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符合混合瘤细胞活跃,生长丰富,建议随访系统什么意思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zǐ gōng è xìng zhōng pēi yè hún hé liú 2 疾病别名
恶性米勒管,子宫癌,malignant mullerian mixed tumor,MMMT
3 疾病代码
4 疾病分类
5 疾病概述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来源于米勒管中分化最差的间质,能够分化成黏液样组织、、软骨组织、及组织,可同时含有恶性的上皮成分和恶性的间质成分,即癌和肉瘤成分。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占宫体肉瘤的60%。多于绝经后妇女,平均发病年龄57&岁。
最常见为异常,其中以绝经后出血最多,占80%~90%;常伴下腹或(25%)。可有阴道排液或伴有组织样物排出。
6 疾病描述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来源于米勒管衍生物中分化最差的子宫内膜间质组织,能够分化成黏液样组织、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横纹肌组织及平滑肌组织,可同时含有恶性的上皮成分和恶性的间质成分,即癌和肉瘤成分。若肉瘤和癌两种成分都是来自子宫原有的组织成分,为性恶性米勒管混合瘤;若肉瘤中含宫以外的组织成分如横纹肌、软骨、骨等,为异源性恶性米勒管混合瘤。
对此的命名甚多,以往常用癌肉瘤,指肉瘤成分为同源性间叶组织;也有用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指肉瘤成分含有异源性成分的间叶组织。还有一些学者应用癌肉瘤名称,泛指所有的恶性米勒管混合瘤,均不甚确切。从癌肉瘤的字义上并无单指同源性肉瘤的意思,即使含有异源性肉瘤成分亦可称为癌肉瘤。另外,身体其他组织亦可有癌肉瘤发生。因此,“癌肉瘤”并没有米勒管来源的的含意。至于“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虽含有中胚叶组织的异源性成分的意思,但亦可含有同源性成分,因此,建议对这类恶性上皮成分与间叶成分相混合的米勒管来源的肿瘤称为恶性米勒管混合瘤较为恰当。根据肉瘤成分再分为同源性及异源性两亚型。
7 症状体征
1.常与(40%)、(15%)、(25%)等伴发。
2.最常见症状为异常阴道出血,其中以绝经后出血最多,占80%~90%;常伴下腹或盆腔疼痛(25%)。可有阴道排液或伴有组织样物排出。
3.可扪到下腹部包块(10%),包块可硬可软。晚期可有或远处症状和体征以及、、等全身症状。
4.体征&肿瘤多发生在子宫内膜,形如,常充满宫腔,使子宫增大、变软。肿瘤可突出阴道内,或侵入。
5.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约1/3&在手术时已有子宫外转移,其中40%,33%,33%,13%。预后差,平均5&年生存率18%~42%。
8 疾病病因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组织发生来源是来自子宫内膜的原始间质,具有中胚叶组织多向分化,可分化为上皮及间叶组织。因此,子宫内膜不但可发生单纯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如和单纯的间叶性恶性肿瘤如内膜间质肉瘤、等,还可发生恶性上皮成分(癌)和恶性间叶成分(肉瘤),混合的肿瘤即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9 病理生理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来自mullerian&上皮,具有多潜能分化的倾向,
1.大体特征
(1)肿瘤由内膜长出,形成较宽基底的息肉状肿物突入宫腔,表面光滑或有糜烂和,质软,表面光滑,可伴有溃疡。
(2)切面呈淡红色,似生鱼肉样,常伴有灰黄色的灶和暗红色的出血区域,或充满液体的小囊腔。如有异源成分,可有沙砾感或骨样坚硬区。
(3)肿瘤有不同程度的侵肌,可侵及深肌层。
2.镜下特征
(1)癌和肉瘤混合存在。
大体:肿瘤较大,多带蒂的息肉状突入宫腔,也可突向阴道,肿瘤质软,切面灰黄色,早期累及肌层或,很快累及小的组织及,发生腹膜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较早,易发生肺、肝转移,预后很差。但同源性较异源性Mullerian&管混合瘤预后好一些。
:同源性癌肉瘤,含有管状或条索状的,被不同分化程度的肉瘤样间质细胞所包绕。癌样或呈腺泡状、状,有时伴有鳞化。肉瘤成分于间质肉瘤,主要为梭形细胞,部分细胞可呈多形性,偶可见向肌母的特征。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来自mullerian&上皮,具有多潜能分化的倾向,
1.大体特征
(1)肿瘤由内膜长出,形成较宽基底的息肉状肿物突入宫腔,表面光滑或有糜烂和溃疡,质软,表面光滑,可伴有溃疡。
(2)切面呈淡红色,似生鱼肉样,常伴有灰黄色的坏死灶和暗红色的出血区域,或充满液体的小囊腔。如有异源成分,可有沙砾感或骨样坚硬区。
(3)肿瘤有不同程度的侵肌,可侵及深肌层。
2.镜下特征
(1)癌和肉瘤混合存在。
大体:肿瘤较大,多带蒂的息肉状突入宫腔,也可突向阴道,肿瘤质软,切面灰黄色,早期累及肌层或淋巴管,很快累及小骨盆的组织及器官,发生腹膜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较早,易发生肺、肝转移,预后很差。但同源性较异源性Mullerian&管混合瘤预后好一些。
