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防控与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用全员培训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基于目前性接触传播寨卡病毒的有限证据,世界卫生组织18日在日内瓦发布&预防潜在性传播寨卡病毒的临时指导意见&。
&&&&&&&&这份指导意见说,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伊蚊叮咬,不过来自少数感染病例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2008年一名在塞内加尔感染寨卡病毒的男性患者返回美国4天后,他的妻子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症状。考虑他的妻子此前一年中未曾离开美国,只是在丈夫返美后与其发生性行为,表明寨卡病毒可由精液传播。
&&&&&&&&今年2月2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得克萨斯州一名患者通过性接触感染寨卡病毒。此外,法属玻里尼西亚曾于2013年12月暴发寨卡疫情,当时检疫人员在一名男性患者精液中分离出寨卡病毒。
&&&&&&&&基于预防原则,世卫组织建议,要保证所有寨卡病毒感染者及其性伙伴(尤其是孕妇)都能了解性传播寨卡病毒的潜在风险、避孕措施和安全性行为等相关信息,并在可行条件下为上述人群提供避孕套;孕妇的性伙伴如果是生活在或是来自于寨卡病毒传播地区,应该在孕妇孕期采取安全性行为或禁欲;由于大多数寨卡病毒感染无症状,生活在病毒传播地区的人群应考虑采取安全性行为或禁欲,其他从疫情地区返回的人群也应考虑采取安全性行为或至少禁欲4周。
&&&&&&&&世卫组织同时表示,关于性接触传播寨卡病毒的现有证据仍十分有限,目前并不建议通过常规精液检测来排查寨卡病毒。一旦发现新的证据,该指导意见将重新评估和更新。
&&&&&&&&此外,世界银行18日在华盛顿宣布,为寨卡病毒肆虐最严重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提供1.5亿美元资金,用于抗击寨卡病毒。
&&&&&&&&世界银行当天发表声明说,这1.5亿美元的金额是根据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各国提出的资金需求确定的。如果这些国家有进一步的资金需求,世行随时准备提高支持力度。
&&&&&&&&声明表示,这些援助资金将支持一系列抗击寨卡行动,包括蚊媒监测与控制,鉴定高危人群、尤其是孕妇及育龄女性,跟踪并护理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新生儿,加强寨卡知识宣传,等等。
&&&&&&&&世行预计,如果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能迅速且有协调地抗击寨卡病毒,那么2016年寨卡病毒对该地区造成的短期经济损失将在35亿美元左右,仅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06%。
&&&&&&&&不过,一些国家尤其是加勒比海国家严重依赖旅游业,受到的经济损失可能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需要国际社会更多的支持。(综合新华社记者张淼、林小春、高攀报道)
&&&&&&&&据Medscape网站2月16日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当日就寨卡病毒潜在感染者应推迟献血问题发布了指导建议。
& & & & FDA发布的指导建议相较2月5日美国红十字会发布的建议更加全面。美国红十字会要求曾去过寨卡疫区旅游的人员等待28天后再献血。对此,FDA进行了补充。FDA建议,4周前曾提示出现过寨卡感染症状的个体,以及3个月前曾与前往寨卡疫区旅居者发生过性行为的个体也应该推迟28天后再献血。
&&&&&&&&FDA还建议,美国领土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和萨摩亚等寨卡病毒活跃区的医疗机构,从寨卡病毒非活跃区采集全血和血液成分。FDA称,使用经其批准的消毒(病原体)设备的血液机构可以继续采集和准备血小板和血浆。
&&&&&&&&FDA生物制品评价研究中心主任Peter Marks博士在FDA发布的相关新闻中称,&根据所获得的最佳证据,我们相信新建议将有助于减少从可能感染寨卡病毒的献血者采集血液和血液成分的风险。&
&&&&&&&&据了解,尽管FDA目前还没有接到寨卡病毒污染美国血液供应及输血相关感染的报告,但是只有2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会出现症状这一事实,是FDA做出推迟献血建议的另一原因。
& & & &此外,鉴于近期有报道称寨卡病毒可经性传播,FDA还将进一步发布指导建议,明确规定谁应该推迟捐献细胞、组织及其制品。
& & & 专题报道:
& & & & 图A:B超可见胎儿脑内多处钙化(箭头所示)及侧脑室枕角扩张(虚线标所示);图B:B超可见多处胎盘钙化;图C:可见胎儿脑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多处钙化(黑色长箭头所示),皮质完全无脑回,基底节已发育但不清晰(黑色星号所示),两侧大脑侧裂全开放(黑色短箭头所示),第三脑室未扩张(白色星号所示)。图D:侧脑室体部扩张(白色箭头所示),左侧已塌陷,侧脑室颞角亦扩张(黑色短箭头所示),丘脑(黑色星号所示)和左侧海马(白色星号所示)发育良好,对侧因尸检原因未观察到。
&&&&&&&&2015年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在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区出现广泛流行,其中孕妇感染ZIKV后胎儿小头症发病率显著上升的问题令人关注。2月1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J Med)在线发表一篇简报(brief report),对一例孕妇感染ZIKV后所致的胎儿小头症病例进行了详细描述。
&&&&&&&&■病例摘要
&&&&&&&&此孕妇来自欧洲,既往健康,自2013年12月起于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首府纳塔尔生活和工作,2015年2月底怀孕。在妊娠13周时,出现高热、严重的骨骼肌及眼球后疼痛、瘙痒以及全身性斑状丘疹。由于其生活地属ZIKV流行区,遂怀疑其为ZIKV感染,但并未进行相关病毒学检测。其妊娠14周及20周的B超显示胎儿生长及解剖学结构正常。
