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准医疗企业方向在哪

未来600亿研发精准医疗 16大方向和149位专家详单出炉_第一财经
未来600亿研发精准医疗 16大方向和149位专家详单出炉
第一财经卢丽涛 08:38
随着精准医学在美国大热,中国也在2016年开启了中国精准医学全国加速的元年。
5月3~4号,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预申报书评审会,对第一批项目预申报书进行评审。而业内普遍关注的评审专家名单也正式出炉。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149人,涉及16个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评审会召开,成为启动中国精准医学研究的实质性一步,中国精准医疗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2016年3月,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被评为2016年优先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指南于日正式公布,实施周期为2016年&2020年。这一指南的发布被医疗界内解读为,行业期待已久的精准医疗国家战略部署终于揭晓(见http://www./project/262--02-42-26)。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先后召开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拟到 2030 年前。合计投入 600 亿元,开展&精准医疗&。
此次的专家名单也向外界透露了中国未来发展精准医疗的具体方向。记者梳理这些专家所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心血管疾病专病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管理和共享技术平台建设,罕见病精准诊疗技术与临床规范研究,恶性肿瘤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与新技术研发,免疫性疾病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与新技术研发,精神神经类疾病个体化治疗靶标发现与新技术研发等16个方向。
从公布的名单看,这149位专家多来自于高校和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附属医院,其中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先宏和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的檀爱民来自行业内的公司。
百泰生物研发、生产的&泰欣生&,是全球第三个治疗实体肿瘤的药物,也是全球第一个治疗表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的这种肿瘤的药物。&泰欣生&于200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为I类新药,2008年4月正式生产上市。
而先声药业拥有45种以上药品的强大产品组合,重点覆盖抗肿瘤、心脑血管、感染等疾病治疗领域。其抗肿瘤创新生物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拥有中美两国专利,并获得第十届中国专利金奖以及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先声自主研发的艾拉莫德片剂--艾得辛正式获得SFDA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及药品注册批件,这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艾拉莫德制剂,能够显著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疾病症状和炎症指标。先声药业曾是中国内地第1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药公司,但在2013年,出于企业战略的调整,该公司宣布私有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还查询发现,到申报截止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共收到&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预申报书337份,通过形式审查项目313项,未通过24项。
未来,精准医疗如何改变现在的就医模式?按照业内的介绍,如果人们能够深刻了解自己的遗传和基因组学信息,那么对疾病的预测,特别是疾病易感性的预测将得以实现。首先,人们会被告知未来可能患有某些疾病,更好地进行预防;其次,一旦患有了某种疾病,其诊断将会非常容易;诊断后的用药,将针对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而制定,每个病人将得到最合适的药,并在最佳剂量和最小副作用,以及最精准用药时间的前提下用药;对疾病的护理和预后的效果也将得到准确的评估和指导。用奥巴马的话说,&要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正确的治疗。而且要次次如此。&
精准医疗对于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有害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产学研界都在精准医学上发力,精准医学也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编辑:汪时锋
看过的人还看过您当前位置:
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状况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所属公司:
公司主营:
行业报告,商业计划书,科研报告
联系电话:
发货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里317号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直辖市 北京
修改日期:
浏览次数:
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状况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年
&**==**==**==**==**==**==**==**==**==**
报告编号(No) 266960
【出版日期】& 2016年4月
【报告价格】& (纸质版):6500元 (电子版):6800元 (纸质+电子):7000元
【出版机构】& 产业经济研究院
【交付方式】& 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订购热线】&& 010-&&&
【在线咨询】&& QQ &
【联 系 人】&& 李军&& 胡晶晶
/report/266960.html
专家提示:十三五规划期间,产业政策对本行业产业链有重新梳理,数据每个季度实时更新,关于报告的图表部分,以当时购买报告的新数据为准,图表的个数或多或少,届时以实际提交报告为准,感谢关注和支持!
