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过敏增肌粉对人体有害吗吗

家庭过度消毒害处多 杀菌剂使用不当有害健康――中新网
本页位置:
家庭过度消毒害处多 杀菌剂使用不当有害健康
  不知从何时起,各种杀菌剂、消毒剂已经走进了都市家庭生活的各个角落。洗衣服要加消毒剂,拖完地板也要用消毒水再拖一遍,漱口水要有杀菌功效的,女性私处清洗液也要能杀菌――近日,韩国多名孕妇和产妇罹患不明肺炎,其中9人死亡,调查发现这些患者都有使用加湿器并在加水时添加杀菌剂的习惯,怀疑正是这些杀菌剂导致她们出现了肺损伤。专家提醒,杀菌剂、消毒剂使用不当反而会有害健康。
  近日,韩国多名孕妇和产妇罹患不明肺炎,其中9人死亡,当地卫生部门调查发现,这些患者都有使用加湿器,并在加水时添加杀菌剂的习惯,怀疑正是这些杀菌剂导致她们出现了肺损伤。
  不知从何时起各种杀菌剂、消毒剂已经走进了我们都市家庭生活的各个角落。洗衣服要加消毒剂,拖完地板也要用消毒水再拖一遍,漱口水要有杀菌功效的,女性私处清洗液也要能杀菌――“韩国肺炎事件”提示我们该反思一下,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干净”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丘振文副主任药师提醒,杀菌剂、消毒剂使用不当,反而会有害健康。
  消毒水拖地,太干净孩子反而爱生病
  王女士3岁的宝宝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去医院。让王女士很郁闷的是,为了让孩子少得病,她对家庭卫生格外重视,孩子用的碗勺单独消毒自然不用说,家里的地板每天都要用消毒水拖,以防孩子在地上爬玩时沾上病菌。就算这么小心,孩子为何还总是生病?
  专家释疑:家庭并不是医院,除非家中有传染病患者,否则没必要这样大张旗鼓地消毒。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的免疫力就像“部队”一样,要经常参加训练。如果家里太过干净,孩子的免疫系统得不到锻炼,这样他外出一接触到病菌,免疫系统立即缴械投降了,所以就会经常生病。
  孩子0到3岁是免疫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家里不妨“脏”一点,让孩子接触一下宠物、玩玩泥土,对免疫系统是个锻炼,避免将来成为过敏体质。
  洗衣服加消毒水,没有必要反会刺激皮肤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为避免病菌“走街串巷”,大人和小孩的衣服要分开洗,内衣和外衣分开洗。有的妈妈感到这样做会增加不少工作量,会把所有衣服一起洗,在洗涤的最后一道程序加消毒水。有些品牌的洗衣液也看到了这个市场,会直接在里面添加杀菌剂、消毒水,宣称该洗衣液可以内衣外衣一起洗。
  专家释疑:洗衣服用消毒剂或杀菌剂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浓度问题,如果浓度过高,可能会损伤衣物。二是残留问题,使用了消毒剂或杀菌剂洗衣服,一定要注意漂洗干净,如果有残留,衣服穿着时会对皮肤造成刺激,甚至损伤,得不偿失。
  如果不是刚刚从疫区或火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回来,没有必要对衣物进行消毒,正常的洗涤就足够了。
  用杀菌型沐浴露,很难起到杀菌作用
  一则沐浴露广告深入人心:在公交车上一抓拉手、与别人的胳膊一碰,无数的病菌转瞬间被“转移”到了我们的皮肤上。看来下班回家洗澡一定要用杀菌型沐浴露,否则会危及自己的健康,也会对家人的健康造成威胁。真的是这样吗?
