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5十3机电一体化就业方向培养方向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5+3”将成医学生培养主流模式 - ?成都中医药大学文艺联盟?的日志,人人网,?成都中医药大学文艺联盟?的公共主页
哇~~(色)(色)转自任婷婷☆Amelia: 会随机在状态墙参与者中抽奖哦~送人人网u盘,抱枕等精美礼品啦啦啦~~~(色)(色)~转自任婷婷☆Amelia:今天晚上外语学院话剧大赛人人网状态墙参与地址:电脑访问:
短信:手机短信,发送评论内容到71(色)(色)(色)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 “5+3”将成医学生培养主流模式
& 欢迎关注主页怎样成为一名医生?在我国,&通往罗马&的路有很多条。最常见的是在医科院校读几年书,毕业后再接受几年临床训练。然而,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学者尖锐地指出,长期以来,教育部门管辖的高校教育和卫生部门管辖的毕业后教育,就像不同厂家生产的手机充电器,互不兼容,即使是同一厂家的充电器,接口也不一样。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混乱,造成医学人才良莠不齐,成为制约医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日前,由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释放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教育与卫生部门达成共识:5年的院校教育,加上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将成为医学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被称为&5+3&。&
  &这不单纯是人才培养制度的确立,也意味着医学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对这一模式,业内专家给予高度称赞,认为有望厘清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的概念,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将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通过制度衔接起来。&
  院校教育思路有点乱&
  &在发展长学制还是坚持5年制、大学要不要设立二级学科、临床研究生教育是否要取消等问题上,医学教育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分歧严重。&一位专家指出。&
  一般来说,医学划分为8个一级学科和55个二级学科。8个一级学科分别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药学和中药学,二级学科则包括内科、外科、麻醉科、全科等。&
  &一级学科要在院校教育中完成&的观点没有争议,但对于二级学科则存在不同看法。记者了解到,目前几乎所有的医科院校都开设了麻醉学科、医学检验学科、全科等二级学科专业,使得院校教育中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同时存在。这一现状让学者诟病,也与&5+3&模式背道而驰。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等学者认为,院校教育是打基础的,需要完成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教育(包括第5年开始的临床通科轮转实习),而不应该开设更细分的二级学科,细分的二级学科教育应该由毕业后教育来完成。&
  近几年来,不少医学院校刮起了&长学制风&。对此,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席彪教授指出,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对医学人才的教育培训只传授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必须进行高强度、规范化的临床实践训练。院校教育永远不能替代临床实践,7年制或者8年制的教育,并不能直接培养出好医生,还必须经过毕业后医学教育这一关。&
  席彪提出,院校医学教育学制布局应回归到5年制为主体,控制7年制、8年制长学制的总体规模。&
  受访专家指出,院校教育思路最混乱的,莫过于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院校教育制度,被一些专家称为&怪胎&,在现实中也境遇尴尬。在院校教育中,拿到临床专业硕士文凭的毕业生,按理说到医院应该能直接&动手&,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不足,可能还得&重头再学&。&
  毕业后教育也很乱&
  &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其制度和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毕业后医学教育核心&&住院医师培训不规范甚至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医疗安全。&席彪指出。&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普通医生,甚至一些医院管理者,对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概念也不完全清楚。&
  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曾诚教授指出,医学教育具有分段连续性特点。医学生的成长,所受的教育培训包括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大阶段。院校教育阶段,以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基本能力为主要目标,为进行临床培训打基础;毕业后进入临床实践培训,重点是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逐步积累临床经验,掌握技术操作技能,培养各种临床能力;继续医学教育以知识更新、持续保持专业能力为目标。&三者既是一个分段的过程,又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具有较长周期。&&&
& 欢迎关注主页
  与院校教育不同,临床能力培养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核心。一位专家就此指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提法很多,比如住院医师、专科和亚专科医师培训等。然而,基层医院依然存在着毕业生进医院,简单各科室转一圈的&轮岗培训&后直接进科室的现象。培训时间也从1年到5年不等,由各医院自行制定。&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院长曾其毅说:&按照医学生到医生的人才培养流程,毕业后医学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各级医院培训水平不同,造成人才培养的差异化很大,水平参差不齐。&&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谢明均指出,医生动手能力与学历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是否经过规范化临床技能培训密切相关。&
  &5+3&=&标准化&&
  付萧萧去年从天津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现正在北京市潞河医院接受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有考核合格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医生。&
  &我用了1年时间,在骨科、泌尿外科和心胸外科学习,每次学习结束,都要进行出科考试,临床查体、诊断、开处方等,都得按标准化流程来。&&付萧萧现在在医院设立的外科培训基地接受培训,由于外科属于二级学科,如果想成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他还需要继续接受三级学科培训。&
  付萧萧的学习经历就是&5+3&模式:医学生完成5年的院校教育后,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考研攻读科学学位,但绝大部分将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考核通过后,取得普通专科执业资格,称为专科医生,其中一部分医师直接进入社区或者二级医院工作。&
  此外,还有一部分医师想在大医院做&分工更细&的专科医生,比如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等,就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进入亚专科规范化培训基地继续学习,这被称为&5+3+X&。&