报告目录:
章 精准医疗相关概述
  1.1 精准医疗基本介绍
    1.1.1 精准医疗的定义
    1.1.2 精准医疗的特性
    1.1.3 精准医疗的意义
    1.1.4 精准医疗产业链分析
    1.1.5 精准医疗模式体系
  1.2 精准医疗的实施步骤
    1.2.1 基因检测
    1.2.2 基因大数据库的建立
    1.2.3 精准的药物靶向治疗
  1.3 精准医疗对现有医疗服务模式的挑战
    1.3.1 支撑技术
    1.3.2 医疗管理体系
    1.3.3 社会认知
    1.3.4 法律和保险体系
第二章 国际精准医疗发展计划初探
  2.1 美国精准医疗发展计划
    2.1.1 主要宗旨分析
    2.1.2 主要投资项目
    2.1.3 主要目标分析
    2.1.4 数据平台建设经验
  2.2 其他国家精准医疗发展计划
    2.2.1 英国
    2.2.2 澳大利亚
    2.2.3 韩国
第三章 中国精准医疗发展综合分析
  3.1 中国精准医疗发展的社会背景
    3.1.1 我国人口现状
    3.1.2 我国实施&单独二胎&政策
    3.1.3 我国肿瘤病症发展特征
  3.2 中国精准医疗发展的重点政策
    3.2.1 精准医疗国家指南发布
    3.2.2 精准医疗首次进入政协提案
    3.2.3 精准医疗入选&十三五&重大项目
    3.2.4 精准医疗正式纳入&十三五&规划
  3.3 中国精准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3.3.1 发展的必要性
    3.3.2 发展历程回顾
    3.3.3 步入发展快轨
    3.3.4 面临的机遇
    3.3.5 面临的挑战
    3.3.6 发展的建议
  3.4 中国精准医疗区域发展状况
    3.4.1 省
    3.4.2 上海市
    3.4.3 重庆市
  3.5 我国医疗机构精准医疗领域发展动态
    3.5.1 北京协和医院
    3.5.2 北大人民医院
    3.5.3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3.5.4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3.5.5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3.5.6 北京大学医院
    3.5.7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3.5.8 市罗湖医院
第四章 年3月免疫细胞治疗发展状况
  4.1 免疫细胞治疗总体分析
    4.1.1 行业监管体系
    4.1.2 相关法律法规
    4.1.3 市场规模状况
    4.1.4 产业链分析
    4.1.5 主要影响因素
  4.2 肿瘤免疫治疗分析
    4.2.1 肿瘤免疫治疗简介
    4.2.2 肿瘤免疫治疗产业链
    4.2.3 肿瘤免疫治疗产业现状
    4.2.4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进展
    4.2.5 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壁垒
    4.2.6 肿瘤免疫治疗政策向好
    4.2.7 肿瘤免疫治疗市场空间
  4.3 免疫细胞靶向治疗分析
    4.3.1 免疫细胞靶向治疗的种类
    4.3.2 免疫细胞靶向治疗的机制
    4.3.3 免疫细胞靶向治疗展望
  4.4 免疫细胞治疗面临的问题
    4.4.1 临床研究重视不够
    4.4.2 疗效评估仍有争议
  4.5 免疫细胞治疗行业壁垒分析
    4.5.1 技术壁垒
    4.5.2 渠道壁垒
    4.5.3 人才壁垒
第五章 年3月干细胞治疗发展分析
  5.1 干细胞产业内涵与分类
    5.1.1 干细胞产业内涵
    5.1.2 干细胞产业分类
  5.2 国际干细胞产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5.2.1 全球干细胞产业
    5.2.2 美国干细胞产业
    5.2.3 英国干细胞产业
    5.2.4 日本干细胞产业
    5.2.5 国际经验借鉴
  5.3 中国干细胞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5.3.1 产业政策进程
    5.3.2 产业发展综述
    5.3.3 市场规模现状
    5.3.4 产业链发展分析
    5.3.5 发展前景展望
  5.4 干细胞治疗存在的问题
    5.4.1 检测问题
    5.4.2 安全性问题
    5.4.3 虚假宣传问题
    5.4.4 费用高企共轭
  5.5 干细胞产业发展对策
    5.5.1 政府层面
    5.5.2 产业层面
第六章 精准医疗的基础&&基因测序
  6.1 基因测序基本概述
    6.1.1 概念介绍
    6.1.2 发展历程
    6.1.3 应用领域
  6.2 基因测序产业链分析
    6.2.1 产业链综述
    6.2.2 产业链上游
    6.2.3 产业链中游
    6.2.4 产业链下游
  6.3 基因测序产业发展分析
    6.3.1 生命周期
    6.3.2 市场规模
    6.3.3 市场格局
    6.3.4 市场价格
    6.3.5 行业政策
    6.3.6 发展优势
  6.4 基因测序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6.4.1 上游测序仪领域的投资机会
    6.4.2 医疗应用领域投资机会
    6.4.3 基因大数据及个性化诊疗领域的投资机会
  6.5 基因测序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6.5.1 产品研发风险
    6.5.2 行业政策风险
    6.5.3 医疗纠纷的风险
  6.6 基因测序市场发展展望
    6.6.1 市场前景分析
    6.6.2 应用商店展望
    6.6.3 产品发展趋势
第七章 精准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
  7.1 大数据介绍
    7.1.1 大数据的产生
    7.1.2 大数据的定义
    7.1.3 大数据的类型
    7.1.4 大数据的特点
    7.1.5 大数据的数据来源
    7.1.6 大数据的各个环节
    7.1.7 大数据的发展阶段
  7.2 年3月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综述
    7.2.1 产业发展历程
    7.2.2 产业发展阶段
    7.2.3 产业运行情况
    7.2.4 推动云基地建设
    7.2.5 成立交易中心
