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霉菌性外耳道炎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游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游览器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cn.
还剩 5 秒&农药安全间隔期及其管理研究
已有 4670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农药 安全间隔期 管理 研究
& & &农药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投入品,农药的施用不可避免导致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农药安全间隔期是影响农药残留量的一个重要参数,笔者从农药安全间隔期入手,介绍了农药安全间隔期的概念、制定的必要性、主要作物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分析了当前安全间隔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广大读者正确认识农药安全间隔期,强化安全间隔期管理,提高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水平。一、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含义及设定必要性(一)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含义农药使用中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包括农药使用量、使用次数、施药方法、使用间隔和采收安全间隔期(pre-harvest interval,PHI)。安全间隔期是指作物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时所需间隔时间,是自作物最后一次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残留限量(MRL)以内所需的最短间隔时间。安全间隔期不同于使用间隔期和农药残效期,使用间隔期是两次或以上施药中的间隔时间;残效期是指农作物上喷施农药后,在自然条件下能保持一定防治效果的时间。我国从2000年起开始制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国家标准,截至2012年底已发布实施9批,为国家农药GAP,制定了200多种农药在30多种作物上近600项技术要求,标准规定了农药在相应防治作物和对象上的使用量、使用次数、施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为规范统一农药使用发挥了一定作用。(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设定必要性安全间隔期是农药安全合理使用中的重要参数,与农药残留量和最大残留限量息息相关,因此它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设定安全间隔期不仅是贯彻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的要求,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也是是国内外农药使用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普遍做法和重要措施。1.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25条规定“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防止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食品安全法》第35条规定“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因此,必须加快设定农药安全间隔期,推行安全合理用药,是依法履行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2.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实需求。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和种植方式改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时间和区域随之改变,病虫害发生呈现整体加重、早发、多发态势,导致农药使用量增加和违规使用现象频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披露了山东潍坊姜农不但违规超量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涕灭威),还不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消息曝光后,引发社会各界对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广泛关注和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深刻担忧,400多家新闻媒体纷纷聚焦农药安全使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同时,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已于今年3月1日实施,规定了食品中322种农药2293项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对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提出了新要求,只有严格按照批准的农药标签合理使用农药,并在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以外采收,才能保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因此,必须尽快设定足够齐全的农药安全间隔期,满足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需求。3.国内外农药安全使用的普遍做法。FAO/WHO《国际农药供销与使用行为守则》实施规范中的《农药登记资料要求指南》第4.1.2 条规定“为管理当局对登记使用农药进行充分评价,并做出决定,应提交以下信息:停止期(Withholding periods)、安全间隔期、进入间隔期(re-entry periods)、等待期(waiting periods)和其它预防措施保护人们、家畜和环境”。FAO/WHO农药残留联席会议(JMPR)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在评估和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时,还推荐了对应的农药剂型、用药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在制定的农药管理法规中都对农药使用中明确规定要提供农药安全间隔期。欧盟推行12年GAP后,基本上解决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我国于1989年开始制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从2000年开始制定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两者都规定了农药安全间隔期。