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银屑病治疗,5年前最严重时候服用过阿维a 基本痊愈后一直用卡泊三醇软膏有激素吗和卤米松乳膏外擦

银屑病规范治疗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银屑病规范治疗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0.3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516.消银汤治疗寻常型进展期银屑病临床研究&&&&&&&&&&&篇首:&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增生性皮肤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123%,治疗棘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涉及到免疫、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微血管异常、神经精神因素等多方面.&&刊&名 湖北中医杂志&&期&44-46页&&&517.雷公藤多甙片对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TNF-α及IL-8的影响&&&&&&&&&&目的&观察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并探讨雷公藤多甙片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静止期银屑病患者经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TNF-α、IL&-&8的水平.结果&静止期银屑病患者经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下降;患者治疗前血清中TNF&-&α及IL&-&8&水平显著增高,治疗后血清中TNF-α及IL-8&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雷公藤多甙片可通过调节血清中TNF-α及IL-8&水平而起到治疗银屑病作用.&&刊&名 湖北中医杂志&&期&10-11页&&&518.大黄黄芩合用对银屑病外治作用的研究&&&&&&&&&&目的&观察大黄黄芩外用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小鼠鼠尾鳞片表皮为实验模型,采用大黄黄芩乳膏外用,并与单味大黄、单味黄芩乳膏以及钙泊三醇和阳性空白乳膏作对照比较,光镜下观察表皮细胞分化的有颗粒层鳞片,并计数.结果&大黄黄芩乳膏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P<0.01).结论&大黄黄芩合用可能对银屑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刊&名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21-22页&&&519.丹芍消银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26例临床观察&&&&&&&&&&篇首:&寻常型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范畴,是以皮肤上起红色斑片、上覆多层白色皮屑、抓去皮屑可见点状出血为特征的皮肤病.年,笔者应用丹芍消银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26例,并与复方氨肽素片治疗12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刊&名 河北中医&&期&页&&&520.银屑病从络论治探析&&&&&&&&&&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学白疕范畴,该病易复发,病程长,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病.中医治疗多以凉血清热法为主,但疗效不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可用络病学说进行解释,在治疗中加入通络之法是治疗该病的切入点,探析如下.&1&络病理论&1.1&络脉的生理功能&《灵枢·脉度》中记载&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形态迂曲,四处布散,纵横交错,相互贯穿于人体内外,具有网络全身、上下内外、无处不到的生理特点.&&刊&名 河北中医&&期&366-367页&&&521.麻黄紫梅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0例临床观察&&&&&&&&&&寻常型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为一种常见的顽固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病程后期可侵犯多脏器,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0-09,我们运用麻黄紫梅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0例,并与复方氨肽素片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1诊断标准依据赵辨《临床皮肤病学》[2]中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病情严重程度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系统[3]诊断为进展期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刊&名 河北中医&&期&47-48页&&&522.优质护理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红皮型银屑病常为银屑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外界较强刺激或治疗不当,尤其是急性期应用激素制剂,或长期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所致,其中心理因素是其发病的影响因素之一[1]。我院对红皮病银屑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报告如下。&&刊&名 河北医药&&2013年22期&页&&&523.阿维&A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城市环境的污染、气候的恶化以及疾病、病菌类型的不断增多,使皮肤病的发生与发展逐渐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银屑病被列入世界级疑难病症之一[1],患者病情进展缓慢,治疗困难,易复发,易泛发全身,甚至孕妇可能将病症遗传给新生儿[2],给广大患者和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寻常型银屑病在临床最为常见,单纯口服用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3]。随着UVB光波在临床的应用,已经证实其杀菌和促维生素D形成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有效性。&&刊&名 河北医药&&2013年21期&页&&&524.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青少年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红斑、丘疹和斑块上覆盖白色鳞屑为其主要特征。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认为主要与T细胞调节紊乱有关。由于紫外线照射后T细胞容易发生凋亡,故常用于银屑病的治疗。最近出现的双光谱双峰值高能紫外光治疗仪,具有靶向性、精确性和顺应性等优点,开始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目前关于该疗法的报道很少[1],尚不能确定其疗效和安全性。因此,我们对中波高能紫外线和NB-UVB两种疗法治疗青少年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进行了比较,为该疗法的应用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刊&名 河北医药&&2013年20期&页&&&525.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治疗中老年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和安全评价&&&&&&&&&&篇首:&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银屑病发病率较高,易于复发,病程较长,对患者躯体健康和精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国内外均把银屑病列为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近十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和提前趋势[1],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迫在眉睫.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是近年来逐渐被认可并推广的治疗银屑病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近年来,美国研制开发了一种双光谱双峰值高能紫外光治疗仪,其靶向性、精确性、顺应性可能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并已开始应用在白种人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中[2].我国已有一篇关于应用高能紫外光设备治疗银屑病的报道[3],但尚无其安全评价的报道.我们进行了中波高能紫外线靶向治疗和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中老年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为今后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刊&名 河北医药&&期&页&&&526.红皮病型银屑病整体护理分析&&&&&&&&&&篇首:&红皮型银屑病常为银屑病在治疗过程中受到外界较强刺激或治疗不当所致,少数患者可由寻常型银屑病发生发展而成,其病情严重,发病率约占银屑病患者1%,多见于成人,极少累及儿童[1].发病过程中每天都有大量鳞屑脱落,头皮有厚积鳞痂.后期手脚有大片皮肤剥脱.指(趾)甲混浊肥厚、变形、甲可脱落[2].口、咽及鼻腔以及眼结膜均充血发红.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我院对红皮病银屑病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刊&名 河北医药&&期&页&&&527.