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新农合文件在武汉哪些医院可以用呢?

武汉协和医院新农合可以报销吗?_百度知道
武汉协和医院新农合可以报销吗?
提问者采纳
当然可以,注意住院时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办理转诊转院手续!
提问者评价
原来是这样,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武汉协和医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随州市卫生系统&十二五&期间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
&2012年~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前一阶段改革成果,实现 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既定目标,根据《湖北省卫生系统&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随州市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为未来四年全市卫生系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一、规划背景
&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我市始终把医改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在深化医改工作中,建立了横向与纵向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部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通力合作的横向工作机制;建立了上下联动的纵向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机制,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医改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医改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医改试点,加强督导检查和调研,及时研究医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年来,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参合率由2009年的94.1%上升到2011年的97.2%,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2009年的100元提高到2011年的230元;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内涵不断深化,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由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1年的人均25元;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改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十二五&时期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承前启后,各地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抓住基层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凝聚和扩大社会共识,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为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精神,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健康为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
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综合改革,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增强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重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提高医药卫生体制的运行效率,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主要目标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通过支付制度等改革,明显提高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有效运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同步增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有序开展;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社会力量办医取得积极进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人才不足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药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逐步规范,医药价格体系逐步理顺;医药卫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对医药卫生的监管得到加强。到2015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卫生总费用增长得到合理控制,群众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6.5岁。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17/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 9&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1&以下。
三、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充分发挥全民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重点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通过支付制度改革,加大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责任。在继续提高基本医保参保率基础上,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着力加强管理服务能力,切实提高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
(一)巩固扩大新农合制度覆盖面
坚持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的原则,农村中小学生应当随父母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进城务工的农民及随迁家属、进城就读农村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新农合或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但不得重复参加、重复享受待遇,保证新农合制度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到 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 75%左右,明显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提高最高支付限额。新农合门诊统筹支付比例提高到 50%以上。
(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探索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按照管办分开原则,完善新农合管理和经办运行机制,明确界定职责,进一步落实新农合经办机构的法人自主权,提高经办能力和效率。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三)提高基本医保管理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使患者看病只需支付自付部分费用,其余费用由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2015年全面实现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做好新农合和医疗救助结算衔接。完善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衔接。加快建立具有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等复合功能的医保信息系统,实现与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医保就医&一卡通&,方便参保人员就医。
加强新农合基金收支管理。新农合基金要坚持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结余过多的,可结合实际重点提高高额医疗费用支付水平。增强新农合基金共济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市级统筹。完善新农合基金管理监督和风险防范机制,防止新农合基金透支,保障基金安全。
(四)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激励与约束并重为原则,加快试点探索,及时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以总额预付为基础,与按人头、病种、服务单元、服务项目支付相结合的混合支付模式,发挥新支付方式对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费用、推动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作用。建立新农合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制定新农合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定点医疗机构,将医疗机构次均(病种)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定额控制情况列入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评价体系。积极推动建立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新农合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就诊,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逐步将新农合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
(五)探索建立农村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新农合、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公益慈善的协同互补作用,切实解决农村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在提高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和高额医疗费用支付比例的基础上,统筹协调新农合和商业健康保险政策,积极探索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加强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加大对低收入大病患者的救助力度。
四、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持续扩大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和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继续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发展。
(一)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补偿机制、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措施,巩固基层改革成效。编制部门依据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以及流动人口等实际因素,合理确定不同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比例,对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编制进行重新核定。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地方政府要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与财政补偿挂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不断拓宽分流渠道,妥善做好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健全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向骨干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倾斜,切实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落实基本药物全部配备使用和医保支付政策,完善基层综合配套改革和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和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执行基本药物各项销售和支付政策。探索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其他医疗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进一步把资金、人才、技术引向基层,以创建&湖北省健康工程先进县&和&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卫生机构&等活动为载体,以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为标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2015年,实现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和 90%以上村卫生室建设达到标准化水平。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鼓励基层卫生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推进乡村医生专科学历教育项目,坚持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医学生,抓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项目,加大落实&三支一扶&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后的各项政策待遇的力度,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的在岗培训。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由传统的医疗服务为主的模式,转向以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并重的新模式。继续探索县乡上下联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各地开展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协作,采取派出人员、巡回诊疗、帮助培训、双向转诊等方式,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县乡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和规范转诊的新机制。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示范区和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等活动,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率达到 95%以上。继续加强基层在岗人员培训,重点实施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十二五&期间至少完成 1.8万人次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巡回医疗,推动服务重心下沉,服务内容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转变。全面推进家庭责任医师制度,到 2015年,全市80%的城区开展家庭责任医师团队服务,并建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家庭责任医师团队。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基层首诊负责制试点。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全市门急诊总量的比例。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完善乡村医生的补偿、养老政策。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逐步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定向培养、学历提升、岗位培训等方式加强乡村医生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四)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把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作为强基层的关键举措,通过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执业医师招聘和设置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等方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的全科医生队伍,到 2015年实现城市每万名居民拥有 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的目标。积极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关系,转变全科医生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积极探索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建立全科医生的激励制度,合理确定全科医生的劳动报酬,拓宽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充分调动全科医生的积极性。
(五)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通过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国家代偿学费招聘毕业生、优先选拔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三支一扶&支医项目等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扩大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试点规模,招聘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建立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鼓励和引导大医院退休卫生技术骨干到基层和农村服务,严格落实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累计一年以上的政策。探索县(市、区)域人才柔性流动方式,促进县乡人才流动、乡村人才联动。对到偏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医务人员,落实津补贴政策或给予必要补助,并优先解决住房、社保、编制等问题。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一定年限的医学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医疗卫生单位选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聘)用。
(六)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
在试点基础上,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到 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
