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能长期服用止痛药小柴胡和解热止痛散吗

小柴胡汤,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刘奉五临床使用柴胡的一些体会
小柴胡汤,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刘奉五临床使用柴胡的一些体会
小柴胡汤,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刘奉五临床使用柴胡的一些体会
&小柴胡汤[组成用法]&&&&柴胡10~20g、黄芩6~10g、半夏6~15g、人参5~10g、甘草5~10g、生姜10~15g、大枣5~10枚。水煎,分三次服用。&&&&[方证]&&&&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疼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2.发热或低热持续,呈寒热往来样。&&&&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4.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5.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现代应用]&&&&1.&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急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肝胆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均可表现为胸胁部的胀满不适。肺炎、胸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有此表现,只不过范围上有所不同。&&&&2.发热性疾病。主要为病毒、细菌等造成的感染性发热、如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等。这些疾病中,有表现为寒热往来的,有表现为持续高热的,也有表现为不规则低热的,不必局限于条文。近来有人将本方用于艾滋病的治疗。&&&&3.根据“休作有时”的方证特点,对于支气管哮喘、癫痫、心绞痛、变应性鼻炎、经前紧张综合征等反复发作性疾病可以选用本方。一些定时发作性疾病也可使用本方,如夜半咳嗽、子时哮喘、子时发热、子午时牙痛、子午卯酉时胃痛、午时瘫痪等。&&&&4.其他分布于“少阳带”的疾病,如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旋耳疮(耳廓湿疹)、腮腺炎、鼓膜炎(暴聋)、化脓性中耳炎、甲状腺炎、乳腺炎、腋汗以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炎等也多有出现本方证的机会。&&&&5.以“默默不欲饮食”为代表的情绪低落或欲望低下性疾病,也有用到本方的时候。如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肠伤寒出现的表情淡漠以及默默不欲入寐的失眠症等。&&&&[经验参考]&&&&小柴胡汤又称为“三禁汤”,反观之,即除了适合“汗”、“吐”、“下’’之外疾病都有应用的机会。本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恰如日本汉方家丹波元坚所说“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历代医家们对本方的应用经验也都异彩纷呈。有以胁痛为主证的,如许叔微治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呵忍,或作介豚治之。许预之曰:非也。少阳胆经,循胁入耳……小柴胡汤主之,三投而病止,续得汗解(《伤寒九十沦·证四十》)。有以口苦咽干为主证的,如祝湛予治李某,患病月余,胃纳不适,口苦咽干,轻度黄疸,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沉弦。血胆红素3.6 mg%,肝功能等检查均正常,证屈肝胆湿热,用小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服药后诸症渐减,至36剂,查血胆红素降至1.2mg%,无何不适(中级医刊,)。有以发热为主证者,如欠数道明治一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患者4岁发病,曾诊断为白血病,最后诊断为本病。患者经常发高热,体温38~40°C,有时关节红肿,面色苍白,贫血显著,颈、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全腹饱满尤以心窝部明显有抵抗与压痛,二便正常,脉浮数。脾肿5.ocm,肝肿5.0cm,血红蛋白45%,红细胞272万/立方厘米,白细胞6 700/立方厘米。经抗生素、激素等治疗无效。投小柴胡汤,一个月后一般状况日益好转,2个月后体温正常,淋巴结缩小,精神及面色好转。以后又与连珠饮(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桂枝、甘草)合用,8个月后获愈,停药观察13年未复发(汉方①临床,~12):133)。《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一条》载本方治疗“产妇喜汗出”.夏仲方先生由此发挥,将本方用于治疗神经紧张的多汗症,取得较好疗效。如具治疗一40岁男子,十多年来在吃饭、讲话、工作紧张时面红汗出,多在头面及上半身,下半身毫无汗出,夜眠或白天休息时均不出汗。舌尖红,苔薄白,脉弦如张弓。拟小柴胡汤治之.连服月余,诸证悉除(施杞主编,《上海历代名医方剂集成》,学林出版社,)。薛己用本方加生地、连翘、丹皮治疗皮肤病赤晕如霞,作痒发热,身起疙瘩属肝火血燥者\。对于一些怪病,如胃脘奇痒等也可使用本方治疗。苏希卿用本方合四物汤治疗“阴阳脸”,即寒热交作时面部以鼻梁为界左右颜色互异,左红则右白,右红则左白(辽宁中医杂志,)。&&&&在具体运用方面,虽说有很强的个体经验性,但总脱离不了经典证的五大方面,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和口苦、咽干、目眩的少阳提纲证。在众多的方证条文中,值得重点说明的足“胸胁片满”和“休作有时”。在《伤寒沦》中,小柴胡汤条文共17条,而㈩现胸胁苦满或疼痛的条文竟达9条之多,是其他方证不能相比的,这也说明“胸胁苦满”对识别小柴胡汤证具打重要意义。仲景所说的胸胁苦满是有特定内涵的,它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表现为胸胁内有壅塞胀满的感觉。后者则是医者的他觉,即心窝邢发硬,肋弓下有压迫性苦痛,肝区有抵抗和疼痛等感觉,若用食指与大拇指捏住两胁部的皮肤及皮F组织,可有组织肿胀变厚的感觉,同时患者有痛觉过敏。这种腹证也有人称为“季肋部浮肿带”。胸胁苦满的出现与否,是很多疑难杂病是否可以选用小柴胡汤及柴胡类方的最有力证据。说它是重要的依据,但并不是说它是唯一的依据,临床亦有无胸胁片满证而可用小柴胡汤取效者,辨证用药不可执着。一般来说,急性病多凭“寒热往来”,慢性病多注重“胸胁苦满”。所谓“休作有时”是指病证的出现与时辰、季节等有一定的关系,在发病时间上有—定的规律性、周期性和反复性,如子时哮喘,午时瘫痪,酉时嗜睡等,这些也是识别小柴胡汤证的重要方面。&&&&运用小柴胡汤抓主证是关键,但对于或然证也不该漠视,尤其是主证不明显时。因此,仲景提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于或然证,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有详细的论述。不过,临床实践中发现或然证远远超出经文范围,而且表现上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在具体操作中要有极高的原则性与极大的灵活性。由于小柴胡汤的或然证较多,这就决定了临证加减必不可少。对此,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此不作赘述。&&&&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为了照顾到具体的兼证也常合方应用。如与小陷胸汤合方,名柴陷汤,治疗咳嗽痰粘,伴胸胁苦满及心下压痛者,多用于呼吸道感染伴消化道炎症者;与半夏厚朴汤合方,名柴朴汤,治疗胸闷胁痛、咽喉、食管异物感、精神不安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苔白腻者,多用于支气管炎、哮喘及神经官能症患者;与五苓散合方,名柴苓汤,治疗小柴胡汤证伴见尿量减少、浮肿、门渴者,多用于肾炎、急性胃肠炎、伤暑、浮肿患者;《景岳全书》的柴平煎,即本方与平胃散合方后化裁,治小柴胡汤证兼腹满,苔白腻者。&&&&尽管小柴胡汤的使用很广,几乎涉及全身各系统的疾病,但只有出现小柴胡汤证时使用它才会安全有效,这就是中医治病始终离不开辨证的道现。有是证使用是药,有是证便用是方。没有柴胡证而滥用柴胡汤,不但不会产:生良好的疗效,反而会出现副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的津村顺天堂制成丁小柴胡颗粒剂,同时有地滋教授发表了“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报告,有地滋强调:“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有关小柴胡汤的证消失了,还要继续长期服用小柴胡汤”、“汉方药非常安全,长期服用也没有问题”,在当时给小柴胡汤的滥用开了绿灯,再加上厂家通过杂志、学术会议等宣传,小柴胡汤还能治疗各种急性热性病、感冒、肺炎、慢性胃肠障碍等等,人们不论有无小柴胡汤方证,仅仅依据这些西医诊断病名就纷纷争服小柴胡汤。结果造成20世纪90年代初不断爆发出小柴胡汤有副作用的新闻,1994年1月~1999年12月报道了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发生了188例问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所谓日本小柴胡汤的副作用,主要原因是应用时脱离厂辨证论治的结果。准确使用小柴胡汤的前提便是对柴胡体质及柴胡证的掌握(关于柴胡体质及柴胡证的内容可参见《中医十大类方》)。