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骨密度仪是检查什么的?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我们为什么要检查骨密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定期健康检查(即“体检”)越来越广为接受。我们在体检时常常会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却很少有人会关注自身的骨骼健康状况。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下面我们来简单谈谈为什么中老年人、甚至青壮年人要检查骨密度。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作为常见老年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使许多人深受其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约为30-35%,男性约为10-20%。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和病因复杂,但成年前期获得的峰值骨量的高低和成年后骨量丢失的速度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对于绝经前期妇女(45岁左右)和50岁左右男性,无论有否症状,应该到正规医院做一次骨密度,可以及早了解自己目前骨密度值,以后的检测可以与自己初始骨密度值来比较,掌握每年骨量的丢失速度,一旦达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标准,就可以及早预防或治疗。
  那么如何及早诊断骨质疏松呢?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是骨矿物质含量减少:骨头外层的皮质变薄,内层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断裂、孔隙增多,最后使质地致密而坚实的骨头变的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就像被白蚁蛀空的房梁,轻微摇动、甚至无任何外力的影响下自行倒塌。所以,必须使用可以反映骨矿含量的仪器测定,大家熟悉的X线检查,如拍腰椎或骨盆片,但只有当骨矿量丢失30%以上,才可显示骨质疏松,这样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目前最好的检测技术是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俗称骨密度仪,可以测定腰椎、股骨近端或者全身骨骼的骨量,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同时骨密度值可以预测将来发生骨折的危险性,骨密度值愈低,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愈大;此外,骨密度还作为监测治疗效果的指标,如果治疗后,骨密度增加明显,反映了治疗效果佳。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无创伤,扫描时间短,接受的X射线量相对普通放射科拍片要少,所以除孕妇、未成年人不能做外,其他人都可以进行检查。
  浙江医院于2004年在省内最早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通用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目前已为12000余例病人或体检者提供了骨密度检测的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我们还有Achilles Insight型超声骨密度测量仪,可以用于体检人群的筛查。
文晓林 王国付
您是第位访问该网站的用户当前位置: &
如何看懂骨密度检查的结果
导读: 很多人到了老年都会患上骨质疏松,因此很在意骨密度检查,你知道骨密度检查后如何看检查结果呢?
怎么看骨密度检查结果?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是由于骨密度丢失导致骨骼变脆,易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骨密度是指特定部位骨骼的骨组织含量(例如钙及其它矿物质)。过去曾经认为骨质疏松是女性疾病,现在已经明确男性同样可患骨质疏松。每5名50岁以上的美国妇女就有1名患骨质疏松(20%),大约半数50岁以上的美国妇女有过髋部、腕部或脊柱骨折病史。近10年间,北京市50岁以上的髋部骨折率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了42%和110%。预计在未来几十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中国人髋部骨折率还会明显增长。双能X线扫描——测量骨密度金标准骨质疏松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可以通过化验血糖确诊,可以通过测量血压确诊,骨质疏松依靠什么确诊呢?靠测量骨密度,即测量机体某个部位在当下究竟含有多少钙和其它矿物质。目前双能X线扫描是测量骨密度最常用的金标准,与其它危险因素相结合,以分析预测机体日后发生骨折的风险。另外,一种特殊的CT——定量CT,在少数情况下亦用于测量骨密度;而一张普通的脊柱或髋部X线平片仅能反映出严重的骨质疏松,不足以用于预测机体日后发生骨折的风险。双能X线扫描采用的是低能量X线,大约相当于普通胸片放射剂量的十分之一。大多数专家均认为,与及早发现骨质疏松并避免骨折的受益相比,因行双能X线扫描而受到的那一点儿的风险是很低的。受检者一般不用脱衣服,安静平躺在检查床上,不要随意移动身体,探头在身体上方悬空扫过即可,没有任何痛感,耗时很短。作检查前需要取下身上佩戴的金属及装饰品。怀孕或准备怀孕的人不能做骨密度检查。最常取用的检查部位是髋部和腰部。在药店、商场、保健产品推广会上还可以见到小型的骨密度仪,用来测量手指、手腕、足跟或小腿部位的骨密度,简单方便,可用于筛查。然而,只有双能X线扫描所得髋部和腰部的骨密度才是预测骨折风险的最佳、最可靠的测量结果。怎么看骨密度的检查结果?骨密度的检查结果通常报告为T值和Z值。它们的含义是什么?行骨密度测量后通常给出T 值,其含义为与正常人的巅峰骨密度(即健康青年的骨密度)相比,受测试者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具体表示为T值= (测定值-骨峰值)/ 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骨密度测量后亦给出Z 值,Z 值含义为与正常人同年龄组相比受测试者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具体表示为Z 值= (测定值-同龄人骨密度均值)/ 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根据我国最新的专业学会的规定,T 值用于表示绝经后妇女和大于50 岁男性的骨密度水平。对于儿童、绝经前妇女以及小于50 岁的男性,其骨密度水平建议用Z 值表示,但是就Z值而言未给出具体范围,这可能是因为要密切结合临床具体情况才能确定,不能单单看Z值就下定论。无论T值还是Z值,只要小于0,就意味着骨骼强度受损,越小则表示骨折的风险越高。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T值≥-1属于正常范围,《-1而》-2.5属于骨量低下,≤-2.5为骨质疏松。骨量低下是骨质疏松的前奏,必要时同样需要药物干预。