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南山寺如何骗财近况,不知是什么原因到现在还没开始打法七?寺里又做了很大的清理?

[转载]我们年纪轻轻,何故跑去南山寺念佛?
慈悲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上两周和两个小伙伴跑去南山寺打佛七(在我看来,佛七就是连续念佛吃素七日,并且需要住在寺里不得出山门)。在寺里挂单的不仅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不少的年轻人,所以我们几个年轻人在这里并不“孤单”。有打佛七的阿姨一直感叹:“我要是年轻的时候有你们这么精进,也不至于苦到今天”,“我女儿要是像你们一样精进该有多好”……当然还有很多好奇的声音“你们这么年轻,怎么就来南山寺了?”
是的,我们年纪轻轻活蹦乱跳,为何不好好上班赚钱,而要来南山寺念佛?现在回头想想,去之前和去之后,我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我决定要去的原因,完全是因为南山寺的名气——中国救苦救难第一道场。在这里精神病患者、各类重病者在打佛七之后的好转率达70%以上,甚至许多被医院诊断判了“死刑”的患者也能在此得到好转甚至康复,而这些奇迹的发生靠的仅仅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传说,就是听了这样那样的传奇故事,我才下定决心去南山寺。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我有好奇,也有期待,不可否认也带着点去玩玩的心态。寂静法师开示说:“如果没有遇到问题,你们怎会坐在这里?”确实我的心中也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所以我想来寻找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对南山寺了解的加深,我越来越庆幸,幸好自己来了南山寺,来到这里念佛。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被所见所闻打动,思绪也被不断地刷新着,我时时都热泪盈眶。直至今日,我写了这篇文章。实在是因为南山寺有太多在社会上学不到、体验不到的东西,有许多被忽视和遗忘的珍贵的行为,这些太值得年轻人亲自去看一看,亲身去体验一下了。这样你会更加明白人生之路上,哪些该做哪些该放下,你真正急需要做的是什么。
如果你来体验,我相信你也会有所触动。正如寂静法师所说的:“我们每天不只要会洗脸,更要学会洗心,心干净了,外部的一切就都干净了。”
1.南山寺给我上的第一堂人生课:包容、正信
我们去的时候,在南山寺挂单的人不算多,加上义工大概有3200多人,听说顶峰时期人数是上万的。实际上南山寺整个寺院并不大,单看外表很难想象这里可容纳如此多的人,而且全部免费吃免费住,甚至所有的书本、佛像、经论、光碟也免费流通(有功德箱,想随喜功德的也可以)。这里靠的仅仅是人员不断流动变更的义工团队来维持秩序(义工都是信众随喜发心加入,有做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只做三五天的),但这里的一切竟然有条不紊!我以前上班的公司也有上千人,大家挤在公司食堂的样子还历历在目:插队、烦闷、急躁、乱哄哄的吵闹。而这里呢,两三千人同时在斋堂用餐,斋堂上空回荡的只是碗筷轻微碰撞声而已。
学佛就是学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寂静法师说:“我们要学会在司空见惯中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就是透过现象去看本质,佛法就在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简单现象之中。”究其背后的原因,南山寺的秩序来源“信仰”二字,那是对佛法和解脱的相信。僧团、义工、香客……无数的灵魂,各有各的经历,却拥有同一个信念:来者即得解脱。南山寺住持的大愿,法师的表法,使得整间寺庙充满无限慈悲与包容;义工们的信仰,使他们无私付出;香客们的信仰,使他们放下自我、依教奉行。料想,这世间要是存在这样一间万众一心的大企业,必定是无坚不摧的。也因此,南山寺是无坚不摧的。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2.第二堂人生课:众生皆平等
