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炎针灸治疗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据许丰主任介绍,老年人胆胰疾病发病率是年轻人的4倍,主要为胆石症,由于其多合并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的基础疾病,对外科手术耐受差。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首写字母缩写,是目前公认治疗胰胆管疾病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法。这种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不改变解剖结构,术后恢复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90岁以上的老年高龄患者越来越多,也为内镜微创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治疗过程中,除医护人员要付出很大的体力、精力以及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外,取得患方的充分信任相当重要。
(作者:夏菲珍
消化内科)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内镜与中药联合对治疗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年06期
内镜与中药联合对治疗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经内镜胆管引流和联合应用中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S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急性时相蛋白(APP)的影响。方法:将26例ASC患者随机分为内镜加中药组(A组,14例)和手术引流组(B组,12例)。并监测治疗前后6种APP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P)、α1抗胰蛋白酶(α1AT)、α1酸性糖蛋白(α1AG)与正常参考值均出现显著增高,纤维连接蛋白(Fn)明显降低。A组在治疗后第4日伴随Fn的上升,CRP、CP、α1AT、α1AG均明显下降〔Fn:(0.25±0.04)g/Lvs.(0.16±0.08)g/L;CRP:(30.14±16.71)mg/Lvs.(76.45±26.33)mg/L;CP:(0.64±0.15)g/Lvs.(0.90±0.21)g/L;α1AT:(5.29±0.96)g/Lvs.(6.63±1.56)g/L;α1AG:(0.96±0.44)g/Lvs.(1.70±0.61)g/L,P<0.05或P<0.01〕。在治疗后第7日APP各项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且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内镜与中药联合治疗A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75.7【正文快照】: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suppurativecholan-gitis,ASC)是外科常见的危重病之一,由于其发病急,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而得到了广泛重视。近年来,以内镜治疗为代表的微创外科与中医中药联合应用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急性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少敏;明自强;俞林明;王黎卫;;[J];海峡药学;2007年12期
王长洪;杨卓;刘杨;麻树人;张宁;李顺明;陆宇平;王立新;高文艳;朱虹;林一帆;;[J];沈阳部队医药;2005年02期
明自强;俞林明;吕银祥;王黎卫;吕少敏;;[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6期
明自强;俞林明;王黎卫;吕少敏;;[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年30期
明自强;俞林明;吕银祥;王黎卫;吕少敏;;[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9期
吕少敏;明自强;俞林明;吕银祥;王黎卫;;[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10期
牛颖,章学林,方邦江,朱培庭,张静哲;[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智千;[D];泸州医学院;2007年
李雅飞;[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元建中;[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2期
余川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0期
周猛森;;[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崔培元,刘全新,罗浩;[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邵健忠,项黎新;[J];动物学报;2001年06期
崔晓峰;张海山;赵航;李沫;;[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王云杰,陈宝宣,李敬;[J];包头医学;1998年01期
