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照乳腺增生如何调理强度多少适合

从我家传承、珍藏了几辈人的“古方良药”说起
&&&&&&&&&&&&&&&&&&&&中西医之争,可以休矣
&&&&&&&中医、西医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求同存异。不要简单的否定中医或西医。这不是个难懂的道理。
  中医治不了的,西医能办到;西医治不了的,中医不费劲。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以这一个推翻另一个,这样做是片面的、极端的。就如同,你觉得越剧好听,就要取消豫剧;你觉得油菜好吃,就不准种芹菜,是一个道理。中医里面有庸医,西医里面更有许多二半吊子;中医出了点事,你就否定中医;西医治死了一个人,你就否定西医!人民币还有假的呢,你从此就不要它了?对什么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这是很简单的哲学道理。
  我的意见是,把那几个叫嚣取消中医的人,不管他是什么院的院士,还是什么留美的博士,不管是姓“方”、姓“张”,还是叫什么“庥”,不管你是青春年少,还是年富力强,还是七老八十头发花白为老不尊,只要把社会搅浑了水,应当把他们等同于造谣“香蕉有毒”的人一样看待。
  叫何祚庥的那个院士,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万事通”。你是院士,但你是医学的院士吗?你研究过医学吗?你懂中医吗?一个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可能是个专家,但在别的领域可能就是个白痴。这是人们都明白的道理,是个常识,但某些院士就是这个错误,他最大的爱好是在别的领域插嘴。
  研究过,就有发言权。如果不懂,还要信口雌黄,妄加评论......请闭上你的嘴吧。
  中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特长,有独到功夫。
  在明媚的春日里猛然看到林妹妹陈晓旭仙逝的消息,我的震惊和痛惜比别人尤甚。
  “本是春和景明的日子,我看到了太阳的灰色。
  你与春风的温柔接吻,她拥抱大地的冰凉。
  她从事演艺业,把个林妹妹演到极致,到达了山巅,全国人民认可、喜爱;她从事广告业,身价两个亿。伴随她的,始终是辉煌。轰轰烈烈走一回,强似无志虚度百年,死有何憾?生命虽稍嫌短,该干的均已干完。”
这是我对林妹妹的感慨。
  可是,如果我与陈晓旭是邻居,林妹妹可能再在几十个春天里观燕子低飞,看柳丝垂绦,闻青草的气息,听花开的声音。因为,我有一个药方。在初发时吃我这个药,能够治好。就因是邻居,无话不谈,几年前她初感不适时告诉我,这药能够治好她。可也难说啊,即使真的邻居,你是名人富人,住毫宅,出入宝车,我是穷人,骑丁当乱响的自行车,这样虽然是邻居,也说不上话呀,也许她根本就不认得我这个邻居,生活中还少这样的事吗。我虽好药绝技在手,可你不知我有药,我不知你有疾,邻居也不管用!
  是啊,不要说邻居,夫妻之间做的事许多时候还彼此不知呢。如此推来,真的是邻居都会有遗憾,更何况相隔几千里呢。
  遗憾,人生就是遗憾;偶然,人生到处是偶然。陈晓旭是得的乳腺癌,但发现得早,治疗得当,是能治的,或者,其初发时只是乳腺增生、乳腺炎罢了,这时,吃我家这药,不费劲就治好了。可惜。关键是不知道。所以,在众人的叹惜声中,我是最痛惜的一个。你手中有方,很简单能治好的一个病,你却眼睁睁的看着他人去世,那种心情,真是不好。什么叫人生?人生,就是遗憾。
  我家的祖传药方,是中药药丸,专治疙瘩类疾病:
&&&&原理是八个字:“化瘀散结、解毒消肿”。
  凡“疙瘩”类的“凸起、肿胀”的“瘀、结”病变:乳腺增生、扁桃体炎、淋巴结炎、淋巴结核、咽炎、甲亢、甲状腺瘤、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乳腺纤维瘤、淋巴瘤、脑瘤、乳腺癌、肝癌、肺癌......以及各种无名肿毒。
&&&&消化道从上到下这根线上的疾病,因能够与药直接接触故效果甚佳:食道癌、胃癌、肠癌。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对于以下疾能达到又快又好的程度,就是说比上述范围内的别的疾要更好一些:甲亢、卵巢囊肿、乳腺增生、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输卵管不通所造成的不孕不育、胃癌、肠癌、脑瘤、肝癌。
&&&&对于上述的良性病变,别看是常见病、多发病,看似小病,很简单的病,其实是难治的病,至今没有好的药来治,而我家的药能解决这个问题。治愈率非常之高。
&&&&对于上述的恶性肿瘤,不敢说治愈,但作用与效果是很好的,对于抑制癌细胞的发展,缩小肿瘤体积,减轻病人的痛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少到了晚期的人,一吃这个药,就说效果好,对比吃过的所有的药,效果明显要好,从而后悔知道得晚了。这个效果恐怕要优于其所吃的所有药,表现为:肿瘤的缩小,疼痛程度的减轻或消失,患病部位皮肤颜色的改变,患者感觉身上有劲了,饭量增加了,等等方面。这个药的作用在于化瘀散结、解毒消肿,是用来消缩肿块的。至于单纯的止痛,那是在消缩肿块的过程中附带的一个简单功能,是不费劲的。&&&&&&&&&
  以乳腺增生来说,服药,效果不佳——病人说,电视上经常做广告的“......安片”、“......消丹”、“乳癖......”、“逍遥......”吃了不管用;手术切除,一是留下难看的伤疤,二是不除根,容易复发,接触的病人当中,快的术后两个月就能复发。但我这药几副药很简单就能治好这病。(在网上搜索可知,乳腺增生占乳腺疾病的第一位,其发病率在20%左右,有的地区高达30%;乳腺增生的癌变率为3-5%,有的地区高达19%。就这么常见的病,那么多的制药厂愣是研制不出一种效果好的药来,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以扁桃体炎和淋巴结炎来说,不少小孩、大人动不动就扁桃体、淋巴结发炎,甚至是一阵凉风吹来就发炎了,大大影响了学习和工作。但打针吃药都根除不了。有的人只好把扁桃体、淋巴结切除了。但上帝造人,每个器官都是有用的,最好不要切了,并且扁桃体和淋巴结是免疫系统中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我家的这个药就能几副药治好扁桃体炎和淋巴结炎。
