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慢防治股骨头坏死的方法怎么防治

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统计特征与聚类 -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
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统计特征与聚类
【Author】
YANG Shuo (Xiangcheng Tobacco Monopoly Bureau in Xiangfan City of Hubei Province,Xiangfan,Hubei 441000)
【摘要】 [目的]提取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统计特征。并且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方法]在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的碱基序列上,用每个碱基及其随后2个碱基所构成的三碱基组排列成一个新的序列S;计算所有64种不同三碱基组在S上出现的概率,得到一个64维向量L;比较各个基因组的L向量,得到8个三碱基组,它们的概率存在明显差异。[结果]8个三碱基组(CGT;CAA;TAC;TAA;AGG;ATG;ATA;AAG)的出现概率与烟草坏死病毒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有着重要关联;4个不同来源的烟草坏死病毒完整基因组,按其遗传变异结果形成2个大类。[结论]该研究方法普遍适用于各种烟草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为烟草坏死病毒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
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发展规划()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灾害防御
(2010年13期)
【DOI】10.ki.10.13.088
【分类号】S435.72
【下载频次】19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
浏览历史:
下载历史:烟草病毒病的防治
烟草,病毒病,防治" />
  烟草病毒病俗称烟草花叶病,这是目前烟草生产上分布最广、发生最为普遍的一大类病害。目前,我国已发现的烟草病毒病有16种,其中引致烟草花叶病的病毒主要有TMV、CMV、PVY等3种病毒。
  大部分地区病毒病是以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马铃薯Y病毒病(PVY)等几种病毒病混合发生,重复感染(如山东、河南等)。田间病株率一般在20%~40%,重的达40%~80%(有些局部地块高达100%)。烟草感染病毒后,叶绿素受破坏,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生长被抑制,叶小、畸形,减产幅度可达20%~80%。
  病毒病发生后,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内在品质,上等烟比例减小,品质变劣。
(一)症状:
(1)、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 TMV)我国各产烟区均有发生,以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南、安徽、四川、广东等省受害较重。此病田间发病率一般在5%―20%,而其邻近田块的烟株却往往保持健壮。幼苗期感染或大田初期感染,损失可达30%―50%;现蕾以后感染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病叶经调制后颜色不均匀,吃味较差,品质下降。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烟株感病后,表现为整株系统症状。在高温强光条件下,5-7天内就表现症状。幼苗感病后,先在新叶上发生&明脉&,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几天后,叶片局部组织叶绿素褪色,形成浓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花叶”有两种类型:一是轻型“花叶”,仅在叶片的局部或叶尖呈现黄绿、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株形矮化不明显;另一种是重型“花叶”,叶片除表现“花叶”外,病叶边缘有时向背面卷曲,叶基松散,厚薄不均,甚至皱缩、扭曲呈畸形,有缺刻,严重时叶尖呈鼠尾状或带状。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接近成熟的植株感病,只在顶叶及杈叶上表现“花叶”,有时有1-3个顶部叶片不表现花叶,但出现坏死大斑块,称&花叶灼斑&,植株中下部叶片常有1-2片叶沿叶脉产生“闪电状”坏死纹。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是由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侵染引起的。TMV寄主范围广,除烟草外,在自然条件下经常侵害的还有番茄、马铃薯、茄子、辣椒、龙葵等茄科作物。经接种鉴定其寄主范围多达350多种植物。
(2)、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一直是中国黄淮烟区、华南烟区及西北一些省份的烟草花叶病流行的主要毒源。该病发病流行速度极快,来势迅猛,常在移栽后团棵期发生,造成烟株生长发育停滞,严重减产。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床期感染,移栽后开始发病,旺长期为发病高峰。发病初期表现“明脉”症状,后逐渐在新叶上表现“花叶”,病叶变窄,伸直呈拉紧状,叶表面茸毛稀少,失去光泽。有的病叶粗糙如革质、发脆,叶基部常伸长,两侧叶肉组织变窄变薄,叶尖细长,有些病叶边缘向上翻卷。CMV也能引起叶面形成黄绿相间的班驳或深黄色疱斑,但不如TMV典型。在中下部叶上常出现沿主侧脉发展的褐色坏死斑,或沿叶脉出现对称的深褐色的“闪电状”坏死斑纹。病株根系发育不良,植株随发病早晚有不同程度的矮化,遇干旱或强光曝晒,极易引起“花叶灼斑”症状。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侵入1000多种植物。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我国已从38科的120多种植物上分离到CMV,包括常见的葫芦科、茄科、十字花科作物,以及泡桐、香蕉、玉米等农林作物,还有繁缕、老鹤草、竹叶草、小酸浆草等农田常见杂草。
