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江西省胸科医院院长长高高方方

岁月的记忆&分手是为了挽留&感谢你走进我心里&好色上司会猎取怎样的女下属
分手是为了挽留
感谢你走进我心里
女子嫁了智障老公却生下公公的孩子,还要被公公…
37,61(,),(),33,,,,
3,(),,,,,,,,,,,
,,,,10,,,,,
,,,,,,,,,,
公公竟然给我下迷药强迫我和小叔子上床,只为早日抱上孙子
好色上司会猎取怎样的女下属
降低心脏病及中风风险,美国FDA颁布“减盐指南”
仅仅以比萨饼、罐头汤类、熟食肉类、蘸酱和汉堡包为例,在这些美国大众的日常饮食里面,食盐含量往往大幅超标。针对这一不健康现象,近日美国FDA提出了“每日盐摄取量减少三分之一”的号召,希望以此降低美国民众罹患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在这一份近期发布的非强制性指南草案中,美国FDA建议食品制造商及大型连锁餐厅降低数百种加工食品中食盐的含量,并且设置了2年期和10年期的食品少盐目标。
人们从日常食物中摄取的盐有超过70%来自经加工处理或预包装形式的食品。FDA的目标是希望透过拟定这份非强制性的指南逐步减少民众的食盐摄取量,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自由,以选择是否加盐或者加多少量。众多医学研究表明,钠盐摄取过量会提升血压,这是患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成人的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约为3400毫克,高出了专家建议食盐摄入量的近50%。FDA的目标是把该摄取量削减至2300毫克。美国FDA非常详细的把所涉及食物分为了150类,包括了面包、比萨饼、三明治、火腿肉片等等,而且每一种类食物都有不同的减盐标准。
美国CDC主任Tom Frieden博士对FDA所发布的该指南草案表示支持,并且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心脏病和中风是身体健康的头号大敌,高血压也是产生这些患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在美国,每天因高血压相关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上千!大量科学研究持续发现,减少钠盐摄取量可显著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即便微量减盐也能对身体健康有意想不到的益处。”
他还补充说道:“类似的减盐方案在世界三十余个国家里已经得到了实施和倡导。以英国为例,2003至2011年间钠盐的摄取量下降了15%,与此一致的是,心脏疾病和中风患病率也随之大幅下降。”
我们期待通过“少盐”号召,各国民众能逐步意识到高盐、高糖和高脂饮食习惯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并以切实的行动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备受关注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在即,6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表示,发展和应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可为百姓带来更多的便利服务,有利提高健康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但对所有个人健康医疗信息的隐私保护应严格法律法规,加强应用安全风险评估和防范。
健康医疗大数据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
健康医疗大数据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涉及医药服务、疾病控制、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数据的汇集和聚合,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金小桃表示,6月8日,第136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指导意见》,并从三个方面明确了今后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和规范:一是按照安全为先、保护隐私的原则,优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部门、区域、行业间数据开放融合、共建共享。二是集成医学大数据资源、构建临床决策、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支持系统,拓展公共卫生监测评估、传染病疫情预警等应用。三是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康档案等基础性数据库,规范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严格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准入,建设实名认证等控制系统,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指导意见》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如到2017年底,我国要实现国家和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全国药品招标采购业务应用平台互联互通;2020年,建立起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分级开放应用平台,基本实现城乡居民拥有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
大数据有助提升百姓“自主健康”
就医“少跑腿”
健康医疗大数据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便捷呢?
金小桃说:“第一,可不断增强百姓‘自主健康’的服务体验。随着互联网健康咨询、预约就诊、预约挂号、诊间结算、医保联网异地结算、移动支付等服务的不断‘落地’,健康医疗大数据让人民群众实现‘少跑腿’,带来更为方便的应用服务。第二,可放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随着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和完善,大数据技术与健康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应用,能够使优势资源‘下得去’,更好地推动分级诊疗落地,加快远程医疗普及,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第三,“整合型”健康医疗服务模式优化百姓就医。利用大数据,将各种健康数据、各种生命体征的指标,集合在数据库和健康档案里面,再通过可穿戴设备,及时监控血压、心率等方面的生命体征指标,提供及时的健康提醒。这种集预防、治疗、康复和管理为一体的健康服务,将成为未来医疗服务管理的新趋势。”
大数据将加强“脱敏”信息和隐私保护双重研究
如今,随着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数据已进入名副其实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加强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金小桃指出,安全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对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最基础的在安全,因此应从三个方面高度重视对其相关数据的隐私保护。一是要对个人的健康医疗信息依法进行严格管控保护,绝不能公开或泄露;二是要对涉及健康医疗数据的整个管理要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脱敏”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双重研究,一方面研究这些信息成为公共开放数据的可能性以及它的实现路径,另一方面要着力保护好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方方面面。三是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好大数据的集存、收集包括挖掘应用相关的模式,能够使居民的个人信息、隐私得到很好的保护,适应经济新常态地应用发展。
“未来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将在利用现有设施资源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做好推广工作,进一步促进健康医疗新业态、新模式的扩大应用,建立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更好地为群众健康、市场主体创新服务。”金小桃说。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针对FLT3-ITD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抑制剂
CHMFL-FLT3-165对FLT3-ITD阳性AML病人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
CHMFL-FLT3-165减缓FLT3-ITD阳性AML肿瘤在小鼠体内的增长&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课题组、刘静课题组针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FLT3靶向抑制剂CHMFL-FLT3-165。该研究成果以Discovery
of a Highly Potent FLT3 Kinase Inhibitor for FLT3-ITD Positive
AML&为标题于Nature&旗下的国际学术期刊《白血病》(Leukemia)在线发表(doi:10.1038/leu.)。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年人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仅25%,多数病例病情急重,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通常在几个月内就会导致死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LT3&基因的异常表达、突变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大约30%AML患者中存在&FLT3&的基因变异,其中FLT3蛋白的近膜结构域的内部串联重复序列突变(FLT3-ITD)占FLT3突变的67%。FLT3&突变是一种重要的原癌基因,是一个经过临床验证的治疗AML&的有效药物作用靶点。
研究团队的研究人员前期发现的老药“依鲁替尼(Ibrutinib)”可以选择性靶向FLT3-ITD&阳性AML&细胞,之后在依鲁替尼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设计(rational