银屑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探讨&&&&&&&&&&目的:分析银屑病合并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特点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银屑病合并IgA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肾脏病理特点.结果:多见于男性,其中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50.8岁;5例患者均为寻常型银屑病,发生肾损害时银屑病病程为1-30年;在银屑病发病后平均28月发现肾脏损害,以无症状性镜下血尿和蛋白尿起病1例、以发作性肉眼血尿起病2例、以肾病综合征起病1例、以慢性肾炎综合征起病1例;5例患者均无严重肾脏病理表现,光镜下表现为轻度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稍增多.结论:银屑病合并IgAN多见于男性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检异常或肾病综合征、肾小管功能受损,肾组织光镜下多见节段系膜增生性病变.&&刊&名 河北医学&&期&页&&&528.紫外线联合中药疗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紫外线联合中药疗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7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60mgivgttqd,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和窄谱紫外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从临床效果分析,对照组的显效以上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3%、80%;而观察组的显效以上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7.1%,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对照组治疗后5例出现头晕、厌食,3例出现血压升高,2例出现月经不调;观察组出现3例头晕厌食,5例出现皮肤干燥,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1例去除眼罩后引起电光性眼炎.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25.7%,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外线联合中药疗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效果满意,副作用小,为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刊&名 河北医学&&期&864-866页&&&529.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银屑病1例&&&&&&&&&&患者,男性,39岁,主因腰腿部疼痛12年,加重伴反复发热半月入院.患者缘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部疼痛,以下腰背部为著,尤以夜间明显,翻身困难,伴有晨僵,于多家医院就诊,未能明确诊断,自服&特效腰腿疼痛灵&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2个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伴双踝关节肿胀、疼痛,继续应用上述药物治疗.1个月前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15d来逐渐出现弯腰、下蹲及行走困难,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有盗汗、畏寒,无咳嗽、咳痰,自行口服&尼美舒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疼痛减轻,但间断发作.&&刊&名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68页&&&&530.银屑病性关节炎32例X线特征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tic&arthritis,PsA)的X线特征,以提高对PsA&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PsA&32例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PsA的X线特征.结果&32例PsA累及单个关节8例,累及两个及以上关节24例.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邻近关节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部分有骨质破坏,表现为关节边缘部的虫蚀样、穿凿样骨质破坏;指(趾)间关节和膝关节脱位及半脱位;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等.结论&PsA的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需结合临床资料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刊&名 解放军医药杂志&&期&93-94页&&&531.甲氨蝶呤联合中药内服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经门诊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中药内服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甲氨蝶呤治疗组(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金白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甲氨蝶呤.2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7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治愈率41.46%,总有效率90.24%,与对照组治愈率19.51%,总有效率73.17%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白汤结合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刊&名 海峡药学&&期&135-136页&&&&532.STA-21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对P-Stat3和IL-17水平的影响&&&&&&&&&&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STA-21对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21治疗2周前后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P-Stat3、IL-17的表达.结果&STA-21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周后,P-Stat3和IL-17的水平下降,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06、-4.931,P<0.01).结论&STA-21可通过下调P-Stat3和IL-17的表达而达到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目的.&&刊&名 海南医学&&期&页&&&533.润肤止痒乳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目的]观察润肤止痒乳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对细胞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润肤止瘁乳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磷酸化P38MARK含量变化.[结果]润肤止痒乳有明显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抑制作用与他扎罗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等浓度的润肤止痒乳亦能抑制细胞中磷酸化P38MARK的表达.[结论]润肤止痒乳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道的激活,从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刊&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725-728页&&&534.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目的]观察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给予和银饮口服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30&d为1个观察疗程,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积分,并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IL-6含量,同时检测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IL-6含量.[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77.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PA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前2组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6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6含量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银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和雷公藤多甙片相近的疗效,可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积分.和银饮同雷公藤多甙片均可通过调节IL-6这一细胞因子途径发挥作用,和银饮降低血清IL-6含量能力强于雷公藤多甙片,提示和银饮更侧重或依赖这一途径发挥其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治疗作用.