(3)、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otato virus Y,PVY)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侵染烟草引起的病害,又称作脉坏死病、褐脉病、黄斑坏死病等。此病引起的损失因烟草侵染时期和病毒株系不同而异,早期感染的脉坏死株系,可导致绝产绝收,若近收获期感染或感染弱株系,则减产相对较轻,一般损失25--45%。PVY除引起产量损失外,更为严重的是病叶烤晒后色泽和烟味较差,品质显著降低。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自幼苗到成株期都可发病,但以大田成株期发病较多。该病为系统侵染,整株发病。烟草感染PVY后,因品种和病毒株系的不同所表现的症状特点亦有明显差异,宏观症状大致分为4种类型。
  花叶症:由PVY的普通株系侵染所致。植株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明脉”,后网脉脉间颜色变浅,形成系统斑驳。
  脉坏死症:由PVY的脉坏死株系侵染所致。病株叶脉变暗褐色至黑色坏死,叶片呈污黄褐色,有时坏死部分延伸至主脉和茎的韧皮部,病株根系发育不良,须根变褐,数量减少。有些品种表现病叶皱缩,向内弯曲,重病株枯死,失去烘烤价值。
点刻条斑症:由PVY的点刻条斑株系侵染所致。发病初期植株上部2-3片叶先形成褪绿斑点,后叶肉变成红褐色环死斑或条纹斑,叶片呈青铜色,有时整株发病。
  茎坏死症:由PVY茎坏死株系侵染所致。病株茎部维管束组织和髓部呈褐色坏死,根系发育不良,变褐腐烂。
马铃薯Y病毒(PVY)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34个属170余种植物,以茄科植物为主,其次是藜科和豆科植物,危害严重的作物有马铃薯、番茄、辣椒等。
(二)侵染循环
(1)烟草普通花叶病(TMV)一般在马铃薯块茎及周年栽植的茄科作物(番茄、辣椒等)上越冬,温暖地区多年生杂草也是TMV的重要越冬寄主。这些是初侵染的主要毒源,田间感病的烟株是大田再侵染的毒源。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的带毒病残体、带毒烟叶等也是烟草花叶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田间以外的病叶或病残体,在85℃左右的干燥条件下, TMV仍保持其致病力。因此,垃圾堆中或随肥料返田的烤烟叶屑等带毒残体,也具有传病作用。此外,经烤制的烟叶产品中的病毒并不能完全失活或消失,故烟蒂或烟末中的病毒也同样能传播病毒。
  烟草普通花叶病(TMV)主要靠植株之间的接触及农事操作时手、衣服、工具等与烟株的接触传毒。
收获后,除病株残余外,烤后的烟叶、烟末等,都可重新成为下季烟草的侵染源。卷烟中能分离到有活性的TMV(周家炽,1958),吸烟的人手指和衣服上带有大量病毒,接触烟株后亦可传毒。
烟草普通花叶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品种、移栽期及种植方式等因素有关;
  最适于TMV发生发展的温度为25-27℃,气温在28-30℃时发病最盛,在高温情况下,由TMV引起的花叶病会出现坏死斑点和斑块。如温度在37℃以上或10℃以下,或光照太弱时,则症状隐蔽和不显著。
移栽期早晚与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山东、辽宁等地实践证明:适期早栽病害显著减轻。据辽宁在同一品种、同一地块调查,早栽烟田发病率为54.4%,晚栽烟田则高达93%。尤其是移栽晚、田间管理又不及时的田块,烟株根系不发达,生长矮小,叶不开片,发病更严重。
前茬或本茬套种油菜、萝卜或马铃薯的烟田,发病均较重。如辽宁调查,烟草与马铃薯套栽的,花叶病发病率高达99%;单种烟草的发病率为49.2%。
(2)黄瓜花叶病毒(CMV)可侵染烟草种子、杂草种子、并随种子越冬,也能侵染多年生植物和杂草,并随这些寄主在田间越冬(如蔬菜、多年生树木及农田杂草)。带毒种子及田间寄主和杂草是主要侵染来源。
  黄瓜花叶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在病害流行中起决定性作用,据报道有70多种蚜虫可以传毒,而以桃蚜传毒为主。
蚜虫传播CMV为非持久性传毒,蚜虫在病株上吸食1分钟就可以获毒,在健株上吸食15-120秒钟,就可以完成传毒过程。此外,病害的扩散和加重也和农事操作等机械传染有重要关系。
种子带毒可引起烟苗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苗移栽可直接传入大田,田间寄主植物及杂草上越冬的蚜虫(尤其是有翅蚜)带毒迁飞或在田间取食时将病株上的病毒传播开。随蚜虫活动,病毒在烟田逐渐蔓延,病害逐渐加重。
黄瓜花叶病毒的发生、流行,与寄主、环境和有翅蚜数量关系密切。
  烟草不同生育阶段抗病性差异明显,自苗期至移栽后到团棵期的40~50天为易感病阶段,现蕾后为耐病阶段。
  气象因素的变化常影响蚜虫的活动。冬季至翌年3月份的气温、降水量以及4-5月份的气温与此病发生轻重有很大关系,冬季及早春气温低,降雨雪量大,越冬蚜虫数量少,早春活动晚,CMV发生就轻,反之,就较重。如果4-6月份干旱,旺长期前后温度变化较大,出现冷雨降温或干热风,常导致黄瓜花叶病毒的爆发、流行。
  烟田环境及栽培方式亦影响发病,凡靠近村庄、菜地、保护地、果园等的烟田不仅发病早,而且发病重。
(3)马铃薯Y病毒(PVY)主要通过汁液摩擦传染和蚜虫传播。病叶和健叶只摩擦几下,叶片上的茸毛梢有损伤,就有可能传染病毒,同TMV和CMV一样,农事操作也可传播病毒。蚜虫、其中桃蚜是PVY的重要介体,其次是棉蚜、马铃薯长管蚜、豌豆蚜、粟缢管蚜、桃短尾蚜等。蚜虫传毒效率因蚜虫种类、病毒株系、寄主状况和环境因素有关。
  蚜虫传播PVY为非持久性传播。桃蚜取食5秒种即可获毒,传毒饲育10秒钟就能将病毒传播到健康烟株上。
影响PVY的发生、流行的条件与黄瓜花叶病毒基本相似。主要受介体活动、品种、耕作制度等关系密切。
(三)烟草病毒病的综合防治
  由于烟草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多,且多为混杂侵染,传播途径广,因此,对烟草花叶病毒病的防治,须严格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搞好农业、化学、生物等棕防措施。
(1)、栽种抗耐病品种 这是防治烟草病毒病既经济、又有效的根本途径。抗TMV病品种有:辽烟8号、辽烟10号和辽烟12号;台烟5号、台烟6号,引进的白肋21、柯克86;辽烟15号、延边9205、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的CV09-2等。近几年方荣祥等转育的抗TMV 的NC89纯合品系,在黑龙江、利川等烟区试验,表现了极强的抗病性。
抗CMV的品种有:TT6、TT7系列烤烟品种, NC89、K326、G140均表现一定的抗性,
