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含姜片能治咳嗽吗玄参能治咽干吗

当前位置: >
  玄乃黑之意,表皮灰黄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断面墨黑,嗅之有一股酱气,尝之甘中微咸略苦,产于浙江、四川、湖北,其中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故被列为&浙八味&之一,并以支条肥大、皮细、质坚、芦头修净、肉色乌黑者为佳。  中医学认为,玄参性味苦咸、凉,入肺、胃、肾经,具有滋阴降火、凉血解毒的功能,可治疗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便秘、咽喉肿痛、吐血、衄血等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清代名医陈修园也说:&元参所以腹中诸疾者,以其启肾气上交于肺,得水天一气,上下环轶之妙用也。&历代医家对玄参颇为重视,各医家都有一定见解。如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对它破格重用,在治疗邪热入营、神昏谵语,以及热入血分,证见舌质深绛,脉数、烦扰不寐、吐血、衄血、发斑而应用的代表方剂,如清营汤、清宫汤、化斑汤中,都使用了玄参。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玄参含生物碱、糖类、氨基酸、甾醇和脂肪酸,以及微量挥发油及胡萝卜素等。现代医学认为玄参有解热降压的作用,玄参流浸膏还有降低血糖和抗真菌的作用。  玄参的功效较好而又价格低廉,在医药领域中用途广泛,但脾胃有湿和便溏者则不宜使用。
玄参是什么药材
玄参其他名称:重台 鬼藏 正马 鹿肠 端 玄台 咸 逐马 馥草 黑参 野脂麻 元参 主要成分: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为L一天门冬素等)、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初步分析根含玄参素、植物甾醇、脂肪、糖类、l-天冬酰胺、微量挥发油及1种生物碱。 性状:根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竭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咸。 功能主治:治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1.清热凉血 本品性寒,能清营血分之热,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常配生地、丹皮同用,如清营汤。2.养阴生津 本品质润多液,能清热邪而滋阴液,用于热病伤津的口燥咽干、大便燥结、消渴等病证。3.泻火解毒 用于热毒炽盛的各种热证,取其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治疗发热、咽肿、目赤、疮疖、脱疽等。4.软坚散结 本品味咸能软坚而消散郁结,治疗痰火热结所致的肿结包块,处方如消瘰丸。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和注意:1.玄参毒性极低,未见有中毒,过敏报道,是一味使用安全的中药。2.本品寒性大,临床应用玄参需注意顾护阳气。但肿瘤病人病程日久,体质多虚,特别是晚期病人已元气大伤,单用玄参则属不当。苦寒伤正,抗邪无力,病邪益甚。此时应加温补之药,制其寒性,扶持正气。 其它: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本品苦寒清降,咸寒而润,主入肾经以滋阴降火,又入血分以凉血解毒,凡阴虚火旺,血分热毒之证。本品颇为适宜。 玄参功效 1.清热凉血 本品性寒,能清营血分之热,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常配生地、丹皮同用,如清营汤。 2.养阴生津 本品质润多液,能清热邪而滋阴液,用于热病伤津的口燥咽干、大便燥结、消渴等病证。 3.泻火解毒 用于热毒炽盛的各种热证,取其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治疗发热、咽肿、目赤、疮疖、脱疽等。 4.软坚散结 本品味咸能软坚而消散郁结,治疗痰火热结所致的肿结包块,处方如消瘰丸。 玄参用途 1,凉血解毒:适于血热及疮毒。 a.热入营血,舌绛而干;气血两燔,热毒发斑;热陷心包,高热神昏。 b.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热毒疮疡,红肿热痛;瘰疬痰核。常配伍解毒消肿散结药。 2,滋阴降火:主治阴虚内热。 a.阴虚火旺,咽肿咯血,骨蒸劳热。 b.热病伤阴,心烦不眠,口渴舌绛。 玄参主治 治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
玄参为双子叶植物玄参科玄参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茎具四棱,有沟纹。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10~15cm,边缘具细锯齿,齿缘反卷,骨质,并有突尖。聚伞圆锥花序大而疏散,轴上有腺毛;花萼5裂,裂片边缘膜片;花冠褐紫色,上唇长于下唇;退化雄蕊近圆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主产浙江。  [性状] 根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咸。 