什么时候需要查骨密度呢?骨密度检查虽然重要,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要去查骨密度。主要在下述两种情况下应该进行骨密度检查:一是女性大于65岁,男性大于70岁,建议查骨密度;二是女性不足65岁,男性在50~70岁之间。有下述危险因素者,建议查骨密度:无论男女,50岁以后发生了骨折;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脏疾病、饮食失调等;过早停经,既包括自然发生的停经,也包括手术导致的停经;因前列腺癌或接受激素治疗;身高变矮;。吸烟;有明确的骨质疏松家族史;连续3个月以上每日服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等);经常大量饮酒。已经诊断骨质疏松并接受治疗者,也应该定期检查骨密度以监测疗效。类风关:术前术后都应用药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一直以来被老百姓称为“不死的”,常常被认为是无药可治的,但事实上,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有重大进展,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给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许多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关节达到不肿、不痛、不变形的效果,并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绝大多数刚起病的患者都应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其中多数患者能达到临床缓解;对于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晚期出现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外科手术,包括滑膜切除术、腕管综合征松解术、肌腱撕裂后修补术以及关节置换术等,但许多患者常常有这样的误区:就是做了手术后就可以彻底不用服药了,但实际上类风湿关节炎是全身多关节病变,手术只能解决少数病变关节,因此术前术后都应该用药控制其他关节的病变。许多人认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这种观念是不对的。类风湿关节炎确实需要长期用药,但药物副作用多数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好好配合医生,定期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安全是完全有保证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用药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呢?要做到类风湿关节炎的合理用药应该做到方案个体化,通俗地说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药物,在达到治疗疾病的同时又最大可能地减少副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药物。目前治疗的药物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1第一类是非甾类抗炎药,即通常说的“止痛药”,此类药物除了止痛外,还有抗炎消肿的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的患者。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是缓解症状为主,是“治标”药,不能预防关节破坏。经常有病人很疑惑“我一直在吃药,为什么关节还会变形?”,实际上患者服用的主要是止痛药,它只是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并阻止不了病变进展,因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该尽早加用“治本”的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洛索洛芬、布洛芬、美洛昔康和塞来昔布等。此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可能引起胃部不适,长期服用严重的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此外,这类药物可能对会引起肝肾功能异常和白细胞减少,因此这类药物不建议长期大量地服用,同时应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服用。对有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建议选择塞来昔布这种对消化道损伤小的药物。2第二类是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又被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治本”药。常用的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和金诺芬等。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环节,起到抑制滑膜增殖,减慢关节病变进展的作用。这些药物都是临床常用的抗风湿药,但许多患者心存顾虑,因为部分药物说明书上明确写着是抗癌药。比如甲氨蝶呤,此药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由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剂量远远小于治疗肿瘤所用的剂量,因此作为抗风湿药,甲氨蝶呤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大的副作用。而且,甲氨蝶呤目前被证明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又经济的药物,在没有禁忌征时常作为治疗首选,也常常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选择。慢作用抗风湿药一般起效较慢,2-3个月才可起效,一般需服用半年以上才能起到最大效果,由于它不具备止痛作用,因此要求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服用初期如果关节肿痛症状较重,可以和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待病情控制后再减少剂量长期维持治疗。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白细胞减低和肝功异常,因此用药期间应遵从医嘱,定期监测血象及肝功能,只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绝大多数患者的副作用是可恢复的。3第三类糖皮质激素。由于激素具有非常强的抗炎止痛作用,因此有些“祖传秘方”或“特效药”里常常掺入激素,导致许多患者在医学知识有限,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购买这些药物,最后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股骨头坏死等激素副作用,而且服用时间长了之后,很难将激素停用,导致激素依赖。