不过,请各位看官注意啊,药方目前是不可能公布的。等哪个药厂或科研机构看中了这个药方后,投入技术、资金,研究开发完毕,就可以正式上市了。
  关于这药,有个较为曲折的来历。
  那是闹义和团的时候。
  当年的义和团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重视武术(义和团又叫义和拳),二是重视迷信,比如身上戴个什么符,喝上一口法师施过法的“神水”,口中念着什么咒语,法师在后面做着法,战士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往前冲,因为这时“刀枪不入”了......(其实,古往今来的农民起义,哪个不是借助、依靠迷信呢?农民的素质不高,觉悟不高,队伍中的思想教育工作又跟不上,即便跟上了短时间内也不管用,只好借助迷信思想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了。比如最初的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到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到元末的红巾军起义,到清末的太平天国。)
  有一天,我家的祖上在我家场院的草垛中发现一身上带伤的人,年龄约50来岁,饥寒交迫,极度虚弱。祖上连忙将其背到家中,放到热炕上,灌上一碗热汤。祖上老奶奶时年30岁,婚嫁10余年没有生育,原因是脖子上生有老鼠疙瘩(现名淋巴结核),多年四处奔走治疗不效,遂吃斋念佛,积德行善,到处烧香拜佛。今天在草垛中碰到如此悲苦之人,疑为上天所赐、佛爷考验,遂热汤热饭收留。随后几天,察其言观其行,不似坏人,更加放心。
  其人住了约有一星期之后,问我家老奶奶为什么脖子上老缠着一根毛巾,家人告之生有老鼠疙瘩,并且已破头溃烂,烂出的洞已有枣般大小,整天脓血不断......其人说,怪不得几日以来未见家中有孩童走动,是否婚后尚未开怀(生育)?家人点头。其人说:“患有这个病,的确是不能开怀的。我给你治好了病,可早生贵子。”家人面露惊异,疑其因住在家中,无以为报,心中不安,于是口出妄语。老奶奶此病已遍求四周大小郎中,药已吃了不知多少种......其人见状拍手曰:“罢罢罢,今番你我相遇,是你家救了我,也算是我救了你家。好心人,天不负,也是天意啊。”他开一药方,让祖上按方抓药,他亲自炮制成药丸。晚饭后,他让找来毛笔,在我老奶奶脖子上画一符号,又烧了纸,念了咒,然后让我老奶奶吃下了药丸。他言道:“每晚吃一次药,一月有余,必定除根。”
  果真,老奶奶的病一天轻比一天,全家人欢天喜地,整天面上放光,黑暗的小土屋里开始熠熠生辉。祖上对其人照顾得愈发周到,敬若天神。全家人齐说,烧香拜佛果然感动了上天,终于派人前来救人了!
  一个多月后,其人提出告辞,曰:“你家是贫寒之家,加以长年吃药治病,已是不易。我长时间住下去,对你家来说是个负担。”祖上苦苦挽留,其人曰:“你家人的病过些时日可好,病好后自然能够开怀,不必担心。”祖上连忙说,救命之恩,当竭力相报,再说,全家早已盘算好,给你在这里成个家,成家后你们可另起炉灶,老婆孩子热炕头,安安稳稳过日子。其人曰:“你们不知,我不受约束惯了,在一个地方呆不住的,现在身体已好,我想出去走动了。”
  祖上问其欲往何处,其人曰:“我本来自鲁西,久闻东边崂山海山相接,风光秀丽,心早向往之。这里距崂山不算远,我想到崂山一趟。也许就在神山住下,也许会周游各地,做一闲云野鹤,了无牵挂。但凡有机会路过这里,我必再次登门,那时你家当有孩童了。等孩童长大,娶媳妇时,如我们尚有联络,我当来讨一杯喜酒吃。一切随缘吧。”
  临行,其人曰:“我观你一家,心地善良,知恩图报,是个老实人家。我把治这个病的药方留给你家吧。”他介绍说,这个药方名为“活命方”,“活命”的意思,不唯是救病人的命,现在正逢乱世,兵荒马乱,天灾人祸,天下不太平,十年九不收。庄稼不收的年头,你们全家靠这个药方给人治病,应当不致饿死。祖上倍感惊喜,千恩万谢。(“活命方”,多么缺乏深度、没有档次的名字,比之“千金方”、“还魂丹”、“再造金丹”,显得如此土气、直白、浅薄。可是它却是如此实在、率真、朴实,如此“老百姓”)
  其人传教这个药方及炮制方法时,祖上因不识字,一时竟无法记住,其人又在家中多住了两日。其人一一交待清楚了治疗范围、服药注意事项。
他尚有多个疗效很好的药方,我家祖上当然是想多学,但他说,不识字就大大限制了学艺,所以能记住这一个方就不错了,贪多嚼不烂,在不识字的情况下,如果学的药方多了,有时弄错一味药,就性质变了,所以表面上学得多,但弄不好就是误人子弟,那就不如只学会、学好了这一个方。这一个方就已经能治不少病症,就已经很不错了。
  告别那天,其人吐露,他是义和拳的拳民,并且在义和团里当法师。因义和团被打散,流落到此,一方面贫病交加,一方面还要躲避官府搜查......双方互执双手,泪洒两行,依依惜别。其人在“恩人千万再来”的话语中东去,从此再未谋面,不知所终。
&&&&&&&&&祖上老奶奶后来生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可惜后来闺女夭折了,怎么夭折的呢?祖上老奶奶端着小女孩的双腿让她大便(我们这里叫“把屎”),当时家中养了一条小狗,小女孩便后,祖上老奶奶就让小狗给她舔屁股,一直是这样的。谁知这一次,小狗舔完后,却在她屁股上咬了一口,小女孩竟就这样去世了。老奶奶打死了小狗,从此发誓再不养狗。至今,我们家没养过狗。
祖上老奶奶生育了两个儿子,从此在家族中扬眉吐气。
老奶奶其人非常刚强,性格倔强,但此前老奶奶在家族中可说是受够了气。原因之一,很简单,就是没有生育嘛。在早先时代没有生育那简直是不可饶恕的呀。现在也可想她当年的日子是多么难过。
