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中医上饶徐氏中医好不好九代江浙一带,年龄八十岁左右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散药,宜荆防汤&.&凡眼白珠盖红肿生眵,流泪羞明者,火盛也,宜凉血散火汤&.&程在临床上创用的多种眼病的治疗方法,如用雄鸡肝,朱砂治疗痘后失明等,均屡验屡效.&认为眼病是由内脏器官的不正常而引起的,治疗漫性眼疾,多...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转载]永嘉枫林的徐氏
九山湖畔,胜昔桥32号是远近闻名的徐宅。
瑟瑟秋风中,瓦楞间的几棵小草似乎在叹息:人面不知何处,只有清风依旧。
曾经,这里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曾经,这里是辛亥革命时期,温州军政分府首任都督徐定超的居所。
现在徐氏第29世孙徐顺帆还住在西首的厢房里。
一代诤诤谏官
说温州的名门望族,不能不说一说永嘉枫林的徐氏一门。
这是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望族。望族之首,当从徐定超说起。
徐定超字班侯,永嘉枫林人,人称“永嘉先生”,清光绪九年中进士,历任陕西、江西、山东道监察御史、京畿道掌印御史、国史馆协修,1911年任温州军政分府都督,日,徐定超携夫人胡氏乘坐普济轮从上海回温州,在吴淞口普济船被英国宝华公司轮船撞沉,夫妻两人遇难。这是东瓯航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祸,当时船上乘客有300多名,遇难海亡的人竟有200多。瑞安望族黄绍第的儿子黄曾枚,系当时瑞安军政分府的军政支部长,也殁于此次海难中。史料记载:轮船下沉时,由于徐定超的名望,船长几次请徐定超夫妇上救生艇,均被徐拒绝,说自己年事已高,让救生艇先救他人。
当时《瓯海公报》登载一则遇难者中幸免生还的瑞安林文达详叙目击沉船经过的文章:徐班侯临危不惧,他只力劝众人勿慌乱,唯关心他人脱险,后夫妇两人同没于海浪中。
在生死攸关之际,徐定超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高风亮节,当时令百姓唏嘘不已。人们在黄浦江边祭奠,雇多艘民船在出事点寻找遗体,均无着落。现在菰山的徐定超坟只是衣冠冢。
此后,徐氏后辈中,许多人不吃海鲜,以表对徐定超的至孝至敬。
据《徐氏宗谱》所记:徐氏始祖世居福建福州长溪葛洪山,五代时避闽主王曦乱,迁永嘉仙居乡屿北村。于1106年,八世祖公仪入赘到枫林柯门,柯氏因遭火灾,家道中落。徐公仪夫妇在枫林崇尚公德,广积产业,以诗书礼义传家,代代生息繁衍,逐渐成为枫林一大户,后人便有“枫林徐,岩头金”之说。
徐定超祖父名思宫,思宫有五个儿子:存仁、存义、存礼、存智、存楷。徐定超是第四房存智的长子。在枫林徐氏祖祠“元益公祠”里,有一副对联:继祖先一脉真传惟读惟耕,教子孙两行正路克勤克俭。
“祖父的处世为人,重正义,爱国家,以医术济世,办教育兴国。临危受命,爱乡尤胜爱家,拨乱返安,建设嘉惠桑梓。我从事教育事业,皆受此遗训的影响。”徐定超的嫡孙世界名人徐贤修此番言语,是对徐公一生最好的概括。
徐定超是清末一个诤诤谏官,1907年在任京畿道监察御史时,曾弹劾贪官污吏多人,致使十来顶“花翎”落地。如黑龙江巡抚段芝贵,是北洋大臣袁世凯的亲戚。该人为非作歹,百姓怨声载道,徐定超不畏权势坚决向朝廷参弹,结果使段芝贵受到黜免,为百姓除去一害。
在出任监察御史时,他写了数十篇奏议:有的为谋求社会变革,如《更定官制办法十条折》;有的为捍卫国家主权,如《兴复滇省铜矿折》;有的为民伸冤,如《江皖待赈孔急,请暂缓秋操节省经费由》、《上海局董藉端苛敛列款纠察由》等,这些奏议针砭时弊,切中要害,为百姓谋利,对社会影响深远,体现了一个诤诤谏官忧天下爱百姓的情怀。在枫林念祖桥东首的“御史祠”,门台上有蔡元培先生留下的墨迹:“念祖楼台高百丈,谏官祠宇壮千秋”。据说是蔡元培敬佩徐定超的为人而书。
1905年,英国人以贷款和派工程师为名,企图侵夺我国铁路权,袁世凯屈服于英方的压力要出卖沪杭甬铁路权,这引起各方人士的抗议。徐定超挺身而出,立即发动数人,联名上书清廷,痛陈利害,他的《保浙江路权》奏折,说出广大民众肺腑言,受到当时江浙人士的喝彩。由于这场爱国拒款保路运动声势浩大,迫使清政府中止了这桩卖国行径。
辛亥革命爆发,浙江宣布独立,在新旧交替之际,温州秩序一片混乱,百姓受饥受寒受扰乱。徐定超应温州父老乡亲的要求,在离乱之秋危难之际受命,出任温州军政分府都督。他励精图治,选贤任能。主政其间,他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如打击奸商土匪、平抑米价以裕民食、普免当年国粮税收、废除满清政府的“厘捐”等等。他的主政深得民心,使一方百姓能安居乐业,使辛亥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当时老百姓称徐公“功德无量”。