对于激素的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看。目前我们不主张将激素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某些情况下适当使用激素可以提高疗效。比如某些患者出现了类风湿导致的内脏损害,或是特别重症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使用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一定要逐渐减少剂量或缓慢停用,一般每日不能超过2片。对于反复关节腔肿胀积液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关节腔内注射激素,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同时又不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4第四类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和阿达木单抗。这三种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达到治疗目的,而肿瘤坏死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对传统慢作用抗风湿药效果不佳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常常可获得满意疗效,近年来,认为如果能早期应用这类药物,部分疾病较轻的患者可能可以完全停药,达到“治愈”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药物即抗CD20单抗(美罗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是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又一选择。但是目前生物制剂属于自费药物,价格昂贵,限制了临床的大规模使用。5第五类植物药。目前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如雷公藤、白芍总甙、青藤碱等。这些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较弱,通常与其他抗风湿药联合应用。必须强调,除了合理使用药物,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是一种关节炎痛风属于关节炎的一种,是由于尿酸结晶在关节沉积造成的。尿酸是嘌呤的降解产物,而嘌呤存在于我们所吃的许多食物当中。尿酸清除异常,在关节处析出结晶,就会导致关节炎、及肾小管阻塞,从而导致肾衰竭。痛风是历史上被记载最多的内科疾病之一。急性痛风疼痛剧烈急性痛风发作的特点:受累关节出现急剧疼痛,随后发热、肿胀、变红,并有明显压痛。大脚趾底部的小关节是最常发病部位。其他可能受累的关节包括脚踝、膝盖、手腕、手指和手肘。对某些患者而言,急性疼痛是如此剧烈,甚至在脚趾上盖条床单也会导致剧烈疼痛。这些剧痛通常会在数小时到数天时间内消退。在极少数情况下,疼痛会持续数周。大多数痛风患者数年内会出现痛风的反复发作。谁会患痛风?男性患痛风的几率比女性高9倍。男性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后,发病高峰期为75岁。女性痛风通常发生在绝经期后。约有10%的美国男性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这种情况称之为高尿酸血症。不过,仅有少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会急速发展为痛风。如果您的父母患有痛风,那么您患痛风的几率为20%。痛风的危险因素肥胖、体重增加过度(尤其是年轻时)、中到重度酗酒、高血压、肾功能异常,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某些药物和疾病也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痛风患者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几率增加。1痛风的症状:大脚趾大脚趾底部的关节最常出现急性痛风。在接受治疗之前,通常会反复发作。即便是疼痛消失也需要去看医生。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痛风会损伤您的关节、肌腱和其他组织。2痛风的症状:手指人们可能会出现手指关节尿酸结晶沉积,发生痛风的情况。为了缓解疼痛,痛风发作期间不要活动关节。3痛风的症状:手肘痛风还会攻击如手肘和膝盖这些关节。注意肘部的突出部位。4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当患者反复出现关节疼痛,尤其是大脚趾底部或脚踝和膝盖处疼痛时,可能是患有痛风。最可靠的测试是通过关节穿刺术检测关节积液中的尿酸结晶。这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需进行局部麻醉,采用无菌技术,利用注射器和针头从发炎的关节抽吸积液。5痛风的诊断:关节液分析一旦获得关节液,即对其进行尿酸结晶和感染分析。医生还可能同时作个血液测试,以测量血液中的尿酸量。如何预防痛风发作?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有助于预防急性痛风发作,并减少痛风患者出现肾结石的危险。众所周知,酒精有利尿作用,会加重脱水和尿酸沉积,引起急性痛风发作。酒精还会影响尿酸代谢,引起高尿酸血症。除了导致脱水,引起关节处析出结晶外,酒精还通过减慢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而引起痛风。更多的预防措施改变饮食习惯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由于机体会将嘌呤转化成尿酸,因此应避免嘌呤丰富的食物。富含嘌呤的食物包括贝类和动物内脏,如肝、脑、肾。研究人员报告称,食用肉类或海鲜会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而乳制品似乎能降低这种风险。则有助于降低痛风反复发作的风险。痛风的药物治疗某些药物能缓解痛风发作时的疼痛和炎症,如消炎药(布洛芬及其他消炎药)、秋水仙碱和皮质类固醇。其他药物能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防止尿酸在关节、肾脏和组织中的沉积,有助于预防进一步发作及并发症。这些药物包括别嘌呤醇、非布索坦和丙磺舒。痛风的未来会怎样?各种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相关领域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科学家们发现高动物蛋白会稍微增加痛风的风险。正在开发的新药对于控制慢性痛风患者升高的尿酸水平更为灵活和安全。结语:(文章原载于《大众健康》,刊号:2012 第5期,作者:李全民/叶华/高然,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157014551811246320139011866262002
大家都在看
329660312580289920024602647104110384995901460455【爱问经验】骨关节炎的种类都有哪些
骨关节是夏季的高发疾病,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此类疾病,就是这样高发的疾病很多人对此还不是很...