  对于&X&,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陆君说,亚专科阶段根据内容的不同和执业的难度不同,时间也不相同。比如神经外科是4年,泌尿外科则是2年。&
  席彪指出,毕业后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特征,其他领域的人才培养很少有毕业后教育阶段。这是医学的特色,医学教育不能切割成两块,而应是有机联系的,&5+3&将使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更加紧密结合。&
  专家提醒,全科医生也是专科医生的一种,而不能按照&全&和&专&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金生国介绍说,全科医生培养顶层设计中,逐步规范为&5+3&模式,前5年为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3年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为改变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不规范和随意性,2003年,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启动&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着手厘清毕业后医学教育概念,并于2010年启动了18个《普通专科医师培训标准细则》的制定工作。&
  记者了解到,在即将颁布出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依标准实施。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医学伦理、人际沟通技巧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培训结业考核,以培训过程考核为重点。培训过程考核合格和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培训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
  日前颁布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已明确规定,新医生均要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陆君说,这就意味着未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后将不能够取得普通专科执业资格,也就不能从事相关专科的医疗服务。&
& 欢迎关注主页
  &5+3&实施难点何在&
  有专家指出,&5+3&模式的难点,在于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已经存在,立刻废止不现实,如何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在一起,是摆在面前的挑战。&
  此外,专家指出,大医院不但要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也有科研的需求,那么,还需要一部分科研性研究生,但是目前科研型研究生职业定位也是临床医生,想做科研的凤毛麟角,如何进行界定,也值得探讨。&
  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在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接轨上开始了探索。从今年7月开始,上海市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进行改革,实行住院医师招录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相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
  在我国,属于现代医学教育的院校教育已具有百余年历史,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还很年轻。科学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需要有标准化的培训基地、合格的师资,还需要财政投入和补助。&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地方&样本&&
  上海市:&
  &行业人&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自2010年起,上海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统一实施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实行该项制度之前,上海市群众小病涌向大医院的现象还很普遍,阻碍了合理梯度就诊秩序的建立,也导致看病难的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不但是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需要,也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引导医疗服务重心下沉,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重要措施之一。&
  基于上述考虑,2010年,上海正式在全市开展统一模式、统一准入、统一考核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岗位聘任和晋升临床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从当年开始即不能再聘用未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临床工作。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完善培训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具有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毕业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至少培训3年、2年、1年后,方可申请参加全市统一的住院医师培训结业考试。开展培训医院资质认定,首批39家大学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获得住院医师培训资格,培训对象进入39家培训医院实行集中统一培训,其余医疗机构不再具有住院医师培训资格。为保证培训质量,制定了统一的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开展
& 欢迎关注主页了带教师资培训,建立了培训质控体系。&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人事政策方面,培训对象以&行业人&身份接受培训,与培训医院签订培训及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委托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培训结束后合同自然终止,培训对象自主择业。工资社保政策方面,培训期间计算工龄,按培训医院同类人员标准发放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其水平高于当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入职收入水平并逐年提高;培训期间依法参加并享有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公积金等社会保障。经费保障方面,明确政府、培训医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分担的原则,政府承担培训设施购置、培训对象基本工资等费用;培训医院承担培训对象绩效工资;用人单位录用完成培训的住院医师后,按照培训成本出资补偿。&
  三是推进培训与专业学位衔接。在教育部支持下,上海市于2010年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衔接改革试点,成为最早启动的国家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之一。改革试点的核心是&三个结合&,即研究生入学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接受培训的本科生,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后,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住院医师,又是硕士研究生;完成培训后获得&...