&&&&&&&&患者后于妊娠28周时返回欧洲,其妊娠29周时的B超检查首次显示出胎儿异常的征象,且患者自觉胎动减少。妊娠32周时的B超检查确认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羊水正常,胎盘厚3.5cm(正常),可见多处钙化;胎儿头围低于该孕龄第二百分位数(小头症),中度脑室增宽,小脑直径低于该孕龄第二百分位数,脑结构模糊,且可见多部位脑组织钙化。胎儿其余结构未见异常,胎儿、脐带及子宫血流均正常。
&&&&&&&&根据上述表现,胎儿病毒感染可能性升高;且由于其存在严重脑疾病及小脑症,判断其生后预后不良。后依据孕妇要求及国家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于妊娠32周予以终止妊娠,娩出的胎儿仅存在显著的小头畸形。孕母无相关遗传性综合征或疾病。
&&&&&&&&对小头畸形胎儿进行尸检后发现,其脑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几乎完全无脑回,且存在脑积水和多灶性营养不良性钙化,造成脑皮质移位和轻度局灶性炎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在胎儿脑组织中发现ZIKV,电镜下亦可见ZIKV颗粒;并由胎儿脑组织中获取了ZIKV的完整基因组。
&&&&&&&&■同期述评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鲁宾(Eric J.Rubin)教授及麻省总医院妇产科的格林(Michael F.Greene)教授等在同期述评中指出,上述病例虽并未提供ZIKV感染导致胎儿小头症的确凿证据,但所提供的各种证据加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ZIKV感染与小头症之间可能存在的显著高风险,使得世界卫生组织在2月1日发布了ZIKV全球公共卫生警报。
&&&&&&&&假定ZIKV与小头症之间存在确切关联,但我们并不知道妊娠期内孕妇感染的时间对于胎儿畸形的风险是否有影响,亦不清楚此风险的程度。由于目前PCR仅能在患者出现病毒血症的短暂时间内检测到病毒RNA,尚需一种快速、可推广的诊断性检测手段。此外,现有血清学检测方法与暴发地局部的其他虫媒病毒间存在很大程度的交叉反应,且ZIKV的特异性血清学检测不易获得,很难回顾性分析某位女性是否曾感染过ZIKV;在登革热病毒或其他可引起与ZIKV感染相似症状的病原的流行区,此问题更为显著。在上述病例中,B超在妊娠晚期才发现严重胎儿畸形征象,而对于更多病例,终止妊娠为时已晚。所以,亟待更敏感的检查手段能够尽快实施。
&&&&&&&&美联社报道称,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周四向记者提议,寨卡暴发期间,妇女可以通过人工避孕的方法避孕。不过,天主教会可能并不允许流产,他说。美国寨卡病毒感染的增加同时也伴随着小头畸形病例的增加。
& & & &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杂志观察》(NEJM Journal Watch) 2月19日报道。
&&&&&&&&更多内容详见:
& & & &专题报道:
&&&&&&&&新华社日内瓦2月17日电(记者张淼)世界卫生组织17日在日内瓦发布&寨卡战略应对框架及联合行动计划&,为应对寨卡病毒传播及相关疾病提供指导。
&&&&&&&&根据这一计划,世卫组织将动员和协调合作伙伴、专家及各方资源,帮助相关国家提升对寨卡病毒及相关疾病的监测能力,改善病媒控制,对相关风险、指导意见和防控措施进行有效沟通,为受病毒影响的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推动疫苗、检测及治疗手段的快速研发。
&&&&&&&&世卫组织表示,落实这一计划共需5600万美元,其中2500万美元将用于世卫组织的应对工作,3100万美元用于帮助其他重要合作伙伴开展工作。在过渡期间,世卫组织将首先抽调埃博拉疫情后设立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基金,以支持初始工作。
&&&&&&&&此外,作为世卫组织最新突发卫生事件应对方案,世卫组织总部已启动&事件管理系统&监督全球应对疫情,利用世卫组织的专长解决寨卡病毒的相关问题。
&&&&&&&&本月1日,世卫组织宣布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的出现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目前,美洲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寨卡病毒的本地传播病例。
&&&&&&&&寨卡病毒迅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正考虑对新型控蚊技术进行评估。其中一种潜在的方法是通过释放转基因蚊子来减少埃及伊蚊数量。已知埃及伊蚊可以传播寨卡病毒,此前开曼群岛也已开展相关试验。目前,WHO咨询小组建议在大面积释放转基因蚊子前进行更广泛的试验和风险评估。
&&&&&&&&WHO也在考察释放绝育雄蚊和携带天然沃尔巴克菌的雄蚊。在这两种情况下,当雌蚊和受影响的雄蚊交配时,其所产卵并不能孵化幼蚊。WHO称,大范围的沃尔巴克菌试验有望迅速启动。
&&&&&&&&WHO在声明中总结道,&鉴于寨卡危机的严重程度,WHO鼓励受影响的国家及其合作伙伴应用新老蚊控方法作为最直接的防线。&
& & & &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杂志观察》(NEJM Journal Watch)2月17日报道。
& & & & 相关链接:
& & & & &专题报道:
&&&&&&&&2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消息称,广东省发现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至此,我国大陆已发现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不排除未来出现更多输入性病例的可能。&2月1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与南美国家往来频繁,委内瑞拉就有大量我国务工人员。
&&&&&&&&&很多在南美工作的人都在春节前归国,与家人共度新春,此时出现输入性病例不足为奇。&高福说,正月十五以后,很多人将返回南美继续工作,届时归国人员数量也将减少。&虽然不排除输入性病例继续增加的可能,但大幅增加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发现的2例病例均为委内瑞拉归国人员。高福认为,海关边检人员有必要重点对从该国入境人员进行健康检查,除了测量体温,还应询问归国前一周是否有发热症状等。这是因为寨卡病毒感染者的症状较轻,不像埃博拉出血热那样有高热症状。例如,我国大陆发现的首名寨卡病毒感染病人,入关时体温还不到37摄氏度,所以未被发现。