五、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按照&四个分开&的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大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一)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进一步明确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及其应履行的职责,避免公立医院单纯逐利行为发生。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公共卫生服务、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含国有企业所办医院)数量和布局,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备。禁止公立医院举债建设。
(二)推进补偿机制改革
认真执行国家七部委《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操作的原则,制定完善的招标方案、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合理区分质量层次,对药品和耗材价格进行动态调整,探索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的新机制。逐步调整价格补偿政策。考虑到取消药品加成收入等因素,结合财政补助水平,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原则上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继续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治疗和医学检验价格,提高手术、护理等部分劳务技术价格。逐步完善财政补助政策。改变现有财政对公立医院包干补助的办法,实行按项目补助。原则上,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
(三)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医保经办机构和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制止开大处方、重复检查、滥用药品等行为。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采取总额预付、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同时加强监管,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实现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严格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指标考核。严格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控制管
理目标纳入医疗机构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诊疗行为的重点监控。及时查处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及重复检查等行为。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
(四)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的全行业管理职能。研究探索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
(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理事会与院长职责,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发展规划、重大投资等权力由政府办医机构或理事会行使。建立院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推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养老等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根据服务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岗位,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和岗位管理,推行全员聘用。赋予院长在人事聘用、分配奖惩和医院运营方面的权力。以专业技术能力、业绩成果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聘任制度。积极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各个岗位的待遇水平,做到薪随岗变。在公立医院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健全分配激励机制,绩效分配注意向临床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六)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创新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持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医疗行为。推广应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规范抗菌药物等药品的临床使用。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核心,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大远程会诊实施力度,不断完善和规范远程诊会诊行为。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简化就医流程,方便群众就医,大力推广优质护理,优化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开展&先诊疗、后结算&就医模式和志愿者服务,积极推进检验影像结果互认。积极推进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建设,普遍实行预约诊疗,改善就医环境,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
(七)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县级公立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巩固深化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长期合作帮扶机制,经批准可在县级医院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 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
(八)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拓展深化试点内容,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尽快形成改革的基本路子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允许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部分公立医院(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改制重组。鼓励社会资本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投入,以合资合作方式参与改制的不得改变非营利性质。改制过程中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六、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进一步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政策的协同性,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加强药品生产流通和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一)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 40元以上。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到 2015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 40%以上。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运行机制建设。试点先行,选取个别县(市、区)围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服务模式、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等方面进行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并推广。到 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管理体制顺畅,运行机制科学,管理模式高效,服务功能健全,服务质量较高,城乡居民满意。
逐步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继续开展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适龄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重点做好食品安全(包括餐饮、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控、重大地方病防控、卫生应急等对居民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公共卫生服务。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卫生监督、农村应急救治、精神疾病防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能力建设。提高疾病监测、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严格开展绩效考核和效果评估,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益。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全额安排。
(二)扎实推进健康随州行动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整治城乡环境卫生行动,开展健康评比和示范创建活动,指导基层开展卫生城镇、社区、村、单位等卫生创建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坚决打击查处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确保全民食品安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乡镇卫生院为龙头,加强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城市社区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医疗急救与卫生应急工作,逐步建立县、乡、村一体化的120紧急医疗救治体系;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大力培植和发展以县级综合医院为主体的县域医疗中心,大力培植和发展以三级医院为主体的大型医疗集团及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私人医生、健身服务、健康咨询和调理康复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三)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
在《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 )》和《湖北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的指导下,严格执行本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新增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 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在城市,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鼓励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医疗联合体,或三级医院托管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在农村,重点办好 1所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精神卫生中心,每个乡镇办好一所乡镇卫生院,鼓励其他医疗机构转型或兼并重组,支持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开展技术合作、托管、组建医疗卫生联合体。完善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调整专科结构,适当增加和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康复医疗、精神卫生、儿童医疗等专业。加大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创建力度,继续开展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鼓励各地各单位开展市级、院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形成&国家&省&市&院&四级临床重点专科体系。鼓励与支持建设区域性医学检查诊疗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病理中心等。推进医学影像、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推进市、县疾控机构实验室整合,县级强基础作用,市级强区域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到 2015年,力争 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90%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
(四)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
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2015年全市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际床位数要达到全市总量的20%以上。各地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要给民营医疗机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和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的医疗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向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不足或薄弱的领域流动。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促进公立医院合理布局,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五)创新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制度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重视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大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师、儿科医师,以及精神卫生、院前急救、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院和医保管理人员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具备行医资格的人员申请多个地点执业,完善执业医师注册、备案、考核、评价、监管政策,建立医师管理档案。建立健全医疗执业保险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六)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
发挥信息辅助决策和技术支撑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诊疗规范和日常监管有效融合。研究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医疗服务、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建设。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方便群众就医。
(七)健全医药卫生监管体制
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机构分类评价体系。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医疗机构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强化医务人员法制和纪律宣传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
七、建立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机制
(一)强化责任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要围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年度任务,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制,把规划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定期通报制度,开展规划实施评估。
(二)增强执行力
&十二五&时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阶段,医药卫生系统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战场,要发挥医务人员改革主力军作用,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好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核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改革攻坚合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要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队伍建设,提高推进改革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规划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大卫生投入
要建立明确、稳定、长效的财政卫生投入机制。重点争取各级财政落实新农合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标后的配套资金补助、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和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补助等,确保各项投入政策落实到位。
(四)实行分类指导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各地要在中央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鼓励地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完善政策,积累改革经验,推进改革持续取得实效。
(五)加强宣传培训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及时解答和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力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关爱患者的风气,营造改革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水平,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点击次数:1101】【】
您好!欢迎光临本站!你是本站的第访客
主办单位: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承办单位: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技术支持服务:武汉蓝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州市曾都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