答: 五、感冒冬季气温低、温差大,呼吸道抵抗力低,极易患风疹、流感、水痘等疾病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骨密度_百度百科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平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T值是一个,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危险性的重要依据。由于测量方法的日益改进和先进软件的开发,使该方法可用于不同部位,测量精度显著提高。除可诊断骨质疏松症之外,尚可用于临床药效观察和,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骨密度正常数值
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确定年龄、大小及各年龄段的正常值。应用DXA测定腰椎L2--L4及髋部骨密度。结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龄各部位均在20--24岁,L2--L4 密度值为1228(g/cm2);女性峰值年龄腰椎在30--34岁,值为1197(g/cm2)。髋部骨密度峰值年龄在25--29岁。
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FO)2004年世界骨质疏松大会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WHO研究中心Johnell等对12个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骨密度(BMD)均是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该研究纳入12个人群研究中的3万9千人,共观察了约17万人年。采用Poisson模型分别对每个研究人群中BMD对骨折发生危险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加权系数对每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和女性,BMD均是很好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预测指标。
在65岁年龄组中,BMD值每降低1个标准差(SD),男性髋部的危险增加2.94倍(2.02--4.27),女性增加2.88倍(2.31--3.59)。但是,这种作用呈年龄依赖性,50岁的危险梯度显著高于80岁。各种类型的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梯度均低于髋部骨折,BMD预测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65岁年龄组中,BMD每降低1个SD,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增加1.41倍(1.33--1.51) 女性增加1.38倍(1.28--1.41)。对于骨折,骨折与测量BMD间隔时间延长,BMD的预测价值减小,但没有显著性。BMD值越低,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各种类型骨折)的作用越大,T值降低4个SD时的危险比是2.10(1.63--2.71)T值降低1个SD时危险比是1.73(1.59--1.89)。对于髋部骨折,BMD的预测作用也相似。Johnell等认为,由于所选的临床研究是国际性的,因此,该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该分析结果表明,BMD可以用于易感病例的筛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考虑到年龄对BMD预测价值的影响。
骨密度测定方法
(1)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利用骨组织对放射物质的吸收与骨矿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为光源,测定人体四肢骨的骨矿含量。一般选用部位为桡骨和尺骨中远1/3交界处(前臂中下1/3)作为测量点。一般右手为主的人测量左前臂,“”测量右前臂。该方法在我国应用较多,且设备简单,价格低廉,适合于流行病学普查。该法不能测定及(脊椎骨)的骨密度。
(2)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通过管球经过一定的装置所获得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种光子峰穿透身体后,扫描系统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该仪器可测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高,对人体危害较小,检测一个部位的放射剂量相等于一张胸片1/30,QCT的1%。不存在放射源衰变的问题,目前已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开展,前景看好。
(3) 定量CT(QCT):近20余年来,计算机机层()已在临床放射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QCT能精确地选择特定部位的骨测量骨矿密度,能分别评估皮质骨的海绵骨的骨矿密度。临床上骨质疏松引发的常位于脊柱、股骨颈和桡骨远端等富含海绵骨的部位,运用QCT能观测这些部位的骨矿变化,因受试者接受X线量较大,目前仅用于研究工作中。
(4) 超声波测定法:由于其无辐射和诊断骨折较敏感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声波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能反映骨矿含量多少和骨结构及骨强度的情况,与DEXA相关性良好。该法操作简便、安全无害,价格便宜,所用的仪器为超声。
骨密度测试结果
骨密度测试结果包括平均值和标准值。平均值为实际测试结果。
