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针灸3a怎么收费?是按针数,还是一个病证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五)
杨氏3A+疗法埋线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机理研究进展
下载积分:941
内容提示: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五)
杨氏3A+疗法埋线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机理研究进展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5:46:1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五)
杨氏3A+疗法埋线
官方公共微信疼痛病证针灸治疗机理|学术研究|中国埋线医学网|埋线,微创埋线,杨才德,中针埋线,杨氏3A+,
 | 欢迎来到中国埋线医学网!
疼痛病证针灸治疗机理
更新时间: 11:25:58&&|&&点击次数:91次
&针灸治痛的机理是什么? 怎样才能发挥出更好的镇痛效应? 仍是当今国内外医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想从中医的传统认识观点来进行探讨, 从中摸索出一套治疗规律。
& 1 针刺治痛的机理和途径
针刺治痛的机理是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改善气血的运行。它主要是通过两途径来实现, 一是纠正和消除产生疼痛的病理因素,
二是阻断痛觉的不良循环。这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发挥作用。
&1.1 消除病理因素: 疼痛是许多致病因素都可导致的病理表现, 这些致病因素通过一定方式作用于机体后, 引起不同性质, 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 使疼痛在许多病患中具有极强的普遍性和复杂性。然而, 导致疼痛的病因虽多, 但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中医对疼痛的病机已有明确的定律:
“不通则痛”。气血运行障碍是疼痛的病理基础, 疼痛是气血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 两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灸治痛就是在审病求因的基础上, 着重于调整气血的运行, 改善产生疼痛的病理条件,这是一种消除病因的治本方法, 也是针灸治痛的首要途径。对各种外邪引起的气血运行障碍, 针灸通过选择相关的经穴, 施以适当手法, 驱散外邪,阻断它对气血运行的影响。如外感风邪, 导使的营卫不和, 针刺风池、曲池、外关等穴, 可以疏散风邪, 使营卫调和, 气血畅行。寒邪侵袭机体, 脉道拘急, 气血涩滞, 在有关经穴上施以烧山火的手法,或灸“灼”热熨, 或火针温通, 都可以起到助阳散寒, 舒缓筋脉, 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对各种内伤引起的气血运行障碍, 针灸可以调理脏腑功能, 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 改善气血运行。如针灸可以通过疏解肝郁, 调理气机, 而治疗肝气郁结的胸胁疼痛; 针灸可以通过补益心气, 温通心阳, 治疗心阳闭阻的胸中痹痛。另外, 针灸具有调理胃肠, 消食导滞的功能, 对饮食不节, 食积内停所致的脘腹胀痛也能够疏理气机, 缓解疼痛。
由此可见, 无论外邪、内伤等各种病理因素所导致的疼痛, 针灸都可以通过消除病因, 阻断病理变化对气血运行的干扰, 起到治痛的作用。
1.2 阻断痛觉的反应:针灸治痛的作用, 单纯的用消除致病因素, 改善病理变化去解释是不全面的。因为在针后几分钟内或更短时间内止痛,瞬间将病因和病理变化消除是不容易的, 而取得镇痛效应, 只是对痛觉反应的阻断。
疼痛是一种感觉机能, 按照中医的理论, 感觉属于“神”的活动, 由心所主宰。《灵枢·本神》篇中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 说明一切感觉都是心感受到刺激传导后而发生反应的。心主血脉, 当气血运行发生障碍时, 心必然会有所感受, 使神的功能失调而产生疼痛。而针灸的刺激作用于机体后, 也可传导于心, 阻断和转移心对疼痛性病理变化的感知, 从而使疼痛消失。
针刺对痛觉反应的抑制, 不单是缓解症状, 解除痛苦。它也可以通过刺激唤醒心的功能, 直接影响病理变化, 将血液灌注于脉道, 帮助改善气血的运行, 保持经络脏腑的正常活动, 把疼痛的病理过程引向良性循环。临床上采用安神宁心, 通调血脉的方法治疗疼痛,可以大大提高疗效。
针灸治痛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 但必须抓住改善气血运行障碍这一主要矛盾, 采用相关的经穴和适当的针刺手法, 才能达到有效的治痛目的。
2 针灸治痛的取效关键
针灸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勿庸置疑, 但临床运用有时并不都能取得明显的效应。因为无论在辨证选穴还是施用手法方面, 针刺治痛都有特殊的要求。要想激发经气, 使气通畅, 必须辨症定经, 循经取穴, 使症、经、穴三者相适应, 再根据病人的体质状况给以适当的刺激。让针刺的感应上下出入,直达病所, 才能使凝滞的气血得以宣散, 瘀阻的经络得以通畅。
2.1 辨证定经, 循经取穴: 中医对针灸治痛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 历来一直强调针灸治痛必须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进行, 运用“辨症定经”、“循经取穴”这个法则, 只有把疾病的属经搞清楚,才能选穴准确。激发失调的经气, 收到明显的治痛效果。
&&&& 临床上常可见到, 腰部扭伤后, 疼痛部位在脊柱, 同时在督脉经穴上出现压痛, 这表明督脉的经气不畅, 针刺龈交出血, 可以疏通经气, 立见功效。
如果扭伤后压痛不在督脉经穴上, 而在脊柱两侧的部位, 再刺龈交效果就差, 因为在足太阳经而不在督脉, 针刺委中就能立止疼痛。同样道理, 落枕颈痛的病人, 凡项强不能左右回顾的, 病在少阳经, 刺中渚, 绝骨而有效; 凡项强不能前后俯仰的,病在督脉, 刺风府, 承浆而有效。这些都表明了辨症定经, 循经取穴的重要意义。
循经取穴已被多数人公认是治痛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 这既是根据经络有通调阴阳, 运行气血的生理功能所决定的, 也是根据经络具有疏通人体表里内外的联系功能来实现的。如果不明经络,不知病位, 就不能取得迅速、显著的治痛效果。在治疗内脏疾病的同时,也要根据经络所到达的区域来选取穴位。一般说来, 足三里治以胃腑为主的疼痛, 阳陵泉治以胆囊区为主的疼痛, 上巨虚治以脐两侧为主的疼痛, 下巨虚治以脐中心为主的疼痛, 委中治以膀胱区为主的疼痛, 若上窜动无常,痛无定处, 取委阳效果最好。这些都为针灸治痛提供了选穴的规律性。