&&刊&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488-490,494页&&&&535.阿维A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70例的疗效观察&&&&&&&&&&目的:分析阿维A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我科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0例,采用阿维A和复方甘草酸苷以及单用阿维A治疗的患者分别为70例(治疗组)和5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基本效果,以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1.4%,对照组总体有效率76.0%;治疗组副反应发生率1.4%,对照组发生率8.0%;治疗组整体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维A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刊&名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198-200页&&&536.紫外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40例疗效观察&&&&&&&&&&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探究紫外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血虚风爆型银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中药组、紫外线组与联合组,每组病患各40例.其中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进行内服治疗;紫外线组采用紫外线治疗仪进行照射治疗;联合组则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紫外线治疗仪照射的方式治疗.各组治疗后针对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本研究中以四个疗程(约为八周)进行疗效的判定.结果:疗效结果显示,联合组在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半年后复发率及瘙痒量化和PASI评分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中药组与紫外线组,差异十分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虚风燥型银屑病,采用紫外线联合中药内服的方式来治疗,效果十分良好,除了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有所提升之外,在治疗后复发率、瘙痒量化与PASI评分上都有着明显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刊&名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74-75页&&&537.中药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药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75例.全部病患在治疗之前七天同时给予外用卤米松乳膏处理(每天一次,外用的面积控制在体表面积的20%以内).在治疗的时候,研究组给予我院协定方(参卿止痒方)中药进行药浴处理,同时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两组治疗均隔日一次,十次属于一个疗程,总共两个疗程.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7.33%&(58/75),对照组有效率为56.00%&(42/75),两组有效率经过统计学分分析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寻常性银屑病,我院采用参卿止痒方中药进行药浴处理,同时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有效性显著,由此可见值得推广及应用.&&刊&名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期&149-150页&&&538.阿达木单抗治疗复杂银屑病关节炎&&&&&&笔者于2011年5月收治复杂银屑病关节炎(PsA)1例,应用阿达木单抗一修美乐(生物制剂,全球首个被批准的TNF-α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进行治疗,快速有效.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因全身反复皮疹7个月,关节疼痛、发热1个月入院.7个月前反复出现头皮、四肢、躯干鳞屑性斑块、丘疹,诊断为&银屑病&,曾服异维生素A、地塞米松(9~11.25&mg/d),外用抗生素、达力士、激素,症状好转,但病情反复.1个月前先后出现左踝关节、右膝关节疼痛及左踝肿胀,行走困难,需他人搀扶至轮椅,伴发热(37.7℃),笔者诊断为&银屑病关节炎&.&&刊&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195页&&&539.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33例个性特征和防御方式调查&&&&&&&&&&目的&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和防御方式.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1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101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的E为(8.7±4.3)分、N为(13.8±4.6)分、L为(13.6±2.5)分,均较对照组高(P均=0.000).寻常型银屑病组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F1)得分(4.7±1.2)、中间型防御方式(F3)得分(4.9±1.4)、掩饰因子(F4)得分(5.7±0.8),均高于对照组,成熟防御方式(F2)得分(5.2±1.3)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有情绪不稳定内倾性、不稳定性和掩饰性等人格特征,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刊&名 广西医学&&期&189-190页&&&540.桥本甲状腺炎合并银屑病1例&&&&&&&&&&该文通过对1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银屑病的病例进行报道,阐述了桥本甲状腺炎与银屑病目前已研究发现的发病机制,提出了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诱因、遗传易感基因及免疫学发病机制.&&刊&名 国际遗传学杂志&&期&90-92页&&&541.影响农村银屑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及对策研究&&&&&&&&&&&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尚无法根治.通过分析黄陂区农村银屑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治病现状,探讨影响农村银屑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从护理层面提出提高患者治病依从性的对策.&&刊&名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期&32-34页&&&542.妊娠妇女银屑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妊娠妇女银屑病的治疗与普通人群银屑病的治疗不同,不仅要考虑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还应尽量避免对孕妇及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目前,关于妊娠妇女银屑病的治疗主要有局部疗法、光疗法和系统疗法,尚无统一规范.首选局部疗法,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被认为是一线疗法;光疗法中最常用的是中波紫外线;系统用药如维A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但可能对妊娠妇女自身产生不良影响,也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畸胎、低出生体重儿等不良反应,因此,妊娠妇女的银屑病应慎用系统疗法.&&&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387-390页&&&543.乌司奴单抗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白介素-12和白介素-23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乌司奴单抗作为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与白介素-12和白介素-23共有的p40亚基特异性结合,阻断各自介导的免疫反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并且疗效迅速、显著,能改善生活质量.目前资料证明,该药适用于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治疗,也可用于其他类型银屑病的治疗.&&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384-387页&&&544.内质网氨基肽酶1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及自身免疫等多方面因素.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进展,众多银屑病易感位点陆续被发现,内质网氨基肽酶1基因便是其中之一.几乎所有种族人群的研究均表明,内质网氨基肽酶1区域的许多单核苷酸多肽性与银屑病相关,且与HLA-C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内质网氨基肽酶1参与人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翻译后的加工,并与多种细胞膜表面受体的分裂有关.内质网氨基肽酶1还参与免疫调节,尤其与CD8+T细胞的活化有关,与其他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诱发或维持银屑病的皮损.&&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368-371页&&&545.