阅读(1104)|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教学简报第五十三期_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
&&?
&&?
系统没有此标签
点击数:735366

点击数:45846

点击数:35844

点击数:20056

点击数:19685

点击数:19525

点击数:18044

点击数:17458

您的位置:&&&&&
&&教学简报第五十三期
点击数:9471
教 学 简 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二O一一年十月九日
“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集锦
●& 学校举行2011年“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启动仪式
●& 我校2011年“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圆满落幕
●& 基础医学院举办2011年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 临床医学院举办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 药学院科研学术“慧眼时珍”中药鉴别大赛决赛举行
●& 针灸推拿学院率先开展教学示范观摩
●& 护理学院举办2011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 第二临床医学院成功举行首届临床基本技能大赛
●& 医学技术学院开展检验基础技能规范化培训
●& 民族医药学院开展民族药物学教研活动
●& 公管学院“管理论坛”暨学生学术交流会举行
●& 人文社科学院举行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
●& 体育学院举行学生专业技能比赛
●& 外语学院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学校举行“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干部培训会
5月6日下午,我校在温江校区百会堂举行“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干部培训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卢铁城受邀作专题报告。学校领导、科级以上干部、教学督导专家、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及实验室主任、专兼职辅导员、教师及学生代表30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由副校长余曙光主持。
校长范昕建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卢铁城会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范昕建在致词中回顾了学校“十一五”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教学评估成效显著。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名列全国医药类院校前列。二是专业结构得到优化。“十一五”期间,学校先后新办了11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医药类专业为主体,中医药专业为特色,理、工、农、管、文、教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专业群,专业结构逐渐优化。人才培养规模明显扩大,“十一五”期间规模增长近一倍。三是教学建设成绩突出。“十一五”期间,学校共立项建设质量工程项目160多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54项、校级91项,涵盖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方面。四是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十一五”期间,学校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办中医特色人才培养试点班―“李斯炽班”,着力培养“人文素质优良、中医思维牢固、临床能力突出”的中医特色人才。
范昕建指出,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和强化教学管理的关键之年。学校将紧紧围绕“内涵建设”这一根本任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全面启动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和“专业特色建设工程”,积极探索中药创新人才培养、卓越医师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等新模式,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范昕建强调,“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是我校长期坚持的教学活动,对于强化教学中心地位、营造优良教风学风、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年“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以“加强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风学风”为主题,旨在营造“重质量、严管理、促教改、强能力”的良好氛围。他提出希望,一是希望各部门和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活动落到实处,务求实效,不留于形式,不搞花架子;二是希望老师们把师德建设与教学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优秀人格、学者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三是希望同学们将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结合起来,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高教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教授作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成都中医药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直接服务于解决人民接受良好教育和享受良好医疗保健两大民生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老百姓的高度关注。学校专门举办教学质量提升月,表明学校领导真正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到学校工作的第一位。卢铁城从准确把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深刻内涵,“做强”成都中医药大学;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质量意识;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弘扬优良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培育杰出的大学精神,培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栋梁之材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和讲解。卢铁城祝愿学校在这次教学质量提升月中,通过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大讨论、大变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大提高,在《纲要》的推动下更好更快发展,把成都中医药大学进一步做强,为全川人民的医疗保健和把四川建设成高教强省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临床医学院教师代表詹华奎老师和学校学生代表文甜田分别发言。&
