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眼底改变眼底窥不清是什么意思思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隐蔽在眼底:现代军用伪装全接触
时间: 23:38 来源: 新华军事
  核心提示:在战争中,伪装的作用非常简单:隐藏您自己和您的装备,以免被敌人发现。从人类文明起源以来,人们一直在使用这样或那样的伪装。事实上,伪装的基本思想比人类的历史还要古老。它来自于使动物可以融入环境的自然适应性。美国空军军校学生身着迷彩服、面涂油彩参加新兵军训。  一名身着全套伪装装备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颜色与他的环境相匹配,保护色图案则隐藏了其身体的轮廓。这名美国空军飞行员涂抹了保护色的面部油彩。  在战争中,伪装的作用非常简单:隐藏您自己和您的装备,以免被敌人发现。从人类文明起源以来,人们一直在使用这样或那样的伪装。事实上,伪装的基本思想比人类的历史还要古老。它来自于使动物可以融入环境的自然适应性。  在过去的100年中,伪装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军事行动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本文中,我们将考察军用伪装的基本概念,了解它如何帮助士兵打败敌人,还将探究现代伪装,了解它如何跟上敌人探测手段技术进步的步伐。  隐蔽在敌人眼皮底下  士兵在战场上身着的伪装是最基本的伪装。传统的迷彩服具有两个有助于隐藏身体的基本要素:颜色和图案。  伪装材料涂抹的是与周围环境的主色相匹配的暗色调。在丛林战中,伪装通常是与森林枝叶和泥土匹配的绿色和棕色。在沙漠中,军队使用各种棕褐色。雪天时则是白色和灰色。为成功隐蔽自己,士兵用与伪装材料相匹配的颜色涂抹面部。  伪装材料可以具有单一颜色,也可以由多块具有类似颜色的碎片混合而成。使用这种图案的原因是它可以造成视觉混乱。杂色伪装图案的曲折线条有助于隐藏外形,即身体的轮廓。当您注视与环境匹配的杂色伪装时,您的大脑很自然地将彩色花纹的线条与树木、地面、枝叶和阴影的线条“连接在一起”,从而影响您感知和识别穿着伪装的人或物体的方式。  人类的感觉器官会自然地将世间万物分类为不同的对象。当您注视某个场景时,您将通过眼睛和其他感觉器官搜集大量信息。要使显意识理解这些信息,大脑必须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当大脑感知到一个与绿色碎片相连的长长的直立区域时,您就会将其识别为一棵树。当大脑在给定区域中感知到许许多多的树时,您就将其理解为一片森林。  在分析视觉信息时,大脑一直在寻找连续性。假设有一堆积木,共有12块。如果所有积木都是红色的,您就会将积木堆识别为一个单元。但如果下面6块积木是红色的,而上面6块是蓝色的,您就可能将积木堆识别为两个不同的单元:一堆蓝色积木位于一堆红色积木的上方。如果您将蓝色积木和红色积木随机混合在一起,就会根本无法将它们分组成有色单元。如果观察对象具有单一的连续的颜色,我们往往将它识别为单独的物体,因此在一个人穿着单色衣服时会比穿着颜色斑驳的衣服时更突出。在丛林中,您会将伪装材料上的颜色斑驳的部位识别为周围枝叶的众多细小的组成部分。  这样,杂色伪装就能够帮助人们避免隐藏自己,即使是处于敌人眼皮底下也不会被发现。当您察觉出经过伪装的人时,他便会显得突出多了,而您会为之前竟然没有看见他而感到奇怪。这是因为大脑现在是以不同的方式处理视觉场景――它在寻找单个人。  当然,伪装不仅用来隐藏人。在下一部分中,我们将了解军队如何在更大规模上使用伪装来隐藏堡垒和重型装备。一名美国空军飞行员用伪装网遮盖军用卡车。一名正在参加战斗演习的韩国军队士兵正在用树枝伪装坦克。  二战中服役的英国战舰贝尔法斯特号现在是伦敦泰晤士河上的一座水上博物馆。这艘战舰涂有变种的经典“耀眼”伪装图案。  伪装和假目标  在上一部分中,我们了解到伪装材料可以帮助士兵与环境融合,从而使敌人无法发现他们。但在现代战争中,隐藏单个士兵的重要性常常是第二位的。自一战以来,交战双方已经开始使用飞行器从空中搜索对方。为了隐藏装备和防御工事以使其避免被这些“空中的眼睛”发现,地面部队必须更大规模地使用伪装。  自二战开始,几乎所有美国军用装备都已经涂上暗淡的绿色和棕色,以便与自然植物的枝叶融为一体。此外,士兵几乎总是携带伪装网和铁丝网,以便遮盖在军用车辆上以实现更好的隐蔽。士兵还要接受培训,就地搜集自然植物的枝叶并覆盖在坦克和其他车辆上来进行临时伪装。二战中的同盟国和轴心国利用这些手段来伪装坦克、吉普车、飞机、枪支、制造厂和整个军事基地。  伪装战舰较为困难,因为它们总是漂浮在具有统一颜色的广阔背景上。在一战中,军队意识到无法让船只与环境“融合”,但可能有办法让它们不那么容易受到攻击。1917年发明的耀眼伪装设计通过遮掩船只的航线(运动方向)实现了这一点。耀眼设计类似于立体派绘画,即将许多彩色几何图形胡乱拼凑在一起。和迷彩服中的杂色一样,这种设计使人难以分辨船只的实际轮廓以及区分左舷与右舷。如果潜水艇或船员不知道船只行进方向,要使鱼雷准确瞄准就会困难得多。  军队还广泛使用假目标作为伪装手段。和传统的伪装不同,假目标的目的不是隐藏军队和装备,而是转移敌人对它们所在位置的注意力。在不列颠之战中,同盟国设置了500个以上的假城市、基地、飞机场和船坞,它们都由看起来像实际建筑和军事装备的脆弱装置构成。这些建造在偏远的无人居住区的明显的假目标浪费了轴心国军队的不少时间和资源,从而大大减小了对真正的城市和防御工事的破坏。  这种伪装至今仍在使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在许多装备的假目标都具有高级气动系统,能够产生在真正的装备上看到的运动。传统伪装手段至今也仍在使用,但并非总是有效。正如我们在下一部分中看到的那样,现代技术使敌人能更容易地发现您,无论您多么完美地与环境融为一体。隐藏在伪装网下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枪炮。  在“沙漠盾牌”行动中,美国空军飞行员正在隐蔽掩体:这些飞行员的制服以及伪装网都被设计为可与沙漠环境融为一体。按沙漠伪装设计着色以便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使用的军用车辆。  对抗辨伪技术  随着伪装技术在过去一百年中的进步,识破伪装的技术同样也在提高。现在,军队可以使用热成像技术“看到”人体或装备发出的热量。此外还可以使用雷达、图像增强设备、卫星照相和高级监听设备来探测敌人。  为了避免被采用这一扫描技术的敌人发现,军队必须考虑改用能够超越视觉隐藏的方法。