行气泻下药配伍,以行气通便。如《金匮要略》三物厚朴汤 ,以之与、等药同用。若脾虚气滞,体倦食少,脘腹胀满,宜与、等补气健脾药配伍,以补脾行气。
3.用于肺气壅逆之喘咳证。本品辛散苦降,燥湿化痰,降气平喘。治痰湿内阻,肺气不降,咳喘胸闷之证,常与、橘皮、紫等燥湿化痰,降气平喘之品配伍。若痰饮化热,胸闷气喘,烦躁不安,常与、、等清热宣肺药配伍。若宿有喘疾,又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常与、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品配伍。
中药厚朴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
对你是否有帮助:
中药厚朴相关
1.感觉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诊。
2.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欢迎转载本站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去:
本文链接地址:
本站网址:
Copyright 2009-中药“厚朴”怎样读
vmYS76ZJ29
hòu pò 朴 拼音:pǔ、piáo、pō、pò读 pò 时〈名〉1.(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 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2.树木的皮,木皮.如:厚朴3.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 [hackberry]木名,落叶乔木,高五六丈,叶形椭圆而尖,上部缘边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实为球形小肉果,黄赤色,味甘可食.木材可制器具4.大木材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楚辞·屈原·九章》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野厚朴(中药)_百度百科
野厚朴,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山玉兰MagnoliadelavayiFranch.的树皮。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温中理气,消食健胃之功效。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痛,腹泻。
野厚朴入药部位
野厚朴性味
味苦、辛,性温。
野厚朴功效
温中理气,消食健胃。
野厚朴主治
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痛,腹泻。
野厚朴相关配伍
1、治消化不良:野厚朴五钱,苍术五钱,山楂五钱,南木香三钱,生姜三钱,水煎服。
2、治腹胀:野厚朴五钱,香附子三钱,姜味草三钱,虎杖三钱,臭丹草五钱,生姜三钱,水煎服。(1-2方出自《曲靖专区中草药手册》)
野厚朴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野厚朴采集加工
春、夏剥取老树皮,晒干。
野厚朴形态特性
常绿乔木,高达12米,胸径80厘米,树皮灰色或灰黑色,粗糙而开裂。嫩枝榄绿色,被淡黄褐色平伏柔毛,老枝粗壮,具圆点状皮孔。叶厚革质,卵形,卵状长圆形,长10(14)~20(32)厘米,宽5(7)-10(20)厘米,先端圆钝,很少有微缺,基部宽圆,有时微心形,边缘波状,叶面初被卷曲长毛,后无毛,中脉在叶面平坦或凹入,残留有毛,叶背密被交织长绒毛及白粉,后仅脉上残留有毛;侧脉每边11-16条,网脉致密,干时两面凸起;叶柄长5-7(10)厘米,初密被柔毛;托叶痕几达叶柄全长。花梗直立,长3-4厘米,花芳香,杯状,直径15-20厘米;花被片9-10,外轮3片淡绿色,长圆形,长6-8(10)厘米,宽2-3(4)厘米,向外反卷,内两轮乳白色,倒卵状匙形,长8-11厘米,宽2.5-3.5厘米,内轮的较狭;雄蕊约210枚,长1.8-2.5厘米,两药室隔开,药隔伸出成三角锐尖头;雌蕊群卵圆形,顶端尖,长3-4厘米,具约100枚雌蕊,被细黄色柔毛。聚合果卵状长圆体形,长9-15(20)厘米,蓇葖狭椭圆体形,背缝线两瓣全裂,被细黄色柔毛,顶端缘外弯。花期4-6月,果期8-10月。
野厚朴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m的阔叶林中。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野厚朴药材性状
树皮呈卷筒状,较薄。外表面灰褐色,具纵裂纹,散生横长条形或圆形鼓钉状皮孔。内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无油性。折断面纤维性,无白色晶粒。气微,味淡。
野厚朴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温中理气,健脾利湿。主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呕吐,腹痛,腹胀,腹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2013年
云南省曲靖专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卫生组 .《曲靖专区中草药手册》 ,1970年 .
企业信用信息厚朴的传说故事
散滞燥湿善调中,温中下气功。
立夏夏至采为宜,厚朴酚量龄适丰。
  【形态产地】
  厚朴是我国名贵的木本中药材,为木兰科落叶乔木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树皮或根皮,是国家计划管理的中药品种,是《森林法》和《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三大木本药材之一。由于木质材而皮厚故叫厚朴,味烈者叫“烈朴”,色赤紫者叫“赤朴”,日本增“淡泊”之雅号(《和汉药考》)。树高7~9米,主产于四川万源、石桂,湖北恩施、宜昌,浙江龙泉,安徽等地。其他省份也有。四川、湖北产的叫“川朴”(紫油厚朴);浙江、福建产的叫“温朴”。湖北、浙江产量大,川朴质量较佳。
  皮、果、花、种子均可人药。花为厚朴和凹叶厚朴的干燥花,商品呈狭圆锥形,长4~7厘米,基部直径1.5~2厘米,通常红棕色。花被9~12片,外轮3片长圆状倒卵形,较薄。中轮和内轮倒卵形至椭圆形,肉质。雄蕊很多,气香,味淡。以体大而完整、色棕红、气香浓者为佳。花必须在未开或稍开时采,笼熏,晒干或文火烘干。种子又叫逐朴、“”(不同于百合科的百合)。其保健防治功能相同,理气、温中、消食、散滞、健胃,治疗胃部膨胀。甘肃、陕西、云南、广西、江西有将不属厚朴的木兰属、木莲属植物之树皮误充采集者,应注意鉴别。
  【药用逸事】
  明代《本草汇言》称:“厚朴辛、苦、温、燥,入、、,散滞调中,推为首剂。”明代李士材云:“厚朴,脾胃药也。温中下气,是基本功。”清代杨时泰说:“凡病乎寒湿之邪,实为的对。”多用于防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之症。张锡纯说:“寒胀之病于大热药中兼用厚朴,为‘结者散之’之神药,诚不误也。”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说:“滞气稍行即去,余滞未尽以炒,”,“然枳壳也能耗气,比之厚朴稍缓,比陈皮亦重”。如果滞气再减一半,只可用陈皮以和诸药,枳壳不宜再用了,这是古人用药的层次。
  《温公诗话》有诗云:
  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
最近更新时间:
 传说李时珍的外甥柳乔耽于酒色,阴部肿胀疼痛,二便不通,坐卧不能,昼夜呻吟。李时珍认为,湿热邪阻精道,用川楝子、茴香、穿山...
 相传,康熙年间,海宁园花镇祝去非庭院内发现巨大栝楼,每晚发出白光,后挖根似人形,重六七十斤,头面臂股依稀可辨,但手指、脚...
中药传说关注度排行
中药传说相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厚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