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最好治白癜风医院、?诸葛亮谁演的最好是什么时期的人。。?都有哪些

诸葛亮的五个馊主意及两个昏招
诸葛亮的五个馊主意及两个昏招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出了一些好主意,刘备占了荆洲三郡。但荆洲三面环敌,北有曹操的大将曹仁,东有周瑜手下的凌统,西有周瑜手下的甘宁,马良又出了一个好主意,建议夺长沙、贵阳等,刘备于是向南发展,那些地方名义上是朝庭的地盘,可曹操哪里顾得呢,一番争斗下来,刘备有了六郡土地和人民,占了湖北一部分、湖南、广西和云南大部,也算能与曹操等分庭抗礼了。
几乎与此同时,孙权在合肥一带发动了战争,与曹操大将张辽大战,不分胜负,他便征调周瑜手下的程普等,这样一来可猛攻合肥,二来也避免周瑜权力过大,三来可巩固孙刘联盟。
张辽不信邪,偏在程普到来之时下战书,孙权也不服气,偏不用程普的队伍,亲自进攻合肥,张辽抵住东吴大将太史慈,李典大战孙权的虎卫营,并向孙权处冲去,虎卫营的首领宋谦慌忙来救,被李典一箭射死,太史慈为了保护孙权,舍了张辽,被张辽引军追赶,伤亡不小,幸好程普引军相救,脸面上还过得出,但身为大将的太史慈,觉得是受了奇耻大辱,出了一个臭主意,导致自己死于非命。他请示孙权后,派人混进合肥城内,那人联络了一些小混混,点了几把火,高叫有人反了,哪知当时大敌当前,张辽命令士兵衣不解甲,一下子就抓住了那几人,简单审问一下就宰了,并在城门处放了一把更大的火,且大开城门。埋伏在城门外的太史慈,立功心切,以为自己的人成功了,便带头向城内冲去,正中张辽之计,只听一声炮响,城上乱箭如雨,太史慈身负重伤,被陆逊等舍命救回,但因伤重,不久就死了。
作者题外话:刘备还有更大的胜利。张辽如此英雄,曹操能放心西征。
刘备夺取西川,曹操侵占东川
曹操北上后,南边交给了张辽、曹仁,张辽扼住了孙权北上的门户,曹仁夺回了襄阳。于是曹操放心向西。不久,他战胜了西凉马超等,夺取了大西北。
与此同时,刘备的口号也是向西,多年前,诸葛亮就看中了西蜀,现在,庞统又提出了实施方案,于是,刘备与西蜀杨松暗结连理,在杨松主张下,刘璋引狼入室,答应刘备替他守御葭盟关。刘备先是收买人心,后又制造磨擦,找借口发动了战争,庞*死后,刘备调来了荆洲的大军,诸葛亮、张飞、赵云彩到来,大大加强了刘备集团的力量,不久他们就打到了成都,刘璋投降后,刘备占了西川(今四川、重庆)。这时侯的刘备,拥有了荆洲、益洲这两大根据地,真正能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了,可谓春风得意,于是在自领荆洲牧后,又自领益洲牧,封关羽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封诸葛亮为军师,可见诸葛亮虽有出使东吴,使刘备绝处逢生的大功,但地位远没人们想象的那么高。所谓军师,重用之则为参谋长,不用之则为谋士。
刘备向西时,曹操的口号是继续向西,他要进攻汉中张鲁了。这张鲁,可不是等闲人物,他的爷爷是道教始祖张陵,张陵先是称受了天书,后又的确给很多人医好了病,但并不收钱,只要交五斗米入教,张鲁更是将五斗米教发扬光大,他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中之国,国人都是教友,境内设义舍,舍内饭米、柴火、肉食齐备,过往行人自取自食,一般无人敢多取,因大家都相信多取者受天诛,病了要先思过,然后找祭酒陈首,祭酒也是官长,如有犯法者,必恕三次,不改都才施刑。这样的国家,人们团结一致,能上下齐心,一呼百应,因此很有战斗力,有点象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朝鲜,毛主席一直想学张鲁,即使走了弯路,还不改初衷。但这样的国家,短期内战斗力很强,时间一长问题也多,战斗力就弱了,果然,曹操一来,张鲁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他的心腹张松出卖了他,张鲁失败连连,不得已,他投降了,好在精明无比的曹操对他还不错,却将卖主求荣的张松斩了。
诸葛亮的一个好主意
曹操得了汉中一带,即今陕西省南部,甘肃南部一带,当时也称东川,随军的军委秘书长司马懿说:“要不一鼓作气,拿下西川?”曹操却说:“你怎么能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呢,应该体恤士兵了!”
曹操没有采纳好主意,不是他越老越保守了,而是他吸取了赤壁之战的教训,那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想当年,他刚准备攻打荆洲,刘表急火攻心,不久就死了,荆洲新主刘棕很快就投降了,胜利来得如此之快,成果竟然如此之大,手下人不断歌功颂德,不由人头脑不发热,于是,他在荆洲尚不巩固的情况下,匆匆忙忙东下,准备攻打东吴,进而统一全国。没想到,东吴之地,江河纵横,易守难攻,只利于水军作战;东吴之人,在孙氏父子手下已历三代,上下归心,又善于水战,没一个武将想投降;此时的东吴,兵精粮足,加上刘备是他们的强力外援,刘备败则会亡命天涯,甚至可能死无葬身之地,只能破釜沉舟,战斗力特强。
最后的结果是:荆洲得而复失,落到了对手刘备手里;士兵十死三四,曹操自己也几乎伤命,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打着狐狸倒惹了一身臊,煮熟的鸭子飞了,顺带还打破了他的锅。从此以后,他就稳妥多了,几年后才打西凉,再几年才打东川。
现在,曹操没想打西川,但西川百姓不知道,他们知道曹操兵多将广,又好战喜功,料到必乘势来取西川,一日之中,数遍惊恐,刘备也很不安,毕竟西川尚不巩固。这时,诸葛亮给他出主意说,你让关羽将长沙、桂阳、江夏还给东吴,让东吴打合肥,战火一开,曹操必将大军调往东南,这样西川威胁就不存在了。这是一个好主意,表面上看,曹操没打算打西川,但过后再看,刘备不但西川之危已解,后来天上还掉下来一个大元宝——得了东川!
作者题外话:诸葛亮既然是智慧之神,当然也有神来之笔,但过分神化他,能让小说更精彩。
张辽威震逍遥津,周泰陆逊救孙权
孙权明知攻打曹操,是诸葛亮嫁祸于人之计,但他得到了关羽的三郡土地和人民,同时为了报上次受辱于张辽之仇,加之他也想夺取北方一些土地,于是迅速组织大军过了长江,先夺取了皖城,后又直逼合肥而来。
张辽知道孙权人多势重,一定会轻敌,便让乐进守城,自己和李典埋伏。乐进先去诱敌,正遇甘宁和吕蒙的大军,便装作一战即溃,甘宁和吕蒙狂追不舍,孙权听说先锋大胜,便率中军紧紧跟随,在逍遥津一带,遭遇到了埋伏着的张辽,张辽不顾一切地直逼孙权而来,凌统率虎卫营死死抵住,虎卫营虽是英勇顽强的精兵,然而只有三百人,禁不住张辽二千人的猛打猛冲,情况万分危急之时,凌统高叫孙权到旁边的逍遥桥上去,可孙权到桥上一看,桥面上的木板被人拆了一截,顿时惊得手足无措,侍卫军官谷利大呼:“主公可约马退后,再纵马向前,跳过桥去!”孙权于是让马退了三丈多远,然后快马加鞭,那马纵身一跃,跳了过去,董袭等驾舟相迎。凌统所率的三百骑兵,全部被张辽的人杀死,一个都没活,他自己也浑身是伤,退到河边,绕河而走,被董袭的水军救回。吕蒙等听说主公危险,忙舍了乐进往后退,被乐进紧紧追赶,不幸又遇到了埋伏着的李典,被他们一番冲杀,伤亡也不少。这一仗杀得江南人人害怕,听到了张辽的大名,小孩都不敢哭了。
张辽虽胜,但深知人马太少,实力不济,便找曹操搬救兵,曹操于是挥师杀往东南。孙权分兵相迎,陈武被曹操的宠德所杀,董袭也死于长江风浪之中。大将徐盛奋勇杀入魏军阵中,与李典厮杀。孙权亲自带周泰接应,却被张辽、徐晃两支大军围困住了,曹操在高处看见了,又让虎卫营的许褚冲进去,将孙权的虎卫营冲断,周泰奋力杀出去了,却不见孙权杀出来,只好回身相救,他找到孙权,让孙权跟着他,杀开了一条血路,出去一看,孙权跟丢了,只得第三次进入敌军阵中,又找到了孙权,这次他让孙权在前,自己左右遮护,身中数枪,箭透重铠,总算杀了出去,可孙权担心大将徐盛,徐盛地位与吕蒙、甘宁相当,周泰只好答应再去救徐盛,第四次杀了进去,救出徐盛,二人都受了重伤。
曹操见孙权逃出了重围,大驱兵马,赶到江边,与吕蒙对射,吕蒙的箭用完了,正慌乱时,来了一员大将,是陆逊,他带来了十万兵,比孙权原来带的兵都多,他的队伍一阵乱射,射退曹兵,并乘势攻到岸上,夺了几千匹战马,曹兵伤者,不计其数,曹操大败而走。这一仗,陆逊未用什么计谋,完全凭实力取胜,他手下也没什么有名的将军,就凭人多箭多刀枪多,可见人马多实力就强。
这个陆逊,正是后面彝陵大战中,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胜刘备的陆逊,《三国演义》中将其写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写成一个小人物,实际上他是一个大人物,他是原吴主孙策的女婿,也就是美女大乔的女婿,是孙权的侄女婿,出身于士族大家庭,是东汉城门校尉陆纡之孙,九江都尉陆骏之子,原名陆议,后改名陆逊,提醒自己谦虚谨慎,低调做人,其实他是个实力派,这次他一下子就带来了十万人,可见其是很有号召力的。
后来,孙权让华佗治好了周泰的伤,又专门赐宴,亲自敬酒,抚其背,流着泪说了不少感激话,还赐给他青罗伞,让他出入张盖,显示其荣耀。
最后,双方隔江对峙,均不能取胜,孙权求和,曹操答应了。这个战役,由诸葛亮的一个主意引起,战争的结果是:孙权得了三郡,却损兵折将;曹操让孙权称臣,名义上有收获,却劳命伤财;刘备虽失了三郡,却有了喘息之机,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题外话:脑子里有点东西,一时写不出,需日积月累地练笔。
黄忠开疆拓土夺取首攻,法正雄才大略正当其时
东边孙曹争战正酣,西边的刘备正在扩军备战,这可是诸葛亮的强项,他精于外交、立法、练兵、积粮,他采用严刑峻法的效果很好。面对虎视瞪瞪的刘备,曹操派曹洪协助夏侯渊。曹洪到了到东川,便派张合到葭萌关挑战,这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当年刘备替刘璋守的就是此关,现为孟达等守御,孟达不听劝告,下关迎战,被打得落花流水,霍峻赶紧申报成都,刘备派黄忠主持这一带的战事,《三国演义》中说是诸葛亮激的,其实黄忠从来不用激,打刘璋时就有黄忠、魏延争攻之战,后来的彝陵之战时,黄忠也冲在先锋吴班之前,可能他的部队离此关稍近。
