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芪参益气滴丸说明书生血今剂是要兑温水喝的吗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5期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选取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其中中药治疗组29例给予益气强心饮口服,8周后进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的评分。[结果]中药治疗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259【正文快照】: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预后差,即使在生存期也处于生存质量十分低下的状态川。如何提高慢性心衰的生存质量成为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医药注重症状与主观感受,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川。笔者在西药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伯青;;[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良玉,谢明星,王新房,王静;[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年12期
周崇伦,潘建华,李昕阳,胡清平,张晓萍,易晓军;[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3期
邵超华;王蔚浩;;[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01期
甄锦焕;[J];海南医学;2005年10期
张少峰,王廷会;[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8期
张清潭;石斗飞;李明娥;李宗清;曹庆博;薛春才;沃金善;;[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4期
华新宇;杨祥坤;;[J];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11期
赵惠,李七一;[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潘光明;邹旭;林晓忠;刘泽银;麦舒桃;;[J];新中医;2006年04期
严夏,李俊,方志坚,李际强,刘泽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春泉;陈薇;王怡;庞宗然;;[A];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2)——第二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成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张宏;[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温泽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何怀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周凤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康寅;[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鲜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邓翠东;[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左辉华;[D];暨南大学;2004年
焦鹏;[D];苏州大学;2004年
姚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李莉;[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董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梁蕴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邹筱冬;[D];暨南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丽,熊曼琪,梅国强,许庆文,梁柳文,李赛美,朱章志,何敏;[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2期
耿小茵,李小球,蒋红玉,魏合伟,童延清;[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年03期
,吴焕林;[J];江苏中医药;2002年07期
沈承玲,刘金民,赵海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关继华,郝桂芳;[J];陕西中医;1995年03期
叶蜀晖;[J];陕西中医;2005年02期
王均宁,刘更生;[J];中成药;1998年11期
孙媛;[J];吉林中医药;2005年06期
陈晶,杨华升,杨薇;[J];中医药学报;2004年02期
洪永敦,冼绍祥,陈宇鹏,杨忠奇,陈进;[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雯青;[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窦金金;[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陶富盛,顾虎,曹世宏,王丹丹,施荣山,孙景军;[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春玲;;[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7期
王陵军;刘景;王功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苏春芝;耿立梅;董燕平;;[J];世界中医药;2011年04期
李金辉;鲁卫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聂嫦娥;;[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05期
赵晓溪;;[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姜蔓萍;马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2期
张以昆;韩景波;;[J];广西中医药;2011年03期
王文超;;[J];河南中医;2011年08期
袁丁;靳利利;李典鸿;王清海;;[J];吉林中医药;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廷海;赵宗磊;朱明军;;[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郑琼莉;祝炜;刘缨红;陈俊;刘俊丽;;[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付莉;吴时达;闫亚非;王静;郑太蓉;;[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景洪贵;吴远明;敬博;;[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绵阳;;[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邓元江;梁伟雄;刘卫英;郑亚莉;张卫;;[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赵厚熙;;[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年会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心病第二次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8年
刘昭;祝光礼;;[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王养民;;[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赵志强;毛静远;王贤良;;[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春生;[N];民族医药报;2003年
莎吉丹·斯拉木 热比亚·阿不里米提;[N];民族医药报;2007年
袁长津;[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
蒋梅先;[N];中国医药报;2009年
蒋珊;[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白河;[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小飞;[N];健康时报;2009年
周青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副主任医师
孟礼英;[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李红亮;[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培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吴继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朱秋玲;[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张双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张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温志浩;[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李新梅;[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于扬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王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牛平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本泽;[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黎耀和;[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吴中华;[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朱春娥;[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陈军;[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洋;[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褚庆民;[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卢正华;[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麦舒桃;[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宋静;[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益气活血祛痰法对老年冠心病炎症指标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益气活血祛痰法对老年冠心病炎症指标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延长,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亦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生存质量。近年来大量实验室和临床证据均已证明,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年患者是一类特别的人群,在患冠心病的同时往往合并多器官病变,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在西药常规药物治疗有效的基础上,中医药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等特点。