组织学:同源性癌肉瘤,含有管状或条索状的癌细胞,被不同分化程度的肉瘤样间质细胞所包绕。癌样腺体或呈腺泡状、乳头状,有时伴有鳞化。肉瘤成分相似于间质肉瘤,主要为梭形细胞,部分细胞可呈多形性,偶可见向肌母细胞分化的特征。
(2)癌的成分主要有腺癌和鳞癌,而绝大多数是腺癌(95%),且主要是子宫内膜腺癌,少部分是透明细胞癌、浆液性或黏液癌,极少数为鳞癌(5%),且与腺癌混合。
(3)肉瘤成分有同源性和异源性,同源性肉瘤中典型的是梭形细胞肉瘤,异源性肉瘤除梭形细胞肉瘤外,还含有(横纹肌母细胞)、肉瘤(瘤性骨)、(瘤性软骨)或,也可有胶质成分,上述各种成分可混合存在;由于肿瘤所含各种组织的量多少不一,分化程度不同,形成的组织图像复杂、多样,需多处取材,以免影响正确诊断。
恶性中混合瘤即异源性复合肿瘤(Combination&tumor),肉瘤成分异型性明显,相似低分化间质细胞,有异型的软骨母细胞、骨母细胞、横纹肌母细胞、母细胞,也可有细胞。黏液常见,EM&可证实为原始性间叶组织的不同分化阶段,来自多潜能的Mullerian&上皮。显示,间叶组织成分含有上皮标记的,支持间叶组织的上皮样分化特点。上皮分化呈各种,如乳头状,腺样或呈输卵管上皮样,甚至含有砂粒体。
偶尔恶性混合瘤的多种成分,可见息肉状肿物内和乳头状腺内。放疗后的患者,多为异源性的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肿瘤转移较快,癌的成分转移较多,也有两种以上成分同时转移的现象。
(4)肿瘤可侵及肌层,宫旁及盆腔可有瘤栓。
(5)ER()、PR(受体):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25%~51%。
3.转移&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转移特征为经或直接蔓延至盆腔及腹腔脏器。有报道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初次手术时盆腔淋巴结转移约占1/3,腹主旁淋巴结转移约占1/6,部分病例存在盆腹腔脏器转移,常侵犯、腹膜、肠管表面、和,类似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美国GOG&对301&例临床Ⅰ/Ⅱ期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发现,167&例为同源性,其中淋巴结转移率15%,134&例为异源性,淋巴结转移率为21%,大网膜转移率5%,附件转移5%~12%,腹腔阳性率15%~27%。术中肉眼观察肿瘤局限于子宫,而术理镜下可发现有19%盆腔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临床分期&多数学者主张将FIGO&对的分期,作为的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规定,于1989&年10&月以前对子宫内膜癌按1971&年之规定进行临床分期,对无法手术而行单纯放疗者,或先放疗后手术者仍用1971&年临床分期。
手术病理分期FIGO&于1988&年10&月推荐使用子宫内膜癌之手术-病理分期法。
(1)有关分期的规定:
①由于子宫内膜癌现已采用手术分期,以前使用的分段诊刮来区分Ⅰ期或Ⅱ期不再应用。
②少数病人开始选用放疗,仍使用1971&年FIGO&通过的临床分期,但应注明。
③肌层厚度应和癌侵犯的深度一起。组织分级:
G1: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类型≤5%。
G2: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占6%~50%。
G3: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50%。
(2)病理分级的事项:
①重视核不典型性,若与分级不相符合时,分级上应将G1&或G2&提高一级。
②对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和分级应首先考虑核的分级。
③有鳞状成分的腺癌,应按腺体成分的核分级来定级。
临床上经常发现不少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手术时肿瘤的扩散转移范围不相符。临床分期常较实际分期偏早。临床Ⅰ期患者中,约有32.0%~64.0%低估了分期,甚至可有远处转移,明显影响预后。国外学者对35&例恶性米勒管混合瘤患者按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FIGO&病理分期)及proposed&病理分期(在FIGO&病理分期基础上,如子宫肌层的血管或淋巴管内有肿瘤者,分期提升1&期或1&亚期,发现临床分期为Ⅰ期的21&例,按FIGO&病理分期减少为9&例,余12&例的肿瘤扩散均超出Ⅰ期范围。按proposed&病理分期,其Ⅰ期减少为4&例。叁种分期法,Ⅰ期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33.0%(临床分期),56.0%(FIGO&病理分期)和75.0%(proposed&病理分期),其Ⅰ期生存率的提高表明分期更准确。从子宫肉瘤2&年内的死亡率比较早期和晚期的差别,按临床分期Ⅰ、Ⅱ期的2&年内死亡率为73.0%,Ⅲ、Ⅳ期为100%(P>0.05),差异无显着性。若按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的2&年内死亡率为57.0%,Ⅲ、Ⅳ期为100%(P<0.01),差异有显着性。表明手术病理分期能较正确地反映早期和晚期应有的预后差别。因此,强调应进行手术病理分期,以利选择辅助治疗和估计预后。