[性味归经] 味甘、苦、咸; 性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主治]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类药比较]  玄参∶生地黄 两者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但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各家论述]  1.张元素:玄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肃清而不浊,风药中多用之。故《活人书》玄参升麻汤,治汗下吐后毒不散,则知为肃清枢机之剂。以此论之,治空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以玄参为圣药。   2.《纲目》: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   3.《本草正》:玄参,此物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缓。《本草》言其惟入肾经,而不知其尤走肺脏,故能退无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结热痈。   4.《药品化义》:戴人谓肾本寒,虚则热。如纵欲耗精,真阴亏损,致虚火上炎,以玄参滋阴抑火。凡头疼、热毒、耳鸣、咽痛、喉风、瘰疬、伤寒阳毒、心下懊憹,皆无根浮游之火为患,此有清上澈下之功。凡治肾虚,大有分别,肾之经虚则寒而湿,宜温补之;肾之脏虚则热而燥,宜凉补之;独此凉润滋肾,功胜知、柏,特为肾脏君药。   5.《玉楸药解》:玄参,清金补水,凡疮疡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涩,膀胱癃闭之证俱善。清肺与陈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泽泻同服。     8.《别录》:生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   9.《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10.《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11.《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12.《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13.《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玄参:滋阴降火的药!
滋阴,凉血,解毒。
滋阴.生津.解毒之良药.于现代人易上火者.久服无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暂无相关文章
声明:小鱼健康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相关频道:当前位置:&
玄参,麦冬,金银花,金菊花能治咽炎吗?
玄参,麦冬,金银花,金菊花能治咽炎吗?
基本信息:女
病情描述:
玄参,麦冬,金银花,金菊花能治咽炎吗?
(因涉及隐私,只有医生和提问者本人才能看到图片)
擅长:回答外科及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相关问题。
可以的,还是不错的。另外以日常保养为主。多喝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时还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禁烟酒,如果空气不好的话,出门最好带上口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玄参,麦冬,金银花,”相关问题
“咽炎” 的相关问题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808034',
container: s,
size: '250,235',
display: 'inlay-fix'  您好,在确诊为咳嗽的情况下,您还应辨别一下是哪一种类型的咳嗽,咳久是易致慢性支气管炎的。  以下请您对照下,具体您可去看看中医治疗调理:  外感咳嗽  外邪侵犯于肺引起咳嗽,主要是风、寒、热、燥四种外邪,且往往是两种以上的外邪共同引起,临床上以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为多见。外感咳嗽的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宣畅肺气,但由于肺为脏腑之华盖,位高居于膈上,药力易达病所,故药宜清扬,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即是。再就本病的特征,宜重视化痰顺气,使痰清气顺,肺气宣畅,则咳嗽易于治愈。外感咳嗽,大忌敛肺止咳,或病起即予补涩,反使肺气不畅,外邪内郁,痰浊不易排除,咳嗽愈加剧烈。此外宣肺不可太过,以免损伤正气。  (1)风寒咳嗽  ①症状: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等。舌苔白,脉浮。  ②病机分析: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内郁肺气,以致肺卫失宣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风寒客肺,肺气闭郁不宣,故咳嗽、咯痰、鼻塞流涕;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外之阳气被遏,故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为风寒之邪束表客肺之象。  ③治法:疏散风寒,宣通肺气。  ④方药:杏苏散或金沸草散加减。咳嗽较甚者,加金沸草、紫菀;咳而气急者,去紫苏加麻黄、苏子宣降肺气;表邪较甚者,可斟酌加防风、羌活;若见气虚者加党参。  对其兼夹证,需注意随证施治。  