双抗(抗CMV和TMV)的转基因NC89纯合系已经获得,并大面积试验,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
抗马铃薯Y病毒病的品种,NC89和K326抗PVY能力很强,正在进入田间试验。
(2)、选用无病株上的种子,从无病株上采种,单收、单藏,并进行细致汰选,防止混入病株残屑。
(3)、加强苗床管理,培育无病壮苗。首先要注意苗床选地,苗床要尽可能远离菜地、烤房、晾棚等场所。其次床土及肥料不可混入病株残屑,注意清除苗床附近杂草。
第三、苗床的营养土消毒,铲除苗床土中的残留病毒。苗床播种前用600倍“天达壮苗灵”+1500倍“天达裕丰”药液、或600倍“天达壮苗灵”+1000倍 50%消菌灵药液细致喷洒苗床,杀灭床土中的病毒既其他病菌,防止幼苗感病。
第四、培育无病壮苗。烟苗出土后拉十字时,用600倍“天达壮苗灵”+1500倍天达裕丰药液喷洒幼苗,促进烟苗根系发达,移栽后缓苗快、抗病力强。
第五、加强苗床管理,严格无毒操作规程。及时间苗、定苗,合理施肥浇水、有效地控温控湿。操作时要用肥皂水洗手,严禁吸烟,尽力减少操作工具、手、衣服与烟株接触。
(4)适当提早播种、提早移栽。移栽时要剔除病苗。注意烟田不与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间作或轮作,重病地至少要二年内不栽种烟草。
(5)加强田期管理,提高烟草的自然抗病能力。
  烟田要在冬前进行深翻晒土,翌年翻浆时反复细致耙地,熟化耕作层,减少侵染毒源。
(6)结合整地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微肥和生物菌肥;烟苗定植后,立即喷洒600倍“天达壮苗灵”+1500倍天达裕丰药液、或600倍“天达壮苗灵”+1000倍 50%消菌灵药液,注意及时追肥、培土、浇水,促使烟株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使烟株尽快通过团棵、旺长这两个最易感病的阶段。
田间操作时,事先要用肥皂水洗手,工具要消毒,并禁止吸烟。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并注意病株打顶、抹杈要最后进行。
(6)注意驱避蚜虫、防其传毒。育苗床和烟田,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色反光膜条,可有效地驱避蚜虫向烟田内迁飞。
(7)药剂防治
①、药剂治蚜。栽烟前应把附近茄科作物及杂草上的蚜虫喷药杀灭,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毒。栽烟后40天内要采用黄皿器诱蚜预测,在皿中发现有翅蚜时,田间可立即喷3%天达啶虫咪1500倍液+2.5%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防治。另外,栽烟时配合使用吡虫啉缓释颗粒剂,可有效地控制烟田蚜虫数量,防止田间病毒病蔓延。
②、喷洒600倍(叶菜类与烟草专用“天达―2116”)+1500倍天达裕丰药液、或600倍“天达2116叶菜专用”+1000倍 50%消菌灵药液,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4次。不但能增强烟株抗病能力,防止病毒病发生,而且还可使烟叶产量增产20%左右,并能改善烟叶品质。
  例如: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向岳庄村烟农赵巨成,1999年初夏,农业技术人员在其烟田做“天达―2116”对比试验。15天后赵发现,没有喷过“天达―2116”的烟株多数感染花叶病,而喷过的烟株虽然和发病烟株比邻,却极少有花叶病株。在这之前赵的另一块烟田也得了花叶病,赵喷洒了多种农药都无效果。他发现喷“天达―2116”的烟株花叶病发生极少,他立即对发病烟田连续喷洒了2次“天达―2116”,花叶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备注:如果“天达―2116”药液中加入1500倍天达裕丰喷洒,其防治病毒病的效果会更好。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一加一大于二!----向农作物灾害挑战》
中国农业防灾减灾技术信息网--山东天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高密市民营科技工业园 电话:
招商热线: 
邮购直销:
 淘宝旺旺:
网址:、、   通用网址:中国农业防灾减灾网、烤烟技术栽培-病虫害防治
&实用技术  加入时间: 9:08:18  点击:2490129
烟草是受病害损失比较严重的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各种病原侵害,成为烟草生产上主要障碍之一。
湖南已查明烟草病害有22种,其中为害最大的有10多种。这里中讲几种主要病害。
(一)真菌病害
1、烟草黑胫病
黑胫病是我省烟草主要病害之一,各烟区均有发生,且与青枯病混生,近年来发病较严重的烟田,发病率为10-15%,重者达30%。
①症状& 黑胫病在苗床和大田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大田烟株。苗期首先在茎基部发生黑斑或从底叶发病蔓延到茎,苗床湿度高时,黑斑很快向上扩展,迅速传染附近烟苗,造成幼苗成片死亡。气候干燥时,病株干缩变黑枯死。成株主要发病部位是茎基部和根部,受侵染后向髓部扩展,很快阻塞茎部水分运输,茎部病害病斑有时长达0.3-0.7m。病株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纵剖病株茎部,髓部变黑褐色,干缩呈碟片状,之间生有白菌丝,如遇烈日、高温,全株叶片常突然凋萎,然后枯死。此外,根部也常发病变黑。在多雨潮湿时,底部叶片常发生圆形病斑,病斑无明显边缘,常出现渍水浓淡相间的轮纹,病斑扩展很快,通过主脉叶柄蔓延到茎部。
②病原& 病原菌为烟草疫霉菌,属卵菌。
黑胫病菌性喜高温、多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最高36℃,最低10℃,孢子襄产生最适温度24-28℃,游动孢子活动和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最高34℃,最低7℃。
黑胫病菌在pH4-10之间都能生长,以pH5.5生长最好。
③侵染循环& 黑胫病菌可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以厚膜孢子工休眠菌丝存活3年左右。大田期的初侵染主要来自带病的土壤。其次是流经病地的灌溉水和雨水以及混有病菌的肥料;或用带病菌土块育苗,带病幼苗也是重要的侵染来源。先发病株,病株上的孢子和游动孢子通过地面流水及雨水迸溅传播,重复侵染,蔓延到全田。另一种情况是病株的孢子襄和游动孢子在暴风雨时,可借风力传播,侵染邻近烟株,常引致叶斑。
除流水外,黑胫病菌主要集中在0-5cm土层活动,15cm以下土层含菌量很低。侵染的主要病态是活动孢子,侵染烟草的主要部位是处于土表及土表以下5cm深的茎基部分。病株在田间腐烂后,病菌仍可在病株残体上越冬。
