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板中草药 钢板龟用

搞不清症状?试试
当前的位置:&&&&&&
(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
问中医问病友快来参与讨论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母姜,鲜生姜。
【药用部位】
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
含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龙脑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
【功能主治】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①治感冒风寒: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水煎服。(《本草汇言》)
②治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医心镜》)
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愤愤然无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金匮要赂》生姜半夏汤)
④治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本草汇言》)
⑤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⑥治劳嗽:蜂蜜、姜汁各四两,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滚汤服数匙。(《经验广集》五汁膏)
⑦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⑧治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姜一斤,捣渣,留汁,慢炒待润;以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伤寒六书》)
⑨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生姜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后方》)
⑩风湿痹痛:生姜汁和黄明胶熬贴。(《本草从新》)
⑾治中气昏厥,亦有痰闭者:生姜五钱,半夏、陈皮、木香各一钱五分,甘草八分。水煎,临服时加童便一盏。(《本草汇言》)
⑿治时行寒疟:生姜四两,白术二两,草果仁一两。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发时早饮。(《本草汇言》)
⒀治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合,顿服。(《食疗本草》)
⒁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梅师集验方》)
⒂治手脱皮:鲜姜一两。切片,用酒二两单,浸二十四小时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秃头:生姜捣烂,加温,敷头上,约二、三次。(《贵州中医验方》)
⒄治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普济方》)
⒅治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海上方》)
⒆治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易简方》)
⒇治a犬咬人,重发:捣姜根汁饮之。(《补缺肘后方》)
(21)治蝮蛇毒:末姜薄之,干复易。(《千金方》)
(22)治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易简方》)
(23)牙齿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掺姜上,候焦为末,擦疼处。(《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晋矾散)
(24)治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易简方》)
【临床应用】
①治风湿痛、腰腿痛
用鲜生姜制成5~10%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亦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如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每点注入0.5~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据观察,反应愈重效果愈佳。用于风湿痛、慢性腰背痛113例,显效36例,好转56例,有效率83%;尤以对风湿痛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8例,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有效病例用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肿胀消退或好转,功能恢复或改善。还曾试用于小儿麻痹症,亦有一定效果。此外,用生姜、麻油制成生姜曲注射剂行穴位注射,对风湿痛或腰腿痛也有疗效。
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能遗留下较长的胃部堵塞感。用法:鲜生姜60克,洗净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每日3次,2日服完。
③治疗疟疾
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选用穴位计分3组:第1组为双侧膝眼,生姜用2两分敷两穴;第2组为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用1两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5钱。一般于发作前4~6小时敷贴,经8~12小时即可取下,敷药两次即可。观察40例,除第1、第3两组各有2例无效外,其余均控制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