进念佛堂念佛的信众必须着海青,女众需将头发束起。每次绕佛大概在40-60分钟左右,每日绕两次,因此,随身物品过多将会是非常辛苦的。每天,我都会精简装备,以期减少负担。从大皮包换成轻巧的小布包,再到只兜钱,把空钱包丢在寝室……每天我都在帮自己拿掉多余的包装、累赘,去芜存菁。到最后,我发现,我们每天真正需求的东西就那么一点点,是我们自己在外面装饰了太多不必要的华丽。
站在念佛堂,放眼望去,大众几乎都是一样的:同样的衣服,同样的发型,同样的轻装上阵。不管你在外面是叱咤风云的企业家还是畏畏缩缩的无业游民,是富豪还是乞丐,来到这里,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宿舍、念一样的佛,没有尊卑、更没有高下。身为一个年轻人,你要是看过了这个场面,你会长长地舒一口气。尤其是你在社会中,感觉压力大、喘不过气,在这里,你会彻底放松下来,因为在这里,你的欲望会变得很少。
生来往死不带分毫,死往生来唯业随身。
3.第三堂人生课:恶面菩萨
为了容纳更多信众,念佛堂的拜垫之间是没有空隙的,腿部可挪动的空间不大,若长时间坐念,对臀部和腿部的考验极大。因此每排头尾两端的位置是相对舒适的。有次进念佛堂,趁护堂义工不注意,我自行跑到第一个拜垫,因为人多,她也没来得及说什么。绕念结束后,我又如法炮制,她拽住我的衣袖凶巴巴地说:“你要自己走是吧,那以后你都自己走好了。”我感到难堪,一气之下还是按自己的性子走。结局是绕念结束后,必须站在护堂后方走进坐区方能坐下,所以不得已的,我又比旁人多绕了几圈才得以坐下,位置甚至不如之前的。起初,我心中记恨护堂义工身为学佛人却一脸恶相。转念一想,换做我是护堂,我又当如何?
南山寺每日的早课时间是4点半进殿,5点开始,6点结束,作为护堂,她们3点多就得起床做准备,晚上互动分享结束时间是8点,她们又要留下打扫卫生,整理拜垫。期间,我们在佛堂念佛她们就要全程陪同我们念佛,甚至我们在吃饭,她们也在斋堂维护秩序,因此,她们是非常辛苦的。念佛堂几千人,能够井然有序丝毫不乱,就是源于她们的付出和耐心。有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念佛堂,她们会特地关照:“老菩萨,您方便绕念吗?”
法喜似甘露,时时润心田。
&&&&&&我相信,若是没有强大的信念和慈悲的胸怀,这份工作是坚持不久的。而且她们是义工,大多是没有收入的(短期义工没有津贴)。仅仅因为一次不快的接触,就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付出,从前,我就常常这么干,这都是源于我心胸的自私和狭隘。有些时候,就是需要她们呈现金刚相,用凶巴巴的面孔,才能够点醒我们,让我们醒悟。
4.第四堂人生课:世间最甘美的饭
提高自我方能感化他人。
&&&&&&如果你一个上午都非常专心地念佛号,那么中午吃到南山寺的第一口饭时,你会感觉特别地满足,因为念佛是非常消耗体力的。虽然南山寺的饭菜是素的,但吃上去非常甘美,更难能可贵的是南山寺的斋食免费分发,对大众唯一的要求是:珍惜福报,吃多少盛多少,不能剩下更不能倒掉。为了监督大家不能浪费,斋堂义工会站在放置空碗筷的大盆前,如若有信众碗里还剩有米粒,她们会将信众碗里的剩饭全部吃掉。也正因为这样,大多数香客会吃得粒米不剩。
常行菩萨道,福慧精进修。
厨房面积不大,但是每天早晨要产出几千个包子馒头,中午晚上要烧几千人的饭、几千人的菜,这样庞大的供给量是惊人的。这一切,靠的也是义工。而斋堂组的义工甚至有满头白发的老人。他们明明做着最辛苦的差事,却拥有最朴素的笑容。
记得在感恩晚会上,斋堂组义工们被师父请到台上接受大家的感恩与祝福时,师父表扬斋堂组的付出,义工们腼腆地笑了。这种笑容特别地接地气,看在眼里,心里就感觉有什么东西融化了,特别温暖也特别舒心。如果你在社会的虚情假意中感到疲倦,那就来这里感受一下吧。这里不但可以打动你的胃,更能够打动你的心。
5.第五堂人生课:大师父笑了