design)研制出高活性高选择性的FLT3靶向抑制剂CHMFL-FLT3-165。该抑制剂在体外对FLT3 wt/ITD激酶展现出极强的抑制活性,可以有效抑制FLT3-ITD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及原代病人细胞的增殖。在临床前动物模型实验中,CHMFL-FLT3-165可以减缓FLT3-ITD阳性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肿瘤在小鼠体内的增长,50
mg/kg/d的剂量肿瘤抑制率达76%。
目前,现有的FLT3抑制剂都是多靶点抑制剂,同时抑制FLT3和c-KIT会产生骨髓抑制毒性。CHMFL-FLT3-165对c-KIT取得了超过20倍的选择性,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分别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申请的保护。该项研究获得了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让肿瘤病人治疗更精准,上海启动建设基因检测示范中心新项目
基因检测可实现重大疾病的预警、预防和预后以及个体化治疗等,目前可应用这种技术检测的疾病数量超过1500种。6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之“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项目在上海启动。
澎湃新闻()从启动仪式暨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精准医疗论坛”中获悉,这一项目经国家发改委审批正式落户浦东张江,项目将由第三方生物医学检测机构出资建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参与合作。
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有望形成“上海市肿瘤及遗传病精准医疗和防治示范中心”,使遗传缺陷患儿出生率明显下降,高发肿瘤病人的治疗更加精准。
另据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多家医疗机构获悉,近年来上海一些综合性医疗机构及妇产科、儿科等专科医院都开始尝试运用基因筛查与诊断技术,这一技术在肺癌、大肠癌、乳腺癌等高发领域已经普及,在唐氏综合症、白血病等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综合征等疾病方面也逐步渗透。&
血液等样本在医院采集后送往第三方检测
所谓“基因检测”,即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每个人都能从父母身上遗传到30亿个基因密码,要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必须对这些密码进行剖析,而基因检测就是在做这种解码工作。
作为一项全新的前沿技术,基因检测不仅能准确检测人体的基因信息,还能在此基础上依靠生物信息技术计算出人体罹患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和精准治疗。
2015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率先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开展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筛查为重点,推动基因检测等先进健康技术普及惠民,引领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经过近一年的申报、评估等流程,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批复了第一批共27个省市自治区申报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2016年4月28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正式批复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上海慧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出资建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合作的“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此前,上海还有云健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也被列入国家首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其中,“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这一中心将围绕中国人群遗传病和高发恶性肿瘤,开展一系列基因检测服务和产品开发,实现高发肿瘤和遗传病从肿瘤遗传因素分析到早期发现,再到个体化诊疗及复发和预后监测的全程基因检测解决方案。
澎湃新闻记者从多家医疗机构获悉,今后,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的肿瘤患者以及遗传性疾病患者,其血液或体液等样本在医疗机构完成采集后,可以经由专业、独立的第三方医疗生物检测机构帮助其进一步检测并得到大数据分析,运用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PCR、分子病理等示范技术平台,经1-2周时间,最后形成一套完善的靶向治疗方案。靶向药物可以一改过去肿瘤治疗中“药不对症”的一些情况,使患者在后续治疗方面更精准、更有效,减少患者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高发肿瘤基因诊断已在临床应用
目前,关于肿瘤的基因筛查与诊断技术在临床已有应用,尤其是在一些高发肿瘤领域已经开始普及,如肺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等,同时在唐氏综合症等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综合征等疾病方面也逐步在渗入产前基因诊断与筛查技术。
据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疾病与健康基因组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国屏指出,他曾接触过一例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案例,患者为49岁女性,通过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高出正常值10倍,确诊为结直肠癌肝转移,不能手术,先进行了化疗治疗,最终通过基因测序、数据分析等从多种候选药物中筛选出了毒副作用较少、对患者药物疗效好的一种药物。经过数个月的化疗期后,患者CEA和CA19-9明显下降,随后进行手术与后续治疗,最终肿瘤标志物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此外,澎湃新闻从上海多家医疗机构获悉,当前本市一些综合性三甲医院、妇产科与儿科等专科医院近年来都逐步尝试采用基因诊断与筛查技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5月底成立了“精准医学中心”,将在心脏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防以及基因体验等方面发力;瑞金医院血液科等引入了“精准医疗”的理念,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去寻找白血病最佳的治疗效果,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在罕见病诊治方面也引入了基因测序手段来寻找或筛查致病基因。
产前基因筛查近两年在国家卫计委等部门的支持下上海一些产科医院也在临床开展。从2015年起,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一些专科医院均已开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等基因筛查技术,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基因测序分析,更精准地识别致病基因,从而确保一些有癌症家族史的家庭也可以孕育出健康新生儿。
赵国屏进一步透露,上海目前正在筹建“生物样本库”,同时将建设精准医疗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储存、利用与共享平台,建立起大规模的人群队列研究,目标是根据“患者个体”在基因型、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特异性,制定个性化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方案。
新药诞生背后的故事:如何蒙眼造出好钥匙
常用药阿司匹林和其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的化学结构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本草纲目》更是因为周杰伦响彻大江南北。传统中医以天然存在的植物或者动物入药,这很容易理解。那么,我们日常服用的各种小药片或者胶囊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
5月25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刊发了题为Overcoming EGFR(T790M)and
EGFR(C797S)resistance with mutant-selective allosteric
inhibitor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耐药性突变肺癌的新型异位抑制剂(第四代新药)EAI045的研发成功,EAI045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可以克服T790M/C797S耐药突变的抑制剂。
该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973”项目专家云彩红近日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药物诞生背后的故事。云彩红是国际上第一个抗EGFR第三代药WZ-4002研发工作的主要贡献者之一,该项研究早在2009年便发表于《自然》杂志。
“蒙眼造钥匙”
仔细阅读过药物(西药)说明书的人都对药物中的化学结构式很熟悉,但可能并不知晓到底是什么意思。云彩红解释说,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都是小分子化合物,“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就好比一把‘钥匙’,可以用来打开与之匹配的一把‘锁’;这把‘锁’就是药物分子直接作用的对象,它通常是与疾病治疗密切相关的某种蛋白分子,我们称之为药物作用的靶点”。
问题来了,因为绝大多数针对靶点的药物并不是天然存在的,因此发明一种新药的过程就好比是为一把没有钥匙的锁去打造一把钥匙。那么,怎样才能打造出这样一把“钥匙”呢?亦即这些具有药效的小分子化合物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呢?
当一把锁没有钥匙而且不知道它的内部构造时,要想造出一把钥匙可以说是十分困难的。传统的药物研发方法正是如同这般蒙眼造钥匙。
到底什么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锁,钥匙的尺寸和齿形应该是怎样的呢?在药物研发中问题就是:小分子化合物需要有怎样的化学结构才能成为药?