  7.3 年3月中国大数据产业布局
    7.3.1 市场供给结构
    7.3.2 应用行业分布
    7.3.3 区域集聚发展
    7.3.4 华北产业集聚
  7.4 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7.4.1 医疗行业大数据应用价值
    7.4.2 医疗行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7.4.3 医疗行业的数据类型分析
    7.4.4 大数据对医疗行业的影响
    7.4.5 医疗行业大数据应用的掣肘
    7.4.6 医疗大数据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7.4.7 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
  7.5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服务体系
    7.5.1 应用服务
    7.5.2 应用支撑技术体系
    7.5.3 基础设施
    7.5.4 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络
    7.5.5 安全保障
第八章 精准医疗的其他支撑技术
  8.1 3D打印技术
    8.1.1 3D打印定义
    8.1.2 中国3D打印发展战略意义
    8.1.3 3D打印产业规模状况
    8.1.4 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8.1.5 3D打印与精准医疗
  8.2 其他技术
    8.2.1 生物工程技术
    8.2.2 数字影像技术
    8.2.3 信息科学技术
第九章 年3月中国精准医疗行业重点企业分析及布局状况
  9.1 华大基因
    9.1.1 企业发展概况
    9.1.2 精准医疗领域布局状况
    9.1.3 核心竞争力分析
    9.1.4 未来发展规划
  9.2 达安基因
    9.2.1 企业发展概况
    9.2.2 公司经营状况
    9.2.3 精准医疗领域布局状况
    9.2.4 核心竞争力分析
    9.2.5 未来发展规划
  9.3 紫鑫药业
    9.3.1 企业发展概况
    9.3.2 公司经营状况
    9.3.3 精准医疗领域布局状况
    9.3.4 核心竞争力分析
    9.3.5 未来发展规划
  9.4 安科生物
    9.4.1 企业发展概况
    9.4.2 公司经营状况
    9.4.3 核心竞争力分析
    9.4.4 精准医疗领域布局状况
    9.4.5 未来发展规划
  9.5 迪安诊断
    9.5.1 企业发展概况
    9.5.2 公司经营状况
    9.5.3 精准医疗领域布局状况
    9.5.4 公司服务模式与技术平台
    9.5.5 公司资源优势
    9.5.6 未来发展规划
  9.6 其他重点企业精准医疗领域的布局
    9.6.1 丽珠集团
    9.6.2 新开源
    9.6.3 戴维医疗
    9.6.4 东富龙
    9.6.5 汤臣倍健
    9.6.6 仟源医药
    9.6.7 千山药机
    9.6.8 中源协和
    9.6.9 马应龙
第十章 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投资分析及未来发展潜力
  10.1 精准医疗行业投资风险
    10.1.1 技术升级风险
    10.1.2 市场竞争风险
    10.1.3 企业管理风险
    10.1.4 人力资源风险
  10.2 精准医疗专项的目标及任务
    10.2.1 精准医疗专项的目标
    10.2.2 精准医疗专项的任务
  10.3 精准医疗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分析
图表 精准医疗的特性
图表 精准医疗产业链示意图
图表 2016年全球精准医疗政策推进状况
图表 2016年3月年末我国人口数及其构成
图表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时间表
图表 精准医疗国家指南涉及的八大目标
图表 精准医疗国家指南&&百万级自然人群队列研究
图表 精准医疗国家指南&&30万级重大疾病专项研究
图表 精准医疗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图表 细胞免疫治疗与干细胞治疗是细胞治疗的两个主要方向
图表 我国肿瘤免疫治疗产业示意图
图表 肿瘤免疫治疗标志性进展及事件
图表 肿瘤免疫治疗中各种细胞免疫疗法的特点和应用现状
图表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国内相关政策
图表 干细胞产业治疗领域划分
图表 基于干细胞来源的产业划分
图表 基于产业链的干细胞产业划分
图表 年全球干细胞产业市场规模走势
图表 全球干细胞产业市场分布
图表 年全球干细胞治疗市场规模走势
图表 年全球干细胞储存市场规模走势
图表 中国干细胞产业的政策进程
图表 年3月我国干细胞产业市场规模统计
图表 中国干细胞产业链示意图
图表 干细胞医疗商业模式
图表 基于产业链的干细胞产业盈利业务
图表 干细胞治疗应用方向
图表 中美干细胞产业监管与实际现状比较
图表 干细胞产业关键技术识别标准
图表 我国干细胞产业关键技术选择动态模型
图表 干细胞优势企业识别标准
图表 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基础
图表 人体全基因组、外显子组合转录组水平区分
图表 基因测序是基因检测的基础和主流技术
图表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
图表 年五家公司测序产品的发展历史
图表 Illumina测序流程
图表 PacBio SMRT测序原理
图表 纳米孔测序原理
图表 Ion Torrent测序原理
图表 测序成本的变化
图表 基因测序在医疗领域的主要应用
图表 二代测序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具体应用
图表 新一代测序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过程
图表 基因测序应用于疾病预警
图表 FDA批准的基因诊断肿瘤个体化治疗方案
图表 个性化医疗的应用领域
图表 基因测序产业链模型
图表 市场主要第二代测序仪性能参数
图表 全球主要的测序中心概况
图表 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增长情况
图表 数基因测序服务的难题
图表 常用数据分析手段
图表 2012年全球基因组测序细分市场
图表 2017年全球基因组测序细分市场预测
