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发展肌力的练习可以不采用什么

肌力的正确评估课件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肌力的正确评估课件
||暂无简介
总评分4.7|
浏览量185252
大小:187.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6年康复治疗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2016年康复治疗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20:32: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6年康复治疗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肌力训练操作规范_百度文库
肌力训练操作规范
肌力训练操作规范
肌力训练是运动疗法中的基本训练手段之一。有如下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防止失用性肌萎缩,特别是当肢体在治疗时被固定后所引起的暂时性肌萎缩;肌力训练加强关节的动态稳定性,防止负重关节发生机能改变。
肌力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
徒手肌力训练时一般不需要仪器设备。?
器械训练时,有哑铃、沙袋、实心球;弹性阻力装置;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等长肌力训练装置;等速肌力训练装置等。?
通常可根据患者不同肌肉功能障碍情况选用不同训练方法和训练仪器。等张抗阻训练和等速抗阻训练:?
(1)防治失用性肌萎缩,特别是肢体制动后的肌萎缩
(2)防治因肢体创伤、炎症时疼痛所致的肌萎缩
(3)促进神经系统损害后的肌力恢复。帮助维持肌病时的肌肉舒缩功能
(4)调整肌力平衡,对脊柱侧弯、平足等骨关节畸形起矫治作用
(5)增强躯干和腹背肌力平衡,改善脊柱排列及应力分布,增加脊柱稳定性,防治脊柱疾病
(6)改善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平衡,以促进关节的动态稳定性,防止负重关节的退行性改变
(7)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训练对防治内脏下垂、改善呼吸及消化功能有一定意义
(1)肌肉适应性改变:肌力训练的作用并非是肌纤维的增加。在人类出手之后,肌纤维的数量就已定局。通过肌力训练主要是使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并由此增强肌力。肌肉的适应性变化包括:①使肌肉的形态结构变的更加发达、完善,同时肌肉功能也可获得改善。②经系统的肌力增强训练后,肌肉体积增大,
贡献者:nb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康复治疗学三基 习题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康复治疗学三基 习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7|
上传日期: 04:53:0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康复治疗学三基 习题
官方公共微信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jī lì xùn liàn2 英文参考exercise for power3 概述各种病损、以及常导致的肌力减弱,肌肉障碍等,影响肢体运能。肌力训练的目的是运用各种训练的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肌力训练具有预防各种骨疾病及术后患者的肌肉、促进肌肉功能恢复有。
4 操作名称肌力训练5 适应证肌力训练适用于:
1.失用性& 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萎缩& 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萎缩。
3.源性肌萎缩& 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无力& 由关节疾病或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6 禁忌证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骨关节、全身情况较差、病情不者、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7 准备肌力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徒手肌力训练时一般不仪器设备。
1.器械训练物品准备& 器械训练时,有哑铃、沙袋、实心球;弹性阻力装置;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等长肌力训练装置;等速肌力训练装置等。
通常可根据患者不同肌肉功能障碍情况选用不同训练方法和训练仪器。
2.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和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8 方法
8.1 1.原则根据患者原有肌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肌力训练方式。
(1)肌力为0级时,宜进行、被动运动及训练(即患者在思想上用力试图作)。传递冲动训练与被动运动结合进行,效果较好。
(2)肌力为1~2级时,宜进行电刺激疗法、或肌电电刺激疗法。此时肌肉已有一定的肌电活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效果较佳,同时配合助力运动训练和其他免荷运动训练。
(3)肌力为3~4级时,宜进行徒手抗阻训练和各种器械的抗阻训练。
(4)耐力较差的肌肉群,宜进行肌肉耐力训练。8.2 2.徒手抗阻训练(1)训练前首先评定患者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情况,明确功能受限程度,以确定适宜的抗阻运动形式和运动量。
(2)使患者处于适合训练的舒适,以被动运动形式向患者演示所需的运动,告诉患者尽最大努力但在无痛范围内完成训练,训练过程不要;治疗师只起指导、监督作用。
(3)将阻力置于肢体的远端,确定阻力的方向,一般为所需运动的方向,避免替代运动。
(4)提供的阻力应适合患者现有的肌力水平,初始为次最大阻力,以后逐渐增大阻力;训练中动作宜平稳,患者的最佳为无痛范围的最大用力。
(5)患者如不能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或训练中有明显、收缩的肌肉震颤、发生替代运动时,应改变施阻的方向或降低阻力力量。
(6)训练中应适当提供语言指令,以增加训练效果。
(7)每一运动可重复8~10次,并有一定的休息,逐渐增加训练次数。8.3 3.器械抗阻训练主要由训练器械施加阻力,以增加患者的肌力和肌肉耐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方法。适用于肌力在3级以上者。根据肌肉收缩不同方式,器械抗阻训练分为等长抗阻训练、等张抗阻训练和等速抗阻训练:
(1)等长肌力训练:利用肌肉等长收缩进行的抗阻训练。肌肉等长抗阻收缩时,肌张力明显升高,肌力显著提高,但不产生明显的关节运动。等长抗阻训练主要适用于关节不能或不宜运动时(如关节或固定、关节、或关节肿胀等情况)的肌力训练,以延缓和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