一个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大规模尝试。云彩红说,“原理其实很简单,当不知道什么样的钥匙可以打开锁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把所有可能存在的钥匙都造出来逐一尝试,看哪一把钥匙能打开这把锁”。
为了快速地、大批次地筛选钥匙,药物研发中实际采用的方法被叫作
“高通量筛选”。高通量筛选需要规模巨大的化合物库,这种化合物库往往包含数以百万计化学结构各异的小分子化合物;还需要能实现快速、可批量测试、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因此不论是生产(或购买)、储存、管理还是筛选这些化合物库,都是大工程,不仅需要巨额的经费、专门的设备,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更糟糕的是,即使高通量筛选能找到这样一把“钥匙”,也无法保证这把“钥匙”是完美的。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钥匙”虽然勉强能打开“锁”,但药效不佳;另一个是,这把钥匙不仅能打开要打开的“锁”,也能错误地打开其他不应该被打开的“锁”。因此,在发现初步具备活性的化合物后,往往还必须再花数年时间进行所谓“构效关系分析”来逐步改进其化学结构。
对“锁”下“钥”
鉴于此,结构药理学与基于三维结构的药物设计应运而生,目的正是为了不再“蒙着眼睛”找钥匙。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结构药理学与基于三维结构的药物设计将结构生物学研究方法应用到药理学研究和药物设计之中。
尽管该理念的提出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但直到近几年这一方法才得以真正充分验证、有效和普遍实施。
云彩红告诉记者,目前在国际上倡导和应用结构药理学比较多的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学校以及国外一些大型制药公司。
结构药理学通过测定“锁”,即药物作用靶点的三维结构或者它与“钥匙”药物分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主要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测定靶点结构以搞清楚“锁”的精细构造,进而根据“锁孔”的内部结构有目的地打造一把可以与“锁孔”匹配的“钥匙”,这正是基于三维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
二是当已经找到一把初步可用的“钥匙”,即备选的活性化合物的时候,通过测定它与“锁”即靶点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可以阐明这把“钥匙”与“锁”作用的确切原理。比如化合物结合在靶点的什么位置,通过哪些化学基团与靶点相互作用等。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知道具体是“钥匙”的哪些部位在与“锁孔”相互作用,而哪些部位与“钥匙”和“锁孔”的相互作用无关。
三是如果现有“钥匙”不够完美,那么通过对“锁”“钥”复合物的精确三维结构分析,可直观、明确地知道这把“钥匙”的哪些部位应该做什么修改,才能更好地匹配这把“锁”;以及在保证“钥匙”能开“锁”的前提下优化“钥匙”的其他性质,比如把“钥匙”非重要部位进行删除或改造,使钥匙更经济、美观和方便,这就是对药物化学结构的精准定向设计。
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如前所述,传统药物研发方法因为常需对规模巨大的小分子库进行筛选,之后又必须进行比较盲目的构效关系分析来逐步改进药物结构,研发过程耗资大、周期长。
而基于结构药理学研究的合理或精准药物设计,因为知道了靶点的内部结构及其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精确细节,就不必像传统药物研发那样费时费力地去尝试巨大数量的“钥匙”。通过“锁孔”的结构可以大致推测打开它所需要的钥匙的形状,有可能直接设计出这样的“钥匙”来。而且,这样依据锁孔做出来的“钥匙”,可以直接识别其有效和无效部位。通过比较有效和无效部位,研究人员很容易对现有的“钥匙”进行精准定向的改造。
不难发现,结构药理学是传统的分子药理学研究的重要补充,而基于结构药理学的合理/精准药物设计则是传统高通量筛选和构效关系分析技术的重要补充,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解决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在新型异位抑制剂EAI045的研发过程中,结构药理学研究再次起到了空前重要的作用。云彩红告诉记者,事实上这是一个由结构生物学家与化学家共同主导,结合细胞生物学和动物模型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正式启动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之"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项目正式启动,由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和上海慧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单位共同举办的"国家基因检测应用示范中心启动仪式暨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精准医疗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圆满举行。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乔国新、浦东新区科委主任唐石青、张江管委会副主任付军、原上海市科委主任华裕达等启动仪式上发表了致辞。
示范中心承担单位代表来自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肖华胜博士介绍了本中心的项目背景和示范中心的具体建设内容:2015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发改高技[号),"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是六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之一该工程包"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相关资质的机构,采取网络化布局,率先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开展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筛查为重点,推动基因检测等先进健康技术普及惠民,引领重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经过了申报了答辩程序,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批复了第一批共27个省市自治区申报的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健康技术普及惠民。
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第一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建设方案的复函》(发改办高技〔号),正式批复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伯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上海慧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出资建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合作的"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该中心将围绕中国人群遗传病和高发恶性肿瘤,开展一系列基因检测服务和产品开发。实现高发肿瘤和遗传病从肿瘤遗传因素分析到早期发现,再到个体化诊疗及复发和预后监测的全程基因检测解决方案;从而形成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PCR、分子病理等示范技术平台,建立和优化高通量基因检测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体系,采用本地计算平台和云计算平台结合的方式,实现10P数据存储规模,1000核的计算能力;同时,基因检测行业标准和规范建设。依据临床上CAP认证的标准,依据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业务标准和操作指南,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规范(CLIA'88)以及2015年国家和地方卫计委出台的一系列规范对高通量分子检测的实验,数据分析,报告解读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形成行业认证体系和标准。该项目建成后将在肿瘤防治上形成一个基于组学技术和成果的"上海市肿瘤及遗传病精准医疗和防治示范中心",建立"基因医疗快车道"模型,使遗传缺陷患儿出生率明显下降,高发肿瘤病人的治疗更加精准。
在随后举行的"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精准医疗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张旭院士作院士主题报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副院长、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吴家睿院长、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李亦学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万涛教授、阿斯利康胡旻高级研究员等专家共聚一堂就"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精准医学"、"基于大数据的疑难病诊治及肿瘤精准方案选择"、"液体活检在肺癌精准治疗应用的进展"等议题分别奉献精彩报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指出基因检测技术在重大疾病的预警、预防、预后及个体化诊疗等方面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此次政府出台系列政策,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推动基因产业发展。高发肿瘤及遗传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的建成将有利于提高遗传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水平,对于加快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生物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项民生基因检测工程的实施,也将"新型健康惠民工程"惠及更多群众,并以"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为龙头,带动上海和华东地区"精准医疗示范应用中心"的发展。(生物谷)