李艳彦;谢鸣;陈禹;王洪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梁继刚,徐振敏,吴旭东,万建华;[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贾宗师,吴孟然,张同俊,赵明义,刘翠玉;[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志强;;[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解秸萍;汪家柔;高艳;吴玉翔;李春华;王医;杨伟宁;李志同;;[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罗占祥;;[A];职工医院医学理论与实践[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尚晓滨;[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水野海腾;[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李艳彦;[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赵宁;[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陈亮;[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王玉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杜雅薇;[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波;[D];泰山医学院;2005年
邢承刚;[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邢文静;[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元颖;[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石子刚;[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邓云川;[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卢飞舟;[D];福建中医学院;2002年
魏晓丽;[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金奕;[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刘剑毅;[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清泉;;[J];北京中医;2007年04期
吴翀;蒋栋能;周红;郑江;;[J];重庆医学;2006年07期
张银中;[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年01期
姚咏明,吴叶;[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8年01期
谢忠礼;韦大文;;[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张久之,罗祖明;[J];华西医学;2002年02期
杨霞,刘宏斌;[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邱海波,周韶霞,杨毅,黄英姿,郑瑞强;[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姚咏明;[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刘颖青,李春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宝民;孙艳;徐继来;秦伟;潘利平;;[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肖建军;李庆华;淮宗让;李玉蕊;;[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11期
吴丽芳;陈学权;柏圣还;凌静;;[J];临床医学;2010年10期
肖建佳;;[J];儿科药学杂志;2012年01期
刘金凤;;[J];淮海医药;2008年02期
胡晶;商洪才;李晶;张俊华;张莉;张伯礼;;[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刘宝章;;[J];吉林医学;2010年04期
潘娅静;徐建国;赵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年02期
刘伟;冯光;柴家科;;[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施荣;熊旭东;李淑芳;;[J];抗感染药学;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龙伟;[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陈全福;[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晓东;[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苏燕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牛玉芹;[D];石河子大学;2010年
南静;[D];郑州大学;2010年
王娜;[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季成春;[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康锦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王艳丽;[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陈俊;[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陈煌辉;[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魁仲,周琼,皮敏石,龚美蓉;[J];中国激光;1989年04期
刘竟宜,杨德忠;[J];中药材;1994年12期
徐秀琴!310009;[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王宪波,郭宝瑞,乔汉臣,李灵敏,杨盛轩,桑雁,刘中武,张启明,周东民,阚方旭;[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李居林,段育华,莱萌,周金凤,谭冬雪;[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洪盈盈;[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1995年03期
奚桂芳,蔡德亨,华雪桂,程敏,黄文燕,张莉;[J];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06期