④发病条件& 黑胫病的流行,主要病菌特性、烟草抗性和环境条件三个因素制约。烟草品种的抗性不同,而发病率有较大的差异。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而有差异。在环境方面,高温多湿有利于病的流行,平均气温低于20℃则很少发病,24.5-32℃为侵染适温;湿度是流行的关键,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如雨后湿度达80%以上3-5天,田间即出现发病高峰。
⑤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适时早栽,实行轮种,单行高垄开沟排水。药剂防治,采用移栽灵(20%稻灵、恶毒乳油)倍液或敌霜。(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2、烟草赤星病
赤星病又称“红斑”、“火炮斑”,我省烟区均普遍发生,主要在大田后期。
①症状& 病斑一般先以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逐渐向上部叶发展。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斑点,以后变成褐色。病斑最初直径仅0.1cm,以后扩展可达1-2.5cm,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质脆、易破,病斑边缘明显,外有淡黄色晕环。病斑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的霉状物,是分生孢子和孢子梗。天旱时有的病斑产生裂孔。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合并,枯焦脱落。
②病原& 为链格孢菌,属半知菌。其菌线透明,有分隔,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梗上成串形成褐色的分生孢子。
病叶上分生孢子于干燥条件下,经5℃、15℃和35℃可保持生活力370天。幼菌丝的致死温度的湿热条件下,50℃为5分钟,49℃为10分钟,在干热条件下,125℃时为5分钟。对酸碱度的适应性很广,最适pH是5.5,最低pH是3,最高pH是10.2。
③侵染循环& 赤星病菌以菌丝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早春重新长出分生孢子,平均气温7.8℃,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开始分生新的孢子,随着气温上升,孢子产生数量逐渐增多,并侵染周围烟株,成为初侵染的菌原。
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首先侵染烟株底部叶片,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特别是在较长时间高湿重露环境中病斑增多,每片叶上可多达200个。
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靠风,雨水只能行短距离传播。种子和移栽苗可能是最初侵染的次要来源。
④发病条件& 烟株对赤星病有明显的阶段抗病性,幼苗期抗病,以后抗病力逐渐降低。烟株底脚叶成熟后,开始进入感病阶段,并按叶片成熟的先后,病害逐渐由底叶向上部叶片蔓延。
赤星病发生流行的先决条件是烟株叶片是否进入感病阶段(即叶片生长中后期),其次是适宜温度。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雨水充沛,是流行盛期。
赤星病流行的程度常决定于感病阶段的雨量,如雨量大,雨日多,常导致病害流行。如昼夜温差大,雨量虽少,但夜结露水,田湿度大,叶片保持的水膜时间长,也利于孢子产生和侵染。因此,湿度是赤星病发展的重要因素。烟叶在收获季节,田间湿度大,病菌发展快,常造成重大损失,干旱天气,发病就轻。
在各种栽培因子中,移栽期与病害发生有密切关系。凡是提早移栽,发病亦轻。凡是造成烟叶晚熟的因素,如追肥过晚,氮肥过多,或栽烟后缺乏管理,都加重病情。
⑤防治方法& 应以采用抗病品种结合栽培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
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栽培密度适宜;适施氮肥;加强管理,适时采收。
药剂防治:喷杀50%退菌特500倍液。金叶舒500-600倍或菌克500倍液喷雾。
3、烟草蛙眼病
此病俗称“蛇眼”、“白星”、“鱼眼睛”。在烘烤期发生俗称“烘斑”或“烤斑”。
我省各烟区均普遍发生,主要发生在大田后期,苗床期因播种过密下部叶也受害;烘烤前期也能为害烟叶,烘烤后的烟叶产生烘斑,弹性差,易碎破,严重影响品质,降低价值。
①病状& 病斑较小,圆形,直径2-15mm,褐色、茶色或污灰色,有羊皮纸状的中心。病斑近圆形,具有狭窄、深褐色边缘,偶尔呈棱角形,无白色中心。病斑中央散布着分生孢子和孢子梗组成的黑色霉状物。
病斑一般发生在下部叶片上,成熟的叶片比嫩叶片易感病,但在严重潮湿天气,幼嫩叶片也会被侵染,则迅速毁掉。采收前两三天遭受病菌侵染的叶片,烘烤后就会发生绿斑。2009年火田站收购的烟叶就有这种现象。
②病原& 为烟草尾孢菌,属半知菌。病斑上的灰色霉状物为病菌的分子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病菌最适宜温度为27℃,最高温度为34℃,最低温度为7℃。
③侵染循环& 主要随病株残体上的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为每年侵染的主要来源,翌年春暖后,开始侵染幼苗。因此,带病的幼苗也是大田期病害主要来源之一。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散落在烟叶上,在潮湿的条件下萌发出一条细芽管,芽管通过气孔侵入叶内,不断生长并杀死叶细胞,尔后,在侵染区形成网状菌丝穿透叶表面,产生分生孢子,并开始新的侵染。当年的病斑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④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流行与天气密切相关。发生的温度范围是10-34℃,高温多湿是流行的主要条件,阴雨连绵,发病就十分严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的烟田发病重。播种越晚,发病越重。病菌易侵染衰弱组织及成熟叶,一般脚叶先发病。
在即将收获时,如果底叶变黄并出现大量蛙眼病斑,气温又继以潮湿,蛙眼病就会流行;如底脚叶病斑很少,发病不会严重。烟株打顶过晚,引起氮肥缺乏,导致叶片“假熟”时,这种叶片易受此菌侵害。冷凉与潮湿的天气,此病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受花叶病和根结线虫为害的烟株,比健康株更容易感染蛙眼病。
