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院肛肠丁氏肛肠专科医院在什么路

顺德唯一痔疮、肛裂、肛瘘等肛肠疾病的专科医院,全国十佳肛肠外科医院,可医....
本帖最后由 chr 于
08:38 编辑
  顺德家信肛肠医院是顺德唯一的肛肠专科医院。共设有门诊部及住院部。门诊部设内科、外科、儿科、中医妇科,类风湿、椎间盘脱出、脉管炎等。住院部开设床位80张,分设肛肠科及内科。医技科设备先进、齐全。内科主要收治高血压、糖尿病及胃肠道常见病,疑难病患者。肛肠科聘请了中国肛肠医学的奠基人,南京丁氏疗法第八丁泽民、第九代传人长子丁义山、二子丁义江为常年顾问。同时,聘请其嫡传弟子,原锦湖、大良医院肛肠科主任冯志辉专家为副院长兼肛肠科主任。医院全面实施南京丁义山肛肠医院的管理模式及丁氏肛肠疾病疗法。&& 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一些高位性肛瘘,严重脱肛、慢性或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高、难疾病和在其他医院作肛肠手术失败的患者,每月都诊治十余例。 2012年12月,国家卫生部批准召开的“中华国际肛肠医学大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会议大厅举行。医院以“改良丁氏齿状结扎法根治混合痔3000例”的科研成果学术报告征服了在场的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香港的肛肠医学专家而被大会授予:“全国十佳肛肠外科医院”的荣誉称号。日于青岛被授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单位”称号,并授予于梁顺棠院长,冯志辉副院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的荣誉称号。咨询电话:梁院长     陈医生     QQ:地址:大良近良五坊南屏路4号(近良市场对面)医保 自费 1000元, 农保 自费 1500元 
(29.4 KB, 下载次数: 4)
09:43 上传
(29.71 KB, 下载次数: 3)
09:43 上传
(26.53 KB, 下载次数: 2)
09:43 上传
(30.87 KB, 下载次数: 4)
09:43 上传
(31.49 KB, 下载次数: 4)
09:50 上传
院长是顺德乐从人,所以系呢度只是想做我地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因为院长以前吾想好似其他福建,潮汕人开的民营医院甘,不道德的宣传,我地只是想做好我地顺德。系顺德做出名。
医院地址:顺德大良五坊近良南屏路4号(即近良市场对面)
咨询电话: 陈医生
这间医院挺好的,我有几个亲戚朋友都去这间医院做手术的!
有痔疮的朋友可以入来睇睇啦。顺德人自己的痔疮医院
收费如何,效果怎样?
有医保的,自费1000元,农保的,自费1500元,手术效果好,你可以先到医院参观一下再决定住院治疗,肛肠科(痔疮)住院部在四楼……有好多顺德人住院,同声同气,你可以了解得更清楚。我电话是.你想睇睇,可以俾电话我,我带你上去,我姓陈。
有医  保的,自费1000元,农  保的,自 费1500元,手术效果好,你可以先到医院参观一下再决定住院治疗,肛肠科(痔疮)住院部在四楼……有好多顺德人住院,同声同气,你可以了解得更清楚。我电话是.你想睇睇,可以俾电话我,我带你上去,我姓陈。
来吧——,来吧
来看看吗,有好东西啊,顺德人自己的专业医院
Powered by
&& &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者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您的位置:
南京丁义山肛肠专科医院
南京及周边地区第一家肛肠专科医院、并经市卫生,劳动局首批审定的医保定点医院。由江苏“丁氏肛肠专科”第九代传人丁义山创建。  院长丁义山现任中华中医药肛肠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肛肠学会会长、原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副主任,解放军南京海宁肛肠医院院长。  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成绩斐然。该院名誉院长,技术顾问,中华中医药肛肠学会名誉会长,全国肛肠医疗中心主任,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丁氏肛肠第八代传人丁泽民教授在该院长长期应诊。  丁氏三代人及一批医护工作人员牢记祖训:“行医将诚信”。精诚为患者服务。 