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腺体正常厚度层次左侧20.7毫米右侧16.3毫米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地理【解析】
桓台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10月)检测地理试题&&
2014年10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
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黄山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根据图文回答1~2题。
&&&&&&&&&&&&&&&&&&&&&&&&&&&&&&&&&&&&&&&&&&&&&&&&&&&&&&&&&&&&&&&&&&&&&&&&&&&&&猴子观海
1.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是(  )
&A.喷出型岩浆岩&&&
B.沉积岩&&&&
C.侵入型岩浆岩& D.变质岩
【解析】考点: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分析:主要考查了岩石的类型,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等;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解答:解: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构成黄山山体的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是侵入型岩浆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的类型.
2.形成“猴子观海”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是(  )
A.风化、侵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岩浆活动
【解析】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黄山原来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板块碰撞,地壳抬升,黄山一带隆起成为山脉.后来经过自然风化、流水冲刷、植被破坏,加上冰川的侵蚀,形成了以花岗岩为主题、千奇百怪的黄山奇石景观,并和奇松、云海、温泉合称黄山四绝.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因此图中的“猴子观海”景观主要是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景观.
解答:解:A.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因此图中的“猴子观海”景观主要是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景观,故正确;
B.搬运作用一般不形成地貌,故不符合题意;
C.黄山原来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板块碰撞,地壳抬升,黄山一带隆起成为山脉.后来经过自然风化、流水冲刷、植被破坏,加上冰川的侵蚀,形成了以花岗岩为主题、千奇百怪的黄山奇石景观,因此图中的“猴子观海”景观主要是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景观,故不符合题意;
D.图中的岩石是花岗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但是地貌不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是风化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几种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
难度一般.
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
A.①②& B.④⑤⑧&
C.②④& D.③⑥⑦⑨
【解析】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图中①为风化与侵蚀、②为固积成岩作用、③⑦⑨为变质作用、④⑤⑧为内力作用抬升,⑥为重熔再生、⑩⑾为冷却凝固.
解答:解: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外力作用,符合的是①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4.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  )
A.②&&&
B.③&&&&&
C.⑦&&& D.⑨
【解析】考点: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分析: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图中代表的地质作用①为风化与侵蚀、②为沉积作用、③为变质作用、④⑤为内力作用、⑥为重熔再生、⑦为变质作用、⑧为内力作用、⑨为变质作用、⑩为冷却凝固.
解答:解:大理岩是石灰岩受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作用,对应的数字是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
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O、Q均为背斜山& B.M、O、Q均为向斜山
C.M、O、Q均为断层山& D.M为背斜山,O为向斜山,Q为断层山
【解析】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断层上升的形成地垒构造.断层下降的形成地堑构造.
根据岩层的弯曲分析M是背斜.& O 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
Q处发生断层活动,左侧是上升的,形成断块山.
解答:解:A、根据岩层的弯曲分析M是背斜.& O
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
Q处发生断层活动,左侧是上升的,形成断块山,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岩层的弯曲分析M是背斜.& O 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
Q处发生断层活动,左侧是上升的,形成断块山,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岩层的弯曲分析M是背斜.& O 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
Q处发生断层活动,左侧是上升的,形成断块山,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岩层的弯曲分析M是背斜,此时形成山脉.& O
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在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Q处发生断层活动,左侧是上升的,形成断块山,故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6.关于图中N、P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处地下可能含有金、银、铜等矿产&&&&&
B.P处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矿产
C.N处岩石抗侵蚀能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 D.P处为断裂下陷形成的
【解析】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断层上升的形成地垒构造.断层下降的形成地堑构造.研究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根据图中的岩层的弯曲分析N处构造是向斜,P处构造是背斜.但是P的右侧发生了断层活动,根据岩层的分布判断P这一侧是上升.
解答:解:A、根据图中的岩层的弯曲分析N处构造是向斜,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中的岩层的弯曲分析P处构造是背斜.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故正确;
C、根据图中的岩层的弯曲分析N处构造是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故不符合题意;
D、P的右侧发生了断层活动,根据岩层的分布判断P这一侧是上升,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区别褶皱和断层,结合图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读北京某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表,完成7~8题。
7.资料日期中的今日所反映的可能是(  )
A.1月31日&&&
B.5月31日&&&
C.8月31日&&&
D.10月31日
【解析】 根据表中今日10月31日。
8.下列关于北京气象资料中三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1日气压较高,主要因为受暖空气影响
B.1日白天气温低,主要因为大气削弱作用强并且受冷空气影响大
C.1日风力较大,主要因为副热带高压势力强
D.2日夜间气温低,主要因为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考点:锋面系统与天气.
