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罗红霉素最有效抗生素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耐药性研究--《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耐药性研究
【摘要】: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卫生和耐药性监测重要的指示菌,广泛存在自然界,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并感染人和动物,导致腹泻,感染致病性较强的血清型时还能致命。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沙门氏菌等病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及不合理使用,食源性沙门氏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强。为了降低传染的发生、阻止抗生素耐药菌的进一步危害,环境消毒控制成为控制病原菌传播的主要措施,目前,季铵盐类(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QACs)消毒剂已被广泛用于养殖、食品加工等环境的消毒,然而消毒剂使用的增多是否会导致细菌对消毒剂的耐药也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已有报道发现抗生素可以与季铵盐类消毒剂共同耐药,但目前国内关于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对消毒剂耐药及与抗生素共同耐药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采集四川省肉类样品,分离沙门氏菌,并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特异基因进行鉴定。按照CLSI推荐方法及判断标准,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对9种不同抗生素、两种季铵盐类消毒剂的MIC值,并应用PCR方法检测抗生素及消毒剂耐药基因,分析沙门氏菌对消毒剂耐药性与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并对沙门氏菌株进行PFGE分型。本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1)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年从四川省不同地区采集肉类样品327份包括:猪肉137份,鸡肉91份,牛肉99份,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invA基因检测,鉴定出沙门氏菌163株(49.84%):猪肉78株(56.93%),鸡肉46株(50.55%),牛肉39株(39.39%)。沙门氏菌血清型最多的是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罗森沙门氏菌(S. Rissen),分别占分离菌株数的28.22%,14.11%及11.66%。(2)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154株(94.48%)沙门氏菌对9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土霉素和甲氧苄啶的耐药率最高。多重耐药分析结果显示,163株沙门氏菌中,71株(43.56%)为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严重。各种耐药谱型中,1-2耐菌株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3耐,优势耐药谱型分别为OTC-TMP和TMP。(3)动物性食品源性沙门氏菌对消毒剂的耐药性163株沙门氏菌对两种季铵盐消毒剂的MIC值较高,PCR扩增5种季铵盐类质粒型消毒剂耐药基因,分析其与沙门氏菌抗生素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消毒剂MIC范围是:BC,8-128 mg/L;CTPC,8-256 mg/L。QACs耐药基因检出率为:qacEΔ1(10.42%;17/163),qacF(17.17%;28/163),未检出gacE、gacG、 sugE(p)。所有抗生素耐药菌中qacEΔ1、qacF检出率高于抗生素敏感菌(p0.05)。(4)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PFGE分型对163株沙门氏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可以分为41个基因型,沙门氏菌污染与肉类采集地点相关,部分同源性较高的沙门氏菌菌株中,抗生素耐药谱型相似。部分菌株消毒剂耐药基因与PFGE谱型相关。本研究发现四川省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较严重,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较高,沙门氏菌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具有较高MIC值,消毒剂耐药基因检出率高,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Δ1、qacF与抗生素耐药具有显著相关性。耐药沙门氏菌来源与肉类采集地点相关。可见,应加强对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污染及耐药性监测,并需注重动物性肉类食品销售环节传播与防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S852.61【目录】:
摘要4-6ABSTRACT6-8缩略词表8-14前言14-23 1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污染现状15-17 2 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17-20
2.1 细菌耐药机制17-18
2.2 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表型18-19
2.3 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基因型19-20 3 沙门氏菌对消毒剂耐药性20
3.1 耐药表型20
3.2 耐药基因型20 4 抗生素与消毒剂耐药性的相互联系20-21 5 食源性细菌的PFGE分型21-22 6 本研究目的意义22-23第—章 动物性食品沙门氏菌分离、鉴定23-29 1 材料23
1.1 培养基及试剂23
1.2 仪器23
1.3 引物23 2 方法23-24
2.1 样品采集23-24
2.2 沙门氏菌分离鉴定24
2.3 血清型鉴定24 3 结果24-27
3.1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分离率24-25
3.2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血清型25-27 4 讨论27-29
4.1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污染情况27-28
4.2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血清型流行情况28-29第二章 沙门氏菌对抗生素耐药性29-45 1 材料29-30
1.1 菌株29
1.2 培养基及试剂29
1.3 抗生素29
1.4 质控菌株29
1.5 仪器29-30
