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高达187.71是什么原因

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比较--《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年04期
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短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我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并比较其不同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25 mg,1次/3d和50mg,1次/7d,连续给药8次,在不同时间点评价ASAS20、ASAS50、BASDAI50等指标。结果两组在第1、4、8次给药及停药后20d ASAS20、ASAS50、BASDAI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剂量相同(200mg)但是不同用药间隔情况下,25mg组患者与50 mg组相比,达到ASAS20、ASAS50、BASDAI50改善的例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hTNFR-Fc两种剂量不同时间间隔治疗我国AS患者时,见效时间、疗效维持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总剂量相同时,两种剂量不同时间间隔用药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50 mg,1次/7d给药更方便,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593.23【正文快照】:
肿瘤坏死因子一(tumo:neerosis faeto、,TNF拟)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一itis,As)及其相关的脊柱关节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2000年开始,国外尝试使用抗TNF一a生物制剂治疗包括AS在内的脊柱关节病,取得明显疗效,疾病活动性、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思胜,周雯,聂存平;[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3期
李蜀平;刘冬平;王大千;马韶杰;;[J];北京中医;2007年08期
姜萍,王传金,李晓;[J];中国医药学报;2003年09期
李维;余梅贵;府伟灵;阎文瑛;王新党;;[J];重庆医学;2006年12期
黄国平,田常炎,颜倜,燕春山,郝风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刘尊荣,叶小汉,何世东;[J];福建中医药;2004年02期
古洁若,黄烽,余得恩;[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年01期
黄烽,古洁若,赵伟,朱剑,张江林,余德恩;[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年05期
胡庆和,宫怡,关光玉,张宁,杨建军;[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1期
崔刘福,宋海澄,李宏芬,沈志霞;[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润华;;[J];华夏医学;2008年01期
王俊祥;孟景红;刘秀婵;刘彦洁;顾光;徐锦荣;谢建丽;魏平;;[J];山东医药;2008年28期
胡红琳;王佑民;王长江;刘玲;时照明;;[J];临床内科杂志;2008年10期
杨小宁;许华;毛燕飞;徐茂锦;陈辉;熊源长;;[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陈静;潘琳;赵学锋;柴莉;魏颖丽;霍正浩;;[J];宁夏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褚志华;张君;田世坤;袁红玲;徐文静;陆环;谢建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6期
李庆雨;谷淑颖;刘丹;;[J];眼科新进展;2009年08期
朱佳;曾小峰;;[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15期
李自力;康学文;郭豫学;王世文;牛天平;;[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年12期
肖方喜;孙晖;陈璐璐;;[J];中国康复;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佳琦;郭松超;朱翠凤;;[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薛静;朱亮;温丽虹;吴华香;;[A];2011年华东六省一市风湿病学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王战建;周亚茹;刘宽芝;支忠继;庞建华;王燕;赵文惠;李红;;[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何军华;张志利;;[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程韬;张育;邹耀红;陈志伟;;[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灿 编译;[N];医药经济报;2011年
刘 萍 崔银珠;[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常怡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玲;[D];复旦大学;2009年
李捷;[D];中南大学;2009年
杨清锐;[D];山东大学;2008年
魏萌;[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曹景泉;[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张世秀;[D];复旦大学;2010年
陈雷;[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晓云;[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段宏梅;[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沈俊飞;[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胡国平;[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曹永红;[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廉秋芳;[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未友能;[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李秀秀;[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郭小芳;[D];苏州大学;2006年