1)外寒内热:症见咳嗽声重音嗄,痰浓不易咯出,咳引胸痛,恶寒鼻塞,或有身热,口渴咽痛,甚则气逆而喘,舌苔白腻而黄,舌质红,脉滑数。此证为风寒外束,肺热内郁所致,俗称“寒包火咳”。治宜散寒清热,用麻杏石甘汤。此证与燥邪伤肺不同,不宜早投清润之剂。  2)风寒兼湿:证见咳嗽痰多,兼有胸脘作闷,舌苔白腻,脉濡。此为湿邪内郁,复感风寒之邪,肺气失于宣畅所致。治宜疏散风寒,兼予燥湿去痰,用杏苏散加厚朴、苍术之类。  3)风寒夹饮:主要症状与风寒证相同,但见咳逆上气,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薄白滑利,脉浮紧或弦滑,此属风寒外束,饮邪内犯,肺失宣降而发咳嗽,治以疏散风寒以除表邪,温化寒饮以逐内患,用小青龙汤加减。  (2)风热咳嗽  ①症状:咳嗽,痰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黄涕,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②病机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营卫失和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风热犯肺,热灼肺津,故见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口干;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鼻咽部先受其邪,故鼻流黄涕、咽痛;风热客表,营卫失和,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初犯肺卫之象。  ③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④方药:桑菊饮加减。如见咳甚者,加鱼腥草、枇杷叶、浙贝母、矮地茶;若热邪较甚,身热口渴明显者,加黄芩、知母、瓜蒌加强清泄肺热之力;咽痛明显加射干;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藕节。  兼夹证:  1)风热兼湿:证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舌苔白腻中黄,脉濡数,此为风热夹湿蕴蒸,邪在上焦,肺气失肃所致,宜于桑菊饮中加入杏仁、苡仁之类,以宣气化湿。  2)风热夹暑:证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溺赤,舌质红苔薄,脉濡数。由于外感风热,夹时令之暑湿,侵犯上焦,肺气不宣,其邪不能从汗外泄所致。宜用香薷、前胡、鲜藿香、佩兰、六一散之类,以疏风解暑。  (3)温燥咳嗽  ①症状:咳嗽少痰,或略有粘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咽痛、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而干,舌尖红,脉细数或无变化。  ②病机分析:燥热犯肺,耗伤津液,故咳嗽少痰,或略有粘痰,咯出不易;热伤阳络,则痰中带血;燥胜则干故见咽干,唇鼻干燥;初起或见表证,乃属燥热外客,营卫不和。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软,均属燥热之征。  ③治法:清肺润燥,疏风清热。  ④方药:桑杏汤加减。燥热现象明显者,加麦冬、知母、石膏;头痛、发热甚者,加薄荷、连翘、蝉衣;咽痛明显者加玄参、马勃;鼻衄,加白茅根、生地;或用清金润燥天门冬丸。  (4)凉燥咳嗽  ①症状:咳嗽、痰少或无痰、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紧。  ②病机分析:凉燥之气,袭表犯肺,使肺气失宣、表卫失和,为本证的主要病机。与温燥比较,干咳无痰或咳嗽痰少,咯痰不利,咽干唇燥等症,同是“燥胜则干”的表现,不同之处在于,凉燥兼见风寒袭表的症状,如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  ③治法:疏散风寒,润肺止咳。  ④方药:止嗽散加减。  (5)火热咳嗽  ①症状: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烦渴面赤,胸胁疼痛,便秘。脉洪数或弦数,舌红。  ②病机分析:火邪伤肺,故见干咳痰血;热聚胸膈,故烦渴胸痛;火灼津伤,燥热内结,故见便秘。脉数舌红,属火邪为患之象。  ③治法:清肺泻火。  ④方药:凉膈散加减。咳甚者,可加枇杷叶、马兜铃清肺止咳;烦渴甚者,可加天花粉、知母以清热生津除烦;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藕节凉血止血。  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病程一般较长,有先病在肺而影响他脏者,亦有他脏先伤而病及于肺者。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正虚邪实者,当祛邪止咳,兼以扶正;正虚为主者,则当根据虚之所在而着重补正。  (1)痰湿咳嗽  ①症状:咳嗽多痰,痰白而粘,胸脘作闷,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②病机分析:脾虚健运失常,以致痰湿内生,上渍于肺,阻碍气机,故咳嗽痰白而粘;痰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脘作闷;纳减,四肢乏力,既因脾胃虚弱,也因湿困脾胃;舌苔白腻,脉象濡滑,为痰湿内聚,气失宣展之征。  ③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④方药:二陈汤加减。