2.2 控制感传, 气至病所: 针灸感传是治痛取效的前提, 尤其“气至病所”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临床实践证明, 针刺后所产生的不同感应, 如果任其自行存在, 或朝任意方向盲目传导, 就不能达到“气至速效”的目的, 只有使针感沿着一定方向, 通过一定距离到病痛部位后, 才能收到针下痛止的效应, 因此务必要控制感传, 使它按着要求进入病痛区域, 这就要注意研究针刺手法上的功夫。针感传导的好坏, 与针刺的深度和方向有一定的关系。
刺激过浅, 针仅刺入皮肤, 一般出现痛感; 刺入浅筋膜层, 也只出现轻胀感。要使感传进入病所, 就必须刺入一定深度, 并酌施以捻转、提插。尤其是四肢部位的内关、郄门、三阳络这些镇痛作用较好的穴位。一定要把针刺到深部肌层的有效深度。至于针刺方向,通常将针尖斜向病所, 才能控制感传的方向。
感传大多数是呈“双向性”传导, 但针刺治痛的目的是只让针感传向病痛区域, 这就需要采用按截封闭的方法, 使它呈单向传导。具体操作是用大拇指按压在不让感觉传导方向的部位, 用力要强, 以截住经气。如针刺合谷穴治疗牙痛, 需要针感向上传导, 就用大拇指按压住合谷穴的下方, 以阻滞针感下行, 使它只向头面部上传。
一部分病人的感应仅在局部, 不向远处放散,需要用手指沿着经络循行路线揉按、叩击、爪切,以帮助经气运行, 引起得气, 趋向病所。
&&&&&&& 在针刺过程中, 如果能注意运用龙虎交战、青龙摆尾等针刺手法, 往往能收到更显著的治痛效果。《针灸·聚英》中说:“苍龙摆尾气交流, 血气奋飞遍体周, 任君疼痛诸般疾, 一插须臾万病休。”
在针感不易跨过的关节部位, 还可以运用“通经接气法”。即在感传终止的部位上再刺一针, 促使针感再往前走。如仍未传至病所, 可再刺一处,直到针感上达病所为止。
&【本文来源】陕西中医2003 年第24 卷第3 期&& 王焕英
(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网站)
上一篇: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QQ在线客服杨氏3A 疗法“枕五针”埋线针刀治疗颈性头痛临床观察
杨氏3A 疗法“枕五针”埋线针刀治疗颈性头痛临床观察
杨氏3A+疗法“枕五针”埋线针刀治疗颈性头痛临床观察高敬辉1,杨才德*2,缪晓兰1,王双平1,金芝萍1,包金莲2,芦红3,祁文4,陆天宝5,李冲锋6,杨永兵7,王立红8,张玉忠9,宋建成2,于灵芝2,常建全2,侯玉玲2,田瑞瑞2,马重兵2,李登科2(1七里河区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兰州,730020;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GZK-2015-58)[摘要]目的:观察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按摩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3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80.4%;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按摩,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关键词]颈性头痛;“枕五针”;杨氏3A+疗法;临床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Yang's 3A+ Therapy at 'zhen wu zhen' for Cervical HeadacheGao Jing-hui1, Yang Cai-de*2, Miao Xiao-lan1,Wang Shuang-ping1, Jin Zhi-ping1, Bao Jin-lian2, LuHong3, Qi Wen4, Lu Tian-bao5, LiChong-feng6, Yang Yong-bing7, Wang Li-hong8, ZhangYu-zhong9, Song Jian-cheng2, YuLing-zhi2, Chang Jian-quan2, HouYu-ling2, Tian Rui-rui2, Ma Chong-bing2, LiDeng-ke2(1 T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Qilihe District,Lanzhou Gansu
Integrated TCM &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 DonggangBranch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Lujiazhai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tation of Chengzhong District in Xining cityQinghai Province, Xining, Qinghai
The Xinji Health Center of LinxiaCounty Gansu Province, Linxia Gansu
Beijing Needle Embedding Instituteof Medical Research, Beijing
The Liuchuan Health Center of JingyuanCounty Baiyin City, Jingyuan, Gansu,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Jiugang Hospital of Jiayuguan City, Jiayuguan Gansu Zhongjia Clinic of Zhengjiatai town Chengguan District Lanzhou City, LanzhouGansu