而月。这也是正确使用柴胡类方的先决条件。所谓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其先决条件是有柴胡证的存在,否则便不能但见一证了。即是要先弄清柴胡证的具体内容,确定以何证为用方目标。&&&&[原文点睛]&&&&1.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2.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善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3.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4.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5.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6.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症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7.大阳病,经过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日。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膳而呕,日晡所发湖熬,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9.妇A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10.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以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1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着,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汤。(149)&&&&12.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脚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29)&&&&13.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230)&&&&14.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1)&&&&15.本大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66)&&&&16.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17.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394)&&&&18.诸黄,腹痛而呕者,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黄疸病·第;十一条》)&&&&19.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一条》)&&&&20.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若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千金&三物黄苓汤条》)&&&&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苹、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注论精选]&&&&徐灵胎:盖少阳介于两阳之间,须兼顾三经,故药不宜轻。去滓再煎者,此方和解之剂,再煎则药性和合,能使经气相融,不复往来出入,古圣不但用药之妙,其煎法俱有精义(《伤寒论类方》)。&&&&曹颖甫:柴胡以散表寒,黄芩以清里热,湿甚生痰,则胸胁满,故用生姜、生半夏以除之。中气虚则不欲饮食,故用人参、炙甘草以和之,此小柴胡汤之大旨也(《伤寒发微》)。&&&&方有执:柴胡少阳之君也;半夏辛温,佐柴胡而消胸胁满;黄芩苦寒,佐柴胡而主寒热往来,人参、甘、枣之甘温者,调中益胃,止烦呕之不时也,此小柴胡之一汤,所以为少阳之和剂与(《伤寒论条辨》)。&&&&吴谦等:邪传太阳、阳明、曰汗、曰吐、曰下,邪传少阳惟宜和解,汗、吐下三法皆在所禁,以其邪在半表半里,而角于躯壳之内界。在半表者,是客邪为病也;在半里者,是主气受病也。邪正在两界之间,各无进退而相持,故立和解一法,既以柴胡解少阳在经之表寒,黄芩解少阳在府之里热,尤恐在里之太阴,正气一虚,在经之少阳,邪气乘之,故以姜、枣、人参和中而预壮里气,使里不受邪而和,还表里以作解也(《医宗金鉴》)。小柴胡汤是仲景所创,为众多医家喜用的名方。后世医家在研究《伤寒论》的实践运用中,多认为它是和解少阳、治少阳半表半里之方;现今的方剂学教材中亦作为和剂的首方予以讨论。其实通过变通,此方在临床上的运用是非常灵活广泛的。  眩&&晕  张某,女,42岁,日诊。患者被家事激怒,突现头痛眩晕,胸肋胀满,口苦咽干欲呕,心烦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辨证:肝阴不足,火动风升,上扰清空。治以平肝息风、滋阴清火,用小柴胡汤加减。  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生姜10克,白芍20克,钩藤15克,天麻15克,生地15克,甘草3克,代赭石15克,连服8剂而愈。  按:本例患者,肝阴不足,风阳偏旺,遇怒激动伤肝,肝阳上亢导致诸症发作。方用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清泄君相二火,白芍养阴柔肝,配生地滋阴养心且制生姜之燥,半夏、生姜、代赭石降逆止呕解郁,钩藤、天麻息风,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其效。&  痛&&经  唐某,女,20岁,日诊。痛经一年余,经治效果不佳,以致每次月经来潮时精神紧张,影响工作、学习,其疼痛亦随之加重,并牵引乳房胸肋作胀,经尽痛止。伴烦燥易怒,泛恶欲呕,口苦咽干。经色暗红,量多,质稠有块,苔薄黄,脉弦细数。  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瘀,胃气失和。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用小柴胡汤合失笑散加减。  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郁金15克,延胡索15克,赤芍15克,半夏12克,五灵脂10克,蒲黄15克,大枣10克,香附15克,甘草3克。连服3剂后,诸症悉平。嘱每次月经将临之时,服2剂,连服半年,且戒郁怒,消除紧张害怕心理。越半年随访,痛经未作。  按:本例患者,因痛经久治不愈,精神紧张,肝郁不达,气机郁滞,气滞则血瘀,血瘀反增气滞,互为因果。鉴此,方用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用延胡索、赤芍、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佐以黄芩清泄肝火,半夏、甘草、大枣、生姜益气和中,全方紧扣气滞血瘀之病机,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次要矛盾,收效霍然。&  带&&下  李某,女,日诊。患者因丧夫而郁郁寡欢,两肋胀痛,泛恶纳差,继而白带量多,绵绵不断,质稠黏而有臭气,小便黄,苔薄黄而腻,脉弦缓。病势日增。  辨证:肝郁不达,木不疏土,脾湿内生,郁火化热,湿热下注,损及任带而致。治以疏肝实脾、清热利湿法。  组方:柴胡15克,半夏12克,黄芩15克,郁金15克,苍术15克,黄柏15克,茯芩15克,泽泻15克,薏仁30克,白果15克,大枣10克,甘草13克。连服5剂后,白带明显减少,神起纳香,泛恶消失,苔薄白腻,脉转缓。说明木已冲和调达,脾湿尚未尽除,予完带汤加味,调治1周而安。  按:缪仲谆说:“肝气郁则脾受伤,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陷,是脾津不守,不能输为营血,而下白滑之物,皆由肝木郁于地中使然。”可见带下一病,主要责之肝脾失和,湿浊下注,任带不固。故宗是说,方用小柴胡汤疏肝解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且能疏土,伍三妙散燥湿运脾,且能泄热,使脾实得运,“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自无带下之患矣。经方传真第十四章·柴胡汤类方本书全文检索:&&& 一、小柴胡汤方&&&&&&&【方剂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擘)4枚&&&&&&&【用法】水煎温服。&&&&&&&【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着。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注解:见麻黄汤条。&&&&&&&《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按:此承上条,进一步阐明病之所以传入少阳和其发作柴胡证的原因,由此可见小柴胡汤为病始传少阳的主治方。&&&&&&&《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注解:伤寒四五日常为病传少阳的时期。身热恶风为太阳病还未罢。脖子两侧为颈,后则为项。颈强属少阳,项强属太阳,胁下满为少阳柴胡证。手足温而渴属阳明。此三阳并病,宜以小柴胡汤主之。&&&&&&&按:少阳病不可发汗或吐下,故三阳并病则取治少阳,此亦定法。外感此证多有,依据经验,口舌干而渴者,以小柴胡加石膏汤为宜,多试皆验。&&&&&&&《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注解:见小建中汤条。