据悉,本次教学质量提升月,以“加强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风学风”为主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公开示范课活动、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教学培训活动和学生学术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部& 佘惠)
我校2011年“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圆满落幕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我校于2011年5月4日至6月24日成功举办了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 活动以“加强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风学风”为主题,开展教学研究、公开示范课、青年教师赛课、教学培训和学生学术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5月6日下午2:00,我校在温江校区百会堂举行“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启动仪式暨干部培训会,学校领导、科级以上干部、教学督导专家、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及实验室主任、专兼职辅导员、教师及学生代表300余人参加大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高教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原校长卢铁城教授作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题报告。教学活动月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本次活动的重点项目是教学研究活动,各学院按照《关于加强教研室建设和管理的规定》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培训、教学研究、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学校邀请17位督导专家深入教研室进行现场指导和评审。根据专家们反馈的意见,各学院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都对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针对学院或教研室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专家们都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设,真正起到了专家们的帮扶作用。
各学院开展的各种特色教研活动主要有:人文社科学院举行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医学技术学院开展检验基础技能规范化培训;针灸推拿学院开展医学美容教研活动;体育学院举办“体育文化讲堂”;民族医药学院开展民族药物学教研活动等。
各学院开展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也得到了来自教研室和教师们的大力支持。12个学院都已圆满举办赛课活动,学校将对获奖的青年教师进行统一表彰。
此外,各个学院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学术活动。各学院均举办了各具特色的“双基”竞赛,此外,药学院还举办了第四届“百草园”学术论坛交流会、“慧眼时珍”中药鉴别大赛、科研实践创新课题指导讲座,人文社科学院举办“医学与人文”科研学术论坛,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举办“管理论坛”暨学生学术交流会。
此次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参与与支持。不仅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而且取得了显著效果。此次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我校的教学成果,而且对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今后我校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教务处& 欧阳静)
基础医学院举办2011年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为响应学校党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调动广大青年教师参与学校2011年“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基础医学院于6月23日下午在十二桥校区举行2011年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比赛由副院长王飞主持。校党委副书记沈涛专门致电预祝比赛圆满成功。教务处处长刘旭光受副校长余曙光委托,出席本次大赛并致开幕词。院长高永翔、党委书记谢益、副院长冯全生出席,院教学督导组组长罗再琼等担任评委,全院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代表旁听比赛。
经所在系(中心)选拔、推荐,共有20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比赛。比赛充分展示了我院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参赛老师的精彩表现赢得了评委和听众的好评。根据比赛规则,经评委综合评定,中医组叶俏波获得一等奖,陈丽平、袁世清获得二等奖,陈西平、陶怡、徐姗姗获得三等奖;西医组汪红获得一等奖,姜岑、付雯获得二等奖,赵静、谢璐霜、赖宇获得三等奖。