################
『伯豪生物』
伯豪生物是一家以科技服务、疾病与健康检测服务、分子检测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伯豪生物成立之初依托于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生物芯片、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筛选验证、分子检测、基因编辑、生物样本分析和生物信息技术平台。多年来,伯豪生物凭借高标准的技术平台和多样化的服务等竞争优势,向国内外药物研究企业、医院和科研单位提供系统的生物学研究全面解决方案。目前正在向20余家跨国制药企业(包括排名前10位的跨国制药企业)和超过8000家的国内科研机构、医院和企业等,提供基因表达谱、基因分型、比较基因组学、DNA甲基化、miRNA、生物标志物筛选、基因功能验证、生物信息等技术服务。多年来,完成各类科技服务项目超过万项,协助用户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影响因子总计超过4000分。
2016年,伯豪生物利用多年高通量组学技术研发优势,集合控股子公司伯豪医学、伯豪医药、迅伯生物的临床分子检测、产品研发和营销渠道优势,将业务重点聚焦于临床分子检测和遗传健康服务等领域,实现从"服务"到"服务+产品"的业务转型,形成以科技服务业务、临床分子检测业务和分子检测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业务为三大支柱的公司业务布局。
『伯豪医学』
伯豪医学是伯豪生物控股子公司,是经上海市卫计委批准执业的医疗机构。专注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健康管理和临床实践的应用,服务涵盖疾病风险评估、早期筛查、诊断、个体化医疗、疗效评估、复发监控的全过程。伯豪医学基于集团公司强大和完整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的基础,按医学实验室行业认可标准ISO1及CAP要求,专业打造一个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分子生物学检测中心,并结合国内外分子医学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以PCR、测序、芯片和杂交四个技术平台和专家队伍为核心的完备分子医学检测能力。为提高我国的分子诊断技术水平、促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切实实现个体化医学和精准医疗的理念提供支持,并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分子医学研发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和行业的技术进步。
『慧算生物』
上海慧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一家致力于结合多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应用于精准医学成果转化的高新技术公司。公司科研团队依托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新一代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医学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生物信息学计算方法等领域和方面承担了多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专项、上海市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项目。公司精准医疗团队已开发肿瘤个性化用药、遗传性肿瘤风险评估、遗传疾病检测等等方向的检测,专业的临床信息解读及行业数据库开发服务,此外还提供规模化的云计算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咨询服务。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精良的技术团队,拥有包括三名院士在内的专业技术顾问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为李亦学教授,现任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上海药物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生物信息学会理事长。公司汇聚了海内外高端生物信息技术研发人才,和一大批资深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菁英,团队中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超过半数,还有多位博士后人员加盟。公司旨在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专业、可信的精准医疗产品以及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生物医学云计算和专家咨询服务,并为生物医学领域培养和输送专业的生物信息学人才。
别盲目安慰抑郁症患者,你需要查查他的粪便
日本国立神经医疗研究中心对43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和57名健康者肠内细菌对比后发现,抑郁症患者人群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少于健康人群。这一研究结果显示,有益菌少的人患抑郁症风险较高。
日本目前接受抑郁症治疗的患者约有70万人,而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据推测超过治疗者数的3至4倍,是威胁日本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人们一般认为,抑郁症病因是神经递质异常、应激反应的内分泌异常以及慢性炎症等生物学原因,但对抑郁症并没有更多的了解。人类肠道有1000多种细菌,数量超过100万亿个,总重量约为1至1.5公斤。这些细菌从食物中吸收营养,合成维生素及蛋白,防止外界病原菌侵入人体,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
研究小组以43名抑郁症重症患者和57名健康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他们从被试验人员的粪便中采集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用16S
rRNA遗传基因逆转录定量PCR方法分析发现,抑郁症重症患者的双歧杆菌数明显低于健康者;乳酸杆菌总菌数也同样偏低。在有关分析中,双歧杆菌临界值(每克粪便中109.53个)以下的抑郁症重症患者人数比为49%(21/43人),健康人群为23%(13/57人),每克便中双歧杆菌数少于109.53个时,抑郁症重症患者发病风险增加3倍;乳酸杆菌数量在每克便中少于106.49个时,抑郁症重症患者发病风险增加2.5倍。研究小组还发现,在被试验者中,并发过敏性肠综合征的比率在抑郁症重症患者中明显增高。
这份刊登在《情感障碍》杂志网络版的研究成果,首次报告了有益菌数量少易导致抑郁症发病风险增加,也发现过敏性肠综合征这种应激性身心病也与有益菌有关。乳酸菌饮料和酸奶等益生菌的摄取可能对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有效。
你全身上下都有哪些微生物,这个人都可以给你画出来
皮特·德利斯特恩利用质谱技术来“窃听”微生物世界里的分子交谈。
皮特·德利斯特恩的方法能够揭示微生物在复杂群落中的作用与功能。图片来源:Sandy Huffaker
除了一张跑步机办公桌,皮特·德利斯特恩(Pieter
Dorrestein)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办公室并没有什么特别:一张圆形工作台周围摆满了椅子,书架上满是期刊、论文和书籍,还有许多表彰他个人及其工作的奖章。
但一旦他开始给来访者演示他的工作,一切突然就变得神奇了起来。他在电脑上打开一份3D的空间展示画面:画面中有四个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中一个就是德利斯特恩本人——他们看起来就像是被溅上了颜色鲜亮的油漆。为了制作这个画面,研究人员将房间的每个平面,甚至包括屋子里的人用棉签擦拭了几百次,然后用质谱技术分析棉签来鉴定其中的化学物质。
这幅画面揭示了许多关于这个空间和空间里的人的信息。德利斯特恩的两名同事是重度咖啡饮者:在他们的手上和脸上检测到了咖啡因的斑点,同时在地板上也有相当大的一块斑点,那是一片之前残留的咖啡渍。德利斯特恩不喝咖啡,但也在四处留下了踪迹——既有个人护理用品,也有他根本都不记得自己用过的普通甜味剂。他很惊讶,他触碰过的许多地方甚至发现了驱虫剂避蚊胺(DEET),但他至少六个月没有用过这种化学物质了。
画面里也有办公室其他生物的踪迹,比如寄居在人体皮肤上的微生物。德利斯特恩曾用质谱技术观察过这些微生物产生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得到了关于微生物如何形成群落并与其他微生物、人类寄主以及它们寄居的环境互相作用的详细图象。
他分析了来自植物、海水、偏远部落以及人类患病肺部等的微生物群落,想要发现这些化学物质之间的交流方式:它们是怎样告知彼此某个地方是否适合寄居,又是如何为了领地而战斗的呢?这项工作可以鉴定出先前未知的微生物及它们产生的有用物质,比如说抗生素。
“这项研究的应用十分广泛,”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D)格莱斯顿研究所的比较基因组学专家凯蒂·波拉德(Katie
Pollard)评论道。由于许多微生物都无法直接培养和研究,所以这些原位(in
situ)检测方式的出现影响重大。”同时,上个月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公布的,投资5.21亿美元的国家微生物组计划(National
Microbiome Initiative)中的部分研究目标,也可通过这项技术直接实现。该计划公布时,德利斯特恩也在现场。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德利斯特恩仍旧潜心于构建实用工具,以及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这使他分外引人注目。“皮特是真的对此感兴趣,并且非常具有创造性。”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生物科学主管珍妮特·扬松(Janet
Jansson)说道。她曾于今年四月到访UCSD,当时德利斯特恩问她,能否擦拭她的一只手用以实验研究。“我说,‘太好了!可以的!我想要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扬松回忆道,“他的研究既有趣又激动人心,所有人都非常愿意参与进来。”
攀岩时做出的人生选择