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制定、特点及影响因素农药安全间隔期通常是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农药申请登记时提供的残留试验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经管理部门批准后确定的,它是农药标签标注的重要参数。(一)制定安全间隔期所需的基础数据安全间隔期的制定是一个农药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的过程,需要掌握以下四方面的信息,一是农药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急性参考剂量(ARfD)等毒理学数据;二是居民膳食摄入数据;三是田间农药残留试验数据,包括农药消解动态试验数据和最终残留试验数据,关键是农药降解半衰期和目标PHI及其附近设置间隔期的实际农药残留量;四是农作物种植模式、栽培时间、生长及收获周期、病虫害发生及防治规律等。(二)制定安全间隔期的程序方法制定安全间隔期的程序一般为:农药登记申请者预先设定一个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的时间点为目标PHI,按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等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试验,在目标PHI前后设置的间隔期采收试验样品,测定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再与农药MRL比较或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后获得,符合要求时将目标PHI定为安全间隔期。在安全间隔期的制定程序中,根据获得数据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1.给定农药MRL时。将由规范农药残留试验数据,按照试验中目标PHI及前后设置的间隔期对应的残留量与MRL进行比较,如果残留量低于MRL,则将目标PHI确定为该作物的安全间隔期;如结果高于MRL,应在符合作物生长、收获实际规律的前提下,考虑选择较长的间隔期且结果低于MRL的设为安全间隔期;如结果仍然高于MRL,且再长的采收间隔已不符合作物实际生长、收获规律,则应考虑从农业生产操作规范方面进行不影响防治效果前提下的调整,直到符合MRL和农业生产实际。如果达不到,则该农药不能批准登记使用。2.未给定农药MRL时。在此种情况下,首先选择目标PHI时对应的残留数据,依据食品中农药MRL制定程序和风险评估原则,再利用ADI和ARfD,结合居民膳食结构进行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将该农药的摄入量与ADI和ARfD值进行比较,如果摄入量小于ADI和ARfD,则目标PHI可确定为PHI;如大于ADI和ARfD,应在符合作物生长、收获实际规律的前提下,考虑采用较长的采收间隔期所对应的数据重复上述步骤进行评估,直到摄入量既小于ADI和ARfD,又符合农业生产实际时。如果达不到,则该农药不能批准登记使用。(三)安全间隔期的特点1. 安全间隔期只有同时满足农药MRL和作物种植生长实际的要求才有意义。安全间隔期的制定是将作物生长的规律与试验数据相结合,通过科学推荐、风险评估获得,它既不是纯经验也不是纯粹依据理论计算得到的。如设定农药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4天,在水稻上为1天均不符合生产实际。2. 安全间隔期是变化的。由于安全间隔期受作物种植模式、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时期、MRL等因素的影响,当某一因素变化时,有可能导致安全间隔期的调整。如农药抗性增强,施药量提高,可能导致安全间隔期延长;如果农药MRL提高,可能导致安全间隔期变短。3.不是所有农药都制定安全间隔期。对一些毒性低,或者不用于食用作物的农药,经过风险评估和管理部门批准,无需标注安全间隔期,也可免除制定农药对应作物上的MRL。如我国登记的生物农药、矿物油农药等均无需规定安全间隔期。另外,对规定了作物生长期特定施药时期的一般不规定安全间隔期,如芽前、种植时、开花前、剑叶期或苗期等特定时期施药以及大部分除草剂,此时,安全间隔期的重要性则排在第二位,可以不标注。(四)制定安全间隔期的影响因素1. 农药性质。农药本身的理化特性和产品剂型决定着农药在作物和环境中的降解速率,一般来讲,性质稳定、不易降解的农药,半衰期长,安全间隔期就长,性质不稳定、易降解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就短。如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丙硫克百威5%颗粒剂为50天,丁硫克百威20%乳油为30天。&&&2. 作物种类。由于不同作物形态学、生长速率以及农药在作物中吸附、迁移和代谢转化等存在差异,农药在作物上的降解速率不同,导致同一种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亦不同,相同条件下果菜类作物上的农药降解速率比叶菜类快,安全间隔期短一些,如阿维菌素1.8%乳油的安全间隔期在叶菜上位7天,在黄瓜上位2天。3. 环境条件。由于日光、气温和降雨等气候因素,同一种农药在相同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我国南北方作物的种植及生长周期存在着较大差异,安全间隔期可能不同。另外,在同一地点,种植模式不同安全间隔期也可能不同,如在同一地点,陆地和温室大棚的同一作物,安全间隔期也可能不同。4. 使用模式。在同一作物上,因农药使用量、使用次数和施药方式等农药使用模式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安全间隔期不同。一般土壤处理比喷雾时的安全间隔期要长。最高使用量、最多使用次数和最短安全间隔期的残留试验数据一般用于推荐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5. 其它因素。主要是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中的参数的影响,一是毒理学数据,如美国和欧盟在毒理学终点选择、安全系数选择等存在差异;二是膳食消费结构存在差异,如美国和欧盟大米摄入少,小麦摄入多;这些因素影响风险评估结果,从而要求作物中残留农药降解到相应数量,以满足风险评估,反过来影响安全间隔期的设定。三、主要作物中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农药安全间隔期是与农药剂型、作物、防治对象、施药量、施药次数、施药方式对应的,使用时应按照农药标签标注事项施药和采收。近几年来问题较多的热点作物(产品)上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如下。(一)主要蔬菜上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1.叶菜。阿维菌素1.8%乳油7天,毒死蜱48%乳油7天,氯氟氰菊酯2.5%乳油7天,氯氰菊酯25%乳油3天,溴氰菊酯2.5%乳油3天,顺式氰戊菊酯5%乳油3天,氰戊菊酯20%乳油12天,四聚乙醛6%颗粒剂7天,喹硫磷25%乳油24天;2.黄瓜。阿维菌素1.8%乳油2天,啶虫脒20%乳油2天,啶虫脒20%可溶粉剂1天,噻唑磷10%颗粒剂25天;百菌清45%烟剂3天,氟硅唑40%乳油3天,溴甲烷98%压缩气体60天(土壤处理),咪酰胺锰盐50%可湿性粉剂7天,腐霉利50%可湿性粉剂1天,丙森锌70%可湿性粉剂5天,嘧霉胺40%悬浮剂3天,(二)主要水果上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1.