何利群;[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曾白林,朱玉霞;[J];基层中药杂志;1996年01期
李永纲,杨大国,王林杰,赵卫平,张月梅;[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怡波;鲁静;谢忠诚;彭正林;;[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刘冬媛;;[A];中医护理工作经验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2年
李立格;;[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李开贵;王子义;;[A];西黄丸临床应用研究论文集[C];2009年
乐宇民;;[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苏芬丽;熊芬;罗骞;唐洪梅;席萍;;[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华;王颖;刘志强;彭士云;赵宁;;[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路艺;李国斌;杨东;卓涛;;[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钟新娜;曹岐新;;[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张卫;张瑞贤;;[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祝力;[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秦吉;[N];中国包装报;2001年
鸿澜;[N];医药经济报;2002年
曾利明;[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本报记者 冯军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风华;[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百齐;[N];中国经营报;2002年
梁栋;[N];中国医药报;2002年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陈楫宝;[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丹;[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郭方遒;[D];中南大学;2004年
郑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李德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王天晓;[D];吉林大学;2005年
王大英;[D];复旦大学;2005年
张文信;[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申海清;[D];吉林大学;2005年
周琦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马静;[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刘万成;[D];吉林大学;2005年
张文海;[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徐鹏;[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郭峰;[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8年
芮飞龙;[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马天明;[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王彩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李玉红;[D];天津大学;2006年
魏祥坤;[D];吉林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胆道蛔虫病怎么办_疾病库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胆道蛔虫病怎样治疗?
养生之道网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胆道蛔虫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胆道蛔虫病应该。
胆道蛔虫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药物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胆道及Oddi括约肌痉挛,缓解疼痛,排出钻入胆管内的蛔虫,预防和治疗感染及驱蛔治疗。1、解痉止痛:①阿托品:阿托品为抗胆碱能药物,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成人每次0.5~1.0mg皮下注射;儿童每次每千克体重0.01~0.03mg。阿托品可抑制腺体分泌,引起,能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速,瞳孔散大,眼压升高。用药过多可使皮肤潮红、精神兴奋、烦躁不安、谵语惊厥,重者则呈抑制状态。山莨菪碱(654-2)亦为抗胆碱能药,可使平滑肌松弛,解除胆管痉挛,并有镇痛作用,毒性较小,抑制腺体分泌及扩瞳作用较弱。②哌替啶:哌替啶能抑制大脑皮质痛觉区,具有镇痛作用,但同时兴奋胆道平滑肌,使张力增强,Oddi括约肌收缩,甚至痉挛,故须与阿托品合用,可收到较好的止痛解痉效果。但应注意哌替啶止痛可掩盖胆道穿孔、腹膜炎等急腹症,从而延误抢救时机。另吗啡、氯丙嗪亦须与阿托品等合用。③针刺疗法:针刺鸠尾、上脘、足三里、太冲、肝俞、内关诸穴可解痉止痛;针刺肝俞、胆俞、足三里使胆囊、胆汁排出量增加和胆管内压增高;针刺内关可止呕。位小剂量阿托品注射的解痉作用优于注射常规剂量阿托品,有显著的效果。耳针可针刺肝胆、交感及神门有很快的解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收缩胆管而排出虫体。