The Linjiangpu Health Center of Tanchang County, Tanchang Gansu748500)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Gansu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ZK-2015-58)[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Yang's 3A+ therapy at 'zhen wuzhen' for cervical headache. Methods:96 patients with cervical headach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50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46 cases in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group with Yang's 3A+ therapy at 'zhen wu zhen', while the patients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conventional massage therapy, then,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after 1courses.Results: 36 cases were cured, 14 casesmarkedly effective, 3 cases improved,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6% in treatmentgroup, while 15 cases were cured, 13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 9 casesimproved, the total effective of 80.4% i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Conclusion: The clinic effect of Yang's 3A + therapy at'zhen wu zhen' for cervical headache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traditio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massage therapy, it is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and promotion.[Key Words] C'zhenwu zhen';Yang's 3A+ Clinical observation颈性头痛(Cervical Headache)又称颈源性头痛或颈椎性头痛(Headaches of Cervical Origin)是一种间歇或连续发作、疼痛部位以头部为主的功能性疼痛症候群。颈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伏案工作者日益增多,颈性头痛的患病率逐渐上升,且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常用镇痛剂、麦角胺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此类药物疗效不尽理想,且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笔者运用导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杨才德教授的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将96例颈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9-65岁,平均36.5岁,病程2个月-13年;对照组4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20-63岁,平均37.2岁,病程1个月-1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依据根据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颁布颈源性头痛的分类标准。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在头枕部、顶部、颞部、额部、眼眶区或者上述区域同时出现的钝痛或酸痛。头痛的同时伴有上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僵硬、或活动时上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多有头、颈部损伤史。1.3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起始发病年龄小于55岁,性别不限;②头部CT排除器质性病变;③能按医生要求坚持完成疗程者。1.4排除标准①全身感染性疾病、高血压、五官科疾病、颅内肿瘤等其他疾病所致的头痛;②合并有糖尿病及心、脑、肾、肝等脏器疾病者;③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或不能完成治疗过程者。2 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2.1.1枕五针定点项中点:头后正中线上,枕外隆突正中向下2.5cm0.5cm处;项A点:枕外隆突正中向下2.5cm0.5cm,旁开2.0cm处,左右各一点;项B点:枕外隆突正中向下2.5cm0.5cm,旁开4.0cm处,左右各一点。简便取点:枕外隆凸于乳突的弧形连线即上项线,向下平移2.5cm0.5cm后分三等份,中内1/3点即为项A点,中外1/3点即为项B点。项A点及项B点左右各一点。2.1.2针刀和线体的选择针具采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杨才德教授发明的埋线针刀,“枕五针”选用4.5cm长7#埋线针刀;线体用2cm长4-0的PGA或PGLA线体,线体对折后将一半穿入埋线针刀内,一半留于埋线针刀外。2.1.3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且头前屈位,术者坐于患者的头部前方,戴检查手套,用定点笔定点,术区消毒,术者换戴无菌手术手套并铺无菌洞巾;术者左手拇指再次定点并按压固定皮肤,右手拇食二指持穿有线体的杨氏埋线针刀,右手中指及无名指指端支于操作点旁,将埋线针刀的开孔斜面及外露线体朝左手拇指,刀口线于身体纵轴平行,刀体于皮面切线位垂直,快速刺入皮肤,直达枕骨骨面,提起刀锋,约为刺入深度的一半(即浅筋膜之浅面),切开浅、深筋膜及其由该处经过的肌组织,呈线状切开2-4刀,然后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将埋线针刀旋转3600,缓慢出刀并按压刀孔,观察不出血用无菌贴贴敷。每周1次,2次为一个疗程,第二次不埋线,埋线针刀直接松解。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2.2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配合常规推拿按摩疗法。2.2.1基本方:颈夹脊穴、风池、太阳、头维、肩井、合谷、列缺及阿是穴均取双侧。