在南山寺,住持仁焕法师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大师父。每天上午8点都有法师开示,开示内容非常精彩,这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因为会听到许多精妙绝伦的深刻道理,这些道理都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师父会把高深的佛法转化成油米酱醋茶,讲得人人都能听懂。由于仁焕法师有时会外出弘法一段时间,所以那天上午当大家看到是仁焕法师为大家开示时,大家都非常激动,掌声经久不息。大师父见到这个情形,不由自主地笑了,大家的掌声就更带劲了。这种互动非常微妙。好像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仿佛他不是远在庙堂之上的大德高僧,只是邻家一位老大爷而已。
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为他人着想的一种境界。
&&&&&&第二次见到大师父笑,是恰逢大师父从台阶上下来,很多信众提前听说大师父会来,早已等在那里。在等待的大多是有极重的病苦的人——高位截瘫的儿童、坐轮椅的老人、抱着剃了光头包着往生被(濒死)宝宝的母亲,大家大多一脸愁容。当大师父款款地走下台阶时,大众扑通一下跪成一片,甚至还有几位重病病人的家属不由自主地哭出声。大师父走到信众前面,依然是莞尔一笑。看到师父的笑,我也心悦诚服跪了下去,因为这是一个无比慈悲也让人无比释怀的笑。看到他的笑容我忽然觉得充满了信心,似乎一切苦难都是幻像而已。他的笑正如他的开示:“一切困难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做人就要简简单单、快快乐乐。把一切都简单化,你们同意吗?”
6.第六堂人生课:珍惜
在一个下着迷蒙细雨的清晨,我站在庙檐下,恰巧看到一对父子路过。他们两个人都穿着海青,儿子倒退着走在前面,他比父亲高出一头,他拉着老父亲的双手,父亲由于腿脚不方便,只能依着儿子的牵引,蹒跚地挪着细步。雨不大,两个人走得非常缓慢,父亲吃力但眼神坚定,儿子耐心而体贴。我很难描述那种感动,不知是父亲的苍老坚毅,还是儿子的虔诚孝顺触动了我,又或者两者都有。看着此情此景,我心中不禁祈祷:请保佑我的父母身体健康,我愿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
孝行天下是大爱,子子孙孙蒙福荫。
回想起那位抱着濒死宝宝的母亲,扑通一声跪在师父面前的那个画面,或许人生最大的无奈和痛苦也不过至此了吧。师父问:“宝宝是什么病?”“脑瘤。”我能感受到,这位母亲应该曾无数次地重复过这句话,但这次的回答她仍是心如刀绞,像个孩子一样在师父面前委屈地哇哇大哭。许多人看到此情此景都忍不住跟着落泪。看着襁褓中通红的小脸和紧闭的双眼,我的心中也特别不是滋味。
当然,这里还有许许多多动人的瞬间。这一切都使我认识到,我能够活着长到现在是多么珍贵的事,还有,父母爱儿女之心是多么地深刻和隽永。
7.第七堂人生课:无常的问候
生命关怀是南山寺特别的一隅。多是被医院判了“死刑”的重病人,别无选择了,才跑来求一份好的去处——愿往西方极乐世界。生命关怀的师父和义工非常辛苦,同时也非常伟大。他们可以说是看尽人间百态、生死离别的人。他们需要在往生者床前不间断地轮班,每天助念24小时。
无常常常在,善要时时修。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去生命关怀念佛堂念佛,当我看到佛桌上放置的往生册上誊录的信息时,我的心里极度震惊。在这里往生的人不止有七八十岁的,还有两岁、三岁的、也有二十九岁、三十三岁的……有癌症重患的,也有意外去世的。来到这里,你会发现,死亡其实并不遥远,死神也不会因为你还年轻,就忽略你!人生再成功,命不长,又有什么意思呢。
8.第八堂人生课:积极、正面地面对人生
许多人认为念佛是消极的,神神叨叨的。刚开始我也抱有许多的疑问。一句翻来覆去的“南无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念的。实实在在地念过十天之后,我发现自己心底微妙地转变了:我不断去检视自己过去的行为,希望未来,好好地干干净净地做个好人。
说实话在社会上久了,善恶的界限其实有时区分得并不明显,因为有些事,大家都在做,我不照做,好像就吃亏了。但错就是错。来到这里,你会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跑偏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必定得恶果。人要学会只看自己对不对,莫论他人好不好。