④维生素:K3肌注或穴位注射可使胆绞痛缓解,且无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吗啡、哌替啶、氯丙嗪等药的,但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肝细胞损害,用量不宜过大。2、抗生素:一般不用。对可疑并发感染或已经证实有感染者可应用。由于蛔虫带入胆管的细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故应首选针对此类细菌的抗生素。3、驱蛔治疗:一般不用使虫体痉挛性收缩的驱蛔药如山道年(驱蛔素)、驱虫丹(一粒丹)等。多用麻痹蛔虫虫体的驱虫药。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有:①甲苯咪唑(mebendazole,vermox,甲苯达唑,安乐士):为人工合成的苯并咪唑类广谱高效驱虫剂,其作用机理系抑制线虫对葡萄糖的利用,导致ATP缺乏而被驱出,另外还有抑制虫卵发育的作用。口服吸收较少(仅为服药量的0.3%),在肠道内保持高浓度,80%以原形在24~32h后从粪便排出。临床应用显示对蛔虫、钩虫、蛲虫、绦虫和鞭虫均有很好的疗效。治疗蛔虫病虫卵转阴率为83%~100%。用法为胶囊(片)剂,100mg,成人和儿童均为100mg/次,2次/d,可连服2~3天。不良反应极轻,个别有轻微头晕、腹部不适,可自行消失,少数病例服药后蛔虫游走造成腹痛,可合并服用小剂量噻嘧啶,即可避免。②左旋咪唑(levamisole):为广谱驱虫药。其抗虫原理是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影响虫体无氧代谢,阻断能量供应而使虫体肌肉麻痹,失去附着力而排出体外。但对的琥珀酸脱氢酶无影响。口服吸收好,30min后血药浓度达高峰。本药能驱除蛔虫、钩虫及蛲虫。治疗蛔虫病时虫卵转阴率为95%~98%,效果最好。用法为片剂,25mg,50mg,成人1次100~200mg,儿童按1.5mg/kg计算,睡前1次顿服。少,偶有头晕、恶心及腹痛等,短时期内可消失。不宜与亲脂性药品同服,肝、不全者忌用。③阿苯达唑():为广谱高效驱虫药,干扰虫体对葡萄糖及多种营养物质的吸收,使虫体衰竭死亡。成人1次口服400mg即可。④噻嘧啶(抗虫灵):抑制虫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使神经和肌肉间信息传递中断,虫体麻痹而被排出体外。口服吸收较少,大部分直接从肠道排出体外。成人每天1次,1.2~1.5g/次,连服3天。则按30mg/kg,1次服用。4、中医中药:祖国医学对胆道蛔虫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根据“蜕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的原理,研制出了许多方剂。其中应用较多的有乌梅丸(汤),其兼有酸、苦、甘、辛的各种成分,并,有排虫扶正之效,其组方为:乌梅15g,细辛2.5g,干姜5g,黄连5g,当归7.5g,附子5g,川椒2.5g,桂枝1.5g,党参15g,黄柏5g,每天1剂,水煎服。本方主要为麻痹蛔虫,增加胆汁分泌,使胆汁趋于酸性,还能松弛Oddi括约肌,因此利于蛔虫的排出。中药利胆引流,茵陈蒿汤加黄连、银花,有利于增加胆汁排出量,增强胆囊收缩,松弛括约肌,还有消炎作用。5、内镜治疗:ERCP不仅有利于该病的诊断,还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借助十二指肠镜取出蛔虫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部分暴露于十二指肠乳头处的蛔虫,内镜下可用圈套器或网篮套住虫体随镜身一起退出。如虫体完全进入胆管,可将网篮经内镜置入胆总管套取蛔虫,取虫后再行ERCP检查直至完全取出为止。如插管有阻力,可注射阿托品0.5mg,或行Oddi括约肌球囊扩张;一般不主张行EST。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在胆管内截断蛔虫。一旦发生,应用气囊导管将残留虫体取尽或留置鼻胆管引流等,用8万U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50ml冲洗,直到虫体完全排尽为止,否则残留虫体将会成为继发结石的核心。手术治疗: 国内胆道蛔虫症手术治疗1397例,治愈1343例(96.13%),死亡54例(3.86%)。保守疗法2210例,治愈2205例(99.77%),死亡5例(0.23%)。国内在1958年以前对胆道蛔虫症以手术治疗为主,认为延误手术时机,会导致严重后果。1958年以后,广泛采用非手术疗法,获得较好疗效,手术治疗的机会已大为减少。1、适应证:目前对非手术治疗(包括ERCP及镜下取虫、引流等)失败者或出现以下并发症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①胆道大出血。②胆道坏死、穿孔、腹膜炎。③肝蛔虫症,包括蛔虫性肝脓肿,肝内胆管蛔虫嵌塞。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⑤合并胆道结石、胆总管梗阻、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等,且经积极的内科及内镜下治疗无效者。2、手术方式:探查胆总管、胆囊、肝脏和胰腺,切开胆管引流;胆囊内如有蛔虫则作;有肝脓肿、胆囊及胆管穿破、胆道出血者应给予相应处理。二、中医中医的其他治疗: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始见于五十年代末。用配合内服乌梅汤治疗48例胆道蛔虫病患者,结果均获 痊愈。近二十余年来,非手术疗法已逐渐成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针灸治疗无论在方法上或疗效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如在诊断上,发现约80%病人的胆囊穴有触痛或可触及硬结;取穴上,从各地经验看以循经取穴配合局部选穴较佳;刺激法上,广泛应用毫针、粗针、电兴奋、穴位注射、电针及耳针等。综合各方面资料,针灸治疗本病的平均疗效在95%左右,特别是在早期,更有肯定的效果。针灸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作用机理,一些实验证明,针刺有效穴位,对奥狄氏括约肌有明显解痉作用,并能使胆总管收缩,这可能是针刺驱除胆道蛔虫的生理基础。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预防感染,驱除蛔虫。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搞好饮食卫生以防止肠道蛔虫感染是预防胆道蛔虫病的根本措施。【治疗】体针(之一)1、取穴主穴:分两组。1、中脘透梁门、大横;2、胆俞、脾俞。