&&&&&&&《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注解:无论伤寒或中风,若已传少阳而有柴胡证,但见其四证中的一证,便可与小柴胡,不必诸证俱备。蒸蒸而振,谓先蒸蒸觉热,随即振栗恶寒的样子。凡小柴胡汤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未因误下而罢者,宜还与小柴胡汤,其人必蒸蒸而振,然后即发热汗出而解。&&&&&&&按:外感初传少阳,柴胡证往往四证不备,医者不知用小柴胡汤,因使风寒小病久久不愈,此例甚多,学者宜注意。&&&&&&&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解,即所谓战汗,亦一种瞑眩状态,久病或误治后,病实人虚,药如中病,往往发作瞑眩,不可不知。&&&&&&&《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注解:心下急,指胃脘有不宽快的痞塞感。&&&&&&&太阳病经过十余日,本已传少阳而有柴胡证;医未与柴胡汤而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若柴胡证未罢而还在,宜先与小柴胡汤。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由于连续误下,病已半陷于里,故未全解,再以大柴胡汤下之即愈。&&&&&&&《伤寒论》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注解:太阳伤寒已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为少阳柴胡证。日晡所发热为阳明里实证。此属少阳阳明并病,本大柴胡汤证,如与大柴胡汤下之,里外当俱解,而不得利,今反微利者,知医以其他丸药下之,乃非法误治之过。今潮热仍然里实,但以微利,故宜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其外,而后再与柴胡加芒硝汤兼攻其里。&&&&&&&按:半表半里在里之外,小柴胡汤以解外,是指半表半里的少阳证,不要以为是解太阳在表的证。&&&&&&&《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注解:妇人患太阳中风证。于七八日时,又续得往来寒热发作有时,而正来潮的月经适于此时而中断,此为邪热乘往来之虚而内入血室,经血即热而中断,故使寒热如疟状而发作有时,宜小柴胡汤主之。&&&&&&&按:热入血室为证不一,若本条之寒热如疟状发作有时,为小柴胡汤证,故以小柴胡汤主之。但不要以为小柴胡汤即热入血室的专用方,用其他的方药也可治热入血室,今介绍治验一例可供参考。&&&&&&&1940年夏,友人徐某一日来告,谓其爱人病在垂危,在家看护十数日,已备后事,并邀往一诊。当时患者言行如狂,身热汗出,脉弦数急,烦无暂安时。据徐某言,本病初似重感冒,一度经来而突然中止,症状转剧,脉证合参知此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发为热入血室之证,当与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加生石膏,与之服后,遂愈。&&&&&&&《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伤寒论》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注解:阳明病,虽发潮热,但大便溏,而小便自可,不宜攻下甚明。尤其胸胁满不去,则柴胡汤证还在,故以小柴胡汤主之。&&&&&&&按:本条所论亦少阳阳明并病之属。日本汤本求真于《皇汉医学》中谓:“以余之实验,则本方不特限于本病,凡一般之急性、亚急性、慢性胃肠卡答儿,尤以小儿之疫痢,消化不良证等,最有奇效。若效力微弱时宜加芍药;有不消化之便或粘液、粘血便时,宜加大黄;有口舌干燥、发热、烦渴等证时,当加石膏。盖余根据本条及下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及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白虎汤诸条,潜心精思,综合玩索而得之者也。”此说甚佳,颇能发挥古方之用。胡老小女六岁时患中毒性痢疾,高烧40度,住院输液、用西药治疗,高烧不退、并令转传染病院。时已过夜半,无法叫车,乃负之归家,与大柴胡加石膏汤,次日即愈。又以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治一重笃的噤口痢,七八日未易一药而愈,今并附此以供参考。&&&&&&&《伤寒论》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注解:阳明病,虽不大便,但舌苔白而不黄,热还未尽入里。胁下硬满而呕,更是柴胡之证,此亦少阳阳明并病,故可与小柴胡通其上焦,则津液得下,胃气自和。上下既通,表里气畅,故身当濈然汗出而解。&&&&&&&《伤寒论》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注解:弦为少阳脉,浮为太阳脉,大为阳明脉。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属少阳证;鼻干属阳明证;不得汗属太阳证;嗜卧属少阳证;一身面目黑黄、小便难为黄疸病,有潮热、时时哕属阳明证;耳前后肿属少阳证。据以上的脉证,显系三阳合病而并发黄疸和腹水。刺之小差,谓经过针刺治疗证稍减轻。病过十日而脉仍续浮者,可与小柴胡汤。若脉但浮而无余证者,可与麻黄汤。若上之腹水证,虽利其小便而终不尿,腹仍满,并加哕逆不已,则胃气已败,故谓不治。&&&&&&&按:本条似述黄疸并发腹水而现三阳合病的重证,与小柴胡汤固无不可,但麻黄汤之用,殊难理解,其中必有错简,故于麻黄汤删去此条。实践证明,黄疸型肝炎并发腹水者,确多预后不良,谓为不治并非虚言。&&&&&&&《伤寒论》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注解:本由于太阳病不解而转入少阳者,则一般常现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的小柴胡汤证,若还未经吐、下等误治,即便脉沉紧而有里实象者,与小柴胡汤即治。若已经吐、下、发汗、温针等误治因而发谵语者,柴胡证已罢,则已成误治的坏病,宜详审其所犯何逆,以适当的方法治之。&&&&&&&《伤寒论》第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注解:呕吐而且发热者,宜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第394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注解:伤寒病愈后,由于不善摄生,而又发热者,一般多宜小柴胡汤主之。但脉浮者,为病在表,则宜汗以解之。脉沉实者,为有宿食,则宜下以解之。&&&&&&&《金匮要略·黄疸病》第21条:诸黄,腹痛而呕者,小柴胡汤主之。&&&&&&&注解:腹痛而呕为柴胡汤证。诸黄疸病若腹痛而呕者,当然宜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l条: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注解:痉、郁冒、大便难,为新产妇人所常见的三种病,这是由于新产血虚、多汗出而易感冒、血少津虚,再被外邪,故会病痉。新产亡血复汗再寒饮,故令郁冒;亡津液、胃中燥,故大便难。&&&&&&&郁冒,即昏冒不省,俗谓为新产血晕,实即今所谓脑贫血的证候。其脉微弱,为血虚之应,胃中有饮故呕不能食;津液不下故大便反坚而但头汗出。血虚饮逆则四肢厥冷,厥冷者,同时也必郁冒。大便坚,呕不能食,为柴胡汤证,故以小柴胡汤主之。冒家欲解,必大汗出者,暗示郁冒本虚,服小柴胡汤后当战汗而解。&&&&&&&服小柴胡汤后,病即解而能食。若七八日后又发热者,此为胃中实,宜以大承气汤主之。&&&&&&&按:新产妇人,由于亡血多汗,易感冒,往往有痉、郁冒、大便难三种病的发作。首段即说明三者所以出现的道理。二段似专论郁冒的证治,其实是承首段概括三病的治法,只以三证中郁冒为主,因特着重说明其发病原因,和服小柴胡汤后必致瞑眩战汗而解的理由。文中虽未明言痉,但痉即与郁冒同时存在不可不知。&&&&&&&《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注解:妇人于临产时以身露被风,因致四肢苦烦热而头痛者,可与小柴胡汤,若头不痛而但四肢苦烦热者,三物黄芩汤主之。&&&&&&&按: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如头不痛而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虚劳及诸失血后多此证,宜注意。从以上所论看,则小柴胡汤为太阳病初传少阳的主治方,但其为用并不只限于此,不论伤寒杂病,凡有其证俱宜用之。&&&&&&&【辨证要点】&&&&&&&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2。无论伤寒或中风,有柴胡证,但见四主症中的一症便是,不必悉具。&&&&&&&3。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4。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5。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如疟状者。&&&&&&&6。阳明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7。呕而发热者。&&&&&&&8。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9。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10。诸黄腹痛而呕者。&&&&&&&11。妇人产后痉、郁冒、大便难而呕不能食者。&&&&&&&12。四肢苦烦而头痛者。&&&&&&&【附】常用的加味方:&&&&&&&⑴小柴胡加生石膏汤: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45-90克,煎服法同原方。此为日常应用的良方,小柴胡汤证而口于舌燥者即可用之。外感表解而烧不退多现本方证。发热、不欲食而口苦、头痛者,本方有捷效。肺炎汗出而喘,设有柴胡证,不可与麻杏甘石汤,宜本方,尤其小儿肺炎更多本方证,宜注意。