蛋白激酶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进展&&&&&&&&&&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机制之一,蛋白激酶为催化蛋白质磷酸化的关键酶.阻断蛋白激酶即阻断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一步.银屑病的发病与淋巴细胞活化及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在T细胞活化的早期给予特异性抑制以阻断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是抗银屑病药研发的重要思路之一.蛋白激酶抑制剂能在分子水平上阻断信号转导,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目前已有几类蛋白激酶抑制剂在进行银屑病治疗的研究.&&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312-314页&&&546.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压力、神经内分泌系统与肥大细胞研究现状&&&&&&&&&&银屑病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因心理压力而使病情恶化,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心理压力能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皮肤感觉神经,导致内分泌激素和神经介质释放.多种激素和神经介质能活化肥大细胞产生和释放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银屑病患者中,一些激素、神经肽、感觉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在表达水平和数量上增高.心理压力影响银屑病病情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应激介质通过肥大细胞的作用有关.&&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303-305页&&&547.靶向不同生物分子的抗银屑病新药的研究进展&&&&&&&&&&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更具选择性的靶向不同生物分子的特异性新药相继出现.肿瘤坏死因子-α一直是银屑病治疗的关键靶点,新一代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已研制成功.Th17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已研制出靶向白介素-23/Th17轴的药物,包括白介素-12/23p40拮抗剂以及白介素-17、白介素-17受体和白介素-22拮抗剂.直接靶向T细胞的药物,如T细胞相关糖蛋白和肽酶以及靶向血管生成、趋化因子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和腺苷受体等治疗药已出现.概述目前处于研发阶段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几类不同靶向的抗银屑病新药.&&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245-248页&&&548.营养与生活习惯对银屑病的预防作用&&&&&&&&&&银屑病与遗传、环境因素均有关,但病因尚有未知之处.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营养、生活习惯与银屑病的关系,发现有很多营养元素,如维生素A、B、谷胶、硒等和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运动等)对银屑病的发病有抑制或激发作用,但有些常识中认为有益或有害的食物被证明与银屑病无关.概述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有争议的问题,为临床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242-244页&&&549.关节病性银屑病遗传学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关节病性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变,与该病发病显著相关的易感基因或易感位点有IL-23R、IL-12B、HLA-Cw6、TRAF3IP2、NO、FBXL19、PSMA6-NFKBIA附近区域,可能相关的易感基因有IL-23A、TNIP1、TNF*-857T、LCE3C-LCE3Bdel变异体、REL基因、IL-13.针对关节病性银屑病发病环节中的一些重要免疫分子或免疫细胞,多种靶向生物制剂包括细胞因子拮抗剂(英夫利西、益赛普、阿达木、戈利木、优斯它单抗)、磷酸二酯酶抑制剂、T细胞抑制剂(阿贝西普)和B淋巴细胞耗竭剂(利妥昔单抗)用于该病的治疗,疗效好,安全性较高.&&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238-241页&&&550.DNA甲基化与银屑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DNA甲基化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现象之一,对基因的表达、细胞分化与增殖等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银屑病是一种由多基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具有遗传背景的复杂疾病,其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过度增殖等表现.近年来关于DNA甲基化与银屑病相关基因p14、p16、p21、HLA-C、SHP-1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概述DNA甲基化机制及主要的甲基化检测方法,并阐述银屑病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的研究现状.&&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188-190页&&&551.趋化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增生性皮肤病,其皮损的产生和维持需要多种细胞共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细胞浸润到皮肤,引起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趋化因子是一类控制细胞定向移动的细胞因子,可分为4个亚族,在炎症和感染皮肤的生理反应中,趋化T细胞及其他细胞迁移及定植到皮肤,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185-188页&&&552.药物诱发加重银屑病的研究进展&&&&&&&&&&银屑病是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药物作为外因之一可诱发健康人群患病或恶化病情,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锂盐、抗疟药、四环素类抗生素等.药物按其与银屑病相关程度不同,可分为明确相关,有确切证据;可能相关,缺乏确切证据;偶有报道,有争议.按其后果不同可分为诱发银屑病的药物和恶化银屑病的药物.近年来发现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多,有的药物本身可用于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了解这些药物的致病概况及致病机制,不仅有利于预防银屑病复发,而且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169-172页&&&553.窄谱中波紫外线不同照射方法对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的影响&&&&&&&&&&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不同照射方法对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9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A组(起始量为70%最小红斑量+20%增量组)、B组(0.4&J/cm2传统起始量+固定增量组)和C组(非照射组)3组,每组各23例.对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8周进行PASI评分,根据PASI评分的改变计算有效率.结果&A、B、C3组患者经治疗4周有效率分别为78.26%、26.09%、8.70%;8周有效率为95.65%、69.57%、13.05%,A组疗效均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根据患者最小红斑量值确定NB-UVB的起始剂量并采用渐进性增量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可较快控制病情,减轻疾病严重程度.&&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153-155页&&&554.银屑病的表观遗传研究进展&&&&&&&&&&银屑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中遗传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有一系列研究表明,表观遗传机制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其主要机制为: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调控.银屑病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对于寻找病因及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银屑病相关的表观遗传发现与研究,为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与方向.&&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104-106页&&&555.银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银屑病的患病率欧洲较高约为0.75%&~&2.9%,亚洲较低为<1%;中国银屑病患病率<0.5%,大陆部分地区的最新数据为0.47%;银屑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银屑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心脏病,年轻患者及病情严重者更易产生并发症、死亡率较高,但并发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则与病情严重性无关.