④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鲜生姜2两,捣烂取汁,加蜜糖至60毫升;1~4岁30~40毫升,5~6岁50毫升,7~13岁50~60毫升,分2~3次口服。或用生姜1两捣汁,加入蜂蜜60毫升为1剂;1~2岁服1/4剂,2~4岁服1/3,剂,4~7岁服1/2剂,7~14岁服2/3剂,14岁以上服1剂。服药后患儿一般即不感腹痛,呕吐停止,包块通常于服药后1~3天消失。包块消失后即可服驱蛔药物。如服姜蜜后腹痛仍不止,可用冬眠灵、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腹胀明显者应行胃肠减压,姜蜜合剂可从胃管注入,注入后夹住胃管2~3小时;呕吐重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如有腹胀发热,须加用抗菌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肠鸣音消失需及时考虑手术治疗;给药12~24小时后仍未见效者,可用10%盐水行低位灌肠,或内服中药。曾按上述方法分别观察52例和109例,结果除有5例系回盲部蛔虫团阻塞、阑尾蛔虫症及并发穿孔改为手术治疗外,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天和2.4天。
⑥治疗急性睾丸炎
取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厘米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直到痊愈为止。据观察,敷药后患者都感阴囊表皮灼热刺疼、发麻发辣,少数发生红肿,个别发生红疹。共治24例,敷药第2天15例自觉坠胀疼痛及触痛减轻,睾丸肿胀显著消退;第3天有12例痊愈,自觉症消失,睾丸消肿,触疼消失;4天后4例痊愈;5例在敷药后5天痊愈。治愈天数平均为3.9天。对照组4例(兜起阴囊热敷,服磺胺类药及注射青霉素),平均治愈天数为8.5天。本法对阴囊局部皮肤有创口或因睾丸炎化脓穿溃者不能应用。
⑦用于中毒急救
对于半夏、乌头、闹羊花、木薯、百部等中毒,均可用生姜急救。曾有报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用生姜后均获痊愈。用法:轻者急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以后每隔4小时续服5毫升;中毒严重神志昏迷者,立即鼻饲25%干姜汤60毫升,以后每3小时灌入鲜姜汁5毫升。
此外,试用生姜揩擦治疗白癜风,生姜浸酒涂擦鹅掌风及甲癣均有一定效果。
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纲目》:"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
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韭忌之。"
③《随息居饮食谱》:"内热阴虚,目赤喉患,血证疮痛,呕泻有火,暑热时症,热哮大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忌之。"
母姜,鲜生姜。
【药用部位】
为姜科植物姜的鲜根茎。
含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龙脑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
【功能主治】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擦患处或炒热熨。
①治感冒风寒: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水煎服。(《本草汇言》)
②治呕吐,百药不差: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食医心镜》)
③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愤愤然无奈者: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金匮要赂》生姜半夏汤)
④治冷痰嗽:生姜二两,饧糖一两。水三碗,煎至半碗,温和徐徐饮。(《本草汇言》)
⑤治三十年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内蜜复秤知数,次内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犬,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⑥治劳嗽:蜂蜜、姜汁各四两,白萝卜汁、梨汁、人乳各一碗。共熬成膏,早晚滚汤服数匙。(《经验广集》五汁膏)
⑦治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生姜泻心汤)
⑧治心胸胁下有邪气结实,硬痛胀满者:生姜一斤,捣渣,留汁,慢炒待润;以绢包,于患处款款熨之,冷,再以汁炒,再熨良久,豁然宽快也。(《伤寒六书》)
⑨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生姜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肘后方》)
⑩风湿痹痛:生姜汁和黄明胶熬贴。(《本草从新》)
⑾治中气昏厥,亦有痰闭者:生姜五钱,半夏、陈皮、木香各一钱五分,甘草八分。水煎,临服时加童便一盏。(《本草汇言》)
⑿治时行寒疟:生姜四两,白术二两,草果仁一两。水五大碗,煎至二碗,未发时早饮。(《本草汇言》)
⒀治胃气虚,风热,不能食:姜汁半鸡子壳,生地黄汁少许,蜜一匙头。和水三合,顿服。(《食疗本草》)
⒁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梅师集验方》)
⒂治手脱皮:鲜姜一两。切片,用酒二两单,浸二十四小时后,涂搽局部,一日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秃头:生姜捣烂,加温,敷头上,约二、三次。(《贵州中医验方》)
⒄治诸疮痔漏,久不结痂:生姜连皮切大片,涂白矾末,炙焦研细,贴之勿动。(《普济方》)
⒅治发背初起:生姜一块,炭火炙一层刮一层,为末,以猪胆汁调涂。(《海上方》)
⒆治赤白癜风:生姜频擦之良。(《易简方》)
⒇治a犬咬人,重发:捣姜根汁饮之。(《补缺肘后方》)
(21)治蝮蛇毒:末姜薄之,干复易。(《千金方》)
(22)治跌扑伤损:姜汁和酒调生面贴之。(《易简方》)
(23)牙齿疼痛,日夜呻吟: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掺姜上,候焦为末,擦疼处。(《海上方》赴筵散,又名晋矾散)
(24)治百虫入耳:姜汁少许滴之。(《易简方》)
【临床应用】
①治风湿痛、腰腿痛