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睾丸炎等均有奇效。&&&&&&&⑵小柴胡加桔梗汤;原方加桔梗1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若口舌干燥,宜更加生石膏。&&&&&&&⑶小柴胡加橘皮汤:原方加橘皮12-24克,治小柴胡汤证而哕逆、或干嗽频作者。若口舌干燥宜加生石膏。排痰困难宜更加桔梗。&&&&&&&⑷小柴胡加芍药汤:原方加芍药10-18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而腹挛痛者。&&&&&&&⑸小柴胡加吴萸汤:原方加吴萸10克,煎服法同原方。此即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⑹小柴胡加苓术汤:原方加茯苓、苍术各1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大便溏、或身浮肿而小便不利者。&&&&&&&⑺小柴胡加丹参茵陈汤:原方加丹参15-30克,茵陈18克。治小柴胡汤证胸胁满而烦、小便黄赤者。肝炎患者常见本方证,小儿尤多。&&&&&&&【验案】孔某,男性,2岁,1965年l月24日初诊。感冒发烧十日不愈,仍咳嗽,痰盛而喘,呼吸困难,腹胀,便溏,手足心热,已用青霉素、氨茶碱、四环素及中药汤药治疗均不效,而找胡老诊治。苔白腻,脉弦数。证属三阳合病,又兼挟痰湿,治以清解三阳,兼祛痰湿,与小柴胡加生石膏合半夏厚朴汤:&&&&&&&柴胡24克,半夏12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厚朴l0克,苏子10克,茯苓12克&&&&&&&结果:上药水煎两次得200毫升,频频喂饮,约一天半服完。药后漐漐汗出,热退身凉。咳减喘已。腹胀已,继给半夏厚朴汤二剂,咳也自止。&&&&&&&二、柴胡加芒硝汤方&&&&&&&【方剂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擘)4枚,芒硝12克&&&&&&&【用法】先以水煮柴胡汤,汤成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温服。&&&&&&&【方解】于小柴胡汤加除热通便的芒硝,故治小柴胡汤证里有热而大便难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注解:见小柴胡汤方证。&&&&&&&【辨证要点】小柴胡汤证里有热而大便难者。&&&&&&&【验案】李某,男,65岁,病历号9年5月24日初诊。左胸不适,灼热感,胸闷气短,活动后明显,阜外医院诊断为心肌梗塞,经住院治疗1月,度过危险期,但胸闷等症状不见好转,因请中医会诊,近症:左胸灼热,憋气,时头胀,寒热往来,口腔上部肿疼,心下痞满、口苦咽干,纳差,大便干结,失眠,苔黄,脉弦细。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为小柴胡加芒硝汤的适应证:&&&&&&&柴胡18克,黄芩10克,半夏15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芒硝15克(分冲),栀子10克&&&&&&&结果:上药服六剂,诸症好转。因感冒咳嗽来诊。与半夏厚朴汤加瓜萎治之遂安。&&&&&&&三、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方&&&&&&&【方剂组成】柴胡24克,人参9克,黄芩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栝蒌根12克&&&&&&&【用法】水煎温服。&&&&&&&【方解】此于小柴胡汤去逐饮止呕的半夏,而加润燥解渴的瓜蒌根,故治小柴胡汤证不呕而渴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金匮要略·疟病》附方(二);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注解:疟病津液枯燥而发渴者,宜以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主之。劳疟指疟久不愈,其人瘦弱虚乏,有似虚劳者,本方亦主之。&&&&&&&按:栝蒌根所主之渴,为由于津液枯燥所致,即所谓虚热证,故常伴有疲劳倦怠证候,与石膏所主之烦渴不同,凡小柴胡汤不呕而渴、困倦乏力者,即可用之。不必限于治疟。&&&&&&&【辨证要点】小柴胡汤方证不呕而渴明显者。&&&&&&&四、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方剂组成】柴胡24克,桂枝10克,干姜9克,花粉12克,黄芩l0克,牡蛎10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温服。&&&&&&&【方解】此亦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的变剂。黄芩苦寒,伍干姜之辛温以理微结。栝蒌根之润得牡蛎之收,更能止渴。桂枝甘草治气冲并兼和外。人参补中、大枣壅满均非微结所宜,故去之。故此治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证,气上冲有微结或外不和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注解:伤寒五六日,虽已发汗,病不解则常转入少阳柴胡汤证。医不详查,而复下之,因使邪热内陷,虽胸胁满未去,但已微结。津液不下,故小便不利。津液虚少、热更伤津致燥,故渴而不呕。气冲于上,故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为柴胡证还未解,宜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按:此微结是对大陷胸汤证说的。即是说此结轻微,与大陷胸汤证结如石硬者显异。&&&&&&&《金匮要略·疟病》附方(三):柴胡桂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注解:当疟发作时,若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者,宜本方治之。&&&&&&&按:病欲自表解则恶寒,疟发作时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亦病有欲自表解之机。本方含有桂枝、甘草,有致汗解外的作用。试看方后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的注语可征。不过只凭寒多热少而用本方,则与牝疟诸方的应用难以区别,其中可能有错简,用时仍宜参照上条所论为妥。同学张秋水于江西时治疗疟疾,惯用本方随证加减治之,无不应手取效。虽谓服一剂如神之说似属夸张,但其有效性确可证信。依据经验,久久不愈的无名低烧,和一般的慢性病,有用本方或其加味和合方的机会,宜注意。&&&&&&&【辨证要点】小柴胡汤证而见口干渴明显,但呕不明显,心下微结、气上冲或外不和者。&&&&&&&【验案】胡某,男性,14岁,病历号65年10月18日初诊。四年前曾患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经西药治疗黄退,但食纳不佳,肝功时有波动,时头晕目眩。近一年来大约每半月有一次癫痫发作,发作时先觉气上冲咽,旋即四肢抽搐,继则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经常服用西药镇静药,但仍每半月发作一次,常感乏力,每发作过后尤为明显,因食欲不振而现身体瘦弱,舌净无苔,脉弦微数。证属邪郁少阳,寒饮上犯、治以疏解少阳,温化寒饮。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龙牡各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姜10克,苍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5克,炙甘草9克&&&&&&&结果:上药服六剂食纳好转,他症如前,继服六剂头晕好转,未发癫痫,又服一周力气增加。仍宗原方稍增损,服一月也未见癫痫发作。又服一月停药观察也未见发作。&&&&&&&五、柴胡桂枝汤方&&&&&&&【方剂组成】柴胡12克,半夏10克,黄芩、人参、桂枝、芍药、生姜各5克,大枣3枚,炙甘草3克&&&&&&&【用法】水煎温服。&&&&&&&【方解】此即柴胡桂枝各半汤,故治二方证的合并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注解:支节烦痛,即四肢关节痛甚的意思。心下支结,支为侧之意,即心下两侧有结滞不快感,为胸胁苦满的轻微者。&&&&&&&伤寒六七日,以传少阳为常,又以治用柴胡汤为常,今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则太阳病证未已。但微呕、心下支结,则柴胡汤证已显。外证未去者,暗示伤寒已发汗而桂枝汤的外证还未解,故以柴胡桂枝汤主之。&&&&&&&按:太阳病转属少阳柴胡证,外证未去则与柴胡桂枝汤。假设表证未去,当然亦有用柴胡、麻黄的合方机会,不过依据经验则以柴胡与葛根汤合用的机会较多。外感重证往往于发病之初即常见柴胡葛根汤方证。可见太少并病,或合病,均有用以上合方的机会。无论柴胡桂枝汤,或柴胡葛根汤,若口舌干燥者,均宜加石膏。又由于本条有支节烦疼之治,则本方可用于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附方(二):《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注解:心腹卒中痛,即指心下及腹中突然疼痛的意思。&&&&&&&【辨证要点】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同时并见者。&&&&&&&【验案】岩某,女性,34岁,病历号1年1月26日初诊。三天前感冒经水适来,因致寒热往来,身体疼痛,口苦咽干,微呕,微恶风寒,在本国使馆以西药治疗不效而求中医会诊。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太少合病,治以和解少阳兼以解表,与柴胡桂枝汤:&&&&&&&柴胡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半夏l0克,黄芩10克,大枣4枚,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结果:上药服三剂诸证已,月经已净。