①运动强度: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阻力,确定运动强度。
②阻力负荷:杠铃、沙袋、墙壁或力量训练器等。
③运动持续时间:训练时肌肉等长收缩时间10s,休息10s。
④重复次数:重复10次为1组训练,每做几组训练。根据患者承受选择。
⑤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⑥多角度等长肌力训练:在整个关节运动幅度中每隔20°~30°作一组等长训练,以全面增强肌力。此法可在等速肌力训练器械上进行。
(2)等张肌力训练:利用肌肉等张收缩进行的抗阻训练,训练时作用于肌肉上的阻力负荷恒定,有明显关节运动。适用于发展动态肌力和肌肉耐力。
等张肌力训练包括向心性训练和离心性训练,肌肉主动缩短,使肌肉的两端相互靠近者为向力训练;相反,由于阻力大于肌力,肌肉在收缩中被被动拉长,致使其两端相互者为离心肌力训练。
①运动强度选定:根据肌力水平和训练目标设定阻力大小,确定运动强度。
②阻力负荷:沙袋、哑铃、墙壁拉力器、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可变阻力装置或专用的肌力训练器等,也可利用自身。
③运动强度:以渐进抗阻训练法为例,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称为10RM值。用10RM的1/2运动强度运动,重复10次,间歇30s;再以10RM的2/3运动强度重复训练10次,间歇30s,再进行10RM运动强度重复尽可能多次,2~3周后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10RM的量。
④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持续数周。
(3)等速肌力训练:在专门的等速训练器上进行训练。训练前设定运动速度、间歇时间、训练组数和关节活动范围等。训练动速度不变,但遇到的阻力则随用力的程度而变化,以使运动肢体肌肉的肌张力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最好训练效果。
①训练仪器:Biodex、Cybex、Kin-Com、Lido等。
②训练前准备:开机,根据训练要求,安装相应的训练器械。
③体位: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④关节活动角度设定:通常可设定全关节活动角度,对于肌肉、、愈合早期、关节术后或关节病变时则宜选择限定关节活动范围。
⑤训练方式:分为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训练。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训练。
⑥运动速度: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时,常选用逐渐递增后再逐渐递减的运动速度谱形式,如:60°/s、90°/s、120°/s、150°/s、180°/s、180°/s、150°/s、120°/s、90°/s及60°/s。
⑦训练次数:每种运动速度收缩10次,每一运动速度谱共收缩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肌肉功能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
⑧间歇时间:可在训练前预先设置每种运动速度之间和每个训练单位之间的休息时间。每种运动速度之间通常间歇15s,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每个训练单位之间的休息时时间需要间歇3~5min以上。
⑨训练频度:1次/d,每周训练3~4次,根据患者情况,持续数周。8.4 4.肌肉耐力训练肌力训练的同时已有肌肉耐力训练,但两者在训练方法上有所不同。为了迅速发展肌力,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抗较重负荷,重复次数较少;而发展肌肉耐力则需在较轻负荷下,在较长时间内多次重复收缩。临床上常将肌力训练与耐力训练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而使肌肉训练更为合理。常用的增加肌肉耐力的方法有:
(1)等张训练法:先测定重复10次运动的最大负荷,即为10RM值。用10RM的80%量作为训练强度,每组10-20次,重复3组,每组间隔1min。亦可采用5cm宽、1m长的弹力带进行重复牵拉练习。弹力带的一头固定于床架或其他固定物上,根据需要进行某一肌群的耐力练习,尽量反复牵拉弹力带直至肌肉疲劳,1次/d,每周练习3~5d。
(2)等长训练法:取20%~30%的最大等长收缩阻力,作逐渐延长时间的等长收缩练习,直至出现肌肉疲劳为止,1次/d,每周练习3~5d。
(3)等速训练法:在等速训练仪上选择快速运动速度,作快速重复运动,对增强肌耐力较明显。每次重复运动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肌肉功能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每组间休息3~5min,直至出现肌肉疲劳为止,1次/d,每周练习3~5d。9 注意事项1.正确掌握运动量与训练节奏。每次肌肉训练应引起一定的肌肉疲劳,同时应有一定休息,根据患者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
2.由于疾病的早期,肌痉挛同时伴有肌力下降,此时主要解决的是肌痉挛问题,不应强调单个肌肉的肌力训练,以免加重肌痉挛;在疾病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则需同时重视肌力的训练,以多肌肉运动或闭链运动方式为主。
3.应在无痛和轻度疼痛范围内进行训练:如果最初训练引起肌肉的轻微,则属正常反应,一般次日即可自行恢复。如肌力训练引起患者训练肌肉的明显疼痛,则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疼痛不仅增加患者不适,而且也难达到训练效果。待查明原因后,进行临床治疗后再进行训练。
4.各种训练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不同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以提高训练效果。
5.抗阻训练时,阻力应从小到大,在活动范围的起始和终末施加最小的阻力,中间最大;要有足够的阻力,但不要大到阻止患者完成活动。
6.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因为肌力训练的效果与患者的主观努力程度关系密切。训练前应使患者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训练常给予语言鼓励并显示训练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7.掌力训练的适应证和证,尤其对患者、老年人、体弱者等应在治疗师指导下训练,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严防意外发生。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肌力训练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四 16:11:45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