用鲜生姜制成5~10%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亦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如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每点注入0.5~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据观察,反应愈重效果愈佳。用于风湿痛、慢性腰背痛113例,显效36例,好转56例,有效率83%;尤以对风湿痛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8例,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有效病例用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肿胀消退或好转,功能恢复或改善。还曾试用于小儿麻痹症,亦有一定效果。此外,用生姜、麻油制成生姜曲注射剂行穴位注射,对风湿痛或腰腿痛也有疗效。
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能遗留下较长的胃部堵塞感。用法:鲜生姜60克,洗净切碎,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每日3次,2日服完。
③治疗疟疾
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选用穴位计分3组:第1组为双侧膝眼,生姜用2两分敷两穴;第2组为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用1两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5钱。一般于发作前4~6小时敷贴,经8~12小时即可取下,敷药两次即可。观察40例,除第1、第3两组各有2例无效外,其余均控制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
④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鲜生姜2两,捣烂取汁,加蜜糖至60毫升;1~4岁30~40毫升,5~6岁50毫升,7~13岁50~60毫升,分2~3次口服。或用生姜1两捣汁,加入蜂蜜60毫升为1剂;1~2岁服1/4剂,2~4岁服1/3,剂,4~7岁服1/2剂,7~14岁服2/3剂,14岁以上服1剂。服药后患儿一般即不感腹痛,呕吐停止,包块通常于服药后1~3天消失。包块消失后即可服驱蛔药物。如服姜蜜后腹痛仍不止,可用冬眠灵、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腹胀明显者应行胃肠减压,姜蜜合剂可从胃管注入,注入后夹住胃管2~3小时;呕吐重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如有腹胀发热,须加用抗菌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肠鸣音消失需及时考虑手术治疗;给药12~24小时后仍未见效者,可用10%盐水行低位灌肠,或内服中药。曾按上述方法分别观察52例和109例,结果除有5例系回盲部蛔虫团阻塞、阑尾蛔虫症及并发穿孔改为手术治疗外,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天和2.4天。
⑥治疗急性睾丸炎
取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厘米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直到痊愈为止。据观察,敷药后患者都感阴囊表皮灼热刺疼、发麻发辣,少数发生红肿,个别发生红疹。共治24例,敷药第2天15例自觉坠胀疼痛及触痛减轻,睾丸肿胀显著消退;第3天有12例痊愈,自觉症消失,睾丸消肿,触疼消失;4天后4例痊愈;5例在敷药后5天痊愈。治愈天数平均为3.9天。对照组4例(兜起阴囊热敷,服磺胺类药及注射青霉素),平均治愈天数为8.5天。本法对阴囊局部皮肤有创口或因睾丸炎化脓穿溃者不能应用。
⑦用于中毒急救
对于半夏、乌头、闹羊花、木薯、百部等中毒,均可用生姜急救。曾有报道,4例南星中毒患者,用生姜后均获痊愈。用法:轻者急用生姜汁含漱,并口服5毫升,以后每隔4小时续服5毫升;中毒严重神志昏迷者,立即鼻饲25%干姜汤60毫升,以后每3小时灌入鲜姜汁5毫升。
此外,试用生姜揩擦治疗白癜风,生姜浸酒涂擦鹅掌风及甲癣均有一定效果。
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纲目》:"食姜久,积热患目。凡病痔人多食兼酒,立发甚速。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
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韭忌之。"
③《随息居饮食谱》:"内热阴虚,目赤喉患,血证疮痛,呕泻有火,暑热时症,热哮大喘,胎产痧胀及时病后、痧痘后均忌之。"
含有生姜的中成药
生姜同类药品
关注或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公众号:39药品通
联系邮箱:ypk@mail.39.net
合作电话:020-1/8673(媒体&市场合作)
就医助手APP
掌上用药查询、预约挂号、问医生,随时与万千病友交流。
更多药品信息扫描二维码查看野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 用途 - 吃法 - 别名 - 天林中药材网
野山姜 共找到1味中药材。
中药材野山姜又称作“”;也有地区称作:; ; ; ; ; ; ; ; ; ; ; ; ; ; ; ; ; ; ; 中药蘘荷为姜科植物蘘荷的根茎。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野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调经;祛谈止咳;解毒消肿。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痈疽肿毒;瘰疬;跌打损伤;咳嗽气喘。
中药路边草为质狭苞马兰的全草
中药龙船花根为药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根
中药玉帘为石蒜科玉帘的全草
中药空心苋为植物空心莲子草的全草
中药茉莉花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
中药过坛龙为扇叶铁线蕨的全草或根
中药苦碟子为抱茎苦荬菜的全草
中药红铁泡刺为植物红铁泡刺的根
中药紫菀为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茎
中药乌蔹莓为植物乌蔹莓的全草
中药秋枫为植物秋枫或重阳木的根