在现代战争中,装备和士兵的伪装可以用不会泄漏多余热量的材料制成,这样它们的热“信号”就不会显示在热成像中。船只的主要热源是引擎废气。为了减少这一热排放,一些现代船只在排放废气前,会先通过海水对其进行降温处理。一些坦克具有类似的冷却系统,用于掩饰废气的热量。  为了对抗成像技术的提高――对微量光线(包括低频红外线)进行放大――一些军队正在开发复杂的烟幕技术。浓重的烟幕可阻碍光线路径,使敌人无法看清烟幕背后的目标。根据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正在研发一种夜视技术无法看透、但仍使高级热成像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烟幕。在更大规模上,英国造船公司Vosper Thorneycroft已经开发了一种使用一系列喷水嘴在船体周围形成持续的雾气的系统,从而使船只隐形。  隐身技术使军队可以隐藏装备而不被雷达发现。在隐身装备中,车辆的表面由多块以奇异角度拼接的平板组成。这些平板能够偏转雷达的无线电波,这样它们就不会直接反射到雷达站,而是以一定角度向另外的方向传播。装备还可能涂有一层“雷达吸波”材料。当无线电波碰撞到物体时,物体中的电子就会被激发到一定程度,从而吸收无线电波的一部分能量。在良导体(例如金属无线电天线)中,电子移动非常容易,因此无线电波不会在激发这些电子的过程中损失太多能量。而雷达吸波材料则是不良导体,因此移动电子的阻力更大。由于这种阻力的存在,无线电波将损失更多的能量(这些能量以热量的形式发散)。这就减少了所反射的无线电信号的总量。  假目标技术同样针对现代探测系统进行了改进。美国军队和其他军队已经开发出易于运输的、可充气的假目标,它们不仅外观上像坦克和其他装备,而且还能产生这些装备的热力或雷达信号。对雷达和其他远程扫描设备而言,这些假目标实际上与真正的设备难以分辨。一种不那么严谨的假目标策略是在某个区域内布满各种各样可出现在雷达、热成像和监听设备上的目标,从而使敌人难以准确定位任何特定装备。  随着探测和间谍设备的不断改进,军事工程师必须发明出更复杂的伪装技术。一个目前已经投入实施的有趣概念是“智能伪装”――外部遮盖物可根据计算机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分析结果自行进行改变。无论伪装技术多么高明,基本策略仍然是最初的猎人所使用的方法:弄清楚敌人是如何发现您的,然后掩盖住让您显眼的所有因素。(来源:网易军事 163讲武堂)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来说两句                                       【】 
匿名发表:
 验证码:
?在发布信息时,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管理人员有权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 有奖纠错 |
 今日导读
 评论排行
                分类信息广告了解女性老年人眼底特点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观察老年人眼底病的发生趋势。方法
对205例女性老年人进行小瞳眼底检查,观察眼底、屈光间质特点及眼底屈光间质病随年龄增长的发生趋势。结果
(1)视网膜动脉硬化133例249眼(65%);(2)白内障69例115眼(34%);(3)视网膜退行性变36例29眼(18%);(4)玻璃体混浊27例35眼(13%);(5)老年黄斑变性14例17眼(6.8%);(6)视神经萎缩5例5眼(2.4%);(7)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8例15眼(3.9%)。结论
老年性眼底及屈光间质疾病随年龄增长有发生发展加快趋势,白内障是老年人致盲发病率最高的屈光间质疾病,视网膜动脉硬化为眼底病变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老年性黄斑变性及视神经萎缩是视功能损害最为严重的疾病。
【关键词】& 女性;老年人;眼底屈光间质病;分析
Analysis on results of fundus ocular examination in 205 cases of old female
&&& LI Song-song,FENG Yue-qi.PLA 23 Hospital,Urumqi 830002,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ld female fundus feature and its changed with age growing regularly,observe old fundus disease occuring trend.Methods& 205 patients performed pupil fundus examination.Results& (1)Fundus retinal arteriosclerosis were 133 cases 249 eyes(65%);(2)cataract were 69 cases 115 eyes(34%);(3)retinal degeneration were 36 cases 29 eyes(18%);(4)opacities of vitreous were 27 cases 35 eyes(13%);(5)aging macula degeneration were 14 cases 17 eyes(6.8%);(6)optic atrophy were 5 cases 5 eyes(2.4%);(7)retinopathy were 8 cases 15 eyes(3.9%).Conclusion& Aging fundus disease and refractive media disease have expanding and happening trending with age growing,cataract is highest rate of occurrence in old age of leading blindness.Retinal arteriosclerosis is highest rate of occurrence in fundus degeneration,worst damage of visual function is aging macula degeneration and optic atrophy.