德利斯特恩成长于新西兰。16岁时他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走亲戚,在那里迷上了攀岩这项运动。由于自己家乡地形平坦,根本没有攀岩的场地,他申请到位于弗拉格斯塔夫的北亚利桑那大学读书——这里位于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科罗拉多和犹他四州的交界处,有大量的石山可以攀登。他的专业是地理和化学,可他仍一心扑在攀岩上。但1998年大学毕业后,攀爬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中一面900米高的岩壁的经历令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规划。
当时他的最高一处固定点距离顶端的岩石只有50米,他意识到如果自己这时没抓稳,就会飞速往下掉落100米,直到安全绳索绷紧,把他狠狠砸在花岗岩上。他说,自己当时感到的不是害怕,而宁可说是他的无畏困扰着他。“我当时想,如果我继续攀岩事业,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他回忆道,“所以我用绳索降了下去。”
那天,他开车回到位于弗拉格斯塔夫的家,开始填写申请研究生的表格。最后他来到了康奈尔大学研究微生物产生小分子物质(比如维生素B1)的机理。就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质谱(mass
spectrometry)技术。
通俗地说,质谱技术就是将复杂的分子破碎分离,使其离子化并且测量出碎片分子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分子组成成分的技术。德利斯特恩就是利用这种像条形码一样的质谱技术,为样品中的每种化学物质创造出各自特异的标记。
德利斯特恩对这项技术深感兴趣,因此毕业后来到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化学生物学家尼尔·凯莱赫(Neil
Kelleher)的实验室继续博士后工作。凯莱赫倡导使用“自上而下”的质谱技术,即采用完整的而不是消解过的蛋白质直接放入仪器检测。利用这种方式,研究人员可以鉴定出蛋白质上的微小修饰,但是过程却很耗时。德利斯特恩在刚来到伊利诺伊的前两个月里就发展出一种快捷方式,可以系统地检验相当大分子量的酶。“我们将原本以年计数的工作量压缩到了几十天内完成。”德利斯特恩说道。他在博士后工作的两年内最终联名发表了17篇论文。“皮特不仅具有创造性,同时又干劲十足,而且能够用难以置信的能力来完成课题,这简直太难得了。”凯莱赫评价道。目前凯莱赫在西北大学任职。
两位健康人身上的400处采样揭示了皮肤上的化学物质及微生物名录。图片来源:Theodore Alexandrov/Dorrestein
2006年,德利斯特恩加入UCSD任职——不过,当该校药理学院院长帕尔梅·泰勒(Palmer
Taylor)签署了能让他来做质谱成像的MALDI-TOF-MS(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的采购单时,一切才是真正的开始。“这改变了我的整个世界。”他说。
看到微生物间的“军备竞赛”
质谱成像技术不仅能鉴定样品中分子物质,同时还能提供空间信息。MALDI-TOF利用激光来加热并电离分子物质,研究人员用激光束扫描2D样品,可以捕获样品中不同分子精确位置信息的“图像”。这项技术可应用于鉴定并定位肿瘤切片中的生物标记物,但德利斯特恩感兴趣的是微生物,他想要知道能否直接扫描在皮氏培养皿中培养的微生物菌落并鉴定它们的代谢产物。
没有人做过这种尝试。德利斯特恩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担心这会污染昂贵的质谱仪——“但是把微生物直接放到仪器里进行检测也一样会污染仪器。”所以他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一名本科生萨拉·魏茨(Sara
Weitz)来扫描芽孢杆菌菌落。
这次实验产生的图像不是最漂亮的,但是他们发现这种流程是可行的。他将图像结果发送给了保罗·斯特雷特(Paul
Straight),一名刚刚入职得州农工大学的微生物学家。“他当时完全目瞪口呆。”德利斯特恩说道。两组科研团队合作采用质谱成像技术检测了紧邻生长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的菌落。通过探索两种菌落交界处的空间信息,他们鉴定到了这两种微生物彼此相互竞争所用的分子物质。
德利斯特恩表示,将这场微生物的军备竞赛可视化的过程,令他回想起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从可以杀死细菌的霉菌中分离出青霉素的故事。质谱成像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到这种互作的化学物质,很有可能加速新型抗生素的筛选。
德利斯特恩决定转移实验室的工作重心,几乎专门来研究这些技术方法。他那是还是一名青年研究员,他认识的所有人都不建议他冒这个险。但院长泰勒鼓励他马上申请终身教职。“皮特在分析和计算领域潜力非常突出,经常能够摆脱思维局限性,”泰勒说,“他之前的研究项目都发展得十分迅速。”
观测不纯净样本的问题在于,其产生的数据会十分混乱。扫描微生物菌落会产生数以千计的条形码,但是其中大部分都不知道与什么有关,相当于一堆没有注释的信息。“这就好像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东西,”德利斯特恩说,“人们只能‘看到’之前鉴定过的分子物质,但是绝大多数分子都是未知的。”扬松也认为这是这一领域目前的一个大挑战:“用质谱仪来分析特征是可行的,但仅凭这些特征仍很难鉴定分子物质是什么。”
为了分析这些庞大的数据,德利斯特恩与UCSD的计算生物学家努诺·班代拉(Nuno
Bandeira)合作,根据样品分子与已知分子的关系将条形码和分子物质分类,这使得研究人员开始从计算分析的角度预测上千种代谢物的结构和功能。但是目前依然有大量的数据没有得到注释:尽管世界范围内有数千人从事质谱研究工作,但大部分人只对他们感兴趣的几个分子进行了注释。
因此,2014年起,德利斯特恩与班代拉实验室的研究生王明迅(音,Mingxun
Wang)开始尝试众包注释。他们建立了一个网站,取名为“全球天然产物分子互作网络”()作为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工具,使得研究人员们能够揭示相关分子物质的关系、将相似分子归类并比较数据库。“他建立的这个网站给这一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帮助。”扬松说道。
德利斯特恩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他的合作精神。微生物组DNA及RNA测序专家罗布·奈特(Rob
Knight)就和德利斯特恩在同一栋建筑里工作,他们将测序与质谱技术相结合来进行研究。去年,德利斯特恩实验室的一位博士后阿米娜·布斯利玛尼(Amina
Bouslimani)在一位男性志愿者和一位女性志愿者身上选取400个点进行采样,并将实验重复了两次。一组样品送往奈特实验室进行微生物测序,另一组样品则通过质谱仪来鉴定与微生物共存的天然及人工的化学物质。
实验要求志愿者在采样前三天禁止洗澡或使用化妆品,可样品中仍有上百种微生物的化学特征被美容产品和卫生用品中的化学物质遮盖掉了。不过研究人员仍旧发现了微生物群落与局部化学物质之间的一致性:比如说,女性阴道部位的细菌就与炎症分子有关。德利斯特恩表示,这样的联系可用来判断微生物-寄主互作的假说。
布斯利玛尼目前正在分析来自志愿者手部及手机等个人用品上的样品。这项目前还未发表的工作显示,人们会在接触过的物体上留下独特而恒久的化学标记——就像德利斯特恩办公室的那副图像一样。
阿米娜和德利斯特恩认为,这一发现可以在司法科学上有所应用。采自嫌疑人皮肤的样品可用来分析其化学特征是否与犯罪现场相符。在缺乏DNA或指纹证据的情况下,罪犯留下的化学物质也可以提供生活档案:他们用过的物品以及身上携带的微生物都可以合成画像。“或许这些化学特征能够帮助调查者缩小搜查范围。”布斯利玛尼说道。
去年,德利斯特恩与纽约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玛利亚·多明戈斯-贝略(Maria
Dominguez-Bello)等人合作,想要了解人类在不穿戴服饰的情况下皮肤情况及其微生物多样性。他们从巴西玛瑙斯、坦桑尼亚哈扎等偏远部落的居民身上采集了样品,并将其与采集地点附近非部落居民的样品相比较。利用德利斯特恩的质谱技术,他们发现部落居民的微生物群落及皮肤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要高于生活方式较为现代的非部落居民。德利斯特恩说,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也有一些惊人的结果:巴西某一村庄的居民皮肤上具有多种药物分子,这说明他们与外来者的接触要比之前预测的多。
德利斯特恩表示,这项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或者提高农业效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到这些想法时,他整个人身体前倾,表现得十分激动。但问及他下一步将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课题时,他首先提到的还是人类健康。“对我们而言,这是显而易见又直截了当的——我们首先还是想要帮助病人。”他说。
德利斯特恩与奈特,还有UCSD的成人囊性纤维化门诊主任道格·康拉德(Doug
Conrad)等人合作发展了快速微生物诊断测试手段。囊性纤维化会引起肺部粘液的堆积,从而受到细菌周期性的感染。这种感染需要抗生素的积极治疗——但有时候细菌会产生抗药性。德利斯特恩及其同事通过分析来自囊性纤维化患者的粘液样品得到的质谱结果数据,鉴定到了未被标准医药技术发现过的微生物群落。
今年刚刚加入德利斯特恩实验室的博士后路易斯-菲利克斯(Louis-F&lix
Nothias-Scaglia)目前正在分析牛皮癣患者的皮肤,而牛皮癣通常被认为是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引起的。如果能够在患者皮肤上发现健康皮肤中不存在的某种细菌产生的分子物质,路易斯-菲利克斯解释道,那么就有可能用于开发治疗或者甚至预防牛皮癣的药物。这样的话,利用微生物的改变来预测牛皮癣的发生,就能令患者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
将这种数据密集型的技术应用到标准的实验室测试中又将是一个挑战。“肯定会有人说这太复杂了,不可能推广开来。”康拉德说。“在某种程度上,我能理解这种看法。但我们现在的发展势头不错,继续按照目前的方法做下去或许就能得到不错的结果。”
但德利斯特恩想要的不仅仅是维持现状继续做下去,他想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尤其是正在蓬勃发展的微生物组学研究领域。他认为学科发展就是要经历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注重于微生物的鉴定,而第二阶段就是利用质谱等技术探明这些微生物究竟在干什么。
是什么驱动着微生物群落的建立?它们采用怎样的代谢方式?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寄主之间又是如何互相作用的?“如果你能从根本上理解了这些问题,”德利斯特恩说,“那么你就可以开始控制它了。”他认为,第三阶段就是控制微生物。通过操纵微生物群落,是不是就能添加必需成分来改变人体健康、情绪和运动表现了呢?德利斯特恩认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摆在他面前,而他只需进一步探索。
撰文 保罗·塔利斯(Paul Tullis)
审校 秦琪凯
参考文献:
[1] Dorrestein, P. C. et al. Biochemistry 45,
[2] Yang, Y.-L., Xu, Y., Straight, P. & Dorrestein, P. C.