丁氏肛肠专科数百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在微循环痔本质研究、手术术式创新、专科药物,器械研究、麻醉,无痛治疗等众多科研成果获国家,军队,省,市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学术界具有较高知名度。  临床治疗运用中西医结合、采用丁氏祖传及新研制的系列药物、口服,外敷,熏洗,灌肠,注射,水疗,电疗及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内外痔,混合痔,肛裂,复杂性肛瘘,肛门直肠脱垂,肛周皮肤病,结直肠炎症及溃疡,结直肠息肉,便秘等肛肠疾患。  南京丁义山肛肠专科医院追求卓越的疗效,优质的服务,合理的收费。3年来收到病员的感谢锦旗70余面。2001年被市卫生局选作为南京市代表、参加全国民营中医院院长会议并在大会发言。  2002年被授予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护理集体》;南京市医疗放心满意单位,03年元月8日《中国中医药报》大篇幅报道了我院“办好民营医院的三支柱”的文章。省委李源朝书记不久前又给我院题字褒奖,这是对我院及民营医院极大的关怀和鼓励。 &
医院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253号
乘车路线:
南京丁义山肛肠专科医院位置展示
治病成功案例
请用诊室账号登录修改或
者联系客服开通诊室服务南京医院目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南京医院目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南京的老中医
南京丹凤街的南侧,过去有一条巷子,叫做“周必由巷”,曾经有个粮站在此,我领粮油票,买米打油都是要去的。
在这条巷子里,有一个“天安里”,有十几个小楼,是一位老中医的产权。他是在汪伪时期,国统时期以及解放后,一直备受重视的医生。“天安里”的小楼,他在解放后上交了一批,出租了一批,自己留下三座。文革时期,包括儿子都造他的反。军区总院的造反派,儿女单位的造反派,都来撒野,数次抄家,均无所获,被打发到鱼市街那里一个伞店的旁边居住,不久就去世了。
他姓什么名什么,不清楚了。
在南京城,有这么一大批“民国首都精英”,被历史淹没。他们的事迹,成为南京民国文化研究中的缺憾。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南京中医高手辈出,有张简斋、陈逊斋、隋翰英、杨伯雅、郭受天、朱少卿、谌自庆、徐近仁、赵子新、孙少培、梁筱亭、程调之、高锦堂、丁辅庭、冯端生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中医名家。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开办各类“洋学堂”。冯端生先生,时年22岁,风华正茂,毅然到南京投考南洋军医学堂,被该校录取为第一期学生。三年后毕业,派往新军第九镇担任军医。袁世凯复辟后,原来的部队,次第遭遣散,冯端生遂辞去军医,在南京城内坊口大街设立诊所,悬壶济世。1920年,迁至高家巷。他运用中西医兼施,各取其长的独树一帜的疗法,行医不久,便声誉鹊起,由城南遍及全南京城,历时四十年,直到1947年,因年迈心力不济,不复行医,在白鹭洲旁莲子营颐养天年。&&&
  民国初年至上世纪30年代中期,南京地区曾白喉猖獗,严重威胁儿童的性命,冯端生先生在1917年即采用进口的白喉血清兼用中医汤药诊治,挽救了大量儿童的性命,为世人称颂。&&&
  20年代后期,南京流行脚气病(又称软脚病),有致死亡者,患者先是手脚发麻,行走乏力,而后,下肢浮肿,心慌。有的早晨尚与家人谈话,傍晚骤然死去,冯端生认定是缺乏维生素B1所致,遂采用含量最高的米糠。用米糠四两,用布袋包好,煎水加红糖冲服,并炒热糠麸敷于两腿。同时,用鲜柠檬切片,加党参、黄芪、苡仁等滋补药内服,病情迅速缓解。冯端生治痊愈脚气病的功效,当时被视作传奇式的新闻,传遍街头巷尾。&&&
  30年代初期,南京霍乱流行,民间谈霍乱色变,冯端生联合中医界人士,大力倡导饮食卫生,扑杀苍蝇,消灭蛹蛆。对于参加扑杀、捕捉、掩埋、焚烧苍蝇、蛹蛆的百姓,按扑杀之数给予不同的表扬和物质奖励。同时,大力宣传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食物,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使百姓认识“病从口入”的重要性,预防肠道病感染,颇有功效。&&&
  张简斋三分砒霜治好久泻病人&&&
  民国时代,中医界有“南张北施”之说,北方的施今墨,南方的张简斋,都是名噪一时的一代宗师。&&&