院长高永翔对本次比赛进行点评和总结。他指出,每年一度的青年教师比赛是学院的光荣传统,目的在于要在全院上下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钻研教研、教改的良好氛围,以此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形成特色优势;希望青年教师努力学习前辈的优秀师德师风,资深教师也要对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中、西医学科差异较大,教学方法和而不同,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中、西医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临床课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举办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2011年6月9日,临床医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我校十二桥校区举行。
副院长田理致开幕辞,感谢各位教学督导专家、老师、同学对我院教学工作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大家为提高学院教学质量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活动由教学部部长岳仁宋主持,专家评委组由学院教学督导专家李秀亮教授、杨仁旭主任医师、谭万初教授、贾秀兰主任医师、王绍明主任医师、曾庆华教授、邓友章教授、吴永康教授、熊大经教授、陈明岭教授组成,学生评委组由来自临床医学院七年制2008级中西医结合班的10名学生代表共同担任。
比赛分为两组进行,参赛的每位选手都将自己的授课风格以不同方式发挥了出来,有的将临床上有趣的实例在幻灯片上用生动的图片向大家展示,有的以诙谐的语言激起每位听者的兴趣,有的将讲课的重点难点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表现出来,有的用流利的英语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展示。
专家评委们认真地对每位选手的授课进行了当场点评,让青年教师们通过这次比赛,取长补短,对今后的教学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最后,中医耳鼻喉教研室周立老师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中医妇科教研室王静老师,西内、西诊教研室张老师分获二等奖,中医儿科教研室李建保老师,中医眼科教研室汪辉老师、中医内科教研室殷丽平老师分获三等奖。
此次活动促进了中青年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调动了广大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造性,整个活动得到了督导专家的高度肯定。(临床医学院胡一梅 袁野)
药学院科研学术节之“慧眼时珍”中药鉴别大赛决赛举行
5月31日晚,药学院首届科研学术节之“慧眼时珍”中药鉴别大赛决赛在药学科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药学院中药鉴定科研室、中药品种与资源开发研究方向专家李敏以及药学院分团委书记何瑶、药学院学生科科长杜鹃出席了本次决赛。20位选手经过初赛选拔,成功晋级决赛。
杜鹃在致辞中说,药学院首届科研学术节之“慧眼时珍”中药鉴别大赛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尤其是中药实物鉴别知识。本次大赛命题人李敏老师发表感言,她一席幽默的言辞,亲切的阐述了中药知识的博大精深,并宣布药学院首届科研学术节之“慧眼时珍”中药鉴别大赛决赛正式开始。
决赛设置了顺序单选题、风险题、中药实物鉴别三个环节,以淘汰赛形式进行,20位选手分为5组参加比赛。各组选手各显本领,你抢我答,勇夺第一。选手的精彩回答,场内的观众互动,评委的精准点评,整场比赛气氛紧张又激烈,高潮迭起,掌声不断。
本次“慧眼时珍”中药鉴别大赛是同学们提高中药鉴定能力的一次极好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营造出独具中医药特色的校园学术氛围。(药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寇楠)
针灸推拿学院率先开展教学示范观摩
5月12日下午,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在十二桥校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院级教学督导专家“教学示范观摩”活动,学院/医院全体教师和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参加示范教学的听课,院党、政领导全程参加,活动还吸引了来自基础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等兄弟院部的同仁前来观摩。
本次活动由副院长李瑛主持,针灸基础教研室的钟兰教授和针灸临床教研室的胡幼平教授分别示范《针灸学》和《刺法灸法学》的课堂讲授环节。两位专家分别从教学大纲掌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演示、课堂讲授技巧、课程课件制作等方面向观摩的全体人员展示的一堂教学示范盛宴,场上多次自发响起热烈的掌声。示范教学结束后,李瑛作了精彩、全面的点评;学院党委书记张虹要求全院老师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据悉,本次活动是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质量提升做好示范。(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刘明雪)
护理学院举办2011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深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倡导教师精心组织并授好每一堂课,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护理学院于6月23日下午在十二桥校区举办了2011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副校长余小平、高教中心主任王明宜、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宗平以及护理学院宋永慧、高静等7位专家担任评委,全院教师、研究生参与听课。
参加本次讲课比赛的9位教师从讲授内容、授课教案、PPT课件制作都做了精心准备,涵盖糖尿病足护理、家庭健康护理、精神科护理、心电图、青霉素过敏等方面内容。讲授中注重启发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教师们的讲课风采。经过精彩角逐,余雨枫等6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
余小平为本次比赛做了精彩点评。她对护理学院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理念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讲课比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提供平台,对新进教师起到了开阔眼界和表率作用。吴宗平表示,本次比赛给学院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护理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成功举行首届临床基本技能大赛