10 诊断检查
1.病史&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症状无,与一般女性系肿瘤症状类似,因此术前诊断颇难。一般认为,绝经道出血、等症状,应考虑子宫肉瘤的可能性。当盆腔见宫颈口有息肉样突出物,在诊断宫颈息肉、及黏膜下肌瘤时,应警惕恶性米勒管混合瘤的可能。
(1)凡老年妇女及少女具有妇科症状并伴有子宫增大者。
(2)在行阴道检查时,见有宫口开大,息肉样物存在,宫腔脱出物存在,巨块肿物存在及有大量坏死组织存在时。
(3)以往接受过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出现子宫增大,特别是治疗多年之后的子宫增大者。
3.诊刮&术前诊刮对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有较大价值。文献报道,其诊刮阳性率达80%~90%。也有人报道仅为30%~40%,建议下行活组织检查。有时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由于取材不够,只取到腺癌成分,未取到肉瘤成分而为子宫内膜腺癌。
实验室检查:、CA199&等可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B&超、、&均有助了解子宫病况。
11 鉴别诊断
与、、、等相鉴别。
12 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主张参照,行全子宫/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大网膜+盆腹腔病灶+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若手术无法切净所有病灶,可用氩气束电凝术(ABC)处理残存病灶,争取做到的。
因其多伴有盆腹腔病灶或癌性腹水,术中可同腹腔化疗或留置腹腔化疗管。
2.化疗&化疗对子宫胚叶管混合瘤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对Ⅱ期以上患者,具有重要。若有盆腹腔病灶或癌性腹水,可考虑行全身+腹腔联合化疗。一般认为对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以及的效果比其他好。文献报道应用异环磷酰胺治疗28&例,有效率为32%,用顺铂的有效率为18%~42%,而用()及()的有效率分别只有10%及6%。常用方案有:IEP&和顺铂(DDP)+(DTIC)。
IEP&方案:
异环磷酰胺(IFO)&1.5g/m2,静滴第1~3&天(0.3g/m2,静注,0,4,8h)。
依托泊苷(VP-16)&100mg/m2,静滴/腹腔注射,第1&天。
顺铂(DDP)&60~75mg/m2,静滴/腹腔注射,第1&天,每3&周重复1&次。
顺铂(DDP)+达卡巴嗪(DTIC)方案:顺铂(DDP)&75mg/m2,静滴或腹腔注射,第1&天。
达卡巴嗪(DTIC)&700mg/m2,静滴第1&天,每3&周重复1&次。
3.放射治疗&手术的盆腔放疗明显减少了盆腔复发,这一点已得到许多作者的证实。Salazart&析复发病例,显示所有Ⅰ期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患者手术后均发生复发,而12&例手术+放疗患者中仅6&例复发,手术+放疗使盆腔局部率增加了2&倍。最近,Kaocke&等报告72&例子宫肉瘤手术+放疗,盆腔局部控制率77.9%,而且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后辅助放疗无局部复发病例。同样Gerszten&等回顾性分析了60&例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其中,29&例术后辅助放疗,31&例单纯手术,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从单纯手术的55%下降至3%,而未放疗的局部复发危险是17.54。Chi&等也有类似报道,术后辅助放疗盆腔复发率从50%降至21%。
放射治疗方法:主要以盆腔照射为主,部分病例如宫颈受累可加用腔内放疗。对于已失去手术可能的病例,则予体外与腔内全量放射治疗。对子宫肉瘤而言,放射治疗原则并无独特处,可参照及子宫内膜癌进行。
放疗的作用在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率方面,仍有不同的报道,一些作者报道放疗可提高无瘤生存率,如Gerszten&不仅报后辅助放疗使局部复发率下降,而且认为术后辅助放疗通过减少局部复发从而减少远处转移的危险,使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Hoffman&等报道54&例子宫肉瘤中22&例手术治疗,32&例手术+放疗,后者延长了无瘤生存时间。Manchul&等研究106&例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发现Ⅰ期病人术后辅助放疗提高了总的生存率,无瘤生存时间以及盆腔局部控制率。另一些作者则认为术疗不能改善生存。