原因之二,祖上老奶奶有两个亲弟弟,长得均是人高马大,仪表堂堂,但都是土匪(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当土匪的多呀,其实那时的土匪与现在的不是完全相同)。弟兄俩到我们村里来赶集(老奶奶的娘家离我们村不远,但分属两个县。我们村是个老集、大集,方圆十里就这么一个集),每人骑一匹高头大马,腰挎腰刀,刀上飘着红缨穗,那真是威风凛凛,大家老远都给他们让路,莫不仰视。——当我长大成人之后,家里人给我讲述家族史,当我听到这里时,不由得“啊”了一声。为什么呢?你既已当土匪,得罪的仇家肯定有,怎么还敢如此张扬?双拳难敌四手,猛虎架不住群狼,事情要不好啊。你长得再高大,再带着刀,武功再好,人家在暗处,有准备,你在明处,且无准备,人家要你的命也不难啊。看来弟兄俩并非胆大心细、处事明智之人。果然家里人讲到,弟兄俩后来被人以某种理由骗到某处(具体地名都说过,不过忘了),害死了。
自从弟兄俩被害死之后,祖上老奶奶的苦日子也来临了。原来,老奶奶当年仗着有这两个兄弟,在我们这个大家族中也是飞扬跋扈的呢:她想要什么东西,就得给她什么东西,凡事多吃多占。族长反过来得听她的,不敢得罪她呀。等到弟兄俩去世之后,族长就要吐一口恶气报仇了,他找碴就打我老奶奶,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她没有生育。有一次在大街上守着那么多人,用棍子把我老奶奶打得满地乱滚,但我老奶奶不告饶,不吱声,最后牙关咬得铁紧铁紧的昏了过去。旧时代妇女地位低,尤其一个没有生育的妇女,当牛做马,简直像草芥一样啊。在那时候公公打儿媳妇,族长处罚一个人,那是常事,现在这样的事均是不可能了。
祖上老奶奶生育了两个儿子之后,高兴、幸福之情您可以猜到。她经常一手领着一个孩子,回娘家去玩,满大街转。我上学时学心理学,才知道了,这叫“心理补偿”啊。
这均是题外话了,呵呵。浪费您时间了。
传给我家药方的这名法师走了之后,直至其去世(也许是10年,也许是20年、30年),期间是否又碰到过善良的人?是否又把此药方传授给了别人?也就是说,是否还有别人掌握这个药方?不得而知。
那么这个人又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个药方?是从医书上吗?这本医书是公开发行的,还是私家手抄的?应当是学过这本医书的不止一人。是从师傅手上学来的吗?师傅只收过这一个徒弟吗?师傅还传给了谁?统统不得而知。
当年法师共留给我家两个药方,除了这个,第二个是治疗破了头的淋巴结核的:用拔罐拔出里面的脓水,再抹上第二个药方配的药,同时服用着第一个药方,好得也很快。可是到现在,第二个药方竟失传了。原因是,第二个药方药味很多,多达近20味,记忆费劲,渐渐就失传了。
旧时代识字的人不多(这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假若传给了10个人,有七八个人能真正把技术学到家就不错了。然后这七八个人再往下传。遇到后代聪明是幸事;若后代愚笨,加上不识字,那药方在第二代上就完蛋了;若后代不笨,但大大咧咧,是个大老粗,或认识不到药方的重要性,拿着药方有一搭无一搭,那对药方来说,也是个不好的命运。人云,“富不过三代”,财富如此,药方又何尝不是“传”不过三代。所以说,一个好的药方能够流传下来,应当说是幸事,应当好好对待啊。
&&&&&&&&比如说,我爷爷奶奶生有两个儿子,也就是说,我还有一个大伯。当年我奶奶把药方传给了两个儿媳妇。我母亲是完整的继承了,但是我大伯家就失传了。我大伯上世纪60年代当兵,退伍后安置到黑龙江省的鸡西市,生有三儿一女,但是我大伯不大识字,他的三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兄弟,个个长得方面大脸,虎背熊腰,仪表堂堂,为人个个老实厚道,可就是不愿意读书,怎么学也学不会,属于那种拿起书就打盹,见了字就头痛的类型,被老师和家长誉为榆木脑壳。现在我大伯因血压高已去世好几年了,我伯母也年逾古稀,因糖尿病双目失明,但子孙们怎么也学不会这个药方了。
  现在想来,当年山东的义和团闹得最为厉害,关于药方的这个事情如果真实,应当发生在清廷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和红灯照的年代。袁世凯是有能力的,的确是他一手把山东义和团的烈火给扑灭的。我专门查了关于袁世凯与义和团方面的资料,当年袁世凯面对山东义和团的情势,曾发出这样的哀鸣:山东各州县村庄,“几乎无处无之(指义和团)”(摘自《筹笔偶存》卷10第332页)。至今在我们山东(也许不敢说是全山东,至少我的家乡是这样的),称“村”为“坛”,现在有老人还改不过口来,并存在“东庄西坛”、“南庄北坛”、“前庄后坛”这样的固定名词,如:“咱们都是南庄北坛的,我还能对你说瞎话吗?”从年小的时候,我就对这个“坛”字纳闷,为什么“村”还有“坛”这个名字呢?我看了义和团的资料后,好像明白了:当年义和团的基层组织亦称“拳坛”,简称“坛”,又叫“拳场”,或写作“拳厂”。一般是一个村庄设一个坛,几个坛以上,还可设总坛。大概,称“村”为“坛”就是这么来的吧......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解放后讲究破除迷信了,那时已经到了我的爷爷奶奶的时候了,在这一辈上,才去除了用毛笔在病人的患病部位画上符,以及烧纸、念咒等程序。爷爷奶奶已经认识到,真正起作用的,是药本身,画符、烧纸、念咒,是用来增加药的神秘度的。再说,不去除那些迷信色彩形势也不允许了,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文革”了,你稍有点迷信,就得揪出去批斗啊。特别是文革期间,不许个人做生意,个人做生意那时候有个罪名叫“投机倒把”(牟其中不就是因为做买卖进过监狱吗?)那时不要说做生意,就是家里养只兔子也不行,那就要割你的“资本主义的尾巴”。那有人来我家要求治病怎么办?我家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药方给病人,让病人拿着药方自己去中药铺抓药,抓好药后拿到我家,我家给他炮制,这样就不叫做生意了,也不叫“剥削”了,也不会被割尾巴了。听说当时也是向病人收一点钱的,收多少?一毛。