烤房温度对此病发展有很大影响,如按常规烘烤,小火期开始是30-32℃,病菌可继续繁殖侵染,以致叶面形成“绿斑”或“黑斑”。
⑤防治方法& 一是早栽,提高烘烤初温。漂浮育苗是防止土壤菌侵染最好的方法;床地育苗应适当提早育苗,提早移栽期,及时采收,防止叶片过熟。及时摘除病叶,减少传染。采下的病叶在小火期开始起温较高,即用38―41℃进行烘烤,注意排湿,可防止在烘烤中病斑继续扩大。二是搞好烟田卫生。当烟株底脚叶发病后,应及时摘除集中深埋,决不能丢在畦沟里,防止再传染;旱地烟在收获后,病株残余遗留田间,在秋冬翻耕时要深耕,把越冬病菌埋入土壤深层,防止来年为害。三是实行2-3年轮种。四是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单行高垄开沟排水,合理密植,科学施肥,N、P、K按比例施肥,增强烟株抗病力。五是药剂防治。苗床期定期喷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
大田期可用1:1:200倍波尔液喷施,防效好。或用8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用退菌特500-700倍液喷施,金叶舒、菌克等喷雾。
(二)细菌病害
此病是我省各烟区均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并常与黑胫病混合发生,严重的全田烟株枯死率达50―60%。
①症状& 烟草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根、茎、叶各部都可受害,最典型症状是枯垂,染病烟株萎垂的叶片,初期仍为青色,故称“青枯病”。烟株发病后先是茎叶的导管变黑,随着病势的发展,病菌侵入皮层和髓部,外表出现黑条斑。在发病初期,病株常表现一边枯萎,易与黑胫病株整株枯死相区别;病株一边枯萎,但无低头现象,这又可与烟草低头黑病株相区别。如将病株连根拔出,可看到发病一侧许多支根变黑腐烂,而叶片生长正常的一侧,其根系大部分生长正常。若将茎部横切,可看到发病一侧的维管束变成黄褐色。随着病势的发展,病害从茎部维管束向皮层扩展,以至茎上出现纵长的黑色条斑,有时条斑一直伸到病株顶部,甚至枯叶的叶柄上。茎上出现黑色条斑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发病中期,病株全部叶片萎蔫,条斑表皮变黑腐烂,根部变黑腐烂。此时,如发病茎横切,用力挤压切口,导管中渗出黄白色乳状粘液的细菌溢浓,这是此病害的重要标志。病株髓部呈蜂窝状或全部腐烂形成只留木质部的空腔,这可与黑胫病病株髓部呈碟片状相区别。发病后期,整株枯死。
②病原& 为青枯假单胞菌,菌体杆状,两端钝圆,为好气性细菌。
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8-37℃,最适温度30-35℃,致死温度52℃10分钟。生长酸碱度为pH4-8,最适为6.6。
病菌在病株残体中能存活7个月,但在干燥条件,很快死亡。在不同的土壤中存活年限差异大,有的长达8年,有的可达25年之久,有的则很短。种子表面的病菌2天即全部死亡。
③侵染循环& 本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及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或在种子和各种寄主体内越冬。因此,主要初侵染来源于土壤,病残组织和肥料。病原借灌水、带菌肥料、病苗或附着在幼苗上的病土,以及人畜和生产工具带菌而传播。
病菌一般是从根部的伤口侵入,多自下部向上部发展,一般不从气孔侵入。
④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这两方是直接关系到病菌的传播,侵入和生育,同时也影响寄生植物的抗病性。
一是气候& 高温(30℃以上)和高湿(相对湿度90%以上),是青枯病流行的主要气候条件。低温多雨或高温干旱都不适宜病害发生与流行。发病最适温度30℃左右,阴雨连绵,形成高温多湿的环境条件,常导致本病的发生。
二是土壤& 苗床和大田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对病菌增殖有利,发病就重。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地块易发此病。我们湖南烟稻轮作的水稻土,原先是不发此病的,现在也有发生。
三是栽培技术& 青枯病菌主要在土壤内越冬,连年种烟的地块,因土壤中病菌多,常造成病害严重。硼是维管束发育所需的必要元素,烟草生育中,如缺硼,易感病害。在长期干旱下,如灌水不当,有加重发病的趋势。在中耕过深,增加根部伤口时,也常会有加重病害。过早打顶,或在雨天和露水未干时打顶、采叶,伤口难愈合,也易感病。
四是害虫& 害虫多,特别地下害虫多,烟株的伤口多,也能加重病害。
五是坡向流水& 一般上坡烟地发病,病菌随水流传到下坡地烟田,引起病害严重发生。
⑤防治方法& 以农业防治为主和辅以药剂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是合理轮作& 3-5年轮作制,湖南实行烟稻轮作制是最有效的防治耕作制。
三是适当早移栽& 栽烟时注意减少根部损伤,可减少染病机会。
四是选地作畦& 选用土质松疏,排水良好的土壤种烟。采取单行高垄,防止土壤渍水,保持不过于潮湿,有利于烟株生长,增强抗病力。
五是合理施肥,注意烟田卫生& 苗床和大田都不施带菌肥料。在水稻土壤育苗或漂浮育苗。一旦发现病株连土挖起深埋,以免扩散蔓延。施肥时,尽量施硝态氮,根据土壤情况,适施硼肥。
六是药剂防治& 目前无特效药剂,可采用农用连霉素或青枯灵(2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400-600倍灌根。
2、角斑病和野火病
这两种病害在我国烟叶主产省云南、贵州、河南、山东等省发生较重。在湖南各烟区也常有发生,严重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
①症状& 角斑病苗期很少发生,大田期发生较重。病叶上形成多角形黑色小斑点,边缘明显,四周无明显黄色晕圈;成株叶片发病严重时,病斑形状、颜色有较大差异,病斑扩大,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或边缘黑褐色而中央呈灰褐色、污白色,并出现多种云状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有菌浓;干燥时病斑破裂脱落,叶片被毁。
野火病主要发生在大田后期。病叶症状初期为黑褐色水渍状小圆斑,以后逐渐扩大,四周有宽的黄晕。病斑合并后形成不规则的大斑,上有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有薄层菌浓,干燥后病斑破裂脱落,叶片被毁。多雨潮湿时,幼苗也能发病。