9.最后一堂人生课:诉说的钟
寺庙每晚都会撞钟108下,伴随着唱诵的经文,信众会一下接一下地跪拜下去。在离开寺庙前的最后一晚,我才在因缘际会时得以体验一下,但因为去得晚,只能站在钟楼的台阶上,没有上到顶部。钟声每敲一下,大众便跪下去礼拜。寂静法师说:“佛教为什么讲究仪式,举例来说,跪下去,你心里会感觉庄严感觉虔诚,但是站着的时候并没有。所以才有这样那样的仪式,只是一种方式、一种途径,去唤醒你的内心而已……”
晨钟暮鼓定昏晓,时光飞逝几时休,大众了了须精勤,莫待休矣空悲叹。
广东的这个季节已是初夏,风里的诵经声伴随着初夏特有的青涩,即便庄严的庙堂,也染上了一丝浪漫情怀。钟楼下方是地藏菩萨殿,殿内殿外跪满了无数忏悔和诵《地藏经》的人。看着众人虔诚的脸,我仿佛看到地藏菩萨翻着功过簿频频地点着头。钟声每次响起,洪亮的音波颤抖在耳边,我便感觉自己身上有些陈旧的东西被震落了,又有些新的芽头破蛹而出。寂静法师在书上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万事万物都在跟我们说话,都在对我们说法,都在告诉我们有关生命的真相。而我们是不是能够听到,就看我们是不是真的有“心”。”
此次南山寺之行,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有些体验,却足够回味和受用一生。谁说年轻之人不该去念佛?要我说,年轻之时,更需去趟南山寺,打个佛七,仔细体味个中微妙,才能不枉此生。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本文转自简书社区&&&作者河童-芃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我们年纪轻轻,何故跑去南山寺念佛?
合十礼!南无阿弥陀佛!
慈悲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上两周和两个小伙伴跑去南山寺打佛七(在我看来,佛七就是连续念佛吃素七日,并且需要住在寺里不得出山门)。在寺里挂单的不仅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不少的年轻人,所以我们几个年轻人在这里并不“孤单”。有打佛七的阿姨一直感叹:“我要是年轻的时候有你们这么精进,也不至于苦到今天”,“我女儿要是像你们一样精进该有多好”……当然还有很多好奇的声音“你们这么年轻,怎么就来南山寺了?”
是的,我们年纪轻轻活蹦乱跳,为何不好好上班赚钱,而要来南山寺念佛?现在回头想想,去之前和去之后,我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我决定要去的原因,完全是因为南山寺的名气——中国救苦救难第一道场。在这里精神病患者、各类重病者在打佛七之后的好转率达70%以上,甚至许多被医院诊断判了“死刑”的患者也能在此得到好转甚至康复,而这些奇迹的发生靠的仅仅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传说,就是听了这样那样的传奇故事,我才下定决心去南山寺。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生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我有好奇,也有期待,不可否认也带着点去玩玩的心态。寂静法师开示说:“如果没有遇到问题,你们怎会坐在这里?”确实我的心中也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所以我想来寻找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对南山寺了解的加深,我越来越庆幸,幸好自己来了南山寺,来到这里念佛。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被所见所闻打动,思绪也被不断地刷新着,我时时都热泪盈眶。直至今日,我写了这篇文章。实在是因为南山寺有太多在社会上学不到、体验不到的东西,有许多被忽视和遗忘的珍贵的行为,这些太值得年轻人亲自去看一看,亲身去体验一下了。这样你会更加明白人生之路上,哪些该做哪些该放下,你真正急需要做的是什么。