&&&&&&&&如果输入性病例继续增加,会不会导致本土感染病例的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认为,目前暂无可能。因为本土病例的出现需要两个条件:能够传播病毒的蚊虫和输入性病例。&只有当我国本土的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了输入性病例后感染寨卡病毒,并在人群中传播,才会导致本土感染病例的出现。&冯子健说。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低温对控制蚊虫密度帮助很大。当地医疗机构已对2例输入性病例采取了隔离措施,避免蚊虫叮咬。
&&&&&&&&原标题:质检总局:中国确诊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图)
&&&&&&&&中新网2月15日电 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网站消息,日前,质检总局直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现场的入境人员中发现一例自委内瑞拉归国的发热人员,经广东检验检疫局实验室检测结果均显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2月15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确认,该病例为中国第二例输入性、口岸检出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月12日,广东检验检疫局白云机场口岸卫生检疫人员对俄罗斯飞来广州的SU220航班入境旅客进行检疫查验时,现场红外测温仪报警,卫生检疫人员马上根据红外图像找出发热旅客。在按规范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将其带入医学排查室作进一步流调和排查。
&&&&&&&&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旅客自述有发热、咽痛症状1天,未服用药物治疗。该旅客在委内瑞拉工作3年多,于当地时间2月9日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机场乘坐飞机,中转荷兰、俄罗斯返回广州,发病前12天曾与在委内瑞拉居住的朋友接触,该朋友在1月份曾患有蚊媒传染性疾病,否认性接触和输血史。经查,腋温38.5℃,头面部、胸背部可见红色斑丘疹。
&&&&&&&&鉴于患者来自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委内瑞拉,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咽痛、皮疹等症状,依据质检总局和国家卫计委相关方案和技术指南,现场专业人员初步判定为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广东检验检疫局立即将相关情况逐级报告至质检总局和广东省卫计委,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置,并立即联系广州市政府指定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使用专用救护车辆转运患者到医院进一步隔离诊治。
&&&&&&&&同时,广东检验检疫局加强对同航班入境人员的排查,在未发现其他有症状者后,按照相关处置程序,对同航班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登记密切接触者信息,将信息整理存档,并对航空器和口岸相关场所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2月12-13日,经实验室检测及复核,该疑似病例血液和尿液样本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广东检验检疫局立即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情况进行研判,判定该病例为&高度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15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确认该病例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疫情发展,质检总局将继续按照寨卡病毒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和宣传教育,控制口岸蚊虫密度,严防蚊虫传入,密切关注疫情和调整落实防控措施,严控寨卡病毒感染疫情从口岸传入。
&&&&&&&&同时,质检总局建议出境人员在出境前,应到当地检验检疫机构了解目的地寨卡疫情流行情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并做好个人防护,并特别提示孕期妇女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
& & & & 相关报道:
&&&&&&&&人民网2月16日电 综合消息,近期在中、南美洲流行的寨卡病毒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14 日公布有关全球感染寨卡病毒的最新报告指出,已证实在 34 个国家境内有确诊病例,其中 27 个国家在拉丁美洲。
&&&&&&&&据报道,自 2007 年以来,全球已有 46 个国家记录至少一宗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在疫情的重灾区巴西,政府已派遣20万军人宣传寨卡病毒的防疫;哥伦比亚感染寨卡病毒案例已超过 3 万例,是目前寨卡病毒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当地政府最担心的并非导致初生婴儿脑发育不正常的小脑症,而是神经性病变吉兰-巴雷氏症候群案例激增。报道称,政府称有5000名孕妇被病毒感染,寨卡已在哥伦比亚社会造成恐慌。