1.6 引物30 2 方法30-31
2.1 药敏实验30
2.1.1 菌悬液制备30
2.1.2 含抗生素平板制备30
2.1.3 接种培养30
2.1.4 观察结果30
2.2 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30-31
2.2.1 DNA模板制备30-31
2.2.2 PCR扩增31 3 结果31-42
3.1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表型31-37
3.1.1 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对抗生素耐药性33-35
3.1.2 猪肉源沙门氏菌抗生素耐药性35
3.1.3 鸡肉肉源沙门氏菌抗生素耐药性35-37
3.1.4 牛肉源沙门氏菌抗生素耐药性37
3.2 不同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耐药性比较37-38
3.2.1 不同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耐药率37-38
3.2.2 不同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多重耐药38
3.3 沙门氏菌抗生素耐药基因流行情况38-42
3.3.1 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耐药基因流行情况39-40
3.3.2 不同肉源沙门氏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流行情况40
3.3.3 不同肉源沙门氏菌四环素类耐药基因流行情况40-41
3.3.4 不同肉源沙门氏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流行情况41-42
3.3.5 不同肉源沙门氏菌磺胺类耐药基因流行情况42
3.3.6 不同肉源沙门氏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流行情况42 4 讨论42-45
4.1 动物食品源沙门氏菌抗生素耐药性42-43
4.2 动物食品源沙门氏菌抗生素耐药基因流行情况43-45第三章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对消毒剂耐药性45-55 1 材料45-46
1.1 菌株45
1.2 培养基及试剂45
1.3 消毒剂45
1.4 质控菌株45
1.5 仪器45
1.6 引物45-46 2 方法46-47
2.1 消毒剂MIC值测定消毒剂MIC的测定46-47
2.1.1 含消毒剂培养基的制备46
2.1.2 菌悬液的制备46
2.1.3 接种培养46-47
2.1.4 耐药性判定47
2.2 消毒剂耐药基因检测47
2.2.1 DNA模板制备47
2.2.2 PCR扩增47 3 结果47-52
3.1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对消毒剂MIC值47-51
3.1.1 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对消毒剂MIC值48
3.1.2 猪肉源沙门氏菌对消毒剂MIC值48-49
3.1.3 鸡肉源沙门氏菌对消毒剂MIC值49-50
3.1.4 牛肉源沙门氏菌对消毒剂MIC值50-51
3.2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消毒剂耐药基因流行情况51
3.3 沙门氏菌消毒剂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51-52
3.4 沙门氏菌对抗生素及消毒剂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52 4 讨论52-55
4.1 沙门氏菌对消毒剂MIC52-53
4.2 沙门氏菌消毒剂耐药基因流行情况53
4.3 消毒剂耐药性与抗生素耐药性关系53-55第四章 动物性食品源沙门氏菌PFGE分型55-65 1 材料55
1.1 菌株55
1.2 培养基及试剂55
1.3 仪器55 2 方法55-57
2.1 胶块制作55-56
2.2 裂解细胞56
2.3 胶块清洗56
2.4 DNA酶切56
2.5 制胶及加样56-57
2.6 电泳、染色、成像57
2.7 数据分析57 3 结果57-59
3.1 PFGE与食品源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关系58
3.2 PFGE与食品源沙门氏菌来源关系58
3.3 PFGE与沙门氏菌耐药性关系58-59
3.3.1 PFGE与抗生素耐药性关系58-59
3.3.2 PFGE与消毒剂耐药性关系59 4 讨论59-65结论65展望65-66参考文献66-73致谢73-74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74-7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越,陈红兵,杜生明;[J];中国科学基金;2004年04期
于萌萌;;[J];中国科技奖励;2007年09期
朱其太;[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1年03期
杨景云;罗海波;;[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崔立;;[J];饲料工业;2006年11期
罗鹏程;;[J];大众科技;2009年05期
彭珍;刘书亮;凡琴;朱冬梅;陈荀;侯小刚;韩新锋;周康;;[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4期
赵月兰,秦建华;[J];张家口农专学报;1996年01期
维迟;;[J];科普天地(资讯版);2008年02期
张艳英;高桂生;史秋梅;高光平;刘申;;[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平;;[A];第五届重庆饲料工业暨养殖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马立农;李世敏;;[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李彬彬;侯玉泽;刘宣兵;刘开永;;[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李彬彬;侯玉泽;刘宣兵;刘开永;;[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河南)食品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彬彬;张改平;侯玉泽;彩鸿翔;刘宣兵;;[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万遂如;;[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第十四次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12年
吴德峰;;[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动物疫病防治与人类健康”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李冰;李剑勇;周绪正;杨亚军;牛建荣;魏小娟;李金善;张继瑜;;[A];中国奶业协会第26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肉牛牦牛/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第3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林荣海;黄顺捷;吴德峰;;[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陶晓奇;史为民;江海洋;王占辉;沈建忠;;[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与饲料毒理学学术讨论会暨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海燕;[N];吉林日报;2004年