4.治疗&有报道同源性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ER、PR&可阳性,而异源性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ER、PR&阳性率则下降,对受体阳性的患者,应行激素治疗。20&世纪80&年代初在低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组织中发现有较高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受体阳性的病例孕激素类药物有较好。Piver&报道用或治疗13&例患者,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病情6&例,无效1例,有效率46%。故孕激素可用于复发肿瘤的治疗,亦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孕激素的常用和用法如下:
(1)(medroxyprogesterone&acetate,):200mg&口服,1&次/d,长期维持。
(2)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acetate):160mg&口服,1&次/d,长期维持。
(3)(17α-hydroxyprogesterone&acetate):500mg&肌注,1&次/d,1&月后改为500mg,每周2&次,维持,或改上述口服药长期维持。
有学者主张对孕激素受体阴性者,先应用(叁10mg&bid,po),增加肿瘤对孕激素类药物的性,再应用甲羟孕酮(MPA)或MA。一般主张应用孕激素类药物1&年以上。
晚期转移至盆腹腔各脏器时,并伴有血性腹水、腹痛和。
14 预后及预防
预后:中胚叶混合瘤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20%~30%。影响预后的因素:
1.病变范围&在影响预后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肿瘤浸润范围,最好分为限于子宫和超出子宫2&个范围。肿瘤资料分析,病变局限于子宫不论是否宫颈或子宫受侵(即Ⅰ、Ⅱ期),其复发率和生存率无差别,Ⅰ期5年生存59.6%,Ⅱ期50%,肿瘤超出子宫侵及盆腔脏器(Ⅲ期)和上腹或远处转移(Ⅳ期)时5&年生存分别为25%和10%(P<0.01)。中胚叶混合瘤深肌层复发率100%,而局限于内膜层者无复发。肿瘤浸润内1/3&肌层5&年生存75%,中1/3&肌层5&年生存50%。
2.病理表现&一般认为中胚叶混合瘤恶性程度高,尤其异源性更为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复发率为53%,其中同源性为44%;异源性为63%。
3.治疗方法&手术是治疗的最好方法。单纯放疗或化疗仅起到姑息作用,疗效差。手术后辅助放疗可明显减少盆腔复发率,已得到一致承认,但能否提高5年生存率,不同作者报道不同。Coppleson&和Vongtama&报道,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提高10%~20%,但也有作者则认为无明显提高。手术加化疗对预防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有一定作用。
4.血管淋巴管侵犯&’4Dajor&报道301&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中,123&例有血管淋巴管受侵,3&年无瘤生存36%,而无血管淋巴管受浸的178&例3&年无瘤生存59%。
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随访。
15 流行病学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占宫体肉瘤的60%。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平均发病年龄57&岁。
16 特别提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随访。 相关文献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四 19:29:06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后长期生存者的随访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7年05期
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后长期生存者的随访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后,长期生存者的生存状况,以期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对1981年7月~1999年12月,共117例肾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用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各临床分期的5年生存率;FH、UH生存率的差别用卡方检验,各临床分期生存率的差别用2×C表分析。结果共收集长期生存者67例,随访率70.9%。重点分析生存者的身体生长发育,残余肾脏功能及代偿的情况,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造血系统,复发与第二肿瘤。结论放疗后的脊柱侧弯和腰肌发育不良使患儿的身高低于正常,术后及放射性肾炎会影响残余肾脏功能,放射性脊神经根炎为可逆性,综合治疗后免疫系统出现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和比例失调,是否对子代造成影响仍需继续观察,对造血系统的影响不大。定期随访,以期早发现、早治疗肾母细胞瘤复发和2次肿瘤。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37.11【正文快照】:
近些年来对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WT)患儿采取综合治疗,显著提高了生存率。本文收集1981年7月一1999年12月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肾母细胞瘤117例,其中长期生存者67例,旨在探讨长期生存者的生存状况,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81年7月一1999年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屠德华;[J];北京医学;1980年03期
陈峻青,张文范,陈则行,齐春莲;[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梁成华,何安光,高汝贵;[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陈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杨忠魁;[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3期
王绍诚;[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6期
汪成学;[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6期
,周墨林;[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6期
罗绮缮;[J];日本医学介绍;1980年08期
杨希震,沈亚英,吴佳平,何荣霞,张满达;[J];江苏医药;198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渝梅;谢小燕;;[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粟厚仪;庄广伦;钟觉民;祝晓玲;徐成康;何勉;;[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张海青;吕福东;岳文涛;严红;邓立宏;王术增;;[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蔡崎;施达仁;陆洪芬;孙孟红;;[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郭良君;庄承海;李平;王奕鸣;李力;李丽莎;;[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欧阳淑娟;侯波;白丽萍;;[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蒋松琪;江晓晖;邵冰峰;;[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陈亦乐;王静;陈森林;刘保安;吴晓英;张淑安;彭隆祥;;[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刘保安;粟占三;陈森林;刘建;;[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马进安;胡春宏;张连郁;陈华;;[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孟晓捷;[N];健康报;2002年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张颖 向阳;[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
孙昌林 郑小莉;[N];健康报;2004年
臧晏;[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年
河北省秦皇岛市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
赵成会;[N];健康报;2008年
;[N];福建科技报;2008年
李瑶;[N];医药经济报;2008年
匡远深;[N];健康报;2008年
南京总医院
马恒辉?(副主任医师);[N];家庭医生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凯;[D];复旦大学;2003年
何小伟;[D];复旦大学;2003年
刘巍;[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张真发;[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刘博;[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陈玉国;[D];山东大学;2003年
苏万东;[D];山东大学;2004年
黄海力;[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李鹤成;[D];复旦大学;2005年
宗祥云;[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志雄;[D];暨南大学;2001年
张聪;[D];浙江大学;2002年
田俊严;[D];郑州大学;2002年
王志斌;[D];郑州大学;2002年
曾自三;[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魏雷震;[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张宝欣;[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孙永锋;[D];青岛大学;2003年