配穴:迎香透四白、至阳、期门、太冲、足三里。2、治法主穴每次仅取一组,如效不佳,再酌选配穴。两组主穴可轮用,亦可单独用。中脘透梁门,右侧腹痛明显透右梁门,左侧明显透左梁门;大横穴可深刺至2寸左右;胆俞、脾俞,亦宜以28号针略向脊柱斜刺至有酸、麻、胀强烈得气感。余穴均须激发明显的针感。然后大幅度捻转提插,施泻法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运针1次。每日1~2次。3、疗效评价共观察825例,针刺为主结合药物驱虫,平均治愈率约 95%。其中520例,仅用第二组主穴,结果1~3次治愈309例(59.42%)[3~5]。体针(之二)5、其他4、取穴主穴:阿是穴1、阿是穴2。阿是穴1位置:位于足三里下,压痛感最显处。阿是穴2位置:位于右侧臀部,在骶管裂孔与大转子高点连线以上外1/3处之敏感点。二、治法任选一主穴。阿是穴1,先于该穴上反复用力按压,当腹部剧痛出现明显减轻或消失倾向时,即在此点进针。得气后,宜采用“气至病所”手法,反复施行,使针感向腹部方向传导。留针时间据症情变化而定,在此期间可间断予以运针刺激。阿是穴2,用5寸长毫针垂直剌入2~3寸,持续捻转5分钟,当疼痛大减后,留针20~30分钟,中间行针2~3次,或据疼痛情况随时施针。针刺治疗同时可服乌梅汤加味或食醋适量,每日3次;鼓励患者进高脂肪餐。在疼痛缓解24小时后,每日服驱蛔灵3.5克,连服两天。三、疗效评价以上述方法治疗283例,其总有效率为96.8~100%[6,16]。粗针一、取穴主穴:主穴。配穴:上合谷、胸椎7透胸椎9。主穴位置:在第六胸椎棘突上缘。上合谷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基底部。二、治法先取主穴,如不能即时止痛加取配穴。患者端坐低头,暴露背部,选直径1毫米粗,2寸长之特制粗针(赤医针),与皮肤成30~40度角,对准主穴,向下斜刺至皮下,然后顺脊柱平刺1~2寸,留针;上合谷以28号3寸毫针先直刺进针1~1.5寸,得气后退至皮下沿第二掌骨向指掌关节透刺;另用同样粗细和长度的毫针,从第7胸椎棘突上缘沿皮下透向第九胸椎。留针时间亦可据症情变化而定。每日1次,3次后改为隔日1次。三、疗效评价粗针(原名赤医针)上法治疗920例,治愈率在95%左右[7,8]。穴位注射一、取穴主穴:期门、阿是穴、胆俞、鸠尾。配穴:中脘、阳陵泉。阿是穴位置:腹部压痛最显著处。二、治法药液:维生素K注射液、C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或注射用水。以主穴为主,疗效不明显者改取配穴。每次取1~3穴,阿是穴必取。阿是穴须用皮内注射针头刺入,将注射用水0.3~0.4毫升注入皮内,使局部成典型橘皮样变(不可注入皮下,以免影响效果)。余穴可注射其他三种药物中的任一种,针入得气后,缓缓推入。维生素C每穴0.3~0.5克,维生素K3每穴0.5毫升,当归液每穴0.3~0.5毫升。穴位注射,每日1~2次。三、疗效评价共治165例,胆绞痛有效率93%~100%[9~11,14]。耳针一、取穴主穴:胰胆、迷根。配穴:肝、十二指肠、神门、交感。二、治法主穴为主,酌加配穴。先针刺右侧,疼痛未止再针左侧。捻转运针,刺激须强,留针30分钟至1小时,每5~10分钟行针1次;或以0.25%普鲁卡因在上述耳穴注射,每穴0.3毫升。每日1~2次。三、疗效评价治疗106例,止痛有效率84~97%[12,13]。指针一、取穴主穴:胆俞。三、治法患者取俯卧或伏案位,医者以双拇指按揉胆俞穴,壮实者施力重,瘦弱者可轻柔些,以酸胀为度。每次施术5~10分钟。5、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20例,疼痛消失1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
养生之道网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胆道蛔虫病怎么治疗,胆道蛔虫病中西医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胆道蛔虫病方面的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胆道蛔虫病”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不要光吐槽:扒一扒里约奥运会上的&黑科技&IT之家、中关村在线、36氪历届奥运会不仅是体育健儿们展示的舞台,也是科技装备的竞技场。尽管槽点满&&...
养生之道网感冒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感冒咳嗽吃什么好的快、怎么预防感冒、感冒吃什么好、感冒不能吃什么等与感冒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了解跟多的与感冒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感冒养生专题。...朱培庭教授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经验-医学教育网-青年人
临床医学专科
医学影像及其他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朱培庭教授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经验
来源:青年人()&更新时间: 18:08:19 &【字体: 】
 朱培庭教授,男,1939年出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胆石病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急腹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胆道外科主任,胆道研究室主任,首批上海市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胆道疾病的临床与科研,成功地开发出上海地区第一个国家级中药三类新药“胆宁片”。承担国家、市部级、局级科研项目12项,获科技成果奖与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8项。完成学术著作两部,论文54篇。首倡胆病从肝论治,临证兼顾先天后天,治结石喜养肝柔肝,疗感染善清热通下。  朱培庭教授师从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教授、中西结合外科专家徐长生教授,潜心钻研胆道疾病3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领域中卓有成就,学验俱丰。笔者有幸师从朱教授多年,获益良多,兹将其部分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手术与非手术疗法的选择