&&& [Key words]&kinds of fundus and refranalysis
&&& 本文针对老年小瞳孔内眼病变的观察,发现年龄与内眼疾患发病率呈现正比关系,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人口也日益增长,老年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抗病能力及免疫功能下降等都会直接使老年人屈光间质及视网膜疾病的增加致使视功能下降,此文主要探讨年龄与眼病的关系,分析原因,旨在预防和治疗。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我院对幸福路干休所随军女性家属进行眼科门诊眼底检查,共检查205例,平均年龄69岁,伴随全身疾病,高血压77例(38%),高血脂33例(16.9%),糖尿病8例(4%)。按年龄段分44~54岁24例;55~65岁28例;66~76岁106例;77~87岁47例。
&&& 1.2& 方法& 采用苏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Yz-6B强光源检眼镜。45岁以上年龄为避免散瞳诱发青光眼,本组均行小瞳孔眼底检查,分别观察屈光间质、视盘、黄斑、视网膜及动静脉情况。
&&& 2& 结果
  各年龄段检查结果见表1。
&&&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长,老年人各种眼病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呈正比增加,尤其伴有全身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更直接反映在眼底及屈光间质上,同时也加大了眼病的严重性及患病年龄段的提前。
&&& 3.1& 白内障& 从表1中可见老年人以白内障患病率最高,占致盲的首位,它与年龄成正比关系,如患有糖尿病可使患病年龄段提前,加之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功能将会受到严重损害,白内障IOL术表1& 各年龄段检查结果 后效果差。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它与老年代谢下降、营养因素、慢性氧化、光慢性损伤都有直接关系。
&&& 3.2& 视网膜动脉硬化& 视网膜动脉硬化在老年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此次体检在女性占65%,如有高血压、高血脂、视网膜动脉硬化患病率更有明显增高。一是它可从眼底病变反应全身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情;二是随着视网膜动脉硬化不断发展,它将引发眼底出血、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前段缺血性视神经萎缩等致盲眼病。
&&& 3.3& AMD& AMD是视功能损害最为显著的眼底病变,而AMD致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加重视网膜动脉硬化,造成慢性缺氧有关,黄斑区视网膜有高度代谢的需要,耗氧量大,相对缺氧,视网膜上皮细胞代谢下降,形成玻璃疣,故黄斑区下方易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易出血、渗出,感光细胞的坏死,最终致盲。AMD与慢性光毒作用也有关,光损伤是一种慢性自然光照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它也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致视功能下降的疾病。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日益明显,AMD也必然成为年长者致盲原因之一。
&&& 3.4& 高度近视视网膜退行病变与玻璃体混浊& 它最初发生与年龄无关,到45岁以后视网膜退行性变,玻璃体的混浊,确实是随年龄增长而病情加重,视网膜功能下降,玻璃液化等与环境、营养代谢下降有关。
&&& 3.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人口增加,糖尿病患病率也明显上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落致盲,也是必然的最终结局。
&&& 3.6& 视神经萎缩& 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眼发病率几乎是40岁以下者的7倍,高度近视对高眼压更敏感,易受损害,患有糖尿病,由于血流的改变使得视神经易缺血,视野改变。而血压的高低均使视神经易受缺血损害,最终发展为前段缺血性视神经萎缩[1]。综合以上举例,这些眼病是老年人的眼常见病,发生率比中年以下者明显增高,它提示我们老年人的各种眼病与全身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营养代谢、环境因素(吸烟、光线照射等)、性别(女性寿命长有关)、遗传因素都有着直接关系。老年人的营养代谢由于年龄增加而下降,抗病能力及免疫功能均下降,无论从屈光间质还是视网膜功能极易受到损害,易患各种眼病致盲,使生活质量下降[2]。本次体检仅集中于女性患者的小瞳孔检查,年龄平均在60~80岁这样一个群体,总体老年人(包括男性)眼底情况仍需要调查,如扩瞳孔检查,各种眼病发现率会更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眼疾病及视功能下降、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应从中年做起,从生活习惯、饮食、心理健康等加强重视,由于许多眼病与自然界光线下的慢性光损伤及过氧化物对视网膜的损伤均有关,老年人外出适当带太阳镜以减少红外线及紫外线损害,及时补充胡萝卜素,VitC、VitE等都可减少眼病的发生,由于老年眼病受多因素影响,加强眼部知识的宣传,以预防为主,科学生活是减少各种致盲眼病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张世之.眼科学,高年医师案头丛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65,125.