孙传政;[D];郑州大学;2003年
冯林;[D];郑州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检测涎腺混合瘤细胞核AgNORS数目 对临床的实用价值-医学教育网-青年人
临床医学专科
医学影像及其他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检测涎腺混合瘤细胞核AgNORS数目&对临床的实用价值
来源:青年人()&更新时间: 17:03:36 &【字体: 】
摘要 本文研究了30例涎腺混合瘤细胞核内银染核仁组成区蛋白(AgNORS)的数目。其结果显示在15例手术后二年有复发的病例中,其AgNORS数目为5~9个/核,平均7.02个/核。但在手术后二年没有复发的病例中,其AgNORS数目为2~5.3个/核,平均3.33个/核。二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本文还研究了AgNORS数目与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成分的关系。这对于涎腺混合瘤术后是否需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涎腺混合瘤;AgNORS
The actual clinic value of quantitative of nuclear AgNORS in mixture tumor of salivary gland
Gong Xuanju
Hubei cancer Hospital,Wuhan 430079
  Apply the argyrophilic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gNORS) to count the number of neclear AgNORS of 30 cases mixture tumor of salivary gland.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15 cases which have recurrenced after operation within two years,the number of AgNORS is 5~9/nuclear,average is 7.02/nuclear.But the other cases which have not recurrenced after operation in two years,the number of AgNORS is 2~5.3/nuclear,average is 3.33/nuclear.There is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is paper also study the relation of the number of AgNORS to the cell differenciated degree and tumor elements.Provide a powerful judgement for the misture tumor of salivary gland whether the further treatment is required after operation,it have a high clinic actual value.  Key words:mixture tumAgNORS
  涎腺混合瘤以其手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一直为临床所困扰。而组织学上又提不出手术后是否需作补充放疗的依据。本研究检测了手术后有或无复发的30例涎腺混合瘤病例细胞核内银染核仁组成区蛋白(以下简称AgNORS)数目。以期望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材料来源于本院住院手术病人。根据手术后二年有无复发的情况,随机抽取了年间有随访的涎腺混合瘤30例。为便于比较,将其分为二年内有复发或二年内无复发二组。每组各15例。所有病例均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切片。AgNORS染色方法:(1) 胶质银工作液滴染组织切片,室温下避光染色,在显微镜下控制染色时间。(2) 去离子水充分冲洗。(3) 中性红套染并逐级脱水至二甲苯封片。在油镜下观察并计数200个细胞核内AgNORS的数目并计算平均数。
  油镜下,AgNORS呈黑色小颗粒状物质。位于核仁和细胞核内。核仁和细胞核内的每个AgNORS小粒均需计数。共计数200个细胞。然后用总数除以所计数细胞,换算成每个细胞核内的AgNORS平均数。  混合瘤二年内无复发组:AgNORS数目最多的5.3个/核,最少的2个/核,平均3.33个/核。  混合瘤二年内复发组:AgNORS数目最多的9个/核,最少的5个/核,平均7.02个/核。(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细胞核AgNORS数目比较(均数)
复发组(个/核)
无复发组(个/核)