&&&&&&&六、大柴胡汤方&&&&&&&【方剂组成】柴胡24克,黄芩10克,芍药10克,半夏12克,生姜12克,枳实12克,大枣4枚,大黄6克&&&&&&&【用法】水煎温服。&&&&&&&【方解】病初传少阳,势须人参补中益气,既防邪侵及里,又助正以祛邪于外。但已并于阳明,则须大黄兼攻里,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反非所宜,故去之,加枳实以治心下坚,加芍药以治腹满痛,故此治小柴胡汤证而里实心下坚、腹满痛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注解:见小柴胡汤方。&&&&&&&按:大柴胡汤证之呕和烦,除柴胡证外,还有里实热壅的成分,故与小柴胡汤不同,而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等。&&&&&&&《伤寒论》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注解:伤寒证,虽发汗汗出而发热不解,若其人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按:心下痞硬,即心下急的剧甚者,外感发汗、汗出而发热不解,大多现小柴胡加石膏汤证,或本方证,或本方加石膏汤证。又由于本条的发热呕吐下利之治,则本方有用于急性胃肠炎、胆道感染、胆囊炎、痢疾等的机会。&&&&&&&《伤寒论》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注解:按之心下满且痛,此为里实,宜以大柴胡汤下之。&&&&&&&按: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皆心下急的一类,为应用本方的要征,宜记。&&&&&&&外感表解而烧不退,有柴胡证,多宜小柴胡加石膏汤。若大便干,舌苔黄,已非上方所能治。与本方有捷效。曾治一患者,住某医院高烧五十余日,西医用尽退烧方法不解。请各医院会诊,多疑为癌变,最后邀胡老往诊,其人呕不能食,胸胁满,心下痞,大便难,脉弦有力,与本方一剂烧退,三剂痊愈出院。此证多有,故出此例以供参考。&&&&&&&【辨证要点】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者。&&&&&&&【验案】康某,男性,36岁,病历号64年4月29日初诊。三年前因食青辣椒而发哮喘,久治不效。冬夏皆作,始终未离氨茶碱。半年来多服补肺益肾之剂,证反有增无减。近日哮喘发作,昼轻夜重,倚息不得卧,伴胸闷腹满,口干便秘,心悸眠差,苔薄白,脉沉缓。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而现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故与之:柴胡12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枳实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大枣4枚,大黄6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茯苓10克&&&&&&&结果:上药服二剂,诸证减轻。三剂后大便通畅,哮喘未作,停用氨茶碱等。但因仍有口干,原方再进三剂遂愈。经两年半随访未复发。&&&&&&&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方剂组成】柴胡12克,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3克,半夏10克,大黄6克,牡蛎5克,大枣2枚&&&&&&&【用法】水煎温服。&&&&&&&【方解】此于小柴胡汤去甘草,而加治气冲的桂枝,利尿的茯苓,泻下的大黄,和镇静安神的龙骨、牡蛎、铅丹,故治小柴胡汤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而烦惊不安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注解:伤寒八九日,已传少阳,医误下之,虽胸满为柴胡证还未罢。湿热上结,故烦惊而小便不利。胃不和,故谵语。水气外溢,故一身尽重而不可转侧,因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按:《伤寒论》少阳篇有“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本条所述为误下少阳柴胡证甚明。又由于烦惊谵语之治,则本方有用于狂癫痫的机会。&&&&&&&【辨证要点】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验案】关某,男性,28岁,某部队干部,日初诊。原有肝大、肝功不正常。近半年来,性情急躁,不能入睡,自言妄想不休,语无伦次,口苦欲饮冷,头痛头晕欲呕,胸闷身痒,大便成形日二行,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证属邪居少阳而致心烦神不安,治以和解少阳,佐以安神定志,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6克,桂枝6克,生姜6克,茯苓10克,大黄3克,大枣3枚,生铁落15克&&&&&&&结果:服三剂,已能入睡,精神好转,已不欲呕,但心下堵闷,继服9剂,精神基本好转。&&&&&&&八、四逆散方&&&&&&&【方剂组成】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各等分。&&&&&&&【用法】捣筛白饮和服3克,日三服。(今用上药各10克,水煎温服。)&&&&&&&【方解】柴胡枳实芍药均属行气解热药,但柴胡主胸胁苦满,枳实主心下坚满,芍药主腹挛痛。另以甘草和诸药而缓急迫,故此治热壅气郁、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腹挛痛而急迫者。&&&&&&&【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318条: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注解:热壅气郁,血行受阻因致四逆。其人或咳者,波及于肺也;或悸者,波及于心也;或小便不利者,波及于肾也;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波及于胃肠也,宜四逆散主之。&&&&&&&按:木条所述明明是少阳病证,而冠之以少阴病者,可有以下二义:(一)原本少阴病,今传入半表半里而转属少阳也;(二)由于热雍气郁,血行受阻,因致脉微细、四逆、形似少阴病的外观,因以少阴病冠之,教人加意鉴别也。不过验之实践,四逆见本方证者甚少,故本方的应用,不必限于以上所述的四逆,凡形似大柴胡汤证、不呕且不可下者,大都宜本方。又由于本条所述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之治,则痢疾有用本方的机会甚明,宜注意。&&&&&&&【辨证要点】胸胁苦满、或腹痛、大便溏泄者。&&&&&&&【验案】薛某,男性。38岁,病历号65年10月13日初诊。患阳萎不举已两年,服滋补之品甚多,不见效应。常有胸闷太息,少腹拘挛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软,精神不佳,小劳则两眼发酸,视物昏花,苔白微黄,脉弦细。证属气郁血瘀,宗筋失养,治以疏气行血,与四逆散加味:&&&&&&&柴胡12克,白芍12克,枳实12克,生牡蛎15克,生龙骨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川芎6克&&&&&&&结果:上药连进九剂,诸证均减,阳事已举,但尚不坚。上方加川附子6克、苍术10克,又服六剂而痊愈。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上)□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阴阳升降消长理论与小柴胡汤  《黄帝内经》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转,形成了阴阳二气的升降与消长,所以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与死亡,皆本于此规律。由此,一年之中就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换,一日之中就有昼夜晨昏的变化。也就是说,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明显地表现有年节律、日节律等。一年之中,冬至一阳生,到了夏至,阳气升发达到顶点,而一阴即生,一直到冬至,阴气达到顶点,进入下一个轮回。一天之中也是如此,子时一阳生,到了午时阳气最盛,此时,阴气渐生,一直到子时最盛。人生活在自然界里,天人相应,体内的阴阳二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阳的升降而升降、消长而消长,以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若违背了这个规律,如作息不规律、熬夜、疲劳等,就会导致阴阳的升降紊乱,发生许多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往往具有定时发作的时间性的特点,最常见于阴阳二气交接的时间,如午时、子时等最多。  中医治疗疾病就要顺接阴阳,顺接阴阳关键在于“枢机”。原来,人体的阴阳、气机的升降出入,有一个枢纽或像门轴一样的东西掌管,叫做“枢机”,它的位置在少阳经,阳气的外出,阴气的内入,由少阳来主管。少阳的枢机不利,就会像门轴坏了一样,使得这个门或打不开,或关不上,这就是阴阳不顺接,因此少阳和解、顺畅了,阴阳二气就顺接了,所以有一种治法叫和解少阳。中医方剂里和解少阳的首选方剂就是《伤寒论》的“小柴胡汤”。  在《伤寒论》里,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少阳病的特点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而最具代表性的症状,或具有标志性的症状有三个,一个是口苦,代表着少阳的胆火上炎。口苦代表着胆内有热,在中医临床上治疗口苦也多从清胆热着手,往往收到很好疗效。