黄忠先派严颜下关埋伏,然后前去挑战,大胜孟达的张合欺其年老,大笑蜀中无人不止,哪知黄忠并非等闲之辈,况且他带来了数量不菲的精兵,他们一交手,张合再也笑不出来了,老将的武艺竟然不在他之下,并且正当战斗空前激烈,魏军已渐落下风之时,蜀军又来了一支生力军,那是严颜的部队,一下子将张合军兵冲得乱七八糟,张合见蜀军来者不善,兵力太强大,准备得太充分,便招呼魏兵后退,俗话说兵败如山倒,这一退便退了*十里,然后各自建起大营对峙。对峙的几天里,黄忠已探明了那一带的地形和军营,又吩咐严颜如此如此。曹洪觉得不是黄忠厉害,而是张合无能,便派夏侯尚、韩浩带兵前去,一者监督,二者助战,此时张合名气还不大,夏侯尚又是曹操侄子,曹操的父亲过继给曹腾前,就姓夏侯。夏侯尚一到,便催促张合出战,韩浩也去夹攻,黄忠抵挡不住,退了二十多里,简单地建了一个大营,第二天又是如此,也退了二十多里,张合觉得不对劲,遭到了夏侯尚的训斥,说:“你如此胆小,怪不得老打败仗了!”魏兵又是一番冲杀,黄忠只好退到了葭盟关上,白白地送上了几座大营,并任由魏兵大骂,闭关不出。
刘备知道此事后,派义子刘封带兵相助并监军,这时侯,黄忠才说出了自己采用的是骄兵之计。他们集中兵力,半夜杀下关去,那夏侯尚、韩浩因见黄忠连日不出,正在呼呼大睡,等他们爬起来时,兵营已被攻破了,他们有的找不到衣甲,有的找不到刀剑,有的找不到马,二将各自逃命,军马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到天亮时,蜀兵又夺回了三个营寨,并且继续乘胜追击,黄忠教导他的士兵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并且一马当先,士兵紧紧跟随,张合兵马,被已方军队冲动,屯扎不住,一直退到汉水旁。
张合找到二将,夏侯尚决定投奔天荡山的夏侯德,那里是魏军屯粮之所,粮草很多,守粮士兵号称十万人。这天下午,他们到了天荡山,忽闻鼓声震天,黄忠也追了过来,夏侯德说:“老家伙不知兵法,竟敢孤军深入,看我杀他!”韩浩先去迎战,黄忠奋起虎威,只一个回合,斩韩浩于马下,蜀兵大喊,杀上山来,张合等正待迎战,忽见背后火光冲天而起,上下通红,原来严颜早就埋伏在山后偏僻之处,只等黄忠来此交战,便驱兵大进,到几处粮草堆上放火,一时烈焰腾飞,照耀山峪。养尊处优的夏侯德慌忙去救火,正遇严颜,严颜手起刀落,斩其于马下,并夹攻张合等,张合等首尾不能相顾,只得弃了天荡山,投定军山的夏侯渊去了。
法正听说黄忠得了天荡山,大喜,认为可以夺取汉中了,建议刘备与曹操决一死战,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史料记载,曹操曾为得不到法正惋惜不已,刘备也十分重用法正,法正的谋略不低于诸葛亮,只是他英年早逝。此时打汉中是绝好的主意,正是法正所出,罗贯中本想最大限度地突出诸葛亮,但也不敢贪法正之功。
作者题外话:黄忠、法正更大的战功就在下一节。诸葛亮的五个馊主意,就在下二节!仔细分析,有的不能叫馊主意,能叫臭主意!
定军山下黄忠丰功伟绩,放弃汉中曹操最大失败
在法正的建议下,刘备命令诸军分头征进,自己亲率十万大军,来到了昔日长驻的葭萌关,先重赏黄忠,黄忠感激刘备知遇之恩,愿再战魏军大将夏侯渊,刘备让法正帮他。此时曹操知刘备来者不善,也亲率大军前来。
有名的定军山下,黄忠屡次挑战,夏侯渊坚守不出。曹操觉得那是示弱于人,也不好。于是,夏侯渊派夏侯尚出战了,这边陈式前去迎战,夏侯尚打不过,扭头就跑,陈式便追,赶了几里路,小道旁边突然闪出夏侯渊,只一合,就将陈式活捉了。
在法正的建议下,黄忠将军中财物全部分给了士兵,一时欢声满谷,皆愿效死战,于是黄忠的队伍步步为营,每天前进四五里,越逼越近,夏侯渊是个急性子,不听张合之劝,又派夏侯尚出战,黄忠奋勇当先,也将夏侯尚活捉了。夏侯渊忙派人到蜀营,表示愿用陈式换其侄子,黄忠答应了。
第二天,交换俘虏的时候到了,双方在山谷开阔处列好阵式,让没穿铠甲的败将各自跑回本阵,夏侯尚奔到已方阵前时,被黄忠一箭射倒,夏侯渊气得要命,前来厮杀,黄忠正要激他,二人交战二十合时,夏侯渊阵中鸣金了,原来他们发现山中有旗帜,夏侯渊再一次闭门不出。
定军山西边有一座山,比定军山还高,能看到定军山的虚实,山上虽布置了险道,然而守卫的人太少,黄忠集中人马,半夜突然攻上了山,还在生气的夏侯渊更加生气,围了此山,在山下大骂不止,准备厮杀。但是,黄忠的大部队在山腰里,只守住险道,看到山顶上法正打着白旗,便任其大骂,坚决不与他们厮杀。中午,曹兵疲惫了,松懈了,大多都下马休息,山顶上的法正看见了,便将红旗招动,黄忠看见,便大驱兵马,杀下山去,一时鼓角齐鸣,喊声大震,以逸待劳的蜀兵个个如下山之虎,黄忠更是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夏侯渊正待迎战,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将夏侯渊砍为两断,曹兵大溃,各自逃生。
后人有诗赞黄忠道:“苍头临大敌,皓首呈神威。力逞雕弓发,风迎雪刃挥。雄声如虎吼,骏马似龙飞。献馘功勋重,开疆展帝辉!”说老将黄忠是开疆拓土的大功臣,他所斩的夏侯渊,相当于刘备手下的张飞,与曹操也有兄弟之称,张飞是义弟,夏侯渊是堂弟;也是一个大将,也是一个急性子,此时也已封侯。曹操听说夏侯渊死了,放声大哭,将女儿嫁给其子夏侯林。
黄忠斩了夏侯渊,乘势来夺赫赫有名的定军山,与陈式一起夹攻张合,刘备又派赵云等前来,张合只得弃了战略要地定军山。占了定军山后,刘备将黄忠由征西将军升为征西大将军,此时关羽、张飞尚未封大将,刘备以黄忠为主将,让赵云为副将,继续北伐。刘备对法正说,现在曹操来了也成不了事。
后来刘备的话还真应验了:蜀兵过了汉水,占了汉中,得了东川,即今陕西南,甘肃南一带。人们总觉得赤壁之战,是曹操人生中的最大失败,我觉得丢东川也是曹操最大失败,因为东川比荆洲还大,另外死的将军更多,还死了大将夏侯渊。
刘备为何能北伐成功呢?
为什么三年前,刘备还怕得要命,只好忍痛割地给东吴,并成功地嫁祸于东吴,现在,为何又有如此胆识?
一句话,还是实力变强了。虽然他的将军一个都没增加,但几年练兵积粟,士兵变得又多又精。看来将军只是抛砖引玉之人,士兵才是战争胜利之本。具体来看,刘备占地利、天时、人和:
首先,刘备占地利,两川相近,运粮方便。而曹操粮草多次被烧,黄忠就渡过汉水去烧粮,虽被围,但赵云又救出了他。普通将军几乎不敢运粮了,只好让虎将许褚押运,他也被张飞袭击,受了伤,曹军因不占地利,导致粮草不继。
其次,曹操不占天时,这个时侯,东北方向的代郡乌桓反了,曹操派其子曹彰带走了五万人马。
其三,刘备还占人和,经过几年休养生息,经过诸葛亮的治理,蜀人觉得刘备远胜刘璋。
最重要的是,刘备将精兵猛将都调来了,几乎倾巢而出,准备破釜沉舟,反观曹操,放弃汉中,觉得可惜,为这个小地方决一死战,又觉得不值得,便以鸡肋作口号,聪明的杨修一听,便知曹操打算放弃,曹操虽借故杀了他,但还是选择了放弃。
但是,这又成了曹操心中永远的痛,他对司马懿说:“后悔当初不听你的吉言,要是当初听你的,说不定连西川都得到了,现在却连东川也丢了,真后悔啊”
的确,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与赤壁之战的失败差不多,那时没拿下东吴,反而丢了荆洲,现在没夺取西川,还丢了东川,也是打虎不成,还被老虎叼走了狗,同样是没逮着大鱼,还让大鱼撞翻了船。
仔细分析一下,曹操这次失败之大,甚至于超过了赤壁之战,因为当初没损失什么将军,现在却连大将夏侯渊也战死了。
而刘备,自从有了荆洲这块根据地,胜利一个接着一个地来,打长沙等是马良之谋,夺西川是庞统之请,攻汉中是法正之意,这三大步,使刘备真正有了帝王之资。
漫不经心看《三国演义》,觉得诸葛亮智慧通天,觉得都是诸葛亮之功,认真看,才知实力才是胜利之本,诸葛亮也只是好谋士之一。只是凭实力取胜的战例虽多,因为没有谈资,无人牢记,而以弱胜强之计,常为人所津津乐道,就象满头黑发,往往不为人所注意,而一撮白发,却能使人瞩目,小说中的诸葛亮,仅凭《隆中对》就一步登天了,但不是人人能走捷径的,那种机遇可遇而不可求,还是踏踏实实地凭实力吧,一样能成功,或许因为基础更坚实,成功得更给力,就是所谓厚积薄发。
诸葛亮的五个馊主意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分明是智慧之神,神话他符合各方面人士的愿望,统治阶级要褒扬其忠心耿耿,知识分子希望象他一样一鸣惊人,老百姓敬他爱他,因为他执法如山,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连鲁迅先生说不,说诸葛亮多智近妖;毛泽东主席也说不,说他的战略有问题,荆洲益洲远隔千里,彼此不能救应,荆洲必失。但国人都不以为然,没多少人认同鲁迅或毛主席的观点。
然而,诸葛亮毕竟不是神。罗贯中为了小说精彩神化他,会象高水平的魔术师一样,难瞒圈内之人,又象古人制假古董一样,因为迷信,怕遭报应,会故意留一点破绽,易中天老师就发现了不少可疑之处,我经过认真研究,也有惊人发现。即使不参考史料,纯粹按《三国演义》,也能发现几个明显的问题。
特别说明的是,本作者绝对忠于《三国演义》的情节内容,只是不全忠于《三国演义》的观点,找出其破绽,加以说明,如有与情节内容不符之处,只要读者找出来,跟贴或发到本人信箱,本人一定会有所表示,绝对有奖。
诸葛亮的第一个馊主意
刘备拿下了东川,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功业升到了他平生的顶峰。第一次北伐就大获全胜,跟孙权的两次北伐一比,就知道刘备集团的强大。孙权斗曹操,损兵折将,吃亏的总是孙权,刘备打曹操,没费太大力气,损兵折将的却是曹操,折掉的夏侯渊是曹操肱股。这么一看,似乎刘备是老大了!的确,此时的刘备,文有诸葛亮、法正、马良,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刘封、孟达、严颜、霍峻,又有老百姓的支持,整个大西南如云、贵、川、渝都属于他,还有汉中、荆洲这两大进可攻退可守的粮仓,还占有甘肃南、湖北西一些地方,实力确实大,如果他励精图治,是会很有一番作为的,但诸葛亮却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
诸葛亮说:“你现在可以顺天应人,即皇帝位!”刘备当然不干,诸葛亮却说:“四海有才有德者,舍死忘生事上者,皆欲攀龙附凤,你不即位,冷了将士的心,于您不利。”并大力吹捧,其他人也跟着吹嘘,让本来就沾沾自喜的刘备动了心,最后刘备称了汉中王。