Nature Chem. Biol. 5, 885&887 (2009).
[3] Watrous, J.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9, E
[4] Bouslimani, A.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2,
[5] Quinn, R. A. et al. ISME J. 10,
国家推动健康大数据:2020年初步形成产业体系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
今天上午(6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金小桃介绍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有关情况,同时透露,《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经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到2020年,将建立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分级开放应用平台,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首次解释“健康医疗大数据”含义
据金小桃介绍,《指导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完善,6月8日,在第136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指导意见》首次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做出解释:健康医疗大数据是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个人健康,又涉及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数据的汇聚和聚合。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不仅对改进健康医疗服务模式,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指导意见》特别明确提出了要从老百姓迫切需求领域发展和推动经济发展两个方面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总要求,主要的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方面。主要是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以保障全体人民健康为出发点,推进政产学研用联合协同创新,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到2020年,建立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分级开放应用平台,适应国情的应用发展模式基本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在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方面。主要从夯实应用基础、全面深化应用、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部署了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集成医学大数据资源、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14项任务。
三是在组织实施方面。主要强调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已设立投资基金,鼓励创新多元投资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管制度。稳步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
《指导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会进一步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服务,加快推动形成健康医疗大数据产品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培育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健康医疗大数据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健康红利
金小桃介绍,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将在三方面改善民生:第一,不断增强“自主健康”服务体验。主要是让健康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医疗卫生服务。从现在已有的实践看,互联网健康咨询、预约就诊、预约挂号、诊间结算、医保联网异地结算、移动支付等方面,都给老百姓带来更加便捷的应用服务,变“三长一短”为“三短一长”。
群众体会最深挂号和支付,下载通过互联网、移动等方式,比较好地解决了排长队等问题。
第二,放大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工具。随着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和完善,大数据技术与健康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应用,能够使优势资源“下得去”,更好地推动分级诊疗落地,加快远程医疗普及,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现在部分医改试点省开展了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等方面的探索,主要是后台的大数据支撑,所有的常见病例、既往病例,都能记录在案,医生可以通过有效、连续的诊疗记录,运用大数据支撑,给病人以优质、合理的诊疗方案。也就是优质医疗资源的延伸放大有了更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第三,“整合型”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探索的新业态,给老百姓带来的看病就医的更多好处。主要是对健康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医讲“治未病”,利用大数据,将各种健康数据、各种生命体征的指标,集合在数据库和健康档案里面,然后再通过可穿戴设备,及时监控血压、心率等方面的生命体征指标,及时进行健康提醒。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推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这是未来健康服务管理的新趋势。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维护信息安全?
针对大家关心的隐私和安全问题,金小桃表示,安全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最基础的在安全,最重要的在发展。所以,对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安全和个人健康医疗数据相关的隐私保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甚至于它决定着我们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未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
一是个人的健康医疗信息最为敏感,属于隐私保护范围,要依法进行严格管控保护,绝不能公开或泄露,一定加强应用安全风险评估和防范。大数据资料对个人数据的运用,有一个比较惯常的做法,就是“脱敏”、“去标识化”,对个人隐私产生影响的这些内容一定要去掉,再才能就某一种疾病进行大数据的挖掘分析。
二是对涉及健康医疗数据的整个管理要有一套严格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内容安全和技术安全。我们要加强“脱敏”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双重研究,一方面研究这些信息成为公共开放数据的可能性以及它的实现路径,另一方面要着力保护好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方方面面。
三是通过下一步的工作,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好大数据的集存、收集包括挖掘应用相关的模式,能够使居民的个人信息、隐私得到很好的保护,让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平台上更好地应用发展。
对产业和企业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司副司长张锋表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是一个创新的领域,全球都在聚焦。随着数据的“脱敏”、“集聚”,这个数据就盘活了,可以供集聚、共享、开放应用。特别是要建分级开放平台,供社会公众和企业深度应用。产业的空间越来越大,也更加规范,更加有规则,更加有广阔的前景。
金小桃也补充说,有关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IT市场年增长率保持在14%以上,移动医疗市场增速高达20%以上,已具有丰富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实践,正形成加快发展的工作基础。
从产业发展上来说,未来健康医疗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指导意见》当中涉及到的部门有20多个,几乎涵盖了主要的行业产业领域,也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饮食(食品卫生营养),包括环境、养老保险、医养结合等等。所以,未来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将促使加快研制推广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推动医药、金融、物流、养老、保险、教育、健身等产能释放,带来健康产业加快升级,有利于推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更大的发展空间。相信随着国家试点示范的推进,进一步促进健康医疗新业态、新模式的进一步扩大应用,将给经济发展注入的新动力,也会为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增添新动力、形成新增长机制,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打通医疗数据信息孤岛?