&&&&&&&&2月15日,中国国家卫计委官网通报,广东省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是中国发现的第2例寨卡病毒感染者。今年2月9日,一名在广东工作的江西籍男子被确诊为首例寨卡病毒感染者。2月14日,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出院。目前,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者正接受隔离治疗。
  京华时报讯(记者马金凤)昨日,记者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目前,北京尚未出现寨卡疫情,但是面对近期国际上出现的寨卡病毒疫情,已全面做好应对输入性疫情准备工作。
  已全面做好应对准备
  市卫计委表示,节日期间,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共处理疑似食物中毒1起。我市未接到鼠疫、SARS、霍乱、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也未收到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北京市疾控中心此前研判称,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对此,市卫计委表示,面对近期国际上出现的寨卡病毒疫情,市卫生计生委及时转发了国家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提出了工作要求,组织全市各级疾控机构进行了培训,全面做好了应对输入性疫情准备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每日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并与国家疾控中心建立了样本检验快速通道机制,随时准备应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等疫情输入本市。
  流感样病例有所增加
  市卫计委表示,由于今年流感流行季较去年同期后移,因此流感病例及流感样病例数都较去年同期有所升高,节日期间,全市421家一级以上医院累计监测门、急诊就诊人数372286人,流感样病例的人数为16353人,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4.39%(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06%)。全市144家二级以上医院累计监测门、急诊就诊人数298295人,流感样病例的人数为15269人(高于去年同期水平,9265人),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5.12%(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31%)。
  此外,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23例,无死亡病例。其中:甲类传染病无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14例,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1.79%。
  &&相关
  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患者痊愈
  京华时报讯(记者马金凤)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通报,昨日,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出院。
  该患者于2月6日收入江西省赣县人民医院隔离治疗,经过省、市、县三级医疗专家精心会诊治疗,患者发热、腹泻、眼痛、皮疹、眼结膜炎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血清、尿液、唾液进行了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阴性。省专家组综合评估判定,该患者痊愈出院。(原标题:北京尚未出现寨卡疫情)
&&&&&&&&寨卡病毒持续扩散,目前已扩散到30多个国家。其中,处于寨卡疫情传染中心的巴西的疑似和确诊寨卡病例就达4000余例。预定于今年8月在巴西里约举行的奥运会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备受关注。1月12日,来自美国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医学伦理学系主任Arthur Caplan教授,从公共卫生学的角度,在Medscape网站通过视频发出呼吁,建议将里约奥运会推迟6~9个月举行。
&&&&&&&&Caplany认为,目前巴西正在奋力抗击寨卡疫情,倘若在8月举行奥运会,百万人齐聚里约将增加寨卡病毒传播风险,其中包括寨卡病毒经伊蚊叮咬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的风险。而巴西和哥伦比亚出现的寨卡病毒感染可能与小头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有关。
&&&&&&&&在Caplan看来,巴西当务之急是考虑如何对抗寨卡疫情,举办奥运会一事可以暂缓。巴西目前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而且预算有限。延期举行,将使巴西有足够能力备战奥运会,其中包括修筑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水上比赛项目水质安全、杀灭寨卡传播媒介&&伊蚊、进行公众健康教育等。
&&&&&&&&Caplan认为,倘若里约奥运会延期6~9个月举行,首先可能获得更好的诊断性检测方法,从而筛选出感染寨卡病毒的献血者,保证整个血源的安全;其次,可以了解寨卡病毒滞留于体内的时间,明确何时发生性行为是安全的;再次,可能获得抗击寨卡病毒的疫苗&&
&&&&&&&&&所有这些都值得等待!& Caplan说。
&&&&&&&&对于Caplan的应该延期举办里约奥运会的观点,相关人士在Medscape发表了评论。
& & & & 持赞同观点的注册护士Joann Peterson认为,鉴于当前寨卡病毒感染率上升,应该优先考虑抗击寨卡疫情。此外,许多将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运动员也正值育龄期,按期举行奥运会能否保证他们将来不出现生育方面的并发症令人担忧。目前,寨卡疫苗正在研制中,全球顶尖医学专家也在致力于解决寨卡病毒感染问题,倘若能够更多地了解寨卡病毒作用机制,将能够更好地治疗寨卡病毒病。
& & & & 持反对观点的医护人员Henry Niman则认为,巴西处于南半球,对于其大部分管辖地,8月正处于冬季,是伊蚊相对较少的季节。