  在古代,巫、医同源,对于一名“巫”来说,他很清楚,他治好一个人的病,靠的是药,但他有意加上一些迷信的手段,是为了增加神秘色彩,体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位“神”,以便提高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达到人们对他的顶礼膜拜、言听计从,说起来,是一种愚民政策,呵呵。
  考究义和团中的“法师”,有两种身份,一是相当于军师,也就是参谋长的意思;二是相当于军医,团民们生了病,就由他来治疗,不过他在给人吃药后,必加上一些迷信、神秘色彩。
 我认识到我这个药方的价值是有一个过程的。
 我小时候记事起,就知道我奶奶用这方给人治病(我爷爷去世早,我刚刚记事时我爷爷就去世了)。我奶奶自己给人治病,并不传给我母亲,直到她去世前,才传给了我母亲。我的童年时期,那是70年代生活不好,但我比较享福,因为来看病的人捎着饼干、水果、点心,我奶奶就给我吃,而别人家的小孩也许一年能吃上一回饼干,哈哈。
 我自小就知道我家能治这些病,并且觉得是很简单的事,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我爸爸会编柳条筐和蒲扇一样,只是个手艺罢了。所以我对这个药方根本没引起注意。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每次听来我家的病人叙说,他们说,他的病到青岛、济南、北京都治过,药吃了不少,钱花了很多,但就是没治好,也就是说,国家的制药厂还没能生产出治这些病的好药来(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还是这样啊)。可是我家的药很简单就把他们的病治好了。这就引起了我的惊奇和注意——这几种病还这么难治?这就不能算是小毛病了。并且国家出的药还治不了它们?看来我家的这药还是够厉害的,是有价值的,应当把它当回事。
 我想,能治的是常见病、多发病,且疗效好,并且全国别的药厂均不能治(还没研究出特效药),这就是我这药的价值吧。
 你能简单的治好某几种病,却看着有人因它而逝,这种心情应该是很难受的,你很难理解。包括我一个村的。我村一个女的,长乳腺癌,手术割掉了,后来又犯了,就去世了。这时我家已搬到县城居住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这个女的距我村中的老家很近,可说是邻居,应该知道我家能治疗这方面的病,所以当她一感觉乳上有毛病之后,立即吃我这药,很可能会好的。可是她却到青岛,花了很多钱,吃了不少苦,最后还是这样了。她也许是不知道我家的药,也许是不信我家的药。
 还有今年春节后,遇到一人,她告诉我,&&&(为逝者讳)去世了,我又大吃一惊,那是我以前的同事,一个办公室的,比我大几岁,我问怎么死的,又是乳腺癌!可我与她同事时,她没得这个病。当时第一想法就是,如果我不调走,一致与她在一起工作,她就不会去世了——刚得时,她一说,就吃这药。自始至终,她不知我家有这药,竟然这么快就去世了。&
  还有我认识的一个局长,有一次坐在一起吃饭时,他说今天不能喝酒了,因为刚刚动了个小手术,割去了扁桃体,因为他的扁桃体动不动就发炎,北京、济南、青岛都去治了,连北京301都去过了,治不好,只好割掉了。我听后,一声也没敢吭。因为如果我说出我家的药能很容易的治好了这个病,局长会心里不高兴,也许会恨我不早说,从而害了他。
 不管如何,手中有药,却看到有人因此而去,心情真的很复杂。7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写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与她的小保姆的真情故事。我现在记不太清楚了,大约是,赵丽蓉老师得了肺癌,几乎与此同时,年轻的小保姆得了淋巴瘤(癌),赵丽蓉老师给了小保姆与巨大的资金支持,并在病中帮她联系好医生、好医院,两人互相鼓励、安慰,与病魔作斗争,但最终两人均去世了。看着杂志我的心中动了一下:北京、天津的好医生好医院也治不了淋巴瘤这个病啊,如果她碰到我就好了,我这个药,对于淋巴癌来说,虽然不敢说治好,但效果肯定要比她们那些药好得多,小保姆不会那么快就去世了。当时这个念头在心中只是这么一闪就过去了。去年又看到CCTV《艺术人生》上说汪明荃患有甲状腺肿瘤,今年春天又猛然看到林妹妹因乳腺癌辞世的消息,前不久又看到歌手叶凡患乳腺癌去世的报道。一次次的事刺激了我,我想,她们都是名人,经济条件也很好,恐怕是全国各地,包括国外,都去治疗过了,中西名医也看了不少,好药也吃了很多了,但效果不好。可是,我守着这个好药,却无人知晓!这种心情(那种吃惊与遗憾的心理),我想读者诸君当能理解。于是一次次的事情,促使我下定决心,尽量多的利用机会,加大宣传力度,争取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这个药,多一个人知道,就比少一个人知道好。
话又说回来,那些名人,就算她从某个消息上知道了我这个药,她怎么能够相信呢?不会相信的,她们只相信名医、名教授、名制药厂,是吧。就算不是她们看到了我的宣传,而是我主动给她们打电话,求着她们吃药,保证效果比她们正在吃的药效果好,她们能吃吗?有时能不能治好了病,也是天意,以及缘分——只能这样解释了。
数千年来,在我国民间流传着非常丰富、疗效确切的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秘方、验方,有“偏方治大病”之说,又有“单方一味,气死名医”之说。所谓“偏”方,顾名思义,是与“正”相对而言的,即流传或隐匿于民间的,没有被正式的医药典籍收载,没有被制药企业所生产的。这些民间的方药,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存在,或永远存在,原因一是其良好的效果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使其拥有极强的生命力、知名度和拥护度,二是医药典籍与制药企业永远不会将其收录或开发完毕。