钟一声,朱益华.心血管性眼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单位:830002 新疆乌鲁木齐,解放军第23医院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28岁的小李是个运动爱好者,尤其喜欢打篮球,戴着啤酒瓶底般厚的眼镜照样能应付自如。然而不幸的是,最近他在一次争抢篮球的过程中,右眼恰好被篮球砸中。当时因为没有特别不适,所以没引起重视。但两天后右眼前就出现黑影飘动,右眼看不清,视力明显下降。
  幸好,第二天及时到医院做眼科检查,发现视网膜已经脱离,并且还找到了大裂孔。经过两周住院手术治疗,现在视网膜已经复位,视力也逐渐恢复如初。
  市眼科医生说,在我国,视网膜脱离是比较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各种眼病中,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约占10%。而且,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近视眼患者的增多,青壮年视网膜脱离的发病比率也呈上升趋势。
  专家分析,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视网膜和玻璃体疾病都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值得一提的是,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其眼球
  曲率增加,眼轴拉长,后部眼球壁逐渐扩张;视网膜发生变性、萎缩、变薄,玻璃体退行性变性等都是危险的内在因素。如果眼球直接或间接遭受外伤就很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由于其特点是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病人常常是先有眼前黑影飘动、眼球转动时有闪光等感觉,接着便很快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缺损,甚至完全遮挡等。
  专家建议,如果眼睛发生这些意外症状,应及时上医院做系列眼科检查。同时,每一个人每年都应该接受一次眼底检查。而对于高危人群,尤其应该做好定期随访工作。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治疗,应该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视网膜脱离时间的长短、裂孔封闭的情况和视网膜复位的程度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术后护理几周后一般能恢复。日期:日 - 来自[]栏目
青盲是指眼外观端好,而视力渐降至盲无所见的眼病。病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后文献多有记载,但以《证治准绳·七窍门》为详,相当于西医学之视神经萎缩。本病可从青风内障、视瞻昏渺、高风内障等多种瞳神疾病演变而来,亦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部外伤引起。[病因病机]一、脾肾阳虚,精微不化,目失温养,神光渐失。二、肝肾两亏或禀赋不足,精血虚少,不得荣目,致目窍萎闭,神光遂没。三、心荣亏虚,目窍失养,神光衰竭。四、情志抑郁,肝气不舒,玄府郁闭,致神光不得发越。此外,头眼部外伤,或肿瘤压迫,致脉道瘀阻、玄府闭塞亦可导致青盲。[临床表现]患眼外观如常,视力渐降,终至失明。检视眼底,可见如下视神经萎缩的表现:(1)视神经乳头苍白,边界清楚,血管正常或变细,筛板明显可见。(2)视神经乳头灰白或蜡黄,边界不清,血管变细,筛板不显;或视神经乳头灰白,生理凹陷深大如杯状,血管偏鼻侧边缘呈屈膝状。[诊断依据]一、眼外观正常,视力逐渐下降,终至失明。二、视乳头色泽变淡或蜡黄,或苍白,血管变细。三、视野有异常改变。四、视觉电生理检查或头颅CT扫描有助诊断。[辨证论治]本病按全身脉症分析归纳,虚证常属肝肾不足,心营亏损,脾肾阳虚;实证多为肝气郁结,气血瘀滞等。此外,热病伤阴,脾虚湿滞,气虚血瘀之类虚实错杂证亦不少见。一般治疗以针对病因为主,并适当配用通络开窍药物,以启闭郁之玄府,发灵明之神光,至于由头眼部外伤、肿瘤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本病者,首先是病因治疗。一、内治(一)肝肾不足[主证]眼无外症,视力渐降,甚至失明。眼底可见视神经萎缩之改变。全身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证候分析]久病过劳,或禀赋不足,致肝肾两亏,精血虚少,目失滋荣,故视物渐昏;日久则目系枯萎,玄府闭塞,神光熄灭而失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改变。全身脉症亦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治法]补益肝肾,开窍明目。[方药]明目地黄丸或加减驻景丸加减。前方滋养肝肾之阴,补益精血,适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少者;后方以菟丝子、楮实子、五味子、枸杞、熟地、当归为主药,补益肝肾,填精养血之力较前方强,且有川椒温阳,其性偏温。临证选方,应该有所区别。本证选此二方,取其补虚治本。若加牛膝、麝香之类通络开窍,则有标本兼治之功。(二)心营亏虚[主证]眼症同前,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证候分析]心主血,目为血所养;心藏神,运光于目而能视。今久病过劳或失血过多,心营亏虚,以致目窍失养而萎闭,神光衰竭而失明。面白、头晕、健忘、心悸失眠、舌淡、脉细等,皆血虚失荣所致。[治法]养心补血,宁神开窍。[方药]人参养荣汤或天王补心丹加减。前方重在益气补血,养血宁神,适用于血虚气弱者;后方长于滋阴补血,养心宁神,适用于阴血亏虚者;如热病后阴血亏耗,视力渐降者,即宜此方加减。二方用于本证,均宜选加牛膝、川芎、麝香、石菖蒲之类药物,以增通络开窍的作用。(三)脾肾阳虚[主证]眼症同前,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候分析]久病虚赢,或禀赋不足,脾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上荣头目及温煦肢体。目失温养,玄府渐闭,阳虚火衰,神光遂没,故目无所见。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病变。因精气不能温养头面肢体和充养血脉,故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阳虚内寒,不能腐熟运化水谷,则食少便溏,舌苔白滑。[治法]补脾益肾,温阳通窍。[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原方重在补脾益气升阳,加附子、肉桂、补骨脂、熟地以温;补肾阳,人川芎配肉桂、当归、熟地,则有养血活血、通脉利窍的作用,故诸药合用能奏补脾益肾,温阳通窍之功。(四)肝气郁结[主证]目视不明,眼底有视神经萎缩之病变,患者情志不舒,头晕目胀,口苦胁痛,脉弦细数。[证候分析]郁怒伤肝,气机失调,气滞血瘀,脉道不利,玄府闭阻,神光不得发越,以致目视不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肝气上逆,则头晕目胀。肝气失和,经脉不利,故胁痛脉弦。气郁化热则口苦,脉细数。[治法]清热疏肝,行气活血。[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原方清热疏肝,理脾和营,若加香附、郁金、川芎,则可增强行气活血通络的作用。郁热不重者,方中酌减丹皮、栀子。(五)气血瘀滞[主证]外眼无异常,视物昏昧,或头眼部外伤后,视力渐丧。眼底有视神经萎缩的病变,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全身或见头痛健忘,舌色瘀暗,脉涩。[证候分析]由邪气或外伤致气滞血瘀,脉道阻塞,目失所荣,神光泯灭,终至失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日久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血瘀于上,经脉不畅,髓海不充,故头晕健忘。舌色瘀暗,脉涩等皆为瘀血之象。[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原方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力较强。病久正虚,不胜攻逐者,可去方中牛膝、枳壳、桔梗,酌加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益气扶正,取其攻补兼施。二、针灸疗法(一)体针常用穴:睛明、球后、上明、太阳、风池、养老、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等。每次局部取1―2穴,远端配用2穴,每日针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久病阳虚者,远端穴位可施灸法,或针灸并用。(二)穴位注射取上述体针腧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每次局部选1穴,远端配1―2穴,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左右,每日或间日1次,一般5一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5日。(三)头针取视区(详见总论第六章),每日或间日针1次,10―15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5天。[预后]古代文献指出,本病“不易治”,根据现代临床观察,早期治疗,或可恢复一些视力。待病至晚期,则治难奏效。[文献摘要]一、《世医得效方·眼科》:“小儿青盲,胎中受风,五脏不和,呕吐黄汁,两眼一同,视物不明,无治法”。二、《古今医统·眼科》“青盲”:“此证因酒色太过,内伤肾气,不痛不痒,渐失其明,眼目俱不伤损,有似常人。只因一点肾气不充,故无所见。”[现代研究]一、陆南山著《眼科临证录·视神经病》“视神经萎缩”小结:(一)病程均属后期,视神经已呈器质性的损害――萎缩。根据中医理论应作精气夺则虚,所以着眼于虚字。