苹果。啶虫脒20%乳油30天,丙硫克百威5%颗粒剂50天,丁硫克百威20%乳油30天,联苯菊酯10%乳油10天,氯氟氰菊酯2.5%乳油21天,氯氰菊酯25%乳油21天,溴氰菊酯2.5%乳油5天,顺式氰戊菊酯5%乳油14天,氰戊菊酯20%乳油14天;异菌脲50%可湿性粉剂7天,代森锰锌80%可湿性粉剂10天2.柑橘。阿维菌素1.8%乳油14天,啶虫脒20%乳油14天,丁硫克百威20%乳油15天,杀螟丹98%可溶粉剂21天,毒死蜱48%乳油28天,氯氟氰菊酯2.5%乳油21天,氯氰菊酯10%乳油7天,溴氰菊酯2.5%乳油28天,顺式氰戊菊酯5%乳油14天,氰戊菊酯20%乳油7天,灭多威24%可溶粉剂15天,喹硫磷25%乳油28天;咪酰胺25%乳油14天(浸果),咪酰胺锰盐50%可湿性粉剂15天(浸果),硫线磷10%颗粒剂120天(沟施)。3.香蕉。腈苯唑24%悬浮剂42天,异菌脲25%悬浮剂4天(浸果),代森锰锌42%干悬浮剂7天,代森锰锌43%悬浮剂35天,咪酰胺45%水乳剂7天(浸果),丙环唑25%乳油42天,戊唑醇25%水乳剂42天,噻菌灵45%悬浮剂10天(浸果)、40%可湿性粉剂14天(浸果)。(三)主要粮食作物上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1.水稻。丙硫克百威5%颗粒剂60天,克百威3%颗粒剂60天,丁硫克百威20%乳油30天,仲丁威50%乳油21天,杀螟丹50%可溶粉剂21天,吡虫啉20%可溶液剂7天,四聚乙醛6%颗粒剂70天,喹硫磷25%乳油14天,杀虫单80%可溶性粉剂30天;己唑醇5%悬浮剂45天,甲基硫菌灵70%可湿性粉剂30天,2.小麦。毒死蜱48%乳油14天,氯氟氰菊酯2.5%乳油15天,溴氰菊酯2.5%乳油15天,顺式氰戊菊酯5%乳油21天,灭多威90%可溶粉剂14天;丙环唑25%乳油28天,甲基硫菌灵70%可湿性粉剂30天。四、我国安全间隔期制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安全间隔期数量少。截至2013年9月,我国登记农药有效成为600多个,农药产品2.9万个,常用农药400多个,登记作物200多种,由于部分农药为相同产品,农药产品-登记作物组合实际数量为3000多项(几千项),按理应制定相应的安全间隔期,但我国仍有部分农药没有规定安全间隔期。另外,水稻、小麦、柑橘、甘蓝等大宗作物登记农药多,安全间隔期相对完善,但生姜、杨梅等小作物和特殊作物缺乏农药登记及相应的安全间隔期。同时,我国虽已实施9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制定了200多种农药在30多种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但其它大部分并未上升为国家标准,国家农药GAP数量缺口较大。2.制修订速度慢。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受以前农药登记政策的影响,部分农药虽已登记使用20多年,但仍未制定相应的安全间隔期。二是我国制定的9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部分参数是基于70~90年代的残留试验数据制定的,至今未进行修订,对一些禁限用农药的GAP仍保留在准则中,不仅不能指导农业生产,还会误导消费者和农民。3.安全间隔期执行难。认识上,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加之受宣传教育和农民自身知识面等多方限制,整体缺乏对农药安全间隔期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缺乏对农药残留与安全间隔期密切相关的认识。技术上,我国以前批准的部分农药安全间隔期参考或直接引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数据,并未进行验证试验和全面评估,不能充分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和农药使用的实际情况。操作上,由于作物分类笼统,有些农药制定了一类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实际上,农民不知道作物分类,乱用药和不按安全间隔期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对同一农药产品防治相同作物病害,用药量和施药方式一致时,存在安全间隔期相差较大的现象。(二)加强安全间隔期管理的建议1.进一步完善农药管理法规。要以修订《农药管理条例》为契机,修订完善《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等配套技术规范,提高农药安全间隔期等安全性管理要求和标准,强化安全间隔期在农药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将安全间隔期执行情况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依据。出台措施,推动小作物和特色作物登记并制定安全间隔期。2.加快制修订《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是加快制定已登记农药的合理使用准则,重点对我国有残留试验资料但没有制定合理使用准则的农药-作物,加快发布实施相应的准则。二是加快修订现有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对已撤销或限制使用的农药,撤销相关使用技术要求,修订不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的部分参数。3. 加大宣传和技术指导力度。一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涵盖农药安全间隔期等农药使用方面的技术标准的发布、宣传、咨询和服务公共互动平台,让广大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等容易掌握并获得相关资讯;二是加强宣传培训,主动做好安全用药宣传,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提高对安全间隔期的认识和安全用药水平。&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中华园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华园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华园林网联系。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2热门搜索: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几种常见农药安全间隔期
几种常见农药安全间隔期
来源:中国农药第一网 浏览次数:78
几种常见农药安全间隔期:
一、杀菌剂
75%的可湿性粉剂7天;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5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7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7天;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5天;50%加瑞、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2~3天;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4天。