  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治疗方案大体可分为手术与非手术两大类,由于手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有一定的结石再发率,因此,朱老师主张慎重选择手术疗法。对于无症状者,一般选择非手术治疗,重在维持“和平共处”状态,防止急性发作,不主张行预防性手术。有症状的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朱老师主张区别对待。胆囊造影示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者,服中药可望稳定病情,减少和防止急性发作,甚至治愈,一般非手术治疗。胆囊造影示胆囊有功能而功能不良者,可进行3~6个月的试探性治疗,功能逐渐恢复者继续中药治疗,功能无改善者考虑手术治疗。对于胆囊严重萎缩,功能丧失,或胆囊充满结石者,首选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案依结石大小、胆总管扩张程度及肝功能状态而定。结石最大径小于胆总管内径,无阻塞性黄疸及严重肝功能损害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果结石最大径大于胆总管内径,或胆总管已扩张,有肝功能损害及阻塞性黄疸者宜手术治疗。对肝内胆管结石,除非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朱老师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
2 非手术治疗的措施
  当决定采用非手术方案后,朱老师就制定因人而异的综合性非手术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中医辨证施治、冲击波碎石、针灸及饮食调节等,其中中医辨证治疗是其精髓。朱老师曾在总结274例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发病规律后发现,属于肝阴不足型者占55.47%,表现为胁痛隐隐,头晕眼花,口干欲饮,腰?不适,舌干少苔,或中有裂纹,脉弦细,而且50岁以上年龄组中,肝阴不足型的比例达72.37%,符合《内经》所谓:“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及朱丹溪“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的观点。治以养肝柔肝,总有效率达84.13%。另有44.53%属于肝胆气郁型,治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总有效率达86.82%〔1〕。冲击波碎石虽是一种非侵入性疗法,但同样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朱老师常谓,胆囊结石即使是碎成泥砂样,也不一定能排除,因此,主张除严格掌握适应症外,还在碎石前后予利胆排石中药,以期提高排石率。
3 遣方用药特点
  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症病在胆而与肝关系十分密切,中医所谓“肝胆互为表里”。朱老师主张胆病从肝论治,倡养肝柔肝之法,而不囿于疏肝利胆之陈规。用药以养阴益气为基础,兼顾脾肾,忌劫肝阴。常用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滋养肝阴,以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盖取“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之意; 常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益肾阴,是为六味地黄丸之意;另以茯苓、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使气血生化有源。共为养肝柔肝的基本方。属于肝胆气郁型者,朱老师喜用绿萼梅、玫瑰花、白残花等甘酸性平力缓之品,而柴胡、木香、枳实等辛燥升阳破气之品,因有“劫肝阴”之嫌,朱老师基本不用。青皮、陈皮虽常同用,但用量较小,亦为顾及肝阴之妙笔。朱老师认为,胆为六腑之一,当以通为用,主张保持大便每日2~3次为宜,每于方中加生大黄一味,即为此意。
4 术后的调养
  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手术后症状持续和结石再发均较为常见,常令病人痛苦,医者棘手。据朱老师研究,胆道术后肝胆管残余结石患者中,表现为肝阴不足者占77.72%,究其原因,在于手术直接损害肝脏的正常形态结构,因此,每于术后采用养肝柔肝中药调理,喜用滋养肝肾之品,如桑椹、冬虫夏草、熟地黄等,取“形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意,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术后除药物调养外,朱老师主张注重饮食情志调养,凡事讲“度”,而反对过分忌口,更反对盲目进补,强调药补不如食补。
5 病案举例
  冯某,女,37岁。反复右中上腹隐痛6年,伴腰膝?软,神疲乏力,咽干口苦,夜寐欠安,大便干结,舌淡红、少苔,脉细。B超报告:胆囊内充满结石。胆囊造影示胆囊不显影,肝功能正常,因惧怕手术而求治。证属肝阴不足,治以养肝柔肝,佐以疏肝利胆。处方:生地黄、何首乌、黄芪、太子参、枸杞子各15 g,白术、山茱萸、郁金、茵陈、玫瑰花、绿萼梅各9 g,生大黄6 g。每日1剂,水煎服。服14剂后上腹隐痛减轻,精神好转,大便正常,继以原方加减治疗3个月后,经胆囊造影示胆囊已显影,B超报告结石较前减少,持续治疗1年后,诸症全消,胆囊功能恢复正常,胆囊内未见结石。随访1年未见复发。
作者单位:章学林?指导:张静哲?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胆道外科,上海市宛平南路725号
1 朱培庭,张静哲,曹中平,等.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274例的总结.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9)∶15
&&&&责任编辑:想飞&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 热线:029- 传真:029-
投诉意见,或24小时QQ热线:. Copyright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