图表 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 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 临床应用服务发展周期
图表 年全球基因测序细分应用领域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 国内基因测序相关政策
图表 2014年全球基因测序设备市场竞争情况
图表 主流测序机器的成本测序比较
图表 美国生育健康检测市场情况
图表 T21/18/13非整倍体遗传病常用检测技术比较
图表 2014年NIPT中国市场格局
图表 中国无创产检市场体量估计
图表 国内生育健康基因检测开展情况
图表 23andme公司个人基因测序业务订购流程
图表 国外个人基因检测服务公司
图表 可以进行个性化用药的肿瘤列表
图表 现有基因测序产品对比
图表 Helix公司运营模式
图表 DNA App store相比传统测序公司在销售与交付方式上的创新
图表 大数据的类型
图表 大数据的4V特征
图表 大数据的构成
图表 大数据技术框架
图表 大数据的发展阶段
图表 调查样本企业行业分布
图表 3D打印涉及的学科
图表 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
图表 年3月末达安基因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年3月达安基因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年3月达安基因现金流量
图表 2016年3月达安基因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 2016年3月达安基因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 2016年3月达安基因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 年3月达安基因成长能力
图表 年3月达安基因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3月达安基因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3月达安基因运营能力
图表 年3月达安基因盈利能力
图表 年3月末紫鑫药业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年3月紫鑫药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年3月紫鑫药业现金流量
图表 2016年3月紫鑫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 2016年3月紫鑫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 2016年3月紫鑫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 年3月紫鑫药业成长能力
图表 年3月紫鑫药业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3月紫鑫药业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3月紫鑫药业运营能力
图表 年3月紫鑫药业盈利能力
图表 年3月末安科生物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年3月安科生物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年3月安科生物现金流量
图表 2016年3月安科生物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 2016年3月安科生物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 2016年3月安科生物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 年3月安科生物成长能力
图表 年3月安科生物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3月安科生物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3月安科生物运营能力
图表 年3月安科生物盈利能力
图表 年3月末迪安诊断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年3月迪安诊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年3月迪安诊断现金流量
图表 2016年3月迪安诊断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
图表 2016年3月迪安诊断主营业务收入分产品
图表 2016年3月迪安诊断主营业务收入分区域
图表 年3月迪安诊断成长能力
图表 年3月迪安诊断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3月迪安诊断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年3月迪安诊断运营能力
图表 年3月迪安诊断盈利能力
&最近来访:来自 116.226.121.234上海市 电信的客户于日在百度搜索"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发展状况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访问了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环球贸易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十三五期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十三五期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文档简介
 中国产业信息网是由北京智研科信咨询有限...|
总评分0.0|
&&《​十​三​五​期​间​中​国​精​准​医​疗​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咨​询​报​告​》​共​十​二​章​,​包​含​“​十​三​五​”​期​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战​略​探​讨​,​“​十​三​五​”​期​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风​险​评​估​,​“​十​三​五​”​期​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投​资​策​略​探​讨​等​内​容​。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精准医疗之国内混乱