李海霞;[D];青岛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家蚕表达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的研究--《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家蚕表达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的研究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RA病理机制中的关键因子,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rhTNFR-Fc)是一种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可特异性地与体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竞争性结合,从而抑制TNFα诱发的关节免疫反应,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真核表达系统,具有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高效、表达产物翻译后修饰水平高等优势,是外源蛋白表达研究的理想表达系统。本研究尝试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来表达纯化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rhTNFR-Fc)。
首先,我们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Ⅰ-(rhTNFR-Fc),并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DH10Bac筛选出重组Bacmid。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Bacmid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vBm-(rhTNFR-Fc)。然后将扩增的F4代重组病毒感染家蚕BmN细胞,接种家蚕五龄幼虫和蚕蛹,经鉴定目的蛋白在BmN细胞、蚕血淋巴和蚕蛹中均得到表达。我们从蚕血淋巴中纯化得到rhTNFR-Fc融合蛋白,利用糖苷酶PNGaseF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酶切去糖基化分析,酶切后的rhTNFR-Fc蛋白比去糖基化前小2~3kDa,但比预期分子量还要大,说明rhTNFR-Fc蛋白在该表达系统中得到了N-糖基化修饰,并可能存在O-糖基化修饰。最后,我们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融合蛋白rhTNFR-Fc的受体结合活性,并用MTT法检测该蛋白的中和活性,结果表明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具有很好的体外生物学活性,为接下来研究该蛋白对佐剂型大鼠关节炎模型的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本研究证实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以高效表达并纯化出有生物活性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rhTNFR-Fc),为该蛋白的高效表达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也为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其它的Fc融合蛋白和抗体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593.22【目录】:
摘要5-6Abstract6-8缩略语8-9目录9-121 引言12-18 1.1 重组抗体药物研究进展12-13 1.2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Fc 融合蛋白的研究13-15
1.2.1 类风湿性关节炎13
1.2.2 肿瘤坏死因子13-14
1.2.3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4-15
1.2.4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 融合蛋白的研究进展15 1.3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15-18
1.3.1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进展15-17
1.3.2 Bac- to- Bac 系统17-182 实验方案设计18-21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 2.2 研究内容18-20 2.3 实验流程图20-213 rhTNFR-Fc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21-26 3.1 序列与工具21
3.1.1 序列21
3.1.2 生物信息学工具与软件21 3.2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21-25
3.2.1 rhTNFR-Fc 基因序列比对21-22
3.2.2 疏水性分析22-23
3.2.3 跨膜区分析23-24
3.2.4 信号肽分析24
3.2.5 二级结构预测24-25
3.2.6 高级结构预测25 3.3 讨论25-264 rhTNFR-Fc 基因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26-43 4.1 材料与试剂26-27
4.1.1 材料26
4.1.2 试剂26-27
4.1.3 主要溶剂的配制27 4.2 方法27-36
4.2.1 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27-30
4.2.2 重组 Bacmid-(rhTNFR-Fc)的构建30-32
4.2.3 家蚕细胞 BmN 的复苏、培养与冻存32-33
4.2.4 重组病毒 vBm-(rhTNFR-Fc)的构建33-34
4.2.5 rhTNF-Fc 蛋白在家蚕 BmN 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34-35
4.2.6 rhTNFR-Fc 蛋白在家蚕蚕血淋巴中的表达及鉴定35-36
4.2.7 rhTNFR-Fc 蛋白在家蚕蚕蛹中的表达及鉴定36 4.3 结果36-42
4.3.1 PCR 扩增 rhTNFR-Fc 基因片段结果36
4.3.2 重组质粒 pFastBac Ⅰ-(rhTNFR-Fc)的鉴定结果36-37
4.3.3 重组 Bacmid-(rhTNFR-Fc)的 PCR 鉴定结果37-38
4.3.4 重组病毒 vBm-(rhTNFR-Fc)的鉴定结果38-39
4.3.5 家蚕 BmN 细胞中 rhTNFR-Fc 蛋白的 Western Blotting 鉴定结果39-40
4.3.6 家蚕 BmN 细胞中 rhTNFR-Fc 蛋白的免疫荧光鉴定结果40
4.3.7 家蚕蚕血淋巴中 rhTNFR-Fc 蛋白的 Western Blotting 鉴定结果40-41
4.3.8 家蚕蚕蛹中 rhTNFR-Fc 蛋白的 SDS-PAGE 和 Western Blotting 鉴定结果41-42 4.4 讨论42-435 融合蛋白 rhTNFR-Fc 的纯化43-56 5.1 材料与试剂43
5.1.1 材料43
5.1.2 试剂43
5.1.3 主要试剂的配制43 5.2 方法43-46
5.2.1 家蚕 BmN 细胞中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纯化43-44
5.2.2 家蚕五龄幼虫血淋巴中的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纯化44-45
5.2.3 纯化后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质谱分析45
5.2.4 纯化后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初步分析45-46 5.3 结果46-54
5.3.1 家蚕 BmN 细胞中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纯化结果46-47
5.3.2 家蚕五龄幼虫血淋巴中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纯化结果47-50
5.3.3 纯化后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质谱鉴定结果50-52
5.3.4 纯化后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分析结果52-54 5.4 讨论54-566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测定56-63 6.1 材料与试剂56-57