  专家释疑:任何杀菌剂发挥作用,都需要与消毒对象接触一定的时间。我们抹上沐浴露可能几秒钟后就冲掉了,其实很难起到杀菌的作用。再说皮肤是我们人体最顽强的一道屏障,如果没有破损,病菌是很难攻破这道防线的。
  私处清洗滥用洗液,增加患妇科病几率
  两年前的一次阴道炎让李女士苦不堪言,自此她特别注意私处的清洁,私处清洗要用专门的杀菌型清洗液。可就是这么小心,没过多久阴道炎又复发了。
  专家释疑:女性阴道本身是酸性,有自洁功能。如果滥用各种洗液,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菌,破坏了正常菌群,反而增加患病的机会。国外学者分析了30年来有关妇女阴道冲洗的报道,结果发现,每周冲洗一次或一次以上者,可明显增加盆腔感染的机会,中度增加宫外孕的危险,冲洗越频繁,盆腔感染的危险性就越大。
  平时用清水清洗就可,如果有炎症时,医生会对症开具洗液,不过这些洗液的使用也是有疗程的,不可长时间使用。
  漱口水不能预防“病从口入”
  从国外进修回来,王先生就养成了使用漱口水的习惯,并鼓励家人从外面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用漱口水漱口。他认为这样可以杀死口腔里的病菌,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专家释疑:漱口水中往往含有低效的杀菌剂,西方人比较注重口腔卫生,漱口水的使用可减少口腔异味的发生。不过在预防“病从口入”上,漱口水倒很难发挥太大作用。此外,使用漱口水要注意浓度的控制,浓度过高会刺激口腔黏膜。(宫也)
【编辑:张志刚】
----- 健康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科普讲堂#过敏了?可能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_广东省泗安医院-爱微帮
&& &&& 【科普讲堂】过敏了?可能是化妆品接触性皮…
接触性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其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约占化妆品不良反应的70%以上,使用化妆品后过敏,其实,这就是一种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接触化妆品后,在接触部位或其邻近部位发生的皮肤炎症。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分两类:一、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占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62%-93%)健康皮肤和受损皮肤结构屏障对比图指外界物质通过非免疫性机制造成的皮肤局限性表浅性炎症反应。可能与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强度和皮肤的屏障功能是否完整有关。由于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对皮肤细胞产生刺激,使皮肤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导致过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妆品很多都是用化学原料制造的,乳化剂、香料、色素、、防腐剂等有害添加剂对皮肤的伤害很大。油脂类:虽然能保持皮肤湿润,抵抗外来刺激,但是也会阻止皮肤呼吸,导致毛孔粗大,引发皮脂腺功能紊乱;乳化剂:会破坏皮肤组织结构,导致皮肤敏感,并有较强的致癌性;色素:易造成色素沉着,引发色斑;香料:具有强致敏性,易引发过敏反应;杀菌剂: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有益菌,降低皮肤自身的保护功能;防腐剂:会产生100%的,是的元凶之一。二、变态性接触性皮炎指接触变应原后,通过免疫机制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能够引起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原料相当多,包括香料、防腐剂、乳化剂、抗氧化剂、防晒剂、植物添加剂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香料和防腐剂。1.香料类:肉桂醛、肉桂醇、香叶醇、丁子香酚、异丁子香酚、戊基肉桂醛、秘鲁香脂、羟基异己基3-环己基甲醛、柠檬醛、法呢醇、已基肉桂醛、香豆素、薰衣草提取物、茉莉提取物、檀香油、玫瑰油等。2.防腐剂类:咪唑烷基脲、双咪唑烷基脲、季铵盐-15、DMDM乙内酰脲、布罗波尔、甲基异噻唑啉酮、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三氯生、硫柳汞等。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急性期表现为干燥、脱屑、红斑、水肿、丘疹、水疱等,甚至还有会糜烂、结痂等;慢性期表现为皮肤浸润和增厚,皮肤的损害都发生在化妆品接触部位,界限清楚。