卢绪文;[N];山东科技报;2007年
王新康;[N];中国信息报;2000年
撰稿 本报记者 王春棠 卜令伟 陶媛慧;[N];友报;2011年
解放军军需大学
夏咸柱院士;[N];吉林日报;2004年
展福生;[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范志红;[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柯继;[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2年
孙秉忠;[N];农民日报;2001年
王志强博士;[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米铁军;[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余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金玲;[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歌;[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郭莉娟;[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张红岩;[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沈翠香;[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马素英;[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曹艺耀;[D];山东大学;2013年
于刚;[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龙甲;[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陆威达;[D];复旦大学;2013年
钟永本;[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新疆某猪场的几株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对16种抗生素药敏性研究;;;
  对从新疆某猪场猪粪中分离鉴定出的5株沙门氏菌及1株大肠杆菌进行16种抗生素的药敏性试验,以筛选出有效的抗生素。结果表明:5株沙门氏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和头胞噻肟这四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多粘菌素B等药物耐药;对链霉素、新霉素的耐药率均为60%,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40%,对土霉素、利特灵、头孢三嗪、硫酸粘杆菌素的耐药率为20%。大肠杆菌对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头胞噻肟、痢特灵、氧氟沙星、硫酸粘杆菌素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呋喃妥因、头孢三嗪、利福平、多粘菌素B等药物耐药。……
[关键词]:;;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
中国知网客户端
海量文章,一站下载
万千书刊,个性订阅沙门氏菌抗生素
沙门氏菌抗生素
基本信息:男&&25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沙门氏菌抗生素?我的一位朋友病了,我因为一直很忙,还没有去探望,听说朋友是因为感染沙门氏菌患的病,请问沙门氏菌是怎么回事?沙门氏菌感染疾病需要怎样医治?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遵义市安顺医院&&&全科
你好,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治疗,需要抗菌消炎:如果呕吐不太严重,可经口给药.氯霉素(2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4次,肌肉注射时剂量减半,连用4-6天;呋喃唑酮(0.01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连用5-7天;甲氧苄氨嘧啶(0.04-0.08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连用7天;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碇(0.02-0.04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连用7天.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济宁市恒福医院&&&全科
你好,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治疗,需要抗菌消炎:如果呕吐不太严重,可经口给药.氯霉素(2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4次,肌肉注射时剂量减半,连用4-6天;呋喃唑酮(0.01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连用5-7天;甲氧苄氨嘧啶(0.04-0.08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连用7天;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嘧碇(0.02-0.04克/千克体重)每日2次,连用7天.
有关的更多问题,
有关的健康经验
有关的更多经验,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科_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沙门氏菌抗生素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progress on studies of mechanism of antibiotic r.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沙门氏菌抗生素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progress on studies of mechanism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salmonella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9:33:4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沙门氏菌抗生素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progress on studie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门氏菌用什么抗生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