在中国,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当时,袁术最先称帝,所以最先死。此时,刘备的实力根本不及曹操,曹操的重点不在西部,刘备之胜只是局部的胜利,算不了什么,本应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隐忍不发,就像几百年后的朱元璋一样,听从谋士的建议,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一定会成功,可诸葛亮却让他走上了一条相反的路,失败也在情理之中,巧的是,朱元璋当时也是三强之一,最后他成功了,蜀国却最先灭亡了。
果然,在外边,魏吴联合起来了,这次联合有实质内容,就是达成了合力解决荆洲的协议。
称王后,要建宫殿,要纳妃,要配置太监,要分封官僚,这些都要花钱,不利于练兵积粟。果然,刘备称王后,建宫殿,置馆舍,从成都至白水,共建四百处馆舍邮亭,刘备准备享受人生,料想大臣们也不会闲着,劳民伤财,苦的是百姓。
刘备称王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封诸葛亮为军师,法正为尚书令,魏延为汉中太守。这时的诸葛亮,虽不如五虎大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但有了一定的军权,有资料说封的是军师将军,不再是单纯的谋士了,而他在中央,离王近,信息灵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处。
这时,诸葛亮的心思可能在搞建设,根本没想到荆洲、益洲,远隔千里,况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旦战火大开,如何相互救援?当细作将魏吴即将联合攻打荆洲的消息报到成都时,刘备问计于诸葛亮,仓促间,诸葛亮出了一个更馊的主意。
诸葛亮的第二个馊主意
得知孙曹联合的消息,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说:“你让关羽先起兵攻打襄阳,一打,敌人就怕了,自然联合不起来了。”这明显是个馊主意,他们也太不把孙权、曹操当干部了,那孙权、曹操都身经百战,手下战将如云,他们一联合,就是刘备倾巢而出,他们也不怕,而关羽只有三郡之地,即使全民皆兵,又能把他们怎样?现在的人们把他当神,可活着的时候分明是个常人,与他打交道的人很多,了解他的大有人在。当年他们不按一对一的游戏规则,而是同张飞一起围攻吕布,还是稍落下风,最后刘备也上了,吕布才走。可吕布照样被曹操所杀。
刘备称王后,身边是女人、太监,以及一批阿谀奉迎之徒,也有点糊涂了,居然采纳了诸葛亮的这一建议,那关羽本是一介武夫,又被诸葛亮吹捧,更加自高自大、趾高气扬,真的就孤军战群雄了,他离开经营多年的荆洲,往北打去,离西川越来越远,离曹操越来越近,但他也害怕荆洲被袭,学古人,沿路筑起峰火台,准备一有风吹草动,荆洲方向就会白天举烟,夜里举火,这样他会赶紧回老巢,但这种办法明显是不靠谱的,一者吴魏可突然袭击,致使信息传达不出,二者战争机器人一发动。不是那么容易操控和掌握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有名的大意失荆洲,实际上应该是自大失荆洲,关羽走了麦城,被孙权所杀。
其实,此时应该是守城待援,也可在外面截杀一阵。张辽守合肥,杀得江南无人不怕,连小孩夜晚都不敢哭。荆洲城十分坚固,那时又没有炸药,攻破它是很难很难的。这还是下策。
中策是关羽往上攻,刘备往下攻,拿下巴陵郡、彝陵城,将荆洲、益洲连成一片,集中力量打孙权的这两个孤城。这些地方远离江东大本营,当年没打,是因为孙刘联合,现在撕破了脸,正好拿下这个肉中刺,就像荆洲是周瑜的眼中钉一样,何况打孙权比打曹操容易。
上策当然是通过外交手段,瓦解孙曹联合,继续孙刘联合,这可是诸葛亮的强项,不知他怎么没想到这一着,也许是刘备称王后,工作千头万绪,或许还有反对派,他焦头烂额,顾不上外围了,但这也是刘备称王惹的祸。
可以说,从这个主意一出,关羽便踏上了不归路,他只看到刘备北伐成功,没看到孙权两次北伐的失败,何况现在人家是孙曹联合,而自己只区区几万人马。
当然,在他北伐之初,也打过一些胜仗,如拿下了襄阳城,只是没拿下隔着汉江的樊城,还通过决堤放水,彻底打垮了于禁的部队,就是所谓水淹七军。但那是有原因的,一者魏将没想到他敢孤军深入,刚开始放松了警惕,二者他利用了大水,北方兵不习水战,三者主帅于禁与先锋庞德有矛盾,四者主帅于禁多年屯田,没有打仗的经验,但关羽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重伤也不下战场,他太刚愎自用了,徐晃明明攻破了他的不少小寨,他还不当 回事,认为他的大寨安全,认为徐晃奈何不了他,直到一交手,他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也知道了自己几斤几两了,但悔之晚矣,直到不归之路的到来。
这里,诸葛亮是出了个下下策的主意。现在也有人看出了这个问题,说也许是他们故意让关羽死,害怕他不好驾驭,害怕他尾大去不掉,我觉得不对,关羽总比不上周瑜,周瑜是大都督,也没翻出几朵浪花,关羽在西川没有势力,怎么会尾大去不掉?何况西蜀并不是只损失了一个关羽,还白白损失了几万精兵,又丢失了兵家必争之地——荆洲,那可是进攻中原最好的跳板啊!
诸葛亮的第三个馊主意
因为廖化到上庸搬过救兵,孟达分析了各种形势,劝刘封不出兵,上庸没出兵,在诸葛亮那里,就成了关羽之死的主因。
其实,关羽被围时,只有五六百人了,且多数都带了伤,那麦城又小得可怜,攻破它不会费太大力,东吴是攻破过皖城的,当时甘宁爬上城墙,一铁链打死太守朱光,之所以没攻麦城,是放关羽出逃,然后在路上解决,这样更不费力。吕蒙就对孙权说过:“现在关羽就算有冲天之翅,也飞不出我们的天罗地网了!”
假若上庸兵来,也会被一一解决,因为上庸兵少,到荆洲方向要经过不少偏僻小路,到处都可以埋伏,魏吴准备充分,决不是吃干饭的,反观西蜀方面,上庸都没有准备,其他地方更不会准备了。所以说,不论救不救,关羽都得死。当然,救是应该救的,救不了是能力问题,不救是态度问题。现在,上庸没出兵,被诸葛亮看成是关羽之死的主要原因,总不能将责任算到自己或刘备身上吧。于是,采用严刑峻法的诸葛亮,找到了名正言顺的替罪羊,他给刘备出主意说:“先将刘封与孟达调开,再一个一个杀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孟达的一个姓彭的朋友得到了这个消息,准备联络马超造反,他同时也是马超的朋友,哪知马超一生经历了太多坎坷,此时已随遇而安,不敢有非份之想,他出卖了姓彭的,姓彭的被杀了,十分聪明的孟达就感觉到了危险,后来,调刘封守绵竹的命令一下达,孟达就知道大事不好,不出他之所料,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带着五十余骑,投降了魏国新主曹丕。
因为孟达是文武全才,曹丕对他很好,经常同他一起吟诗作画,后来孟达被封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守襄阳,兼任新城太守,其地位之高,让不少魏国的*重臣都嫉妒不已。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孟达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作者题外话:总的来说,诸葛亮的确是执法如山,但法正搞打击报复、损人利己,诸葛亮就没有管,也讲了一些理由,无非是法正有功于刘备。看来,诸葛亮够圆滑。
诸葛亮的第四个馊主意
当孟达投降曹丕的消息传到刘备处时,刘备大怒,诸葛亮给刘备出主意说:“你让刘封攻打孟达,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杀死孟达,除了一害,杀不死,必来成都,再杀刘封不迟。”这不仅是一个馊主意,还是一个臭主意,因为最后结果是:除白白损失了五万蜀兵外,上庸也被魏国夺去了。
刘封不得不执行刘备的命令,带着绵竹、上庸的五万骑兵,深入敌境,到襄阳攻打孟达,此时的诸葛亮,将打仗当儿戏,当初没接应关羽,现在更不会接应刘封。两军交战前,孟达对刘封说:“你义父称王后,不是以前的刘备了,他有点昏庸,诸葛亮又冷酷无情,你回去后决没有好果子吃,不如投降曹魏。”刘封大骂孟达不止,斩了来使,带着气愤,猛攻孟达,孟达打不过,但这里毕竟是人家的地盘,在徐晃、夏侯尚的支持下,刘封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回上庸,哪知上庸守将已降魏了,又来夹攻刘封,刘封只剩下百余骑,灰溜溜的到了成都,哭着见了汉中王。早就听信了诸葛亮的汉中王,并不刘封其解释,杀了刘封,后来他听说刘封毁书斩使,又后悔不已。
称王后的刘备,接连打了两个败仗,先丢了荆洲,现在又丢了上庸,只有两川之地了,走上了下坡路,也走下了神坛,为了鼓舞士气,诸葛亮又给刘备出了一个馊主意。
诸葛亮的第五个馊主意
第五个馊主意是让刘备称皇帝。刘备不干,诸葛亮就装病,刘备出身于贫苦阶层,儿子一个叫封,一个叫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内心何尝不想称帝呢,于是,他假装拗不过众大臣,当了皇帝。封诸葛亮为丞相。由于皇帝常居内宫,这时的诸葛亮,常代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地位更高了,已在赵云等之上。
这也是一个馊主意:当了皇帝,众人山呼万岁,派头更足,排场更大,处在歌舞升平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歌功颂德、吹牛拍马、阿谀奉承的人更多,因此更难听到真话,更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果然,当蜀国练兵积粟有了一点效果后,刘备回想到当初,他能独立战胜曹操,吞并汉中这一丰功伟绩,头脑发热了,认为自己是真命天子,便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准备吞并东吴。由于有张飞的支持下,赵云等苦谏也不听,刘备还拿出了皇帝的威风,众大臣不得不闭口。诸葛亮不是敢于力谏的人,他叹息着说:“要是法正活着就好了,法正的话,皇帝一定听得进去!”