与普通高血压患者相比,银屑病高血压者更容易患难治性高血压,男性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并发糖尿病的风险则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97-100页&&&556.卡泊三醇联合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自身对照试验.197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皮损沿躯干中线分为左右两侧,随机数字法选择其中一侧为治疗组,给予卡泊三醇软膏,涂皮损每天2次,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涂皮损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另一侧为对照组,给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涂皮损每天2次,疗程同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评价疗效,疗程结束时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3个月后再次随访评价疗效1次.结果共有173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组治疗后2周和4周时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卡泊三醇软膏联合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外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77-79页&&&557.促血管生成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微血管异常是银屑病组织病理学的显著特征,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因子从作用机制上分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新生抑制因子,二者的平衡是维持血管稳定状态的关键.研究表明,银屑病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是血管生成因子的主要来源,血管生成因子有诱导血管增生的能力,而新生血管又为增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提供细胞和组织所需营养,并能促进炎症细胞迁移.探讨血管生成因子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将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新思路.&&刊&名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期&52-55页&&&558.白细胞介素-38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银屑病的关系&&&&&&&&&&白细胞介素(IL)-38是近年来发现的IL-1家族的一员,由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上皮细胞分泌.IL-38的特异性受体IL-1Rrp2-Fc广泛表达于各种免疫细胞表面.IL-38作为IL-1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与其受体IL-1&Rrp2-Fc结合来发挥生物学效应.IL-38在Th17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IL-38可通过抑制Th17细胞的产生来缓解银屑病的进程,因此,其靶向疗法将为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带来希望.&&刊&名 国际免疫学杂志&&期&187-189页&&&559.CD4+T细胞亚群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进展&&&&&&&&&&篇首:&银屑病是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疾病,T细胞功能异常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随着各种T细胞亚群陆续被发现,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大量的研究显示Th1、Th2、Th17、Treg、Th22细胞在患者体内均有异常表达,可能共同参与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就T细胞各亚群在银屑病中的生物学行为功能及相互作用作一综述.&&刊&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页&&&560.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探讨&&&&&&&&&&目的&了解不同类型银屑病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为银屑病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的资料.方法&对292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实验室常规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银屑病患者组包括寻常型225例、红皮病型44例和关节炎型23例,对照组为57例健康体检人员.结果&银屑病患者血常规指标(WBC、NEUT#、EO#、PLT、MPV、PDW)及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尿酸(UA)、血脂[TG、LDL、APoB、L(a)]和IgG高于健康对照组;HDL、ApoA1、CA、TP和ALB低于健康对照组.红皮病型银屑病组WBC、NEUT#、MONO#、PLT、PDW、CRP、ESR、UA高于寻常型银屑病组;而RBC、Hgb、HCT、TCH、ApoA1、TP、ALB低于寻常型银屑病组.关节炎型银屑病组PDW、CRP、ESR、IgG高于寻常型银屑病组;而RBC、Hgb、MPV、LDL、ALB低于寻常型银屑病组.红皮病型银屑病组NEUT#扣UA高于关节炎型银屑病组;而ESR、TP和IgG低于关节炎型银屑病组.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异常,不同分型银屑病有不同血液指标变化的特点,可以通过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来辅助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判断预后和转归.&&刊&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页&&&561.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血液灌流治疗每周2~3次,每次2h,根据皮损及症状改善情况连续4~6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体征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血液灌流能有效控制银屑病的临床症状,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复合物,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结论&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较为有效、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刊&名 国际护理学杂志&&期&206-207页&&&562.贵州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发病特征分析&&&&&&&&&&目的通过对贵州省寻常型银屑病(PV&)的调查分析,了解有家族史及无家族史PV患者的发病特征,比较其两者在首发年龄、发病季节、病情程度、发病部位、发病前诱因等发病特征上的不同。方法收集212例寻常型PV患者的临床资料(有家族史35例,无家族史177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PV患者中男性123例,女性89例,男女性别比1.38:1。平均就诊年龄(37.60±14.46)岁,平均首发年龄(27.75±13.40)岁。各学历及各职业人群均可发病。无家族史177例(83.49%),有家族史35例(16.51%),有家族史PV患者总体首发年龄早(t=4.260,P<0.001)、病情程度轻(χ2=7.877,P=0.019)于无家族史&PV患者;在发病部位上有家族史PV患者与无家族史的PV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有家族史PV患者在发病诱因中有感染史(χ2=3.930,P=0.047)、外伤史(χ2=6.462,P=0.011)的较无家族史PV患者多。结论有家族史PV和无家族史PV患者在首发年龄、病情程度和发病诱因等发病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不同的发病机制有关。&&刊&名 贵州医药&&2013年10期&885-888页&&&56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进行期42例,静止期19例,退行期47例)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IL-18水平,并与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进行期、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和退行期(P<0.01);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退行期(P<0.01).(3)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进行期、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但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无线性关系(P>0.05).结论&IL-17和IL-18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进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刊&名 贵州医药&&期&586-588页&&&564.生元饮联合中药药浴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42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生元饮联合中药药浴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生元饮联合中药药浴治疗.