判断是否得了化妆性接触性皮炎,其实很明显: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有的人过去使用过相同的化妆品有类似的皮损发生。注意:判断是否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病变。应与其他炎症性皮肤病,如湿疹、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光线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手部汗疱疹、荨麻疹等疾病区别。想要找出过敏源,封闭型斑贴试验是经典的诊断试验——采用少许化妆品涂于前臂内侧皮肤,约(0.5~10)cm×(0.5~10)cm大小,上覆玻璃纸,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观察24、48或72h,局部如有红肿、水疱等反应为阳性,应当避免使用,若无任何反应则为阴性,说明可以应用。&对于封闭型斑贴试验阴性者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全面分析,必要时进行反复开放性涂抹试验。治疗方式:当然是去医院皮肤科确诊,对症下药。大部分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病情较轻,以温和治疗为主。局部治疗会根据外用药使用原则进行选择;全身治疗以止痒脱敏为主,视病情轻重,内服抗组胺药物、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并发感染者还需加用抗生素类药物。………………………………………………预约挂号专用微信:gdsayy!开诊时间:8:00-12:002:30-5:30pm网址:微博:微信:gdssayy东莞东城门诊部咨询电话:8地址:东莞东城主山振兴路7号(妇幼保健院旁)东莞莞城门诊部咨询电话:3地址:东莞莞城市桥路登桂里木石居30号东莞洪梅门诊部咨询电话:1地址:东莞洪梅新庄大桥广东省泗安医院广东省泗安医院公众订阅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就医更方便,内容更精彩!↓☆★↓☆★↓☆★↓☆★↓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皮肤病特色专科、激光美肤中心、中医皮肤病特色专科、临床医院检验等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联系方式:029-
健康E生QQ群:
家庭过度消毒害处多 杀菌剂使用不当有害健康
  
  核心提示:
不知从何时起各种杀菌剂、消毒剂已经走进了我们都市家庭生活的各个角落。洗衣服要加消毒剂,拖完地板也要用消毒水再拖一遍,漱口水要有杀菌功效的,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干净”吗?
 & 【消毒水拖地】
  王女士3岁的宝宝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去医院。让王女士很郁闷的是,为了让孩子少得病,她对家庭卫生格外重视,孩子用的碗勺单独消毒自然不用说,家里的地板每天都要用消毒水拖,以防孩子在地上爬玩时沾上病菌。就算这么小心,孩子为何还总是生病?
  专家点评:家庭并不是医院,除非家中有传染病患者,否则没必要这样大张旗鼓地消毒。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的免疫力就像“部队”一样,要经常参加训练。如果家里太过干净,孩子的免疫系统得不到锻炼,这样他外出一接触到病菌,免疫系统立即缴械投降了,所以就会经常生病。
  孩子0到3岁是免疫系统发育的重要阶段,家里不妨“脏”一点,让孩子接触一下宠物、玩玩泥土,对免疫系统是个锻炼,避免将来成为过敏体质。
  【洗衣服加消毒水】
  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为避免病菌“走街串巷”,大人和小孩的衣服要分开洗,内衣和外衣分开洗。有的妈妈感到这样做会增加不少工作量,会把所有衣服一起洗,在洗涤的最后一道程序加消毒水。有些品牌的洗衣液也看到了这个市场,会直接在里面添加杀菌剂、消毒水,宣称该洗衣液可以内衣外衣一起洗。
  专家点评:洗衣服用消毒剂或杀菌剂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浓度问题,如果浓度过高,可能会损伤衣物。二是残留问题,使用了消毒剂或杀菌剂洗衣服,一定要注意漂洗干净,如果有残留,衣服穿着时会对皮肤造成刺激,甚至损伤,得不偿失。
  如果不是刚刚从疫区或火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回来,没有必要对衣物进行消毒,正常的洗涤就足够了。
  【用杀菌型沐浴露】
  一则沐浴露广告深入人心:在公交车上一抓拉手、与别人的胳膊一碰,无数的病菌转瞬间被“转移”到了我们的皮肤上。看来下班回家洗澡一定要用杀菌型沐浴露,否则会危及自己的健康,也会对家人的健康造成威胁。真的是这样吗?