针刺方法:每穴常规消毒,进针后行捻转提插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2.2.2常规推拿按摩疗法:术者立于患者侧后方,用滚法放松颈肩部肌肉,用指腹拿捏两侧颈肌,拇指点按风池、太阳、百会、肩井、合谷等穴位,以酸胀为度。再用较轻手法放松颈肩部、上肢肌肉。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以上传统针灸配合常规推拿按摩疗法12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3.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4.疗效评定标准和治疗结果4.1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头痛程度4级口述描述评分法拟定。治愈:头痛完全消失,头痛程度1级,恶心呕吐、视觉异常等伴随症状消失;显效:头痛基本消失,头痛程度1级,视觉异常等伴随症状基本消失;好转:头痛程度减轻,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无改善。4.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治疗组&& &&50&&&& &&&36(72.0)& &14(28.0)& 3(6.0)&&& &2(4.0)&&&& &96.0对照组&&& &46&&&& &&&15(32.6)& &13(28.3)& 9(19.6)&& 9(19.6)&&& 80.41)注:与治疗组相比,p1)。如表1所示,两组治疗颈性头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72.0%,总有效率96.0%,而对照组分别为32.6%和80.4%。两组治愈率疗效有极显著差异(P),说明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灸配合常规推拿按摩疗法。两组疗效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总体高于对照组。5讨论1983年Sjaastad提出了颈源性头痛的概念。1990年IHS颁布颈源性头痛的分类标准。1995年Bogdu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他认为颈源性头痛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近来亦有学者将颈源性头痛称为高位神经根性颈椎病。Bogduk认为颈源性头痛的发生是高位颈神经所支配的结构发生病损而引起的高位颈神经伤害性感觉信息的传入,通过高位颈神经传入纤维之间及高位颈神经与三叉神经传入纤维的中枢会聚,使伤害感受性输入产生紊乱而形成的一种牵涉痛。颈源性头痛病人头面部疼痛主要集中在额、颞及眶部,Biondi认为这是由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神经元的有序分布使三叉神经眼支与高位颈神经可发生最大程度的会聚。现代医学通过枕神经解剖学分析,认为枕神经痛可能与肌肉卡压刺激枕神经有关。枕大神经为C2内侧支,在头下斜肌和半棘肌之间上行,穿过半棘肌和斜方肌枕部附着处,浅入皮下分布于枕顶部。枕大神经在出入斜方肌腱膜处易受到卡压[1-2],加之斜方肌、半棘肌的收缩而产生神经压迫症状[3]。现代生物力学证实,颈椎正常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可以引起颈椎病[4],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及力平衡失调。由于个人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颈肩部的浅层和深层筋膜劳损,使颈部肌筋膜在枕部附着区域产生无菌性炎症,结缔组织增生,组织间结疤粘连,压迫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二者与眶上神经、颞神经及与其伴行的枕动脉均有广泛交通,引起上述神经血管分布区域内的酸胀、疼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并在局部形成压痛点、条索[5]。因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是传导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神经。这些颈神经的感觉纤维支配范围可向前延伸到前额部、颞部、眶下部,受卡压或炎症刺激时可出现牵涉性头部疼痛、耳鸣、眼胀以及嗅觉和味觉改变,类似鼻窦、耳部或眼部疾病的表现。另外,第1、2、3颈神经离开椎管后穿行在柔软的肌肉组织内,当软组织发生炎症、缺血、损伤、压迫或刺激神经时,引发颈源性头痛。高位颈神经的分支容易受到椎骨突起及肌肉在附着处的刺激及损伤。压迫和刺激这些神经时在头皮上可出现感觉减退、过敏或感觉缺失。中医对颈性头痛认为主要病机是肝阳上亢,瘀血阻滞,气血不能上荣头部所致,常因情绪紧张、劳累或风寒刺激而诱发。杨氏3A+疗法根据颈性头痛的临床生理、病理及病机特点,科学制定“枕五针”的项中点、项A点及项B点的定点与治疗机理:项中点埋线针刀主要松解项韧带、斜方肌、头后小直肌及头枕部浅层和深层筋膜的粘连与挛缩;项A点主要松解头半棘肌内丛、斜方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及头枕部浅层和深层筋膜等部位的粘连、瘢痕、挛缩及增生等组织而解除或缓解周围组织对枕大神经的卡压;项B点主要松解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头上斜肌及头枕部浅层和深层筋膜等部位的粘连、瘢痕、挛缩及增生等组织而解除或缓解周围组织对枕小神经的卡压;另外在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穿出颈部筋膜出口处埋线不但能起到良性和长效针灸的效应,同样能起到松解粘连,祛除血管、神经卡压,改善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的作用,而达到疏通气血、活血化瘀,“通则不痛”的目的。运用埋线针刀治疗既松解又埋线,能解除周围组织对神经根、血管的卡压,重新恢复项枕部的动态平衡及生物力学平衡而治疗颈性头痛,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中医的传统针灸与常规推拿按摩疗法虽在改善患者局部症状方面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其对颈性头痛在形态学上的改变治疗不到位,未能从根本上治疗颈性头痛,因而疗效局限。本临床观察表明,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具有就诊次数少、治疗简便、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对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有确切的疗效。