(二)视神经乳头色泽均呈苍白,不复有健康时的红润。因此在中医的辨证中认为是营血不足以上达于目。(三)眼底视网膜的血管随病程的长短而相应地变细。从中医理论来看,认为是血虚不能养目,因目得血而能视,今血管变细,血的供应营养既少,则视力势难恢复。根据以上的共同点,基本用药就以滋补肝肾为主,如熟地、党参、淮山药、归身、杞子等。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用当归身,根据过去临床实践的经验,当归身是补血的主要药。处方中用当归身对于视神经萎缩症的疗效亦比较明显。二、韦玉英《明目逍遥汤治疗血虚肝郁型儿童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摘要):治疗70例,136只眼,治疗后视力基本恢复者78眼,占57.35%,临床有效率为92.65%,半数患者进行了10年以上随访,远期疗效巩固(北京中医)。三、郑建中等《针刺和头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摘要):以针刺和头针治疗各类视神经萎缩250例,396只眼。针刺穴位:主穴为健明、球后、睛明等;配穴为肾俞、合谷、翳明、阳白等,每日选主穴l一2个,配穴1个,针刺深度1―1.5寸。头针:枕骨粗隆水平线上,前后正中线上各旁开1厘米,向上垂直引一直线约4厘米,以26号毫针刺入皮下,两针分别接电脉冲刺激器的正负极,通电频率240次/分。结果:显效95只眼,进步146只眼,无效155只眼,有效率60.9%(中西医结合眼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探讨如何在眼科对患糖尿病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理想,而眼部并无明显症状的患者给予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在治疗的有效阶段。 方法
选择90例(180眼)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年龄38~66岁,平均45.5岁,病程5~11年,平均8.5年。餐前血糖波动在10~12 mmol/L而眼部未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视力、扩瞳后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结果
扩瞳查眼底:90例(180眼)中29例(58眼)见视网膜动脉细,静脉扩张迂曲,动静脉交叉压迫,后极部视网膜上散在小红点或圆形出血灶,其中26眼有黄白色边界清楚的蜡样硬性渗出斑点。眼底荧光造影:66眼视网膜后极部造影静脉早期或晚期见边界清晰的小圆形荧光点,随毛细血管或小静脉的排空而消失。26眼眼底显示有硬性渗出斑点的未见异常荧光。10眼黄斑区造影早期荧光素轻度渗漏,晚期呈现模糊斑块状,说明黄斑区有轻度水肿。 结论
遇到糖尿病的患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即使眼部未出现症状,仍应常规行眼科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Ⅱ期患者,定期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便及时作光凝,保存有用视力。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最终导致患眼的不可逆性盲。因此要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在治疗的有效阶段,早期发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眼常常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我们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90例血糖控制不理想而眼部并无明显症状的患者进行了眼科常规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提高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率,现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选择90例(180眼)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男42例,女48例。年龄38~66岁,平均45.5岁。病程5~11年,平均8.5年。90例餐前血糖波动在10~12 mmol/L,而眼部未出现临床症状。
&&& 1.2& 方法& 90例(180眼)均行眼科常规检查:视力、扩瞳后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查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2& 结果
&&& 2.1& 中心视力& 128眼视力为0.8~1.5,52眼视力&0.6,戴镜后可矫正。
&&& 2.2& 扩瞳行眼底检查& 90例糖尿病患者180眼中,29例58眼见视网膜动脉血管细,反光强,静脉血管迂曲,动静血管交叉压迫,后极部视网膜上可见散在边界清晰的小红点或圆形出血灶,其中26眼有黄白色边界清晰的蜡样硬性渗出斑点,黄斑区未见异常。
&&& 2.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发现66眼造影的静脉早期或晚期视网膜后极部可见边界清晰的小圆形荧光点,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排空而消失。26眼眼底显示有硬性渗出的斑点,未见异常荧光。10眼造影早期黄斑区荧光轻度渗漏,晚期成模糊斑片状,说明黄斑区已有轻度水肿。
&&& 3& 讨论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改变[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直接与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有关,估计糖尿病患者中的25%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20%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严重阶段,致盲率极高。因此减少糖尿病性盲的关键是行常规的眼科检查,以期发现早期无症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使病情控制在有效的治疗阶段。眼科常规检查:除视力及扩瞳查眼底外,有条件应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普通眼底镜观察眼底所见的是静止的、表面的,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动态视网膜循环和细致的血管结构,直到毛细血管水平。可以看到血管功能上的改变及病变实质症候,这些细微变化在眼底镜下是绝对观察不到的[3]。本组病例中眼底镜检查29例(58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其中26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提示33例(66眼)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改变,比眼底镜下所见的病例多。发现10眼黄斑区轻度水肿,而眼底镜检查时并未见有黄斑区病变的表现。所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发现早期病灶,更准确的判断病变程度。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及分期按1985年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及荧光造影分期[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微血管瘤是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最早出现的一个体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除微血管瘤外,还表现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它位于外网状层,可能是毛细血管基底膜病变后血浆渗漏结果[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Ⅱ期虽暂无视力障碍,但提示视网膜微循环已发生着病理性病变,随着病程发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逐渐加重。
&&& 至今虽无有效手段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无彻底的治愈方法。但通过早期发现,认真随访和及时治疗是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的重要环节。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病程及控制程度有关。我们的体会是:遇到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者,即使眼部未出现症状,仍应常规查视力,散瞳查眼底,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Ⅱ期改变者,应定期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了解其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做光凝治疗,保存有用视力。
【参考文献】
张承芬.眼底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Heckenlively JR.Retina and Vitreous(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 Course ,Section12).AAO,.