自刘备打算攻打东吴后,求战心切的张飞就鞭打士卒,不久被手下人所杀。刘备感到时不我待,更加紧了攻吴的步伐。他让诸葛亮协助太子监国,让魏延、马超守汉中,以拒曹丕,让赵云总督粮草,自己以皇帝身份,行大将军之事,率部亲征。也许他感觉征魏,实力明显不济,征吴还有希望。
其实,东吴已不是昔日的东吴了,长江以南,中游、下游都是东吴的地盘,早已连成一片,一直到巴陵,地盘比西蜀大得多,人口也多些。也许有人说,为何不带上诸葛亮呢?实际上他夺东川就没带诸葛亮,却获得了绝无仅有的大胜,而且胜的是不可一世的曹操。诸葛亮的长处不在前线,不在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更不在冲锋陷阵。战火一开,靠的是真刀真枪,靠的是指挥若定的将军,靠的是纪律严明的士兵。《三国演义》常常将所有胜利,都写成有诸葛亮之功,这是不可能的,也许后主刘禅时期,诸葛亮才有这一能力,因为后主时期,诸葛亮象曹操一样,总揽一切军国大事,既是丞相,又兼任大将军,专门设有自己的办事机构——相府,相府是国家日常事务的议事机构。
这一次,刘备的大部队,约十多万人,号称七十万,刚出川时,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首先是蛮王沙摩柯,一箭射中了大将甘宁,那可是东吴有名的大将,据说他带箭坐在大树下而死,死后树上鸟儿成群,久久不飞,吴人后来为他建了庙,看来他在当地威望很高。其实,当时吴人准备不足,偏远之处守不住,当在情理之中,而且蜀军也有重大伤亡,五虎大将之一的黄忠,就死在敌方箭下。但刘备说那是孤军深入的结果。此时他已重用新人了,他让吴班为先锋,让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打头阵,水军以黄权为首,傅彤、蛮王沙摩柯也是主将,这些青年将领不负刘备所托,初生牛犊不怕虎,满腔热血,又有父辈言传身教,有一定的战术素养,加之人多势众,不久,吴将就死的死,降的降,他们水陆夹攻,沿江而下,打到了彝陵城(今湖北宜昌,在荆洲上游),在这里发生了有名的彝陵大战。
《三国演义》中的三大战役,指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另外的就是彝陵之战,这是改变格局的三战,前面我说刘备夺汉中之战,刘备胜得绝无仅有,曹操失败得更惨,指的是死伤大,死的将军更多、更有名,但那不是改变格局之战。这三大战役,前两战都是以少胜多的典范,这一次,可能是势均力敌吧?
先锋吴班围住彝陵城时,刘备的人马被阻止在这一带的关卡上。这个时侯,刘备已杀死了不少吴国将领,大大小小也有十来位,蜀国的仇人全部死完了,有的是战死的,有的是投降过来的,象糜芳、傅士仁,刘备以他们害了关羽为由杀了,象范疆、张达,刘备以他们杀了张飞,不共戴天,活剐了他们,一时刘备声威大震,江南人尽皆胆裂,日夜号哭。孙权求和,刘备不许,这个时侯,吴人才清醒了,他们知道刘备不是为报仇而来,而是为江南的土地和人民而来。
在此紧要关口,孙权起用了陆逊,这就是有名的书生拜大将,其实陆逊并不完全是个书生,他参加过赤壁之战,当时不在主战场,他挡在合肥与赤壁之中,防止合肥增援,他更参加了孙权的两次北伐战争,而且都立了功,只是他是一个小白脸,《三国演义》说他面如美玉,但官已至镇西将军。这时侯,吴国不少老将还在,还有不少王亲国戚,为防众人将不服,孙权赐给陆逊一把尚方宝剑,连夜筑起高台,学古人,大会文武百官,让陆逊上台,拜为大都督、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令掌江南八十一洲及荆楚军马,孙权嘱咐他说:“阃以内,我当家,阃以外,你做主!”
看得出来,陆逊此时的地位比当初周瑜还高,他让大将徐盛、老将丁奉做自己的护卫,调集多路军马,水陆并进,来到了彝陵一带。他到前线后,并不交战,也不许他人交战,只增加多路关卡的人马,他也不派兵救援被围在彝陵城内的孙桓,那可是孙权的侄子,众将都以为他懦弱无能,可他手握尚方宝剑,再三强调纪律,他身后的护卫也是厉害角色,韩当、周泰等老将也不敢不听他的。当蜀兵在关卡下破口大骂时,为防止官兵焦燥,他让士兵塞住耳朵。这样从春到夏,蜀兵疲惫了,懈怠了。此时,天气渐渐热了,为防止蜀兵焦燥,刘备心生一计,他要将营寨移到密林里、涧水旁,移营时,他让老弱残兵挡在吴兵关卡前,自己亲自埋伏在老弱残兵后,料到吴兵会乘他们移营时进攻,他想打吴军个措手不及。哪知陆逊不仅叫逊,还能叫慎,自从当了大都督,他自知责任重大,他看了关前的老弱残兵,觉得刘备可能在使诈,便更不允许韩当、周泰等出兵攻打,说残兵背后的树林里有杀气,韩当等不信,总觉得大好的机会被浪费,等人家建好了营寨,再打就没机会了,但陆逊尚方宝剑在手,老将也无可奈何。但是,几天后,那片树林里果然出现了刘备的羽林军,个个体形高大,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吴将见了,尽皆惊骇,众人全都承认陆逊有先见之明,吴兵便都佩服陆逊不已了。从此以后,陆逊指挥吴军自然如鱼得水。
但是,陆逊还不满足,他暗暗发消息给吴主孙权,让孙权再增精兵数万,并说几天内就会大胜了。
陆逊火烧七百里,刘备含悲哭法正
陆逊和孙权知道:凭陆逊现在的队伍和威望,打刘备已经不在话下,小小的一个彝陵城,刘备军围了数月,都没有攻破,韩当、周泰也能挡住刘备,可见刘备只是虚声张势,根本没七十万人马,自从诸葛亮让刘备称王后,刘备已经失了荆洲和上庸,失了十多万兵马,现在他只有两川之地,怎么会有七十万兵?东吴可是有八十一洲和湖南湖北的,比魏小,但绝对比蜀大。
那次孙权派陆逊来,已带了不少兵到彝陵一带,现在,孙权决定还给陆逊派兵,目的是让他彻底打垮刘备,让蜀人再也不敢小看东吴,最好是彻底占有西蜀。因此,他紧急调兵遣将,除留羽林军保卫自己外,除留了少量部队防止曹魏外。基本上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当吴军的新生力量前来报到后,陆逊决定决一死战,同时采取了最佳方案。此时,刘备兵营四十座,少的二千余人,多的不过几千人,在如今山峡一带的江南,依山傍水,围成一个巨大的兵城,东西长约七十里,平均宽度约十多里,兵营连绵七百余里,江南江北还有不少水军,有的已深入吴境。陆逊已略知道刘备军营的分布情况,派二十个将军,各带万余精兵,夜晚出发,远的先行,同时带引火之物,每隔一个兵营,先放火,后杀人。蜀兵懈怠多日,有的睡得正香,根本没料到吴人敢大举进攻,而且攻势十分猛烈,人马众多,那晚起着东南风,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江边照耀得像白天一样,这时候的吴兵,忍辱负重多日,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报仇雪恨,恰如下山的猛虎,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漫山遍野而来,鼓声如雷,杀声震天。
打了一辈子仗的刘备看形势不对、大事不好、完全无取胜的可能,忙引羽林军先退,受到了徐盛、丁奉的夹击,幸好张苞赶来相救,二人领兵来到马鞍山附近,此时傅彤了队伍也来了,他们一起上山,可吴兵放火烧山,烧得蜀兵乱窜,好在关兴的队伍也上了山,山上人马不少,吴兵暂且不敢上山。这时刘备看到江中蜀兵尸体重重叠叠,塞江而下,心都碎了。长时间在山上也不是办法了,吴兵从东往上攻,吴人皆要立功,攻势很猛,于是刘备决定向西走,关兴打头阵往山下冲去,傅彤答应断后,傅彤顶了半日,累死在山上。张苞保护着刘备,杀下山去,吴兵将士见刘备仓皇逃跑,都想立功,人人争先恐后,拼命追赶,遮天盖地而来。刘备的队伍此时人困马乏,只好让将士们脱下衣甲,塞住道路,放火焚烧。这时侯的刘备,也顾不得西边的将士了,他们只能各自为战,死伤极为惨重,投降的也不少。
就在刘备暂且摆脱了追兵,准备继续向西时,他们发现西边竟有一支军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那是吴兵的水军部队上了岸,原来吴兵的水军极其强大,人多,装备好,水性又好,准备更充分,吴人从小玩船,蜀军的水军根本不是对手,死伤过半,船往下飘,尸体也顺水往下流去,水军主帅看到没有希望了,只好投降了曹丕。这样,吴军的水军就冲到了陆军前面,上了岸,朱然准备挡住刘备。刘备一见,命令关兴、张苞杀出去,那二将一起向前冲,被射了回来,原来二人没穿衣甲,都受了伤,士兵受伤的也很多,这时刘备看到后面吴兵,正扒开道路,马上就要过来了,于是长叹一声:“我们完了!”