已有 1938 次阅读
|系统分类:|关键词:精准医疗 科研
精准医疗之国内混乱&什么是精准医疗??很多人都没搞清楚这个概念,而是把各自的研究方向往这个上靠,一下子全国各地精准医疗!印证了一位前辈跟我说的话,“国内科研界骗子多”,而且都是牛科研院校居多。因为地方科研院还没反应过来要搞精准医疗。大家知道精准医疗是从奥巴马的嘴里出来的,后面的背景是什么呢?久远的历史要回到美国人当年雄心的测人类基因组时候,以为可以解决癌症。后来测出来之后,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情,癌症越来越复杂。当时,转化医学概念出来,国内紧接着搞,特别是去年国内成立了几个大的转化医学中心,现在看起来也许是笑话,甚至荒唐。测了人类基因组,癌症还是解决不了,当然要继续搞。那么癌症研究是在什么时候出现转机呢?那就是第二代测序技术发展,美国人搞了个TCGA计划,就是测20几种癌症的全基因组,总共收集上万个以上的癌症病人,把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进行测序(开始是外显子测序,后面就是全基因组测),挖掘癌症驱动基因,这就是几年前到现在的,无数的CNS(Cell, Nature 和Science)发表。每篇工作基本上是对于某个类型癌症,发现几个或多个显著突变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癌症的驱动基因。这些基因也可能是检测癌症发生发展的标志物,就是可能可以拿来癌症诊断标志物。由于测序价格便宜,自然就是测普通人的基因组,当测到一定时候,就可以把人群的遗传突变给搞个差不多,自然疾病相关基因就出来。也就是能在遗传角度把疾病或癌症的弄的差不多。精准医疗是以这个为基础,就是基于测序,发现疾病的遗传或DNA变异,找到这个之后,对症处理。说到这里,大家差不多知道精准医疗是怎么回事把!对着精准医疗是什么,国内那帮人在哪里各种忽悠,越看越笑话。之前很多领域不懂,就看看大家热闹,这次我是了解一些,不要又忽悠我。可能还有一个疑惑,之前转化医学不是好好的,为什么又来个精准医疗。我的理解是,这几年生物发展很快,好像各个领域都发展很好的,应该有很多东西可以转化医学。事实不是这样的,这几年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就是DNA测序,也就是在DNA层面,有很多工作做得不错,并且是可以进行医学应用。比如蛋白领域是发展很慢,哪怕各种质谱和结构技术发展,但是没有真正的突破,有很多问题在哪里,很多东西搞不清楚,敢应用到医学吗?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比较好的应用于医学,除了DNA测序,我是想不到什么。DNA测序主要应用是检测和诊断,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第一环。治疗差不多就是开发药物,这个与转化医学关系不大,那么多大的制药公司在搞,基本上也只有公司玩得转,而科研机构做做基础研究还行,能上上升到医学,有很远的距离,并且本身把基础研究做好就很不错了!精准医学:不要被概念忽悠 19:51| 发布者: | 查看: 18| 评论: 0|来自: 赛先生摘要: 没有创新和思辨能力的学者,只能模仿和继承别人或古人的学术思想。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的医学发展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直到改革开放后的近30年,才获得了些许发展。但是当下的中国医学,其发展似乎落入了让人无 ...没有创新和思辨能力的学者,只能模仿和继承别人或古人的学术思想。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的医学发展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直到改革开放后的近30年,才获得了些许发展。但是当下的中国医学,其发展似乎落入了让人无所适从的境地:一边是大力提倡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医学;另一边则是欧美出现什么新的医学概念,我们就去追求模仿,还要竭力阐释那些新名词。  这种矛盾中的继承和模仿,让我们不时陷入迷茫。在此背景下,我们亟需廓清医学与科学的本质。  以“精准医学”为例,这个概念和名词在一些学术会议中早有出现。但是,自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美国要启动“精准医学计划”起,中国人仿佛在一夜之间发现了一种新型医学,国内学者纷纷著文阐述。不仅如此,更有院士声称,中医个性化治疗是“精准医学”的基础。真的是这样吗?前世:精准医学与“个性化治疗”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精准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中所谓的“个性化治疗”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现代医学中所讲的个性化治疗,同中国古代的“个性化用药”也没有关联。现代医学的个性化治疗指的是,对于通过技术手段诊断出具有相同特质的人群,可以给予他们已知的、标准化的、经证明有效的治疗。因此,现代医学的个性化治疗对象实际上是某一个小众群体,他们患有同样的疾病,并且有已知的标准化治疗方法。举例来说,我们知道人的血型可分为A、B、AB、O型共4种类型,相同血型的人可以互相输血,不同血型的人则不能,这就是现代医学的个性化思想。  然而,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个性化”思想,是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他/她的身体状况随时空的不同而不同,所以用药要因时因地“个体化”。我们的古代医者认为,病人不同时间的阴阳不同,治疗也不同。如果医学仅仅是因为阴阳平衡关系发展出个性化治疗,那么根本不可能成为医学科学。任何经验治疗的发展,必须经过验证、证实、标准化,才能上升为医学科学。过去,我们的民间医学有各大中医门派相互竞争,似乎人人有理有据,但实际上没有医学科学,只有经验。  科学是具有高度逻辑严密性的实证知识体系,它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1)具有尽可能的、严密的逻辑性,最好是能公理化,其次是能运用数学模型,至少也要有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2)能够直接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基于以上定义,现代医学应为科学,不能把医学独立成其他特殊的学科。