  张简斋(),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三代行医,得其真传,年轻时医术就崭露头角,在医界颇负盛名,当年民国诸多达官名流都投医门下,如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于右任、何应钦、陈诚、程潜、谷正伦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当代医宗”匾额致赠,以示褒奖,故张简斋有“御医”之雅号。&&&
  张简斋身材瘦矮,右脚微跛,其貌不扬,但记忆极强,精力充沛,精通中医,尤擅长内科、妇科、儿科和一些疑难杂症。陈果夫的肺病、孔二小姐(孔令俊)的妇科顽症都是他治好的。据说他有次开给一位久泻不止病人的处方中有三分砒霜(剧毒中药,一般只用一分),吓得药店不敢抓药,他说照发不误,病人只一剂药就泻尽治愈,可见他用药大胆,药到病除。张先生的生活习惯也与众不同,他每天中午起床,洗漱用餐后门诊,多达百人。晚上出诊,次序按路程远近或病情缓急,许多要人派车来接,数辆车子串街走巷,如长龙一般。&&&
  传说张简斋能双手同时为两病人搭脉,而嘴里却报给另一患者的处方,由人代记。他医德高尚,病人不分贫富,一视同仁。到平民家诊治,不厌其住处脏乱,认真“望闻问切”,家境困难者,还不收其诊费,深为南京百姓称道。他谆谆告诫弟子要“救人于水火,解民于倒悬”,还自撰对联:不谏往者追来者,尽其当然听自然。&&&
  民国二十三年秋,在南京创建的南京国医传习所,是一所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五年制中医学院,张简斋任所长,兼任“时症”课教席。为培养中医人才,宏扬祖国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针救活两条人命”的“神医”张栋梁&&&
  张栋梁是民国时期,全国最高中医医疗学术机构中央国医馆的名誉馆长,他先后在江宁湖熟镇和南京磨盘街10号行医四十余年,悬壶济世,名满大江南北,其医德、医术、医风至今仍在南京民间甚传。行医四十余年中,被他看好的疑难杂症无数,在民间有“神医”之称。&&&
  在一次出诊的路上,遇见一户人家正在出殡,他不经意地一瞥,只见棺材底下,一滴一滴地往下漏血,原来是这户穷人钉的薄皮棺材,缝不严,血就是从棺材缝里漏出来的,张栋梁一惊,就喊:“快停!快停!这人还没有死,这么就出殡了?”那家人听他一喊,倒疑惑住了,一个年轻的男人说:“先生你赶路吧,我老婆难产,今天大早就断了气。”张栋梁坚持要打开棺材看看,他撩开死者的蒙脸纸,细看那“死者”的气色,捋起寿衣袖,搭搭脉,问问病情,随即掏出一根银针。看准穴道,手比鹅毛轻,针比千斤重,接连扎下三针。三针一扎,人还没有离棺材边,那死人忽地———喘出一口气,慢慢哼起来,一家人,忙着替死者掐指头,揉肚子,瞬间,奇迹再次发生,那个难产的孕妇的肚里一个新生命,也随之降临了,顺利地来到人间。在场目睹这一切的老老少少纷纷合手祷告:“菩萨保佑,遇见救死救难的活神仙!”&&&
  张栋梁笑道:“哪里有什么活神仙,这位孕妇临产时,怀的胎儿头朝上,搁的工夫长了,孕妇一时痛晕过去,并不是真死,我看棺材里滴的血鲜红,不像死人淤血,开棺一看,更断定不是真死,这三针下去,,一来把孕妇扎醒,二来帮胎儿顺顺胎位,这是医理,哪是什么神仙。”&&&
  张栋梁三针救活两条人命的事,一传开,名声大震,闻名大江南北。
&王炳毅撰文说:
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人文积淀深厚,2012年,“人文南京”讲述了冯端生、张简斋、张栋梁等中医泰斗用高超的医技演绎出无数次“妙手回春”驱除病魔的近乎于神奇的故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医在民国年间曾经遭遇过生死存亡。就在1929年,主编并出版过《中国药学大辞典》的留日医学博士余云岫竟然公开带头发难,矛头直指中医界……
南京中医名家抵制“废止中医案”
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年余内全国统一,南京成为政治中心后,大兴土木,日渐繁荣,人口也剧增。很快,令很多人料想不到的是,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医受到排斥,终而酿成一场风波。
1929年2月,西医界在南京举行全国卫生会议(中医被排斥,无一人参加),沪上行医之留日医学博士余云岫提出“废除旧医案”(称西医为新医,中医为旧医)并经大会通过。议决呈请国民政府、行政院、卫生总署要求执行。气势咄咄逼人,令舆论大哗。
这一事件令中医界反应甚为强烈,人们都认为这一提案强横霸道,很快由南京、上海、北平、武汉、广州等省市推选代表于3月17日在南京集会,组成以谢利恒为团长的全国中医联合会代表团,来到南京向政府请愿,并曾在城南鞍辔坊的张简斋寓所集会,引来大公报、申报、南京人报、中央日报等几十家报纸记者前来采访报道,代表中人才济济,陈存仁、蒋文芳、隋翰英、张梅庵等皆为名扬海内的名中医,可谓英才云集,声势夺人。平日温和谦让的张简斋,和家住门西磨盘街的名医张栋梁等人,表现出非凡的斗争勇气,他们多方奔走,向主张维护中医的政要权贵如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于右任、张继、焦易堂等疏通陈情,他们均慨然表示支持中医。此案后未经立法院通过,中医获得胜利,后来3月17日就被定为“国医节”。