第二个标志性症状是往来寒热,就是发热与恶寒交替着出现,因为少阳经就像一个门轴,主管门的开和关,中医称之为“枢机”。同时少阳属小阳,少者,小也,抗邪力量比较弱。因此,邪气侵袭少阳,由于枢机运转的作用,往往导致正气与邪气的分庭抗战,表现为“拉锯战”,《伤寒论》里称作“正邪分争”。当正气能抗邪时,由于正邪的交争就会发热;而当正气无力抗邪时,邪进正不争,就会恶寒,于是就会见到病人寒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不但见于外感疾病,也见于疟疾、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所以这些疾病都可用小柴胡汤治疗。第三个标志性症状就是胸胁苦满,就是胸胁发胀,这是病在少阳经的典型表现,因为手、足少阳经都走胸胁,所以胸胁苦满是定病位在少阳的眼目。由于胆与肝相表里,肝经也走胸胁,所以一旦见到病人有胸胁苦满,就可以首先考虑肝胆疾患。  通过上述症状我们可概括出少阳病两个最基本的病机,也就是两个基本的病理状况,一个是枢机不利,也就是门轴坏了,使大门开阖不利;再一个就是胆火上炎,少阳病多有火热的表现。所以小柴胡汤除了和解枢机,解郁以外,还可以清胆热。此外,小柴胡汤的解表祛邪作用也很强。总之,此方具有调理阴阳、和解枢机、清解胆热、解表祛邪等多种功效,特别是调理枢机的作用,使得小柴胡汤临床用途非常广泛。清朝医家陈平伯特别喜欢使用小柴胡汤,他把小柴胡汤加减变化出2000多个方子,几乎方方不离柴胡一味,所以后世叫他“陈柴胡”。现代也有不少医生包括许多名家喜欢使用小柴胡汤,这说明小柴胡汤的使用范围很广。当然,中医强调的是辨证论治,如果使用小柴胡汤一方到底,就不符合中医的道理了。  疏达阴阳枢机是小柴胡汤的作用特色,据此临床上用于治疗定时发作的疾病非常有效,不但是子、午时晕厥,像子时胃脘痛、胁痛、哮喘,夜半恶心,晨起出汗,午时牙痛等。我还曾用小柴胡汤治愈过半夜磨牙病例,用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等清阳明胃热的药物,因为牙齿属于阳明经主管,上牙属足阳明,下牙属手阳明,阳明有热,尤其是胃中有热,就会循经上攻,表现为磨牙。再用一些缓急解痉的药物如白附子、僵蚕、地龙,服了三周,又巩固一周就痊愈了。我加了石膏、知母,是因为此患经常上火,脸上都起许多疖子,否则,也不能贸然使用清热之药。通过这些病例证明了一点,小柴胡汤治疗有时间性特点的疾病有良效,这主要是借助于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调理阴阳气机的作用。  小柴胡汤药物组成  小柴胡汤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生姜,大枣,炙甘草。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主入肝、胆经。它有三大功能:一是解热作用,主要靠它的辛散之性,所以多被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尤其是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时;二是解郁作用,柴胡辛散,又入肝胆经,肝胆主管疏通人体的气机,所以柴胡自然能治肝胆气郁之证;三是升阳作用,柴胡为伞形科植物,伞形科植物大多具有轻清上升的特性,能够升提人的阳气,所以小量的柴胡可以治疗阳气的不足或下陷的病症,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等。黄芩味苦性寒,主要入胆与肺经,所以善于清胆热和肺热,性质下沉入里。柴胡与黄芩是小柴胡汤的灵魂药,二者一个性升,一个性降;一个喜外散,一个喜内入;一个喜动,一个喜静。所以二者相配,升降相因,出入相济,动静相合,从而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外邪入侵少阳的寒热往来。  剩下的五味药物,是作用于脾胃系统的,其中半夏、生姜主降,可以和胃止呕;人参、甘草、大枣,主升,可以补益脾气,也是有升有降,合在一起,就可以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那么,肝胆病为什么要调理脾胃呢?这是由肝胆与脾胃的密切关系所决定的,肝胆在五行属于木,脾胃在五行属于土,木容易克土,所以肝胆病就容易导致脾胃病,有时肝胆病最先出现的却是脾胃消化系统的症状,往往因脾胃症状的出现而确诊为肝胆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肝癌等就是如此。所以治疗肝胆病,无论有无消化系统的症状,都要加调理脾胃的药物,从而斩断病邪传变的通道,防患于未然,张仲景对此总结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也是小柴胡汤被大量使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所在。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下)□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小柴胡汤调理气机解诸疾  小柴胡汤调理气机主要体现在解郁作用上。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饮食、起居不规律,如饮食不节制,过食生冷或煎炒油炸之品,熬夜甚至通宵达旦,白天睡觉,因而患气机郁滞的比较多,气机不行走了,阴阳不转动了,于是就爱发脾气,急躁易怒,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口苦,或是神情淡漠,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干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经常躲在家里或没人的地方哭,严重的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或者是气聚成痰,痰聚成核,发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等病。又因少阳经行于人体两侧,少阳气机不利,易出现人体两侧的疾病,如淋巴结、甲状腺肿及一些耳疾、偏头痛、胁痛等,用小柴胡汤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  治偏头痛  头之两侧,属少阳经,风火或风痰阻塞少阳,常常导致偏头痛。偏头痛一般表现比较剧烈,并且疼痛处多有跳动、胀裂的感觉,情绪多易急躁,是少阳风火窜扰所致。可用小柴胡汤去掉温补的人参、炙甘草、大枣,加川芎、白芥子等活络祛痰祛风之品。小柴胡汤治偏头痛疗效肯定,我所治疗的偏头痛至少有上百例,最长的一个偏头痛30多年,最后也是用小柴胡汤收功。  治耳鸣、耳聋、耳堵  耳鸣耳聋属顽固症、难治病。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相当一部分耳鸣耳聋通过补肾,确实取得良效。但同时,耳窍与少阳也关系密切,手少阳三焦经一个分支从锁骨上窝经过颈部上走耳后,绕耳上角,另一分支则从耳后进入耳中,从耳前出来;足少阳胆经分支也是绕行耳之前后内外。所以,少阳有火热,就会循经上攻于耳,导致耳鸣耳聋,尤其是单侧耳鸣耳聋耳堵,更是邪气阻塞少阳的表现,用小柴胡汤治疗确为对证之方。少阳火热的耳鸣耳聋属实证,多有耳中堵闷,像坐在飞机中的感觉。可在小柴胡汤中加入石菖蒲、远志、路路通、通草等透窍之品。此外,小柴胡汤治中耳炎耳流脓、疖肿效果也很好,可在方中加夏枯草、连翘、川牛膝、车前子、通草等清利肝胆湿热药物。  治白内障  可用小柴胡汤加木贼、蝉衣。这是一个台湾老中医的经验,他认为,木贼草这个植物,手摸上去有砂纸的涩感,可用擦抹铜、铁等金属生的锈,一擦就掉,很好使。用于白内障,就相当于让它擦除眼球所生的“锈”。而蝉衣就是金蝉脱掉的皮,这个过程叫做“金蝉脱壳”。中医取类比象,蝉衣是金蝉脱掉的一层皮,所以用它就可以脱掉白内障这层皮。不管怎样理解,小柴胡汤加木贼、蝉衣这种经验用到临床上确实灵验,我治过一些白内障,用此方再加上密蒙花,大部分都有效。  治飞蚊症  可用小柴胡汤合杞菊地黄丸、磁朱丸等。飞蚊症因表现为眼前见黑点飞舞,犹如飞蚊而得名。飞蚊症一般上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随着年纪老化,玻璃体会“液化”,产生一些混浊物。飞蚊症相当于西医的“玻璃体混沌”或称“玻璃体浮物”。飞蚊症虽不影响视力,经过检查也没有眼部器质性病变,但其眼部的障碍感常使病人坐卧不安。中医认为,眼睛为肝之窍,而胆与肝相表里,飞蚊症不是肝血不足,就是肝胆有热。小柴胡汤去肝胆之热,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之阴血,常是治飞蚊症的选择方剂。另外,磁朱丸也是治飞蚊症的良药。这个方子由三味药物组成,磁石、朱砂、神曲,其中朱砂内含水银,有毒,现代临床运用多有忌讳,其实如果照古法炮制,用量上控制在安全范围,再配一些补肾助排泄的药物,是不会引起体内蓄积的。中医认为,飞蚊症属肝功能失调,乃肝之精华由其目窍飞越于外的表现,磁石、朱砂有很强的镇慑收敛作用,可收摄精华回归于肝,加上二药的镇静安眠作用,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血液充分回流肝脏,以更好的养目。配合小柴胡汤使用,可谓药到病除。  治鼻渊(慢性鼻炎、鼻窦炎)  鼻渊表现为鼻塞不通,流浊涕,甚至嗅觉失敏,不闻香臭。《内经》曰:“胆热移于脑则辛頞鼻渊。”我们的老祖宗认为,鼻上通于脑,鼻子若经常流鼻涕不止,是脑液渗漏的表现,当然古人所说的这种“脑液”并不是我们的脑组织,其实是鼻腔黏膜因炎性病变分泌异常所致,古人很直观,看到鼻子上通于脑,就像脑子的一个漏斗,于是就把流鼻涕不止认为是脑液渗漏。《内经》认为,鼻渊是胆热移于脑,所以根本还在胆热,从临床来看,鼻炎、鼻窦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由胆中火热引起,用小柴胡汤治疗很有效,常合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都是治鼻炎、鼻窦炎的良药。我曾治一男军人,鼻窦炎多年反复发作,发作时鼻塞不闻香臭,流脓浊涕,憋的眼眶疼痛,晚上张嘴呼吸,且每天早上要连续打几十个喷嚏,多年来嗅觉不灵敏,把醋放到鼻尖上都闻不到。脾气急躁易怒,口中经常发苦,舌苔也黄。这是典型的少阳胆热之象,用小柴胡汤合苍耳子散,吃了几周,炎症就消退了,嗅觉恢复,呼吸顺畅。  治失眠  现在失眠病人很多,临床上,失眠表现的形式不尽一样,有的是入睡难,有的是中间容易醒,有的是阶段性的,有的却是长期的,我治疗一二十多年的顽固失眠患者。