正在此时,刘备看到吴兵纷纷掉到了前面的深涧里,他正在奇怪,却看到了自家的部队,原来是赵云的队伍从西边过来了,赵云一枪刺死朱然,吴兵纷纷后退,有的来不及退到船上,被赵云的队伍杀到了涧中。赵云的队伍是运送粮草的,他也有一支大部队,他还负责征兵,这里是蜀人的地盘了,他听说前面在打仗,便组织了不少生力军参战,没想到首先救了刘备。后来,赵云又救出了先锋吴班等。
陆逊的队伍挪开了烧变形的铠甲,扒开了道路,准备继续进攻,听说赵云的生力军到了,陆逊便下令停止攻击。之所以停止攻击,并不是怕赵云,主要是担心曹丕,他要回军防魏,他知道真正的对手是魏,害怕被抄了后路。他的判断是对的,曹丕组织了三十万大军,分三路攻吴,幸好陆逊早有准备,派三路人马抵挡一阵后,他的大部队陆续回去了,也加入了抗魏的队伍,后来让曹魏吃了些亏。后人有诗赞陆逊说:“虎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三国演义》说是诸葛亮布下了石人阵,顶十万大军,还让陆逊迷了路,幸得诸葛亮的岳父,襄阳人黄承彦带路,才得以出来,古人迷信,这种写法也很精彩。
这一仗,刘备大败亏输,为吞吴,除死了张飞、黄忠外,还死了蛮王沙摩柯、程祭酒、张南、冯习,傅彤等,投降了的有黄权等。死亡、降吴士兵极多,伤者不计其数,兵器、衣甲损失过半,蜀军元气大伤,从此以后,直到蜀国灭亡,再也没有打过东吴,再也没有什么象样的胜利了。
回到白帝城后,刘备放声大哭,说:“要是法正活着就好了,法正活着,我怎么都不会有如此大败。”
可以说,刘备称王前,是他人生的顶峰,称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称帝后的这一仗,成了他永远追悔不及之痛。不久,刘备就死了,死前,他将国事托付给诸葛亮、李严,又嘱咐了赵云一番话。之所以主要托付诸葛亮,主要是看中了他为人谨慎,不会篡权窃国,另外诸葛亮治国也有一套,此外,他的年龄也合适。确实,刘备看人是很准的,诸葛亮是一个合适的丞相。
诸葛亮的两个昏招及其他败笔
诸葛亮励精图治
刘备死后,刘禅还小,没见过世面,没经历过风雨,但他从小就盼望恢复祖先基业,当皇帝后,也知道责任在肩。听说曹丕五路大军伐蜀,他提心吊胆,这时诸葛亮偏偏称病不上朝,刘禅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寝食难安。不得已,他亲自去相府看望诸葛亮,诸葛亮知道刘禅来了,故意做沉思状,刘禅且未打扰,但过了好一会,诸葛亮还未理他,刘禅只好问话了:“丞相还好吗?”这时的诸葛亮,才假装刚发现刘禅似的,要跪下问安,刘禅扶起了他。最后,他们谈了一些话。诸葛亮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原来,曹丕以休养生息为主,不太喜欢打仗,不大搞扩军备战,但也想捞点好处,也要显示一下魏国的力量,所以也打了一些仗,但每次出兵,不过号称带兵三十万,其父可是号称过带兵八十三万的。现在,刘禅刚继位,他也来吓一吓小皇帝。他称出兵五十万,实际上第一路主力不过十万,准备攻汉中,那里地势险峻,诸葛亮已安排赵云守阳平关了;第二路是宣布独立的南方蛮兵,他们被收买了,但他们并不敢大举进攻自己的旧主,何况诸葛亮派魏延在那一带守卫,让蜀兵左右穿插,以为疑兵,蛮兵更不敢进攻了;第三路是北方的羌人,准备攻打西平关,也是被收买的,诸葛亮派马超守此关去了,那马超原来是西凉之主,羌人当他是神,肯定不敢进攻了;东边曹丕派孟达攻打,孟达与李严曾结义为兄弟,诸葛亮派李严守卫,孟达必称病不出;还有一路是东吴,东吴不会听他们的,只会坐山观虎斗,正考虑派一人出使东吴。另外,诸葛亮还安排了关兴、张苞各引三万兵,准备接应。
刘禅听诸葛亮如此一说,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实际上,这也是诸葛亮一计,让刘禅先苦后甜,与当年刘备三顾茅芦类似。后来,所谓五路大军都没打起来,东吴也与蜀国和好了,刘禅觉得,诸葛亮似乎能预知未来一样,不但以相父相称,还升诸葛亮为益洲牧、武乡侯、平北大都督,知内外事,地位比曹操在汉献帝那里还高。连刘禅的婚事,也是由诸葛亮做的主,诸葛亮让张飞的女儿当了皇后。
有对他如此好的皇帝,诸葛亮不努力是说不过去的。他不负先主后主所托,日理万机,事无大小,皆亲自秉公处理,因此犯罪者几乎没有了,两川之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恰好遇到了几个丰收年,老百姓到处唱着赞美的歌,凡是国家的税赋、差役,人们争先恐后地完成。因此军需器械,也比较充足了,粮食堆满了仓库,国家钱也很充足。
在国内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之际,国际形势也一片大好:首先是与东吴完全和好了,东吴与曹魏打仗时,蜀国的大将赵云,出阳平关进行过牵制,而东吴又胜利了,这次他们主要是水军作战,东吴绝对占优,魏国大将张辽救曹丕时,中了丁奉一箭,不久就死了,这样一来,刚失败的魏国不敢来犯。在天时地利人和之际,诸葛亮决定征南了,本来南方少数民族是服从西蜀的,可刘备彝陵一败,南方便都反了,最大的独立叛乱分子是孟获,诸葛亮决定乘此有利时机,切实解决他的问题。他决定亲征不毛之地。这是需要勇气的,那时医学不发达,南方气候炎热,细菌更多,容易生病乃至死亡,诸葛亮作为国家的实际负责人,不去是可以的,但他不顾个人安危,率部亲征了,他是几百年间去过南蛮的第一高官,汉朝中期,有一个伏波将军去过那里,当地人当他是神,为他建了庙,现在,诸葛亮也去了。去前,马良的弟弟马谡建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要诸葛亮使南方少数民族人民,口服还要心服,诸葛亮采纳了他的意见。这马谡,刘备去世前曾叮嘱过诸葛亮,说他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他的这一建议是不错的。
后来,诸葛亮受了不少苦,有时两天才吃一餐饭,遇到过不少危险,幸好都一一化解,总算彻底征服了南方少数民族,象孟获,诸葛亮就活捉过他七次,又放了七次,总算让他口服心服,从内心决定永远不再搞独立,更不会造反。南方彻底平定后,诸葛亮才放心回成都,这也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样一来,蜀国真正拥有了整个大西南。
诸葛亮的第一个昏招
南方平定后,形势更好了,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江山,上了出师表,决定打一场北伐战争,夺取魏国的一片土地。不知有没有这个必要,也不知有没有这个本事,更不知恢复汉室是否可能,这里姑且不说,单说实际战争的细节。
战争刚开始时,诸葛亮带三十万大军出阳平关,要求按他的部署统一前进,魏延出了个很好的主意:丞相带大军出阳平关,另外派一员上将,带五千精兵抄近路,迅速到达长安(今西安),由于出其不意,可得长安,进一步可攻魏都洛阳,退一步可守住易守难攻的长安,并指出了一条很好的路线,那一路没有驻军。因为敌方主将是夏侯懋,他是夏侯渊之子,现为附马,虽为主帅,可从未打过仗,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膏粱子弟,这是一个绝对好主意。魏延当过多年汉中太守,对那一带地形很熟悉,知道敌方虚实,对敌方主将的认识也很准确。但是,诸葛亮没采纳他的好建议,决定稳打稳扎、一步一趋地打,打持久战,这是一个昏招。
这时侯的诸葛亮,从南方回来后,独揽军政大权,地位之高,达到了顶点,听不得不同意见,就象关羽在荆洲时一样,也象刘备当皇帝后一样,也有点刚愎自用了。其实,小国打大国,不冒险还真不行,必须把局势搅乱,以便浑水摸鱼、乱中取胜,要是步步为营,每每按常规出牌,最后只能是失败,因为大国人多势众,而小国,人不可能有三头六臂,财富也不会取之不尽,刚开始也许能抗衡,一段时间后,兵马钱粮必然会相形见绌,所以大国可打持久战,小国只能速战速决,毛泽东充分地论述过这一观点。
有人说他可能担心五千兵马有去无回吧,但当初,他派刘封打孟达,就派了五万兵孤军深入,五千兵只是刘封兵的十分之一,不过是诸葛亮兵的六十分之一,还有人说他担心魏延投敌,这更不会,因为刘备大败时,很多地方都反了,魏延守汉中,最容易反,魏延却没有反,再说,担心魏延,还可派另外的上将去吧!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可能以前他只是参谋,现在他是第一次当主将,以是打大仗,可能过于小心了吧?有人会说征南时他也是主将,的确,但南方少数民族将领没读兵书,没正规部队,所以那是不是打大仗。联想到他事必躬亲,总觉得他没大将风度,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好丞相,不是个好大将军。
战争开始后,因为诸葛亮拥兵三十万,有赵云、魏延、张苞、关兴等一批猛将,所以所向披靡,夏侯懋根本不是对手,他们围住了一座城池,里面有附马夏侯懋,附近两座城的将军不敢不救,他们乘机占了那两座城池,又用计活捉了夏侯懋。后来诸葛亮发现了一个人才,是姜维,为了让姜维投降,放走了夏侯懋,派人假扮姜维造反,城里人都知道姜维反了,姜维不得不投降。应当说,这些胜利都很成功。这次,诸葛亮成功的占了三郡土地,如天水等,在今甘肃一带。
夏侯懋打不过诸葛亮,魏国换了一个新主帅曹真,曹真也打不过诸葛亮,但魏国地大物博,人才辈出,他们派出了司马懿,这司马懿老谋深算,出身于士族大家庭,威望很高,曹氏家族一直既用他,又防他,但在危急关头,他们大胆地起用他了。他是诸葛亮的真对手。
此时司马懿在河南南阳,一得到起用他的消息,先不去见皇帝,他起兵直奔上庸附近的新城,准备先斩后奏杀孟达,原来魏国现在的新皇帝曹睿,不太重用孟达,孟达地位直线下降,他有了反心,此时正在与诸葛亮联络,诸葛亮拼命拉拢孟达,想让他在新城造反,司马懿得到了这些消息,带着自己的大军,以及大将徐晃的大部队,一天走两天的路,直达新城(今湖北十堰一带)。孟达没想到司马懿来得这么快,自己还没准备好,措手不及,内部又不团结,孟达被乱军所杀,死前他一箭射死了魏国大将徐晃。
此时的诸葛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历时近一年,已打到长安以西了,但还没占领长安,听说司马懿杀了孟达,即将攻打他们时,大惊失色。
再说司马懿,发现了一条近道,能从汉中直接杀到长安,那一路没有驻军,他马上安排了驻军,并大呼庆幸,说要是派一支精兵从那里过来,长安早就被占了,这就是魏延所说的那一条道路,完全一样,英雄所见略同,司马懿心里在笑诸葛亮太谨慎,但口中说还是谨慎点好。
诸葛亮为何大惊失色呢?原来他担心司马懿打阳平关,攻下阳平关,自己就回不了汉中,成了一支在外游荡的孤军,在陇西一带游荡,会与祖国失去联系。所以决不能让他得手。但司马懿要打阳平关,必须从街亭过,守住了街亭,一切都好办。让谁守街亭呢,马谡自告奋勇,诸葛亮答应了。这是诸葛亮的又一昏招,特大昏招。