早在徐定超任御史时,温州知府王琛擅立名目,开征柑捐,引起民愤。当时二十里塘河岸边,人流如潮,数千农民负锄涌向府署,王琛越墙而逃。事后,为首张尔彦被拘留。徐定超得知此事,与当时在京为官的黄绍箕一起从中疏通,使张尔彦得以释放,王琛被调离,柑捐获免征。
1909年,徐定超受聘任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校长(现杭州高级中学前身)他启用曾留学日本的经亨颐为教务长(经亨颐曾是慈禧缉拿钦犯,后成为浙江省“五四”运动领导人、广州中山大学校长)还聘用一批思想进步学者为教师,其中有鲁迅、马叙伦、夏丏尊、沈尹默、胡公冕等。在胡珠生编纂的《徐定超年谱简编》中有这么一段话记录当时的史实:“(徐)到校后所出布告均下署‘京畿道监察御史兼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命代学监杨莘耜往绍兴促周树人(鲁迅)回校任教生物……”。在经亨颐等同仁协助下,这所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新学校成为当时传布进步思想,培养人才的重地。在《鲁迅全集》中查有“徐班侯生日,赴祝之”之类记录。
1905年,“温处学务分处”由于受浙江布政使的阻挠,迟迟无立。徐定超与黄绍箕向京师学务大臣张伯熙、孙家鼐等进言,后才获批准。为解楠溪弟子求学难,徐定超用自己俸禄积蓄,创办楠溪高级小学,使山区百姓子女得以读书机会,学校落成后,他特地撰写《楠溪高等小学校碑记》,以谆谆言辞勉励后辈勤学上进。
徐定超学医,以他自己的话说是为了“卫生命,起沉疴”救世济民。他鄙视权贵,痛恨腐败曾说:“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他把习医与振兴中华联系在一起。因为徐定超医学造诣深,1902年北京创办京师医学堂,他被聘为总教习,还被当时中医界推为“京师神州医药会”会长。为发展祖国药学事业,他向朝廷呈奏《中西医派不同宜分办学堂折》中指出“中医多理想,西医凭实验;中医重述古,西医贵求新。各有独到之外,各有思议之精微”“宜分办学堂”,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影响深远。徐定超的《伤寒论讲义》是浙南近代第一部有关《伤寒论》研究的古籍,被日本人推崇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作。1990年,徐定超孙徐贤修来温探亲时,获得许兰杆先生手抄本《永嘉先生伤寒论讲义》,1991年在台湾复印出版。
至今枫林人还记住上辈讲述的徐定超重乡情的故事:一次山民去温州军政分府找徐定超,他们衣衫褴褛,被门卫挡住,几乡民就在门外大呼:“定超哥——定超哥”,徐定超听到后亲自到大门迎接枫林乡亲。以后,在大门外被门卫挡住者,只要口呼“定超哥”,门卫就会放他进去。
1912年,温州、丽水一带遭受台风袭击,瓯江中浮尸成千,徐定超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与从侄徐象严、三子徐象先在东门设救生局,救灾民千余人。灾后,他还多方集赈,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病者得治,无家可归者得住宿,老百姓称他为“生佛”。
徐定超还留下许多传序碑铭、散文、书信、诗联。这些遗作多立面表现他作为浙南名士丰富的精神境界。如他的《咏乌桕》“家住枫林不见枫,晚秋信步闲庭中,此间好景无人识,乌桕经霜满树红”。还有《重修大宗祠族谱序》等诗文,充分流露班侯爱家乡、记祖训、孝悌友爱之情。
徐定超常谕子女“勤俭耕读四字为传家之本”,他还提醒子嗣“州县为亲民之官,清、勤、慎三字其要箴也”。
三子不负父望
在枫林黄桥头,有一木结构亭子,亭中横梁上有黑底金字一匾,上书“孝子亭”三字。亭西首有一堵粉墙,墙上镶嵌着青石碑,碑上刻字:“孝子徐象藩司马纪念处”,落款是“公愚马范敬题”。此亭原是供南来北往行人休憩,1918徐定超夫妇遇海难,其儿子徐象藩及房族中弟兄多次与英国宝华公司交涉,他们将徐班侯遇难经过印成文字,向各方呼吁,以英语书信的形式向招商局声明:如还是置之不理将焚烧广济轮,以示报复。英方均不予理睬。1919年,徐氏族人在徐定超周年大祭后义愤难抑,家仇国耻齐涌象藩心头,他带领众人冲向朔门招商局,拟用汽油焚烧广济轮。他先众人上船,英轮船长持枪,他中弹身亡,年仅46岁。这场悲剧的发生,当时政府无任何表示,唯有族人为纪念象藩,在黄桥头亭中竖碑,并命其亭为“孝子亭”以纪念这位为报家仇国恨而死的义士。今年10月20日,据悉此亭毁于大火。