②病原& 烟草角斑病的病原为角斑假单胞菌;烟草野火病的病原为烟草假单胞菌。两者均为短杆状细菌,病原生长适温24-28℃,致死温度(湿热)为52℃,6分钟。这两种病害在形态上无区别,而野火病菌能产生一种毒素使病斑周围产生很宽的一圈黄晕,角班病菌不产生毒素。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③侵染循环& 病原菌除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外(存活9-10个月),还能在许多作物和杂草的根系附近存活,但不引起这些植物病变。
病菌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空气和土壤湿度大,特别在暴风雨后发病最烈。高氮及低钾的施肥条件会导致感病性增加,在成熟期更为显著。
④流行规律& 每年夏天暴风雨后,这两种病常大发生,叶片往往在数日内破烂枯焦。发病的最适温度28-32℃。天气干燥病菌受抑制,暴风雨天气有利于传播,病菌从植株的伤口侵入。
这两种病菌流行的程度,除决定于气候条件外,还决定于寄主的抗病能力和栽培条件,如氮肥过多,钾肥不足,大田后期生长过旺,则感病性高。施肥较多的烟田,打顶过早或过低也会促进发病严重。
⑤防治方法& 实行轮作,减少病源;清除烟杆病叶深埋,消灭病源;培育壮苗,适期早栽;合理施肥灌水;发现田间点片发病时,及早摘除病叶,并用波尔多液或农用链霉素、金叶舒等喷施防治。
(三)病毒病害
1、烟草普通花叶病(TMV)
烟草普通花叶病在全省各烟区均有发生,其受害程度不一,一般发病率5-20%,个别烟田有80-100%的烟株发病,而邻近的烟田却保持健壮生长。幼苗期感染,植株矮小,叶片畸形,产量损失可达50-70%;旺长期感染,损失可达30-50%;现蕾以后感染对产量影响不大。除了对产量影响外,病叶烤后色泽不均,吃味差,品质下降。
①症状& 此病从苗床期至大田整个生育期都连续发生。幼苗染病后,先在新叶上发生“脉明”,即沿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后蔓延整个叶片,形成黄绿相同的斑驳。几天后就形成“花叶”,即叶片形成浓绿浅绿黄绿相间,叶边缘有时向背面卷曲,叶基松散。受害叶片厚薄不均,甚至皱缩扭曲呈畸形,有缺刻,严重时叶尖呈鼠尾状或带状。早期发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重病株的花朵变形。接近成熟期烟株感病后,只在顶叶及杈上表现花叶。
普通花叶病的寄主范围很广,除烟草外,还为害番茄、马铃薯、辣椒、茄子、地黄、油菜等。
②病原及侵染循环&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简称TMV)的粒体呈杆状。TMV致病力很强;增殖的最适温度28-30℃,37-38℃以上停止增殖,抗原性较强,可以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
TMV必须在烟叶有微伤时才能侵染,气孔侵入极少。它可通过汁液摩擦叶片上的茸毛使稍受损伤,就能传染。
引起花叶病毒的流行,主要是通过农事操作中借人手和工具接触传染发生的。另外,刺吸式口器昆虫(如蚜虫)不传染TMV,而啮食口器的青蚱蜢是TMV的传毒媒介。
苗床期的初次侵染源有以下几种:即一是肥料带毒;二是播种用的种子中混有病株残体;三是风、人及其他媒介带入病株残体;四是带病的其他寄主作物及野生寄主植物;五是土壤传毒。
大田烟株发病的侵染源是病苗,土壤中残存的病毒及其他带毒的寄主。收获后,除病株残体外,烤后的烟叶、烟末及纸烟中的烟丝等都可成为下季烟草的侵染源。
③发病条件& 气温在28―30℃时发病最盛,在高温情况下,花叶病会出现坏死斑点和斑块。烟草种间对TMV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适期早栽病害显著减轻;移栽较晚,管理又不善,生长又差的烟叶,发病严重。前茬或本茬套种油菜、萝卜或马铃薯的烟田,发病率均较重。烟田土壤瘠瘦、板结、粘重及排水不良的田块,烟苗长势差,发病严重。
④防治方法& 当前对烟草花叶的防治,主要是选择抗病品种,搞好烟田卫生,培育无病毒壮苗,适时早栽早发,铲除杂草,科学轮作等综合措施。药剂防治,用金叶宝200-250倍,毒消600―900倍,净土灵(0.5%氨基寡?素水剂)400―600倍喷雾。
2、黄瓜花叶病(CMV)
黄瓜花叶病在我国各烟区均有发生,成为烟草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其危害程度已超过普通花叶病。此病在我省也有发生。
①症状& 主要特征是引致烟草花叶,苗期和大田均可发生。初期叶脉透明,几天后出现病叶,形成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并常呈现泡斑,有的烟叶基部呈革质表面,叶畸形成线状,有的叶基变长,侧翼变狭变薄,叶片细长,有的病叶叶缘向上卷曲,有的沿叶脉出现闪电状坏死,有的叶片呈黄色斑驳;有的整株黄化,早期侵害烟株,严重矮化,高度不足正常株一半。
②病原及侵染环境&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简称CMV)粒体为球状正二十面体。寄主范围很广,可以侵染番茄、辣椒、黄瓜、甜瓜、菠菜、萝卜、白菜、油菜、芥菜、香蕉、玉米等300多植物。
CMV自微伤口侵入寄主(主要是蚜虫口器造成的伤口,接触摩擦次之)。CMV在烟草组织内繁殖和移动比普通花叶病毒快得多,在24℃下6小时内自表皮移至叶肉,48小时内可进行第二次侵染,一周内形成系统侵染。在自然条件下,它不在干烟叶上存活,而主要在越冬蔬菜,蔬菜留种株或多年生杂草上越冬,第二年春天由蚜虫把它传播到烟草上去,在杂草多、距菜园近,蚜虫发生多的烟田,发病时间早,受害也较重。蚜虫传播主要是桃蚜、棉蚜等。
③发病条件& CMV花叶的流行,主要决定于烟草处于易感病阶段的毒源、气候因素和传播蚜虫等综合作用。
苗期和大田移栽至旺长期,是烟草最感病阶段,现蕾后抗病力较强。
在村镇附近的蔬菜区以及靠近油菜田的地方毒源多,烟草上CMV发生严重。
越冬蚜虫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烟田蚜虫高峰出现的早晚,从而影响CMV发生的迟早。一般烟草栽后一个月是最感病的时期。桃蚜有翅成虫的发生和迁飞的时期,以相对温度40-80%,温度25-26度时最为适宜,过高或过低不利于蚜虫的繁殖。蚜虫发生量越大,造成CMV大流行。相反,月降雨量大,相对湿度85%以上,则蚜虫发生少,CMV也较轻。
④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抗病品种。二是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适当调整移栽期,以避过蚜虫的迁飞高峰期,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加强肥水管理,使烟株健壮生长,注意N、P、K配合施用避免过多使用氮肥,及时消灭田间杂草及毒源植物。三是采用银灰色地膜栽培,有明显的驱蚜作用。四是治蚜防病,在烟叶苗期和大田生长前期及时进行喷药治蚜,以减少CMV的传播和蔓延。
药剂防治,用金叶宝300-400倍,毒消600-900倍、净土灵400-600倍液喷施。
3、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