& & & & 同样持反对观点的放射科医生Rogerio Silva则认为,延期6~9个月举行,意味着里约奥运会将推迟到夏季举行,那时正值伊蚊活跃、登革热疫情达高峰时期。而且从其个人观点而言,即便有新的寨卡病毒诊断方法和防疫疫苗问世,对于防控寨卡疫情也不太凑效。反之,为了筹办此次奥运会,巴西已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了大量工作,因此,里约奥运会终将成功举办。
&&&&&&&&对于寨卡病毒疫情是否会影响里约奥运的举办?巴西总统罗塞夫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发表了观点。罗塞夫表示寨卡疫情不会危害到今年8月的里约奥运。她说,她有信心消灭蚊子的防疫工作会在奥运举行之前取得重大的成功。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巴西派遣了20多万军人到全国各地宣导民众寨卡病毒防疫工作。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12日在利勒哈默尔出席第二届冬季青年奥运会开幕前的新闻发布会时也表示,人们无需过度担心寨卡疫情对里约奥运会的影响。
&&&&&&&&巴赫说:&里约奥运会将于8月进行,正值南半球的冬天,温度、环境都和现在很不同,不利于蚊虫滋生。而国际奥委会也始终与世界卫生组织、里约奥组委和巴西政府就寨卡疫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以巴西政府已经做出的努力,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我们有十足的信心,让选手和观众们都能在里约享受一届精彩的奥运会,&他补充说。
&&&&&&&&就目前形势看,寨卡病毒的扩散还可能呈不断上升趋势。在30多个受侵国家中,27个国家位于拉丁美洲,其中哥伦比亚境内发现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达3.1万余例,包括5000余例孕妇感染病例。尽管大多数寨卡病例症状轻微,恢复较快,寨卡病毒感染是否与小头症相关也还在调查中,但已确定成人感染寨卡出现致命并发症的个案存在。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寨卡病毒疫苗的问世至少还需18个月。那么,最终寨卡疫情将如何发展?今年里约奥运会是否如期举行?我们将持续关注,及时为大家报道最新进展!
& & & &(医学论坛网综合编译整理报道)
  正当中国人民喜气洋洋欢度丙申猴年春节之际,在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人民却处在大面积寨卡病毒(Zika virus)疫情爆发的威胁之下。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性病毒感染爆发也带来了全球蔓延的威胁。2月3日,国家卫计委出台了《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为应对输入性寨卡病毒对我省的威胁,我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团队在孔祥东教授的带领下,在春节假期加班加点,成功自主研发了寨卡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技术,并可面向社会提供检测服务。
  寨卡病毒在生物学分类上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该属病毒为单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度约11 kb,各成员间基因结构具有较高相似性,因而产生的抗体具有交叉反应性。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寨卡森林猕猴中分离,目前已知具有西非、东非和亚洲三个亚型。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并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目前也有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的病例报道。近十年来,寨卡病毒感染在太平洋岛国和南美洲数次爆发,疫情日见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大部分寨卡病毒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约1/5感染者发生自限性寨卡热,病程4-7天,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类似中度登革热,包括轻微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也可感染神经系统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病例较少见,目前尚无死亡病例报道。寨卡病毒感染危害最大的是孕妇及胎儿,目前被怀疑是胎儿及新生儿小头畸形的罪魁祸首。寨卡病毒感染可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目前已在小头症胎儿羊水和脑组织中分离出寨卡病毒。
  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感染者,对于采取措施防止病毒扩散、预防小头畸形具有重大意义。寨卡病毒感染潜伏期3-12天,病毒分离是诊断寨卡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但该方法耗时费力,而且成功率低下。感染3天后检测寨卡病毒抗体(IgM)反应即呈阳性,但同时血清登革热病毒抗体也可呈阳性,因而血清学检测极易引起误诊,因此,针对寨卡病毒与其他黄病毒属成员的差异,开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诊断技术成为早期诊断寨卡病毒感染的迫切要求。
  对此,孔祥东教授带领以陈义兵博士为首的研发团队在春节期间比对了寨卡病毒核酸序列与其他黄病毒属成员的差异,并分析了寨卡病毒不同亚型、不同毒株间保守序列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寨卡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目前该技术原理性实验已取得成功。据孔祥东主任介绍,该技术具有耗时短、灵性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检测目前已知所有寨卡毒株,并且与其他黄病毒属成员无交叉,并可在早期诊断寨卡病毒感染。对于具有疫区旅游、居住史的育龄妇女,利用这一技术筛查寨卡病毒感染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小头畸形。