医学作为科学,在治疗疾病时应该有科学精神,不应有国界、语言文字障碍,以及宗教方面的区别。当然,医生在使用医学科学治疗病人时,应该有人道主义精神,不能只看到病人的疾病本身。在治疗病人时,我们要有人文关怀,特别要考虑宗教、文化,以及人文精神、患者的经济能力等诸多因素。  讨论精准医学,我们必须首先达成上述关于科学精神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同意:精准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中所谓的“个性化治疗”无半点关系。  精准医学的出现,是作为科学的医学与相关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得以实施后的必然产物。美国提倡的“精准医学”概念,是基于“人类发现了某些基因的改变可以导致某种疾病发生的机制,并且,如果人们改变此基因,那么又可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或对其进行治疗”而提出。  “精准医学”概念实际上也是此前描述21世纪的医疗模式时各种提法的升级版。之前有人提出“4P医疗模式”——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参与(Participation),以及TIDEST模式——找靶点(Targeted)、整合(Integrated)、以数据为基础(Data-based)、循证为基础(Evidence-based)、系统医学(Systems Medicine)、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精准医学”概念是对4P模式和TIDEST模式的兼收并蓄。  美国版“精准医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日美国医学研究院发表的《迈向精准医学》报告,它首次对“精准医学”做了全面、详细地阐述,其要点是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类”基础上的“对症用药”,并且以创建生物医学的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分型为基础。今生:建立全新的诊疗体系  “为更进一步治愈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获得我们所需的个性化信息来保持个人及家人的健康,我们启动了新项目:精准医学计划。”这是奥巴马于日喊出的口号。呼声极高的精准医学将给人类健康带来怎样的革命性变化?为这个极为困难的问题给出答案为时尚早。  生命科学的发展,不是凭借某位总统的口号或决心就能取得成功。奥巴马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我们也只能暂且把它当作人类向攻克某些疾病吹响了号角。必须承认,任何有关生命健康的科学发展都是极为困难和复杂的。  上世纪6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执政期间曾制定“攻克癌症计划”和“登月计划”。结果,人类利用科学技术登上了月球,但他制定的攻克癌症计划,却在15年内花费了250亿美元的巨额投入后,最终以癌症发病率上升7%、5年生存率仅提高4%的结果而不得不宣告失败。近30年,中国同样在新药和医学创新方面投入巨资,然而收获甚微。这迫使我们去直面发展医学科学之艰难,并非炒作概念就会有结果。因此,清晰理解“精准医学”的概念便极为重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Francies S. Collins曾发文阐述“精准医学”计划的概念,描述了其主要研究内容、未来工作以及发展策略。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要整合人类基因组学及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计算机生物学分析、医学信息学、临床信息学、疾病特异性动态标志物和网络、精准药物研发、毒性敏感监测、疗效依赖性治疗以及预测预后,从而精准促进个体健康。例如肺癌的精准医学,它需要掌握并理解肺癌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代谢组学以及肺癌患者临床表型(包括宿主、症状、体征、生化、影像及计算程序)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要验证药物治疗的机制、效果,制定出标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最终推广应用。分子靶向治疗肺癌,可能成为精准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一个案例。  精准医学需要目前的医疗体系发生一次革命性变化,建立起一套新的诊疗体系。这套诊疗体系可以对个体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进而进行干预,以达到保护个体健康的目标,其中包含干预疾病的正确时间节点。只有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干预,才能起到真正有用的疗效。如奥巴马所言,“要保证我们建立的这一体系能够预防疾病、保证健康,而不只是仅仅依赖发病后的治疗”。  综上所述,精准医学的提出,仅仅是为攻克当前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提出的医学方向,特别是面对21世纪的医学发展,要整合各种高精尖技术,去解决人类需要面对的医学问题。能否成功?全靠我们自己去实现创新。未来:迎接复杂工程  精准医学还仅仅是一个计划,其实现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人类健康是复杂的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每一种疾病针对个体病人的具体情况又有不同表现。面对复杂的生命,不同专业的单个医生很难仅依靠自己的医学知识去攻克某种疾病。因此,我们需要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密切合作,更需要强大的专业团队进行项目管理和应用实践。我们必须明白,对于许多尚未攻克的疾病(例如癌症,以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全世界也都还在探索阶段,创新是每个医学科学工作者的责任。  面向未来,我们应当如何开展中国的精准医学计划?  一、国家顶层设计与科学决策  让新药或新的医疗方法走向国际,光靠经济实力还不够,更主要的是要有科学基础作支持。有了基础,还要经过多次的科学检验才能成功,但成功的概率依然很低。  进行医学创新,中国必须建立国家级的研究和评估机构。