马铃薯Y病毒(PVY)最早于1931年在马铃薯上首次发现。此病毒引起烟草、马铃薯、辣椒等多种作物病害。马铃薯Y病毒在烟草上引起的病害又称作脉坏死病、褐脉病、黄斑坏死病等。20世纪70年代在美洲扩展,中国东北烟区、黄淮烟区和西南烟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是在烟草与马铃薯、蔬菜混种的地区为害更为严重。此病引起的损失因烟草被侵染时期和病毒株系不同而异,如果在栽烟后4周内感染马铃薯Y病毒脉坏死株系,可导致绝产绝收,若近收获期感染或感弱株系,则减产相对较轻,一般损失25%―45%。马铃薯Y病毒除引起产量损失外,更为严重的是病叶烤晒后色泽和烟味较差,其品质大为降低。湖南烟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衡南县宝盖乡开始发现有些烟株顶部有马铃薯Y病毒为害,以后在耒阳市有些烟田的烟叶也有少量的烟株有马铃薯Y病毒为害。21世纪以来,马铃薯Y病毒蔓延的速度加快,目前,湘中、湘西、湘南烟区的烟田均有少量烟株有马铃薯Y病毒为害,为害的程度加大。2006年衡阳县有些烟田有40-50%的烟株有马铃薯Y病毒为害,尤其是2009年耒阳市有一万多亩烟叶被马铃薯Y病毒为害,几乎绝收。茶陵县2008年在腰陂镇石陂村有一块烟田发现有零星的10几株烟叶有马铃薯Y病毒为害,2009年全县火田、腰陂、界首三个烟站辖管的烟田均发现有些烟株有马铃薯Y病毒为害,特别是光明村有10―20亩烟叶为害较重,减产40-50%。这种蔓延的速度和为害的程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否则对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①症状& 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自幼苗到成株期都可以发病,但以大田成株期发病较多。此病为系统侵染,整株发病。烟草感染马铃薯Y病毒后,因品种和病毒株系的不同所表现的症状特点也明显差异,大致命为4种类型。
花叶症& 叶片在发病初期出现明脉,而后网脉脉间颜色变浅,形成系统斑驳,马铃薯Y病毒的普通株系常引起此类症状。
脉坏死症& 由马铃薯Y病毒的脉坏死株系所致,病株叶脉变暗褐色到黑色坏死,有时坏死延伸至主脉和茎的韧皮部,病株叶片呈污黄褐色,根部发育不良,须根变褐,数量减少。在某些品种上表现病叶皱缩,向内弯曲,重病株枯死而失去烘烤价值。
点刻条斑症& 发病初期病叶先形成褪绿斑点,之后叶肉变成红褐色的坏死斑或条纹斑,叶片呈青铜色,多发生在植株上部2-3片叶,但有时整株发病,此症状由马铃薯Y病毒的点刻条斑株系所致。
茎坏死症& 病株茎部维管束组织和髓部呈褐色坏死,病株根系发育不良,变褐腐烂。
马铃薯Y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属的典型成员。
物理特性& 马铃薯Y病毒增殖的最适宜温度为25―28℃,在35℃以上即停止增殖。致死温度为55―65℃,病毒汁液体外保毒期在20―22℃条件下2-6天。病毒在干燥病叶中存活力亦较强,低温(4℃)干燥保存16个月病毒仍有侵染力。
寄主范围& 马铃薯Y病毒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34个属170余种植物,以茄科植物为主,其次是藜科和豆科植物,在我国严重为害马铃薯、番茄、辣椒等作物。
马铃薯Y病毒的侵入&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是靠蚜虫介体传毒。蚜虫吻针在刺入表皮细胞的试吸过程中即可获毒或传毒。烟叶中含有尼古丁足以杀死蚜虫,为什么蚜虫能在烟叶上生活繁殖呢?是因为尼古丁在根部合成再通过木质部到达叶片的薄壁组织,而蚜虫吻针只能针探到韧皮部,避开了富含尼古丁的木质部,从而免遭毒杀。马铃薯Y病毒在叶内细胞间、筛管间及维管束薄壁组织间的胞间连系中大量存在,是通过胞间连系在细胞间运动。
寄主的生理变化& 不同病毒株系对烟草的影响差异很大,弱株系对烟草的影响较小,其他株系尤其是强株系对烟草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酚类物质的代谢及水分吸收等影响明显。甚至致使叶片或整株死亡。
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被马铃薯Y病毒侵染的烟叶一般是尼古丁含量增加,还原糖少,全氮含量增高,糖碱比降低。
②流行规律&
越冬马铃薯Y病毒一般在马铃薯块茎及周年栽植的茄科作物(番茄、辣椒等)上越冬,温暖地区多年生杂草也是马铃薯Y病毒的重要宿主,这些是病害初侵染的主要毒源,田间感病的烟株是大田再侵染的毒源。
传播& 马铃薯Y病毒可经多个属的蚜虫传播,如瘤额蚜属、蚜属和无网长管蚜属,其中桃蚜是马铃薯Y病毒的重要介体,棉蚜也能有效传播,另外,许多过路蚜虫如马铃薯长管蚜、豌豆蚜、桃短尾蚜等,也能传播马铃薯Y病毒。蚜虫传毒效率与蚜虫种类、病毒株系寄主状况和环境因素有关。
蚜虫传播马铃薯Y病毒为非持久性传播。桃蚜取食5秒钟即可获毒,传毒饲育10秒钟就能将病毒传入健康植物上。病毒在未取食的蚜虫体内可存活8小时,在取食的蚜虫或试吸的蚜虫体内最多存活2小时,但传播率与温度和蚜虫行为有关。
马铃薯Y病毒易通过汁液摩擦传染,是传染力较强的病毒之一,病叶和健叶只摩擦几下,叶片上的茸毛稍有损伤,就有可能传染病毒,同烟草普通花叶病和黄瓜花叶病一样,农事操作也可传播病毒。目前尚未证实马铃薯Y病毒可经种子传播。
发病条件& 马铃薯Y病毒的发生不仅受病毒株系的影响,同时也受介体活动、品种、耕作制度及病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环境对介体活动的影响:温暖的冬季使蚜虫存活数量大,早春温度高,桃蚜活动早,可能携带病毒,从而增加传播的机会。有翅蚜在烟株整个生长季节都可活动在烟田的上空,据研究表明,大部分蚜虫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飞行,蚜虫在温暖、有风、低温度的天气里善飞行,大风可能使蚜虫飞行数千米,因而将病毒传播得更远。另外,随着温度的降低,蚜虫活动减弱,尤其低于5℃时,蚜虫基本不活动,最高温度达到32℃时蚜虫减少到死亡。
环境对寄主的影响:温度、湿度和光照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有很大影响,如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25-28℃)后,再突然降温下雨,寄主抵抗力降低,往往使病害症状加重,种植在低洼或遮阴地块的烟草,症状往往较重。
病毒间的相互作用:田间常发生两种或多种病毒的复合侵染,一般讲,这些复合侵染使烟株症状表现更加严重。如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复合侵入,表现严重的花叶症斑及叶片畸形,尤其是新生叶,几乎停止生长,马铃薯Y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复合侵入,在表现花叶的同时,脉坏死症状也十分明显,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X病毒复合侵入也能起协生作用,症状加重。