郭丽,张向东,刘大川.106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89.
梁树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释义.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黄叔仁.临床眼底病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解放军第457医院眼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报道青海省泽库县40岁及以上世居藏族人群眼底病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 229人,用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病抽样调查,并将其调查结果与国内已有的流行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各种眼底异常206眼,总眼底异常患病率为9.20%,以老年黄斑变性(AMD)和视神经萎缩最为多见,AMD 112眼,占总眼底异常的54.37%,视神经萎缩32眼,占总眼底异常15.53%。结论
高原地区眼底异常高发于内地;眼底异常的盲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与性别无关;老年黄斑变性和视神经萎缩为主要致盲眼底病;高海拔、缺氧、缺乏维生素与慢性光损伤是高原地区眼底病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
【关键词】& 眼底病 低视力 患病率 高海拔 藏民
&&&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ocular fundus disease in Tibetan people aged 40 and above in Zeku,Qinghai
&&& ZHOU Xiao-yan,ZHANG Wen-fang,SHI Kai,et al.Department of Opthalmology,Second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orbidity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in Tibetan people aged 40 and above in Zeku,Qinghai.Methods& 2 229 Tibetans aged 40 and above were selected by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in random,the indirect ophthalmoscope was used in our surve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omestic epidemiological data existing.Results& Two hundred and six cases were found to have abnormal ocular fundus,and the abnormal rate was 9.20%( 206/2 229 eyes),including 112(54.37%) eyes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and 32(15.53%) eyes with optic atrophy.Conclusion& The morbidity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is higher in high plateau than in normal plateau.Ocular fundus diseases increase with age,while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sexual distinction,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nd optic atrophy& are the main diseases,high altitude,lack of oxygen and vitamin ,chronic light burn may be the reasons lead to low vision and blindness.
&&& [Key words]& otibetan
&&& 眼底病(ocular fundus disease)是重要的致盲因素之一,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眼底病的患病率是眼科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外对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出现的眼部表现有少量报道,国内对高原地区白内障发病情况较为关注,仅有少量对高原地区眼底病流行病学的调查。2004年我科对青海省玛沁县进行了40岁以上人群眼底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欲进一步了解高原地区眼底病流行病学情况及高原地区眼底病流行病学是否具有可比性,2006年我们对青海省泽库县40岁及以上世居藏族人群眼底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1& 调查地点
&&& 调查地点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该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南部,东与甘肃省夏河县毗邻,南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靠同德县,东北与同仁接壤,总面积6494 km2。总人口5.39万,其中非农产业人口占5.8%,以藏族为主。全境东西较狭长,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县境内海拔在2 800~4 971 m,此次调查地点海拔选在3 000 m以上。受海拔高度及地形的影响,冷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而润凉,气温日差大,年平均气温-2.4 ℃~2.8 ℃。泽库县辖2个镇、5个乡:泽曲镇、麦秀镇、宁秀乡、和日乡、王家乡、西卜沙乡、多禾茂乡。世居藏族以游牧为主。
&&& 2& 对象和方法
&&& 2.1& 对象& 40岁及以上世居藏族居民。
&&& 2.2& 方法
&&& 2.2.1& 询问病史及检查& 询问病史,填表工作邀请受检地区眼科医师配合完成以保证准确性。常规眼科检查:视力、外眼检查、眼前节检查、直接检眼镜检查、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等。由眼科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负责质量控制。因受检人员多数为文盲,检查前仅获得受检人员接受检查的口头同意。
&&& 2.2.2& 抽样方法& 样本大小根据双盲患病率误差25.00%,调查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95%来计算。根据青海省玛沁县40岁以上人群盲患病率计算[1],估计泽库县40岁及以上世居藏族人群盲患病率为3.00%。根据公式n=(&a/&)2P(1-P)计算,其中n为样本含量,a为样本阳性率的可靠性在95%时的t值(1.96);&为容许误差=0.03&0.25=0.0075;P为估计的盲人患病率,按3.00%推算。计算出样本例数为1 987例。假设本调查的抽样作用系数为1.25,调查受检率为90.0%,所需样本总人数为2 760人。据人口普查泽库县总人口5.39万,世居藏族居民4.92万,其中40岁及以上世居藏民14 861人,占世居藏族人口的30.21%。
&&& 2.2.3& 检查程序& 分预调查及现场检录两阶段。预调查从月,进行相关培训,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和进入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准备。现场检录时间从月,由工作组整体进行。