6月2日,第二临床医学院在温江校区临床实训中心及妇产科临床教研室举行学院首届临床基本技能大赛。学校副校长余曙光、教务处处长刘旭光、副处长杨川,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总支副书记彭晓英、副院长邬颖华出席开幕式。来自学院2007级的60余名本科生参加本次大赛。
余曙光致辞,他指出,临床基本技能是临床医学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每一位临床医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第二临床医学院2007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是我校毕业的第一批临床医学本科生,是学校、学院这几年教学成果的体现,希望同学们利用好岗前实习的机会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创建好学校临床医学的专业品牌,为学校争光。最后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彭晓英做技能大赛总动员,她指出,学院高度重视临床技能培训,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这次机会,增加自己的临床知识储备。同学们要加强“三基”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锻炼,养成良好的医德。希望参赛同学在比赛中赛出班级风采、赛出个人水平。
本次比赛共对诊断技能186项全身体格检查,内科四大穿刺术,外科切开、缝合、打结及急救CPR技术,妇产科四部触诊、妇科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等诊断、内科、外科及妇产科四个方面基本技能的操作考查。07级学生表现出来的模拟手术台上娴熟的手法、妇产科熟练的检查技术、内科操作的挥洒自如、诊断操作的井然有序,体现了07级学子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
本次大赛共设20项个人奖及1项团体奖,2007级本科三班的王莉同学荣获得了一等奖。2007级本科一班以7035分的团体总分获得优秀组织奖。(校报记者、第二临床医学院/陈远超、刘刚)
医学技术学院开展检验基础技能规范化培训
&&& 为规范带教老师的实验操作行为,建立检验基础技能规范化培训的标准和考核体系,5月31日下午,医学技术学院召开了检验基础技能规范化培训会。学院院长罗萍、副院长李燕,校级督导专家邓承绪,以及来自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学、基础检验技术及临床检验技术等教研室的10位青年老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教学培训会。
培训会由青年教师蔡竞春和王旭东做实验操作示范,并讲解规范的操作要求和培训标准。蔡竞春演示了“标准溶液的配制”这一检验基本实验,涉及标准品的称量、溶解、稀释、定容、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系列的配制等环节的操作;王旭东演示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标准溶液系列的方法,并绘制标准曲线。示范教学中,两位老师同时指出了学生常见的错误操作,分析了这些错误操作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法。随后,与会老师就加强带教老师自身的规范化操作技能、实验指导的SOP文件书写、建立学生的基础技能标准培训和考核体系等实验教学内容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通过规范化培训,老师们统一了认识,为进一步规范学生检验基础技能的培训,加强对学生基础技能的考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全院各个专业的基础和专业技能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了参考。校级督导员邓承绪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规范化培训会对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中肯的具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医学技术学院& 余蓉& 李燕)
民族医药学院开展民族药物学教研活动
5月16日下午,民族医药学院民族药物学教研室在百会堂院办开展了一次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校督导专家张庭模教授莅临指导,张艺院长、古锐副研究员及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讨论会。本次活动主要内容是关于《民族药物学》、《民族药物学综合性实验》教材编写的讨论,由教研室主任张静老师主持。讨论会就《民族药物学》创新教材及《民族药物学综合性实验》教材的编写内容、编写进度、编写体例、格式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张艺院长、古锐副研究等老师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等对教材中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和编写意见。
&&& 校督导专家张庭模教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民族药物学》、《民族药物学综合性实验》教材的编写给予指导和帮助,也对我院藏医藏药学本科生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提供很多宝贵建议。(民族医药学院/张静)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管理论坛”暨学生学术交流会举行
5月23日,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第七届管理论坛暨学生学术交流大会在百会堂金色演播大厅拉开帷幕。校党委副书记沈涛,纪委书记延建明,宣传部、学生处、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负责人,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开幕式。
延建明致开幕词,他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对本届管理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筹备此次活动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感谢,并对此次论坛主题“博?善思,融?智道,拓?创新”做了深刻诠释。延建明希望同学们大力加强学术研究,进一步提高科技文化的参与热情;希望学院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提供保障。
科创集团董事长何俊明作为专家讲座第一场的主讲嘉宾对管理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何俊明曾从事过多年政府管理工作,又投身企业经营实践。多年的磨砺使他对企业的管理战略、经营策略、员工要求、人才激励等颇有见地。此次讲座何俊明主要围绕人生规划、立志与激情、目标的选择、心态的成长等主题,结合自身经历给大学生以启示。&&&&&&&&&