如痰湿较重,痰多,脘闷明显,加苍术、厚朴、苡仁、杏仁之类,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证属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属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痰滞食阻,而见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腻脉滑者,可合三子养亲汤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2)痰热咳嗽  ①症状: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  ②病机分析:痰热蕴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黄难出;痰热化火,灼肺伤络故见痰血咽痛;痰热壅盛,气机不利,故胸闷;口干而苦为热甚伤津。苔黄,脉滑数均为痰热之象。  ③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④方药:清金化痰汤。肺热壅盛,咳而喘满、壮热、口渴者,去桔梗、陈皮,加金银花、鱼腥草、石膏、葶苈子等清热泄肺。  (3)肝火犯肺  ①症状:咳嗽气逆,咳则连声,甚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胸胁串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目赤。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②病机分析: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火,逆乘于肺,肺失清肃之权,故气逆咳嗽不已;木火刑金,肺络损伤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胁为肝之分野,肝火肆逆,故胁痛;性急易怒,灼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目赤,均为肝火炽盛之象。脉弦数,苔薄黄少津,为肝郁肺热津亏之征。  ③治法:清肝泻肺。  ④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火热较盛,咳嗽频作者,可加山栀、丹皮、贝母、枇杷叶等,以增强清热止咳之功效。肝火犯肺之咳嗽,亦可选用《医醇?义》的丹青饮治疗。  (4)阴虚咳嗽  ①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病机分析:阴虚内燥,肺失滋润,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阴虚肺燥,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干舌燥;咳伤肺络,则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象。  ③治法: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④方药:二冬二母汤,口干舌燥甚者,加沙参、百合、生地养阴润燥;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润肺止咳;痰粘不利者,加海蛤粉清热化痰;咯血者加白及、茜草、藕节止血。  阴虚咳嗽而见心烦口干,心惊不寐,口舌生疮等症者,为心阴偏虚,可改用玄妙散。阴虚咳嗽而见咳声连连,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者,为肾阴偏虚,可改用八仙长寿丸。方中以六味丸滋阴泻火;麦冬、五味子滋肾润肺,敛肺止咳。  (5)气虚咳嗽  ①症状: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苔薄白质淡,脉弱。  ②病机分析:久咳伤肺,或平素体弱,肺气不足,或脾虚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则肺气日虚。肺气亏损,肃降失司则咳嗽,声低,气短。肺气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故畏风、自汗,易感冒;神疲,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象。  ③治法:补益肺气,化痰宁嗽。  ④方药:补肺汤加减。痰多清稀者,可去桑皮,加白术、茯苓、款冬花,以增强益气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白术并可协同人参、黄芪增强益气固表的作用。  若气虚咳嗽而见痰多,色白易排出,脘腹痞胀,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或微浮、舌质淡、苔白腻者,为脾气偏虚。治宜健脾化湿、补肺祛痰,常用六君子汤加味。若中焦阳虚,气不化水,湿聚成饮,而见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则治宜温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6)阳虚咳嗽  ①症状: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②病机分析:脾肾阳虚,水气上泛,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阳虚不运,水饮内停,上干于肺,故咳嗽、痰涎清稀;阳气虚衰,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诱发,故咳嗽反复发作;水气上泛故头眩、心悸;水气游溢肢体,故肢体沉重;肾阳亏虚,不能化气行水,则小便不利;阳虚生外寒故见畏寒。苔白润,脉沉滑,为阳气不足寒水内停之象。  ③治法:温阳散寒,化气行水。  ④方药:真武汤加味。