二、杀虫剂
10%氯氰菊酯乳油2~5天;2.5%溴氯菊酯2天;2.5%功夫乳油7天;5%来福灵乳油3天;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天;1.8%爱福厂乳油7天;10%快杀敌乳油3天;40.7%乐斯本乳油7天;20%灭扫利乳油3天;20%氰戊菊酯乳油5天;35%优杀硫磷7天;20%甲氰菊酯乳油3天;10%马扑立克乳油7天;25%喹硫磷乳油9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天;5%多来宝可湿性粉剂7天。
三、杀螨剂 50%溴螨酯乳油14天;5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7天。
如果您有农药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或邮箱:
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您使用中国农药第一网平台服务,或访问中国农药第一网平台网页时,中国农药第一网平台自动接收并记录的您的浏览器和计算机上的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您的IP地址、浏览器的类型、使用的语言、访问日期和时间、软硬件特征信息及您需求的网页记录等数据;如您下载或使用中国农药第一网平台或其关联公司移动客户端软件,
或访问移动网页使用中国农药第一网平台平台服务时,中国农药第一网平台可能会读取与您位置和移动设备相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型号、设备识别码、操作系统、分辨率、电信运营商等。
一周点击排行榜真菌杀虫剂——块状耳霉菌--《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17期
真菌杀虫剂——块状耳霉菌
【摘要】:正块状耳霉菌,商品名:杀蚜霉素、杀蚜菌剂,主要剂型:200万菌体/毫升悬浮剂。属活体真菌、低毒杀虫剂。适应小麦、棉花、花生、蔬菜等多种作物,可防治蚜虫、蝽象、白粉虱、潜叶蛾、蓟马、稻飞虱、叶蝉
【关键词】:
【分类号】:S482.3【正文快照】:
块状耳霉菌,商品名:杀蚜霉素、杀蚜菌剂,主要剂型:200万菌体/毫升悬浮剂。属活体真菌、低毒杀虫剂。适应小麦、棉花、花生、蔬菜等多种作物,可防治蚜虫、蝽象、白粉虱、潜叶蛾、蓟马、稻飞虱、叶蝉等。对人、畜、天敌安全,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具有胃毒、触杀及一定的内吸作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爱农;;[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20期
;[J];农药市场信息;2003年13期
李增智;[J];中国森林病虫;1990年03期
小辉;[J];农业装备技术;2002年06期
;[J];农药市场信息;2005年07期
余露;;[J];农药市场信息;2009年01期
王成树,李农昌,李增智,汤坚;[J];中国生物防治;1998年03期
;[J];新农业;2007年01期
张俊华;;[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王滨;李增智;姚剑;;[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馮明光;;[A];’98海峡两岸害虫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1998年
王滨;李增智;;[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冯明光;;[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娄永根;程家安;;[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刘宝生;方继朝;郭慧芳;钟万芳;王节萍;;[A];昆虫学研究进展[C];2005年
胡进生;程遐年;;[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耿博闻;张润杰;;[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徐静高;吴水祥;刘桂良;许燎原;吴降星;;[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吴涛;姜卫红;王玲;裴霄敏;;[A];第三届湖北湖南植保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董涛海;;[A];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曹慧南;[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邓力?谭显全;[N];农民日报;2007年
柳丹;[N];咸宁日报;2006年
张宏民;[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仲科;[N];中国化工报;2009年
庞利萍;[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王贵斌;[N];楚雄日报(汉);2009年
周德龙;[N];蚌埠日报;2006年
胡楠;[N];长江日报;2007年
吴美章;[N];福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素丹;[D];浙江大学;2006年
金少锋;[D];浙江大学;2010年
刘彩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庞秀华;[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刘晓东;[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张永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刘小燕;[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李忠;[D];贵州大学;2008年
苗雪霞;[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夏焕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小凤;[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季璐;[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张瑞霞;[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赵海英;[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刘玉坤;[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孟建彤;[D];四川大学;2002年
王韶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齐会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郭一妹;[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臧建成;[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药安全间隔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