中药五色梅花为植物马缨丹的花
中药露兜簕为植物露兜簕的根
中药高山露珠草为植物高山露珠草的全草
中药毛冬瓜为植物毛花杨桃的根及叶
中药山皮条为四川木兰的根或地上部分
中药青桐翠木为植物破布木的根
中药蚕豆壳为植物蚕豆的种皮
中药砂仁壳为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果壳
中药水茄冬为玉蕊科植物玉蕊的根
中药络石果为植物络石的果实看焦点:生姜用剧毒农药 不能把板子全打在农民身上
09:04&&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7日消息(记者何鹏)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前不久记者来到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农村,现在正是种植生姜的季节,路边是一片片的生姜田,记者看到一个农户正拿着一个蓝色的袋子往地里撒着一些东西,记者在田边找到农户丢弃的包装袋发现这是一种叫神农丹的农药。据专家介绍山东潍坊有些农民使用的神农丹主要成分是一种叫涕灭威的农药,50毫克就可以致一个50公斤的人死亡。包装袋正面印有严禁用于蔬菜瓜果的大字,背面的骷髅标识和红色剧毒字样也非常的引人注目。
  近两天,生姜,神农丹,两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东西搅动着大家的神经,事件的缘由是山东潍坊的姜农违规使用一种名叫“神农丹”的农药,用药的姜农明确表示,知道这种农药的毒性,所以自己家吃的那块地是不使用这种农药的。
  “神农丹”的有效成分是“涕灭威”,是一种高毒灭虫农药,能够有效杀死螨虫和线虫。近些年,随着生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生姜根结线虫病已在山东的莱芜、莒县、安丘等地扩大蔓延,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中国农药协会会长孙叔宝说,神农丹的出现,能有效杀死线虫病害,正好解决了姜农们的这个难题:
  “涕灭威呢是对他比较好的一个药剂,在山东一些地方可能是因为土地线虫很厉害,用他因为他确实对线虫比较好,如果不用它的话很多作物可能确实生长受影响。”
  其实姜农使用“神农丹”已经成为这一行业的“潜规则”。记者调查也证实,正是因为“神农丹”对线虫有优良的杀灭作用,山东的姜农使用这种农药已经达二十多年,很多人表示从这个农药一上市他们就已经开始使用了。现在在北京务工,来自山东的农民刘铭说,在他的老家,大规模施用农药的现象是很普遍,因为不施药,种植效益的不到保证。
  “比如我想这个菜有一个高产量,如果说菜老是生虫子或者发育的不太好,肯定是不行,比如说长一些杂草在这菜地里面肯定不行,要解决这个问题肯定用药,这个东西我觉得虽然是把这个产量增上去了,给保住了,但是这些农药肯定残留在这个菜上面,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既然是高毒农药,为何国家不禁止使用?中国农药协会会长孙叔宝解释说,这种农药的问世是针对棉花、红薯以及马铃薯这种生长周期比较长的作物,但在生姜的种植过程中施用是不允许的。孙叔宝:
  “他批准的时候可以用在棉花上,可以用在红薯上或者马铃薯上,这个都有相应的对象,可以用,用多大剂量,都有相应的说明,但是用在姜上不允许的,是没有允许用的。”
  中国植保学会农药委员会主任周志强也证实,“神农丹”的有效成分“涕灭威”能够被植物全部吸收,因为姜的生长期短,“涕灭威”的残留短时间很难消解掉:
  “他的一个特点是水溶性的,它就会顺着植株的根系,到了植株的茎部,到了植株的叶部,也就是整个生姜的植株上,从根到叶都会有涕灭威的分布。”
  既然是高毒农药,而且农药残留大,并且有严格的施用范围和特定的作物,那么为什么这种农药会长时间被姜农使用呢?
  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的刘倩告诉记者,她平时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倾向于买好看一点的,表面光滑的蔬菜,因为她觉得这样的菜看起来舒服,新鲜。
  “喜欢选看起来好一点的,没有虫眼的,表面光滑的,感觉这样的菜可能更新鲜一些。也有想过菜可能都会喷一些农药什么的,只能说拿回家的时候泡半小时。”
  刘倩的态度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正是大家都倾向卖相好的农产品,为了追求效益,保证产量,很多农户往往铤而走险大剂量的使用农药。今年三月,我国监管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开始实施,农业部门对这项标准寄予厚望,认为将有利于“从源头控制住农药残留”。
  尽管农药残留有规可循,可这一次的有毒生姜事件,还是把矛头直指违规施用农药的姜农。
  不过,从姜农的角度来说,如果不使用“神农丹”,他们的产量得不到保证,而作物减产的风险,他们也扛不住。在这一点上,中国农药协会会长孙叔宝直言不讳,他说,目前,针对线虫病的农药,效果都不如涕灭威好,而对于棉花、马铃薯来说,如何安全使用是经过科学实验论证过的,而姜没有这方面的评估:
  “有这个药,但是效果来说不如这个药的效果好,因为这个药的毒性是比较高的,之所以还留着他在用,是因为在评估他的风险后呢可以在某些作物上使用,用他以后可以最大限度的杀灭土壤中的线虫,保证丰收,像棉花马铃薯红薯这种情况,姜的这种风险并没有评估,包括用药时间,剂量都没有评估,那就是这个量、时间很难掌控,一个因为作物量小,并没有人做登记来用。”&&
  违规使用农药这一次受伤的是“姜”,下一次殃及的又会是什么?孙叔宝说,不能把板子打在农民身上,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生姜等小众农产品的高效农药,农民往往只能使用针对别的品种的农药,他希望经过这起事件,能够促进有关部门关注小众作物的实验,因为只有有针对性的用药,才会杜绝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一些小众作物,所谓小宗作为就是姜、聪、蒜这种,种植面积不大,用药量相对来说不如其他大田作物大,所以在做农药登记的时候厂家就不愿意做这方面的实验,这可能跟我们农药的登记体制也有关系,作为厂家的话肯定付出是要有回报的,他没有做这方面的实验就不会在这方面的作物上推荐使用,这个当然不是对涕灭威而言,很多农药品种都存在这种问题,这样就需要国家和政府对特定的小众作物联合起来做些实验,国家给一些补贴让农药有一些适用的品种这样的话农民就肯定不会盲目的乱用药了。”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夏恩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草药姜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