有一50多岁的妇女,二十年前因一桩家事处理对自己不公,而整日抑郁不舒,后来渐渐睡眠不踏实,发展成失眠。起初只是入睡困难,后来不但入睡困难了,睡中要醒来许多次,有一点声音干扰都不行,家人倍加小心,在她睡觉的时候不敢说话,不敢开水管,甚至走路都要蹑手蹑脚。就这样每天也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再后来就越来越严重,经常换着地方睡,一会儿床上,一会儿沙发,或大厅的地板上等,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严重时竟有一周目不交睫。曾服用中药西药,也试过针灸,效果不佳。我看了她携带的中药处方,多以养心安神、镇心安神、活血化瘀、清热化痰,许多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子基本上都用了,还有土单验方,就是效果不甚明显。  该患除了睡眠不好,没有其他的不适,幸好有前医之鉴,别人用过的法子不灵验,也就不能再用了。我考虑,人必须在阴阳协调的情况下才能安然入睡,天人是相应的,白天阳气主外,夜晚阳气就要入阴,如果阳气不能按时入阴,就会扰乱心神而导致失眠,这就是阴阳失调。所以治疗失眠就要调和阴阳,当然首选方剂就是小柴胡汤。《类证治裁》说的好:“阳气自动而静,则寐;阴气自静而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中医认为,阳护于外,阴守于内,通过少阳枢机运转而使阴阳交配。如果少阳枢机不运,就会使表里开合无度,气血运行紊乱而阳气不交于阴。  小柴胡汤为转运少阳枢机之专方,正切本案之病机。另外此患舌质红,舌苔白腻,舌红是表示有热,舌苔白腻则是痰湿的表现,我就判断这是由痰热导致的阴阳失调。决定使用小柴胡汤,合上治痰湿的温胆汤。为了彻底树立病人的信心,我还给她画一个图,讲明她为什么会失眠,以及方药的含义,她听后频频点头,连说:从来没有哪一个专家给我讲得这么透彻。果然,她喝药的当天晚上就觉得很有睡意,比平时多睡了一个小时,一周药物服完后,就能睡到5个小时,而且很踏实。又调理了一个月左右,该患睡眠完成正常,心情也开朗了很多。  对于失眠症,我非常反对服安眠药,稍有睡觉不安就服安眠药,不但会损伤肝肾,而且会产生依赖、抗药性,再用其他药治疗时就麻烦很多。  失眠较轻者,也可食疗,经常吃柏子仁、松子。也可以用百合、龙眼肉煮粥喝,寒性体质可以喝龙眼肉粥,稍微热性的可以喝百合粥。另外,可以吃竹笋,尤其是夏天,喝清淡的竹笋汤,不仅可以去火,而且对睡眠有帮助,因为竹子一身都是宝,竹子的中心部分,叫竹茹,是治疗失眠的良药,温胆汤里就有它。竹子的叶能清心火,心底无火,清心寡欲,不胡思乱想,自然就能睡到自然醒。  治感冒发烧  感冒以后,许多人都会发烧,这是外邪(包括细菌、病毒)作用于人体使免疫系统亢奋的结果,中医叫正邪相争。从某种程度上讲,感冒后发烧是件好事,说明正气盛,免疫力强,而且正气抗邪能力越强,发烧就越高,尤其是小儿,一感冒就会高烧39摄氏度以上,这就是因为孩子正处生长发育期、生命力旺盛、机体正气充足的缘故。如果感冒后,发不起来烧,就是发烧也常是低烧,且久不退,从一定程度上说,表明你的正气不足,所以邪气进来,机体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迟钝、不强烈,这多见于老年朋友或体质虚弱的人,这种感冒往往时间很长,不容易彻底痊愈,常常是这一次感冒还没有好利索,就被重感,而且会经常出汗,怕风,怕寒。  小柴胡汤最适宜治疗正邪交争的高烧,如果再配上麻杏石甘汤,退烧的速度就会更快,往往一包药就能解决问题,而且不反弹。对外感发热来讲,中药退烧的效果并不亚于打吊瓶,只是我们国人对中药退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总认为发烧还是吊瓶来的快,这也是造成抗生素、激素滥用的原因之一。中医治疗外感疾病不是对抗,而是给邪气找出路,因势利导,通过发汗的方法将肌表的邪气散发出去,由于感冒时邪气比较表浅,所以稍微一发散,邪气就会被轻易地赶走,所以感冒初起发烧等,用中药治疗,既经济,又好的快。  治感冒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  临床上有许多感冒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或扁桃体肿大,因为淋巴组织是人体的防线,外侵的微生物大部分会被淋巴组织消灭,但同时淋巴组织也就成了人体免疫系统抗御细菌、病毒的战场而受到伤害,往往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人体内有三处密集的淋巴组织,颈下、腋下及腹股沟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颈下淋巴组织是第一道防线,所以感冒后颈下淋巴结往往首当其冲,出现肿大疼痛。这些淋巴结平常不会出现,也摸不出来,一旦感冒,或过食煎炒油炸之品后,就会肿大,甚至会牵涉到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痛。淋巴结肿大有时是癌症信号,要多加留意。  小柴胡汤治疗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有很好疗效,常常是临床首选方。这是因为这三处淋巴组织都位于人体两侧,是少阳的循经路线,少阳胆又主疏泄,调理气机,邪气郁于少阳,气机郁结不散,就会导致淋巴结肿大。人体两侧的疾病,多从少阳调理。治疗颈部淋巴结肿大,本方加夏枯草、浙贝、玄参、天花粉等为佳。  有位做网络工作的女性,一感冒就会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每次服消炎药,开始还可以消散,后来加大消炎药用量也散不去,而且因服药引起胃肠反应,恶心、腹泻。最近一次淋巴结肿大已一个多月,消化也不好,因怀疑是癌,到两家医院检查,并作穿刺,都未敢作出定论,心里一直很嘀咕,她不敢再服西药。当时她的颈部两侧有多个淋巴结肿大,但按之柔软,微痛,情绪非常低落,反复问我是否为癌。我说这是少阳气结,消散一下就可以,于是就开了上方,两周后淋巴结恢复正常,后来又因过食辛辣复发一次,还用上方,仍然是只服几包就消退了。  以此相推,小柴胡汤也是治乳腺增生的良方,道理同上,也可用上述加味药物。刘奉五临床使用柴胡的一些体会刘奉五(年),男,北京市人,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专家。师承韩一斋。早年曾在北平国医学院授课。精通中医妇科,以肝、脾、肾三脏作为治疗妇科病的中心,强调冲任二脉的功能。刘老擅长治妇科疑难重症,对产后感染高热尤有经验,有遗著《刘奉五妇科经验》一书。临床使用柴胡的一些体会柴胡,性味苦平,入肝胆二经,功能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有的人惧其“升散”之弊,弃而不用,或过于慎重,想用又不敢用。我在临床上同样也经历过这些矛盾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没有掌握好柴胡的功用特点,以及其应用范围、配伍、用量等等。妇科病气血为患者居多,使用柴胡的机会也多,初步体会到所谓柴胡有“升散”之弊,也是其升发作用特点的有效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掌握好适应症和用量。由于其味辛性平,能够升发疏散,枢转少阳之机,祛邪外出,故能和解退热。由于它能升发阳气,条达气机,故能舒肝解郁,疏气调经,且有间接益气之效,和畅透达,疏通经络气血,和调津液,无汗能发,有汗能敛。由于它能升发疏调,不但升阳益胃,助运举中且能升散中焦湿阻,化湿而为津液,故能止带。柴胡本为气分药,入气分能疏气解郁,以气治血,即通过调气而治血分病。因其又入足厥阴肝经,肝为血脏,故又能入血分,行血中之气,由于配伍不同,不但能祛散血中之寒,又能推动血中之郁热,使之透达外解。可见其用途之广非同一般,正如《本草从新》中说,柴胡能“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治伤寒邪热,痰热结实,心下烦热,诸疟寒热,头眩呕吐,目赤胸痞胁痛,口苦耳聋”等等。关于柴胡的用量:若用于祛邪解热,二至四钱即可。若用于解郁升阳,一钱至一钱半足矣,旨在取其药性,引药入经。若用量过大,未必适当。关于柴胡的配伍及临床应用:试从以下几个方而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和解退热方面柴胡所以能退热,是因为其味辛,功能辛散疏解。因其性平,所以由于配伍不同,所解之热范围也以少阳经热为主,以柴胡为主而用于解热方面的方剂举例如下:小柴胡汤:(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甘草、大枣)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伤寒的主方。少阳为阳之初生,“少阳为枢”即为枢转之意。少阳经络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是枢转经络,可内可外的经络。少阳主胆与三焦,三焦主气所生病,若气血虚弱,腠理疏松,当伤寒病邪入侵,离于太阳居于少阳,致使少阳经络枢转失利,既不能外达也难于入内,病邪稽留于少阳。临床所见的少阳证,并不都是像《伤寒论》所说的“伤寒一日正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那样规律和典型。外邪侵入,正邪相搏,结于胁下,主要热型为寒热往来,伴发的症状为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等。所以柴胡为主药,和解少阳,升阳达表,引邪外出,起到枢转的作用;配人参扶正以托邪外出;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故《仿寒论》中谓:“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可见服用小柴胡汤后,得汗病解,并不是由于柴胡的发汗作用,而是由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之故,所以说小柴胡汤为和解退热之剂,不能做为汗剂而论。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是由小柴胡汤和小承气汤合方加减而成,主治少阳、阳明同病。其功用外解少阳,内泄热结。《伤寒论》中说“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说明不但小柴胡汤证具备,而且热结在里,必有大便不通,舌苔干燥,渴欲饮冷,属于少阳、阳明同病。