  中新网2月13日电 据联合国网站消息,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12日表示,寨卡病毒的传播和与之相关的小头畸形病症依然牵动着整个世界的注意力,但预防寨卡病毒的疫苗的面世至少还需要18个月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该组织已在物色寨卡病毒可能的疫苗制造商。迄今为止,该组织发现大约有15个药品制造商或诊疗机构正在试图攻克寨卡病毒疫苗这一难关。其中美国和印度的两家机构在这一领域的工作似乎处于领先位置。
  卫生组织官员基尔尼表示,疫苗真正面世还需要等待很长的一段时间。她指出,目前实验阶段还处在一个非常基本的水平,在进入下一阶段之前,在扩大生产、毒性实验、效力和免疫原性水平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估计最快大规模检验功效的时间还要等待差不多18个月的时间。
  寨卡病毒疫苗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所谓的&减毒活疫苗&二是&灭活疫苗&,第二种疫苗最有可能投入使用,因为后者对于怀孕妇女构成的风险最小。
  世卫组织表示,目前该组织所从事的另一项主要任务是找到诊断是否感染寨卡病毒的方法。而这一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相对较短,大概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12日就旅行者在防范寨卡病毒方面提出建议。建议指出,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请向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问询。为避免罹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人人都应采取预防措施。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建议,若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也可向其居住地卫生部门问询。
  世卫组织表示,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评判,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但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针对寨卡病毒病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原标题:世卫组织:寨卡病毒疫苗问世至少还需18个月时间)
  据新华社电(记者高皓亮)江西省卫计委通报,2月14日,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痊愈出院。
  这名患者于2月6日收入江西省赣县人民医院隔离治疗,经过医疗专家精心会诊治疗,患者发热、腹泻、眼痛、皮疹、眼结膜炎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血清、尿液、唾液进行了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阴性。省专家组综合评估判定,这名患者痊愈出院。
& & & & 相关链接:通报!中国大陆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例
&&&&&&&&中新网2月14日电 据外媒14日报道,研究人员发现,寨卡病毒会潜伏在人体中,一名英国男子在感染寨卡病毒两个多月后,其精液中仍能验出寨卡病毒。
&&&&&&&&专家指出,这说明寨卡病毒显然比科学界所知的更难消灭。
&&&&&&&&虽然寨卡病毒(Zika virus)造成的症状往往比较温和,而且会在一周左右消失,但是,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报告,这名英国病人在感染病毒后第27天和第62天接受的精液测试中都发现了病毒。
&&&&&&&&这显示,即使病人已不再出现寨卡病毒的症状,病毒仍可在其精液中长时间存活。但科学家并没有确定,精液中的病毒是否还具有传染性。
&&&&&&&&报告说:&虽然我们并没有从精液中培养传染性病毒,我们的数据可能表明,病毒长期存活在精液中,这也说明了它具有通过性交传播的长期潜力。&
&&&&&&&&美国专家也指出,寨卡病毒可能擅长于把自己隐藏在不受免疫系统攻击的地方,这意味着要消灭它更不容易,病毒传播的时间也有所拉长。
&&&&&&&&【环球网报道 实习记者 赵怡蓁】据法国《费加罗报》2月13日报道,哥伦比亚当地时间2月13日,哥伦比亚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该国已确认超过3.1万起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女性感染者超过半数。
&&&&&&&&根据报道,哥伦比亚国家卫生研究所在一份声明中确认,截至目前,哥伦比亚境内已发现超过3.1万起寨卡病毒感染病例,66.1%的感染者为女性,其中包括5013名孕妇。哥伦比亚政府预计2016年将有逾60万人感染寨卡病毒,其中包括约500名孕妇。
&&&&&&&&据悉,孕妇感染寨卡病毒或导致胎儿出现严重的先天畸形,即小头症。因此,在当前疫情严重时期,哥伦比亚政府曾建议女性推迟6至8个月怀孕。
  巴西卫生部11日宣布,感染寨卡病毒会引发致命的并发症,并证实2015年巴西有3名成年人死于这种并发症。
  巴西卫生部说,这3名成年人分别于去年4月、6月和10月死亡,在他们的遗体中均检测出寨卡病毒。其中一人死于寨卡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另两人死于寨卡病毒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巴西卫生部说,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寨卡病毒不仅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症,而且对成年人也会引发致命的并发症。
  巴西卫生部长马塞洛&卡斯特罗当天表示,巴西将用一年时间开发出预防寨卡病毒的疫苗,但疫苗普遍应用可能再需要两年时间。