&&& 科创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培训部部长、蜀商学院副院长王子豪与在场同学分享了面试技巧。他强调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具有求知欲,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本届管理论坛的举行,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思想,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热情,同时对学院的学风建设、学术水平提高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举行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会
为深入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水平,人文社科学院于6月9日下午举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备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刘东梅、副院长王未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兼职老师参加会议。
刘东梅代表学院对专兼职教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她希望,将集体备课会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长期持续办下去,争取越办越好。希望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并能最后通过教研活动出课题、出论文、出名师等系列成果。
本次集体备课会根据教研室各自承担课程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的专兼职教师分别就教材各个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在会后表示受益匪浅。(人文社科学院)
体育学院举行学生专业技能比赛
5月13日上午,体育学院全体师生汇聚田径场,满怀豪情地迎来了学院学生专业技能比赛――广播操比赛。本次比赛是学院2011年“教学质量提升月”系列活动暨第四届体育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校党委副书记傅春华、沈涛,副校长余曙光对此次比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体育学院的教学质量,使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教务处副处长张希,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高旭亮,体育学院院长邬建卫、党总支书记王柳惠出席了开幕式,学院全体老师观看了比赛。本次比赛共有11个班级,700余人参加。张希和邬建卫在开幕式上讲话,王柳惠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伴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冒着微微的小雨,各班方队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配着各具特色的班级解说词,高喊响亮的口号步入赛场。开幕式上,全体参赛班级还集体演练了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中,同学们精神饱满、动作规范整齐,每一个队伍比赛结束都会得到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最终2009级社会体育2班获得了第一名。
本次比赛给体育学院学生提供了展示专业技能水平、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学院全体师生表示将进一步发扬体育精神,顽强拼搏,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拼搏。据悉,体育学院还将于近期陆续开展2011年“教学质量提升月”的其他活动。(体育学院& 刘欢)
外语学院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为了提高外语学院教师外语教学水平,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学校开展的“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中,外语学院于5月12日在温江校区组织了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学院领导、各教研室主任、全体任课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各教研室共推荐了七名青年教师参加讲课比赛,包括英语和日语两个语种,这七名青年教师均只有两年左右的教学经历,对比赛非常重视。赛前,他们悉心准备,多次观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虚心听取意见。比赛过程中,每位老师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比赛中,青年教师们在规定时间内的讲课表现和技巧获得了评委的一致称赞。选手们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技能,诠释了他们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怎样安排教学、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最后黄婧老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讲课比赛第一名。
赛后学院副院长冯俭在总结中指出此次比赛不仅可以为全体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检阅了青年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们要爱岗位、爱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希望学院青年教师要从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好教学工作。
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是学院响应学校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外语学院李曦)
责任编辑:刘旭光&&&& &&&&&&&&&&&&&&&&&&&&编辑:康敏、刘萍
&&&&&& 下一条:
版权所有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责任人:周仕轶
联系电话:028― & & 网站维护:&&设计制作:安哥拉
&&& 学校地址: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邮编:61007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德阳一体化广汉 的文章

 

随机推荐