张锋表示,信息化建设有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孤岛和烟囱在建设的过程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很多业务的需要先建先行,但走到一定历史阶段,就需要集成、整合和共享、应用、开放。
金小桃也表示,针对解决信息孤岛和烟囱的问题,《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共建共享,相互做好配合。我们正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根据已经积累的情况和现有大数据发展技术,加快克服这一问题。
张锋还透露,目前,已经有16个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进行了具体的应用探索,具备坚实的实践基础。下一步,就是充分依托平台进行服务,依托平台为老百姓办事,为企业服务,也为政府管理决策服务。
医疗器械厂家掌控经销商的九大绝招
在现代商战中,随着竞争加剧,品牌推广费用、终端营销费用不断飞涨,制造商加强企业内部合规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90%以上的医疗器械企业把市场营销工作转移给经销商操作,厂家提供品牌支持。厂家更把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品牌策划,市场推广上,形成营销环节的合理分工。但是,有些经销商不配合厂家的工作,向厂家一味的要政策,要费用,甚至冲货,令制造商头痛不已。如何才能让经销商按照厂家的要求运作市场产生1+1&2的效果呢?笔者王强结合二十多年的管理经销商的经验,只要厂家按以下伏虎九式一一施展出来,经销商不仅非常听话,而且离不开你。
帮助经销商做市场战略规划
大多数经销商由于学历不高,没有受过严格专业销售培训,再加上由于其生存方式的特点(经销别人的产品,并有一定的经销期限),往往很少或不知道对自己代理的品牌进行战略规划,所以在操作市场上,大多不考虑长期利益,只考虑眼前利益。如果按照这个思维去运作市场的话,对于品牌而言是致命的。
当地整个市场是由多种渠道有机结合而成的,有对整个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但需要很长时间,需要花很大精力,前期甚至要略亏的战略渠道(三甲医院);有费用低的辅助渠道(民营医院,计生站,中心血站,疾控中心,检验检疫局,政府采购),还有销量不大,利润较高的赢利渠道(二甲医院);还有特通渠道(民政系统,残联系统),要想把整个市场做起来,就必须做全分销,全覆盖。少做一个渠道,都不可能把整个市场运作起来,更重要的是前期,中期,后期以哪个渠道为主,以哪个渠道为辅,市场推广如何做?费用如何投入?都是需要仔细研究的,经销商在选择渠道时,肯定是哪个渠道赚钱就做哪个渠道,这样市场操作肯定是有问题的!
所以,在选择经销商的同时,双方要根据当地市场的市场容量,市场环境,当地目标患者的发病率,当地客户的习惯和兴趣爱好,竞争状况,厂家的营销策略以及经销商在当地所处的市场地位,实力,资源等情况作出详细的市场调查,拟订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待双方达成共识后,才开始运作市场。关键是如何让经销商接受我们的战略?经销商也是非常明智的,只要我们能切中要害,分清利弊,对将来的市场发展趋势有很好的预测,有其他市场成功的案例,并能说出如果经销商不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损失时,经销商是不可能不接受的。因为经销商是想赚钱的,你指出一条能长期让他赚钱的路,他难道不走吗?经销商认同这个战略,经销商才会成为与我们同舟共济的战略合作伙伴,才能保证厂家稳固的市场地位。
也有国产品牌如中国国产DR销量最大的深圳安健公司,深圳安健公司只做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这时我们也要对市场进行详细市场调查,帮助经销商做合理的市场战略规划。
全程助销,后顾无忧,让经销商对厂家产生依赖
市场发展战略制订好以后,经销商虽然接受了,但他内心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不敢完全按此战略进行,这时制造商需要跟进,与经销商一起制定出基于以上发展战略的市场拓展方案,并成立品牌运作小组,成员由制造商和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共同组成,制造商的人员主导产品推广,让使用科室主任认同,经销商的人员做好市场维护和公关工作,并要求经销商资金支持活动,同时制造商也应支持经销商前期启动市场所需的市场推广费用。
在市场启动期间,以制造商的名义运作市场比以经销商名义运作效果要好得多,况且这样有以下两方面的好处。其一、让经销商深切感受到制造商的支持力度;市场切入比较容易,医院接受程度较高。其二、由于市场推广是由制造商进行的,消弱了经销商对医院的控制力。于是,就让经销商对制造商有了很大的依赖。其三、随着一票制,二票制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实施,市场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小型的经销商面临转型,否则被淘汰出局。
不同品牌的经销商扮演不同角色
有针对性,有策略地对经销商进行培训
现在企业都在加强培训,认为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笔者王强认为对经销商的培训可不能像公司内训,要慎重。现在很多企业组织好经销商的领导去参加EMBA教育,等他们毕业了,他也和你拜拜,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厉害,做你这个品牌的经销商有点屈才,于是他们去办厂创立自己的品牌,至于他们能不能成功,还很难下定论,但对我们制造商来说,至少是失败的。
给经销商培训是必须的,开年度经销商大会也是很好的管理和激励经销商的措施,一旦经销商不了解制造商的发展思路,双方肯定形成不了共识,也没法运作市场。但是我们给经销商培训,一定基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的价值观等有利于公司控制的培训,而不是盲目的提升经销商的发展理念,这样是不利于经销商和公司均衡发展,记住,制造商的发展速度一定要超过经销商的发展速度,制造商对市场的洞察力以及发展理念一定要领先于经销商。
不断对经销商进行思想灌注
我们向来憎恨传销--这种违法行为。但却暗暗赞叹他们的成功“洗脑”的方式,应该经常让我们的业务员去给经销商“洗脑”。为此,需要给经销商塑造出一个美好的愿景,让他们知道,当他们做好我们品牌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明显。那些口才好,说服能力强的业务员所管辖客户的忠诚度,明显强于那些口才稍差,说服能力弱的业务员所管辖客户的忠诚度。所以,制造商不断给经销商进行思想灌注的工作犹为重要。
帮助经销商提高日常管理工作能力
中小企业对应的经销商大多是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流程和管理都不规范。制造商要引导他们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内部运营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帮助经销商培养人才,制造商的中高管理人员不定期到经销商处巡察市场,做现场示范管理等,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合作的更加紧密,团结。
制定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并严格把关
经销商是制造商的合作伙伴,不是制造商的下属。经销商们只考虑自身如何能够赚钱,所以他们不但不会维护制造商的市场管理制度,反而还不断研究制造商的策略,去寻找有没有漏洞可钻。这对制造商来说是一种考验,要想管理好市场,没有严密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是不行的。
**知名品牌公司北京代理商市场做的不错,每年销售额位列全国代理商前三名,随着销量增加,经销商的野心欲望也在急剧膨胀,冲贷、耍政策、违规事件此起彼伏,鉴于该经销商在当地实力雄厚,**知名品牌公司不敢处理,该经销商变本加厉,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该经销商竟签下竞争品牌的产品代理合同,在市场上更换品牌,极大挫伤当地市场销量。
可见制造商光有制度,不能严格的执行也是不行的,客户有时违规,对公司来说是一种试探,看公司的态度,假如公司原则性很强,立即予以惩罚,客户下次就不敢了。假如公司管控部严,下次他就会变本加厉,到那时公司在想去管已是来不及了。
适当把握经销的期限和区域
有三种经销商严重的制约公司的发展,一种是区域过大的经销商,他虽然把握很大的市场,却根本没有能力将整个市场操纵起来,有很多市场都是空白,但是中心城市运作较好,让制造商很难做出配合,动他--中心城市可能也不保,不动他--还有大片的市场没做。另一种是经销商的合同期限过长,有的必须要做出调整和淘汰,但由于合同没到期,做出调整对于经销商来说损失太大。第三种是制造商在当地有实力的经销商但严重违纪的经销商,这种问题经销商若终止合同对公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但若继续合作,此类经销商市场又做不起来或给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大。这是公司从中小企业发展到大企业必经的过程。