诸葛亮的第二个昏招
刘备去世前,特别交待过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马谡作为参谋,常在诸葛亮身边,二人关系特好,诸葛亮认为马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加上马谡主动请缨,不好拒绝,结果让所有前功,化为乌有。
原来,司马懿打算抄近路袭击阳平关,当初,诸葛亮也是从阳平关出来的,绕了很大个圈,才到了长安西,现在,司马懿从驻地到阳平关,并不太远,虽说全是自己的地盘,但山高路险,其中有个地方叫街亭,是必经之地,那里只有一条小路,两边是山,大军难以通过,号称咽喉之地,谁得到此地,谁就有了主动权。
诸葛亮也知道此地的重要性,派马谡带二万五千精兵到此处,又派王平协助马谡,不放心,又派魏延守阳平关。其实,街亭如此重要,应该派赵云、魏延、张苞、关兴、廖化、马岱之类的人物,即使让王平守,也比马谡强,那马谡是一个书生,不是陆逊那样的假书生,是一个真书生,从未带兵打过仗,喜欢高谈阔论,大话连篇,让他搞搞宣传还可以,在重要地点带兵完全不行。最好是干脆直接在此建一个关卡,相当于将阳平关往前挪了百余里,那样,将万无一失。那么,是不是此时没有好将军呢,不是,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到,吴班也来了,刘备打彝陵时,他是先锋,经历过大战,当时他九死一生地杀了出来,另外刘备重用他,是因为他带兵很有一套,此时他已封侯,不知为什么,诸葛亮不用他。
马谡到街亭后,命士兵驻扎在山上,就在山上修寨子,王平苦谏不听,只被允许带五千兵到远处修了一个小寨,实际上大寨直接修到路上,万无一失,敌人不容易从山上过去,因为山下有兵,更不能从军营上飞过去,要拿下军营,谈何容易?因为军营的栅栏外都栽有各种尖锐物,进攻时不是踩上尖桩,就是被箭射伤。可是,马谡想立个大功,他想干掉魏军的大部人马,同时不让魏军通过,他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怎么会没办法呢,他让张合挡住王平,自己带十万大军围了马谡所在的山,队伍雄壮,旗帜鲜明,而且漫山遍野都是魏兵,蜀兵见了,尽皆惊惶,马谡让士兵往下冲,魏兵巍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不是个事,只好紧闭寨门,只等外应。魏兵首先断了蜀兵取水的道路,士兵没饭吃,没水喝,半夜里,不少人偷偷逃跑了,投降了魏,魏兵又开始烧山,蜀兵被烧得乱窜。在这里等救应,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司马懿是何等老谋深算之人,加之人马众多,该阻的阻了,该防的防了,马谡只好动员所有官兵,集中力量往阳平关方向冲去,司马懿放开了他们,但沿路阻击,蜀兵死者不计其数。后来看来,马谡的确不是合格的将军,好的将军是以身作则、一马当先,言必行,行必果,赏罚分明,而且能见机行事,最好的还有先见之明。可马谡自己不敢带头往下冲,魏兵刚来时不冲,没围好时不冲,没断水时不冲,等到军心涣散之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冲,这种将军,不失败才怪,诸葛亮用这种将军,绝对是个昏招。这里,我想起了毛遂,毛遂自荐的那人,他本来默默无闻,后来国家有难,他毛遂自荐,出使他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应当说,他是一个合格的外交人才,可赵国国王又硬让他当将军,一上战场,他就战死了,在战场上,凭嘴上功夫是没用的,这马谡同他一样,也是毛遂自荐,也是凭嘴上功夫吃饭,但毛遂还有自知之明,他不愿当将军,是赵王强迫的,这马谡可是主动请缨当将军的。另外还想到了一人,那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
马谡被围后,王平、魏延都救过他,但司马懿的兵太多了,没成功,并且王平、魏延等还想过恢复街亭,更没有成功,最后,他们都回到了阳平关。
诸葛亮得知街亭已失,放弃了原来侵占的三郡土地,回到了汉中,一路被人袭击,伤亡不太大,但粮食、军械丢失了不少,只有赵云没什么损失。仔细一看,这次出兵,历时近一年,几乎什么都没捞着,只得到了一个人才姜维,但劳民伤财太大太大,而且死了不少士兵。诸葛亮自己说:这次进攻时敌军人数少,我们都没取得胜利,以后再打时,敌军肯定多了,我们再怎么进攻呢?的确,以后诸葛亮再也没能夺取一郡土地。可以说,诸葛亮打仗不如刘备多了,刘备一辈子都在开疆拓土,诸葛亮掌同刘备一样的实权后,从未得到过敌人的土地。
由于这是一场失败的战争,诸葛亮自已上书,请求贬一级,后来,刘禅降了他一级,但仍管他原来管的事,仍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
马谡就不用说了,因为诸葛亮采用严刑峻法治国,他又签了军令状,他没能逃脱一死。诸葛亮杀了他后,放声大哭,哭自己没听刘备的话,用了不该用的人。
诸葛亮六出祁山之前四&
以诸葛亮为统帅的战争,主要是六出祁山。
第一次几乎快成功了,却被马谡导演了失街亭,让诸葛亮功亏一溃,前功尽弃。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吸取了第一次北伐的教训,担心敌军不正面交锋,而是直接攻打阳平关,于是,诸葛亮出陈仓,陈仓正北是街亭,占了陈仓,阳平关就无忧了,大军出祁山也无忧了。为什么总是要出祁山呢,诸葛亮解释说,一是祁山之西没什么敌人,敌人总是从东边洛阳、长安过来,这样避免了两面作战,二是祁山既有广阔的战场,正好厮杀,又有足够多的山岭可以埋伏,正好用兵。他的这一战略思想有一定道理,至少不会出大问题,但反过来说,也难大有作为,因为从西往东打,人口越来越密,敌人越来越多,最后越难以打胜仗。不如直接钻到敌人肚子里,搅他个翻天覆地,来一个鱼死网破,这就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这样更能浑水摸鱼、乱中取胜,但这更需要勇气与能力。拿当代人比较,毛主席就有这种魄力,他让刘邓大军不要后方,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根据地,共产党人的勇气与能力,远在诸葛亮之上,所以毛主席对诸葛亮不以为然,他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就在当时,诸葛亮的对手也有能人,司马懿就是能人。这次北伐,诸葛亮还遇到了另一个能人,让诸葛亮吃尽了苦头,这人名字叫赫昭,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手下只有三四千人马,可他却让诸葛亮一个多月毫无作为。赫昭在陈仓口筑起一座城,诸葛亮先让魏延带强兵猛将攻打,打不下,诸葛亮亲自出马,他想方设法,让士兵做了一百多乘云梯,四面用木板遮护,每梯装载十多人,每人带短梯、绳索,然后组织大军,擂鼓的擂鼓,推云梯的推云梯,哪知赫昭早已安排火箭,让士兵往云梯上射,云梯上的木板着火,都烧了。这一着不行,诸葛亮连夜安排士兵做飞车,在城墙外树起高高的木桩,将飞车挂在上面,飞车上装搭士兵,象荡秋千一样,将勇士们荡上敌人的城墙上去,哪知赫昭命令士兵找来一些石头,在石头上凿上眼,用绳子穿起来,当飞车快来时,用穿上绳子的石头打飞车,将飞车打得粉碎。这一着也不行,诸葛亮又让廖化带兵挖地道,赫昭又让士兵在城内挖很深的横沟,将廖化的士兵杀死在横沟里,这一着又失败了。诸葛亮气得要命,想不到对方仅有三四千人,却将诸葛亮的三十万大军阻止在陈仓。后来,敌人又派来了王双,王双带两万兵,与赫昭相互配合,诸葛亮让自己的人马去进攻,谢雄战死了,张嶷也受了重伤,好在王平救了他。
我看到赫昭筑城,总在想,要是诸葛亮有先见之明,第一次北伐时,先在街亭筑一城,派一个能干的将军守卫,再派一员大将配合,也许大军不必回汉中,早在陇西立下了根,也就是说,早已开辟了一片疆土,历史早就改写了。这一次,赫昭让诸葛亮丢尽了脸,好不容易集合了三十万人马,总不能白白劳民伤财吧,好在姜维献了一计,让诸葛亮小有收获。
诸葛亮按姜维之计,让魏延守陈仓,阻挡赫昭和王双,让王平守卫从街亭过来的一条道路,防止魏兵攻打阳平关,他自己率领大部队,从小道出斜谷,大军陆续往祁山方向出发。后来,姜维骗曹真,说要投降,要造反,曹真相信了他,派费耀引兵接应,中了姜维之计,费耀战死了,曹真不敢再打了,毕竟他人马比诸葛亮少一倍,他只是固守。曹真一固守,诸葛亮就没办法了,粮草又不继,他撤到了汉中。大军撤退时,魏延也退,王双知道了,拼命追赶,看到前面队伍打着魏延的旗帜,王双大叫:“魏延别走,有本事咱大战一场!”走到一个山坡时,王双听说自己的大营附近起火了,他回头一看,火势不小,正在犹豫时,树林中冲出一队人马,正是魏延等,魏延大喝一声:“魏延在此!”王双大惊,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砍于马下,魏兵疑有埋伏,又无主帅,四散逃走,魏延也不追赶,因为他在这里只埋伏了三十来骑。
二出祁山就这样结束了,局部有些胜利,但对魏国来说,损失只是九牛之一毛。
三出祁山要强一点。当时,蜀兵回到了汉中,诸葛亮还在努力,他让细作打入赫昭城中,得知赫昭病重,便带领一部分军队悄悄出发,来到了敌人城墙下,同时让魏延、姜维带大军三天后出发。后来赫昭咽气了,细作在城内放起火来,诸葛亮一见,立即派士兵猛攻,由于事发突然,加之城内无人作主,很快便攻破了城池。恰好不久自己的大军来了,诸葛亮让他们马不停蹄,直接去攻打散关,很快,散关也被攻下来了。这样,诸葛亮才放心大胆出祁山。
此时,敌方主将曹真病了,魏国皇帝派司马懿前来,司马懿来到陇西时,诸葛亮已派姜维打下了武都,派王平打下了阴平,自己建了三座大营,挡在司马懿的来路上,司马懿只得也建了几座大营。他们互相在大营前摆开阵式,有的挑战,有的应战,杀得难分难解。司马懿又派孙礼等两员将领,从远处绕到蜀营后,准备前后夹击,哪知诸葛亮早已料到,他在自己的大营后埋伏了不少队伍,等到敌方从后面进攻大营时,诸葛亮的人马都出来了,连武都、阴平的人马也来了,杀得孙礼等溃不成军,孙礼等只得弃马爬山,逃了回去,人马多半被杀。但是,诸葛亮也有不小的损失,张苞在追赶敌将时,跌下了涧,跌破了头,诸葛亮送他回成都养病。不久,张苞就死了,诸葛亮听到这不幸的消息,一下子就病倒了,只好带兵回了汉中。在撤退时,张合等率兵追赶,诸葛亮设下埋伏,将张合等围住了,张合死战,杀出去了,看到有的将军还未出来,又回身再战,救出多人,看来所谓埋伏,也不是万能的,只要力量足够强,还是能突出去。
四出祁山是魏国引起的,他们派曹真和司马懿攻蜀,遇到了大雨,大雨断断续续下了两个来月,魏兵受了很多苦,大雨快住时,魏国皇帝下令收兵。这时司马懿预料诸葛亮会出祁山。曹真不相信,与他打起了赌,并从内心里觉得诸葛亮不会来,因为蜀人也会尝到了大雨之苦,他觉得蜀人不会在大雨中组织起庞大的军队,没想到诸葛亮真来了,由于曹真完全没作准备,一下子就被打垮了,损失不小,曹真连急带气,于是又病了,不久就死了,书上说是看了诸葛亮的信气死的。