结果&治愈16例(占38.1%),显效21例(占50.0%),好转5例(占11.9%),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88.1%.结论&生元饮联合中药药浴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刊&名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期&30-31页&&&&565.雷公藤多甙对银屑病患者NF-кB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核因子的影响并为药物治疗银屑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KC)。&PBMC与KC混合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ELISA法测上清液白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结果:银屑病组NF-κB表达及ICAM-1、IL-8含量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雷公藤可下调NF-κB表达及IL-8、ICAM-1含量(P<0.01)。结论:雷公藤可能通过影响NF-κB的表达而发挥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抑制NF-κB的药物可能有助于银屑病的治疗。&&刊&名 西部中医药&&2013年09期&26-28页&&&566.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进展&&&&&&&&&&篇首:&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与古代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白疕&、&舌虱&相类似.银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一种免疫介导的遗传性皮肤病,环境因素在诱发银屑病中起重要作用,故病情顽固、治疗困难、易反复发作,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刊&名 光明中医&&期&页&&&567.紫草膏外用联合中药口服及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篇首:&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病程慢性,难治愈,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发病率与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自然人群发病率为0.1%~3%,我国为0.123%[1].我科于2011年2月~2012年8月期间试用紫草膏[2]外用联合中药口服及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刊&名 光明中医&&期&995-997页&&&568.窄谱UVB联合疗癣卡西甫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窄谱UVB联合疗癣卡西甫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95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窄谱UVB每周3次照射并疗癣卡西甫丸10&g日2次口服;对照组单用疗癣卡西甫丸10&g日2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5.51%,对照组有效率为52.17%,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P<&0.05).结论&窄谱UVB联合疗癣卡西甫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安全性好.&&刊&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期&页&&&569.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OPN、VE-eadherin和CEC水平变化的临床分析&&&&&&&&&&目的:通过测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不同分期外周血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eadherin)和循环内皮细胞数(CEC)三项指标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血清OPN、VE-eadherin水平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CEC的测定采用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本文结果显示,静止期组除OPN外,VE-eadherin和CE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进行期组则OPN、VE-eadherin和CEC三项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进行期组与静止期组比较,OPN、VE-eadherin和CEC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三项外周血指标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过程.其测定有助于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和判断病情的活动程度.&&刊&名 放射免疫学杂志&&期&612-614页&&&570.消疕合剂对寻常型银屑病表皮更替时间和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消疤合剂治疗中度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对表皮更替时间和E-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银屑病患者15例作为治疗组,予消疤合剂口服,疗程24周,采用PASI评分变化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取皮损处标本;另设健康对照组15例,皮肤标本取自整形外科手术.标本经处理后检测E-钙黏蛋白表达并测算表皮更替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E-钙黏蛋白表达与原皮损处表皮更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疤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临床疗效,且对于表皮更替时间及E-钙黏蛋白表达有改善作用.&&刊&名 福建中医药&&期&29-30页&&&571.NLRP3炎症小体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模型中的表达及芥菜籽对其的影响&&&&&&&&&&目的探讨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模型中的作用及芥菜籽对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饲料并用5%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炎症)和实验组(给予5%芥菜籽饲料并用5%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炎症)。RT-PCR方法检测皮损处NLRP3、ASC、caspase-1和caspase-11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SC和caspase-1的表达和分布,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皮损中NLRP3、ASC、caspase-1和caspase-11的表达水平增高,血清IL-1β和IL-18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芥菜籽抑制上述因子在实验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炎症小体可能参与了银屑病样模型的形成,芥菜籽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抑制了IL-1β、IL-18引起的炎症反应而减轻银屑病损害。&&刊&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9期&页&&&572.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作用&&&&&&&&&&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PML基因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阴道上皮及鼠尾鳞片表皮实验模型,观察PML基因重组腺病毒乳膏外用对鼠尾鳞片及阴道上皮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PML基因重组腺病毒乳膏具有显著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促进表皮颗粒层生成的作用.结论&PML基因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表皮细胞正常分化和抑制表皮细胞增殖有关,PML基因局部外用有望用于银屑病等角化异常性疾病的治疗.&&刊&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432-435页&&&573.TNIP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ABIN1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目的&研究TNF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Fα-induced&protein&3-interacting&protein&1,TNIP1)&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研究分为两组,病例组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33.0±8.3)岁;健康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31.3±9.9)岁.