标准值为预先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它包括两部分:标准值±标准差。标准值按性别和年龄的组合不同而有不同的值,即按男女性别分为两大系列组,并同时按年龄分为:20岁以前每两岁一个年龄组,20岁以后每十岁一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一个值。
以平均值和标准值求差,如果差为正值或零,则被测人骨密度良好。如果差为负值则被测人为骨密度降低,降低程度将由负差值与标准值中的标准差进行比较后决定:如果负差值的绝对值小于1个标准差为骨密度轻度降低,其绝对值大于1个标准差小于2个标准差为骨密度中度降低,其绝对值大于2个标准差的为骨密度重度降低。
骨密度提高手段
提高骨密度的药物和饮食方法:
根据骨密度缺少产生原因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在进行保健食品配方设计时可选择不同原料。经常使用的原料如下:
1.钙剂:如钙吸收正常,每日给1.00克—1.50克即可。各种钙剂中,碳酸钙使用得比较普遍。对65岁以上老人每日0.75克—2.5克。对使用副作用多且有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可能者,给予大剂量的钙,可起到与使用雌激素相同的作用,病人不能摄入大量的钙。
2.维生素D及其活性产物:过去认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病人常伴有维生素D不足,因此主张多给维生素D,实际上除了合并有骨软化(一般来讲,仅有儿童易患骨软化,如佝偻病),肠钙吸收障碍及维生素D代谢产物生成减少者,一般无需补充大量维生素D,确有上述三种情况者,可同时给予维生素D。
3.降钙素:降钙素可减少骨质吸收,降低血循环中的钙,增加骨质中的钙含量,降钙素由于可降低血钙,所以在用降钙素时应补足钙量,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4.磷酸盐类:磷酸盐类治疗骨质疏松近年来得到发展,磷酸盐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细胞的破坏,可以长期应用。
5.其他:目前,市场上增加骨密度的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以化学原料和中药提取物为主,服用剂型主要为胶囊、片剂等。保健食品的新法规出台以后,将会提高保健食品的研发技术要求。根据申报的保健功能,在原料上面放宽界限,可以用一些新的原料,在剂型上面可以研制一些新的剂型,这样会更好地提高保健食品的作用效果。
骨密度测试意义
人体骨矿物质含量与骨骼强度和内环境稳定密切相关,因而是评价人类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在生理状态下,中骨矿物质含量随年龄不同而异,在 下,某些药物可导致骨矿含量改变。因此人体骨矿含量的定量测定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骨矿的常规检测主要是通过对人体骨矿含量测定,直接获得骨矿 物质(主要是钙)的准确含量,它对判断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诊断全身各种疾病均有重要作用。正常人骨矿含量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同年 龄组不同性别有差异,女性低于男性。同一性别随年龄增长发生相应的变化,35-40岁以后骨矿含量出现逐渐下降趋势,女性尤为显著。这些生理性变化数据也为疾病的诊断及不同原因所致的骨矿含量改变提供了重要诊断依据。
年龄与性别是影响人骨矿含量的因素之一。婴儿至青春期骨矿物质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无明显性别差异。青春期之后,骨矿含量的增加男性较女性显著,30-40岁达到最高峰值。以后骨矿物质含量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较男性大。有资料记载对50-65岁妇女桡骨远端进行测量,每年骨矿物质含量下降率为0.0118g/cm/一个老年人其桡骨远端的骨矿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体重、身高和骨横径也是影响人骨矿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绝经期前的妇女骨矿含量与身高呈正相关,绝经前和绝经后的妇女骨矿物质含量与体重呈正相关。由于骨横径的个体差异,使同龄人群的骨矿含量变化较大。若以骨矿含量/骨横径(BMC/BW.g/cm2)对骨矿含量(BMC)进行修正,使同龄人正常曲线变异系数由12%降为9%,用多元回归法处理,将身高、体重、骨横径考虑在内,则变异系数降至6%,老年人的变异系数由20%降至10%,儿童降至8%。
运动和饮食对人体骨矿含量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实际观测证明运动员桡骨及脊柱的骨矿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摄入钙相同的情况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比不活动的人可 保持较高的骨骼健康状态。骨专家的研究表明高钙饮食的妇女其平均桡骨骨矿含量高于低钙饮食的妇女,活动量大而低钙饮食的妇女可保持较好的骨骼指数。所以注 意饮食调整,多吃含钙量多的食物,适度体力劳动或运动,可以减少骨量丢失和的危险性。
对正常人不同年龄段骨矿含量检测,以了解人体骨骼发育、成长和衰老过程中的骨矿含量变化规律。如果年轻人骨矿含量尚未达到高峰值,应采取饮食、药物同时补钙,加强锻炼,使骨矿含量达到高峰值水平。老年人除药物饮食补钙外,适当活动和晒太阳,能使骨矿物质含量提高或不继续降低。单光子骨矿测定议的检测技术为 临床提供了一个简单而非创伤性骨骼测量,由于它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精确性,用于观察人一生中正常骨矿含量的变化及各种疾病对骨的影响和药物疗效,为临床研 究提供了有利的测量手段。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