技术,我们要有一流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技术体系来实现对所有环节的管理,其中包括基因测试产品(仪器、耗材、服务),DNA测试技术(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反应,即PCR、DNA测序、DNA微阵列),新技术的各领域应用(诊断、新药研发、学术研究、动物研究、个性化医疗等),以及各种研究试验的结果分析、信息处理。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各种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若不从根本上掌握,就不会有创新的精准医学。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精准医学计划须借由举国之力,有足够的科学家团队参与,通过长久的计划实施、足够的经费支持有序开展。  (1)整合医学科研体系  从表面上看,中国有不少国家级的研究院所,但在彼此分散的科研活动模式下,很难加以整合利用,发挥好综合优势。过去,有国家级医学机构拿到大量国家科研经费,然后美其名曰“平台建设”,大批购买国外新设备、试剂、实验动物等,进而发表大量跟踪性论文。这些所谓的“高水平论文”,如果最终没有创新的应用发明,对国家的贡献是有限的。  现在的医学科研市场中,虽然也有国产试剂和设备,但从研究所需而言,其水平都非常低端。因此,我国的许多医学研究工作已经无法离开进口设备和试剂。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基础条件如科研设备和材料同样具有战略价值,我们必须把这些基础条件建设好。回顾美国近年来的医学发展,众多研究计划都由NIH牵头实施。日,奥巴马曾对NIH提出这样的要求:“为了赢得未来,美国需要超越世界其他国家的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创新,一流的基础建设。”  随后,NIH提出2012年的四大任务规划:通过技术更新加速发明创造;推进转化科学;提高以循证为基础的健康保护的决策机制;鼓励新研究人员和新思想。同时,在政府主导的经费直接支持下,成立了美国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其目的是:为推进转化医学学科的发展,针对广泛的人类疾病加速发展诊断和治疗新技术。  对此,如果中国没有清晰的认识,而是仍然沿用传统上分散的课题模式申请经费、定向承担国家大战略,这样是难以完成使命的。过去几年,我国各地重复建设的所谓转化医学中心,事实上造成了科研浪费的乱象。要知道,如果没有创新的基础,建设再多的转化中心也无法回答“转化什么”的问题。  (2)成功的关键在人才  如果没有人才作支撑,我国便无法推动精准医学。其中,首要问题是如何遴选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才为我们所用,同时又培养出自己本土的人才。重视基础教育,形成创新人才梯队的培养体系,我国才有可能进行精准医学的创新。  除此,我国目前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科学素养的科学项目综合管理人才,以及医学伦理人才。我们知道,从事转化医学的必须是综合性人才,既要对科学敏感,又要懂技术。  再以美国为例,为推动转化科学发展,2012年9月,建立了国家转化科学发展中心(NCATS),并任命克里斯多夫.奥斯丁为首位主任。奥斯丁就是一位综合型人才,他既有临床医学的经验,又有参加基础研究的经历,更有在著名的默克制药公司从事研究的经历。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才有整合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眼光。  NCATS是美国NIH近10年来唯一新成立的发展中心。2013年,该中心获得5.75亿美元经费,资助了美国60多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并帮助他们培养了一批新一代的转化医学研究者。他们没有把钱花在建设新的中心,而是真正资助已有的机构去从事项目研究。  中国目前的科研体制和人才机制,是否能够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值得思考。特别是,我国能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平台,同时又有年轻人才愿意奉献于这样的科研事业,将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3)法规化的国家科学管理体系  前不久,生物学杂志《蛋白质与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的研究:他们利用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了多个人类三原核受精卵中编码血红蛋白beta亚基的基因HBB,结果在国际上引起强烈争论。  我们必须考虑,这项研究为何会受到质疑?为什么我们的科学家,能够如此容易地在人类胚胎中开展研究?相关科学研究有伦理审评和约束吗?  科学技术在发展,任何简单的限制和无监管的开放,都会造成危害。“法规化的国家科学管理体系(Regulatory Science)”考量一个国家对新事物的监管能力。这样一个新概念,看起来抽象,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对科学发展的敬畏和尊重,是国家法律跟上科学发展步伐的监管制度。  我国必须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国家科学管理体系,以保证中国的科学研究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走向国际。在这个体系的建立中,核心问题是管理工作一定要包含如下两个基本方面:  第一,“最佳可及的科学(Best Available Science)”。中国能否掌握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科学研究?我们的工作是世界最先进的吗?而不是被国外笑话的“C2C(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  第二,以评价指标系统来评估按照最佳可及科学原则产生的新技术和发明(Metrics for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Claims)。任何一项发明,必须具备可考核的质量标准,才能推广使用。  对于创新来说,建立标准是最困难的事情。创新实际上就是建立起更为先进的、超过现在所使用的标准的新体系,让其他国家认可并愿意来使用。