为发展中医,在鸡鸣寺下建立中央国医馆
这次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给众多中医提出了严峻的思考,那就是中医必须不断发展,壮大力量,进一步扩大影响。1930年初,山西太原名医时逸人提议仿照一年多前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馆长为原西北军将领张之江)之例在首都南京成立中央国医馆。他与当时正在太原挂牌行医的北平名医施今墨磋商,施极表赞同,表示事不宜迟。时逸人当即去南京与张简斋、张栋梁等同行商量。
很快大家取得了一致意见,后经张简斋和施今墨分别向陈立夫、焦易堂和国府主席谭延闿,提出在南京开设中央国医馆(国医专科学校)。获批准后于次年8月成立,馆址就在今鸡鸣寺下三皇庙(又称三皇阁)边。并召开第一届中央国医馆代表大会,推选焦易堂任馆长。张简斋与谢利恒、时逸人、施今墨、陈训斋、张栋梁等17位名医任首届常务理事。
但有一点必须指出的,那就是“金陵二张”之一的张简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人脉广、社交活动力强,无形中成为中央医官的核心人物,在此一时期内,他先后担任南京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全国医药学术整理会常务委员、卫生署中医委员会委员等近十种职务,事务纵然再忙,他仍操持医务,留心民间伤患疾苦。每外出施诊,张简斋必叮嘱助手,凡贫苦老弱病人登门求诊,务得接诊,尽量不收或少收诊药费。当然对富翁巨贾求诊是不存在优惠的,张如出诊连车马费都得收。
1933年4月,国府主席林森因疾请张简斋诊治,派专车接他去如意里五号主席官邸,张简斋搭脉后,开出方剂,二剂而愈。林森遂手书“当代医宗”四字制匾相赠,自此后,张简斋声誉更高。
南京国医传习所走出大量中医名家
1934年张简斋54岁生日时,与南京名中医隋翰英、张栋梁、杨柏雅、石华轩等联合捐款筹办“南京国医传习所”以求培养后继人才,经南京市长石英批准,将鼓楼保泰街、北极阁(原文后跟“覆舟山”,不对。覆舟山是九华山)下三皇庙东西一带17亩地皮(地处中央国医馆旁)作为传习所产权。聘请焦易堂为董事长,当时教职员工20人。张简斋常在百忙之中抽空坐黄包车等前往执教。
他因太忙,精神压力大又难以排遣,中年之后已染有鸦片瘾,劳顿之余,在家里吞云吐雾,此事传开,不免受到一些非议。其时,国民政府命令禁烟,蒋介石热心提倡新生活运动还亲兼禁烟总监,以示重视。南京各闹市区广场均可见到禁烟广告宣传画,时任宪兵司令的谷正伦以张简斋治病疗效彰著为由,特具文呈请特许特事特办,曾批示“全一人而活万命”七字,张简斋之公开抽鸦片在南京几乎无人不知。他的医术和医德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他对社会的某种亏欠。
出了玄武湖公园,在解放门右侧有一条小路,曲径通幽一直向西延伸。顺着山势下行,过了鸡鸣寺的后门不远处,路的右旁冒出一方石碑,上面刻着“民间石器园”五个字。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最先映入眼中的,就是两口古老的石井。说是石井,实际上称石井栏更恰当,因为井内并没有水,而是和地面一样高的土地,上面被树叶和枯枝覆盖着。两尊石井栏大小一样,外壁都是六边形的,内壁是圆形,上面有许多深浅不一的凹槽。韦世林指着东边的石井栏告诉记者,石井栏高68厘米,外边的长度是66
厘米;内壁上这些深浅不一的凹槽,一共有42道,看上去应该是吊水桶的绳子在井壁上摩擦形成的。记者用手比划了一下,有的凹槽深度将近10厘米。这个深度让记者不由心生疑惑,如果这是井绳摩擦形成的,那该是什么样的绳子,又得经过多少年才能磨出这么深的凹槽?仔细观察石井栏外壁的其中一侧,因为长期的日晒雨淋,大部分铭文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仔细辨认,确认上面的几个文字应该是:十庙
古三皇庙医药成衣仝人。同样的文字,也出现在西边的那尊石井栏上。十庙是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建造的。文献上说得很清楚,当时就建在鸡笼山。鸡鸣山上的帝王庙,建于洪武二十一年九月,是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皇家庙宇。庙分五室,中一室供的是伏羲、神农和黄帝,他们正是传说中的使中华民族从野蛮时代步入初步文明时代,并揭开华夏民族文明历史第一页的“三皇”。因此,在历代帝王庙中,三皇的位置摆在最首。根据历史资料,如今民间石器园的两口古井,就是明代修建的三皇庙里的古井。不过,井栏上的“医药成衣仝人”几个字究竟代表什么?&,“医药成衣仝人