如果你来体验,我相信你也会有所触动。正如寂静法师所说的:“我们每天不只要会洗脸,更要学会洗心,心干净了,外部的一切就都干净了。”
1.南山寺给我上的第一堂人生课:包容、正信
我们去的时候,在南山寺挂单的人不算多,加上义工大概有3200多人,听说顶峰时期人数是上万的。实际上南山寺整个寺院并不大,单看外表很难想象这里可容纳如此多的人,而且全部免费吃免费住,甚至所有的书本、佛像、经论、光碟也免费流通(有功德箱,想随喜功德的也可以)。这里靠的仅仅是人员不断流动变更的义工团队来维持秩序(义工都是信众随喜发心加入,有做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只做三五天的),但这里的一切竟然有条不紊!我以前上班的公司也有上千人,大家挤在公司食堂的样子还历历在目:插队、烦闷、急躁、乱哄哄的吵闹。而这里呢,两三千人同时在斋堂用餐,斋堂上空回荡的只是碗筷轻微碰撞声而已。
学佛就是学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寂静法师说:“我们要学会在司空见惯中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就是透过现象去看本质,佛法就在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简单现象之中。”究其背后的原因,南山寺的秩序来源“信仰”二字,那是对佛法和解脱的相信。僧团、义工、香客……无数的灵魂,各有各的经历,却拥有同一个信念:来者即得解脱。南山寺住持的大愿,法师的表法,使得整间寺庙充满无限慈悲与包容;义工们的信仰,使他们无私付出;香客们的信仰,使他们放下自我、依教奉行。料想,这世间要是存在这样一间万众一心的大企业,必定是无坚不摧的。也因此,南山寺是无坚不摧的。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2.第二堂人生课:众生皆平等
进念佛堂念佛的信众必须着海青,女众需将头发束起。每次绕佛大概在40-60分钟左右,每日绕两次,因此,随身物品过多将会是非常辛苦的。每天,我都会精简装备,以期减少负担。从大皮包换成轻巧的小布包,再到只兜钱,把空钱包丢在寝室……每天我都在帮自己拿掉多余的包装、累赘,去芜存菁。到最后,我发现,我们每天真正需求的东西就那么一点点,是我们自己在外面装饰了太多不必要的华丽。
站在念佛堂,放眼望去,大众几乎都是一样的:同样的衣服,同样的发型,同样的轻装上阵。不管你在外面是叱咤风云的企业家还是畏畏缩缩的无业游民,是富豪还是乞丐,来到这里,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宿舍、念一样的佛,没有尊卑、更没有高下。身为一个年轻人,你要是看过了这个场面,你会长长地舒一口气。尤其是你在社会中,感觉压力大、喘不过气,在这里,你会彻底放松下来,因为在这里,你的欲望会变得很少。
生来往死不带分毫,死往生来唯业随身。
3.第三堂人生课:恶面菩萨
为了容纳更多信众,念佛堂的拜垫之间是没有空隙的,腿部可挪动的空间不大,若长时间坐念,对臀部和腿部的考验极大。因此每排头尾两端的位置是相对舒适的。有次进念佛堂,趁护堂义工不注意,我自行跑到第一个拜垫,因为人多,她也没来得及说什么。绕念结束后,我又如法炮制,她拽住我的衣袖凶巴巴地说:“你要自己走是吧,那以后你都自己走好了。”我感到难堪,一气之下还是按自己的性子走。结局是绕念结束后,必须站在护堂后方走进坐区方能坐下,所以不得已的,我又比旁人多绕了几圈才得以坐下,位置甚至不如之前的。起初,我心中记恨护堂义工身为学佛人却一脸恶相。转念一想,换做我是护堂,我又当如何?
南山寺每日的早课时间是4点半进殿,5点开始,6点结束,作为护堂,她们3点多就得起床做准备,晚上互动分享结束时间是8点,她们又要留下打扫卫生,整理拜垫。期间,我们在佛堂念佛她们就要全程陪同我们念佛,甚至我们在吃饭,她们也在斋堂维护秩序,因此,她们是非常辛苦的。念佛堂几千人,能够井然有序丝毫不乱,就是源于她们的付出和耐心。有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念佛堂,她们会特地关照:“老菩萨,您方便绕念吗?”