马铃薯Y病毒株系间的交互保护作用:弱株系对强株系有一定或较强的保护作用。
品种抗病性:烟草品种对马铃薯Y病毒存在着抗性差异。
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通过常规手段,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马铃薯Y病毒各株系的烟草品种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北美、欧洲、日本已育成多个抗马铃薯Y病毒的品种K326和我国转基因品种NC89抗马铃薯Y病毒能力很强。
铲除野寄主& 在栽烟前铲除烟田周围的杂草,减少初侵染源。
注意邻近作物& 避免将烟田安排在茄科作物附近,尤其是不能与马铃薯田邻作,烟田与毒源植物之间种植隔离作物如玉米,可以阻止蚜虫向烟田传播。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追肥、培土、浇水,使烟苗健壮生长,提高抗毒能力,氮、磷、钾肥合理配比,避免氮肥过多;不选遮阴和低洼地种烟,在苗床和大田操作时,应做到手和工具消毒。在发现病毒侵染较重,为害严重的烟株尽早拔除集中烧毁,减少病毒再染源。
避蚜防病& 在苗床和烟田用银色反光膜驱蚜防病有良好效果。
药剂防治& 栽烟前应喷杀烟田附近的茄科作物及杂草上的蚜虫,避免有翅蚜迁飞传毒。
烟草从苗期到叶片成熟的整个生育期间,烟株的每一个部分都可被害虫为害。
地下害虫: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蝼蛄类等。
刺吸性害虫:主要有烟蚜、烟蓟马、斑须蝽等。
潜蛀性害虫:主要有蛀茎蛾、烟草潜叶蛾等。
食叶性害虫:主要有烟青虫、棉铃虫及斜纹夜蛾。下面在我省为害烟叶最严重的虫害:
(一)地下害虫
地老虎& 在我省为害烟草最严重的地老虎主要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均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土蚕、地蚕等。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在烟苗移栽还苗期至团棵期前,以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的幼虫为害为主,每年发生4-5代,4月中下旬开始为害烟苗,地面上的烟茎常被咬断,也取食烟叶成缺刻。
防治方法:①整地除草。移栽前,一般以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产卵期,烟地经冬翻春耕起垄上行,清除杂草,从而减少烟地幼虫种群数量;②适期早栽,减轻为害;③药剂防治。移栽期适值小地老虎或大地老虎,或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混发为害时期,可用功夫或日高倍,万灵或卫灵倍,敌杀死倍液喷杀于烟株周围。
(二)刺吸性害虫
烟蚜,属称腻虫。是全世界烟草的主杂害虫,发生数量大,危害时间长,以刺吸式口器吸收烟株叶、茎、花等部位的汁液,被害植株生长迟缓,叶片薄,烤后呈黑色,降低品质,蚜虫在我省每年可发生30-40代;以在菠菜、白菜心叶里或在接近地面的主根上越冬,全周期型即以卵块在桃树枝条、芽腑、枝干的树皮裂缝处越冬。
春季蔬菜上蚜虫源主要来自桃树。烟田中的蚜虫原则来自春菜及桃树。
蚜虫适宜发生的环境,气温24―28℃,相对湿度适中对繁殖有利;气温29℃以上或6℃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或40%以下的环境,对烟蚜繁殖不利。
防治方法:越冬期,根据烟蚜冬季以卵在桃树上或以无翅孤雌成蚜在冬季蔬菜上越冬的习性,可于11月至明年3月间,在桃树上、蔬菜喷药,减少虫源。烟草苗期及大田期,可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倍,或3%啶虫眯乳油倍,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0―1000倍液喷雾。
(三)食叶害虫
1、烟草夜蛾,俗名烟青虫。是我省烟草的主要害虫,烟叶旺长期集中为害心芽及顶部嫩叶,造成烟叶孔洞和无头烟苗,并蛀食花蕾及果实。
烟草青虫在湖南每年发生5-6代,以蛹于土中7-13cm深处越冬,越冬代成虫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出现,并为产卵盛期。
习性:成虫多在夜间8―11时羽化,羽化后1-3天内交尾产卵,交尾多在夜间11―12时;产卵一般在夜间10时至凌晨1时;卵散产于烟嫩叶正、反面具有绒毛的部位,以自上而下第4-8片叶的背面中部为最多,一般每一叶片有卵一粒,也有3-4粒产于一处,后期多产于蒴果、萼片或花瓣上面。
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后,即爬向烟株顶端,取食嫩叶成小孔,昼夜食取;3龄后白天潜伏于叶片下或土缝间,夜间、清晨活动取食顶部嫩叶,被害后出现大、小孔洞,破碎不堪。
幼虫具有明显的假死性及互相残杀习性,幼虫期12-50天。幼虫老熟后不食不动,身体皱缩,体背面微显红色或尾板呈现黄褐色,为前蛹期,1-2天后入土作室化蛹,蛹期10-17天。
防治方法:①冬翻灭蛹。于冬春翻耕土地,消灭越冬虫蛹。②人工捕杀幼虫。自烟叶还苗后,于阴天或晴天早晨5-9时,发现心叶处有新鲜虫孔或黑绿色虫粪及时捉杀幼虫。③药剂防治,用来福灵倍、功夫倍、日高倍、万灵或卫灵倍、敌杀死倍等药剂喷杀于烟株顶端嫩叶处。
②斜纹夜蛾& 为杂食性害虫,是我省烟草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不仅食烟草,还为害茄科、十字花科、豆科、葫芦科的蔬菜及棉花、甘薯、甜菜、水稻等作物。
生活史及习性:一年发生的代数随地区而不同,湖南一年可发生6―7代,幼虫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开始为害烟草。
成虫白天栖息在烟株下部阴暗处或杂草丛中,趋向植株茂密,生长郁闭的烟田,傍晚开始活动。有趋光性、产卵成块、卵重叠列,1卵块有十至数百粒,1雌蛾能产3-5块,在烟草大田生长期产卵于烟株中部叶背面叶尖1/3处。初孵幼虫有群集卵块附近取食习性,为害烟叶呈麻布状;2龄开始分散,食叶成缺刻、孔洞;3龄后白天花板隐藏在叶片背面或土缝里,夜晚及阴雨白天取食;4龄开始进入暴食期,昼伏夜出习性更为明显。幼虫共6龄。末龄幼虫在烟地入土2-3cm作椭圆形土室入蛹。蛹变成虫产卵,卵孵化成幼虫为害农作物。
防治方法:①药剂防治,在幼虫3龄前喷药防效最佳。药剂(同烟青虫)。②人工捕杀,在初龄幼虫集中为害时捕杀幼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治股骨头坏死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