民间方药的来源主要有二种:经验的积累和家族内部流传,前者主要在民间流传能被大多数人所知,后者往往是单传。在古代秘方又称禁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的老师长桑君在向扁鹊传授秘方时说:“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于公,公勿泄。”《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中,即有“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的说法(意为:考察好了人再传给他,细观其人品道德及聪慧程度,不然不要轻言)。因此,在封建社会,许多掌握有秘方的医家,往往有秘而不传的习俗,致使一些颇有价值的方药失传于世。
偏方治大病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其能填补某些方面的空白。在现代社会中,与几十年前相比,通常人们不会首选这些民间的方子,在对医院治疗效果不满意、长时间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手术预期不满意的情况下才会选择。
  我还想与药厂联系看能不能开发研究生产它。
&&&&&&&&这药的几个优点:
  1、它的治病机理是:杀菌消肿,清热解毒、消痈软坚、化淤散结,通经达络,调节内分泌,扶正祛邪。
它能治疗的都是多发病、常见病。如果发病率低,则影响销量、市场效益。
  2、它们是难治的病,至今国内外尚无特效药来治疗它们。现有药物有几种,效果也很不好。我也纳闷:乳腺增生、乳腺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这几种病,还难治吗?我这药很简单就能治好,但国家出的药怎么就治不好呢?别人治不好,我们能治好,填补了空白,显现了价值。
  3、我的药效果好,治愈率高。上面我列举的治疗范围,我是按照我治疗的易、难程度来排列的。对于后面的几种,虽然不敢说能治愈,但治疗效果肯定的说,优于国家生产的所有药物。
  4、纯中药,药味不多,有六味。我看市场上有的中成药成分有十几味、几十味,那生产起来不就麻烦吗。
  5、这六味药在国营的药材公司及药材批发市场均能买到,我家总是到药材公司去批发。
  6、这六味药在《中国药典》中都有,我曾在上面查过对每一味药的介绍。
  7、制作工艺、炮制方法不复杂。
  8、药系小药丸,患者服用方便。
  9、历经几代人的施治实践,证明疗效可靠。有许多治好的本地和外地的病人可用来调查证实。
  我看电视时注意到药品广告很多,我看到许多制药厂所广告的药,它所针对的病,本来就已有不少的治疗药物了,但制药厂又新开发出这么一个来,且效果也不是说能好到哪里去。那不是多余吗?没有什么特色,也去要挤占市场,分一杯羹,那真是残羹,它能为药厂创造效益,但不是太好的效益。每当看电视时,我就摇头感叹:药厂找不到一个好产品,也是怪愁人的啊......我很希望这个产品开发出来,成为一家制药厂当中填补市场空白的拳头产品。
  总之这药最大的价值在于:发病率高;疗效好;治疗范围均是难治的病,使这药成为国内唯一。
  这个药方如果能够通过评审,取得证书,投入批量生产,将发挥价值到极致。上述几点注定了市场销量,销量就是效益嘛,独家生产、销售,这样的事情应当是很不错的。应当成为某家药厂的拳头产品。
&&&对于淋巴瘤、乳腺癌,不承诺治愈,但效果肯定优于目前病人吃的所有的药。来我家治疗的淋巴瘤、乳腺癌病人,有的已是晚期了,患病部位已发硬,硬如坚石,且呈青紫色。但吃了这药后,开始发软、疼痛减轻、颜色也变浅了,效果比吃别的药好得多了,病人均是异常惊喜。这种病人均是吃过多种药,他的心中最有数。
&我的几条体会:
一、对免疫系统(特别是淋巴)的认识
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疾病的重要防线。免疫系统的主力是淋巴系统,扁桃体也属于免疫系统。淋巴主要分布在三大部分: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大腿根),除此之外,胸腔也分布有淋巴组织。
每当有细菌、病毒侵入人体,距离最近的淋巴组织首先吹起冲锋号,奋起与之作战。
我们能非常清晰和简单的感受到免疫系统与侵略者之间进行的战斗。
一是,当免疫系统与入侵者短兵相接进行格斗时,我们的身体会发烧----体温升高是体内正在发生激战的正常的外部反应。有的人一感觉发烧了就吃退烧药,这是不对的,是缺乏医学常识的。一包退烧药下去,等于掣肘、抑制了免疫系统,而帮了入侵者的忙,无疑“自毁长城”。关于自毁长城,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有位大将名叫檀道济,他曾跟随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北伐,屡建战功。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檀道济因为名声太高,左右部将又都骁勇善战,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掌管兵权,所以皇帝很不放心。加上朝中一些大臣的挑拨,宋文帝遂起了除掉檀道济的心思,于是是设计把他从位于边境的部队驻地骗到京城建康捕捉下狱,罪名是图谋造反。接着他的儿子和部将也全部被杀戮。
檀道济在牢中,“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临刑前他又气又恨,一口喝下一斛酒(一斛能装五斗米),大吼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你们的万里长城!)