法喜似甘露,时时润心田。
&&&&&&我相信,若是没有强大的信念和慈悲的胸怀,这份工作是坚持不久的。而且她们是义工,大多是没有收入的(短期义工没有津贴)。仅仅因为一次不快的接触,就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付出,从前,我就常常这么干,这都是源于我心胸的自私和狭隘。有些时候,就是需要她们呈现金刚相,用凶巴巴的面孔,才能够点醒我们,让我们醒悟。
4.第四堂人生课:世间最甘美的饭
提高自我方能感化他人。
&&&&&&如果你一个上午都非常专心地念佛号,那么中午吃到南山寺的第一口饭时,你会感觉特别地满足,因为念佛是非常消耗体力的。虽然南山寺的饭菜是素的,但吃上去非常甘美,更难能可贵的是南山寺的斋食免费分发,对大众唯一的要求是:珍惜福报,吃多少盛多少,不能剩下更不能倒掉。为了监督大家不能浪费,斋堂义工会站在放置空碗筷的大盆前,如若有信众碗里还剩有米粒,她们会将信众碗里的剩饭全部吃掉。也正因为这样,大多数香客会吃得粒米不剩。
常行菩萨道,福慧精进修。
厨房面积不大,但是每天早晨要产出几千个包子馒头,中午晚上要烧几千人的饭、几千人的菜,这样庞大的供给量是惊人的。这一切,靠的也是义工。而斋堂组的义工甚至有满头白发的老人。他们明明做着最辛苦的差事,却拥有最朴素的笑容。
记得在感恩晚会上,斋堂组义工们被师父请到台上接受大家的感恩与祝福时,师父表扬斋堂组的付出,义工们腼腆地笑了。这种笑容特别地接地气,看在眼里,心里就感觉有什么东西融化了,特别温暖也特别舒心。如果你在社会的虚情假意中感到疲倦,那就来这里感受一下吧。这里不但可以打动你的胃,更能够打动你的心。
5.第五堂人生课:大师父笑了
在南山寺,住持仁焕法师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大师父。每天上午8点都有法师开示,开示内容非常精彩,这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因为会听到许多精妙绝伦的深刻道理,这些道理都有形象生动的比喻,师父会把高深的佛法转化成油米酱醋茶,讲得人人都能听懂。由于仁焕法师有时会外出弘法一段时间,所以那天上午当大家看到是仁焕法师为大家开示时,大家都非常激动,掌声经久不息。大师父见到这个情形,不由自主地笑了,大家的掌声就更带劲了。这种互动非常微妙。好像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仿佛他不是远在庙堂之上的大德高僧,只是邻家一位老大爷而已。
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为他人着想的一种境界。
&&&&&&第二次见到大师父笑,是恰逢大师父从台阶上下来,很多信众提前听说大师父会来,早已等在那里。在等待的大多是有极重的病苦的人——高位截瘫的儿童、坐轮椅的老人、抱着剃了光头包着往生被(濒死)宝宝的母亲,大家大多一脸愁容。当大师父款款地走下台阶时,大众扑通一下跪成一片,甚至还有几位重病病人的家属不由自主地哭出声。大师父走到信众前面,依然是莞尔一笑。看到师父的笑,我也心悦诚服跪了下去,因为这是一个无比慈悲也让人无比释怀的笑。看到他的笑容我忽然觉得充满了信心,似乎一切苦难都是幻像而已。他的笑正如他的开示:“一切困难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做人就要简简单单、快快乐乐。把一切都简单化,你们同意吗?”