咳甚者,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散寒化饮,敛肺止咳;气机不利,胸胁满闷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气;短气甚者,加党参益气补虚;大便稀溏者,加干姜温中散寒。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的较为有效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  紫苏、杏仁、生姜、红糖各lO克。将紫苏与杏仁捣成泥,生姜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人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2--3次饮用。  本方散风寒,止咳嗽,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有效。  [方二]  苦杏仁6--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上药打碎后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分次服完。  本方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方三]  橘红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先将橘红,生姜二味用水煎煮,15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粘时,兑人蜂蜜,至沸停火,装瓶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3汤匙。  本方散寒温肺,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四]  生姜10克,饴糖适量。将生姜洗净,切丝,放人瓷杯内,用滚开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再加人饴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不拘时间和次数,无须出汗。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五]  葱白5—10节,淡豆豉10克,苏梗或陈皮3克,红糖适量。将葱洗净,取葱白,与淡豆豉、陈皮等人砂锅共煎取汁,再调入红糖。日分数次,酌量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六]  鲜橄榄4枚,冰糖15克。将橄榄洗净,劈开加入冰糖和适量的水,煎到出味,一次或分次温服。  本方清热止咳,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七]  金银花20克,薄荷5克,蜜糖少量。先煎银花,取汁约2小碗,药成前,下薄荷约煎3分钟,贮瓶内,分次与蜜糖冲匀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热所致咳嗽。  [方八]  洁净丝瓜花10克,蜂蜜适量。将丝瓜花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再调人蜂蜜,趁热顿服,每日3次。  本方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九]  蛤蚧数只,蜂蜜30克,鲜萝卜适量。将蛤蚧焙干研末,每次取蛤蚧粉6克,用蜂蜜、萝卜煎水冲服。  本方养阴清肺,适用于火燥伤阴的干咳。  [方十]  百合(鲜良者)、枇杷(去核)、鲜藕(洗净,切片)各30克。  将百合、枇杷和藕片合煮汁,调入适量白糖,若冰糖更好,代茶频频饮。  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  [方十一]  黄梨适量,饴糖若干。将黄梨去核,捣汁,与饴糖合并煎膏,每服2汤匙,日3次。  本方清肺化痰,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燥咳嗽。  [方十二]  川贝母6--12克(如用川贝母,则用3---6克),蜜糖约15--30克。将川贝母打碎,与蜜糖同置炖盅内,隔水炖服,1次服完。  本方适用于肺燥咳嗽。  [方十三]  橘皮15--20克(鲜者30克),粳米50---100克。  先把橘皮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人粳米煮粥,或将橘皮晒干,研为细末,每次用3—5克调入已煮沸的稀粥中,再同煮为粥。  本方顺气,化痰,适用于痰湿犯肺之咳嗽。  [方十四]  小排骨500克,白果30克,调料适量。将小排骨洗净,加黄酒、姜片、水适量,文火焖1.5小时。白果去壳及红衣,加入汤内,加盐调味再煮15分钟,加味精调匀,并撒上青葱末。  本方止咳平喘,适用于痰多咳嗽气喘。  [方十五]  广柑、白糖各500克。将广柑去皮核,放小锅中,加白糖250克,腌渍1日,至广柑肉浸透糖,加清水适量,文火蒸至汁稠,停火;再将每瓣广柑肉压成饼,加白糖250克,拌匀倒盘内,通风阴干,瓶装,每服5—8瓣,日3次。  本方理气燥湿化痰,适用于痰多咳嗽之犯肺证。  [方十六]  黄芩、鲜生地各30克,粳米50克。  将二药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捞去药渣,再加淘清的大米适量,煮烂成粥,1日内分顿连续食用。  本方清火补阴,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七]  山栀子9克,杏仁10克,桑白皮12克,猪肺200克。先将猪肺切成片状,用挤洗去猪肺气管中的泡沫,与山栀、杏仁、桑白皮一起放入瓦堡内加水堡煮,饮汤食肺。  