后来,北魏人听说檀道济等几位能征善战的名将都被杀,便无所畏惧地进攻宋国,直逼宋都建康。此时宋文帝他登城叹道:“假若檀道济在何至于如此!”
不光《南史·檀道济传》中记载了檀道济目光如炬痛斥宋文帝自毁长城的故事,在《宋书》和《资治通鉴》中对这件事也都有记载。人们常把自己削弱自己力量,自己挖自己墙脚破坏自己的事业称为自毁长城。跟“自毁长城”这个成语同时同地产生的,还有“目光如炬”这个成语。
还如同北宋的王安石变法。郭沫若对王安石的评价是:“我对王安石是怀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际上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可以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是比较以人民为本位的人。他在历史上出现得太早了,孤立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的历史上的大悲剧。”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实施变法。变法一开始就取得了成绩:首都开封的发案率减少了十之七八,等等。历史学家、原北京市市长吴晗曾说:“两汉以来,政治上又形成了敬天法祖的信条........君王的意志在这信条下,多多少少为天与祖宗所束缚,不敢做逆天或破坏祖宗成宪的事。两千年来只有一个王安石,他敢说‘天颜不足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除他之处,谁都不敢说这话。”鲁迅曾指出:“宋朝........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物,如王安石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和社会没有关系的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宋神宗在变法过程中也先后几次发生动摇,最后他也不支持变法了。对此,王安石叹息道:“天下的大事如煮羹,下面添一把火,上面随手下一勺水,羹什么时候能煮熟呢?”
&你今后还会一感觉发烧就吃退烧药吗?一发烧就吃退烧药,实乃自毁长城、亲痛仇快之举。或是说,你的淋巴们正热火朝天的与病菌们作战呢,你在上面随手泼下一勺凉水........退烧药不要轻易吃,专业的医生会告诉你当你发烧发到ⅹⅹ度时再吃,因为只有当烧到这个度数时,才说明免疫系统抵挡不住进攻了,需要外力(医药)的帮助了。
二是,免疫大军与侵略者作战时,虽然尽职、英勇,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双方互有伤亡,那么它们的尸体呢?我们伤口处的脓,就是它们尸体的堆积。
免疫大军与入侵者作战的结果有两个:敌人(细菌、病毒)弱小的话,淋巴就将其吞噬消灭了;侵略者强大的话,与其搏斗一阵之后,淋巴受伤败退,侵略者成功侵入,这时就需要外力(医药)前来消灭敌人了。
这里引出了两个假设:一是,如果你的免疫大军不存在(手术切除了),或是战斗力太弱(老人、孩子及其它身体虚弱者),侵略者将一无阻碍,长驱直入;或是稍遇抵抗,但无妨入侵的铁蹄,从而在人体内虎奔狼突,肆虐为害。这病西施般的身体,在侵略者面前可谓弱不禁风,不堪一击。所以,人们平日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大军的战斗力和抵抗力,使其发挥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对免疫系统不要轻言切除。一刀下去,受之于父母的器官将弃之于地,这一不可逆转性的切除动作,非万不得已不要施行。
&&&&&&&&二是,当淋巴抵挡不住侵略者败退之后,如果外力(医药)来得不及时,或是来错了(需要地雷,送来了药棉,误诊,用错药),或是外力太小(药的针对性欠缺,效果太差),敌人照样长驱直入,这时我们就要生病了。
颈部的淋巴结与扁桃体是对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抑制细菌、病毒蔓延到其它器官。淋巴结我们很熟悉了。扁桃体位于咽喉两侧,状如蚕豆,功能像门神。一旦人体免疫力下降,尤其气温变化较大时,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负责把关的淋巴结和扁桃体就会奋起抵抗,于是淋巴结和扁桃体就会肿大,通常人体还会伴有发烧。其道理我们已经明白了……
二、对中药在我国的发展的认识
我个人对中药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是不满的。1956年,毛主席在山东考察时患病,保健大夫及西医专家会诊,无济于事,后被济南名中医刘惠民治好。毛主席很佩服刘的医术,继而提出“西医要向中医学习”,后又正式提出:“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门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两年后的日,毛主席在“卫生部党组9月25日向毛泽东并中央报送的关于组织‘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上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
&但是应当说,多年以来,我国对中药的开发、生产,力度是大大不够的,反映了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口头上的口号不少,也响亮,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具体表现为,开发、生产的中药新品种太少太少。
相反,外国(主要是日本、韩国及其它东南亚国家)在中药的研发、生产上却走在了我国的前头。这些国家的高科技制药企业借中国在中药方面休眠的时机,加大研发力度,拼命占领市场,它们将在中药基础之上研制成功的特效药品销往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并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获利高出我国传统中药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日本在我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的救心丸,年销售额上亿美元;韩国的牛黄清心丸源自我国牛黄清心液,年产值也近一亿美元......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其中日本的汉方药(中药)占世界销量的80%,而中国只占世界草药市场销量的3%-5%。日本汉方医学界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大仿敬节在弥留之际嘱其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由于我们自身的问原因,大仿敬节的预言已成为现实。