分析:冷锋是指冷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所形成的锋面.冷锋过境时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该地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答:解:读表中资料可知,北京白昼短于12小时,而且白昼变短,属于冬半年.1日前后有阵雨和降温天气,应为冷锋过境.
A、31日受暖气团影响,气压较低,故不符合题意;
B、1日冷锋过境,白天有云雨天气,大气削弱作用较强,而且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故符合题意;
C、1日风力较大,主要因为受冷锋过境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D、2日夜间气温低,主要因为天气转晴,大气逆辐射弱,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特征,属于中档题,正确阅读表中资料并获取有用信息是关键.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9~10题。
9.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10.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考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在东亚形成了西北季风;7月(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在东亚形成了东南季风.当气压带⑤(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北京是盛行西北季风.冬季南亚是东北季风.冬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受台风的影响.
解答:解:A、当气压带⑤(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北京盛行西北季风,故不符合题意;
B、当气压带⑤(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冬季南亚是东北季风,故正确;
C、冬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故不符合题意;
D、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受台风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解题时只要掌握规律即可,难度不大,是常规题.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 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13日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完成11~12题。11.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12.11 ~13日期间,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3日的日出前后
第11题,该锋线呈逆时针方向运动,且雨区主要位于锋后,应为北半球冷锋。
第12题,冷锋过后,冷气团取代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
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由图中所给的信息,可确定图示区域为非洲的西北部沿海地区,非洲西临大西洋,西北部沿岸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
14.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解析】 考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影响:
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①暖流:增温增湿;②寒流:降温减湿.
图中的经纬度得出是北半球的非洲陆地和大西洋海域.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此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解答:解:
A、图中的经纬度得出是北半球的非洲陆地和大西洋海域.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此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A错误;
B、图中的经纬度得出是北半球的非洲陆地和大西洋海域.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此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B错误;
C、图中的经纬度得出是北半球的非洲陆地和大西洋海域.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此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C错误;
D、图中的经纬度得出是北半球的非洲陆地和大西洋海域.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此洋流是加那利寒流.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D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度不大,是常规题.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局部地区(a)和该河流甲河段径流构成及变化(b)图,完成15~16题。15.河流补给水源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
16.关于甲水文站径流特点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
A.图中湖泊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B.潜水和湖泊水补给一年中从不间断
C.从1月到7月,各月径流量逐月上升
D.从7月到10月,各 月径流由三种水体构成
 15B 16.D
【解析】:第15题,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为降水,结合图示可知①为雨水补给,故D项错误;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主要补给类型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多出现在3、4月份,即③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A项错误;由潜水和河流的互补关系可以得出,②为潜水,故B项正确。
第1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湖泊是河流的源头,不能调节径流,削减洪峰;从图中可知从7月到10月,各月径流由降水、地下水、湖泊三种水体构成。选择D项。
图1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图2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17~18题。17.若a形成化石,b形成图2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大气圈& B.乙表示生物圈&
C.丙表示岩石圈& D.甲影响丙的演化
18.图2所示的区域(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③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 ④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A.①②③& &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B,18.B
第17题,化石的形成与生物圈、岩石圈有关;图2中的景观为风蚀蘑菇,其形成与大气圈、岩石圈有关,由此可以确定出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生物圈会影响大气圈的演化。
第18题,图2所示的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风力作用强烈,而流水作用微弱。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
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 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
20.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19题,沉积岩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
与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有密切关系。
第20题,夜 雨属于甲环节,应与c的含义相符;地下水对云贵高原
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形成地下河,与b的含义相符;地 壳隆起,使东非高原气温下降,降水减少,与c的含义
相符;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与b 的含义相符。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21~22题。2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图示显示由于森林破坏导致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整体性特征& D.差异性特征
【答案】 C
【解析】该图反映了自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根据下图中信息,完成23~24题。
2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2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答案】:23.B 24.A
【解析】:由图示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该地的大气环流形式没有变化,海陆分布状况没有发生变化,但地表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地形的隆起,使该地出现了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差异,从而导致该地植被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个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据此完成25~26题。
25.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的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26 .③→④→⑤体现自然带的(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25.A
【解析】:第&25
题,①和③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存在差异,①地主要 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③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②和③地地势不同从