  专家点评:任何杀菌剂发挥作用,都需要与消毒对象接触一定的时间。我们抹上沐浴露可能几秒钟后就冲掉了,其实很难起到杀菌的作用。再说皮肤是我们人体最顽强的一道屏障,如果没有破损,病菌是很难攻破这道防线的。
  【私处清洗滥用洗液】
  两年前的一次阴道炎让李女士苦不堪言,自此她特别注意私处的清洁,私处清洗要用专门的杀菌型清洗液。可就是这么小心,没过多久阴道炎又复发了。
  专家点评:女性阴道本身是酸性,有自洁功能。如果滥用各种洗液,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菌,破坏了正常菌群,反而增加患病的机会。国外学者分析了30年来有关妇女阴道冲洗的报道,结果发现,每周冲洗一次或一次以上者,可明显增加盆腔感染的机会,中度增加宫外孕的危险,冲洗越频繁,盆腔感染的危险性就越大。
  平时用清水清洗就可,如果有炎症时,医生会对症开具洗液,不过这些洗液的使用也是有疗程的,不可长时间使用。
  【回家就用漱口水】
  从国外进修回来,王先生就养成了使用漱口水的习惯,并鼓励家人从外面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用漱口水漱口。他认为这样可以杀死口腔里的病菌,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专家点评:漱口水中往往含有低效的杀菌剂,西方人比较注重口腔卫生,漱口水的使用可减少口腔异味的发生。不过在预防“病从口入”上,漱口水倒很难发挥太大作用。此外,使用漱口水要注意浓度的控制,浓度过高会刺激口腔黏膜。丘振文 陈辉 张秋霞
 编辑:王紫伊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微博:
&& <font size="-2" color="#-09-20 14:16
一、原创内容页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 ()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请输入关键字(疾病、科室、医院等):揭秘:皮肤反反复复过敏的真相 - 今日头条()
越来越多的MM们喜欢用进口化妆品,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化妆品皮肤病也随之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是刺激性接触皮炎和变应性接触皮炎,皮肤科门诊中很大一部分面部接触性皮炎是由化妆品引起的[1,2],今天的文章就化妆品成分中的过敏原做一综述。 化妆品皮肤病由于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病变称化妆品皮肤病,其损害范围广泛、类型多样,包括刺激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接触性荨麻疹、光源性反应(光毒性或光变态性)、色素异常、发或甲损害、痤疮样皮疹、毛囊炎、使原有皮肤病加剧等[4]。广义的化妆品皮炎包括使用化妆品引起的所有皮肤改变,而狭义的化妆品皮炎仅指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化妆品刺激性接触性皮炎,通常所说的化妆品过敏是指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CACD)。最常见的是面部皮炎、眼周皮炎、唇炎(Allergic contact cheilitis,ACC)、口周皮炎(Perioral dermatitis, POD) 、颈部皮炎等。化妆品中的过敏原成分(一)化妆品成分化妆品的成分可分为一般成分和特殊成分。一般成分包括基质、香料、防腐剂、乳化剂、色素、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表面活性剂、保湿剂、化妆品用药物、金属离子粘合剂,特殊成分是指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而添加的其他成分。