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TNIP1&mRNA及其编码蛋白ABIN1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ABIN1蛋白在患者皮损和健康对照者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结果&病例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NIP1&mRNA的相对表达量(0.292&1±0.1016)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085&9±0.266&3)(P&<0.05),ABIN1蛋白在病例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0.093&2&±0.003&9)与健康对照组(0.290&9&±0.057&8)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ABIN1蛋白主要表达在健康对照者皮肤的表皮层,且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外,病例组皮损中ABIN1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银屑病患者TNIP1&mRNA及其蛋白的低表达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刊&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期&898-900页&&&574.中长波紫外线光疗在银屑病治疗研究进展&&&&&&&&&&该文对近年来中长波紫外线及联合药物治疗银屑病的进展,包括治疗机理,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的预防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刊&名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年12期&310-311,312页&&&575.中药熏蒸联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银屑病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迄今国内外尚无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目的:270例银屑病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并进行心理疏导和对症护理.结果:本组痊愈22例,基本痊愈91例,显效72例,有效56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89.26%.&&刊&名 大家健康(下旬版)&&期&65-65页&&&576.中医放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目的:探讨针灸放血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接受银屑病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5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放血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灸放血治疗法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牛皮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刊&名 大家健康(下旬版)&&期&42-42页&&&577.紫外线照射联合甘草酸苷对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联合甘草酸苷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近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在坚持对患者进行紫外线照射及硼酸氧化锌软膏封药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静注甘草酸苷注射液,对照组静注维生素C注射液,对比两组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延长,患者中的PAIS皮损评分都是明显下降的,但是两组间对比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两组随访中,观察组银屑病的临床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紫外线照射联合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中近期疗效不明显,但是有良好的远期效果,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刊&名 大家健康(下旬版)&&期&108-109页&&&578.竹黄颗粒剂Ⅱ号、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0例&&&&&&目的:观察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光疗组和竹黄组.治疗组采用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联合NB-UVB的综合疗法治疗,光疗组使用NB-UVB治疗,竹黄组口服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光疗组为64.0%,竹黄组为60.0%,治疗组与光疗组、竹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疗组与竹黄组比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治疗组3例,光疗组6例,竹黄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竹黄颗粒剂Ⅱ号并外涂克银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确切.&&刊&名 湖南中医杂志&&期&56-59页&&&579.凉血消银方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40例&&&&&目的:观察凉血消银方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青黛丸内服及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组运用凉血消银方内服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及痊愈患者6个月复发率.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6个月总复发率为23.5%,对照组为4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消银方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刊&名 湖南中医杂志&&期&55-56页&&&580.自拟疏风养血汤治疗银屑病24例&&&&&&目的:观察自拟疏风养血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予口服甲氨蝶呤、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治疗组予口服疏风养血汤、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并观察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SI积分为(3.71±2.75)分,总有效率为79.17%,与对照组比较PASI积分为(6.58±3.83)分,总有效率为5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拟疏风养血汤治疗银屑病疗效确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刊&名 湖南中医杂志&&期&56-57页&&&581.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他扎罗汀乳膏在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他扎罗汀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观察组给予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他扎罗汀乳膏外用治疗,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治疗,6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PASI评分及不良反应,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效率分别为70.21%、46.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89%、31.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他扎罗汀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刊&名 当代医学&&2013年26期&90-91页&&&582.窄普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护理体会&&&&&&&&&&&总结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护理经验,主要是:(1)对患者的饮食、生活起居进行合理的指导;(2)通过心理干预,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光疗护理.以上3个环节护理工作对治疗的成功非常重要.&&刊&名 当代医学&&2013年08期&121-122页&&&583.银屑病患者依从性及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银屑病患者依从性和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银屑病患者依从性现状,社会支持状况和社会支持对银屑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等3个方面。认为有效的社会支持可显著减轻压力对银屑病患者的潜在影响,从而减少社会孤独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刊&名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年10期&7-8,9页&&&584.药浴治疗银屑病的护理体会&&&&&&&&&&总结了1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在药浴治疗中实施护理的体会,包括预见性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认为各环节的护理在寻常型银屑病药浴治疗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积极参与、正确配合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疗效.&&刊&名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年05期&119-120页&&&585.