  巴西卫生部4日公布的通报显示,截至1月30日,巴西共收到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4783例,已确诊404例,其中76个新生儿死亡。
&&&&&&&&国家卫生计生委9日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为一名江西籍男子,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目前已被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显好转。
&&&&&&&&患者从香港入境 经深圳回到赣州
&&&&&&&&据通报,患者,男,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委内瑞拉为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2月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2月8日,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当地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病例为疑似塞卡病毒感染病例并上报国家卫计委,同时于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2月9日,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仍在赣县人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显好转。
&&&&&&&&输入病例引发传播扩散风险极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分别组织专家对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江西省不属于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正值冬末春初,尚未发现蚊媒活动,广东省近期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积极指导江西、广东等省份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严防疫情传播扩散。江西省和赣州市卫生计生部门正按照我委要求,继续落实病例治疗、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措施。广东等省份卫生计生部门正在继续开展当地疫情监测和防范工作。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等通报。
&&&&&&&&提示:去疫情发生国家旅行需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提示,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
&&&&&&&&新闻多看点
&&&&&&&&NEWS MORE
&&&&&&&&寨卡病毒致新生儿小头症病例激增
&&&&&&&&寨卡病毒感染者通常出现轻微发热、皮疹和结膜炎等温和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持续2至7天,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不过,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
&&&&&&&&△ 巴西累西腓市民丹尼尔&费雷拉与自己患有小头症的孩子胡安&佩德罗在医院做检查。
&&&&&&&&&小头症&是一种脑神经失调病症,病患的脑部发育不全,终身不能自理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某些地区寨卡病毒的出现与新生儿小头症病例数量激增存在关系。世卫组织对寨卡疫情的快速发展表示&严重关切&。
&&&&&&&&什么是寨卡病毒?
& & & & 1947年,寨卡病毒首次在非洲国家乌干达的寨卡森林里的猕猴体内被发现,因此得名寨卡。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的一种,1947年从乌干达恒河猴体内分离出来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1968年在尼日利亚的人类标本中检测到,2007年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雅蒲岛暴发群聚疫情。基因型别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种,目前在中非、东南亚和印度等都有发现的记录。
& & & & 寨卡病毒如何传染?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3至12天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孕妇可能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传染给胎儿,另外,也曾有案例报告显示寨卡病毒存在通过性行为和感染的血液传染的可能。
&&&&&&&&谁有感染风险?
&&&&&&&&前往或居住在疫情地区的民众,尚未感染者皆有风险。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介绍说,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和黄热病;但相对于其他疾病,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相对温和。
&&&&&&&&怎么预防?
&&&&&&&&寨卡病毒目前尚无疫苗或药物治疗,主要预防办法就是避免蚊虫叮咬。平时应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以及使用纱窗纱门隔绝蚊虫或室内使用空调。
&&&&&&&&如何治疗?
&&&&&&&&主要采取支持性疗法,要充分休息、补充足够水分避免脱水及服用类似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剂如扑热息痛来缓解发烧与疼痛等不适,但不建议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治疗通常在感染后一周左右就可自行痊愈。
&&&&&&&&近期流行情况怎样?