  涎腺混合瘤是发生于大涎腺和口腔小涎腺的一种常见肿瘤。该肿瘤即使在组织学上完全良性的形态学表现,其手术后也常有复发,其复发率高达50%。因此,有人将其视为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1]。对于该肿瘤手术后是否需要补充放疗,一直为临床医师所犹豫。因为没有一项客观的病理学指标。而检测瘤细胞内AgNORS数目可为此提供一定的佐证。应用AgNORS方法开展对人体细胞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中期,而应用该方法开展对人体肿瘤的研究还是近十年的事情。这需归功于Ploton等人在方法学上改进[2,3]。许多学者研究发现,AgNORS数目在各种肿瘤中分布是不一样的。特别在恶性肿瘤细胞内有明显的差异[1~7]。这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质,判断预后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查阅手头的资料,尚未见有关涎腺混合瘤瘤细胞的AgNORS研究报道。本文研究的30例涎腺混合瘤经复查原病 理组织切片均无明显的恶性特征。但比较手术后二年内有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二组病例,其中手术后二年内有复发组瘤细胞内AgNORS数目最多的9个/核,最少的5个/核,平均7.02个/核(见图1)而无复发组瘤细胞内的AgNORS数目最多的虽然也有5个/核,但最少的仅2个/核,平均3.33个/核(见图2)。二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经Ttest检验,P<0.001)说明涎腺混合瘤瘤细胞核内AgNORS数目若超过6个/核,则复发的可能性就不言而喻了。鉴于此点,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瘤细胞核内AgNORS数目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及AgNORS数目与肿瘤成分的关系。从研究中,我们发现:(1)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瘤细胞内的AgNORS数目呈负相关。即瘤细胞生长越活跃,分化越差,其AgNORS数目越多。在15例二年内复发的病例中,有10例其细胞生长较活跃,而AgNORS数目也分别在6~9个/核之间。这说明在细胞生长活跃的瘤细胞内,反映细胞内转录和代谢功能的AgNORS数目也相对较活跃。以此为今后的复发从基础理论上提供了依据。而无复发组仅2例细胞生长较活跃,而且AgNORS数目为5个/核左右。这二例手术后二年内无复发,说明其细胞内部代谢的微细差异。(2) 瘤组织的成分与AgNORS数目亦呈负相关。即AgNORS数目越多者,其瘤组织成分越单一。在复发的15例中,构成肿瘤组织基本组织学构像的三种成分:上皮;粘液;软骨。而仅见上皮成分和少许粘液,不见软骨(见图3)。而在无复发组病例中,这三种成分基本都存在,而且上皮以外的另二种成分的量也较丰富(见图4)。这说明肿瘤发育的较成熟。那么,反映其内部变化的AgNORS数目亦较少。
     
  图1 示复发组的瘤细胞核内NORs   图2 示复发组的瘤细胞核内NORs  数目平均在6个/核以上       数目平均在5个/核以下
         
     图3 示复发组病例其瘤组织细胞  图4 示无复发组病例其瘤组织形态多样,     丰富而粘液和软骨成份较少     有较多的粘液和软骨    
  总之,以我们研究的30例涎腺混合瘤病例中,虽然都无光镜下的恶性形态学特征,但从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来看,某些病例已具备了明显的潜在恶性可能(或复发可能)。这种潜在恶性在光镜下检查又难以鉴别。因此,作AgNORS检查,若AgNORS数目超过6个/核,结合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瘤组织成分,可以为涎腺混合瘤手术后是否作进一步的补充治疗提供了量的指标,对临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单位:430070 武汉,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1] 武汉医学院等主编.外科病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45 [2] 王瑞年,等.AgNORS-肿瘤研究的一项新指标.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3] Ploton D,et al.Improvement in the staining and visualisation of argyrophilic proteins of the nucleolar organising regions at the optical leued.Histochem J, [4] Crocker J,et al.Nucleolar organiser regions in lymphomas.J Pathol, [5] Egan M,et al.Nucleolar organiser regions in cutaneous tumours.J Pathol, [6] 邱丙森,等.皮肤恶性淋巴瘤和假性淋巴瘤皮损中核仁组成蛋白.中华皮肤杂志,7 [7] 龚选举.银染核仁组成蛋白在几种皮肤肿瘤中的分布.中华皮肤杂志,9
&&&&责任编辑:刘小蜗&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字体: 】【】【】【】【】【】
┊ 热线:029- 传真:029-
投诉意见,或24小时QQ热线:. Copyright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访助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