老年银屑病患者静脉穿刺的护理&&&&&&&&&&总结了685例老年银屑病患者的静脉穿刺以及相关的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静脉血管的选择及进针方法与固定针头的技巧等.认为正确掌握老年银屑病患者静脉穿刺技巧,合理选择静脉血管,提高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率,可减轻患者痛苦,同时降低静脉穿刺诱发银屑病同形反应发生率.&&刊&名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年02期&157-158页&&&586.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及评价&&&&&&&&&&传统的皮肤病理工作通过从患者的患处获取组织后经脱水、包埋、染色、切片等过程,对其进行诊断,这是长期以来皮肤科医生公认为作为诊断&金标准&一种诊断方法.由于其有创、耗时较长、局限于取材组织、取材部位易形成疤痕、有感染的风险、受到样本染色等的影响,因此,创建无创诊断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加.1957年,Minsky首次阐明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的基本原理,1985年,Wiijanedts第1次成功地用其演示了用荧光探针标记的生物材料的光学横断面,标志着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y,CLSM)的关键技术已基本成熟;直到1995年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首次对人的皮肤组织成像.本文对CLSM的基本原理以及皮肤科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刊&名 重庆医学&&期&页&&&587.Th17细胞相关因子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检测,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静止期组11例,进行期组19例)和1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血清IL-17、IL-23、IL-6和TGF-β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进行期组和静止期组血清IL-23、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行期组血清TGF-β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7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银屑病患者间,血清IL-17、IL-23、IL-6和TGF-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水平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24,P&0.05&);而血清IL-17、IL-6、TGF-β与PASI均无相关性(r=-0.118、r=-0.043、r=-0.203,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IL-6和TGF-β水平升高,且IL-23水平与PASI呈正相关,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但与银屑病病情分期无关.&&刊&名 重庆医学&&期&10页&&&588.李献平教授治疗银屑病&&&&&&&&&&李献平教授在临床治疗银屑病时常将银屑病分为热毒内蕴、热入营血、阳虚风动、瘀血阻络等证型,以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温阳祛风、活血化瘀等为主要治法.并同时提出,对于银屑病的治疗不能拘于固有的思路,一味使用清热解毒方法,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维,详查病机,确立治则,病证相符,疗效显著.&&刊&名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825-827页&&&589.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患者采用UV7001型中波紫外线光疗仪(德国waldmann公司生产)整仓全身照射,隔日1次,共20次.结果:随着光疗次数的增加,皮损PASI评分值逐渐下降,照射20次后大部分患者皮损完全消退,有效率达89.41%,点滴状与斑块状比较,前者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P<0.05)结论:窄谱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该病常规的物理治疗手段.&&刊&名 包头医学&&期&146-147页&&&590.中医药外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目的&建立中医药外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规范化疗效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文献整理、专家问卷、优化论证形成初步的疗效评价方法,以普连膏治疗血热型银屑病为范例,按照循证医学要求设计并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对疗效评价方法进行验证、总结,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对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调整和改良.结果&初步建立了包括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的中医药外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评价体系.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疗效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中医药外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刊&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期&23-26页&&&591.不同年代寻常型银屑病证候分布规律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目的&通过对建国以来近60年现代文献的研究分析,总结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在不同年代的分布及动态变化.方法&检索年的有关期刊文献,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寻常型银屑病的证候文献数据库、录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没有符合本研究的文献纳入,其余各年代出现的证候种类及其累计频次如下:60年代(2种、2次),70年代(8种、16次),80年代(29种、116次),90年代(75种、490次),21世纪初(140种、1080次).各年代出现频率≥30%的证候类型及其频次、频率如下:60年代风寒证(1、100%)和风热证(1、100%),70年代血热证(5、62.50%)和血燥证(5、62.50%),80年代血热证(23、60.53%)、血燥证(20、52.63%)和血瘀证(15、39.47%),90年代血热证(99、63.87%)、血瘀证(81、52.26%)和血燥证(79、50.97%),21世纪初血热证(247、73.08%)、血瘀证(184、54.44%)和血燥证(159、47.04%).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随着年代的变化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为血热证、血瘀证和血燥证,从血论治还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思想.但是,研究本病证候的文献数量、运用的辨证方法以及证候的种类等更趋于丰富和多样化.&&&刊&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203-206页&&&592.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6例护理&&&&&&&&&&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皮肤病.发病率较低,但常较危重,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该病除了积极治疗外,还需要及时有效地护理配合.我科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16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经积极地护理和治疗,疗效满意,现对护理经验进行相应的总结.&&刊&名 北方药学&&2013年01期&127页&&&593.NB-UVB照射联合小剂量阿维A及外用他扎罗汀治疗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入选的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方式,将病例分为治疗组(A组,n=49),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每周3次,并每晚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1次;单纯NB-UVB治疗组(B组,n=48),单纯给予NB-UVB照射;单纯他扎罗汀治疗组(C组,n=49),单纯给予0.05%他扎罗汀凝胶外用.3组患者均给予小剂量阿维A口服,4、8周后分别评价疗效,疗程结束12周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显示,A、B、C&3组有效率分别为93.9%、72.9%、69.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较严重的毒副作用,A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B组和C组.&&刊&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821-823页&&
请遵守言论守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匿名回复
总积分:2123.00
总积分:383.00
总积分:214.00
总积分:98.00
总积分:91.00
最新采纳 回复 / 点击
信誉度:1.00
信誉度:0.00
信誉度:2123.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力士卡泊三醇软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