&&& 2.2.4& 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远、近视力,<1.0者用插片加小孔镜估计最佳矫正视力。盲与低视力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盲与低视力分级标准进行[2]。眼底病诊断以1986年全国眼底病学组制订的为标准[3,4]。对有疑虑的病例由所有检查医师共同检查后完成诊断。
&&& 2.2.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
&&& 3& 结果
&&& 本次实际检查人数为2 229人,男1 209人,女1 020人,年龄40~88岁,男女之比为1∶0.84,各种眼底异常206眼,总患病率为9.20%,低于白内障患病率(51.32%),位居第二。眼底异常以老年黄斑变性(AMD)和视神经萎缩最为多见,AMD 112眼,占54.37%,视神经萎缩32眼,占15.53%。眼底异常导致的盲与低视力133眼,占眼底异常患者的64.56%,眼底异常导致的盲与低视力的患病率较高。视力&0.1~0.3者29眼,占总致盲眼病的14.08%;视力&0.05~0.1者37眼,占17.96%;视力<0.05者41眼,占19.90%,眼底异常的盲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与性别无关。见表1~3。表1& 受检人员各种眼底病的患病率 表2& 致盲眼底病与受检者年龄、性别的关系表3& 受检人员AMD与视神经萎缩视力分布&
&&& 4& 讨论
&&& 高原(high altitude ) 在医学上是指使人体产生明显生物学效应海拔在3000 m以上的区域。高原病(high& altitude disease or mountain sickness)是指人体在高原缺氧等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变化。高原世居者(high altitude natives)是指世代居住在高原并已基本经适应在高原环境生存的人或人群。目前国外对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所发生的急性高原病及相关眼部表现报道较多,但对高原地区眼病的流行病学尤其是高原世居居民的眼底病调查非常少。国内西藏、青海、新疆等眼科医生有少量报道。黄仪平等[5]对西藏昌都不同海拔的638例眼底检查发现眼底改变者占35.85%,赵家良等[6]报道北京顺义眼底改变者占15.10%,具体眼底病患病率未作报道。由此可见高原地区眼底异常高于平原地区。张文芳[1]等对青海省玛沁县世居藏族人群进行的调查中,各种眼底异常占受检人群的9.35%,以AMD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最为多见。本次调查白内障患病率较高(51.32%),各种眼底异常206眼,总患病率为9.20%,以老年黄斑变性(AMD)及视神经萎缩最为多见,AMD 112眼,占54.37%,视神经萎缩32眼,占15.53%,眼底异常的盲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与性别无关。由于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本次调查得出的眼底病的患病率可能低于实际患病率。此次调查结果比较接近青海省玛沁县眼底病的调查,可能与两次调查方法的选择与调查地点较为接近有关,但在主要致盲眼病的病种上稍有区别,与其他学者报道不同,由于国内外文献缺乏相关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故无法与其他地区相比较。
&&&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眼底病呈增长趋势,对眼底病的研究迫在眉睫。广大高海拔地区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紫外线照射、缺氧、饮食缺乏维生素等原因,致使眼底病(9.20%)成为继白内障(51.35%)之后第二大致盲眼病。从上述原因着手也许能找到合适的预防及降低高原眼底病的办法。
【参考文献】
张文芳,黎晓新,律鹏,等.青海省玛沁县40岁以上世居藏族人群眼底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眼底病杂志,):321-323.
惠延年.眼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眼底病.中华眼底病杂志,1983,3:封三.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眼底病.中华眼底病杂志,.
黄仪平,黄淑欣,张景文.高海拔地区缺氧所致眼底改变.高原医学杂志,-35.
赵家良,贾丽君.北京市顺义县50岁及以上人群中盲患病率调查.中华眼科杂志,1-347.
作者单位:730000 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stargardt
&&& stargardt病较少见,在临床工作中易被误诊为弱视,笔者2007年确诊2例误诊患儿,现报告分析如下。
&&& 1& 病例资料
&&& 病例1,女,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一年就诊,曾在外院诊断为&弱视&,行弱视精细治疗半年,视力无提高,于2007年7月到我院就诊。否认家族中有同类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眼部检查:右眼0.5,左眼0.5,双眼眼前节正常,眼压正常。双眼美多丽散瞳剂点眼6次,30min后散瞳验光,结果屈光状态为双眼-0.75DS,但矫正视力不提高。仔细检查眼底,眼底镜下见:双侧视盘边界清晰,血管管径比例及走行正常,黄斑部位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射不清。随后进行双眼眼底荧光照相(FFA)检查。FFA示:双眼黄斑区椭圆形,2.5PD大小透见荧光,散在点状高荧光。诊断为:双眼stargardt病。
&&& 病例2,男,15岁。因双眼视力差,曾在外院诊断&双眼远视、弱视&配戴眼镜治疗。因矫正视力一直不提高,故放弃戴镜,于2007年8月为确诊到我院就诊。否认家族有同类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眼部检查:右眼0.2,左眼0.3,红绿色觉障碍,眼前段正常,屈光间质透明,眼底镜下见:双眼视盘边界清,动静脉正常,后极部青灰色,黄斑区有薄漆样感,似有金箔样反光,中心凹反射不清。美多丽散瞳证实患儿屈光状态是右+2.00DS,左+3.00DS,但矫正视力无提高。行FFA检查,FFA结果:双眼黄斑区4PD大小横椭圆形透见荧光区,散在点状强荧光和点状荧光遮蔽。诊断为:双眼stargardt病。
&&& 2& 讨论
&&& stargardt病[1],又名黄色斑点状眼底合并黄斑变性,有遗传倾向,亦有散发者,较多发生于近亲婚配的子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本病的临床特征为:多于6~20岁发病,部分病人开始仅有视力减退,多无眼底改变。常易被误诊。早期的眼底改变为中心凹反射消失或弥散,黄斑色素紊乱。发病早期FFA检查常可发现黄斑部的色素上皮改变,色素脱失与透见荧光斑点环绕一横椭圆区。本病早期易误诊为弱视,对弱视的诊断,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本文2例患儿误诊原因是患儿眼底改变不明显、不典型,医生未能细心详查眼底,再者未能及时进行FFA检查有关。
&&& stargardt病的FFA检查,早期改变在眼底变化前,且有典型征象[2],对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及黄斑病变的了解有重要意义。本病无特殊治疗,故对弱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眼底,对视力不提高者必要时行FFA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新潍.少年儿童stargardt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48.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大学医院眼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关键词】& 眼底激光光凝术