6.1.1 材料56
6.1.2 试剂56
6.1.3 主要试剂配制56-57 6.2 方法57-60
6.2.1 夹心 ELISA 法检测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受体结合活性57-58
6.2.2 L929 细胞的培养58-59
6.2.3 MTT 法检测 rhTNFR-Fc 融合蛋白的中和活性59-60 6.3 结果60-62
6.3.1 融合蛋白 rhTNFR-Fc 的结合活性测定结果60-61
6.3.2 融合蛋白 rhTNFR-Fc 的中和活性测定结果61-62 6.4 讨论62-63结论63-64参考文献64-67致谢6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广力,华刚,贡成良,朱江,张志芳,张耀洲,吴祥甫;[J];蚕业科学;1999年04期
沈倍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0期
张德震,智刚,苏成芝;[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田寿福;汪年松;;[J];世界临床药物;2012年06期
张莹;何金生;洪涛;;[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年08期
毕华;高凯;范文红;陶磊;丁有学;史新昌;饶春明;;[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年09期
张翊,高凯,韩春梅,饶春明,王军志;[J];药学学报;2003年03期
陈志南;;[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年01期
;[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舒文祥;余为一;王静;;[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王素英;陶永清;张明春;;[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郝淑美;李群;王承宇;王化磊;杨松涛;夏咸柱;;[J];病毒学报;2009年01期
王丁丁;许天敏;余丽江;苏曼曼;黄树林;宿晓云;陈磊;颜炜群;;[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陈锐;刘友生;朱江;段光杰;葛晓冬;;[J];重庆医学;2009年09期
李进;李胜男;王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齐永华;董永军;宁红梅;赵坤;;[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罗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郑志明;金社胜;肖希龙;候晓林;;[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S1期
周捷;臧林泉;冯文彬;潘雪刁;王军业;郭桐;王秀芳;田亮;刘海洋;;[J];广东医学;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丽;杜莹;张忠湛;杨松涛;夏咸柱;高玉伟;;[A];第十三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齐永华;张素霞;吴聪明;沈建忠;;[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郑志明;金社胜;肖希龙;候晓林;;[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刚;[D];暨南大学;2007年
付永锋;[D];复旦大学;2008年
陈锐;[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张爱华;[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杨瑞丽;[D];浙江大学;2002年
田兆菊;[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李志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范国英;[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王缚鲲;[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康振华;[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晓敏;[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骏俊;[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李兆学;[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季泽俊;[D];河南大学;2011年
刘端;[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张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周捷;[D];广东药学院;2010年
王辉;[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涂晶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马志明;[D];苏州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冬雁,李景源,杨永平,薛水星,吴长龙,刘崇柏,李玉英,侯云德;[J];病毒学报;1992年04期
沈倍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0期
梁柳琴;詹钟平;叶玉津;付迪;许韩师;杨岫岩;;[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胡大伟,鲍春德,陈顺乐,古洁若,栗占国,孙凌云,韩星海,倪立青;[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年11期
孙晓云;苏茵;任丽敏;贾汝琳;栗占国;;[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杨永平,刘崇柏,金冬雁,詹美云,汤权,夏宁邵,曹经媛,李景源;[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3年07期
付文轶;张宁;;[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8年03期
杨艳丽;张莉芸;李小峰;王彩虹;茹晋丽;张改连;;[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年03期
赵浩;赵福涛;王艳玲;;[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12期
毕华;丁有学;王兰;刘兰;韩春梅;李永红;饶春明;;[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圣青,李焕章,杨乔欣,倪殿涛;[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年04期
高新;宋海峰;林殿海;杨小盼;万德友;陈枢青;;[J];军事医学;2012年11期
高凯;王兰;陶磊;于雷;李响;史新昌;刘兰;饶春明;;[J];药物分析杂志;2012年01期
;[J];药学进展;2012年11期
张翊,高凯,韩春梅,饶春明,王军志;[J];药学学报;2003年03期
黄斯勇;伍艳兰;李国辉;何飞;康志杰;刘利;韩骅;梁英民;;[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年05期
范文红;韩春梅;李响;毕华;丁有学;刘兰;饶春明;王军志;;[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年12期
和芳;张虹;李芹;;[J];重庆医学;2012年27期
吴芳;董墨;刘彦君;汪勇先;;[J];药物生物技术;2006年03期