6.第六堂人生课:珍惜
在一个下着迷蒙细雨的清晨,我站在庙檐下,恰巧看到一对父子路过。他们两个人都穿着海青,儿子倒退着走在前面,他比父亲高出一头,他拉着老父亲的双手,父亲由于腿脚不方便,只能依着儿子的牵引,蹒跚地挪着细步。雨不大,两个人走得非常缓慢,父亲吃力但眼神坚定,儿子耐心而体贴。我很难描述那种感动,不知是父亲的苍老坚毅,还是儿子的虔诚孝顺触动了我,又或者两者都有。看着此情此景,我心中不禁祈祷:请保佑我的父母身体健康,我愿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
孝行天下是大爱,子子孙孙蒙福荫。
回想起那位抱着濒死宝宝的母亲,扑通一声跪在师父面前的那个画面,或许人生最大的无奈和痛苦也不过至此了吧。师父问:“宝宝是什么病?”“脑瘤。”我能感受到,这位母亲应该曾无数次地重复过这句话,但这次的回答她仍是心如刀绞,像个孩子一样在师父面前委屈地哇哇大哭。许多人看到此情此景都忍不住跟着落泪。看着襁褓中通红的小脸和紧闭的双眼,我的心中也特别不是滋味。
当然,这里还有许许多多动人的瞬间。这一切都使我认识到,我能够活着长到现在是多么珍贵的事,还有,父母爱儿女之心是多么地深刻和隽永。
7.第七堂人生课:无常的问候
生命关怀是南山寺特别的一隅。多是被医院判了“死刑”的重病人,别无选择了,才跑来求一份好的去处——愿往西方极乐世界。生命关怀的师父和义工非常辛苦,同时也非常伟大。他们可以说是看尽人间百态、生死离别的人。他们需要在往生者床前不间断地轮班,每天助念24小时。
无常常常在,善要时时修。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去生命关怀念佛堂念佛,当我看到佛桌上放置的往生册上誊录的信息时,我的心里极度震惊。在这里往生的人不止有七八十岁的,还有两岁、三岁的、也有二十九岁、三十三岁的……有癌症重患的,也有意外去世的。来到这里,你会发现,死亡其实并不遥远,死神也不会因为你还年轻,就忽略你!人生再成功,命不长,又有什么意思呢。
8.第八堂人生课:积极、正面地面对人生
许多人认为念佛是消极的,神神叨叨的。刚开始我也抱有许多的疑问。一句翻来覆去的“南无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念的。实实在在地念过十天之后,我发现自己心底微妙地转变了:我不断去检视自己过去的行为,希望未来,好好地干干净净地做个好人。
说实话在社会上久了,善恶的界限其实有时区分得并不明显,因为有些事,大家都在做,我不照做,好像就吃亏了。但错就是错。来到这里,你会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错了、跑偏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必定得恶果。人要学会只看自己对不对,莫论他人好不好。
9.最后一堂人生课:诉说的钟
寺庙每晚都会撞钟108下,伴随着唱诵的经文,信众会一下接一下地跪拜下去。在离开寺庙前的最后一晚,我才在因缘际会时得以体验一下,但因为去得晚,只能站在钟楼的台阶上,没有上到顶部。钟声每敲一下,大众便跪下去礼拜。寂静法师说:“佛教为什么讲究仪式,举例来说,跪下去,你心里会感觉庄严感觉虔诚,但是站着的时候并没有。所以才有这样那样的仪式,只是一种方式、一种途径,去唤醒你的内心而已……”
晨钟暮鼓定昏晓,时光飞逝几时休,大众了了须精勤,莫待休矣空悲叹。
广东的这个季节已是初夏,风里的诵经声伴随着初夏特有的青涩,即便庄严的庙堂,也染上了一丝浪漫情怀。钟楼下方是地藏菩萨殿,殿内殿外跪满了无数忏悔和诵《地藏经》的人。看着众人虔诚的脸,我仿佛看到地藏菩萨翻着功过簿频频地点着头。钟声每次响起,洪亮的音波颤抖在耳边,我便感觉自己身上有些陈旧的东西被震落了,又有些新的芽头破蛹而出。寂静法师在书上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万事万物都在跟我们说话,都在对我们说法,都在告诉我们有关生命的真相。而我们是不是能够听到,就看我们是不是真的有“心”。”
此次南山寺之行,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有些体验,却足够回味和受用一生。谁说年轻之人不该去念佛?要我说,年轻之时,更需去趟南山寺,打个佛七,仔细体味个中微妙,才能不枉此生。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本文转自简书社区&&&作者河童-芃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山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