有香味的物质称为香料,香料包括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天然香料又分动物性香料和植物香料。香料可以掩盖某些原料的不良气味,能吸引消费者,遮盖皮肤的汗味和腋嗅。无论天然香料或合成香料,一般均不能单独使用,而是把若干种香料调配在一起使用(常称为香精)。化妆品添加香精后,具有诱人的香味,能使人心情愉快,提神醒脑。为防止化妆品存放变质,化妆品中都加防腐剂。(二) 化妆品中的常见过敏原化妆品中有多种致敏原,可达上百种。White IR[11]等总结了化妆品的常见过敏成分如下:(1)防腐剂,其中包括①甲醛,②甲醛释放剂(夸特15,咪唑烷基脲、重氮烷基咪唑脲、DMDM乙内酰脲、溴硝醇),③对苯类,④MDGN/PE,⑤MCI/MI,⑥碘丙炔醛;(2)香料;(3)羊毛脂;(4)可卡米多丙必它因;(5)抗氧化剂;(6)紫外线吸收剂;(7)PPD;(8)单巯基乙酸甘油酯(GMT);(9)对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TSFR);(10)丙二醇。1 、香料 在这些化妆品组分中,目前文献报道的最易引起化妆品过敏的变应原依次是香料、防腐剂和染料中的对苯二胺[7,8,12]。我国居前两位的是PPD,香料[10,14,15],总之,香料是世界范围内一直位于前三位最易引起化妆品过敏[16]的成分。香料广泛存在于化妆品、调味剂、清洁剂、药物、食物以及多种生活用品中[17],可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光敏反应,接触性荨麻疹,色素沉着,哮喘等,普通人群対香料过敏率达1-4%[18,19]。FMI(8%,凡士林基质)中包括7种化合物及一种栎树藓提取物,即肉桂醇1%、肉桂醛1%、丁香酚1%、异丁香油酚1%、香叶醇1%、羟基香茅醛1%、a-戊基肉桂醇1%、橡树苔1%,其中阳性率较高的有异丁香油酚、橡树苔、香叶醇[22]。据报道FMI可检出70-80%的香料过敏患者[23],联合秘鲁香脂可检出90%[16]。秘鲁香脂是从枞树中提取的天然香料,含多种成分,具体包括:桂皮酸苄酯,乙酸苄酯,苯甲酸苄酯,松脂,香草醛,苯甲醇,肉桂酸,肉桂醇,肉桂醛,丁香酚,异丁香酚等20种成分[24],其中桂皮酸苄酯占60-70%,所以BOP有肉桂和香草的味道。以上成分都是潜在的过敏原。为解决这一问题又将FMII(25%,凡士林基质)添加到了香料变应原系列,其含有六种香料物质,即香草醇0.5%、乙基肉桂醛3.0%、柠檬醛1.0%、香豆素2.5%、法尼醇2.5%、新铃兰醛2.5%。由于化妆品中的香料成分条例是个复杂的问题,各国规定不同,也就导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香料过敏率略有不同。据统计,化妆品过敏中至少有35%是由香料引起的过敏[17]。对我国香料过敏患者而言,导致其过敏的除了化妆品外还有中药,其中外用中药引起的香料过敏比化妆品更常见。外用中药的樟脑,樟脑油,薄荷醇,桉油,丁香油,桂皮油,冬青油,香叶油,肉桂醛,松油,丁香酚,金银花,蒲公英,蛇床子,麝香,吴茱萸,蜂胶,丝柏,棘豆,川乌,草乌,防风,松香等,都含有天然香料成分。很多中药都含香料,香料过敏的患者不能用含香料的中药,并且松香常用于中药外用治疗疖,痈,疥疮,真菌感染及湿疹,更应注意慎用。对松香过敏者有62.5%对 FM过敏;对FM过敏者也更易对松香过敏,是非FM过敏者的11倍[26,35],因此,松香过敏者要慎用香料。 据统计,化妆品过敏中至少有35%是由香料引起的过敏[17]。还有从植物中提取的精油类,也属天然香料,也可成为香料过敏的原因[38],如茶树油,柠檬油,薰衣草油,等都是熟知的易过敏的精油类,澳大利亚[39]报道茶树油过敏达1.8%。2、PPD PPD是常用于永久性染发剂中的氧化剂过敏原,由于最近被添加到指甲花染料制成黑色指甲花染料逐渐用于文身,使其过敏更加常见[41,42],当然,最主要还是用于染发剂。