而司马懿则相反,他设了埋伏,这边蜀国大将陈式,不相信魏兵会埋伏,大摇大摆地前进,中了伏击,死了四千多人。后来诸葛亮以陈式不听命令为由,杀了他,这是可以的,因为主帅要有足够的威信,还要足够果断。后来,诸葛亮与司马懿斗阵,诸葛亮胜利了,魏兵再次坚守不出。这时又发生了意外,这次是内部出了叛徒,原来一个运粮的小官,完不成任务了,害怕诸葛亮的严刑峻法,投降了魏,投降前他在国内造谣,说诸葛亮有反心,一个太监将此消息报告了刘禅,刘禅召回了诸葛亮,让诸葛亮再次无功而返。诸葛亮回来后,说马上就要大胜了,问皇帝为何召他回来,皇帝无话可说,后来诸葛亮查出了告状的太监,进宫杀了他,还惩罚了另外几个太监,看来诸葛亮的权力足够大,也足够狠。
诸葛亮之死及其亮剑精神
诸葛亮第五次出祁山,国内已有不同意见了,他只好让士兵三月一换,并争取在敌国搞一部分粮食。于是,他带兵迅速围了卤城,卤城太守投降后,诸葛亮知陇上麦熟,便让大军在陇上割麦,他自己和另外几组人马,化妆成鬼,吓唬敌人,这样割得不少小麦,运到城里去晒。晚上,司马懿的大军也来了,围了卤城,打算攻城,哪知诸葛亮早有提备,城上乱箭如雨,射退敌人之时,城外小麦地里,也涌现出不少人马,里应外合,大杀一阵,敌军伤亡者极多。于是,司马懿只好守住险道,另派人到剑阁一带,准备乘蜀军回汉中时袭击。对此,诸葛亮已有防备,他向来小心翼翼,对回国之路的保护是很注意的。
这时,国内粮草征集不顺,李严以东吴人可能入侵为借口,要求诸葛亮看着办,诸葛亮只好撤兵。这李严,也是刘备托孤之臣,当时是尚书令,诸葛亮让他守白帝城的永安宫,同时防吴,还要征粮,没让他到成都辅佐刘禅,慢慢地,他在刘禅那里已不受重视,地位也远不如诸葛亮了。诸葛亮回来后,说李严误了征粮,还谎报军情,以至大好机会又被浪费,刘禅很生气,诸葛亮将他贬为庶人。
这次北伐,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主要是撤军时,张合被魏延引诱,拼命追击,被诸葛亮的大量伏兵所围,射死了他,他是此时魏国能力数一数二的大将。所以兵书上说,穷寇勿追,是有一定道理的,何况诸葛亮不是穷寇,大军人数众多,又多次撤退,很有阻击经验。
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组织了三十四万大军,又造了不少木牛流马运粮,建了十四个大营,准备长期作战。但这次魏军竟组织了四十万大军,第一仗,诸葛亮之计全部被司马懿料中,损失惨重,吴班烧浮桥被射死了,那吴班,正是刘备伐吴时的先锋,久经沙场,早已封侯,手下人马众多,他之死,令诸葛亮觉得大事不好了,赶紧让人出使东吴,东吴也觉得魏已越来越强,非吴蜀联合难以取胜,便组织了三十万人马,孙权御驾亲征伐魏。
在相持阶段,诸葛亮也打过一些胜仗,如利用木牛流马的机关,让敌人推不动,而已方能推动,同时运用大军攻打,抢了一些粮,还说诸葛亮将司马懿父子,引入一个伏击圈,里面堆了柴,四周也是干柴,然后引燃了大火,正要烧死他们时,天降大雨。但最后,司马懿又是老虎不出洞,搞得诸葛亮没办法,与司马懿斗智斗勇,使他劳神费力,让他呕心沥血,恰巧东吴又大败,一听此话,诸葛亮心力交瘁,得了重病。
同时,诸葛亮事必躬亲,凡处罚二十军棍以上,他都要亲自监督,并亲自数数;起草文件时,还亲自当校对,军委杨秘书长劝他,说他不该亲自理事,汗流终日,劳动太过,诸葛亮却说:“我并非不知道,只是我受先帝托孤的重任,恐怕他人作事没有我尽心尽责。”众人不好再说什么了,都流下了泪水。不久,诸葛亮就死了,死前将陇西大军托付给长史杨仪,用兵之事托付给姜维,让后事尽量从简,尸体葬到定军山上。诸葛亮一死,杨仪且未举哀,待大军陆续退出了陇西,才大放哀声。这里发生了魏延不服杨仪安排,提前退入汉中,并烧毁栈道,恶人先告状之事,后被杀。
大军平安回到汉中后,后主按诸葛亮的意见,将其葬在定军山上。后来,诗人杜甫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是要有理想的,诸葛亮的理想是帮助刘氏,恢复汉室江山,为此,他不屈不挠地进行了六次北伐,在敌强我弱的大背景下,敢于长期向敌人开战,这需要非凡的勇气与毅力,需要超强的胆量与能力,需要一种亮剑精神,诸葛亮就有这种亮剑精神。
他的这种亮剑精神是天才的亮剑精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亮剑过头,往往死得很快,败得很惨,不亮剑,有时又会被称为胆小鬼,窝囊废,有时还会身败名裂,要把握住一个度是很难的。拿当代人举例来说,彭德怀是具有亮剑精神的,不但在抗日战争时,敢于亮剑,组织了百团大战,就是解放后,他也敢亮剑,他一针见血地向毛主席提意见,结果抗日战争时,日军反攻,八路军损失惨重,副参谋长左权也被打死,而五九年,彭德怀被毛主席打成了反革命,其实,他是湖南人,与毛主席是老乡,他绝对不会反毛主席,他最忠于毛主席,就象《水浒传》中李逵忠于宋江一样。所以说,亮剑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一点,诸葛亮就做得比较好,他总是出祁山,不至于两头受攻,不会一败涂地,既亮了剑,祭出了自己理想之旗,又没有引火烧身,没有死于敌剑之下。我这话,似乎有点哲学味道,有点禅味,就是说诸葛亮分寸掌握得好,这方面,他是天才,他打仗不是天才,做人、做事却是天才。
比较诸葛亮与《三国演义》中的大将军何进
要拿诸葛亮跟何进比,那么诸葛亮的确是智慧之神,何进则是不可雕之朽木。他们二人均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但诸葛亮智能在天上,何进智能在地下,对比一下才知诸葛亮之能,本人不能只说诸葛亮之短,以偏概全,还是应实事求是,读者也需兼听则明。
汉末,灵帝宠幸着十个大太监,以张让、蹇硕为头,十人皆封列侯。当时,何进是大将军,掌握军权。何进本是一个屠户,因其妹漂亮,入宫后受宠,生皇子辩,何进竟因此逐渐升到了大将军的高位,这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虽然国家还有司徒等也是三公之一,但那时有黄巾起义,大将军实际权力更大。不过,皇帝对太监太宠爱了,就连他们卖官也不管,因此太监权力也大。当时一个谏议大夫刘陶进谏,说:“天下人都想吃他们的肉!”被太监听到了,太监们到皇帝处哭泣,说:“大臣不容,我们难活,为了保命,我们得走了,走时情愿将所有财产捐给国家!”皇帝是离不开他们的,又觉得还是太监忠诚,便要杀刘陶,被司徒陈耽拦住了,这司徒还是三朝*,不过在昏君那里,他的话不但不顶用,还被送进了监狱,当晚,太监派人药死了司徒。
因为皇帝后来喜欢王美人,王美人也生了皇子,叫协,太监蹇硕劝皇帝立协为太子,这就要想害死大将军何进,正在想办法时,灵帝死了。太监仍然商量要立小皇子协为太子,秘不发丧,宣何进进宫,司马潘隐知道了这事,也知道他们会害何进,告诉了何进,何进与手下大将商量,袁绍说:“给我五千兵,进宫策立新君!”何进点御林军五千,披挂整齐,让袁绍率领,随何进进宫,就在皇帝的灵柩前,扶大皇子辩为皇帝。众人山呼万岁后,袁绍杀掉了蹇硕,收编了他所带的禁军,还想杀张让等时,张让等到何太后去哭诉,说:“都是蹇硕的主意,与我们无关,太后救我们!”何太后召何进近前说:“你我出身寒微,没有张让,怎么能如此富贵?现在不要再大开杀戒了!”何进本是没主意的人,就罢了。袁绍也没敢再坚持。
可是,太监太坏了,还在干预国事,且不少事都是直接冲着何进来的,如散布何进害了另一个国母,要求太监掌禁军等,袁绍建议还是要杀太监,又被太监知道了,太监送了些金银珠宝给何进的弟弟何苗,何苗又找何太后,何太后召何进进宫,还是不允许杀太监,何进出宫后,袁绍去问,何进说:“太后不允许,怎么办?”袁绍出了个馊主意:“调边防部队进京,让他们大开杀戒,太后也无可奈何了!”何进一听,连声说,真是好主意,并调董卓等进京,军委秘书长陈琳说:“董卓是狼虎,不能进京”,何进说不妨事,没听他的。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也是何进手下,官职比袁绍稍低,他对何进说:“你召大部队进京,知道的人太多,反而会坏事,杀几个太监,只要一个管监狱的官就可以了,关健是要保密!”何进说:“难道你也有异心?”曹操只好出来了,他忿忿地说:“亡天下者,必然是何进了!”
太监知道何进调军队后,又到何太后那里哭泣,何太后说:“你们到何进府上去求情吧1”太监们说,去不得的,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还是你把他召进来吧,何太后答应了。
何太后召何进进宫时,曹操反对,何进说:“宫外我说了算,宫内我妹妹说了算,他们敢把我怎么样?”袁绍说:“我带五百兵一起去,万无一失!”于是,何进、袁绍一起进宫了,到宫门处,把门的说:“军队不能进去”,于是袁绍等留在宫门处。何进一进去,张让就厉声指责何进,预先埋伏的五十名禁军一起出来,一阵乱砍,将何进砍死。后人有诗叹道:“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致使宫中受剑锋。”袁绍听到里面动静太大,只在门外高叫,里面的人把何进的头丢出来了,大声说:“何进造反,已伏诛,与你们无关!”袁绍一见,火冒三丈,招呼众人杀太监,吴匡带兵放了一把火,袁术带兵杀了进去,后来袁绍、曹操也杀了进去,见到太监就杀,不少没长胡子的人也被杀了,何进之弟勾结太监当然也被杀。可惜大太监张让将皇帝劫走了。
后来,董卓的部队进京了,碰上了皇帝和皇帝的弟弟,他废了皇帝,另立了新皇帝,不服的大臣虽多,但手上没有多少兵,董卓兵强马壮,没办法。董卓还放纵士兵抢劫,曾将一个集市里的人都杀了,说是造反的黄巾党,既抢到了一些钱,又搞了很多奖金,董卓还是历史上第一个敢*公主的人,后来十八路诸侯都反了,一时天下大乱。
这是《三国演义》开头就写了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何进的确窝囊,是草包,是朽木,是粪土,是枯骨,但为什么会如此无能,说白了还是胸无点墨的暴发户,上不了台面,控制不了场面,不能能胜任自己的职务。那个位置,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干的,那表面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象后主时期的诸葛亮一样,实际权力全国第一,不比皇帝小,可是没有皇帝名正言顺,也有不少麻烦。这种位置,似乎是最美最好的位置,可又是最危险的位置,因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历史上有不少权臣,都得不到善终,何进是混得最惨的一个,诸葛亮是混得最好的一个,从这点说,诸葛亮真是智慧超人。那么诸葛亮是怎么驾驭君臣,而且能功高不震主的呢?