&&& 眼底激光光凝术是治疗多种眼底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治疗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激光的生物热凝固效应,破坏视网膜的异常组织,产生瘢痕,以达到控制眼底病变。激光治疗的目的是减少新生血管因子形成,促使已有的新生血管退缩,预防以后再生的新生血管,保存有用的视功能,明显降低视力丧失的比率。因此耐心而细致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我院月应用眼底激光治疗各种眼底疾病321例,其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本组321&例(527&眼),男&127例(199眼),女194例(328眼),年龄18~73岁。其中糖尿病型视网膜病变173例,视网膜静脉阻塞97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37例,视网膜脱离术后17例,其他病变4例。
&&& 2& 术前护理
&&& 2.1& 心理护理& 激光治疗的病人往往都有视力下降,眼睛不适感,再加上其他全身疾病的痛苦,担心激光术后的愈合,病人常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因此,做好心理护理,说明激光的必要性,安慰病人,体贴病人,帮助病人,使病人得到心理平衡。
&&& 2.2& 术前检查& 术前做好视力检查,眼光,眼压,眼底血管造影,必要时检查视野。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检查血常规、血糖、血压、凝血酶原时间及肝功能检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2.3& 散瞳及表面麻醉& 术前用0.5%托吡卡胺充分散瞳,用0.4%的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并指导病人眼球转动的训练,以便术中的配合。
  3& 术后护理
&&& (1)激光光凝术后,病人出现疼痛感以及一过性的视力下降,再加上激光术中的紧张,离开激光机前时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因此,嘱病人闭眼睛3min,站起身不要过快,扶持患者离开激光机前,以免晕倒以及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2)大多数病人接受多次的激光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护士每次激光前再检查眼压、视力、有无眼痛等情况后作好术前准备。(3)激光治疗后,少数病人出现眼底出血,视盘水肿,视力下降等情况,这与患者的原有眼底病严重程度有关。因此,对患者热情,多同情病人,关心病人,使病人树立生活的信念,战胜疾病的信心。(4)激光治疗结束后,病人10天后复诊1次,如无异常可延长复诊时间,遵医嘱用药如滴法明等,保护现有的健康视网膜。如有异常随时复诊。(5)糖尿病病人激光术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因为血糖控制的好坏与激光光凝术后的治疗效果成正比。因此,嘱病人进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要戒烟酒,多吃高纤维素食品,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减慢眼底病变的发展速度。(6)高血压及肥胖病人激光术后,控制血压、血脂。如有高血压、高血脂时,血液粘稠,再次出现静脉阻塞及眼底出血的比率高。因此,嘱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进清淡、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低钠饮食,生活要规律,避免过于紧张、劳累,避免再次静脉阻塞及眼底出血的发生。(7)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病人激光术后,遵医嘱用药治疗外,避免熬夜,避免精神紧张的劳动,保持充足的睡眠,促进视力恢复。4& 体会
&&& 眼底激光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直接关系到激光术的预期目的好坏。因此,熟练的掌握眼底激光术的护理,丰富的理论知识来完成健康宣教,使患者治疗好眼底疾病和控制眼底并发症的发展,提高生活素质,促进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批复2008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项目,成都康弘集团重组蛋白类药物研发平台此次被纳入国家认定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而依托平台开发的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物KH902,目前已经进入一期临床――业内专家称:这种“成都造”药物,上市之后将全面攻克被医学界称为眼底顽疾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疾病!
  目前KH902已经进入了一期临床实验阶段,其针对的疾病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据悉,AMD是一种视网膜退化最终导致视力丧失的疾病,是眼科界公认的眼病治疗难题,为中国四大致盲眼病之一。这种疾病会出现局部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然后中心视觉迅速丧失。
  “进入临床实验之后,该药品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博士张明是具体参与实验的负责人之一。据张明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一种有效治疗AMD疾病的药物,KH902则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实验的药物。在已完成实验初步结果表明,全部受试者均表现出了明显提高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眼底部黄斑水肿等临床疗效,部分治疗前没有视力的患者在KH902受试后重见光明。
  据康弘集团俞德超博士介绍,该药物还对病理性近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突变及黄斑水肿和角膜、虹膜、脉络膜、视网膜的新生血管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业内专家称,KH902极有可能实现全球眼底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成功上市之后,必将填补我国在血管增生抑制因子生物制药领域的空白,为大量AMD及其他新生血管相关的眼部疾病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
  新闻链接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主要是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有效形式,建设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研究开发基础平台,支撑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与升级。
  康弘集团俞德超博士表示,“企业被列入国家认定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项目,将获得国家财政专项支持,这对企业本身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和鼓舞!”据悉,康弘每年以超过销售收入6%的比例投资建设企业的自主创新平台、研发能力建设,目前康弘集团在研的国家1类新药共有4个。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12 页,当前第 3 页
&&3&&&&&&&&&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