”几个字下面,还有“公立”两个字。所以,完整的铭文是:“十庙
古三皇庙医药成衣仝人公立”。这几个字把两口古井的身世说得一清二楚:古井栏的石材取自江宁青龙山,在明代以前,井就已经在用了。洪武年间,朱元璋命人修建了十庙,这两口井就在当时的历代帝王庙内,而且是专供三皇庙使用的。至于井的捐赠者,则是一群裁缝,他们的职业是负责为医药行业的人制作“工作服”。上世纪80年代,在玄武区的文物普查中,普查员在保泰后街发现了这两口古井。据考证,当时的位置也就是原来的三皇庙遗址。
从内桥,看夫子庙贡院门楼
上世纪初,南京的民居
另有人说,“古三皇庙”井圏上落款字为“医药成衣仝人公立”,(如果是“药”字,那更是近代的写法)(我没见过那个井圏,只是从照片上辨认)。看到有人理解为“给医生做衣服的人立的井”(摘录原话:捐赠者是一群裁缝,他们的职业是负责为医药行业的人制作“工作服”。)我觉得此解欠妥。我理解是“行医行会和裁缝行会全体同仁共捐此井”,理由:三皇中“神农”是医药的祖师爷,“黄帝”是裁缝的祖师爷。给自己的祖师爷修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还有一种可能:井圏是“旧物”。清后(癸丑之后)修建“三皇庙”时,两个行会出资修了“井”,废物利用,屈井圏而勒石镌名。
前边说到,国医传习所建于城东覆舟山(原文如此)下三皇庙,中央国医馆旁。旧时,这一带人烟稀少(北京东路是解放后才辟建的)。路边多为政府机关单位,再就是山林古寺庵观与中央大学校园区了。由于种种原因,1935年底,国医传习所迁往城南门东的天禧长生祠内。为五进大宅院,白墙黑瓦、老树参天,古意盎然,院宇宽敞,环境幽静。这儿前临东园故址,后毗乌衣巷口,是一个优良的读书场所。所长仍由张简斋兼任。他还兼任“时症”课主教习。教务主任郭受天是南京有名的中医理论家,兼任授中医基础课程。其他如儿科名医隋汉英,妇科名医朱梓清、杨伯雅,外科圣手张栋梁,驰名白下中西贯通的冯瑞生等,都在该所兼任教习。
该所前期设置课程有近代生理、解剖、病理等现代医学基础学科,还延聘了梅贻琳等多位知名西医及理化教员。这是一所既读中医传统经籍又学习西医知识的中西医结合的中医院校,亦为全国首创,故广受关注。当时有学生两班,各有五十余人,前者是五年制本科,后者是半日制的在职中医补习课,约一年毕业。
据史料介绍,在国医传习所,无论是本补各科,在授完理论课的后一年或半年,都要到上列名中医的私人诊所临床实习一年或半年,经考核及格后方予毕业……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中央国医馆及其下属的国医传习所均被迫停办,它们只能作为记忆留存于很多老一辈南京人的心里。
1941年汪伪时期南京的中央国医馆,有周柳亭、郭受天等名医。
陈逊斋先生福建长乐县人,約生于1888年間,卒于1948年,清陈修园七世孙,少习科举,中年行医,曾至南京主办国医传习所,著有《伤寒论改正并注》,《金匱要略改正并注》及《溫病学讲义》,抗日时,避地四川,在广安县与承澹庵先生合办国医內科訓练班。先生治医,专宗仲景,而能灵活运用,不拘泥于成法。
抗日战争中,南京名医纷纷避难于重庆,其中就有“一代医宗”跟北京施今墨齐名的张简斋,还有就是陈逊斋先生,全国名医荟萃山城,经常举办学术讲座,使来自北京的方药中得以聆听一代名医精湛的学理和高超的医术。在诸多名医中,方药中最钦佩的是被誉为“京都四大名医”之一的陈逊斋。
&陈老是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的后裔。19岁的方药中正式从师于陈逊斋门下学习。为了生活,他还不能放弃邮局的工作,只能半工半读。陈逊斋是一位严师。在中医理论方面造诣很深,不但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而且要求熟读成诵。临床方面,他是著名的经方家,而且针药并用。诊病时,只口述方名,便要求学生开出药物;只提示穴位,便要求能准确取穴扎针。面对这种严格要求,方药中只好把要背诵的内容写在纸条上,利用饭前饭后、乘车行路的时间反复默诵。日积月累,终见成效。在陈逊斋处学习半年之后,他便能按老师要求,遵方开药,按穴用针,有时还能背诵一些《内经》、《金匮要略》、《针灸大成》的原文作为处方、取穴的根据。
&陈逊斋对这位勤奋苦学、聪敏善思的学生深为赞赏,随为他改名为“方药中”,勉励他“一生沉潜于方药之中”,预祝他“方药必中”。这一段学习经历,使方药中受益终生。由于陈老师的严谨教学和严格要求,使他苦读了中医经典著作,苦练了坚实的基本功。他在讲课中经常引用古典医籍,总是背诵如流。同时,学习中节奏紧张的生活,使他养成了珍惜时间、快速高效的工作习惯。
张简斋贫富同等对待。