徐定超有三子:象藩、象标、象先,他们个个不负父望。象藩奉旨委任隶州知州,钦赐四品衔。光绪三十一年四月,为协助父亲,参加保矿护权运动,他借口水土不服,辞去知州官职。1911年他参加同盟会;象标任奉天开元知事;象先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曾任北京顺天法政学堂教务长及邮传部主事等职,1913年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曾参与旧中国第一部宪法《六法全书》的撰写工作,还获得“文虎奖章”、“嘉禾奖章”,1927年,回家乡,以律师为业,一直居住在温州胜昔桥徐宅。
纽约有个“徐氏双雄”
徐定超的后代在海外发展的不少。在美国纽约,有一个颇有名望祖籍温州楠溪的徐姓家族。家族成员就有50多人,并且个个学有所长,都有高等学历、高级职称。其中,一家之长徐贤修和其二儿子徐遐生是斐声纽约的“徐氏双雄”。
徐贤修生于1912年,他的生日“有幸与祖父班侯公的生日同一天”,祖父浓眉阔嘴目光炯炯的外貌特征也被他一一遗传。
1915年徐贤修四岁时,“祖父拉着我手写四个楷字人、手、刀、天,历历如在目前”。1918年祖父遇难,翌年父亲徐象藩遇害,家道衰落,亲人历难,对徐贤修人生无疑是注入自强自立之剂。
徐贤修1931年温州中学毕业,与汪远涵先生(曾任上海《时事新报》编辑,杭州《东南日报》总编)小学、初中、高中同学,当时徐家住在窦妇桥,汪家住在大士门,他们俩每天都同往同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后来他们又一起赴沪考大学。在淮海中路,他们与温籍几个同学同租一间房子,睡地铺、吃包饭,准备报考当时的几所名牌大学,后来两人都如愿,徐贤修考入清华大学,汪远涵考上复旦大学。徐贤修上清华后,又与华罗庚、夏鼐这两位中国科学界的巨子成为挚友。
抗战胜利后,由徐贤修出面联系,曾让华罗庚赴美讲学,两人同寓一屋。1984年,华罗庚再赴美国时,两位故友又重逢,激动之际,华罗庚题诗相赠:“老友贤吾兄,当年合作创新风,事隔半个世纪,今朝重温留余锋;离别算个什么,人生百年一瞬中。莫道太平洋浩瀚,怎如友情深重!”
夏鼐逝世前,曾赴美讲学,徐贤修为了与阔别43年学友会晤,特地从台湾赶到纽约相见,临别还到机场相送,不想此次竟成永诀,两个月后夏鼐逝世。
徐贤修很重情谊,两个学友过辈,他非常悲伤,先后在台湾《传记文学》上发表悼念文章,他称华罗庚 、夏鼐是中国科学家的典范。
据汪远涵介绍:贤修在初中时并不出众,一到高中,他就非常用功,加上天资聪明,在温州中学,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1944年徐贤修获清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赴美留学。1947年获美布朗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48年定居美国后在伊诺斯理工学院任教。1955年进入普度大学航空航天系任教授。1970年应聘担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1977年至1987年还担任台湾工业研究院董事长。1989年退休后,普度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99年授予杰出航空工程师称号。
年,徐贤修任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在他任职期间,新竹清华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使用面积翻了一番,教师人数增加四倍,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也因此成为台湾岛上数一数二的科技大学。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很多人认为是东方硅谷……近年来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工业产值年成长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美国硅谷则时过境迁,慢慢趋向日落。有趣的是美国柏克莱大学在计划成立一个高科技工业园区来和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看齐,我们感到高兴,也感到安慰!”