我国古代许多有名的医书,国内已不见,在国外却成了外国人钻研的宝贝。中国发明造纸术后,最先是传到高丽(朝鲜)。高丽因为气候寒冷,树木坚实,用之造纸更为精良,所以高丽纸以厚而坚实出名,可以贮藏数百年不坏。韩国世宗时代以前,是使用中国文字雕板印成医学书籍,因了高丽纸的坚韧,中国失传的医书在韩国倒有不少。韩国庆熙大学藏书库中,今有很多中国失传的医书,如《医方类聚》等。就是我国还没散失的古代医书,真正有企业在研究的也不多,相反外国却拿着当宝贝在研究,查找、筛选其中的有良效的方子付诸实践。
三、对乳腺疾病的认识
&&&&&&&&乳腺增生是常见乳腺疾病,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以上。农村成年妇女检出率5%,大城市成年妇女检出率10%—15%,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可达30%,甚至更高。医学普查资料还表明,乳腺增生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升高。
&可是,现有药物对乳腺增生疗效并不理想,患者不满意。
&对广大妇女来说,最凶恶的,还不是乳腺增生,是乳腺癌。
&据考证,我国对癌症的记载很早,殷墟甲骨文即有“瘤”字病名。“癌”一字的来源,即最先起源于古人对乳腺癌的认识(可见乳腺癌古已有之,的确是女性的杀手),当时癌字的写法,为上下结构,上“品”下“山”(这个癌字是“岩”字的异体字),是古人发现妇女的乳房发生肿瘤“高突如岩(上“品”下“山”)顶,烂深如岩(上“品”下“山”)壑”(肿起来像山岩一样突出,溃烂后像山沟一样深)。后人为“上品下山”加上病字头就变成了“癌”字。
& 在清朝著名医书《医宗金鉴》中,对乳腺疾病有详尽记载。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年间编写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部官修医书——皇帝(乾隆帝)下诏做出编纂这部医书的批示;全国各级官府负责收集各种医书及民间验方;主要由宫廷御医执笔编纂;最后由皇帝钦定书名。的确是一项自上而下,自宫廷到县衙,自官府到百姓,自皇家御医到民间郎中,牵动全国的大工程,先后共有12位御医、24位非御医(系太医院医官及通晓医学者)参加了编纂校阅。自乾隆四年十一月皇帝下诏始,至乾隆七年十二月终,历时三年完成。
《医宗金鉴》的编纂起因有二:
一是皇帝下了命令。乾隆四年十一月,皇帝颁旨曰:“尔等衙门(指太医院。太医院系皇家医院,另外还负有国家医药行政管理、教育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卫生部、药监局及教育部的专门分管“医科大学”教育的职能部门——本人注,下同)该修医书,以正医学。”皇帝发了话,自然不可不干。
二是,御医们也深感应当编写这么一部书了。御医们的有关负责人在奏折中云:“医道废弛,师范(标准、榜样)不立久矣。皆因医书驳杂,人不知宗(正宗、正道)......”又云:“古今医书甚繁,虽诸大家(名家、名医)多所发明,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间有自相抵牾(矛盾),反足惑人(使人迷惑)者,皆当改正注释,分别(辨别)诸家是非,以利天下时用。”
他们在奏折中提出了编写这部书的措施:
“臣等请将大内所有医书发出(取出),再命下京省,除书坊现行医书外,有旧医书无板(用于印刷的雕板)者,新医书未刻者,并(以及)家藏秘书,及世传经验良方,著(责成)地方官婉谕购买(意为不准强买强卖),或借抄录,或本人愿自献者,集(搜集)送太医院命官纂修。上自三皇以至我朝,分门聚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成书......”
他们在奏折中陈述了编纂这部书的意义:
“使为师者,必由是(根据这本书)而教;为弟子者,必由是而学,则医学昌明,寿民于万万世矣。”
这部书的编纂组织机构、工作班子是这样定的:
先由皇帝任命了总负责人,皇帝下诏说:“著(责成)大学士鄂尔泰......总管考核。”(鄂尔泰时为议政大臣、总管医书馆事务。)再由鄂尔泰报请皇帝选定了“总修官”二员——御医吴谦和刘裕铎。其余参加编纂者由二位总修官“将平日真知灼见,精通医学,兼通文理之人,保举选派。如不足数,再于翰林院及各部院官员内,有通晓医学者,酌量查派。”
可谓上边重视,下边努力,精兵强将,济济一堂。可见这部书的质量和地位。
《医宗金鉴》的编写体例是,先报出疾病的名称;然后用一段合辙押韵的诗句般的歌诀描述一下该病的情状、特征,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好记易背;然后尽量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对歌诀进行一下注释。总之是为了让读者易懂,学医者易学,医者易记,可谓用心良苦,真是全心全意实践皇帝的批示,一心一意普及医学知识,尽最大努力造福全国人民。
《医宗金鉴》对于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患有经典的、详尽的阐述。
《医宗金鉴》认为乳腺疾病系“肝脾之气淤结成核”所致。它把乳腺的初起肿块称为“乳中结核”。还把这些初起肿块发展到乳腺癌的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乳中结核、乳劳、乳岩”。
&&&&&&&&&&&&&&&&&&&&&&&&
乳中结核(乳腺中的疙瘩)
&&&&&&&&&&&&&&&&&&&&&&&&
乳中结核梅李形,
&&&&&&&&&&&&&&&&&&&&&&&&
按之不动色不红,
&&&&&&&&&&&&&&&&&&&&&&&&
时时隐痛劳岩渐,
&&&&&&&&&&&&&&&&&&&&&&&&
证由肝脾郁结成。
注曰:乳房结核坚硬,小者如梅,大者如李,按之不移,推之不动,时时隐痛,皮色如常。由肝、脾二经气郁结滞而成。形势(病情——本人注,下同)虽小,不可轻忽。若耽延日久不消,轻成乳劳,重成乳岩(乳腺癌),慎之慎之(要求人们千万小心、重视)!