&&&&&&&&目前美洲、非洲等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病毒传播。其中,巴西情况最为严重,已报告近4000例小头症患者,其中49名患者死亡。作为2016年奥运会东道主,目前,巴西政府已宣布将派出20万名军人在全国发放预防寨卡病毒的灭蚊传单和配药处方。多个国家已发布了针对寨卡病毒的旅行警告,建议孕妇暂时避免去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旅行。目前这一旅行警告涉及巴西、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等24个国家与地区。所以近期有出国旅游打算的朋友,请尽量避开这些国家。
& & & &相关链接:
& & & & 据Medscape近日报道,首例小头症的超声扫描影像是恐怖的。
&&&&&&&&在巴西,小头症患儿脑发育迟缓。颅内室扩大,呈畸形,其他的一些重要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Source: Courtesy of Adriana Melo, MD
&&&&&&&&最令巴西大坎皮纳产科医生和胎儿医学专家Adriana Melo费解的是,患儿脑组织中出现了星罗棋布的亮点&&钙化。
&&&&&&&&&自从首次检查以来,当我开始看到这一奇特影像时,我认为它是非比寻常的,这在巴西也很新奇,&Melo称。
&&&&&&&&她表示,颅内室扩大常意味着存在遗传问题,但钙化则提示存在感染。这一现象令她困惑不已。
&&&&&&&&往年,在巴西的一个医生可能只能见到一两例这样的孕妇,但到去年10月,Melo听说罹患此症的婴儿就超过了60例。
&&&&&&&&种下恐惧的种子。
&&&&&&&&起初有谣言称是疫苗导致的小头症,并有人开始相信这一谣言。但Melo医生认为另有其因,并急于寻找答案。
&&&&&&&&&我们不能在这里干坐着,&她说,&我知道我看到了一些非比寻常的东西,一些我们此前未曾见过的新的东西。&
&&&&&&&&她的首例患者是一位34岁的头次怀孕的母亲。Melo自该孕妇怀孕起就是她的产科医生。该名孕妇没有小头症的风险因素,她不吸烟,不喝酒,不吸毒,也不存在相关家族遗传史。
&&&&&&&&但她在孕8周时出现了皮疹、关节痛症状,后来症状消退,她似乎也完全康复了过来。
&&&&&&&&没有人怀疑寨卡病毒。
&&&&&&&&&登革热在我们这里已持续了数年,只是我们还没有那么担心这一病毒,我们认为这次也是一样的,&Melo 称。
&&&&&&&&寨卡病毒感染看起来并不严重,约有80%的感染者甚至都不知晓自己染病。症状轻微的患者也能很快康复,如出现皮疹、关节痛、发热、红眼等症状。
&&&&&&&&Melo说,去年7月在坎皮纳她首次听说了寨卡病毒感染。她和其他的医生耸耸肩,这在热带气候并不意外。
&&&&&&&&当她试图弄清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孕妇同时&遭殃&时,她想起她的患者也出现了皮疹和关节痛症状,难道是寨卡病毒?
& & & & Melo尽可能多地阅读了些寨卡病毒相关资料。她了解到这是一种嗜神经组织的病毒,这意味着它喜欢感染神经系统。她还发现有2例报告显示,在母亲实验感染和寨卡同一家族的病毒后,胚胎牛和胚胎羊脑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损伤。
&&&&&&&&Melo知道将会发生一些事情。
&&&&&&&&11月10日,她用一根长针从她的2例患者苍白的羊水中抽取了样本,这些孕妇的胎儿显示存在小头症征兆。然后,送去进行分析。
&&&&&&&&周四,她有幸参加了一个在圣保罗举行的有关胎儿大脑发育的医学会议。圣保罗离坎皮纳南部约有1600英里。
&&&&&&&&她带上了患者病历记录和她的超声扫描片子。
&&&&&&&&在那里,她遇到了以色列特拉维夫Sourasky医学中心产科超声中心主任Gustavo Malinger。她知道,Malinger医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胎儿大脑专家之一。
&&&&&&&&他很感兴趣,但同时也表示怀疑。
&&&&&&&&&他认为小头症根本不可能是病毒所致,&她说。&但我坚信我们看到了一种影像,这种影像令他印像深刻。&
&&&&&&&&他问她是否可以把患者带来,以便他对患者进行反复的扫描检查。她告诉他不可能,因为患者居住的地方离北部有数千英里。
&&&&&&&&但她知道这是证据关键所在。她离开Malinger后立即向巴西卫生部发出请求,说服他们支付患者次日抵达圣保罗的机票。
& & & & 在发现有一家私人医院允许进行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后,Malinger说,&我在圣保罗实施了检查,&&
&&&&&&&&&结果很令人吃惊,&他说。&脑部结构大部分已被破坏,眼睛也受损。&他说,他们没有希望。
&&&&&&&&Malinger 于11月14日做了检查。在第二周的周一,Melo取回了她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显示,胎儿羊水周围存在大量寨卡病毒。
&&&&&&&&&周一,当我把结果递给他后,他是真吃惊了。&Melo说。&我们能在羊水中检测到寨卡病毒,这在世界上还是首次。而且我们已经证明这种病毒如何&咄咄逼人&。&
& & & & 两人随后在《妇产科超声》(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这一新发现《医师警戒》(Physician Alert)。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