张萍,贾洪霞,周鹏,韩骅;[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小虎;王莉莎;郝慧琴;黄烽;;[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贾洪霞;张萍;周鹏;李军锋;韩骅;梁英民;;[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斌;[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沈淼达;[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南芙蓉;[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陈战;[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贾洪霞;[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薰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薰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关节腔注射 rhTNFR:Fc 联合中药薰洗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中药薰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膝关节 VAS 评分及 WOMAC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5±1.09)分,(6.90±1.52)分,t =1.045,P =0.309;(54.75±3.23)分,(55.45±3.11)分,t =0.700,P =0.493]。治疗结束后3个月,2组患者的膝关节 VAS 评分[(3.05±0.76)分,(4.10±0.97)分]及 WOMAC 评分[(16.55±2.65)分,(27.20±3.17)分]均较治疗前下降(t =14.173,P =0.000;t =10.101,P =0.000;t =34.451,P =0.000;t =39.161,P =0.000);rhTNFR:Fc 组的膝关节 VAS 评分及 WOMAC 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玻璃酸钠组[(4.10±1.29)分,(2.80±1.31)分,t =3.771,P =0.001;(38.20±4.96)分,(28.25±3.23)分,t =8.132,P =0.000]。治疗结束后3个月,rhTNFR:Fc 组治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玻璃酸钠组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rhTNFR:Fc 组疗效优于玻璃酸钠组(Z =1.987,P =0.047)。结论:采用关节腔注射 rhTNFR:Fc 联合中药薰洗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运功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联合中药薰洗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Type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Fc fusion protein(rhTNFR:Fc)combined with Chinese herbal steaming and washing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KOA).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KO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therapy of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rhTNFR:Fc with Chinese herbal steaming and washing(rhTNFR:Fc group)and com-bination therapy of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sodium hyaluronate(SH)with Chinese herbal steaming and washing(SH group)respectively. The knee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and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osteoarthritis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and the total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also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at 3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knee VAS scores and WOMAC scores between the 2 groups before the treatment(7.15 +/-1.09 vs 6.90 +/-1.52 points,t =1.045,P =0.309;54.75 +/-3.23 vs 55.45 +/-3.11 points,t =0.700, P =0.493).The knee VAS scores(3.05 +/-0.76,4.10 +/-0.97 points)and WOMAC scores(16.55 +/-2.65,27.20 +/-3.17 points)of all patients decreased at 3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t =14.173,P =0.000;t =10.101,P =0.000;t =34.451,P =0.000;t =39.161,P =0.000).The decreased degree of knee VAS scores and WOMAC scores of rhTNFR:Fc 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SH group(4.10 +/-1.29 vs 2.80 +/-1.31 points,t =3.771,P =0.001;38.20 +/-4.96 vs 28.25 +/-3.23 points,t =8.132,P =0.000). At 3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10 patients were cured,12 got a good result,7 fair and 1 poor in the rhTNFR:Fwhile 6 patients were cured,8 got a good result,13 fair and 3 poor in the SH group.The rhTNFR:Fc group surpassed the SH group in the curativeeffect(Z =-1.987,P =0.047).Conclusion:The therapy of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rhTNFR:Fc combined with Chinese herbal steaming and washing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knee pain and promote the knee function recovery in the treatment of KOA,and its curativ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SH combined with Chinese herbal steaming and washing,so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ing in clinic.