这是徐贤修《回忆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立始末》的开头语,回忆有一万多字,登载在台湾《传纪文学》上,分“缘起”、“筹备”、“诞生”、“成长”、“怀念与铭感”、“尾声”六个部分。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拳拳的爱国心和谆谆责任心,徐门弟子勤奋,赤诚被物化在他所叙写的一件件事一句句话中。
1973年,徐贤修担任台湾科技委领导人,提出创建高科技园区的构想和建议。新竹高科技园区终于在日开园。科技园区占地5000英亩,开园后迅速发展,到1997年生产总值达120亿美元。
退休后,徐贤修不顾年迈多次飞渡重洋回大陆讲学访问。“他多次回母校北京清华大学,关心母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园区的建设。他最早建议在清华园设立工业工程专业和工业工程系,他捐款设立‘华罗庚奖学金’(每年一千美金)。1991年至今奖励理学院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国外著名刊物上发表文章,每年五名,效果显著”——清华大学《清华校友通讯》第45期上如是报道。
他还先后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介绍他创办高科技园区的经验。他在上海曾受到当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接见,并应聘任浦东开发区顾问和上海工业大学名誉校长。
他两次来温州,第一次是1990年,主要来探亲会友,在温州只三天。他非常喜欢京剧,回去时,他带了许多京剧录音磁带,有《龙凤呈祥》、《四郎探母》、《打渔杀家》等。
第二次是1998年。这次来后,他主要是做五件事:捐资二十万港币,在温州中学设立“徐氏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到温师院访问并作学术报告;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并开座谈会,受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顾问;捐款十万港币落实修建枫林的“御史祠”并向当地政府建议能作为地方文物保护单位,供后人参观纪念;会聚昔日的亲朋好友如汪远涵先生、堂妹徐章等人。2001年11月徐贤修在美国印第安那州逝世,享年九十。
徐贤修的儿子徐遐生是徐氏家族中第29代嫡孙,6岁随父迁居美国,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1968年获哈佛大学天文博士学位,在纽约州立大学任教,后又获柏克莱州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徐遐生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0年,年仅46岁的他当选为拥有5千多名会员的美国天文学会会长,成为全球天文学界的权威人士,参加《大英百科全书·宇宙志》的编篡工作。他的论著《物质宇宙:天文学导论》、《天文物理学》等成为美国大学天文学系的经典教材。2002年,徐遐生“顶着国际顶级天文科学家的光环接任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的职务”。父子俩前后出任同一名牌大学校长的消息,被海内外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徐遐生形容自己是从小听父亲说“清华”长大的。徐贤修毕业于北京“清华”,后又任职新竹“清华”校长,不少曾与他父亲同学同事过的“清华人”们,从徐遐生身上回忆起当年徐贤修治学治校的情景。徐遐生自认一直铭记父亲“天底下没有不可能做到的,也没有做不到的事”的遗训,他要一如既往地遵循自己的人生哲学: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他说:“把新竹清华大学一步一步带向与国际顶尖大学并驾齐驱是他的使命”。
据悉,1993年,徐遐生欣然应聘到祖国大陆南京等地讲学。他表示自己虽入美籍,但根在中国,要遵照父亲的遗嘱为祖籍做些事。
后人多才俊
翻开温州文史资料,跃入眼帘的徐贤议、徐贤辅、徐顺教、徐顺荪、徐顺菘、徐顺圣等名人都是徐氏后裔,他们都以自己的实绩,在温州史册上留下显眼的一笔。
徐章是徐定超的孙女,1939年在温州中学求学时,与冯增荣等人同批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时温州中学剧团的主要演员。
徐贤辅是徐定超孙子,他是浙江公安厅干部,离休后,应聘任《浙江公安志》、《浙江警察志》副主编。他的儿子徐晓、女儿徐青也很有出息。
按家谱排列徐晓是徐氏第29世孙。年就读于浙江医科大学,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在此其间,他在研究乙型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热免疫方面获得浙江省科技论文二等奖,其论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
1989年徐晓应聘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世界疾病控制中心”、“加州大学医院”等处从事基因研究工作,任高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2000年因研究老年痴呆症获成果,参加荷兰国际医学会议并获奖,英国路透社为此发表专题报道,美国把徐晓列入“2000年世界名人录”。他多次到加拿大、日本、韩国等讲学。
现在徐晓在美国阿西亚生物科学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他还被浙江大学聘为教授。
徐青杭州大学法律系毕业,现任浙江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
惟耕惟读一脉传,克勤克俭两路行。徐门弟子散向海内海外,不散的是萦绕他们耳边的祖先遗训。“勤勉好学”像一股清凉之风让他们明智清醒,令他们有所作为。徐氏后世犹如枫林乌桕红满枝头,漫山遍野。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饶徐氏中医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