张简斋(),民国时南京名医,抗战时期张简斋在重庆行医,蒋经国曾说:“人只怕没有真才实学,如有真本领,是不怕人家不知道的。譬如张简斋医生,你如果要坐黄包车去看病,只言到张某家,车夫自会把你拉到门口。”可见张的名声之大。他每天出诊时,官贵之家以小轿车相迎,按路程远近排列。前车一开,后车如长龙尾随,极一时之盛。其中如有贫民邀请,张简斋路经其处必下车诊治,虽卑巷陋室亦不弃也。对贫困病者,则免费诊视,遇特困病人,还在处方上标明免费取药,由药店与张氏结帐。张简斋以一布医之身周旋于军政要员之间,却洁身自好,不沽声名。南京政府曾授以“立法委员”、“国大代表”等职,他都坚辞不受。
郭受天(),男,民国著名中医学家,教授。历任中央国医馆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医药学术研究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考试院中医考试委员、南京市国医公会常务理事、南京国医传习所教务主任。50年代任南京市政协委员,退休后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郭受天为人正直爽快乐观,善说善写,别号“半聋居士”。上世纪20年代初,国民政府提出废除中医,郭老先生挺身而出,发表文章表示抗议,此后即筹办《南京医药卫生通俗报》进行宣传,共发100多期,为保卫中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1929年国民政府卫生部第一届卫生委员会会议决议废止旧医案出笼,他立编南京国医杂志,此后又为中央国医馆的筹办,以及出刊国医公报做出一定贡献。郭老先生在主编中医学报的同时,还从事中医课程教学,并兼办与外地团体来宁联络中医药事宜。全国解放后,郭老先生任“西学中讲师团”讲师,负责教材主编。后任江苏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退休后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郭老先生闲时撰写回忆录,又手抄成集。编有《医抄从存》4卷,计40篇文章,皆为国医馆及友人未发表的最重要的文献。
南京中医药学会坐落在南京风景秀丽的秦淮河畔,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清代嘉庆年间,南京就有“药王会”之设,并集资建立“痘神”专祠(又名长生祠)以为会址。
日,在夫子庙长生祠,正式成立了南京中医学会,当时即有200余人登记入会,他们各自有着诊所、药铺,其中一些更是蜚声一方的名人,其中不乏被世人称之为“三卿一石”的京城四大名医朱子卿、武俊卿、随仲卿和王小石。选举出隋仲卿为会长、王小石为副会长。日改组为“南京市中医公会”,并召开全体会员大会,通过了学会简章,并推荐徐近仁、杨伯雅、隋翰英为常务委员。
1929年,时任国民政府卫生部长的余云岫,抛出“废止旧医”案,该方案激起全国中医药界的强烈反应,并直接催生了全国中医药联合会的成立,公推随翰英为联合会副会长。由南京医药名家随翰英、张简斋、杨伯雅、叶橘泉等人带领中医药界200多人,会同各地代表游行抗议,迫使当局撤销提案和解除歧视性法规。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南京中医师公会第一届委员会理事长为徐又椿,秘书长为王问儒,1942年第二届理事长为汪绍笙,秘书长为王问儒。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在大油坊巷39号,南京中医界名流周柳亭等11人依照民国政府非常时期人民团体组织法及医师法规定,联合发起组织成立了“南京市中医师公会”,并通过了公会章程,张简斋被选为理事长,周柳亭、郭受天、王翰臣、井振亚为常务理事。当时有会员113人。织法及医师法规定联合发起组织成立了“南京市中医师公会”,并通过了公会章程,张简斋被选为理事长,周柳亭、郭受天、王翰臣、井振亚为常务理事。当时有会员113人。
徐又椿(),南京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医主治医师,著名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时随父学医,曾任中医公会理事、监事及理事长,内政部中医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任南京市儿童医院中医主治医师等职。
徐又椿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徐静仁为清末民间著名中医。徐又椿12岁随父学医,16岁拜著名儿科中医孙少培为师。1919年受聘江苏省警察厅医员,1924年辞职,在其父诊所坐堂行医。1927年其父创天寿药号,徐受命独自掌管药店。1929年,任中医公会理事、监事及理事长等职。1941年,受聘汪伪内政部中医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解放后,继续开业行医。1956年参加工作,分配在南京市儿童医院任中医主治医师。1958年、195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1961年当选为鼓楼区人民代表。徐又椿从医50余年,专长儿、内、妇科,对妇科不孕症及儿科痧、麻、痘、疹的诊治尤为见长。日,徐又椿因患食道癌,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66岁。