特别是对于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新方法,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经过试验后证明稳定可靠,最终才可以推广使用。实际上,所谓科学强国,就是它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审批程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是成功的例子,这也是为何国际上出现的新药大多由美国批准的原因。  二、精准医学计划中的两个问题  (1)科研与临床应用的区别  科研只是发明的第一步,研究成果的推广则是另一项复杂的巨大工程,推广一项新技术或新方法,必须通过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合作才能实现。笔者认为,针对任何一种疾病的精准医学计划,都需要大范围的国际合作,正如“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成就,源于各国通过协作建立了人类的“平均”基因组一样。  精准的治疗,就是从实用角度出发,分析具有某种特质的群体,找出与此有关的特殊基因,从而了解个体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手段。这个过程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和精神,不能造假。一项标准化的治疗方法,也许是一代人或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应当看到,所有的慢性病都属于复杂性疾病,所有的复杂性疾病都不是由单独一个因素导致的。肿瘤被普遍认为是来自多基因突变的结果。一项运用当前最新的DNA测序技术进行的肺癌细胞基因组研究结果揭示,仅在一种肺癌细胞里就存在着2万多个碱基突变。现在经常看到报道说,某某科学家找到了一个基因突变,从而对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是,这实际上应该理解为,该发现只是为对付肿瘤复杂性问题的某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已。因为任何一种复杂性疾病都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复杂性疾病之所以“复杂”,远不止是因为具有多因素特点,还表现为机体内多器官、多系统的参与。慢性病通常不单单是身体的一个地方出了问题,也不单单是体内某个组织出了问题,而可能是整个体内的多系统出了问题。以常见的糖尿病为例,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糖尿病,然而虽然都叫做糖尿病,但根据不同的机制,可以表现为I型糖尿病,或II型糖尿病,治疗它们的方法也会随之不同。  精准医疗就是要根据个体特征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现在对癌症的研究很多,但是能进入推广应用阶段的极少。其原因在于,研究的结果往往不能外推。例如,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发现,癌症患者肿瘤中的许多基因突变实际上与癌症并无关联,它们是所谓的生殖系突变,即从父母那里遗传而来,正常组织中也有这些突变。  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韦尔库列斯库等人的新研究中,他们比较了815例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这些人患有乳腺癌、肺癌、白血病等15种不同的癌症。结果发现,所检测的三分之二的基因突变是假阳性结果,与癌症无关,正常组织中也有它们的存在。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可作为癌症药物治疗靶点的基因,结果发现其中的一半突变是假阳性结果。  面对如此复杂的生命系统,笔者认为,精准医学要解决人类疾病,如今还仅仅是“梦的开始”。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美好的,但是它能否实现,目前很难说。如今,已经有医生在推广基因检测,然后据此给患者进行个体医疗指导。实际上,其中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在中国,更有人希望让这种技术快速进入医疗系统进行商业收费。这些行为,我们都理应禁止。  (2)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的关联  过去几年,中国最火的医学概念应为“转化医学”。很多人以此申请到大量的国家经费。国内许多医学院校都设立了时髦的“转化医学”专业。实际上,转化医学不是一个学科、一门学问,而是一种实践、一个行动,偏偏有许多研究院所把转化医学变成为一种时尚。  笔者认为,美国的“转化医学”仅仅是一个管理科学上的概念。他们提出转化医学的理由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不够畅通,一方面基础研究成果很多,但另一方面临床研究发现的问题成堆,却又没有具体手段来解决。所以,NIH提出这个概念,希望能强强联合,在基础和临床“两座大山”之间,建立转化医学这座便捷的大桥,让最好的新药和诊疗技术,以最快的速度用到最适宜的病人身上。  我们还要看到,精准医学实际是创新医学。在我们的转化研究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都要受制于国外的跨国公司,那么我国的精准医学又从何说起呢?结果可能是,我们又成为国际上科学研究消费的大市场。过去这些年,我们的研究机构,实际上是成了跨国公司的消费客户,我们除了产出科研论文,少有领先的创新发现。我们的医学创新,一定要在医学科研的所有环节中掌控质量标准、尽量实现自主创新。这是一个国家真正科学综合实力的体现。  笔者认为,我们没有必要过分纠结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区别。过去的“转化医学”概念推广,可以作为医学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教育,让大家认识到必须去创新。因此,从科学的本质来说,今天提出的精准医学,实际上可以作为中国转化医学的“梦幻版”。如果中国有了基因分子水平上的任何突破,为这项技术和发明的推广建立起中国标准,并能应用于全世界,那么,我们就对精准医学有了真正的了解,也实现了中国的精准医学梦。那时,中国可以自豪地被称为医学强国。&&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5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精准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