本方清肝火,补肺阴,可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八]  法半夏、旋复花、海蛤壳、淡竹茹、陈皮、代赭石、川黄连、桑叶、茯苓、海石粉、炙草各6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  本方取自清代老中医张千里医案,功能泻肝平肺,降气化痰,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十九]  柴胡、半夏、人参、生姜、鳖甲、橘梗、枳实、槟榔、吴萸各15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出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功能疏肝解郁,下气止咳,适用于肝郁所致之咳喘。  [方二十]  玄参、麦冬各60克,乌梅24克,橘梗30克,甘草15克。上药拣去杂质,干研后共研,  混匀,分装,每代18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服1代,日2次。  本方清肺化痰,适用于燥咳痰少。  [方二十一]  梨、生姜、白蜜各适量。梨、姜分别取汁后混合,加白蜜调服。本方润肺清热,适用于肺燥咳嗽。  [方二十二]  猪肺1具,猪肚1个,肥公鸭1只,北沙参、白术、冬虫草各30克,肉桂3克,生姜60克。将猪肺、猪肚冲洗干净,公鸭去毛及内脏,洗净,诸药调匀,分别塞入猪肚、猪肺管和鸭腹内,三物同时下锅,加水,烧沸,文火炖4个小时,至烂熟将三味分别盛人碗内,慢慢食用。  本方适用于脾肺俱虚之咳嗽。  [方二十三]  红萝卜200克,红枣12克,加水3碗,煮取1碗,1日,1剂,随意饮用。  本方理脾肺之气而止咳。  [方二十四]  落花生45克(不去红衣),怀山药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花生、山药捣碎,后与粳米相和煮粥,候熟,人冰糖调匀,佐餐食。  本方适用于脾肺皆虚之久咳。  [方二十五]  甜杏仁100粒,核桃肉、猪板油、饴糖、蜂蜜、生姜汁各120克,鲜梨汁250克。  前二味共研细末,猪板油切块,下锅炸油,去渣留油,下杏仁、核桃肉末炸炒,至油被吸尽,放人梨汁、姜汁,炒匀,人饴糖、蜂蜜,炒至水汽末全尽,起糖泡,香气四溢。每服1汤匙,日1次,白开水调下温服。  本方益肾补肺,适用于肺肾双虚之咳。  [方二十六]  杏仁、胡桃肉各15克,粳米50克。先捣杏仁,水磨滤汁,取汁和胡桃肉、粳米同煮粥。  本方补肾舒肺,适用于肺肾不足的咳喘气喘。  [方二十七]  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茉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人参、胡桃肉、生姜。水煎眼,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益肺补肾,纳气止咳,适用于肺肾气虚所致咳嗽。  [方二十八]  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各7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为《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功能健脾补肺,理气化痰,适用于脾肺俱虚所致之咳嗽。  [方二十九]  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生扁豆各4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为《温病条辨》中的沙参麦冬汤,功能养阴清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阴亏耗所致的咳嗽。  [方三十]  黄芩、山栀、橘梗、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橘红、茯苓、甘草各6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清肝泻火,润肺化痰,适用于肝火犯肺之咳嗽。  [方三十一]  清炙麻黄6--9克,生石膏20---30克,杏仁、甘草、黄芩、浙贝各6--9克,鱼腥草20---30克,细辛、玉桂(后人)、紫菀、款冬花、炙把叶各6--9克。先用净水浸湿,水高于药面1寸,1小时后煎药。石膏先煎半小时,后人群药,玉桂最后放人5分钟后即停煎,取药汁1碗,温服。隔6小时再煎,亦取药汁1碗温服。药量可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酌情加减。每日1剂。  本方为上海著名中医顾铭浩验方,功能宜肺化痰止咳。  用于外感初起,邪人肺经,痰阻气道,清肃失灵,咳嗽剧发,痰稠色黄,早晚发作更甚,看似痰热阻肺,实则寒气内伏之证。  [方三十二]  干丝瓜花10克,蜂蜜适量。丝瓜花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趁热顿服,每日3次。  适合用治肺热咽痛、咳吐黄痰、喘息、胸痛等症。  丝瓜花甘苦寒,清肺热为长,兼清热解毒。临床适用于急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症。  [方三十三]  四角蛤500克,火腿肉片、清水笋片各50克,盐、酒、麻油、肉汤。四角蛤洗净后,置面盆内,以开水冲过,剥壳取肉,去杂洗净。将蛤肉、火腿、笋片同时人油锅中煸炒几下,烹入料酒,注人肉汤,加盐,煮至蛤肉熟烂淋上麻油即成。  此汤以咸寒滋阴、利尿、化痰、软坚散结的蛤肉配竹笋调制而成。竹笋,《本草纲目》称之有“消渴、利水、益气、化热、消痰,爽胃”的功效。故此汤常可作为瘰疬(淋巴结核)、瘿瘤、消渴、痰咳以及肺结核等病的食疗菜谱。  以上供您参考,还请在正规医院诊疗下用药。  祝您早日康复。
相关问题略懂社热议相关搜索
问问青春版,什么都略懂一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含姜片能治咳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