PPD过敏皮疹主要出现在发际线附近的面部,也可累及眼睑和颈部,累或不累及头皮[43],染发者与理发师都有可能过敏,与含氨基结构的化学物质存在交叉过敏,如对氨基苯甲酸,磺酰脲类药物,氢氯噻嗪,苯左卡因,普鲁卡因按,及某些偶氮和苯胺燃料。3、防腐剂为了防止生产或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污染及微生物的滋生,化妆品中需要添加防腐剂,否则被微生物污染后会引起变色,变臭,或发生物理或化学降解给消费者带来不良后果。防腐剂可分为甲醛;甲醛释放剂(FRPs)又包括夸特15,咪唑烷基脲、重氮烷基咪唑脲、DMDM乙内酰脲、溴硝醇;对苯类,MDGN/PE,MCI/MI,碘丙炔醛,硫柳汞等。由于过敏率较高,化妆品中现在已很少使用甲醛[49],制造商多用甲醛释放剂来代替甲醛广泛用于护肤,美容及美发产品[50]。甲醛释放剂过敏的原因可能是其自身或由于其释放的甲醛,或两者共同引起[11]。甲醛释放剂多用于需洗掉的的化妆品中,为位于硫酸镍,松香,FMI之后,排在第四位的常见过敏原,与过去的10年(94-04年)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对苯类为弱致敏原,尽管应用广泛,但过敏并不多,多次试验[53,54]表明其过敏率在0-4.2%之间,并且多发生用于破损皮肤后,即使对苯类过敏的患者用含对苯类的化妆品,正常皮肤也可耐受[55,56],但05年印度[12]52例疑诊CACD斑贴实验结果防腐剂中最高的为对苯类,5.1%。MDGN/PE(以前文献称为Euxyl k400)即甲基二溴戊二腈/2-苯氧乙醇,两者比例1:4,MDGN/PE 1980s进入市场,是一种新出现的致敏原,虽非强致敏原,但由于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致敏原。1990s的欧洲[57]MDBGN阳性率只有0.7%,2000年达到了3.5%。由于法规的干预,其过敏率已有显著下降[58],从03年的4.6%降到了07年的2.6%,但土耳其[59]报道其今年MDGN/PE的阳性率仍为3.2%,达到了1%以上的阳性率,所以他们建议将其收录到标准系列。MDGN/PE过敏主要由化妆品引起,除欧盟外其他国家并没有禁止MDGN/PE用于化妆品,因此从其他国家购买的化妆品仍可能含有MDGN/PE,NACDG[52]在05-06年对4437人做斑试结果MDGN/PE阳性率为5.8%。MCI/MI即卡松CG(Cl+Me-异噻唑),曾经在化妆品中广泛应用,但现在多数国家化妆品中已经基本不用,而在工业中仍应用较广。在美国和欧洲[34],该物质过敏在s呈上升趋势,近十年在下降,芬兰一组95-97年与年的比较显示MCI/MI从2.4%降到了1.3%。碘丙炔醛是一种新防腐剂和杀菌剂,广泛用于多种化妆品,尽管应用广泛,但很少有过敏的报道。硫柳汞各国应用都很广泛,存在于滴眼液,杀菌剂,隐形眼镜液及一些化妆品中,然而其过敏多由疫苗引起[60-62],因为多数国家外用药和化妆品中禁止使用硫柳汞。但须注意,硫柳汞阳性病人可以对其他汞制剂有交叉反应,而一些增白的化妆品里可能就含有汞制剂。 4 、其 他羊毛脂是从羊毛中提取,是一种具有保护,修复皮肤作用的软化剂,存在于多种化妆品及外用药膏中,如唇彩,唇膏,粉底,保湿剂,洗发水,肥皂等,可成为化妆品过敏的一种来源[34,63]。人们一直认为羊毛醇是羊毛脂的主要过敏成分,因此1969年羊毛醇(30%)已被添加到欧洲标准系列,尽管羊毛醇属弱致敏原,阳性率很低,2-3%[64],但接触破损皮肤处易致敏[65],慢性皮炎及下肢静脉淤积性皮炎患者是羊毛脂接触性皮炎的高危人群。阿莫醇(AL-101)是从水解羊毛脂中获取的一种产品,含10%的羊毛醇,属化妆品系列中的成分。二苯甲酮-3是最常见的遮光剂过敏原,类似物还有羟苯甲酮,羟甲氧苯酮,二苯基酮等,除用于防晒霜还添加于化妆品,香水,唇彩,唇膏,口红,洗发水及其他由于光敏而变色的产品,患者一般意意识不到唇膏,洗发水等这些化妆品中也含有遮光剂成分,因此很难避免接触。文献[67]中曾有多例二苯甲酮引起唇炎的报道,也有存在于护发产品中的二苯甲酮导致理发师手部职业性皮炎的报道。