相对于传统针灸配合常规推拿按摩疗法弥补了针刺时间短、患者就诊次数多的不足,因而更有临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尹保国,韩震,郭家松,等.针刀治疗在枕大神经卡压综合症的解剖学研究[J].广州医高专学报,1999,22(1):19-20.[2]王小标,苗华.枕大神经(卡压)痛的解剖学研究[J].颈腰痛杂志,1993,14(1):43-44.[3]孙清华,纪雪梅,高维滨.针刺治疗枕神经痛4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46.[4]吴峻,曹云.针刀为主治疗寰枢椎不稳颈椎病及生物力学原理浅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91.[5]吴亚林.电针围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偏头痛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4):40-41.[6]杨才德,雒成林.穴位埋线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作者简介:高敬辉,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院,针灸副主任医师。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四)
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07期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四)
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
【摘要】:目的观察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按摩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显效14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13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80.4%;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杨氏3A+疗法"枕五针"治疗颈性头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疗法配合常规推拿按摩,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246.9【正文快照】:
(上接第13卷第23期)颈性头痛(Cervical Headache)又称颈源性头痛或颈椎性头痛(Headaches of Cervical Origin)是一种间歇或连续发作、疼痛部位以头部为主的功能性疼痛症候群。颈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伏案工作者日益增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康静;;[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1年02期
邓云志;孙文善;;[J];中国针灸;2007年04期
孙文善;;[J];中医外治杂志;2008年02期
卢文;赵京生;;[J];河北中医;2009年12期
孙文善;;[J];上海针灸杂志;2011年03期
孙文善;;[J];上海针灸杂志;2012年01期
;[J];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06期
林志苇,黎健,高丽萍,张夏玲;[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12期
林志苇;黎健;高丽萍;张夏玲;;[J];中国针灸;2005年12期
周雪雷;胡茂青;张羽;张林;;[J];四川中医;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文善;;[A];2007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第五次学会年会学术文集[C];2007年
卢文;任虹;斯维特娜·曼恩;;[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卢文;赵京生;;[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孙文善;;[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孙文善;郯志清;;[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孙文善;;[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张海峰;姚红芳;侯宏;;[A];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卢文;斯维特娜.曼恩;;[A];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腧穴专业委员会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宪俊;林志苇;陈耀祖;吴淑平;张建新;陈敏;黎健;潘文谦;刘兰英;;[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李润峰;王冬松;赵红胜;;[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上海博爱医院针灸科 孙文善;[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李治勇;[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晓青;[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金恒;[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包桂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陆必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朋源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王俊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瘦脸针怎么收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