随翰英(),字勤武,男,江苏省南京市人,清末民初著名中医,民国时“金陵四大名医”之一。出生于中医世家,随父仲卿学医,尽得真传。长期担任南京中医药公会理事长,先后任南京市第一届国医审查委员,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南京国医传习所常务董事兼教务主任、教授,
创办《南京国医公会杂志》,并带头撰写进行学术讨论。随翰英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习儒,考中秀才,因废科举,遂从父随仲卿习医,精通医典,得父真传,在清代金陵医试中获得良好成绩。20多岁即在祖宅颜料坊悬牌行医,于1936年迁安品街继操医业,他医道精通,擅长内儿科,精于儿科。对儿科时感、麻疹、疳积、慢脾风等证诊治,有其独到之处,用药精练。行医四十余载,将毕生精力用于中医事业。随翰英对中医事业非常重视和热心,1929年,国民政府全国卫生会议,通过“废除旧医案”时,他四处奔走呼吁,并担任南京中医中药界代表出席上海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被推选为“全国中医药联合会”副会长;组织代表团到南京游行请愿,迫使国民政府同意撤销此案。长期担任南京中医药公会理事长,先后任南京市第一届国医审查委员,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南京国医传习所常务董事兼教务主任、教授,常为学院讲课,颇受欢迎。还出资创办《南京国医公会杂志》,并带头撰写进行学术讨论,随翰英十分重视医案资料积累,数十年如一日,记载医案心得或整理成册,惜在抗战时期损失大部,十年动乱中已荡然无存。
随家仓在南京很有名气。为何“随家仓”上冠有的“随”字与百家姓上的“隋”字有异?以往,曾有人认为,这个地名和清代文人袁枚在这里建设的随园有关系。笔者认为,“随家仓”由来与南京世家名医随氏家族有关。
随家祖籍山东,先祖原本姓隋,明代时在军中为官,万历年间随军南下。军旅生涯中,跌打损伤、罹患疾病的事情经常发生,隋氏逐渐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搜集了大量验方。随着清兵入关,军民纷纷逃往南方,隋氏一家与溃兵难民一同迁徙到南京落户定居,从此弃军从医,以治病救人为谋生手段。
由于隋氏系由山东迁来南京,为表明由鲁迁宁之意,特在其原“隋”字姓氏内加了“之”而改姓成“随”。随姓在南京行医的名气越来越大,传到随霖一辈时,随氏家族在宁已行医五世了。随家购置的宅府就在现在的随家仓一带,由于他们家收藏的医书典籍及粮食器物很多,人们将他们家形象地比作仓房、仓库,称为“随家仓”。&
随氏代代出名医
1793年前后,南京疫病大流行,死者很多,万民惊恐,百姓纷纷寻诊求医。普通中医对疫病束手无策,只有随霖与城南的周魁两位医生治疗瘟疫有效果,一时“北随(霖)南周(魁)”善治疫病在南京传为美谈。
随霖曾著《羊毛瘟证论》一书,认为瘟疫病变在外可化“毛”而成疔毒,在内亦可化“毛”而伏皮肤(黏膜)。故治法可从“羊毛疔”(头痛、畏寒发热、胸背起红点,红点内有羊毛状物的一种致死性疾病)的治法推究而来。此法属内病外治法,随霖采用此独辟蹊径之治法广施方药,疗效显著,救人甚多。
随霖之子随鸿模生于太平天国之前,他得益于家学,在当年也是南京极为出名的医生。太平天国后,随鸿模在城南添置房产,并在船板巷开业行医,后又将诊所迁至颜料坊,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名医。
鸿模之子名仲卿,1850年出生,他承继家学,潜心研究内、儿科杂病多年,医术上有很高造诣,后逐步成为清末民初南京“三卿一石”(随仲卿、朱子卿、武复卿及王筱石)的四大名医之一。随仲卿,医术卓著,门庭若市,曾任南京医药联合会会长,1919年于南京逝世。仲卿在世时,南京地区较为安定,其所治疾患以内、妇、儿科居多。
家喻户晓的“儿科医圣”
民国时,在南京,只要提到中医随翰英大夫,南京人无不夸其医术高明,都会竖起大拇指表示崇敬之情,有的患儿家长还尊其为“儿科医圣”。
随翰英字勤武,系随仲卿之子,1885年生于南京。随翰英年幼时考中过秀才,后来因为科举废止,于是从父习医。他重视以德行医,同情人民疾苦,无论贫富贵贱皆悉心治疗,20多岁时即在城南颜料坊开诊所,后又移址铁作坊及安品街7号开业,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城南人。
随翰英通晓中医内科诸症,中年后则专攻儿科,成为当时南京最著名的中医儿科专家。原文笔者姑母幼时,因嗜食生山芋而染上伤寒症,多日高热不退,病入沉疴、奄奄一息。后求治于随氏,随丝儿(Sir.