观察研究益气活血祛痰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症状、中医症候的改善及其治疗前后CRP、IL-6、TNF-α指标的变化,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案进行研究。选择纳入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共6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组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分别给予益气活血祛痰中药(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疗程为4周。在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疗效、中医症候、血脂(TC、TG、LDL、HDL)、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生活质量(SF-36及SAQ)的变化。
心绞痛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心电图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76.7%,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中医症候: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尤以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症候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血脂变化:治疗后,治疗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虽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虽有升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较前降低,也无临床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CRP、IL-6、TNF-α变化:治疗后,治疗组CRP、IL-6有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数值虽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TNF-α治疗组和对照组数值均有下降,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数值下降更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变化:在生活质量(SF-36)表评分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上均有明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变化更明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职能、身体疼痛、社会能力等方面,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西雅图量表(SAQ)评分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益气活血祛痰法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临床症状缓解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TC、LDL、TG,升高HDL的作用,且能显著降低CRP水平,并抑制IL-6、TNF-α释放,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同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生理职能、身体疼痛、社会能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方面改善更明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259【目录】:
Abstract5-10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2-22
一、祖国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及研究12-13
1、中医病名的认识12
2、中医对本病病因认识12-13
3、中医对本病病机认识13
二.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研究进展13-15
三、老年冠心病的特点及中医药研究的优势15-16
四、益气活血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16-20
五、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及量表的选择20-22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2-30
1. 研究目的2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2-26
2.1 病例来源22
2.2 诊断标准22-23
2.3 纳入标准23
2.4 排除标准23
2.5 病例分组23
2.6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23-24
2.7 治疗方法24
2.8 观察指标24-25
2.9 疗效判定标准25
2.10 统计学处理方法25-26
3. 结果26-30
第三部分 讨论30-34
一、关于气虚血瘀痰阻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的讨论30-31
二、益气活血祛痰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31-32
三、益气活血祛痰法对老年冠心病炎症因子的作用32
四、益气活血祛瘀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32-33
五、研究结果分析33
六、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33-34
参考文献35-4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群,王胜春,汤斌;[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8年04期
周世明;;[J];光明中医;2006年06期
秦树存;;[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年05期
王强,黄绍湘,刘钧超,张以昆;[J];广西中医药;2005年03期
吴利平;[J];湖北中医杂志;2001年04期
高克俭;[J];湖北中医杂志;2002年10期
李艳芳,王必秀;[J];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03期
董德保;[J];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04期
严华;[J];湖南中医杂志;2005年03期
戴嫣;[J];河南中医;200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翠娥;[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晓霞;单保恩;陈育民;任风芝;商晓辉;;[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6期
王颖,梅洁;[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4期
唐付才,荀礼清,王小芳;[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2期
刘思磊;[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6期
黄俊臣,侯学贤;[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朱祖红;[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叶建红;[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闫俊国,杨正峰;[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王笑梅,李正兰,王天鹏,杜宗礼,崔桂霞;[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李明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萍;聂香妮;刘业强;熊晓刚;宋秋荷;;[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喻国华;李智萍;;[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曾聪彦;戴卫波;梅全喜;;[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陈国春;袁得材;郑金秀;吴晖;郑秀琴;;[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刘慧荣;赵天平;吴焕淦;;[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唐利龙;王天芳;;[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农一兵;李昊娲;武乾;李岩;林谦;;[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李昊娲;农一兵;武乾;李岩;林谦;;[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曹宝国;葛建文;马小军;张津怀;;[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张惠峰;;[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学森;[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胡华;[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郑景辉;[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勇华;[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徐惠梅;[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李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高延娥;[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宗惠;[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桠;[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庄灿;[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芳;[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蒋莹;[D];郑州大学;2010年