而导致气候的差异。
题,③→④→⑤纬度位置发生变化,热量条件差异 显著,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性规律。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27~28题。27.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
A.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草原、荒漠
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8.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组合正确的是(  )
A.大于300毫米;印度洋&&&&
B.大于300毫米;大西洋
C.小于300毫米;北冰洋&
&D.小于300毫米;印度洋
27.D&&&&&28.A&
试题分析:
27.根据图的相关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为中亚地区,气候干旱是其基本特征,图中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甲地降水在300毫米左右,乙丙的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下,而且丙地比乙地更少,故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28.丁的东南方向是海拔较高的山地,正处在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上,降水相对较多。再从图上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来看,丁的降水处在300毫米以上
考点: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点评:本组题要求考生对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比较熟悉,从图的经纬度位置来看,它正处在40---60的西风带内,其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降水自西向东逐渐减少,但受地势的影响,在山地的迎风坡会形成地形雨,试题在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中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难度属于中等
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读图,完成29~30题。
29.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
A.横断山脉& B.秦岭山脉&
C.天山山脉& D.青藏高原
30.该地形区海拔2 100~3 000米左右的高度,南坡为荒漠、草原,北坡为云杉林,主要因为北坡(  )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B.受西风带影响 ,迎风坡多地形雨
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
D.受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多降雪
【答案】29.C&&&
【解析】第2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形区的山麓基带为荒漠带,说明该地形区气候干旱,结合基带的海拔高度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天山山脉。
第30题,天山山脉的北坡可受到西风带来自大西洋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水分条件适宜森林的生长。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1~32题。31.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
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
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 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
32.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温度 ②湿度 ③坡度 ④坡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31.C 32.A
【解析】第3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地区的山地林线较高,尤以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较高,表明山地林线与气温、降水有关。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第3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森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故A项正确。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33~34题。
33.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34.该“环境变迁”对图示可能发生区的影响有(  )
A.增加粮食产量& B.减少滩涂面积&
C.不利于航海&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14.A 15.B
【解析】 第&33
题,由图示可知,这种“环境变迁”发生在大陆沿海地区及部分 岛屿上,可推知有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第&34 题,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会淹没耕地,导致粮食减少;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利于航行; 海平面上升,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高三学分认定考试地理试题
第Ⅱ卷
注意事项:第Ⅱ卷为综合题,共4道题,49分。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答在规定的Ⅱ卷答题卡位置。
35.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2分)(1)出发前老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4分)
(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地质构造与图中C地非常相似,简述其成因。(4分)
(3)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发现B山山势高耸,请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4分)
36.下图为某大洲南部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说出一个与图中①地气候类型相同的美国城市,并说明①地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4分)
(2)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说明图中③地的气候特征,分析③地气候类型在欧洲西部分布面积最广的主要原因。(6分)
3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探究过程:
(1)结合表,描述沿19°S水温的分布规律。(2分)
(2)该地区位于________气压带与_______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为________,受此风的影响,海水会发生运动,在图甲中画出该海域海水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示意图。(4分)
探究结论:
(3)根据前面的探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________,试在图乙中M处画出该洋流的水平流动方向。(2分)
拓展运用:
(4)分析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有何影响。(4分)
3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5分)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6分)
高三学分认定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二、综合题
35. (共12分)(1)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4分)
(2)位于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4分)
(3)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4分)
36. (共14分) (1)洛杉矶(或旧金山)&
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4分)
(2)④ 地处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气流下沉& (4分)
)特征:终年温和湿润。原因:地处西风带;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平原为主的地形;山脉多呈东西走向(答3条即可)(6分)
37. (共12分)
&解析:(1)从表中可知距离越远,海水表面温度越高。(2)从图中可知M为低纬度,每年有两次直射。(3)M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在南半球盛行东南风。由于吹离岸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洋流向上流。(4)该洋流为寒流,为上升补偿流。(5)寒流降温减湿,沿岸形成河流,并在沿海形成渔场。
答案:(1)离海岸距离越远,海水表面的温度越高。
(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南风 图如下。
(3)寒流 图如下。
(4)寒流降温降湿,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上升流使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类形成大渔场。
38. (共11分)
(1 )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3分);黄土高原(2分)。
)暴雨、洪涝;(2分)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4分)
我的更多文章:
( 08:43:11)( 08:12:28)( 08:05:00)( 07:29:04)( 09:32:02)( 08:22:14)( 08:16:15)( 08:51:37)( 09:09:40)( 07:33:5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腺腺体厚度多少正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