先生,对大夫的尊称)细问病情,只开了数帖水药,便使姑母奇迹般地退尽热度,转危为安。
随翰英在民国南京医界中,堪与张简斋、张栋梁等人齐名,由于德医双馨,威望极高,被推举为南京医药会会长,还参与创办全国中医第一所最高学府——南京国医传习所。
随翰英有一件著名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颂。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褚民谊在汪精卫的支持下,在国民党中央卫生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取消中医中药。第二天,在褚民谊授意下,有人提出了废止中医的提案,竟获得了大会的批准,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南京上海等地中医界对这一提案坚决抵制。
随翰英和张简斋等人被推举为国医界代表,向政府请愿,随翰英还宣读了反击《废止旧医案》的请愿书:“……我中医药界幸籍其颠扑不破之实效,……发挥民族之光荣,推广药材用解民生之疾苦……俾我国医药事业突飞猛进,内则加惠民生,外则兼善世界,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愿与各代表共勉之。”随翰英据理力争的正义言词,句句铿锵有力,在全国中医界团结一致的斗争和民众舆论大力支持下,最终迫使汪精卫、褚民谊、余云岫之流阴谋破灭。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民国政府的古都,地杰人灵,汇集了众多名家。当时中医界赫赫有名的金陵四大家,你们又知道多少??
金陵四大家——张简斋、张栋梁、杨伯雅、隋瀚英。
杨伯雅()江苏江都县人。投师于任秋甫之门学行中医,业后于南京慧圆街行医。先后任南京市国医公会副会长、中央国医馆理事、南京市第一届国医审查委员,首都中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南京国医传习所常务董事、教授。与南京名医三卿一石(随仲卿、武俊卿、朱子卿、王筱石)齐名。
杨伯雅自幼勤学苦练,誓志习医,投师于南京任秋甫之门,随师侍学中医,日则为师效劳,夜则挑灯苦读,为人忠厚深得教师喜爱,愿授其业,以励其成。卒业后,与南京慧园街开业行医。杨伯雅恃学精心,学识广泛,於内外杂症各种无不擅长。所宗内经、伤寒、金匾为基础,对温病条辩,温热经纬合于时令之热症颇为见长;对外科痈疽疮疡均有临证经验。杨氏诊视精审,处方简约,融合古今,不著痕迹,师古而不泥於古,平淡空灵,屡起沉菏,一时推为独步。其时,南京名医“三卿一石”,均已蜚声医坛,杨以后生之学,跻身医林,不数年间,几乎与之齐名。
杨伯雅乐善好施,行医数十年,未曾计划,不染时医恶习,故求治者日常盈庭。对贫病者施诊,又施药。经其治愈患者,赠其匾额甚多。在抗战前,曾为革命前辈何香凝患病诊治,投方即愈。他还热心公益,数捐多金。同道之贫乏者,缓急往告,辄有周济,社会敬仰。先后任南京市国医公会副会长、中央国医馆理事、南京市第一届国医.审查员,首都中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南京国医传习所常务董事、教授。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参加南京医药界抗议国民政府”废弃旧医案”的游行请愿活动,结识了全国各地著名中医施今墨、陆仲安、谢利恒等,为发展中医事业,他捐资筹办《国医杂志》,举办中医学术讲座,聘邀南京名医助教。各地慕名前来投师者二三十人。自办图书室由学生管理,帮助青年中医学习提高,日寇侵华,南京沦陷,百业萧条,民不聊生,杨怀爱国爱民之心,优郁致疾,于1940年夏逝世。其子杨绍伯继承父业、孙杨家齐也业医。
丁泽民1919年出生在江都农村,父亲丁辅庭是当地名医,而其家族更是有着“中医痔科世家” 的声誉。丁泽民幼承庭训,17岁起随父行医,成为“
丁氏痔科 ”的第八代传人。除了跟随父亲学习祖传医法,年轻时的丁泽民还拜师于另一位内科大夫、素有“ 两淮官医
”之称的朱霞林门下,后又就读于南京“国医专科学校”(国医馆)。待得羽翼丰满,丁泽民开始了独自行医的生涯,他先后在扬州、南京地区开办诊所,并逐渐享誉大江南北。
  1956年,他放弃私人诊所的优厚收入,将祖传的专科器械及验方献给政府,创建了南京市中医院的肛肠科。丁泽民不仅仅是独善其身的精英,更是提携后学的典范。从自己的家庭来说,他不但学术超群、事业有成,还把4个儿子培养成了我国医学界的名人:长子丁义山,南京丁义山肛肠专科医院院长,曾任全军肛肠学会会长;次子丁义江,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前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学会会长;三子丁义涛,南京市鼓楼医院院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四子丁义林,南京市口腔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如今,丁家三代人中14人从医——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肛肠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