从临床上看有里热不一定仅仅是胃肠燥结,只要有里热的征象,就可以用大柴胡汤。从其组成来看,实为小柴胡汤去人参(有里热嫌其补气助热)、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方中大黄、枳实泄里清热,使里热从内解,柴胡在此仍为枢转少阳之机,使热从外解,小承气泻里,表里双解。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芍药、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伤寒论》里用于“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者”。本证型属于太阳、少阳同病,方中柴胡发散少阳,桂枝开太阳,以调和营卫。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石膏、生姜、大枣)治疗少阳证兼阳明证。以葛根,解肌清热走阳明之表,在此基础上,柴胡可充分发挥其疏解作用,使之托邪外出。太阳之表在皮毛,阳明之表在肌腠,生石膏是通过清热生津,而解肌腠之热;柴胡、葛根合用则升散透达;柴胡、生石膏相伍则疏解清热。以上二方为治疗太阳、少阳同病和少阳阳明同病的方剂,柴胡在此能起到轻宣疏解的作用。但是没有桂枝调和营卫,外邪也难从太阳透达;没有葛根解肌,疏通外邪,柴胡也毫无用武之地;没有生石膏清气解肌,里热也难消,所以必须配伍得当才能发挥柴胡的作用。荆防败毒散(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甘草)是由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而组成。临床多用于恶寒发热,咳嗽等外感表寒证。荊芥、防风本为辛温解表剂,可以驱邪外出。若佐以柴胡之升散,可以加强荆芥、防风托邪外出的作用。荆芥散太阳之表,防风祛阳明之表,柴胡和解少阳之邪。太阳、阳明、少阳三者合解,辛散而不助热,散寒而不伤正。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芍药)中也有柴胡,主治热厥。因为传经的热邪陷里,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故而四肢发凉。本是热邪为患,而临床表现为四肢厥逆,为其假象。其中柴胡功用是和解少阳,枢转气化之机,使郁热可以透达。柴胡与枳壳配伍可以升清降浊,疏肝理脾。少阳得以枢转,肝脾自调,则郁热透达热厥自愈。本方虽出于少阴病篇,但是实际上使用于少阳、阳明之药。升阳散火汤(李东垣方: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风、独活、人参、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是治疗火郁的方剂。内经中曾有“壮火食气,气食少火”之说。对于壮火可以用苦寒清热直折。对于少火,因其发生多在肝、胆二经,肝气有余即能生火。少火郁积于内不能散发,故而出现目赤、头痛、口苦等郁热之证。这种火不能苦寒直折,所以,用柴胡疏肝散火为主药;羌活、防风散发太阳之火,升麻、葛根升发阳明之火;独活散发少阴之火;加用人参、甘草补中以泻火,白芍泄肝而抑脾,散中有补,发中有收,使郁火得以发散,气足得以蚀火,则火郁自解。这是以热治热,从治之法的典型方例。实热证忌用。从以上所举的方剂来看,柴胡主要是疏解少阳之热。但是经过配伍,例如:柴胡与黄芩、人参,柴胡与大黄,柴胡与葛根,柴胡与桂枝,柴胡与荆芥、防风,可以疏解少阳与阳明,少阳与太阳,起至三阳合病所引起的外感发热。因此使用的范围也就比较广泛了。另外,四逆散与升阳散火汤中的柴胡是通过疏解透达,将陷里的热邪、内郁的阳气,或气郁所化之火,升散出来,以解其热厥或火郁,也是柴胡解热作用的一个方面。从临床上,四逆散所治的热厥证,热势较火郁证为盛。具体运用时应当掌握好适应证方能奏效。二、舒气调经作用方面月经病多因肝、脾、肾功能失调或气血、冲任失调所致。而且多由情志抑郁,疲劳过度,房事不节而诱发,柴胡具有疏肝调气的作用。既是气分药,又能入血分而行血中之气。在气分能调血,在血分又能调气。因此可以疏气而治血病,所以在调理月经时,多以柴胡配伍而组方。常用的方剂如下:小柴胡汤:《伤寒论》中讲“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说明热入血室,血结于内,必以柴胡和血散结而调经。从临床上看小柴胡汤不仅能治疗热入血室之血结,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热入血室之崩漏。只要具有小柴胡汤证,或“但见一症”即可应用,当然也要随症而加减。因为柴胡可以疏解少阳胆经之热,肝胆又相表里,厥阴之脉络阴器,柴胡可以将血室之热通过厥阴经脉从少阳而排出,热去则崩漏自止。柴芩四物汤:此方以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养血和血;黄芩清热安冲,柴胡舒肝解郁调经。本方加减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属于血热者。定经汤:(柴胡、荆芥穗、当归、熟地、白芍、菟丝子、山药、茯苓)是沿疗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月经先后不定期的常用方剂。方中柴胡、荆芥穗舒肝调气,升阳除湿,散肝经之郁结为本方的主要药。熟地、白芍、当归养血柔肝;山药、茯苓健脾除湿,脾运功能正常则气血生化有源,菟丝子、熟地、山药补肾,肾气足、冲任固,月经自调。得生丹:(当归、白芍、川芎、枳壳、柴胡、木香、羌活、益母草)是养血理气,舒郁调经的常用方剂。柴胡在此方中仍以疏肝解郁,条达气机为主,羌活能解郁尚能活血,枳壳、木香协助柴胡开脾气行郁结,当归、白芍、川芎、益母草养血活血,以气治血而调经,柴胡起到调理气机的作用。三、舒肝解郁作用方面舒肝解郁的作用与前述功能相似,郁结多为气滞所致。引起气滞的原因很多,寒热失调、情志抑郁,忧思过度或痰饮湿浊等均可引起气滞郁结。妇科常见者,为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柴胡能够顺其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既能舒肝又能和脾而解郁结。常用的方剂如: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为舒肝解郁的主方,其中柴胡入肝胆二经,既入气分又入血分,能行气活血,不但治肝也能和脾。所以多用于治疗肝胃郁结为患诸证。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加减变化来。小柴胡汤是针对少阳伤寒兼见肝胃不和证候;逍遥散证也见有肝胃不和的证候,这些证候是由于肝郁不舒,影响到脾的功能,用逍遥散的目的不是疏表而是以柴胡舒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和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胃,薄荷协助柴胡升散醒脾和胃。四、升阳益气作用方面人体的气血、阴阳相互依存,阳虚者必见气虚,气虚者多见阳虚。气虚、阳虚多为机体气化功能不足,所以在补气时常配合升阳的药物,以促进气化作用,使之更好地发挥补气的功能。而柴胡则具有升阳益气的作用,这种协同作用是以补气药为主,柴胡升阳为辅,常用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白术、升麻、柴胡)。脾主中州,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无力,大便泄泻。因为脾胃为营卫气血化生之源,若因饮食、劳倦伤及脾胃,则气血生化无源,脾气不升则清阳下陷。由于柴胡具升发阳气的作用,与升麻同伍可以升益阳气。协助人参、白术、生黄芪、甘草升阳补中益气,但用量宜小。升阳益胃汤:(黄芪、人参、半夏、炙甘草、羌活、独活、防风、白芍、陈皮、白术、茯苓、泽泻、柴胡、黄连)本方具升腾阳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称为升阳益胃汤。由于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上输,所以用黄芪、白术、人参、茯苓等益气健脾;柴胡升举阳气,增强益气之功。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容易停湿,故以茯苓、泽泻健脾利湿;防风、羌活、升发胃阳而除湿。柴胡在此不但能升阳,且能散湿,以达到调理脾胃的作用。五、升散除湿作用方面湿为阴邪,重浊粘腻。外湿多侵犯肌表、经络而为病。内湿则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症。外湿重者可影响内脏,内湿重者也可以涉及肌表。湿邪为病有在内、在外、在上、在下、热化、寒化之别。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宣解而散之,在下、在内者,宜健脾行水以利之。正如《素问》中所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由于脾虚易生湿,肾虚易水泛,肺气不宣则通调失司,膀胱不利则小便不通,三焦气化受阻则决渎无权,所以治湿必须针对其病理实质相应处评。柴胡具升散除湿的作用,升腾脾胃之阳气,使之运化正常,将湿邪化为阳气,转为津液、阻拦湿邪不致下注为患。在妇科的带下病中,常以柴胡配伍而组方,例如:完带汤:(白术、山药、茯苓、党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柴胡、荆芥穗)是治疗白带的重要方剂。方中以苍术、白术健脾燥湿为主;党参益气健脾助运化湿,茯苓、山药健脾利湿。加用柴胡、荆芥穂以升阳散湿,湿散则除带作用加强。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柴胡一药,在临床上的用途是很广泛的。特别是在妇科使用的机会更多,只要掌握好它的药性、配伍、剂量和适应症,使用得当不难奏效。柴胡有升散之弊,如果变弊为利,必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发表评论:
馆藏&1525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柴胡经期可以服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