以上三种情况均不利于制造商对经销商的管控,所以在给经销商划定区域时,一定要考虑经销商的能力,最好是一个地区设一个经销商。这样可以让经销商全身心的投入到某一个区域,避免区域过大的经销商“猴子掰玉米”式的运作市场--做一个丢一个,每个市场都是蜻蜓点水似的进入,每个市场都没有做细做透。同时,对于制造商来说还可以消弱经销商的势力范围,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即使某一市场出了问题,调整也容易,不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运作。
对于经销合同,最好有三个月的试销期,合同一年一签,合同期限最好采用统一截止合同时间(即合同期限从&
年& 月& 日开始至&
年12月31日止)这样也有利于公司管理,也有利于集中经销商返利,有利于财务核算。
对严重违规违纪的经销商,必须痛下杀手。格力空调的董明珠就把年销售达1.5亿元经销商逐出经销商队伍,最终使格力空调成为国内第一品牌。古人云:乱世用重典是很有道理的。记住,改革必须要付出流血和牺牲。
制造商要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为何三甲医院购买放射类的大型设备只考虑GE、飞利浦,西门子,最核心在于品牌。最终,经销商是否想和制造商合作,是看经销商经销你这个品牌能否让他赚钱?长期赚到更多的钱,你的品牌是不是能得到医疗权威专家乃至医院院长的认可?客户购买你产品的理由是什么?你的品牌价值是不是能引领行业发展?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你的品牌是否有鲜明的个性?你公司将来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为什么GE、飞利浦,西门子,罗氏,希森美康,强生,美敦力对经销商的要求这么“牛”就是因为这些知名一线品牌能够很好的回答上面的问题。知名一线品牌的经销商是打死都不敢和知名一线品牌终止合作,因为一旦终止合作的代价就是,你前期花二十年建立起来的三甲医院的人脉资源瞬间化为乌有,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重新拿到另一个知名一线品牌的代理,你只有去接个国内二,三线品牌,其结果就是只能去做些二甲以下的医院。
所以,经销商愿意听制造商的话,实际是看在品牌的份上,看在钱的份上,因为你能帮助他赚钱,所以他就听你的话,当你的品牌不够强势,或品牌影响力在行业内越来越差时,不能让经销商赚到钱,他立马跟你终止合作。所以,作为制造商,应该把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作为重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经销商的合作欲望。这才是提高客户忠诚度唯一的途径。
作为营销者,所追求的无非是“气势”二字,气者,品牌力、市场推广力、产品新颖和技术吸引力,势者,市场格局、网络构架。
作者简介:中国医疗器械实战培训第一人,二十年医疗器械行业实战及培训经验,历任区域经理,大区经理,营销总监,首席代表,联合创始人。
在《中国营销传播网》《医药经济报》《医谷》《世界医疗器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中国医药联盟》《销售与市场》《讲师网》等专业杂志,报纸和网站上发表四十篇医疗器械行业分析和营销管理方面的文章。
以“绝对实战,绝对精彩,绝对受益”的讲课风格给几十家国内外知名医疗器械企业做内训,在“YY语音”上不定期开设《医疗器械营销九连环系列讲座》和《医疗器械成功案例研讨会》。欢迎业内朋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微信号:whwangqiang1,邮箱:
药企调整布局,“两票制”等政策大势看懂了吗
国家医改步入深水区后,顶层设计大招频出,价格改革、药品集中采购、医保支付、税票改革等政策大手笔陆续推出,特别是2016年国务院层面对医改的战略性调控措施,带动医药行业整体新一轮激流涌动,医药市场面临颠覆性变革。医疗体系整个流程在发生变化,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而言,如何迅速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调整布局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药品分类采购
药品实施分类采购,“一招定天下”的现象不再。根据国办2015年7号文件及卫计委70号文件明确各省药品集中采购的指导原则,2015年以来各省药品集中采购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省份的药品招标由前期基药“双信封”评标、商务标最低价中标的56号文件基药招标模式,已经改为相对温和的药品价格谈判,竞争性品种“双信封”评标,低价药、妇儿用药直接挂网及短缺药品定点生产的分类采购模式。
在上轮基药“单独货源供应”独家中标的总体规则下,中标即意味着市场独享。一次招标中标,如果价格合适,代理商会主动上门,乐享其成1~3年甚至更长(一个标期),经营者躺在家里数钱就好。实施分类后,根据类别,除了增加医保谈判及定点生产品种,直接挂网的品种大量增加,挂网后交给市场竞争说了算,留有部分临床采购金额大、“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无统一衡量标准)的品种仍然采取“双信封”评标、商务标低价中标的方式,但经过几轮的连番轰炸,很多企业的投标策略趋于理性,不再采取盲目激进自杀式降价,市场也出现了竞争活跃的苗头,“一标独大”的格局悄然发生变化,逐渐被市场多元化竞争替代。
医疗费用调控
医保政策出手,参与医疗费用调控。在推动各地医保整合、城乡“两保合一”政策实施的同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已经大幕拉开。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推出药品价格改革意见。药品价格放开,交由市场决定,国家对药品价格的调控交由药品集中采购和医保控费等发挥作用,并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制订的进度要求。但医保控费的改革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程序复杂的综合性工程,经多方研讨,时至今日,医保支付标准仍在征求意见阶段。
医保作为基础支付费用的地位基本确立,部分省份陆续试行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浙江、安徽、重庆等地或根据中标价,或根据实际购销价,相继制订本省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福建省更是直接下发通知,公示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根据不同企业生产的药品名称,以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确定入围医保药品销售价格作为医保支付标准限额。
近日,福建三明市又推出了《关于开展住院费用全部按病种付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快了医保支付改革的探索进程。按卫计委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85%的统筹地区开展付费总额控制,存在多种付费方式,如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人头付费,有的实行复合型付费。
试点省市增加
新增医改试点省份及城市增加,“三明模式”在试点省份推广,“营改增”“两票制”在试点省份及城市试行,分级诊疗逐步实施。今年,行业政策信息量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国办[2016]11号文件《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家层面一系列会议、文件政策强调部署,针对医药行业的一系列重磅政策陆续登台,均表达了一层含义:国内医疗卫生体系必须改造,药品生产经营流程必须重塑。区别与日常消费品业已成熟的多重分销代理体系,要增强药品流通环节的透明度,减少中间加价环节。
针对药品流通乱象,此番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前所未有,对医药市场的冲击强度达到震撼级。相对于外企“国内代理政策统一+学术营销”的成熟经营模式,国产药品多数采取的底价招商、加层分销方式在新政面前显然落于下风,市场流通流程调整在即,企业营销模式调整迫在眉睫。毫无疑问,在政策主导市场的环境下,新一轮市场洗牌已经开始,谁能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变化,转型转得快,谁就能领跑市场,迟疑不决者,可能会落于人后。
此外,医药电商发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注册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遏制抗菌素临床使用等政策也深刻影响着医药市场,企业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谨慎应对繁杂的政策变化,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科医院院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