赵德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朱艳玲;[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华;[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谭芳;[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肖葵;[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饶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丁狼;[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熊焰;[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龙子江,董宏超,盛炎炎;[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汪宁,刘青云,彭代银,王举涛;[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张慧渊,余胜珠,张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洪行球,沃兴德,何一中,李万里,高承贤,金明敏;[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陈群,王胜春,汤斌;[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8年04期
金德山,王达平,张成梅,王与章,刘正宏,刘鲜丽;[J];北京中医;1989年01期
梁秀香;[J];北京中医;1997年03期
王少英;[J];北京中医;2004年01期
张焱,王晓峰,陈俊逾;[J];北京中医;1998年03期
孙成文,雷春利,吕文伟,陈羽,吴岩;[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尹卫华,夏红梅,姜国平;[J];江西中医药;2005年02期
赵刃!063000;[J];四川中医;1996年07期
朱利群,冯淑君;[J];江西中医药;1999年06期
孔祥景,阎培峰;[J];山东中医杂志;1994年07期
孙涛,蒋纪云,钱道乾;[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年01期
易玉斌;[J];湖北中医杂志;1998年03期
杜健,高淑媛;[J];黑龙江中医药;1998年02期
;[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J];江西中医药;1995年05期
赵银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骏;;[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杨道文;韩春生;李友林;单大铃;;[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第十二次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郑立辉;;[A];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王扶松;;[A];第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陈安;金英;;[A];2011年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杨鹊;叶丽明;梁惠婵;冯伟成;邱玉文;于佳;;[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连方;刘洪霞;;[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围绝经期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胥晓琦;[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邵开琴;[N];江苏科技报;2002年
王长柏;[N];中国医药报;2001年
钱伟;[N];保健时报;2005年
钱 伟;[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赵玉华;[N];大众卫生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凤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李霞;[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赵添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吴依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刘丹;[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田宝艳;[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丁虹;[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连小艳;[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婉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刘声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自古就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说。黄芪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脱毒生肌。凡是中医认为 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垂这些病症 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这些症状的人,冬天吃些黄芪有益处。&
吃黄芪的时候再配些枸杞,效果更好。枸杞性平,味甘,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能。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20克(大约一小把),才能见效。黄芪的吃法很多。
○黄芪30克,水煎后代茶饮用;或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取黄芪50克,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汁烧饭或煮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同样具有补气血作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素君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
黄芪加枸杞的功效,说到驻颜妙方,黄英儒笑笑说:“黄芪加枸杞,就可摆平美容养颜的问题。每天吃上15克黄芪,长期坚持,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购买时以内蒙古的棉芪最好。每天坚持服用15克枸杞,可养肾补肝,购买时以宁夏枸杞和新疆枸杞最好。”
黄英儒说:“养颜就是提前抗衰老”。在生命的巅峰期开始防衰老 “唐代的孙思邈活了101岁,明代的冷谦活了150岁,为何名医多长寿?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在生命最旺盛时对衰老进行提前预防。”
女子最佳的防衰老时间是36岁,男子是40岁,因为30~40岁这段时间,是生命最旺盛的阶段,巅峰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 &
黄芪加枸杞的功效
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相关报道:
常喝黄芪茶,口腔无溃疡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黄芪不仅对体虚感冒、慢性肾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还是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良药。&&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病人在服用黄芪时不可擅自 加大剂量,否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发表评论:
馆藏&1242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用益气生血汤治疗心肌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益气生血汤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使用益气生血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治疗后持续性ST段压低减少的时间、减少的次数、治疗后3个月内病情发作的次数和累计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9.756,P<O.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持续性ST段压低减少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持续性ST段压低减少的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病情发作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3月内病情发作的累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益气生血汤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济源市中医院心电图室 河南济源454650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您的位置: &
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新生血管影响的初步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芪参益气滴丸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