诸葛亮真正的本领
http://vip..cn 日17:08
从《三国演义》看,诸葛亮的最大本领似乎是打仗时多谋,最成功的一谋还是赤壁之战时,占了荆洲等三郡,这确有其事,但是不是多谋善断,还要仔细分析,我觉得并非特别多谋,主要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蟹蚌相争,渔翁得利。
当时,东吴势大,周瑜的吴兵占了彝陵,曹兵在南郡没有掎角之势了,曹仁很不安,据说他拿出了曹操留下的锦囊,便与掌兵符的陈矫商议,假装要回北方了,让士兵都背上袋子,分别出城,曹洪遇到了韩当,打不过,带队跑了,曹仁遇到了周泰,也打不过,兵无战心,均绕城而走,后来,周瑜见南郡成了一座空城,放心大胆地进去,被陈矫看见了,接着只听一声梆子响,城楼上一阵乱射,周瑜左肩中了一箭,翻身落马,牛金从城中杀出,来捉周瑜,幸好徐盛、丁奉舍命救去。曹仁、曹洪又分别杀了回来,程普只得命吴兵紧守营寨 。曹仁见魏兵大胜,又以为周瑜病重,派大军围了吴兵军营,大声叫骂,要气死周瑜。周瑜心生一计,跟程普作了交待,他带伤出去,到魏营前亮相,魏兵窃窃私议,曹仁让魏兵一起大骂,周瑜一听,一头栽下马去,被程普救走,程普赶紧又关闭了营门。这晚,有吴兵投降了曹仁,说周瑜死了,后来,周瑜营中传来哀声,吴人尽皆挂孝。曹仁决定乘机攻打周瑜大营,几乎全军出动,只留陈矫等极少数人守南郡,并攻破了吴营,进去一看,却是一座空营,曹仁自知上当,死命突围出去,途中遇到东吴不少大军,如韩当、周奉、徐盛、丁奉、吕蒙、凌统、甘宁等,杀得曹仁、曹洪首尾不能相顾,只得各自为战,死伤惨重,曹仁不敢回南郡,只好往襄阳方向奔走。
当周瑜的大军胜利后,准备占南郡时,却发现南郡已经被别人抢先占了,那就是常山赵子龙,原来赵云乘他们斗得死去活来之机,一举攻破南郡,活捉了陈矫,将陈矫的兵符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派人装成魏兵,到荆洲,手持兵符,调荆洲兵马救曹仁,张飞兵马乘机占了荆洲。又派人装成魏兵,到襄阳,持兵符调襄阳守军救曹仁,关羽乘机占了襄阳。这里,诸葛亮是有功的,但功不是太大,因为拿了兵符,普通人也能想到那些计策,攻城还是需要猛将。后来,刘备集团可能因兵马太少,放弃了襄阳,占了公安,因为曹仁的大军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夺回了襄阳。另外,诸葛亮这里还有一功,就是外交,他设法说服了鲁肃,让鲁肃说服孙权,坚持联刘抗魏,孙权便发动了北伐合肥之战,调走了周瑜的绝大部分人马,只留甘宁守巴陵,凌统守江夏,周瑜守柴桑(今武昌)。
但我认为,这时的诸葛亮,功劳、权力都不是小说说的那么大,因为刘备夺成都后,自领益洲牧时,也没封诸葛亮为侯,要是那时他已离不开诸葛亮,何事都要依靠诸葛亮,一定会大封诸葛亮的。那么有人会反问,要是诸葛亮没有军权,刘备替刘璋守关时,荆洲怎么会以诸葛亮为一号人物呢?我分析,刘备走了后,荆洲留了关羽、张飞、赵云三员猛将,让谁为荆洲之主均不合适,只好让诸葛亮协调,让三将管军,诸葛亮管民,大事还得请示刘备。
综上所述,结合前面六出祁山均不太成功的事实,我发现诸葛亮没有很高的军事智商,但他为人十分严谨,考虑问题十分全面周到,不会犯大错,因此也没有特大失败。
那么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一是忠君,二是勤奋,关健是勤奋,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优点。如扬名、立威、公平正直、清正廉洁、坚决果断、谨慎细心等。
他出山之前,就以管仲、乐毅自居,扬了名,后来他又以《隆中对》,预料天下三分,更扬了名,有了声誉;他杀大将陈式,贬托孤之臣李严,杀妄奏的太监,均立了威,有了力量;他杀好朋友马谡,还让自己降过级,显示其公平正直;他不贪赃枉法,死时家中只有不多的薄田和八百株桑树,又没让儿子掌兵权,说明其清正廉洁。正是他没让儿子掌兵权,皇帝才对他很放心,才让他大权独揽,从未打算既用他,又防他,从未牵制过他,让他能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但是,他最大的特点还是勤奋,这成了他的特殊本领。因为勤奋,活着受人尊敬,死了成为楷模,因为勤奋,还被写成了天才,天才出于勤奋!
我们知道,公生明,廉生威,但也要知道,一个主帅,如果十分努力,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尽心尽责,人们对那些鞠躬尽瘁的领导,总会特别尊敬。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天才,因为田原先生说过: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他还举例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28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30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34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行》36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37年,*写《资本论》40年,歌德写《浮士德》60年。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看来,罗贯中将智能并不出众的诸葛亮,写成天才,写成智慧之神,也许是另有一番意味。
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几个无稽之谈
http://vip..cn 日21:21
《三国演义》中实际上有几个无稽之谈。第一个无稽之谈是空城计。从史料上看,曹操有过空城计,诸葛亮没有;从诸葛亮的谨慎性格看,诸葛亮不会导演空城计。为了突出诸葛亮之智,罗贯中写了诸葛亮导演了空城计,这是不可能的。这一次,司马懿的大军并不多,书上说有二十万,比诸葛亮少十万,又派给张合几万人马,自己就剩余围山的那十几万,他们跟马谡斗来斗去,马谡真正决定往下冲了,他们挡也挡不住,便让开了道,然后前堵后追。除马谡外,王平、魏延、还有高翔的一万人马也在跟他们玩命,根本顾不上陇西的诸葛亮,两军隔着不少山岭,再说马谡一败,诸葛亮就知道了,马上开始撤退,撤退时,他自己作为主帅,一定不会落在后面,后面必有伏兵,象赵云就是一支成功的伏兵。等到司马懿到陇西时,应该退得差不多了,至少诸葛亮是退回去了的,因为司马懿懂得兵贵神速,诸葛亮也懂得兵贵神速。但空城计的确写得精彩,既烘托了诸葛亮,又娱乐了读者。
第二个无稽之谈是魏延脑后有反骨。魏延是能力很强的人,当初在长沙韩玄那里不被重用,能当将军的人,却只是个士兵,心里本来就不舒服。那韩玄也真的很昏,大军压境之时,黄忠本来忠于他,与关羽厮杀时,没射中关羽,也许是还关羽一个不杀之恩,并未打算投降关羽,可那韩玄就是要杀黄忠,那是魏延的最高军事长官,杀了他长沙就没有能人了,在此危急关头,魏延一呼百应,杀了韩玄,战争年代,这也很正常。后来他在刘备手下,不论西蜀是否危急,不论地形多么有利,一直没反,在诸葛亮手下也是如此,即使合理化建议不被采纳,杀敌也十分卖力。只是在诸葛亮死前,诸葛亮将大小事项都交给长史杨仪,那杨仪是一个书生,又跟魏延有很深的矛盾,关健是心胸狭窄,诸葛亮之死,故意不告诉魏延,大军撤走时,故意不通知魏延,魏延是个武夫,心胸也小,一气之下,不该先退回汉中,并且烧毁通剑阁之栈桥,搞得蜀人都以为他要谋反,自己手下的人也跑了,姜维派马岱追杀他,他被杀了,实际上,他对姜维说过,这不关你的事,只是我与杨仪的矛盾,可这怎么能说得清呢,当时杨仪实际上是代都督,与他的矛盾就成了与国家的矛盾。后来,杨仪也被贬为庶人。但说诸葛亮早就知道他会谋反,完全是无稽之谈,他看人要有先见之明,也不会重用马谡和杨仪了。孟达是真正有反骨的人,先反了蜀,投降了魏,后又要反魏,准备投蜀,可诸葛亮十分欣喜,十分看重他,可惜司马懿先下手为强,干掉了他。
第三个无稽之谈是火烧新野,三国志中的《先主传》中,明确说明是刘备火烧新野。
第四个无稽之谈是借东风,除非他是孙悟空。
第五个无稽之谈是草船借箭,有专家分析说,能得到十万支箭,是不可能的。陈寿的《三国志》,根本没提这事。如有此事,是很好的故事,应该写进去。陈寿父亲是马谡手下的参军,见过诸葛亮,如有此事,诸葛亮会说,陈寿会写。
第六个无稽之谈是诸葛亮算准曹操过华容道,并且看星星知道他命不该绝,故意派关羽守在那里,还料到关羽会放曹操走。
第七个无稽之谈是气死周瑜,那时的周瑜,人望远比诸葛亮高,年龄也大十多岁,又不在一个主子手下共事,怎么会生他的气?就象一个大国总司令,怎么会与一个小国参谋长斗气呢?那周瑜实际上是被孙权气死的,他功高震主,孙权处处对他设防,在合肥发动了北伐之战,调走了程普等大批人马,不但干不成事了,作为权臣,很危险,又有病,后来就死了。周瑜死于太高调了,陆逊可能是吸取了他的教训,为人一直很低调。
第八个无稽之谈是祈禳之法,说他快死前,点四十九个灯,灯不灭,可再活十二年。
第九个无稽之谈是设下石人阵,里面有杀气,顶十万大军,让陆逊迷了路。有此本事,司马懿也会多次迷路,早死了。
第十个无稽之谈是骂死王朗,没这事。
第十一个无稽之谈是写信气死曹真,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屡胜诸葛亮,曹真屡败诸葛亮,他们又在打赌,后来曹真生病了,诸葛亮写了一封信给曹真,曹真一看,气死了,是无稽之谈,如果此信里的话太难听,曹真手下不会交给大病中的曹真。
第十二个无稽之谈是他会缩地法。《三国演义》第一百另一回,说诸葛亮装神,慢慢走,敌人骑马追,赶了五六十里,总也赶不上,原来诸葛亮会缩地法。
诸葛亮的败笔及三国英雄榜
http://vip..cn 日22:56
诸葛亮的第一败笔是不识时务。刘备彝陵大败后,蜀国力量最小,综合国力不到东吴二分之一,不到魏国四分之一,依此实力,即使全力以赴伐魏,也是鸡蛋碰石头,所以他想恢复汉室,即使愿望是好的,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经过多年伐魏,搞得民穷国疲,实力越来越弱,人口也越来越少,最后投降时,人口只有二十八万户,共九十四万人,官吏四万,士兵十万二千。第二败笔是过于亲历亲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安排,头发胡子一把抓,不让手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培养不了好的后备人才,搞得人才凋零,“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不是好领导,好领导知人善任。第三败笔是当年入川时,刘备将留谁守荆洲的权利,交给了他,他没留下稳重厚道的赵云,而是留下了目空一切的关羽,又没打通连接川楚的道路,导致了失荆洲,让蜀国实力下降了一个等级。
经过分析,可将三国英雄人物作如下排名:
一、主帅综合能力排名:
第一名是曹操,他破黄巾,降张绣、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
第二名是陆逊,作主帅有彝陵大捷,其他大小战斗十胜一败。
第三名是周瑜,赤壁大胜。
第四名是张辽,主持合肥之战时两战皆捷。
第五名是吕蒙,智取荆洲。
第六名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胜多负少。
第七名是司马懿。与诸葛亮争斗,常按兵不动。
其余依次是姜维,与司马懿也能打一打。刘备,既有夺汉中之胜,也有彝陵大败。孙权,两负张辽。关羽,自大失荆洲。此外的是吕布、袁绍、袁术。
二、魏国十大名将排名
赤壁之战时活着,并已成名的依次是:
曹仁、夏侯渊、许褚、张辽、徐晃、夏侯淳、曹洪、曹彰、庞德、于禁。
三、东吴十大名将排名
主将除外,依次是:
吕蒙、徐盛、甘宁、周泰、韩当、凌统、丁奉、黄盖、太史慈、董袭。
四、蜀国名将排名: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
依本人看,诸葛亮的智能,本不及曹操、陆逊等,但他是汉相,是正统,既忠心事主,又勤政爱民,因而倍受推崇,其有智慧之神的名声,是罗贯中之功。
发表评论:
馆藏&2817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最好的痘痘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