&&&&&&&&&&&&&&&&&&&&&&&&&&&&&&&&&&
&&&&&&&&&&&&&&&&&&&&&&&&
乳劳初核渐肿坚,
&&&&&&&&&&&&&&&&&&&&&&&&
根形散漫大如盘,
&&&&&&&&&&&&&&&&&&&&&&&&&未溃先腐霉斑点,
&&&&&&&&&&&&&&&&&&&&&&&&
败脓津久劳证添。
注曰:此证即由乳中结核而成。或消之不应,或失于调治,耽延数月,渐大如盘如碗,坚硬疼痛,根形散漫,串延胸肋腋下,其色或紫、或黑,未溃先腐,外皮霉点,烂斑数处,渐渐通破,轻津(流)白汁,重流臭水,即败浆脓也。日久溃深伤膜,内病渐添,午后烦热、干嗽、颧红、形瘦、食少、阴虚等证俱见,变成疮劳。此疮成劳至易,获效甚难(乳中结核变为乳劳容易,但治起来就难了)。&
&&&&&&&&&&&&&&&&&&&&&&&&&&乳岩(乳腺癌)
&&&&&&&&&&&&&&&&&乳岩初结核隐疼,
&&&&&&&&&&&&&&&&&&&&&&&
肝脾两损气郁凝,
&&&&&&&&&&&&&&&&&&&&&&&
核无红热身寒热,
&&&&&&&&&&&&&&&&&&&&&&&
速灸养血免患攻。
&&&&&&&&&&&&&&&&&&&&&&&
耽延续发如堆栗,
&&&&&&&&&&&&&&&&&&&&&&&
坚硬岩形引腋胸,
&&&&&&&&&&&&&&&&&&&&&&&
顶透紫光先腐烂,
&&&&&&&&&&&&&&&&&&&&&&&&时流污水日增疼。
&&&&&&&&&&&&&&&&&&&&&&&
溃后翻花怒出血,
&&&&&&&&&&&&&&&&&&&&&&&
即成败证药不灵。(败证:不治之症)
注曰:此证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自乳中结核起,初如枣栗,渐如棋子,无红无热,有时隐痛。速宜外用灸法,内服养血之剂,以免内攻(发展到内里)。若年深日久,即潮热恶寒,始觉大痛,牵引胸腋,肿如覆碗坚硬,形如堆栗,高凸如岩,顶透紫色光亮,肉含血丝,先腐后溃,污水时津(流),有时涌冒臭血,腐烂深如岩壑,翻花突如泛莲,疼痛连心。若复因急怒,暴流鲜血,根肿愈坚,期时五脏俱衰,即成败证(不治之症),百无一救;若患者果能清心涤虑(清心寡虑),静养调理,庶(或许)可施治。(《医宗金鉴》提出了乳腺癌晚期累及腋下与胸壁的症状。)
《医宗金鉴》卷四十九又谓“乳腺初起肿块”:
&&&&&&&&&&&&&&&&&&&&&&&&
初起乳核不肿痛,
&&&&&&&&&&&&&&&&&&&&&&&&
年深内溃乳岩凶。
注曰:乳内结核如围棋子,不肿不痛,但坚硬不散,日久内溃者,谓之乳岩,其证甚凶!乳岩皆缘抑郁不舒,或性急多想,伤损肝、脾所致。
另,清朝鲍相敖所著影响力极大的《验方新编》,这样述说“乳腺初起肿块”:“初起结核,久之防成乳岩。初起并不疼痛,最恶之症。”(他认为“乳腺初起肿块”是“最险恶、可恶的病症”)。
鲍相敖的《验方新编》是这样说乳岩(乳腺癌)的:
“此症乳内生一小粒,初如豆大,渐大如块如枣,如围棋子,不痒不通,至一年后,或二三年,渐渐肿痛臭烂孔深。亦有初起色白坚硬一块作痛,此系阴疽,最为险恶,因哀哭忧愁,患难惊恐所致,急宜早治,迟则难愈......倘误贴膏药,必渐肿大,内作一抽之痛,已觉迟治。倘皮色变异,难以挽回......乳岩最不易治......若破后不痛而痒极者,无一毫挽回。”
&所以说,得了乳腺疾病,一定要十分重视。得了乳腺增生以后,要早发现,早治疗,抓紧治疗,不要贻误战机;若耽延时日,或长期治不好,转变为乳腺癌,用古人话来说,就“最不易治”了。
&&&&&&&&&&&&&&&&&&&&&&&&&&&&&&&&&&&&&&&&&&&&&&&&&&&&(文系原创,谢绝转载)
&&&&&&&&&&&&&&&&&&&&&&&&&&&&&&&&&&&&&&&&&&&&&&&&&&&&QQ:
&&&&&&&&&&&&&&&&&&&&&&&&&&&&&&&&&&&&&&&&&&&&&&&&&&&&&&&&邮箱
&&&&&&&&&&&&&&&&&&&&&&&&&&&&&&&&&&&&&&&&&&&&&&&&&&&
手机:(同时也是微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腺增生应注意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