单巯基乙酸甘油酯(GMT)是永久性卷发剂的一种成分,通过改变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使头发弯曲,头皮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一般有抵抗力,护发产品一般伤及前额,眼睑,耳朵,部分头皮,但GMT一般表现为剧烈的头皮反应,如水肿,结痂,脱屑等[68],作为职业性过敏原,GMT过敏常出现在理发师的手,前臂,面部和颈部。其他还有没食子酸盐包括辛酸盐,倍酸丙酯,十二烷酸盐,属抗氧化防腐剂,添加于食物或化妆品中防止由于脂肪和油类氧化而变质[69],致敏最强的为十二烷酸盐[70]。可卡米多丙必它因是一种从椰子油提取的表面活性剂,阳性率在3-7.2%[71],由于提炼不纯,其过敏有可能是由杂质引起的,随生产工序的进步,阳性率可能会下降。丙二醇是一种具抗菌性质的保湿剂,广泛用于化妆品,过敏性和刺激性皮炎都很常见,主要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山梨聚糖系列乳化剂常用于化妆品及外用药膏,其中山梨醇的ACD常见。存在于指甲油的对甲苯磺酰胺甲醛树脂(TSFR),本身是一种树脂过敏原,同时还可以逸出甲醛[72]。过敏反应部位一般离指甲较远,如眼睑,面部,脖子等。蜂胶是蜜蜂从植物采来的树脂类和蜡类物质,具有芳香气味,蜂胶过敏率1.2-6.6%,近年有上升趋势[34,73],并且实验证明蜂胶与秘鲁香胶有交叉免疫原性。总之,化妆品皮肤病在皮肤科已很常见,其中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在化妆品皮肤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30.0%-46.2%)[3,15],国内王文慧[2]还报道三分之一的面部皮炎患者是化妆品引起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据报道[74]欧洲标准系列可检测出70-80%的ACD病例,尽管标准系列包括部分化妆品相关过敏原,如秘鲁香脂,松香,芳香化合物,甲醛和对苯二胺,但许化妆品相关抗原并没包括进去。因此只用标准系列会漏掉许多化妆品过敏的病例[61]与标准变应原相比,化妆品变应原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患者的过敏成分。由于我国并没有强行规定各化妆品生产商必须按照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INCI)的规定标示各化妆品成分,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化妆品成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并不能通过可疑化妆品的斑试阳性来确定具体过敏原,这就给消费者带来不便,敏感皮肤的人无法避免再接触过敏物质。皮肤护理老师提示:皮肤的代谢周期是28天,皮肤的修复和护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追求速效、奇效。好皮肤养出来,健康的美,才是真的美!
分享护肤知识,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护肤专家。
时髦女孩的时尚圣经! 关注我的都能速瘦18斤、迷倒高富帅、出任董事长、走向人生巅峰!
Harper&#39;s BAZAAR中国版;中国最具影响力高端女性时尚杂志;创办BAZAAR明星慈善夜,让慈善影响中国。
健身是一辈子的事情,专注健身一辈子
是国内最大的运动装备社区,专注球鞋和跑鞋的最新资讯与深度评测。(用户交流官方QQ群号:)
日本最大新媒体平台,80万在日华人共同选择,真实客观。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灸的烟对人体有害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