WANG Danhui
LIU Lijuan
TIAN Xueqiu
LIANG Yinan
WEI Fengjuan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年,卷(期):
Keywords:
在线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
吉林省中医药研究室资助项目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的制备及聚乙二醇修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的制备及聚乙二醇修饰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抗肿瘤细胞因子,对各种肿瘤细胞有直接细胞毒作用,可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引起肿瘤的缺血性坏死,其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目前,其在国内外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常用于肝癌、宫颈癌的治疗,虽然其抗肿瘤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具有毒副作用、稳定性差、半衰期短等缺点。
蛋白质PEG修饰技术在过去的近15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有多篇文献报道,蛋白质药物经PEG修饰后降低了免疫原性、提高了稳定性、延长了半衰期,并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本文拟通过对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的聚乙二醇修饰,获得低毒性、低免疫原性、高稳定性的肿瘤坏死因子-α。
对天然TNF-α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表明,适当改变其结构,可提高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降低其对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本研究应用搭桥PER技术,将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前4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删除,对hTNF-α的第8/9/10/29/31/15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将突变后的cDNA插入到pBV220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BV220-tnf-αD4。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获得了高效表达TNF-αD4突变体的工程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45%左右,经硫酸铵沉淀和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纯度达90%以上的重组目蛋白,比活性达到8×10~7。
在TNF-α的PEG修饰试验中,应用了三种不同分子量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丁醛(mPEG-丁醛分子量分别为5k、10k、20k)对TNF-α衍生物TNF-αD4进行修饰。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修饰条件,即反应pH6.0,TNF-αD4与mPEG-丁醛(5k)质量比1:2;TNF-αD4与mPEG-丁醛(10k)质量比1:4;TNF-αD4与mPEG-丁醛(20k)质量比1:8,反应时间16h为最佳反应条件。修饰产物经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了较纯的mPEG-TNF-αD4,纯度达85%以上。随后,对TNF-αD4聚乙二醇单一修饰产物的部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F-αD4及对其的聚乙二醇修饰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mPEG-TNF-αD4(5k)的比活性达到8.6×10~7、mPEG-TNF-αD4(10k)比活性达到3.8×10~7、mPEG-TNF-αD4(20k)比活性达到7.5×10~6。与TNF-αD4相比,mPEG-TNF-αD4(5k)、mPEG-TNF-αD4(10k)、mPEG-TNF-αD4(20k)的免疫原性降低。此项工作通过应用PEG修饰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为降低其毒性,增加其活性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其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R94【目录】:
ABSTRACT6-8
一、实验材料及方法12-27
(一)、实验材料12-14
(二)、实验方法14-27
二、结果与分析27-37
(一)、tnf-α基因的扩增及表达载体的构建27-28
(二)、TNF-α D4的诱导表达28-29
(三)、蛋白的大量表达及纯化29-32
(四)、TNF-α D4的PEG修饰与纯化32-35
(五)、体外生物活性检测35
(六)、体内系统毒性检测35-36
(七)、免疫原性检测36-37
三、讨论37-45
(一)、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TNF-α D4的制备37-40
(二)、目的蛋白修饰产物的制备及纯化40-42
(三)、修饰产物体外活性和免疫原性42-45
四、小结45-46
参考文献46-50
论文综述50-63
作者简历71
发表的文章71-7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秋香;郭洪海;;[J];中国医学装备;2011年07期
田艳霞;李冉;刘桦;王凯杰;洪铭岩;王焕;高俊玲;;[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王艳华;樊蓉;孔菲;;[J];中医药学报;2011年04期
张静华;李晓红;李海燕;;[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张慧芝;白建平;于肯明;史婷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李惠允;周华东;;[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7期
刘金芳;宋先锋;刘洪珍;;[J];陕西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郑惠兴;;[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年03期
刘尚华;;[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王旭霞;赵曙光;刘震雄;唐华;王景杰;李慧艳;赵保民;闻勤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东欣;李明;卢奎;;[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包洪;刘爱忠;尹文东;李艳蕾;于庭;;[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陈玲霞;陈振华;李晓哲;张颖;范雄林;;[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王会;赵树立;王庆苓;黄亚红;季玉连;侯亚义;;[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王淳;陈誉华;;[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吴娟;王申元;王凤龙;;[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鹰;文玲英;孙力;储冰峰;;[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侯登勇;张英起;颜真;;[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冯怡;崔立斌;刘传喧;马清钧;;[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成冲云;Neil S赵民;笪宇蓉;杨洁;汪必成;饶子和;刘志杰;;[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喜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海川;[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刘东;[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黄耀江;[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安静;[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张娜;[D];厦门大学;2008年
孙波;[D];吉林大学;2006年
唐蓓;[D];重庆大学;2003年
王雪萍;[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朱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赵明莲;[D];清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王佳宜;[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李锋;[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刘纯;[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袁翔;[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吴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李风云;[D];山东大学;2006年
安玉姬;[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宋红杰;[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高莹莹;[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